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写景

2024-10-14

小学作文写景(精选20篇)

1.小学作文写景 篇一

美丽的顺峰山公园大良实验小学三(1)王家兴

我们刚来到广东顺德的时候,就听说了这里有一个驰名中外的公园——顺峰山公园,那里风景优美,湖水清澈,是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一进顺峰山公园是一个宽阔的休闲广场,可以骑自行车、玩滑板„„走过休闲广场,穿过广场前面的那座桥,映入眼帘的便是顺峰山公园的大牌坊了。牌坊高达30米,40米,巍峨挺立,气势磅礴!牌坊中间刻着几个金色大字——顺峰山公园。大字的旁边还有许多精美的图案,如三狮戏球,九龙戏珠„„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那巨大的石柱了,它每条重达16吨,由铁柱支撑,用螺丝把它们悬挂在离地面5米的高空中,上面还刻着许多巨大的龙、凤。

顺峰山公园不仅牌坊美丽,还有清澈的水,发光的塔„„夜晚,坐在湖边听着湖水亲吻着台阶,看着远处发光的塔,是人生中无比巨大的乐趣!

顺峰山公园山青水绿,好几次听到来这里的游客都说:“嗯,这地方真美,下次有机会一定还来!”

2.小学作文写景 篇二

一是习作对象内容空洞,或不合逻辑,或常识错误,即言之无物。如一位同学这样描写新疆喀纳斯,“我们来到了卧龙湾,只见四周森林茂密,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仿佛世外桃源一般。”经过与小作者交谈,笔者得知学生游览时观察不细致,习作时凭借模糊印象,再调动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就出现了多种景象云集的不合逻辑的情况。

二是习作语言干巴无力,或缺乏想象,或词句单一,即言之无文。如一位同学写小蛮腰:“小蛮腰的夜景很漂亮,整个塔身五光十色,有蓝色、黄色、绿色、红色、紫色,真好看!一到放烟花的时候就更漂亮了,烟花千奇百怪,有的直接发射,有的绕着小蛮腰发射,真是壮观!”这段文字描写了小蛮腰的夜景,光色和烟花,求真求实,若整篇文章都是这样的文字,就会缺少想象、词句单一,语文的味道不浓。

三是习作杂乱无章,或段落无序,或句子无序,即言之无序。如一位同学描写自己的小区,先写门口花坛如何美不胜收,再写小区如何大、是孩子们的娱乐天地,最后又掉过头写花坛如何美,显得结构混乱。

因此,笔者以人教版部分写景课文和其他课文的部分段落为阅读材料,结合写景习作模型,探索文本的写景规律,做了一番“言之有物”“言之有文”和“言之有序”的尝试,为提高小学生的写景能力提供新的途径。

一、观察有道,言之有物

一般来说,观察的完成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占有表象、比较差异、筛选要点。考虑到写景特点,笔者认为观察景物要做到如下三步。

1.整体印象

第一印象一般是整体的,可运用多觉法、跟踪法、鸟瞰法等欣赏景物的整体及构成景物的要素,如:《桂林山水》,整体感觉是山水如画;学习《颐和园》后,人们感觉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2.筛选要点

巴尔扎克曾说“细节成就作品价值”。在欣赏整体美的感觉下,总有一两处景物格外引人注目。如《桂林山水》,最吸引人的还是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其他景物,如空中迷蒙云雾、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只做点缀。

3.抓住特点

景物是丰富多彩的,通过比较观察,能够欣赏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同样描写山,繁花似锦的七月的天山、如笋似玉的桂林的山、云雾飘渺的黄山,就有很大不同,吸引游客的魅力也不一样。如《索溪峪的“野”》一课,张家界的风光千奇百怪,最吸引人的却是它的“野味十足”,继而通过山野、水野、动物野和人野四个方面展开描写。笔者以《桂林山水》为例,引导学生重温观察景物的三个步骤。

师:桂林山水给作者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或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总体印象)

师:《桂林山水》写了哪些景?

生: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竹筏小舟、绿树红花。

师:最能体现桂林风光甲天下的是什么景?

生: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即桂林山水。(筛选要点)

师:桂林的山水和其他地方的山水有什么不同?具体描述一下。

生: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抓住特点)

师:你们去过哪处景点?总体印象如何?里面有哪些景物?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具体描述一下。请依据这些提示写一写。

学生之所以写不出什么东西,言之无物,主要是因为其观察的精确性不高、判断力不准、目的性不强。有人对小学生的观察力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高年级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提高,对事物进行分化观察的能力增强,但不具普遍性;开始区分观察事物的主次特征,注意有表现力的特征,但不具普遍性;一般能按先后顺序观察;观察目的性增强,但与低年级学生的随意观察无显著差异。精确性与判断力方面的特性反映到学生习作中就是容易出现言之无物,即描写笼统、泛化,注意无表现力的特征,忽略有表现力的特征。以教材中的写景文为范文,可以让学生明白观察的重要性,明白观察是有路可循的,只有做到观察整体、筛选要点、抓住特点,才可以将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的内容写清楚。

二、养护想象,言之有文

想象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如果说观察是为了真实地反映景物的本来面目,是一种“无我之境”,那么想象就是景物在游客心目中的主观呈现,是一种“有我之境”,运用想象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文采、艺术魅力,还可以让景物的意境更有情,更能凸显写作者的独特感受。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表现在语言这一物质外壳上,则是大量使用拟人、比喻。因此,写景习作可以引导学生多用比喻、拟人等富有想象力的辞格,来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清楚,传达对景物的某种情感,增强习作的魅力。

笔者以《山雨》为例,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对风景的独特感受。

(学生已经把握课文的描写顺序和描写内容)

师: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技巧写出山雨的韵味呢?结合相关语句说说。

生1:作者写雨声,用了比喻,把沙啦啦的小雨比喻成无字的歌谣,而且越来越清晰、响亮,突出了山雨越下越大的特点。

师:比喻的手法,抓住了雨势的特点。

生2:作者写雨声,还加进了幻想的色彩,他把雨丝比喻成柔软的手指,把岩石比喻成琴键,给人一种很唯美的画面。

师:是什么样的画面?再想一想。

生3:山雨,像烟一般,雨里的一切都变得朦胧起来,雨姑娘优雅地弹起钢琴,琴声美妙动听。

师:也是比喻,却隐含着一幅画。作者正是通过联想和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雨飘洒图。同样是描写雨声,如果这雨是下在别处,你又能联想到什么呢?

生4:“啪哒,啪哒……”咦,是谁在敲打我的窗?掀开窗子,哦,原来是雨来拜访了。

生5: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狂,像极了森林狂想曲,不是狼嚎就是狮吼。

生6:雨过天晴,瓦片上的雨滴依然落个不停,滴在石板上,叮咚———,真是余韵悠长呀!

……

师:同学们的联想真丰富,拟人、比喻可以帮助我们表达独特的感受。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运用比喻、拟人来描写景物并不难,难在抓住特点把景物写优美,写出语文的味道,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因此要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品味作者的遣词造句,感受表达技巧,并结合文本情境再造画面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灵感,做到言之有文。

三、理清表达,言之有序

1.观之有序,言之有序

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思维才有条理,表达才能层次分明,否则,事倍功半。小学生习作中出现最多的顺序就是观察顺序,观察到什么就先写什么。因为学生观察的无序,导致了习作的无序。因此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就非常必要了。从课文中,我们可以学到一段时间内景物的时间变化顺序,如《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和“早中晚”,《钱塘江大潮》的“潮来前、潮来中、潮过后”,甚至《火烧云》中的短暂时间变化顺序“一会……一会……”。

2.移步换景,游中有序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学生基本能掌握时间变换的顺序,但在运用空间变换的顺序时容易出现混乱,特别是定点观察和游览两种。定点观察就是固定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景物,或由远及近,如《观潮》;或由近及远,如《山中访友》等。而游览就是边走边看,移步换景。要想让学生会用游览顺序,宜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方式,鼓励学生从课文入手,找出游览的语句,抓住游览的动词,画出游览示意图;再领着学生游览一下校园,沿着自己的足迹逐一观察发现的美景,并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自己曾经到过的地点、看到的风景,画出游览图;最后让学生自己用学到的方法独立完成习作。

笔者以《颐和园》为例,引导学生理清文路,言之有序。

师:自由读课文的2~5 自然段,画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往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上下来,就是昆明湖”。)

师:开火车读画出的第一句话,想想这是什么顺序?(游览顺序)

师:请把作者游览过程的动词圈出来,再把作者的旅游路线画下来。

师: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写写我们的游览顺序。

师:根据刚才的游览,写一处景物。例如:进入校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笔者在发现一些学生不会运用游览顺序时做出的一次补救,旨在探索文路、体会文章的结构美,并不惜时间把课堂搬到了校园,让学生在游览中学习游览顺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果是在习作前进行这样的指导,相信效果会更突出。

综上所述,写景习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观察、想象、表达缺一不可。观察,求真,让习作有话可写,言之有物;想象,求美,让习作生动形象,言之有文;表达,求清,让习作文路清晰,言之有序。

参考文献

[1]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林可夫.基础写作概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3]张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4]王崧舟“.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著名语文教育家潘新和先生言访谈录[J].小学语文教师,2008(6).

[5]王尚文.此为“之一”,并非“唯一”[J],小学语文教师,2013(5).

3.浅探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 篇三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写景;观察

写景文章以景物描写为主要对象,景物描写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写好这类文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会观察,积累素材

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平时积累素材。在具体的习作中,如果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绝不能凭想象,应该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们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常见的观察顺序:

1.选好角度,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运用定点观察之后的定点描写,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在《鸟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这样的描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自始至终把观察的目光定点在大榕树上,对榕树的枝、叶、根的形状、颜色、位置进行了细致观察,然后从外形描写入手,浓墨重彩,逼真地表现出了榕树的勃勃生机。

2.移步换景

观察点不同,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使用动点观察法,即连续移动观察位置,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同一景物。

如《颐和园》一课,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点来描写园中的景色,或立足公园大门,或驻足万寿山下,或站在万寿山上,或立于昆明湖堤岸,描绘的是一幅幅异彩纷呈的图画。颐和园面积宽广,作者不能一眼就把景物看完,所以观察点必须移动变化,这样才能细致地描绘出园景。

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所谓“寓情于景”就是将自己的感受寄托于景物描写。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的“躯壳”,是没有生命力的。景物描写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美好,还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景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自然交融,浑然一体。

例如在《山雨》一课中,作者这样描述:“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段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连用两个“流进”体现了两个层次,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作者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表达了对山雨的喜爱。

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静态描写,要绘出景物的外形、内涵、色彩和神韵;动态描写,要对事物的动作、声响、神态作细致的描绘,达到景物传神、生动、鲜活的效果。在写景的时候,要把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机结合,使景物既有静态美,又有动态美,才能深深感染读者。

例如《第一場雪》这样写道:“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这个片段中,作者利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雪后的美景。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该要求学生既要有静态描写,又要有动态描写,做到动静结合,构成完美的整体。

总之,只要善于观察,结合观察合理想象,并产生真情实感,加以有条理地叙述,就能把作文写好。

参考文献:

[1]杨凌.学生作文辞典[M].海南教育出版社,1995.

[2]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4.小学写景作文 篇四

今天,高老师带我们金笔学员的全体同学去九龙柱广场上室外观察课,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高兴地跳起来。

整理好队伍,我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一路上,同学们看到一排排的柳树,像一个个精神的士兵站立在马路两旁。不过这时柳树的叶子已经枯黄了,落到了地上,为大地铺上一层黄色的地毯。墙角的爬山虎的叶子也全掉光了,只留下光秃秃的枝条。

到了目的地,同学一个像小鸟一样飞奔到了广场,有的打乒乓球,有的爬杆,有的跑步,而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在荡起了秋天。广场还有一位老爷爷在溜冰,两位老爷爷打太极,一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奶在打乒乓球。不远处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树,不过它们已失去了夏日的光彩,一个光秃秃的。地上小草也不再那么绿了,无精打采在地上睡着大觉。花坛的花也低下头,似乎一个个在伤心的哭泣。

5.小学写景作文点评 篇五

2.本文以“总分总”的架构,通过抽取xx中的“大树 花卉 同砚”等要害要素,“化大为小”地形貌了xx四序美景,层次明白,层次清楚,是一篇很好的写景习作。

3.文章在字里行间都流暴露对xx的喜好之情,奇妙的运用了动态立体感知,让xx融于一年四序之间,有了时间的拉长,表现出了动态感和活力感,别的小作者不停怀着一颗不停探求未知的心,对知识的渴望,对故国的热爱,让每位读者欣慰。

4.你就像一个小画家一样,把你的xx的优美景致逐一给各人绘画出来了,四序差别,景致各别,简短的笔墨流暴露你对xx的热爱之情,做到了景象融会,很棒!

5.文章首尾呼应,语句简洁,刀刀见血,点明主题。文章通过四序景致的形貌,阐明白xx之美,照应开头。若能细致段落层次明白就更好了。

6.你的作文融情于景,把对xx的热爱融注在字里行间。末了直抒胸臆,表达主旨:“爱xx,写得很棒!语言优美,大量利用拟人等修辞,形象生动地把xx的四序景致形貌了出来。

7.作者写出了xx清晨的繁忙和充分,也写出了xx清晨景致的优美,末端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这优美的清晨,我们踏上了人生的旅程”,表达了作者爱惜大好韶光,走好人生之路的优美愿望。

8.对付景致的形貌,语言简洁而准确,遐想则为触景生情,景象天然融合。全文清新秀逸,密切婉转,质朴而不落俗淘,值得鉴戒。

9.全文端倪清楚,生动紧凑,意见意义性强。 文章边叙事边抒怀。末端处会合表达情绪,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趁热打铁。

10.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详细,不失为一篇佳作。 文章内容新鲜,布局公道,流畅连贯,天然通达。细节形貌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11.全文语言生动准确,情节精美曲折,好像将读者带进了开心乐土,令人眉飞色舞。全文普通易懂,意见意义性强。

12.文章线索清朗,主题突出,牢牢围绕举行。文章开头与末端时的诗化语言,满盈想象与韵律之美,令人愿读,爱读,不忍释手。

13.以景喻情,开头颇有新意;倒叙开头,渲染意境。

14.文章开头新鲜,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晤面就能对人物孕育发生…的印象。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备的形象。

15.文章虽短,但叙述生动。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准确传神。

16.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实属点晴之笔,概括之语,短促而有力。

17.这篇作文取材新颖,构思奇妙,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透露出清新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 献祝福网

18.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事,语言比较流畅,层次较清楚,自始自终显得其乐融融。

19.文章自始自终充满着对的尊敬与感激,情深,感人肺腑,这正是本文的震撼力之所在。

20.通篇文章语调轻松幽默,显得妙趣横生,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21.作者构思巧,善于选点展开,行文跌宕起伏,耐人寻味。语言活泼明快,富有情趣。 故事虽平凡,感情却真挚,充沛,感人。文章结尾不落俗套,给人以欲还休的感觉。

22.事例叙述得生动具体,人物的言行符合各自身份特点。可见你是个生活的有心人。文章来源于生活,因此语言虽然不怎样优美,但却真实有趣,写得入情入理。

23.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24.音乐是美的,而本文的语言同样优美。诗一般的语言梦一般的想象,多美啊!

6.小学写景作文 篇六

夏哥哥可调皮了,不信,你瞧:他拿着红色的蜡笔在果园里桃树上画来画去,桃子笑红了脸。他又把太阳涂得火辣辣的,小朋友们不得不光着身子跳到河里。他又拿了黄色的笔,在香蕉上涂呀涂呀,香蕉“呵呵”一笑,把身子给笑弯了。他又去涂又酸又甜的菠萝,嘿,夏哥哥也粗心,把菠萝给涂酸了。他又拿了粉红色彩笔、绿色的彩笔,把荷花涂成粉红色,把荷叶都涂成绿色,再把天空和小河、大海也涂成蓝色。在蓝天的映衬下,路边的荷塘碧波起伏,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天被夏哥哥变得更热闹了,小河自由自在地唱歌“哗哗――”,知了在河边的柳树上欢快地叫着,为河水伴奏。荷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完全盛开;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昂首挺胸;有的在水面上翩翩起舞,有的和蜻蜓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一阵微风吹来,一阵浓浓的蔷薇花的香气飘来,走近一看,小蝴蝶在花间飞来飞去,原来,每个小蝴蝶手里都还拿着一个吉他呢,看它们边弹着吉他边跳着舞,多快乐啊,他们真称得上是花间舞蹈家。小蜜蜂呢?它在花丛里穿来穿去,放声唱歌,它可是花丛里的名星了。

7.写景作文的注意事项(三) 篇七

黑白无常说:“《颐和园》,怎么使用地点三转换?”

孙悟空说:“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黑白无常说:“《带你参观我们的校园》,怎么使用地点三转换?”

孙悟空说:“花坛——升旗台——教学楼——操场。看你的校园里面有哪些景点,随意挑选三四个!”

黑白无常说:“《美丽的白云山景区》,怎么使用地点三转换?”

孙悟空说:“看这个景区有什么景点,随意挑选三四个!如果这个景区的景点特别多,请注意,只挑三个到四个景点来写,这就可以代表了。”

黑白无常说:“《带你参观我的家》,怎么使用地点三转换?”

孙悟空说:“客厅——厨房—一我的卧室一—爸爸妈妈的卧室。你家有什么、哪些地方,你就从这些地方里挑选三个到四个来描写。”

黑白无常说:“《带你参观我们的教室》!哼哼,这下你可没办法了吧?”

孙悟空不慌不忙地说:“同一间房子,不管是大厅,是卧室,是教室,还是小卖店,都可以按照‘左面——中间——右面’‘上面——中间——下面’‘前面——中间——后面’这样的地点三转换来写。顺便说一句,你的题目里虽然有‘带你参观’的字样,但这类作文并不是参观游记,而是导游词的一种,是假设你带着读者去参观,实际上并没有真的参观,是典型的写景类作文。我说的不错吧?”

黑白无常垂头丧气道:“唉!你怎么什么都知道!难道,使用地点三转换写成的写景作文,你还能变出来吗?”

孙悟空说:“看看这是什么?”说着,又变出了一篇写景作文。这篇作文是这样的:

美丽的滨河公园

郑州的滨河公园是一个美丽的小花园。

走进公园的南门,一眼就看见了假山。假山上有许许多多的石头,这些石头大小不一:有的像巨人的手掌,有的像老鹰,还有的像乌龟。这些石头的颜色,有白色的,白得像云朵;有黑色的,黑得像一只大猩猩;有灰色的,灰得像快要下雨的天空;还有橘色的……这些石头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像展翅飞翔的老鹰,有的像凶猛的狮子,还有的像正在沙漠行走的骆驼,最引人注目的像大猩猩背着一艘大船。每到周六、周日,假山旁边围满了人,有的去爬假山,有的去玩水,还有的站在假山上看风景,他们嘻嘻哈哈笑个不停。从假山顶部的出水口喷出的水形成了一条条瀑布。有一条瀑布像花瓶里的水“哗啦啦”地倒了下来,冲到假山的石头上,石头黑了,但是,石头中间被水冲白了,像黑石头上开满了一朵朵白花。紧挨着的那条瀑布,像天上下雨一样,冲到隋河的河床上,使我不由得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来。还有一条瀑布,冲到水池里面后平静的水面泛起了波纹,这些波纹像一朵朵漂亮的花瓣,像小船一样被冲到石头旁边,画面美极了!

假山的北边就是隋河。隋河长140步,有的地方宽12步,有的地方宽4步。它们每一段的形状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像古色古香的大花瓶,有的地方却像一条弯弯曲曲的蛇,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像一头长鼻子的大象。隋河的河底由一些鸡蛋大的鹅卵石铺成,有白色的、黑色的、红色的和橘色的;有正方形的、有圆形的,还有三角形的。隋河里的水很清,清得都可以看见河底的鹅卵石;隋河里的水很绿,绿得像一块碧玉。如果你用隋河里的水洗脸,你会觉得特别凉爽。每到夏日的午后,隋河里挤满了人,有的玩水,有的游泳,还有的小朋友把玩具放到水里随水漂流,然后去追逐,好不热闹,就连天上的蜻蜓也好像被这风景给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去。每当下雨的时候,雨滴滴到平静的水面上,水面还会飘起一朵朵水莲花呢!隋河两岸有花、有草,还有桃树林,是它们的陪衬使得隋河如此美丽。

隋河的尽头,就是金鱼池。金鱼池的周长约是212步,金鱼池的外边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和一些鹅卵石。这些石头有的像望夫石,有的像滑梯,还有的像大狮子。池边还栽有枝繁叶茂的银杏树,有高大的芙蓉树,还有弯弯曲曲的柳树和桃树,每年春天,美丽的花儿一开,这里别提有多美啦!金鱼池里面有许多大金鱼,颜色有的是红白相间的,有的是黑白相间的,还有红黑色的。游客们有的坐在旁边的石头上,有的干脆蹲着,向金鱼池中抛鱼食,这时鱼群就会游过来争抢,这个场面看起来好玩儿极了。

金鱼池的旁边就是宋肆。宋肆的围墙是白色和灰色的,围墙上钉了三块木板,左右两边的木板上分别写着:“满院古香人有会”“当阶清阴月初中”。横着的木板上写着“茗香院”三个大字。穿过大门,顺着大理石铺成的小路向前走,不远处有一条仿制的大船。来到大船的正前方,这便是观鱼台。从观鱼台上向下看,就可以看到无数条金鱼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当你抬头看时,就能看见船上排列着非常整齐的灯泡,一到晚上,这些灯都亮了,把船上照得如同白昼一般,走在上面像回到了宋朝似的。沿着船上的小道,就来到了一个小走廊,走廊的两边挂了一些红灯笼,红灯笼的旁边还安装了一些灯和喇叭,喇叭里放着好听的音乐,走在这凉爽的走廊上,听着醉人的音乐,心情就非常好。顺着走廊往前走,就来到了仿宋朝的一个小酒店。酒店的大门旁,是竹林和香蕉树,阳光透过竹林,在地上洒下了无数星星点点的光斑,把酒店衬托得格外美丽。可能这个酒店是仿照宋朝的房屋建造的,所以称之为“宋肆”吧!

滨河公园真是美极了,欢迎您有空来游玩!

(完)

(选自《孙悟空作文兵法·地府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前面一段写总述总分总,要写完。

开头的过渡很简单。

地点三转换。

假山

怎么写长?有法儿办:

大小颜色形状像,有的有的还有的,借人借物借自然!

每一个转换分一个段。

隋河

大小颜色形状像,有的有的还有的,借人借物借自然!

每一个转换分一个段。

金鱼池

大小颜色形状像,有的有的还有的,借人借物借自然!

每一个转换分一个段。

宋肆

大小颜色形状像,有的有的还有的,借人借物借自然!

8.写景作文 教学点滴 篇八

一篇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体现,它囊括了遣词组句、标点符号、修辞手法、形象思维、谋篇布局等许多知识。大多数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痛”、困难重重,往往是一篇作文拖很久才勉强写起,不管质量如何,应付了事。特别是写景作文,学生更为艰难。我在引导学生写景作文过程中,往往是先观察,再思考,后写作,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观察景物,获得感性材料

作文离不开生活、离不开观察,如果没有生活的经历,没有观察思考,学生写作就只能瞎编乱造,写出来的东西不是矛盾重重,就是花样百出。写景作文,观察景物尤为重要。一次,带我班五年级学生在春暖花开、蜂飞蝶舞的时节去野外春游,在春游的過程中,我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景物,在介绍学生观察景色时,有意识地给一些好词佳句。山上绿树成林,树木苍翠挺拔,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山坡绿草茵茵,百花争妍,姹紫嫣红;山下菜花金黄,麦苗嫩绿,溪水潺潺,杨柳依依;天空一碧如洗,风和日丽,春光明媚,喜燕成群。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令同学们陶醉其间。又一次,早上大雾漫天,我认为是观察雾景的机会来了,就带我班学生来到校外一个小山包上观察雾景。我指导学生观察近处的雾,远处的雾,雾中景色的变化,流动的雾。开展想象的翅膀,看看雾中的山、河、树、房、人等,有什么细微变化,像什么,又似乎不像什么。再有一次早上,我看见漫山遍野白雪皑皑,这是让学生观察雪景的难得机会。于是,我组织全班学生来到野外观察雪景。我让学生先观察静态雪景:山川、河流、田野、绿树、房宇披上了银装,整个大地如粉妆玉砌的世界,树上堆满了银球,柳树挂满了银条儿;再观察雪中动景:树枝、树叶上雪压过重,不时掉下一些白雪,犹如抛洒玉粉,天降银锭似的;然后感受雪景:抓一把雪在手中,找一下感觉,吃一点在口中,感觉又如何,同学之间打一下雪仗,嬉戏一盘,又是什么滋味;再看看同学们表情怎么样。总之,凡是能让学生观察体验的景色,我都指导学生实地观察、感受、体验,这样在每个孩子心目中形成丰富的素材。

二、展开想象,恰当取舍,形成文章

在观察景物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描摹,可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足迹移动顺序等进行描写。还要恰当地取舍、突出重点。对某些景物还要产生联想,由此及彼,间接描写,使景色生动形象,还要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在写作过程中,还要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到描写恰当,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三、点评表彰,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形成的写景文章,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的修改,然后在班上点评,好的文章或其中一句、一段的闪光点,都应鼓励表彰,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目的。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强调了兴趣比知识更重要,它能变成学生写作的内趋力。学生写的文章,如果老师在班上一读,或选入班级优秀文章集,学生将兴奋不已,对写作就倍感兴趣。我班学生写出了许多优秀的写景文章。小东在写《家乡的春天》时,描写到:春天,家乡山坡上各种果树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真是万紫千红,百花争艳。各种小草和青杠树发出了青翠的嫩芽。野花盛开,颜色各异,微风轻拂,点头微笑。松柏不畏严寒,挺过来了,显得更加苍劲有力。田野里一望无际的油菜,开着黄灿灿的花朵,像是给碧绿的菜苗镀上了一层闪光的金子。地里的麦苗绿油油的,在习习的微风中,泛起层层绿得发亮的涟漪。来到四龙山顶,俯瞰春景,犹如一幅美丽的壮锦。宽阔的公路从村边穿过,如玉带环绕,小车随着公路眨眼间钻进了巍巍群山之中。啊,我爱家乡这无与伦比的春天。这段描写,出自我班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手,应该说是很不错的。没有详细的观察与老师的引导,是不能达到这个境界的。当然,还有很多优秀的写景文章,这里就不涉及了。现在,我班学生写作水平大大提高,写作兴趣越来越浓,优秀作文集出了五本,学生尝到了甜头。

新课程理念要求生活进入课堂,或走进生活,积累感性材料,使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我遵照新的素质教育观念,在写景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尝试,感到得心应手,轻松愉快。

阅读批注就可以掌握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结语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通过不断的阅读实践,慢慢积累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小学生一般对阅读缺乏耐心,在阅读的过程中懒得动笔,并且需要教师的监督和督促,缺乏自觉性,因此,针对小学生的阅读状况,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语文教师应该多采用引导和鼓励的方式,对小学生课内外批注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推动课内外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评价能力与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素敏.让阅读从“心”开始——谈批注式阅读在教学中的运用[J]. 小学语文教学. 2010(14)

[2] 肖晓燕.喻德琴.“紧箍咒”与“火焰山”: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两次转化与四大问题[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3(06)

[3] 覃海燕.阅读教学的“导”“学”“练”兼谈《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设计[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10期

9.小学写景作文 篇九

一进门,我就看见了鸳鸯湖中有一对鸳鸯雕像。它们互相依偎着,像是在低声诉说着什么。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无瑕的美玉,让人忍不住去抚摸一下它的细腻。一阵微风吹过,湖水便泛起层层波纹。

我沿着湖边的小路往里走,看见了路边的柳树。柳枝摇摇摆摆,像少女在梳理自己的秀发。公园里有许多人在运动。有的人在跑步,有的人在跳绳,还有的人在打太极……

我继续向前走,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南国风筝场。那里已经有各种各样的风筝飞上了天空。有凶猛的老鹰风筝,有可爱的金鱼风筝,还有一条长长的蜈蚣风筝……

10.雪小学写景作文 篇十

早晨我还在梦中,忽然,听妈妈喊“下雪了”,我一骨碌爬起来,拉开窗帘一看,啊!一片洁白的世界,这是今年最大的一场雪,美丽的雪花像鹅毛一样从天而降,美丽极了。

我一开门,一阵阵冷风吹来,几朵雪花飘在我脸上,凉丝丝的,真舒服。

我背上书包,出了门,雪给树穿上了白棉衣,也给小草,大地,穿上厚衣,树上挂满了雪,像一位头发发白的老奶奶,远处的小山,像带了一顶白草帽,真是一片洁白的世界,像一个童话里的水晶宫,松树的清香,雪的冰香。

雪还在纷纷扬扬的下,像海水一样汹涌,整排的小树,像出征的战士披着银色盔甲,又像一片片白帆船。

天地一色,好像整个世界是银色来装饰的,小朋友在雪中快乐的玩耍,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

11.浅谈写景状物作文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景状物

G634.34

一、以目观物

所谓“以目观物”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再现景物, 写成文章。这是写景状物作文的第一阶段。没有这个基础,后面的东西便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在此阶段,要引导学生戴着“有色眼镜”观察景物,描其形,绘其色,念好“准、细、顺”三字诀,把景物描摹准确、细致、有序。

观之以目,首先要准确,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征,真实地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是写景状物的基本功。唐朝诗人骆宾王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溥波”把鹅状写得准确传神,吟咏该诗,一幅“春鹅戏水”的水彩画就历历如在目前。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魅力呢?我以为就是得力于“白、绿、红、青”四个表色彩的词语准确地再现了描写对象,从而产生很好的审美效果。可以说“准确”是一篇文章的生命,如果不准确,即使写得再精彩、再生动,也只能是败笔。

“以目观物”做到“准确”了,还必须“细致”。如果不“细”,文章就会患“贫血症”,像个“瘪三”。这也是学生常犯的毛病,一些学生写景状物三言两语,寥寥几笔。虽然准确,但空洞无物。这就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景物尽量细一此,角度多一些,视点小一些。那些写景状物的经典名篇无不是在“细”字上下功夫,刻画出一个个精彩细致的特色镜头。如宗璞的写景名篇《紫藤萝瀑布》不仅准确写出紫藤萝整体象流动的瀑布,还从局部细致刻画一穗花、一朵花的花苞与花舱的风姿以及颜色光彩的细微变化。细致了,文章才会具体,内容才会丰富。

二、以心观物

所谓“以心观物”就是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观照景物,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其实纯客观的景物描写是没有的,其中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真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但“以心观物”必须建立在“以目观物”的基础上,即“情语”必须有“景语”作依靠。因此,“以心观物”便成了写景状物作文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写好写景作文的核心、关键。写景的文字只有投入自己的情感,文章才会传神、灵动起来。否则,景语就变成无意义的点缀。那么如何“以心观物”、做好情感投入呢?我以为必须念好“真”、“契”、“化”三字诀。

所谓“真”就是“观之以心”要做到真实自然,引导学生以赤子之心面对外物,不要先入为主,事先拈出一个什么“情”来,然后对号入座。要鼓励学生流露真思想,展示真性情,以真心观物,以真情状物,自然流露,不虚伪,不粉饰,即使流露一些消极情绪,只要真实,笔者以为也不为过。

所谓“契”,就是“以心观物”时情与景要契合一致,不能景是景,情是情,两张皮不搭边。情景相“契”有两种导向:一是由什么样的景,引发什么样的情;一是由什么样的情,给景蒙上一层什么样的色彩。比如散文《岳阳楼记》就是情景契合的名篇佳作,文章写了两种不同景物,引发两种不同的情感:一种是由“明丽”之景,而自然导出“喜悦”之情;一种是由“阴晦”之景,自然地引出“悲伤”之情。这样看来,不同的景物会触发与之对应的情感来;即使就是相同的景物,由于情绪不同,也会使景物蒙上不同的色彩——“愁”则草木含悲,风云变色;“喜”则树在点头,石在欢笑。但不管怎么变化,情与景必须和谐一致。

所谓“化”,就是“以心观物”时,将情融化在景中,达到化境,犹如盐化水中,不见盐迹,而有咸味,也就是情与景水乳交融,分不清什么是景什么是情,这是“以心观物”的最高境界。请看赵丽宏的散文《晚香玉》描绘晚香玉的那估段文字:“几颗亮晶晶的露珠,不知在什么时候凝聚起来,滚落在晚香玉洁白的花瓣中,像一些好奇的眼睛,忽闪忽闪,张望着安谧的夜的世界。几缕清香幽幽地飘起来,屋子里顿时一片芬芳。真怪,这花儿白天淡而无味,一到夜间,就悄悄地吐出馨香来,也许,花儿也是爱安静的吧?”你能分得清哪些是景语,哪些是情语呢?这时情景已化为一体,铸成一個鲜活的生命,如果硬要从中挑选,就会伤筋动骨,戕害文脉。当然要求学生达到这种境界比较难,但不是高不可攀、

三、以理观物

所谓“以理观物”就是引导学生在“以目观物”、“以心观物”的基础上悟出一定的哲理,它是写景状物作文的第三个阶段,是“观之以目”、“观之以心”的升华。初中生由于视野窄、阅历浅,因而他们由景物所感发、由外物所触动的感悟和理思往往比较浮浅,文章缺乏深度。那么怎样搞好“以理观物”呢?笔者以为必须念好“实、深、新”三字诀。

“实”就是在“以理观物”时哲理的体悟要实在、自然,不能生硬、突兀,要在前面情景的基础上实实在在、水到渠成的闪现思想火花。虽说“草木虫鱼皆可悟道”,但是这种“道”也就是所谓的“理”并非是凌驾于文章之上的抽象的简单的概念,而是贯注于文章体内的活生生的灵魂,是景物形象的晶体、作者情感的晶体,千万不能简单图解,在文章末尾喊一个口号了事。哲理的体悟不仅要“实”,而且要“深”。“深”就是“以理观物”时要讲究深刻、深入。那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泛泛而“论”,是不能打动人心的。只有在“实”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入木三分,不仅能引起共鸣,而且能产生醍醐灌顶、刻骨铭心的效果。如《岳阳楼记》作者状写了一般人黯景产悲情、亮景生乐感的情形,但并未止步,而是深入下去,进一步指出作为君子应具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从而深刻地唱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哲理。其体悟之深,千载之下,谁堪伯仲,遂成千古绝唱。

所谓“新”就是引导学生“观之以理”时具有独特的发现性,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平庸识见或粗糙的世俗观念的诠释,要从常人容易忽略的细枝末节中发现生命的真谛,也就是“发前人所未发,道别人未曾道。”

12.小学作文写景 篇十二

关键词:写景,方法,探讨

作文教学是学生字词句篇综合能力的高度体现, 也是学生情感态度、美育教育和价值观的凝练和概括, 而写景作文以其取材范围广, 结构严谨, 语言精练, 感情真挚, 特色鲜明的特点, 常使初学者难以下笔, 习作显得空洞无物, 无病呻吟。结合教学实践, 我认为写景作文要从如下几方面着眼。

一、慧眼审题———咬定青山不放松

写景作文必须根据不同季节 (春夏秋冬) , 不同时间 (早晨、中午、黄昏、傍晚) , 不同环境 (城市、乡村) 等认真审题。不同时间在不同地点, 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均景色各异。如写《早晨》, 四季的早晨, 城市和乡村的早晨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写《我的校园》, 校园的四季景色和学生的活动存在着差异性。在审题时要紧扣题意,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明确写作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 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突出习作重点。如写《故乡的山水》, 就必须写出故乡山水的特点及喜悦赞美之情;再如写《美丽富饶的家乡》, 就要突出家乡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也可以写党的富民政策使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只有根据题意确定写作中心, 有针对性地观察、选择和组织材料, 才能使文章题意明确, 立意深远, 主题深刻。

二、有序观察———横看成岭侧成峰

好的作品来源于生活, 观察是生活的前提, 是学生认识社会和自然, 洞察人生的重要途径。首先, 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常见的观察方法有:定点观察法、移位观察法和移步观察法, 即将立足点作为固定点选择角度观察, 转移立足点不转换景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按作者的足迹移动选择观察点而观察。自然景物一般要依据观察顺序, 根据位置的移动和空间的变换, 从左到右, 从上到下, 从远到近 (或相反) , 或按时间的顺序, 或移步换景细致观察, 同时, 根据时间、地点、季节的变化重点观察。如春天鲜花烂漫, 夏天绿树葱郁, 秋天硕果累累, 冬天白雪皑皑;朝阳辉映, 骄阳似火, 晚霞满天;农村溪水潺潺、燕语莺啼, 城市高楼耸立、车水马龙;乡间宁静灯火, 城市浪漫霓虹, 自然景致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 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另外,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 同一地点不同时间也景色各异, 如四季的早晨, 农村和城市的早晨, 四季的校园各有特色, 应细致观察, 精心提炼。

三、精心选材———一枝一叶总关情

写作是将搜集的材料加工提炼, 从而抒发真情实感的过程, 写作时常需要积累材料, 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 不能信手拈来, 选材时必须围绕习作的中心, 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材料加以运用, 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每一个地方, 每一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致和人文景观, 应重点选择,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精心搜集, 主次分明, 大胆取舍, 力争材料新颖别致, 典型具体, 精妙绝伦。

四、巧妙构思———淡妆浓抹总相宜

写作时不能将搜集的材料一一罗列, 简单堆砌, 要围绕一定的主线, 安排和组织材料。写作时可根据游览的路线, 观察的顺序, 时间的推移, 季节的变换和景物的类别合理安排材料, 根据景物的特征和中心思想的需要安排段落层次, 不能一味摹仿“三段论”, 更不能随意拼凑, 任意安排段落, 要将最能突出中心思想的景物浓墨重彩, 着力描绘, 对次要的可以略写。在材料的安排上, 重视布局谋篇的同时, 还要重视开头和结尾, 好的开头和结尾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突出中心的作用。文章开头可直接点题, 结尾直抒胸臆, 顺理成章, 自然流畅。如老舍先生《草原》一文, 作者从一进入草原的景物和感受入手, 写草原美丽的景色和蒙古同胞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由衷地发出“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感慨;有些文章开头可总述全文, 然后按“总———分———总”的形式一气呵成, 自然结尾, 如《桂林山水》一文, 文章的开头就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 接着写桂林的山 (奇、秀、险) , 水 (静、清、绿) , 山水辉映成一幅精美的画卷, 情由景生, 爱由心生;有些文章开头巧设悬念, 结尾照应开头, 自然点明主题。如《迷人的张家界》一文, 开头写“未到张家界, 我就听人说:湖南的张家界地貌奇特, 有着泰山之雄, 华山之险, 黄山之变化, 桂林之秀丽”, 使人对张家界旖旎风光无限向往, 再通过描写张家界仙境般迷人的景色, 最后由衷地发出“迷人的张家界, 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构思精巧, 意味深长。

另外, 习作时还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大胆合理的想象, 赋予自己的真情实感, 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五、推敲修改———千锤万凿出深山

好的习作不在篇幅冗长, 贵在短小精悍, 写作时妙笔生辉, 一挥而就固然可取, 但文章贵在修改。初学者更不能忽视, 欲速则不达。习作布局谋篇后, 要不断推敲, 不仅从字词句段, 篇章结构, 立意构思, 材料选择, 主次详略等诸方面细致修改, 还要从标点符号、表现手法、情感抒发等方面反复推敲, 使文章力求精练, 简洁明快, 情感丰富, 独具匠心, 直至自己满意为止。

总之, 在写景时不能敷衍了事、粗心马虎, 更不能急功近利、好高骛远, 既要重视积累知识, 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丰富情感, 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 又要勤学善思、常写多练、精心锤炼、反复修改, 只要这样, 写文章时才会得心应手, 既得“鱼”, 又得“渔”。

13.游览写景小学作文 篇十三

出发前,我们带足了食物和水,开始爬山。刚开始,我和弟弟,及表弟几个孩子精神饱满,争先恐后地努力往上爬,希望最先爬上山顶。这山上的台阶可真多啊!爬过了一层又一层,大人们都气喘吁吁,走走歇歇。可我们几个却是马不停蹄,就算歇也是在大石头上坐一会儿就起身继续爬。

嵩山的景虽说并不十分美,却也让人赏心悦目。我一边大步向山顶进发,一边欣赏着一旁的风景。往下看,一块块形状奇怪,颜色花纹不一的巨大石头堆在山下,石头与石头间还长满了花花草草,放眼望去十分壮观。视平线内,则是热热闹闹众多慕名而来的游人,还有卖着各种小玩意儿、纪念品和饮料的小摊子。游人们有的驻足观赏,有的合影留念。小摊也是五花八门,几乎走一会儿都有一个摊子。再仰头向上看,朦胧而雄壮的山峰映入眼帘。那山高大雄伟,好似一个高达无比的巨人,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冲击感。我和弟弟惊奇地张大了嘴巴。把视平线抬高,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清澈湛蓝的天空。我伸出双手,仿佛坠入了天空美丽而又奇特的世界,一伸手就可以抓朵云彩、碰到太阳,满眼都是令人心情舒畅的天蓝色。在这美丽的山上,就算累得大汗淋淋,也让人觉得轻松许多,一切烦恼、忧虑都被阵阵清风吹得无影无踪。

但风景美归美,走了一段路后,原本力气十足的我们,也不得不像其他人一样拄着木棍,在台阶上歇半天才起身继续走。特别是在爬200多层的天梯时,我才走了一会儿就直喊累。旁边的叔叔见了,上前拉住我的胳膊,把我提起来似的一步步向上走。我无精打采地说:好累哦,腿都软了,这样也没用啊!没想到叔叔严肃地说:爬山可不是一项简简单单的运动项目,最重要的是锻炼意志,有毅力的人才能爬上山顶!你现在觉得累,可当你爬上山顶时,就会感到一路上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我思索着叔叔的话,也有道理。叔叔又指着前面说:你看,许多老人家还比你强,都爬那么高了!甚至还有人肩上扛着几十斤的食物上山,他们可比你累多了!我看了看那个人,虽然那么重的东西压在身上,脸上却毫无筋疲力尽的神色,而是稳步前行着,游人们都纷纷为他让道。

看到这里,我又有了动力。一路上,我们在美丽的地方拍照;在高处大声喊叫,把累喊出来;谁摔倒了,谁累了,都有人在后面帮忙。大家你帮我,我扶你地前行着。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翻过了好几座小山,来到了嵩山顶峻极峰。

扶着石碑往下看,是一片烟雾缭绕的山峰、树林、小路,如仙境一般美丽。一切像是虚幻的,却又那么真实!我们纷纷在峻极峰石碑旁拍照留念,把这美好的时刻记录下来……

14.冬天写景作文小学 篇十四

在冬天,搓手是常见的动作了,路上的行人还会围上大围巾,戴上帽子,穿上雪地靴,聊天的时候嘴里吐出白茫茫的轻纱似的白雾,好像几个“神仙”。骑车的人们更是戴上口罩和手套,全副武装,只露出一双眼睛,像是谍战片里的特务。

冬天最适合吃火锅了,一桌子菜,一口锅,再来一份酱料,一群人围着桌子就可以开吃了。锅里的汤水翻滚着,冒着水蒸汽,聚集在一起,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像一条“巨龙”,穿梭在屋顶。外面的天气虽冷,但屋子里却分外的热闹,给人带来喜气洋洋的感觉,好幸福。

到了冬天,还有一个最盛大的节日,是中国独有的节日——春节,家家吃饺子,贴春联,挂灯笼等,许多习俗尽显在冬天。家家热闹非凡,把冬天那股寒冷的气息全部抛到九霄云外,尽是一片红红火火的场景。

冬天的人们变化了,冬天的树木也有所变化,在我家旁边就有棵神奇的树。春夏时,绿叶葱郁,有一长串一长串的小苞,到秋天开始,它们会微微张开,到了冬天,叶子和小苞一夜消失,枝头与枝杆分开的地方会出现雪一般的小果实,近看,每个岔口随处可见;远看,白点若隐若现,如同雪一般美丽无比,装点着这个冬天。

15.写景散文的“美”教法 篇十五

一、导入美

美的文章需要美的导入才能使人身临其境。如《天池》一文不妨用李商隐的小诗《瑶池》导入:“‘瑶池阿母绮窗开, 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 穆王何事不重来。’诗中的‘瑶池’便是现在的天池。”如《阿里山纪行》一文可以这样导入:“‘高山青, 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一首《高山青》唱红了大江南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吴功正的脚步一起走进阿里山。”

二、诵读美

美文的诵读需要读者的声情并茂, 更需要独到的方式引导。这种方式首先就是配乐朗诵。音乐和文学的结合, 是任何东西所不能媲美的。试想一边诵读“小桥流水、古朴犹存”的《周庄水韵》, 一边配上一段笛声悠扬的江南小曲, 无须教者讲述, 其中之美、之妙便不言而喻。其次就是分层朗读。如《鼎湖山听泉》中一段描写鼎湖山泉声的句子:“那柔曼如提琴者, 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两位女生读) ;那清脆如弹拨者,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全班女生读) ;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 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全班男生读) ;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定是激流直下陡壁, 飞瀑落下深潭 (全班学生读) 。”这样就能将泉声柔曼、清脆、厚重、雄浑的特点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三、品味美

文章之美贵在语言之美, 语言之美贵在修辞之美, 修辞之美贵在品味之美。对语言的品味要注重方法的引导, 教者可从修辞、运用的手法以及巧妙的修饰语等方面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或写作的目的。朱自清的《春》中“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一个“让”字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荷塘月色》:“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此句正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荷叶的妖娆多姿。

四、引用美

旁征博引向来是各位文学爱好者所喜欢和擅长的, 为了领悟天池魔幻、神奇、缥缈之美, 我们可引用一位名叫龙城飞将的网友对天山的描绘:“用惊艳不足以形容她的美丽, 用漂亮不足以描绘她的华贵。纯净、圣洁、晶莹, 仿佛梦幻一般, 完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没有一丝人为活动的痕迹。碧绿的水面上照射着金色的阳光, 如同金粉洒在一块大大的碧玉上, 波光掠影, 玲珑剔透。池面上水汽和阳光交织在一起, 云雾缠绕, 给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站在岸边, 仿佛和天池融为一体, 听她讲述着那深沉梦幻的寓言, 和她独处高山之巅, 听它亿万年来的感叹, 此景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有几回睹?”

五、比较美

红花当须绿叶来衬托, 万物之美亦是如此。美有很多种, 如何让学生对各种景色之美有确切的把握, 我们不妨设置一个仿句题来显示这种美的独特之处:“如果说长城美在它的雄伟绵延, 中山陵美在它的庄严肃穆, 那么九寨沟美在它的原汁原味, 泰山美在它的巍峨挺拔;如果说天池美在它的虚幻缥缈, 阿里山美在它的妖娆多姿, 那么苏州园林美在它的精雕细琢, 鼎湖山美在它的空灵神圣……”

六、宣传美

既然是美的东西就不该独自占有, 应该与大家一起分享。在这一环节我们不妨为所写美景写一则广告宣传语, 要求是广告宣传语写得好、写得巧、写得美、写得妙, 这就要求学生能运用一定的手法。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主要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征, 不妨写这样的宣传语:“冬天的济南是孕育春天的摇篮 (押韵) , 冬天的济南是你过冬的理想境界 (押韵) 。”如《天池》一文的宣传语:“青春天池、美丽天山 (比喻、对偶) ;天池景色美如画, 声名远播遍华夏 (比喻、押韵) 。”

七、总结美

古人称画龙须点睛, 那么一堂出彩的课也需要点睛之笔———教师总结, 总结的语言要美且切入重点。如《天池》, 可这样总结:“它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 也许只有地大物博的中华民族方能孕育出如此美丽的仙境, 大自然以它的鬼斧神工给予人类难以想象的种种奇迹, 让我们珍惜、热爱这绿色的自然吧, 因为它是我们幸福的家园!”

16.写景作文指导方法研究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景作文 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86

在写作过程中,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都需要运用景物描写,或渲染环境氛围,或烘托人物心情,抑或抒发思想情感。综观当前学生的写景作文,常常会发现,许多学生写景时胡乱编造,层次不分明,重点不突出,无法抓住景物的鲜明特征。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写景作文的指导,让学生在写景中受到美的熏陶,体验到描写成功的喜悦,从而启迪思维,升华情感,提升写作能力。

一、调动感官,细致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写景作文离不开深入细致的观察,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教给学生观察景物的方法。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他们全面细致观察,学会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观察和感受景物特征,需要借助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不仅要观其形和色,更要嗅其味、听其音。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景物的形态、颜色、气味、大小、数量等主要特征,让景物描写绘声绘色。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把握写景的顺序,学会移步换景,写出层次。世界上的景物千姿百态,观察角度和顺序不同,其观感也有所不同。一般的,在描写景物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进行,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整体到局部,抑或移步换景,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井然有序地开展,从而使景物描写层次分明,条理明确。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烟台的海》一文,作者按照“冬—春—夏—秋”的时间顺序,写出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不同的鲜明特点。冬天时海的凝重,人的不畏严寒;春天时海的活泼,人的勤劳播种;夏天时,海的宁静,人海相依;秋天时海的高远,人的充实忙碌。文章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如一幅幅立体画面,读来让人流连忘返。

二、巧用修辞,展开合理想象,增强语言感染力

在描写景物时,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往往会使文章语言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让人读后印象深刻,回味无穷。因此,在进行写景作文指导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好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并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联想,从而让景物描写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富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比如,描写春风时,有学生这样写道:“春风像一个心灵手巧的少女,用她那灵巧的双手染绿了柳枝,染红了桃杏枝头,染黄了簇簇的迎春花。”以少女作比喻,写出了春风的美好。再如,写夏天:“夏天是热情的,在激情的旋律中展现着她的青春活力。”学生借助拟人手法,写出了夏天的热情与活力。写小草:“小草长在风里,摇曳多姿;小草长在山里,挺秀坚韧;小草长在水里,充沛盈盈;小草长在我的心里,只要有信念,就层层不穷。”排比的巧妙运用,增添了小草的生机勃勃。这样,通过巧用修辞,展开合理想象,景物描写将更生动、形象,更具韵味。

三、意在笔先,注意动静结合,实现情景交融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要想使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写出景物的静态,又要写出景物的动态,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从而增强画面的动感,使作文情趣盎然。同时,需注意的是,写景作文离不开抒情,写景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写景而写景,更重要的是为了抒发作者心中的思想情感。因此,在指导学生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渗透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表达出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让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

譬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杜甫的《绝句》一诗,览景悦心,借物传情,诗人在描写景物背景、营造画面意境时,将“黄鹂”“白鹭”的动态画面与“翠柳”“青山”的静态事物巧妙地结合起来,色彩鲜明,有声有色,营造了灵动、唯美、清新的意境,展现了春天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反映了诗人做诗时的愉悦、欢快心情。

总之,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巧用修辞,结合事物展开合理想象,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并注意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使文章更具活力和灵性,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 杨晓红.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J].新课程:小学,2014(8).

[2] 荀道艳.浅谈小学语文写景类作文写作[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5(12).

[3] 秦素芬.关于小学语文写景类作文写作教学研究[J].未来英才, 2016(2).

17.公园写景小学作文 篇十七

练剑的人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爷爷。他拿起剑,在空中舞了一直,就听见唰的一声。然后他左手拿剑,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放在剑旁,好威武啊!我看着老爷爷的表演,心里很佩服他,我也要当一位武林高手。

还有一位老爷爷在练气功。你看,他先扎好马步,然后手张开,由上而下压了下去,这就是武林功夫中的气功。

有两位大人在打羽毛球,一个人发了一球,另一个人接住了,反打过来一个好高的球。他们打球收来了一大批人观看,人们都说:“真是太精彩了。”

还有一位大姐姐在练声,她唱的歌优美甜润,我猜她一定是一位歌坛新秀。

18.小学写景作文 篇十八

彩灯

到处是一片灯的世界,五彩缤纷,五色斑斓。我想,天上人间仙境,也莫过于此吧。眺望闪烁的彩灯,禁不住想起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驻足河堤、向北眺望,望江亭仿佛一颗耀眼的明珠,灯火辉煌,像是天上的宫殿。汉江两岸,闪烁的彩灯永远是让你欣赏不倦的一道风景,映照得江面朦胧而又柔和,水灯相映,微波荡漾,像是一片流动的彩霞。这些大大小小的彩灯,像星星、像花蕊,又像是天上跳动的彩虹,煞是好看。几道彩光从夜空划过,把夜空装点得浪漫而又生动,让你置身夜色却不压抑,不疲倦,不单调,不寂寞。彩灯五颜六色,舞动着跳动着,勾起你快乐的心情与回忆,让你轻松忘掉烦恼,像与你招手,又像是调皮地向你眨动着眼睛。它们欢快而活泼,像是你的好朋友,带给你视角享受,让你一饱眼福。它们照亮了夜空,驱走了黑暗和恐惧,让你尽情地散步、娱乐……

城市

城市依然沸腾热闹。因为有灯火照耀,一幢幢高楼隐没在夜色里,灯光辉映中,朦胧的轮廓依稀可见……

车辆依旧呼啸而过,匆匆而归,车灯也相互辉映,形成一道流动的云彩。 高楼里的每一窗灯火都洋溢着家的温暖,归家的人们此时团聚在家中,看电视娱乐聊天或叙说一天的见闻。

山笼罩于夜色之中,城市却在山的怀抱里有点倦怠了,快要入睡了……

人们

人们更加悠闲了,他们三三两两,结伴去公园,去河边去散步,去逛街、淡笑,娱乐。夜市热闹了起来,夜宵更是人们热衷的话题,火锅啦,烧烤啦……小巷里飘荡着诱人的小吃香味。酒吧,歌舞厅也开始营业了。回家的人们,迈着匆匆的脚步,下班的人们,赶急着回家,言谈笑语不时四处飘散。农夫们扛锄归家了,鸡进架了,牛羊归圈了,灯火也亮了,酒茶饭菜的香味也更浓了……

谁家的箫笛悠悠地吹响?谁家的电视剧开播了?谁家的二胡悠远的拉起?谁家的歌声缭缭而又悠扬飘荡……

19.写景抒情散文专题教学初探 篇十九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为写景状物类散文,三篇选文为《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从专题教学上考虑,《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是借景抒情类,《囚绿记》是托物言志类。因此,将《囚绿记》抽出来,另与其他托物言志类散文组成专题进行教学,将《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进行专题组构上的重新审视与思考是很有必要的。

写景抒情散文中景是作者情思的主要载体,作者常会意藏于景,以景显情,将自己的情思借绘景传达给读者,即“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读者阅读此类散文的关键就是要缘景悟情,析景悟情。

散文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因此,作者情感所寄托的载体——灵风景——有时不只一个而可能会有多个。当一篇散文中出现多幅图景来展现情思时,文中描摹的几幅风景像展板一样,孤立地为读者奉献出几张旖旎风光,还是这一片片风景中“埋藏”着一条连续的“情脉”,“潜伏”着万千情思?毫无疑问是后者。然而对学生来说,解读一幅图景感悟作者情思都很难,把握多幅图景中寄寓的情思就更难。更值得关注的是,某些教师在分析此类散文时还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将散文中描写的一幅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活生生地割裂开来,“单摆浮搁”地一幅一幅解读、赏析,这样就无情地斩断了贯穿于散文整体的“情脉”。故此,笔者试图通过专题教学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教给学生解读这类散文的一些方法。

《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属经典,笔者以前教学《荷塘月色》会将绝大部分时间放在对四、五两段的赏析上。因为这两段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写景段落,修辞、写景角度、写景手法等等,有着不少可以赏析的地方。甚至有时还会因为课时,将教学重点就直接简化为对这两段的赏析上。如此阅读,缺乏文本整体阅读意识,没有把文中的三幅图景当做连环画般合起来读,自然就对作者贯穿于全文的整体情思把握不够。于是,学过后学生脑中就只留下了优美的写景段落,对作者借景抒写的情感理解浮泛,仅停留在作者借景传达出对“荷塘”和“月色”的喜爱这一肤浅的理解上。学《故都的秋》,也会带学生一幅幅秋景地赏个不亦乐乎,但对五幅秋景也缺乏整合意识,所以,学生对文章的把握也是支离破碎的。

《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在表达情感上均是借景抒情,以景显情。细读文本不难发现,两篇有个共同的特点—借多幅图景展现作者情思。《荷塘月色》着力描绘了荷塘月色图、《采莲赋》中的江南采莲图、《西洲曲》中的江南采莲图等三幅图景,作者借这三幅意境不同的图景来展现自己的情思;《故都的秋》更是绘出了饱含浓浓秋味的五幅秋景:庭院秋晨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话凉图,秋果奇景图。它们代表着多幅图景展现作者情思类散文中景与情的两种不同类型,我姑且将其概括为“景异情移”和“景异情不移”。一篇文章绘出景物不同的多幅图景,可谓是“景异”;作者的情感随不同图景而呈现出的不同,可谓是“情移”。

《荷塘月色》属“景异情移”类。荷塘散步,朱自清经历了一次心灵之旅,他借三幅连环画般的图景,展现了自己情感的变化:因为“心里颇不宁静”,于是去荷塘,在无边的荷香月色中不宁静的心情得到了暂时的平复,“荷香月色图”就显示出作者暂时摆脱了白天的不自由后获得了片刻宁静的心里感受。然而蛙与蝉的聒噪又将他拉回了不宁静的现实,但他还是想摆脱,于是就又“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第一幅“江南采莲图”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片明丽欢快。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中,少男少女们热闹地嬉戏,自由地谈情说爱、说笑打闹。作者借这幅欢乐热闹的“江南采莲图”传达出对自由世界的向往,也反衬出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不自由。但喜悦又稍纵即逝,“可惜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不无羡慕的一句话把作者的情绪又重新拉回了不宁静。荷塘抬抬脚还可以去,且能让自己从不宁静中暂时抽出身,而欢乐热闹的六朝时代却是无论如何再也回不去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中的句子”,援引的四句,展示出一幅女子思念情人的图景。其实,作者借之表达的也是自己思念“情人”的痛苦,只不过这个“情人”是他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的“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罢了!追寻自由而不得的他此时的灵魂是痛苦的,这份痛苦恰借《西洲曲》中的“采莲图”传达给了读者。总之,作者借这三幅意境不同的图景,展现出了情感的起伏波动,真可谓是“景异情移”。

《故都的秋》是“景异情不移”类。五幅秋景——庭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果奇景——均透射出了“清、静、悲凉”之意,五幅秋景有一个共同的情感指向,即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与热爱。郁达夫对故都的喜爱与眷恋,他的感伤与落寞,凝聚在了小院低矮的破屋外,树叶间渗出的一丝一丝清朗的日光里,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里,破壁腰中牵牛花的蓝朵里,疏落尖细的秋草里,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扫帚的每一丝细纹里,秋蝉的每一声残叫里,都市闲人微叹的互答里,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将这五幅秋景合起来想,会看出作者的情感非但不移,反而是借一幅幅秋景图层层渲染,将本就很浓的“故都的秋味”点染得愈加浓烈,将自己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与热爱之情也表达得愈加浓烈。

如此引导学生阅读后,可再提供几篇借多幅图景展现作者情思的高考原题和模拟考试题作为延伸阅读,检验一下学习效果。

20.小学作文写景 篇二十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

【教学分析】

本次习作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作文要求: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者画的。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座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这一次的作文练习,重点是激发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积累下来的写作方法、写作思路、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实践和应用。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秋天、画秋天,进行一次以“秋天”为主题的习作训练,在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比较清楚有序地介绍秋天里的故事和有关秋天的画。

2.在习作中应用自己积累的语言。

【学前准备】

1.让学生到校园、大自然观察秋天。

2.搜集秋天的资料、拍秋天的图片。

3.学生画一张秋天的图画。

【学情预设】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作文正值金秋时节,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校园秋天的景色、野外秋游等方式感知秋天的美景。在体验中,积累关于描绘秋天的词汇。由于这个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写景,难度非常大。因此,教师在学习第三单元的过程中,由课文的学习迁移到写作上,并不断地鼓励学生画秋天的画,拍相片等活动。学生通过一周的积累,慢慢地感知秋天的特有的景物特点。

【教学设计的流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集体展示作品

1.在习作前,同学们完成的小小任务:采集树叶、收集果子、拍照图片、积累词句、创作图画等。现在,就请你把成果拿出来,大家一起展示。(将图片、图画粘贴在教室后面的展板上。)

2.请你来给组员说说画上的内容或者采集过程的有趣环节来说一说。

3.小组派出代表上讲台讲关于体验秋天美景的小故事或收集资料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写作是三年级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最棘手的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有亲身的体验,教师带着学生去校园里采集秋天很特别的树叶。教师引导家长学生写作前秋游,去拍秋天的美景,去画秋天的图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慢慢地体验秋天的美,在细雨润无声中,慢慢地积累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这个环节就是通过展示和讲故事等有趣的活动,去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回顾范文写法,有效学习迁移

1.每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再具体地分写秋天的雨的特点,是先总后分的结构。(总起句:每段的第一句话,有总起的作用。)

第一段: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第二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第三段: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第四段: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2.聚焦关键词。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总起句后面,选一些代表五彩缤纷的景物来写:叶子:银杏树的叶子,枫叶;水果:橘子、柿子、花卉:菊花仙子。)用上好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句子)

3.修辞手法的巧妙应用。如比喻句: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如拟人句: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设计意图:有位作家说的写作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课本中的经典佳作的写作方法,是三年级学习写作的关键。特别是在这个单元,主题写秋天。重点是模仿《秋天的雨》一文,从文章的选材、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模仿学习。在品读文章的同时,学生的脑海里已经构建了写秋天景色的思维。在作文教学之始,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三、欣赏秋天佳作,由对比促写作

1.以课文图画为例子,引导学生先说一说。

2.学生说说图画内容,教师出示对比的文章。

学生:

美丽的秋天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一排排大雁飞过蓝蓝的天空。

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地里的高梁红红的,都成熟了。

果园的果子也熟了。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还有个小朋友在摘水果呢!

秋天真美丽呀!

教师:

美丽的秋天

悄悄地,秋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

秋天,秋高气爽。在高远的蓝天上,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看一排排大雁唱着欢快的歌曲飞过蓝蓝的天空,好像在告诉人们秋姑娘已经来了。

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瞧!金黄的稻谷,就像一片金色的大海,随风翻起金色的波浪,一望无际,美丽极了。地里的高粱举起了火红的旗帜,就像熊熊燃烧的火把。

再看看瓜果飘香的果园,苹果露出红红的笑脸。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小朋友提着篮子迫不及待地去摘水果呢!

秋天里,蓝蓝的天空,金黄的稻田,丰收的果园构成了一幅秋天的图画,她是多么的美丽呀!

3.小组讨论哪篇文章好?好在哪里?选代表汇报。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对好的文章的写作方法做出总结:

(1)认真观察。

a.看景。看都有哪些景物,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哪些值得我们写,哪些富有秋天的特征。

b.看物。图画中的事物可以突出秋天的气息。

(2)按空间顺序写。由远及近的顺序。

(3)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辭手法。

(4)在好的文章中,小作者动用五官,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尽可能地做到具体和形象。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写作指导,关键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指导。学生刚刚起步学习写作,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回到体验中去写作。这样的写作很直观,很真实。因此,这个环节只要引导孩子调动感官的作用,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写自己亲身体验的,直观,真实,有内容可以写。】

四、精准拟定题目,展现画龙点睛

1.引导学生自拟题目。

(1)以描写图画中主要事物为题。如《美丽的秋天》《秋天的图画》《丰收的秋天》等。

(2)以对秋天的情感拟题。如《美丽的秋天,我爱你》《秋天,我最喜欢的季节》。

2.开头:开门见山,开头点明题目。如课文:《秋天的雨》。

3.中间:抓住秋天里特有景物来写。如《秋天的雨》,课文重点写树林里的树叶,果园里的果树,花园里的花,都象征着秋天。

4.总结自己对秋景的切身感受。如《秋天的雨》,最后写出,它是一首欢乐的歌。

五、应用科学方法,写作秋天佳作

练习第三单元的习作。

板书设计

秋天的图画:1.准确审题方法

2.迁移写作方法

3.精准拟定题目

上一篇:励志句子及赏析下一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