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农田建设工作报告

2024-09-30

全县农田建设工作报告(共9篇)

1.全县农田建设工作报告 篇一

在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

(2009年11月13日)

同志们:

在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关键时刻,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天下午召开全县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很及时,很有必要。刚才,水利局庞靖峰同志回顾总结了2007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了2008年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海华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在讲以下几点: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来切实抓好

“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水利不仅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快县城经济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解决农民吃饭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就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一)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迫切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历年来,我县自然灾害频繁,极端灾害天气逐年增多,部分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存在一些隐患和问题。一是工程老化。很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由于受当时条件限制,土法上马,标准不高,破坏严重。二是效益下滑。一些渠塘堰坝和水库受设计的限制,很多属于病险库塘,失去了原有的防洪、排涝、灌溉等功能。随着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两工”的取消,一些地方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有所滑坡,引导有所弱化,组织建设热情下降。从今年我县各地旱情来看,凡是农田水利建设好的地方灾害造成的损失就小,生产恢复就快,而农田水利建设较差的地方灾害造成的损失就重,生产恢复缓慢,这就警示我们必须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旱涝保收面积,提高现有耕地的产出率,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二)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我县于1994年实现了人均一亩基本农田的目标,由于02和07两年的暴雨山洪灾害致使全县基本农田锐减,人均不到一亩,并且基本农田水利化程度低,水浇地很少,每遇旱灾,均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巩固人均一亩基本农田建设成果,才能确保粮食生产稳定,解决农民吃饭问题。

(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阶段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土地的水肥条件,水利化程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适应这一形势,满足农业生产对农田供水、灌溉保证率、养分供应等方面的新要求,就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粮食单产提高了,才能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腾出更多土地。今年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已正式启动,市上将安排我县35万元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迫切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99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4.35万亩,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是,由于陡坡地退耕,耕地大幅度减少,国家8年补助即将结束,部分群众的生活将出现困难。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必须加强基本口粮田建设步伐,不断提高现有耕地的水利化程度,提高单产产量,发展后续产业,确保“退的下,稳得住,不反弹”,真正建立生态环境改善与人的生存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五)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迫切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保障饮水安全是人的基本生存的需要,也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基础。截止2005年底,全县尚有8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严重威胁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重点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尽快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尽早让农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计划每年从以工代赈、扶贫开发、水利建设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中调整2亿元,五年筹集10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今冬明春全县计划投资700万元解决2万人饮水安全。

因此,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利用今冬明春有利时机,充分认识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把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任务完成好。

二、突出重点,扎实做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项工作

冬春季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黄金季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迅速行动,明确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狠抓落实工作。

(一)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的主要内容。2000年以来,全县通过实施“甘露工程”、“氟砷改水”和“人饮解困”工程,解决了10万人的饮水困难。若按照饮水安全的要求,全县尚有8万人存在饮水标准低,水量不足,水质不好等饮水不安全问题。今年省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资金投入、工作措施和工程管理。各乡镇和水利部门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首要任务,认真做好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作,按照《佛坪县安全供水安全规划》要求,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全面动员,以优先解决群众饮水困难为重点,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推进,全面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我县农村群众饮水难问题。

(二)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为全县粮食安全提供保障。一要稳定和增加基本农田数量,抓住中省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以工代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中基本农田建设的机遇,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今冬明春全县要完成基本农田建设任务1000亩。二要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已实现人均一亩基本农田的地方,要在巩固数量的基础上,加快配套水利设施建设,努力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坚持不懈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新办法和新机制,迅速掀起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今年确定农田水利建设重点的漩涡、平梁等乡镇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尽快组织实施,抓好典型示范。

(三)坚持不懈地抓好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小工程,大群体”水利建设。水利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有比较稳定的河谷川道地区,要坚持以渠、井为主,狠抓挖潜配套,努力扩大水田面积;有水源潜力的浅丘山区,以库塘工程建设为重点,实施旱改水,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对没有稳定水源的中高山区,要通过集雨水窖来蓄积雨水,发展节水灌溉面积,重点解决人畜饮水和高效作物需水问题。

(四)抓好防洪保安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重点防洪工程要全面排查,进一步对病险水库做好除险加固,提高已有水利设施的防洪抗旱能力。坚持依靠自然修复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以村庄为依据,抓好水保生态建设。

三、强化措施,努力开创冬春水利基本建设新局面

(一)精心部署,夯实任务。冬春是大干农田水利建设的大好时机。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县《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要求和县上确定的农田水利工作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今冬明春水利建设方案。把县上下达的冬春水利建设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到村组和工程,及早动员部署,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广泛深入发动群众积极投身到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主战场,使全县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尽快启动,迅速掀起高潮。

(二)完善机制,增加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实实在在地增加投入,是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的关键。一是把国家投入的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足额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并视财力尽可能地落实配套资金;二要坚持“政府统筹、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项目同创、目标管理、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以水利为平台,统筹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土地复垦、扶贫重点村等项目,整合资金,集中投放使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要完善村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发展民营水利,做到民建、民用、民管。教育引导农民主动投工投劳,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四要加快小水工程产权改革步伐,积极推广“五自工程”和股份制民办水利工程,促进水利建设良性循环和建设发展。

(三)注重质量,讲求效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把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水窖和塘坝要以能否蓄水为标准,决不允许搞面子工程和应付工程。建设较大的工程要采取专业队伍施工和群众会战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建一处,成一处,靠河道的工程要尊重自然规律,留足泄洪道,确保行洪畅通。

(四)项目带动,典型示范。一要对今冬明春开工建设的各类重点水利工程,逐项落实资金、任务、抓点领导、技术责任人并明确完成时限,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二要加强项目管理。冬春水利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项目顺利建成和效益发挥;三要抓点示范。今年将平梁、龙垭、漩涡、涧池、蒲溪5乡镇列为全县冬春水利建设示范乡镇,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安全供水、防洪保安、集雨节灌等工程中,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10处典型示范工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冬春水利建设步伐。

(五)产业优先,提高效益。要按照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将中低产田改造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良地,积极引导农户种植比较效益较高的农作物,在生产安排上以高效产业为先,努力提高基本农田使用效益,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良性发展。

(六)强化宣传,加强领导。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各种有效形势和途径,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宣传工作力度。今年要着重建立健全县乡农建信息传递网络,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加强典型宣传和信息上报,努力营造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各乡镇、县水利局要把此项工作作为冬春时节的一项中心任务,精心研究部署,加强组织协调,层层落实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实行领导包乡、包村、包工程,深入施工一线,及时了解情况,督促指导工作,对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及时研究,帮助协调解决。今年继续在全县开展“兴汉杯”竞赛活动,水利部门要组成巡回检查组,定期开展检查评比,并将评比结果与项目安排和资金扶持挂钩。计划、财政、农业、国土、扶贫、宣传广视等部门要各尽其责,密切配合,打好总体战,确保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 任务顺利实现。

同志们,我县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目标任务已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认清形势,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把当前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做好,及早谋划明年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工作,保持农村工作的大好形势,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佛坪突破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全县农田建设工作报告 篇二

一、农田水利建设总体发展境况较好, 但在推进中由于历史“欠账”较多, 暴露出的实际问题也需要引起各方关注

1、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0年底, 全省共建成万亩以上灌区149处, 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14处, 5万亩以上重点中型灌区35处, 水田有效灌溉面积930万亩;建设治理30万亩以上大型涝区11片, 7.5万亩以上重点涝区43片, 全省1746万亩易涝耕地有1328万亩达到5年一遇以上治涝标准;全省共打各类农田机电井23万眼, 建成节水灌溉示范区82处, 发展旱田节水灌溉面积984万亩, 其中喷灌338万亩, 微滴灌84万亩, 管灌562万亩;建设水田渠道防渗面积19万亩, 实现春季抗旱坐水种面积2168万亩 (占总播种面积的28%) 。总体看, 我省农田水利设施总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抗御水旱灾害能力显著提高, 为粮食安全提供农田水利保障和支撑。尽管我省水利建设取得一定进展, 但客观评价现行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还不容乐观。

2、当前制约我省农田水利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水资源总量不足。我省水资源总量398.83亿立方米, 按实际耕地面积8000多万亩计算, 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500立方米, 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二是农田水利建设仍然十分薄弱。截止目前, 全省地表水总有效灌溉面积1886万亩, 仅占总耕地面积的21%。有一半以上耕地还是“望天田”, 缺少基本排灌条件, 得不到有效灌溉, 仍然“靠天吃饭”。

三是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弱。“十一五”期间, 我省气候异常, 连续5年发生旱灾, 全省累积受灾面积12292万亩。特别是2007年我省发生了特大干旱, 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4933万亩, 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1.6%, 其中成灾面积2859万亩, 绝收面积613万亩, 因旱少种耕地41.15万亩。2010年, 我省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 受灾面积547万亩, 成灾面积398万亩, 绝收面积146万亩。

四是大中型灌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在14处大型灌区中, 只有8处列入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规划, 另外6处至今没有投资改造, 工程已老化失修, 灌溉保障率低。再者, 列入规划的8个灌区, 由于物价上涨、定额变化、原完好工程出现破损等原因, 致使原规划投资金额已不能完成当年规划的建设目标。在135处中型灌区中, 到目前为止只有十几处进行了节水配套改造, 其它均无改造资金。

五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混乱。水利、国土、扶贫、农发、烟草等多部门对农田水利建设均有投资, 各部门建设资金投入由于缺少沟通, 没有对地方农田水利建设统一规划, 各项资金不能协调使用, 难以形成合力, 没有发挥最大效益。而且在项目安排和落实上, 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较少, 一般都落在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乡村, 真正急需改善生产条件的乡村却得不到项目支持。在项目实施上, 缺少考虑农田水利设施的后续使用和修缮, 致使破坏严重, 造成资源浪费。

六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破坏严重、老化失修。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破坏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缺乏管理造成设施破损与丢失。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如机井、泵站等) 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 秋冬两季多数闲置,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看护, 遭到人为破坏严重, 丢失现象时有发生, 每年春季重新使用之前必须大修一次, 造成严重资金浪费;另一方面是城镇扩张堵截管网现象严重。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忽视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保护, 在道路修建过程中虽然重视了给水渠道的建设, 却忽视了对小型排水渠道的保护, 致使一条条宽广的道路变成了上游农田的一道道大坝, 排水不畅, 出现了“不怕旱、就怕涝”的情况。原病险水库加固、渠道清淤等工作一直是农民义务工完成的, 但取消农民义务工后, 农村“一事一议”筹资酬劳制度未能发挥预期作用, 农民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投工投劳大幅度衰减, 加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责任不明, 投入不足, 致使工程老化失修, 破损严重。

二、加快推进我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我省已显得非常突出, 鉴于我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 需要我们抓住当前新的历史机遇, 乘势而上。通过调研我们感到, 我省农田水利建设点多面广, 工程量大, 按现有建设情况看, 依靠国家财政及社会投资仅是一种选择, 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民的生产性投入, 受益的是农民, 农民兴修水利的作用很关键。为使农田水利建设实现良性运行, 需要多元投入, 全面统筹兼顾、整合配套有限资源, 使其发挥最大效益。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发挥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作用。在我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先行试点, 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 明晰所有权和使用权, 确定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主体。同时, 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 动员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推广和支持成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培育农村用水户协会。

2、上下协调, 合理规划, 组织农田水利建设职能及相关部门, 统一安排全省的农田水利建设。在调研中, 水管部门、基层干部和农民均提出我省的农田水利建设应集中财力、物力、人力, 整片、整乡、整县地建设, 特别是要加强和完善县、乡抗旱服务站和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 提高工程效益。建议全省每年安排一批示范县 (如5—10个) , 一个县一个县地整体推进。做到建一片, 成一片, 受益一片。

3、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产权制度改革、发展节水农业。目前, 还要继续深化县乡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界定所有权, 搞好资产评估、审批备案, 建卡立档等组织实施。理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机制, 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3.乡镇农田水利建设探析 篇三

关键词:层乡镇农村;农村发展;农业改观

中图分类号:S27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217-1

现在“三农”问题一步步的困扰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大发展的前进道路,所以更需要我们大家的重视,政府的支持,人民的拥护,农民的期盼,国家的期待。农业、农村、农民,他们值得我们去帮助,他们的辛勤劳作需要我们的支持和扶持,农民为城市,为民生,为国家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国家离不开农业,国家离不了农村。因此,更好的去重视,去主抓,去建设,去帮助,去规划,去投入,去扶持。

如今的农村,乡镇经济建设以招商引资,农业调整,科技搭配为主。目前农业效益不景气,农村发展不景气,农民收入不景气,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现状。更好的去支持,去帮助,去投入,去建设,已刻不容缓,我们要好好的重视,为了中国的未来,为了国家的大发展,为了经济不再因为农业方面的倒补贴,我们应该好好去努力,去建设,去重视。乡镇农田水利建设是首先需要重视的,自然灾害的加大,水土的严重流失,山地滑坡,空气指数下跌,等等都是我们需要重视的。

现在农村发展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财政的投入,科技的引导和农民本身观念的改变以及农民的努力建设。如今广大农村面临的大问题,特别是全力开展大型兴修水利,保土为民,保肥助农,减灾排污等等,面临下面几方面的问题:

1 政府不重视

现在基层政府以主抓经济大建设,全面创造财政收入为主。政府职能部门以科技,以旅游等非第一产业的收入为主抓对象。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农村投入力度太大但是收效甚微,农业投入需要全方位的主抓和投入,强度太大,难度太大,科技含量太大,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收入强度不明显,造成了政府的不主动。

2 资金短缺

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机械,财力,劳力,人力等全面搭配合作。资金短缺是乡镇农田水利建设的一个瓶颈。经济大发展需要的是比较明显或者说比较乐观的效益体现,但是农业的收益却是不明显的,因此,都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农田兴修水利这个工程庞大但是收效不明显的事业中去。因此,当全面解决此问题时,资金的充分保障落实是发展水利建设的前提。

3 科技引导,技术支撑落后

水利建设不是简单的挖一条渠,压条水管那么简单。我们现在农村的土地种类比较多,土地适宜种植的作物也需要技术支撑去引导。从现在起,努力造就一个和谐,团结,前瞻的规划。乡镇农田水利建设是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需要大家的全面协调。

以上三点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建设中的一项比较复杂的发展瓶颈。因此,当全面建设西北大开发之时,当全面实施乡镇农田水利建设之时,需要基层政府引导、县域经济为主,农民投入为辅的发展模式。将农田区分规划:水果用田、粮食用田、蔬菜用田、药材用田、干果用田等。根据农田规划区分水利建设的目的,深入型和浅入型等区分。全面建设好三农工程,为全面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为目的,为全面改变农业收入,全面改观农村形象而添砖加瓦。

具体由乡镇领导包抓,村干部主抓,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支持等具体开展。做到保田保肥,做到果树精心护养,农田深入护养等。实行跨区域、跨地区、跨用途农田进行完全、全面的灌溉引渠等水利建设工程。科学管理,深入探究。农艺科技人员深入地头,深入农田,进行科学规划、科学探究、科学实施,争取做到科学,理性的实施为全面改变三农面貌而进行的这项庞大工程,进行乡镇农田水利建设探析。为广大农民的技术引导,对他们进行科学,耐心的讲解,让他们接受我们的规划,接受我们带给他们的帮助。农民文化程度基本偏低,思想比较保守,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度不高等社会现实。进行全面,耐心,周到,特别是科学的规划,科学实施。对农民的引导为主,农田护养为重,农业重视为基本,农村改观为目的。

坚持毛泽东重要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思想引导,科学技术,农业知识为技术引导,农业的务农经验为参考等进行科学发展农村、农业、农民的统筹协调发展。具体到:(1)增加县乡财政的投入力度;(2)尽力招募社会贤达慈善人士的投资善款;(3)尽力减轻农民自身的投入负担。努力做到一心一意为农村求发展,一心一意为农业求生存,一心一意为农民求致富。全面为农民朋友做好事,实事求是的为广大农民致富之道架桥铺路。为人民服务为引导为国家减负,为“三农”事业做出更好,更多、更大的贡献。群策群力,彻底改变“三农”如今贫、困、难、苦的现状。尽力做到全面、积极、统筹的科学发展。

乡镇农田水利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向脱贫致富迈进。具体做到三步走:修渠、引水、排洪、抗旱抗灾。水利建设为农业服务,农业为农民致富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蓉.农田水利市场化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 姜涛.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与农业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4.全县农田建设工作报告 篇四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省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刚才,刘部长宣读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决定,对我县20**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固始精神杯”竞赛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获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多年来积极投身农田水利建设的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李县长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水建设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和部署,我完全赞同,希望各乡镇、各部门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保持清醒,进一步提高对农水建设的认识

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已初步具备了防洪、排涝、灌溉三大功能,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县先后夺取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八年冠,19年获得省“红旗渠精神杯”,农水建设可以说功不可没。今年以来,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粮食生产又实现了“九连增”,全县“三农”工作持续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但是,作为人口大县,农业大县,越是在这种大好形势下,越是要对我县农业发展的现实与差距、“短板”和不足保持更为清醒的认识。首先,水利是农业的基础,但对我县而言,这个基础还不牢固、还很脆弱。我县特殊的地容地貌决定了我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同时,我们也缺少大型的控水、蓄水工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去冬今春旱情的形成,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水利基础设施调蓄能力相对较差,不能抵御突如其来的旱涝灾害。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正视问题,不等不靠,通过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来改造自然、改善设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防止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我县农业发展的好势头。其二,发展水利的机遇难得,我们必须要抓住、更要抓好。这几年,中央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投入力度逐年加大,项目逐年增多,水利设施大发展、大建设的热潮已经到来。我们只要抓住机遇,持之以恒的抓、扎扎实实的干,就一定能够尽快改变我县农业基础落后的局面,尽快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粮食生产稳定提供坚实保障,进而加快我县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其三,发展水利得民心、顺民意,是真正的惠民、利民之举。我县作为农业大县这一基本县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把事关农民的事情办好,建好水利设施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稳定,因此,我们经常说要发展民生水利,就是要从农民最能受益、尽早受益的地方抓起,只有这样,才能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让我们的政府能够在群众中有形象、干部在群众中有威信。总之,我们一定要站位全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动员和组织全县广大干群迅速投身于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中,加快推进我县水利事业跨越发展。

二、把握重点,切实提升农水建设的水平

刚才,俊杰县长已经就农水建设工作讲的很全面、很具体。这里,我再强调几个重点。

一要在项目建设上狠下功夫。项目是工作的抓手,对水利建设来说更是这样。争取一个项目可以改造一处设施,建成一批项目可以改善一方条件。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认真做好史灌河治理等一批重点水利项目的争取,力争尽早上马、尽早建设,尽早使用。同时,对已经争取到的项目,要注重整合。要充分发挥涉农项目整合的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把农业综合开发、连片扶贫开发、千亿斤粮食、道路建设、新农村建设、“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土地平整工程、以工代赈等项目整合起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区域集中、各记其功”的原则,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整体连片打造。

二要在重点工程上狠下功夫。农水建设不能简单的修修补补,小打小闹,这样做,既看不出效益,也得不到群众支持。要会抓关键,抓重点,着力解决一些建设效益最明显、与群众利益最直接的工程。我们在水利工程建设上要重点抓好灌区技改节水项目、病险水库整治、安全饮水、小农水项目建设和中小河流治理;在交通建设上要重点抓好农村断头路建设、村道通达通畅工程建设和毁损道路恢复;同时还要抓好扶贫开发、千亿斤粮食、土地整理、中低产田土改造建设等等。我们的乡镇也要把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作为解决的重点,把能够尽快提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项目作为优先考虑的重点,确保群众尽快从中得到实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工程建设要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切忌赶工图快,切忌形象工程,切忌“豆腐渣”工程。在产业发展上,要因地制宜,着眼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至于如何配置产业,有的乡镇抓得很好、抓出了特色、抓出了成效,其他乡镇要加以借鉴,加快推进。

三要在创新机制上狠下功夫。创新出活力,创新出成效,创新出经验。在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时,要高度重视方法创新和机制创新。在项目建设上,要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项目资金监管上,要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让受益群众参与进来协助管理。同时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也要完善监管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封闭运行,杜绝挪用、截留、贪污行为发生;在建后管护上,充分还权于民,让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力、自己的工程自己管,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要发挥我们的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作用,支持鼓励他们参与到农水建设中,积极探索民营水利发展的新路径。各乡镇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要在已有的成功做法基础上,认真总结提炼,特别是继续在竞争立项、项目整合、农民主体、多元投入、明晰产权、利益分配、产业培育等方面创新机制,不断开创我县农田水利建设的新局面。

三、强化责任,确保农水建设任务全面落实

农水建设是一项全民性的工作,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尽职尽责,狠抓落实。

一要落实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领导指挥机构,严格推行水利建设行政首长负责制。各乡镇XX县直相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指挥、协调等工作;县直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主动作为,切实抓好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力求在全县上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真正保证有人管事、有人干事、能干成事。

二要加强协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是一个乡镇或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各级各部门协调配合、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各乡镇、各相关部门既要分工明确、各尽职责,又要强化沟通、协调对接。特别是在水利项目建设的服务上,要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施工环境,确保项目高效运作,快速推进。

5.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总结 篇五

xx位于xx东南部。东接xx,南与xx交界,西与xx相邻,北与南城接壤。距xx仅8公里。全xx面积约20平方公里。辖xx个行政村,xx个自然村,人口总数2.2万人。是以水稻、柑橘、杨梅、枇杷、茭白等为主得综合农产区。为了加快我xx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建设步伐,推进新农村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xx针对辖区实际情况,积极落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我处于2009年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位于高速公路两侧,涉及xx等8个村。项目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雨水充沛,自然资源丰富,适宜水稻为主的种植业。项目区规划面积xx亩,总投资xx万元。

标准农田建设区块内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有水稻、小麦、马铃薯、豆类等粮食作物,品种优质。标准农田建设所在村,班子团结一致,坚强有力,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比较重视,思想统一,认识到位,积极性较高。群众对建设标准农田热情高涨,纷纷出钱出力,极力支持。

二、项目建设情况

该项目在2010年3月下旬开始动工,经过各方努力建设,按照工程建设要求于2010年12月已全部完工。本次共建设标准农田面积xx亩,共投资金xx万元,其中征地xx万元,青苗费xx万元。

三、项目建设标准及内容

(一)建设标准:

1、排水工程:按照防洪标准建设,做到排水便,旱涝保收。

2、灌水工程:充分利用永丰河和西建河的水资源优势,做到灌溉及时,全面送水,节约用水,杜绝浪费。

3、道路建设工程:按照总路通汽车,主干道通运输车,支道通手拉车,进出自由,会车方便。

(二)建设内容

1、修建了道路xx米,投资xx万元。

2、修建了渠道xx米,投资xx万元。

四、项目建设成效

(一)经济效益

1、通过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明显的改善,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每亩水费可节约xx元,实现农用水可持续性利用的良好局面。

2、通过标准农田建设,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使生产从粗放型逐步转向集约型,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将更趋现实。

3、通过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适用技术,以生物防治、无公害培育等为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治理模式,已得到广泛推广。

4、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作物达到既增产又增质的良好效果,年亩增产量xx公斤,亩增收入xx元/亩。

(二)生态效益

1、项目开展以来,项目区块土地得到有效平整,排灌水设施系统化,既减少

了水土流失,又保持土壤养分均衡,还充分提高了区块抗灾能力,为生产优质、高产、高效作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过土地改造,使路、渠、埠合理配套,达到田成方、路成行、环境优化的目的,促进了项目区得生态系统平衡。

五、项目建设体会

标准农田建设强化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基本实现农业科学技术操作标准化,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农业环境优良化。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

为了切实加强对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实施,确保该工作顺利开展,xx把该工作作为xx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建立工作领导小组,以主任为组长、农业副主任为副组长,调配机关精干力量为成员,把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列入每个机关干部的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

同时邀请国土等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对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行动,xx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安排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在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优先保证,重点倾斜,有力地促进了该工程的顺利进行。

2、统一思想,明确任务

xx通过召开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动员会,阐述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是一项惠及民生、惠及xx农业产业提升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最直接有效措施。因此须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拓宽思路,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3、筹集资金,合理利用

项目资金有效筹集及科学管理是推进项目建设的关键所在,xx积极实行“二个是”方针,一是充分利用上级财政支持专项资金,努力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调动村民的投劳积极性。二是强化资金管理,对所有的建设资金实行项目管理,严格专款专用,落实责任,使之发挥最大效益。

4、科学落实,科学管理

科学落实、科学管理是抓好工程的保证,为了抓好管好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我们通过以下措施进行管理:

1、实行工程招投标,进行公平竞争,选用合适的人选进行工程施工;

2、工程质量严格按照上级的验收要求进行管理;

3、抓日常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全程质量管理;

4、做好审计工作,按照上级要求进行工程量审计和财务审计,确保专款专用,合理使用。

6.全县组织工作暨建设扶贫工作报告 篇六

这次全县组织工作暨建设扶贫工作会议是经县委同意召开的。下面,我就去年及今年的组织工作,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2005年组织工作总结

2005年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两大历史课题,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实现了常规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有特色,整体工作有突破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创“群众满意工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按照县委“程序到位、步骤跟上、有所创新、资料齐全、务求实效”的具体要求,顺利完成了两个批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35个党委、520个党组织的9380余名党员参加,第三批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即将完成,正在进行扫尾总结。教育活动中,相继开展了“三创一争”、创建“三优文明卫生机关”和“党员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发展”以及“知荣明耻”万人签名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增强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效和群众满意度。市委先进性教育《简报》多次推介了我县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的领导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做法。

——“以村为主”推进农村工作,出现新气象。出台了以村为主推进农村工作的实施细则和考评办法,在全县全面实行“以村为主”推进农村工作的机制,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出现新气象。选齐配强了村级班子,在去年的村级换届选举中,全县共选举产生村、支两委班子成员2325人,较上届精简23%。其中,实行交叉任职的1670人,达87.7%,实行村党(总)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的村327个,达57%,新的村级班子的年龄、文化结构大大改善。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两个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 查看方面,建立健全了村干部激励机制。同时,积极探索试行了村党组织、村委会和村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三位一体”村级组织设置新模式,得到了省、市委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认真抓好了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创建了2个省级示范点和10个市级示范点。从机关单位选派170名干部分驻47个贫困村,开展了新一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去年共投资90万元,建成93个基本型站点,在全县形成了卫星接收、光盘、互联网三位一体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启动了社区共建工作机制。去年县财政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县城社区新建办公用房。同时,各联建单位共支持洞口镇社区建房经费60余万元,目前县城5个社区或建或购社区办公用房均在400平方米以上。

——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去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4期,培训干部2110人。其中:主体班5期,培训干部473人。培训科级干部326人,培训村干部1070人,对全县村支部书记全部轮训一遍。举办电子政务培训班3期,培训干部171人。并选送25名干部参加省市主体班次学习。

——按发展的需要选人用人,领导班于结构进一步优化。2005年共调整配备科级干部197名,其中提任正科领导职务

5名,副科领导职务43名;提任正科非领导职务17名,副科非领导职务73名;调整股级职务268名。一批懂经济、会管理的优秀领导干部被提拔重用。积极推行中层骨干竞争上岗机制,对县公安局和县城乡规划管理局实行了中层骨干竞争上岗,一批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业绩突出的年轻干部通过竞选走上了中层领导工作岗位。

——认真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完善了党费收缴办法。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的“十六字”方针和发展党员六项制度,去年共发展党员597名,新发展的党员中35岁以下党员占64.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占72.6%;生产、工作一线党员占52.1%;妇女党员占20.6%。新党员文化素质高,年龄结构合理,质量普遍提高。同时,改进了党费收缴办法,完善了票据领用制度、党费收缴责任人制度,进一步摸清了底子,完善了台账,实行了微机管理,并加强了对党费收缴工作的监督检查。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队伍团结廉政的氛围日益浓厚。将“经常下基层,主动访干部”作为考察了解干部的基本方法纳入干部工作范围,对干部进行经常性地考察走访。公开选拔了10名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在面试过程中首次实行了票决制,确保了公平、公正、公开。加大对选人用人的监督力度,努力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全年对岗位异动的15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对1名拟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进行了任前审计,对44名乡镇党政正职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来信来访均给予及时答复和落实。

今年前4个月组织工作开局良好,特别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乡镇党委换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创造了较好的经验。今年4月,市委在古楼乡进行了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直选工作试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目前,全县22个乡镇党委和县直11个局党委换届圆满结束,不仅选配了一大批优秀基层领导干部充实了党委班子,也为县委换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去年和今年前4个月的组织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比较大的成绩,是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全县各级党组织的重视、配合以及全体组工干部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委组织部向多年来关心、支持组织工作的各级领导同志和广大组工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00六全县组织工作总体思路

2006年,是建党85周年,也是贯彻“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还是地方各级党委换届之年。做好今年下阶段的组织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根据市委的部署及我县组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2006年全县组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正确的政绩观,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突出先进性教育和党委换届两个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特别是要进一步巩固、深化、推广“以村(社区)为主”,不断开创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为加速建设小康洞口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突出重点,集中主要精力做好县委换届工作

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今年6月底前,将完成县委换届。这次县委换届,是全县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对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执政能力建设成果的检验,关系到我县“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意义十分重大。

(一)严肃换届纪律,确保党委换届顺利进行。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及其他党内法规,坚决防止和纠正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倾向,确保整个换届过程中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维护大局的统一,严格遵守党内政治生活的纪律,努力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二)精心组织,选好党代会代表,组织好党代会选举。到目前为止,全县22个乡镇党委和11个县直局党委的党代表选举工作已经完成。机关工委所属各党组织的党代表选举工作即将展开,要精心组织好县党代表的选举工作。要把中央、省委、市委关于领导班子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要求向代表们讲清楚,把人事安排方案的形成过程尤其是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讲清楚,把提名理由讲清楚,使代表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党委的意图。要旗帜鲜明地做工作、提要求,要严明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

二、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抓好各项组织工作

在抓好县委换届工作这个今年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同时,要统筹兼顾,继续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落实组织工作的各项任务。

(一)善始善终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县各级党组织要遵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各方面的工作,努力取得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第一,要继续下大力气抓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扫尾工作。第二,要积极探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第三,加强理论研究,认真总结经验。要认真研究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生动实践,从理论上探索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思想。

(二)大规模、高实效地培训干部。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强调,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要针对我县实际,注重干部的能力建设。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培训,紧密配合党委换届,抓好新进领导班子成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尤其是领导发展的能力。

(三)认真实施公务员法,规范干部日常管理。所有公务员都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公务员法,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好用好公务员法。要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加强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 查看。要通过实施公务员法,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按政策规定认真落实好老干部的两项待遇,加强对老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力度。严格规范干部档案管理,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档案工作,组织政工人员要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对本单位人员所缺失的档案材料,务必在6月底前补齐送交组织部档案室。

(四)坚决防止和纠正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好《干部任用条例》、《公务员法》和有关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做好来信来访的受理工作,进一步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搞好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加大对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查处力度。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党政正职总结报告等制度,继续抓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继续完善组织部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内部监督机制。

(五)巩固提高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紧紧抓住庆祝建党85周年的契机,以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为目标,以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居改社及办公用房建设为着力点,全面推广、深化、巩固“以村(社区)为主”落实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切实加强农村、企业、社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为构建和谐洞口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以学习贯彻《党章》为重点,切实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党员教育管理和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全体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贯彻胡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深刻对比反思自己与“八荣八耻”要求的差距,时时处处事事都要做表率,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优化分布,着重抓好在村一级发展党员。要加强党员队伍尤其是流动人员、下岗职工和非公企业中的党员的教育管理。加强对改制企业党员党组织关系转移社区工作的规范管理。认真研究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监督管理、考核考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扶助生活困难党员办法,切实帮助基层党员干部和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

2、继续巩固、深化“以村为主”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基层组织保障。要认真总结“以村为主”工作机制推行一年多来取得的主要成效,进一步充实和提高“以村为主”工作,开拓农村党的建设的新局面。要认真研究和明确农村党组织、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任务和职责,组织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实践活动。要按照“三级联创”活动的要求,开展好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继续抓好领导联点、单位包村,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要创新村干部管理方式,全面推行“村民考官”制度;要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全面推行“村帐乡管”制度。要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这是中央近期采取的一项支农惠农、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大工作力度,以点带面,切实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争取在两年内基本解决我县村级组织无活动场所的问题,将全县村级活动场所硬软件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推行“以社区为主”工作机制,加强城市社区党的建设,做好其他领域党建工作。今年7—9月要会同民政部门完成全县各镇的居委会改为社区工作,同时完成社区(居委会)“两委”的换届选举工作。继续实行领导联社区、部门包社区、合力建社区的模式,不断改善社区组织的办公条件。建设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打牢党在城市执政的组织基础。扩充社区党建服务功能,努力把全县所有社区建设成为“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办事、有址办事、有责办事、有情办事”的“六有”社区。探索做好企业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加大企业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力度,切实健全组织、理顺关系、发挥作用。采取选派党建指导员和党建联络员的方式,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和“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不断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

4、认真组织开展建党85周年纪念活动。建党85周年,各级党组织都要开展相关的纪念活动。县委初步设想在“七一”前夕召开全县庆祝建党85周年暨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会上拟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全县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做好推荐先进典型工作。要通过评选表彰先进典型,达到弘扬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全县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的目的。

(六)攻坚克难,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全县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和督查考核力度,定期通报有关情况,对因管理不善导致设备流失、学用组织不力的站点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重大的失职行为,按有关制度给相关人员予以责任追究。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支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学历教育工作,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新型人才。

7.农田水利建设机制探析 篇七

1 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基本内容及面临的问题

2005年10月, 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等五部委《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为标志, 农田水利建设的机制发生了根本转变。农建投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以政府投入为主导, 《意见》下发后转变为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 以农民按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投入为主体, 同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经过几年的实践, 2009年召开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认为, 以“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为重点的全国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正在逐步推广运用。全国已有14个省份出台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配套政策, 22个省份开展了县级农田水利规划的编制工作。2007~2008年度, 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投资816亿元, 较上年度增长13.2%;农民投劳27.8亿个工日, 较上年增长0.5%;完成土石方64.9亿m3, 修复水毁工程32.2万处。在农田水利建设机制转轨前后的5年间, 我国的粮食生产虽然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 仍然取得了连续5年丰收的惊人成绩。

这是否说明现行的农田水利建设机制是行之有效的呢?事实恐怕并非如此。粮食丰收的直接原因是农民种田积极性的高涨, 这来自于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以国有粮食流通系统为主体的收购企业拥有充足的现金支付能力, 一改前几年给农民打白条的现象, 农民卖粮有利可图;二是农业生产技术在不断改进。尤其是在北方旱区, 农民普遍采取自打机井, 私采地下水的方法来解决浇灌问题。如河南、河北两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全国来讲是比较完备的, 灌溉率均达到70%左右, 但由于地表水极度缺乏, 只能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 且水源有效利用率不到50%。在当前的气象条件下, 如果不经历一个丰雨期, 超采地下水的结果只能是地下水的水位越来越低, 打井的难度随之不断加大, 粮食丰产的预期只能寄托于良好的气象条件。这无疑违背了发展农田水利的初衷。三是得益于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以前一直没有停顿的大规模水利建设。这些建设可能是在“以粮为纲”的片面基本国策指引下展开的, 但确实给新中国的农业奠定一个比较厚实的基础。所谓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已经建成的水利设施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前期保障。但是, 随着改革开放后, 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 工业用水对农业用水挤占份额不断增加, 由此产生的高污染态势始终没有得到遏制, 北方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有河皆枯, 有水皆污”的可悲景象。农业灌溉多只能靠抽取地下水来维持, 这实际上是在过度索取和占有本属于我们后代的资源。

事实上, 2008年粮食总产量突破历史最高水平, 我国水利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田水利设施落后, 防灾减灾能力脆弱, 病险水库和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突出, 仍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耕地少, 水资源紧缺。现有耕地中, 中低产田占2/3。2007年, 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58亿hm2, 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7%;旱涝保收面积更只有0.42亿hm2。对于农业来说, 土地无疑是基础, 而灌溉用水则是命脉。在这样的条件下, 我们不仅要严格保护耕地的数量, 而且还要高度重视耕地的质量。抓好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这个重要环节, 建成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 才能巩固农业这个基础。我国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建筑物完好率不足40%, 工程失效和报废的逼近3成, 个别地区可灌面积减少近半。最近几年, 中央有目的地加大了对病险水库的支持力度, 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对灌区渠系配套工程重视明显不够。比如, 就四川现有的水利工程而言, 如果能完成渠系配套, 就可以新增灌溉面积近66.67万hm2, 相当于再造一个都江堰。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步伐迟缓, 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最大的掣肘, 严重影响到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 农田水利建设裹步不前的原因

2.1 供给主体缺位

一是中央财政投入不足。新机制运行后, 国家财政逐渐减少了水利支农资金。严以新等 (2009) 指出, 按规划, 中央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尚需投入2380亿元, 而1998年来年均投入不足30亿元。而同期国家对防洪等救急性工程项目的资金投入, 要远高于农民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财政支出的农建专项资金缺口与结构失衡现象并存。2009年中央财政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以及农村电网改造等, 安排资金1150.1亿元。二是地方财政拮据。基层政府承担主要供给责任, 却没有相应的财力支撑, 2006年农业税取消后, 意味着基层政府收入来源近乎枯竭, 部分乡镇政府机关的运作只能依靠上级的转移支付, 大多处于“吃饭财政”状态, 无力搞建设。三是农户难组织。在现行制度安排下, 农户本应成为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的主体, 但单户农民难以承担高额的农建投入, 这就需要有效的组织。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降低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农田水利建设的公共品性质与土地承包经营的个体性存在矛盾, 农户办水缺乏凝聚力和主动性。四是难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由于农业比较效益差、水费水价低、工程投资风险高回报少以及外部性内部化的难度大等诸多因素影响, 农村水利设施吸收社会资金的能力较弱, 尤其是跨村组或跨流域的纯公益性工程, 如防洪、灌排更难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2.2“一事一议”制度难施行

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核心就是“一事一议”。2000年中央决定取消统一规定的“两工”, 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劳务实行“一事一议”, 市场化取向替代了政府的义务。由于其着眼点在水利工程本身的经营机制上, 忽视了这一机制得以运行的其他相关条件, 从而使这种单兵突进式的改革遭遇到难以避免的尴尬。“一事一议”制度就是农民以村为单位, 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 讨论与村民利益关系密切的公共品供给, 由村民决定是否修建某个公共工程, 修建在何处, 如何修建, 并由村民民主管理由“一事一议”筹借的资金。“一事一议”首创于安徽省的税费改革, 在农村税费改革后, 村提留被取消, 用于农村公益性建设的公积金项目随之不复存在, 再行筹集资金必须进行“一事一议”。这种制度所覆盖的公共品供给远不止于农田水利, 能否将此项工作排上议事日程尚未可知, 何况当前农村的主要劳力外流现象严重, 留守的大多是老幼或是缺乏劳动力的妇女, 难免使“一事一议”流于形式。即使能形成决议, 并付诸实施, 后续养护的资金及人力也难以为继。对于跨议事单位的农田水利, 这种制度更加无能为力, 以这种制度作为农田水利投入的主体是行不通的。

2.3 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认识有偏差

近几年农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使全国上下产生一种盲目乐观情绪, 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认识存在着偏差。改革开放以前兴建了大量农田水利设施, 而且比较完善, 在没有新建设施的情况下, 已经能够满足农田灌溉的需要。一段时间以来, 不仅解决了我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我国粮食产量也有了一定的储备, 使得各方面误以为不需要再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 从而在认识上就发生了偏差, 并使得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有效资金远远不足。改革开放以来, 农田水利建设的旧体制被打破, 新体制由于先天不足模糊了农田水利管理和建设的主体, 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致使用水、管理、建设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没有出现大水灾大旱灾的情况下, 农民已不再关心公共农田水利建设, 农田灌溉用水主要又回到了靠天吃水各自为战的状况。

3 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机制的症结

将这些产生农田水利建设裹步不前的原因归结到一起, 就是要辨析清楚农田水利到底是属于公共品, 应该由国家来提供;还是属于私人用品, 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供给, 即姓“公”还是姓“私”的问题。实践已经证明, 完全将其归结为商品是不恰当的, 当初的转轨有点矫枉过正的嫌疑。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经济建设重点转移。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 各种资金、资源都向经济效益高的行业和领域流动。有些原来支农的资金也“农转非”, 农田水利投入呈相对减少趋势, 投入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过去20多年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探索。例如:“把农田水利补助费改成有偿使用的周转金”,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 “谁受益、谁负担”, “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 有的地方鼓励私人投资发展“民营水利”, “放开建设权, 搞活经营权、明晰所有权”, 试图通过“拍卖”现有水利设施, 回收资金建设新的工程。这些改革措施在部分地区、部分时期, 对缓解农田水利投入不足、改善经营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农田水利建设巨大资金缺口相比, 仍是“杯水车薪”。机制转轨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试图让农民承担投资主体责任, 运用市场的力量解决投资不足问题, 减轻政府财政的负担压力。近30年的实践证明, 农田水利投入不足的原因是投资主体不明确, 而问题的症结是对农田水利事业的本质属性认识不清。

在关于什么是公共品的定义上, 西方主流学派的认识是, 所谓公共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这样一类物品或服务。我国部分学者认为公共品是指社会正常存在与发展所必需的, 而个人又无力独自提供 (无论他是否自愿) , 而必须由社会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公共机构 (如国家或政府) 负责组织提供的具有社会性的物品或服务。贾康 (2006) 认为, 农田水利设施属于农村公共产品的范畴, 是一种具有较强垄断性的基础设施, 它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会给使用者带来相应的收益, 是可收费的公共产品。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可由政府提供, 也可按合同承包的形式由私人部门来建设经营管理;而小型水利设施可由市场行为提供, 或通过志愿服务和自我服务实现。

发展农田水利, 第一是为了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发展粮食生产是全体社会成员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需求, 农田水利建设从表面看, 直接受益者是农民, 实际上全体社会成员都能直接受益, 我国的粮价远远低于国际粮价就是一个明证。如果把抗灾减灾、改善恶劣生产环境条件、为比较效益低下弱质产业服务的基础设施当作经营性设施, 把保持社会存在和稳定所需的基础保障服务当作营利性活动, 是完全脱离现实的。即使在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欧美国家, 也都把灌溉排水作为政府扶持的非营利事业对待并在财政上给予强有力的扶持。第二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我国水利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来讲并不丰富, 分布也极不均衡, 平常年景也呈现出旱涝不均的现象。建国后, 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大力开展了局部的水利建设, 兴建了多处水库, 解决了旧中国一直无法解决的几亿人吃饭问题, 收效极为明显。现阶段则应更加珍惜现有的水资源, 通过跨流域调水的方式, 实现水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配置, 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第三是为了加强新农村建设。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伟大工程, 农村完全应该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发展农田水利不但能保护基本农田的数量不致减少, 质量也会相应提高。同时, 农村饮水水质也能得到基本保证。因此, 农田水利是从多方面来讲都是属于社会公共品的范畴。

4 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再度转轨的重大现实意义

应该说2005年农田水利建设机制向市场化方向转轨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 主要还是为了给财政减负。从实践效果看, 收效不甚理想。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 我国扩大内需政策在不断深化, 农村及农业的战略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显, 公共财政的投入方向将更多向农村倾斜。随着近几年国家财力的飞速增长和人们对农田水利认识的转变, 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机制面临着再度转轨的重要机遇。

4.1 结合国家扩大内需政策, 分类加大财政投入

明确了农田水利的公共品属性, 在实践中还应适度区分大、中型农田水利和小型农田水利两种概念, 如同交通系统确定的国道、省道和乡村道路一样, 分类确定投资主体。国家应该结全扩大内需的政策, 加大对大中型农田水利的规划布局, 做到“大河有水, 小河满”。对于大型农田水利工程耗资大, 建设周期长, 投资回收慢, 只能由国家全力承担, 这样才能引导社会上其它资金投入。这些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可以成为整个灌溉系统中的主干部分, 只有这些具备了, 那么社会上对一些小型配套工程进行投入后, 就能更快更好发挥作用。国家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的精神, 也要求建立基本农田建设集中投入制度, 加大公共财政对粮食主产区 (主产县) 和主要农业生产基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的扶持力度。

应该认识到, 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 也是扩大内需一项重要举措。国家目前已正式取消了农业税, 对农民购置农机具、良种、及化肥有一系列专项的财政直补措施, 最近又推出了“家电下乡”工程。这些惠农措施都没有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在拉动内需方面见效明显。事实上, 财政对农业投入在总支出中所占比重并不大, 中央财政全部支农资金2006年达到了3397亿元人民币, 占总支出23492.85亿元的14.5%, 而前一年即2005年的财政增收额即达5000多亿元, 2007年增收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1万亿元, 2008年增收额为5897.65亿元。如此雄厚的财力, 使国家已经真正具备了实现用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是时候增加直接投入, 推动大、中型农田水利建设了。要把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到如同城市市政建设一样的高度, 为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4.2 保护基本农田, 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国家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 财政投入必须首先跟上。我们党之所以有今天的执政地位, 是与党的面向广大农民土地政策分不开的, 正是广大农民用小轮车把军需品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 胜利的天平才偏向了我们党这一边。解放以来, 农民与农业为国家的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付出。在今天这个时候来回馈农业, 是恰逢其时的。正如当年把土地无偿分给农民, 政府也有义务无偿地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何况, 二千年前的秦国还开凿了绵延124km的郑国渠, 灌田达7.67万hm2, 也直接助推了秦国的强盛。今天的农民, 灌溉等问题全靠自身解决。既然被称为基本农田, 与之相关的配套设施就必须健全。对于这一具有巨大公益性的领域, 只有通过财政直接投入, 使这18亿亩农田都达到相应标准, 稳产、丰产才有保证, 正如国家在城市为市民提供公路一样, 在农村为农民提供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是理所当然的。唯其如此, 工业用地才不敢来轻易挤占, 农民的种地积极性才会大为提高。

4.3 提高用水效率, 保护有限水资源

为解决北方城市的缺水问题, 国家启动了空前规模的“南水北调”工程, 如果说水是人类生存的命脉的话, 那么这项工程则可视为我们给大地母亲的一次“冠状动脉搭桥”。这些宝贵的水资源跨跃千里, 所能保障的对象还只能以城市生活用水为主, 农业用水只能退而求其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就是完成最后一公里, 疏通毛细血管, 使整个国家的机体运转得更加健康。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道:人们以社会的方式控制、利用和节约自然力, 用人力兴建的工程大规模地占有自然力的必要性, 总之, 驯服自然力的必要性, 在产业史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埃及、伦巴第、荷兰等地的治水的必要性就是例子。在印度、波斯等地也是这样, 在那里, 人们利用人工渠道进行灌溉, 不仅使土地获得必要的水, 并且使矿物质肥料从山上流下来并沉淀在淤泥中。兴修水利是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和西西里岛产业繁荣的秘密。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极度匮乏的国家。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 水资源可能将成为极度稀缺的资源。有人预言, 未来人类的冲突有可能会围绕水资源而展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若干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 将自然界自生自灭的宝贵水资源由名义控制转变为实际控制, 让水资源能够滋养到每一块需要灌溉的农田。

4.4 加强新农村建设, 缓解就业压力

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出口导向型企业产生了较大冲击, 导致了大量农民工失去工作, 返回家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如同交通建设一样, 除了带动下游企业的生产增长外, 可以就近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 并且还能在建成后提供一定量的管理养护岗位。此外, 农田水利建设带来的农田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也将为农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产资料, 从而较大程度地缓解就业压力。

摘要: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过度市场化的取向, 源于对农田水利的公共品属性的曲解和分税制带来的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为提高基本农田的灌溉水平, 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必须依据基本农田水利的自身属性, 实现农田水利建设机制的再次转轨,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比重, 实现基本农田本应具有的保灌和节水功能。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机制

参考文献

[1]刘俊、龙长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建议》, 《农业经济》2003年第12期.

[2]贾康、孙洁:《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提供机制的研究》, 《管理世界》2006年第12期.

[3]倪焱平、钱焕欢:《中国农村水利设施供给制度研究》,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年第6期.

8.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通过 篇八

会议指出,建部十多年来,国土资源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指示精神和部门职责,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有效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推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目标和任务,通过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2亿多亩,补充耕地4,500多万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并略有增加;农田整理新增耕地率达5%~8%,农田产出率提高10%~20%,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会议提出,土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成为土地整治的重要任务。实际工作中,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需要研究建立标准体系,规范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质量评定、后期管护、权属管理、绩效评价等环节,需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充分运用土地调查与年度变更调查最新数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成果等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活动进行规范,以实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确保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会议要求,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要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规划引导,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为依据,与相关规划相协调,统筹安排;坚持因地制宜;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确保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坚持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落实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发挥项目建设长期效益。会议强调,要加强日常监测,实时更新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成果等国土资源基础数据;进一步规范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统一标志。

9.全县农村能源建设调查报告 篇九

一、全县农村沼气项目实施现状

自2006年以来,争取农村能源沼气国债、省本级项目累计达到10331口,实施10331口,完成任务的100%;正常报废、因灾报废、工程报废3666口,现存6665口。现已完成11316口,全县农业户为25454户,沼气池入户率达到了44.5%,从2009年开始到2013年后续服务网点建成69处,可为11316口沼气池服务。养殖小区建成28处。全县梨果面积31万亩,产值达到7.5亿元,人均梨果收入9000元。建成大棚7551座,实现产值1.96亿元。主导产业已形成规模,要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商品率,实现有机循环农业,必须树立“以畜养沼,以沼促果(菜)、以果带畜”的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村沼气事业可持续发展。优化项目结构,创新管理方式,鼓励新技术研发应用,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才能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我们这次深入到六乡十村共涉及到xx户,总人口xx人,目前在村户数为xx户,占总户数xx%,在村人口xx人,占总人口的xx%,有果园面积xx亩,建沼气池xx口。能正常使用的有152口,使用率为xx%,使用率由xx%降到0的有董家角、樊家圪台村,最高使用率为80%的村是房家塬村、付家塬村。另外,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在村留守人口大多为老年人、儿童,劳动能力较弱,还有部分沼气户整户外出,如董家角26户,外出14户,占到53.8%,xx户建沼就有16户外出,外出户占到43.2%,xx户,外出18户,外出户占到20%。后续服务网点调研了十二处,有八处养猪存栏743头,有四处不养猪。十个行政村养猪存栏xx头,牛xx头,驴xx头,养羊xx只。调查发现养畜与沼气池的配套发展不平衡,养殖户的养殖基数大,部分沼气池户不养猪,造成了沼气池不能全部启动,降低了使用率,也有相当一部分沼气池因无法出料,沼气池已满,造成沼气池不能正常使用。有相当一部分沼气池启动后在使用中因管理不善,缺乏技术,使池子慢慢变成了病池,无法正常运行,只是起到厕所的作用。加之户用沼气池建设国家补贴标准低、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的方式转化、原料缺乏、农户需求积极性减弱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农户建沼气池的积极性。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后续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网点技术员作用发挥不够,缺乏大局服务意识,有相当一部分服务网点,没有发挥职能作用,设备私有化只顾自己放弃了责任,还有一部分网点处于瘫痪状态,无法发挥作用,严重影响了“三沼”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三沼综合利用效果

自2006年建沼以来,农村沼气池的覆盖面逐步扩大,调查结果表明沼气户占到总户数的44.5%,“三沼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与主导产业苹果、大棚生产技术紧密地融为一体,成为标准化、规范化技术中心的重要一环,使群众对此有了新的认识,在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全县“三沼”综合利用推广面积5万亩,今春农业系统一组织科技培训到各乡镇,现场培训果树管理,“三沼”综合利用技术,使群众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因典型引路看其效果,交口镇房家塬行政村有苹果面积1570亩,其中老果园280亩,幼园1290亩,去年全村在苹果生产中,除利用常规管理技术外,增施沼沼渣,使苹果产量达到487吨,每斤售价3.08元,产值达到300万元。该村有沼气池80口,全部正常使用,成为以沼促果的典范。村主任房旭亚有300棵苹果树,使用沼肥后,每亩产量提高到32467.5斤,每斤3.08元售出,产值达到10万元。南河沟乡左溪村委会主任王宪民在花椒上增施沼肥做了示范,结果表明,20棵花椒在未施沼肥往年产量为80斤,施沼肥后产量提高到200斤,增产250%;张家滩镇书贝村服务网点负责人闫海忠,目前养猪规模发展到300头,其中能繁母猪30多头,去年在养猪这一事业中收入10万元,后续服务费收入2万元,主导产业苹果20亩,增施沼肥后收入11万元,去年经济收入23万元,他为扩大养殖规模和配套设施,今年要求再建50方沼气池,收集沼肥,提供服务。南河沟乡东至村今年发展10户养猪大户,每户建成100头标准化养猪场。由此可见,农民对养畜和发展沼气有了新的理念,通过“三沼”综合利用逐步做大做强苹果、大棚产业,使我县有机循环农业正逐步形成。

三、后续服务网点、养殖小区及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的典范作用发挥情况

为使农村沼气事业长兴不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县建起了69处后续服务网点,22个养殖小区沼气工程,3处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成一处,二处在建)。分布在各个乡镇的项目区,并给网点配置了设备,以便服务于农民。这些网点可以说在农村能源建设中是技术骨干,是推动农村沼气发展的有效动力。通过调查各网点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发挥的作用有大有小。可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服务型。为沼农树立了典范,他们用自己辛勤劳动,大力发展养猪事业,在主导产业上树典型,用真实事例感化带动农民,提供学习场所,为自己周围的沼农,排忧解难,热情服务。如交口镇董家圪崂村网点;七里村镇付家塬网点;张家滩镇书贝网点;南河沟左溪网点,他们的网点带动了一方,为群众抽运沼肥100余车,这一类型占到33.3%。二是维持型。养殖规模小,没有在主导产业上树立典型,对周边辐射作用小,对沼农服务少,没有创新意识,不求发展,维持现状,如史家圪垛、罗子塬、上曲木前段等网点,这一类型占到33%。三是瘫痪型。失去网点作用,养殖在原有的基础上越养越少,甚至解体,配给网点的三轮不是服务于沼农,而是改变用途,导致后续服务点有名实亡。如交口小安村网点、南河沟社区郭家村网点等,这一类型占到33%。全县建起了21处养殖小区,占到全县标准化养猪场36处的58.3%,这些小区的发展不平衡,有的小区已投放种猪,初具规模,有的小区目前处于等待观望,还没有投放种猪而闲置,使小区功能不能发挥,造成资源浪费。

四、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整户外出占到总户数35.3%,外出人口占到总人口的47.4%,而且留守在村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和儿童,青壮年外出打工,给农村沼气池的管理带来了困难。

2、家庭养殖减少,原料严重短缺,导致大部分沼气池因缺少原料而停用,从而降低了使用率。

3、建池需求和任务安排出现结构性过剩,整村推进原则不切合实际。想建池的农户村上没项目,不想建池的农户村上项目任务过剩。

4、管理不到位、技术指导差、故障解决难。走访的沼气户中,大部分户主动性差,缺乏安全管理常识,加之服务不到位,有弃之不用的现象。

5、部分后续服务网点,缺乏后劲,失去职能,处于瘫痪状态,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6、综合利用率不高。沼渣沼液等优质肥料作为一般肥料在大田里施用,没有商品化。造成综合利用效益不明显而影响了农户建池的积极性。

五、对策与建议

1、户用沼气池六点建议:一是建议取消整村推进原则,变为因地制宜,按农民需求建沼气池;二是要增大池容,改原来的8方池为16方池,因主导产业梨果面积全县达31万亩,设施农业大棚达7551座,需肥量较大,必须增大池容保障肥料供给。三是政府应加大资金投资力度积极开展病旧池恢复利用,巩固成果,放缓新建池速度从而提高使用率。四是对多年整户外出无人管理和移民搬迁户的沼气池,按程序该报废的就报废,消除安全隐患。五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沼气的安全意识,管理技术,生产技能,普及“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六是根据沼农需求,按区块配备一定数量的运输、抽渣、监测设备。

2、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建设三点建议: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农村中小型养殖场。据调查xx县预算内养殖小区沼气项目仅有21处,远不能满足需求,建议增加项目数量。二是制订建设规范。针对养殖小区存在的设计不规范,建设标准不一的问题,建议尽快出台中小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规范。三是对已建成的养殖小区,不能闲置,督促尽快在小区投放种猪饲养,使其早日发挥作用,避免资源浪费。

3、沼气服务体系一点建议: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对后续服务网点政府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坚持“政府扶持、有偿服务、肥主气次、循环发展”的原则,纳入公司统一管理。杜绝抽渣车管理混乱,使用权在村级服务网点,所有权在能源办,导致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问题,从而造成管理漏洞。

上一篇:税务会计个人精选工作总结下一篇:文员个人简历应该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