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精选8篇)
1.试探农村初中英语教学 篇一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试探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态度实际上就是指怎样“做人”。中学作文教学就承担着这沉重的使命。就是说通过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好“求知”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结症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然而,出路何在?在这里我仅就多年来在初中作文教学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港、台和国外中学作文教学看我们的差距
在港、台和日本及一些西方国家作文训练方式大多以命题作文为主,但题目要求写的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或者是比较熟悉的、感受比较深刻的。由于所写的东西针对性强,大多是发生在学生身上,比较具体和实际,易于发表看法,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就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同时也避免了那种空发议论的倾向。我们现行的作文训练从命题的形式来看与境外的差别不大,但我们的学生生活的范围很狭窄(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极为有限,写作时普遍感到内容贫乏、无从写起,有畏难情绪;老师对这个问题又往往是命题的同时交给学生题材,让学生按范文依葫芦画瓢,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卵翼”下写作,培养的是学生的惰性,独立写作能力始终没有得到提高。训练时应注意和教材靠拢,重视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或者说是练习写作的一条捷径,倍受国外教育界的重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目的是使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在写作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即学以致用。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国内由于应试的教育体制,迫使学生围绕几本教科书死记硬背,教材以外的书籍几乎与学生无缘,升学的压力,呆板的教学形式,毫无创造力可言的作业,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作文训练,认识性和实用性作文较少,以文学性作文(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为主,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模糊不清;而国外的作文训练,以上三种类型都较重视,尤以认识性作文和实用性作文为主,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即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作文训练紧密结合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生活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国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创造性无法得到发挥;而国外作文的教学过程是:取材——构思——记叙——推敲——评价,它的特点与学生的写作过程相一致,整个过程体现的是“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创作个性得到良好地发展。
在不同文体的训练形式上,我国大多数语文教师目前仍采用传统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单线文体训练,彼此之间仿佛是独立的学科;而国外一般采用不同体交叉的综合训练方法,三种文体相互穿插,相互渗透。这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力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规律,是作文教学的共同发展趋势。
我认为,我们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之中,在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渲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动辄被咎的痛苦。初中毕业后还是被“怎样写”和“写什么”深深地困扰着。
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学生感到难,对教师来说也难——作为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找到现存答案的课题。在我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尽管作过这样或那样的尝试与摸索,作文教学始终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感触,要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地位、重要意义及其艰巨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教法上悉心钻研,不断地探索、开拓和创新。人们常说:“心口如一言文一致”,这从某种角度来说,作文教学的全部工作就浓缩在这八个字里。初中三年要求学生做到嘴上说的,全是心里想的,凡是心里想的,都能说出来,这已经是不容易的了,何况又要求文章与言语的和谐一致,那就更是不容易了。这里涵盖着“思想——言语——文字”之间转化,是个语言心理行为的大工程。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这么一个概念——作文教学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识字、讲读是基础,社会实践是内容,它是学生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一种手段,具有再创造的特性。在学生方面,让他们树立“为学习而写作”的学习指导思想,即把写作当作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手段。其实在许多课程的学习中,写作已经在起这样的作用,只不过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抽象地说教,可以把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环境中,使他们自己去感知生活确实离不开作文。如设计科际之间的作文题,并把学生带进工厂、科研单位实地参观考察,回来后要求他们写产品说明书,或设计一则简短的广告。学生经常在电视里、报纸里看到各种各样的广告,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使得他们认识到写作课与其他各个学科是密不可分的,写作正好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基本的学习工具。在思想上对“为什么写”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很快被调动了起来。
二、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一)引导学生分析命题(包括命意)作文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其实最怕老师布置命题作文,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硬叫写,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任何一种作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也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现行的课本中,有些文章由于所反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久远,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应该另外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这一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像疱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做到“游刃有余”。
(二)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万涂竞萌”,要想使学生立意时独出机杼,不落窠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就可以从诸多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三)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青少年学生最少保守思想,他们思想解放,喜欢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但和成年人比,他们还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思想还幼稚,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没有深度。这些特点常常在他们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对他们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之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高他们辩证分析能力。通过这样辩证地分析,才能去伪存真,寻找出材料所揭示的正确观点,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情,进行评论,文章必然会抓住要领,褒贬得当,就不至于泛泛而谈,单薄无力了。
(四)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落笔成文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体知识,缺少“规矩”。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等。
(五)范文引路,模拟训练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但是,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三、切实抓好课外活动,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在我施教的一次题为《我的一点建议》的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这样写:“我们在作文时,拿笔就头痛,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有时在头脑里想好了,一下笔又不知道从哪写起,脑子变成一片空白”。因此,“建议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带我们出去看看,玩玩”。这里说明了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学生。
在写作教学本体中,教学生“写什么”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就始终困扰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同时也对写作教学方式作过许多探索,得到公允的开展课外活动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至今开展课外活动也有半个多世纪了,并且作为教育的一种法则写进了教学大纲,可是仍然没有引起我们教育界乃至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学生还在为“写什么”而苦恼。国外的大量资料表明,在学校里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课堂教学引导;二是课外科普、传记、文学读物的启迪;三是课外科技、文体、社会活动的培育。这后两条途径都属于课外活动的范畴,实际上是两条途径,即课内与课外。
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句话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日新
2.试探农村初中英语教学 篇二
一、词汇教学强占课堂, 教学失衡强越位
因为老师们认识到词汇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对课本单词的识记要求无一漏网, 只要课本上出现的单词, 要求学生必须全部会写, 即使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要求的“会认部分”也无一例外要求学生识记。每一节课, 老师们都疲于教授单词, 从读到背到默写, 一直围绕“词汇”转。哪怕是句型对话课, 也要用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处理单词。阅读课更甚, 理由是“搞不懂单词, 读什么文章”。结果是老师天天想着法子逼学生记单词, 逼得学生得了英语“恐惧症”, 哪里还有兴趣可言。因为老师对单词的要求都一样, 致使学生分不清重点, 对课标要求的“四会”单词不能加强记忆, 对“两会三会”的单词记忆也很模糊, 这样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学习方式, 根本没有效果。
如人教七下Unit 2A《Where’s the post office?》有一整页的单词, 如果要把单词记牢记则需要一周的时间。这样用于课文和对话的学习时间就要压缩, 甚至一带而过。这就是词汇学习的错位现象。不妨挑出其中Key Word精讲精练, 剩下的单词可以在对话练习和情境模拟中继续学习。学习时间的安排要有次重点, 免得本末倒置, 事倍功半。
阅读课上更没有必要“翻查词典, 逐词学习”。高效阅读需要学生能够掌握“猜测词义”的能力,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 猜测出句子中陌生单词的意思;或者根据构词法猜测一些有“前缀”和“后缀”的词义, 如学过quickly了解到加后缀“-ly”就可以得到副词, 那么很轻松可以得知happily/badly的意思。学习了beautiful可知名词后加“-ful”就可以得到形容词, 即可明白useful/careful的意思。依此类推, 教学中如果老师能够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就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猜词”能力, 提高阅读速度, 在做“完形填空”时, 就可以一边读一边把正确的选项顺出来。速度提上来, 正确率也很高。
二、词汇教学强调语境, 避重就轻频错位
现在课程改革中都比较推崇“情境教学”, 导入要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学习过程要创设情境, 增强学习效果。所以英语教学中也出现了“唯情境”至上的课堂。即使是简单的词汇学习也要设置情境, 把词语放到情境句中去讲解, 这种错位学习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词汇的学习只要精选精讲, 强化识记即可, 不必为了赶时髦而不加分别地创设情境, 词汇的掌握主要在“交际活动”中才能实现。
词汇学习并不需要创设复杂的情境, 中学生的领悟能力比较高, 识记能力也很强, 仅仅借助课本配套的教具就完全可以正确理解单词的含义。如七下Unit 3A《Why do you like koalas?》的学习, 完全可以根据配套的动物图片完成词汇学习。老师在教授单词时可以突破教材的限制, 把同一类型的单词归纳整合, 适时联系以前学过的单词, 找出规律识记, 还有利于提高学生“推测”能力。英语的学习还可以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 如学习四季的单词spring、summer、autumn、winter时, 可以和美术图片相结合, 根据四季特点, 还可以添加很多相应季节的词汇, 丰富教学内容。
三、词汇教学局限教材, 画地为牢难就位
词汇的归纳整理和巩固识记在复习课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复习课上, 老师一贯的复习方式就是从整个单元的词汇下手, 主要采用默写的方式考查学生单词掌握的情况, 然后给学生总结归纳本单元所有的知识点, 用“填鸭式”喂给学生, 然后用题海战术强化巩固。这个过程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词汇积累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所加强, 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却停滞不前。学生只对见过的题目有分析的能力, 对于陌生的题型和知识点就不会分析。
复习课是温故知新的过程, 不但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还应该于再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提高。老师在设计整个单元词汇复习的时候, 应该有相应的拓展训练, 让学生于自主探究中发现单词识记规律, 总结出自己的单词“识记宝典”, 找到适合自己的识记方法。
如七下Review of Units 1—6中, 复习的单词可以归类:动物 (animal) :tiger、lion、panda、manatee等;工作 (job) 分别以-er/-or/-ist等结尾归类:teacher、worker、writer/doctor、inventor、visitor/artist、pianist、scientist等。复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到台前展示自己的复习过程, 互相交流词汇学习方法, 共同提高。
3.试探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趣味教学 篇三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对英语还比较陌生,所以对老师存有很强的依赖感,师生关系如何在此就非常的重要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感情投资,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对待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塑造每一个学生。在初中英语教学阶段,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放下高高在上的主宰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与学生保持良师益友型的朋友关系。课堂上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学生,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即使学生的观点错误了,也要用语言技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关心学生,关注他们的思想情绪变化,不仅仅是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给予帮助,在其它学科中遇到的困难都要给予关爱。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初中英语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二、在课堂上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环境对于初中英语的学习很重要,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其最大的责任就是去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环境。语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教师不仅要谈吐简洁、大方、文雅,也要不乏诙谐幽默的用语。此外,教师的面部表情、教学态度、板书格式等都关系到学习环境的营造。在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讲一个英语小故事,或者集体合唱一支英文歌曲,或是进行随意的会话交流,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是关于问题的设置,提问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效合理的提问同样能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比如,可以就本堂课所学的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或是针对最近发生的事情展开小型的讨论等等,这些都有利于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创建。再次,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因地制宜,全方位思考,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要善于利用教室的人和物,如图片、挂图、简笔画等设置情景。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没有没情景的语言,有了情景学生才印象深刻,声、形、意有机结合,学生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此外,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实践。这样,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学习情趣大振,热情倍增。如果学生出现了错误,要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微笑着用英语进行纠正,既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学到了知识。教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必须在课堂中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甚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考虑在内。教师要做到悬念迭起,把课堂变成学生表演的舞台,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要让乐趣始终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三、不断变换教学法来驾驭课堂
英语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保持长久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就要不断地转变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每一堂英语课都充满期待。如在英语教学中,新知识的学习、旧知识的巩固等就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比如教单词,在教一些表示具体动作的词,如jump,study,dance等词汇时,可以边做动作边学习英语知识。如,T:What am I doing?I am jumping. T:Stand up,jump. T:What are they doing?S:They are jumping.学生从中很自然地悟出了“现在进行时”的概念及用法,同时在交际中轻松地学会了这几个动词,这比教师一遍又一遍重复时省力并有效。
四、双管齐下,课内外相互结合
虽然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在课上,英语的核心内容、重点知识、学习方法都是在课堂上学到的。但是要想真正学好英语,仅靠区区45分钟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学到了新知识,但是如何使这些知识得到巩固,如何使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这就需要开展课外学习活动了。课外教学活动不单指简单的书面作业,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班级层次、不同爱好的同学组织有针对性的课外教学活动。如,英语诗歌朗诵比赛、背单词比赛、英语小短剧表演、模拟生活实践等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活跃了学习氛围,更是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巩固,于无形当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总而言之,兴趣教学法对于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初中英语教师要把这种教学方法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利于学生保持一种渴望学习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张思中.张思中外语教学法概述.人民教育[J].1999.(2).
2.姜杰.宋建军.分层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
3.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5.
4.吳悦心.谈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活动[M].学英语刊.2000
5.何红.如何激发中学生英语的兴趣[M].广西教育报.2000:56.
4.幼儿英语教学试探 篇四
[作者] 傅瑛
[内容]
一块洁白的玉,能否成为高贵耀目的工艺品,离不开能工巧匠的雕作。幼儿
学习英语能否有成效,离不开 教学方法的魅力。在当前改革开放逐步深化,国
际交流日益广泛的大好形势下,广大幼儿家长深知培训幼儿学习外语的重要。
近些年来,我受周围幼儿家长的委托,曾办过多次幼化英语学习班,对如何捕捉
幼儿心理,创 造外语学习环境,诱导教学,提高成效,做了初步试探。现总结
如下,与同行共探共勉。
一、对幼儿英语教学的认识
我所开办的幼儿英语学习班,培训4―7岁年龄的幼儿。这个成长期的幼儿,
正处于智力开放盛期,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期。
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重复刺激,实践纠正,加强巩固,最终达到应用的过程。
无论母语的`难易程度如何, 一般人都是母语学习的成功者。然而不少人却在外
语学习中困难重重,原因何在?
先来看看母语的学习过程。婴儿学语言叫母语学习。婴儿跟着母亲或家庭中
其他成员,在反复说叨、示范 中把特定的声音和特定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由婴
儿反复模仿、记忆直到应用。如”九个月的婴儿,通过大人的 反复示范,能作
一些“拍拍手”欢迎欢迎,“点点头”你好你好,“招招手”再见再见等动作。
当再遇到同样 的场合,便可根据记忆,把听懂了的声音和大脑储存的信息联系
起来,做出准确的动作和反应。再长大些的婴 儿就经常吱吱呀呀地学发音,模
仿大人说些简单的词汇。逐步用不完整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思。直至能用流畅 的
5.试探农村初中英语教学 篇五
徐玉梅 江苏省江都市小纪镇高徐小学 225248 *** 摘要:新课标也提出,美术课程价值的体现之一就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那么怎样才能保持这种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笔者就培养学生个性分别从解开学生思维枷锁、表现方式的枷锁、解决问题的枷锁,创造自由天地,展开探讨,使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的平台。
关键词:美术教学 发展个性 解除枷锁 创设氛围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这种心理需要特别强烈。他们活泼、开放、喜欢表情达意,是培养创新个性的关键期。什么是个性呢?个性是指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殊性,我们的社会之所以如此丰富,正是由于存在着丰富的个性差异。个性是创造的根本,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美术作为一们艺术学科,表达的是人类的思想与感情,因而美术作品往往带有明显的个性与风格。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内容的选择,以及表现方式的确定与学生的个性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新课标也提出,美术课程价值的体现之一就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然而,由于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我国儿童缺乏创新个性,不敢走出框框的限囿,循规蹈矩。资料显示,纵观中英教育差异的本质,就是英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我国忽视了学生这方面的培养。而学生的创新个性不仅关系学习质量,而且关系到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潜能呢!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学生的艺术个性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过分强调统一:统一的教材、统一的绘画材料、统一的绘画主题、统一的教学方式等等,根本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个性存在,没有个性表现的自由。现在我们就要思考如何解决这种现状,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那么怎样才能保持这种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笔者就培养学生个性作以下肤浅的探讨。
一、给学生解除“枷锁”,解放学生的个性
当前小学的美术教育来看,更多的教师是以理论和技巧为主,脱离了儿童的生活,泯灭了儿童个性的发挥,从而培养了一批成人化的“儿童小画家”,学生习惯了依赖教师的指导,习惯了根据教师的意图去作画,渐渐地失去了自我。教师的讲得越多,给学生上的“枷锁”也就越重,学生在条条框框中走不出来。所以,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观念,放开学生手脚,让他们大胆创作,发展个性。
1.解开“思维的枷锁”——奇思妙想,是最棒的
学生的思维是跳跃的,有时看似不符逻辑,这往往使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碰撞出火花。此时,教师拨亮这火花,让它发出最美的光芒,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肯定与发展。以点带面,向外辐射,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都得以发展。
一年级《大鱼和小鱼》一课中,在引导学生给大鱼画上图案时,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激励表扬有特色有创意的点子,保护学生的个性,促进其个性发展。
“怎么把大鱼打扮得漂亮?”我问道。“画上鱼鳞!”
我在鱼身上画了几片鱼鳞。我指着大鱼身上大片的空白问:“还可以画什么打扮大鱼?” 学生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时教室鸦雀无声。
这时,一只小手怯生生地举起来。我用鼓励地目光注视着他:“嗯,张凌,你有什么好主意?”
“画上美丽的小花!”
“好呀,主意很棒,大家为他鼓掌!”
于是,我在鱼身上画上几朵美丽的小花。教室里掌声一片。“有了小花漂亮多了,还可以画上什么打扮大鱼呢?” “画上大树和小草!”
“画上五角星、三角形、圆形!” “画上星星和月亮!” „„
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画上电视机!”王雪松大声回答。“哈哈哈„.”教室里一片哄笑。
我在仅剩的地方画了一台电视机,并奖这位他一朵小红花。大家瞪大了眼睛看着我。我知道,他们一定在想:怎么可以画电视机呢?
“他的建议很好,就像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很有创造性,很独特,我们要向他学习。” 学生对他露出了羡慕的表情。
“你还有什么奇特的想法来打扮大鱼?” 孩子们像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我在大鱼身上画上大森林和美丽的小鹿!”“我画上我和姐姐在看美丽的烟花!”„„
孩子的思维世界是无限的、跳跃的、童话的,同时也是易碎的。这些更需要教师有意识的保护和开发。师生交流时,孩子们思维里迸发出的金子般的火花,犹如玫瑰花上晶莹的水滴,值得教师去倍加呵护。
2.解开“表现方式的枷锁”——艺术无对错
我们发现低年级的学生的美术作品个性鲜明,想象丰富,表现方法各异,而越到高年级越趋于同化。传统的教学理念使部分教师越来越强调技巧,从而使儿童作品带有成人画的味道,在条条框框的压束下,学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个性慢慢消失了。抛弃传统重技的观念,让学生形成艺术无对错的意识,是保护个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1)班在接班之前就早耳闻学生很听话,中规中矩。我刚上第一节课,在作画的学生就不断举手问我:“老师,我这样画对不对?”“老师,这儿涂红颜色行不行?”„„
很快我发现这个班的学生的作业无特色,不少学生在临摹书中的范作,而且依赖教师的指导,总担心自己会画错。此时,我决定展开“艺术无对错”的艺术灌输,在又有学生问我画的对与错时,我把他们的画展示出来,全班讨论“这样画对吗?”“还可以怎样画?”“你的想法对吗?”在讨论中学生意见各异,悬而未决,此时,我宣布“艺术无对错,每个人的想法,都独具特色,我想画出来一定很美”,学生不断发出“哦”的回答声,恍然大悟。这场讨论后,此后我发现这个班“对不对”消失了,艺术无对错已经在学生心中根植,作业也越来越有生机,凸显着学生的个性。
3.解开“解决问题的枷锁”——条条大道通罗马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情的解决方法是多种的,而习惯了填压式教育的学生往往只了解老师所教的方法,无法创新,无法自己去探索,而教师穿越了多种方法的探讨与认同,让学生拄着拐杖走路。笔者认为,教师必须要向学生灌输“条条大道通罗马”的理念,就是要让他们摆脱条条框框的限制,充分相信自己的创造力,敢于使用迥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使教师的课更精彩,更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创新能力有所发展,个性得到张扬。
一年级在《能站立的折纸动物》一课,让学生自学讨论书中的折剪方法后尝试做。一部分学生按照书中的示意图,站立的动物做了出来,而大部分学生没能抓住关键,结果剪分开了,成了两个相同动物,不能站立。我再让学生解决,怎样能使手中的动物站立,不少的学生把剪分开的两半的上面粘了起来。先前按书中做法做成功的学生站出来:
“他粘的,错了!”
“错了吗?我们看一看他们粘的动物能站吗?” 学生用手把四肢小心扳开,小动物站了起来。“能站了,算错吗?”
课堂上有不同的声音,有的认为是对的,有的固执的认为没有按照书上的就是不对。此时我站了出来:
“按照书中的方法固然正确,但是除了书中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只要达到目的,不管什么方法都行!想一想你还能用什么方法使小动物站立?”
经过尝试,又有几种方法诞生了,虽然没有教科书中的方法完美,但是,那都是孩子们 智慧的结晶呀!此时我向学生输入了“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观念,此后课上我经常发现学生有不同的制作方法,而且作业也明显有了风格。
二、创造“自由天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师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创造者,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创设宽松自由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的创新,根据学生的差异,学习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1.敞开心扉“说画”,引导用心去“画画”。
绘画是一个双面镜,绘画可以表现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世界,还可以表现心中的生活,心中的世界。中国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提出中国绘画上的“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谢赫首先突出了“气韵” 作为“六法”之首,“应物象形”这句话只道出作画的要求与过程,要达到“形似”。反映的是绘画的基础层面,其实更高的境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能画出内心世界,表现精神层面。儿童画妙趣横生,妙在“神似”而不是“形似”。毕加索曾经说过:“我像这些儿童一般大时,就能够画得和拉斐尔一样,但是学会像他们这样画,却花去了我毕生的时间。”这就是大师所追求的用心作画的神似境界。在孩子用心作画的前提是让孩子充分的用心去“说画”,为创作做好铺垫。
让孩子用心作画,首先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孩子的心灵世界是神奇的世界,孩子们无忧无虑,天马行空,哪怕平常的物品也能创意出无限的想象。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用孩子的眼光去审视孩子的观点与想法,不能以成人的带有功利性的眼光去评论。要鼓励孩子大胆“说画”,对于孩子幼稚、不符常理的观点要给予保护,要用赞赏的目光去看待孩子,多表扬,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说出自己心声。鼓励孩子大胆作画,画出心中所想,要与众不同,还要培养孩子的造型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能归纳出事物的外形与特征。并能在基本的造型上进行变形夸张,随行所欲,就会出现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没有功利,没有约束的环境下,孩子能画出自己的画,具有个性的画
2.因材施教,同一主题不同表现
不同的学生,他们绘画能力,动手能力各有所长,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美术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局限于统一的教材,就选择统一的用具,统一的表现方法,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美术用具,同一个主题自主选择表现手法,扬长避短,充分表现自己的创意,发展学生的个性。
例如《彩蝶飞飞》这课,我课前就布置学生带不同的美术用具,可以带绘画工具如水彩笔、油画棒等,也可以带手工用具,如卡纸、彩纸、剪刀、胶水等,还可以带泥塑用具彩泥等。让学生了解蝴蝶的习性,外形特征后,给每小组分发各种方法表现的蝴蝶,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各种方法,选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充分发挥的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作品也呈现五彩纷呈,各具特色:有精美的绘画蝴蝶,有稚绌可爱的手工蝴蝶,还有色彩鲜艳的彩泥蝴蝶,还出现了美丽剪纸蝴蝶,太棒了!学生的兴趣也特别浓,发挥的自己的特长,更能表现出自己想表现的,作品中闪耀着学生的个性的色彩。
3.自评互评为主的多元评价,彰显智慧的光芒 传统的美术课中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是以教师的评价为主的评价系统,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新课标提出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在多元的评价体系中,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更能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自评可以让小作者谈自己的创作思路,经过学生的介绍,作品会呈现出学生的心灵世界,往往出现画面上没有的闪光点,让学生的个性在介绍中得到张扬。互评时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谈一谈喜欢的理由,学生的理由往往出乎意外,可能是画面的颜色他很喜欢,可能是某个细节让学生心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树立信心,发展他们的个性。
教师对学生作品评价,而应因人而异。细腻、工整、华丽是美,粗犷、幼稚、朴实不也是一种美吗?带着这样的观念去评价学生作业,用儿童眼光去解读学生作业。教师评价要突出对有创意的作品的表扬,哪怕这张作品的造型很糟糕,或者画面不整洁。要善于抓住作品的闪光点,把它放大,这可是学生个性的体现呀。让孩子体验到画出与众不同的作品的成功和乐趣,这样更能促使他们的个性在艺术创作中得到自然发展。总之,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们在属于自己的艺术空间里,自由想象,大胆创造,快乐挥洒吧!
参考文献:
6.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 篇六
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场巨大变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成了教育界人士常常谈论的论题。
我在农村中学从事英语教学有“给人示例”的意思。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教得认不认真、教学内容有没有完成。关键在于看学生有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如何。如果学生学的糟糕,教师教的卖力、再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向同行学习,注意平时的教学反思。一节好的英语课,需要教师细心雕琢、认真准备才行。听课及教学日志、或教学反思是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方法。
我通过实践、摸索,逐渐掌握了一套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现在写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我注意以下问题的处理:
(一)抓好语法教学
1、现行英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多,课时又极有限。
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教材,在编写内容上重复的较多,如音标、字母、日常口语、对话等相当一部分七年级课本中的单词和句子,在小学课本中均已出现。中小学英语教材的衔接上存在着脱轨现象,严重地违反了教育学原理。
2、语法项目等比较复杂,学生不易掌握。
语法揭示了语言的内在规律。对于学习者来说,一定的语法知识有助于更正确和更标准地使用语言。而对于外语学习来说,语法学习则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捷径。
近些年英语教学方法不断翻新,英语课成了“四不象”。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刚走上讲台的教师,容易走极端。在英语课上几乎不讲语法,上课就是全盘西化的授课方式,这种课实质上是很不走俏的课,费时低效不说,学生易“走火入魔”,或容易造成“两极分化”。交际教学法是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在1972年提出的。后来在此理论基础上,肯纳尔(Canale)和斯温(Swain)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理论,他们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
我认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不讲语法和语法讲的较少的作法是很危险的。英语对于学生们来说,有许多陌生的地方,如单词难记,句子结构不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学中,要腾出时间补上语法教学这一课。语法教学,也不能脱离语境——如能将语法知识融入语言材料中,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重点内容、强化难点等方法,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内容。选取的材料应有趣: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小文章、诗词、对话等,都可以用。也可选取英美小说简易本中的东西,让学生读。网络上、报纸上许多与学生所学知识有关的材料也可以拿来用。
应该注意教材上每单元的Grammar Focus,让学生明白句意,再出现一些例句,归纳词和句的用法。让学生象学古汉语那样,字词都一一去推敲。另外,让学生做点语法练习。这样做,有百益而无一害。语法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不能缺少,方法应多样。学生通过贴近生活的感知、理解来学习和使用语法,而不是孤立的拿句子就事论事。所以我们既不要谈语法“色变”,也不要脱离语言实践,而津津乐道于语法。
(二)加大背诵力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从孩子一开始学英语,就要注意指导学生去背诵。
刚开始时,只需让学生背一两句话,逐渐地加大力度。由背句子,背对话,再到背诵长文章,教师要坚持每天督促学生朗读背诵。
学生一旦养成此学习习惯,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英语学习本无捷径可言,入门阶段需要死记硬背。想不费功夫,就牢记单词、脱口而出讲英语,恐怕是徒劳的。
许多英语名家都提倡学生背诵。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梅仁毅先生就说过,“在基础阶段,或高年级,要努力背诵名篇,譬如说,背50——100篇,无论从语言还是从内容来说,这都是精华。背熟了,对了解西方文化和研究文字的运用都有好处。” 真是至理名言。在教学中教师们应注意对孩子背诵能力的培养。
(三)努力用英语组织课堂
用英语教英语,这应当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之一,应倡导。
尽量用英语讲课,语速自然停顿恰当,不给学生在大脑中进行英汉转换的时间。
课堂上,教师如果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刚开始学生可能不太适应,但如果坚持做下去,学生的听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就会逐渐增强。
每天课前热身对话,让不少学生抛弃“害羞、怕开口”的毛病。课前几分钟的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课堂气氛,对学生起帮带作用。热身对话以新颖愉快的方式拉开教学帷幕,以迅速简洁的形式整合学生思维,从而把学生带入轻松活泼的教学活动中。
(四)打好基础
基础很关键。在刚开始英语教学时,应当抓好学生的语音关、书写关。
1、过语音关
教学生国际音标的读音、元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让学生朗读单词。反复认真的模仿及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对学生进行看、听训练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反复模仿,养成良好的语音习惯。对于长词、长句的语音训练,要分音节和语段训练。大声朗读对学生语感的形成,帮助会很大。
2、重视书写
要从刚开始就要抓好学生的书写,对学生的作业应该严格要求,不能听之任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业要当面订正、指导。书写差的,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书写,图快不认真的,让他重做;抄袭作业的,提出批评,坚决杜绝抄袭现象。
(五)注意文化教学
中国古时候儿童入私塾读书,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此外还读《千家诗》《唐诗三百首》,意在让儿童早期接触我国传统文化。学英语也一样,让学生通过英语文章、材料等的学习,了解西方人说话、做事等礼仪知识,了解其风土人情。
在课堂内外,可以抽出时间去介绍西方礼仪和节日的知识。如:在谈及西方的感恩节、圣诞节时,可通过VCD、多媒体、图片、书报资料等,让学生观看节目和阅读文字,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平时在开课前播放音乐、英文歌、对话材料,营造语言学习气氛。
教师可在课外组织各种文化专题讲座。如外国节日、宗教习俗、餐桌礼仪、小费、问候语、禁忌语、体态语和手势语等。教师也可帮助学生阅读一些英文故事、报纸杂志文章,促使学生留心并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这将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英语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把学习过程真正交给学生-------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把“对话”当做问答,把“自主”变成“自流”。独自学习、探究学习等有名无实。
这里所提到的问题,可能对于其他同行有参考和借鉴作用。因限于篇幅,就写到这里。最后我想借别人的话结束本文------“在英语教学中,应当还孩子们说的权利。让民主像一座桥一样搭在师生的心灵至上。做老师的人,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做他们的好朋友。”让你的英语课堂成为孩子们心灵所向往的最快乐的地方吧!
“讲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在于诱导。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
教学是一门科学,只要我们肯下功夫研究,会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突破口的。
7.试探农村初中英语教学 篇七
一、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现实价值
1. 讲故事符合初中生特征。作为传承记忆手段之一的故事, 其借助于口头传播, 可以在其传播过程中对价值观念、民族文化加以传递——这样的作用往往有着“历史记录”的意义。但故事与历史相比, 其往往更注重描述事件过程, 并对其趣味性、生动性方面加以“锤炼”。故而更加能体现教学效果, 尤其是对初中生来说, 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往往更加符合故事性教学方式。由于其求知欲旺盛, 故而很容易记住故事, 记忆一些抽象性的概念也正好可以采取故事教学的办法。调查显示, 讲故事的授课形式更易于被初中生接受, 所以初中历史教学中完全可以借助于故事来做到“事半功倍”。
2. 讲故事能使复杂、抽象变为具体、清晰。故事的特色在于将事件发展变化过程加以叙述, 尤其是能够生动描述细节。借助于历史故事, 能够把很多传统方式讲解的历史课中难以记忆的内容有效地变为故事情节, 在“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记忆。而在对故事的理解过程中, 学生往往可以“不知不觉”地重现历史事件场景, 从而加深理解。
3. 讲故事是历史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人类往往会用神话故事解读难以追溯的历史, 而在这一过程中不难看出长期以来人们很习惯借助于故事来进行记录。为数不少的历史故事一方面体现了事件过程, 另一方面也穿插着总结的经验教训和对人物、事件的评价。甚至可以说, 讲故事也属于传授知识、经验的手法之一, 也正因为此, 故事方才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二、引入历史故事的原则
引入历史故事教学中同样也需要遵循原则, 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充分掌握了解课程内容, 从而选取历史故事中紧密联系教学内容者。选取时也应兼顾其趣味性和真实性。以此来在保证故事实际性、合理性的同时帮助学生去结合历史与现实, 以求真正做到生活中“以史为鉴”并对上课的效率加以提升。同时, 选择故事的过程中还应讲究针对性, 以求真正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历史, 并不失时机地提升其独立思考、思辨方面的能力。
三、历史故事的分类
1. 按历史学研究的阶段分期分。目前, 中国大陆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多以历史研究学中“分期理论”作为基础, 将历史以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等阶段来划分。为此, 也应将初中历史故事同样按照上述方式加以划分, 从而不至于混乱。
2. 按故事的中心内容分。历史故事一般可分为“人物中心型”和“事件中心型”两种, 前者多以故事主角的经历来展开事件, 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听者了解特定的历史人物, 并从人物的角度来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国民的状态。后者则讲究对事件过程和细节加以描述, 主要对历史客观性、真实性加以强调。而这样的故事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场景, 并在其间形成属于自己的认识。
3. 按故事与史实的关系分。此方法可以将故事划分为史实性、传说性、虚拟性三种类型的故事。一般而言, 初中历史教学中多采取前者, 然而因为各种故事往往都有着夸张和虚构部分, 其中很多细节真实性根本难以证实。所以教师可以一定程度上调整故事内容 ( 前提是保证整体合理) 。由于这样的故事来源在于真正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其中情节和人物都有据可查。故而教师可以对其叙述方式在讲述时做出相应调整, 以之来有效加强学生的把握能力。传说性故事则多属神话范畴, 难寻来源和相应文献, 仅仅是口头传说而已。传说性故事则是真实程度难以考证的民间传说, 但史料价值却不可低估——为数不少的传说的基础实际上就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一些相应的事件, 故而其在历史教学中也是“用得上”的。而虚拟性故事则多为虚构故事, 但其往往会借鉴一定的历史事实作为故事的背景或人物。此类故事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教师可以在此类故事教学中按照自己所需来对内容加以“整改” ( 前提是保证内容合理) , 从而使得其可以和历史事实相互符合。甚至可以说, 这一类虚拟性故事实际上就是基于真实历史而开展的“再创造”活动。
四、选取历史故事的主要原则
1. 内容生动, 激趣动情。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这一活动的目的, 在于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 所以必须在有效地保证生动性的前提下进行内容选择。故而, 应选择故事中具备相应故事情节者作为课堂讲授对象。从这一点可见, 符合学生学习兴趣是历史故事的选择原则。
2. 主题明确, 结构清晰。用于历史教学的历史故事要讲究条理清楚、情节清晰主题明确。在教学中有必要将整个故事的框架讲清, 并尽量清楚地描绘其中的景象。同时, 应有效地关注是否有鲜明的主题, 以及故事内容是不是真正以这个主题作为中心。
五、结语
目前大多数初中生对历史课程往往很缺乏重视程度——这也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很大的教学问题。而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上引入一系列历史故事, 往往可以有效地调动课堂气氛和提升课程所具备的趣味性, 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摘要:很多历史事件实际上就可以被定位为故事, 而这些“故事”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往往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学习兴趣, 并由此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的发展顺序。由于初中学生是刚刚参与学习历史的活动, 故而其难度设置应把握分寸, 并在此过程中有效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从而活跃课堂, 故而,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教学模式效果颇为显著。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故事,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李亚军.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提问[J].科技创新导报, 2015, (13) .
8.试探农村初中英语教学 篇八
一、注重情感教育,从心理上多鼓励学生
师生的情感沟通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宝贵的动力源泉。新型的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初中生刚入中学时对英语充满好奇,感兴趣而爱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词汇量的不断增多,语法难度的加深,还有好奇心的逐渐消失,学生感到学英语吃力了,特别是对记忆单词方面产生了畏难情绪,从而缺乏自信心。我做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始终重视从情感、心理上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精神生命--自信。我教班级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小学没有接触过英语,总认为自己在学英语方面比城里孩子差而产生自卑心理。面对这情况,我总是以知己朋友身份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我戏称我们农村孩子初中学英语是从“0”开始的(小学未学过英语),而城里学生是从“4”开始的(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尽管如此,我鼓励学生一定要相信自己不会比城里学生差,并从心理上稳定他们。情况确实也是 这样,班里有一女生从广东来这里读初中,全班只有她是从“4”开始学英语的,开始听写单词的前一两个星期,她每次都拿满分。后来经过我对从“0”开始学英语学生的不断鼓励,一个月过去了,他们逐步赶上了从“4”开始的学生,听写拿100分的学生大大增多了,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的自卑感消退了,自信心找回来了。当然,在听写单词时我有一套法子的,由于单词多,每天听写前我给学生划定范围(一般指定10个),然后给学生两分钟时间强化记忆,从中抽5个听写,批改后把结果记录在听写簿的封面上。这样做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更积极自觉地去记忆英语词汇了。就这样,我一步步地从情感上引导学生消除记单词难的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以积极的、愉快的情绪去记忆单词。
二、积极探索记忆英语词汇的技巧
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在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记忆英语词汇时,我探索出下面的几点方法让学生综合使用,大家不妨一试。
1、指导学生朗读单词时与音标相联系记忆词汇
朗读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学生每天起床后、临睡前都是朗读的好时机。我经常对学生说读单词时注意与它的音标相联系是很容易记住的,如book/buk/这个单词,据读音就知道头尾字母为b、k,中间是oo,再如pen/pen/这单词,一经与音标联系,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记住了。英语中有很多词汇可用这方法来记忆的,学生反馈说效果很好。
2、挖掘学生发散思维,增强记忆效果
美国记忆大师哈利罗来因认为:“记忆的基本规律就是把新的信息和已知的事物进行联系和想象,联系得越新奇、生动、有趣,就越能记住知识。”如我在教学food这个表食物的名词时,就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与它有关的英语食物名称的单词rice、dumpling、cake等等一大串单词;再如把tea的首字母放到最后引出eat这个单词,或把字母t变为s则记住了sea,再由sea联想到see等等,就这样挖掘学生发散思维,把有关联的词联系起来记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3、引导学生运用构词法记忆词汇
构词记忆法即是通过词根加前、后缀和合成词等分类记忆的,以点带面地记忆一大串单词,使单词量扩大不只一倍。如由care引出careful和carefully的记忆,由class引出classroom和classmate的记忆等,用这方法记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师生自编歌谣顺口溜记忆词汇
记忆规律表明:有意义的识记比无意义的识记容易,系统材料的记忆比孤立零散的記忆容易。在学英语过程中,我和学生共同根据记忆材料特征自编歌谣顺口溜,读时朗朗上口又易记。如识记英语分数表达式时自编歌诀:分子基,分母序,分子过一分母复(即分子用基数词表示,分母用序数词表示,分子超过一分母就用复数形式)。这样学生在今后写英语分数式时据歌诀就不会用错词汇了。
5、运用比较、归类方法记忆词汇
所谓比较、归类就是分析词汇特点,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学生易做到触类旁通,记忆词汇量随之大大增多。如money--monkey,bridge--fridge,sea--tea,look--book等一对对比较记忆,再有different,confident变名词时均把最后字母t变为ce;friendly,lovely,lively三个词词尾加ly不是副词,而是变成了形容词了。用这比较归类方法记忆单词很有效,也挺受学生欢迎的。
6、指引学生制作小卡片或绘“掌中花”记忆词汇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一些字母较长且与音标读音特殊的或生僻少见的单词,建议学生把它们抄在小卡片上或写在手掌心(我亲切地称之为“掌中花”),在走路时,临睡前反复看看,把它们铭记在心。这方法似乎很笨拙却也很有效。
7、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轻松记忆词汇
苏联教学法家科罗廖夫曾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能使识记的可能几乎增加一倍半。”增加课堂教育趣味性,学生的无意识记效率会大大提高。在课堂教单词时,我用简笔画画出花、草、猫、狗等事物图象,边画边教读flower,grass,cat,dog等英语单词,强化学生记忆;或用实物,如教apple,pear,ruler等单词时,我把实物拿进教室,这样语言的读音与实物相连,学生的记忆就非常深刻了;或用动作提示,如教jump,sing,push,pull等动词时,我把对应的动作展示出来,声情并茂,学生印象深,记得牢;或用表情神态,如教学angry,sad,happy等动词时,我脸上流露出对应的表情,学生一看就懂,从而轻松地把单词记住了。
以上就是我个人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些肤浅的尝试,在各位老师面前可谓是贻笑大方了。
【试探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推荐阅读: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试探06-13
试探写作意蕴09-22
用钱试探男人经典语录10-18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现状08-31
农村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初探06-18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及思考09-02
王星勇--农村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有效教学12-17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0-09
浅析仁爱版教材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