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识中急救的原则

2024-10-11

急救常识中急救的原则(精选14篇)

1.急救常识中急救的原则 篇一

首先就应该要把患者迅速的脱离中毒的现场,这样才能够避免接触和吸入性的中毒,应该要立刻把中毒的人迁离到中毒的场所,然后再把污染的衣服也脱掉,用温开水洗干净表面皮肤的毒物,如果有受伤的皮肤就应该要先把创面洗干净,然后再敷药包扎,清除体内还没有被吸收的毒物。

如果想要清除胃肠道还没有被吸收的毒物,那么就可以采用催吐的这种方法,适应的人群就是神智还比较清楚,能配合的患者,对于催吐这种方法不适合的人群就是身体虚弱年老的人,还有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患者,不能够使用这种方法用手指或者是压舌板或者用500毫升凉开水加入60克的食盐灌服。连续的服用三次到四次以后刺激咽喉壁,这样就可以让患者呕吐出来,可以反复进行很多次,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催吐效果。

大家也可以采用洗胃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昏迷和无法配合的人,应该要及早的进行,一般在中毒以后的六个小时之内就应该要做,如果过了这个时间的话,喜欢的效果就会变得没有那么的好,可以采用注射器法和洗胃机洗胃的方法来进行,如果毒物不明确的话,那么就应该要多用清水来进行洗胃,洗胃液应该要反复洗出至液体清亮没有味道为止。

上面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中毒急性措施是什么,现在大家应该也有所了解了吧。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中毒急救措施对于中毒的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及时的治疗才能够让你脱离生命的危险,还应该要在采取急救措施的同时立刻把患者送到医院里面进行合理的治疗,这样才能够更加的有效果。

2.急救常识中急救的原则 篇二

1 基本做法

1.1 构筑体系框架

东营市政府印发《东营市院前急救管理暂行办法》,为全市院前急救工作的规范运行提供保障;并与东营市信息产业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及120特服号码管理的通知》,明确120急救电话为本市院前急救的唯一特服号码并归指挥中心集中管理,确立了指挥中心在院前急救统一指挥调度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按照先城区、后县区,最后覆盖全部乡村的院前急救网络建设步骤,实现“急救站点建设、通信平台搭建、急救从业人员培训、指挥中心装备联网、急救网络规范运行”等“五位一体”同步推进。

1.2 规范急救网络建设

印发《关于重新设置院前急救网络单位的通知》,明确急救站点建设原则、模式、性质、功能和职责,理顺了急救站点与指挥中心间的管理运行体制。出台《院前急救网络建设要求和急救站点建设标准(试行)》,确保急救站点建设任务明确,标准统一。

1.3 优化急救资源配置

搞好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工作的衔接,完善急救“绿色生命通道”,形成有效的“生命急救链”,让接收医院能及时了解危重患者的病情概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送达医院前的相关抢救准备。一是划片分工。根据急救医院的救治能力、综合实力、服务质量、社会认可程度和群众就医习惯等,分配基本的急救区域。二是就近就医。患者病情较重,已对生命健康安全构成威胁(针对患方或报警者而言),为体现院前急救的及时性、有效性,到就近急救医院就诊。三是医院能力。患者情况特殊,比如严重的外伤、烧伤、精神病、肢体断离等,虽然患方(报警者)有选择医院意向,但东营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仍会考虑救治医院能力和在救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关问题或后续问题,在征得患方(报警者)同意后,直接调派或转送具有较强专科救治能力的医院或综合能力较强的医院。四是尊重患者选择。患者病情在短时间内尚不危及生命时,为满足患方(报警者)的就医习惯和就诊愿望,根据患方(报警者)意愿选派急救出诊。

1.4 加强能力建设

1.4.1 开展诚信医院创建活动

各急救站点单位不断完善院前急救服务的监督机制,增强急救人员岗位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建立急救服务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对急救人员工作规范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及不定期的监督检查,通报质检和奖惩情况。建立社会对院前急救服务的监督评价机制,通过开展诚信医院创建活动及发放服务情况征询表、电话征询、开通24小时急救服务监督电话等形式,了解市民对院前急救的满意情况、热点问题及改进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改进与推动院前急救服务工作,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1.4.2 加强队伍建设

制定急救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的有关制度与规定,确定急救岗位培训的目标、计划和内容,并组织实施。建立严格、规范的培训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胜任急救工作的重要依据,使培训考核与岗位聘任相结合,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教育培训的有效性。要坚持“名院、名科、名医”战略,着重从重点学科、特色专科、重点人才等方面入手,培养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和有发展潜质的准学科带头人,带动一批学科发展,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救治能力。

1.4.3 完善规章制度

出台《东营市院前急救调度人员工作规范(试行)和《东营市院前急救人员工作规范(试行)》,规范院前急救从业人员的班前准备、接岗上班、工作程序、下班工作、接警工作、车辆调度等多个方面,实现院前急救工作规范运作,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院前急救投诉、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2 讨论

2.1 四项原则

东营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系统建立后,优化急救资源配置,实现“接警及时、出警迅速、运转协调、救治有力”的院前急救工作目标成为首要任务。从优化急救资源配置,提炼出“划片分工、就近就医、患者自愿、医院能力”等院前急救的四项原则。四项原则是指导院前急救的重要原则,其排列次序为“患者自愿、就近就医、医院能力、划片分工”。2005年以来,正是坚持这四项原则,全市实现院前急救统一指挥调度和医疗呼救统一受理,整合了医疗急救资源,提高了急救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治水平,规范了院前急救秩序,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架起了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树立了卫生部门的良好形象[1,2,3]。

2.2 四项原则的意义

坚持按照“划片分工、就近就医、患者自愿和医院能力”的原则,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接受群众和各单位的监督,是做好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保证。2.3四项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患者自愿”原则是维护知情同意权利,有效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的优先原则;“就近就医”原则是争取“黄金救命时间”的重要原则;“划片分工”该原则是一般情况下的首选原则;“医院能力”原则是病情特殊情况下的必要原则,以上四项基本原则相辅相成、各有侧重。东营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在严格坚持以上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针对那些不能或者没有选择意向的患方(报警者),在具体指挥调度工作中,还要兼顾各急救医院间急救出诊率的相对平衡,为急救站点的医疗救治提供时间和精力上的保证[4]。

2.4 四项原则实施的制度保证

制度是实现工作规范化的保证,良好的调度工作制度是准确把握院前急救调动的前提和有力保证。东营市医疗急救救援指挥中心建立,并实行的指挥调度首次接警、主班组长、复核查对三级责任制,能够及时核对并发现首次接警过程出现的有关偏差;调度员日调度工作记录,由中心主任负责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小组对调度工作进行全面核查和监控;电话回访社会满意度调查,做到及时听取患者、社会对120医疗急救的意见和建议[5,6]。

2.5 四项原则实施的队伍保证

当院前急救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较好或完备时,更需要提高队伍的素质和医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驾驭现代化的装备,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强化队伍练兵。强化院前急救从业人员的医疗急救专业理论知识,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使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院外伤病判断的要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基本技能;调度人员熟练掌握调度计算机操作技能,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操作技能,地理信息应用技能。其次,落实院前急救人员岗位考核,资格准入管理制度。实施院前急救人员准入管理,对经考核确定为合格的人员,准予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经重复培训、考核,仍达不到合格要求的人员,调离院前急救一线岗位,不得从事院前急救工作。最后,要进行实战拉练。定期模拟急救现场,组织实战拉练,采取实地报警呼救、接警出动、指挥调度、现场抢救等,进行实战考核,以检验120规范处警、快速反应、现场处置的实战能力,提高了医务人员之间的院外协调作战水平,建立拉得出、冲得上、战得赢的120急救队伍。

参考文献

[1]周泓君.准确把握院前急救派车原则,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西南军医,2009,11(3):519-520.

[2]郑玉艳.准确把握院前急救派车原则,避免医疗纠纷发生.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8,28(6):562-563.

[3]马利平.准确把握派车原则,提高院前急救质量,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中国医药指南,2009,7(15):126-127.

[4]东营市院前急救管理暂行办法.2005,第128号政府令.

[5]米明超.构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8,6(6):1-4.

3.急诊急救中的风险管理 篇三

[关键词] 急诊急救;护理风险;安全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程序,是指对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病人、护理人员、医院造成的危害及经济损失。急诊科的特点是急、危、重症患者多,工作节奏快,患者及其家属心情急躁。因此,如果护士在患者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不当,不仅使患者人身受到损害,医务人员人身也会遇到风险。为了能使急诊患者顺利就诊,保障其生命安全,避免发生医患冲突和医疗纠纷,发现风险隐患和降低护理风险系数,保证护理安全,现将急诊护理风险的因素及防范策略总结如下:[1]

1 急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1.1护患沟通欠佳: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急性发病或突发事件致伤、致残患者的心理反应尤为强烈,患者希望尽快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由于家属缺乏基本急救医学知识,对有些现象加以猜疑,或家属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医护院前抢救工作中如果不及时、不到位,易导致纠纷。

1.2护士应急能力差和责任心不强:对危重病人的评估不全面,不能熟练地使用抢救仪器,救护技术不熟练等;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甚至个别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或缺乏敬业精神,不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规程。

1.3自我保护意识淡漠: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不合格,或擅自向患者、家属解释病情,语言不慎,护士应急能力差和责任心不强,这些都容易造成护理纠纷。

1.4急救药品、抢救仪器的质量、性能问题:如急救药品的过期、吸引器吸力不足、氧气瓶供氧不足、监护仪出现血压或血氧饱和度测不出,洗胃机进出水故障等原因延误抢救时间,引起护理纠纷。

1.5急救绿色通道:医院条件和基本设施不齐或落后,就医流程繁杂,使抢救过程混乱,科室、医护之间不配合,职责不明确,延误抢救,引发纠纷。

1.6意外事件如坠床、撞伤、窒息等,抽搐、酗酒和无主患者的躁动不安可能导致撞伤、坠床;喉头痉挛、大量咯血、呕吐可导致患者窒息;急症、重症患者在诊查、运送途中可能突然出现呼吸、心脏骤停等。

2 防范对策:

2.1加强急救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急诊护士进行专业化、规范化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等。抢救室保存一份新仪器、新药品的使用说明书和应急手册,当不明确时有据可查。高年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苦练基本功,不断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对特殊病例及时组织分析讨论,利用晨会提问和定期进行理论、操作、应急能力的考核。[2]

2.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重视急救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在抢救时应严格执行口头医嘱,认真、及时完善护理记录、120急救登记本和抢救记录本。同时,应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当患者生命体征异常或生命存在危险时,应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如危重病人、突发事件导致死亡,患者家属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这时应积极配合医生及时给患者家属传递信息.做好工作,稳定情绪,同时掌握告知时机,注意语言艺术,按规范书写必要的文字记录。在抢救记录上做好患者的入院时间、病情、用药情况、抢救措施及治疗效果记录,时间要精确到分钟。

2.3急救药品、设备完好备用:实行四定,即定种类、定位置、定数量、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破损;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采取每班清点交接,每周护士长检查,确保急救药品器材的完好率达100%。

2.4快速绿色通道:医院应根据条件及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急诊抢救流程及应急预案,积极改善急诊医疗条件和基本设施,规范就医流程,理顺和科室之间的关系,确保急诊工作顺利开展。

2.5妥善安置患者:对躁动患者及时拉起护栏,给予适当约束,尽可能移去一切可以自伤或他伤的物品。危重患者,特别是大咯血及呕吐患者,一定要注意体位安置,头侧向一边,及时清理口腔内血液和呕吐物。床边备吸引器及相关用物,一旦出现窒息,应紧急吸引,保持气道通畅。危重患者及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患者,在检查和运送途中,一定要有医护人员陪护,并携带急救物品以便及时抢救。

2.6讲究语言艺术,提高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接待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热情接待每位患者,态度诚恳,语言文明。推广应用礼貌用语及规范化语言,避免使用生、冷、硬的语言。当患者或家属表现出急躁情绪时,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值班人员相互配合;当其表现出不理智的言语或举动时,应及时呼叫总值班或科主任、护士长帮助解决,避免与其发生冲突。有纠纷事件发生时,科室及时讨论,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服务技能。

2.7妥善安排急诊抢救工作:为正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室无论在人力、物力还是在思想方面都随时做好准备。要求全科护理人员保持24h通讯通畅,平时随叫随到。并制定出急诊科护理人员紧急调配预案,遇到突发事件随时启动应急预案。

总之,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是整个医院医疗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在医院和护理部的重视和领导下,紧密结合急诊自身的特点,不断地开展探索、创新,才能做到卓有成效。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急诊护理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婷,杨彩云,张子辉.护理风险应对策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2):93.

4.食物中毒有什么急救原则 篇四

快过节了,人们往往外出聚餐、请客吃饭,如果不小心食用了不洁食物甚至有毒物质,就会引发食物中毒。如果遇到有人食物中毒,在医生到来之前该如何应对呢?本报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郝凤桐。

郝凤桐告诉记者,目前急诊遇到的食物中毒主要有两大类,最常见的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多是因为餐具不干净或食物腐败变质,细菌大量滋生,人吃了以后就会上吐下泻,严重的还会导致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第二类是化学品误服。郝凤桐说,每年都有把亚硝酸盐当作食盐误食的,还有把农药当料酒的,在SARS期间,甚至有人将消毒用的过氧乙酸当矿泉水喝了。

发生食物中毒以后,首先要催吐。胃的排空时间为1.5―4小时,催吐进行得越早,毒物就清理得越完全。可以用圆钝的勺柄伸进嘴里,刺激咽喉,引发呕吐。一般来说,吐一次胃里的东西就清理得差不多了。需要强调的是,催吐必须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进行。如果中毒者已经昏迷,不能配合,千万不要催吐,因为呕吐物有可能被吸入气道,造成窒息。

此外,有的中毒者会出现严重腹泻。腹泻是人体自行清理有毒物质的保护性反应,但是如果腹泻剧烈,导致体液过度丢失,会使得血容量下降,引发休克。所以,可以让腹泻患者喝一些温的淡盐水,以补充血容量。

对于误服了酸、碱等腐蚀性化学品的中毒者,可以喂其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豆浆、蛋清等。这是因为蛋白质可以跟酸、碱结合,生成凝固性物质,以此减弱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5.急救常识中急救的原则 篇五

化学灼伤指强酸、强碱以及一些毒剂等接触皮肤引起人体的局部损伤。主要有酸、碱、溴、磷、酚等的灼伤,常见的症状是热痛,如不及时处理往往引起组织器官坏死,留下灼痕。

中毒指某些物质进入人体,损害组织和器官并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主要是有毒气体和毒剂中毒,常见的症状是腹痛、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以下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灼伤、中毒的急救处理方法。

一、灼伤

被化学药品灼伤应根据化学药品的性质及被灼伤的器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碱类灼伤

强碱具有腐蚀性和刺激作用,使体内脂肪皂化,组织胶凝化变为可溶性化合物,破坏细胞膜结构,使病变向纵深发展。一旦碱灼伤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碱性物质消失为止,再用1~2%醋酸或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眼灼伤先用大量流水冲洗,再选择适当的中和药物如2~3%硼酸溶液大量冲洗,特别要注意穹窿部要冲洗彻底。

2、酸类灼伤

常见的强酸如硫酸、硝酸、盐酸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作用。硫酸灼伤皮肤一般呈黑色;硝酸灼伤呈灰黄色;盐酸灼伤呈黄绿色。皮肤被酸灼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皮肤被浓硫酸沾污时切忌先用水冲洗,以免硫酸水合时强烈放热而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抹布吸去浓硫酸,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彻底冲洗后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淡石灰水或肥皂水进行中和。切忌未经大量流水彻底冲洗就用碱性药物在皮肤上直接中和,这样会加重皮肤的损伤。强酸溅入眼内,在现场立即就近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冲洗时应将头置于水龙头下,使冲洗后的水自伤眼的颞侧流下,这样既避免水直接冲眼球,又不至于使带酸的冲洗液进入好眼,冲洗时应拉开上下眼睑,使酸不至于留存眼内和下穹窿中。如无冲洗设备,可将眼浸入盛清水的盆内,拉开下眼睑,摆动头部洗掉酸液,切忌因疼痛而紧闭眼睛,经上述处理后立即送医院眼科治疗。

3、溴灼伤

液溴和溴蒸气对皮肤和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液溴与皮肤接触产生疼痛且易造成难以治愈的创伤,严重时会使皮肤溃烂。溴蒸气能引起流泪、咳嗽、头晕、头痛和鼻出血,重者死亡。

溴灼伤皮肤时,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1体积氨水(25%)、1体积松节油和10体积乙醇(95%)混合液洗涤包扎。如不慎吸入溴蒸气时,可吸入氨气和新鲜空气解毒。

4、白磷灼伤

磷通过皮肤进入机体后,会加速体内排钙,引起骨骼脱钙,并可抑制机体氧化过程,造成蛋白质及脂肪代谢障碍。

皮肤被白磷灼伤时,及时脱去污染的衣物,并立即用清水冲洗,再用2%碳酸氢钠溶液浸泡以中和生成之磷酸,然后用1%硫酸铜溶液轻涂伤处以皮肤上残存的白磷形成不溶性磷化铜,阻止皮肤吸收白磷,用0.1%高锰酸钾湿敷包扎,不能将创伤面暴露于空气中,不能涂抹油脂类物质。

5、酚灼伤

酚侵入人体后,分布到全身组织,透入细胞引起周身性中毒症状,酚直接损害心肌和毛细血管,使心肌变形和坏死。皮肤被酚灼伤时立即用30~50%酒精揩洗数遍,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而后用硫酸钠饱和溶液湿敷4~6小时,由于酚用水冲淡1:1或2:1浓度时,在瞬间可使皮肤损伤加重而增加酚的吸收,故不可先用水冲洗污染面。

二、中毒

根据途径不同,中毒可分为口服中毒、呼吸中毒和皮肤接触中毒。

1、有毒气体

应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进行人工呼吸、输氧,硫化氢中毒者禁止口对口人工呼吸。

二氧化硫、氯气刺激眼部,可用2~3%的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洗涤,咽喉中毒用2~3%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漱口或吸入碳酸氢钠水溶液的热蒸气,并饮用牛奶或1.5%的氧化镁悬浊液。

2、强酸

误服硫酸、盐酸、硝酸等强酸后,可引起嘴唇、口腔和咽部烧伤灼痛、胸骨和腹部有剧痛,严重者可发生胃穿孔、腹膜炎、休克以至窒息。误服强酸后,应立即用氧化镁溶液100~300毫升或牛奶、豆浆、水调蛋清、花生油等食用油灌胃(洗胃要在强酸服后立即进行,稍晚即不宜洗胃,以防引起消化道穿孔),忌用小苏打,因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增加穿孔的危险。

3、强碱

误服强碱时,应立即服用柠檬汁、桔汁或1%的醋酸溶液,再服1%硫酸铜溶液引起呕吐,效果不好时送医院用胃管洗胃。

4、酚

口服中毒者,应立即吞服植物油15~30毫升,并催吐,如催吐失败,早期可用牛奶及温水洗胃,直至洗出物无酚味为止。

5、汞

汞中毒在消化道、神经系统、皮肤粘膜、泌尿生殖系统都有症状,出现头痛、嗜睡、牙龈出血、记忆力减退等。

汞蒸气比空气重,主要通过呼吸道中毒,大多数是慢性中毒。预防汞中毒很有必要,汞流失要及时清除,地面上撒上硫磺粉可使汞生成毒性小的硫化汞。

误服入时,用炭粉彻底洗胃或用牛奶、蛋清解毒。

6.生活中这些急救小常识你不可不知 篇六

一、扭伤急救

扭伤使我们在生活之中最常见的伤害,那么我们在遇到扭伤的时候要怎么样来自救或者救治别人呢?

扭伤其实是因为我们的关节部位的韧带被拉伸到极限而导致的,因为超过了韧带所可以承受的极限,就会导致我们出现扭伤这样的状况,而遇到扭伤是我们常见的方法就是用冰敷,这是一种正确的做法,但是我们并不可以一直把冰袋敷在扭伤的地方,而是最好每间隔30分钟敷一次冰袋,这样可以让被扭伤部位的血液疏通一下,而不是因为温度太低导致血液淤积在一起,形成血块!

二、烫伤

严重的烫伤甚至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而我们在出现烫伤的时候就需要使用下面的急救手段了,一说到被烫伤我们会立刻想到将温度降下来,而将温度降下来最好的事物莫过于冰块了,但是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因为冰块的温度太低反而会导致烫伤的情况变得严重,既然冰块不可以使用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来处理烫伤呢?

其实降低烫伤部位的温度这个思路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不可以用温度太低的冰块来降低,我们可以使用凉水来降低温度,这样就不会因为温度高到极致又突然的降低,而给我们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了,而要是烫伤面积比较大的,比如我们的整个手部都被烫伤,那么我们就可以打上一盆水将手部沉浸在其中,这样就可以减少烫伤所带来的危险,此外,绝不可以使用带有色素的事物来冲洗伤口,不论是烫伤还是擦伤等等的伤口,因为这样不仅会在我们的身体上留下难看的疤痕,还会很容易的导致伤口化脓发炎!

三、被噎到

被食物噎到也是在生活之中常常出现的一种危险的状况,被食物噎到很有可能会导致窒息,那么当我们自己或者身边的人被食物噎到之后我们要怎么样来救治呢?

正常被食物噎到之后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喝水,将食物给灌下去,但是你知道么,喝水虽然可以把食物灌下去,但是也有可能会导致食道破裂,而威胁着我们的生命,所以喝水并不是适用于所有被食物噎到的状况,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来急救呢?

其实被食物噎到了,我们可以用力的拍打后背,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将凝噎在食道中的食物给拍出来,或者拍下去,也不会产生食道破裂的危险,此外,我们自己被噎到时,我们可以用手指催吐,这样就可以通过呕吐将食道中凝噎的食物给吐出来,防止我们因为被噎到而出现窒息,导致死亡的发生!

四、鱼刺卡喉

鱼刺卡喉的状况甚至会致人死亡,而我们常见的方法就是用饭把这鱼刺给吞下去,但是这样的方法只能使用在那些细小的鱼刺之上,而一些长度过长的鱼刺要是用此方法,很有可能就会穿破我们的胃袋,或者刺破肠道,而对于那些长度较长的鱼刺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上面说到过的催吐,这样将鱼刺吐出来,就可以帮助我们免于被鱼刺穿腹、穿肠的状况发生!

五、煤气中毒

家中的煤气泄漏虽不常见,但却十分的致命,而我们在救援因为煤气而中毒的人之时,我们急救的方法就是将他们移动到空气流通的地方,解开上衣的第一和第二可纽扣,保持中毒者的呼吸顺畅,这样就可以减少因为煤气而导致的致命危险的发生,这一招用的好甚至可以挽救许多人的生命!

7.急救常识中急救的原则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出诊接诊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需符合脑卒中的临床症状,且由家属拨打120。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以接受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护理者为路径组,以接受常规院前护理者为对照组。路径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3~61岁,平均(46.16±7.35)岁;以肢体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者15例,以言语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者11例,以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者14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2~62岁,平均(46.26±6.95)岁;以肢体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者12例,以言语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者12例,以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者为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院前急救常规护理,即于接到120调度中心通知后上车出发,病情评估、判断及对症护理均于到达现场后实施,并于完成对症护理后转送至医院。而路径组按照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按四步实施:第一步,迅速登车,即在接到出诊信息后1 min内全员上车,驶往现场;第二步,初步病情评估,即通过车载电话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及既往病史,初步判断病情,准备必要急救设备,做好急救前准备;第三步,护理初步指导,通过车载电话初步明确患者病情后,指导家属进行清除口腔异物、开通气道、头部降温等护理操作;第四步,现场急救护理及急救转运护理,到达现场后迅速给予患者吸氧并测量患者生命体征,报告医生,同时迅速对患者进行GCS评分,当患者GCS<8分时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并按照医嘱准确操作,转运途中注意保持患者体位,防止误吸,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第五步,患者在转运医院途中,积极与医院急诊室取得联系,将患者病情向急诊医师进行汇报,协助急诊医师准备进一步的救治措施。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患者呼救开始计时,统计所有患者呼救后到达时间及接受治疗时间,对比两组呼救后到达时间及接受治疗时间。同时于患者送至医院后及治疗1个月后由同一接诊医师对患者进行GCS、NIHSS及BI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NIHSS评分及BI评分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院前急救时间比较

路径组呼救后到达时间及接受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院内治疗效果比较

送至医院时两组GCS评分、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治疗1个月后GCS、NIHSS及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通过总结疾病以往的护理经验并参考临床文章而制定出的规范化护理方案,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目前将已有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院前急救的护理中,显著的提高了院前急救效果,提高了患者救治的临床效率[4]。本研究为将笔者所在医院通过总结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中临床经验及参考文献报道,总结出脑卒中院前急救的护理路径。本研究所得结果显示:在应用了路径组呼救后到达时间及接受治疗时间分别为(16.27±6.37)min及(30.21±9.16)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11±8.21)min及(41.03±11.26)min(P<0.05)。可见在应用了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后,明显缩短了患者接收到救治的时间,使得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得到有效的治疗。其原因为实行护理路径之后,规范了院前急救人员的出诊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在前往患者患病现场的时间。同时途中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可初步判断患者病情,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准备急救物品,减少了到达现场后判断病情及准备物品的时间,并可以在途中对患者家属进行初步指导,也提高了救治效率。

同时本研究进一步对患者入院之后接受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虽然两组患者在送至医院时GCS评分、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接受了1个月的治疗后,接受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路径组,其GCS、NIHSS及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应用了院前急救护理路径之后,可在到达现场之前保证患者建立其有效的气道,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同时在到达现场后可迅速的对患者采取治疗,避免了因再次判断病情等所导致延误治疗。

综上所述,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显著的缩短院前急救时间,并可提高患者院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荣.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8):41-43.

[2]林建荣,黄汉华,杨春森.急性冠脉综合征院前急救中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47-48.

[3]彭海菁,郭佳华,钟育红,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2):84-86.

8.现场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气管插管;院前急救;临床应用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208-02

前言

现场气管插管术在临床抢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紧急状况下帮助病患者心肺复苏的关键措施,也是病患者在院内抢救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不管被抢救的病患者是受到重度创伤还是内部危重疾病的,首当其中的抢救措施就是帮助病患者开通呼吸通道并保持呼吸道通畅,特别在心肺复苏当中,开放气道是紧急抢救的措施之一。现场气管插管术是对于病患者在入院前得以抢救的急救措施的一种,是及时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本文中,通过对我院某年度100例经过现场气管插管术的病患者的研究,探讨了在院前现场急救中应用气管插管的经验,以提高急救水平。

正文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了在我院近两年度本院多例院前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病病患者,一共100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是65例和35例,平均年龄不超过76岁。其中,这些院前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病病患者使用气管插管术的原因包括:重度镇静催眠药中毒6例,有机磷杀虫药中毒31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插管的病人44例,急性脑出血病人15例,大面积或脑干脑梗塞4例。

2、气管插管术的具体操作

在进行气管插管术之前,应当首先确定病患者是否有颈部创伤,如果确定病患者没有任何颈部创伤,那么可以帮助病患者通过仰头抬颏的方式来疏通气道,清除口中假牙、异物及分泌物等。对于怀疑发生颈部创伤的病患者,可以通过托合法帮助病患者疏通气道。所有的研究对象中,共有95例病患者采用了仰卧位,检查口腔内没有牙齿松动的情况之后,用左手把喉镜放在厌软骨前面,向上提起,使得声门暴露,右手把气管导管插进声门,深度位于超过声门的5厘米最佳;共有5例病患者通过鼻子插管,病患者采取了半卧位,头稍微向后仰,在气管导管外面涂上石蜡,通过鼻腔顺着插入8厘米,头稍微向前弯曲,继续进入2-3厘米,观察导管口的气流是否流通,直到导管送入声门。人工通气成功则表现为气囊通气则病患者胸廓会处于起伏的状态,通过听诊器对肺部呼吸音的检查,声音对称。

3、其他急救措施

对于发生休克和出血的病患者可以通过静脉通道的连接来开放两条静脉通路。对于插管之后呼吸微弱的病患者可以使用呼吸辅助器帮助其呼吸。对于病患者身上有其他外伤伤口的,按照常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对于因吃镇定药而中毒的病患者使用纳洛酮等促醒治疗,因吃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患者应予洗胃然、使用阿托品及解磷定等治疗。

二、研究结果

现场气管插管的时间不超过2分钟。共有28例病患者需要通过呼吸辅助机帮助呼吸,有36例病患者需要在现场进行气管吸痰来疏通呼吸道。所有因镇定药物中毒和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患者在人工插管通气之后,经过抢救工作,全部存活。因颅脑严重受损伤而现场气管插管的病患者全部转入专科治疗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三、研究结论

1、现场气管插管手术具有不可替代的必要性。根据研究结果,发现发生紧急状况的病患者在4分钟以内得到心肺复苏的超过50%病患者得到救治,在4到6分钟得到心肺复苏的只有10%病患者得到救治,在6到10分钟以内得到心肺复苏的病患者只有4%能够得到救治,在10分钟以后才给予心肺复苏措施的病患者,基本上存活率为零。气管插管术气管内部需要在放置手工气管,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气管插管,另外一种是气管切开,但是因为采用气管切开的方法需要的时间至少10分钟,这对于紧急抢救情况的现场使用并不符合,所以气管插管是目前医学上也是现实上能够在1到3分钟以内帮助病患者疏通呼吸道以及建立有效的呼吸通道的最高有效方法。毫无疑问,气管插管术在现场急救工作中极其重要,也是呼吸道专科应用最行之有效的以及最为广泛的方式。抢救中心以及呼吸道专科的医护人员对于气管插管术的熟练掌握是极其必要的,这对于处于紧急状况的病患者能否得到救治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实施现场气管插管术的病患者所需要符合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点,病患者不能够自主呼吸或者突然停止自主呼吸;第二点,病患者虽然能够自主呼吸,但是其自主呼吸没有满足机体通气和氧气的需要,必须得到其他人工或者机械的辅助手段帮助呼吸通气;第三点,病患者呼吸道存在着液体分泌物、呕吐物甚至出血,可能引起反吸进这些异物的危险,并且病患者自身没办法自主清除这些异物,则必须得到其他人工或者机械的辅助手段帮助呼吸通气;第四点,病患者的呼吸道受到损伤或者发生堵塞、狭窄等等情况,必须得到其他人工或者机械的辅助手段帮助呼吸通气;第五点,病患者现场病情症状表现出急性呼吸衰竭的情况;第六点,病患者发生了中枢性以及周围性的呼吸衰竭的情况。

3、气管插管术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包括了:第一,帮助病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清除呼吸道所存在的异物;第二,麻醉医生可以不在手术区,适用于颅脑手术、五官手术、颈部手术以及颌面手术;第三,可以帮助病患者缓解呼吸衰竭的情况,减少其呼吸道无效腔,有利于给氧输入和辅助呼吸。

4、气管内插管的禁忌症

气管插管无绝对禁忌症。但有喉头急性炎症,由于插管可以使炎症扩散,故应谨慎;喉头严重水肿等呼吸道不全梗阻者有插管适应症,但禁忌快速诱导插管;并存出血性血液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者,插管损伤易诱发喉头声门或气管粘膜下出血或血肿,继发呼吸道急性梗阻,不宜行经喉人工气道术;巨大动脉瘤,尤其位于主动脉弓部位的主动脉瘤,插管有可能是动脉瘤破裂,宜慎重,如需插管,则操作要轻柔、熟练,患者要安静,避免咳嗽和躁动;如果有鼻息肉、鼻烟部血除了紧急抢救经鼻插管外,余同经口插管。

5、现场气管插管术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气管插管术操作的过程中,动作必须轻柔;第二,所选择的导管切忌过大也避免过小,以容易通过声门裂为最佳;第三,导管的尖端插入声门的位置需要再深入5厘米左右,套囊需要全部越过声门。

结语

本文通过对本院某年度多例院前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在院前现场急救中应用气管插管的经验,以提高急救水平。综上所述,现场气管插管用于院前抢救是危重病人安全转运的基础,对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全,肖 飞,傅启明,伏玉琛,周小科,朱 斐.基于自适应归一化RBF网络的Q-V值函数协同逼近模型[J].计算机学报.

[2]刘全,张勇,李苏宇.新型城镇化测度及统计评价——以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例[J].调研世界.2014(12)

[3]王元鹏,胡晓辉,陈永,刘全.应答器故障导致 CTCS 等级转换的建模与仿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4]宫上舒,赵权,刘全.弓形虫MAPK1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9.猝死的最佳急救时间及急救方法 篇九

猝死的最佳急救时间及急救方法

一旦发生心源性猝死,如果数分钟内得不到有效的急救,存活机会就会相当低。有研究显示,一般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6分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发生3秒钟后,人就会因脑缺氧感到头晕;10~20秒钟后,就会出现意识丧失;如果在6分钟之内得不到抢救,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病人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极为渺茫。

如何对心脏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现场急救?

1、将病人平卧于木板或水泥地上

让患者就地采取坐位、半卧位或卧位,松开领口当患者伴有呕吐症状,应将患者持侧卧位(如有假牙须及时将患者假牙取出),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窒息而死。侧卧时须将患者心脏一侧朝上,防止压迫心脏加重病情。如患者裸身倒在浴室等冰冷潮湿场地,须用棉被为患者保暖。打开气道抢救者用一只手掌放置于病人前额,用力向下压,使病人头向后仰,另一只手的食、中指将病人下巴向前抬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奥美员工猝死

2、人工呼吸抢

人工呼吸抢救者用放在病人前额上那只手的拇、食指夹住病人鼻翼,作口对口密封吹气,以每分钟16次的速度进行。第一次可作2 次吹气,使已萎缩的肺张开。吹气见效的特征是呢感看到病人胸部起伏,病人呼气时可听见和感觉到有气体逸出。

3、胸外压

人工循环抢救者一手的手掌根放在病人胸骨中下1/3 处,另一手掌放在病人胸骨上方,双手垂直向下压。按压与放松时间应相等。每分钟胸外按压频率为100 次,深度约3.5-4.5 厘米。急救的同时,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和意识的状况,尽快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将患者送到医院接受专业抢救。

10.急救常识中急救的原则 篇十

★重点难点:多发伤的伤情评估与急救护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目的:

1、了解创伤的评分。

2、熟悉创伤的分类;各种复合伤的伤情判断与急救护理。

3、骨关节损伤的局部表现与伤情特点。

4、掌握多发伤的伤情评估与急救护理。

5、掌握颅脑、胸部及腹部创伤的伤情评估与急救护理;骨关节损伤的急救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创伤定义

创伤: 外力作用于机体,发生皮肤、组织的离断或缺损即创伤。创: 皮肤或粘膜的开放性损伤。伤: 非开放性组织离断。Wound: 创伤。

Injury: 损伤,一般指脏器伤,如颅脑损伤,眼球损伤等。

二、创伤分类

(一)按致伤因子分

1、机械性创伤: 切割,擦、挫和裂伤,咬伤或刺伤。

2、物理性创伤: 烫伤、电击,冻伤或射线伤。

3、化学性创伤: 各种酸、碱性物质或其他化学物质。

4、其他: 如褥疮、下肢慢性溃疡。

(二)按严重程度及轻重缓急的处理顺序分

1、危重伤 需紧急处理

2、重伤 伤后12h内处理

3、轻伤 可延至伤后12h处理

三、创伤评分

(一)院前评分

1、院前指数(PHI)PHI是用收缩期血压、脉率、呼吸状态、神志4项生理指标作为评分参数。

2、创伤记分(TS)

3、循环、呼吸、腹部、运动、语言(CRAMS)评分法

(二)院内评分

1、AIS-ISS

2、急性生理学及既往健康评分(APACHE II)

第二节 多发伤、复合伤

一、多发伤

(一)多发伤的概念

(二)多发伤与多处伤、复合伤、联合伤的区别

(三)伤情评估

1、危及生命的伤情评估 1)气道情况 2)呼吸情况 3)循环情况

2、全身伤情评估 CRASHPLAN方案

3、确立多发伤的诊断

(四)急救护理

1、现场救护

1)脱离危险环境 2)解除呼吸道梗阻 3)处理活动性出血

4)解除气胸所致的呼吸困难 5)伤口处理

6)保存好离断肢体 7)抗休克 8)现场观察

2、转送途中的护理 1)运送条件要求 2)伤员体位 3)搬运办法

4)转送过程中应注意 5)观察病情

3、急诊室救护 1)抗休克 2)控制出血

3)胸部创伤的处理 4)颅脑损伤的处理 5)腹部内脏损伤的处理

6)呼吸道烧伤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7)骨折处理

二、复合伤

(一)概念

(二)特点

(三)分类

1、放射复合伤

2、烧伤复合伤

3、化学性复合伤

第三节 脊柱、脊髓伤

一、病因和分类

脊柱、脊髓伤是一种严重创伤,其发生经占身体各部位骨折的5%~7%,脊柱骨折脱位常伴发脊髓和神经根损伤。

(一)致病原因: 高处坠落,工业、交通事故和体育运动等。

(二)分类

1、按损伤机理:

1)脊柱屈曲型损伤;

2)伸展型损伤;

3)旋转型损伤;

4)纵向压力型损伤;

5)直接暴力型损伤。

2、按损伤部位: 颈椎、胸椎、腰椎、骶椎骨折或折脱位。

3、按有无合并伤:

1)脊柱骨折或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

2)脊柱骨折或脱位不合并脊髓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

4、按脊髓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不同:

1)脊髓完全性损伤: 在损伤早期就发生损伤节段以下的感觉,运动和反射消失,并伴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发生尿潴留。肢体瘀痰由松驰状态变为痉挛状态,感觉和运动无恢复,腱反射亢进。

2)脊髓前部损伤: 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瘀痰和浅感觉,主要是痛温觉消失,深感觉正常,括约肌障碍,临床称之为脊髓前部损伤综合征。

3)脊髓中央损伤: 颈椎多见,由于颈部骤然后伸,造成颈椎骨折脱位,瞬间又复位导致脊髓挫伤,脊髓内出血,水肿或供血不足,临床表现称之为“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特点: 四肢有不同程度瘫痪,上肢重于下肢,远侧重于近侧,可有肢体末端自发性疼痛以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脊髓后部损伤: 深感觉障碍,有时出现锥体束征,但肢体运动功能可不受影响。

5.脊髓半侧损伤: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为上运动神经原性瘫痪和深感觉丧失,对侧体痛觉、温觉丧失。

6.神经根损伤: 马尾神经根损伤最多见,表现根性麻木和疼痛,压迫时间过久将变性而不能恢复。

二、临床表现

病人常有脊柱遭受外力或从高处坠落史,伤后主诉脊柱某个区域疼痛或运动障碍。伴有脊髓损伤者,可有双下肢完全或不完全瘫痪或大小便功能障碍。检查时可发现脊柱某一部位有肿胀、压能或畸形,有时在伤部两棘突间可摸到明显凹陷和皮下血肿,合并瘫痪者,多表现为驰缓性瘫痪。

三、诊断

(一)凡脊柱遭受到外力,伤后有脊柱某个区域疼痛、压痛、肿胀者,均应考虑脊柱损伤可能。

(二)根据外伤史、局部疼痛和肿胀、压痛,特别是伤部脊椎棘突的局限性压痛、畸形(包括后突或凹陷畸形)→诊断脊柱损伤。

(三)同时合并有下肢瘫痪,或大小便功能障碍者→诊断脊髓损伤。

(四)所有临床怀疑有脊柱、脊髓伤的伤员,均应进行X线检查(正侧位,甚至斜位),有条件行MR检查。

四、治疗

(一)、正确急救和搬运: 凡疑有脊柱、脊髓伤的伤员,均应按脊柱骨折进行急救和搬运。对合并有休克或其他部位脏器伤者,可根据病人的呼吸、循环情况给予相应急救处理,待情况稳定后再送相应医院治疗。

(二)、颅骨牵引是治疗颈椎损伤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损伤较轻、儿童或缺乏颅骨牵引条件时也可使用颈椎牵引带牵引。

(三)、轻度椎体压缩骨折不需特殊整复和固定,重复进行功能锻炼; 重度椎体压缩骨折应整复和固定,纠正畸形。

(四)、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原则。整复骨折脱位,稳定脊柱,恢复血管和脊髓减压。

(五)、开放性脊柱损伤: 尽早彻底清创,减压及固定。

(六)、加强护理及支持治疗,预防褥疮,尿道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进行全身综合性及肢体方面的功能康复疗法。

第四节 头部创伤

一、头部创伤的评估

(一)、病史

急诊科医师对危重伤员能否作出快速伤情判断,是对病人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一看一问,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威胁生命最急的损伤,只有结合病史,掌握伤情才能确切的进行救治及有关检查。

颅脑外伤绝大多数由交通事故引起,以汽车、摩托车为主,其次是高处坠落伤。颅脑损伤应根据GCS评分,如低于8分均属于重型颅脑外伤。

(二)、初级评估

重型颅脑外伤要同时排除呼吸、循环系统的合并伤,因此强调气道通畅,呼吸、循环的控制和处理必须放在首位。由于颅内高压,血压脉搏的改变使腹腔内出血休克呈假象,一旦血压骤降往往来不及救治。

(三)、生命体征的评估

急性颅内压升高或潜在性颅内压升高,往往表现为伴有心动过缓和呼吸频率减慢的进行性高血压(柯兴氏反应)→常常手术治疗。

仅有高血压或高血压伴高热往往是特定的颅脑损伤类型(如脑干挫伤等)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也称之为中枢性高热。

颅脑损伤→延髓中枢功能衰竭→低血压→提示患者病情危重并将死亡。

(四)、简要的神经系统检查

判断意识状态,了解瞳孔机能,检查四肢肌力,如果患者存在意识障碍,瞳孔不等大或一侧肢体肌力下降,往往提示有严重的颅内损伤,必需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甚或手术治疗。

(五)、特殊评估

头颅CT扫描是明确颅脑外伤后颅内病变的首选非侵袭性检查手段,头颅X线摄片、脑血管造影对于急诊创伤病人而言无甚价值,对部分病人需多次头颅CT检查,定期评估,以避免遗漏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与处理。如早期硬膜下血肿,在外伤后立即做CT检查可以是阴性的,若经过适当的减压治疗后,病情不但无好转,反而恶化者,应立即重作CT检查,以免漏掉迟发的颅内血肿。

(六)、颅内血肿的分类

1.按血肿位于颅内解剖层次的不同分 ①硬脑膜外血肿 ②硬脑膜下血肿 ③脑内血肿 ④脑室内血肿 2.按解剖部位的不同分 ①颅后窝血肿 ②额顶部血肿 ③基底节区血肿 ④多发性血肿

3.依发生时间的迟早分

①急性颅内血肿: 伤后1~3天发生 ②亚急性颅内血肿: 伤后3~3周 ③慢性颅内血肿: ≥3周以上

④迟发性颅内血肿: 伤后立即行CT检查,无颅内血肿迹象,以后再次CT检查,才发现的血肿。

二、头部创伤的急诊处理

(一)、建立特殊的诊断性急救处理系统

目的: 决定病人是否需要紧急的神经外科手术。处理原则: 先救命,后治伤。

(二)、紧急处理

1.维持脑代谢需要,保证供给充足的氧和葡萄糖 2.预防和处理颅内高压

①体位: 头高位30o,使身体自然倾斜。②控制性过度通气,降低血液中CO2浓度。

[CO2]↑脑血管扩张→颅内压↑过度通气,使PaCO2维持在20~30mmHg,PaO2>70mmHg ③控制液体进量,防止液体入量过多,脑水肿加剧。

④甘露醇: 最常用且有效的利尿药物,剂量1g/kg体重快速静滴。速尿: 属非渗透性利尿剂,藉细胞膜离子传递体作用于肾脏而产生利尿,亦同样作用于脉络丛而减少脑脊液的分泌。每次一般20~60mg静推可反复使用,总量控制在500mg/d以下。

甘露醇+速尿合用效果更佳。⑤类固醇激素

大剂量激素如地塞米松20~40mg静滴,激素并无脱水功能,主要起保护细胞膜的作用,改善细胞膜对抗自由基和细胞代谢功能,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促使血脑屏障正常化,从而加速消除脑水肿,地塞米松具有抗水肿、抗休克、消炎、止血、抗应激作用,国内临床应用较广泛。

(三)、外科处理

对于开放性颅脑损伤、颅骨凹陷性骨折、颅内血肿,脑疝等应力争在损伤后2小时内获得诊断性资料,做好术前准备,进行确定性手术治疗。

第五节 胸部创伤

一、定义

(一)、胸部贯穿伤: 诊断根据致伤物的性质、伤道、可能损伤的脏器、伤后时间与休克发展的程度。对于心脏、大血管创伤后出血或急性心脏压塞的诊断一般并无困难,需及时送手术室或在急诊手术室剖胸止血。

(二)、闭合性(钝性)胸部创伤: 是指胸部在直接或间接的强外力作用下,对胸部组织器官的损伤,肋骨骨折合并肺挫伤及血气胸最为常见。

(三)、严重胸外伤: 指一侧或双侧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出血量大于500ml或气胸压缩大于30%,连枷胸及肺损伤。

二、机理

胸部闭合性创伤的机理: 肋骨骨折断端引起的肺刺伤;胸腔内负压引起的剪性肺撕裂伤;外力挤压胸腔引起肺内压力突然增高。

三、X线检查

诊断: 主要依赖于X线检查

一般肺挫伤在伤后即可出现阳性征象,吸收较快,24~48小时阴影开始吸收,3~10天完全吸收,无任何痕迹。而湿肺一般出现较晚,吸收也较慢。

外伤性肺囊肿、肺血肿: 常用肺撕裂伤所致,早期往往被挫伤、湿肺所致大片渗出性阴影掩盖,一般需5~10天以后待渗出性阴影吸收后,开始出现典型创伤性肺囊肿和肺内血肿X线征象。

四、胸部创伤的急救处理

(一)、初次评估

1.检查气道是否通畅,排除口咽部异物,特别是昏迷病人。2.评价呼吸运动的质量。

3.评价病人体循环及肺循环状况,及时发现低血容量性休克,排除心包填塞,发现可能的心律失常。

4.处理危及生命的胸部创伤 ①气道堵塞(详见气道管理)②张力性气胸

临床诊断,立即减压

针头减压位置: 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引流减压位置: 腋中线前缘第五肋间 ③开放性气胸

快速用消毒敷料覆盖创面,防止张力性气胸的形成,紧急手术处理。④大量血胸

胸腔闭式引流出1500ml以上血液者,或少于1500ml但持续出血200ml/h者,应进行剖胸探查。

关于胸腔血自体回输问题目前国内正逐步开展。国家卫生部明确规定在三等甲级医院中,要求“成份输血必须达到该院输血总量的70%以上;储存回收自体血必须达到该院输血总量的20%以上”。胸腔血是自体回输的一个重要来源途径。

顾虑: 1)胸血经心、肺、膈肌的活动,对胸血成份和质量有何影响? 2)支气管、肺损伤特别是胸部穿透伤胸血污染的可能性? 3)胸血回收、回输尚缺少一种简便而安全的方法? ⑤连枷胸

多根各处肋骨骨折所产生连枷胸及胸壁反常呼吸运动,可引起严重呼吸循环障碍,必须及时处理。连枷胸患者常伴有肺挫伤,如果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应尽早行机械通气治疗。

(二)、再次评估

主要在于发现并评估具有潜在危险的胸部创伤,如心肌挫伤,胸腹联合伤,支气管断裂,食道破裂等,避免漏诊,尽早实施确定性手术治疗。

(三)、外科处理有关问题 胸部创伤需手术者仅占10%左右,穿透伤手术率均明显高于钝性伤。剖胸指征包括:

⑴即刻大量或进行性血胸; ⑵张力性气胸引流无改善; ⑶高度怀疑心脏大血管损伤;

⑷证实或高度怀疑气管支气管损伤; ⑸有膈肌损伤证据;

⑹食管破裂、灼伤狭窄或异物经内镜未能取出;

⑺严重浮动胸壁须手术固定; ⑻乳糜胸保守治疗无效; ⑼中量以上凝固性血胸; ⑽胸廓出口综合征等。

剖胸探查原则:先控制、后修复。

(四)、胸外伤并发肺挫伤、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处理

1、早期预测及诊断

创伤性ARDS发生指数预测公式有助于及早提示ARDS创伤性发生的机率和掌握病情发展的趋势。

I=PF-(N+T+F+M+X)I:发生指数;

PF:呼吸指数 PaO2(kPa)/FiO2;

N: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T:胸外伤,一侧肺挫伤计10分,双侧均有加倍; F:骨折;

M:大量输液; X:X线胸片。

按伤情把发生指数中有关因子用数值表示,再计算I值。I值越小,发生ARDS的可能越大,I值可动态观察比较,若I值逐渐增加,示病情好转,发生ARDS的机率下降。

2、病理生理

主要改变为弥漫性肺损伤、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肺泡群萎缩,导致肺内分流增加和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衡。临床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和呼吸频数、呼吸窘迫。

3、胸外伤后并发VAP ①VAP定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MV治疗后48h,或拔管48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是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②特点:死亡率高,可达67% 细菌学分析:G-菌为主,G+其次,再霉菌,混合感染率高。

临床:应根据病原菌针对性应用敏感抗菌药物,在病原学诊断未报告或不能肯定病原菌时,采取经验治疗,宜先考虑用第二、三代头孢菌加氨基糖甙类(但要注意肾功能),或用氟喹诺酮类药,极重者还直接选用亚胺硫霉素。

③尽量缩短NW时间,早插管,早用机,早撤机,减少呼吸机依赖,降低VAP发生。

④对高危人群如气切病人实施保护性隔离,ICU室实行空气层流交换和封闭式管理,切断交叉感染,严防混合感染。

11.低血糖昏迷在院前急救中的诊治 篇十一

【关键词】 低血糖;昏迷;急救;诊治

低血糖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病因引起的学中葡萄糖水平的降低而导致的交感神经和中枢系统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得一组临床症候群。成人血糖低于2.8mmol/l老年人血糖低于3mmol∕l。即可诊断为低血糖症。

在临床中低血糖症还是比较常见的,当它在早期表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时如:出汗、心悸、饥饿感时病人自己会口服一些糖水或含糖得食物,症状都能及时缓解,只有出现中枢神经症状包括行为异常、视力障碍、性格改变、癫痫、甚至昏迷时家属才会拨打“120”.在2008年至2010年两年我的接诊中昏迷病人有36例,有8例病人是由于低血糖症引起的。

在接诊中,我发现低血糖的病人临床症状“千奇百怪”。这样的表现与血糖的降低程度、速度及个体差异都有很大的关系。血糖下降的速度过快、程度过低、或个人对低血糖的耐受性差,症状越重。如接诊一位病人自述其经常在凌晨3-4点钟时感觉心慌、胸闷、出汗等不舒服,也多次就诊,未查出病因。另一位接诊时家人诉其行为怪异、手舞足蹈。还有一位病人表现为烦躁、不配合。不认识亲人。严重的有4例病人已出现昏迷,但无抽搐、呕吐等症状。大都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全方面类似于急性脑血管病交感神经兴奋地症状很低故容易误诊。所以在平时工作中,对于这类病人要特别注意询问病史,大多数低血糖的病人都有糖尿病史。主要的机理是因为糖尿病人的胰岛功能受到破坏丧失了对血糖水平的调节。也伴有高血压、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的病。这时还要询问其用药史,降糖药的服用和胰岛素的剂量,有些病人是因为口服了降糖药或者注射了胰岛素后未能合理饮食而造成药物过量引起的,其他药物的服用。还有平时的活动量和饮食情况,因为有大量的运动也会引起低血糖,运动降糖可持续24小时。

接诊的时间也大都在凌晨3点左右,而且老年男性居多。这可能与老年人的代谢与器官的功能特点有关:(1)老年人的内分泌调糖激素的调节功能降低,所以发生低血糖时胰岛素的拮抗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及皮质醇等不能及时分泌,容易发生低血糖。(2)老年人的各个系统老化和退行性变,对胰岛素及各种降糖药物的降解,廓清率降低,引起降糖药物在体内积蓄。(3)老年糖尿病的患者大多会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平时常合并服用治疗心脑血管的药物(如:心得安、阿司匹林等与抑制肝糖原的分解有关)有加重低血糖及低血糖时延缓血糖恢复。所以在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在活动量增加或空腹是血糖水平就降低出现了低血糖症。特别要注意的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均有微血管病变,长期可导致微循环的障碍,脑动脉硬化或早期的老年痴呆,而且每一次的低血糖昏迷的发作都有可能导致脑不可逆的损害,促进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接诊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觉此类病人意识不清楚,查体不合作但生命体征平稳,血压正常或偏高,无发热,呼吸正常、无脱水症,但汗多,皮肤湿冷,中枢神经系统体征检查都阴性。初步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昏迷。及时给予快速血糖的测定,有助于低血糖昏迷的诊断。

12.急救常识中急救的原则 篇十二

关键词:综合急救,小儿重症心力衰竭,应用效果

心力衰竭即是指在静脉回心血量正常的前提下, 由于左心室无法泵出足够的血量满足各个脏器组织的正常生理需要而导致的体、肺静脉瘀血, 同时伴随发生的还有心脏形态和功能异常以及神经体液调节的紊乱[1~3]。该病的危险因素众多, 重症患儿如不能及时抢救, 快速控制病情, 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甚至死亡[4]。因此在患儿发病之初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对后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有报道指出, 采取综合急救措施在多种危重疾病的抢救过程中取得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而目前尚无关于综合急救应用于小儿重症心力衰竭的报道[5]。在此背景下,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儿采用综合急救措施并与常规急救措施取得的临床疗效对比, 以探讨综合急救在小儿重症心力衰竭急救治疗中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小儿重症心力衰竭患者61例, 年龄6个月~10岁, 平均4.45±1.04岁, 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中男17例, 女13例;观察31例中男16例, 女15例。经确诊, 对照组11例重症肺炎, 心肌疾病6例, 先天性心脏病13例。观察组重症肺炎11例, 心肌疾病6例, 先天性心脏病14例。两组除采取不同急救措施外, 其他诸如年龄, 性别及疾病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急救措施的基础上, 从接诊开始就采取措施尽可能的明确病因、判断病情, 在此基础上, 根据患儿病情及体质确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安排专职护理人员看护, 并对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尽可能地消除等措施相联合的综合急救方法。

1.3 评价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儿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检测, 同时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ROSE标准[6]:治疗后ROSE标准评分在0~2分患儿心衰症状基本缓解视为有效;评分在3~9分患儿属中轻度心衰视为好转;评分在10~12分则为重度心衰, 视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主要监测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不显著 (P均>0.05) 。而治疗后发现, 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但以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大;心率也呈现出降低的趋势, 以观察组降低明显;而左心室射血分数表现出增大的趋势, 以观察组增加幅度较大。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无效2例, 好转11例, 有效18例, 总有效率达93.5%, 而对照组无效6例, 好转13例, 有效11例, 总有效率仅为80%, 与两组相比,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小儿重症心力衰竭严重威胁婴幼儿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生长发育, 给患儿家庭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但由于该病病因复杂, 类别多, 给临床上的急救带来诸多困难。如根据发病部位可以分为左心衰、右心衰或全心衰竭, 根据病情变化可分为慢性心衰或急性心衰, 此外根据其他分类标准又有低输出量心衰和高输出量心衰等, 但一般以低输出量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较多见[7]。临床上急救治疗是治愈该病的重要步骤, 能够快速控制病情, 维持心脏功能。传统的急救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 虽取得较好疗效, 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随着近年来急救治疗的不断发展及临床医生的不断探索, 摸索到了一套能够更有效的治疗小儿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措施, 临床应用证明这一系列措施效果较好, 这一系列措施被统称为综合急救[8]。综合急救较为系统全面地对各种病因引起的不同年龄患儿的心力衰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整套的处置措施, 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保障患儿生命安全。本研究结果表明, 综合急救能够更明显地改善患儿症状, 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由42±3mm下降至21±4mm, 心率由185±17次/min下降至116±8次/min, 左心室射血分数由42±12%升高至72±10%。同时观察组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 综合急救对小儿重症心力衰竭进行急救能够取得明显疗效, 能够更好地提高临床有效率,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印兰.先心合并心衰患儿呼吸支持的选择及需机械通气时镇痛镇静的应用[D].山东大学, 2013.

[2]李婉丽.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衰心衰的急救和护理 (附10例报告) [J].黑龙江医药, 2012, 25 (5) :775-777.

[3]张乾忠.小儿严重心律失常急救用药的若干临床问题[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3, 20 (5) :447-451.

[4]李奋, 周万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小儿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3, 20 (5) :472-474.

[5]李玖军, 刘春峰, 袁壮, 等.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的诊治策略-从强心药物应用到开胸手术减轻心脏负荷跨世纪的进展[C].//中华医学会第十届全国儿科危重症研讨会论文集, 2008.71-73.

[6]Rose RD, Bollinger RO, Pinsky WW.Granding the severity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n infants[J].Pediatr Cardiol, 1992, 13 (2) :72-75.

[7]吴红敏, 陈之光.新生儿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及治疗[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1, 18 (4) :296-298, 302.

13.院前急救多发伤急救流程 篇十三

2.术者检查受伤部位后,面向助手,介绍病情,“患者因车祸致伤,自觉下腹部、右小腿疼痛,检查腹部可见肠外溢,右小腿活动受限、可见畸形。请按多发伤处理!” 术者观察患者双上肢,诉:“患者双上肢无疼痛、无畸形”,展开患者双臂,暴露腹部伤口(同时口诉:“暴露腹部伤口”)。

3.术者下达按多发伤处理的命令后,助手答:“是”。一助走向患者左侧,将物品从急救箱中拿出,将生理盐水及无菌辅料交于术者,测血压,屈健肢。二助将脊柱板置于患者右侧后,牵引伤肢。术者按无菌原则取大块敷料,用生理盐水加湿后,覆盖伤口,要求将内脏脱出物覆盖完整。

4.用三角巾做环形圈,大小以能将脱出物环套为宜,一助选择大小合适的治疗碗,消毒碗口,扣于环形圈上,不能压突出物。

5.与一助配合用三角巾宽带将治疗碗固定于腹部,一助于患者左侧打结,打结处垫敷料,同时,术者将三角巾底边叠边后(约一寸宽,底边向上,顶角向下)横放在腹部,术者将患者右侧的三角巾底角绕过患者腰部后交与一助,一助在左侧打结,术者同时在会阴部放置大块敷料,整理三角巾后,将顶角由两腿间拉向患者左侧,由一助于两底1

角连接处打结。期间一助汇报血压、心率。6.术者进行全身检查:

(1)头面部:头顶、前额、颧骨、鼻骨、下颌骨、双侧瞳孔、口腔、双耳;

(2)颈部:颈后部、气管;(3)胸部:锁骨、胸骨、肋骨;(4)上腹部发现有肠外溢,已作包扎;

(5)双上肢:包括双侧桡动脉及末梢循环,检查完后将患者双手放于上腹部;

(6)放平左下肢后检查骨盆;

(7)左下肢及右大腿,包括双侧足背动脉。注:各部位检查完毕,汇报有无外伤、出血。

7.一助打结并汇报血压、心率后,将约束带固定于脊柱板上,准备夹板。

8.术者查体结束,诉:“准备固定”;放置五条带状三角巾:骨折断端两侧、膝部、足踝部、股骨中段。

1)双下肢并拢,空虚处加棉垫填实,患肢外侧放置夹板,膝、踝处加棉垫保护

2)先固定踝部(足踝处用“8”字固定),再固定膝关节,然后行断端两侧固定,最后固定股骨中段。趾端外露,检查末梢循环。9.术者诉:“准备搬运”,二助右前臂放于患者颈后部,左前臂放于患者腰部;一助右前臂放于患者臀部,左前臂放于患者小腿后方;两助2

手均手心向上,术者手心向下分别与两助手左手、右手十字相扣,确认稳定后,术者喊“

一、二起”,将患者抬起,术者再喊“

一、二起”,两助手将左腿抬起后,将患者放于腿上,确认稳定后术者松开手并检查患者背部(诉:背部及脊柱无压痛、无出血),将担架移至患者下方合适位置,术者再次与助手扣手(手法同上),确认稳定后,术者喊“

一、二放”,将患者平稳放于担架上,用约束带固定,胸部两条(相互交叉),膝部一条,平形固定于对侧,松紧适宜。

10.术者至患者头部右侧,检查患者呼吸脉搏,并询问患者有无异常。两助手分别至患者头部左侧及足部,靠担架一侧腿跪地,术者诉:“准备转运”,确认稳定后,术者喊:“

14.院前急救中的护理风险管理 篇十四

1 识别和评估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

护理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系统的连续性识别和归类分析, 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病人和护士两方面的因素。

1.1 病人因素

发病突然, 病史不详, 缺乏客观资料, 病情复杂, 变化各异, 时间紧迫, 在抢救过程中可能随时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家属在已知病人死亡的情况下拨打120呼救。一旦救护人员没有按时到达现场或行为稍有过错, 就可能导致医疗纠纷。

1.2 护士因素

院前急救要求护士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因此担负院前急救的护士多为年轻护士, 但年轻护士由于技术不熟练, 缺乏临床经验, 易慌张, 为急救工作或医疗纠纷埋下隐患。技术操作不熟练, 如在急救过程中不能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以至延误静脉给药和抢救的时机。骨折固定不妥当、搬运方式不当等导致病情加重。年轻护士应急能力低下, 在大型事故的院前急救时面对现场杂乱多变的环境, 护士常由于经验不足, 甚至把院前急救当成特殊转运任务来完成, 错过抢救时机。在病人转运之前对病情估计不充分, 忽视重症病人转运过程中的风险, 未向病人及家属交代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 以致途中病情发生变化时家属不理解。执行口头医嘱时未按要求复述核实就用药, 抢救完毕也未与医生核对和补开医嘱。抢救物品准备不齐或未处于备用状态, 在抢救中不能得心应手。到基层卫生院接诊病人时交接不清, 未仔细检查而只听卫生院的口述就将病人转到救护车上, 对病人病情严重程度不清。途中观察病情不仔细, 对病人病情发生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由于急救现场忙于抢救, 转运途中汽车颠簸, 护士无法记录, 到达医院后未及时补记, 或抢救用药登记使用时间不准确, 一旦引发纠纷, 就缺乏书面证据。

2 控制护理风险的措施

2.1 加强护士院前急救和安全意识, 提高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

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院前急救理论知识, 了解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培养护士学会对院前急救中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规范护理行为, 减少医疗纠纷。接听120电话时应详细询问和评估病情, 针对病情备齐必要的抢救物品, 出车途中及时与呼救人取得联系, 了解病人情况并做好解释和临时急救指导, 以稳定呼救方的焦急情绪。

2.2 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

将常见病、多发病抢救预案按计划组织学习考核, 对意外事故进行实地演练。通过对护士进行急救技术的培训和考核, 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技术、静脉穿刺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 确保在紧急复杂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工作。对出诊护士分别在神经内外科、心血管内科、普外科、骨科进行轮转培训, 熟悉各专科疾病的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 提高专科应急处理能力。严密观察, 确保转运途中病人安全, 转运途中医生护士必须守护在病人身边, 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2.3 强化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 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现场急救及转运中, 要有同情心和责任心, 在病人或家属面前不说与抢救无关的话, 不谈笑风生, 对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时告知家属, 使家属对病情有所了解并有心理准备。规范院前急救过程中的抢救记录, 对急诊抢救记录中存在的缺陷进行评价分析, 使护士认识到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始文件, 客观、真实、准确地记录,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认真执行抢救时口头医嘱执行制度。医生在下达口头医嘱时必须讲清药名、浓度、剂量及用法, 护士进行复述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所使用的空安瓿集中保留, 抢救结束后或到达医院后与医生再次核对后双方签字。到乡镇卫生院接病人时, 必须测量生命体征, 查看病情、皮肤状况及用药情况, 并做好记录, 到达急诊科后将病情及用药情况详细交班后双方签字。加强急救药品及物品管理, 做到“四定”, 班班交接, 并建立抢救用药登记本, 使用后及时补充归位。

3 体会

上一篇:4分钟演讲稿多少字下一篇:天津市南开区人事局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