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课程标准之感想(精选16篇)
1.读课程标准之感想 篇一
我读了《同桌冤家》之后,深有同感。我也有冤家,她经常整我,就和书里的惜城的同桌兔子一样,经常整他。
里面的主人公惜城是一位大使,有一次他们班上来了一位男同学,叫张翠花。听起来女里女气的。兔子被那个男生迷倒了。惜城只要说一句那男生的坏话,兔子就免费请他吃板栗。(就是打他)我的同桌方圆,即使我不说什么,每天都要被她打,哎,方圆太霸道了,她不高兴了我就是它的`出气筒。我不想当也不行呀!谁叫她武功这么好。惜城把弄兔子生气了,要花一吨口水才把她抚平。而我花八吨口水也不能将我的冤家火气扑灭。
啊!我和惜城可是同命相怜。就是我的冤家比他的强。
2.读课程标准之感想 篇二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不仅是义务低段的教学重点, 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 还应引起高中阶段足够的重视。目前在此目标方面让人有两大担忧:一是识字效果巩固率不高。因为教师就课本教课本, 学生就课本学课本, 所学字、词无法反复再现。若在义务低段增加大字拼音读本, 将对识字目标实现大有裨益。二是写字渐失个人特色。部分语文教师自身写字基本功薄弱, 又不重视各学段写字目标, 加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 导致大学毕业生仍写的是“方块字”, 丧失个人书写特色。其实在语文课标第四学段 (7~9年级) 写字目标方面已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 学写规范、通用的行楷字, 临摹名家书法, 以提高书写速度, 形成个人书写特色。既然从七年级起就有写行楷字的要求, 那么高中阶段就要坚持, 就应重视。
阅读教学是目前实现语文课标最大的“软肋”。尽管语文课标对各学段阅读和背诵有明确的要求, 教材也配有相应的阅读材料, 但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本身就没有重视对阅读教材的研读, 没有指导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和背诵计划, 未提供学生阅读成果交流与展示的机会。其实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才是实现“口语交际”目标的重要途径, 同时阅读也为“写作”目标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阅读是根基教育:是道德的根基、语言的根基、习惯的根基、人文底蕴的根基, 利于人格培养、底蕴形成、文化气质奠基。解决中小学教育过程中人文情操培养、语言表达等问题的关键还是阅读积累活动。重视阅读目标既是当务之急, 更是长远目标。我认为实现阅读目标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各学段的阅读目标;二是读什么;三是怎么读。幼儿园、小学段以诵读为主, 以记忆为主, 关键是积累。一定要抓住6~13岁, 13岁之前是儿童记忆的黄金阶段。因为读书积累存在“剪刀效应”, 儿童时期的一点点差异, 到成年后会被放大到巨大的距离。小时候基础没打好, 长大后想补难度大;小时候基础打得扎实, 长大后能力提升就很快。初中阶段仍应以积累为主, 逐级增加理解的权重, 13岁后学生的理解力迅速发展, 教师应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建议初中学段50%积累、50%理解。高中学段40%积累、60%理解、感悟、应用。
读什么?要读好东西, 尤其是好东西中的好东西。义务教育低段读什么尤为重要, 儿童的记忆特点是海绵式吸收, 给他好的东西, 就吸收好的东西;给他坏的东西, 就吸收坏的东西;什么都不给, 他就去吸收流行歌曲、广告词、电视剧台词、网络语言, 等等。同时儿童的阅读是非自主性的, 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所以一定要让他们读到好东西。我认为好东西首先是经典。经典是什么?古今中外知识分子公认的最有价值、最优秀的书。民间流传, 读《大学》善做事, 读《论语》会为人, 读《老子》有智慧, 读《兵法》利经营。最重要、最适合义务学段学习的经典有:蒙学: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弟子规;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左传等;史:史记;子:老子、庄子、孙子兵法;集:唐诗、宋词、历代美文、历代诗歌等;译文:《文化经典译文》 (一) 、《文化经典译文》 (二) ;VCD:文化经典名家系列讲座;西方文化经典:《经典诗歌精选》、《经典散文精选》、《经典戏剧精选》、《著名演讲词精选》、《儿童文学精选》, 等等。
人文科学的学习靠的是耳濡目染、环境熏陶, 靠的是用心感受、智慧与悟性。在义务低段应重视听读和朗读, 先听名家朗读, 再自己放声朗读, 因为古文讲究文字、音节、气势三者的统一, 在熟读的基础上再求背诵, 背下来的东西才能进入心灵深处。古人云,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熟读背诵方能成就辉煌人生。从新旧教材对比看,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比重将逐渐增加, 只有加强阅读教学, 才能使学生的记忆力更深更持久。
3.读课程标准之感想 篇三
关键词:师生关系;创设情景;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74-01
通过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学习以及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我认为除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技能、技巧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外,教学中还要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动机是积极学习的源泉和原动力,兴趣是间接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是积极学习策略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对英语产生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情绪高涨,充分发挥潜能,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因此,多方面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英语教师进行教育的关键。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柬”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老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因此,建立良好地师生关系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首先,老师关心,热爱学生。心里学研究表明,想得到别人的爱和爱别人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因此,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即使是关注的一瞥,一个信任的点头,在学生眼中都是一种安慰和鼓励。其次,适时、适当、真切地鼓励学生的成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哪怕是取得很小的成功或微弱的进步,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尤其是对“差生”,更要激发其成功动机。比如一段好的对话,一次测验的好成绩,都可以成为促进英语学习及其它方面成功的契机和内驱力。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运用鼓励性语言,有时甚至还可以借用掌声进行鼓励。“多次刺激”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产生兴趣,激励学习动机。再次。教师本人的能力和魅力。教师本人对教学的兴趣和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学习效率。一个对教学有兴趣的老师,既教学有方,又充满爱心,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灵活设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1、新课引入要新颖 根据各课时的内容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引入方法。比如课前演讲,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说,因此可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进行Free talk,演讲内容随学生定。再如,歌曲导入法, 英语中有很多经典的歌曲,如Yesterday Once More、Say You,Say Me等。
2、采取小组比赛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上明确说明“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而小组比赛是很好的形式,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在比赛中积极表现也能逐渐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3、采取情境教学法 英语的学习必须有一定的情境,现在的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感觉学习英语是与自己的生活不可分的,从而有表达的欲望,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有了。
比如,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用学生能听懂或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或由学生进行2~3分钟的英语会话,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热身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用各种直观的手段不断激发学生。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和发展,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
4、丰富教学手法,常教常新 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通过“演”、“唱”、“画”、“玩”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课外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例如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开展英语对话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等英语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四、兴趣教育成败的关键是教师
4.读《做最好的老师》之感想 篇四
——最好,是我们不断的追求
六年级英语组:
“要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我不止一次对学生说。
现在,我这样对自己这么说。“要尽力去做一个最好教师!”
大家都知道“最好”是相对的,看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却感觉他的所作所为,真真正正的做到了“最好”。能够理直气壮地对自己提出“做最好的老师”标准,其实是对自己提出了一个严格的要求,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目标。“做最好的老师”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扎扎实实的工作。
“最好的教师”应该是学科专业而有博学的教师。
最好的教师,必须要有出色并且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艺术,但却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此,他还应有教学以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一技之长:教数学的,不妨在课余研究一点数学“猜想”;教语文的,可能又是一位楚词研究者,教英语的,又能时刻给学生讲一些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教师的教学艺术和专业特长,对学生产生一种热爱科学、不断进取的感染教育作用,也使学生增加了对科学知识渴求以及教师人格魅力的敬佩。
“最好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思想的哲学家。
最好的教师,如果天天忙于繁重的工作,成天忙于应付补课、补资料而使自己思想视野愈来愈狭窄的“教书匠”,当然无法胜任“素质教育”的责任。作为有思想的的教师,在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具体工作的同时,还应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并把它形成文字指导自己的工作,同时能不断关心着、思考着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影响,确保自己的学生能够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最好的教师”应该具备心理医生的素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状况,形成了现在最直接而有效的教育应该是针对学生的个性教育,这必然要求教师具备发现以及处理学生心理个性的差异造成的问题。因此,老师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学修养,能够走进学生的心中,敏锐地感受学生的心理变化,能够细心的倾听,并能给予正确的指导。
教育是一门爱心艺术。既然教育的对象是一群群活生生的孩子,这也就是说教育过程不能是仅仅一种达到目的而做的办法,而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与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和尊重,虽然就学科知识、认识水平而言,教师一般来说远在学生之—————————————————————————————————————————
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最好的教师”,面对令我敬仰的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名字时,我感觉自己永远无法企及,我只能拿我自己的昨天与我的今天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耐心?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
“做最好的教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充满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只要我们不断的鞭策和激励自己,我们就会做得更好!
5.读课程标准之感想 篇五
通过通读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战争年代,像张思德同志那样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很有代表性。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党领导的队伍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是为解放人民,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队伍”。在和平年代,我们共产党员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也一样要让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
“人固有一列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古人司马迁的话。人死要死的有意义。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了“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这样的同志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
现在,社会的发展很快,物质生活很丰富,有些同志经不住种种诱惑,贪污腐化等现象不时发生,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非常严重,有的人甚至于利用手中的权利大肆乱用,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赖昌星之流就是如此。现在高校中也频频出现贪污、乱收费、乱摊派等现象。但从总体上讲,目前主流还是好的,如吴天祥、任长霞、同国知等到人就是真正为人民利益而生的,他们的事迹,是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并时时刻刻牢记的,把他们的精神带到我们的工作中、生活当中去,真正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利益。
6.成功之道课程感想 篇六
怎么说呢,我本来抱着成为人上人的念头,报了“成功之道”这门课,却破天荒地接触到了“仆人式领袖”的概念,可想而知,这个学期,我是在怎样的激烈的思想斗争中度过的......在接近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想说:真的每节课都有收获。每次,听着老师讲,心有领悟之后,就会在手机中做下记录。而今,每当自己,翻看那些记录时,心里就会一阵清醒。在此,我以老师为“路标”来回忆这个课程自己走过的路。这堂课自己印象最深的还是张华伦老师,蔡宗国老师以及苏崇武老师所讲的内容,因为他们讲的内容触及自己的内心。
风趣幽默的仆人式老师——华伦老师
先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吧,感觉那次是对自己价值观的一次毁灭。
手机上记的是2013年4月1日,张华伦老师,让人从身上走过,当时小组里有一个妹子,被感动哭了,也可以说是担心老师安危被吓哭了。而我反思自己,当时竟然想到,张华伦老师会不会把他的衬衣扔掉,他的衬衣值多少钱。两者对比,人品、性格立见高下。自己很是惭愧,我的这种价值观——唯利是图,从最初的听到所有老师是无偿上课的时候,就受到冲击,到4月1日那节课,真的是难以继续存在。仆人式,不能够有任何阻碍。我也开始尝试去理解所谓的“仆人式领袖”的理念。也因此,华伦老师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每一次他讲的无论是故事还是道理,自己都饶有兴趣的认真听着、思考,感受颇多。
最后一节有关失败的课的感触呢!感觉很久没见到华伦老师了,终于又体会到了他独特的幽默了,追忆最初上课的种种“搞怪”,颇感怀念。在我看来,逆商对我的重要性远超过其他,从高中来到大学,心情总会是一阵低落,一阵欢喜这就是抗逆能力不够。华伦老师以他幽默的风格叫我记住了“如果你没有失败,别人会很同情你,而且不要着急——你早晚会失败的”。
名字记得最清的老师——蔡宗国老师
现在感觉不仅是蔡老师的名字我记住了,连他家人的名字,妻子、女儿的名字都记住了,不得不佩服他的感染力。
记得他所讲:成功的人生=纯正的品格+加核心才干+追求卓越+永恒有价值的目标。最利害得是他竟然每天都要动辄跑步几公里,说实在的,学校的一千米测试,对我来说都是噩梦。其次,他商业场合从未饮过酒,这让有点嗜酒的我进行了一次反思:酒色财气,酒居第一位,如果一个男人能够坚持住不饮酒,那么色财气,也一定能够把持住,这样人生才能不走入歧途,这体现了一个人的原则性。还有就是,他所讲的谦卑:当你看到一只乌龟在栏杆上时,这一定不是单单靠它努力就能达到的。所以我们的成功离不开其他人的帮助,因此一定要学会谦卑,极力的去肯定他人,避免自高自大。
他还给了我们的一把丈量人生的尺子,那就是做对的事情,然后再把对的事情作对。
叶志易老师
总的对这个老师印象不是很深,但他的的确确教会了我们求职的技能。尤其是独具一格的课堂招聘,给了我们全新的感觉。之后又从各方面具体分析了两位同学的优点及问题。不光为我们以后求职提供了帮助,更为我们现在学校的生活,提了一些好建议。
纵情生活——苏崇武老师
起初对这个老师不是十分了解,是我在课后,登陆sunshineland,看到一篇关于苏老师的帖子,才对苏老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苏老师讲课的内容,自己很感兴趣,恋爱是大学生避免不了的话题,而苏老师在短短的两个半小时讲了许多实用的内容,回味无穷,这是自己以前不曾听过的,见解很独到,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你们懂得...)。平时生活中,总会听到或见到情人之间的悲剧,自己对未来的恋爱婚姻也很担忧,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继续聆听苏老师的课,自己也会去关注老师的博客。
下面说的主要是,对苏老师对国家的热爱之情的敬仰。自己有些时候,告诉自己,一定要爱国,这不光是自己从小就受到的教育,更是作为人的准则。但如今,依旧难免崇洋媚外,逐渐陷入拜金主义的泥潭,向往国外的优质生活。但苏老师不同,他放弃了国外的优异生活,回国来完成中国梦,这是给我们敲醒了警钟。自己花时间去想:外国再好,终究比不过自己国家的强大,民族复兴,这是自己祖祖辈辈的愿望,自己应该主动去承担,而不是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独自去国外享受。爱国实在是一个人精神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下面要说的是我对这节课一点不成熟的建议
第一点:我在选课时,这个课归于xx老师,而xx老师主讲心理学。所以许多人将这节课归于心理学范畴,但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觉得成功之道这节课归于心理学实在有点勉强。感觉这节课时间短任务重,讲了许多其他的东西,但每一点讲的都比较少。甚至,这节课很多是面对大一新生的,讲的内容有点遥远,比如创业、面试什么的。真心希望老师们,可以在这方面进行完善。
第二点:我觉得这节课有一个很大的亮点,那就是分组并且完成项目化活动。平时在校园内,见到有小组做活动,身边的人会评价,或会问我有关成功之道的事情,感觉一下就为成功之道课程做了宣传。但是,回忆自己所在小组最初在计划活动的时候,考虑的真是很少。导致起点高,落点低。虽然我们小组,最后比较完美的完成了任务,但在喜悦的同时,难免有挫败感,更不必说那些没有完成预期任务的小组了。当然,这对每个人的成长有一定的帮助。但还是,希望老师们在最初要更加详细讲解,以更加具体的案例作分析,从而给每个小组指引方向。进一步说,就是在确定小组项目之前,就要进行答辩。
第三点:就是分组时,小组人数过多,我认为六个人刚刚好。这样每个人可能会忙一点,但是会更团结,高效。而且,可以避免分工不均。进一步说,组数变多的话,项目化活动也会变多,宣传力度会变大。
7.中澳高中外语课程标准之比较 篇七
一、中澳课程目标比较
HSC汉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采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HSC提出了汉语课程的五个目标[1]:为学生提供有激励作用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智能、社会观和道德的发展,尤其促进他们知识、技能、态度、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提高;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发展合作能力,尊重文化多样性;为学生提供弹性的知识框架以便为学生深造、就业、做充实有活力的合格公民等活动做准备,为升学和就业提供正式评价和鉴定;为学校发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作用提供课程条件。HSC制定了相应课程、教学和能力目标,以确保其总体目标的可操作性。其课程目标侧重语言的工具性功能,兼顾人文性[1]:提高学生与他人用汉语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汉语使用情境中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学习他国语言反思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能将汉语与其他语言相联系比较;获得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交技巧;能够在就业、深造、培训或休闲生活中运用汉语。
我国高中英语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性差异”,通过“采用活动途径”,积极“倡导体验与参与”的方式,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在该理念的指导下,我国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2]。
在课程目标方面,我国和HSC都较注重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培养、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素养的提高。相比之下,我国课程目标表述过于笼统,关于各种能力目标描述概括模糊,缺乏具体描述。能力描述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准确描述,可以清楚地说明学习者在课程结束时可以做的事情。这样的描述形式在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环境下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我国课程标准在这一点上的欠缺,导致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计划时,因缺乏明确教学目标的引导,难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无从确定内容讲授的深度。
二、中澳课程内容比较
HSC中汉语课程内容围绕个人、汉语使用社区和变化中的世界三个主题进行整合,三个主题下分别有话题和子话题,围绕这些话题教师组织学习任务,选择学习文本[1]。为了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获得职业教育培训证书,确保顺利就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安排一些AQF许可的课程单元,包括小说、戏剧等。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借助字典、网络等工具进行学习。如对语法知识可通过表格形式进行详细描述,采取句型操练和语法知识归纳相结合的方法,以句型操练为主,在学习句型过程中掌握语法知识。
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模块,学习任务也是以“话题”为中心将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整合,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使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方面得到发展。我国课程标准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和标准[2]。
根据标准中给予的话题,选择什么任务,如何将任务内容细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单位,应在标准中有所体现。我国和澳大利亚都以话题为中心开展学习任务,在任务中实现课程目标。但HSC对主题—话题—子话题进行了详细的表述,这就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方向、控制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而我国课程标准中话题范围过于宽泛,表述比较笼统。例如我国课程标准对话题内容的表述,七级和八级基本相同,都是关于个人、家庭、社会交往及日常生活的,然而对于话题没有进一步的具体界定,任务没有细化。另外,HSC有关教师可在教学中安排AQF相关课程的规定,与我国可按需要选择选修模块类似。但是不难发现,我国选修模块内容无论是技能类还是欣赏类,专业性都很强、难度系数都很大,一方面教师难以施教,另一方面学生难以接受理解。
三、课程评价比较
HSC将课程评价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种方式。内部评价以分数形式呈现,反映学生的排名情况及成绩差异,其中包括口试、听力、阅读理解和写作。为确保各校实施的统一性,对评价任务设定了范围,但范围又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外部评价包括口语测试和笔试:口试约10分钟,采取对话形式,目的是评估学生的语言使用技能,话题有关学生的生活如家庭、兴趣等。笔试约3小时,有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写作三部分。[1]
我国课程标准从评价原则、评价方法两方面提出了评价建议。评价原则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的作用、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体现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不同特点、注重实效,合理恰当地使用评价手段、各级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2]。标准强调,评价不仅要笔试,还要采用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习态度、行为表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有促进作用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积极有效地将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澳大利亚的课程评价形式多样,我国现行评价方式设计也丰富合理。但是在标准对课程评价的表述方面,我国与澳洲存在很大差异:HSC详细描述了评价形式、评价目的、评价方式、笔试口试所占比例、考试时间等,而我国课程标准并没有具体的描述,仅仅给予“建议”,尤其在形成性评价方面,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方式建议,而且没有确立形成性评价与学业认定的关系,使得形成性评价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没有其应有的实际意义,趋于形式化。
四、HSC课程标准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发现HSC外语课程标准可操作性、计划性较强;内容广泛且具有可选择性,学生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课程评价形式丰富,效率高。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有:
1. 进一步使课程目标具体化,提高其可行性。
Dubin&Olshetain (1986)认为课程大纲是对教与学的实际运作内容的较具体的描述,这些内容把课程目标理念体现在一系列有计划的步骤中,使其成为分级的、详细的目标。Yalden (1987)也认为大纲的特性之一就是“清楚明确”,课程目标要尽量详细。Brown提出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能力表现,即学习者要能够做什么;条件,即能力表现的条件与环境;标准,即描述学习者什么样的表现是可接受的。HSC课程目标具体、可行性和操作性强,不仅使教师能把握准课程方向控制课程内容的选择,而且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要求进行课程学习。相比而言,我国目前关于能力目标的表述比较笼统,缺乏对能力表现的具体描述,唯有知识的具体罗列。同时在目标的可行性方面也有所欠缺,需要在操作难度和目标难度方面有所改进。
2. 增强内容(即学习任务)的实用性。
课程标准应该对任务的内容作出较细致的规定,这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评价将会起到指导作用。Eliss (2003)指出,课程设计者必须决定究竟希望学习者交流什么。因此,选择适当的内容就成为任务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话题的熟悉度也是设计任务的一个特别需要考虑的问题。研究表明,话题的熟悉度是影响任务难度的一个主要因素,话题的选择还会影响学生的表达和学习兴趣、态度和动机等。HSC课程任务类型丰富多样,而且实用性强,所提供的主题—话题—子话题模式使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容易把握方向、控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我国的课程标准应增强其内容的实用性,对任务进行细化,使其成为可操作的教学单元。
3. 建立科学、可行、规范的评价操作程序,完善评价实施。
课程评价不仅要有助于学生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还要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还能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进步和课程的不断发展。HSC课程评价不仅标准多元化,评价、方法和手段多样化,而且操作程序科学、可行、规范,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实现教学评价促进个体发展的本体性功能。我国应实行期中、期末考试与平时课内外学习行为和能力的评价相结合、听力与口试、笔试相结合的形式,同时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将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
摘要: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中国、澳大利亚几乎同时进行外语课程改革, 但由于社会文化背景差异, 两国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澳大利亚高中外语课程改革对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启示有:提高课程目标的可行性;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规范和操作程序, 完善评价实施。
关键词:中国,高中外语课程标准,比较,澳大利亚
参考文献
[1]ChineseContinuers (Stage6) Syllabus1999, Board of Stud-iesNSW[S].Australia, 2001:10, 11-12, 15-16, 26-3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6-8, 9-22, 39-57.
8.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评价方式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有效评价;多样化学业评价是教学目标的体现,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注重结果性评价,“一刀切”,以分数定成败。在这种评价方式指导下的教育,问题很多。一方面,有些学生因为分数不理想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不利于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最终成为“学困生”;另一方面,过分注重分数,导致很多学生成为考试机器,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不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有价值的人才。
斯塔佛尔姆说过“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所以,新课改提出评价要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在化学课程标准中,评价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真正做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下面,笔者结合化学课程标准与化学教学实际,谈一谈对新课改下评价方式的体会。
一、评价方式多样化
1.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评价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科学探究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对于知识技能目标,笔者在教学中通常采用基础题小测试的形式,这是最常用和最直观的方式,可操作性强,能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巩固,并且适用于全体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通常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采用活动表现评价方式,将个人表现得分和小组总体得分相结合,促进个人能力与合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家庭小实验、探究活动、调查活动等,让学生探究这些活动,撰写实验报告或者小组展示探究成果以及操作技能。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评价,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法,也可以建立学习档案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历程。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客观和公正,确保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评价主体的转变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积极改变和发展。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评价的主体只有教师,是片面的,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而且学生处于被动位置,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新课改倡导将评价主体扩大化,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甚至结合家长对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只有在自评的过程中,才真正开始反思,主动改变,促进发展。结合学生间的互评和家长的评价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只有将来自各方面的评价相结合才是真正全面的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笔者在教学中在不断尝试,如小组合作活动时,每人发一张评价表,有自评与互评两项,学生不仅对自己打分,还要对组内其他成员打分。
3.注重个体差异性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有各自的性格和发展目标,教学评价也应考虑到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在初中教学中,最典型的差异就是学业成绩的参差不齐,那么教师在分层布置学习任务时要进行分层评价。例如,学困生只要能够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达到及格,那么就应给予鼓励与肯定,学优生的评价标准则应适当提高。这样,学困生不会因为评价标准太高而丧失学习信心,学优生也会因为评价标准提高而不断进取。
二、评价注重激励学生
教育家颜昊先生说过:“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就要求教师的评价为发展性评价,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评价,而不是为了给学生分等级划层次。曾经有学生在课堂上总是举手,但每次教师的提问他都回答不出来,原来他是怕不举手会被同学笑话,于是教师就和他约定,遇到答得出的问題举左手,答不出的问题举右手。这位学生越来越多地举左手,回答对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自信了。这也启示教师要注重激励和尊重的评价方式。
三、评价及时且具体
1.评价要贯穿课堂的始终
及时的口头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或者一句表扬,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笔者的班里有一位女生,性格内向,很不自信,在课堂上极少发言。一次提问她时,笔者表示很喜欢她的声音,可以看出女生很感动,在以后的课堂上,她慢慢有了变化,在组内活动中,她的发言得分也不断提高。
2.评价具体
对于化学活动的表现评价,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直接A或者B的评价方式,而是具体评价学生在该活动中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例如,在“探究水泥块能否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时,设计的评价内容包括能否设计实验证明水泥块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能否设计实验证明水泥块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能否参与实验操作、能否主动交流自己的观点、能否做到实验操作规范等。这样,学生就能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学习也变得更有积极性。
四、有效评价促进教师的反思
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让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9.我读美术新课程标准 篇九
美术新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实践性,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系。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批判;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而欣赏·批判领域则是倾向于文化品味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领域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我就从这四个领域谈谈我对新课程标准的想法。
一、“造型·体现”领域
“造型·体现”范畴是指运用多种原料和手法,体验造型有趣,表达感情和思维的学习范畴。造型是具有普遍寄义的观点,但在本学习范畴中指的是运用刻画、雕塑、拓印等手法和要领,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运动。体现则是始末美术创作运动来转达见解、感情和意义的进程。造型与体现是美术创造运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体现的根基,体现是始末造型的进程和结束而实现的。本学习范畴在低年级阶段夸大感触、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方柄圆凿,隐约学科门类界限。从新课程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和情感,新课程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的学习方式。低年级的美术课程主要是以造型游戏为主,让学生在“玩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学会交流和合作。造型游戏指融合造型和游戏为一体的美术活动,活动中不事先设定主题或某个形象,主要是凭感觉联想和想象来进行造型表现,仔细看一下课本,有关于“造型·表现”的内容在课程中占了很大部分,它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如何带领和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更好的发现问题、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美术学习活动中,“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方法有多种,教师应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生命意义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长久兴趣。
二、“计划·应用”领域
“计划·应用”范畴是指运用肯定的物质原料和手法,围绕肯定的主意和用途举行计划与制作,通报、交换信息,粉饰生存及境况,培育计划认识和实践才能的学习范畴。
如何培养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体现设计的创造意识,又具有特定的功能性特点,这特点决定了该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同时又与生活紧密相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由现代设计基础、传统工艺美术两部分组成。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多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让他们参与那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感受有联系的活动,并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与对这些事物的感知、理解和表现之中。美术课不等于画课,这个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应当从小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在孩子们的早期生活时,教会他们按照美的规律去设计,学会自己布置房间,合理的布局构成美感,生活中处处需要设计。让从小学会动手做,十分重要。让学生接触材料,接触工具,动手做出简单的器物来,对生活物品进行配置,为生活创造方便与舒适。对与“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应当强调设计是与人类的造物活动和发明创造密不可分的,从小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对于提高未来人才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欣赏·批判”领域
“欣赏·批判”范畴是指弟子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全国举行欣赏和批判,逐步形成审美兴趣和升高美术欣赏才能的学习范畴。除了始末欣赏得到审美感触之外,还应用语言、笔墨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全国的感触、理解和明白。
“欣赏·批判”这一学习领域的提出,能更好的让学生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的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欣赏与评述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指出了人的发展所不可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就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加强美学修养,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四、“综合·探索”领域
“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是对美术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从跨学科的角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弥补各科课程的不足,加大了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并有效地运用各科课程资源,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连接点,树立新的美术教育观和人文为本的学生观,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大胆改革创新,及时总结反思,设计出富有新意和深层次文化内涵的综合探索课。
我觉得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各具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结构。总而言之,美术课堂要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要有自己的新意,要有自己的特色。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明确把握课堂教学的学习领域,这样才能在课堂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美术。掌握用美术表达自己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理解的方法。
10.读课程标准之感想 篇十
企业在市场销售过程之中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决策,如寻找什么类型的经销商、分销商,给予他们什么样的销售政策;重点开发哪些区域市场,建立什么样的销售渠道,执行什么样的促销政策等等。其中,较小的决策即使错误了,也许不会对销售工作造成太大的损害,但是,如果中型、大型决策一旦做错,就可能给企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一定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谨慎决策,科学决策、正确决策。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了解并掌握了正确发现、分析市场上存在问题的方法、能力,以及正确决策的要点等相关知识。
一、正确决策的关键
1、首先要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对症方能下药;
2、其次要对环境做出客观的评价;
3、再次要对企业拥有的资源做出有效的评价;
4、然后要对可能面临的困难做出理性的分析;
5、最后对决策带来的风险,企业要做好充分准备。
二、(1)决策的通用模型
A、第一种模型就是国际通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分析工具,包括一些很简单的方法,也包括一些比较复杂的模型,如柱状图、树型图、柏拉图、麦肯锡的7S分析法等。
B、第二种模型就是自己创造的适合单个企业情况的模型,如鱼骨图等。
C、第三种模型则是依靠个人的感觉、直觉,靠个人对问题的判断、经验。(2).逻辑思维
逻辑学告诉我们,要想知道问题的本质,最低限度要问七个为什么,才有可能知道这件事情的真正本质是什么。因此,企业及销售过程中的决策一定要有逻辑性。(3).问题分析与决策模型
这个模型里,包含有四个模块,即状况评估、问题分析、方案决策和应变措施。而每个模块又包含四个环节,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必须有十六个步骤。
三、状况评估
1、查明具体难题
2、排出轻重缓急
3、计划行动步骤
4、准备采取行动
四、问题分析
要走出这些误区,就需要一种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问题分析恰恰是解决问题的桥梁。问题分析的作用在于,它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观察实际发生和预期目标之间的偏差,从而明确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要解决问题,就要确切地学会怎样定义问题,辨别问题,以及有效地分析收集到的信息。每个人都可以意识到问题,但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非易事,只有获得与问题本质有关的有效信息,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时就必须通过提出问题来确定问题,必须全面地描述问题的性质,分辨可能的原因。同时,要借鉴已有的经验和常识,提出导致问题的可能因素,详细记录实际和预期结果之间的偏差,承认原因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把这些可能的原因汇总并记录在表格上,这样可以避免枉下结论。
在识别可能的原因时,要运用知识、经验和常识来帮助找出若干种可能性,列举可能的原因,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估。如果这样不能找到发生偏差的原因,则可以使用“问题分析”的技巧。
五、方案决策
今天的世界纷繁复杂、变幻莫测,单纯依赖经验和直觉作出决策会非常危险,而企业销售工作的决策更是决定企业是否能够长治久安重要环节,如果我们在充分尊重逻辑,掌握现代化的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采用科学的决策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判断,我们就能正确解决市场运作中的许多问题。但是,决策必须建立在对相关信息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决策时必须搞清:有没有信息;信息是否正确以及分析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的分析是否清楚。查明这些问题决策就会更加准确。
六、决策分析的程序
1、第一:明确决策目的,即为什么要做这个决策。决策的目的必须确定,并且要明确反映在决策里。决策目的应该集中在决策的结果和现有的人、财、物、资源、时间等资源条件上,以便为今后评估、选择方案提供标准。
2、第二:评估决策方案,即找到满足目标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每个选择方案都需要收集、评估选择方案的相关信息,从而了解方案是否能够满足决策目标的要求。
3、第三:评估决策风险。如果忽略方案的不利后果,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分析。任何方案都有风险,特别诱人的选择方案也是如此,往往有潜在的风险。
4、第四:做出最终决策。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就要认真地研究、分析每一个备选方案的优点和相应的风险,权衡利弊后,最后确定实施方案。
5、第五:决策一段作出,必须要求执行者做出承诺,要求其具备承担额外风险的能力,并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11.读课程标准之感想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三贴”;新教材;“三亲”
2012年8月,房县教育技术装备站配合教研室组织12名骨干教师参加了新一轮语文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培训,回来后,房县教研室立即召集全县210名小学语文教师、120名中学语文教师进行二级培训。笔者认为,目前语文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学习、使用情况存在以下优点。
一、新课程标准做到了“三贴”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贴近教学实际、贴近教研现状、贴近学生心理。
1.新课程标准贴近教学实际
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分级标准的语言,表述更加明确具体,明确规范了各级目标要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目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新课程标准贴近教研现状
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教研员能结合新课程标准看看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发生改变,是否关注了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指导引领更有力度,新课程标准贴近教研现状。
3.新课程标准贴近学生心理
新课程标准对各年级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都规定了具体的目标,目标制订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特点、认知发展规律,对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难度逐渐增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改变,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也在改变,这样更易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教材实现了“三亲”
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简洁明了,实现了“三亲”。
1.让学生感到亲切
在一次视导过程中,听见两位三年级的小女孩翻开语文课本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图片,孩子们对新教材爱不释手,新教材选择的图片活泼、生动,生活气息浓、颜色鲜艳、简洁美观,贴近学生生活,让孩子喜爱就做到了最好。
2.新教材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
在听评课过程中发现,97%的教师都能理清教材编排体系,说出教材的重难点,新教材在编排上科学合理,让教师一看就知道如何模仿,新教材因此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
3.新教材让教研员感到轻松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于去年11月中旬对全县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知识检测,试题分客观和主观两大块,试题难易适当,知识覆盖面广,区分度大,本次考试检测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新教材让教研员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亲切”“青睐”“轻松”是我们对新教材的感觉和理解。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有一个从新奇到适应的过程,广大教研员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使用理解已经进入全新的阶段,以上的观点可能有片面性,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12.读课程标准之感想 篇十二
(二)有感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二)暂且读了两遍,小谈下自己的一些感触。当今社会,学历史进入一个误区,总以为历史与社会这种学科无关紧要,虽说现实是残酷的,但是我们的眼光不能如此狭隘,放眼看去,历史是整个世界发展必不可少的,所以《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也是很重要的。
回忆当年自己上初中那会的课程标准与现在的课程标准相比较,个人觉得最大的区别是现在的历史与社会教育更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本人觉得这点是改变最成功的一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交谈、互动。
第二,我们教师这个群体要严格按照课标为学生创造环境与空间,让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敢疑。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愉悦、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提出不同的观点,发表不同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勇敢地进行思考、质疑。教学生会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有意识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让学生回味思考,造成一种布白效应,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体验,形成困惑、联想、注意的心理状态,调动一种潜在能力去自主分析、校正思考中的失误,养成对学习活动多角度、多层次反思的习惯。如在讲“丝路明珠”时,在介绍了新疆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后,教师可以出示沙漠中的绿洲图片引发学生质疑:新疆的气候干旱,为什么会有这样大面积的绿洲?绿洲所需的水是从哪里来的?人们是怎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的?绿洲会不会被沙漠吞噬?绿洲怎样避免被沙漠吞噬?这样,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创造意识。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擅长疑问。要引导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发现更多的新问题,在学习历史与社会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最后还有一点,我觉得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所以,在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中,我们千万不能脱离了生活这个大课堂。比如在课题的导入、新内容学习、知识巩固、作业练习等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调动师生生活经历和体验;在具体教法上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猜谜语、游戏、语言描绘、图画表现、实物演示、生活展现等方法,为学生创设或模拟生活的情境;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走出课堂、走出学校,使学生把所学所识与所见所闻、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结合起来,体验生活的丰富性、多面性。
13.读课程标准之感想 篇十三
揭阳市揭东县竞智中心小学
蔡雕杰
对比原《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能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与偏差作出大方向上的调整,在表达、描述方面更加准确、规范、客观,具有更强的条理性、系统性、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是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教改的一盏明灯;也为教材编者提供明了宝贵的导向;更可以说是义务教育阶段从事数学教育工作者的精神财富。下面仅列举三大优点说明:
一、突出主体意识,富有人性化和时代特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更突出“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理念。在《前言》部分无论对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等,还是对教材编写建议,都提出明确要求或做相应的修改。如将原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对“课程目标”的修改,更突出新课标的人性化并使课程更有时代特征。再如强调教学活动应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基本策略,一个中心是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两个基本策略是指:提供有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新课标》多处做调整、修改、增删,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富有人性化和时代特征,实用价值高。
二、继承旧经验,增创新理念
在几年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新课标》对原课程目标进行了完善,在具体表述上做了修改,更加凸显了课程改革倡导的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等。如明确提出“四基”,在我国传统优势“双基”和《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又如对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在原来《标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将“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修改为“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如,强调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关注过程和结果的关系;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三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四是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等等。这样,使过去教学中碰到的各种难题消除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主体等因素的关系被处理好,提出的理念更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
三、消除教材编写弊端,促进教学有效开展
实验教材实施以来,教师们意见纷纷。如新教材忽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知识跨度大,螺旋式上升绝对化后,造成内容割裂,学生不能形成整体的概念;新教材比较仓促和粗糙,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出现错误和多处顺序问题,有些概念表述不严谨;例题与习题不协调,有的章节配的某些练习很难;情景和过程过多,每一问题都从生活情景出发,教学任务完不成,学生生活背景知识也不够。有些教材引课实例很难,很多时间没有花在学数学上;教材有绝对化的倾向;内容安排与课时安排不统一,课时比较紧;教材相应的东西不配套,不及时;多种教材分散造成混乱等等。
《新课标》提出了教材编写整体性的内涵:整体体现课程内容的核心,整体考虑知识之间的关联,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要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按照《标准》要求,教材的编写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便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创造性。这样为教材编写提供宝贵的导向,对教材的使用必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4.读课程标准之感想 篇十四
关键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41-01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 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人文素养。民族地区的师生现状:1. 民族地区的教师现状: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策略指导不足;忽视与学生的感情的沟通。2.民族的确的学生现状:不良的学习习惯;缺少学习兴趣;基础知识薄弱;
在这样的情况下,结合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从以下几方面贯彻落实自己的英语教学:
一、语言技能方面: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教学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境,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英语,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听与说的教学建议:七、八年级是听与模仿相结合的时期,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录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九年级要求掌握听力技巧,能从听力材料中捕捉主要信息、并能复述听力材料。听说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读与写的教学建议: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把一篇课文当做一个阅读训练,结合课后习题理解文章,并概括文章大意,每堂阅读课将都是一个读写结合课。其次要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让学生了解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主张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
二、语言知识方面:
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语音教学:七年级教师应讲授音标及自然拼音方法,为以后学生的“见词能读,听词能写”奠定基础。
词汇教学:现在主要采用集中识词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是结合例句、特定语境来学习词汇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理解词的用法及意义。
语法教学:外研版英语教材每一模块讲授一个语法项目。我主要采用集中语法教学,先让学生了解及掌握语法。之后在听说课和读写课教学时,再结合真实语境加以渗透。在课后练习时,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讲授习题。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法的兴趣。
话题和功能:多给学生开口的机会,尽量运用多媒体,创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学生的导师与合作者,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做到精讲,适可为止,把时间让给学生,以他们为中心。
三、情感态度方面:
1、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源于快乐。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每个学生,给学生以爱。组织兴趣小组,唱英文歌曲,讲英语小故事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给与学生合作的机会,也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热爱祖国,团结合作等。
四、学习策略方法方面:
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初中生主要运用的两种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掌握科学方法外,还应该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其二,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和思考从中明白事理。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非常的重要。教师要要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五、文化意识方面: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1、词汇教学中应注重词汇的文化意义,让词汇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科学地掌握学习和记忆词汇方法而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词汇难关,提高英语教学效率。2、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英汉语法特点有很大的不同。英语较汉语语法规范、严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可以把语法和文化教学两者有机结合。3、要提高听、说这两种语言技能,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文化背景因素和思维方式因素,扩大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面,增强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做到用英语思考和理解英语。4、要真正的了解一篇英语文章的含义,必须了解英语文化、历史、价值、思维模式、风俗习惯、宗教和生活方式。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宽学生获取外国文化的信息渠道,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留心积累有关知识,这样既能多了解一些国外文化,又能使学生扩大视野。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我们的教学思想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为目标,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成为一名不断进取、具有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 2011版 《英语课程标准》
15.读课程标准之感想 篇十五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对语音教学重视不够。
一些教师对学生发音中潜在的错误不认真纠正就放过,如浊辅音发成清辅音,短元音发成长元音等。典型的错误有/ θ /,/ ð /,/ З /和在连缀的辅音间加/ /或/i /的音。/θ/ / ð / / З /这几个音听起来很陌生,在汉语里找不到,根据Lado Robert的理论:如果外语里使用了学习者母语里找不到的音素,他在学习此外语时一定难以发出那个音,那么,他会用母语里的某个音来替换。他在听和发那个外语音素时都会感到困难,所以很多学生把/ θ/念成/ s /,/ ð /念成/ z /,/ З /则念成/ j /。如thanks,those,pleasure。英语音节有辅音连缀现象,学生不习惯,就很自然地在连缀的辅音之间加/ /或/ i/的音,如black/blæk/错念成/b læk/,little/’litl/错念成/’lit l/等。
2、对语音教学的内容和任务把握不够
具体表现在把语音教学的内容重点放在字母、单词及拼读这些方面,而忽视了语调、语流、重音(单词重音和句子重音)、节奏等方面的教学。
1)语调
英语是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英语的语调在口语中的作用很大,表达说话人的感情色彩和意图。而汉语是声调语言(t
one language)。在汉语中,语调虽然也有修辞作用,表达说话人的感情和意图,但汉语的词主要靠声调来区分“声母与韵母相拼,再加声调。”如汉语普通话的“妈”、“麻”、“马”、“骂”、“吗”,发音相同,但因声调不同而意义有别。英语的音节只有重读、轻读之分,声调如何,不会改变词义。受汉语限制(其语调基本上呈平稳态势),这一特性会影响学习者掌握夸张起伏的英语语调。
2)节奏。
英语是以重音计时的语言,而汉语是以音节计时的语言。在英语中,多音节词或语句,总是以重音为骨干,以轻音为陪衬,轻音重音交替出现,形成音乐的节拍感,这就是英语的节奏。英语句子的节奏,是英语极为重要的特征,它既表现和谐的旋律,又能使说话者的说话重点突出、意思分明。如:
12341 and2 and3 and41 and a2 and a3 and a4
1 and then a 2 and then a 3 and then a 4
这四句话虽然音节数量不同,但具有相同的重音数量,所以具有大致相当的时间节律。实现这种时间节律,往往需要注意吐词的节奏和连读。而受汉语讲话的影响,学生读单音节词非常准确,但在读多音节词、词组和句子时就漏洞百出了。这四个语句初学者往往会念得一句比一句长,变成了“中式英语”。因为他们习惯于将每个音节都
清清楚楚地说出来,发音响度,声调高低都一样,这样的英语就很不地道了。
3、教学中英音、美音并用
英国英语(British English)和美国英语(American English)是英语的两种世界性变体。以往,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使用的是英国的代表性发音RP(Received Pronunciation),但近年来,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美国文化影响力的增强以及中美人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以GA(General American English)为代表性发音的美国英语在我国教学界广泛流传。于是,英语教学出现了英、美英语影响、并存的局面。
16.读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十六
读《课程标准》有感
掩上《课程标准》,却掩不上自己澎湃的心潮,因为大师的谆谆教诲还带着油墨书香冲击着自己的神经,而这神经已经麻木很久很久了。文章的一字一句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毫不夸张地说,一字一句如明镜高悬,让我们默默自省;一字一句如警钟长鸣,让我们静静反思;一字一句如严师诤言,给我们激励和鞭策。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再次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读课程标准之感想】推荐阅读:
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09-22
读《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有得12-19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08-19
学习课程改革及课程标准心得10-15
接待实务课程标准06-19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06-27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07-01
《课程标准》读书心得08-11
摄影录像课程标准08-16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