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改革

2024-06-12

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改革(精选17篇)

1.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改革 篇一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5.36.241

摘 要: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声乐课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技能课程。然而,多年来该门课程却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授课形式单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制约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学生的质量提高。该文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办法。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声乐课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2(c)-0241-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孩子的早期教育,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要求“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这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幼儿园需要的是高学历、好素质,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改革的综合型人才。这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依据幼儿园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出高学历、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各大高校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声乐课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技能课程,学生通过声乐课堂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并在实际幼儿声乐教学中得以灵活运用。但目前,很多高校的学前教育声乐课还存在种种弊端,致使学前教育专业性不够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与幼儿园实际教学需要不相适应。该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当前学前教育声乐课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一些改革办法。学生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很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将其定位为高等音乐专业院校的培养方向。在教学中,以美声艺术歌曲演唱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在教材的选用、授课的形式、评价的标准等方面大都参照的是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模式。让非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的声乐技能,混淆了“专业声乐”与“学前声乐”的区别,声乐教师的误解导致了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盲目追求声乐演唱技能训练,忽视了幼儿歌曲的学习与演唱,对声乐课也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为幼儿园、早教机构输送优秀幼儿教师,不是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学前声乐教育应该具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因此,学校在幼儿教师培养上,必须要明确为幼儿教育服务的原则,声乐教师要在声乐教学中?叛?诱导、不断地渗透,让学生在掌握声乐的基本演唱技巧的基础上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深入系统地学习儿童歌曲的唱法和教法。为了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多增加儿童歌曲演唱与儿歌表演的内容,要与专业的声乐课程有所区分,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都要遵循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宗旨,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使学生能在将来工作岗位上学以致用。教师授课形式单一

在幼儿园新课程改革中,艺术课程的实施已实现综合化,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歌唱能力,而且要具备较强的艺术综合素养。不但要掌握科学的发声,还要自弹自唱、儿歌表演、儿童合唱、儿童声乐教学等多种技能。但是,现在许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课堂上,教学内容过于单调,大都是单一的发声、唱歌。声乐课堂不但枯燥无味,而且限制了学生艺术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声乐课堂中,声乐教师应该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准确定位,改变枯燥无味的传统课堂模式,变换、创新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应该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加强旨培养艺术文化素养和提高实用技能的课程。运用单独课、小组课、欣赏课、表演课、理论课、观摩课相结合的多种授课方式。通过互动、游戏、观摩、律动、表演、互评等方式,全面营造师生互动、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声乐教师灵活的教学手段,让课堂中充满欢乐,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不但丰富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上课效率。课程设置与课程评价制度不合理

声乐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备教学技能课,却在许多高校中被认定为专业选修课,而且一般只安排一到两年,由于课时量的限制,无法将幼儿歌曲演唱与表演、幼儿合唱、声乐欣赏以及培养幼儿教师音乐综合能力的相关课程充分让学生学透。另外,该门课程的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高校大都沿用考试时每人演唱一首歌曲的评分制度进行考核,这种单一的评分制度大大限制了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的发挥,致使学生只重视演唱艺术歌曲,忽略儿歌演唱及表演,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在课程性质上应改为专业必修课,在课时设定上,应该把课时延长至两年到三年,学生大三的时候在声乐课堂中应加入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进幼儿园进行声乐课的实际教学,只有通过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能达到学与用相统一,更利于学生就业。另外,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考试内容应包括:学生的独唱、合唱、儿歌表演、分声部合唱等内容。这种课程评价方式对学生全方面艺术素养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声乐教学与实践相脱离,不利于学生就业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长期缺乏与幼儿园课教学的交流合作,对儿童的发声特征与演唱特点关注较少,致使多年以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一直在“闭门造车”。学生由于接触的幼儿歌曲较少,他们对儿童的嗓音特点和发声概念甚至如何去教十分懵懂。往往是在大学期间声乐基础课上所学的声乐知识、发声技巧基本用不上。她们甚至错误地认为幼儿歌曲演唱就是捏着嗓子、模仿儿童用白声、真声去范唱,这样的声乐课堂是无效的。

在声乐教学中,应建立和完善学前声乐课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在声乐课堂上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演唱、表演儿童歌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如何去教授儿童唱歌,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一种特定职业定向的专业,应在课堂上体现具备自己专业的特点,应该让学生早接触、多实践具有该专业特点的课程。声乐教师可以尝试实施增加以下教学内容:(1)在课堂中设置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互动交流,学生之间模拟情境的进行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换位思考,尝试用幼儿的思维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去学习声乐,让学生亲身体会声乐教学特点、掌握教学技巧。(2)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学业展示活动。学业展示的内容涉及声乐、舞蹈、合唱指挥、儿歌表演等课堂教学内容,这种比赛性质的教学成果展示,能够推动学生抓紧课余时间加强基本功训练,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效衔接。(3)学校和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日常歌唱教学活动情况,亲身去体会、了解幼儿园音乐教学状况。学生只有通过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多看、多学、多想、多练,才能真正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领。

综上所述,作为声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尊重学前教育专业的特征,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幼儿园教育的需要,教育教学要不断地与社会接轨,不断地吸收声乐教学的新思维、新方法,在学前声乐课堂中运用科学的声乐施教方法,来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需要服务,为学生的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修订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王海英.学前教育社会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3] 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4] 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5] 谢嘉幸,徐绪标.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1-8.

2.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改革 篇二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笔者发现, 当下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无论在授课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相对落后, 硬件设施也不够完善, 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对声乐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导致很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无法进行系统的基础声乐教学。有些人只会唱不会教, 有些人只会照本宣科, 不知如何与学生互动沟通, 甚至上课时只能用音响设备播放儿歌敷衍了事, 或者干脆取消声乐课。因此令许多中小学的学生错过了基础声乐技能训练的黄金时期, 也令许多有歌唱天分的学生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培养。古语云: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如果说教师是学生的伯乐, 那么师范大学就应该是孕育伯乐的母体, 每一个从师范大学走出的学生, 都应该具有像莫扎特发现贝多芬或昆西·琼斯发现迈克尔·杰克逊一样敏锐的嗅觉和眼光。

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声乐教学7年的教师, 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下面笔者将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二、声乐课教学的改革方法

1. 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 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特别是体现“师范性”的综合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 多组织同学们参加实践教学活动, 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提高, 使我们的教育能够满足我国对复合型教育人才的迫切需要。

就音乐教育专业而言, 非常容易把“能力”解释成为演唱能力和演唱技巧等。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音乐教师, 而不是培养歌唱家。因此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应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 应该是中小学校的声乐教学能力。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 应该把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校教师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主要能力来培训。要达到这种教学效果, 声乐课的教学内容就应与音乐表演的专业课内容加以区分, 不能只是单纯地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能力, 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综合能力, 学习内容应主次分明, 以中小学声乐教学能力为主, 以声乐表演、演唱技巧等能力为辅。

很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才开始边干边学, 无形中拉长了学生进入教学状态的时间, 令许多学生在一名“实习教师”的身边度过了自已的中小学生活。甚至有些教师由于长期工作不顺利, 找不到职业感觉。

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 最好的办法就是理论联系实践。理论知识掌握得再好, 如果不会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便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理论联系实际, 才能真正有效地运用知识, 提高综合知识能力。

2. 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教学归根到底, 其实就是两个问题, 即:教什么, 怎么教。所以, 首先就要搞清楚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到底应该教些什么知识, 传授什么技能。

应正确认识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 而不是培养歌唱家, 也不是培养舞台的表演人才。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不仅要强调声乐技能技巧的训练, 还应该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更应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突出“师范性”, 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对教育大纲中的内容进行大胆的改良, 略去那些生硬、晦涩、应用范围小, 甚至根本不会用到的理论性、技巧性知识点, 将教学重点设在与师范相关的范围内, 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为首要目地来展开教学工作, 目地是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由浅入深, 从简单到深刻, 从书本到现实。适当地留出相关知识的空白点,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3. 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中, 最应该加强的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能力是我国大学生的通病, 但这并不是学生自身的问题, 而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疑从小学开始, 就在凶残地扼杀中国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令中国在世界绝大多数领域都落后于那些发达国家。所以, 要进行教育改革, 必须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多下功夫, 改“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让课堂成为学生提高和展现创新能力的舞台, 坚决地摒弃那些严重阻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古板教学方法, 悉心呵护每个学生头脑中一切与创新有关的“星星之火”, 并引导学生, 让这“星星之火”最终升腾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燎原烈焰”。这是当前中国全体教育工作者所应背负的重大使命。

前面已经谈到, 音乐教育声乐课教学应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师范性”。仅仅让学生提高声乐知识技能方面的创新素质是远远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提高幼儿声乐教学方面的创新素质。如果一名幼教师只会自已唱歌, 却不会教幼儿唱歌, 不会因材施教, 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那么, 在创新素质方面, 也是不合格的。

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在声乐教学方面, 不应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 上课时不能仅仅是复制传统的教学方法, 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用适当的方法来启发,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必须不断创新。所以, 就音乐教育声乐课教学而言, 注意培养和开拓学生在声乐教学方面的创新素质, 必须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去努力实现。

音乐教育专业所培养出的声乐教师, 对其综合素质的考量在未来中国会不断根据需求而拔高, 如果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的过程中, 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就无法在未来的世界人才竞争市场上站稳脚跟。国家对人才的高质需求, 无疑是对师范大学教学水平的严峻考验, 但同时也为师范大学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十二五”期间, 中国的教育改革将进入中期发展阶段, 而中国的教育事业, 也必将在不远的将来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林俊卿著.《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1962年9月第1版.

[2].喻宜萱主编.《声乐表演艺术文选》.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 1980年9月印制.

[3].汤雪耕编著.《怎样练习唱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4年8月第4版.

[4].周小燕编著.《声乐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5].武秀之, 张永杰, 张平编著.《民族声乐教程》.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1年5月第1版.

[6].赵海春.《对高校声乐教学现状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

[7].冯伟.《如何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率》[J].安顺学院学报, 2011.

3.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改革 篇三

关键词:高专院校 学前教育 声乐课程 教学评价

建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声乐课程评价工作的初衷,并不是通过其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选拔或者淘汰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相反,其评价工作是为了进一步使学生学习声乐课的热情、学习声乐课的兴趣得到激发,通过评价来刺激学生的进取心,增加学生学习声乐课程的动力。而现阶段的声乐教学评价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其评价工作会对教师的声乐课程内容编排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更为完善的声乐评价系统。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声乐教学,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课程学习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艺术创作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但因为我国教育体制所致,国内大部分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来自于农村,并不具备音乐基础,音乐综合能力差,文化知识结构单一。因此,其教学评价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

有位教育评价工作专家曾经提出,应用形成性评价体制,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最佳方法。在传统声乐考试中,仅有少数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偶体会到声乐学习的快乐,而那些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其自身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而新兴声乐课程评价工作中使用的档案管理模式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声乐教育评价系统中存在的不足,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声乐课的学习兴趣。

一、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新型声乐课评价体制与评价研究

(一)新型声乐课评价体制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原理

若想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声乐课程学习评价工作进行更加合理的改革,就需要从学生日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如何变更相关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本文中提出的新型声乐课学习评价体制,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信息化科学化处理学生评价内容、多元化发展学生声乐学习评价方式三方面着手。通过合理处理学生个体差异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声乐课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声乐课程评价信息实现系统化管理,能够使考核工作成果获得充分利用,以此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学生课程考核评价系统多元化发展,能够使其评价工作更加全面,从而使乐学习评价工作所得出的学生成绩的参考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新型声乐课评价体制和评价体系内涵

从现阶段我国此项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相关声乐课程,存在授课时间不足、教学涉猎项目繁多、集体教学质量偏低等问题,导致其实际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其教学评价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新兴声乐课程评价体制对声乐学习内容中每门科目进行独立考核。这种考核模式在提升声乐评价工作深入程度的同时,也能使学生对自身不足之处有更加充分的了解。此外,声乐课程中所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专业性较强,需要学生完成大量系统练习,学生的练习量也是评价其课程学习质量重要项目。出于这点考虑,新型声乐课在学生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就会对其学习内容进行测评,促使学生提高对课后练习的重视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地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反馈给学生。

(三)新型声乐课评价体制和评价体系建立方案

新型声乐课评价体制中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基本原则:

1.明确要求:在进行其声乐专业课程考核前,教师应当在声乐课学习中,渗透有关和平日作业内容与考试相关的内容。此外,教师需要告知学生其声乐课考试大致方向,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声乐学习。教师在学生进行相关练习时需要进行一定引导,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式,进而减少不必要的错误练习或无益练习。

2.重考制约:部分学生在考试时会因为缺乏练习(声音训练)或学习能力不足(音不准、跑调),无法顺利通过考试,这时教师需指出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为其日后学习指明方向。此外,要严把重考学生的考试质量,作为教9币,不能因为学生重考而较低其具体要求。

3.分数标准:教师需要对学生平日的学习表现和考试结果两方面综合考虑,给出学生学习分数。因此,教9币应该制定严格的评分标准,并且需要保证其标准实用性,使其评价工作能够真正做到如实反应学生学习成果。分数差异不明显,评分制度不公平的考核标准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使部分学习态度较为被动的学生产生蒙混过关的想法。

二、新型声乐课评价方式研究

(一)新型评价体制与评价体系指导下的评价方式综述

学生刚刚入校时,声乐课的学习基础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新型声乐课程评价系统,会在学生刚入学时对其进行音乐素养摸底,并将其评价结构保存到学习此项科目的的档案中。随后在课程学习一段时间后,声乐教师会根据学生入学时的相关测评结果与目前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方式分析学生进步程度。这种测评模式在能够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升学习声乐课兴趣的同时,也能够促使具备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对其自身声乐学习提出更高要求。

在学生升学学习期末测评时,使用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与教师共同评价等诸多评价方式相结合,完成其分数测评工作。在评价工作完成时,也需要将其分数结果保存至学生档案中。其档案能够客观真实地放映其学生在声乐学习各阶段中的具体表现,与努力情况。与此同时也能对学生在声乐课学习中反映出的心态,以及接受能力进行进一步分析。该档案只有校内教师与学生自己可以打开查阅其中内容。这种档案处理方式,能够在使双方了解其声乐教学发展情况的同时,对学生的隐私进行一定保护,避免学生因为其档案分数偏低,导致其自信息受挫。综上所述,新型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评价体系,其旨在通过实现以人为本的学习成果评价工作,来使校方、家长在了解学生声乐学习情况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学生个体差异的保护。

nlc202309081633

(二)新型评价体制下的可操作性评价方法

新型学生声乐学习评价工作,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考试学生的紧张感,使教师得出最为客观的。对学生的声乐评价,应用班级声乐鉴赏音乐会的形式,让学生展现自身音乐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来给出相应评价。为了使学生声乐考核成绩的全面性,以及测评工作的稳定性。应该在其声乐鉴赏音乐会中,加入多种声乐演唱形式,比如学生独唱、对唱、重唱、小合唱以及大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来完成对学生的声乐能力评价工作。这种学生声乐测评模式,在提升其测评结果准确性与全面性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舞台表演力与随机应变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其评价过程中的表现,分析声乐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出,以便为其声乐教育教学工作的下一步发展拟定基本方向。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声学课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在班级声乐鉴赏音乐会结束后,评选班内“最佳歌手”之类的荣誉奖项。设立这类奖项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竞争意识,利用学生对荣誉的追求,提高学生学习声乐课的积极性和对声乐课的学习热情。

除通过在班级内开办学生声乐鉴赏音乐会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考核学生在幼儿歌曲演唱中的表现,来给出学生的声乐考核分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声乐课,其最终目的并不是成为一个专业歌手,而是培养一个能够担任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工作的幼儿教师。而幼儿音乐教育阶段的最大问题不是在于幼儿教师音乐素养不足,而是幼儿教师很难将幼儿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中来。因此,幼儿教师需要拥有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儿歌演唱能力。儿歌演唱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嗓音基础,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肢体表达能力。进而使学生通过富有童真的儿歌表演唱,来使幼儿愿意与教师互动。在教师考核学生儿歌演唱能力时,应重点关注学生设计的舞蹈动作是否简单可爱,能够让幼儿掌握:在其演唱时是否面带微笑,表现出和蔼可亲的气质。此外,教师在教授儿歌时,一般需要使用钢琴或电钢琴为幼儿提供伴奏,所以其学生也需要掌握一定的乐器演奏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声乐评价时,也需要融入乐器演奏技巧考核。为了能够使学生乐器演奏能力能够在考试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现,教师应当拟定具有一定难度的弹奏曲目,而不是简单的儿歌弹奏。学生在弹奏这类曲目时,会呈现出明显的能力差异,进而能够使考官对学生弹奏能力的了解更加充分。

(三)评价方式的具体操作建议

1.以考核学生知识使用灵活性为出发点:学生能否在日后将学校中学到的声乐,运用到实际幼儿音乐教育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将在校学习的声乐知识灵活运用。学生们在学校中学习声乐教学内容不可能满足其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所有相关内容,因此,学生们需要灵活使用在学校学到的声乐课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变通能力。

如,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学过《小白船》这首儿歌,但学生学习过《让我们荡起双桨》,两首儿歌内容中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创编此儿歌,以此判断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变通能力。

2.评价工作的综合性: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和课堂教学,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既为托儿所、幼儿园、学前教育保教工作培养一线能唱能教会创编的教师,又为其输送幼教管理人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当具备“唱、弹、跳”等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能力。由此,教师在对其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分析学生声乐学习情况,为学生各项能力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以幼儿歌曲《数鸭子》进行学生音乐考核工作为例,为了能够从多方面角度深入考核学生对儿歌的掌握情况,学生需要完成儿歌表演唱、自编舞蹈表演、儿歌弹奏这三方面的考核内容。学生如果能够在这种考核模式下完成这三项考核内容,说明学生能够满足其自身日后进行儿歌教学工作时所需要的全部音乐能力,更好的胜任社会、幼儿园的各种声乐教学活动和与之相关的工作,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就业的职业岗位需求。

三、结语

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音乐教学能力,是其从业所需的重要能力组成部分。作为校方,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提升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希望本文能够通过对其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评价研究,提升相关高校在学前教育这一专业中学生声乐学习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更多国家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为我国整体学前教育工作发展提供助力。

4.声乐课教学教案 篇四

一、课题:白沙中校歌教学

二、教学目的:通过发声训练和歌曲作品的教学,使学生的气息、发声和共鸣协调的配合。能较好的调控音色,运用声音的技巧,较完整的表达声乐作品。

三、教学内容:

1、学会呼吸

吸气要领

2、学会保持气息的练习

34 I 54

I 1--II

打嘟

3、寻找支点的练习

2 I 3 2 I 1--II

Hei hei

hou hou

hei

4、绕口令练习

1 1 2 3 3 5 1 7 6 5 4 3-把薄冰

北边搬

半磅白冰摆半边1 1 2 3 3 3 5 6 1 5 4 3

宝宝背

爸爸搬

白冰摆满壁

5、演唱曲目:

《百中之歌》

四、教法:

讲授发,因材施教,个别辅导,个别作品实践演唱,教师分析

教案提纲

一、《百中之歌》

校园创作歌曲,C调。这是进行曲风格的校园歌曲,前一段比较抒情,第二部分比较有活力,有节奏的轻快的演唱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和轻快节奏的变化

解决方案:加强luo的练习。打下高位置基础,熟悉歌曲的进行曲风格。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

练习曲,要求:保持微笑状态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形式,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2、新歌学习:

1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2、熟悉歌曲的旋律,注意气息、唱法、音准和音色,咬字吐字的处理。

3、歌曲演唱难点的重点突破

4、完整演绎作品,加强对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3、答疑:

1、男女同学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自我评价和相互探讨演唱效果

3、教师总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歌唱表演:男女同学进行演唱观摩,然后齐唱。

5、布置作业:自己平时多注意声音训练要求

5.初中声乐课教学计划 篇五

教师:良好的饱满的激情,示范或指导到位、明确、有效; (2)传授与交流要具有亲和力、感染力; (3)检查学生回课情况,布置下次回课作业。

学生: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听从指导,配合教学; (2)掌握记忆知识要点,体会歌唱技巧; (3)主动交流提高和参与教学意识,带听课笔记。

2、歌唱的气息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可见呼吸的重要性。学声乐者要通过练习,来掌握歌唱对呼吸的要求,并不断增强呼吸器官的工作能力。歌唱时,要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方式,不要用“胸式呼吸”方式。歌唱时如果用“胸式呼吸”方式,吸气时,抬胸端肩,小腹回缩,歌唱时上胸回缩、小腹外凸,嗓子容易有挤卡、捏嗓子唱的动作,声音“白”、僵直、不通畅;

3、打开喉咙 “打开喉咙”是声乐学习中常提到的名词,有的老师主张不要用“打开喉咙”,应该用“松开喉咙”。其含义就是:歌唱时喉头应该处于吸气时的位置。喉头不能往上跑,喉头附近的肌肉不能紧张,不能挤卡,或者说,不要捏着嗓子唱,喉咙里的感觉应该是打开的状态、松开的状态。

4、哼鸣 轻声 “哼鸣”是寻找头声的好办法,一般用m或n来做练习,我也用ng做练习。多用“轻声”

进行练习,是寻找正确歌唱状态的好方法。

5、初级共鸣腔体的打开 利用练声时的合理母音做练习,打开共鸣腔体并用到共鸣腔体。

6、演唱教材歌曲 在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方面,用简明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能使学生比较容易的抓住歌曲的艺术形象,表达其歌曲的思想感情。

二年级:更多歌曲的磨合与发声技巧的运用。与歌曲结合学习声韵结合教学法中的辄韵。以及更多的发生技巧的介绍与运用,按照学生个性特点个别提出联系方案,完善歌唱的技巧。

1.掌握较高难度的歌唱技巧,有相当层次的`分析能力、驾驭作品的能力和表演水平,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文化修养,增强舞台演唱综合技能的培养和社会演唱实践。

2、加强共鸣联系,用到鼻咽腔共鸣,并能够与歌曲相结合。

3、学习教材歌曲并能与所学技巧相结合。在延长歌曲时能做到以情带声,情声结合。咬字吐字清晰,依据个人嗓音特点提出合理性的要求。

6.浅谈职业中专声乐课的教学方法 篇六

论文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师;学生;歌唱状态;培养;小组教学;发声练习;听辨能力;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教学,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教育人才打下了基础。声乐小组课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声音良好的听辨能力和整体的素质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教学,不仅是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声乐演唱者,更重要的是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如何培养和造就从事高素质音乐教育的教师,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教学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实践表明:声乐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学科,担负着重要的使命。由目前的实际情况决定,声乐小组课既要上出水平,又要保证质量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教学尺度。

一、声乐小组课的教学目的

(一)声乐小组课的教学目的是要解决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共性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展开教学。由于声乐小组课既不像声乐大课那样,以声乐教师讲授知识为主,也不像声乐个别课那样针对性强,只在教师与一个学生两人之间进行。声乐小组课要针对实际情况,面向整组学生进行讲授,同时还可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因此,声乐小组课教学的点和面都比较多,学生也会因此能够经常的听到除了自己演唱中存在的问题以外的一些知识。学生在上小组课时,所感受到的、听到的、体会到的、想到的,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学习和影响。尤其是学生之间的水平不同,使声乐课教学方法和师生之间相互配合的授课情况有很大的灵活性,这样声乐小组课无形中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和眼界,促进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和丰富了学生对声乐的认识,从而在实现素质教育的同时,对学生更好的展开了教学。在声乐小组课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听、看,了解不同声音条件所产生的声音效果、音色、不同声部、不同的歌唱状态和不同的歌唱感觉,可以看到教师是如何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实际指导,解决技能和音乐上的问题;在发声练习时,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难度的练习在不同人的身上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和作用,从而来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歌唱的判断能力。

(二)声乐作品演唱中,可以在比较中看到其它同学对同一个作品有哪些不同的演唱技巧运用和对作品的其它了解,还可以听到一些自己不了解的更多的声乐作品。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进行重唱、齐唱练习,使学生了解一些重唱曲目,培养学生集体歌唱的意识和基本能力,丰富学生对歌唱的体验。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对作品的风格、特点,有更丰富的了解和掌握。

(三)声乐小组课中,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科学的选择和运用声乐教学方法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到相同或不同的启发用语及训练手段在不同人身上的体现,还可以看到教师在整个声乐中成功与不成功的体验。这些,使学生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增加对声乐教学环节和声乐要求的了解与广泛的认识,对声乐教学方法有感性的了解和积累。

二、声乐小组课教学的优越性

(一)学生辨别声音的优劣得能力。声乐小组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辨别能力,更好的分辨正确与错误的声音。个别课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发声时,常会出现模仿教师的错误发声,教师为了纠正错误会作出正确的示范,来与错误的进行对比,学生有时却听辨不出来。这样的问题在个别声乐课教学中经常出现,在小组教学中却可以解决这一教学障碍。一个学生唱,其他学生进行听辨,教师再加以解释、说明,这样可以更快得让学生提高听辨能力,更好的理解声音,为今后自己教学打下基础。

(二)提升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在小组课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克服人多的心理障碍,增强对歌唱的自信心,丰富和扩展学生演唱作品的数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小组教学,学生可以锻炼对声乐的听辨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避免重复教学。小组教学时,教师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歌唱、发声基础训练中共性的一般规律上,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节约了时间又有利于学生间相互鉴别和督促。上课时,一名学生演唱,其他学生通过旁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及时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了教师的重复教学。在教学中,进步较为明显的学生也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促进了整组学生的共同进步。

(四)有利于歌唱状态的保持。小组课声乐教学中,学生在看自己的歌唱状态时,也可以观察到同组其他同学的状态。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较为直观的感受正确的歌唱状态。学生在集体练声、个别抽查指导、对比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易于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和正确的声音概念,促进学生的进步。

三、声乐小组课学生分配的原则

在教师所教授的学生中,科学、合理的安排分组,是近年来小组教学的经验,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入校前,大都受到过专业的发声和演唱训练,有一定的歌唱基础。为此,教师可以把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水平划分,把整体素质、歌唱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在一组。

(二)根据学生的嗓音进行划分。学生的声音有美声和民声,教师可以根据这两种声音特点对学生进行划分。这样教学,方便学生演唱方法的统一,对演唱作品、声音处理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冲突、不矛盾的良好作用,有利于学生分辨声音、正确理解歌唱状态。

(三)无论选择哪一种组合,在小组课教学中展开切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学的声乐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正确认识全方位培养新世纪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是教师上好声乐课的前提。在小组教学中,声乐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探讨声乐教学的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结语:声乐小组课教学,增强了声乐教学的点与面,拓宽了声乐教学的内容,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边教学边实践、共同讨论声乐演唱方法的富有刺激性的音乐教学环境。因此,小组课教学促使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上有所思考与变化。教师在进行声乐小组课教学的同时丰富了自身的知识结构,促使教师打开思路,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和具有时代感的学前教育人才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授课形式。

参考文献:

[1]于艳编著.《朝阳师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材》(内部教材),2003年7月

7.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改革 篇七

一、钢琴伴奏课的两种形式

1. 声乐艺术指导课。

声乐艺术指导课即教师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合好钢琴伴奏并帮助学生处理声乐作品。

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声乐表演的舞台不仅仅是演唱者一个人, 还有钢琴伴奏为演唱者做重要的合作者。所以, 在声乐教育专业的学习科目中, 声乐演唱技能课尤为重要。学生在声乐演唱技能课中, 学习到正确的发声方法, 学会一首首声乐作品。但是光靠自己美妙的歌声是无法完成平时的表演实践及期中、期末声乐演唱技能考试的, 这就需要声乐艺术指导教师平日里在课堂上为其纠正音准、节奏、速度、呼吸、音乐表现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还需要在合伴奏过程中去领会理解此声乐作品的内容, 以完成演唱此作品的了解、理解、熟练掌握过程。

2. 钢琴伴奏教学课。

钢琴伴奏教学课即教师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弹钢琴伴奏以完成今后的声乐教学。

因为声乐教育专业学生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以声乐教学为主, 所以会弹并且弹好钢琴伴奏具有重要意义。各大艺术院校都会为声乐教育专业学生开设钢琴必修课, 学习钢琴弹奏基本技巧, 但是会弹很多钢琴练习曲与钢琴乐曲是与声乐钢琴伴奏曲完全不同的。钢琴独奏曲讲究的是手指的技术与对钢琴曲的理解;声乐钢琴伴奏曲则要求弹奏者对声乐作品旋律了解并掌握, 并能与声乐演唱者能够统一、平衡地共同完成声乐作品。

所以钢琴伴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进行声乐艺术指导, 而且要根据所教学生的不同钢琴程度和特点进行钢琴伴奏教学。让他们不仅会唱, 而且会弹;不仅会弹, 而且会弹好。所以, 这是钢琴伴奏教师的另一重要课题。

二、钢琴伴奏课的方法。

针对钢琴伴奏课的两个教学形式———合伴奏与弹伴奏, 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1. 声乐艺术指导课的方法

通常学校会安排每名学生每周上一节艺术指导课。艺术指导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待学生。每名学生演唱的程度与歌曲不同, 这就需要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开始授课时, 先询问学生本周所学作品的完成程度, 鼓励学生尽量唱得熟练, 这样有利于在合伴奏过程中音乐的处理。试想, 如果学生连作品的歌词、旋律都不熟悉, 那么怎么与钢琴伴奏合作呢?教师在学生演唱比较熟练流畅时就可以与他共同完成此声乐作品。

(1) 第一次合伴奏时, 先以学生为主体, 第一遍先不要打断学生, 在为其弹伴奏时仔细听好他的每一个字, 每一个乐句, 并记在心中。在他唱完之后, 一点一点地指出来。比如某个音的音准、某个音型的节奏等。这个时候, 让学生独自唱几遍刚才被指出的错误, 直至唱准、唱对为止。

(2) 在学生比较准确地演唱此作品之后, 可以与他合作唱第二遍、第三遍。在合伴奏的过程中, 可以在学生再一次出现错误的时候打断他, 让他反复练习, 加深印象, 以改正出现的错误。

(3) 改正基本的音准及节奏错误后, 很重要的问题出现了, 教师应该先询问学生此作品的背景、作者、创作意图、主要内容等。在学生回答后给予正确的肯定及更全面的介绍。这就需要艺术指导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 对平时授课中常见的声乐作品深入理解与掌握。

(4) 在学生理解了作品的内容以后, 教师应该在情感处理、乐句、音色、呼吸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让学生学会听前奏、间奏与尾奏, 准确进入到声乐作品的演唱中。

2. 教弹钢琴伴奏课的方法。

教学生弹钢琴伴奏, 与教他们弹钢琴练习曲及钢琴乐曲是不同的。由于两者教学目的的不同, 绝对不能延用传统教钢琴的教学方法。传统的钢琴教学方法, 是以哈农练指法、车尔尼系列练习曲、巴赫作品集等为主, 而学习钢琴伴奏则应该有所改变。

声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般钢琴程度比较低, 有的学生只能用右手弹奏一些非常简单的旋律, 几乎不知道左手怎么弹。这就需要钢琴伴奏教师采用一些简单有效的办法, 让他们快速学会钢琴伴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1) 教学生弹奏发声练习曲的方法。首先给学生介绍音阶中各音级的关系。即:全全半全全全半。也就是说音阶中的do-re-mi-fa-sol-la-si-do各音的关系分别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掌握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后, 开始学习在各音级 (包括变化音级) 上面找出大三和弦。如C音上的大三和弦为C-E-G, 这三个音的关系分别为大三度和小三度。之后每个音级上的大三和弦都按照这个规律来弹。告诉学生不仅在音级、音程关系上来找音, 更重要的用耳朵去听大三和弦的效果。大三和弦的色彩是明亮的, 如果一旦弹错某个音, 和弦的色彩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如:小三和弦的色彩是阴暗、增三和弦的感觉是外扩并不谐和, 减三和弦的感觉是内缩而刺耳。在听觉上也可以分辨自己所弹的和弦是否正确。

其次,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各音上大三和弦的弹法, 就可以指导他们在各音上半音半音的上行或下行弹奏。加以平时在声乐演唱技能课上学习的各种练声曲的旋律, 就可以弹出正确的发声练习。再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就可以弹得流畅、熟练了。

(2) 教学生弹奏原谱伴奏的方法。由于声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程度各不相同, 钢琴伴奏教师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办法。钢琴程度比较高的学生, 要让他们严格按照原谱伴奏中的各音来弹奏。

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告诉学生, 钢琴伴奏曲不仅仅是声乐演唱者的陪衬, 随便弹弹就可以, 而是要像对待一首钢琴乐曲一样认真练习。练到音与节奏都正确时, 再与演唱者进行合伴奏。合伴奏时, 要在钢琴伴奏曲的前奏、间奏、尾奏准备充分, 给演唱者交待清楚歌曲的速度、强弱、音高方面的提示。在演唱者唱时, 不能一味地强调钢琴伴奏的力度, 而是配合他的演唱, 给予适当的衬托, 以演唱者为主。

钢琴程度比较差的学生, 钢琴伴奏教师要在原谱上给他们作一些简化的处理。比如一个八度和弦, 可以处理成纯八度的音程;一个比较复杂的琶音, 可以处理成简单的分解和弦。让学生先熟悉右手的旋律, 再用左手根据原谱的和声配以简单的八度音程及分解和弦即可。不要追求快、难、大, 而是作为声乐演唱的衬托就可以了。

(3) 教学生弹奏即兴伴奏的方法。即兴伴奏主要在“即兴”二字, 也就是比较随性, 没有固定的模式。在教学生弹伴奏时, 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加入自己的想法, 不要拘泥于原谱伴奏的织体、和声、效果等。主要以顺畅为主, 以便授课时避免因为自己的钢琴程度而导致学生只能“清唱”的后果, 那就是一节尴尬的声乐课了。

(4) 基本练习的方法。基本练习是钢琴训练非常重要的一点, 基本练习就是练习手指的基本功。各调音阶、琶音, 各种伴奏织体都应该练熟。告诉学生不能急于求成, 要由浅入深, 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练习才能弹好钢琴伴奏。

8.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改革 篇八

摘要:基于“弱化技能训练,加强音乐综合实践教学,培养符合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的理念,本笔者尝试将奥尔夫教学法运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教学,提出在声乐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融入乐理视唱等学科基础知识,加强体态律动、打击乐演奏等贴合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实践教学部分,期望为学前专业音乐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深化以及该教学法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进行合理化探索。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音乐教育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7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2017-JSJYYB-197):基于卓越幼儿教师“一体化”培养的高师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74-02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目标不是培养优秀的歌唱演员,而是培养具备一定演唱能力、能够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幼儿教师。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一定的演唱技能,而且具备较强的综合音乐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提供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专业化”、“技能化”倾向,同时,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传统的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的单纯教唱仍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模式,忽略了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导致所学知识与幼儿园实际教学需要不相适应,与本专业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根据幼儿园实际教学需要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特点,基于“弱化技能训练,加强音乐综合实践教学,培养符合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的理念,笔者将国外优秀音乐教学之一的奥尔夫教学法引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期望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深化以及该教学法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做合理化探索。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法简介

当今世界三大音乐教学法之一的奥尔夫教学法由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创立。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他提倡一种“原本性音乐”(Elementar Music)的教育观念,所谓“原本性”,“Elementar”一词在德文中包含原始的、基础的、初级的、元素的、自然的等多种含义。因此,音乐课不应是单纯的唱歌课或是器乐课,而是接近自然的、能被每个人体验和接受的、适合儿童的,融动作、说、唱、奏为一体的综合性音乐课程。

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由嗓音训练、动作训练和器乐训练等三部分构成,三者之间既可以相互独立,又能够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其中,嗓音训练包括歌唱和节奏朗诵活动;动作训练可以分为体态律动、舞蹈、戲剧表演、指挥和声势活动;器乐训练主要是指乐器演奏活动。能将语言、动作、音乐融在一起的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所以节奏成为奥尔夫教学法进行音乐训练的核心要素。

(二)学情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入校之前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学习,因此他们的音乐基础几乎为零。入校后开始学习《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等课程,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备初级的识谱视唱能力,但是基础薄弱,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识谱方面存在困难。实际上学生往往连一首歌曲的节拍、重拍、节奏都分辨不清,更何谈准确、连贯地演唱整首作品。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果过于强调演唱技能的训练,忽略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音乐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融合,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感觉到吃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三)教学法应用

本文以歌曲教学《乡间的小路》为例,将奥尔夫教学法融合运用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

歌曲《乡间的小路》[1]选自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杨丽华主编的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声乐(一)。它是校园歌曲的经典之作,旋律清新优美,歌词朗朗上口的,兼具艺术性和通俗性,同时作为一首儿童歌曲被选入少儿声乐教材。作品的结构是带有再现的但单三部曲式,可以用 ABA表示。A段轻快、活泼,B段抒情连贯,尾段是A段的重复再现。

在发声训练、新课导入环节之后,本文分以下三个层次将奥尔夫教学法融入歌唱教学:

1.提取节奏要素,巩固乐理知识

第一,视唱乐谱。学生全面地认识和读唱歌曲中所有的音乐要素,找出各自难以掌握的旋律片段和节奏音型。

第二,温故知新。教师针对以上难点进行乐理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回顾、巩固已学的音乐基础理论,同时利用钢琴、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更为直观地突破学习难点。

第三,分析音乐骨架,提取节奏要素。学生再次读唱乐谱,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音乐的骨架——节奏,采集歌曲的两到三种节奏要素,例如节拍、重拍、节奏型等。歌曲《乡间的小路》的拍子是2/4拍,那么所采集到的节奏要素分别可以是:节拍│x x│、重拍│x 0│、节奏型│x xx│(仅为歌曲A部分的节奏型,B 部分暂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基础通常相对较弱,对于音乐中一些重要的节奏要素常常混淆不清,因此,选取几种较为典型的要素作为课堂训练的重点是十分必要的。

2.创编声势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2],它是奥尔夫教学法中极具特色的部分。这一通过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声音的活动,常常又被形象地称作“身体打击乐”。拍手、拍腿、跺脚和捻指构成了古典声势的四种基本形式。

以歌曲《乡间的小路》A部分为例,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节奏要素:节拍│x x│、重拍│x 0│、节奏型│x xx│。鼓励学生为各自小组的节奏要素设计创编声势动作,以“身体打击乐”的形式为歌唱伴奏。例如,节奏要素和声势动作可以做如下对照:

节奏要素 声势动作

节拍 │x x│ 拍手

重拍 │x 0│ 跺脚

节奏型│xxx│ 拍手一下+拍腿两下

以感性的肢体动作体验理性的节奏概念——这样的奥尔夫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音乐要素,培养节奏感。當学生能够准确、连贯地运用肢体动作配合歌唱时,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向更深层次推进。

3.以打击乐演奏取代声势,提升综合音乐能力

奥尔夫曾说:“我不想用高度发展了的艺术性器乐来训练,而用一种以节奏性为主,并比较容易学会的原始乐器,和(人的)机体相近的乐器”[3]。作为奥尔夫乐器的重要一类,打击乐器是儿童最容易掌握的,特别对幼儿来说,这是他们除了歌唱之外最自然的音乐表达工具,也非常容易从中获得快乐。因此,打击乐活动是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重要形式之一。以下是幼儿园常见的打击乐器类型、代表及其音色特点:

当学生能够准确、连贯地运用声势配合歌唱时,歌曲教学《乡间的小路》可向更深层次推进——以真实的打击乐取代“身体打击乐”为歌唱伴奏。

教师首先将若干不同类型的打击乐器向学生展示,分别介绍每种乐器的声音特点和具体的演奏方式;其次,每组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风格、节奏的强弱特点,结合乐器的音色类型选择其中一种乐器来表现自己的节奏要素。例如,可进行如下选择:

节奏要素打击乐器选择原因(声音特点)

上述2、3两环节的活动内容既可以是每小组的单独展示,也可以是小组之间的同步配合。具体的活动展开形式依据教师对上述设计思路的多元理解而进行调整变化。

三、结语

基于“弱化技能训练,加强音乐综合实践教学,培养符合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本文对奥尔夫教学法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教学做了本土化探索的尝试。在声乐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融入乐理视唱等学科基础知识,加强体态律动、打击乐演奏等贴合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实践技能教学,取代了相对单一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内化乐理知识,另一方面,使演唱技能得到深化综合,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提高了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意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兴奋点。

参考文献:

[1]杨丽华.声乐(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2]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与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9.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计划 篇九

本学期视唱练耳与声乐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1.视唱练耳

使学生掌握五线谱乐理的基础知识,掌握五线谱、简谱的视唱教学采用首调唱名法。使学生具有视谱即唱的能力,并能达到音准、节奏准确;有系统的逐步发展音乐的听觉,积累音乐语言,并重视音乐注意力与记忆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记谱的能力和听记幼儿歌曲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儿童歌曲的一般特点、儿童歌曲歌词的特点、儿童歌曲旋律的特点、儿童歌曲的题材、儿童歌曲的体裁、中国儿童歌曲的风格、旋律发展的常用手法1.重复2.模仿3.延展、简谱带词视唱四、五线谱带词视唱等音准的训练,听觉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2.声乐

使学生初步掌握声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在有伴奏或无伴奏的情况下,基本上能独立、正确地处理和表现常见的体裁风格的歌曲,特别是幼儿歌曲、幼儿欣赏歌曲;懂得幼儿歌唱发声的特点。

使学生懂得一般歌唱知识,学会基本的歌唱技能,并通过练唱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歌曲,发展形象思维;正确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逐步提高歌唱能力和表现能力,达到能有感情的唱歌;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懂得歌唱的呼吸方法,初步学会连音、顿音的唱法,懂得

运用气息的控制来表达歌曲的力度、速度对比;根据不同学年的进度,能够演唱出初级、中级、高级不同程度的中外歌曲;具有一定程度演唱雄壮有力、活泼轻快、抒情优美的表现能力。

10.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改革 篇十

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不等同于普通的音乐教学,学生毕业后教学对象不同,因此,教学重点有所倾向。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的声乐教学模式,即集体课与个别课相互交替的教学模式。两种课型相结合,增加了教学中的点和面的结合,使教学更科学、规范、有效,为学生今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声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声乐课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其培养目标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及针对性,这样就直接决定教学的内容及教学的方法,其针对的内容跟一般音乐系的声乐课是不一样的。在实际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实际教学实践工作,不断地创新和探索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集思广益,寻求最佳的提升措施。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从出生到六岁前的儿童。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考虑到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教育对象的实际年龄和接受能力、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不能生搬硬套。在现阶段声乐授课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一对一授课,另一种是集体课,还有一种是小组授课。主要体现在:

1.一对一教学: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声乐技巧的训练上,这种训练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相对较难。由于入学时声乐水平较浅,乐理知识掌握得较少,甚至有的学生不会识谱。这不仅给声乐教师的教学带来不便,而且使许多学生产生对声乐课的恐惧,更谈不上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2.集体课教学:声乐是一门较抽象的艺术,它看不见、摸不到,只能靠教师讲解理论基础知识,还要进行范唱,再加上教师形象的体态语,才会使学生对声乐有初步较感性的认识,而对于正确歌唱状态的确立,还需要反复、长期地训练。每位学生的发声条件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在声乐教学时,教师应给每位学生指出其优缺点,以及如何改进。集体课时间短,人数多,有部分学生在上课时得不到教师的指导,从而导致有较好声乐条件和音乐素养的同学有种“吃不饱”的感觉。

3.小组课教学:小组教学的内容比较笼统,对个别判断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很难分清自己需要什么,达不到教师所要的理想教学效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所达到的演唱水平有所改变,已经不是局限于会唱几首作品、会一些基础知识就行。所以急需积极创新和构建一种高效、完善和适应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具有特色的`新的教学模式。

二、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

由于以上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从而使我感觉到: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模式应有所改变。根据多年的学习实践和研究,我有以下构想:

1.在声乐授课形式上,采取集体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方式。集体课的主要优势在于,它能将学生集中起来,由一位教师讲解,传授声乐的理论技巧等各方面知识。一方面节约师资力量,保证理论技巧知识讲解的系统性,另一方面缓和学生单独学习声乐技巧难度较大的恐惧心理。在入学前学生声乐水平不一,有的学生不识谱。所以单独上课压力较大,学歌较困难,影响学习效率,对教师而言增加了教学任务和难度。集体课教学正是考虑到学生存在参差不齐的声乐水平、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层次与个性特点的不同,从而为学生提供学生与学生间相互观察、交流、学习的机会,开阔视野,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声乐学习氛围中锻炼其多观察、多思考、多体验的能力,使学生在边学习、边讨论、边观察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声乐水平,改变和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2.集体课教学集中、综合,有其优势,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考虑得更全面,使学习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所以在集体课进行到一个阶段(约一个月)时,再加入一节个别课给予学生细致的辅导。声乐个别课就是针对学生在集体课教学中学到的知识给予细致、完整地归纳,找出其不足的地方,给予科学的指导,其中包括教师的歌唱示范、体态语、表情表演等各个方面,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聆听到专业教师的高水平演唱,其声音和情感的表达都会使学生受到感染、激发其学习兴趣。

3.在声乐授课的内容上,分别科学地制定集体课和个别课的内容,两种类型的课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集体课具体内容的设置应遵循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渐进性原则。个别课重点在学生声乐基础训练、发声技巧、演唱方法、作品处理这些方面。这对学生来讲是一次改革性的变化,学生的水平与所学的教学内容是密切相关的。

4.在授课的方法上,融多门音乐相关学科为一体,采用“融合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指将朗诵、视唱、乐理、舞蹈、即兴伴奏等相关学科结合起来讲解。如:学唱一首歌,首先学会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它不同于一般地念课文,而是有气息支持、有高位置地,在歌唱状态下的朗诵,然后唱谱(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分析歌曲(包括歌词的含义、表达的情感、曲式、创作特点等),讲解歌曲中涉及的乐理知识(复习巩固所学的乐理知识),最后设计出肢体语言(训练其动作协调性、舞蹈动作编排能力、创造力等)与歌曲结合表演、歌唱出来。一首歌曲的完成包含词曲作者的整个创作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技能又发挥其创造性。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应用在集体课教学中。

三、结语

11.分析合唱课与声乐课的交叉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合唱课 声乐课 交叉教学 融合

近几年以来,我国加大了对各所学校教育工作的力度。而对于怎样教叉教学能真正帮助学生最快提高艺术素质成为他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大量的事实证明,通过开设合唱课以及声乐课可以很好地起到这个效果。而在教学中如果能够让二者实现有效的交叉,往往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益匪浅。

一、合唱课与声乐课的交叉教学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合唱课与声乐课二者是完全分开的,但现在的职业高中,很多学校存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学生又较多的现状。采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是不太现实的。因此,集体教学便成为一种有效手段,而把合唱教学当中的一些手段引到声乐课堂中来,又为声乐课堂增添了新的活力。鉴于此,下面将重点探讨声乐教学与合唱教学的交叉的相关内容。

(一)声乐教学过程中演唱形式的交叉

就目前而言,现代的声乐教学范围如果是从演唱形式上来分的话包括:独唱、重唱、合唱、小组唱四种。而这些形式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如果我们从技术层面看,不同的演唱形式并不会发生冲突,其实它们之间应该是相互支撑的才对。其中独唱是最为基本的技能,同时也是掌握其他技能的重要前提条件。鉴于此,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科学的、基础的发声与用声技术,换句话讲就是收放自如。众所周知,不同音区的发声方法本身是存在细微差别的,不同歌曲的发声和用声技术也存在差别,不同音色的用声技术也并非完全一致,因此这些是会根据实际情况而随时发生着变化的。所以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体会。除此之外,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处理重唱、合唱、小组唱作品用声技术。经过研究发现,多声部声乐作品之间不仅存在横向的旋律发展问题,并且还有纵向上的音响平衡问题。因此用声技巧在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表现是相当微妙的,在使用过程中应更加谨慎小心才是。

(二)各相关学科知识以合唱课为平台在声乐教学中的交叉

大家都知道的是,具有一副好嗓子并不代表着这个人的演唱技术就非常高超,如果是从指挥的角度来看,对节奏、音准、速度的把握往往才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没有具备这些基本素养,那么再好的嗓子也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效用。鉴于此,开设合唱课首当其冲要做的事就是视唱练耳一定要达标,然后才是演唱技术的训练。而当前我国已经明确的将合唱归入到声乐教学体系中去了,合唱已经作为声乐艺术的高级形式而存在。这与以往的演唱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同,现在想要真正唱好多声部声乐作品,不仅仅要具备准确的节奏、音高和速度,同时还要明白织体结构、和声动力以及纵向发展手法。事实表明,合唱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融合实践和声、复调、曲式、作品分析等理论知识,因此音乐老师应当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正确分析作品和处理作品,并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消化和吸收这些知识,从而避免作业完成好、考试分数高,但是学生却不知道作品的结构、音响效果、织体等。通过大量的实践结果,通过视唱练耳训练是学习音乐最好的办法,因为它有效地将声乐艺术中的听和唱有机结合到了一起。但是,传统的视唱练耳训练往往只是单纯地使用教材上的练习曲,比较欠缺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尤其是面对多声部音乐时,学生很多时候会感到自己无法完全掌握。这是由于多声部音乐在单声部的线性旋律上增加了对位与和声的元素,所以在处理音乐的纵向发展的过程中只具备单声部视唱练耳能力的学生很难顾及得到对位性质的多声部旋律发展与音乐的纵向音响平衡。所以,声乐教师和合唱指挥教师应经常一起来深入探讨交叉教学的正确方法。通常而言,合唱艺术是由钢琴声部以及各歌唱声部所共同构成,其中各声部都是同等重要的,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演奏的整体效果。这样一来就要求钢琴伴奏不仅仅具有精确的独奏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多声部的听觉意识和多声部的合作意识,主动地去结合合唱声部,与此同时还需要清楚钢琴伴奏部分在音乐进行过程中的功能发生了哪些微妙的变化,这同样也是合唱课与声乐课教学二者之间的交叉点,需要合唱教师自己的研究才行。

二、合唱课与声乐课交叉教学的意义

就这一点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声乐课程的教师不仅仅需要教授学生声乐技巧,同时还需要向学生提出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具体要求,并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运用那些之前已经掌握的声乐技巧;2.将钢琴伴奏技术更好地融入到了多声部声乐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使用在钢琴课上学到的相关技术;3.合唱指挥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以排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通过有效融合其他学科知识教学生如何分析作品以及演唱作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音乐课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演唱的技巧,就必须注重合唱课与声乐课的交叉教学。具体地说就是要将视唱练耳真正融入到多声部声乐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听、唱、分析多声部音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文博.论合唱课与声乐课的交叉教学[J].艺海,2013,(09).

[2]康锐.中等艺术职业学校声乐集体课教学初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1).

[3]刘才喜.高师《合唱指挥》教学中声乐课的改革与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2,(19).

12.关于声乐实践课教学的探讨 篇十二

关键词:声乐教学,艺术实践

近年来, 越来越多高校的音乐院系, 把艺术实践课作为其教学大纲中的重要部分, 尤其是对于声乐教学来说, 舞台实践显得格外的重要。因为, 声乐演唱不仅展示的是歌者扎实的演唱技巧和漂亮的音色, 而更为重要的是要塑造出一个音乐形象。

任何艺术的提高都需要实践, 如何使声乐专业的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 声乐艺术实践怎样开展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声乐实践课对于声乐学习的重要性

声乐课堂上的教学是一种常规教学, 教师通过讲解、师范、引导等手段, 使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 演唱技能。课堂形式通常采取“一对一”“面对面”, 学生与教师之间彼此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演唱能力和水平。

然而, 声乐艺术一门集演唱和表演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形式, 它最终是要在舞台上展现并升华的。舞台实践能够充分发挥和检验学生的专业水平, 在实践的过程中, 可以发现自身的缺点或问题, 包括声音技巧、舞台表演、心理调控等。

所以, 舞台实践是声乐学习的需要和成功的保证, 应该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人才培养计划之中。

二、如何更好的开展声乐实践课

1. 课程设置

把声乐实践课列入学生培养计划的一部分, 提高实践课的学分以及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 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充分认识地到实践课对于声乐教学的重要性。

从大学二年级起声乐主修专业的学生必修, 非声乐专业选修声乐的学生进行选修, 课程设置为期两学年 (四个学期) , 根据学生程度以及每学期工作安计划, 每周安排2—4个课时。

2. 师资配备与培养

在教师的配备方面不仅有声乐教师, 还应从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来安排舞蹈老师或者表演老师参与其中。从实际的效果来看, 不仅不同专业老师之间能够相互取长补短, 而且能够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指导和提高。

在教师的培养方面, 积极组织教师外出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修, 从经费上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加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及业务培训。另一方面, 教师更加需要实践,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演出活动以及参加各级各类的声乐大赛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更好的服务教学。

在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同时, 还应积极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强化人才引进力度, 有针对性聘请一些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的知名专家、艺术家等作为兼职教师来完善师资结构。

3. 课堂教学组织

(1) 歌唱舞台的基本技巧培养

歌者演唱时要有精气神, 形体动作要因情而发, 并有律动感。总的原则是“假戏真情”“神贯始终”“唱为主, 动为辅”。《情寒新吟》中说:“戏无真, 情难假。若无真情, 演唱戏难;即有真情, 幻作假情又难”;演唱者在舞台上表演, 要神韵贯穿始终, 才能将心中所想变成眼中所见, 再转化为感人的口中所唱;再把握好演唱声音的同时, 演的形体为辅, 做到精、巧、灵。

(1) 手势。表演艺术中的手势来自生活, 是生活的美化。代表情绪和语汇的手势很多:齐眉眼、前指、旁协指、远指、怒指等等。

(2) 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神藏于心, 外侯在目”。人的感觉70%来自眼睛, 23%来自耳朵。表演中的眼神是画龙点睛的关键环节。a.要以虚看主, 定睛为辅。早唱一般大量的曲词时, 眼睛要广视泛见虚看, 但要心中有情有物, 在唱个别的重点字词时, 为突出强调其深刻内涵, 不仅在唱腔上要做一番不同寻常的处理, 而且眼神还要盯住——像真见到时那样定睛聚光、发亮有神;b.神不外散线不断。歌者演唱的始终要神情饱满, 眼睛所见每一处的各个“点”都要连成“线”, 且不断——眼珠不能乱转, 同时眼神要前后呼应。

(3) 身法。舞台表演重点中身体转动的方法。a.三面串三线。这是指歌者在台上的站姿的三个方位、角度:正前方、左方、右方。正前方:在唱前、唱中的大部分及歌曲的头尾时, 身体要直立;在唱的中间可做前后左右少许的调度;左方、右方站姿要成或左或右的丁字步, 下巴分别对准左、右胸并各成一线。丁字步时身体面向观众的角度是藏二留八, 即二分向后留给自己, 八分向前面向观众, 使站姿富有曲线美、含蓄美;b.脉脉相通。任何局部动都要因情而发, 要动一发而牵全身;c.迂回婉转。做动作时要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动作的起始要富于美感, 是圆转连绵的弧线型, 而不是生硬的直线型。当然这里是针对单独演唱身法的基本要求, 在表演唱或是歌剧唱段就要根据人物、角色适时安排调整形体动作。

(2) 多种风格、类型声乐曲目的表演技巧培养。

根据由简到繁、循循渐进的教学原则, 合理的安排教学所演唱的曲目。第一学年可重点安排大家所熟知的中外传统民歌, 这部分作品一般都具有各国家各地区鲜明的地域特点, 而且旋律大多短小精悍、朗朗上口, 容易被学生掌握。例如我国的传统民歌《想亲亲》《龙船调》《达坂城的姑娘》等, 外国民歌诸如《乘着歌声的翅膀》《西班牙女郎》等等。演唱这类作品时可以借鉴其本民族独特形体舞蹈动作进行表演。第二学年课适当安排部分著名的中外歌剧经典唱段、大型声乐作品以及一些其它类型的声乐品。例如, 歌剧《伤逝》中的《紫藤花》、歌剧《茶花女》中的《饮酒歌》。演唱这些作品要培养学生对剧情、角色定位、人物性格、内心活动等多方面把握, 在演唱时能够充分的进入所扮演的角色, 这样才能做到“活灵活现”。

4. 考核管理

在每个学期的期末, 以学生专场汇报的形式来进行考核。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喜好自由组合, 排练好多种多样、风格各异的节目形式进行汇报。教师可根据学生表现给出一个起评分, 然后再根据具体每个学生参与节目的数量、节目的质量等方面评出优、良、中、差四个评分段, 给出其相应的分数。当然, 考核不是最终目的, 更重要通过舞台, 能够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除了期末考核之外, 教师更应当通过多种途径, 多方面的搭建平台提供给学生锻炼展示的舞台。

三、搭建学生展示平台

⑴专场汇报。除期末的专场汇报列入考核外, 在每学期之中还应至少组织学生1-2次得专场汇报作为平时成绩列入期末考核。与考核成绩挂钩, 给学生压力的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 毕业班必须在最后一个学年中举办毕业专场汇报, 来为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做一个圆满的总结。

⑵专业比赛。积极组织并鼓励学生参与校级、市级、省级等各类比赛,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比赛, 成绩优异、专业突出的学生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增进友谊。

⑶校园舞台。校园舞台是非常重要的实践平台, 也是学生参与最多、积极性最高、容易掌控的实践平台。比如:迎新生、校庆等等, 不断促进良好的艺术氛围

⑷社会实践。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 适时的参与商业演出, 这样既能得到锻炼也能挣得收入, 并且积累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⑸暑期艺术实践。积极组织学生暑期送文化下乡活动, 深入到乡、镇、村等地方搭起百姓舞台, 在这样的过程中, 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 对自己的课堂学习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总而言之, 艺术实践对于声乐学习者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只有不断的付出行动, 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每一名声乐专业的学生, 无论演唱水平高低都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尤其对于声乐基础不好的学生, 通过实践可以逐渐积累起自信, 这样可以很好的弥补他们在演唱水平的上的不足, 进而激发起更大的表演热情, 逐渐走向成熟, 这正是开设声乐实践的课的真正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2]黄友葵.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M].华乐出版社, 2003

[3]徐小懿等.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6

[4]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13.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改革 篇十三

我觉得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第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师要合理选择声乐教学内容。我们所教授的内容就决定了对于学生来说的美育渗透可能性多少的一个掌控。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合理选择声乐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慎重再慎重,就应该通过千挑万选,左思右想,不能怕麻烦。而且对于学前教育这个阶段,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很清楚,学前教育这个阶段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如果我们选择的是一些比较高大上的歌曲来进行教学,那么根本不用说对教学一定会产生相当恶劣的影响,至少是毫无意义的影响。那么学生怎么才能在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体会到美,感受到美,认识到美呢!另一个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教师需要掌握良好的声乐技巧,想想看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声乐技巧,唱歌都跑调,怎么来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内含和美妙呢?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掌握良好的声乐技巧这是非常重要的。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教授一曲外国的非常流行的儿童听的歌曲的时候,那首歌曲还是美声的,如果我们不会美声的发声,那么我们必定是糟蹋了这首歌曲。学生们也不会有很好的理解和认识,更不用说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美,认识到美,感受到美了。

4结束语

总之,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通过一点一滴来的。这篇文章主要从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教师的要求。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既然是渗透也是循序渐进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更加努力地寻求让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展的并且能够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美的措施.

14.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改革 篇十四

1.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程、声乐教学的教育现状

学前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习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也成为普通高校和师范院校的热门专业[1]。音乐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而在音乐教学当中,视唱练耳课程与声乐教学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当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没有音乐基础,而视唱练耳课程与声乐教学涉及到乐理、演唱技巧等多方面的音乐基础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的难度比较大。例如在练习视唱练耳作品时,很多学生因为自身音乐基础的欠缺,导致难以准确把握作品的节奏和音准,甚至有些学生因为识谱速度较慢,影响学习效率等等。此外,还有一些学生认为音乐教学不是专业课程,导致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学生在上视唱练耳课程和声乐教学当中,普遍存在应付的心态,学校效率不高。事实上,在学前教育当中,音乐教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音乐、戏剧、舞蹈等多方面基础知识都有一定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学科。

2.交互式教学下的学前教育视唱练耳和声乐教学策略

2.1将视唱练耳和声乐教学不断进行结合

在音乐教学当中,视唱练耳和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两者的训练基础均涉及到旋律、节奏、音高、音准等方面,也是音乐教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因此,将交互式教学方式运用于学前教育视唱练耳和声乐教学当中,教师首先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将两者进行不断的.融合。目前,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为了突出学前专业的前瞻性和专业性,视唱练耳与声乐教学往往是通过单科集体授课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前瞻性和专业性,但是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实用性不大。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为非音乐专业学生,单科集体授课的教学方式不能将教材与幼儿充分的联合起来,也没有考虑到幼儿在音乐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理解和掌握难度增加。将视唱练耳与声乐教学不断融合能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增加与教育专业息息相关元素,进一步降低教学难度。同时,音乐教材的专业性也会逐渐被淡化,通俗性和实用性将会不断提高,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教学内容。

2.2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往往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只能被动的接受和掌握相关知识和内容[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教育部门对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交互式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活动当中,需要改变目前普遍被运用的大客授课模式,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除了训练幼儿视唱练耳和声乐等主要内容以外,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增加互动、想象、视唱、聆听、视唱等教学环节。并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幼儿创设出真实的教学情境,帮助幼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音乐作品。聆听是视唱练耳和声乐教学的基础,教师可以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演唱是视唱练耳和声乐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加入更多实践性教学内容,将幼儿们的视野进行开阔。

例如,教师在开展交互式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教学所需的音乐作品在课堂中为幼儿播放,要求幼儿边听边默唱,从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将不同的乐曲放在一起比较,让幼儿充分抒发自身的见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

2.3交互合作学习,积极创新实践

视唱练耳与声乐教学中的关键就是演唱,因为,在教学活动中,实践性教学内容必不可少。为了充分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幼儿完成教学任务[4]。首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其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不同的学习小组分配不同的教学任务,引导进行探讨和分析。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师幼、幼幼之间的交流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幼儿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潜力也会进一步被激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重视交互式合作学习,积极创新实践。

例如:教师可以举办一些类似合唱比赛等活动,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幼儿感受到和声的魅力,从而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在活动举办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主办权完全交给幼儿,然后根据不同幼儿的音色特点,为幼儿分配不同的角色,尽可能给幼儿创造更多实践机会。

3.结语

综上所述,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是交互式教学下的学前教育视唱练耳和声乐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重视实践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幼儿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文幸闺.视唱练耳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16(15):229-230.

[2]田媚娜.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黄河之声,,11(25):33.

[3]陈宇飞.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问题探析[J].艺术教育,2015,09(33):156-157.

15.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改革 篇十五

一、以教材的建设为中心

音乐学专业的声乐教学是要培养全面的发展的音乐教育人才, 而以往的教学中, 教学的曲目大都是选取一些表演类的教材东拼西凑而成, 并无专业针对性, 演唱的曲目范围也是略显杂乱无章。2013年, 我校根据地方综合院校的自身特色、培养目标、择业方向等各方位的需求, 出版了《新编基础声乐教程》, 这是湖南城市学院“21世纪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的成果之一, 主要针对音乐学专业声乐小组课课程教学的教学大纲编撰而成, 它的出版改变了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缺乏适用教材的现状。

该教材是以音乐学专业一二年级《基础声乐》课程教学改革而发行的一本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教材。它以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和理念为基础, 根据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途径、模式、办法为基准, 围绕基础声乐课程的革新与建设, 在吸取众多声乐教材研究成果之上出版而成的。该教材将四个学期的课程内容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与规范。在曲目的选择上, 一年级主要是选取了一些初级、中级的中外艺术歌曲、民歌、 音乐剧曲目等, 主要以巩固和培养学生基本的发声、演唱技巧为主;二年级则以表演排练的齐唱、表演唱、剧目片段排演为主, 在曲目的内容、时代、形式、风格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的搭配和筛选,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表演、组织和创编能力;同时, 每个学期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穿插了一些歌唱基本常识来丰富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有针对性地对教材的调整与修订, 既规范了教学内容, 同时又解决了教师教学观念与教材选择的局限性和随意性。

二、由声乐技能训练课向排演、创编课程循序渐进的培养模式

教学大纲确定了该课程是作为湖南城市学院精品课程《基础声乐》的一二年级必修课, 男、女生分组授课, 每小组人数一般在6到8人之间, 由原来的声乐技能训练为主的小组课改成按年级层次来划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采用声乐技能训练课向排演、创编课程循序渐进的阶段式授课形式。

(一) 一年级小组以声乐技能训练为主的小组课, 主要以集体歌唱、集体发声, 侧重以共性为主的集体教学形式, 注意学生个人歌唱问题的解决和个人技能的训练, 引导学生演唱如《花非花》《我爱你塞北的雪》《尼娜》等初、中级中外声乐艺术歌曲、民歌和音乐剧曲目等, 避免采用超出学生能力的高难度、专业性太强的曲目, 以培养、巩固学生基本的发声、演唱技巧为主。

(二) 二年级是以排演、创编课为主, 它更侧重于声乐的共性训练和检查, 以及声乐教学的实践环节, 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表演、组织合作和创编能力。主要以重唱、小组唱、表演唱与歌舞、戏曲等内容进行教学和排练, 歌唱曲目如《苗岭连北京》《谁说女子不如男》《紫藤花》等不同体裁、风格的作品, 注重歌唱与舞台表演的结合和作品表现的整体效果。主要采用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实践创编为主的授课方式, 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成人声乐活动和中小学表演唱教学的基本形式, 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能力为主。为他们今后从事各类音乐教育等音乐相关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使他们的声乐教学和教学实践能力更加贴近音乐教育的基础。

三、特色考评方案的制定

美国现代教育学家布卢姆曾指出“评价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的方法”, 所以说, 教学评价是稳定推动教学和改革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 对声乐的教学有导向性、规范性和促进性, 能够有效地检验课程改革的科学性。我校在近两个学期的考评方式修改后, 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是我系声乐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成果。

主要考评方式是以《新编基础声乐教程》教学内容为基础, 一年级以声乐独唱为主, 主要是考查学生基本的自我演唱能力;二年级在一年级的学习基础上, 更加注重学生声乐表演、舞台表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展示。 二年级每个学期的考查形式有所不同, 二年级一期要求以重唱、表演唱、对唱等演唱形式, 以小组为单位参加考试, 二年级二期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歌剧、 音乐剧、戏曲或音乐小品中的某个片段,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演唱, 并准备符合剧情要求的服装和道具 (如果剧目片段需要道具) , 对于歌唱的技能技巧、音乐表现、歌曲处理、歌曲的完整性 (包括调性、音准、节奏) 等都有所要求。

四、突出课外实践的能力培养

声乐小组课是一门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的实践型课程, 舞台实践是阶段性学习的汇报与成果的展示, 也是检验声乐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校内舞台实践与社会艺术实践的全面开展是对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效延续与提升。

(一) 每学年我们会举行一次音乐学教学成果展示音乐会, 此类音乐会具有舞台效果好、形式丰富多彩、 艺术感染力强等特点,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 同时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和创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舞台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二) 每学年挑选一些优秀的节目或学生参与一些校外的文化宣传活动或者大型的比赛, 如社区、企业活动, 地方文化艺术节等, 小组表演唱在这些活动中相比其他节目有以下优势:演员参与面广、演出的形式受大众的喜欢、表演的难易程度适中。通过锻炼, 学生们的舞台实践能力与实际的组织工作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实现了 “学以致用”的自我价值, 为他们今后的择业、就业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从而达到了地方文艺事业与高校教育 “双赢”的局面。

作为一名地方高校声乐教师, 在面临声乐小课教学任务的新挑战时, 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积极地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好方法、好思路, 这样才能加快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的步伐,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海燕, 曹慧姿.新编基础声乐教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

[2]余笃刚, 蔡远鸿.声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

[3]朱艳, 温静.地方综合类高校音乐专业声乐实践课探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 (7) .

16.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改革 篇十六

关键词:高职学生;分层次;选材;声乐教学;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5-92-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作为高等教育的分支,高等职业艺术教育体系中声乐教育的完善则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职业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师,应在声乐教学中不断地探求科学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技法与方式,把声乐教学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紧密相连,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声乐教学的展开。目前,有很多老师在声乐教学技法课上进行了大胆的探求,本文对他们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总结进行了一定的借鉴,力求在教学方式技法上采取相应的配套没施和改革措施,以达到声乐教学技法的有效和高效。在声乐技法课中,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是每一位声乐教师的职责所在,高职艺术院校的声乐课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方式,我们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声乐表演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学方式方法的训练。因此需要我们积极探寻适合高职艺术院校学生学习声乐的新型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创新性的进行声乐教学,以此来启发学生演唱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的创造表现,增进学生演唱创造才能的发展,并更好的与他们未来就业需求紧密联系。

一、结合培养目标。进行分层次教学

传统的学院派声乐教育体系过于强调声乐演唱技法的共性,“千人一腔”,很明显已经不适合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学生的培养目标,所以要大胆改革,因材施教。我认为,在新生入学时就应根据每个人的条件来设定教学目标,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将来的就业需求进行培养,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分层次教学。它适应了我国高等职业艺术教育新形势下的发展,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提高。实践证明,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教案的编写、学生心理调节、师生关系、学生考核等多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可以积累全新的教学经验,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学习时间明显增加、声乐学习成绩大幅提高,教师也从中发现更多的新鲜元素,使自己的认知始终与时代接轨,使教学不断推陈出新,同时在声乐作品的选择上我们要与将来的职业需求相联系。学生未来的职业是什么,在教学中就应考虑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对声乐演唱专业学生的教学中,有当小学音乐老师需求的学生应加入童声演唱方法的教学内容,教学生如何发出自然、亲切、高位置的童声,来演唱少儿歌曲,如何设计适当的形体语言来表达歌曲内容等等。当学生对这一类作品的表演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高质量的小学音乐课也就有了保障;再比如有的学生想做流行歌手,老师在声乐教学中就可以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流行歌曲结合科学的发声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的演唱能力得到了提高,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曲目,就业也就拥有了保障,学生的声乐学习其实是非常需要这种实际应用的能力的。

二、加强艺术实践,灵活组织课堂教学

我们要特别注重艺术实践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作用。传统的声乐课教学模式,教师一遍又一遍地给学生纠正声音或作品表现的问题,这比较适合音乐基础较好的音乐学院学生,却不适合高职院校声乐专业的学生。为此,要多给学生以感性的影响以不断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

(一)首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例如,教学课堂中除了有钢琴这种必备乐器外,还可以设有音响等伴奏设备;老师经常创造机会,组织学生去观摩音乐会;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音乐活动,校园艺术节表演,声乐演唱比赛以及社会上各种与歌唱有关的比赛、推新人活动等艺术实践;鼓励学生运用CD、MD、MP3等电子媒介或者通过网络去发现自己喜欢的歌手,聆听、模仿自己喜欢的歌曲。通过这些途径让学生建立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以拓宽其艺术视野,同时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对音乐有更深刻的认知,培养学生对各种音乐作品独特的鉴赏能力,为其以后的艺术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给学生以感性的影响是学生艺术实践的首要环节。

(二)灵活组织课堂教学,使其成为学生艺术实践的园地。教师可以经常安排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声音特点、声音条件、声乐水平来布置具有美感与内涵、风格迥异的歌曲,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从识谱、分析作品、理解作品、合伴奏到演唱作品的全过程,然后让学生在定期举办的演唱观摩会上演唱(通常每学期可举办3至4次),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教师当场进行评议。将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于声乐教学之中,能起到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它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创新的能力,鼓励和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演唱的过程中,还可以配合音响伴奏和麦克风的实际使用,为学生提供一种歌唱的舞台情境,这样也易于培养学生歌唱注意力,锻炼学生歌唱的心理,提高学生歌唱的技能。学生也会从课堂实践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鼓励,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表演的热情。

(三)不断拓宽艺术实践的范围。艺术实践的范围很广,学生不仅可以在声乐课堂上获得实践,还可以进行合唱、合奏、乐队等很多种课外实践。老师要鼓励学生经常用卡拉0K练歌,特别是演唱女生二重唱和男女声二重唱的歌曲。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学会认真聆听音乐的节奏、伴奏、前奏、间奏,并学会二声部的配合,从而使乐理和练耳课的内容得以实践,使音乐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合唱、合奏等其他多种艺术实践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从而给学生以主动解决声音本质问题的动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并正确评价自己现阶段的歌唱能力,清晰地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

三、进行多声部合唱作品的训练。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目前,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培养的学生,只有少部分专业顶尖的可以从事声乐演唱工作,绝大部分学生将走入社会做与音乐相关或无关的工作,而且随着全社会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视,学生的专业必有用武之地,所以,在小型声乐集体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集体合作精神的培养。例如,在课堂中加入多声部合唱作品的训练。因为合唱是一种最直接可行、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的素质教育载体,这种集体的学习和创造过程使学生在领略音乐艺术的同时,也学会了怎样与人相处,和谐、协调、平等、包容、互补、扶助、团结、关心等人际关系的准则均能在合唱中得以表现,所以这对学生个体优秀性格品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这种音乐实践克服孤僻、懒惰、骄傲、自私、虚伪、不负责任等不良品质,并学会在友好、和谐中生活学习。

17.声乐公开课教案 篇十七

授课人:滕焱

年级:11音乐班(1、2、3)

唱歌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教一句,学生跟唱一句,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违背了音乐审美教育规律。在课改的新形式下,应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营造“美”的体验,享受“美”的愉悦。让音乐课堂成为“美”的体验场。

一、课题:“感受歌曲情感,培养创新能力”

二、课时:2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第一册第三单元内容,歌曲《大海啊故乡》旋律舒缓,优美动听,感情真挚,短小易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采用了4/4,3/4变换节拍。抒发了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四、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标强调“以审美为核心”,我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从音乐语言中挖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从全新的审美视角诠释音乐。教学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面对一个个活泼而智慧的学生个体,力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求新:教学导入求新;挖掘教材求新;学生的创编活动求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新能力。

五、学情分析:

11级的学生们还感受和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还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应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

因此,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去感受音乐作品,并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六、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音乐活动感受作者表达的海的音乐形象,体验人们对故乡的美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用亲切柔和,充满激情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过程与方法:

以分析,比较,体验,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了解掌握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性,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创编环节的练习,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音乐创新能力。

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对歌曲进行处理,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掀起各环节的小高潮,以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

结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准确的情感演唱全曲。

八、教具准备: 有关大海的音频资料、钢琴。

九 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4 3 2 | 1---|| Hm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及带a母音的训练 56 56 | 54 32 |1-|| U A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二、歌曲学习(一)创设情境:

教师:诗人说,大海是一首诗;画家说,大海是一幅画;音乐家说,大海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交响乐。你听是什么声音?(弹奏《大海啊故乡》旋律)教师有感情的:“漫步在海边,迎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海风,脚下踩着松软的沙地,那是怎样的一种惬意啊,你想到什么?(学生回答对歌曲的感悟)

教师:“的确,大海有时平静得象个可爱的孩子,任你抚摩畅游;但有时却奔腾怒吼,掀起狂澜,让你胆战心惊,不可一视。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大海的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歌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思路:这里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导入,随着优美的音乐作背景,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创设意境。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想像,使得教学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情。】

(二)歌曲简析

《大海啊,故乡》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创作于1983年。音乐通俗易懂,格调高雅,优美动听,感情真挚,是一首深受欢迎、脍灸人口的抒情歌曲。

歌词从“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篇质朴深情,如叙家常。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歌曲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听,平易亲切,节奏严谨。虽然采用三拍子,但不拘泥于这种节拍通常的强弱韵律,而以切分、附点等手法使其变化无究。

歌曲为F大调,3/4拍子,小行板速度,结构为单三部曲式。

歌曲结构十分简洁,如果除去反复部分,前后只有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为第一段,富有叙事性,乐句朴素无华。后两个乐句为第二段,情深意长,表现出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

第一段(前两个乐句),用较平稳的旋律起句:“”的节奏型不断地重复着:第2、4小节的大跳音程,像是平静的海面上不断涌起的浪花。第二句的结尾,以稍加拉宽的节奏结束了这一段落:“”第二段(两个乐句),旋律向上五度以属音做第二段的句头,重复使用第一段的节奏。更加深了对大海的爱恋之情。第二段中出现的新节奏:“”与歌词紧密相连,仿佛是对祖**亲深情的呼唤,使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熟悉旋律

1、填“lu、la”词练唱

2、歌词正音

生:有感情的配乐朗诵歌词 师:纠正咬字、发音

3、填词演唱

4、重复模仿:波澜起伏的情感线条

(亲切倾诉→抒发情怀→情感深华→怀恋之情)⑤ 力度分配(最强、最弱)

注意歌曲中的渐强、减弱记号 ⑥ 音色表达

(诉说口吻、爱的流露、强烈情感、怀念留恋)

5、教师示范、学生再唱

(三)学生练习小组练习并讨论回答:“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不但没有感到罗嗦,恰恰相反每重复一次感情的发展就更进一步,从亲切倾诉————抒发情怀——情感深华——怀恋之情 ,这样感情的发展线也仿佛象是大海的波澜。从旋律的起伏到感情的发展,词曲的完美结合使我们更真切感受到大海的宽广汹涌,从而更好地表达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情

(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丰富的想像发表独到的见解)

(四)艺术处理

学生小组讨论:演唱要轻柔连贯,注意节拍重音,随音乐情绪的发展,表达出高潮乐句情绪的变化。

【设计思路:首先使学生对歌曲获得初步的印象,接着在复听及演唱的基础上进入分析歌曲的环节。教师以必要的引导提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师生间思维的互动形成课堂“动态生成”——对于音乐的较新颖合理的诠释。潜移默化中指导学生掌握感受鉴赏音乐的方法,善于体验音乐要素的巧妙运用,从而提高音乐感受鉴赏能力及表现力】

三、课堂总结

通过音乐体验了人们对大海,故乡的美丽情怀,音乐是动人的,生活是美好的,让我们善待父母,热爱家乡,珍惜生活,做一个心怀感恩的人,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父母。回报故乡,回报祖国!

【设计思路:简短的课堂总结,升华教学主题。师者,传道在先,其次才是授业解惑。音乐课堂,“美”的体验场,让学生的美德之帆起航。】

四、作业

请以大海或故乡为题,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如:诗歌朗诵、舞蹈、器乐包括钢琴音乐、讲故事或歌唱)在课前与同学交流表演。

上一篇:在北流市学校党建工作经验交流暨党务工作培训会上的讲话下一篇:yet的用法和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