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冲小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2024-10-22

慕冲小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精选8篇)

1.慕冲小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篇一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制定德育工作计划?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努力从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方面入手,系统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按要求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而又能促进其长远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天生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具体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使用字典、词典,锻炼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方面。结合学校的“文化阅读”活动,发动学生多些朗读,规范学生发音,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独立思考,学会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引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三)习作方面。引导学生留心四周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留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能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并且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四)口语交际。引导学生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引导学生学会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感动他人;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扼要转述。

(五)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题目,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题目。

三、具体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练习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老师做了大量的预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伏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串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条件下进行学习。

(四)利用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课和主题活动。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篇二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

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小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于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使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股市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

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实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培优抚差,因为对象使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行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如日记、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知道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涉过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篇三

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的优越条件。我们要研究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

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祖国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传承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教师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二、实施小学语文德育的方法

1、平等待人,润物无声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彼此便要互相尊重,相互信赖。对每个学生应该有正确、全面的看法,在评定学生品德上不能有认识定势,更不能把道德与语文学习成绩等同视之,而要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和优生的不足。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公平的、对学生一视同仁的、不存偏见的教师,是理解学生、亲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多交流的教师,是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师,是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默默关心、暗中了解情况,对学生宽松,与学生心心相印、像朋友一样的教师。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情感上师生互相接近,消除学生的猜疑心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教师要运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学生。语文教师还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开辟多条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细流流到学生心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围绕中心,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出有关墙报,办有关小报,写有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实行全面教育,综合治理,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

2、针对特征,有的放矢实施小学语文德育,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不搞成人化、儿童化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只要把握住德育的特征,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慕冲小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篇二

1.1 中小学体育教学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99年出台的决定《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里面提到:“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由此可见,中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学校的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健康的三个维度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来看,中小学体育教学是一门可以增进身体健康的学科,而在身体锻炼的过程中,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体能提升,而是通过身体锻炼的这一过程,帮助学生改善心理健康,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1.2 中小学体育教学与不同学科教育融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其中,体育被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德育等并列提出,由此可见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而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与不同学科的融合,是要在体育教学中,将德育、智育等结合在一起,进而在丰富体育教学的同时,对其他的学科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1.3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及德育渗透

德育指的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道德等等方面的影响和引导,同时有效的利用受教育者的自我主动性,促使他们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质和自我修养能力。具体到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就是指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课程中,有意识的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加以培养。

德育教育是学生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素质教育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更是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德育渗透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办法。

余潮青认为:“德育渗透是指教育者的意图通过载体被教育者的一种耳濡目染,陶冶教育对象。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是一种渲染过程,就是渗透。孙伟也提出德育渗透指“教育者的意图通过载体对被教育者的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刘德仿等人认为:“所谓渗透性,是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灌输而言的,是指结合教学、管理等业务工作一道进行并贯穿和渗透其中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途径和原则。以上几种观点,都是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德育渗透的界定,从具体的界定内容来看,对于德育渗透的界定都强调了具体的学科教育实施中的德育融入,可见德育渗透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2 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教育融合和德育渗透的意义

2.1 中小学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融合的意义

中小学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的体能训练以及心理健康培训还有社会适应力的增强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的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且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育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中小学体育教学本身来看,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能够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避免体育教学成为单一的体能训练可能,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有效的增强了体育教学的内涵,有利于体育教学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其他学科的教学来看,通过融入体育教学的课堂,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会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同时唤醒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记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进而促进其他学科教育的效率提升。

2.2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简单的来讲,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就是指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逐步渗透的方式加强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这种德育的方式不是直接的强硬的灌输,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在学生主动性和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完成的,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意义十分重要。

首先,通过德育渗透的方法,不会引起学生的情绪抵触,如果采用生硬而又类似于灌输的德育方式,会使得学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通过德育渗透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点,温和的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做出贡献。

其次,德育渗透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具有稳定性和自发性,因此能够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良好作用,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学生成为一名道德素质合格的优秀人才。

3 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教育融合和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3.1 中小学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3.1.1 中小学体育教学自身被边缘化

尽管近几年的教育改革已经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一再强调,但是从体育教学的发展来看,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现在的升学考试中体育教学并没有成为一门考试科目,因此在中小学的教学设置和安排中,对于中小学体育的重要性并没有予以重视,无论是课时的设置还是对于体育教学效果的考评安排都有所不足,使得体育教学沦为了学生单一的体能锻炼的课堂,对于体育教学的发展以及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育的融合都有不利的影响。

3.1.2 中小学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育融合的方法短缺

从中小学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来看,固然可以发挥很多积极的作用,但从实际的融合过程来看,却是一个相对比较艰难的过程,因为体育教学的课程时间有限,而目前对于与其他学科教育融合的方法又缺乏有效的探索,如果在体育课堂上进行当场的探索,势必会造成时间的浪费。

中小学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融合方法的短缺,一方面体现在在融合的过程中,容易导致体育教学本身的功能被弱化,成为了其他学科教学的一次实践课程,另一方面,则是容易出现对于其他科目的忽视,只是徒具其表,没有实际的效果。

3.2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3.2.1 教师对于德育渗透的认知和技能不足

在我国的课程设置中,发挥德育这一功能的更多的是思想品德这一类的课程,而体育教学更多的被视为一种体能锻炼和培养的课程,因此,一些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对于德育渗透的认知不足,认为德育教育是其他学科的任务,与自己的学科无关,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忽略德育教育,只是发挥出了体育教学中的体能培养作用。此外,有部分体育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并且有意识的在体育课堂上加强德育教育,但是从实际的效果来看,由于德育教育的技能不足,导致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而是单纯的说教,不利于德育教育的作用发挥。

3.2.2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缺乏延续性

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经常存在一种情况就是体育教师的更换比较快,一学期经常会换一到两次的教师,这种教师的更换,既有教师个人原因,也有学校的教务安排原因,但是从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来看,由于每一位教师都有其独特的德育渗透的方法,因此一旦更换老师,就会导致德育渗透被打断,下一位老师又要从头开始,如此一来,使得德育渗透缺乏延续性,难以发挥作用。

4 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教育融合和德育渗透的建议

4.1 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融合建议

4.1.1 重视体育教学,避免体育教学被边缘化

在体育教学中,要正视体育教学的作用,尤其是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更是要相应我国德育、体育等全方面发展的规划,不能由于应试教育中没有将体育作为考试科目就忽视体育教学,更不能在学校的教学安排中缩短、占用体育课,导致体育课被边缘化。

4.1.2 加快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育融合探索

良好的方法是促进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育的保障,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于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育融合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西方一些先进的做法和经验,促进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育的融合;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践探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进行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育融合的探索,通过自己的切实探索,总结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融合方法,进而有效的促进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育的融合。

4、2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建议

4.2.1 加强认识,提升技能

体育教师要加强对于德育渗透的认识,避免将德育渗透单纯的看作是思想教育这一类课程的专门任务,而是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体育课程本身的进步来看待德育渗透,在充分认识了德育渗透重要性的基础上,就德育渗透展开一系列的教学工作。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阅读学习相关理论书籍等形式,加强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技能,更好的促使学生发展。

4.2.2 确保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延续性

在体育教学中,要避免由于教师的更换导致的德育渗透的中断,而是应该加强教师教学的延续性,一方面减少体育教师的流动性,克服个人因素和客观要求的影响;另一方面,当需要教师流动的时候,要做好继任教师的交接工作,就已经开展的渗透德育工作做好交接,确保德育渗透工作的延续性,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5 结语

伴随着全面教育的发展,体育教学势必会逐渐被重视,而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的融合教育以及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都是能够有效促进体育教学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因此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之要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余潮青.关于德育渗透若干问题的思考[J].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96(3):89-92.

[2]孙伟.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重视对德育的渗透教育[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3):63-66.

[3]刘德仿,袁洪志.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J].中国高教研究,2000(10):49-50.

[4]李英.基于伦理学视野下的体育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5]汤鹤.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现状分析及构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6]赵文韬.四川甘孜藏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2.

[7]周继锋.山东省民办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8]时飞.北京市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8.

[9]魏玉琴.甘肃省两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8.

[10]原鹂程.中俄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比较[D].北京体育大学,2009.

3.小议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教育 篇三

提到教育,我们一定会想到学校。是的,教育教学是各级各类学校的首要工作,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的本质是育一代新人。教育即教书育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育则重点在于德育,因此在学校开设的各门功课之中,所有学科都负有德育的任务,不仅仅是政治科负有德育的任务。而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的特征、心理发展的特点等原因,学生思想品德认识水平较低,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这就使得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阶段开设的众多科目中,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 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的优越条件。

一、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的优越条件

1.语文具有极强的人文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具有人文性,所以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学科。小学语文课文涉及的内容广泛,文章体裁多样化,内容具体、形象,教材具有极强的人文性。任何知识的教学,老师都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创造出一个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声情并茂的散文,老师可通过朗读把优美的声音形象呈现于学生面前;平淡如水的说 明文,可借助形象风趣的话语解说其中的事理;说理性文章,可用通俗的哲理把学生引入严密的逻辑世界。教材因此成为进行思想教育的凭借。

2.语文所蕴含的思想道德素材广泛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大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热爱和平、保护生态环境,小到孝敬父母、尊重别人、坚强勇敢、团结向上,语言文字像无数条长长的敏感触角,涉及到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方面面。例如,小学语文中《开国大典》《长征》等课文,讴歌革命传统,表现革命前辈的献身精神,可以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他们继承革命传统,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责任感。《长城》《桂林山水》《雅鲁藏布大峡谷》等课文描写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可以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热情,并能使学生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这些无疑为进行德育教育的提供了必要的素材。

3.语文具有较强的工具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语言,语言是工具或交际工具,所以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小学语文课本是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本身就是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它是表达思想内容的产物。将思想品德教育融进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渗透,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做到:既教会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又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远大理想教育、精神文明教育、道德情操感染。我们必须以此为指导思想去研究语文教学的特性,去揭示语文教学的规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二、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教育的切入点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蕴含着特定的德育因素,教师只有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每一篇课文中的德育素材,即教学中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确定文中的教育点,并精心设计教学,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个性品质潜移默化地得到发展。如果老师一味盲目地对学生进行生硬的德育教育,则会适得其反,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同时,更达不到德育的目的。

2.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意德育的阶段性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个性各有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个体差异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科学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德育的阶段性、顺序性,不可一概而论。

低年级可以通过入学教育中“升国旗”、看图学词学句等教材,让学生明白国旗代表我们国家,升旗时行注目礼,是对国家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对学生进行习惯的养成教育。

中年级,则应该对他们加强德育教育,激发他们的热情,如: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颐和园》等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高年级,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可以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时事政治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3.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德育的实效性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教师在挖掘教材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又要延伸好教材内容,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活动中树立优秀的思想。结合生活实际,以达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如此才能为学生的一生打下良好思想道德基础。

4.德育工作学科渗透计划 篇四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新课程理的深入实施,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专利,它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惯穿在每个学科之中,不同时期,不同的重点工作,确定符合学校特点的德育工作的新内容,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和,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因此学校特制定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工作计划。

一、目标与措施在教案中三维目标的确定是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要详细具体,在教学流程中处处要体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学校将定期检查教师在教学中的执行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参与学习,动手实践,培养高尚情操的引领者,改变以往教师只是教书,育人是主管德育领导的事情。

3在作业改革工作上,将改变常规作业的弊端,改变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忽略人性化的管理,忽略道德情操的培养,我们确定“全面成长,分层递进,展示特色”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测试内容。

4充分发挥政治,语文,等学科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的教育功能,结合社会、校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利用学校电视台,学生答辩会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政治立场,政治水平,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充分发挥健康课,心理咨询室等不断提升学生的养成教育,挫折教育,失败教育,利用假期去行众拓展集中培训。

6结合中央8号文件精神,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列入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使之在校园内外处处达到教育功能。

7充分利用校刊、校报、《星桥文学社》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等,了解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成长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变化。

二、效果及运用

1、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落实新守则等看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2、形式通过公开课、开放课、随机听课等形式看课堂的时效性。

3、通过德育问卷调查,家长反馈,社会反响及教师的操作评语验收德育教育的效果。

5.四年级数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篇五

一、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措施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

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课和主题活动。

6.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篇六

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对沉重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可以免"应试教育带来的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良影响。因此,将德育中的学习目的的教育,学习习惯教育和辨证启蒙教育等内容在贯串在数学教学当中,通过德育教育来进步学生思想素质,增进学生健康发展,那末,如何结合数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些尝试。

一、结合数学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根据数学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因素,数学教材上的插图,利用题和一些数目材料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比如,小学数学课本上就绘有反映科学技术和四化建设成绩的大型电子计算机,太阳灶,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南京长江大桥等图画,而这些图画又通常为与利用题结合在一起的,既具体又形象,很有说服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生动讲授,就可以使学生感到祖国的伟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遭到了爱祖国受社会主义的教育。

二、结合数学在平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泛利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是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外部动力,但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熟悉规律来看,单给他们讲这样的大道理是收效不大的,由于他们受理解能力的限制,所以,可以根据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数学这一事实,也可利用数学利用广泛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密切联系实际进行基本知识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如学习计算时,设计买卖情境进行引进,当发现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就向学生讲清出错就会给生产和工作带来巨大的损失,学习时、分、秒的熟悉时,先向学生说明时间的重要性。如对军事家来讲,时间就是成功,对教育家来讲,时间就是知识,对医学家来讲,时间就是生命,对农民来讲,时间就是粮食等,让学生知道时间对各种人都有着各自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学习,又如,在利用题教学中,选用的题材也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像做好事,绿化种树,勤俭用水,用电,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积极锻炼等事例。这样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祖国建设联系起来。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中产生爱好,从而萌生了为祖国的强大和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动机,激起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热情。

三、结合数学教学的常规性,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因此,应当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捉住一切时机,反复进行练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留意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专心听讲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条件,上课时应要求学生集中留意力,培养自控能力,自觉束缚自己的行为,不受外界干扰,不开小差,不弄小动作,认真听讲,积极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7.将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篇七

现在的教材中贯穿思想教育的不多, 那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很难寓学生的德育教育于一体, 除了思想品德课以外, 所有学科肩负着相当的分量。好的作品本身就有育人价值, 所以我们必须明白这一点才能理解所有学科的育人的功能的。

所有都具有一定的学科育人功能。教师在备课的时候, 在备写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在脑子里面想清楚:这节课我们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德育, 计划在哪个教学目标上来实现这个目标。比如在时代背景的结束当中来实现, 那么在介绍人物精神品质的时候, 就突出这方面的功能。又如在教名人名言, 当讲解到朱自清、鲁迅、李四光、徐霞客等的人品时, 就不能不谈到他们的民族气节、人生信念等问题,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 如果没有了这样的民族精神, 那我们怎么能够战胜外敌呢?我们的民族怎么能够复兴呢?中国梦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所有这种精神依然是我们今天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二、寄德育于教学的情感当中

德育学科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情感教育, 其他学科没有德育学科这么强烈的情感功能, 德育学科老师要抓住这方面的优势, 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德育学科的情感最能打动读者的情感, 从而对读者熏陶感化, 形成无形或者有形的影响。一个好的事例, 其思想情感一定是非常感人的, 教师要借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孝德故事里的思想情感, 感动了历朝历代的天下孝子, 使其如醉如痴。我们教学的时候可以引用, 如《卧冰求鲤》里的王祥, 生病的继母想吃活鲤鱼, 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 冰忽然自行融化, 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 果然病愈。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 就要让学生学习王祥的这种胸怀父母的思想, 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教师能把这种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末, 我想学生的世界观将会产生巨大的变化。所以, 将德育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思想情感教学中去, 是水到渠成的事, 教师要常抓不懈, 以一贯之。

三、寓德育于课文内容教学中

教学中, 少许作品是政治味儿很浓的, 好像这类作品就是为政治服务的, 不是为文学艺术殿堂增砖添瓦的。如《乳姑不怠》里的崔山南, 遵照长孙夫人所嘱, 孝敬祖母唐夫人。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德育教育。但是如果仅靠课文内容来展开教学, 那么我想老师的水平再高, 也永远跳不出说教的模式。假如我们围绕中国二十四孝的故事来说事, 我想问题就好解决了。文学作品中有关孝敬父母的作品很多, 我们可以拓展延伸到其他的作品当中。在大量的阅读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育学生心里要有阳光, 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变化, 我们心中的阳光不能黯淡,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心中的明灯时时刻刻要点燃。这样的话, 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在阅读赏析当中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 岂不是两全其美!

四、寓德育于各种形式的学科活动中

1. 班级活动。

班级里面大大小小的活动, 都是绝佳的机会, 因为这是彰显班级凝聚力的机会, 也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机会, 更是对学生的心灵、思想、情感、行为、意志等方面的影响, 所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要借助每次班级活动的机会,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教育。班级活动最常见的就是每天的晨会, 有的学校是集体朗诵古典诗词, 有的是班级朗诵, 这是很好的德育渗透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思想的教育, 使他们具有尊老爱幼、关爱生命、热爱自然、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 像这种活动如班级朗诵比赛、书法竞赛、文艺晚会等, 都是非常合适的活动。

2. 学校活动。学校活动是学生都愿意参加的活动, 因为是班级和班级之间在竞争, 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是很好的锤炼。如像每年的清明扫墓活动, 就是对学生爱国思想最好的教育。我们这里的红西路军烈士纪念馆, 是国家级的爱国教育基地, 这对学生理解当年的历史来说, 是很好的地方, 通过这样的教育, 爱国的元素就渗透到学生的骨子里头, 将伴随他们的一生, 影响他们的一生。比如风筝比赛活动, 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很好的机会, 尤其是现在崇洋媚外的风气盛行的时代, 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像这些点点滴滴的思想因子, 在大大小小的活动中渗透, 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这种思想的渗透, 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是任何说教无法替代的。因此, 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就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袁洁.试论德育活动类型及其功能的发挥[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 (7) .

8.慕冲小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篇八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45-02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是从属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范畴;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改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不可偏重和忽视任何一方面,尤其是德育,因为素质教育最关键的就是思想品德教育。众所周知,良好观念、思想、行为举止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的,因此,德育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学阶段抓起,小学阶段的孩子所见所闻少,接触社会与自然也少,在这个阶段,加强德育教育显得特别重要。

小学阶段开设思想品德课程主要是帮助孩子们正确认识社会和自然,从而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以后的学习、做人、生活与工作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因此,重视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德育教育也是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更是值得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进一步探究的课题;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进行如下阐述,以期对推进德育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榜样激励或以身作则,指导良好行为养成

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思品教材或历史人物事迹,选择一些典型的英雄人物为榜样,利用他们良好的品德、思想,行为去激励教育和感化学生,这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作为榜样的人物可以是历史伟人、民族英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科学家和各方面杰出的人物,也可以是全国十佳少年和本校或本班的优秀学生等等。只要我们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利用榜样把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激励学生仿效榜样去认识和处理问题,爱憎分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所以,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把我国中小学榜样教育上提倡的“学英雄、见行动”这条宝贵经验,切实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除此之外,我们教师还要以身作则,细节导行。小学生除了模仿能力强,塑性也非常强。老师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老师的一举一动,自然就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轻轻的一声“谢谢”,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向学生说“谢谢”,老师可以特意向学生借书、借笔时说,你们帮我捡起吹落在地的纸张时说,学生为班级做了好事时也替全班同学说……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们之间说“谢谢”也多了。礼貌用语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运用起来却总不是那么顺利。教孩子们懂礼貌,不是光靠老师教会礼貌用语就大功告成了。

二、营造良好的适合磨练学生意志的德育氛围

德育教育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首先,我们教师要实施爱的教育,要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放下架子,融入到班集体中,与孩子们平等地交流。鼓励学生自由向老师提问,教师也可自由向学生提问。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不应唯有苛责,还可给予宽容和理解,并引导其走出困境。注重小学生的心灵成长,即使是小学生也有自尊心,教师应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 尊重是相互的,学生也会真正尊敬教师。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从而有利于开展德育教学。

实施爱的教育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学生意志力的培养。我们知道小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坚持性和受挫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意志磨练特别重要。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要对学生进行意志知识的教育,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在意志培养工作中,给学生以相应的有关意志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懂得了相关的意志知识后,就能针对自己意志方面的缺点,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收到较好的增强意志力的效果。学生有了相关的意志知识后,还要训练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克服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困难都当成“千锤百炼”磨练意志的考验。

三.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德育教育最终要落实到社会实践中,思品课的教学要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在,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而且大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

四、结语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思品课是培养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主要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正确思想观念和塑造美好的心灵的主渠道。思品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如组织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活动、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并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与学生更好地互动,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孙淑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06)

上一篇:校园文明建设倡议书下一篇:幸福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