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影响力一书有感

2024-07-18

读影响力一书有感(精选11篇)

1.读影响力一书有感 篇一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是我们教师不断成长的有效途径。假期中我读了张仁贤主编的《影响教师的100篇教育美文》一书。让我心灵得到了熏陶,智慧得到了启迪。

本书共有四个篇章,主题分别是:我爱孩子;教室,出错的地方;教师是灵魂的守望者;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精选了100 篇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情感美文,并将这些珍贵的情感与教师生涯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类比。书里面的小故事像是一个个和我倾诉说话的好朋友,朴实语言中有深厚的爱,让我的心灵不断地净化着,给了我富有灵性的启迪与感悟。其中李镇西老师的《罚站任安妮——我永久的痛》让我感悟到:一个鲜活的花季生命的凋零,促成了文中教师毕生的悔悟,冷漠的实施体罚的教师,就是学生无情地杀手!故事里,我们不由自主的惋惜哀叹,而在故事之外,我么是否又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也许,就在你冷眼相待的那一瞬间,一颗澄澈而又单纯的心灵就此摔碎在地,但愿这样的悲剧不再我们身上重演。成尚荣的《教室,出错的地方》让我感悟到:这种“另类”的教室定义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观念,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就此而深入教育者的内心。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教学本是互动的过程,只有在各种错误的相伴下学生才能发挥好奇心与想象力的作用,才能渐渐的形成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曹仁亮的《生命需要感动》让我认识到,假如一个人是生活在被人的指责、轻视、鄙夷中,往往会自甘平庸,甚至心灵变态,仇视他人和社会,而一句包涵爱心的、善意的激励,则可能引导他走向人身的正途。可见,鼓励与肯定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塑造和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的工作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更要注意尽可能创造出更多赞美、鼓励学生的机会,为学生燃起希望的火苗。王国明的《每个生命都是一种行走》让我体会到:“每个生命都是一种行走,坚持走下去,才会有出路。”教育也是一种行走,在大沙漠中的艰苦之举。唯有坚持不懈的往前走,才能见到绿洲的希望。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不管我们遇到多大的艰难困苦,都应像罗伯斯一样勇怀坚强的毅力,毫不畏惧的勇往直前,最终看见胜利的曙光。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美文中所反映的大多是一些教育细节。这些细节看起来琐碎、微小而又平常,然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却显得温暖、贴心而又刻骨铭心。也许,在学生们的心灵天平上,老师对自己的关怀、接纳、欣赏以及尊重,才是最最重要的。通向孩子心灵之路的并不是肥沃的田野,在这片土地上要获得丰收,需要温暖的阳光、湿润的雨露。只有教师自然真诚的爱化为阳光、化作雨露,才能滋润出一批批破土而出的幼苗。读完此书后,让我对我的这份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好知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教育是情感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只有教师本身的心灵纯净,才能给予学生最深层次的滋养和最有力的引导。在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我们让学生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而更多地应该是让他们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在教育中情感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保持心灵的纯净,用人世间珍贵的情感不断滋养自己的心灵。讲台人生,如果有色彩的话,应是黑白相间的,白的粉笔,黑的黑板。这样的人生,有时像旧时的电影,素朴、安静,并有胶片所带来的颗粒的质感。它被校园的松柏簇拥着,寂淡、质朴,趋向于黑白的山水画,平淡中,显出真的人生底色。能够有幸,一生为师,应当心怀感恩。

2.读影响力一书有感 篇二

笔者最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自动自发》一书, 感悟颇深。《自动自发》主要围绕勤奋、敬业、忠诚、自信4种工作态度, 引导企业员工不断提高思想境界, 做到认清自我, 正视现实, 超越自我, 塑造卓越, 努力掌控自己的人生和命运。

勤奋是通向荣誉的必由之路。工作可以引发兴趣, 进而促成热忱和进取心;工作能够丰富思想、增进智慧, 进而改变人生。只要有勤奋的态度, 积极进取, 精益求精, 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那么,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 都是一种收获, 都不会感觉辛苦。

敬业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敬业有益于企业, 最终的受益者是自己。也许, 你没有义务要做自己职责以外的事, 但是, 你应该选择自愿去做。不管分内分外, 每天主动多做一点, 比别人期待的更多一点, 如此, 你才能超越平庸, 为提升自我创造更多的机会。

忠诚是完善人格的精神力量。事实证明, 企业中的成功人士, 除个人努力因素外, 企业提供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用感恩回报培育自己的企业, 这就是忠诚。对于个人来说, 忠诚能够增强个人的魅力, 能带来自我尊重、自我发展;对于企业来讲, 忠诚能增强凝聚力, 提升竞争力, 并会因每个人的努力而发展得更好。

3.读《致教师》一书有感 篇三

张佃娥

读朱老师《致教师》一书让我们看到的是一页一页的生命发现,见真实,见真诚,见理性,见理想;见证深度,也见证温度。我觉得这是一本基于教师“问题之困”,更是平等对话的“智者之声”。

书中每一个问题像是一个火种,照亮我们这些教师生命里的昏暗与现实。如今互联网信息与现代化科技水日新月异,然而书信却是一种传统而又亲近的交流方式,全书以纸面的书信交流,特别能传递出一份优雅、舒缓而亲密的古典情怀,一种细雨敲窗的温和与浪漫。先生惯有的诗意与理性,亲切与深刻,与“信”的语境契合到一起,构成迷人的质感与温情。

一、成为一位成功、快乐的教师,关键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一名初中女教师十分敬业、每节课都提前到达教室门口,课堂上讲课十分卖力。她有三个特点:一是上课经常拼命讲;二是经常批评学生;三是喜欢拖课——下课了把学生留下。然而她所教的学科成绩却不如其他任课老师。她总是想不通自己的付出为何得不到学生的感激。其实,这位女教师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道理:在课堂上过分关注知识传递,忽视了师生的情感交流。这样的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解题机器,最终也会得到学生的厌恶,而成为不幸的人。回顾自己的教学也经常会出现类似情况,我在课堂上激情四扬,激动地讲着,学生却呆若木鸡,毫无生气,我成了课堂的主角。有时看到学生不堪入目的作业或者考得一塌糊涂的试卷时我只会恨铁不成钢,大声责骂他们怎么那么笨,怎么不用心学习!忽视了心灵之间的沟通,忽视了最关键的情感交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三大秘方是:爱心、激情与微笑。平时经常对学生微笑;舍得花时间通过帮助学生解决不会做的练习题;为有困难的学生找小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微小进步;课后找学生谈心;把好消息通过家长的嘴巴传递给学生;与学生一道参加文体活动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快乐的学校生活,也让我们成为成功、快乐的教师。

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策略。

传统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主、先教后学、课后训练、集体教学、个体学习、目标单维和面向过去。朱老师认为应转变为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性教学、合作学习、目标三维和面向未来。可以说是完全颠覆了以往的教学策略。细细阅读之后,我觉得十分可行,这些新策略改变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但最终实现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让学校变成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比如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明白一个最普通而又最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书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不断提高自学能力,这是教师要赋予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自学课文之后完成书后练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解决问题。

4.读《反思教育习惯》一书有感 篇四

告别学生时代已经有些日子了,说实在的,自己还没有好好静下心来看一本书。趁这次十一长假,好好地读了一本书,感触真是颇多啊,于是提笔赶紧记下来。以下是我解度此书的一些感受:

实,着眼于实实在在的事情。引导老师对身边的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小事或现象进行思考。

真,以一个真实的人的身份说真话。强调“我是怎样想”、“怎样做”。少说“必须”“应该”不空发议论。“必须”有指令性,“应该”是局外话,空发议论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了训导者真情实感的流露才有利于促进平等交流。

新,新的视觉。习惯是强大的,我们经常自觉不自觉地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所谓“穿新鞋,走老路”。突破习惯是很困难的,因此反思习惯不是正确的成功经验的总结,而是对自己一直以为正确的认识和行为反过来想一想。改变原来的思维模式,换一个角度来思考。

深,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习惯于定目标,有了目标接下来就是实施步骤,安排活动,然后就是收到了什么效果。往往忽略的是“为什么做”、“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反思习惯则对于经常发生的事情提出“为什么”,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怎样做”,而“怎样做”又是建立在“为什么这样做”的基础上,在对问题的探究中,把反思引向深入。

提,就是提炼。在对许多事情或现象反思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内在的联系,提炼出规律性的做法比如“师生相互问好”、“请学生坐下来谈话”等。一个题目,一条操作方法。

我们有太多的习惯需要反思!这些习惯,显然阻碍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行为、思维模式。人们对自己的选择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基于一种性情倾向这就是习惯。习惯会自发地引导我们的感觉、观念与行动

实施“尊重”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有什么样的理念将决定他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反思习惯,就是从教师的角度,用“尊重”的理念反思教育教学行为。

5.读《思路决定出路》一书有感 篇五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有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不同的思路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出路。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固守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奶酪”自然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和危机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们时常会感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各种外在的强烈变化和内心的冲突相互作用,使人们在各种变化中茫然无措,先是追问———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对新的生活状况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应对并陷入困惑之中难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中,总耽于”失去”的痛苦,”决定”的两难,”失望”的无奈„„那么生活本身就会成为一种障碍.生活的迷宫很大,你会滞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纪渐长,就”懒得变动”,或者是”没有勇气和激情”再去变动和追寻.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是一个可爱的故事,轻松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时,《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条白毛巾从容不迫地擦去镜子上的污迹,让困惑者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用崭新的思路,去决定我们自己的出路。

读《思路决定出路》一书有感

《思路决定出路》一书清楚地阐释了:没有强大的职业化员工,就没有强大的企业。企业靠员工提供的结果生存,所以如果你要造就一个强大的公司,那么请你先学会打造强大的员工!所以作为企业,首先应该让员工知道,企业与员工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商业交换关系,员工要为企业创造结果(价值)。如果员工不提供结果,无论他有多爱企业、多辛苦,企业都会因为没有结果而破产。

其次企业如果不淘汰那些不提供结果的员工,反过来对那些优秀员工就是一种极大的伤害!思路决定出路。企业有什么样的思路,就决定了企业什么样的出路。员工有什么样的思路,就决定了不同员工的不同出路。员工首先应该明确“我是谁”和“我应该是谁”的问题,这样员工才能够找到正确的思路。当员工进入丝丽雅公司,就意味着在他的人生中,每天都要用结果来交换自己的工资,也要用结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结果怎样,与其他人无关,只在于他

6.读《教师21项修炼》一书有感 篇六

我从学校图书馆借到了这一本由郭元祥教授所著的《教师的20项修炼》,从一名教师的出发点,结合对照自己的现状,仔细地研读了该书,不禁有醍醐灌顶之感。

作者郭元祥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课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他长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原理、基础教育改革、学校文化建设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先后主持省部级教育科研项目8项,另有学术论文、著作等身,硕果累累。《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是郭教授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一部著作,他在该书中率先提出了引领教师体悟“教育人生”的主张,从细节入手,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教师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描画了有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被赞誉为是一本从事教育事业的所有教师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在此,我将从以下若干方面详细阐述本人读完这本书之后的几点感受:

(一)细节决定品质,态度决定一切

中国有句俗话有言:人靠衣装马靠鞍,恰如其分地强调了服饰对人的重要性。尤其作为女教师,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议论着我们的衣着与发型。现在的学生有朝气,有个性,有热情,对老师们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对环境视听各方面的变化也是非常敏感的。其实教师服饰最大的功能不是通过衣着把自己打扮得漂亮,而是提高自身的自信魅力,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的服饰应该简洁而庄重、明快而得体,符合教师的职业规范。普卢塔克说:“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教师服饰的许多细节影响着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还记得学期初,我一身学生时代的打扮走进教室,在座的学生只当是一个邻家姐姐模样的人,因此,老师的威严感荡然无存。而后,在诸多老师的建议下,我慢慢改变了穿衣风格,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再次赢得了学生们敬畏的目光。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让外表给自己的教学加分。

(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严师出高徒”几乎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种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作为新教师的我们,总想靠着自己的怒颜和大嗓门,甚至是一些严厉的批评言语震慑住学生。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做法着实是不合理的。和我们打交道的都是一些只有十几岁左右的“未完成的人”,他们绝大多数心地纯良,天真可爱,生活经验的缺失,调皮活泼的天性,天资能力的差异是他们最显著的特点。身为老师,如果总是盯着他们的不足看,不把他们批驳得体无完肤就誓不罢休,那么,失态的,将会是自己的言行。

古话说,厚德载物,为人如此,为人师更应有宽大的胸怀。对学生的宽容不是让他们自身自灭,而是对他们的身心特点的正视,是对他们偶尔也会像大人一样犯错的正视,是对他们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的正视。宽容学生的过失并不是姑息迁就犯错误的学生,而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诚恳为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如沐春风,从而督促其改正;教会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对待挫折,让学生在成长中体味一种人生哲理,这样教师并不会因为宽容而失去威信,相反,这更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与人格感召力。

(三)机遇从来都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自从当老师后,只要跨入学校大门,神经每时每刻都像是拉紧的弦,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备课、上课、改作业、找问题学生谈话等等,往往下班还得继续工作,甚至节假日也无法清闲的脱离工作,好好放松休息。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日子从指缝间快速地溜走,有时候不免深感迷茫,为什么生活得这般碌碌无为,毫无成就感与幸福感可言。不仅如此,在这短短的几个月中,我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一只“刺猬”。面对班级上的一些繁琐的小事,面对一群不懂事的调皮孩子,总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有一些言语脱口而出,而转过身自己又懊悔万分:我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细细反思,不禁感叹,这还是原来的我吗?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豁然开朗,自己之所有产生这种困惑,是因为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工作做过好好的规划,没有学会正常调整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弄得自己既累又没有成就感。于是明白,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作规划是多么的重要。在日复一日繁冗琐碎的工作中,应该努力做到主动学习,形成自己的教育知识;善于思考,成为思考的实践者,实践的思考者;勤于动笔,提高科研能力。早有谚语告诫我们:机遇从来都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因此,我们亟需拥有一个专业发展规划,不

要抱怨自己没机会,往往是我们自己没把握住机会,它只是溜走了而已。

(四)吾日三省吾身

我们教师被要求每课时撰写一篇教学反思,起初心里是不大情愿的,认为这是给我们的超额任务。读完这本书,发现反思是教师日常生活中极重要的一部分。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炼。美国学者波斯纳曾十分简洁的归纳出教师的成长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是人自我觉悟的过程,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在当前教师专业研究和教师教育实践中,造就“反思型教师”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首先要反思的是自己的教育观念,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回答自己是怎样看待学生的,如何设计和分解教学目标、怎样处理知识与能力、知识与品德等方面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反思,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反思贵在坚持,适时总结,时时反思,持之以恒,才能体会到反思的作用。反思要有深度,要注意把握问题的核心和实质,突出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反思,有助于反思的深刻性。连写了几篇下来,我也发现了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做及时改进。反思是教师成长过程中必备的一种能力。通过反思,不断觉醒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方式,锻炼教育教学艺术。反思,还需要行动,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成长。作者向每一个读者提出了“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这样的要求,我想,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在反思和实践中思考,在反思和批判中成长,把自己的每天的教育生活当作一种学术行为——始终以一种研究和探索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让自己获得真正的专业提升。一个成熟的教师便是在不断的反思种成长起来的。

(五)感动常在心间

现代的社会和教育要求教师不能把教育仅仅作为一门职业、一种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与处理。谨以此言勉励自己:教师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教师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

有句教育谚语:“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不能感动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不能感动学生的学校不是好学校。只有感动生命,教育才有魅力。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感动自己生命的体验,何来力量去推动、摇动和唤醒学生,诱发他们的生命感动呢?没有生命感

7.读影响力一书有感 篇七

哈尔滨市复华小学 葛磊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世界伟大的成功导师戴尔·卡耐基的著作《超越自我》,初看此书,心里觉得这和别的教育类书籍没有什么不同之处,竟讲些大道理,可是后来越看越想看,书中的每一个策略对我都启发极深,每一个事例都深深的影响着我,可谓是我的“救命稻草”。下面,我就从给我印象最深的两条策略来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位哲人曾说过:“个人的成功不算是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大成功。”“你帮助组织走向成功,组织也会给你创造成功的机遇。组织的发展就是你的发展,你的发展源于组织的力量。”此段话我摘自策略二之树立与组织共赢的观念,看到“哈罗”啤酒厂林达的事例,让我心中澎湃,也让我有一种激动,不由得想起了这么一件事:去年可以说是我们英语教师紧张而又忙碌的一个月,全市开展了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在此次练兵活动中,我们复华英语组参加了“辨析单词,我有妙招”的团队展示活动,并且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了,可是留给我的却很多很多,读到树立与组织共赢的观念这条策略时,我想,从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确定主题,再到寻找方法等一系列的过程中,我们也茫然过,也放弃过,可是我们这个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多坚持了那么一下,结果我们成功了,我们总结出了歌谣识记辨析法、手势辅助发音法、自编绕口令Tongue Twister区分法、图式直观区分法、意义形象区分法、联想记忆法、歌曲记忆法等好招和妙招。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提高了智慧,融入其中,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与此同时,我也提高了我的敬业精神和人生价值。的确,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组织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们只有生活在团队之中,我们才能进步,只有团队成功了,我们才是成功的。

还有一个令我感受颇深的例子就是美国洛杉矶湖人队的事例,他们的教练让每个队员每天进步1%,成功就属于他们。每天进步1%对每个人来说都不难,都没有多大的压力,可是365天下来,每个人就会进步365%,这个数字却让人兴奋。读到此处,我反省自已,为什么自己没有想到,为什么自己没有这样的观念,让

孩子们提高英语成绩,对他们来说并不难,每天进步1%,一年就能提高一个层次,与其每堂课都说孩子们不努力,为什么不能采取此策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渴求呢?读后,令我豁然开朗,心情也特别的愉悦,深深的体会到古人所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8.读《经济学是什么》一书有感 篇八

学了两年的经济管理专业(函授),虽然十几门课都勉强得以通过,但到头来扪心自问:什么是经济学?依然说不明,道不白。究其原因,固然有学习与考试两张皮的问题,这个暂且不提。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没有一本通俗易懂的、与社会实际乃至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经济学基础性读本,这一点,对于我这样的文化水平不高且不是直接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说实在,经济学这个名词我们早已耳熟能详,许多在市场经济中拼搏的人都意识到掌握一些市场经济规律、了解一些经济学知识的重要性,就如我们这些并非直接从事经济工作的人也都深深感到,经济学知识的匮乏给我们的工作甚至日常生活带来的不利。然而现实的问题是,不是我们不想学习经济学,而是无学习经济学之门;或者说,无法以我们可以接受的成本获得经济学的知识。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是专业搞经济学的,我们大家都有着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有点空闲还要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放松休闲一下,能够拿出来学习经济学的时间和资源是很有限的,根本无暇去拜读厚重的经济学经典。况且,如今的经济学已经不是谁想学就可以学的了的,它那些陌生而又生硬的术语、极为复杂而深奥的数学模型,让即使受过一般高等教育的读者也敬而远之,退避三舍。经济学因此成了少数经济学家课堂上和书斋里的阳春白雪式的欣赏品,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皇冠。在大众迫切需要经济学知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为经济学有了这么广泛的接受对象提供了如此天赐良机的时候,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这次参加中青班的学习,有幸拜读了梁小民教授所著的《经济学是什么》一书,就好像交了一位好朋友,相信任何一个阅读了《经济学是什么》这本书的读者,都会佩服作者在书中表现出来的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功夫。这本书,就好像有人用一个个日常生活的例子与你拉家常,双方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中,你就了解并熟悉了那些经常在经济学家口中蹦出来的术语。

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通俗歌手的数量与高昂的门票价格,谈到最先在成都出现的电影院5元票价的冲击波,谈到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当这些例子说完了,一个关于价格如何调节经济的问题,即经济学家常常说起的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就解释清楚了。从这里,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需求定理,什么是供给定理;也明白了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为何物;还懂得了需求弹性和供求弹性的作用。

再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一个人中彩票后的变化,谈到及时行乐的观念,谈到吃第三个面包和第一个面包的不同感受,谈到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些例子说完了,家庭决策方面的问题就解释清楚了。从这里,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效用;也明白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为何物;还懂得了实现消费者均衡意味着什么。

又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曾经在农村风行一时的养鸡专业户,谈到农夫山泉有点甜这个家喻户晓的广告,谈到让所有老百姓受益的彩电价格战,这些例子讲完了,关于企业市场竞争战略的问题就讲清楚了。从这里,我们既了解了市场的不同类型,即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又懂得了什么叫单一价格,何为歧视价格;同时,对博弈论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也略知了一二。

还比如,作者在书中剖析企业家的收入,以及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是几千万人尚未脱贫,另一方面是少数人开着宝马车去高尔夫俱乐部等现象,强调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就是解决效率与平等的问题,作者在这里把这一问题比喻成蛋糕,既包括如何把蛋糕做大,又包括如何使蛋糕分得更平等一些。例子讲完了,平等与效率得选择问题也就清楚了。从这里,使我们明白了企业家赚的是正常利润这一道理;知晓了如何用劳伦斯曲线、基尼系数等来衡量收入分配状况;懂得了用结果公平论和过程公平论来正确理解分配制度上的公平。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经济学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从经济学家口中蹦出来的各种术语和概念,让其他行业的人和普通百姓敬佩之余,又多少有些不明所以。《经济学是什么》这本书,把经济学和非经济学专业人士、甚至普通百姓的距离拉近了。也许在这之前,我们会觉得经济学术语和概念晦涩难懂,但是看完这本书,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术语和概念,原来很简单,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有专家说,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善于经商的民族,当一个犹太人参观一家企业的时候,他一边听解说员讲解,他的大脑同时会像计算机一样高速运转,参观结束的时候,不仅这家企业经营的数据被他计算出来了,并且,如果他有意与对方合作,一整套的谈判策略已经成竹在胸。

我国正在进行市场经济建设,市场经济的大潮不可避免地使国人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我们也许达不到犹太人那样的精明,但是,我们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正如《经济学是什么》第一章的题目所说: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那么,如何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呢?我以为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要做到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首先必须学好经济学这门课。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的思维方式要有丰富的知识做保障。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配置和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最大化需求的社会科学,即研究社会活动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使用方式的一门科学。经济学的构成有两大部分,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极其丰富而有复杂,同时门类繁多,通过短短几天的中青班上各位老师的授课,我们领略到了它的博大精深,如经济学可以细分为信息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等,单就微观经济学对市场价格机制的研究,就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等七个方面的理论,林林总总,在《经济学是什么》一书中只是蜻蜓点水。所以,要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这本书仅仅介绍的是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工具、方法和理论。虽然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也有助于我们分析各种现实问题,从而有助于我们作出更加理性的决策。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读这本书仅仅是我们进入经济学这座科学圣殿的一个起点,一个入门,而现实问题往往又是十分复杂的,因此,要真正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之余,多读一些经济学著作和教材,多关心一些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扎扎实实地打好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惟又这样,才有可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二是要做到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还必须经常加以实践。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不断地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然后再把理论带到实践中去检验,并指导人们的实践。要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也应当不断地实践。经济学家常常喜欢说这么一句话:学习经济学并不能保证你不站到领取救济金的队伍里,但至少可以让你懂得为什么失业。可见经济学这门知识对于认识事物的重要性。正如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说:经济学理论并没有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它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学习经济学并不是要用现成的理论去套现实问题,而是要学会一套分析这些问题的方法。经济学不可能为所有问题都提供现成的答案,但能教会我们分析这些问题的方法。我觉得,通过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现实问题又多了一种思考的方法,那就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观察、去分析、去判断。尤其要从一些常见的、微不足道的现象中去发现更为深刻的内涵,这方面,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浙江图书馆作的一场题为谁妨碍了我们致富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说,马路上有人吵架,大家驻足观看,必欲究其所以才肯走;红灯抢行,十字路口乱作一团,彼此挤得动弹不得;开会时因某人未到,大家等上十几分钟这些现象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但从茅于轼的眼光看来,这些现象是使中国成为穷国的根本原因。以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来看,穷是因为许多生产潜力不能发挥,因为人们的劳动没有用在生产上,甚至用在了抵消别人劳动成果的努力上;更因为各种各样的浪费普遍存在,耗掉了社会巨大财富。只有老百姓们自己明白如何把自己弄穷的,才能改正,才有可能变富。谁妨碍了我们变富,答案可能就是我们自己。茅于轼认为,要想把我们的国家变富,就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要让资本和劳动充分地就业,流动到最适合他们的地方去,因此,交换能够创造出额外的财富,任何有碍于自由交换的东西都有碍于财富的增加。阅读了《经济学是什么》,尤其是几堂经济学的辅导课下来,使我对经济的关注充满了从未有过的热情,比如在当前防治非典的特殊时期,我除了关心非典的动态情况外,非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口罩与GDP究竟有多大关系,这些成了我每天看报、上网的一个重点。我自信,我会更多地用经济学的角度去思考现实问题,用成本、效益等经济学方法去安排和指导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一句话,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三是在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同时,我们还要防止片面的思维方式。经济学家在研究许多问题时,都假设处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都以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为最终目的。许多定理、论断都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得出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真的就是那么整齐划一吗?难道我们做每一件事,就都只仅仅考虑的是经济利益吗?就拿《经济学是什么》一书中所举的小王下海一事来说,小王下海一年赚了5万元,而失去了机关工作总的损失是5.4万元,即付出的机会成本是5.4万元,由此经济学家就得出了由于机会成本大于所得利益,故结论是小王下海是得不偿失。这种分析方法固然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但是这仅仅是从经济利益角度来分析,假如说小王在机关里虽然清闲一点,但整日埋没在文山会海、是非堆里,身心极度疲惫,一年下来丝毫没有成就感。相反,虽然下海后付出了高额的机会成本,但小王却学到了许多在原先机关里学不到的东西,短期看在经济上并不上算,但长远而论,却可能会有大的发展前景,如若这样,我觉得小王下海又未尝不可。这里就有一个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比较,物质利益(收入)与精神利益(愉悦)的比较。再比如,书中所举硅谷离婚率低一事。按经济学家的看法,由于离婚诉讼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机会成本太高,所以导致离婚率低,那么伦理道德、法律秩序又该摆在何等地位?我们认识任何事物,都应当用联系的观点全面地去把握它。如果学经济学的只强调经济,学历史的只强调过去,而不愿关心与之紧密像联系的政治、文化等等,不知道事物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这样的思维方式往往会走向片面的误区。经济学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学派、观点,我以为正是经济学全面、联系地对待客观事物的又一佐证。

9.读影响力一书有感 篇九

你是宇宙中吸引力最强的磁铁!如果能在你心中想着你所要的,并且让它成为你的主要思想,那么你会把它带进你的人生。借由这个最有力量的法则,你的思想变成生活中的实物,思想变成实物!不断地对自己这样说,让它渗透到你的意识知觉里,思想变成实物!

“主要的思想或者心态,就是磁铁,同类相吸,就是法则。结果必然是,心态会吸引与其本质相呼应的状态。”想像你生活在富足中,你就会吸引富足。当你认为自己生活在富足之中,你就是在借由吸引力法则,有力且有意识地决定你的生命,事情就这么简单。

思想是具有磁性的,并且有着某种频率,当你思考时,那些思想就发送到宇宙中,然后吸引所有相同频率的事物,所有发出的思想都会回到源头--你。你就是一座“人体发射台”,用你的思想传送某种频率。如果想改变生命中的任何事,就借由改变你的思想来转换频率。

秘密的法则:我们生活在一个由“规律”所支配的宇宙中。比如,万有引力定律。假如你从一栋楼上掉下来,不论你是好人或坏人,都会落在地面上。吸引力法则就是一种自然的法则,跟万有引力定律一样公正无私,既精准又正确。

你拥有改变一切的力量,因为选择思想和感受感觉的,就是你自己。“生活的同时,你也在创造你自己的宇宙。”

你要“感觉美好”这很重要,因为这种感觉美好,就是发射到宇宙中的信号,然后它吸引更多同样的事物给你,读后感《读后感:读《秘密》一书有感》。所以你越能感觉美好,就会吸引越多有助于你感觉美好,以及持续让你更加振奋的事物。

生命绝对不可以平凡,而且本来该不平凡,一旦开始运用这个秘密,你的生命也将是非凡的。思想决定了你的频率,而感觉则会告诉你,你是处在那个频率上。当你感觉不好的时候,你就是处在会引来不好事物的频率上,当你感觉美好时,你就是在强力吸引更多美好的事物。

秘密转移物--例如快乐的回忆,大自然或你喜爱的音乐--可以瞬间改变你的感觉,转换你的频率。期盼是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去期盼你想要的事物,别期盼不想要的。好好的利用吸引力法则,让它成为一种习惯性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做一次就算了。你的职责在你自己,除非先把自己填满,否则你没有东西可给别人。以爱和尊重对待自己,就会吸引爱你、尊重你的人。

当你觉得自己不好,就是在阻挡爱,而且你会吸引更多你觉得自己不好的人和情境。专注在那些你喜欢自己的特质上,吸引力法则将会带来更多你自身美好的东西。要让某种关系顺利,就把焦点放在对他人的欣赏上,而非抱怨。当你把焦点放在他们的优点上时,你会发现他们更多的优点。

笑,能引来喜悦,释放消极心态,并促成奇迹性的疗愈。相信老化的观念都存在我们的心里。把这些思想从意识里放掉,专注在健康和青春永驻上。

忘掉你过去的困苦,文化习俗及社会信仰。你就是唯一能创造自己“该有的生活”的人。让你的渴望显现的捷径是--把你想要的看做是即成的事实。

10.读《管理的新模式》一书有感 篇十

伦西斯、利克特是美国现代行为科学家,生于1903年,逝于1981年。利克特对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领导理论、激励理论和组织理论的研究工作。以利克特为首的美国密执安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从1947年开始,通过对大量企业的调查访问和长期试验研究,提出了领导行为的理想类型和与此相关的三种基本概念。这些研究成果后来写进了《管理的新模式》这本书中,这些研究成果也被叫作“密执安研究”。

《管理的新模式》一书是利克特早期的重要作品,提出了一种新型管理原理,详细、系统的阐述了“支持关系理论”和以工作集体为基本单元的新型组织机构。书中提出的“支持关系理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经过了一系列实践的检验,证明确有其明显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密执安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是着眼于提高和发挥企业组织中人的能力,在利克特看来,企业活动的中心在于改善对人的组织或者说企业管理的中心在于如何管理人,这一点影响着企业活动的一切方面。

利克特提出了领导类型的八个方面特征:领导过程、激励过程、交流沟通过程、相互作用过程、决策过程、目标设置过程、控制过程、绩效目标.并根据上面的八个特征,归纳出4种领导方式,也被称作四种系统,即:

1、专制的命令型。特点:权利高度集中在上层。

2、温和的命令型。特点:权利控制在最上层,授予中下层部分权利。

3、协商型管理。特点:决定权在上层,上层领导对下属人员有相当程度的信任。

4、参与型管理。特点:上级对下属人员完全相信,工作问题可以自由的交换意见,上级都尽量听取和采纳下属人员的意见。以参与决策、经济报酬、自助的设

定目标并自我评价等手段充分调动下属人员,各类成员对组织目标都有真正的责任感,并积极行动起来促其实现。这是利克特所倡导的方式(系统),多年以后,利克特在回顾领导理论发展时,断言他所主张的第四方式(系统),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利克特认为,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对人的领导是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都取决于它。各个企业,即使是同一行业的企业,既有生产率高的,也有生产率低的,造成这种生产率差异的原因是各企业领导人所采用的领导方式不同。生产率高的企业采用的是以职工为中心的领导方式,管理人员强调的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只进行“一般性的”而不是“严密的”监督,结果不但生产率较高,而且团体中的内聚力高,士气高,职工中不安情绪者少,跳槽者少。生产率低的企业采用的是以工作为中心的领导方式,管理人员注意的中心是生产,他们对工作的技术方面更感兴趣,对职工监督过于严密烦琐,往往对职工施加不必要的压力,对琐碎的事情横加指责,动辄予以批评和处罚。结果,团体的内聚力低,士气低,职工中不安情绪者多,跳槽者多,因而生产率也较低。

书的中间部分详细说了:决定领导方式的多方面因素。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领导和管理人,而领导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方式。能否有效的实行领导,并不仅取决于领导者的行为方式本身,还要取决于许多其他因素。第一,领导者对自己行为方式的看法和说法与下属心目感觉到或是实际看到的领导者行为方式可能根本不同。第二,即使下级确实看到、感觉到、体验到领导者的有意采取的行为方式,确确实实的领会领导者的意图,不同的人仍然可能做出不同的反应,有拥护的,也会有反对的。第三,工作环境不同,工作性质和行业传统及本组织传统不同,也会影响到下级对领导者的行为做出不同反应。第四,领导者的个性和人格也是重要的因素。第五,在事关大家切身利害的问题上,下级希望自己的领导有能力影响更高层领导者的决策。总之,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的效果不仅取决于领导行为本身,还与被领导者的工作性质、生活经历、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以及他们对领导者的主观印象等一系列环境因素相关。利克特同时也说了具体的领导方法不可能到处适用,但普遍意义的一般领导原则还是存在的。

随后的章节利克特重点说了,新型整体管理原理。高效经理人大多倾向于参与式管理的原则,并将其确立目标,制定预算,控制成本,设计组织机构等许多方面。新型管理模式最核心的特征是:将组织转变成高度协调,高度激励和合作的社会系统。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最重要的哲理和信念是:把下属和职工当做有血有肉、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劳动力,不是机器上的齿轮和螺丝钉。

利克特还重点说了运用支持关系的原理。管理人员必须做到以下态度:对下层人员要采取友好的、支持的、肯定的、信任的、期望的、关心的态度,在涉及工作和下属人员的利益问题上,要维护他们的要求,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密切协作,共同努力完成并实现组织的目标。如果在组织中形成了这种支持关系,职工态度积极,各项激励措施发挥作用,组织内充满协作精神,工作效率当然会提高很大。

书的最后还说了,集体决策和重叠的组织结构。

利克特认为,最有效的发挥人的潜力的管理方式,是把所有职工都组织到一个或多个内聚力强、成绩出色、有效运转和相互协作的工作集体里,而不是实行‘一对一’的单兵教练、单线联系式领导。集体决策的好处有:

1、实行集体决策能使每个成员有机会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长,取长补短,在素质、性格、智力、年龄等方面形成更合理的结构。

2、集体的每个成员都会逐渐习惯于从最高领导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增强把握全局的能力。

3、内部信息的交流、沟通更充分、更顺畅。

4、由于决策来自集体,大家共同制定,自然会同心协力去实施。

5、节约人员配备,有助于防止因势力范围而争斗。

利克特提出了,重叠的组织结构。参与型领导采取重叠的集体组织结构,各个作业集体同其他作业集体是通过一个属于重叠集体成员联系起来的。我的理解是这个领导集体的每个成员都应从整体和全局出发考虑问题,不能只‘扫门前雪’,任何只利于某个部门而不利于集体或者以牺牲其他部门受害为代价的不和理决定,都不会被这个领导集体接受。

11.读《百年孤独》一书有感 篇十一

文/弯子

一本书似极了病入膏肓的躯体,只有用外科医生的专注和精准,切开此书的扉页,细细剥离着环环相扣的字段,一股南美特有的因潮湿散发出来的混杂霉腐酸性的味道能顺着自己的感官沁入细胞的每一个角落,散布在局限、寂静、黄光围绕的有限空间里,灵魂出窍般甘愿做一幽灵,在乌苏拉的老宅没有被台风卷走之前化作最后一只黄蝶伴随在雷纳塔(梅梅)身边,遥远的修道院,长夜让心空旷得发慌,只想告诉梅梅,她的儿子是这个家族最有才华最懂得爱的唯一男性,即使他们的相爱有悖人伦,但他与阿玛兰塔.乌苏拉的爱是世间最真实的,痴迷与热情,毫无掩饰,或是过于短暂,死神来得如此之快,让人不知所措,上天就是这样安排的,我没有为他们的离去感到悲叹,只是陷入长久的不语沉默。

一杯掺了鸦片町的咖啡,让雷梅苔丝,这个精美干净得如洋娃娃般的天使过早回到天堂,可怜的皮埃特罗,这个最漂亮有修养的绅士把自己的双手血脉隔开浸泡在安息水中,都拜阿玛兰塔对魔力所赐,这个一生充满克制,懦弱最终战胜了强大的面具而使这个面具越发的沉静之冷酷,她强大的占有欲和热情被更大顽固的懦弱击败,种种与之意志相反的行为让她显得是那样无辜,无助,无奈。一生独居为自己织着世上最精美的裹尸布,为死者从容的整理遗容,预期自己的死期,给亡灵捎信,这个最强大,自我卑微的女人,她的血肉身躯更显饱满独立。

所有的美好都不经意间被字里行间的迷雾包裹着卷走,你都来不及流眼泪,一切早就被预言,都容不下你的眼泪涌出便被焦灼烤干。你贪恋心越强,你就会越感到失落,就像俏姑娘雷梅苔丝一样,她纯洁得像山涧的泉水,像生长在清水中的莲花,一切非分之想和动作都会在她面前化作一具枯骨。

霍塞.阿卡迪奥,这个跟着耍蛇的吉普赛人离开后,自己在外漂泊十多年,跟船环球几十圈,历经生死风雨,把自己锻炼成铁塔般的汉子,他回到自己的故乡,这个浑身纹着刺青,满嘴粗鲁的话语,他才是雷蓓卡的真命,也只有雷蓓卡才能使这样的浪子调教成家里响当当的顶梁柱,当奥雷良诺上校即将面临枪决的关键时刻,这位铁塔般的汉子,自然会端着他那只骇人的猎枪以随时准备射击的姿态,向着他弟弟即将死亡的围墙大步向前,最终让行刑队成了奥雷良诺上校忠实的追随者。

奥雷良诺上校的冷酷与无情,坚韧与果断,他代表的是自由民主,他所有的冷酷和残忍都不极专制制度下的无情杀戮,他带着21条汉子起义的那天起,他的17个后代最终都被无情追杀至亡。专制统治者害怕这样的基因得到延续,政府可以给他最高荣誉的勋章,却无法容忍他的子嗣,只剩下他在晚年自乐于小金鱼的制作和销毁并唯一享有着有尊严的契约,这是他希望获得的,至死,他获得高贵,不容许任何施舍影响到他的伟大,鄙视政府的任何所谓的最高荣誉。这就是这个家族的脊梁,也是最具民族性的,最让人读之痛快的一笔,任何自由民主都是靠鲜血洗刷出来的,任何合理的诉求都是靠尸体堆积的高度来衡量的,那三千具工人的尸体,就在集权统治的下的新闻报道中无声的被抹杀了,只有霍塞.阿卡迪奥至死那一刻都要述说这个所有人都不肯相信的真相,这便是制度的强大灰色力量,新闻控制,是多么可怕的机器,杀人都无痕。真相只有极少数了解,而百姓被蒙在鼓里。

菲南达这个落魄贵族的女儿,自从他被奥雷良诺第二带到马贡多的家,以她独有的贵族气质努力的在改变这个家庭,但什么都没有改变,唯一没有变的是她自己,她容忍着丈夫情人的存在,操持这个摇摇欲坠的大家庭,她的矜持保留一个做贵族的尊严,可她发现自己女儿雷纳塔与工人巴比洛尼亚私情时,不动声色的设计让巴比洛尼亚终身瘫痪,而把雷纳塔送进了修道院,却于心不忍的把他们的儿子养大。悲剧不见就是要多么的凄惨,更重要的是让人读了心里酸楚异常,文章至此也就不愧于任何称号了。

上一篇:协会专职秘书工作计划下一篇:绿的联想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