关于文明校园的倡议书

2024-09-17

关于文明校园的倡议书(精选15篇)

1.关于文明校园的倡议书 篇一

亲爱的20届全体毕业生同学:

当青草又一次铺满校园,当夏气又一次渐渐浮起,六月的空气开始弥漫着离别的味道。

四年前,我们满怀渴望与梦想相聚于东华,如今我们又将带着希望与憧憬即将踏上新的征途。

在东华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有过彷徨、快乐、感动、失败与成功;校园的每个角落,布满了我们青春的脚步。

美味可口的食堂饭菜你会不会想再多吃几口,绿荫环绕的东华小道你会不会想再多走几遍,高大上的体育场跑道你会不会想再多跑几圈......四年的一切都仿佛如电影般在脑海中回放,如此清晰,如此美好。

相伴四年,一人一物皆难忘,一花一草皆有情,离别之际,环境学院毕业生向全体20届毕业生发出如下倡议:

1、积极进取,让青春在这瞬间定格。

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认真完成毕业考查、考试、论文设计及答辩等学习任务,争取以优异成绩,给自己的大学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离校前按规定办理好离校手续,认真做好毕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向老师、同学、学弟学妹们展现一个积极向上的毕业生形象高校文明倡议书高校文明倡议书。

2、遵规守纪,留下最美丽的剪影。

在学校最后的时间里,自觉遵守校规校纪,不打架,不酗酒,不向窗外扔旧物、杂物。

爱护学校公共设施,保持宿舍卫生,保证内部家具完好无损;遇到困难和问题,通过正规渠道反映解决,采用理性手段宣泄情绪。

3、牢记师恩,真情地向老师们表示感谢。

四年大学时光,老师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引导着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和独立,在离别之际,让我们向所有的师长道一声诚挚的感谢,感谢老师们四年的培养和付出,感恩之情我们永怀心中。

4、敞开心扉,让那些不快云淡风轻。

四年的朝夕相处让我们彼此了解、相互扶持,分享快乐与酸楚。

当分别的时刻来临,还有多少时间让我们相互埋怨呢?就让所有曾经的误会与不解都随风而去,让我们的友谊日久弥香。

5、尽己所能,给校园增添爱心色彩。

积极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给师弟师妹传授自己的经验,让他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为母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建议,让母校更好更快地发展;将自己不便带走的衣物、书籍捐赠给有需要的同学。

6、注意安全,让谨慎陪伴我们一路平安。

注意自身财务安全,搬离宿舍时寝室要有人时刻留守,以防已打包完毕的行李丢失。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用愉悦的心情开始新的生活。

7、端正心态,以一颗无畏的心去迎接挑战

高校文明倡议书倡议书。

无论是读研、就业还是出国,我们都应该满怀信心与勇气和面对挫折失败的沉着与坦然,以高昂的斗志迎接激烈的竞争。

“崇德博学 砺志尚实”的校训,我们谨记心中。

四年前成为东华人,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母校的祝福奔赴前程,我们坚信:明天,东华以我们为荣。

最后,衷心祝愿我们的母校青春永驻,祝全体毕业生在未来的日子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美满,一帆风顺,前程似锦。

倡议人:

日期:月日

2.关于文明校园的倡议书 篇二

关键词: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生态文明理念

1 生态文明研究历程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 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 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 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1],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唯一正确选择,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2]。20世纪中后期, 人们已经开始用生态学方法探讨世界的发展。世界上最早用生态史观研究人类文明史的是日本学者梅棹忠夫, 1957年他以生态学方法探讨世界文明史的规律, 发表了《文明的生态史观序说》;1967年出版的《文明的生态史观:梅棹忠夫文集》中提出的生态史观, 重视自然环境、生态条件对文明史进程的重要作用[3]。

1991年刘宗超、刘粤生在《地球表层系统的信息增殖》中提出要确立“全球生态意识和全球生态文明观”[4], 199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将《生态文明与生态伦理的信息增殖基础》正式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 开启了中国系统研究生态文明理论的先河;1997年《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走向》首次提出“21世纪是生态文明时代,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先进的社会文明形态”[5]。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六届六中全会也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重要治国理念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 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 贵阳学院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现状和问题

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是以校园为载体, 从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四个基本维度, 使生态文明融入其中,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文明校园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 在校园建设和日常教育管理中, 从美化环境、绿色环保、和谐自然各个方面出发, 不断强化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使他们成为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监督者。贵阳市作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示范带头作用, 贵阳学院作为贵阳市唯一的本科高校, 拥有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中心, 肩负着为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任务, 因而贵阳学院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贵阳学院位于贵阳东出口, 与图云关国家级森林公园毗邻, 贵阳学院的用地版图为平面蝴蝶形状, 中长期规划面积1200亩, 现实际使用面积810亩, 规划建设以“园式林、生态型、数字化”为基本范式, 拥有博信楼、博雅楼、博远楼、博艺楼、博新楼、博技楼、博达楼、九思楼、逸夫楼、咏籁楼、荟素楼、图书馆、田径场、行健馆、阳明文化广场、学生公寓楼群以及鱼梁桥等建筑单体, 建筑单体色泽一致, 风格雅致, 特征鲜明, 品质精良, 在绿化、净化、美化和文明化建设上达到较高水准, 是贵州省“优美校园”。贵阳学院在绿色教育、绿色科研、绿色校园创建上与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相适应, 全面践行永续发展理念, 确立了“办绿色大学、建生态家园”的环境治校方略, 精心打造出“馨园”、“梨园”、“桃园”、“竹园”、“桂园”、“生态园”, 以及“峡谷飞桥”等“七园七景”。生态校园一年常绿, 四季有花, 景致如画, 是贵州省“绿色大学”[6]。在优美校园和绿色大学的建设过程中, 贵阳学院秉承“办绿色大学、建生态家园”的环境治校方略, 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建设中都开展了多方位的工作, 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贵阳学院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设计了贵阳学院生态文明校园建设问卷调查, 旨在了解贵阳学院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和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更好地分析和总结在生态文明校园建设中值得借鉴的方法。

贵阳学院生态文明校园建设调查问卷共20题, 每题可选择一个答案, 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理解和认识。主要调查了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大学生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程度。随机抽取了星期一下午在贵阳学院第三教学楼二楼上课的班级共10个发放了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 涵盖了2011级、2012级、2013级三个年级学生 (2010级学生均外出实习) , 共发放10个班级, 每个班级30份。发放班级及收回份数为:2011级应用化学专业收回30份, 2011级园林专业收回30份, 2011级国际贸易专业收回30份, 2012级生物工程专业收回30份, 2012级园林专业收回30份, 2012级旅游英语专业收回30份, 2012级美术专业收回30份 (有10份没有填写) , 2013级城乡规划专业收回30份, 2013级电子商务专业收回30份, 2013级制药工程专业收回30份 (其中有的问卷有的同学仅仅填写一面, 故统计实际数量与预计数量有一定偏差, 见表1) 。

在“生态文明校园建设调查问卷”的20个题目中, 1~14题的内容为生态文明具体行为体现, 15~20题内容为生态文明观念内涵。在1~14题中, 按照行为主体来分可分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两类。其中1、2、4、5、6、7、8、9、10、11、12、13为个体行为, 其主要表现同学们个人对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主观意见及行为;3、14为群体行为, 其主要体现大学生对于周围环境的看法、意见。按照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是否分离来分, 其中1、3、4、14题是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相分离的题型;2、5、6、7、8、9、10、11、12、13题是行为主题和责任主体同为一体的题型。15~20题中, 16题考查了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内涵理念的认识, 15、17、18、19、20题则考查了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认识。

从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分离的1、3、4、14题调查情况看, 行为主题和责任主体相分离时, 责任意识相对淡泊, 缺乏主动担当的勇气的决心。如第一题:当你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 你会如何做?其中选择A的占36%选B的占31%选C的占33%, A、B、C大约各占1/3, 这说明在大学生中还有在看到周边环境建设遭破坏时漠不关心的现象。如第四题:你对学生在学校践踏草坪的看法是?其中选择A的占22%选B的占63%选C的占15%, 从B选项所占的百分比为63%, 这说明了学生还缺乏担当的意识和勇气。当然, 从其他题目, 如14题:你们寝室打扫卫生的情况如何?其中选择A的占62%, 选B的占31%, 选C的占7%, 从这些数据可以说明当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 学生还是比较关注的, 但还缺乏把生态文明作为自己的一种追求和目标去努力践行的决心。

从环境问题与个人经济关系来看, 与个人经济关联性大的问题, 学生关注度相对较高, 如第7题、第10题、第12题、第13题, 说明在个人环境行为方面, 适当地采取一些措施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处罚或奖励, 如对垃圾的分类处理恰当地给予一定奖励, 对排污的收取一定费用, 以此促进环境方面好行为习惯的逐渐养成。

从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和内涵的理解上, 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内涵理解都比较正确, 也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的关系是紧密的, 绝大部分大学生愿意深入地学习和传播生态文明, 保护生态, 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积极地参与相关工作。

3 对策与措施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的考察分析来看, 贵阳学院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比较好, 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所做的工作还是有所体现, 贵阳学院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 有校级领导分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工作, 对校园生态文明建设起到决策和指导作用。同时在校园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

(2) 学校成立专门机构, 负责牵头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工作。贵阳学院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由贵阳学院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中心牵头完成, 后勤管理处、基建处、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等行政教学部门协同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3) 学校要求教师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教研活动, 有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及学术方面的专题研究课题并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

(4) 除了学校行政教学部门教师参与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工作外, 贵阳学院还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具体情况, 组建不同的宣传和推崇生态文明理念的社团, 组织落实建设工作。如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等成立了贵阳学院生态文明普及与促进协会、贵阳学院环境协会等社团, 围绕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植树节等环保主题, 结合学校实际, 在学校和社会开展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社团活动, 带动了一批学生踊跃地参与到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活动中来。

(5) 让生态文明课程进课堂,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和教育。贵阳学院的生态文明相关课程不仅是在相关专业开设, 而且也作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在所有专业中开设, 如开设“环境学”、“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环保类校级公共选修课程。由贵阳学院组织编写的《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教程》经过两次改版后更加符合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该课程也在全校所有专业中开设, 使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和实施路径有了初步的认识, 为他们积极参与到校园生态文明建设中奠定了知识基础。

(6) 在全校范围内, 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开展相关活动, 推进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学校积极倡导开展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相关活动, 如开展“我为校园添一点绿”, “关爱一小家、幸福一大家”签字活动, 环保展示活动, 绿化校园活动, 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植树节等主题活动;制作宣传栏等进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教育宣传;在生态文明校园建设过程中, 对原有的绿化进行保护和充分利用, 同时扩充新的绿化地带, 并对校园内的130余种植物进行了命名挂牌, 增进大家对校园植物的认识了解和热爱。

(7) 在学校规划建设中, 尽量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氛围, 激发学生建设校园生态文明的激情。在校园规划建设中, 一方面, 注重校园自然环境的生态性, 努力营造一个绿色洁净优美的校园环境, 另一方面, 着重体现了校园人文生态素养的展现, 如校园的路标指示、教学楼的命名、学校的徽标等都应尽量展现生态和谐的理念。

(8) 在校园资源利用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中, 要遵循节约和再利用的原则, 尽量减少由于资源浪费而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针对食堂浪费现象, 通过“光盘行动”等活动减少浪费;教室灯光、路灯等设置了智能装置, 最大限度地减少用电量。

(9) 制定了明确的生态环境保护、绿化养护、卫生保洁、节能减排等相关制度并由学校相关部门监督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

4 结语

总之, 在校园生态文明建设中要不断地强化生态文明意识, 以创建环境优美、文明和谐、资源节约的校园为目标, 以生态文明校园为辐射源, 在全社会形成良性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的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潘岳.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J].中国国情国力, 2006 (10) :20~22.

[2]刘思华.论生态文明、绿色经济、和谐社会发展关系[J].经济师, 2011 (1) :6~9.

[3]杨宁一, 郑丽平.评梅棹忠夫“文明的生态史观”[J].史学月刊, 2005 (8) :92~94.

[4]刘宗超, 刘粤生.地球表层系统的信息增殖[J].自然杂志, 1991 (6) :413~416.

[5]刘宗超.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走向[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3.农村小学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的思考 篇三

一、挖掘内涵,开设“文明礼仪”课程

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懂得礼仪知识,并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达成知行统一,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充分开采文明礼仪教育的因素。教师利用思想品德教育课、班会课、语文课等阵地以较为系统的形式,对学生讲授礼仪常识教育。

二、从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礼仪规范教育入手

学练结合,以练为主。训练方式不拘一格,如示范、表演、选择、判断、激情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譬如:课堂上向学生示范坐、立、行、走、敬礼等的正确姿势,并要求学生做到“着装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可以设置情景,让学生即兴表演。也可以把学生日常的行为精心设计成选择题、判断题,让学生进行选择、判断,从中认识到什么行为才是讲文明、懂礼仪。还可以营造浓厚的礼仪氛围。如:办有关礼仪的黑板报,手抄报,悬挂文明礼仪标语等不同的形式去牢固掌握礼仪知识;。

三、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让学生在进行言语交往时做到:“温和、文雅、谦逊”。当请求别人帮忙时,应使用表示客气的词语,如“请”、“麻烦”、“劳驾”等;当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声“谢谢”、“非常感谢”;当妨碍了别人,给别人添麻烦时,应主动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当别人向你道歉时,应说声“没关系”

四、培养学生符合规范的“礼仪”举止

教师时刻要求学生行为举止符合文明礼仪规范,并在动作姿势上提出具体要求。如怎样正确运用微笑、鞠躬、握手、鼓掌、右行礼让、立正敬礼等礼貌体态。

五、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随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由于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过度宠爱和过分保护,导致孩子养成了任性,娇纵等恶习,给礼仪教育带来一些困难。有的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沾染坏习气,滋长了不文明行为。为此,可以成立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平时教师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家访、与家长通电话、通信等。在相互沟通中,增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使教育更具针对性,以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六、树立典范,引领文明礼仪方向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他说:“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应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教育形象化、具体化。可以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示范等多种示范形式,给学生引导文明礼仪方向。

1、教师率先垂范。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当学生热情洋溢地问候“老师,早上好!”时,老师也应该报以热情的微笑,并对学生说“早上好。”如果老师做错了什么,要勇敢地向学生道歉。教师的身教更重于言教,尤其对于文明礼貌的教育,学生从教师的身上更能学到能让他们终生不忘的东西。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一个人格高尚的教师,都必须具有一种严格的自律精神,她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得到。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努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树立学生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给他们树立身边的榜样,让他们来效仿,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学校通过表彰优秀、树立榜样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以实现全校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

七、 建立各种评价制度

如适时采取口头表扬学生如“你真讲卫生”、 “你真大方”、“你真有礼貌”,不断鼓励学生,让他们体验文明礼仪带来的愉悦;另外也可开展“文明礼仪”评比活动。每周根据不同年段的评比标准,在全校开展“文明礼仪示范班”和“文明礼仪小标兵”评选活动,学期末进行隆重的表彰。表彰会上,让 “文明礼仪小标兵”代表上台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并把他们的先进事迹编排成文艺节目,演给同学们看。

文明礼仪教育要持之以恒。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因此对农村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与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

回顾灿烂历史长河,泱泱中华缔造了享誉千年的“礼仪之邦”。 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学生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让我们把文明礼仪的种子撒遍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整个校园!

4.优秀的文明校园倡议书 篇四

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之际,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校风学风,切实开展好“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寝室,做文明大学生”主题活动,引导全校青年学生当好迎评促建主人,特发出如下倡议:

1号召广大同学做“勤学修德”的引领者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也是立德修身的高地。广大同学要谨记校风校训的基本要求。要以德为先,时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杆,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把好人生发展的总开关。要以学为重,坚持以“学知识、长才干”为目标,以“勤学习、肯登攀”为路径,落实好学习成才第一要务,充好搏击未来的能量。

2号召广大同学做“三创一做”的行动者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们是学校的主人,创建文明校园、班级、寝室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告别不文明行为,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同学们要做好自我对照检查、学会自我约束规范。在校园内阳光向上、文明得体,自觉养成“早起床、早锻炼、早读书”和“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好习惯。

3号召广大同学做“文明新风”的传播者

“心诚气温,气和辞碗,必能动人”。文明是素质的前沿,文明需要思想的涵养。同学们要做文明之人,行文明之举,树立主人翁意识,当好校园文明的使者,当好校园文明的名片,当好校园文明的镜子。让我们的校园浩然正气四溢,文明新风习习。

文明的学生,辉映着校园的光芒;文明的校园,承载着育人的力量。奋斗前行的号角已经吹响,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寝室,争做文明大学生,在学校迎评促建和改革发展中绽放光彩、再立新功!

5.关于文明校园的倡议书 篇五

亲爱的师生朋友们:

创建四川省第二批文明县城是县委、县政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三台、推进“两个加快”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县巩固和发展全国首批文明县城创建成果、提升城市品味、增强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有效载体,也是提升居民文明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争做文明师生,共建文明校园倡议书。争胜师生是校园文明的建设者和受益者,有理由、有责任为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此,发出如下倡议:

一、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创建我有责,创建我参与”。每一位师生都要做文明校园创建的主人,踊跃参加到创建活动中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争做文明师生。自觉形成人人参与创建,个个为创建出力的良好格局。

二、传播礼仪,践行文明。广大师生要认真学习传播文明礼仪知识,培养良好的习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议书《争做文明师生,共建文明校园倡议书》。要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校园守则》,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要摒弃各种不文明行为,主动劝阻不文明的人和事,自觉抵制和纠正不文明言行。

三、立足本职,热心公益。广大师生要积极参加本单位组织的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及社会公益活动,做爱岗敬业的标兵、干事创业的先锋、勇于奉献的模范。师生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争做文明创建领头人。

四、遵章守法,严以律已。每一位师生都应遵守各项行为守则,服从执法监督人员的指挥和管理。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粗话,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乱扔杂物,不乱贴乱画,不损坏公共设施;不乱穿公路,不践踏花草,不翻越交通护栏。做到对自己好、对他人好、对环境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

亲爱的师生们,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师生,大家责任义不容辞!你的每一次参与,都会为我们的学校增光添彩;你的每一份付出,都会让我们的家园更加和谐美好。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的号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新校园,贡献我们的力量吧!

6.校园文明倡议书 篇六

2017年是学校创建市级文明校园、市级文明单位的关键之年,三月是传统的学雷锋活动月,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为了进一步推进校风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养成文明习惯,学校将在三月份开展“校园微文明”活动。

微文明即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文明时尚,每个人都力所能及地从点滴小事做起,用无数具体而微小的文明行为,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共建文明校园。人人微文明,学校大文明。

作为一名海曲高中的学生,积极投身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市级文明校园、市级文明单位,做文明学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倡议并号召全校师生积极参加“校园微文明”活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明意识,提高文明素养,养成良好习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做文明人,为建设文明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提倡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文明

(1)2分钟候课、不早退、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2)上课认真听课,积极参加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3)不将早餐、零食等带入教室;(4)不在教室内嬉戏娱乐;

(5)自觉保持教室整洁,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二、举止文明

(1)不攀折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地;

(2)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抽烟,不喝酒;(3)要容貌端庄,礼貌用语;

(4)不穿拖鞋、背心进入教学区;

(5)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维护公共秩序和卫生。

(6)男女同学之间要自尊自爱,举止文明,言行得当,不在公共场合有过亲密的行为。

三、网络文明

(1)科学使用网络,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不正之风;(2)自觉参与净化网络行动,不信谣,不传谣;

(3)不在网络发表、转载违法、违规、格调低下的言论、图片、音频等信息;

(4)不带手机、不沉溺网络游戏;(5)慎重网络交友。

四、宿舍文明

(1)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起床、就寝;

(2)保持寝室整洁规范,物品摆放有序,被子叠放整齐;(3)不吸烟、不酗酒、不打架;

(4)不使用大功率电器,不乱接寝室线路;(5)不擅自在校外留宿,严禁在宿舍留宿他人。

五、就餐文明

(1)自觉排队就餐、不拥挤、不吵闹;(2)节约粮食,不随意丢弃饭菜;(3)不代他人占座;

(4)不将雨伞等物品放到餐桌、椅凳上;

(5)饭后做到人走、桌净、地净,将餐具放到指定位置。

7.论高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必要性 篇七

1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必须继承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成果

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 许多思想家根据生产生活经验, 总结阐发了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念和要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主张“天人合一”, “天地与我共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 强调“取物不尽物”、“取物以顺时”;在人与土地的关系上, 提出“土地为本”、“地德为首”, 认为土地是“食之本”、“国之宝”;在人与水、森林的关系上, 认为水是“万物之本原”, 提倡“儆山泽”、“养山林”。在对待自然的基本原则上, 强调万物生生, 取法自然。即自然界一切事物发展都有规律, 万物生生不息, 人最终要取法自然, 顺应自然。在对待自然生命的态度和修养上, 强调厚德载物, 养成不忍之心、仁爱之心。“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君子之于物也, 爱之而弗仁;于民也, 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 “道生之, 德畜之, 物形之, 势成之”。强调君子节用, 以时养杀, 以时禁发。“主张“裁成天地之道, 辅相天地之宜”,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 曲成万物而不遗。”这些思想, 对当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2 建设高校生态文明校园, 首先须明确生态文明责任

高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属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范畴。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相处;人作为自然生物能使自己的欲望、行为尽可能地按自然规律运行;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员能够在自然界莺歌燕舞、鸢飞鱼跃、“天籁万有”、“混沌长生”的自然律动中使自身的情趣得到陶冶、提升, 将人从“外力”、“机器”等外在统治束缚中解脱出来, 创造性地实现人各不相同的潜在才智、能力和性格特征, 达到马克思所向往的那种“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生态文明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校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改造和建设的一个环节, 要达到的也正是这样一个目标。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 走进今天的云南财经大学, 放眼千层绿, 回眸四季春, 人吟山水侧, 楼隐花树中。风起处, 绿潮翻滚;波涌时, 锦鲤跃腾。湖清亭静荷莲碧, 柳绿桃红草木青, 径曲路幽疑无处, 豁然朗朗读书声。

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 就是要使人们认识到, 维护自然生态和保护环境, 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 在利用和开发自然时, 要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 保持对人类负责的高度道德责任感。坚持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在眼前、局部和个人看来是有利的事, 而从长远、全局和整体看来对自然和环境有害的事, 要坚决杜绝。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所提出的尖锐批评:“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 在山南坡砍光了在北坡被十分细心地保护的松林, 他们没有预料到, 这样一来, 他们把他们区域里的高山畜牧业的基础给摧毁了, 他们更没有预料到, 他们这样做, 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 而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另一方面,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要尤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从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看, 人类的经济活动不能脱离自然力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正反两方面的大量实践证明, 经济活动符合自然界生态平衡的要求, 预期的经济效益才能得到保证, 否则, 就会使经济遭受损失, 甚至带来长远的、灾难性的后果。因此, 高校任何时候进行建设发展, 都必须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3 建设高校生态文明校园, 必须落实生态文明规范

落实生态文明规范, 既要遵循客观规律, 又要与社会主义性质、国情民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体地说, 一是要热爱高校的自然生态环境。要求高校人从事与教育有关的活动中的一切言论和行为, 都以维护校园生态文明环境为准则, 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向自然奉献, 在开发的同时保护。凡有利于学校生态环境保护的事, 就应该自觉努力去执行;一切有损学校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则应该避免和反对。二是要树立高校师生合理消费的理念。把消费问题作为社会文明来审视, 作为文明要求来遵循。要强调节约校园生态资源, 倡导消费文明化、无害化, 在利用校园生态资源时, 节制开发, 高效使用, 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保持均衡协调, 资源利用和消费活动不能对高校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三是适度发展。对高校人的教育及其他行动要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加以调控, 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多利用、再利用、少排放, 将高校原有的优秀自然环境作为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加以保护, 改变以破坏校园生态资源、过量消耗生态资源为代价或者“先破坏后治理”的高校发展模式。四是保护高校生态环境与文明平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 人类自身快速发展, 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大的同时, 也造成了严重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衡。因此, 重视校园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校园生态文明平衡, 维护高校生态文明环境, 是每个高校人应尽的责任和文明义务。

4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 必须抓好生态文明教育

强化生态文明意识、明确生态文明责任、建立生态文明规范, 都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生态文明教育, 采取了大量措施, 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是, 从现实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国民生态文明状况来看, 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仍不明显, 任务依然艰巨。因此, 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 健全和完善教育体系, 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深入和持续地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生态文明教育。一是加强学校教育, 根据大、中、小学不同特点, 在课堂及教材中增加生态文明内容, 使之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加强教学研究, 培训师资力量, 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教学实效;二是加强社会教育, 通过精神文明建设、环境宣传和社会实践等形式, 以及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纪念日活动, 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培养公众的文明自觉和自律意识, 逐步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合理利用资源的思想和行动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使之成为社会公德、社会风尚;三是加强媒体教育, 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大众媒体要切实采取措施, 承担起普及生态文明知识、传播生态文明经验、宣传生态文明典型、鞭策自然与生态环境破坏现象和鼓励人们建设美好家园的重任;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重视与国外环境保护组织、教育、科研单位和友好人士的联系, 建立相对稳定的互访渠道, 不定期举办教育学术研讨会, 学习、交流和借鉴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成果。

5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 必须与生态法制建设相结合

社会主义文明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要靠教育, 也要靠法制。近年来, 我国日益重视环境法制建设, 在《宪法》中明确提出了对环境和资源的规定, 制定了《环境保护法》这一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与此同时, 还颁布了多项环境保护专门法。因此, 在新形势下, 应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法制建设的有机结合, 以法治促德治。一方面, 要强化规范市场行为方面的生态法律法规建设。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秩序强有力的护卫者。如果生态法律制度供给不足, 就势必导致市场竞争秩序混乱、资源浪费严重、污染泛滥成灾等结果。因而, 制定和完善高校环境保护、水土防治、草林维护、污染控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并坚决执行, 做到有法可依、执法从严、违法必究, 必将迫使缺乏生态文明操守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从其所付出的损失中, 吸取教训, 认同和遵守合乎生态文明的行为规范, 从而有力推动和激励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 要强化公民基本行为准则方面的生态法规建设。从我国高校目前仍存在的差距的客观实际看, 制定全国高校统一的高校生态文明行为准则法时机尚不成熟。但是, 可以根据高校各自特点, 制定符合高校生态文明要求的行为准则等地方性法规。通过将基本行为准则法规化, 违法者受到相应惩处, 自身利益受到损失, 就能逐步促使人们从社会规则的严厉他律中认同文明自律。总之, 在高校人的认识和觉悟参差不齐的现实条件下, 要形成良好的高校生态校园文明风尚, 如果没有法律法规为依托, 单凭人们的自觉和自律, 是难以形成的, 即使形成了, 也难以巩固和保持下去。因此, 健全和运用法律法规推动高校生态文明建设, 才是重要而可行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资本论》第一卷, 1975。

[2]《试论生态文明及其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济宁师专学报, 2002。

[3]《论生态文明》, 烟台大学学报, 2000。

[4]朱永新主编,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改革》,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8.关于文明校园的倡议书 篇八

切实抓好灾难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打造平安校园文化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创造了奇迹,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毫发未损,而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除桑枣中学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全因他们有一位居安思危的校长叶志平,他担任校领导后,不仅下决心对学校有危险的实验教学楼进行了彻底的加固,消除了隐患;更为重要的是,从2005年开始,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几次紧急疏散演习,工作做得非常仔细,各班的疏散路线、楼梯的使用、不同楼层学生的撤离速度、到操场上的站立位置等,都事先固定好,力求快而不乱,井然有序。5·12地震发生时,所有学生都迅速趴在桌子下,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教室,2300多名师生,仅用1分36秒就全部跑到操场,成功逃离险境。桑枣中学创造的奇迹告诉我们,加强灾难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打造平安校园文化,应成为永恒的教育主题。

第一,灾难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开展应常规化、制度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争年代,我们经常教育人们要有忧患意识,要有危机意识,那时的人们,时刻准备着,随时准备应对一切,随时准备消灭一切来犯之敌。可到了和平年代,人们的这种忧患意识、危机意识逐渐淡薄了。其实,在和平年代,我们也应该培养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因为天灾离我们并不遥远,地震、海啸、台风、火灾、泥石流、雷击等,各种各样的灾难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们。作为学校,我们应把这些灾难教育作为常规教育,形成制度,常抓不懈。我们要从娃娃抓起,从幼儿教育开始,让灾难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融合在各学科教学之中,时刻引起师生的广泛关注,让人们在孩提时就逐渐懂得自然灾害等的常识。懂得珍爱生命,学会逃生、学会自救,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一旦灾难来临,才可能把伤亡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二,灾难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形式应多样化、普及化。近年来,洪水、雪灾、地震等灾难不断出现,造成了的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我们和谐的生活带来了不和谐的音符,它也暴露出人们安全逃生、安全自救等各种安全知识的匮乏、安全意识的淡薄和对安全教育的麻木。作为学校,在抓常规管理的同时,安全教育管理要时刻不放松,让灾难教育等得到广泛普及。学校应制定和完善学校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经常开展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时刻贯穿生命教育、安全常识教育等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经常性的演练和娱乐活动中,学到知识,增长能力,遇到突发事件能机智勇敢,处变不惊,能有序、有效、及时地应对。同时,还可通过发放安全知识教育手册、宣传资料、义务宣讲等多种方式。让灾难教育等引起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增强公民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等,让灾难教育等成为大众教育、常规教育,成为永恒的教育主题,打造平安校园。

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创建和谐校园文化

5·12地震发生时,10岁的小女孩唐沁,尽管倒塌的校舍砸断了她的左腿,她却能忍住剧痛露出甜甜的微笑:聚源中学女学生高莹面对永远失去的双腿,也总是微笑着;年仅9岁的小学二年级学生林浩被压在了废墟之下,能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他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爬出废墟后,并没有惊慌地逃离,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可也有一些学生,面对灾难,束手无策,失声痛哭。据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地震形成的人的恐惧心理主要是由人们对以往灾害性地震产生的房屋倒塌、人员丧生的恐怖情形的记忆,在一定的地震地面振动诱发下产生的,它起源于心理原因。俗话说“心病尚需心来治”,学校是学生接受健康心理教育和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场所,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等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首先,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工作,让学生的心理疾病能有效得到诊治。据北京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对北京市两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得出的结论表明:中学生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但我们面临的现实是,不少学校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门前冷落,无人问津,心灵信箱布满灰尘。探究其原因,与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教师有很大关系。这些学校,虽安排有心理教师,由于心理学等知识欠缺,也只是装装样子,应付检查而已。为解决学校心理咨询辅导教师奇缺的现状,学校要配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抽调部分教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培训,做到“培训一人,带动一片”,促进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以更及时、更有效地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诊治,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学校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教育和观念的转变,让他们能及早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及时、主动去接受心理诊治。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家庭和学校等仍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度的“题海战术”等课业负担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也造成了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淡漠和缺失,他们有的不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有的即使知道自己心理不健全,但羞于情面,不愿意找心理辅导老师咨询或去医院去看心理门诊。因此,学校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知识等教育,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矫正意识,变无知为有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咨询。一是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相关内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等教育。如,语文课,要充分利用其思想性和文学性相统一的特点,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想内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个性修养、健康心理和意识行为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生命意识和人性意识等。自然、科学、生物课,要通过介绍大自然、介绍各种生灵等,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同情和珍爱各种小生命。物理化学课,要教育学生认识各种药品的作用和危害,有效地利用它们造福人类,如此等等。各科教师密切配合,

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人性意识、健康心理和意识行为等教育。二是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学校是德育教育活动的主阵地,我们要以丰富多彩的健康有益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利用“国际禁毒日”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宣誓、签名等主题活动,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利用“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加强学生感恩意识和健康心理行为等教育;利用“植树节”等节日,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生灵,保护有益和珍稀动物等等。通过各种校园文化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人脑人心,从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健全人格。三是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家长学校等舆论阵地,调动家庭和社会广泛关注和参与,共筑学生心理健康等教育大堤。学生心理健康等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携手。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等舆论阵地,大力宣传,同时通过家长学校、社会团体、印发宣传资料的形式,让全社会认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道德行为等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众志成城、步调一致,共筑教育大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创建和谐校园。

充分开发利用学校资源。构建文明书香校园文化

蓥华镇中学初一女生邓清清,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穷志不穷,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5·12地震时,被压在废墟下的她竟然还打着手电筒看书呢。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有人这样说过,“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墙根也说“阅读使人充实”。可见,构建学校书香文化环境,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第一,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我国实施基础教育改革,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应该加强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现在的学生,酷爱各种流行歌曲、网络游戏,“追星族”(视流行歌星、影星、网络游戏高手为心中偶像)应运而生,且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开展名著阅读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经典名著,适当介绍其中的精彩部分,让他们事先对这些书籍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节假日等业余时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竞赛和读书讨论活动,交流阅读体会、介绍阅读方法等,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就会主动去阅读,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二是开展文学等兴趣小组活动。教师可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拔几个写作能力强、书法绘画好的同学组成编辑组,成立班级读书社、文学社。组织全体学生交流自己收集、阅读到的精美文章或小知识,介绍自己总结出来的阅读方法等,然后编辑成报,供学生阅读学习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阅读和查阅资料的习惯,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就会主动去阅览室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三是开展写读书笔记活动。教师可给学生推荐一些中外名著、科普书籍等课外读物,让学生利用节假日等课外时间去阅读,写好读书心得体会,定期组织交流、讨论,从而激励学生自觉走进阅览室去阅读,以此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大脑,增长能力。

第二,加强学校图书阅览室、网络室的管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图书的管理、更新等工作,注重图书的质量。一是注重思想性。用时代感强、思想积极向上的作品,促进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二是注重知识和趣味性。有趣味,他们才爱看,有知识,他们看了才有收获。三是注重科学和创新性。科幻和传奇作品,有利于加强学生科学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真理、发明创造的动机和行为。四是注重时代和生活性。要有时代感和生活情趣,既要贴近生活,又要有时代引领作用。同时,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网络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图书、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加强其环境、硬件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喜欢来,经常来,让这里成为他们的乐园。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转变观念,将学校教育资源设备有效地利用起来为师生服务,不仅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和提高,更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加强学生阅读、实验操作、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构建文明、健康的书香校园。

9.校园文明倡议书 篇九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城市的最高荣誉,不仅反映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发展水平,也反映城市的形象、品质和魅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明创建工作使我们的家园更美好。三年来,徐州市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让我们明显感受到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公共生活环境的改善、文化教育质量的提高等。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受益者。

文明校园创建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党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已做好校园各项文明创建宣传及档案材料整理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积极配合创建,前期文明创建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为进一步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和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中国矿业大学作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在此倡议全校师生员工:

1.进一步积极参与和支持徐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学习和掌握徐州城市精神“有情有义、诚实诚信、开明开放、创业创新”,努力践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以高度的责任心参与文明创建工作,讲文明语,做文明事。自觉维护环境整洁,抵制不文明行为,车辆摆放整齐,不乱张贴涂画。积极接受中央文明办实测访谈和问卷调查。

3.积极参与文明校园“领导班子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好、活动阵地好、教师队伍好、校园文化好、校园环境好”六好创建工作。

4.从自身做起,从今天做起,从言行举止的小事做起,弘扬美德、引领潮流,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把我们每个人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真实感转变为自觉自愿的实际行动,为把徐州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中国矿业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10.校园文明礼仪倡议书 篇十

一、课堂文明

1、提前10分钟进入教室,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提前办理请假手续,不带与上课无关的物品进教室,上课前将自己的通讯工具调至振动或静音。

2、仪表端庄,不穿不雅衣装(拖鞋、背心等)进入教室,塑造大学生良好形象。

3、课前提前擦净黑板,主动向老师问好,下课时向老师告别并及时清理垃圾,保持教室整洁。

4、课堂上精神饱满,认真听讲,做好笔记,遵守课堂纪律;不在上课时睡觉或看与该节课无关的书,不玩手机,不听音乐,不交头接耳。

5、不在教室课桌上乱写乱画,杜绝“课桌文化”。

6、讲究诚信,以积极、正确的心态对待考试,杜绝考试舞弊行为。

二、日常文明

1、尊敬师长,遇到领导老师时要恭敬有理,主动问好;进入师长办公室或宿舍时要敲门,得到允许后才可进入。

2、团结同学、互相帮助,事事能谦让,处处讲信用,做文明个人。

3、注意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践踏草坪,不吸烟、酗酒。

4、以校园为家,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坏公物。

5、文明上网,合理科学上网,杜绝痴迷网络,不泡通宵酒吧。

6、男女同学之间自尊自爱,举止言行文明得当,不在公共场合有过亲密行为。

7、就餐、购物、打水时规范排队,文明就餐,用完后餐具放到指定地点,摆放好餐厅门前的自行车,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8、自觉维护校园秩序,线内摆放自行车,不乱摆摊点,按规定地点张贴海报、悬挂横幅、放置宣传板等。

9、保证校园安全,走路、骑车靠右边,不快速骑车,不骑车带人,出入校门自觉下车。

10、勤俭节约、杜绝盲目攀比、杜绝浪费,节约水电、保护资源。

11、外出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自觉维护公共秩序,主动谦让老、弱、病残,做文明大学生。

12、不酗酒闹事,群殴滋事,杜绝打麻将等赌博行为。

13、不翻越栅栏围墙、阳台、窗户等,不使用违章电器。

14、拾到东西及时交到失物招领中心,做新世纪高素质大学生。

三、寝室文明

1、在宿舍区内不大声喧哗,不追跑打闹,不乱泼乱倒,不乱堆乱放,文明晾晒衣服被褥等。

2、讲究卫生,勤洗勤换,勤扫勤洁,保证宿舍干净、整齐、无异味。

3、维护宿舍内和宿舍间的团结,和谐相处,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4、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宿舍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5、不在宿舍内打架、抽烟、赌博,杜绝夜不归宿,维护校园的生活秩序与安定。

6、文明使用家具,爱护公物,节约用电,不乱拉电线,不私接电源,不使用电炉电饭锅等违规电器,不使用明火(如蜡烛或焚烧物品),出门时关闭所有电源,做到防火防盗。

7、尊重宿舍管理人员的管理,协助、配合管理人员的工作,配合宿舍长搞好值日。

8、休息时间不大声喧哗,为他人和自己营造良好的、安静的休息环境。

9、提倡高雅、高尚、健康、文明的宿舍文化。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以文明行为,掀文明之风,以我们的先锋行为来带动全校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合力谱写我院大学生文明的新篇!

11.文明花盛开,花香满校园 篇十一

【关键词】八礼四仪 原则 策略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而当今的学生许多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优越的生活条件,家庭教育的缺失,长辈的无原则宠爱,使学生形成了依赖、享受、任性等不良品质,导致耍脾气、挑食、不节俭等不良行为常有发生。因此,当前加强少年儿童文明礼仪的教育十分迫切。

一、 “八礼四仪”教育遵循的原则

(一) 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美好品德或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培养和教育的过程。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的内容安排要体现层次性和连续性,要有梯度,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老师要耐心细致,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极力避免简单化的重复做法,克服急躁的心理,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特点,按照过程模式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地进行操作、训练,使学生的每一种行为经过训练成为经常化、自动化的习惯。

(二) 自律和他律结合的原则

杜威说过,教育并不是一种“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是德育的目标。养成教育重在养成,学生品德形成必须经历由外在控制过程转向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过程。少年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感性形象为主,这就决定了对少年儿童实施养成教育要重在他律。他律是自律的准备和转化的必经阶段,两者虽是不同质的阶段,但又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三) 知行统一的原则

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知行统一,既重视系统的理论教育,又注意组织学生的行为实践,使学生具有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知行不统一,是传统德育的一大弊端。造成学生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前后不一等问题的原因就是重知识灌输、轻行为训练。所以,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着眼于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全过程,将提高和认识行为养成结合起来,注重训练的程序化、序列化,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二、 “学、练、演、评”促落实

要使学生的“八礼四仪”的养成教育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觉得必须在“学”“练”“演”“评”四个字上狠下功夫。

(一) “学”——明理

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往往与他们的道德认识有直接联系,我们对学生的行为要求,只有学生自己真正明白规范行为的意义,形成正确的认识,才会自觉地去实践,养成习惯。因此我们抓住明理教育的根本,充分利用一切教育阵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深化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从而达到晓之以理的目的。如“行走之礼”中,平时在学校中列队要快静齐,确保3分钟内完成集队,行走时让学生边喊口号边踏步行进。同时我们还要教育学生在校外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讲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继而举行“交通安全伴我行”等主题班队会,从而使学生懂得走好路、遵守交通规则就是珍爱生命的道理。

(二) “练”——导行

经过明理教育,学生提高道德认识水平以后,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强化行为训练,是养成教育的关键。如“仪式之礼”中强调要严肃庄重,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我们要求学生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肃立时,要力求像士兵站岗那样纹丝不动;敬礼时,身躯挺直、右手一举到位。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懂得“应该这样做而绝不能那样做”的道理,从而达到“导之以行”的目的。如果说起来硬,做起来软,养成教育必将一事无成。

(三) “演”——巩固

我们运用解放军练兵比武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规范行为动作表演。如“餐饮之礼”,我们可以利用学生中午在校就餐进行礼仪强化训练。要从最基本的餐前洗手、有序集队、文明排队、就餐不语、爱惜粮食、不浪费、食相文雅、餐具轻拿轻放等做起,通过制定就餐文明礼仪制度,通过开展“文明餐桌”“文明用餐人”“节约小明星”等评比,一项一项抓落实。

(四) “评”——深化

12.关于文明校园的倡议书 篇十二

一、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人类对音乐的追求可以追溯到人类诞生时期,从人类文明史的记载来看,音乐在人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于不同时代的人都对音乐有同样的追求和热情。在文明发展史中不乏经典音乐、感人故事,如我国春秋时代的乐曲“高山流水”,不仅乐曲声音美妙,其中更蕴含了感人至深的友情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既赞美伯牙的琴技,又称赞了子期欣赏的才能和节操。进行这种寓意音乐的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净化当前泥沙俱下的娱乐音乐氛围,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完整的道德价值观。音乐无国界,优美的旋律、曲调、真挚的情感可以超越语言不通、文化风俗差异等障碍,引起人的精神共鸣。例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以席勒的诗篇“欢乐颂”作为曲词,以乐作为其乐曲中心思想,通过第九交响乐,贝多芬表达了内心追求解脱、追寻真理的历程,在曲中表达了希望人类抛开歧视友爱团结的思想。在学生进行乐曲欣赏的同时,教师适当穿插进行贝多芬生活时代、成长环境、创作背景的介绍,不仅可以指导学生深刻理解第九交响乐的表达思想,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贝多芬矛盾、冲突的创作性格以及蕴藏于其音乐作品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意识。

人对音乐的欣赏是社会意识的体现。音乐教育就是通过传播旋律、意境优美的乐曲,使感官得到精神满足,从而指导人的情感、意志、想象等活动,将单纯的感性活动赋予理性的内涵。对优美音乐的欣赏没有界线,所以无论是中国古典的古筝、古琴独奏,还是西方的交响乐,都可以通过其词调、旋律、节奏对学生的道德塑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陶冶学生情操,促进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音乐教育可以增长学生的智慧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日益受到青睐。学生综合能力对他们后期的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自2004年开始,笔者对大学生的音乐欣赏力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现阶段多数大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较低,音乐欣赏的娱乐性较强。学生不能通过音乐完善自身道德认知的建设,大多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还处于较为肤浅的层次。所以,如何在学生中普及音乐教育,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乃至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是现阶段音乐教育需要重点解决的课题。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就十分推崇音乐教育,他认为这种高雅的艺术熏染可以带给人创造上的灵感,灵感不能通过凭空思考获得,是个人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的结合,并通过外界因素而诱发的。音乐就是灵感获得过程中的外界因素,经常进行音乐欣赏不仅可以拓展思维,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智力水平。20世纪的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其物理研究中也渗透了音乐教育,在年少时期,爱因斯坦痴迷于钢琴、小提琴等,这一兴趣直到其开始进行物理科学研究时都发挥了巨大的启发作用。著名的案例如爱因斯坦受到艺术启示的追光实验。在爱因斯坦去世后,医学家对其的大脑构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顶叶部位有许多凸起凹糟状图案。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图案就是爱因斯坦进行形象化思维的根源。同时研究人员还在其脑部运动皮质中发现了一类似球状的凸起物,这与爱因斯坦的理性思考、音乐素质有关。

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其实就是促进学生感性思维不断提升的过程,通过对音乐创作者的创造背景、生平事迹、成长环境的介绍,既可以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同化力,还可以扩充其音乐、文化知识层面。由于音乐对人思维的扩展促进作用,当下企业招聘也是越来越重视人才的音乐素养。例如香港汇丰银行在进行员工招聘时,不仅招收银行、金融专业的高才毕业生,而且对具有音乐才能的人才青睐有加。汇丰银行作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金融机构招收音乐人才的原因与音乐毕业生的专业才能无关,而是受过良好音乐熏陶的人才通常具有敏锐的感官,具有超前的创新精神。可以说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智力水平。

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艺术熏陶不仅可以完善其自身的道德精神文明建设,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文化科目的教育,其不能带来快速直接的知识提升,但是就长远来说,音乐教育对净化心灵、完善个人性格、激发创造精神等具有本质上的影响。同时,在学校进行音乐教育还有利于营造整体的学校氛围,有利于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音乐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

通过现代科学的研究证实,音乐教学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例如在农业种植生产、育儿教育方面,甚至于在航天器发射中都设置有与外星生命沟通的音乐曲调。在学校教学中来说,音乐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品格,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

音乐分为通俗流行的大众化音乐与高雅的经典教育音乐。当下,学生接触较多的是具有快餐性质的娱乐化音乐。这种音乐虽然有娱乐、流行的特性,但是其与上文所论述的音乐不同,不具有修养身心、净化心灵的功用。而传承文化和历史的高雅音乐,经过历史的鉴定和沉淀,音乐本身不仅具有传承功能还具有专业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满足欣赏者的精神需求。例如,在音乐教育中指导学生欣赏抗战时期的民谣、国歌等就可以激发学生潜在思想中的民族意识,同时这些记录历史文化的乐曲还真实地展示了抗战时期的生活状态,所以说音乐是不用语言记录的历史。这些真实的历史文化教育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具有求知欲强、感性思维活跃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音乐教育可以在无形中激发他们的精神力量,反映到日常校园生活中就是自身的言行、作风符合学校的文明建设标准。学校是文化的聚集和传播之地,在校园进行音乐教育对于完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乃至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13.创建文明校园倡议书 篇十三

食院是我家,文明靠大家。为了创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院团委特发起“创建文明校园”倡议!

一、男女同学之间要自尊自爱、举止文明、言行得体,不在公共场合有勾肩搭背等过分亲密的行为。

二、严格遵守学院管理条理,不翻围墙,倡议书《创建文明校园倡议书》。

三、教室里认真学习、杜绝大声喧哗、打电话、吃东西等不文明现象。

四、注意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践踏草坪,不吸烟,不酗酒,不留客宿外客。

五、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保证上课纪律.尊师敬长,团结同学,互相帮助。

六、以校为家,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坏公物,拒绝课桌文化、厕所文化。

七、不随意张贴广告、乱摆宣传板、乱拉横幅等。

八、排队就餐,提高效率,主动收拾餐具,创造良好就餐环境。

九、遵守公共规则,维护正常校园秩序。

14.校园安全文明倡议书 篇十四

11月14日6时,上海商学院中山西路校区女生宿舍发生火灾,4名女生慌不择路从6楼跳下当场身亡。据报道,火灾事故初步判断原因为寝室里使用“热得快”引发电器故障并将周围可燃物引燃所致。4个如花的生命消逝陨落,校园安全的警钟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触目惊心的事实又一次向我们诉说了这样一个主题: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就是对自己负责,对生命负责,对深爱着自己的每一个人负责。

同学们,我们是学校的主体,我们用心眷顾着同一个家园;我们也是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主体,校园平安与我们息息相关。为营造安全环境,创建平安校园,让每一个你我他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快意生活、快速成长,我们向全校26000名学生发出倡议:做文明的践行者,珍爱我们的家园;做安全的守护者,珍视我们的生命。

一、增强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认真学习安全用电的常识,提高对防火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警钟长鸣,隐患未然。

二、增强自我管理意识。不违章使用电器和私拉电线,坚决杜绝“热得快”等危险物品的使用。手机充电器、电脑线、音箱线等电器的电线切勿搅在一起,以免由于电插板质量较差造成其故障烧毁。晚间学习切勿架床头灯躺在床上看书。若寝室内无人,确保电器断电。

三、增强食品安全和卫生管理意识。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并保持寝室卫生;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安全,不吃过期或者无生产厂家的产品,不随意在街边摊位购买食品,避免呼吸道、肠道传染等疾病。

四、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注意在公共场所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把珍贵物品、现金放在教室和宿舍,晚上回家和同学结伴而行。远离施工场地和高危建筑物。

五、增强交通安全意识。认真学习交通安全常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来校、回家注意交通安全,做到文明行路,骑自行车不带人,不乘坐农用车辆、无证车辆。贵重物品注意保管,以防被盗或被骗。

六、增强理性辨别和深入分析意识。不擅自从事勤工俭学,不单独在社会上联系家教,及时与学校勤工助学中心联系,遇到难以辨别的信息及时与辅导员老师沟通。临时做家教也要与朋友或室友保持紧密联系。

七、增强科学上网意识。刻苦学习,珍惜时光,不浏览不健康的网页、网站,不痴迷网络游戏。远离吸烟、赌博等不良嗜好,远离危险地带,远离坏人。

八、增强团结意识和与人为善意识。与同学、舍友和睦相处,不因小事争吵,不

打架斗殴,善于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不在寝室内随便留宿外人,警惕未经许可进入宿舍的外来人员,睡前关好门窗。

九、增强自立自信和抗挫折意识。不为生活中的困难而悲观失望,不为遭受的挫折而妄自菲薄。正视学习、就业中存在的客观问题,科学合理地定位自己,自立自强,用正确方法渡过难关。

十、增强身体健康、思想阳光意识。积极锻炼身体,健康体魄。时刻保持阳光心态,注重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不悲观、不慌乱,积极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沟通,走出心理误区,做一名身心和谐的当代大学生。

15.关于文明校园的倡议书 篇十五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脆弱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节能减排,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工业部门实现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建材工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决定了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在全党全国人民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时候, 建材行业更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要采取更加主动与自觉的姿态, 举全行业之力加速推进节能减排, 实现清洁生产,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为此,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联合各相关专业协会, 共同向全国建材行业发出发展绿色建材推进节能减排倡议。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强化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战略要求, 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期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生态文明建设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 而是使建设、生活、发展的环境与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相一致, 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和强盛的重要象征。

节能减排是工业系统摒弃和挑战传统工业弊端, 实践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最佳选择, 也是建材行业追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履行社会责任,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主动推进与实施建材工业节能减排, 不仅是建材企业自身生存和立足社会的需要, 也是转型升级、实现“两型”发展的必经之路。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工业, 全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在全国工业部门中列第四位。建材工业目前年排放烟气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达到约340万吨、160万吨和135万吨, 是减排重点行业;建材工业同时也是资源节约、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有优势、有擅长的行业。在当今形势下, 加快推进建材行业由能源、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的转变, 减轻排放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已到了必须采取进一步实质举措的关键时刻了。

全行业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 深刻认识其内涵和紧迫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增强责任意识, 树立绿色、低碳、清洁生产的发展理念, 以“创新技术、创新标准和创新产业政策”为手段, 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和理念全方位地贯穿于各产业及企业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政策制定、标准提升、基本建设、技术改造、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 制定出针对性强, 措施有力, 有操作性的举措和办法。要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 又是必须不断渐进、年年有新的作为的现实选择。通过全行业的努力, 要力争使建材主要产业能耗、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量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20%以上, 万元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8%以上。

二、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从根本上推动节能减排

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 坚定实施控制总量、创新运用“三新”、优化存量、开发与拓展新兴产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国际化步伐的“六位一体”工作格局, 是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针对行业当前发展实际明确提出的工作指导方针, 也是整体推动行业节能减排的根本举措。全行业要采取措施, 坚决抑制传统产能的盲目增长, 在优化存量进程中实施节能减排, 在加快发展建材新兴产业、增加新产品、新品种的进程中, 推进节能减排, 在提高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中, 促进节能减排。

我们认为, “六位一体”方向很明确。全行业必须齐心协力, 建材行业各产业、企业, 各级各类行业协会, 与“六位一体”工作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都要研究制定各自的具体目标和切实措施, 都必须确立各自的路径与支撑点, 把推进节能减排、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三、创新运用“三新”, 夯实节能减排支撑基础

创新制定产业政策, 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各级各类行业协会和建材行业管理部门, 要在深入研究与探索的基础上, 创新制定产业政策的思路。产业政策和相关法规行规的制定不能只局限于控制与淘汰的层面, 要努力联手与争取发改委和工信、建设、科技、国土、环保、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政府部门, 推动制定各种鼓励和激励企业降低能耗, 减少排放的优惠政策, 同时要积极创新经济、法律和处罚政策, 对在一定期限内能耗和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实施限产、停产或采取必要的处罚。

创新提升标准, 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凡是新建项目, 其能耗和排放必须适用目前的最高标准;在新标准的制修订中, 必须将提升节能和减排标准作为重要内容。要在行业中大力贯彻实施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新标准。积极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规范、水泥生产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与标准的制定;加快推进新能源玻璃、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外墙外保温材料等标准的制修订与提升;完善陶瓷产品节能节材、节水标准的提升与制修订, 重点推进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和建筑陶瓷薄型化、卫生陶瓷轻量化、节水型等相关标准的提升与制修订;积极开展具有节能环保、保温隔热、隔音、防水、防火、抗震等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标准提升与制修订, 大力推进烧结砖瓦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等重点标准的提升与制定;加快推进节能环保建材设备产品标准的提升与制修订进程。

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科技创新是支撑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在推进传统建材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必须把节约能源、降低排放作为主攻目标, 并注重产品生态设计。特别要结合“水泥窑炉粉尘及氮氧化物减排关键材料及技术开发”等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组织实施, 积极推动由政府引导、资助,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行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的建立。

加快“两化融合”, 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墙体材料等传统建材产业, 积极开发和应用高效、节能、环保的先进技术和装备, 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

要结合“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和“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的创新技术研发, 着力突破运行智能控制、原料矿山智能化开采、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矿山建设等技术, 以高性能产品及低环境负荷生产的综合技术支撑清洁生产。

四、将优化存量作为实施节能减排的主攻方向

我国建材主要产业的产品产量已分别占到全球产量的50%以上, 主体技术装备大多也已赶上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奠定了超越与引领世界建材工业发展的基础。但在发展绿色建材, 推进节能减排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有明显差距。差距是潜力, 也是动力。建材行业各产业、各企业都应主动与世界先进同行对标看齐, 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 把企业发展经济, 壮大自身实力, 与节约能源降低排放紧密结合, 把节能减排装备的研发、费用投入的增长以及专门机构与管理人员的设置, 与更新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改革落后的生产管理组织方式相结合, 提出系统的改造、提升的规划, 将节能减排落实在企业的各个方位和每个环节。

五、强化节能减排管理服务产业链建设, 发挥大企业的表率作用

节能减排是一个系统工程, 除了要制定独立的节能减排规划、独立的产业政策、独立的达标标准和级别识别目录外, 还应加快推进独立的管理服务产业链建设, 改变目前管理服务缺位的状况。

要积极探索建立建材行业节能减排权威检测评估服务平台, 制订科学的评价标准, 逐步建立和完善能效对标和能效评价体系, 在行业内开展节能减排达标检测、评估、认定工作;建立节能减排培训服务平台, 开展行业节能减排培训;组织搭建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咨询、技术改造与服务平台;建立奖先评优限劣机制, 在全国建材行业率先评定百户节能减排达标企业作为样板, 并推出节能减排示范企业, 发挥榜样的力量, 促进行业节能减排。

同时要充分发挥大企业 (集团) 和骨干企业技术、管理、人才、资金等资源优势和社会影响力, 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引导培育其率先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环保管理中心, 加大研发投入, 加快节能环保产品的生产和开发, 服务于行业节能减排事业, 在节能减排方面起带头作用, 争做行业标杆。

六、加强对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与推广力度

大力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各类建材媒体、刊物都要将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长期的宣传重点, 开辟专栏、专版、专刊, 组织精品稿件, 保持宣传力度和密度。建材行业组织开展的先进工作者、劳模等各项评比、表彰、推优活动中, 要将节能减排实施、推进情况和效果作为一个重要条件, 宣传、树立节能减排的标杆、典型。

建材工业节能减排是一项光荣的事业, 是一项惠及子孙的系统工程, 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是我国由建材大国向建材强国迈进, 开始实施建材工业“超越与引领”战略的重要时期。面对实现两个“翻一番”、城镇化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 面对“超越与引领”的光荣历史使命, 走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之路是建材工业的必然选择, 必须把行业发展模式建立在资源可持续、生态可承载的基础之上。为此,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和19个专业协会共同呼吁全行业的同仁们, 让我们携手并肩, 与全社会一起, 坚定不移地实施节能减排, 为全面实现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共同努力, 做出建材人的应有贡献!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中国水泥协会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

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

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

中国砂石协会

中国石灰协会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

中国石材协会

中国装饰装修材料协会

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

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

中国建筑砌块协会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

中国摩擦密封材料协会

中国建材机械协会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

上一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下一篇:小树笑了的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