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规定(精选7篇)
1.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规定 篇一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以最快的速度,有序、有效的抢险抢 修,实施救援,从而达到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 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辅、统一指挥、分 工负责”的原则,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本企业突发事件应急 处置预案。
(一)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安全主管担任,成员:由公司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员)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日常工作。
1、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本企业“预案”的制定、修订;
(2)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
(3)检查督促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 工作;
(4)发生突发事件时,由领导小组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5)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6)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和教训。
2、人员分工与职责
组长:组织指挥应急救援;
副组长: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协助总指挥
做好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理;保障后勤供给;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 布有关信息;
安全管理员: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及现场救援具体事宜及事
故处理。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3、通讯联络方式(1)公司电话:
(2)领导小组有关人员电话 总指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安全负责人): 组员(安全管理员): 组员(安全管理员): 组员(调度员):
(3)组织应急救援相关部门联系电话:
公安报警电话:110
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 火警电话:119
医疗救护电话:120 辖区道路运输管理处:
(二)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1、适用范围
凡发生的由于人为过失或自然灾害造成的以下重特大道路交通 事故、工伤死亡事故、火灾事故的,适用于本预案。
(1)一次死亡3 人以上,或伤亡10 人及以上,或直接损失50 万元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
(2)一次死亡1 人以上或重伤2 人以上的工伤事故;
(3)一次直接损失30 万元以上,或重伤(死亡)3 人以上的 火灾事故;
(4)其它社会影响较大,造成严重后果的重特大安全事故。
2、事故报告制度
(1)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及当事人除了拨打110、119、120 电话外,必须立即将事故发生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初步情 况电话报告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员)。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 员)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向领导小组汇报。道路交通事故按《行车 事故统计和报告制度》的规定上报相关部门。
(2)事故发生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内将事故简要情况书 面上报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员),事故书面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A、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车辆号码和驾驶员姓名或操作人员 姓名等;
B、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情况;
C、事故发生的初步原因; D、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E、事故报告单位及联系电话。
(3)事故现场情况发生变化,伤亡人员数量发生变化时,事故 发生单位应及时补报。
3、现场处置制度
(1)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驾驶员现场处置方法:
A、立即停车。凡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都要立即停车。
B、立即抢救。停车后应首先检查有无伤亡人员,如有受伤人员,应立即施救并拦截过往车辆,送就近医院抢救;如伤员身体某部位被 压或卡住,应立即设法将伤员救出,同时应标出事故现场位置。
C、现场保护。保护现场的主要内容:肇事车的停位、伤亡人员 的倒位、各种碰撞碾压的痕迹、刹车拖痕、血迹及其他散落物。
D、保护方法。寻找现场周围石灰、粉笔、砖石、树枝、木杆、绳索等便利器材,采取措施,积极施救。因抢救伤员需要搬动现场物 品的,应如实记录并标明位置。设置保护圈,阻止劝导无关人员和车 辆进入或绕道通行。
E、及时报案。在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的同时,应及时直接或委 托他人向当地公安部门或交通主管部门报案,然后向本企业领导或有 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如下:肇事地点、时间、报告人的姓名、住址 及事故的死伤和损失情况。交通警察和应急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要 服从组织指挥,主动如实地反映情况,积极配合现场勘察和事故分析 等工作。
(2)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员)在接到发生重特大事故报告 后,应及时报告公司领导并立即组织人员和相应的救助设备和工具赶 赴现场,并保护好现场,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现场的处置和善后及后勤保障工作。
(3)要想方设法抢救伤员,积极采取措施,及时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和伤亡人员的增加,努力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限度。
4、事故处理制度
(1)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公司成立事故调查小组,负责对事故 的调查并提交事故情况调查报告和提出处理意见,报总经理室。
(2)重特大安全事故经过调查核实后,除国家公安、劳动、消 防等部门按法律法规已结案处理外,公司对事故发生单位责任人和直 接责任人视事故损失、责任,按有关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3)重特大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故意 破坏事故现场的,对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处分,构成犯 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本预案未尽事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
(三)“三防”(防汛、防洪、防台)期间应急保障预案
1、防范措施
(1)“三防”期间企业员工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到防患于 未然。
(2)“三防”期间的巡查工作应加强,时刻注意企业的所有设 备及重点部位,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3)“三防”期间如果上级发出险情通报或本单位出现险情,企业员工立即取消倒班休息,全力以赴参加抢险。
(4)“三防”物资企业设专人负责,任何人不得挪作他用。(5)险情出现企业人员应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听从指挥,服从领导顾全大局。
(6)完善防汛预案,同时要不定期组织企业员工进行演练,使 企业员工能够熟练掌握防汛技能。
2、应急运输保障
(1)做好应急运输保障工作,在发生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时,要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交通主管部门的统一调度、指挥。
(2)报告:遇有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发生,应立即在最短时 间内逐级向交通主管部门报告(在异地遇有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的 应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报告)。
(3)车辆:投入应急运输车辆使用年限不超过5年,并经检测 合格的在用车;车辆运行单程在500公里以上必须配备2名驾驶员,每位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
(4)人员:参运人员年龄在20至50岁之间,符合道路运输经 营条件的驾驶人员,且技术过硬、作风正派、身体健康。
(5)接受应急运输任务后,运输车辆、人员必须整合待命,在 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集合。
(6)执行应急运输任务时,运输车辆及参运驾驶人员要遵守应 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服从交通主管部门的统一调度、指挥,遇事主动 请示、汇报,协调解决好各项工作事务。(7)完成应急运输任务后,必须向各有关部门汇报任务完成情 况,及时做好车辆维护、保修,总结经验,提高应急应变能力和处置 能力。
(8)根据应急运输保障工作的需要,做好相关应急物资的储备,完成交通主管部门交给的其他运输任务。
3、组织纪律:
(1)“三防”期间为非常时期,任何人不得请假,保证全员在 岗;负责人手机保持24小时全天候开机,并制定“三防”期间值班 表。
(2)“三防”期间抢险工作技术性强,要求大家听从指挥,严 格按制度工作,不得自行其事。
(3)“三防”物资不得挪用,如有人擅自挪用,一经查实从严 处理。
4、灾后处理方式:
(1)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写出总结,报告上级。(2)清查损失列出清单,上报主管部门。
(3)分析讨论灾害特点,吸取教训,完善预案。
(四)消防应急预案
1、公司员工、值班人员发现火情后应立即向公司领导小组报警,根据火情可直接报“119”火警,报警人员在报警时应同时说清着火 地点、部位、燃烧物品、火灾状况等。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人员赶赴 火灾现场。
2、组织方法及分工
火灾现场设灭火总指挥,下设灭火组,抢救组、警卫组,通讯联 络组,后勤保障组,并指定负责人。
(1)总指挥职责:在火灾发生时,负责企业灭火组织的指挥,人员的协调、物资的调配和外援力量工作的布置。公安消防队到达后,及时向公安消防火场总指挥报告灾情,按统一步骤,组织职工贯彻执 行,做好安全工作。
(2)灭火组职责:在灭火现场总指挥的指挥下,负责火场的灭 火。灭火组全体人员在灭火现场一定要听从指挥员的指挥,坚持“救 人重于救火,先控制,后扑灭”的原则,贯彻“速战速决,集中力量 打歼灭战”的思想。
(3)抢救组职责:负责在火灾发生时,抢救可能抢出的物资,指挥车辆迅速驶离,并对伤员进行救护。
(4)警卫组职责:负责重点部位和火灾现场的警卫工作,防止 无关人员进入火场,并告知附近车辆来客及四邻远离现场。及时派出 人员接应消防队和清除交通通道障碍,发现问题立即报告,并根据指 挥员指令,采取警卫措施。
(5)通讯联络组职责:负责在火险发生时保障通讯联络的畅通。负责向上级报告,向消防部门报警,同时负责指挥员命令的传达及外 援力量的接待工作。
(6)后勤保障组职责:负责向火场运送灭火器材,调动运输工 具,切断电源,关闭阀门,并同时负责灭火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3、当接到火灾警报后,指挥员应冷静沉着,首先组织抢救组人 员迅速准确地弄清起火区域和部位,了解燃烧的物质,火灾的大小,然后根据掌握的情况,分析判断调动力量配置灭火器,下达灭火指令。各小组应根据指挥员指令和自己担负的职责,迅速准确、有条不紊地 同时地展开工作。
4、当有外援力量到达后,通讯联络组应负责接待工作,弄清外 援力量的人数,是否携带灭火器具,携带何种灭火器具,是否有灭火 战斗的经验等等情况。然后报告总指挥,由总指挥布置其工作。现场 全体抢险人员一定要听从现场指挥员的命令,不能我行我素。
5、灭火注意事项
(1)发现火情后,各作业区及企业职工应立即停止作业,按照 分工及主要任务开展火灾扑救工作。
(2)向有关部门报告、求援时,应说明单位、火情、地址、燃 烧物质、报警人姓名。
(3)灭火战斗中一定要贯彻“速战速决,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的思想,坚持“救人重于救火,先控制,后扑灭”的原则。
(4)火灾现场,各小组应各司其职,听从命令。先侦察火情、火源位置、燃烧物质、火势蔓延的方向。是否有人员受到火势的威胁,如有弄清人员的位置、人数,研究出抢救的通道、方法。判断有无爆 炸、毒害、触电或房屋倒塌等危险。火势是否威胁重要的物资、设备、档案资料等。弄清建筑物的构造特点及毗连情况。火情侦查应不少于 两人,在此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人身安全。
6、灭火后的情况处理
(1)清理现场,清除残火,防止复燃,临时划定危险区域。并 派人对现场进行监控。
(2)企业进行讲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3)分析事故原因,写出材料上报有关部门。(4)根据有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罚。(5)根据灭火战斗情况适时修改灭火计划。
7、其它
(1)加强消防预案的学习和演练。企业员工要掌握初期火灾的 扑救方法,熟悉人员分工和各自主要任务,定期进行演练,使企业职 工都能达到“四懂”、“四会”的要求,即:懂得本企业生产过程中 的火灾危性; 懂得预防火灾的基本措施;懂得扑救火灾的基本方 法; 懂得自救逃生的方法;会报警(119);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 救初期火灾; 会组织疏散逃生,力争使火灾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2)加强消防器材的管理。认真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企业 各种消防器具应登记造册,并注明配备数量、摆放地点、检修日期、承包人、主要使用场所等内容,加强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消防器材始 终处于良好状态。
(3)加强明火管理。认真执行明火管理要求,加大监督检查,确保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五)治安防范预案
1、对员工进行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
2、发生治安事故时组织力量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防止财产损失。
3、及时向“110”报警,防止闲杂人员进入,保护好现场,以便 公安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和救护伤员的工作。
4、加强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系,掌握情况进行工作。遇有突发事 件应组织人员闻警而动,及时报警救护。在案件的高发时段,应加强 巡查,发现可疑情况及时通报。
5、重点部位的防范措施:(1)防抢劫
重点部位:财务室
防范措施:“三铁一器”
A、财务室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并且装有防盗门窗。B、企业配有保险柜及防身用具。
C、企业安装应急照明设备,并逐步安装录像监控系统。D、收取现金及时送交银行,不能过夜或超规定存放。
E、去银行交款必须两人以上,采取不定时、不定人、不断变更 路线等措施。
F、遇有犯罪分子闯入室内抢劫,应及时大声呼救,使左邻右舍 及过往行人听到后前来救护。
G、遇有歹徒人多,无法抵抗时,要首先保护自身生命安全及人 身部受伤害,机智灵活的与歹徒周旋,把钥匙和其它贵重物品存放在 隐蔽处等待救援。
H、如遇有歹徒抢劫,当事人应尽量记清歹徒的人数、体貌特征、作案工具、车牌号、逃逸方向等。
(2)防盗窃: 重点部位:财务室
防范措施:“三铁一器”
A、员工要保护好自己的财物。仓库、宿舍所存放物品要及时清 点,建立实物登记账,专人负责。
B、宿舍及仓库没人时,要及时锁好门窗。
C、宿舍、仓库等地闲杂人员不得入内,形迹可疑的要立即盘问 清楚。
D、夜间值班应严格遵守值班制度,严禁脱岗、误岗、睡岗和酒 后上岗,禁止值班期间喝酒下棋和私留他人居住。
E、夜班值班人员不能睡觉,要密切注视和检查企业的动向,发 现问题及时处理。
(3)防破坏:
重点部位:设备区(停车区)防范措施:加强巡查检查
A、员工应熟悉周围邻居的治安情况,了解当地治安重点人员情 况,对可疑人员重点防范。
B、每次工作结束后,对重要设施要及时上锁,预防破坏。
C、夜间值班,要对重点部位加强巡查,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处理。D、注意观察企业外情况,预防突发情况的发生。(4)运输途中发生治安案件
A、中途或停车时发生突发性偷盗、抢劫等治安、刑事案件的车 辆驾驶员、押运员在得到自我保护绝对安全的情况下,设法在第一时 间向当地公安机关(110)报案,同时立即向公司作出报告。B、公司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人员赶赴事发现场,协助现场 管理和配合公安机关查明原因。
6、善后处理:
(1)在突发事件中,如有伤亡,应迅速将伤者送医院救治。(2)把事件情况向公安机关汇报。(3)保护现场,以利破案。(4)清查损失,列出清单。
(5)分析讨论事件的前因后果,完善预案。
2.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规定 篇二
一、要对科技馆应急突发事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最近几年, 科技馆界已发生数次火灾, 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某市科学宫发生的火灾, 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引起了社会和业界的高度关注。还有一些场馆在观众观展过程中也产生过受伤的严重事故, 给观众在心理上造成了不良反应。凡此事件, 都应列为科技馆的突发事件。对科技馆突发事件的认识, 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眼:第一, 科技馆产生突发事件是很难完全避免的, 对此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突发事件平时极少发生, 其发生具有相当高的突然性、偶然性、紧急性和威胁性。一但发生, 会对周围的财产、人身安全和秩序产生较大的影响, 必须果断处置, 以有效减少各种损失和负面影响。纵观科技馆界已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 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生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事件往往是突如其来, 人们往往始料不及。事件发生之前, 其征兆不明显或只有极短暂时间, 人员很难发现;二是后果难以准确预料, 事件一旦发生, 处置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后果的大小;三是对人身和财产的威胁较大。人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突然事件所侵袭, 后果往往比较严重。第二, 要对科技馆突发事件有一个基本的分类概念。科技馆做为公共场合, 其突发事件的内容具有多样性, 复杂性, 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可以从事件产生的基本原因上将其分为三类:一是由自然灾害引起的突发事件 (如地震、水灾、风灾等) ;二是由设备引起的突发事故 (如触电、火灾、操作展品失误等) ;三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突发伤害 (如恐怖袭击、斗欧、摔伤等) 。
由于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偶然性和人们对其认识上的局限性, 造成了一些突发事件不可避免, 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当然,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 人类认识的这种局限性会越来越少, 突发事件也会由于人类的有效预测而变得越来越少。
二、应付突发事件要以最快的速度由被动转为主动———关键要建立科技馆应急处置管理系统
面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我们是被动的。但事件一但发生, 我们应立即由被动转为主动, 采取特别有效的措施, 将损失和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目前, 各级政府均有应急预案, 有正常的应急管理系统, 这为我们科技馆解决突发事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有效的支持。但是, 要解决科技馆的突发事件, 最重要的是自身要有一套应急管理措施, 或叫作应急管理系统。第一, 对科技馆易发生突发事件种类要有基本的预料和准备。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消失都有一个过程, 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突发事件产生的时间虽然难以预测, 但其发生的类型我们基本上是有数的。对此, 我们应有充足的准备。比如:发生火灾的准备;发生观众受伤、重病的准备;发生地震的准备;发生停电的准备等等。这些准备从预警到决策, 从资金到物质, 从机构到人员, 从责任到要求都应十分具体, 物化到工具, 细化到人员, 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有备减患。第二, 事件一但发生要快速反应, 快速决策, 快速处置, 在快字上下功夫。突发事件一但在科技馆发生, 我认为一定要做到“一稳四快”:“一稳”就是精神镇定, 不慌不乱, 在冷静中及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四快”就是快速报告, 向领导汇报相应情况;快速决策, 调动力量现场处置, 尽量不使事态和后果扩大;快速处置, 抢救人员和最重要的物品, 将损失减到最低程度;快速通报, 向社会公开实际情况, 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第三, 尽量恢复正常状态, 稳定人心。在控制和稳定住事态之后, 应尽快制定恢复计划, 调配人力物力, 抢修场馆设施, 及时恢复正常的运营, 并对事件进行评估和善后工作, 总结经验教训, 化被动为主动。处置好突发事件, 关键是要建立起系统的应急管理系统。目前, 各馆在消防方面均高度重视, 建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系统, 但是应对其它突发事件的应急系统尚不完备, 人力、物力、财力和方案措施准备不足, 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要在提高科技馆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上下功夫
应对突发事件, 能力是关键。能力强, 处置及时得当, 可以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否则不仅会有严重的损失, 更会带来恶劣的影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这种能力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不断研究和思考, 逐步提高。要提高对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规定 篇三
关键词:校园突发治安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标准体系
目前阶段高校制定应急处理标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在2006年1月8日正式发布并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这促使了各个高校纷纷开始进行应急机制的建设和健全,从而提升自身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紧急处理能力,将高校内部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有效地预防并及时地解决,从而使得校园内师生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让高校能够心无旁骛地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高校应该树立平安校园的管理思想,编制和完善适合本校状况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度,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以此作为处理的标准。但是从目前的阶段来看,很多高校在指定了应急预案制度之后就弃之不顾,只有在发生紧急事件的时候才想起要套用其中的工作流程,高校对应急预案的内容动态管理能力非常差,很多原预案内容并没有随着治安事件发生性质的变化或者变动而改善,这导致很多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时候预案制度早就已经陈旧和过时,操作性已经大大降低,所以仅仅依靠应急预案来进行应急处理标准体系的构建是远远不足以应对社会的复杂动态形势的,应急预案的实施应该仅仅是应急处置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具备教育、引导、规范和操作的功能,应急预案的内容应该侧重于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响应和处理,而且这些操作流程仅仅靠书面表述是难以达到应用的效果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如果缺乏健全的应急管理机制和体制、日常高校突发治安安全事件的演练,那么在真正地安全事件发生的时候,高校安保人员大多会手忙脚乱、手足无措,从而导致最佳的处置时机被延误,造成严重的、惨痛的社会效果。
举例来说,某高校校门口出现一个手持60厘米长、4厘米宽的尖刀的歹徒,其先是踢翻校门口停放的禁止机动车停放的标牌,然后挥舞着尖刀冲向校园主干道,安保人员一面追赶歹徒,一面用对讲机呼叫队友进行增援,在距离校门口300米的地方4名安保人员堵住了歹徒,但是由于安保人员没有携带任何安保设备,只能赤手空拳应对歹徒,被堵住的歹徒开始疯狂地向安保人员砍杀,其中三名安保人员先后中刀倒地,此时一名学生抓住机会将歹徒踢倒在地,随后接到报案的民警赶到现场制服了歹徒,但是手上的安保人员中两名因为伤势过重,不幸殉职。这样的突发事件带来的后果是非常惨痛的。
现在高校内部人员流动大、开放性高、治安形势日益复杂,高校的治安管理维护和校园安全工作应该以很强的针对性,当前很多高校的校园安全和治安维护工作只要依靠的是校园内的保安,大多数的保安接受的安全培训较少,对于相应的器械操作也不熟练,在应对紧急突发事件上的应对能力还非常差。我国从2010年起开始实施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求全国各个高校在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消防演练,借此提升全校师生的安全管理意识,使得他们在遇到火灾的时候能够提升自身的自救能力,并让校园内火灾事件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由此也可以窥知相关的安全演练对于提升校园内部的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治安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对策建议
首先,应该构筑高校治安突发事件的体系框架。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具有社会性和普遍性特点,国外不少的专家已经意识到这方面领域研究的重要性。在针对应急处置阶段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发现理论界认同度最高的模型主要有四个:芬克的四阶段生命周期模型、美国联邦安全管理委员会的4R模型、危机管理专家米特洛夫提出的五阶段模型以及三阶段模型。笔者认为三阶段模型对于我国高校来说非常适用,它将突发事件的管理划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在顺序和逻辑上都比较清晰,能够将应急处理的全过程囊括其中,在处理的手段上具有很大的弹性,也符合中国人在处理事件上的习惯和习俗。该模型保持了标准体系在级别维度和性质维度上的完整性,而对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应该主要集中在校园突发治安安全事件的应急内容维度的研究上。所以我们应该结合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工作的特点来对校园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内容维度为主线的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框架体系。
其次,要建设健全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和建设专门的组织机构。现阶段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到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频发的阶段,常设的校园突发事件处理机构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应急处置应该秉承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在管理内容上应该实施全员参与、各有分工的管理体系,在责任追究制度之下进行健全的应急处理体制的构建。每个高校应该专门设置一个部门来负责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各个院长和主管应该对应急事件的处理承担不可推卸的职责。
再次,注重应急预案的演练,实施责任共担。在处置紧急预案的工作中,应急预案的演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检验应急能力和提升应急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高校安全教学和维护稳定的重要举措。学校各个院系和部门应该从提升安全综合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治安安全事件应急演练的重要性。只有经常性的应急演练才能够让全校的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在现实的管理中因为频繁演练而取得成功的案例是非常多的,平时多演练,事发时候承受的损失才能降低。全校的全体师生都应该参与到演练之中来,和学校共同承担责任,为学校的安定和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要完善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学校各分院也应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门机构,并赋予其特别权力,负责监管本分院安全状况;校园突发治安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计划应通过相应规章制度加以确定,将危机经费纳入学校发展计划,明确有关部门责任,加强主管部门的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姜传胜,邓云峰,贾海江,王晶晶.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理论思辨与实践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
[2]刘尚亮,沈惠璋,李峰等.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
4.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四
学校校长、学校教导处、政教处、少先队负责人。
二、报告程序
1、学校校长
2、学校教导主任、政教处主任或大队辅导员
三、处置措施
1、学校任何人员在大型师生活动中,发现或确认建筑物或构筑物出现严重安全隐患、电器设备或其他物品爆炸、收到恐吓电话、发现可疑物品、电线断路起火、发生火灾事件、活动特别拥挤且无序进行、人员伤亡、自然灾害无法进行等,要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校长,由校长根据预案和实际情况现场发布停止或疏散命令。
2、应急预案起用后,领导小组人员按照分工和职责要求,全面进入紧急工作状态。
3、如果师生出现伤情,立即组织人员送往国华中心卫生院救治,情况紧急报警求助。
4、立即确定疏散路线,并组织人员疏通所有安全通道,排除障碍,引导人员分流,确保人员安全疏散。
5、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相关区域。
四、注意事项
5.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规定 篇五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集体食物中毒的发生和流行,保障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学校和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食品卫生法》及《学校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卫生监测法等相关文件要求,制定本预案。本预案适用于****小学学校食堂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工作与组织管理。
(一)组织领导: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由校长负总责,按照各处室、班具体管理原则,切实加强领导。
各科室、班主任通力合作,紧密配合,学校统一调控,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联控工作。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统一协调本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联防联控学校集食物中毒应急工作。每学年可根据学校岗位设置情况,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组人员组成及应急分工具体安排到人。食堂突发事件应急小组”组成成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
成员:**
各班班主任
食堂管理员
保健教师
(二)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集体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和监测方案。
2.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度、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食物中毒报告制度等各项管制度。
3.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的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员工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指导、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健康日常管理。
4.根据卫生部门的建议对师生集体用餐、饮用水卫生安全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及时整改,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5.积极开展学校爱国卫生运动,进行环境整治和预防性消毒杀菌,特别是食堂,要积极消除“四害”及其孳生场所,保障学校食堂环境卫生整治。
6.一旦发生学校集体食物中毒,要积极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和协助工作,按卫生、公安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留样。
7.会同**卫生院,切实做好对校园周边地区饮食摊点的检查整治力度。
二、突发事件的监测与报告
(一)维护良好的就餐秩序。
1.当发生学生吵闹、争执时,值日教师和食堂管理人、员应迅速到场予以劝阻,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及时进行处理,避免事态扩大。
2.若矛盾激化时,应及时上报值日领导,并提供当时的情况,交由相关部门处理。
(二)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1.若学校总务处预先通知停电,食堂管理人员应提前通知食堂;
2.若为发生突发性停电、停水时,应立即向学校总务处打电话询
问原因,以备向工作人员解释清楚;并协同总务处尽快解决。同时通知食堂工作人员做好相应工作,向学生说明情况,并调整用餐时间,保证学生用餐。
3.应急处理要求。
(1)学校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时,应停止造成食物中毒食品供应,立即取样送有关方面检验。
(2)及时联络龙景卫生院和附近的卫生机构救治病人。
(3)“食堂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全体成员应急速赶赴学校,在组长指挥下开展相关救治工作;
(4)总务处和保安应立即封闭食堂,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以备查验。并配合卫生部门调查,如实提供材料和样品。
(5)立即上报学校领导,并由组长负责在2小时内上报上级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谎报、拖延、阻挠事故报告。
(6)对造成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堂和个人,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6.处置社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六
预 案
一、目的及工作原则
(一)为妥善、高效、有序地处置我辖区突发事件安全事故,建立组织严密、决策正确、指挥果断、保障有力、快速反应的应急指挥体系,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村民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特制定我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坚持在我县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进行公共场所及辖区内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2、预防为主原则。各小组做好校内及公共场所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建立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队伍,加强队伍培训,定期进行演练,加强检查、指导和督促。
3、减少损失原则。进行辖区内及公共场所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应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辖区安全事故中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社会影响,维护辖区正常的秩序。
4、协同一致原则。各小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共同应对处置辖区内及公共场所安全事故。
三、组织机构
街道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情况成立领导小组如下。组 长: XXX XXX社区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 XX XXX社区民警
信息员: XX XXX社区综合治理专干 成 员:
四、领导小组组长主要职责:
全面负责社区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指挥、协调、决策;负责下达应急指令;主持召开社区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会议;传达上级指示精神;事件处置相关情况报告等。
4、副组长的主要职责:
协助组长做好社区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指挥、协调和决策工作;行使组长授权负责的相关处置工作等。
(二)小组成员主要职责
1、小组成员:负责突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民爆物资事故、消防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较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的预测、预警;负责突发事故现场的保护及紧急处置;负责向上级领导报告相关情况;执行领导下达的处置方案。
2、安全生产专干:负责辖区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并将灾害情况及时统计上报,做好辖区群众的安置工作,预报及现场处置并及时向分管领导及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相
关情况;执行领导小组下达的各项处置方案;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下,搞好与安监站等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衔接。
五、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一)突发重特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指辖区内摩托车、农用车、拖拉机、客运车等所有车辆出现的重特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二)突发环境事件。指突然发生,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区域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具体包括:重点流域、水井等水环境污染、投毒事件;学校、婚丧嫁娶聚餐等人员密集场所出现或有可能出现的食物中毒,人为投毒等饮食安全事故;危害较大的畜禽病毒;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等。
(三)突发民爆物资及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包括从事烟花爆竹生产、经营、销售的单位(个人)及工程建设、企业生产过程中贮藏、管理、使用炸药、雷管、导火索等物资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爆炸、失窃等危及人身安全、财产损失的事故及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公共安全事故。
(四)突发火灾及消防安全事故。包括雷击等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火灾;群众野外用火、焚烧秸杆等导致的失火;因电力线路破损、居民室内用火不当导致的房屋火灾等。
(五)突发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事故。特别是雨季造成或可能造成的自然灾害事故。
(六)突发刑事案件及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包括突发或可能发生的抢劫、抢夺、盗窃、杀人等重大刑事案件及因矛盾纠纷、用水纠纷等排查、调处不及时导致的较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等。
六,应急措施
(1)社区做好首问工作,首问人员将按照要求穿戴防刺服,遇到突发状况根据情况选择上报社区突发状况领导小组组长或者拉响警铃,立即将防盗卷帘门放下。
(2)社区所有人员听到警铃后,进入战备状态。(3)带班领导利用手机、对讲机等通讯工具迅速上报派出所或街道指挥中心。在形势紧张危险时,直接拨打110。
(4)巡逻队员要立即穿好防刺服,拿好盾牌、红缨枪进入战备状态。
(5)巡逻队员将盾牌放置在卷帘门前,其他巡逻队员拿好红缨枪放置在盾牌夹缝中,刺杀暴徒。
(6)社区其他工作者进入警戒。由综治站站长统一协调社区男性工作者协助巡逻队员一同战斗。
(7)由社区副主任协调所有女性工作者集中在安全地带,确保自身安全。
(8)辖区重点单位设置一键报警装置,街道报警社区工作者要有序组织赶赴应急处置。
(9)负责协助派出所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区域的人员撤离、疏导、疏散和安置工作,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置并及时向分管领导及领导小组报告相关情况。
六、责任与奖励
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上报应坚持逐级上报的原则,严禁越级上报,领导小组组长具有是否上报、是否请求支援的决定权。所有成员都必须24小时保持通信畅通,并无条件服从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命令、决定,不得自作主张。对不服从指挥,不按规定程序处置突发事故的将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是党员、干部的将按干部管理权限逐级上报组织、纪检部门进行处理。对处置突发事件有功单位及个人将视情予以奖励。
7.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规定 篇七
泰国不仅是我国最重要的出境游目的地,随着区域居民的出游力显著增强,泰国等东盟国家也是各国争相竞争的客源地。因此,中国旅游业一方面面临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升级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周边国家入境旅游发展的强烈竞争。2013年日本《旅游白皮书》中明确提出要改变对东亚客源的过度依赖,努力拓展东南亚个人游和商务旅游市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SARS、2004年海啸、2006、2008年泰国国内政局不稳等典型突发事件导致中国游客滞留、暂停或被迫取消行程等。由于旅游突发事件的类型与形式多元,各类突发事件对旅游产生的影响程度及其持续性也呈现出复杂化的特征,因此研究突发事件对中泰旅游影响的持续性及其应急处理机制等,探索应对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合作机制是减轻、减缓突发事件影响,提升应急处置管理水平的基础性工作。
一、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其影响
(一)中泰旅游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
对中泰旅游可能产生影响的突发事件主要有3类:(1):暴雨、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类事件,特别是在我国西南与东盟接壤的省区是自然灾害频发区。(2)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爆发的非典(SARS)、甲流等蔓延速度快、影响范围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影响中-泰两国旅游客流产生的重要因素。(3)红衫军事件、恐怖袭击等社会政治、文化事件同样是中泰旅游发展备受关注的事件。
(二)突发事件对赴泰旅游规模的影响
已有研究发现非典等公共卫生事件导致中国赴泰游客流减少约18万,海啸等自然类安全事件导致游客量减少近7万人;三次暴乱事件等社会政治事件仅次于公共卫生事件,导致客流量减少13万人。
(三)突发事件对赴泰旅游影响的持续性
流行疾病相较于其他危机事件对旅游产生消极影响的持续时间最长,平均在4个月左右。9.11恐怖袭击、军事政变、海啸、机场关闭等政治、社会事件影响持续约2个月。影响持续时间最短的是美国金融危机等经济事件,其影响持续约1个月。
二、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现状
(一)旅游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备
目前,已经开始制定国际、国内旅游业应急监测与预警体系,但突然事件相关的旅游应急预案缺乏专业培训、演练不足,旅游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应急信息获取、发布,应急物资调配、采购、征用、调拨和配送机制尚不完善,旅游应急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二)专业旅游应急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中泰两国旅游专业救援队伍数量不足,现场处置能力尤其是第一时间的生命搜救能力亟待增强。两国尚未为应急管理进行必要的人才储备。应急管理工作专业、专职人才的储备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中泰两国不断发展的旅游产业要求。
(三)科技支撑基础亟待加强
我国旅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起步晚,尚未形成较完整的应急管理体系。我国旅游应急研究和技术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研发的危机信息数据抓取技术,缺乏旅游突发事件预警模型、危机能力评估和危机程度评估等缺乏决策支持系统与评估规范。
(四)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缺乏
旅游应急管理宣传动员不足,游客危机意识有待提高,旅行中自救能力不强。尚未构建起有效的公益性民间救援组织、国际专业志愿者队伍等各类救援处置力量参与突发事件教育、预防、预警及处置机制及途径。
三、应急反应对策
(一)开展旅游场所应急反应模型等理论研究
综合复杂系统建模原理和方法,开发具有广泛适用性的预警、决策模型,开展旅游景区、旅游城市、酒店、购物中心等旅游场所应急策略研究,开展典型旅游事件高发区应急处置的多条件仿真试验,提出应急管理的方案、提出应急设施空间布局模式等。
(二)建立智能旅游管理与安全监控服务系统
在全面分析、了解中泰两国旅游危机管理和安全控制的需求基础上,基于游客大数据,利用旅游信息技术进行智慧旅游危机管理模拟研究,构建中泰两国旅游危机管理数据库,构建旅游安全事件应急监控、响应与决策的路径,开展应急方案的有效性评估,提高决策支持能力。
(三)构建安全预警与应急救援体系
构建由数据管理、分级预警和应急反应三大组件构成的中泰旅游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反应体系。其中数据库包括气候气象、地质信息、旅游容量、交通、环境污染和治安信息等,应急反应包括应急救援预案与救援网络构建和专家决策等组成。中泰两国应围绕旅游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分别构建急指挥体系和应急救援机构。
(四)建立中泰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用以防止旅游突发事件影响范围的扩大,控制影响程度的加深。中泰两国应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决策平台,其中包括对突发事件监测数据的实时获取和辨识,基于建立的决策支持系统对旅游突发事件开展评估,评价各类事件的性质、类型、级别等,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启动已构建的响应机制,实现信息快速传递,相关部门快速反应,防止事态扩大、蔓延和升级。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规定】推荐阅读:
校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11-16
公司门卫保安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7-11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08-25
学校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预案10-31
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11-03
校园突发事件处置预案10-27
处置大规模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注意问题06-12
收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6-10
病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