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制工作思考与探索

2024-12-14

企业改制工作思考与探索(共15篇)

1.企业改制工作思考与探索 篇一

改进和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1日 09:00

来源:《求是》期号:2010/01作者:张文学

开滦集团是特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现有职工8.2万人,党员22711名,下属基层党委33个、党总支107个、党支部985个。如何更好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任务。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开滦集团党组织围绕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从五个方面加强党建工作:

从调整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引导和推动各项改革。开滦集团始建于1878年,已有130多年的历史。1999年,开滦矿务局改制为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成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企业集团。面对调整转型的新形势新任务,党组织紧紧围绕体现先进生产关系、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大改革,发挥保证促进作用,从思想上组织上机制上保证各项改革落实到位。

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具有现代素质的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是现代企业制度得以运转的重要组织基础。党组织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研究加强队伍建设的新渠道、新内容、新方法,以新的视野、新的思路设计党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既继承党的优良工作传统,又勇于改进创新,使党的活动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不断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为实现科技强企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和保证机制。党组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职工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观念,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爱护人才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组织发动党员围绕科技进步开展活动,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注意吸收科技人才入党,改善党的组织结构,使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力体现在推动科技进步上。

大力推进企业思想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党组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搞好企业的信心;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增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法制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奋发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努力拓宽思想文化建设领域,积极探索新的载体,拓展企业思想文化建设阵地。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实际出发,把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与维护职工群众利益统一起来。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的视角研究探索新课题,以切实可行的措施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完善企业权力运行制衡机制、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审计,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凡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向职工群众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积极研究、探索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的党的工作运行机制开滦集团把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职工队伍和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贯穿于企业党组织活动始终,保证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集团党委提出了“开放、融入、转变”的党建工作新思路,即党的建设要实现民主、开放;要融于经济管理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生产管理全过程;党的活动内容、范围和方式要实现转变。

建立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工作机制,把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同支持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行使职权统一起来。集团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相对控股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以明确权责为重点,建立健全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体制机制。对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从基本原则、组织体系、主要内容和主要途径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以及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党委在董事会进行重大问题决策前,对班子成员进行思想引导,帮助大家转变观念,开阔思路,为正确决策打好思想基础;党委在向董事会提出建议意见前,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在董事会形成决议后,党委主动拿出保证实施决策的措施,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

建立对各级管理人员的教育、选拔、培训、考核、监督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企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很重要的是要推动人事制度改革。搞好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改进原有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在人事管理机制上有所

突破和创新。比如,在人事工作的着眼点上,集团在注重干部使用的同时,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使人才配置适应企业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和资产重组的需要;在干部的选拔使用上,既实行组织调配,又扩大民主推荐和公开招聘的范围,平等竞争、双向选择;在干部的管理上,由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按聘任合同办事,形成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围绕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模式。2008年以来,集团自主研发了党建创新现代管控系统。该系统以党的工作系统化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为手段,按照“职责清晰、途径明确、制度健全、考评科学”原则,将党的工作分为工作职责、途径程序、考核评价三大系统,每个大系统下设三个子系统,实现了党的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集团依托覆盖全矿区的局域网,建立党建工作网站,将全集团实施党的工作系统化建设情况,置于一个网络平台之中,集中进行管理和交流,实现了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双向互动、考评科学和操作便捷等效能,增强了党建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开滦集团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效,有力引导和促进了企业科学发展。各级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作用,为实现集团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引领、组织保证和队伍支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观念、思维模式、推进措施和业绩水平等方面发生可喜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创优争先活动,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提升。各级领导人员转变作风,提高素质,紧紧围绕集团战略目标解放思想、积极进取、扎实工作、甘于奉献,形成了各级班子团结一心、拼搏进取、风清气正的创业氛围。广大职工精神面貌、工作状态焕然一新,尤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斗中,大家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坚定了信心,增强了斗志,彰显了新时期开滦集团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经过集团上下的努力,百年开滦成功地踏上了调整转型之路,呈现出勃勃生机。

(作者: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企业改制工作思考与探索 篇二

一、广铁集团开展岗位管理工作的背景

岗位管理、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构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其中岗位管理又是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基础。所谓岗位管理, 是以“岗位”为核心内容的一整套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或流程。具体而言, 就是按照“以事定岗, 因事设职”的原则, 根据生产实际需要, 合理设置岗位, 明确任职条件, 规范岗位职责, 实行竞聘上岗, 科学实施考核, 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岗位管理作为铁路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 具有以下主要背景:

2000年以来, 党中央先后在《2001—201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提出要全面推行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 要促进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2006年下半年, 铁道部在上海铁路局进行了“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管理”试点, 并于2007年初下发了《关于铁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聘任制的意见》 (铁人[2007]13号) , 在铁路企业部署开展这项工作。

按照铁道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 广铁集团在推进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管理工作中, 采取了比较稳妥的做法, 即结合生产力布局调整、站段生产资源整合和优化机构设置工作, 统筹安排工作范围和进度。广铁集团研究制订了《集团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行岗位管理的实施意见》和《集团公司基层单位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工作实施办法》, 并于2008年上半年首先在集团机关行政限额内22个处室推行了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管理。

二、广铁集团实行岗位管理的主要进展

岗位管理包括岗位设置、岗位分析、岗位评价、岗位聘用、岗位考核、岗位培训、岗位退出等一系列管理过程和环节。根据铁道部有关部署要求, 结合集团公司实际, 目前广铁集团在推行岗位管理上,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 研究提出岗位管理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

广铁集团在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制订了《集团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行岗位管理的实施意见》, 提出了实行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聘任制, 重点在科学合理设岗、公开竞聘上岗、聘约动态管理、规范津贴补贴和建立人才发展平台等方面有所创新, 实现岗位设置和激励政策向运输生产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 推动集团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2. 积极探索岗位配置人员的方式方法。

在设置岗位之后, 如何给岗位配置合适人员是推行岗位管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 广铁集团积极探索公开招聘等竞争上岗方式, 为今后全面推行岗位管理积累经验。一方面, 广铁集团要求运输站段在生产资源整合、人员重新定岗定位过程中, 必须推行竞争上岗。另一方面, 在选拔集团机关工作人员和部分运输站段领导人员时, 探索采取公开招聘方式, 测试内容、考察方式和制度设计上取得突破。

3. 在集团机关行政限额内机构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管理。

一是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二是精心编制《岗位说明书》;三是有序开展岗位申报与聘任工作;四是合理调整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待遇。制订了《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技术岗位津贴实施办法》, 调整了技术岗位津贴标准, 实现收入分配向重点、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

三、广铁集团岗位管理工作实行以来所发挥的初步成效

2008年9月, 广铁集团开展了问卷调查、座谈等活动, 对前一阶段推行岗位管理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的情况, 广铁集团实行岗位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1. 提高了干部职工对实行岗位管理的认识。

在问卷调查中, 认为集团公司实行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聘任制工作“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分别占33.3%、57.5%。76.1%的受访者认为“岗位管理实行到位后, 可以促进安全管理”, 74.6%的受访者认为“实行岗位管理可以强化专业管理”。这说明大多数干部职工对实行岗位管理的必要性和作用有了较好的认识, 为下一步全面推行岗位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规范了集团机关行政限额内机构的干部管理。

在问卷调查中, 有52.9%的受访者认为集团机关行政限额内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设置合理, 有62.9%的受访者认为本处室《岗位说明书》中的业绩考核科学合理, 有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在座谈和日常工作交流中, 大多数机关干部认为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管理工作以来, 通过科学合理设岗, 编写岗位说明书, 明确岗位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 规范选人用人程序等环节, 适应了专业化管理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

3. 调动了干部职工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在选拔集团机关工作人员和部分运输站段领导人员时, 探索采取公开招聘方式, 在广大干部职工中产生了好的反响和激励作用。推行岗位管理中, 实现了收入分配向重点、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 对铁路专业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专业人才实行特殊分配政策, 有效地激发和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岗位管理工作中存在和将面临的主要问题

广铁集团推行岗位管理, 取得了好的效果, 但随着工作的逐步推进, 也凸现出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

部分干部职工对岗位管理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如在问卷调查中, 仍有9.2%的受访者认为实行岗位管理“没必要”或“无所谓”, 有10.2%的受访者认为岗位管理应该“无聘期限制”。集团机关行政限额内机构实行岗位管理之后, 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对取消的行政级别仍恋恋不舍, 部分管理人员对不兼任专业技术职务仍有一些意见。这些思想观念如不及时转变, 将影响岗位管理工作的推行。

2. 岗位设置与分析有待进一步科学合理。

科学合理设置并分析岗位是实行岗位管理的难点也是关键环节。在问卷调查中, 18.6%的机关干部认为本次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设置的“层次不科学”、11.4%的认为“行管岗位太多”、17.1%的认为“专业技术岗位系列不符”。27.1%的认为本处室《岗位说明书》的“业绩考核程序不详实、可操作性不强”, 10%的认为“考核内容与工作职责不对应”;25.7%的认为本处室《岗位说明书》中任职条件“学历要求过高”、25.7%的认为“专业限制过严”、22.9%的认为“任职时间要求过长”、25.7%的认为“专业资格层次过高”。这些说明目前岗位设置与分析还不够科学合理, 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3. 岗位配置人员方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科学设置岗位之后, 如何给岗位配置人员是岗位管理需要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在问卷调查中, 54%的受访者认为应当采取全员竞聘方式实现合理定位, 46%的受访者认为对不超员的部门 (车间) 不需要采取全员竞聘方式, 仅应对那些超员机构实行竞聘上岗。2009年以来, 集团公司积极探索了公开招聘等竞争上岗方式, 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公开招聘这些竞争上岗方式也存在耗时较长、管理成本较大等不足。在全面推进岗位管理的情况下, 选择何种方式使“人员定位”是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4. 实行岗位管理与维护队伍稳定存在一些矛盾。

岗位管理作为一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必然会导致干部职工利益的调整, 从而影响干部队伍稳定。在问卷调查中, 有10.7%的受访者认为岗位管理因涉及人员岗位变动, 不利于安全生产和队伍稳定。在这次集团机关行政限额内机构实行岗位管理中的岗位申报和聘任工作中, 按照“不跨部门、不涉及职务提拔、不向机关以外的单位分流人员”的基本原则进行, 虽然确保了队伍稳定, 但也给实际效果打了折扣。如何在确保安全生产和队伍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岗位管理, 是决定岗位管理成败的关键。

5. 当前实行岗位管理的外部环境条件有待进一步培育。

在问卷调查中, 仅有12.5%的受访者认为当前集团公司推行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聘任制工作的条件已经成熟, 66.9%的认为条件基本成熟, 还有20.6%认为条件不成熟。在实行岗位管理过程中, 也遇到一些岗位管理与国家、铁路企业干部人事制度的矛盾。如实行岗位管理的目标之一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但目前干部与工人仍然是存在明显的身份区别, 干部与工人的工资、退二线、退休等政策也完全不同;对军转干部不能完全实现易岗易薪;广东省等地方政府对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退休人员有额外的退休津贴, 如管理岗位不再兼任专业技术岗位, 必然会影响这部分人员的切身利益等等。新的管理方式如何与现行的退休、社保、人员流动等社会化、属地化政策有效衔接, 确保干部社会化待遇不因改革而受到冲击, 是下一步岗位管理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五、思考与启示

综上所述, 广铁集团在实行岗位管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初步成效, 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通过实践和调研, 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 实行岗位管理是铁路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应坚持的方向。

虽然目前实行岗位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遇到一些困难, 但从干部职工的拥护程度 (90.8%的受访者认为集团公司实行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聘任制工作“很有必要”或“有必要”) 和取得的初步成效来看, 实行岗位管理是铁路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应该坚持的方向。

2. 实行岗位管理应该采取先易后难、稳妥推进的原则。

由于当前实行岗位管理的外部环境条件不完全成熟, 为确保运输安全和队伍稳定, 广铁集团实行岗位管理还是应该按照先易后难、稳妥推进的原则, 分步骤推进, 即在集团机关行政限额内处室推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管理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选定若干个有代表性的运输站段, 探索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岗位管理试点工作, 通过认真总结经验, 形成指导面上工作的政策体系文件, 在企业全面铺开。

3. 竞争上岗应作为人员定位的主要方式。

在问卷调查中, 84%的受访者认为一线技术工人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有利于调动一线技术工人的积极性。广铁集团在选拔集团机关工作人员和部分运输站段领导人员时, 探索采取公开招聘方式, 这种竞争上岗的方式对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干部职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拥护和欢迎。

4. 岗位设置是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岗位设置是岗位管理的重要环节, 也是存在问题和困难较多的环节。在问卷调查和座谈中, 对岗位设置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也是众说纷纭, 难以统一。如何科学设置岗位、如何合理编制岗位说明书, 是下一步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5. 岗位考核是有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重选拔轻考核”、“重评审轻管理”是传统铁路企业人事管理的弊端之一。在岗位管理中实行聘约制, 开展岗位考核有利于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如何有效开展岗位考核, 是下一步需要加强的方面, 也是确保岗位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

摘要:文章以广铁集团为例, 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进行调查, 对铁路企业实行岗位管理的背景、内容、成效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思考, 提出了深化岗位管理的思路。

3.企业改制工作思考与探索 篇三

一、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意义

1.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着共同的对象

党建工作目的是通过教育引导职工群众,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建工作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理论。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强调的是人本管理。其魅力就在于更重视人、尊重人、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从而激发人的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保证企业经营、生产目标的实现。

2.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均具有凝聚和激励的功能

党建工作是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去统一党员群众的思想,凝聚职工群众的力量,以促进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而企业文化作为全体员工普遍接近的目标、准则、观念,能在员工中产生一种内在的十分强大的凝聚作用。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的主要功能都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党建工作以传统的精神鼓励为主要形式,企业文化则可以通过奋发向上的企业精神的引导和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熏陶来激励员工勇于奉献,不断进取。

3.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相似的工作手段

一是素质教育。围绕确定的对象群体,采取持续的、反复的宣传和教育,以达到全体员工统一认识,提高素质的目的,这是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所采取的基本手段。

二是情感渗透。党建工作动之以情,就是激励员工高尚积极的情感,并使之转化为勇于进取的力量。在企业文化中情感管理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方式,即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有效的管理。其核心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消除员工的消极情绪。

三是典型示范。党建工作采用的榜样示范方法,是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为员工指引一个形象具体的前进方向。企业文化同样坚持示范原则,坚持榜样的示范作用。通过榜样的先进事迹、突出成绩的宣传、倡导,使之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

四是民主参与。党建工作强调职工群众是企业的主人,倡导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而企业文化建设的力量就在于员工的参与,因此二者都要求敞开民主渠道;创造各种机会让广大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决策,参与解决企业的各种问题。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回报社会的方式存在,就需要企业党建工作重点突出进行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为载体、以企业经营理念为核心的工作和任务,企业党建借鉴并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是党建工作创新、更好实现企业特色文化的必然之路。

二、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索

随着八院战略转型的快速推进和设计院“十三五”规划转化落地,设计院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党建工作已不再局限于学理论讲政治、听报告谈形势,更重要的是强调人本观念,教育并促使员工自觉地维护形象、规范行为、领会理念,为设计院的生存和发展做贡献。因此,设计院党委正探索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

1.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着重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党建工作的精髓就是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为此,我们将航天“三大精神”的教育融入并始终贯穿于培育员工企业精神之中,钱学森、孙家栋等老一辈航天人的崇高精神,以唐建平为代表的新一代航天人的敬业精神,深深影响着航天服务企业的每一位职工。我们还举办各种形式文体活动,如迎春联欢文艺晚会、书画作品征集、趣味体育运动会、部门凝聚力活动等,使党建工作在活动中得到具体体现并为员工认同。在广泛认同的基础上,将企业精神“团队、精品、无限”植根于每一位员工心中,使员工自觉地树立起“主人翁意识”,使之产生向心力和内聚力,逐渐形成了企业凝聚力。

2.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重在塑造员工的价值观念,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健康向上的环境

党建工作的宗旨就是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设计院党委通过开展多种文化思想的宣传,如航天优良传统、设计院发展史、优秀项目成果、设计院“十三五”规划发展愿景、精神文明建设等,反复宣传,反复强调,使这些文化成果中蕴含的共同价值观转化为员工的基本行为准则,引导员工增强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意识,从而解决好员工的行为规范问题。近两年来,设计院整体精神面貌和员工行为规范有了明显改善。

3.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重在激发员工的创造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稳固的人才资源

党建工作最具特色的功能是教育培养职工的主人翁任感和责任意识。设计院积极倡导“优质服务是设计工作的生命线”的服务理念,从而促进了员工观念的进一步转变。项目建设过程中,设计和管理人员本着“急业主所急、想业主所想”,力求将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减到最少。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带头,敢打硬仗,以较强的责任心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发挥了感召作用。

三、密切融合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对设计院而言,有效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是改进和深化党建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拓展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做到强化核心,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通过学习和践行企业文化理论与操作知识培训,提高班子成员业务素质;另一方面要紧贴中心,加强基层支部建设,以“完成任务好、安全质量好、企业形象好、党员模范作用好”作为工作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相融相通创造积极条件。第三,要在认真组织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同时,制定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深入开展创新提效、管理提升、厉行节约、增收节支和献计献策等活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企业改制工作思考与探索 篇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06-000-01

摘要石油系统属于国有能源企业,石油企业生产领域遍布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规模庞大、点多、面广、战线长。在廉洁文化建设上存在误区,基层单位廉洁文化缺失,本文针对当下现状探索廉洁文化建设的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石油企业廉洁文化建设

总书记说:“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反腐重拳出击,世界瞩目,特别是近年来石油系统腐败案接连发生,影响恶劣,廉洁文化的缺失给石油企业敲响了警钟。

一、廉洁文化建设的误区

误区一:重形式轻落实。重视开会、传达文件、转发文件、办宣传橱窗、写材料、搞总结等表面工作,而针对石油企业的自身特点完善制度、执行规定、落实责任、过程监督、软硬件环境建设等方面却很忽视。

误区二:重事后轻事前。对于举报或已经发生的贪腐案件极其重视,严厉查处,但缺乏对党员干部的事前教育监管和预警防控,工作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

误区三:重结果轻过程。一些基层单位和领导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软指标”,认为廉洁文化建设“虚”,不像业务工作能直接出效益见成绩,所以只关注最终指标完成与否,不重视过程监管防控。

误区四:重制度轻环境。不少企业很重视廉政规章制度的制定,对照上级文件层层制定工作办法或实施细则,制度繁多,但是在廉洁环境建设和硬件、软件的投入上极其有限,甚至不投入,致使廉洁文化氛围不浓,环境较差。

二、廉洁文化建设的方法探索

(一)战略认知,抓理念。任何制度与规范乃人所为,凡世间人所为的事,总是有缺陷的,而文化则可以弥补缺陷。文化似水,具有冲击力和渗透性,可以浸过或洞穿一切有缝隙与无缝隙的地方。贪腐如缝隙,文化则可弥漫缝隙,而减少或避免贪腐的发生,建设廉洁文化对约束规范员工行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化而润其内,养德而防其本”,廉洁理念是廉洁文化的核心,当廉洁理念在员工头脑里扎根后,便会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廉洁规定和制度。所以,要营建廉洁文化,就要从廉洁文化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知。当前,要通过各种手段全员参与、全过程渗透、全方位传播廉洁理念,比如通过各种廉洁主题实践活动、贪腐巡展,以及征集廉洁顺口溜、歌谣、短信、廉洁警语、廉洁心得等等,来提升员工对廉洁理念的认知。使廉洁理念融入到员工的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中,从根本上实现从“要我廉洁”到“我要廉洁、我能廉洁、我必廉洁”的有效转变,进而树立起廉政建设的新理念。

(二)规则设计,抓制度。规则和制度是规范从业行为,打造廉洁型干部队伍,创建廉洁型企业的基础。任何科学实用的规则,均具有指向性、导向性和动力性。当前不少廉洁制度或规定存在模糊笼统,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使得廉洁文化建设处于自发或茫然状态,效果较差。因此,要把廉洁文化制度建设作为重要保障环节来抓,立足引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强规则顶层设计,强化细化规章条款,确保科学规范,有章可循,执行力强。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三)体系构建,抓防控。要构建廉洁风险防控体系,一是要梳理岗位职责,锁定关键人员,识别廉洁风险点,二是要划分廉洁风险等级,清晰防控状况。三是要构建机制,严密布控。加强廉洁文化的宣传,构建不愿腐的自律机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建立不可腐的预警机制;规范权力运行,构建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加大效能监察和惩罚力度,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深化厂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构建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四是定期评估检查,建立廉洁风险防控信息库。五是建立廉洁风险防控问责制。确保廉洁风险防范体系健全,全方位、全过程跟踪防范到位。

(四)环境营造,抓氛围。一是打造廉洁文化目视化。二是强化廉洁文化的渗透性。干部员工在企业全方位感受到廉洁文化气息,廉洁教育入脑入心,长此以往,就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形成干净做人、廉洁干事的文化动力。

(五)权力监督,抓引导。权力本身具有扩张性和易腐性,权力不受监督必然恶性膨胀。腐败滋生的源头是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缺陷,因而构建反腐倡廉的运行监控机制,主要应针对腐败产生的原因,科学地配置权力,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采用日常督查和专项检查等方式,随时掌握制度执行情况。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强决策透度度和公众参与度。

5.企业改制工作思考与探索 篇五

思考

内容摘要 从税制改革以来,涉及农产品增值税政策经历了几次调整,特别是XX年提高进项抵扣率后,对农产品初加工业发展更如一剂催化剂,但新政策出台也对税收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成效如何,怎样管理,现在讨论的很多,褒贬不一。就笔者理解而言,这些政策的出台的初衷是一项积极的惠农政策,也是支持“三农”健康发展,夯实税基,培值税源的一项长远措施,笔者在基层管理企业工作多年,这里结合目前征管现状谈谈我个人理解和浅见。

关键词 农副产品 税收 现状 思考

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的农业产品实行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对减轻农业生产者的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该项政策的执行过程中,由于现行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进项税额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企业当期应纳税额的多少,而且收购发票基本上都是由收购企业自己填开,这就有可能给收购企业利用虚开手段增加进项抵扣税额进行偷税创造了条件,因而在我们日常具体的税收执法中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税收管理问题。

一、现状分析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零申报、负申报和留抵税额现象严重

就目前永善县国家税务局征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现状情况分析,我局现管理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有5户,其中涉及纳税的4户,现在将钻取该4户企业近3年的数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甲企业 单位:元

XX

XX

XX

项目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金额

2092835

2602

98877

2990890

0

145163

4636832

2075

52450

备注

含其他

销售

乙企业 单位:元

XX

XX

XX

项目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金额

796460

0

83526

2153529

2071

79732

6003982

3288

106128

备注

含其他

销售

丙企业 单位:元

年 度

XX

XX

XX

项目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金额

4711615

113134

126666

5668265

28319

443490

6455319

37623

120451

备注

含其他销售

含其他

销售

含其他

销售

丁企业 单位:元

XX

XX

XX

项目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金额

4767026

0

212260

5372899

0

407074

5014643

0

418068

备注

从上述表中四个企业三的情况看:1.销售额均是几百万元;2.缴税金额为0的居多,即使有缴税金额都是微乎其微,并几乎都含有其他销售行为;3.留抵税额几乎都是几万到几十万,且有的企业留抵税额在逐年增加。

简单追述:

1、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终目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从 “惠农”政策与资金方面都在扶持企业,而从上述四表中简单反映企业利润甚微,但同时也表明其销售额的逐年扩大,留抵税额的大幅度增加,这是否表明企业无生存的余地?

2、政府“惠农”政策中的各项资金普通百姓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3、税务机关征收成本是否太高?

一般纳税人 “三率”测算异常,评估结果正常

1、“三率”测算情况

评估人员根据一般纳税人实际生产经营情况,通过对某A、B企业XX年1-12月征管资料和涉税相关信息采集、对比和测算分析。

A企业

项目

销售变动率

企业税负率

税负差异率

正常值

0.5

5.16

-0.3~0.3

评估值

1.78

0.55

-0.89

备注

异常

异常

异常

B企业

项目

销售变动率

企业税负率

税负差异率

正常值

0.5

5.16

-0.3~0.3

评估值

0.55

0.44

-0.91

备注

异常

异常

异常

说明:①销售变动率=/上年同期销售额*100%。②企业税负率=连续12个月累计应纳税额/连续12个月累计销售额*100%。③税负差异率=/本地区平均税负率*100%。

2、评估情况

对A、B企业进行评估来看,成本回收率正常,行业之 间购进原材料存在相互竞价,收购成本高,生产设备落后,企业技术含量低,精粉较少,尾粉较重,从而造成企业利润低,“三率”异常。

管理难度异常加大

1.收购对象不易区分。《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八条、《细则》第十七条规定一般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业产品”可计算抵扣,即符合《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的“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可计算抵扣。财税字〔1995〕52号《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具体明确了“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指“直接从事植物的种植、收割和动物的饲养、捕捞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的注释所列的自产农业产品”,这里的“农业生产者”是指“直接从事植物的种植、收割和动物的饲养、捕捞的单位和个人”,农业生产单位不难区分,但在日常管理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有时就不易区分,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工企业在收购中难于区分对方是否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加工企业收购的是货物,但货物是否为出售者所产一般不会去核实,即使核实出售者也没有什么证明可现场提供,至于是否真实更不知道。在收购中农产品也较少单家独户向厂家出售,因为量少交给厂家要支付上下车、运费不划算,而一般几家合伙租车出售。强调“自产农产品”只规范了加工企业的收购行为,而对出售方证明所售产品为 自产目前税收法律及其它法律中还没有这方面的强制规定,加工企业收购时只有根据交售人报告的姓名填写。

二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其身份在现实生活中也在发生变化。我国是一个人多田少、人均农业生产资源贫乏的国家,农业生产者仅靠农业收入已不能满足现实的物质生活需要,加上目前新农村建设、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转移出更多年轻力壮的农民外出务工,家里或由老弱病残经营,或出租他人经营,责任田、责任地等不是原承包人经营,这时实际经营者身份由谁确认,如何确认?

三是农村商贩。这部分人主要是务农人员,日常他们以农耕为主,到了收获季节除了收获自已的产品外,也收购其它农户农产品,赚取手续费或差价,他们出售时有自产有收购,加工企业无法区分。

2.收购凭证管理难度大。根据现行规定,收购凭证是由加工企业在收购时据实逐笔填开,但目前在实际使用中基本上是失控的:一是加工企业在农村上门收购和定点收购时为了安全起见一般不会将收购发票交给收购员,收购时双方现金交易,不需要结算凭证,事后开具的收购数量、总额可能与实际采购相符,但与采购事实不一定一致;二是在厂收购中有时是几户联合上交的,农产品出售后再回去分账,收购发票只能开经手人;三是农村商贩出售的,这些人一般占加工企业较大的收购量,是加工企业原材料主要来源,由于他 们不符合规定的抵扣对象加工企业不开具其本人姓名,而是根据其提供的农户姓名自行填开;四是加工企业偷骗税无货虚开;五是由于收购凭证栏目与企业经营需要不一致,企业没有将其作为结算凭证,为了多抵扣税款而高开价格。

3.开票不规范,难于查证。因为收购发票适用对象为农业生产者,收购时大多没有现场开具,为了能抵扣税款开具时有的是根据回忆,有的是拿着村组花名册,有的是瞎编的。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政策设计不合理。使纳税人曲解了新政策出台的意义,认为零税负、负税负是正常的。从XX年提高抵扣率以后,农产品初加工业增值税实际为“低征高扣”:企业外购原材料按含税价的13%计算抵扣,销售时按不含税价的13%计提销项税额,这样,企业在不考虑工、料、费的情况下,如以100元购进原料,又以100元进行销售为例,这一经营行为实现的增值税为:[100/]*13%-100*13%=-1.496元,也就是说此笔业务产生的增值税留抵税额为1.496元,如要抵平则要增值13%且不能有库存:[/(1+13%)]*13%-100*13%=0,[(100+100*13%)-100]/100=13%,而在正常经营情况下一般初加工企业毛利率达不到13%的增幅,因此增值税一般为留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零申报、负申报。相反一部分纳税人实际增值率高于13%有应纳增值税时,他们也以此为据逃避纳税。

疏于管理。农产品加工量大,季节性强,收购时间集中,企业间为争夺原料往往是通宵达旦,税务管理员不可能日夜守候,加上管户较多等因素,这就为纳税人造假提供了便利,出现了收购不真实情况。

三、对税收造成的影响

对增值税的影响。由于增值税“低征高扣”的设计,违背了增值税的征税定义,即按纳税人的增值额纳税的原则,纳税人在实现增值13%以内不缴增值税,出现了低税负或者零税负。

对出口退税的影响。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自行收购抵扣增值税使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利用农产品初加工骗税。近年来发生的多起以农产品为原料出口企业骗税案件,虽然有管理疏漏因素,但政策设计不合理也是一个诱因不能不引起税务总局对该项政策的重视,因为在实际税务管理活动中,如果按照目前这种管理方式、设计理念,就是放一个税务管理员在现场监控也不一定能凑效,税制上完善才是根本。

对所得税的影响。一是虚增利润。农产品初级加工业外购原材料是按含税价的13%进行抵扣的,销售时按不含税价的13%计提销项税额。这样,企业虽然在增值税方面得到了明显的实惠,但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却吃亏不少。在不考虑工、料、费的情况下,如以100元购进原料,又以100元进行销 售为例,这一经营行为实现的增值税为:100/*13%-100*13%=-1.496元,也就是说此笔业务产生的增值税留抵税额为1.496元。而此笔业务产生的利润应交的所得税为:[收入100/-成本]*33%=0.4935元。这笔业务实际上就是通过“人为”减少纳税人原材料成本,产生增值税留抵税额虚增利润缴纳了0.4935元的企业所得税。二是虚增成本,少纳所得税。由于纳税人收购过程难于控制,可以利用收购发票高开或虚开直接增加材料成本,税务部门明知有假,但一时查证难度大,使所得税征管面临巨大的压力,也加大了税务管理员的执法风险。

对税负公平的影响。农产品收购抵扣率提高,农产品初加工业增值税大多为零税负或低税负,相对于广大的一般纳税人来讲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增值税设计的原则,同时由于企业成本不真实,为所得税偷税提供了条件,不利于税收公平,不利于培育自觉纳税意识,不利于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利于培植税源。

四、税收管理思考

农产品抵扣政策调整后出现的增值税零申报、负申报,甚至出口骗税,这既有前面说的政策设计因素更有管理问题,我们认为一项新政策的出台既要支持某一行业、某一领域发展或成为调节某一行业、某一领域发展导向标,同时还要兼顾税务部门管理和纳税人实际应用。农产品抵扣率提高 宏观上总体税负是平衡的,从单一税种收入角度上看增值税下降但所得税应该增长,然而实施的结果是一厢情愿,不仅增值税呈零申报、负申报,而且所得税正常申报缴纳少得可怜,最后矛盾的焦点又都集中到收购上,问题无非是收购对象不符合规定、开具内容不完整,结果是全部收购不予抵扣,导致纳税人本来应该享受的政策反倒成了税务稽查追究的把柄,这样一来税负又畸高,背离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设计初衷,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怎样才能既易于管理又方便操作呢?我们认为抛开农产品税率调整政策因素,单从税务管理上看应该明确这样一个事实,即农产品生产、加工在我国是一个幼稚产业,大多为初加工、低附加值,工业转化率极低,允许农产品收购抵扣就是对“三农”发展的支持,我们的对农政策不是将他们管死,而是要将他们管住、管好,税务管理不能只盯住农产品生产到工业化流通环节,同时更应该加强加工、销售环节的跟踪管理,按照事实重于形式原则,重点审核农产品收购环节中出售人及数量、实际支付金额等项目的真实性,确保农产品加工企业后续各经营环节连续性,使农产品税收管理、企业经营步入有序环节轨道,这里我们提出一点个人建议:

修改开票对象规定。农产品一般都具有鲜活性,除粮食、纤维植物、林业产品、部分动物产品类外,大都不耐保存,收获后即要迅速出售,而加工企业一般需要量较大,收购时 间集中,实际经营中加工企业为了抢购原料没有人力直接到农业生产者手中收购,收购时也没有能力核实对象身份,因此不如以实际出售人据实开具,要求项目填写齐全真实,要能核实,否则不能抵扣,既利于税务管理,也便于企业准确核算。

允许汇总开具收购凭证。对联户出售允许汇总开具,同时明确必须附列清单,清单内容包括销货者姓名、地址、数量、金额等,以利于核查,对核查清单不属实的从严从重处罚,以真实地反映收购情况。

制定征收税率。国家税务总局应根据全国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调研,进行综合考虑,废除农产品收购抵口制度,核定一个经营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的征收率,就销售额乘征收率直接征税,这样既少税务机关对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的征管难度,也节约了税务机关大量的人力、物力,直接降低征税成本。

改购进扣税法为实耗扣税法。实耗法指不以纳税人收购金额计算的进项税额为抵扣依据,而是根据当月产品销售收入按行业产品原材料实耗率倒计算出的农产品实际耗用金额来计算进项抵扣额,即纳税人当月农产品计提进项税额=月销售收入×实耗率×适用税率。实耗扣税法不仅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收购发票管理难的问题,有效控制虚假申报,防止纳税人一方面抵扣税款,另一方面不计算销项税额的双向 逃税行为。

加强日常管理及纳税评估。一是加强日常巡查。农产品初加工企业生产经营周期与农产品的收获期基本一致,原材料采购与生产时间相对固定,一批次采购需维持一个或一定时期的生产,通过巡查掌握了其开业、停业、设备能力及运行状况、经营人员、市场情况等信息,才能为税务管理和纳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是加强资金、物资、票据、材料单价等核对。要重点监控资金筹集、发放与物资采购是否相符,票据记载的内容是否与资金、物流一致,收购单价与市场行情是否相符,核实有无故意抬高单价、虚增数量等行为。在农产品收购旺季也可集中人员重点监控,有条件的可实地盘库,斩断纳税人收购造假的黑手。

三是加强生产经营中的材耗、能耗及产出核实。农产品初加工其投入、产出在一个生产或周期内有相对固定的比率,国家相关部门及机械设备上也有相应的标注,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大多为民营企业,对材耗、能耗、产出比控制很严,一般不会突破。管理人员可在生产期实地核实投入、产出量,用测算的数据与企业核算的投入、产出进行比较,反推纳税人生产量、销售量及销售额,防止纳税人账外经营,隐瞒经营成果。

四是加强日常纳税评估。农产品加工业在很长的一段时 间内是我们税收管理的难点、热点,也存在较大的执法风险,加强纳税评估是规避执法风险的最好方式,对于评估正常的要加强监控,对于异常的要找出疑点并及时转稽查查处,提高日常管理质量。

加强稽查打击。

稽查是税务管理的最后一道环节,对农产品加工业税收管理要充分发挥稽查的威慑作用,对故意偷骗税的要严查重处,对典型案件要深入剖析,利用新闻媒体或税务公示栏大力宣传,教育纳税人诚信经营,依法纳税,提高自觉纳税的遵从度。

综合小结:作为一项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效果,必须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检验,国家政策和制度设计的初衷必须与实施的效果一致,如果初衷与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就必须得进行跟踪问效,重新的审视或修改制度的设计。本文在对农副产品思考意见和措施中前四项是对政策设计问题进行探讨,后两项是对税收日常管理进行述说。当然,管理好农副产品收购、生产加工企业税收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可能还很多但总的来说我们相信:如果我们的政策设计更加合理,日常管理更加到位,税收法制宣传深入人心,普通百姓和纳税人对税收纳税意识不断提高,其纳税遵从度也必然提高,税收征管成本也必然降低,一切问题都将会将得到圆满解决。

参考资料:

1.《纳税评估行业模型选编》云南省国家税务局.XX年2月

2.《增值税 消费税现行税收政策汇编》云南省国家税务局货物和劳务处.XX年12月

6.企业改制工作思考与探索 篇六

摘 要: 石油企业必须建设一个高素质高效率、高水平的企业党支部。在总结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基层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石油企业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了具体的措施。最终指出我国石油企业应该加强学习型党支部建设。

关键词:石油企业 党支部 新形势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381-02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党建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近年来,石油企业十分注重加强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先后下发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基层党支部工作条例》以及《关于中国石油思想政治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等对党支部方针政策及具体措施都给出了具体指导,但石油企业作为大型的国有企业,在实施过程中不免遇到较多问题,作者针对不同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是连接党员和上级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当前,多数党支部能够加强自身建设,注重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但也有个别支部还存在问题:

1、党支部凝聚力、号召力不强。

2、党支部活动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3、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及时总结新经验、发现新典型、推广新成果,积极营造重视党组织建设的良好氛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主要的原因:一是党务政工干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党员作用存在群众化倾向。三是基层党建受制于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四是职工个人主体意识普遍增强,更多的职工追求物质利益,缺少奉献意识。

二、石油企业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石油企业党支部建设得到了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不少问题。

1.党群工作质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重部署、轻落实

党群工作与其他工作的不同点就在于注重操作过程,过程决定了工作的效果。党群工作注重方式方法,讲究策略和艺术,而目前对支部量化考核注重了资料规范,用资料体现工作内容,而具体用什么方式,是否达到活动目标,这个环节往往没有检查落实和讲评,这种重部署,重形式,轻过程的现象会顾此失彼,有图形式走过场的嫌疑。

1.2重选树先进、轻创新培养

近些年来,企业选树了各级各类先进典范,荣誉嘉奖和品牌,树立了企业形象,起到了典型引路,示范带队的目的但先进典型一旦树起来就永远先进,或者树起来不论发展好坏怎样都要受到保护,势必沦为面子上先进,实则空洞。

1.3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强化

基层党支部建设注重了硬件的配备,强化了硬件的质量和数量,但突出存在的问题是软件跟不上,也就是党务工作者的水平和能力问题。

2.党群工作质量运行过程策略探讨

在充分分析存在的问题后,笔者认为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和思考方法,需要从以下进行考虑:

2.1 从注重检查结果到注重过程关注,加大对日常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的考量。

基层支部工作也是环环相扣的,没有好的过程管理不会得出好的结果。一是上级部门应高度重视支部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二是经常性地开展业务交流和探讨,把各自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拿出来共同研究探讨;三是上级机关要联系群众,深入基层,指导工作。

2.2正确认识选树和保持先进典型的意义,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使先进典型更具有时代性。

任何先进和典型都具有时代性和特征性,是某一行业或企业的代表,是一种标的和象征,不发展、不创新、不进步就会被淘汰,就会失去先进性和典型性。在抓好创新和进步中兼顾更多的新典型的诞生,及时更新先进典型的时效性,有效管理和促进先进典型的保持和发展,让先进典型真正彰显正能量。

2.3加强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解决“软件”太软的问题,就是要把好支部书记入口关,要广开选人用人渠道,不局限于年龄大小,不拘泥于固有思维让更多的年轻人行政干部交流到党务岗位上。重视党小组长作用的发挥,党小组长要经常与本组的党员谈心。

三、如何加强石油企业党支部建设

1.建立学习型党支部的重要性

1.1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具体体现。

学习型党支部是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必然要求。石油企业党支部起着贯彻党的理论、实践党的方针政策组织者、实践的作用。只有依靠学习型党支部建设这一载体,才能把我党建成学习型党组织。

1.2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是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的有效举措。

石油企业规模大、人员多,是党员集中区域。要想凝聚广大党员的思想,把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有效的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1.3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是快速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习型党支部建设要依靠学习型党员来实现。学习都是人们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有效途径,不断学习、学用结合。

1.4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是石油企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

石油企业为满足经济发展需求,迫切需要以学习创新精神加强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工作能力,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2.如何建立学习型党支部

2.1要给党员灌输正确学习意识,让他们把学习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2.2要营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良好学风,坚持实事求是的求学、传播知识,才能把优秀的传统经验和先进的科学知识传播出去。

2.3要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选择正确的学习内容,不断学习新发展、新知识。

2.4要加强学习工具的多元化和学习方式的灵活化,把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和传统的教授方式结合起来,利用远程教育和网络资源不断加强知识的活力,同时还要积极组织员工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寓教于乐的学习型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2.5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各部门的领导不仅自身要有先进的学习意识和较高的学习能力,还要带动内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其学习能力,提高整个组织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7.企业改制工作思考与探索 篇七

一、企业党建工作的意义

(一) 强化了党委领导力

企业的党建工作是落实我国政治体制和法律规定的具体体现, 通过加强企业党建工作, 不管是从政治上来说, 还是从法理上来说, 都起到了加强党的领导, 促进企业大发展的作用。

1、使党的领导更具实效性

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各领域的全面领导方面, 对于企业而言, 在企业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再由基层党组织在其特定单元内发挥积极作用成为企业党建的基本形式, 这恰恰符合党章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和其他基层单位, 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 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在新时期, 企业党建发挥了愈加重要的作用, 实效性更加明显。企业党委通过向书本学、向行业专家学、向基层职工学的定期学习制度, 将科学发展理念融入到企业经营实践之中, 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

2、保证了企业发展的方向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与经济国际化的趋势下, 企业的性质、职工权益的维护等一系列的问题逐步凸显了出来, 在此严峻的政治形势下, 国家要实现对企业的有效驾驭和调控, 就必须要通过强化党建工作来帮助企业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 以达到巩固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基础的目的。

(二) 提升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1、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自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建设就成为了我党中心工作, 所以说, 在经济领域开展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 就是紧紧把握这一目标不动摇的具体体现。从企业党建工作伊始, 党中央就明确提出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的要求。就企业党建工作的本质而言, 企业党建工作是契合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推动了企业健康发展, 并成为维护企业的和谐稳定, 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

2、加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在政治方面而言, 开展企业党建工作有助于企业获得四种资源, 为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动力支撑。

(1) 党内信息资源

在企业建立基层党组织, 并在上级党组织地领导下, 开展正常的党的活动, 企业据此可以更多、更方便、更快捷地了解党内较为准确的信息, 从而使企业能够较好地把握好企业发展方向。

(2) 国家政策资源

在我国发展现阶段, 基层党委、政府依然在调配政策资源方面占据统治地位, 通过企业党建工作, 与基层党委、政府建立有效的联系, 从而得其认可, 所以说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党建工作有效开展就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内在需求。

(3) 企业信用资源

现行的政治体制使得党建工作更具特殊的意义, 党建工作较好的企业往往就是遵纪守法、管理规范、诚实守信的企业, 基于此, 党建工作优秀企业能够使企业更好地赢得社会的认可和信任, 也有利优秀人才的加入。

二、企业党建工作现状

在现阶段, 企业已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领域, 在经济的发展中愈加显示出重要的作用。然而, 仍有一些基层党务干部和企业领导不理解党建工作的真正内涵, 不能真正认识党建工作真正价值。

(一) 主观认识错位

在企业中, 一些党员的党性意识比较淡薄, 常常把混同一般群众。有些企业中党员个人定位狭隘, 经济目标占据主导地位, 个人目标与企业的党建整体目标不能有机结合起来, 导致部分党员在企业中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对自身追求的目标感到茫然, 缺乏自信心, 责任感和光荣感更是无从谈起。

部分企业的领导人对党建工作不够积极。一些企业领导人一在经营中遇到一些困难, 就怨声载道, 将过错强加到党的政策身上, 从而敌视企业的党建工作;即使有的企业建立了党的组织, 也有一些企业领导人, 担心党建工作会增加费用支出, 害怕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二) 机制不健全

就实践而言, 企业的党建工作机制尚不完全。企业党委部门在整合社会、企业内部等各方资源方面存在诸多困难。部分党政领导对加强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还较低, 存在“重经济、重管理;重建立、轻过程”的现象。再加之为数不少的行政领导认为党建是党委、组织部门的事, 给予企业党建工作的支持力度较少, 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有效性对策

开展企业党建工作, 必须要真正理解党建工作目的和精髓, 真正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以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 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 实现企业发展与企业党建的互利共赢。

(一) 前提——企业领导者高度重视

基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主性, 企业领导者拥有资产的所有权、支配权以及生产经营的决策权。企业领导者的支持对开展党建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也就是说, 要做好企业党建工作, 就要把争取领导者的理解和支持, 作为党建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首先, 支持领导者依法行使职权

企业党组织要与企业领导者保持一致, 要以真心帮助、支持企业主依法行使职权作为工作的重心。特别是在生产经营积极开展活动过程中, 党员干部要发挥自身优势, 团结带领广大党员、职工抓好生产经营, 以实际行动赢得领导者的支持。在此过程中, 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日常工作坚持非原则性事务不纠缠, 而对于涉及生产经营方向和职工权益的重大问题, 要通过适当途径, 依法坚引导和监督企业进行经营活动。

其次, 给予领导者政治优势

企业党组织应该依托基层党委和职能部门的行政优势, 建立健全企业党建工作评价体系, 将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程度, 与企业领导者参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代表, 以及参评各类荣誉称号、奖项等相挂钩, 使企业领导者得到因开展党建工作而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效和作用, 从而达到充分理解和主动支持党建工作的目的。

(二) 关键——党员素质

企业的特殊性对党员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党员既要通晓党务知识, 又要具有丰富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知识, 同时还要以身作则, 上通下联。基于此, 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就成为企业党员的必备素质, 对党员干部的继续教育培养十分重要。

首先, 立足岗位讲奉献

在企业党建活动中, 应该以“贡献岗位、承诺服务”为主题开展“党员先锋队”建设活动, 以体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从而达到增强党员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的效果。

其次, 组织培训出新人

企业党组织可以通过组织和提供各类培训、就业指导服务, 让企业党员在掌握先进技术和技能基础上, 在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改革与创新党员教育的方式和内容, 将单一的政治灌输转变为融政治、经济、科技、管理、文化为一体的多内容多元化教育模式, 使党员成为企业中的骨干, 更好地发挥党员自身价值。

(三) 途径——构建“党企”联动机制

有效发挥企业党组织作用, 是企业党建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因此, 构建“党企”联动机制, 坚持把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服务企业科学发展就成为实现企业党建工作成效的灵魂。

首先, 沟通协商机制

企业党建要围绕企业强化管理、开拓市场、革新技术、节能减排、提高效益开展工作, 以充分发挥党组织人力资源的优势为手段, 增强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 为企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保证。“党企”联动作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形式和载体, 建立沟通协商机制, 经常性地与企业领导者、群众沟通情况、交流思想、协调关系、指导工作, 同时要加强对企业领导者的教育培训、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与困难、建立与业主之间的沟通协商机制等形式和途径, 提高业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党建的认知程度和支持力度。

其次, 桥梁纽带作用

要围绕开展工作。党组织要以维护企业和谐为目标, 依托自身的群众工作优势, 主动加强与企业领导者与职工的联系, 倾听职工的诉求, 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充分发挥企业桥梁纽带的作用, 使企业党组织真正成为职工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党组织还应着力于外, 通过积极推动企业参与社会公益等活动, 履行社会责任, 以构建和谐的企业内外部关系。

再次, 人力资源培养

人才资源是企业内在活力的最大推动力, 企业要不断发展壮大, 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企业人才资源。以人才强企为原则, 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工作优势, 以落实企业“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基本要求, 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环境。

结语:企业应该立足于“中心抓党建, 党建促发展”, 这既是企业党建工作的使命, 也是企业党务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目标和积极探索的重大课题。因此, 企业的党建工作就应该从提高企业领导者思想认识水平、加强党员素质、构建“党企”联动机制等方面进行努力。

摘要:思想是保持行动正确方向的前提, 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性是加强企业和谐化建设的基础, 对于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 在党建工作实践的过程中, 就必须以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为标准, 推进企业党建工作的扎实开展。本文立足于企业党建工作本体研究, 首先阐述了企业党建工作的意义, 继而分析了企业党建工作现状, 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有效性对策, 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企业,党建,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卫兴华:《以有效的党建工作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高校理论战线》, 1997 (04) 。

[2]潘桂妹:《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湖南社会科学》, 2010 (05) 。

[3]李源潮:《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科学发展优势》, 《求是》, 2009 (17) 。

8.企业改制工作思考与探索 篇八

立足“三个强化”,正确理解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的要求。

(一)强化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推进发展的执行力。要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这是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企业党委应以“五好”班子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理论建设为根本,加强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不断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专业培训学习等机制。围绕加快企业发展、防范经营风险、提升企业创新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思考和探索实践。

(二)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党组织的引领力。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加强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工作,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推进学习制度化、形式多样化、内容实用化、调研常态化,构建“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创新工作—推动发展”的学习模式,从而有效提高学习党组织建设的实效性,促使党员干部的学习创新力和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提高。

(三)强化先进性建设,着力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要以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以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建立完善党委工作规则、党支部工作条例等党建工作制度,形成 “四强”基层党组织、“五好”班子建设体系;加大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业务功能完善、标准规范统一、适应企业发展的信息管理体系,实现党建工作程序化开展、标准化考核、持续化

坚持“三个实践”,扎实推进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

(一)参与企业管理实践,把控企业发展方向。认真按照“三重一大”要求,把议大事、谋发展、把方向作为一项重要职责,不断完善党委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机制,使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制度化、规范化。积极参与经营决策,确保决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重点抓好决策的贯彻落实,大力推进企业科学发展。

(二)开展党建创新实践,推动企业创先争优。要把企业经营管理作为党建工作的中心工作,围绕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积极创新党建主题实践,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企业党组织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党员立足解难题、攻难关、树榜样,充分发挥党员在攻坚克难、推动发展中的先进性,促进科学发展有实效。

(三)拓展党建实践领域,强化服务意识。要紧密结合企业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科学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人才成长机制、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员工敬业勤业、创新能力的积极性。

突出“三个探索”,提升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把握新形势,探索新方法。当前,国有企业呈现出企业产业结构多元化、区域分布广泛化、员工诉求多样化等特点,迫切需要国有企业党组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需求。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继承以往好的方式方法,探索运用新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科学性。

(二)重视新载体,探索新模式。要努力开展党建工作活动载体创新,改变过去较为单一封闭式、会议说教式和固定地点式的传统模式,创新适应企业特点和员工需求的方式方法和载体。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给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企业党组织要充分利用企业党建网站、网上党校、党员教育微博等平台,努力推进媒体手段在党建工作中的创新应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党建网络阵地,不断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三)支持工青团妇,带动新服务。工青团妇组织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对工青团妇组织的指导和支持,在党建工作中深化干群关系。要把工青团妇组织建设纳入企业党组织建设范畴,提高工青团妇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实现企业党组织建设与工青团妇组织建设内容衔接、步骤协调、目标统一。

(作者单位:广东南粤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9.外语专业就业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篇九

外语专业就业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一、当前外语专业就业状况分析 受近年来扩招和就业市场的影响,外语专业人才的`就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趋势是:英语人才日趋饱和,小语种就业形势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受欢迎.

作 者:程伟渊 孙垂青 代沙沙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学院,250023 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A ADULT EDUCATION 年,卷(期):2007 “”(22) 分类号:G72 关键词: 

10.企业改制工作思考与探索 篇十

柳城县史志办的主要职责是征集、研究、编写《中共柳城县党史资料》、《柳城县志》、《柳城年鉴》、《柳城县大事摘编》和收集地情资料,指导全县部门志、乡镇志、厂场志的编写、评审工作,做好存史、资政、育人工作。党史工作是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阶段,党史工作如何服务发展大局,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摆在党史工作部门和党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来,我办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学习自治区、柳州市领导同志对柳城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参加县主要领导和外地专家的专题讲座,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对党史工作自身特点和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进行了新的思考和最初步的探索。

一、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提高党史工作积极性。史志办公室是一个无权、无钱单位,一些人戏称“写志不得志,得志不写志”。与当今经济热潮下的各行各业比,党史工作明显是寂寞的行业。党史工作者的政治思想觉悟、业务水平、个人修养等都直接影响党史工作的开展和可持续发展。所以要把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作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 求,不仅参加单位、集体、支部组织的学习,还自学革命导师和领导著作,并对本职工作所需业务和科技、人文等进行广泛涉猎,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不断强化公仆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同时积极参加上级史志部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综合素质、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做到“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

二、立足本职,开拓创新。一方面抓好党史材料的收集整理、文字撰写工作,一方面发挥老党史的作用,随时与老同志老干部保持良好的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

三、树立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要坚持学习,坚持思考,与时俱进。努力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强练内功,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电脑应用技术。

四、秉笔直书。秉笔直书是党史工作者的良心和起码道德,党史工作者解放思想、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学会用科学发展观去洞察事物,具有敏锐的思维、明辨是非的“火眼金睛”、秉笔直书的史德,才能修出有益后人的传世之作。

五、开门写党史。“官书”不是“关”着门写书,必须实行开门写作。一是要发挥人民群众力量征集资料。通过公告、网站等渠道广泛发动群众,广泛提供地情资料和历史见证,确保入史资料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二是广泛发动群众对入史的重大事件、重要决策、重要人物公开进行评议。在充 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正确集中群众智慧,确保党史质量。三是记述的内容应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第三、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长期以来,党史资源的开发利用比较薄弱,党史书刊编修出版后,送入书库“存史”,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如何让党史这一社会公共文化产品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让成果与人民共享,是党史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方向。有很多地方已经尝试让党史进学堂、进党校、进机关、进农村、进家庭,值得我们学习。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的尝试也已经不少成功范例。党史工作的未来必将是电子化、网络化的时代。只有建成电子化、网络化的党史公共服务平台,才能真正实现修史成果与人民共享。

11.企业改制工作思考与探索 篇十一

关键词:煤矿 六好班组 建设

近几年来,在煤炭“黄金十年”市场利好形势的推动下,煤矿持续加大安全投入,积极改善井下作业环境,重视采掘一线班组建设的支持与投入。近年国家煤监总局先后发布了《煤矿班组安全建设规定》和《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等规定,充分显示了班组在煤矿安全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在当前煤炭市场疲软的形势下,强化班组建设,建设“六好班组”不仅是保障安全、稳定大局的需要,也是提升士气、苦练内功的重要举措,为新形势下班组职能发挥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1 “六好”班组提出的主要背景和目的

建设六好班组是基于当前煤矿企业班组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可以从以下内外两个方面分析:

1.1 面临的外部压力和挑战。首先是安全的压力,煤矿“安全第一”的理念和“安全否定一切、影响一切”的立场,无时无刻不烙印和影响着职工,其中一线班组感受最深刻最敏感。二是各项任务的压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无论大事小事都被要求传达到班组来贯彻执行,上面只管布置要求,下面只能疲惫应付。三是煤炭严峻形势的影响,过去煤炭行业暴利,产能急剧扩张,导致如今产能严重超前,效益大幅下滑,不少煤矿选择限产、停产甚至长期放假或者选择关停,这种寒冬局面权威机构预测将持续三到五年。

1.2 面临的内部压力和挑战。主要是人才制约、管理机制不健全和权益保障机制的缺失。班组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聘任完全由区队说了算。班组队伍参差不齐、年龄老化,大都来自农协工,文化层次低、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培训效果不理想等,班组建设面临人才制约、管理难题。班组管理仍然十分粗放,重任务轻安全,以罚代管,人性化、自主管理难以有效实施。班组长的选聘培养机制不健全,能力素质不适应、公信力不高等等。

2 建设六好班组是履行班组的基本职责和使命的必然要求

根据《煤矿班组安全建设规定》,班组承担着企业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员工管理、团队建设等职责。只有把班组建设成为安全好、质量好、效益好、团队凝聚力好、民主管理好、创新机制好的优秀组织,才能增强生命力和亲和力,才能保证战斗力和凝聚力。安全是前提,质量是基础,效益是目的,团队凝聚力是保障,民主管理是手段,创新机制是动力。

3 推动六好班组建设需要构建好六项机制

3.1 构建班组长选聘培养机制。加强班组建设首要的是选配好班组长,找到合适的“当家人”“领头羊”。许多煤矿通过民主推荐、公开竞聘或民主选举等方式选拔班组长,防止区队长一人说了算,充分尊重职工意愿和选择。制定好的培养、激励政策,明确班组长的责、权、利。要充分信任和赋予班组长安全管理权、生产组织权、考核分配权和学习培训权。

3.2 构建班组自主管理机制。班组身处一线,最熟悉基层情况,要充分尊重和发挥班组自主管理能力,深入推广“人人都是班组长”、“人人都是安全员”管理模式。既要激发个人自主管理意识,也要形成全员管理的协同效应。矿井、区队干部要充分尊重班组的自主管理权,切实减轻一线的负担和干扰。在劳动组织方面,充分发挥班组长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起轮值班组长机制、工资收入集体协商制,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政策,调动全员参与管理,全员学习技术,全员查隐患,全员反三违,实现由变被动管理逐步转变为主动管理、自主管理。

3.3 构建班组考核激励机制。班组建设必须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分级分解落实目标责任,完善安全、生产、效益结构工资制,健全和落实好区队当班考核、矿井月度考核、局里季度考核的三级班组考核体系。通过推评“金牌”班组和优秀班组长,重奖管理团队和优秀员工,综合运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特别是在农协工身份转换、职务晋升、基本福利等方面给予考虑。

3.4 构建班组制度管理机制。班组任务重、时间紧,管理上必须要形成一套简便高效的运行机制。既要包括日常事务管理制度,也要规定涉及职工利益分配、权利保障方面的基本制度,既要有行业、企业方面的共性约束,也要有班组自主管理的个性设计,对职工劳动组织、考核分配、安全培训、休息休假、岗位职责、行为规范、应急处置等基本内容要明确,并入脑入心。

3.5 构建职工作业行为规范养成机制。要通过推行职工岗位描述、手指口述、班前礼仪、安全风险评估、三三整理、准军事化管理等“六种行为”的养成,强化重要岗位操作安全确认,让职工熟悉和掌握岗位工作的基本流程、标准和典型事故案例,增强风险辨别、隐患排查、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要加强学习培训和基本功训练,积极开展技能竞赛、创新创效、技术比武等活动。

3.6 构建现场管理督查机制。要把隐患排查治理作为现场管理的重点,有效开展全员隐患排查、岗位风险评估和“三三整理”工作,通过安全提醒确认,菜单式交接班,班前、班中、班后“三三”整理,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风险和隐患,做到超前防范、风险预控。建立全方位、全覆盖巡检机制。建立并严格执行班组隐患分级管理、闭环销号制度,对重大隐患要挂牌督办、限期整改、跟踪落实。

参考文献:

[1]傅林奎.适应竞争机制强化班组建设[J].车间管理,1995(03).

[2]段修明.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夯实安全发展基础[J].中国煤炭,2011(05).

12.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与探索 篇十二

1 企业管理创新的概述

1.1 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创新就是在建立和完善扎实的管理基础工作、加强实物资源和有形资产管理的同时, 不断采用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办法, 以人为本, 重点加强知识资产管理、机遇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 有效运用企业资源, 把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完善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取得持久优势的必备条件。

1.2 企业管理创新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我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必须根据知识经济的要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大胆创新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如今企业的外部环境激烈动荡, 唯有进行管理创新, 才能使企业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在企业持续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而创办企业, 最终是为了实现追求收益最大化这一目标, 而企业管理创新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途径。

2 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创新在我国推行了很多年, 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已经被企业管理者普遍接受, 他们也在积极地实现创新管理, 但是据目前企业的管理情况分析, 企业的创新管理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

2.1 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

企业在管理方面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规则制度, 企业管理没有在规则制度的约束下行使管理权限。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会影响企业管理权限的不规范, 造成企业管理出现多个命令, 导致企业的管理权限过多, 而执行时没有清晰的效令。同时一些企业管理者思想观念对创新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 他们认为国外企业的管理方式比较先进, 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学习或者了解了国外企业管理理念之后, 就会不加思考将国外企业的管理赋予实践, 导致外国管理理念与本企业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脱节, 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

2.2 企业管理手段还是集中在行政管理模式阶段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 企业管理模式基本上采取的是行政管理手段, 而且此种手段也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因此企业管理者对此种管理方式比较认可, 他们不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 其对企业的管理主要采取粗放式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决策, 并且决策的制定不会考虑企业的整体性, 决策的执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比如企业在制定了决策之后, 可能会在决策还没有执行的时候就给与否决, 造成决策的执行力不够。再者企业管理忽视企业员工的主动参与性, 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管理是被动管理方式, 他们不会主动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3 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

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决定企业管理的科学水平, 而目前我国企业管理者普遍存在着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 虽然这与他们的时代环境相关, 他们生长的时代我国的教育体系还不完善, 他们没有条件接受系统的知识培训。企业管理的创新需要管理者具有高素质, 他们能够应用丰富的知识对企业的管理进行系统的分析, 能够在管理中逐渐形成特殊的企业文化等。但是由于企业制度的缺失造成一些没有管理知识的人员通过不正规的途径进入企业的管理层, 使企业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动力。

3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途径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缺乏创新, 造成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我国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以及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因此实现我国企业管理创新, 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更新企业管理创新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导向, 企业只有具备创新性的管理理念才能保证企业的管理活动具有创新性。因此企业要更新管理理念,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将“科学发展观”纳入到企业的管理体系中。首先企业管理者要具有创新意识, 企业管理者的创新意识要建立在对企业管理的实践中, 任何形式的管理理念既要符合企业的管理现状也要积极地促进企业的管理绩效;其次要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企业员工对企业工作的态度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 如果企业在工作表现积极, 就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而培养与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 就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 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以此为企业带来显著的利益。

3.2 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

企业管理主体是企业管理创新策略的制定者, 因此企业管理的创新就必须要提高企业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一是培养企业管理主体的创新思维, 培养企业主体的创新意识, 他们能够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 并且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创新性的决策, 而且要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 时刻掌握市场最前沿的信息;二是企业管理主体要具有冒险意识。任何创新都是建立一定的风险基础上的, 创新是对现有事物以及模式的改变, 因此企业主体要具备一定的冒险精神, 他们敢于冒险, 敢于承担责任, 不败失败, 具有坚定的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三是要具有一颗平常心。创新在需要冒险精神的同时还要具备冷静的心态, 他们能够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分析, 不会因为头脑发热而进行果断的决策。

3.3 建立管理创新的激励机制

企业管理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 而企业员工参与工作的动机也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 因此企业实现管理创新需要实现全员参与, 而为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就需要企业建立激励机制。企业可以针对生产情况建立目标战略, 对完成企业制定目标的要给予其一定的奖励, 以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实现员工的价值。同时通过激励制度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主人公意识, 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 让他们感受企业的关怀。当然企业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 让企业在最大程度减少物质支出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3.4 企业发展战略的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需要企业在经营战略上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创新, 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根据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及可取得的资源的情况, 为求得企业生存和发展, 对企业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

因此企业的战略创新首先要分析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 及时观察市场变化, 找准市场发展机遇;其次分析企业的内部发展因素, 清楚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及时将影响企业发展的内在原因给予解决, 以此最大程度保证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最后企业选择战略, 要对企业内部的优劣势和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进行综合分析, 据此对备选的战略方案做出系统的评价, 最终选出适宜的战略。

3.5 企业管理手段的创新

信息化管理在我国发展迅速, 并成为新的发展热点。全面的计算机管理, 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有助于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推动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的精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使各部门职责明确, 科学合理, 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3.6 组织结构的创新

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是贯彻实施经营战略的组织保证。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首先, 剥离企业不应承担的各种社会职能和政府职能, 使企业轻装上阵。其次, 按照专业化社会协作的方向, 分离服务部门等非生产主体, 使企业精干起来。再次, 强化生产过程前的市场研究、经营决策、技术开发和生产过程之后的产品销售、用户服务、广告宣传等经营职能, 使企业组织结构具有高度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最后, 随着企业用业务流程的信息化, 企业削减中间管理层次, 管理组织结构由原来的高耸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再造, 这样会大大降低成本, 提高组织效率。

综上所述, 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也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容。如何正确处理好管理创新和管理规范的相互关系, 积极推进企业的制度创新, 加强组织柔性等举措, 对于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深刻分析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结合实际, 落实各项管理创新的措施。要通过管理创新, 建立起市场化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与决策机制, 切实让管理创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企业管理创新需要企业在各个方面进行改革, 因此如何运用创新理念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是企业管理思维重点研究方向。本文主要通过对管理创新内涵、意义的阐述, 分析我国企业创新管理中还存在的问题, 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思考

参考文献

[1]王拥民.企业管理创新之路[J].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 2013 (8) .

[2]李仙萍.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探索, 2014 (2) .

13.企业改制工作思考与探索 篇十三

一、当前信访工作现状

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利益关系逐步调整,人们思想观念日益更新,农村经济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凸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群众信访事件呈上升趋势。当前群众信访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群体性上访事件越来越多。新时期群众信访问题往往涉及的群众人数多、牵涉面广,单个的问题也往往引发群体性矛盾。一些群众也错误认为上访群体效应越大,越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压力,才能引起领导和部门的足够重视,反映的问题就能越快得到解决。

2、部分农村群众越级上访。上访群众中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片面认为,基层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越级上访,借助上级领导和机关的压力才有希望解决。错误认为级别越高权力越大的领导和机关,才能解决问题。因此直接到县、市、省等相关部门上访的多,到村、镇级反映问题的少,造成越

级上访现象严重。导致镇、村工作非常被动,不利于信访信息的正常畅通,不利于对信访事件的协调处理。

3、众多因素干扰依法息访。目前,我国法制体系建设尚不健全,农村人口的法律宣传普及受到条件限制,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人与人之间对法律的知晓度和利用率存在着较大差别,农村群众学法不够,守法、用法意识不强,因此,农村群众信访许多本应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问题,一些上访群众宁访“人”不访“法”。个别机关和干部的非理性干扰也导致能够依法依规解决的信访问题成为特例特办,助长了少数群众信访的非理性和违法性。

4、部分上访群众因自己的上访要求在政策范围内未得到完全满足,便认为自己反映的问题没有引起领导重视,于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层层上访,或是到党政机关,反复找党政领导,纠缠党政领导,要求解决问题。

5、极少数群众违法上访。农村群众上访,呈现逐次人数递增的趋势,相关部门和干部在接访的方法和态度上,在相关政策的把握和宣传上,稍微出现任何问题都有可能引发上访群众情绪激化和行为失控。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上访群众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心理,蛊惑上访人员采用打标语上街非法游行、围堵机关办公驻地领导、车辆或道路交通、干扰企业生产等违法手段向党委政府示威施压,甚至引发推搡、打骂工作人员乃至打砸抢烧等过激的违法行为。

二、乡镇信访工作的成因

从总体上来看,当前之所以会存在许多影响经济社会稳

定发展的问题,与我国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利益分配不均衡,使得利益冲突明显加剧;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的限制,各类社会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难以得到完全满足,并不断形成新的矛盾和问题;深层次的问题不断产生,而且解决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具体分析,还有以下原因:

1、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成为群众上访的重要诱因。主要是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城市化、工业化日新月异时期,社会构成和社会矛盾异常复杂,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相互博弈在所难免,加上受当时政策影响而遗留至现在的各种历史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或达不到上访人完全满意,从而使得通过信访渠道维权成了弱势群体费省效速的当然选择。

2、许多改革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政策不配套是突出原因。改革涉及各类主体之间的利益调整,难有万全之策。大力推进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福利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等,是积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举措。通过改革,多数人得到了实惠,也难免有人利益受损,尤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改革措施和工作上的缺陷逐步暴露出来,使得涉改矛盾纷繁复杂。这种日积月累的社会矛盾,在一定时期必然呈高发且难以化解之势。

3、当前信访体制的欠缺和不足。一是谁主管谁负责与

属地管理原则需进一步细化、完善,要正确、科学、合理鉴定责任和制定考核办法。二是接返、劝返办法与方法需提高水平、进一步加以规范,否则不仅增加了信访稳定成本,而且阻塞了正常的上访渠道,还给上访人员形成了政府怕上访的误导。三是信访交办程序需要更加完善。多头交办、重复交办、乱交办现象时有发生,法院终审、信访终结的案件继续交办屡见不鲜。

4、上访群众的误解与偏见特别是对违法上访惩处乏力无异于鼓励上访。那些重访、缠访、闹访之所以有禁无止,与对违法上访者惩处不力有很大的关系。一是缺失规范群众上访现场秩序的文件,没有及时将《信访条例》和《治安处罚法》的相关规定结合信访实际具体化。二是对严重影响机关事业单位正常秩序的缠访行为没有制止的有力措施,对以各种理由阻塞公路交通、围堵党政办公地等恶性闹访案件打击不力等等,导致闹访者、缠访者气焰越来越嚣张,客观上为跃跃欲试的闹访人、缠访人壮了胆。应该说,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产生的问题,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都可以得到逐步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既是信访部门的职责所在,更是发挥信访工作积极作用的主战场。新的形势加剧了信访稳定工作的难度,也给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做好乡镇信访工作的对策

1、信访认识提高再提高。信访是民怨的释放通道、民情的反馈渠道、民音的传声筒,也是弱势群体维权最简便有

效的法宝。通过信访向党委、政府反映问题,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神圣权利,乡村干部要怀着爱心和追求真理的心去接待信访者。如果党委、政府不能解决群众的问题,不能消除群众的怨气,是否会把他们逼向另一面?其结果轻则恶意上访,重则投向“法轮功”或其他邪教组织。因此,广大乡村干部一定要从思想上对乡镇信访工作来重新定位、认识,要凭着“抓紧、抓好、抓了、抓住不放、一抓到底”的精神和劲头,扑下身子脚踏实际,全力以赴解决农村信访问题。

2、政策法律学习再学习。乡镇信访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处理信访问题一定要讲政策、讲法律。作为最基层的乡村干部,与农民群众打交道最多,特别是村一级干部也都是老百姓,所以在做好农村工作中一定要牢固树立依法按政策办事的意识,只要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完整地贯彻在基层,就能把农村暴露出的各种矛盾和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因此,广大乡村干部就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知法律、懂政策、讲方法、求实效,特别是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土地管理、土地承包、计划生育、合作医疗、退耕还林等方面的法律和政策,一定要学深、学精、吃透,这样处理起工作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好群众的切身利益,减少基层信访案件的发生。

3、责任追究严格再严格。乡镇信访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一把手负总责,上下齐抓共管,各方努力,人人

出力,这样才能明确各自责任。经验反复证明,凡是信访工作不力的地方,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但人的主观因素引起的信访是主要的。因此,建立好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很重要也很必要。

14.企业改制工作思考与探索 篇十四

一、网络时代职工思想呈现出新特点

网络构造了一个开放、多变、新颖的信息平台。海量信息的涌入,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也使企业职工的思想发生变化,逐渐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多样化。网络作为资源共享平台,几乎整合了书刊、广播、电视、视频、录音录像等所有传统媒体的优点,信息渠道宽广、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包罗万象,并且网络信息传递速快、信息量大,为职工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开阔了职工视野和思路。但是信息的多样化,也意味着信息质量的参差不齐,既包含着积极、健康、有益的知识,也有消极、负面、有害的内容,这对职工的分辨能力和判断能力提出了考验。

2.思想多元化。网络的开放特性,使企业职工的思想不断受到冲

击,职工的利益诉求、精神需求日益多元化。尤其是微博、微信、论坛等各种私人观点碰撞的聚集地,存在许多偏激的思想和虚假的信息,对职工思想有着正面和负面双重影响。加之,当前职工自主意识提高,思想认识、价值取向、理想信念、道德观念等方面的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特征更加明显,这种转变对职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

3.网络依赖化。近几年,铁路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新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逐步成为一线班组职工的主体。他们大都是“网络达人”,习惯在业余生活中通过浏览网页获取各种资讯信息,通过微信、微博、QQ进行交流沟通,在论坛发表言论,彰显自我,记录生活。青年人对网络的依附性强,与网络接触的面最广,时间最多,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娱乐、交际、学习的主要工具和方式。

二、网络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机遇

网络传播快、信息量大、渠道宽的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也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更广阔的空间。

1.网络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依靠报刊、电视等收集素材,存在时效性不强、资源有

限的缺点,而网络的共享性,打破了地域和时空限制,让政治工作者可以快速接触、利用网络上丰富的知识,以及其他单位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思路。

2.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有吸引力。网络的形象化、多样化、趣味性的特点,改变了传统上从宣传到说教,总是老一套、老格调的方式,让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具有更多的选择,以满足职工逐渐变换的口味,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3.网络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网络互联互通的双向性,为职工发表真实意见和见解提供了平台,方便了企业和职工进行交流和沟通,也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并对症下药,做好思想引导、理顺情绪和解疑释惑等方面的工作。

三、探索借助网络优势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

面对网络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机遇,必须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和新途径,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加强。

1.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要迅速扭转过去传统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紧随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和职工思想观念的新变化,切实把网络作为新的实践领域来开拓,作为新的思想文化阵地来占领,把运用网络指导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新的工作方式来探索,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2.提升网络政工队伍工作能力。要把掌握和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信息网络时代政工干部必备素质之一,加大政工干部队伍培训力度,使其了解网络特点,熟悉网络言论思维,掌握网上信息传递的规律,快速适应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努力打造一支熟悉思想政治工作、掌握网络传播技术、具有网络言论思维的政工干部队伍。

3.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网络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更加丰富的手段,改变过去传统的自上而下单向灌输、板着脸说教的手段为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排斥为吸引,大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调动职工获取信息的主动性,提高信息接受的有效性,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

4.用好依托网络衍生平台。随着网络的发展,不断衍生出新的平

15.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篇十五

1.1 企业专业人员统计水平亟待提高, 经费投入有限

企业员工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成败, 现代企业在统计信息化建设中严重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人才, 导致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缓慢。现代企业中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虽然对相应专业知识十分了解, 但是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能力较低, 难以做到统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兼顾的水平, 这些都阻碍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原因。

部分企业并没有注重自身的统计工作, 因此在统计工作的经费投入较少, 统计工作的资金不足也是制约现代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企业统计部门的计算机软件不完善, 硬件设施老化现象严重, 经常出现系统故障。统计人员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数据统计方法单一, 依然采用传统方式, 不能用先进的统计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来支持, 进而阻碍了整个企业统计信息库建设发展滞后。

1.2 软硬件设备系统难以保证企业统计信息化高效运行

新时期统计信息化发展到网络环境下数据信息系统阶段, 传统统计工作中在硬件设备中安装分析软件就被称为统计信息化的时期已经过去。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在统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购置安装的硬件设备难以跟上社会的潮流, 依然有许多企业使用已经淘汰的设备;软件系统也相对落后, 不规范, 难以处理统计数据信息的高级功能。例如某个企业内部, 使用的统计软件系统的版本、功能、操作方式不完全一样, 甚至同一部门的数据都不能兼容与共享, 就更不用说跟其他企业与行业之间的信息传递了。另外, 许多企业使用的软件系统版本较低, 难以进行高效的统计数据信息处理与分析, 可以说统计信息化建设依然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

1.3 缺乏专业人才, 难以适应现代统计信息化要求

我们说再好的软硬件环境设备都需要人员来操作, 因此在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 人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反观我国多数企业统计部门中的员工, 依然以老职工人数居多, 而这些属于元老级别的员工很多是从别的部门调过来的, 缺乏系统的统计知识与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企业引进的大学生往往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却缺少相应的操作经验, 遇到紧急事件难以处理。企业统计专业人才的匮乏, 严重阻碍了自身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

2 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研究

2.1 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宣传, 提高员工统计信息化意识

我们说统计信息化建设是统计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最终目标是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数据支撑功能。统计信息化建设是转变企业传统统计工作效率低下的必要手段, 也是新时期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趋势。阻碍我国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原因有许多, 其中员工统计信息化意识较低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然而信息化观念树立, 是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所以, 企业需要运用多种方式, 多种渠道来开展统计信息化知识宣传活动与培训, 普及统计信息化知识, 提升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领导层统计信息化意识, 培养员工利用统计信息化的能力, 让更多员工深入了解统计信息化并支持这项工作, 参与到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来。

2.2 企业要注重人才引进与培训

企业要通过多种渠道在员工中普及统计信息化知识, 让更多员工参与到统计信息化工作之中。其次, 引进复合型统计信息化专业人才, 通过上岗培训有效帮助他们熟悉企业自身统计信息化工作流程, 并且根据这些人才的工作能力来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中。企业还要定期开展统计部门领导的在职培训, 教授统计信息领域最先进的技术知识, 保证统计人员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处在最前沿。

2.3 采取多种有力措施, 保障企业统计信息安全

在日常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 企业要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统计信息数据的安全。例如通过设备密码权限来保证只有少数人才能接触到企业的重要统计数据信息, 与负责人签署保密协议, 要严格划分与明确责任;企业要及时购买与升级杀毒软件, 对于现代社会中多种病毒做好预防工作;统计人员要加强企业重要信息数据的还原备份工作, 设置多道防火墙, 对于企业重要的统计信息处理与传送工作要有相关人才时刻监督与管理, 保证统计数据信息系统的顺利有效运行;日常操作中, 企业要制定相关的应急处理方案并不定期演练, 以防遇到紧急事件可以及时处理, 从最大限度上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 并尽快恢复软件系统的正常工作。

结语

总之,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自身适应现代社会的客观需求, 并且也是企业实现自身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期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统计工作效率, 降低运营成本, 加快企业信息管理工作发展,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然而, 我们在发展统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 企业必须要客观分析这些问题, 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才能让企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颖.林业企业会计监督问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1]周颖.林业企业会计监督问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2]柏连玉.关于林业会计改革的探讨[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4年12期.[2]柏连玉.关于林业会计改革的探讨[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4年12期.

[3]孙灿明, 姚利辉.浅议林业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05年11月.[3]孙灿明, 姚利辉.浅议林业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05年11月.

[4]岳建斌.对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现状的思考[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4]岳建斌.对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现状的思考[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欧响忠.试述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当代经济 (下半月) .2007年11期.[5]欧响忠.试述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当代经济 (下半月) .2007年11期.

[6]王桂芬, 马秀平, 张战峰.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信息安全与防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6]王桂芬, 马秀平, 张战峰.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信息安全与防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7]廉凯.企业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4年03期.[7]廉凯.企业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4年03期.

上一篇:读《窃读记》有感作文500字下一篇:改革40年家乡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