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沉浮教案(14篇)
1.幼儿园小班科学沉浮教案 篇一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蔬果沉浮》》这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蔬果沉浮》!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蔬果,并感知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5、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四张桌上放有苹果、香蕉、桃、荔枝、西红柿、土豆等蔬果;
2、四个水槽,托盘,记录卡(卡上画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线)和各种蔬果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逛“蔬果超市”导入。
今天呀,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逛一逛“蔬果超市”,一起看看超市里有些什么?
“呀!小朋友们快来看,这里有好多水果、蔬菜。你们认识吗?”
(让幼儿自由讨论)这时小朋友们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在说它们的形状,有的在回味它们的味道,有的掂量着它们的重量……
二、想一想,猜一猜。
“假如我们把苹果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
“香蕉、西红柿、土豆呢?”
这时小朋友们争论起来,有的说会沉到水底,有的说会浮在水面上,也有的说会在水的中间。
“大家呀,各有各的想法,请把你们的猜想记录下来。可以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蔬果小图片和记录卡,按自己的猜想分别把小图片摆放在水面、水底或水中间”。
(在开展活动之前,考虑到幼儿的能力水平,所以我们教师为他们准备了直观形象的记录卡和蔬果图片。让他们在不作任何提示下,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并作记录,为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玩一玩,比一比。
“这些蔬菜、水果放在水里到底会怎么样呢?请你们把它们放到水里试一试。”
带领幼儿到操作台,让他们自主探究,把各种蔬果一一放进水里,仔细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情况,然后在另外一张记录卡上验证记录。教师则巡回观察,适时指导,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与猜想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帮助他们在观察沉浮现象时,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真实地感受、记录实验的结果,验证自己的解释和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并初步懂得了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且,这一环节也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讲一讲,议一议。
“现在我们小朋友都做过实验了,并知道了结果,谁愿意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让幼儿分别回答,这一环节很好地培养了幼儿乐于表达的行为习惯)
“这些蔬果,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真有趣。那么你们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是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比如说,(快思 )有的水果不沉下去也不浮在水上面而是在水中间呢?”
(让幼儿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集体来解决。)
【活动延伸】
“这些问题我们小朋友都帮忙解决了,但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想想办法来解决,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让西红柿沉到水底去,让苹果浮到水面来?”
(幼儿在玩耍中获得了蔬果沉浮的经验,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更引发了进一步探索沉浮现象的兴趣。我们觉得,这样的活动要不断的开展、延伸下去。)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使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同时通过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蔬果沉浮的秘密,并学会将结果记录下来,这充分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也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讲一讲,议一议这一环节,通过集体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发现秘密后的乐趣。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蔬果沉浮》这篇文章共4677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我的玩具》》:小班教案《我的玩具》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会与小朋友分享玩具,知道自己玩具的名称及玩法,爱惜玩具,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我的玩具》教案吧。
《小班教案《动物花花衣》含反思》:小班教案《动物花花衣》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用对应方法为小动物穿上花花衣,了解动物皮毛的主要特征,激发幼儿对动物皮毛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动物花花衣》含反思教案吧。
2.幼儿园小班科学沉浮教案 篇二
关键词:科学活动,记录,方法
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索、科学发现的过程。幼儿通过猜想、操作、记录、讨论等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其中,记录信息为重要环节,形成的实验记录既是幼儿学科学的记录,也是幼儿成长的真实记录。
记录在幼儿园里多以画图、表格、数字等方式进行。但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受年龄特点限制,一方面,小肌肉群发育善未完善,动手能力较弱,部分幼儿连执笔都有困难;另一方面,在感知、注意、思维时目的性差,极易受外部条件、兴趣的支配,很难操作后进行记录。为此我们尝试由教师记录幼儿在探索中的发现,操作后却发现容易顾此失彼。由此我从科学启发幼儿愿意记录、乐意记录出发,尝试、摸索出一些做法。
一、与幼儿一起讨论、确定有关记录的一些简单标记
幼儿的学习、发展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通过自身的活动作用于客体,另外,幼儿在心理上是主动的,依照自己的方式通过活动来建构科学知识。小班的幼儿则需通过教师引导,如何引导他们懂得记录?我在设计《吹泡泡》活动时先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什么样的?”引导幼儿猜想、感知验证、讨论。幼儿初步感受猜想、验证的过程后,我把他们的猜想、发现记录下来,并引导幼儿讨论:我们猜想的可以作什么标记?画什么图案?做一做,试一试,幼儿提出了许多建议,最后我们用共同确立的图案作为猜想记录的标记,由此问题解决了,而且是教师引导,以幼儿的思维方式确立的,幼儿初步树立了积极的态度。
二、幼儿记录信息力求简单,易操作
针对小班幼儿生理方面的特点,如小肌肉群发育善未完善、肌肉易疲劳等。我在设计记录表时尽量体现操作方便、生动形象等。如《吹泡泡》的活动,我用彩色泡胶纸剪了许多颜色鲜艳、大小各异的圆,幼儿记录的方式只需把这些颜色各异的圆粘贴在小动物的旁边,这样的操作既方便,幼儿又有兴趣。所得到的“信息”不仅直观而且容易引起幼儿注意。
三、灵活变通,个人记录以集体出现
小班幼儿容易受兴趣支配,往往会专注于有趣的科学游戏中。对此,教师在巡视中不是一味地督促记录,而应根据各个活动的特点,多方位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体验。幼儿在具体的动作、具体的情景中展开思维、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形成的体验也会特别深刻。如《吹泡泡》的活动,我提供了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工具,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再分组游戏,操作时我参与到其中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自由尝试各种工具。由于幼儿通过亲身感知并积累有关的表象,在交流讨论中,他们都能把看到的泡泡形状讲出来。最后启发幼儿观察我们集体记录的结果,发现泡泡的秘密:各种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幼儿在游戏中完成了猜想、操作、记录,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3.幼儿园小班科学沉浮教案 篇三
一、环境说话,让灵动的气息唤醒幼儿的语言兴趣
小班幼儿容易自言自语,语言讲述能力属于初级水平,注意力集中时间也比较短,所以要想在语言区中发展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首先要让环境会说话。小班幼儿的生活环境,充满了童话生机,对于他们来说,花园宝宝的可爱,米奇米妮的活泼,海绵宝宝的有趣都是他们所喜欢的。小狗、小兔、小熊……都是富有生命气息的。我们在创设语言区域环境时要紧紧抓住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创设让幼儿乐进的区域环境。我们可以在地上铺上两色间隔的海绵垫,也可以用生动的故事垫子,这样既可以增加温馨感,还潜在地为语言区划定了空间区域;我们可以在墙上贴上幼儿喜欢的卡通、动物形象,并组合成情境,唤醒幼儿已有的动画片经验;我们还可以运用吊饰营造温馨的氛围,如垂下的树叶营造树林的感觉,柔软的纱帘营造梦幻的感觉,透亮的珠帘营造神秘的感觉;最后我们可以投放开放式书架、地垫、靠垫、自制小桌、小沙发等,摆放一些形象可爱的毛绒玩具,吸引幼儿的参与,让幼儿产生乐进、乐玩的愿望。
二、材料说话,让互动的感官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指南》中指出:“我们应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不高,所以幼儿之间的交往较少,那么如何为幼儿创设多说话的机会,我们认为在语言区要充分发挥材料的互动性,让幼儿和幼儿、幼儿和材料之间交流互动,在互动中发展语言能力。
1.生活性材料,让幼儿敢说
在小班初期,幼儿对于“图书”并不感兴趣,这时候她们对于图书往往是“不好看,不想看”,因为书中的形象人物距离她们太过遥远,不能唤起他们的共鸣,所以在这一阶段比较适合投放和幼儿生活经验相符合的材料,让幼儿在已有的生活情境中去说说,唤醒表达的欲望。如为了让幼儿互相熟悉彼此,我们可以在语言区的墙面上创设“我的一家”的照片墙背景,请幼儿把自己家的照片带来,在活动时互相介绍以下彼此的家庭,当然也可制成手工小书,让幼儿翻一翻,说一说。除了图片式的生活性材料,我们也可投一些生活中真实的材料,例如“魔法水果箱”,在一个密封不透明的盒子里,放进几种水果,请幼儿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各种水果的颜色、形状、样子,这样直观的幼儿熟悉的生活性材料更加激发了幼儿表达的欲望,让幼儿会说。
2.情境性材料,让幼儿想说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活动必须融于情境游戏,语言区更应注重情境性的创设,例如我们可以把娃娃家“打电话”的情境移植进语言区,投放一架电话机,请幼儿互相用电话来交流,也可以投放一些象征性材料,如领带、围裙、胡子等,让幼儿模仿爸爸、妈妈、长辈来通话交流。除了这种幼儿与幼儿通过材料来互动的形式,我们还可以创造幼儿与材料的情境,如情境“小动物们在哪里”,我们可以在墙面或者版面上设置一个情境,在草丛、房子、小桥等后面、里面藏一些动物图片,再利用指偶玩具,让幼儿置身于“捉迷藏”的游戏中,幼儿化身为一个小动物去找一找其他小动物在哪里,并边找边说一说,这样的一种情境创设含有丰富的语言环境,幼儿在找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方位名词,还发展了表达的完整性、生动性。
3.声动性材料,让幼儿会说
现在社会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导致幼儿不乐意听,不会听,因此在语言区创设一个相对安静的倾听区就十分必要。在初期可以投放有声挂图,让幼儿先在倾听中跟读单个的词,扩充幼儿的词汇量。慢慢地投放录音笔点读,运用手工小书点读,让幼儿边听边看。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录音机、复读机,请幼儿带上眼罩,听一听完整的故事,再跟着说一说,在听说中发展幼儿的听、看、读、说能力。
三、指导说话,让适宜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语言习惯
教师在语言区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如何有效引导幼儿,采用合适的引导方式,把握既不过分干预,又不错失教育时机,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培养其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隐性指导自主简单
我们经常会发现每一个幼儿园的语言区都有一些规则指导,这些规则制作精美,图文并茂,赏心悦目,但是细细研究,我们会发现这些规则幼儿根本就不会去关注,更谈不上遵守,所以我们在制定这些隐形规则时,必须要和幼儿一起制定,在问题中求得,这样因为是幼儿自己制定的规则,在活动时他也会比较关注,也能看明白,也能自觉去遵守。我们制作的标志要简单醒目,让幼儿一看就明白,切忌用文字表示,教师可以运用隐形的指导去培养幼儿用适中的声音去说话的习惯、安静倾听的习惯。
2.参与指导适时适度
教师作为语言区域中的一员,常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但是我们发现由于小班幼儿易产生冲突、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教师通常表现出来的都是参与活动以指令性语言居多,直接介入为多,介入次数过多,导致幼儿活动的自由自主完全丧失。我们的参与时可以多样化的方式介入,比如对于幼儿违反规则的可以示范性介入,对于幼儿出现困难的可以角色性介入,这样既保障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幼儿的语言能力、语言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充分利用语言区域,让幼儿喜欢在语言区活动,在玩玩、说说中去感受语言的魅力,发展语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4.小班科学教案 沉浮兄弟 篇四
设计意图:
水果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吃,常看的东西,但孩子对水果的认识也只停留在对水果的色、香、味、形上,关于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却知之甚少。
有一天,为了给小金鱼换水,我用塑料桶盛了大半捅水放在自然角有阳光的地方晒,课间活动时,有几个孩子将水果放进水里玩了起来,玩的时候听到他们开心地叫起来:“落下去了”,“漂起来了”。《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了彻底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对水果沉浮现象的兴趣,使幼儿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因此设计了“水果沉浮”这一活动。
为了使活动更生动、形象,也为了让幼儿对沉浮现象进行简单分类时不觉得枯糙,所以我设计了浮起来和沉下去这两个人物形象。在活动中,我首先以请客开始,先让幼儿说一说水果的名称,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接下来我出示“↑”与“↓”的标记,讲述了沉浮两兄弟的外形特征,让幼儿对沉浮兄弟的特征有一个了解,也是为了给后来的分类作一个铺垫,在这当中我也点名了挑食的坏处。接着我没有先让幼儿实验,而是通过猜一猜、想一想,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才让幼儿通过玩一玩,比一比来验证自己刚才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了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最后出示沉浮兄弟,让幼儿根据沉浮兄弟的特征送水果,也让沉浮兄弟验证幼儿分类的结果,在愉快的分享中结束本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认证、记录的方法,加深认识瓜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能根据浮沉标记“↑”、“↓”进行简单分类。3.能体验探索沉浮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精神准备:幼儿认识苹果、香蕉、荔枝、圣女果等水果。物质准备:
1.各类时令水果若干。
2.“↑”与“↓”的标记各一个。3.沉浮兄弟头饰各一个。4.盛水透明容器若干。5.箩筐两只。
6.沉浮实验观察记录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老师准备了许多水果来招待这两位小客人。你们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请客)
二、基本部分
(一)想一想,猜一猜。
1.师:今天要来的两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来,专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浮在水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翘了(师出示标记‘↑’);弟弟叫沉下去,专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师出示标记‘↓’)。
2.师:哥哥浮起来和弟弟沉下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能吃错了水果。如果吃错了就会拉肚子,肚子疼,所以我们要帮着兄弟俩把水果分出来,看哪些水果是浮起来的,哪些是沉下去的?
(二)玩一玩,比一比。1.教师出示各种水果,让幼儿猜一猜这些水果沉浮情况。
师:“小朋友,你们想一想,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呢?
2.教师用水果小图片和浮沉标记记录下来。
师:那我觉得荔枝放进水里会沉下去。(教师用荔枝做实验,为幼儿做示范。)
3.幼儿实验,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师:“刚才小朋友们各有各的说法,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哪些水果是浮起来的。现在就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样水果,放到水里去试一试,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是浮。
(三)讲一讲,议一议。
1.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教师记录孩子们的实验结果。)预设:
幼1:我拿的是苹果,我发现苹果是浮起来的。幼2:我拿的是提子,我发现提子是沉下去的。幼3:我拿的是香蕉,我发现香蕉是沉在水底的。幼4:我拿的是圣女果,我发现圣女果是浮在水面上的。„„
2.师:哇!它们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真有趣!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
现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真有趣。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
(四)游戏:送水果。
1.出示浮沉兄弟,幼儿把水果送给他们吃。
师:“你们看,沉浮兄弟来了,我们把水果送给他们吃吧,但是我们要记住哥哥专吃浮起来的水果,弟弟专吃沉下去的水果。” 2.沉浮兄弟道谢,帮助幼儿把水果区分开来。
师:浮起来哥哥能吃的水果有:苹果、圣女果等;沉下去弟弟能吃的水果有梯子、香蕉等。
三、结束部分
和沉浮兄弟分享水果。
延伸环节:
5.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沉浮游戏 篇五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对其分类。
3.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两个盒子,盒子一面贴有向上向下的符号。
3.钥匙、小木块、玻璃球、架夹子、海绵、橡皮泥等小物品。
4.人手一个夹子,一张记录纸,一支笔,两个小箩筐。
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幼: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师:今天我们要和这些物品宝宝做一个玩水的游戏,把它们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你们猜猜看?
幼:———师:你们说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我也不清楚,那就请小朋友每人选一样东西放到水里看看会发生什么?然后把你看到的结果告诉老师。
二、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与浮的现象。
三、认识沉与浮:
师:刚才你跟谁玩了,发现它怎么了?小朋友真棒,你们在玩中发现了沉与浮的现象,那你会用身体动作做一做沉与浮的现象吗?
四、记录活动: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两位物品,它们是谁呀?它们会沉还是会浮呢?我也来玩一玩吧,我的鹅卵石是沉下去的,瓶盖是浮在水面上的,我要把这个发现用标记记录下来,你们会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吗?
2.交代操作要求:
师:首先把第一位物品宝宝的现象记录好,接着再跟其他物品宝宝都玩一玩,把你的发现全部记录好。明白了吗?
3.幼儿操作记录。
4.幼儿讲解操作结果。
五、游戏:找家。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大家在玩中都了解了这些物品宝宝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现在物品宝宝们也要回家了,可是它们家的门牌号已经改了,看!这有2个盒子,这就是物品宝宝们的家。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分别是谁的家?请小朋友把物品宝宝送回家吧。
师:大家都为物品宝宝找到了家,那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找的对吗?
六、今天我们与物品宝宝们玩得很开心。有一对小朋友也来凑热闹了。
瞧!他们来了。出示两个球,沉与浮,水的背景图。
它叫浮浮,它叫沉沉,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它们从来没有手拉手一起做过游戏。因为浮浮只能呆在水面上,到不了水底,而沉沉呢一直呆在水底,不会浮到水面上来。咳!真是伤脑筋啊!小朋友们帮忙想想办法,好让这对好朋友一起手拉手做游戏。
1.教师用橡皮泥师范如何从沉到浮。
2.幼儿操作。
3.将自己尝试结果告诉老师。
七、结束小结。
6.小班科学《瓜果沉浮》 篇六
小班
学科
整合课程
课题
瓜果沉浮
1、观察并学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瓜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初步了解简单的统计和记录的方法。
幼儿通过实验能够用语言表达瓜果的水中的沉浮现象。
难点
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记录方法记录瓜果沉浮的现象。
自制瓜果沉浮实验记录表;各种水果的图片(小番茄、茄子、苹果、红薯、土豆、胡萝卜、草莓)各一张;水箱每组一个;小篮子每组一个;大篮子两个;圆形贴纸每位幼儿五个。
1、看一看,想一想。
(1)教师拿出茄子、土豆,请幼儿猜猜看,如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在水面上。
(2)将茄子、土豆轻轻地放进水箱内,观察它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
(3)引导幼儿“用放在水里浮起来了”或“放在水里沉下去了”的句子表达茄子、土豆在水里的沉浮现象。
(4)教师出示记录表,教幼儿记录瓜果沉浮现象的方法。
2、分组实验,集体记录。
(1)教师出示瓜果图片,请幼儿猜猜是浮还是沉。
(2)幼儿分组进行瓜果沉浮实验,观察它们在水箱里的现象并做记录。
指导重点:1)做实验时,提醒幼儿保持安静,认真观察。
2)观察后,提醒幼儿及时做好记录。
3、讲一讲。
(1)教师请个别幼儿讲一讲实验结果,如果实验结果不统一时,教师与幼儿再次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2)教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红薯船(教师操作,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提问:为什么同样是红薯,你们的会沉下去,老师的却会浮起来呢? (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请你们在家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动动手试一试、玩一玩,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回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活动延伸)
4、按沉浮结果收拾瓜果
教师:小朋友们,瓜果宝宝要回家了,请你们把他送回家吧!
7.小班幼儿科学教育的快乐源泉 篇七
一、营造轻松环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学启于思,源于疑”,幼儿只有对事物产生质疑,提出问题,才会去探索,去尝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组织一次语言活动中,我提出了问题“秋天到了,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啊?”其中一名幼儿二话没说举起手就说“萝卜!”我向他提出了质疑,可是他还是坚持萝卜会从树上掉下来。课后我凑到他的耳边问他为什么萝卜会从树上掉下来呢?却发现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看到上面有绿色的叶子,肯定是树上结的果子。我找来了图片,和他一起看,了解萝卜成长的过程。从播种到收获,人们看到的只有萝卜叶子,而萝卜到底长在哪里呢?看到其中有一张人们正在拔萝卜的图片,他恍然大悟,萝卜原来是长在地底下的。幼儿通过自己观看图片,进行探索发现,格外开心。
和幼儿之间只有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才能让他们大胆地去观察发现。孩子们与老师没有顾忌,相当宽松的环境中,逐渐养成了敢说敢表达自己心中想法的习惯。
二、身临其境,亲身体验科学乐趣
小班幼儿动手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通过复杂的科学操作环节来得知科学知识是不可行的。我们在引导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时候可以采取更轻松更有趣的手段,直接带孩子亲身体验,从观察体验中引导孩子发问从而轻松愉悦地掌握科学知识。在科学活动《春天来了》中,组织孩子到户外玩耍,感受春天,引发孩子主动思考。“小草是什么颜色的?除了小草你还看到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变化?阳光照在身上你感觉怎么样?……”这些问题原本在教室里请孩子思考的,带到户外,让孩子看到了,感受到了再说出自己的感觉,很显然,效果是非常好的。孩子们喜欢这样的科学,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原来科学就藏在我们身边。
三、投放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幼儿是通过直接接触材料、动手操作材料、充分感知材料、反复体验材料来学习科学的,因此教师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合理、科学、有序地为幼儿提供有关探索材料,让幼儿动手、动脑、动口,对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组织孩子玩游戏《会变色的水》时,他们一个个都是那么好奇,为什么无色的水会变成各种各样的颜色呢?添加了黄色的颜料时,水会变成黄颜色,而在添加了绿色以及其他颜色的颜料时候又变成了另外一种颜色。小朋友们抬着脑袋,睁大眼睛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抓住幼儿的兴趣,在桌面游戏的时候我提供了各色颜料和小碗,请小朋友们做同样的试验,用调羹搅拌放入颜料的水,看着水是怎样变色的。幼儿发现,水颜色的深浅和放入颜料的多少有关系,放得少颜色就比较浅,放多了就相反。同样的,我还投放了一些褪色的材料,如各色皱纹纸、易褪色的布料等。幼儿把这些材料放进小碗搅一搅,发现水一下子变了颜色。大家都是单独放一种颜色的材料在水里,这是小雨小朋友不小心把蓝色的皱纹纸掉进了放有红色颜料的水中,慢慢地水就变颜色了。“变成了紫色啦。”小雨意外叫起来,说完又把边上的其他颜色放进水里搅拌,发现水又开始变颜色了。身边的小伙伴也跟着把各种颜色逐一搅拌,发现不同的颜色放在一起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材料的投放很重要,新颖的材料更能调动幼儿动手探索的积极性。而准备材料时,要根据幼儿人数和组织活动的形式,尽量做到合理充足,保证数量,让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使有限的材料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三、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形式要全方位、多角度达到均衡
由于幼儿发现、想象、创造日益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所以现在幼儿教育更要趋向于人性化和人本化,教师要适应幼儿的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尽量让幼儿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尽情让其充分发挥。活动《胡萝卜我爱你》中,请幼儿自己带来了胡萝卜,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来了解胡萝卜的特征,知道它的营养价值。小朋友们对这样的植物非常感兴趣,于是在自然角,请他们自己也种植了各类植物。在区域活动中,请幼儿把收集而来的材料进行归类,把果实长在地下的植物摆放在一起。亲手动手种植的植物,不但增加了对该植物的了解,而且产生了对这些植物观察照顾的积极性。每天,幼儿都会去自然角看一看自己种植的植物有什么变化。
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春天来了,班级里有小朋友带来了小蝌蚪饲养,很多幼儿都没有看到过。大家一边看着一边就在议论了,彤彤说:“小蝌蚪长大后就变成了青蛙。”“这个是黑的,青蛙是绿色的。”有小朋友反对。但是我们没有及时纠正,只是让孩子慢慢观察,发现蝌蚪的变化。同时在区域中投放一些青蛙成长过程的图片,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其中的奥秘。作为我们教师认真细致地捕捉小班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开展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也是激发小班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丰富小班幼儿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高小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技能的重要途径,使小班幼儿科学教育更好地发挥较好的效果。
在科学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幼儿自由、大胆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由自主地探究。要尊重和关注幼儿的个性活动方式,发现和肯定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观察分析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获取广泛的经验,激发探索、发现的热情及对科学的向往。同时还要多给他们动手的机会,让幼儿成为科学真正的主人。
8.幼儿园小班科学沉浮教案 篇八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班科学活动小小旅游家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与同伴分享国庆节旅游的快乐事。2.让幼儿了解旅游中怎样保护环境。
活动准备:
1.幼儿旅游照片若干。2.环保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分享趣事。
1.国庆长假刚结束,有些小朋友就急忙想告诉老师他们都去了哪些好玩的地方,可是如果只说给老师一个人听多没意思呀,今天大家一起来说说你去了什么地方? 2.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长假趣事。
3.教师小结:刚才你们说的真好,老师国庆节也出去旅游了,可是我却遇到了不高兴的事,你们想知道吗? 二.旅游中怎样环保。
1.我在旅游途中看见很多被丢弃的餐巾纸、空酒瓶、易拉罐被扔在路边,清洁工叔叔和阿姨都忙得来不及清扫。(出示图片)2.你们说说这样旅游会开心吗? 3.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9.小班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九
1、感知声音可以通过管状材料从一头传到另一头的现象。
2、在“打电话”的情景中尝试两个人合作探索。
3、能控制音量,避免音量过大损伤同伴的听力。
准备:
用管状材料(如PVc管、纸筒、塑料软管等)连接成传声筒。
玩法说明:
两名幼儿合作探索,一名幼儿对着传声筒说话,另一名在传声筒的另一端倾听。
指导要点:
1、创设“打电话”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了解材料的玩法。
2、观察两人共同玩“打电话”游戏时是否明确“听”和“说”的关系,能否互相配合。如果两名幼儿出现同时听或同时说的现象,可通过提问“两个人都说(听),谁来听(说)呢”引导幼儿关注两种角色之间的配合。教师不要替幼儿分配角色,如果幼儿之间不能较好地协调,教师可以游戏者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分配角色。
3、创设“说悄悄话”的情景,引导幼儿控制音量。当幼儿用较大的音量对着管子说话时,教师可请他的同伴表述“听”的感受。
10.幼儿园小班科学沉浮教案 篇十
关键词:小班;科学小实验;兴趣
科学小实验操作性强,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幼儿可通过对材料的操作、观察、比较、分析,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中发现或推断事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科学。幼儿园一般将科学小实验活动安排在中班、大班开展,小班幼儿是否适宜开展这类活动呢?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探索,笔者深深体会到,小班开展科学小实验关键在于从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入手,提供符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材料。这样,科学小实验活动也能在小班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选择合适的内容,培养幼儿对小实验的兴趣
小班幼儿的活动范围、知识经验比起中大班的幼儿要窄和贫乏,但他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充满好奇心。因此,为小班幼儿选择的小实验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所选取的内容都尽量简单、明了、正确,还要考虑幼儿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1.选择易于直观感知的内容
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占优势,因此所选择的内容应容易操作,实验现象要直观。如小实验“生的和熟的”,教师提供了鸡蛋、速冻饺子等,在课堂上用电磁炉现场煮。活动中,幼儿个个睁大了眼睛,目睹了食物从生到熟的变化。这种能让幼儿直观感知的内容能即时激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2.选择幼儿身边常见的内容
如“甜的和咸的”这一小实验,糖和盐都是幼儿平时生活中最熟悉也经常接触到的东西,幼儿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再加上一个小调羹、一个小杯子,幼儿在搅一搅、尝一尝的实验中了解了糖和盐的特性,同时也产生了对“溶解”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提供合理的材料,提高幼儿对实验的兴趣
1.突出操作性
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占优势,操作活动能很快把他们的注意和思维集中起来。因此,小班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应更多地选择易操作的材料,从而支持幼儿持续地感知操作与现象变化间的关系,实现教育目标。如在小实验“蛋宝宝站起来”中,教师给每个幼儿一个熟鸡蛋,先让幼儿探索在平面上、无支撑材料帮助的情况下让蛋站立,但幼儿并不感兴趣。究其原因,这个实验主要通过观察来感知,操作动作单一,对小班幼儿来说缺乏趣味性。在第二环节,教师就为幼儿提供了米、沙包、布、瓶盖、宽底瓶子、橡皮泥、棉花、积木等辅助材料,幼儿运用不同材料进行尝试,看到蛋宝宝真的站起来了,幼儿的兴趣越来越浓,他们主动要求增添材料,并兴奋地宣告自己的发现,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2.注意安全性
由于小班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安全意识淡薄,教师需要预见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对材料作更细致的安全处理或选择替代品,以确保幼儿的安全,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索。在小实验“有趣的颜色宝宝”中,教师选用有塑料的滴管;在小实验“照镜子”中,教师特意选择外围有光滑包装的镜子或化妆镜;在小实验“蛋宝宝站起来了”中,为避免幼儿把蛋摔破让蛋白、蛋黄流出来,耽误幼儿的探索,教师把每个蛋都事先煮熟了。在幼儿操作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发现不安全因素并及时排除,使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自主有序地开展实验活动。
三、注重适时指导,保持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短,往往在实验的一开始幼儿很感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注意力就慢慢地转移了。因此,教师应把握好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适时地运用多种方法,调动、维持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
在开展小实验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找到小实验内容与现实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结合生活现象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让幼儿能在这个问题情境中初次感知学习的内容,激发科学小实验的乐趣。当他们的兴趣高涨起来时,再让他们亲身去研究、去体验,这样,幼儿的动手操作效率也就会很高。就科学小实验“水变红了”来说,为了让幼儿明白什么是“褪色”,教師先出示一杯清水和两个罐子。教师把杯子里的水同时倒进两个罐子,过一会儿再倒回到杯子里。结果一个罐子里的水还是清水,面另一个罐子里的水变成了红色的。教师就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幼儿猜想:“这杯水怎么会变成红色的呢?”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创设,幼儿对这个实验充满了好奇,想进一步的探究。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给予了幼儿再次体验的学习机会。
2.引导幼儿做好简单的实验记录
对科学活动进行记录,有助于幼儿在探索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有助于培养幼儿细心、严谨的科学学习态度。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实验结果,这样时间长了,幼儿也能看得懂自己当时的想法,也让幼儿多了一次体验创新的过程。教师对幼儿记录结果的肯定,又使幼儿体验了创新的快乐。这里要注意的是,小班的记录要简单、易操作,如利用贴贴纸、小标签、涂色等。
11.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十一
认知目标:在游戏中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图形特征特征辨别图形大小、形状、颜色;情感目标:乐于跟随指令,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在游戏中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难点:能根据图形特征来辨别图形类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魔法棒、仙女裙、平地山洞(三角形-三个红黄绿、大小不同)(正方形-三个红黄绿、大小不同)(圆形-红黄绿、大小不同)
空间准备:户外空旷场地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小兔找山洞”情景,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森林中的兔妈妈,草地上长满了嫩嫩的青草,现在,我要拿起我的魔法棒,要把所有小朋友变成兔宝宝(依次点几个小朋友),好了,所有的小朋友都是我的兔宝宝了,现在兔妈妈带上我们所有的兔宝宝们去草地上了。
二、通过“认识山洞”引导幼儿认识山洞的形状,观察三角形、圆形的特征
“哇,这边草地上的青草嫩嫩的,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昂昂昂~,青草香香的,都吃到我们肚子里去了,对不对,今天妈妈发现山上有好多山洞。
提问:
1.你们看这里的山洞一样吗?(不一样)
2.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红色、黄色、绿色;形状-圆形、三角形、圆形;大小),刚刚说这里有三角形的山洞,我们看能不能进去,找一个三角形山洞进去哟。
3.大家看看我们进的三角形山洞有什么不一样呢?(大小;颜色-红色、黄色、绿色)
4.大家仔细看看这里的哪个三角形山洞最大,看谁能和兔妈妈一样站在最大的三角形的边边上,边?(直),几条边?(三条),几个角?(三个)
“可真有趣,我们去吃嫩青草吧,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昂昂昂,你们刚刚说有圆形的山洞,我们去找找圆形的山洞吧”
提问:1.圆形的和什么很像呢?(太阳、呼啦圈)三、通过“找安全的山洞”,进一步感知图形特征
“原来圆形跟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很像,你们可真棒,我们去吃嫩青草吧,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昂昂昂~竖起耳朵仔细听,哎呀哎呀,我听见大灰狼的声音,别害怕,兔妈妈会保护你们只要你们问妈妈(找什么山洞最安全)-正方形的山洞最安全,(兔妈妈躲哪里呢)这个离我最近,我们快躲起来吧,竖起耳朵听一听,大灰狼一点都没发现我们,我们躲得又静又快,大灰狼走了”
提问:1.我们躲的正方形山洞一样吗?(颜色、大小)
2.什么是一样的?(形状)
3.找绿色正方形山洞(站边边,用脚尖对正方形的边边;正方形有几条边?
(4条);有几个角呢?(4个);刚刚我们数了三角形山洞有几个角?(三个);那哪个山洞的角多?(正方形);多了几个角(一个);
“兔宝宝们可真会动脑筋啊,走吧,我们去吃嫩青草吧,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昂昂昂~竖起耳朵仔细听,哎呀哎呀,我听见大灰狼脚步声了,快来问妈妈(找什么山洞最安全)-红色的山洞最安全,兔妈妈躲哪里,躲这里,大家快躲好,兔妈妈听听-大灰狼的脚步声越来越远了,一点都没发现我们,大灰狼走啦。
提问:
1.看看我们躲的红色山洞有什么不一样(形状)
2.什么是一样的?(颜色)
“我们去吃嫩青草吧,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昂昂昂~竖起耳朵仔细听,大灰狼没来,大灰狼没来,你们慢慢吃啊,我在帮你们听听,这回来了只好大好大的大灰狼,快来问妈妈(找什么山洞最安全)-黄色圆形的山洞最安全,兔妈妈躲哪里,躲这里,挤一挤,我再听听,大灰狼走啦,妈妈问你们。
提问:
1.刚刚你们为什么不躲这个山洞呢?
“宝宝们真聪明,难怪大灰狼抓不到我们,我们去吃嫩青草吧,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昂昂昂~我们一起竖起耳朵仔细听,哎呀哎呀,这回来了只好饿好饿的大灰狼,快来问妈妈(找什么山洞最安全)-三条边的山洞最安全,兔妈妈躲哪里,躲这里,大家快躲好,兔妈妈再竖起耳朵再听听-大灰狼的脚步声越来越远了,一点都没发现我们,大灰狼走啦。”
提问:
1.刚刚你们找的什么山洞?(三角形)
2.刚刚为什么是找三角形的山洞呢?(三条边、三个角)
“我们去吃嫩青草吧,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昂昂昂~我们一起竖起耳朵仔细听,哎呀哎呀,这回来了只脚步声音好重的大灰狼,快来问妈妈(找什么山洞最安全)-没有角的山洞最安全,兔妈妈躲哪里,躲这里,大家快躲好,兔妈妈再竖起耳朵再听听-大灰狼的脚步声越来越远了,一点都没发现我们,大灰
狼说今天的兔宝宝怎么这么聪明啊一只都没抓到,回家睡觉去,大灰狼走啦。”
提问:
1.兔宝宝们,刚刚你们找的什么山洞?(圆形)
2.刚刚为什么是找圆形山洞呢?(无角、弯弯的边)
“大灰狼走啦,现在请所有兔宝宝都回到位置上做好。”
四、奖励结束
“今天兔宝宝们都表现得真棒,知道了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所以,兔妈妈有礼物要奖励给每一位兔宝宝”
活动总结
在活动过程中,以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将小兔找山洞定为本次活动的主要游戏形式,游戏难度较高,富有挑战性。根据小班幼儿对不同形状感兴趣等特征,开展了本次数学教育活动:小兔找山洞,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参与本次活动,促进其对几何认知能力的发展,让幼儿从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极大的实现了活动目标,但活动中仍然存在有些不足。
活动不足有:
1.活动前期准备中,可以为幼儿准备兔宝宝头饰,使幼儿更融入活动中。
2.活动刚开始,用完“魔法棒”,应该放置一个合适的地方,免得有幼儿去观察
“魔法棒”,而忽略活动。
3.活动过程中,配班老师应扮演大灰狼,与兔妈妈、兔宝宝互动,可以使幼儿更加融入情景。
12.幼儿园小班科学《冰》教案 篇十二
1.通过观察、触摸感知冰的特点,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操作能够知道解救小动物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活动准备:
13.幼儿小班科学教案 篇十三
小班幼儿刚如园不到一个月,依赖性较强,在每天入园和离园中都发现他们基本是父母抱来抱去的。我们在要求家长放手让幼儿自己走的过程中,遇到了孩子的哭闹和家长的不舍。如何解决这一老大难的问题,我们决定从孩子入手,开展关于脚的有趣游戏,让孩子通过小脚丫的各种游戏,对其产生兴趣。进而了解小脚丫的用处,解决家长的难题。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自己小脚的特征和特点,了解自己的小脚丫及其简单的功能,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
2、体验穿大鞋的乐趣,锻炼身体的协调性。
3、初步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并能产生愉悦的情绪。
活动准备
成人的鞋子(每人一双)、磁带《大鞋和小鞋》、布置一块地毯。
活动过程
1、自由坐在地毯上,做脚的游戏。
师:今天我们来和小脚丫来做游戏。
小脚丫在哪里?有几只?
(师生一起脱袜子)
2、你的脚上有什么?动一动。(点数脚趾)
摸脚背、脚底、脚跟,知道它们的名称及所在部位。
3、过身体动作引导幼儿了解脚的作用。
师:我们的小脚可以干什么?
游戏:小脚丫
小脚丫,真能干
走一走,走一走
转个圈圈跑回来
(把“走一走”改为跳、踢等动作进行游戏)
4、游戏:穿大鞋
(1)师:哎呀,脚踩在地板上感觉好冷啊!天冷了,我们怎么来保护小脚啊?
大人有大人的鞋子,小孩有小孩的鞋子,要是我们穿上大人的鞋子,那有多有趣啊!
(2)寻找自己带来的妈妈爸爸的鞋子
穿上大鞋后自由活动,走一走,跳一跳,踢一踢,感受穿大鞋的乐趣。
5、穿回小鞋,整理大鞋
师:妈妈爸爸的鞋子真大啊,我们小孩穿着太不方便啦,我们还是穿回自己的小鞋去到外面去玩吧!
(把妈妈的鞋摆放成整齐的一排)
评析:小班阶段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兴趣,本次活动选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脚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却很少有机会仔细观察它,在游戏中萌发幼儿对身体的初步探索兴趣,我认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根据小班幼儿“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的特点,在活动形式的安排中,着重幼儿的直接体验,通过看、说、摸、跳、玩等形式,让幼儿充分感知、认识脚的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活动中加入了“穿大鞋”这个游戏,孩子们穿上爸爸妈妈的鞋后,心情会很激动,通过走一走,跳一跳等活动,感知到了妈妈的鞋子大,自己的鞋子小,又结合了大小的认知概念。这一设计符合小班孩子爱穿大鞋的特点,真正体现了玩学交融,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从而使孩子得到了发展。
14.小班科学活动《水果的沉浮》 篇十四
活动目标:
1、探索三种不同水果(香蕉、橘子、葡萄)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
2、尝试用贴标记的方法记录自己的发现
3、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一盆水果(内有香蕉、橘子、葡萄若干),一个透明的水盆
2、教具:1张大的记录卡,磁性水果图片
3、学具:幼儿人手一张塑封的记录卡,水果标记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讲述水果的名称、颜色、形状、味道)你们看到这些水果想怎么样?
二、猜一猜,记一记
小朋友都想玩一玩,那你们猜猜看,如果把这些水果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进行集体记录猜想)
三、试一试,讲一讲
(1)请你们把这些水果一样一样放入水中,仔细看看它们到了水里会怎么样?(2)幼儿操作实验,老师观察巡视
(3)引导幼儿根据实验结果把标记贴在相应的记录卡上
四、交流实验结果
师:橘子、香蕉、葡萄放进水盆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引导幼儿讲述操作结果,并学说“沉”“浮”这两个字)
五、延伸部分
1、除了这些,你还知道那些水果?想不想知道它们到了水里是沉还是浮吗?让我们回家以后再动手试试。
【幼儿园小班科学沉浮教案】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认识苹果科学教案08-21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白兔》10-25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优选)12-08
有趣的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01-15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变魔术01-19
幼儿园小班科学常识教案好听的声音教案09-15
幼儿园小班浮与沉科学教案06-26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溶解》08-05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青菜奶奶过生日08-05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秋天的水果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