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措施

2024-07-14

政策措施(精选8篇)

1.政策措施 篇一

各地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措施

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白水]

2013年以来,各地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其中,重庆市为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力度,出台了8项措施,以确保到2015年,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体系基本建成;海南省11月发出通告,从2014年1月1日起,海南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1.5万元提高至2万元,以进一步降低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负,扶持海南小微企业发展;四川省在未来5年将培育创新型企业超1500家、高新技术企业1800家,建成1000个主要依靠科技创新获取高额利润的“小巨人”企业。

重庆:引导小型金融企业依法经营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涉及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商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通过明确不同经营行为效力和司法保护范围,积极引导和规范三类企业经营行为。

《解答》中明确规定,对三类企业业务范围内的合法经营将予以保护。其中,小额贷款公司向企业发放贷款不同于企业拆借,其借款合同有效;小额贷款公司违反管理规定超额度、超利率、超区域经营贷款业务,依法承担行政责任,不影响借款合同效力。而对于小额贷款公司违反规定,超越业务范围,非法集资、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或开展办理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以外的金融业务,超越范围的经营行为无效。此外,担保公司超出经营范围发放贷款的,借款合同无效;典当行向当户提供借款,当户未提供当物的,系信用贷款,典当合同无效。

贵州:规范个私协会行为

11月,贵州省工商局下发文件,要求贵州省各级个私协会按照“入会自愿”的原则,各级工商机关不能以任何形式强制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入会。

根据《工商总局关于违反规定“搭车”收取个私协会费处理情况的通报》的精神,贵州省各级个私协会应严格按照“入会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的入会意愿,明确告知会员权利和义务,引导自愿入会,严禁强制入会。

辽宁:立法保护中小微企业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法定检验、检测机构对同一批次产品依法作出的检验、检测结论或者鉴定结果,有关行政部门应直接采用,不得重复检验、检测。对重复检验、检测的,中小微企业有权拒绝。”11月26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辽宁省中小微企业权益保护条例

(草案)》,进一步强化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中小微企业权益保护职责,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对中小微企业权益保护作用。

《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中小微企业缴纳活动经费及其他费用,不得要求中小微企业无偿或者廉价提供劳务,不得无偿占用中小微企业财务,不得侵害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或未经其允许而公开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不得向中小微企业摊派、索要暂住以及强制其捐赠捐献或参加商业保险。

陕西:出台科技型中小企技术创新基金规范

为了规范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和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的组织、日常监管和验收工作,11月,陕西省科技厅、财政厅制定了《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组织、日常监管和验收工作规范》并正式出台实施。

该规范确定了各级项目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陕西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在科技部、财政部及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的指导下,负责制定基金项目组织、日常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规范,分析总结项目执行情况,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各设区市科技局、国家高新区管委会、韩城市科技局受省科技厅、财政厅委托负责本地区基金项目的组织、日常监理和验收工作;同级财政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基金项目的组织、运作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并参与项目的验收工作。

四川省:加快培养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为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作为工信部指定的15家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机构之一,四川省经信委与四川大学共同承办的第二期“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将于今年底正式开班。研修班围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展开培训,全省各行业近100名优秀中小企业家将在四川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的培训,主要是针对成长性良好、创新能力强、在区域或行业中处于龙头骨干地位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及高级职业经理人,兼顾具有发展潜质的创业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

研修班将采取多种研修方式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课堂互动与专题研讨、实地参观考察、全国联动教学模式、境外游学等方式,让学员不仅可以同四川领军班学员交流,还能同全国的领军班学员交流,让参加的学员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四、上海融贷通为中小企业提供挂牌上市一条龙服务

上海融贷通本着为全国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宗旨,组成强大的专家团队用专业的知识与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上海股权交易中心及其他省市股权交易中心快速挂牌上市一条龙服务:

1、定位挂牌上市的目的:(a)提升企业品牌形象?(b)吸引风投融资?(c)发行债券融资?(d)股权质押贷款(e)加快股票上市进程?(f)用股权激励骨干员工?(g)用股权促进招商?(h)用股权促进销售促进回款?(i)挂牌上市合法募集资金?

2、初步评估企业情况,确定到哪个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

3、根据确定的股权交易中心的挂牌要求,指导企业准备申报材料,包括管理团队介绍材料、符合挂牌标准要求的又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挂牌文案。

4、对条件还不具备的企业,通过组织科研力量帮助企业快速研究开发软件著作权、商业模式版权、国家专利权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快速变成创新型企业,快速达到挂牌上市标准。

5、对于注册资本比较小的企业,组织科研力量指导企业快速研发、评估软件著作权、商业模式版权、国家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用知识产权增加注册资本、快速放大企业资产、进行资本运作,更有效招商引资融资、增资扩股、并确保控股权。

6、向确定的股权交易中心申报、保荐挂牌上市。

7、企业在十五个至三十个工作日内挂牌上市。

8、指导企业用股权融资、发行债券融资、用股权质押贷款、增资扩股。

9、指导企业用知识产权放大注册资本后的股权对骨干、员工进行股权激励。

10、指导招代理加盟经销商的企业用知识产权放大注册资本后股权对代理商经销商进行激励约束管理。

五、服务流程

1、各县市区金融办、经信局、中小企业局、总商会、行业协会推荐。

2、企业也可自主向上海融贷通申请、委托。

3、企业到上海融贷通总部详细咨询了解。

4、签订服务协议。

5、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复印件、企业组织代码复印件、12个月财务报表复印件、报表复印件、企业章程、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股东会决

议、全体股东签名的委托书、公司简介、管理团队简介、公司商标、专利证书、荣誉证书等照片。

6、开始服务。

2.政策措施 篇二

对日本对外贸易政策的研究, 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 对战后日本贸易政策阶段性的研究, 尤其关注入关前后、日元升值后及90年代日本贸易政策的转变。主要代表作是朱钟棣、来肖贤的《日本加入AGTT过程中贸易政策的调整及启示》;刘向丽、赵冲的《日元长期升值条件下的日本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等。此外, 国内学术界也翻译了不少日本的著作, 就此问题值得关注的是日本贸易振兴会进口对策部编的《战后日本的振兴出口政策》, 对五六十年代的日本出口贸易制度进行了介绍, 等等。

总之, 对日本对外贸易政策的研究已经引起了经济学界和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 许多学术成果己经相继问世,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1 日本对外贸易政策措施研究的意义

日本经济是世界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随着日本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向越来越明显化, 企业机构为了更有效的推进这些活动, 也开始向跨国企业的方向转变, 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在海外生产的扩大。为了防止这种海外扩张的迅猛进行, 而招致对方国家抵制的危险, 日本政府就需要把企业从无秩序的单纯经济的海外扩张, 转变为有序的海外生产活动, 以及和对象国的经济开发方向相一致的企业扩张。

日本对外贸易政策措施的评析, 对我国对外政策的制订及企业对外贸易具有现实意义。具体到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调整等问题上, 一方面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在世界经济格局的大变动中, 适时地调整既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又促使对外经济关系加强的国家战略及企业跟进战略;另一方面也需要正确地总结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的经验, 在提升国家对外竞争力的前提下协调对外贸易。

2 日本对外贸易各阶段政策与制度

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准则。它既是一国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一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经济发展如此迅速, 对外贸易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对外贸易的发展又得益于日本制定了一系列的贸易制度和政策。20世纪50年代,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以确保资源能源供应而进行的资源开发型投资。60年代以后, 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普遍推行进口替代的工业化发展战略, 日本不得不通过扩大直接投资来巩固和发展其海外市场。70年代, 随着日本国际竞争能力的增强和国际收支顺差结构的形成, 日本实施了通过海外直接投资来扩大海外市场的战略。此外,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 日本采取了把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易于产生公害、破坏环境的产业转移到海外的方针[1]。

具体来说, 日本的对外贸易政策各阶段的政策有:

(1) 日本战后贸易政策基本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 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 推行贸易立国政策, 即初级阶段战略贸易政策。2) 从7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 推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政策, 即高级阶段战略贸易政策[5]。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采取的是典型的贸易保护政策, 内容主要由限制进口、替代进口逐渐向扩大出口、出口导向发展, 这种外贸政策的演变促进了日本出口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2) 经济国际化进程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 贸易顺差导致的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日益严重, 日本面对的国际市场环境更加不利, 直接威胁到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因此, 通过扩大内需, 力求实现经济结构由“出口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来缓和对外贸易摩擦, 就成了这一阶段日本政府处理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首要问题[2]。

(3) 90年代以来日本贸易政策的特点:一是进口壁垒的削弱和对待外资的态度由以前的限制逐渐转化为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吸收国外直接投资;二是进一步融入了以WTO为首的多边贸易体制, 并利用其为自身的利益服务。然而, 奉行“贸易立国”政策的日本, 目前却存在着较低的外贸依存度, 20世纪90年代的数据平均仅为16%左右。也就是说, 日本在向知识经济转化过程中并未出现对外贸易依存度稳步上升的态势[6]。

2.1 日本对外贸易管理的组织结构

日本政府的贸易管理组织机构主要包括:日本贸易会议、通产省、大藏省、日本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经济企划厅、公正交易委员会等。其中, 日本贸易会议的主席由内阁总理大臣担任, 成员主要包括通产省、大藏省、农林水产省、外务省等组成。日本贸易会议是制定贸易政策, 协调各省厅之间的关系的最高官僚机构。

2.2 日本对外贸易的主要法律

日本有关对外贸易的法律体系包括进口贸易管理、出口贸易管理、关税制度、贸易救济措施、和进出口政策。如作为基本法的《外汇及对外贸易管理法》和具体涉及对外贸易管理的《进出口交易法》, 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贸易保险法》、《日本贸易振兴会法》等。此外, 根据有关进出口的法律, 日本政府还颁布了《进口贸易管理令》和《出口贸易管理令》,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 还有经济产业省颁布的《进口贸易管理规则》和《出口贸易管理规则》等。

3 日本对外贸易政策措施的特点及影响

3.1 日本对外贸易的特点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横滨、大阪、名古屋等, 都是优良海港, 利于发展对外贸易。日本进出口产品构成中, 车辆及其零附件 (hs87) 、机械设备 (hs84) 和电子产品 (hs85) 是日本主要出口产品类别。

3.2 日本对外贸易政策变迁的内容和特点

众所周知, 二战后, 日本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 1955年8月正式加入GATT。美国对日贸易和外交政策的根本性变化, 是影响日本贸易政策变迁的关键因素。日本贸易政策的变迁, 虽然受到美国竞争战略的重要影响, 但政策变动的主要动力仍然来自于日本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战略支撑点[1]。

在日本对外贸易政策中, 保护贸易的特点较明显。战后日本的对外贸易活动长期偏重于与美国的贸易, 美国一直是日本最主要的贸易对象国, 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 日本与亚洲各国的贸易额比重才逐渐上升。

3.2.1 初级阶段对外战略贸易政策与日本经济奇迹

日本从60年代起至70年代中期, 推行了以提高本国重化工业国际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保护贸易政策。直到70年代中期, 日本政府的贸易政策带有明显的初级阶段战略贸易政策特征, 在一段时期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增长。由于日本长期实行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 其对外直接投资一直是以发展和扩大对外贸易为中心展开的。二战导致日本经济崩溃, 20世纪60年代初, 为了重建经济, 形成了初级阶段战略贸易的政策构想。其主要内容包括贸易立国基本发展战略、通过优惠政策扶植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出口产品和实现日本经济重化工业化。

总之, 日本初级阶段战略贸易政策的有效推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在一段很长的时期内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增长。可见, 战略贸易政策的推行, 改善了日本经济制度运行的环境, 日本市场经济制度最终得以形成。

3.2.2 高级阶段对外战略贸易政策与日本外贸改革

80年代的日本贸易政策产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第一, 由强调独占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向强调国际产业合理分工、公平贸易利润分配转化, 以减少对外贸易摩擦。第二, 由默许垄断朝鼓励竞争转化, 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发展。因此日本80年代贸易政策应属于高级阶段战略贸易政策。

日本的贸易结构属于典型的垂直分工型结构。90年代初, 曾作为日本经济战略支撑点的日本保护贸易政策开始向贸易自由化方向转变。因此, 日本政府须改革现行贸易政策, 向高级阶段战略贸易政策演进, 以促进日本经济可持续发展。其具体情况是:第一, 日本政府提出以“美日共霸”为基础的国际分工的战略构想, 即“环太平洋经济圈构想”;第二,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 日本积极促进与其他国家的政策协调, 加强多边贸易, 反映了日本转移发展战略的要求;第三, 20世纪80年代, 日美贸易摩擦加剧, 从而迫使日本进一步通过扩大海外直接投资, 发展当地化生产来缓和贸易摩擦[1]。

实现高级阶段战略贸易政策, 有利于减少日本对贸易摩擦, 改善日本的贸易环境和激发日本企业家的创新活动, 以适应新产业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综观日本80年代以后贸易政策实践, 也是在逐步推行高级阶段战略贸易政策[5]。

3.2.3 日本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2002年1月与新加坡正式签署两国间自由贸易协定。此外, 日本同韩国、墨西哥进行了有限的接触。2000年3月, 日韩首脑会谈后成立了“日韩共同研究会”, 并于5月提交了建立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报告。2001年6月, 日墨首脑会谈后, 随即成立了“强化日墨经济联系共同研究会”, 并就建立日墨自由贸易区问题进行了探讨[1]。

2002年1月, 日本与新加坡正式签署了两国间自由贸易协定, 决定取消除农产品之外的所有产品进口关税, 并在投资和服务贸易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签订的第一个具有双边性质的贸易协定, 它改变了日本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以GATT·WTO体制为核心的多边主义立场, 因而可以被看作是日本对外贸易政策发生的微妙变化[3]。

4 日本对外贸易政策措施的启示

我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后, 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很多方面也将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冲击。因此, 充分借鉴日本的对外贸易政策方面成功的经验, 有利于制定正确、合理的贸易发展战略, 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我们在参与产业国际竞争和合作时, 要在世界市场范畴内配置资源, 进而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发挥自己的优势, 然后再用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换回的资金来扩大其他产业的生产, 从而使国民经济得以正常运行。

作为发展中国家, 我国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国内市场结构还不完善。因此, 企业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我国不同于日本, 国内市场空间大, 且加入WTO后开放度加大。在扶持出口产业的同时, 应适度保护该产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度, 尽量避免使用配额等非关税贸易壁垒。

日本在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过程中, 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在不断地加深。加强专业性进出口公司的“专业”优势, 在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时候, 发挥其在信息服务和组织、支持、保护中小型进出口企业方面的“龙头”作用, 尤其是对已参与进出口的小型企业的保护作用。这也是日本的贸易实施对我国的一个启示[4]。

5 总结

日本政府抓住历史机遇、不同时期推行适宜的对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 发展了国民经济, 从而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恢复时期, 确立了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向重化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发展战略思想;高速增长时期, 日本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是通过新兴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能力的强化等促成的。这一时期其出口产品从战后初期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品转化为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品, 保证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石油冲击之后, 日本经济的技术素质和应变能力大大提高, 以加工组装型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空前提高, 出口也迅速增加, 成为日本新的比较优势。在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推行的初级阶段战略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 , 提高了日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取得很大成功, 这主要得益于日本特殊的历史机遇, 其出口产品的要素结构逐步升级, 出口产品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顺应了当时世界经济结构的发展潮流, 因此日本对外贸易在战后的几十年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在日本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 政府的支持和保护政策是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成功的保证。虽然政策效果实现尚有待时日, 但日本当前外贸改革方向无疑应该值得肯定, 对日本纠正对外贸易收支失衡, 开展规模经济产业国际有效合作, 并开拓日本经济新的发展空间产生了重要和有益的影响。

摘要:文章以日本对外贸易政策措施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日本对外贸易的历史变迁、其政策措施的内容和特点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发现:日本入关后在经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 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日本政府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采取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 促进了经济增长。充分借鉴日本的对外贸易政策方面成功的经验, 有利于我国制定正确、合理的贸易发展战略, 增强经济实力, 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日本,对外贸易政策措施,评析

参考文献

[1]李远.二战后日本对外贸易政策的变迁[J].经济体制改革, 2005, (06) .

[2]秦嗣毅.日本入关后对外贸易政策演变述析[M].现代日本经济, 2007, (4) :33-37.

[3]赵放.新环境新变化——日本对外贸易政策动向评析[M].现代日本经济, 2004, (3) :13.

[4]宋云农, 舒艳梅.日本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启示[J].嘉兴学院学报, 2003, (1) .

[5]强磊, 张二震.日本贸易政策研究——从贸易保护到贸易自由化[J].财贸经济, 1999, (12) :49.

3.论构建和谐股市的政策措施 篇三

和谐股市是指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不必讳言,眼下深沪股市离“和谐”的差距较远。目前股票市场不和谐主要表现是:

1、内幕交易

即以知道内幕消息为契机,进行证券交易,从而获取暴力的行为。其实内幕交易在全国的证券公司里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其中典型的就是2007年7月的杭萧钢构内幕交易案。

2、虚假信息

就是利用虚假财务信息来骗取上市资格或制造企业虚假盈利状况。这类公司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还有许多,存在这大量的财务违法现象。例如PT红光、ST科龙等。

3、违规欺诈、虚幻的资产重组

众所周知利润应该从经营中获得。而很多上市公司则是利用自己几个下属子公司之间的内部倒卖,产生巨大的虚假利润。这样的“利润”支撑起来的股价只不过是海市蜃楼,受损的只是小股民。例如曾经的鞍山合成。

4、庄家操纵市场。指数和个股价格的大起大落。

我国上市公司好多流通股比例偏低或股本不足,盘面不大,因此许多掌握大量资金的“大户”利用各种手段打破股票的供需平衡,从中牟取超额利润。

5、股东权益与雇员福利的冲突

中国股市的分红总体看少的可怜,董事会委员虽然是代表股东利益。但在时空的距离上却与上市公司雇员尤其是高管有天然的优势,甚至有的企业董事会成员即可以拿股东的权益又可以拿企业职工的福利,导致企业大肆分配企业税前利润。很多上市公司股票红利低甚至不分红,进一步对股票投机推波助谰。如中国平安12个高管年薪2.57亿元,而每股的现金红利却只有5角钱。

6、一二级市场差价过大

一个标准的新股定价方式应该是以同期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或同质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为参照系,并以低于二级市场15%--30%的“市盈率”标准来确定新股发行价格。由于中国股市新股发行市盈率偏低、利益太大,大量机构利用政策规定在一级市场大量囤积垄断新股,有的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巨额资金进入一级市场,包括一些不合法途径,而散户的新股中签率却奇低,造成二级市场新股股价的巨大波动。

二、构建和谐股市的政策措施

1、加强资本市场建设

继续抓紧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建设,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发展的各项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资本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根本性的措施不是说引人多少资金、出台一些政策文件来托市,而是真正要把股市建成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场所。所谓好,不是说保证每个人进去就挣钱,但是一定要按规则来。决策者对大的原则一定作出决断,加强执行力。

建立一个监管体系,提高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建议证监会将工作重心由审核转到维护证券市场透明和公平上来。目前在监管市场信息披露方面,监管机构投入的人力和精力比不上“实质审核”的人力和精力。而市场监管机构无法监管上市公司进行合规经营,很难准确地定性上市公司各种经营行为的合法和合理性。

市场监管最基本的理念,特别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如何落实监管。监管的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强制信息披露,证券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要通过强制信息披露,让中小投资者得到信息,然后作出决策,并且对这个决策负责;一种是实质性审批,审批者认为你这个公司不够上市资格、上市价格太高就不行。

2、政府应加大对股票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目前的证券市场中,政府既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执法者。政府的行为是否规范、合理,政府是否作为或作为过当,都直接关系到股市的和谐与否。政府如何调控股市需要认真研究,慎重行事。调控力度不到,没有效果,调控力度过大,则可能出现大的波动,影响股市稳定健康发展。

就当前的市场状况而言,对投资者来说,宏观因素的不确定性是最大的风险。因此,市场表现出的疑虑情绪,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以疏导。应该说,在目前情况下,最有效的疏导工作,恐怕还在于解除投资者因不确定性而带来的担忧,解除因担忧而带来的投资行为上的恐慌和失控。

目前中国股市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优质的、可供投资的上市公司不足,因此应当提高效率,加快速度,不断增加市场中优质股票的供应。做好新股发行工作,增加股票供给,不仅有利于维持股市的供求平衡,减缓股指上涨的速度,保证股市稳定发展,而且也给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

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针对市场中暴露的这些问题,监管部门应及时做出反应,果断采取措施,坚决打击违规、严厉惩处犯罪行为的积极措施,以此净化股市环境,增强监管的有效性,夯实市场基础,为市场下一步的健康前行提供动力。

3、强化对上市公司规范和监管

目前仍然存在突出问题:大部分上市公司改制不彻底,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高管人员侵占上市公司资产和损害社会公众股股东的情况普遍存在。因而当前的重点应该是围绕“给投资者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的目标。

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信息披露和独立董事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运作的透明度,为公司规范运作提供制度平台,要彻底清理对上市公司资金的违规占用,确保中小投资者利益不受侵蚀。构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体系,包括“人门关”严格信息披露和完善证监会。

在考虑市场承受力的前提下,鼓励大型绩优企业人市,改善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夯实股市发展的基础。着力营造和谐的股市法制环境。要创建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的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和发展环境,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监管理念,完善与资本市场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同时也要发挥行业自律和舆论监督作用。各地区和部门要把防范资本市场的风险提高到关系国家的金融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建立信息共享、沟通便捷、职责明确的协调配合机制。三是要健全民事赔偿责任追究制。

4、着力构建和谐的投资者结构

要在继续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必须采取多种政策,促进机构投资者协调发展。从市场目前的表现来看,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有较大错位。投资者作出决策的依据应该是他的投资对象本身而不是依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

推动制定有利于机构投资者投资股市的政策、市场产品及交易制度,进一步改善投资结构。投资者应该认识到,涨跌交互进行本身就是资本市场的最基本逻辑,既没有永远的熊市,也没有永久的牛市,牛市行情中出现调整是股市基本特征。

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提升专业化水平,促进市场稳健运行。

市场调整也许不算坏事,如果投资者能够利用调整期好好反思、调整投资策略和理念,从跟风者向价值投资者转变,增强风险意识和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认真解读上市公司公告中的风险和价值,那么交出去的“学费”很快就会赚回来。但如果不改变投资理念,追求价值投资,不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明辨是非,继续听信传言跟风炒作的话,投资股市就将变成痛苦的煎熬。

当前最重要的调控措施应该是运用市场化手段调控股市的供求关系。可以采取提高利率,严格控制和查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严格控制和查处境外热钱流入股市等手段减少资金供给;尽快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拓展可供老百姓选择的投资渠道、品种和方式,增加境内优质企业上市数量和加快境外上市国有大型企业回归的步伐,在保证控股权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减持国有股。要依法查处内幕交易和虚假信息披露,提高违规者的违规成本等措施维护市场秩序,这一切,无不显示出证券管理层在监管般市的言行上正在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从长远来看,要着眼于建立股市和谐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如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引入市场做空机制、完善股市对上市公司的选拔与淘汰机制、以及健全配套完善的高效率的监管体系等等,都要相应地纳入我们的研究视野和议事日程。

参考文献:

[1]周林,中国股市实际波动率[J],统计与决策,2006,24

[2]施东晖,证券投资基金交易行为及其市场影响[J],世界经济,2001,10

4.政策措施 篇四

为推进《XXX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实施,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程,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培育引进市场主体

1.支持引进龙头企业。围绕集成电路、高清晰新型显示、电子产品制造、智能可穿戴、数字通信、机器人、大数据、软件、信息安全、数字创意设计等重点发展产业,加快引进龙头企业。对引进企业总投资在2亿—5亿元和5亿元以上的项目,按照同期市场报价利率,给予新增贷款5年期限贴息,每年单个项目贴息额度分别不超过500万元和1000万元。〔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

2.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优。对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我省数字制造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奖励。对全国电子信息百强、软件百强、互联网百强企业在我省落户且投资超过2亿元的,经认定给予一次性200万元奖励。对我省企业首次进入全国电子信息百强、软件百强、互联网百强,经过认定且在我省入统纳税的,给予一次性200万元奖励。对我省企业成长为独角兽、瞪羚企业的,按贡献率给予特殊奖励。〔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

3.支持发展总部经济。对数字经济领域世界和国内500强、龙头企业及境内外上市企业来我省设立企业(集团)总部、区域总部和功能性总部的,五年内分别按其主营业务收入的1%、0.8%、0.5%给予奖励,每年奖励额最高100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

4.支持平台招商。鼓励建设数字经济领域社会性质的招商平台,对每年招商签约落地项目达10家(单个设计类企业研发设计人员不低于20人、单个制造类和平台类项目实际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5000万元)的平台,给予100万元奖励,每超过1家增加10万元,每个平台最高300万元。〔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

二、延伸壮大数字产业链

5.支持全产业链招商。鼓励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开展产业链和供应链招商,对于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项目的,给予实施招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的奖励,最高奖励不超过2000万。存量企业围绕产业链和供应链扩大投资,享受同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

6.支持数字经济供应链创新发展。支持头部企业在我省布局建设智能仓储、智能配送项目,打造未来物流网络,在协调干线运输能力、航空包机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对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原材料、零配件和产成品运输实施绿色通道,给予降低物流成本的政策支持。〔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

7.支持产业链创新示范。围绕发展数字产业开展产品示范评选活动,对技术创新水平较高、市场竞争力突出、在我省生产且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的智能硬件和软件产品,每年评选认定不超过20个示范项目,每个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

8.支持数字产业集聚建设。整合相关资源,支持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推动数字经济项目向产业园区集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数字产业集群。对进入数字经济园区且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数字经济企业,按其对地方经济贡献新增部分的50%,连续五年给予奖励。〔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

9.支持数字经济园区建设。数字经济企业利用存量土地新建工业厂房,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利用园区建设的标准化厂房进行生产的企业,前三年供企业免费使用,之后可租可购,对先租后购的,租金可抵后期购房款项。对数字经济建设项目,优先安排项目用地。对信息网络产业、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经济等经营服务项目,可参照商服用途落实用地。对数字经济发展较快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政府债券支持。〔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

三、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10.支持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实施产业数字化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对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50%的市(地)和县(市),每个完成数字化改造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按有关规定,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给予奖励。〔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

11.支持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支持电信运营商等企业在大型厂区、各类开发区和数字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5G专网、千兆光网、数据中心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立通信基站用电报审安装绿色通道,支持数字经济领域企业不受电压等级和用电量限制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优先安排风电、光伏建设指标,支持数字产业园区新能源源网荷储一体化配套建设。〔责任单位:省通信管理局、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电力公司,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

12.支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数字经济领域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建设省级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行业内中小微企业提供需求撮合、转型咨询、解决方案等服务。对认定的省级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给予5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财政厅〕

13.支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对新认定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和数字商务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电商企业实现省内生产实物类商品网络零售额达3000万元以上、同比增长10%以上并在省内入统纳税的,在申报内对新增网络零售额按不超过5%的比例给予奖励,最高200万元。〔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财政厅〕

四、推动数字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14.支持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数字经济领域龙头骨干企业牵头、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参与、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创建科技创新平台。对新认定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一次性1000万元的建设资金补助。上述平台建成运行后,5年内给予一定研发经费支持。对实质引进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分支机构,一次性奖励500万元。〔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

15.支持关键技术攻关转化。围绕数字经济重点发展产业,每年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给予每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支持数字经济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单个项目支持额度最高1000万元。〔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财政厅〕

16.支持知识产权创造。支持数字经济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专利导航,建立专利预申请补助机制,对提出申请国际、国家专利的,经评优认定后,根据拟申请专利类型给予最高20万元补贴,用于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银奖和优秀奖的,分别给予每个奖项5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省知识产权局、省财政厅〕

17.支持创新创业。鼓励各类孵化载体面向大学生团队提供免费的孵化场地,支持在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创业。打造为数字经济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专业融资增信平台,支持数字企业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和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最高可获得2000万元的科技担保贷款和300万元的科技保证保险贷款。〔责任单位:XXX银保监局、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

五、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18.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国土空间规划要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预留空间,保障全省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与建筑物、构筑物等空间同步设计、建设和验收。依法免费开放公共设施和国有企业所属建筑物,利用路灯、监控杆、办公楼等公共资源,支持建设基站、机房等通信基础设施。〔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委网信办、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通信管理局、省电力公司,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

19.支持数字类学科建设。鼓励我省高校加强数字类学科建设,提升办学实力,提高学科的人才培育水平。对省内高等院校设置数字类相关专业且取得建设成果的,统筹现有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对进入数字经济领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高等院校,统筹“双一流”建设资金给予支持。〔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

5.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主要政策措施 篇五

(一)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领导。市政府成立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

物流办)。市物流办的主要职责是:统一制定全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加快重点项目的立项以及国土、建设等环节的审批;依据物流业发展趋势制定相关的技术标

准;做好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推介和物流业发展状况的统计工作。

(二)建立重点物流项目和进入物流园区企业认定制度。成立市现代化物流业发展专家委员会,依据物流企

业资产、营业额、管理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专业人才结构等因素制定物流企业进入物流园区标准,提出对重点物流项目和入园企业的认定意见,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对已认定的物流项目,各有关职能部门实行联合审批,并按照市政府确定的物流项目优惠政策予以办理相应手续。

(三)实施优惠的土地、用电政策。进入六大物流园区的重点物流项目,其土地政策案市政府第83次用地审

定会议审定的《深圳市现代物流园区土地管理政策》执行。重点物流项目的用电电价按工业用电标准收取。

(四)实施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立项和投资政策。市计划主管部门子阿政府投资计划中设立物流业重点投

资项目,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推动企业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对企业采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和设备的,可列入政府科技三项经费和技术改造项目计划,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五)加快电子口岸建设。

(六)加快物流业的对外开放,积极推进与香港物流业的合作。

(七)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八)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九)有关人才、土地、用电、资金等扶持政策,以及重点物流项目和进入物流园区企业的认定,由政府相

6.旅游业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篇六

按照市旅游产业办《关于转发省旅游产业办关于对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的意见具体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自查和督查的通知的通知》(武旅产业办发〔2013〕3号)要求,我办组织区交通、国土等成员单位对贯彻落实旅游业政策措施落实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了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我区在加快旅游业政策措施落实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交通部门对旅游业发展中的贡献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客运车辆空置率较高,高速公路通行费较高等因素,导致旅游客运车辆市场低迷。

二是旅游产业开发用地成本较高。旅游产业开发要求旅游资源周边有较为广阔的土地资源。而动辄一次性上交成百上千万的土地出让金,对旅游投资者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

三是市场营销的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宣传营销系统性不够,空白点较多等问题,如对新型营销方式的利用不足、对一些重点旅游市场的宣传力度不足、形象性宣传多、服务性跟进不足等。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对策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凉州区旅游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协调作用,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现代农业和农村、新型工业化和城镇、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建设中的重要促进作用,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将旅游开发建设、旅游产业要素聚集与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布局、不断完善城镇旅游功能,形成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新局面。

7.港闸装备制造业问题与政策措施 篇七

一、港闸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港闸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 2010年全区共有装备制造工业企业302家, 全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 占全区比重32.8%, 2015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 占全区比重35%。港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如下:

1. 总产值保持较快增长, 但净利润增长缓慢。

2005年南通造船完工量为107.2万载重吨, 造船和修船等船舶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6.7亿元, 2009年南通造船完工量达到566.7万载重吨, 港闸造船完工量也达到98.6为载重吨, 2010年上半年, 港闸船舶工业实现营业收入92.23亿元。仅港闸区船舶工业的总产值就比南通当年翻了两番, 但不容忽视的是其实现增加值为4.49亿元, 其增加值仅为其营业收入的4.87%, 而2005-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率为26.43%, 我们现在的增加值率还达不到当年全国的1/5, 其净利润增长可想而知。

2. 整体素质低, 缺乏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

港闸区装备制造业企业虽有300多家, 但除了中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特种集装箱生产基地、吉宝和政田等船舶及配套企业、南通科技和润邦重机等普通装备制造企业以及万德等电子信息装备企业等屈指可数的几家规模较大外, 绝大多数企业的规模都较小, 缺乏像如皋的熔盛重工、通州的韩通和明德重工以及崇川的中远船务和中远川崎等上百和数十亿级大企业, 有的即使规模较大但素质较低, 绝大多数为一些加工型企业。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不高, 不仅表现为绝大多数是初级制成品和配套件产品, 也表现在现有的装备制造业企业中, 80%以上的企业没有任何发明或专利, 缺乏有一定科技含量和自主品牌的产品,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在本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3. 装备制造业摊子虽大, 但产业集中度不高。

装备制造业摊子虽大, 但产业集中度不高。长期以来, 装备制造业发展重外延、轻内涵, 投资分散、布局重复, 且多数企业按“大而全”和“小而全”建设, 致使企业规模普遍很小。由于企业规模小, 缺乏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和物质技术手段, 不仅研发经费有限、人员数量和水平不足, 同时由于分布极不合理、企业之间缺乏共享技术、共谋发展的产业集聚思路而难以实现集群创新。从而导致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低, 设计和制造技术能力不强, 产品结构不合理, 缺乏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新产品, 缺乏成套技术的升级与完善效应, 没有形成产业聚集性强、产品关联度大、生产响应程度高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产业群没形成、产业链没拉长、大项目也极少, 从而导致产业集中度不高。

二、港闸装备制造业发展定位及其重点

基于上述现状和问题, 港闸区装备制造业的定位应体现其特色和优势, 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 在招引大项目、拉长产业链、推进集约化上下功夫。重点发展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装备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其理由如下:

1. 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 农业的发展为进入工业化阶段积累原始资本。

乡镇工业的崛起和民营工业的发展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当工业化发展到后期时势必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工业经济内部结构, 许多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在工业化成熟阶段都把装备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 以此带动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并为城市化发展聚集人气, 积累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

2. 从新型工业化内涵看, 先进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互相融合成为产业经济发展的趋势。

在现代服务业加速向装备制造业生产前期研发、设计、管理、融资、物流、营销以及信息反馈等全过程渗透, 装备制造业内部质量大为提升。从这四大类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来看, 其前景非常广阔。如南通当地船舶工业发展提供的船舶配套的甲板机械其发展空间高达119.37亿元, 由于甲板机械笨、大、重, 应在船厂附近生产, 而国内只有南京绿洲、武汉船机、华南船机等少数几个优势企业, 产品供不应求。南通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处在南通沿江现代化大型造船基地的中间地段, 园区周边半径25公里范围内已形成了1000多万载重吨船舶生产能力。该集中区重点发展船用装卸机械 (克令吊、电梯、起重机) 、锚泊机械 (锚机、绞缆机) 、船用拖曳机械和其它船用甲板机械等前景非常广阔。

3. 从可持续发展来看, 装备制造业作为技术密集工业, 万元产值消耗的能源和资源在重工业中是最低的。

在资源日趋紧张, 环保要求日趋严格的情况下, 发展装备制造业对加强环境保护, 提高资源利用, 促进港闸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电子信息装备是信息技术的载体, 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技术产业具有技术密集、附加价值高、资源消耗少、污染轻、单位占用土地产出率高等特点。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装备制造业, 重视发展延伸的现代制造服务业,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将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 完成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坚持择优扶强、重点突破, 培育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 发展产业集群;大力培育原材料制造业与最终产品制造业之间的零部件、元器件和中间材料制造业等中场产业。这才是港闸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促港闸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 加强组织引导, 切实统筹规划落实。

成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港闸区发展装备制造业领导小组”, 研究决策全区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 制订发展规划、政策、产业导向目录, 认定重点装备制造业企业, 协调重大项目的建设。聘请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知名专家、知名企业家以及产业政策研究专家, 组成“港闸区装备制造业专家咨询团”, 增加决策的科学性。扶植行业协会发展, 将一部分政府职能转移给行业协会, 充分发挥其在信息交流、政策研究、咨询评估、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 使之成观调控的得力助手。行业协会通过建立市场供求、生产能力、技术经济指标等信息的定期发布制度和行业风险预警、救助制度, 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反映行业动向, 提出政策建议, 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2. 加强集聚区建设,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形成以优势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如以政田、润邦为龙头的甲板机械制造集群, 以中集为龙头的物流设备制造集群, 以南通科技、润邦重机、为龙头的通用机械产业集群。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 发展若干个装备制造业特色工业园。鼓励企业在港闸建立运营管理、研发、资金结算及产品销售中心, 培育装备制造业总部经济。把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 实施定向招商, 提供项目用地、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走研发制造与提供增值服务并重之路, 培育一批具有设备工程总包能力的企业, 为市场提供从系统设计、工程施工、到成套设备安装调试及后续运行管理等全过程增值服务, 进而带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

3. 建设技术创新体系,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支持重点装备制造业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 建立国家或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资助对行业有带动作用的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活动。借鉴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模式, 建立集工程技术开发、中试、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为一体的公共研发平台。优先考虑建设金属容器技术研发平台、甲板机械研发平台、数字化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制造业信息化平台。鼓励国外大企业在港闸建立各类装备制造业研发中心。积极支持企业以购并、参股国外研发和制造企业等方式, 取得国外先进技术、产品的知识产权、市场渠道及后续的创新能力。加强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鼓励并资助企业在国内外进行商标注册、专利申报, 参与制订行业及产品标准, 争创名牌。

4. 吸引培育人才, 构建人才支撑平台。

建立港闸区重大装备制造业人才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以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技术人才来港闸落户和创业。对企业急需的优秀技术与管理人才, 人事、劳动部门优先办理调入手续。对港闸区装备制造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授予政府津贴。对认定的装备制造业企业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纳入市区创新型人才奖励范围, 其住房与子女入户就学将优先予以安排。积极鼓励职工参加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 在职职工参加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规定证书的, 给予一定补贴。有针对性地增加职业教育培养专业, 扩大招生人数。鼓励院企合作、校企合作, 跨地区定向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 重实际操作的专用人才。争取国家教育部门的支持, 与中西部地区建立对口的人才协作关系, 由行业协会牵头, 在中西部地区选定一批技工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 为深圳企业定向培养专业对口的高级技工。

5. 明确扶持措施, 提升装备成套能力。

8.开发性金融扶贫政策措施研究 篇八

关键词:开发性金融;扶贫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47-2

1 概述

作为国务院明确批复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河北分行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将集中、大额、长期、保本微利的优势与河北省产业脱贫、基础设施脱贫、生态环保脱贫、教育脱贫等精准脱贫政策紧密对接。形成了以下一系列措施:①《规划》加《意见》。②直接扶贫总体情况。③基础项目扶贫。④教育扶贫加助学贷款。⑤精准扶贫重点领域。⑥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2 棚户区改造

国开行河北分行发挥好开发性金融在投资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河北省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关键时期的支持力度。继续发挥棚改主力银行的作用,2015年发放棚改专项贷款220亿元,实现改善民生、提升城市面貌、拉动经济增长等多重目标共赢;在2013-2017年五年间河北省会石家庄规划改造各类棚户区6.3万户以上,棚改项目的施行将大规模改善石家庄市各区、县等棚户区居民的安居环境,提高被拆迁安置群众的生活标准,进一步促进省会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市的和谐发展。在2014年5月中旬,石家庄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石家庄市政府指定的棚户区改造项目统贷平台助力计划实施。国开行河北省分行迅速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快通道”开发评审机制,在仅仅2个月时间里就实现棚改项目授信203.05亿元,发放52.62亿元。首批授信棚改项目受益棚户区居民35566户、129000多人、拟拆迁总建筑面积540.49万平方米,拟新建安置房住宅总建筑面积776.66万平方米、涉及到本市5个市辖区、高新区、正定新区、空港工业园、循环化工园区及下辖13个县(市)区域内54个棚户区地的改造,对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起到积极作用。

3 基础设施建设

3.1 建设市场,完善金融扶贫的服务支持体系

3.1.1 创新金融扶贫服务支持体系建设

国开行为了能够让开发性金融起到引导带动作用,实行扶贫开发计划采用“集中化经营、批量化操作、集群化扶贫”的方式,探索设立扶贫专项贷款、专项基金,来对扶贫的金融产品实行创新,加大对融资途径的扩张。并根据统一的评级、授信和统借统还的三大原则。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项目进行系统的全面建设。

国开行河北省分行通过设立专项奖励资金等方式,大力支持区域性金融机构建设,充分调动商业性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推动贫困地区金融机构多元化。省国开行采用政府组织平台协调管理,统贷平台和担保平台分别进行统一承贷和担保,还要对信息进行全面的公开,由信用协会进行全过程的一个监督和参与评议。该模式从实质上保证支持体系的协调和统一,推动了地方投融资体系的建设。

针对贫困地区的市场空白和制度缺失的劣势,坚持支持全方位扶贫开发,系统设计、科学发展,形成的融资机构要以政府为主导,统一的借贷和扶贫贴息,由社会建设农民受益。这种模式与市场良性运转的制度、规则和体系,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把贫困地区问题变输血为造血,吸纳一部分的社会闲散资金,从而解决扶贫工作中资金的问题。再者,对每个地方信用结构的构建都必须要结合当地的特点,要将风险控制的制度逐步完善,提供多种创新且有特色的金融产品,使得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得到实处且有针对性。要大力的对金融扶持给予扶持。

3.1.2 加强巩固银政合作新模式

政府是扶贫工作的主体,金融是强大的推动力量。扶贫开发公益性强、经济效益不明显,需要借助政府力量扩展融资来源。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开行可以将自身的融资融智融商优势与政府的组织管理优势相结合,不断增进互信,携手并肩发展,建立了良好的银政合作关系。截至2015年5月,该行累计投放300亿元贷款支持保定市经济建设,贷款余额282.2亿元。与石家庄市发挥各自优势,围绕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节点城市的战略目标,融资额度人民币不低于800亿元,实现开发性金融与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共赢。总体来说,加强银政合作的新模式,建立建立“政府主导,金融支持、各方参与”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开展扶贫规划合作和研究,共同探索完善“扶贫资金+信贷资金”的扶贫开发新模式。

3.2 引领资金,提高省国开行开发性金融服务水平

积极引导和吸收社会各方力量及资源促进市场建设和信用建设,不断完善国开行资金支持,提升国开行开发性金融服务的深度、广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做实金融扶贫工作的基础。

3.2.1 整合资源,提高财政扶贫资金支持

省国开行结合自身中长期主力银行的特征,为扶贫开发提供大额、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为更好地吸纳引领社会各方资源推进市场建设,一是对各条线财政扶贫资金进行整合,积极探索扶贫资金与信贷资金配套使用方法,集中力量形成规模效益。二是加大对各类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在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贴息资金杠杆撬动作用。三是增加对贫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资金支持政策性担保公司、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等机构建设,探索创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或担保基金等,在贫困地区建立多层次、多主体、多形式的完整信用担保体系,为金融资金的持续进入奠定前提。

3.2.2 深化合作,创建体系化金融服务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创业企业整体体系的金融服务较为欠缺,总体特征呈现碎片化,整合现有资源、拓展融资渠道的需求极为迫切。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开行河北分行以坚定的战略眼光,积极发挥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深化与政府部门、企业和相关各方的合作,紧贴企业需求,持续增加信贷规模、致力打造“服务有创新,模式能推广,风险可控制”的系统性、常态化金融服务模式。

首先,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要结合两者的作用,找到一条可以多方发展,和长期应用的扶贫开发手段。

将政府功能与市场作用相结合,探索出一种多元化、可持续的扶贫开发机制。政府在扶贫的工作中,扶贫资金应该是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的,要将资金和当地的扶贫工作相结合,进行科学的引导。将金融产品和服务和社会资金良性的应用到贫困地区的金融扶贫工作中。国开行河北分行作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粘合剂”,结合政府职能功能和市场的良性加上科学的商业模式三者之间的相互切合和协调,使得金融扶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可以不断吸纳社会资金支持、弥补市场空白和制度缺损,实现市场、信用、规则和制度的良性循环;同时,引导社会资金通过“投贷债租证”综合金融服务渗透到金融扶贫领域的各个环节。要建立科学的带有市场特色的运作流程金额针对风险所制定的防范措施。

其次,与政府设立的专项扶贫资金相配合,形成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共建共享的良性机制。不断探索多种类型的PPP模式实现路径,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采购。通过国开发展基金、国开金融等投资平台,利用开行投贷协调发展优势,配合财政引导资金等投资基金模式,要设定专门的专项资金来支持。

最后,充分利用到资本市场的独特优势,通过上市或者发行企业债、集合债和公司债等融资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进行融资。同时,通过与地方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合作提高对创新型小微企业服务能力。并利用并购贷款等产品服务国际技术并购项目、加大专项产品的研发。

3.2.3 加强监督管理,做到实效金融扶贫

要做到实效金融扶贫,首先建立包括项目初期评估审查、中期跟踪检查、后期审计督查的全程监督、动态管理的工作一体化机制,完善财政扶贫资金与信贷扶贫资金结合使用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金融扶贫的效率。此外,对扶贫财政资金及信贷资金的实效性进行评估,设立金融扶贫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公示制度,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确保迈进小康社会的目标早日实现。

3.3 开拓创新,超常规举措推进金融扶贫

胡怀邦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指出,扶贫工作非常艰巨,必须要有很强的力度和决心去解决扶贫问题。针对国开行河北分行来说,要通过结合本身的优势和资源整合,来积极进行创新和金融脱贫机制改革,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去将金融扶贫工作纳入工作的首要核心位置。

3.3.1 量身定制,创新融资规划与当地资源优势相结合

国开行河北省分行发挥专家、行业优势,集中有限贷款资源支持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支持首钢二期、曹妃甸千万吨炼油、石钢搬迁等产业升级改造重大项目,发挥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设立和托管的优势,着力培育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银行联合了当地政府及其客户来展开深度的合作,对融资所相关的各个领域和方面都做出了行之有效的规划,同时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到融资的工作中,对融资模式和金融产品等都积极地进行探究和改革,对风险控制进一步的加强,信用设计结构也进一步的完善。发挥综合金融服务功能和优势。通过编制扶贫区域、产业、社会、市场发展规划为地方政府和客户提供综合融资方案,将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企业投资需求有效对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种开发性金融扶贫的新路径采取融资与融智结合的方式,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

3.3.2 完善方法,推进信用结构创新

开行将根据不同阶段企业的特点,当其处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不同阶段时,研究完善信用评级和评审办法,尽力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对政府的政策积极配合,完善多层次贷款风险的分担机制和补偿机制。当前对很多科技中小企业都具备以下特点:资产比重轻,资产的无形化,注重知识的产权等。对这样的企业我们要建立起对无形资产的系统评估制度,要对他们的知识产权要有自己的一套质押模式和方法。

3.3.3 科学区别,建立差异化的信贷政策

省国开行立足于具体项目助推地区产业发展,依照区别对待,全面扶贫这一思路,着重筛选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业开发水平、改善基础条件、有远大发展潜力的项目。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一直是开发性金融支持的重点领域。加强河北分行的关于对新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和开发力度,建立相对完善的相关金融制度,并建立起切合创新高科技企业需求的专业化经营与考核机制。在具体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加大项目上下游的信贷扶持力度,进一步支持地方打造整合产业链,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此外,要科学设定科技贷款警戒线,建立因不可预测原因和项目本身未知性特点而出现的不良资产尽职免责机制。

3.3.4 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建设

对于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建设,就是要结合现代农业的特点,将农业的产和城镇地方发展建设相结合起来,要改变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貌和支持农村的区域性的生态工程建设和城镇化建设。

3.3.5 对整个团队的建设要加强,同时有系统的保障和解决机构的设置问题

上一篇:父亲的美文下一篇:爱心县人民医院启动二甲评审工作动员大会院长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