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课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探讨

2024-10-08

PPT课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探讨(共12篇)

1.PPT课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探讨 篇一

初中物理PPT课件设计浅见 京山县钱场中学 黄世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已经大量运用于学科教学。在教研课、观摩课上必不可少,在一些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广泛应用。即使在农村乡镇学校,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上,也开始运用。初中物理教学中,PPT课件的使用日渐频繁,在教学实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观看和学习了一些物理PPT课件,本人以为,在其设计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整合模式单一,交互性差。目前的物理教学实践中,对于PPT的设计,往往是教师花大量的精力在课前设计并制作课件,课堂上按设计的流程操作计算机,把知识内容逐一呈现给学生。尽管某些课件设计得比较精美,容量丰富,也具备多种感官刺激,但由于实际教学时缺乏交流互动,并未挖掘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好似看了场电影,只观其面未达其意,教学效果不理想。而这种模式单一化、交互性差的多媒体教学,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

2、忽视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一些教师头脑中存在“只要运用教学课件就一定能促进教学”的认识误区。一些物理课件没有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进行设计;缺少对教学中重点、难点的提示;未对物理知识情境进行分析;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关注不够;过多注重声、光、色等形式方面的组合,片面追求界面华丽、媒体效果而忽视学习者的认知特点„„这样的物理教学课件试图通过外界媒体的刺激使学生被动模仿和接受物理知识,并未真正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

3、教学方式片面,过分依赖课件。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因技术崇拜而忽视教学规律的形式主义。一些教师片面追求效果的最优化,不分课型、内容,弄巧成拙,削弱了教学预期目标。此外,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时常会出现不可预见的情况。教学中过分依赖媒体技术,全部教学环节由PPT图片再现,用电子数据代替教师丰富的情感交流语言,用荧屏画面代替教师形体交流语言,使得传统教学方式下师生情感交流的优势荡然无存,反而使师生间产生一种“教与学的阻隔”,不可避免地抑制了教师与学生某些突发灵感和创造的产生。针对上述情况,笔者以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PPT课件设计和运用要考虑一下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教师教育理论和信息素养水平。部分教师教育理论和信息素养水平的低下制约了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使某些教学环节从“人灌”变成“机灌”。因此,教师应对教育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研究,关注最新教育动态,加强自身教育理论水平的修养。此外,信息素养也是影响整合进程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很多教师不愿上多媒体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对计算机的运用不够熟练,尤其对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科全面整合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知识储备,有的教师准备一节课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教学效果并不佳。因此,教师应加强学习,逐步完善自身信息技术素养。

二、灯片设计要注重物理学科特点。PPT图片,很多时候相当于常规教学的板书,因此它具有以下功能:

1、一是辅助教学的文字语言手段。图片板书是一种有效的文字教学语言,具有突出教学重点、强化形象直观、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清教材脉络和加深记忆等重要作用。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物理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津津有味地学习并得到很强的满足感。教师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中,不时地穿插以恰如其分的灯片,可以适时地刺激学生的视觉,调动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避免疲劳感。如果构思巧妙、引人入胜,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PPT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的天性。如初三物理“热量”一节,物质的种类千差万别,有的吸热、有的放热,有的温度变化多,有的温度变化少,有的质量大,有的质量小,有的是固态,有的液态等,但这些不同的物质形式在吸热或放热的运动过程中,却遵循着相同的规律。当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并展示公式“Q=cm△t”时,不由得带给我们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它孕含着一种简洁明快的物理美。在复习《物态变化》一章中,教师可以采用灯片图(三态循环变化三角图)配合讲解,由此说明物质运动形态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图形的和谐对称,从形式上给人以圆满、匀称的美感,同时从内容上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的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美。

要达到它的这些功能,灯片设计,要注重以下几点:

1、灯片要有计划性,它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反复酝酿修改,如“杠杆”一课,设计文字和画面分布要合理,考虑到该课所授内容的需要,文字板书要压缩,而较大空间让位于图片,以利于充分运用它配合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五个知识点的教学,体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2、灯片要有科学性。这是灯片美的实质,要求内容提纲挈领、层次分明、端庄大方;取舍合理,简明清晰、顺序正确、色彩和谐。—字、一问、一个符号,甚至一条辅助线也必须科学准确、不得有任何差错。

3、灯片的启发性。通过图片,要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加快概念的形成,不要平铺直叙、一览无余。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苹果,才具有一种朦胧美,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如“密度”概念的教学,教师出示大小不等两铁块,通过实验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并用灯片逐一记录测量结果,启发学生寻找它们的规律,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灯片最后展示:“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属性。”这一结论。

三、PPT灯片要注重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辅助作用。由于实验器材及教师实验水平的局限,某些实验(如光的折射、真空不能传声实验等)难于成功;某些实验(如观察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可见度小;某些实验时间短难于观察或无法测量;某些实验的数据处理相当繁杂,难以找到简明的物理规律。而计算机灯片可以辅助科学实验的模式,模拟实验场景现象,将现代化手段与传统的科学实验有机整合,形成多媒体实验教学环境,提供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无法体验的场景,让学生发现、总结规律。

四、PPT灯片设计应避免的问题:

1、忌小、乱。一些新教师,由于缺乏制作经验,没有考虑到要让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特别是没有考虑到合理地使用画面面,往往板书小、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

2、忌过多或过少:过多灯片不仅不能突出重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而且还消耗许多课堂时间,使学生忙不应暇而影响听课精力。相反,灯片过少,不能完整展示相关内容,不能加大课堂容量,影响知识面的拓展。

3、忌五彩缤纷:有的教师为了强调某个概念或它的某个特征,往往重复在一些字句下面加点、加圈、加色彩,表面上很花,实际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知识接受,也有损于美育教育。

4、忌错漏之处:图片展示内容有错漏之处,倘若学生记下了错误知识,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的灯片,应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它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审美实践机会,使他们从对美的静观和欣赏,转向亲身参加美的创造、美的实践,自觉地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正是物理教学的意义所在。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认真地去对待灯片设计,就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2011.3

2.PPT课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探讨 篇二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课堂教学使用课件,应注意以下几点:选材要新颖,应侧重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构思要精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学生的认知矛盾而适时使用;演示要适度,既要演示出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使课件切实做到学生思维“方向标”的作用。我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一、巧用课件“引入”,诱思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思维,使他们想学、愿学呢?

在教学中,我采用过直观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进入学习活动之中。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就采用故事导入,先演示课件听故事:猴山上的小猴最喜欢吃猴妈妈做的饼了。有一天,猴妈妈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猴哥哥一块;猴妹妹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妈妈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妹妹两块;猴弟弟更贪心了,它抢着说:“我要三块。”于是,猴妈妈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给了猴弟弟三块。并把几个分数写在黑板的一边,接着问:“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最多吗?”随着上述情境的不断展开,学生兴趣盎然,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此时教师把握时机,导入新课。这样的开头一下就抓住了学生。

二、巧用课件“展开”,设疑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展开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下发”“令人深思”。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揭示课题后,出示圆、熊猫、绳子图。提问:你能用手中的物体表示出1/2或其他分数吗?如果能,把你表示的过程说给你同桌听一下,如果有困难,可以同你旁边的同学研究一下。(课前分别发给学生表示一块饼的圆、表示一根绳子的线段图纸、表示六个熊猫的图纸)

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折一折:拿出自己手中的纸动手折一下;算一算:还可以表示出几分之几?画一画:让学生用尺画一画、动手圈一圈;说一说:同桌可以讨论、交流。接着老师用课件动态演示表示过程和表示的几种结果,再让与课件中演示的结果都不一样的学生站起来汇报一下自己的成果,并说一说表示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同时也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因为答案不唯一,所以学生探究的热情都很高。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是把学生引入疑问—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了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三、巧用课件“演示”,化难为易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感性认识,要理解掌握教材内容就比较困难。一个从未见过大海,甚至没有见过海的图片、画面的人,要理解“汪洋大海”一词是何等困难!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直观思维处于主导地位。对教材中一些抽象的理论或概念理解时比较困难。如果我们能恰当运用课件,就能为学生轻易扫除这一学习障碍。

总之,课件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的确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课件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课件越多越好,形成课件演示“满堂灌”。我们只有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适当地利用课件,并把课件的作用理性地定位于“服务课堂”,数学教学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美好的愿望才能实现。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媒体课件越来越丰富。PPT课件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其操作简单,图文、声像并茂而受到广大农村教师的青睐,而PPT课件的合理使用既能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改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确保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PPT课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探讨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PPT课件;运用标注;运用文本框;运用补色;运用链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20-01

PPT课件因简单易学,制作费时少,操作方便,具有生动形象,教学效果好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下面,我以新课标四年级下册19课《歌唱二小放牛郎》为例,谈谈PPT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标注”,使理解化难为易

在PPT课件“绘图工具栏”的“自选图形”里,有“标注”图形可供选择。我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二小”从插入视频关于二小故事动画化片。当课件出示时,学生都争着举手回答,轻而易举的明白了这篇课文的意思,我进一步启发学生,让学生明白了二小就是小英雄。在这一环节中,我把 “标注”做成“进入”和“退出”两种动画,出示时达到了帮助学生了解课文意思的教学目的,再用退出动画让“标注”从下方消失,显示原幻灯片内容。

二、运用“文本框”,巧妙归纳主要内容

“文本框”在PPT课件中运用较多,“文本框”中的内容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中,为了训练学生知道每段的主要内容,课件先出示:放牛的人是谁(),他没有放牛去了哪儿(),二小听了敌人的话吗(),二小把敌人带到那里(),敌人怎么杀死二小的(),他是为了谁而牺牲的(),牺牲十几岁( )。再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根据题目回答问题,并且在学生回答后,点击鼠标,课件括号里就会出示预设的答案:放牛的人是谁(王二小),他没有放牛去了哪儿(给敌人带路去了),二小听了敌人的话吗(听了敌人的话),二小把敌人带到那里(带到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怎么杀死二小的(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上),他是为了谁而牺牲的(为了八路军和老百姓的安全而牺牲的),牺牲时几岁(十三岁)。

这些预设答案之所以能在老师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括号时里,是因为采用了:插入文本框→编辑文字→拖到相应括号→设置动画效果。在课件的帮助下,学生巧妙归纳出《歌唱二小放牛郎》主要内容,

三、运用“补色”,增加阅读教学的“品味”

PPT课件中的补色,能使预设的重点词语在品读过程中,显示出与其它内容不一样的颜色。《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一自然段中,既有表现问题的,又有体现主要人物,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将这些词语凸现出来,变化成与其他内容不一样的颜色。我在制件课件的过程中,先将这些词在课件中的位置空出来,插入“文本框→编辑文字→自定义动画→补色→效果选项→触发器设置”,采用这种方法,我将所有词语做成“补色“效果。在教学中,学生说从自己的读书声中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时,进一步追问是从哪些词语看到每段的重点意思。

四、插入图文,有助于阅读教学中动情诵读,增加“读味”

PPT课件可以很方便插入有助于教学的图片,在图片的旁边编辑相应的段落,使整个幻灯片图文并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学生二小不熟悉。我在幻灯片的一边插入了二小的图片,另一边出示这段内容。学生通过自己观察,了解了王二小,头脑中有了王二小的样子。再引导学生 “大声读、小声读、有节奏地读”,把全文读成一首歌。是那么的有趣,迷人,耳边好像响起了枪声。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不熟悉的事物,更有助于学生动情诵读,增加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五、恰当运用幻灯片的切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利用PPT课件中幻灯片之间的切换,可以使文本内容略去一部分,用来训练学生的背诵。《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语句优美,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有一环节就是训练学生的背诵。让学生看着完整的内容,采用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后,幻灯片切换到下一张,略去了其中一些词语,幻灯片内容变化成:牛儿还在(),()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贪玩玩耍(),那放牛的孩子是()。采用幻灯片的切换,来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六、运用“超链接”,便于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PPT课件中的“超链接”可以实现文本与画面、文本与视频之间的互动,还可以实现同一课件中任意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教学课堂中,运用“超链接”,能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我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词语时,先放映词语让学生读一遍,然后一些难理解的词语意思链接成一个新的页面,学完词语意思后再用链接的方法回到词语页面。还在只引导学生学了“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和“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上”这两段,对于其他段落,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我将“自主学习提示”做成一张幻灯片,再将全文的各处景物以图片形式做成一张幻灯片,在每张图片上,都“超链接”了相应段落的内容。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时,学生汇报勾画的句子后,老师就用鼠标点对应的景物的图片,学生说的内容就出现在大屏幕上。

4.PPT课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探讨 篇四

晋城第六小学 董娟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在校园里迅速掀起了一场教育技术革命,计算机辅助教学替代了传统教学手段而成为了学校教学主流。美国微软的课件制作软件PowerPoint以其简单易学好用的特点而倍受教师的推祟。下面谈一下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优势、技巧和注意事项等。

1、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优势

(1)操作简单,易于掌握:Power Point就是利用计算机制作幻灯片,一页就是一张幻灯片。在制作每一张幻灯片时,可选择模板作为幻灯片的外观,然后输入教学内容,并根据需求做一些处理。

(2)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可把图形、图表、文字、图片、表格、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放在幻灯片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抽象事物的理解。

(3)信息呈现快捷:在展示时,教师只需操控鼠标就可以展示教学内容,省去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4)信息资源共享:教师可把演示文稿存储在计算机中或共享给学生。(5)信息便于加工:演示文稿的制作、修改和加工非常便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发现有瑕疵,可随时进行删改。

2、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1)选择合适的幻灯片背景我们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模板、母板和配色方案来实现。幻灯片版式设计,美观大方固然重要,但不能喧宾夺主,要重点突出。PowerPoint软件为使用者提供了一定量的模板,设计者可以根据课程特点进行选择,一般用于教学的幻灯片应选择简洁的模板。改变幻灯片外观也可以通过“格式”菜单下的“背景”选项来实现,或在菜单中单击“其他颜色”和“填充效果”来改变背景,也可插入图片作为背景。背景与主题色彩对比要鲜明。一般情况下,白色文字应衬以深蓝色背景为佳。

(2)文字处理 一张幻灯片中放置的教学信息不宜过多,制作时应尽量精简,不必将教案上的文字全部搬到幻灯片上。一般来说,幻灯上的文字只是标题和提纲,必要的补充说明资料,可另附一张幻灯片说明。

1)字体选择。如果连贯的文字较多,应选用隶书为佳;至于标题,可以选择不同的字体,最好少用或不用草书、行书、艺术字体和生僻字体,因为这些字体看起来比较吃力,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字号选择。关于字号的大小要根据屏幕的大小而定。字号太小,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看不清;字号过大,前排的学生看着晃眼。一般来说,标题选用32~36号字为宜,加粗、加阴影效果更好,其它内容可根据空间情况在22~30号字之间选择,并注意主体内容和空白部分的搭配协调。

3)字体颜色。在考虑字体颜色时,可将标题或需要突出的文字改用不同颜色加以显示,但同一张幻灯片的文字颜色不要太多,要注意文字颜色和背景颜色的协调。

(3)图片处理 在幻灯片中添置一张图片可替代大篇幅的文字说明,而且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使用图片之前,一般要经过适当加工和处理。

1)图片格式转换。利用图片处理软件将不同格式的图片均转换成jpg格式,图片像素大小控制在600点以内,这样可以减少课件容量。

2)图片的编辑。利用PowerPoint中的图片设置工具栏,对插入幻灯片中的图片进行简要的编辑:(1)裁剪图片;(2)图片亮度和对比度调节;(3)图片大小及位置调整,通常情况下,图片不宜过大,以占到整个幻灯片画面的1/5到1/4为宜,最大也不要超过画面的1/3;图片布局,一般放在相应文字标题的右下方,为了整体美观,最好根据黄金分割法定位图片。0另外,不要插入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片,画蛇添足,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4)动画设置 PowerPoint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动画设置选项。适当的动画效果对教学内容能起到承上启下、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但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要设置动画,一定要把教学内容设置成动画效果,因为根据人的视觉习惯,相对于静止和运动的物体,人的视觉往往对运动的物体投以更多的关注。(5)超级链接 适当的超级链接可以使演示文稿展示合理有序。(6)课件打包 为保证制作的课件能在不同的场合顺利播放,课件制作完毕后,必须进行打包,打包时一定要把字体、动画和影音文件、播放器一起打包,否则课件有可能在其它电脑上无法正常运行。

3、PowerPoint制作课件注意事项

(1)素材准备充分 课件制作同备课一样,对要阐明的主题和课件的结构要有清晰的认识,材料准备要充分。这样才能减少制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1)文字资料。同教案一样,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文字材料的准备是制作课件的基础。可通过网络下载或文字办公软件输入。2)图片素材。可用数码相机拍摄或从Internet网搜索相关图片。图片使用上,在保证图片清晰度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文件容量小的图片。3)影音资料。必要的影音文件可给课件增色添彩。视频文件avi格式、mpeg格式可直接插入,rm格式不能直接插入,但可以通过建立超级链接打开相应的播放器播放。音频文件最好选用mid格式的文件,wav、mp3格式容量大。

5.PPT课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探讨 篇五

目前,初中地理属于非中考科目,基层学校不太重视,学生更不重视,而地理学科又有文理兼备的特点,有些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教师如何才能将知识化难为易,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当务之急,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争取课堂的最佳效果,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什么好处

(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加大了课堂容量

学习地理,会使学生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操不断的提升。多媒体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就会使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增多,如可以运用视频、音频、图片,还可以通过powerpoint、flash、authware课件展示学习内容,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大了课堂的地理信息容量。例如在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使用powerpoint学习黄土高原的位置,先出示空白图,让学生点击地形区,点击随之出现地形区名称,黄土高原的景观可以出示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的不同角度的图片,使学生对黄土高原有更多的了解,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大了课堂容量。

(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前提条件。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音频、视频、图片等,把所学内容与情境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从而提供了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很容易把学生引入内容所描绘的情境,使获得深刻的印象,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启发了学生思维,又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以后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时,内容难度大,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不是很感兴趣,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冬季的黑龙江景色和海南岛景色,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样就会激发起学生学习这一节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这一内容远离生活实际,抽象难理解,学生无法感知地球之“动感”,因此给教学设置了障碍,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在教学中,光凭教师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显然无法解决问题,而利用多媒体课件,从人们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直观――抽象――实践)入手,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向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画面,使学生比较直观、形象的了解地球运动的情况,通过让学生观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了解了地球上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因素,从而解决了教师无法讲清的难点内容。再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板块的运动、地震火山的发生、泥石流、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经纬网等等。

二、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所以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地理的求知欲。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中东》中,通过播放一段有关中东地区的新闻创设情境引入,引起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欲望,这样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创造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但呆板、单调的学习途径,会大大束缚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更谈不上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所以应努力改善学生的学知途径。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环境,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巩固,这样能为学生提供多种知识达标的路径,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路径,能使学生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这样使学生学得的知识更牢固,又可以保持较大的思维灵活度,自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地理知识点特别多,运用多媒题课件,可以直接展现基础知识填空,便于学生巩固记忆基础知识;同时,可以清楚的展现相关地图,并可以引导学生点击地图直接提出问题。这样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

信息是社会进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积累和运用信息,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信息能力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技术手段多样等特点,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问题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搜集阅读大量信息,还可以相互交流、讨论,进行协作学习。这样学生能保持思维的灵活性,也能够增加思维的广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时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不断积累,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信息能力。

三、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地理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地理信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整合,使课件重、难点突出,精而不滥

(二)做到四能:能用动画不用静止、能用彩色不用黑白、能写板书不用电子黑板,能思考就不解说

(三)补充信息而不翻版课本。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降低教学难度,缩短授课时间,把节省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的学习。

6.PPT课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探讨 篇六

1人文社科的含义

人文社科,顾名思义即人文社会科学,它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合称。人文科学,相比于神学来说是有很大差异的。在以前相当一段时间里被指为与人类的利益息息相关的学问,后来经过时间的洗礼,在狭义上被定义为对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其中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语言学、民族学等等。社会科学,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理解,它既是以社会现象为对象的科学研究,其中有政治学、经济学、史学、社会学等等。社会科学的最终目的是钻研和写述所有社会现象和其特有的发展规律。

就两者对比而言,从研究对象来看,人文科学是以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沉淀的精神文化为对象的科学;而社会科学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从角度上划分,人文科学偏重于研究意识、观念、精神、情感的精神文化生化即主观的,其涵盖的学科有:文、史、哲及其衍生出来的美学、伦理学、文化学、艺术学等等;社会科学则重点在于具体个人及主观世界的客观认识,其涵属的科学主要有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等。总而言之,人文科学就是以精神层面以及其积淀的精神文化为对象的科学,它主要运用于以意义的分析和诠释的方式来证实人类的观念、精神、和价值;社会科学是以社会普遍客观存在的现象的事实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于以科学逻辑的验证方法来证实研究人类社会以及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客观存在的事物,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是它的研究重点。但是,由于“人”与“社会”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和不可分割性,也就有了瑞士学者让·皮亚杰所说的,尽管在理论上可以将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区别开来,在实际中,“不可能对它们作出任何本质上的分别”,所谓的社会现象,主要“取决于人的一切特征”,而人文科学在这方面或那方面又都是社会性的,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是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讨论的。

2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课程的特色

人文社科类,其实狭义上说它的重点是人。它的一切研究都是围绕着人的。对于精神和观念领域的研究即人文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烈的自主性、主观性、感受性、丰富多样性,而社会科学则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客观性、事实性、不可变形、单一性。例如说,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这些学科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为个人的改变而改变,它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是大自然或者是古往今来先辈们约定俗成的客观真理,对于这样的科学而言除非理据够充分,必须得严格去遵守;例如美学、艺术学、伦理学等等这些学科更注重的是个人感受和认识,没有一定的定义和要求,主要是仁者见仁。这样的学科对于个人的感受、感觉、情感和精神要求比较高。不难看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具特点而且占据的特色各有不同,正因为这样的不同特点才构成了人文社科类课程的特点。作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合体,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最大特点在于融和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所有的特点,包容万象、海纳百川,从逻辑到精神,从客观到主观,从自然到人文,人文社科包含了宇宙所有,它的最大特点是大。大到没有什么它不包括,不含有,不内括。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人文社科类又因为客观或者主观存在的,所以它的可感受性,可操作性也是很强的。人文科学,可以切实的感受到精神、感觉、情感的变化,社会科学,因为自古以来存在或者被总结,它也是可触摸,可验证,可实践的。所以,人文社科类更多的是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在实践中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能发挥到它的最大效用,人文社科类更注重于个人感受和实践性。在学习美学的时候,个人对于一幅画的感受是最重要的,学习法学的时候,学习者对于法律在社会实际中的运用应该是最重要的。

二PPT多媒体课件教学的特色及缺陷

PPT是Power Point办公软件的缩写形式,它主要用于课件内容的制作和展示。传统的使用方法中基本上都带有文字说明解释的。文字教材与幻灯片也就是PPT文字内容相一致的来进行教学演说。这是电子时代带给人类的便捷。这不仅给教师提供了方便,而且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了新意。作为新时代的产物PPT,字体一致,排版程序化,多彩丰富的内容和图片,原来定格的图片、声音、图形可以灵活的变化在可见之中;多种播放方式的使用,是传统教学中黑板粉笔所代替不了的。因为电脑的发展与普及,现如今的汉字不仅仅局限于笔上。PPT中的文字变化万千,颜色、大小、字体的随意转换,使得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的质量有所提高。图片、声音等在PPT中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尤其是在美学教育中可以更直观更便捷的提供直接客观的观察与感受,这样做可以更形象生动。但是,正是因为功能多样化,使得教学与PPT之间存在了喧宾夺主的问题,因为图片的丰富,视频、音频的加入,学生们更加注重这些直观的多彩的内容而忽略了教学本身的一些知识层面的东西。对于一些比较严肃的课题和内容,如果使用PPT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会使得它的知识层面的获取率大大降低,内容和理论的传授率降低。

教学的过程重点在于师生的互动,PPT的出现虽然让学生们更直观生动的看到教学的流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少了互动。教师们只是在机器旁边操作着键盘鼠标,而学生们只是在看着大屏幕上显示的五彩缤纷的图文,省去了思考提问的时间。这样的结果背离了教学的目的。师生之间没有了交流,有的只是被人机交流所取代。老师念着课本,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印象不深刻,这样的效果使得教学过程的成果微乎甚微。PPT是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很少有教师考虑到授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制约着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如同放电影一般的课件流程,对于一些公式的推进以及运算过程的推导没有了生气,死气沉沉的放在一张张课件中,学生只是在看的过程中理解,课后往往会出现“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砸”的现象。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把握学生的注意力,而不惜牺牲教学的真正目的,一味的只注重形式上的丰富性,忽略学生的自身情况和本学科应有的风格,使用夸张的不切合实际的甚至虚假的课件,这样的行为做法实在不是教学课件进入教育界的初衷。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多媒体课件的加入,教师节省了板书,画图的备课时间,其实在实际中也加大了教师的负担,为了能更全面更具体的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教师准备了大量的课件插件,但是因为课时的限制,不得不加快课程教学的速度,而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异很大,在短时间内传授如此之多的知识,难免会重蹈“填鸭式”教学的覆辙。

三PPT多媒体课件在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有着空前绝后的影响力。与先前的黑板粉笔式教学相比较,PPT多媒体课件教学节省了一些不必要的课时时间浪费,增加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人文科学,在意注重个人情感、精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在这样的学科教育中注重的是学生们个人的情感、感觉和精神世界的发掘和认识,而这些认识可以基于先哲们给予的指引。没有先哲们的指引,我们现如今不会有如此大的收获。但是先哲们的理论是丰富的大量的,如果仅靠教师的板书和教材是有限的,在这个时候PPT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便提供了这么一个便捷的教学平台,信息包容量大,直观性和形象性大大的缩短了与先哲们的理论的距离感,不仅能在仅有的时间内了解到大量的思想和真理,而且能够更直观和形象,这样声情并茂的教学无疑给了师生们一个愉悦高效的学习氛围,使原来呆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有身临其境,充分发展了学生们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就语言学教学来看,单从教师教学方面来讲,因为环境文化的不相同以及个人的认识差异,添加了课程课件教学,音频视频的播放使得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的异地文化和口音,有了更强的感官刺激,就能够更加详尽的进行语言的学习。如此这般,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有利于教学过程的进行。有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以咸阳师院教学课堂为调查对象,在艺术专业的两个平行班中,对于同一节课程其中一个班采用PPT多媒体教学,另一班则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在实验进行7天之后对两个班进行试卷考查结果表明使用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的班级平均分多了13分,最高分相差5分,最低分相差20分之多。可见在教学中PPT多媒体教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式。

然而,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却或多或少存在不足,甚至阻碍和降低教学质量。强大的信息量可以让学生看到更多的知识,增加知识面。但是,因为信息量的巨大在仅有的课时中,学生们的接受容量有限,往往会出现“走马观花”的现象。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们无法记住课时中传授的所有的知识点。就像在看电影一样,做笔记的少之又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也越来愈少,没有了情感交流,没有了一问一答。比如说法学,法律的应用应该是最实际的,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下,似乎有了一纸空文的意思,学生们了解到了理论层面,对于每一条法律在现实中的利用却没有交流,使得法学的学习脱离了现实,这样的教学没有了它的最终目的。以上面相同的模式去在法学专业学生中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尽管最高分都相同,但是在接受PPT教学的学生的平均分比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学生的最低分中相差28分,平均分相差21分,这样的数据差距可见一斑。结果证明没有了互动,不了解讲台下学生的具体情况的教学是不切合实际的,是没有意义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把多媒体教学当成了一种教学的重心而不是一种手段,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便会使教学效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把老师备课、学生思考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

科技的发展,推动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但是在改革创新的同时不能将教学的本质和重心丢在一边,应该有的放矢把握轻重缓急,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将教学质量不断地提升。

参考文献

[1]蔡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与不利因素[J].科技创新导报,2007(35).

[2]岳格妮,车乒.PPT多媒体课件在高校不同课程教学中的利弊浅析[J].考试周刊,2010(9).

7.PPT课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探讨 篇七

[摘 要]在初中地理新课改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充分提高了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创新思维意识,推动学生形成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水平。在此背景下,本文深入研究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地理教学;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即为在?n堂教学中将学生主体潜能充分挖掘出来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在教师的帮助下指导学生展开合作联动、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课堂教学,能科学高效地开展地理课堂教学。它能实现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提升学生学习、交往与表达的频度和效率,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吸取对方的长处改善自身的缺陷,实现同步发展;能帮助学生树立探究意识,培养其合作精神,帮助学生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该种小组合作学习依然存在过于注重形式而未达到理想成效的弊端。很多课堂教学还停留在表面的“合作”上,缺乏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具体实施期间问题较多,难以将学生合作学习潜在的能力挖掘出来。所以,笔者在下文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以保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涵义

小组合作学习也叫合作学习。美国最早在1970年就开始应用这种学习模式,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从1990年开始对其展开实验研究,目前在广大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都已普及该学习模式。去基本做法即为以全班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状况、性格差异等为依据进行分组,以四到六人为一组。各组成员必须明确分工,树立相应的目标,经过个人努力、交流学习和合作研究,实现集体的整体功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成效和目标。合作学习对真诚合作与积极参与较为注重,所以,全体学生成员都必须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合理构建学习合作小组

第一,结合反复模拟测验的成绩,对个体学生性格特点与内心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基于对“优劣组合、个性释放”的原则,由六人组成一个单元小组,并构建数个学习合作小组。将小组的各种风格特点展现出来,提高趣味性,还能为各小组编制有趣、独特的组合名字,比如“元芳小组”“宋慈小组”“陆小凤小组”等等;第二,为充分提高小组成员的活动热情与主动参与性,教师在分配任务过程中,要主要将责任落实到人,让各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各司其职,将自己的智慧充分展现出来,让各个成员的探究行为和小组整体活动发展方向相一致,做好各自的工作,构建凝聚力,促进小组之间开展联动探究行为;第三,编号小组各成员的号码,对其位置进行确定,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动态,进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展开分层教学,加强学生间的相互监督和促进作用;第四,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和奖惩策略,推行“生评”模式,提高学生参与效果评价的积极性,跟踪记录好学习整个过程的情况,在保留传统优秀理念的基础上尝试引进先进的策略和手段,不仅重视竞争意识,还要强调奖惩策略,逐渐形成有序的小组合作新机制。

2.精确设置教学问题

要花心思巧妙地设置问题,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积极探索地理知识,推动学生积极展开交流和合作。提出的问题要高于教情学情的整体情况,还必须适当增加难度,不宜提学生轻而易举无需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设置过于容易的问题,学生会竞相抢答,虽然学生纷纷起哄,但实际上没有良好的效果。长时间发展,教师对学情和教材的钻研在初次尝试后就停止,学生交流联动和合作研学的思维形成惯式并存在惰性,如此一来对于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将产生不利,同时还会使学生投入到只求一时轻松愉快而学习的错误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形成常态化发展,而并非固态化,必须结合具体真实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确定考情。教学方式要反复斟酌精心选择。首先要对该种方式的载体进行充分考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选择的问题最好是和生活贴近、趣味性强,具有热点性、规律性、探究性的问题。比如,在《黄河的治理》这节内容学习中,学生对黄河有一定了解之后,设计如下内容:专家会诊到忧黄河,请阅读课本的内容,对黄河上中下游各河段的忧患进行探讨?这些忧患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忧患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能否结合各种症状提出合理科学的应对举措?设置的问题可从“忧”、“读”、“答”等层面展开。必须借助合作学习的教学载体的机会,准确地设计问题。

3.合作小组的有效评价

小组合作教学效果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成绩来检验。各组小组选派一名成员作为代表,把本组讨论的结果阐述出来,教师不仅要对小组整体性评级给予重视,还要留意个人表现。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在地理教学中,能为各位同学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学生参与度,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笔者首先重视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构建互相学习和尊重彼此的良好关系,吸引学生参与自己的课堂教学,期待每一节课。展开小组合作教学,笔者必须指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和全面领悟,使所有学生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让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在教授“地形地势”有关课程时,笔者巧妙设计了以下三点内容:首先,积极促进各个成员间的合作和协调,保证每一个小组的代表能展开集中、系统的发言;其次,按照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大力创新,使各位学生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将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最后,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朋友和良师,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毋庸置疑,这一教学概念的改变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巨大影响,更浓缩了初中地理教师努力的结晶。经实践检验,在初中教改的背景下,正逐渐萌发了直观生动、形神兼具、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

三、结语

总而言之,要灵活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学生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必须积极发现和大胆探索,进而保证灵活地进行运用,全面锻炼学生,促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并提高其自信。

参考文献:

8.PPT课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探讨 篇八

媒体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所谓的多媒体是相对单媒体而言。在初中地理的传统模式的教学中,教师上课是一种多媒体:上课时,有声音、形象,还有板书、文字、挂图、实物等,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有整个班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可根据听课学生的反应来调节自己的教学过程和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选择讲课内容;学生可向教师提问,教师也可向学生提问。但同时存在学生的学习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和阅读教科书,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受到限制;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受自身认知器官的限制,只能观察到此时此刻的情景,观察到肉眼能见到的具体事物,对于微观现象、宏观物体,却无法观察;无法满足学生的个别化学习的需求等不足,而教学同实践脱节更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痼疾。采用多媒体技术并不是把各种信息媒体简单结合,而是计算机交互式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等多种信息,使他们建立起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多媒体技术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它将计算机、声像、通信技术合为一体,实际上是计算机、电视机、录象机、游戏机、传真机和幻灯投影机的.综合。二是交互性。它可形成人机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这是多媒体技术与一般电脑的不同特点,人可以通过输入指令,加工、选择需要的信息,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改变画面的图象和颜色,调谐音乐旋律和曲调,甚至选择情节的发展,使人有强烈的参与感。本人在初中地理《台湾省》的教学中,应用了自己开发的多媒体CAI课件,取得良好效果。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对该课件进行的教学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

一、多媒体CAI课件《台湾省》简介

多媒体CAI课件《台湾省》运用了多媒体制作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融合在一起,较好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件分教学、小结、练习三部分;教学部分又分成10个小专题讲解,教学时教师可按已编好的顺序上课,只需按回车键或空格键即能进入下一专题;同时也可按提供的按钮(当鼠标滑过时有文字提示于下端)进入相应专题讲课。课件中一般用箭头表示鼠标,当变成手持教鞭状时即是该处可单击,出图片(文字)或演示动画,双击收起图片(文字)或停止播放动画;当板书中的鼠标变成向下手指时即是该处单击继续出下一部分的板书,相当于覆盖投影片一样;有小喇叭显示处,表明单击此处可播放录音,双击停止播放。

二、教学应用评价

多媒体CAI课件《台湾省》在应用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在一次公开课前向听课教师派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详细见附表一),并欢迎课后自行调用、操作课件,让教师们看完教学、演示过程再动手去试,使之对该课件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然后作出综合的应用评价。这过程中共发30份“评价表”,收回21份(其中20份有效),按照等级划分的标准进行评判,统计如下:

结构指标 平均得分 得分率(%)

教学应用(22) 20.250 92.045

课件内容(28) 24.375 87.051

课件特性(50) 43.175 86.350

9.PPT课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探讨 篇九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飞跃都是由技术带来的,并由此推动了教育的进程。“文字”和“印刷术”是人类文明前两个里程碑,如今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正革命性地改变着人类认知的方式,同样地改变着学生——他们已不是单从白纸黑字的书本上获得信息,而是受众多传播媒介一同冲击,视野更为开阔,获取知识的途径走向多元,这必然推动教育走向信息化,终身化,个性化。因此,探讨如何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语文教学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关于多媒体教学的一般认识

(一)“多媒体”和“多媒体教学”概念

多媒体即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教学特指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在课堂教与学/学生校内学习活动中的运用。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

从教学设备使用的角度考察,可以把多媒体教学分为下述四种模式: 1.单机大屏幕教学模式

这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它由多媒体计算机、电脑投影仪和大屏幕组成教学信息的传递系统,教学进程有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来单独使用计算机向学生显示教学素材。这进行这一模式教学时,教师往往学要制作课件。2.网络教学模式

这是当前许多课堂正在实现中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它的主要支持物质是可以在局域网或因特网上运用的教学软件。这一模式以简便的调用程序、类似聊天室的互动交流程序等,提供适合学生个别化学习的资料库/习题库和交互学习反馈系统等等软件。3.单机大屏幕与网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多媒体教学发展中优势较为集中的一种模式。教学中教师作为活动主导者时,本模式以大屏幕面向全体学生呈示教学资源;当教学中需要组织学习讨论探究、需要学生进行个别学习时,学生使用网络又可随时进入自组织的、自主学习的状态。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多媒体单机大屏幕教学模式——课件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利与弊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语文教材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道德美、人生美都蕴藏于课文之中,用多媒体手段来挖掘、感悟、再造这些美是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的一个重要目标。1.综合感知

运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可以以文字、图形、符号、色彩、影音的组合,呈现和诠释教学内容。

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将传统教学无法呈现的事物、现象、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创设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所谓情景性,就是要让学生有学习的氛围,使他们能够体会到内容中的那种情景,并能融入其中,消除心理上的陌生感,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进而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深刻领会课文之精髓。

多媒体课件集光、色、声、形于一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功能,而综合感知对象对于记忆、理解和解决问题是有重要作用的。通过卡斯巴勒“记忆通道”可以看出单一听觉对记忆正确率的损耗是很大的,因此对于语文这门需要一定记忆量的学科来说,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优化语文课堂。2.增大容量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有利于加大课堂容量,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这里要说明的是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并非不需要板书,简洁的能清晰体现教学目标的板书对教学是有极大好处的,也是极力推崇的。然而课堂上有些难点、重点,尤其是长句的理解,教师若用板书会耗费大量时间,而若只用讲解,恐怕对于初中学生来所记识的效果未必理想(前文多媒体手段有助于学生记忆内容中已阐述)这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仅能起到强调的作用,而且节省了大量时间,能让教师和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讨论以及听说读写的训练上。3.快捷方便

对于教师来说,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有效地保存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资源。传统教学中教师用纸、笔和翻阅各种相关书籍进行备课,完成教学后,对于教学过程、方法若想要进行修改有许多不便之处。但是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后对于课件的修改不仅方便而且快捷,教师只需要在原有课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反思对课间进行调整教学过程、方法即可。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消极作用

多媒体课件使语文课堂充满了兴趣盎然的生命力,它对教学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存在不少问题。1.课件仅仅是板书的“复制”

在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选用了某个模板、背景,将原本写在黑板上的“板书”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而已,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只是为了应用多媒体而应用,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来提高课堂效率。2.课件的预设太强

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师在课前制作好了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已固定在课件上,很容易造成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围绕着课件按部就班地进行,从而忽视了灵活的处理意想不到的事,使课堂缺乏了最为精彩的临场发挥,把引导学生认知文本变成了引诱学生认可课件,多媒体课件成为了横亘在教师与学生交流之间的障碍,师生对话不足导致课堂生成性教学、生成性知识的缺乏。3.学生的游离现象

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也存在游离现象——即注意力游离于教师讲授的内容,俗称“开小差”。造成游离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外界的干扰是其中的一点。而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语文课堂中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外界干扰增多了,学生更容易产生游离现象。比如,课件的背景制作若过于花哨,或是出现了过多的与所学文本内容无关的动画、图片,致使学生的注意力被这些无关事物所吸引,对文本的关注度下降。4.束缚学生想象力

多媒体课件能化抽象为具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如果对教学内容不加区分,一概运用课件使其具体化、形象化,反而可能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品味语言”,语文是因语言而形象,并非因图片而形象,通过语言的品味鉴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上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多媒体课件使用失当,产生低效率的课堂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对象

初中低年级学生,生活经历简单,人生经验不足,导致他们对于文本中有些事物无法感知体会。这时,针对他们大脑思维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中抽象的“事例”具体、形象地再现出来,化难为易,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而对于初中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历,抽象思维能力也逐渐加强,这是教学要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为主,凡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为目的的媒体技术手段,能不用则不用。

(二)教学内容

语文课堂本质上是一个阅读文本到体悟文本的过程,其重点在于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悟。因此多媒体课件只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存在,不能用它来代替学生的思维或是限制学生的思维。

运用多媒体课件需根据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不同而具体对待:文本中科学性、介绍性的事物,如动植物的名称、历史事件等,学生可能不熟悉,而了解它们对于理解文本又是有帮助的,那么这时就可以将它们用多媒体课件具体化、形象化以帮助学生理解。但描写性的事物,如《安塞腰鼓》中对其磅礴气势的描写,则不宜过早地让学生通过课件欣赏视频,而应该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品味在内心中形成自己对安塞腰鼓独特的个人感受。

(三)教学时间

刺激——反应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客观联结”,刺激的次数越多,强度越大,“联结越牢固”。可是如果刺激过强,则会造成新的疲劳,使记忆效果降低。一般来说,上午一二节课,学生往往精力充沛,情绪饱满,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认识、理解、记忆能力都较强,学习效果相对较好,本身已不需要强烈的刺激,教师要抓住学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机来完成教学任务,尽量少使用多媒体课件。

(四)多媒体课件制作

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呈现的信息容量要适当,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这样便于教师根据课堂的变化,学生的感悟发挥而随时地调整和修改。

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背景的选择要和文本的感情基调一致;文字的字号大小要适当,既美观的呈现内容又能使学生清晰地看见;字体以及字体的颜色最好统一,颜色要与背景有明显差异等等。

10.PPT课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探讨 篇十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到时代,互联网+教育的号角已经吹响。微课、翻转课堂、MOOC等教学技术兴起,迫使老师不得不去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现在教师上课用的最多的还是PPT,这表明PPT依然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成为PPT课件高手,让自己制作的PPT更精致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制作一份大神级的PPT教学课件!

1、教学内容要删繁就简

做课件,当然最先要明确的就是教学内容。但是和以往的板书不一样,PPT最忌讳的就是成段的文字,这样的PPT别说学生,连老师自己都读不下去!

PPT课件,讲究的就是简洁清晰。因此,放在PPT上的文字,一定是从教案出发,精选出重要的知识点,多次删繁就简,甚至是能提炼出关键字就更好咯!

2、好母版决定了整份PPT的颜值

这是课件制作的第一步,非常关键!一般而言,它就是整份课件的颜值担当!当然,也是咱们老师审美的反映。所以,挑选母版很重要。它的选择要谨慎,一般有以下几个途径:

软件本身自带,自己制作,网上下载,其他老师的课件背景,从平时积累的素材库选取等等。

简而言之,最好是简洁美观,符合教学内容,不可花里胡哨,让学生眼花缭乱。

3、目录要简洁,层次要清晰

学生看到的课件是一张一张的,一闪而过,容易看到结尾就忘了开头!所以,一定要一开始做好目录,分好层次。

一般而言,层级不要太多,学生容易混淆,最好是每一张PPT能顺延前一张,遵循学生的思维连贯性。

老师在制作PPT时更要注意,屏幕排版整齐、知识结构清晰、逻辑层次得当,符合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4、每张幻灯片样式都选对了吗

新建幻灯片的时候,会有很多样式可选,比如标题式、栏目式、图片式。

每一种样式的背景也不一样,老师在选择的时候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样式,注意文字和图片、超链接等元素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幻灯片样式。

当然,这样的样式变换,防止一种红灯片样式一用到底,学生产生视觉疲劳!

5、图表、音视频,该用一定要用

为什么要用PPT做课件?

其实,很大一个好处是因为,它能汇集图片、表格、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介,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对于语文老师而言,文字所未能表达尽的,可以用图片表示。

对于数学老师而言,数字所未能说明的,可以用表格呈现。

对于化学老师而言,课堂上不能做的实验,可以用动画或视频来展现!

这些媒介辅助教学,辅助课堂,让课堂变得更有趣起来。

6、细节处理,一眼窥见技术含量

细节决定成败,老师制作一个PPT当中的细节不可小视。

比如所选文字的颜色与背景是否适宜,搭配起来是否便于观看,以及文字的大小、字体,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视觉效果,自然也就与课堂效果非常相关。

再比如,图片的所在位置,切入转出是否适合,放映的时间衔接是否恰好,这些非常细微的点都需要反复琢磨。

7、多次放映,体验整体效果

制作是一回事,但是放映效果却是另外一回事。当制作好一份课件后,老师一定要自己反复放映,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所看到的效果,反复检查PPT衔接的速度,音频、视频的插入,超链接的外链,设置的翻页方式,PPT适应屏幕大小的尺寸等等。

PPT功能非常多,看起来是让人眼花缭乱,然而老师做课件经常用到的其实不多。只要根据以上方法去设计自己的课件,那么你的PPT课件自然不会low。

8、当当学生,多看他人的课件

多看他人的课件,一来学习他人的技巧,提高的自己制作PPT的能力,如PPT的构造、设计思维等。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课件平台——速课网,里面的课件都是教学相关的。

11.试谈教学课件PPT的制作与应用 篇十一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教学课堂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黑板粉笔也逐渐远离教学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为特征的多媒体课件。传统的教育模式也早已成为了历史,把图、文、声、像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引入课堂,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本文就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制作与使用PPT演示课件的所得经验,与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演示课件 课堂高效 课件制作与使用

多媒体演示课件是多媒体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目前多媒体改革的一个标志。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可以代替传统的黑板板书,而且还能把各种与教材有关的多媒体素材融合在演示课件中,在增加知识信息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堂的高效只能通过构建高效的课堂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充分利用这一时代的先进的教育产物——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我们的教学双边活动。多媒体课件都具备一定的交互性,使得师生间能通过课件进行交流,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现在比较流行的制作软件是flash、authorware等,PPT似乎是已经落后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教师还是比较喜欢用PPT来制作一些课件,PPT的使用率还是很高的,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更是百分之百,这是因为对于大多数教师制作自用教学软件来说,对软件的要求一方面是无需特别安装,几乎所有计算机里都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简单易学,方便实用,而且的确效果不错。就一般而言,PPT的功能虽然不及flash、authorware强大,但用在日常辅助教学中应该说还是游刃有余、应付自如的。在课件实际制作过程之中,我们常常要选用和配制一些影片、图片、动画、声音等素材,而怎样灵活自如地用好这些素材,就成为提高PPT课件制作质量关键所在。

我这些年在PPT课件的使用和制作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些使用技巧,现将一些收获在此与大家一同分享,就算是班门弄斧了。

一、巧设PPT课件母版

我认为,一个好的课件,就应该有自己特有的东西,同时也是宣传自己和学校的最好阵地。

(一)版图片的选择

至少两种母版图片。一种色彩美观的图片用于开头欢迎和结尾欢送等。二种是浅色不影响教学内容和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图片,主要用于教学内容的展示。

(二)母版音乐的添加

多数老师喜欢直接用插入音乐的方式,我认为这种方式有很多缺点,一是必须打包才能用,若不小心链接出问题,或是播放器不对就不能放音乐了,二是每

张都要去添加,这太麻烦。我们若将音乐永久放入PPT母版,就可少很多麻烦了。具体做法是:先将自己喜欢的音乐转换成WAV格式,再进入幻灯片切换,在“声音”菜单框中进入“其它声音”,在相应文件夹中找到WAV格式的歌曲,点击“确定”,这相应的音乐就进入你的母版了,我们就能在自己想出现音乐的任何一张幻灯片中自由出现音乐了。

(三)母版按钮的设置

按钮的设置要统一。至少四个按钮:直接进入首页,前一张,下一张,直接进入尾页。在课件中按钮相当于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它可以采用文字、图片或图标来设置。一般来说,在主目录里除“退出”按钮以外都采用文字来作为按钮(即导航条),而在具体的内容里,一般采用图标作按钮。在设置时要注意:①按钮的大小、位置要适当。尽量放在底部角落里,不要覆盖在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上。②按钮尽量不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在需要时能让操作人很容易的找到,而且效果相同的按钮尽量使用统一图标,否则容易让人模不清头脑。

(四)装饰性小画的插入

一个课件虽然要简洁,但也不能太单调,让人感觉太枯燥。特别是开头结尾更要让幻灯片丰富多彩一些,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要插入一些装饰性小画,或是学校图标,个人特色性可爱的小图标。如思考性的幻灯片,就可有一些动感性的问号,或是动感书、笔类似的小图画。

二、在幻灯片中插入对象

一张幻灯片上可以插入多个对象,幻灯片就像一个舞台,而对象就像演员一样。PPT支持的对象种类非常多,包括文字、图片、剪贴画、自选图形、艺术字、组织结构图、影片、声音、图表、表格等,正是由于种类丰富的对象,PPT才拥有了诱人的魅力。

(一)插入文本框

(1)点击绘图工具栏的文本框按钮。(2)在幻灯片上单击(单行文本框)或拖动(多行文本框)。(3)输入文本框内容。(4)利用“格式”工具栏为文字的编辑修饰。

(二)插入图片

PPT插入适当的图片,就能让课件更美观。插入图片的方法是:(1)单击“绘图”工具栏“插入图片”按钮。(2)在弹出的“插入图片”对话框中找到需要插入的图片,双击。(3)利用“图片”工具栏是对图片进行处理。从左至右依次为:插入图片、颜色、增加对比度、降低对比度、增加亮度、降低亮度、裁剪、向左旋转90°、线型、压缩图片、图片重新着色、设置图片格式、设置透明色、重设图片。

(三)插入自选图形

自选图形是Office系列软件的一大特色,通过使用自选图形和自选图形的组

合,用户可以自己创作复杂的矢量图。在“绘图”工具栏有4个常用的自选图形:直线、箭头、矩形和椭圆,使用自选图形的一般方法是点击图形按钮,在幻灯片上拖动即可出现该图形,使用缩放控点和旋转控点调整大小和旋转角度。Office还提供了一个自选图形集,内含几十种自选图形供用户选用,单击“绘图”工具栏“自选图形”按钮,选择其中的一个子类别,找到需要的自选图形单击,然后在幻灯片上拖动作图。插入自选图形后,可以通过“设置自选图形格式”来改变图形的填充色、线条色,精确控制图形的大小、旋转角度和在幻灯片上的位置。

(四)插入艺术字

使用文本框输入的文字在颜色和形状上都缺乏变化,因此,Office又创造了艺术字,用于制作丰富多彩的文字。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是:(1)单击“绘图”工具栏“插入艺术字”按钮。(2)出现“艺术字库”对话框,从中选择一种艺术字,点击“确定”按钮。(3)出现“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输入艺术字的内容,设置字体、字号,确定。(4)艺术字出现在幻灯片上,并处于选中状态。“艺术字”工具栏提供了多种对艺术字的编辑操作,从左至右分别为:插入艺术字、编辑文字、艺术字库、设置艺术字格式、艺术字形状、艺术字字母高度相同、艺术字竖排文字、艺术字对齐方式、艺术字字符间距。“艺术字”工具栏与“图片”工具栏相似,只有当选中艺术字时才会出现,若未出现,右击艺术字,选择“显示艺术字工具栏”。

(五)插入影片

影片指可被系统识别的外部视频文件。PPT支持的视频文件种类非常多,包括asf、avi、mpg、wmv等,影片可从网络下载,也可从VCD截取,或者通过视频采集卡从视频源获取,在插入影片前,由于视频文件容量较大,为提高效率,应使用视频处理软件把有用部分截取出来,然后将截取出的视频文件拷贝到与PPT文件相同的文件夹中。插入影片的方法是:(1)直接播放视频:选择菜单“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片”。(2)插入对象播放视频:选择菜单“插入”→“对象”→“ Windows Media Player”,再双击播放器→“属性”→“自定义” →再链结到源影片。(3)插入控件播放视频:选择菜单中的“视图” →“控件工具箱” →,再从下级菜单中选中[其他控件]按钮→“windows media player”选项→单击鼠标右键,→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 在“file name”设置项处正确输入需要插入到幻灯片中视频文件的详细路径及文件名。(4)用超链结插入影片。插入文本框,输入视频文件名→点击右键→选择“超链结”→找到需要插入到幻灯片中视频文件的详细路径及文件名。

三、制作特效字幕

我们平时看电视影片等,知道有些字幕是从画面中升起或落下,还出现不同特效。更特别是那些广告字幕,更是让人感觉美不胜收。其实我们可以利用ppt强大的演示功能,制作出这样一张幻灯片。

首先,我们要在字体上多收集一些不同的好看的特色字体,安装在自己的电脑里备用。其次,在字体效果上进行特殊的设计,具体的方法很多,现选取几种说说。

(一)特殊的字体背景效果的制作

选在新建的PPT演示文稿中插入艺术字→点右键下拉菜单中选“设置艺术字格式” →选择“填充颜色” →下拉菜单中“填充效果” →选择“图片”进入预定的文件中找到相应的图片→点击“插入”“确定”。

(二)字幕的进入效果的制作

先选定字幕文本框→菜单中“幻灯片放映”中选择“自定义动画”→点击“添加效果”→(这有强大的各种“进入”“强调”“退出”“动作路径”的效果)选择自已称心的效果→预览好后“确定”即可。

PPT教学课件是很多一线教师的最爱,他简单易学,功能强大,操作简单,使用方便。PPT教学课件集图、文、声、像等各种多媒体信息为一体,让教学课堂更生动、更形象。让我们用心、用情制作设计好PPT教学课件,使我们的教学课堂真正的活起来,使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更大的提高。

参考资料:

1、《多媒体课件制作基础》祝智庭 电子工业出版社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 谢幼如等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3、《教学设计》 乌美娜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2.PPT课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探讨 篇十二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地理内容多、知识点琐碎、时间紧的情况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建构性学习和知识的整合,能够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 教学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东尼·博赞所创造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工具,又称“大脑使用说明书”。和传统的学习方法完全不同,它顺应了大脑的自然心智思维模式,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激活了右脑。整个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使用线条、图形、颜色、词汇、符号等元素,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被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能够增强使用者的记忆能力、立体思维能力和总体规划能力。它既可以呈现知识网络,也可以呈现思维过程。基于思维导图的学习过程能很好地体现建构主义理论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思维导图在教学领域引起人们关注源于它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对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难于建构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课堂记忆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等瓶颈问题非常有帮助。

以下谈谈本人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实施思维导图教学的体会:

一、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会空间定位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将某些重要的经纬度数值填写在预先设计好的空格里,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对照地图完成填图、绘图练习,使学生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达到复习地图的效果,假以时日,学生可以做到“胸有地图”。

如欧洲位于北半球,大部分位于35°N~60°N和0°~60°E的温带地区。要求学生记住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如赤道、南北纬30°线、南北回归线、北纬60°线以及0°经线、90°E、120°E、等经线经过的大洲、大洋和重要国家。要求学生熟悉世界地理教材中介绍的5个区域和考试大纲规定的7个国家的海陆位置、地形分布、大江大河等轮廊特征,特别是掌握在世界上有重要地位或有特色的地理事物,它们是判断区域位置的重要依据。

二、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特征,进行区域差异比较。

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繁杂,学习时如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必然事倍功半。引入思维导图教学,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影响区域的主导因素,归纳出区域最具特色的特征。

如学习欧洲西部地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位于温带大陆西岸则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日本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干旱是西北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深居大陆内部、距海较远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高寒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特征,地势海拔高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

以青藏高原为例,教学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事先准备好的思维导图,学生对青藏高原的区域特征必然印象深刻

2.引导学生理清地理知识头绪,抓住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形成知识脉络。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弄清每个区域各种自然要素间、自然要素与经济发展间的因果关系和制约关系,形成有利于记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脉络。

如七年级下册《认识大洲——亚洲和欧洲》中的亚洲,作为一个大洲学习的案例,通过对该洲的学习,不仅教会了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点,同时也为地区和国家地理区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本节内容共分两课时,思维导图归纳教学知识点如下:

通过这些教材案例的复习和分析,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分析区域地理的基本步骤: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而研究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人文环境要素包括人口、民族、文化、经济(农业和工业)、交通等。只是不同的区域在区域要素分析的侧重有所不同,如俄罗斯侧重自然要素中的矿产资源和人文要素中的交通,巴西则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及其所产生的人地矛盾问题。在中国区域地理中则更加突出该区域的特征和核心,如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等。

3.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区域间存在的相同点和区域差异。

比较法地理教学是学习区域地理特征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比较法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比较日本和英国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农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差异;比较美国和澳大利亚队农业生产的差异;比较北纬60°纬线经过的亚欧大陆东、中、西部气候差异;比较南北美洲地形、气候的差异;比较南美洲南端大陆两岸气候和生物的差异;比较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及其特征差异;比较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岸气候与澳大利亚西海岸气候的差异;比较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日本工业区特征和形成原因的差异;比较中国四大区域特征的差异;比较中国四大工业区的特征、发展条件等。

4.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借助思维导图发现区域问题、提出区域发展策略

①.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区域问题。如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问题、中东的水资源问题、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草场退化、沙化问题、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等。②.要引导学生学会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区域发展予以合理评价,并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例如:结合思维导图的绘制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综合治理等问题。

三、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区域地理教学中小组探究教学的效率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在讨论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集体讨论效果不好,甚至还容易“跑题”,造成讨论式教学中效率不高的问题。

要改变这种情形,通过预设的思维导图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讨论的中心话题,要求学生紧密围绕话题展开,由一名学生负责记录下其他同学的观点,通过讨论确定各个部分的重点内容,然后将精要的内容进行整理并复制给其他同学,这样就得到了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案例分析。教师再让各组学生演示各自的讨论结果,并在学生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深化,集思广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然得到提高。

上一篇:班主任自主管理团队建设心得下一篇: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