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体育健身节计划(精选11篇)
1.第一届体育健身节计划 篇一
(谭华成都体育学院成都610041)
【摘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国和世界体育发展的大背景出发,讨论了全民健身计划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认为:7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日益注重体育(包括竞技运动和大众健身体育)在健康生活方式方面的重要作用。终身体育、休闲体育已成为影响世界体育发展的潮流。全民健身计划既是适应世界体育潮流的产物,也是中国体育发展的必然和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要求。全民健身是对我国群众体育的继承,并在群众体育任务、性质、运行机制和组织实施方面都有所发展。关键词世界体育当代全民健身中图分类号G811.4DevelopmentoftheWorldSportsand“TheNationalKeep-Fitplan”inChinaTanHua(Chengdu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Chengdu610041)AbstractBasinguponthebackgroundofthesportsdevelopmentintheworldandChinasincethesecondworldwar,theauthordiscussedthenecessityforgivingbirthto
“thenationalkeep-fitplan”inthepaper,andthoughtthatthecountriesintheworldhavepaidmoreamdmoreatentiontotheimportantroleofsports(thecompetitiveandpopularsports)inthehealthy-life-stylesincethemiddleofthe70s.Thewhole-lifesportsandtheleisuresportshavebecomeatrendwhichaffectssportsdevelopmentintheworld.“Thenationalkeep-fitplan”isboththeproductadaptingworldsportstrendandthenecessityofChinesesportsdevelopmentandtherequirementofthereformationandsocialdevelopment.“Thenationalkeep-fitplan”succesesthemasssportsanddevelopsthetasks,essential,running-mechanismandorganizationofthemasssports.Keywordsworldsportsmoderntimethenationalkeep-fitplan***自从“全民健身计划”提出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称赞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社会的宏伟工程。笔者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国和世界体育发展的大背景出发,对全民健身计划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发展趋势,作一些粗浅的探讨。1全民健身是世界体育发展的大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体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60—70年代,70年代末以来。1945—1957年这个阶段,由于法西斯势力的失败和美国影响的扩大,自然体育思想成为战后初期欧洲各国体育的主流。英、美式竞技运动取代了许多大陆国家体育中体操所占有的主要地位。同时,由于受战争的影响,战后各国青少年的体质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都通过增加各级学校体育课时、增加经费、实施体质测试标准制度等方式,加强了对体育的干预。1955年美国成立了总统青年体格健全委员会,之后有30个州设立了体格健全顾问委员会或指导委员会。瑞典建立了5000多处体育和娱乐俱乐部。英、法等国为解决兵源问题,也通过办体育夏令营、体育沙龙等形式,在青少年中大力提倡体育运动。东欧及亚洲各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都按照苏联模式建立了体委和集权化程度较高的体育体制。这种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体育事务的全面管理,在运动基础较弱、经济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有利于更快地发展体育、特别是较快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保证劳动群众享有体育的权利。显然,这个时期各国体育的重点在整顿和发展学校体育,大众体育还未被特别注意;强调的主要是体育的教育功能和价值。体育思想的主流,则是自然体育思想(欧美)和主智主义体育理论(社会主义国家)。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极大地震动了世界,欧美各国纷纷对教育和科学政策实行改革,并进而影响到体育领域。与此同时,战后国际政治和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为奥林匹克运动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苏联、民主德国在以奥运会为中心的国际体坛的崛起,大大增强了奥林匹克运动在战后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因此,在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这一阶段中,世界体育表现出在科学主义思想和技术论的影响下,注重发展竞技运动和体力教育的特点。60年代,联邦德国在文化部和内务部下成立了运动部,国会也成立了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特别委员会;在政府的支持下,德国奥委会从1961年起连续实施了两个推动大众体育发展的十年“黄金计划”。日本在1968年《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体力发展,保持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进行运动和劳动所需要的身体能力,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1)。出于对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的重视,各国政府改变了过去一般不直接过问除学校体育以外的体育事务的作法,逐渐加强了对体育事务的干预。许多国家规定了体育节;从60年代到70年代,许多国家还颁布了一些体育法案。如加拿大国会在1961年通过的C—131法案,日本的“体育运动振兴法”(1961),法国的体育发展法案(马佐法案,1975),美国的“业余体育法”(1978)。这些法案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加强对体育运动的国家干预,以促进竞技运动水平的快速提高。体育思想的主流则是新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体育思想。战后世界体育发展表明:大众体育的发展决不仅仅只是体育活动发展中一种量的变化,它意味着世界体育发展中一种质的变化,意味着社会在对体育功能、价值认识方面的新变化,并极大地影响了大众体育的发展。到1989年为止,已经有80多个国家公布了自己的大众体育发展计划,“终身体育”和“休闲体育”的思想已对世界体育发生了越来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努力在许多国家中进一步发展成为有目标、有计划的“健康体能促进计划”。这种计划大多由企业根据国家或权威体育组织的全国性体育计划而独立制定并实施。例如,在排名前500家的美国大公司中,有300多家在推行各种各样的工作场所健康促进计划,并且排名越靠前的公司,实施的计划内容也越多4)。联邦德国以立法的形式,要求所有有坐式工作员工的公司,必须在工作场所内提供身体活动空间5)。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职工身上每花一元健康促进费用,公司因职工健康改善使生产效率提高而可获利润1.24~8.33元6)。日本的许多企业已将健康体能促进的活动列入企业管理体系中,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了一整套制度。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体能测定,并据此决定对职工的升迁聘退等。这种促进国民自觉进行的以自我身心保健为目的的健康保护及促进活动,显然已不同于以往仅靠国家法令而施行的体育和健康管理措施,而代表着国际上大众体育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台湾,也已从80年代起开展了健康体能促进活动,并把2000年定为实施全民健康的目标年,而且把“国民健康体能之测定与推广”列为国民保健6年计划的目标之一。2全民健身是我国体育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40多年来,我国体育曾经经历过3次较大的调整:参加15届奥运会前后中国体育的一系列变化,以及国家体委的成立,是新中国体育的第一次大调整。从此在参加国际体育活动、争取优异成绩,为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服务这一思想引导下,竞技体育已经开始成为大体育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成为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主要载体。但在十年**前,竞技运动与群众体育二者的关系是比较协调的,可以说是相互促进的。体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应有的巨大贡献。由于十年**拉大了我国体育尤其是竞技运动的发展水平与世界体育的差距。因此,1979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纪要和1980年中共中央批复同意的国家体委《关于加速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中都提出:“省一级体委继续在普及与提高结合的前提下,侧重抓提高。既要积极地开展群众体育运动,有效地增强体质,使广大人民精力充沛地为四化做贡献,又要花大力气把运动水平迅速搞上去。”7)这是在全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的大背景下,我国体育工作的又一次战略性大转移,也是中国体育奥运战略最终形成的主要标志。这是当时各方面形势的需要,也是大多数人的希望。但在实践上,如何协调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二者的关系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15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有了极大的增强。今天,深入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好企业制度改革,完成社会结构由行政结构向法人结构的转换,这就把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问题历史地提到了全社会的面前。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的:“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群众体育、进一步增强国民体质的问题,就被空前突出地提到了体育界和全国人民面前。全民健身计划的产生,就是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的新需要、改变抓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中一手硬、一手软状况的产物。这是中国体育的第三次重大调整。它意味着中国体育之船有了一只精度更高的新罗盘,以便把航向校正得更加精确,保证中国体育之船能在21世纪中航行得更加迅速、平稳,并且保持与整个船队的整齐队形。3全民健身是对群众体育的继承和发展全民健身计划既是对我国群众体育工作经验的全面总结,也是新形势下对群众体育的发展。几十年来,我们在群众体育工作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以十六字原则为核心的一整套工作方法。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草案第二十四条中,明确规定:“要遵循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业余、自愿、小型、多样、文明的原则,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突出重点。”这是对我国群众体育工作经验的全面总结,也是在新形势下开展群众体育的新发展。全民健身计划在哪些方面对我国群众体育理论与实践有所发展呢?3.1《计划纲要》在充分肯定群众体育工作十六字原则的同时,又增加了“文明”的原则。这就使体育超越了作为强身健体工具和作为振奋民族精神、为国争光工具的作用,而突出了体育必须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培养健康的闲暇生活方式的意义。必须承认:我国群众对闲暇生活的观念从总体上讲还是比较落后的,一些消极的甚至是不健康的休闲方式,在部分群众中还有相当大的市场。因此,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中提出必须遵循“文明”的原则,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3.2在对群众体育性质的认识方面,也有新发展。长期以来,我们把群众体育单纯视为一种福利,国家、企业全面包揽,养成了部分群众的依赖习惯和依赖心理,群众体育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不足。在《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生活化、产业化的全民健身体系,初步形成国家、社会、个人三者有机结合,单位、社区、家庭共同发展的全民健身新格局,要使体育消费额逐步加大等。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表明了这样一个思想:体育是一种生活消费,国家、社会固然有义务为公民的健康和体育生活尽可能提供必要的条件,公民自己也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观点:健康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不能完全依赖国家和社会;在基本解决温饱之后,“花钱买健康”是非常自然的事;花钱吃药,不如在体育锻炼上投资。3.3随着认识上的转变,带来了群众体育运行机制方面的两个明显变化:制度化和市场化。在过去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中,我们所依靠的主要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这是与过去社会结构中的行政为主的体制相适应的。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向法人结构转变。在这种新的社会结构中,行政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直接控制力相应减弱,转而更多地依靠法律、制度和市场的力量。在这种大背景下,群众体育必须、也必然发生相应的转变。因此,《计划纲要》提出要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生活化、普遍化、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的全民健身体制;初步建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服务群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这里明确提出了群众体育要“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目标。而“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工作保障系统和服务支持系统”,则明确提出了群众体育要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目标。3.4在组织实施方面,增加了社区体育的内容。在我国城镇建设中,社区正在成为新的重要功能单位,直接影响着群众的生活质量和休闲生活。社区服务的意义和作用日益突出。社区体育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搞好社区体育不但是搞好全民健身的重要一环,而且对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建设健康、积极的闲暇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具有极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注释1)潘志琛,王凯珍,中日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及其比较,中国学校体育,1994(6):55~582)浅田隆夫.社会变迁中学校体育之发展方向.社会变迁与体育发展,台湾文景出版社,1988.7~194)R.B.Hollard,J.J.Lengerman:Asimplemethodtoassessexercisebehaviorandhealthpromotionprogroms:SurveyfindingfromFortune500company,Soc-Sci-Med,1988,26(5):491~5016)李元富.工作场所中健康体能活动之推展.国民体育季刊,1993,22(2)7)国家体委政策研究室编.体育运动文件选编.1949—1981.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收稿日期:1996—01—10)*世界体育发展与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2.第一届体育健身节计划 篇二
国家教育部规定,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均应开设体育课, 体育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有着丰富的体育资源, 这些资源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师资、场地设施等方面。同时, 高校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 大多数学生将要走出校门, 走上社会, 大学期间所接受的体育教育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 》也明确提出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的要求。学校体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重点基点。可见, 高校体育也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围绕“终身”这一关键词进行教学改革, 增强国民素质。
2、加快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 适应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贯彻
2.1、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技能的培养
长期以来, 由于受竞技运动的影响, 高校体育课大都以竞技运动为中心。在以竞技成绩论英雄的思想指导下, 高校体育教育忽视了健身能力、健身意识和健身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充当主导和先行者角色的教师, 是影响学生和教学过程的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主要的一个因素, 如果教师自己对此没有清楚的认识, 就无法发挥其主导作用, 也就无法去完成全民健身事业。因此,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牢固树立全民健身的意识。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这样才能将全民健身落实到实处。
2.2、加强学生体育理论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
体育理论是高校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让大学生加深对体育的理解, 树立正确的健身观, 增强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参与意识, 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 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科学健身知识。为此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水平等方面的特点,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选择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教材, 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效率与效果, 使学生正确掌握并自觉运用体育健身知识来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为终身体育的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更为全民健身的开展奠定坚定的基础。
2.3、体育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和体育意识
高校体育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上好体育课, 应转变教学观念,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大力宣传体育文化, 从而在大学校园形成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积极培养各学院的体育骨干、体育部长、体育委员和学生体育积极分子, 将其纳入大学课外体育的主力军和组织者队伍中, 并通过进一步专业培训, 使他们成为体育组织的管理者。这样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做好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
2.4 体育教学内容应由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转向以培养体育能力为主
现在的体育教学大纲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 教材的难度较大;每项教材的技术要求过高、环节过细, 加之教材中多采用注入“填鸭式”的教法, 严重影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竞技运动项目对场地设施要求高, 大部分学校难以满足, 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长期以来, 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运动技术的精雕细刻, 其教学重点实质上是传授与掌握运动技术, 缺乏自主性, 从而造成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主能力的欠缺。要改变此现状, 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上, 在活动中激励学生乐学, 然后通过乐教与乐学的结合, 掌握体育知识技能, 提高学生体育能力。
3、结束语:
3.1、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为高校体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作为体育教学研究者与工作者, 我们应把握机遇, 充分利用高校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发挥高校体育设施优势与人才优势, 发展自我, 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2、转变教学思想, 改革教学模式, 适应社会发展, 为社会培
养更多的社会体育积极分子和业余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全民健身的主力军和终身受益者。这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体育教学的不懈追求与长久目标。
摘要:《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 》的实施,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综合国力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 具有与社会衔接与转折的特点, 因此, 如何让终身体育思想在大学时期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渗透, 使高校体育尽快与社会体育互相适应, 在实施全民计划过程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教育,全民健身,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少云.关于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的若干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校, 2002.45 (2) :7—49.[1]张少云.关于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的若干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校, 2002.45 (2) :7—49.
[2]丁云霞.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之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校, 2002, 45 (2) :59—60.[2]丁云霞.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之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校, 2002, 45 (2) :59—60.
[3]王峰.体育科学, 2001年特刊,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讨.[3]王峰.体育科学, 2001年特刊,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讨.
3.第一届体育健身节计划 篇三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对比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在对锻炼者健康状况、体能水平﹑运动能力进行诊断和测定的基础上,为实现健身锻炼目标而选择的健身锻炼计划,是对健身锻炼整个过程的理论设计,从而提高锻炼者对健身锻炼过程的自我调控能力,有利于锻炼者对健身锻炼过程进行更进一步,更为系统的研究,真正把握健身锻炼的原理、规律、特点和原则,继而提高健身锻炼的整体效果,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身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 健身锻炼计划 健康诊断 体能 运动负荷
高校开设体育选项课,可以极大的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选项课的开设在教学中也逐渐暴露出该类型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对选项技术的掌握,而忽略了身体素质和心理能力的锻炼。针对现状,提出“健身锻炼计划”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安排以及考核等内容上做探讨,以期为高校“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实践经验。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湖北师范学院2010级4个篮球专选班学生(男生),共计18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教材,并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收集了关于健身锻炼计划教学模式的相关文献资料。
2.实验法。在学校体育课中实施健身锻炼计划,通过实验法进行对比研究,并通过实验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对本研究相关问题进行验证。
3.逻辑分析法。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归纳、对比等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4.实验对象与方法。湖北师范学院4个篮球专选班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2个班为实验组,两个班为对照组。实验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二、实验结果分析
(一)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测试指标的显著分析
为了保证实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实验前对本院学生4个篮球专选班进行身体体质健康标准部分项目测试,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全场来回篮球运球。用t检验对所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项指标的p>0.05没有显著差异,可以进行试验。
(二)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显差异分析
经过18周的教学和每周2节课外活动锻炼,对照组采取传统模式教学,实验组采用健身锻炼计划模式教学,学生的测试指标发生了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心肺功能的显著性差异;试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身高、体重没有显著的差异,而肺活量有显著的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动作技能有显著性差异;试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全场来回篮球运球有显著差异。
三、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身体素质心肺功能分析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心肺功能几乎没有变化,这与设置健身锻炼的教学内容有关系。人的心肺功能主要是指人体心脏泵及肺部氧气的能力,也是人体摄取氧和转化氧成为能量的能力。经常参加长时间、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而在本研究实施的健身锻炼计划中,学生练习的内容多是运动技能方面,并且大部分时间是短时间、高强度的无氧运动,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肺功能水平区别不大。
(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运动技能分析
本研究中,实施健身运动计划模式教学的实验班的运动技能相比较传统模式的对照班,有很明显的提高。另外,由于学生喜欢篮球,能够很积极、自觉的配合教师,实施计划内容规定的强度也比较认真,经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以后,学生的动作技能从量变到质变,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对照组和实验组体质增强的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不管是传统模式教学的对照组,还是健身运动计划模式的实验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体育课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的作用明显凸显出来,这充分说明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要培养优秀的、健康的高素质人才,需要更加重视高校体育的发展。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经过一个学期和32次课外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测试指标明显变化。实验前和实验后的组间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实验前后的组内比较,均有一定的差异。主要结论有:
1.不可预见因素对教学的影响。体育选项课教学中,实施健身运动计划模式教学和实施传统体育模式教学的差别很小,学生的耐力、速度素质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健身计划设置的负荷强度以及老师对学生的适时监控有较大关系;另外就是不可预见因素对计划实施教学的影响,比如教师上课的态度、责任心、学校的教学环境、学生的主观配合等。健身运动计划模式设置的练习强度的执行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大难度。
2.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严密控制好练习的密度。要提高身體素质和心肺功能,必须要严格控制练习的强度和密度,要让运动的负荷对身体产生必需的刺激。体育选项课是以该选项的动作技能的掌握为主要目标,所以在体育选项课中,教学内容的安排,侧重安排选项课的技术,教学内容设置的细化、量化,都将会对学生的运动技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3.健身运动计划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健身运动计划教学模式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主观因素促进了他们对运动技能的掌握。高校体育选项课实施健身运动计划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较高的实效性,健身运动计划教学模式对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建议
1.健身锻炼计划要针对个体差异实施。制定健身锻炼计划一定要根据计划的实施对象,仔细研究他们的特点以后,再去制定和实施。对于高校大学生,计划要强调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另外,加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了解,改变学生对体育的看法,让学生建立终身的体育观,使他们真正成为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2.健身锻炼计划教学的内容必须合理、有序。运动锻炼计划教学,除了运动项目要符合大学生的兴趣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必须保证锻炼的时间和频率,否则运动锻炼计划教学将毫无意义。锻炼计划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的合理安排每个人的练习强度、时间。
3.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需要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场地器材、场馆对体育教学有很大影响,建议学校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 黄汉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4):4-9.
[2] 董晓虹.运动健身学[D].浙江大学.2006(1):7-9.
[3] 杨霞.健身锻炼方法与评定[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8.
[4] 张英波.运动健身全攻略[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1-3.
[5] 曹可强.体育产业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4-6.
4.第一届体育健身节计划 篇四
摘要: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月15日国务院再次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的通知》,主要目的是要求全民参与健身,提高国民健康素质。高校可以发挥师资、科研、硬件设施等体育资源优势,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同时,全民健身计划也赋予了高校体育新的任务,需继续加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校体育;推动;全民健身;实施
国务院于1995年6月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新时期为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202月15日国务院再次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的通知》。党的十六大也把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和建立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思想。把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群众体育工作以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把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列入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提高整个民族身体素质的高度重视和热切期望。
全民健身是一项要求大众积极参与、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它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工程、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成年人体质测试标准等相关制度。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到提出的目标是: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发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
国家教育部规定,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均应开设体育课,体育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有着丰富的体育资源,而且这些资源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来看均优于中小学,这些资源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师资、场地设施等方面。同时,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多数学生将要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大学期间所接受的体育教育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也分明确提出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其首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可见,高校体育资源的优势会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发挥高校体育资源优势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
1、发挥高校体育资源师资优势,弥补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
全民健身需要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大众进行健身指导,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关制度也有专门规定。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统计数据,全国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约有18万左右,如果按照每1000名健身人群配备1位社会体育指导员来算,我国仅城市人口就需要24万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而我国农村人口占多数,如果计算在内差距更大。与大众体育开展较好的日本等国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在日本每名普通人群中就配置1位社会体育指导
者,以此来计算,中国在社区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达到60万左右,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提出了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00万人以上的更高目标。此外,《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调查表明,我国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仅表现在数量少,而且在指导服务水平与质量上与国外很多国家也存在着一定差距,这种情况表现为:中国较高级别的国家级、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量仅占所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20。3%,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占到总量的79。7%。从教育水平看,具备体育专业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仅为总量的30。1%。并且我国真正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工作者绝大多数为兼职,很多人没有经过专门系统专门的培训,一线指导人员没有取得等级认证者不少,缺乏科学与规范的管理、指导项目分类与分工不明晰、管理组织机构与制度尚不健全、指导者老年人居多等。这也表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国外大众体育发展较好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活动需求。
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普通高校每周应开设2学时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的课余活动时间,并设体育管理与教学部门,配备一定数量和相当学历的体育教师。据统计,我国高校从事体育教育的`教师约有2万余人,这些教师大多毕业于体育院校(系),受过专业教育,有着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与教育指导能力,这些专业人士能够成为大众健身的指导者、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充当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角色,从而补充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不足。此外,体育专业院校(系)本身具备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人才的能力,特别是体育专业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通过培训可直接获得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这将为社会培养大量合格社会体育指导人才,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做出贡献。
2、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科研优势,提高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学性
高校体育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是科学研究,无论从科研人员的力量,科研设备来看都有很大优势。
全民健身也需要科学指导,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高校的科学研究、信息等资源优势能为全民健身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平台,能在全民健身的科学指导、健身项目的挖掘与创编、健身器械的开发与研究等方面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另外,科研室、实验室有大量的仪器设备,可以参与全民健身的体质测试工作,也可从中得到大量科研素材,在推动高校体育科研工作的同时,提高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学性。
3、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硬件设施优势,弥补全民健身场地不足
必要的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必需,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专门建设了一批用于群众体育活动和场地、设施、路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活动日益高涨,这些场地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体育活动的需求。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在代表提案中,很多代表就我国居民参与健身的场地设施提出议案,他们经过调查指出:我国专门用于全民健身活动的场地设施缺乏,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这种表现更为明显,虽然国家在体育场地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每年以56。6%的速度在增长,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活动发展需要,目前仍有73。3%的社区健身人群在公路街道旁、自家庭院内、广场周边等场所参与体育锻炼,即便在东部沿海较为发达城市这一现象也较为严重,厦门仍有60。63%的居民住宅区没有专门用于大众进行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
高等院校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必须根据学校规模与学生人数建成一定数量与质量的体育场地与设施,这些场地与设施主要用于高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与运动队的训练,但从其利用率来看还不高,特别是在周末、节假日期间,很多场地设施处于闲置状态,这与全民健身活动场地设施严重不足形成对比。因此,将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在其空闲时间向大众开放,能够弥补全民健身活动场地设施不足的现状,也能够提高其利用率,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收取费用,使学校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新时期全民健身计划赋予高校体育新的任务
1、继续加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
《全民健身计划刚要》、《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的目标”;“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高校学生即将走出校门、走上社会,成为社会全民健身中的一员,能否有健壮的体魄、能否继续自觉终生参加体育锻炼,在大学时期接受的体育教育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学校体育仅被局限于学校之内,没有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家庭体育密切联系起来,忽视学生走出校门的“体育”,因而,应树立学校体育在重视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同时,让学生更多掌握科学健身方法、培养健身兴趣、养成自觉参与健身习惯,树立其终身体育的观念。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被体育运动所吸引,享受健身的快乐,表现出积极的意识倾向,从而产生兴趣,自觉不断终身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2、以全民健身为导向,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在全民健身计划的指导下,高校体育应完成由以运动教育为主向以健身教育为主的转化,过去那种重运动技术的教学已不能适应全民健身的要求,难以达到健身的效果。《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使全社会认识到,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全民健身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深化体育教学改革首先是确立高校体育培养目标,实现社会目标导向,进行体育职业技能培养,重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之后学校体育效果的体现。其次,在体育教育中应让学生更多地体味成功与快乐,并使体育教育的内容更加生活化,降低体育教育内容中竞技化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使学生在大学接受的体育教育内容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指导其健身。第三,转变以往重点体现教师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更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自我感受出发,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性,发挥学生创造想象力,考核评价中淡化选拔、鉴别、标准,客观评价学生提高进步效果,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的通知[J].司法业务文选,2011,(20):2-9.
[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编写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3]牛伟,郝薇薇.论全民健身计划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安徽体育科技,,27(12):84-85.
[4]鞠鑫涛.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J].辽宁体育科技,2006,28(3):13-14.
[5]陈学玲,祝瑞雪,杨文祥.全民健身在高校体育中的定位及对策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5(4):120-122.
[6]李鸿.论全民健身与普通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2):109-111.
[7]孙晓琴,陈健.如何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资源为全民健身服务[J].集团经济研究,2006,216(12):170.
[8]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4-27.
5.第一学期小学体育教研计划 篇五
二、工作目标
(一)构建“党建+教科研工作”模式,将教科研工作和党建工作紧密结合,促进学校“党建+”工作有效落实。
(二) 积极推进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实施追求精致化、系统化、高效化,以课题研究促进自信课堂建设。
(三) 常规管理继续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每月一检查、一检测、一总结、一反馈、一追踪。落实常规,抓严细节,抓实过程,形成办学特色。
(四)继续落实“一月一主题教研活动”,研究“1233”自信课堂模式的构建与打造,通过有效教学实践使“1233”自信课堂模式走向纵深化。
(五)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以校本教研促教师发展。
(六)继续落实教师、学生整本书共读,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上交读书心得。继续抓好、抓实新教育实验工作,让老师们树立课程意识,开发班本课程、年组课程等。
(七)要求各学科教师认真研读版《新课标》,备课要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标准。
(八)努力实施新课程改革,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学习,提高教师课改意识,让新课改理念深入人心,牵动学校整体教学改革。
(九)继续实施教师素质提升“五个一”工程,即读一本好书、参加一项课题研究、每月一篇专业书写、上一节优质课、转化一个学困生。
(十)完善教科研制度,优化工作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培养教科研骨干,提高教科研队伍素质,保障教科研长效发展。
(十一)充分利用胡一帆书写软件,继续实施下午课前15分钟写字课训练,加大指导和检查力度。召开下午写字课经验交流活动,相互学习,日积月累,提升我校师生的整体书写水平。
(十二)继续落实每周的主题诵读,实时检查并公布晨诵情况,及时指导与跟进。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教学常规管理实现精细化
1、继续做好做实教学常规检查“五个一”工程。
(1)每月一检查、一检测、一总结、一反馈、一追踪。每月一次的常规检查按计划提前筹划安排,每一次的检查都要有目标进行,检查一次有一次的改进和提升,并根据检查调研的问题集中进行反馈。让老师们清楚每一天、每一年的教学常规工作虽然都是在做相同的工作,但我们要做出自己的新意和创造性来,让重复的工作简单而高效完成。每一次的检查都要有所侧重:
开学初,上课前,我校教科室将集中检查全体教师开学第一周的教案、学科教学计划、假期读书笔记等教学常规工作。
九月下旬进行教案统一集中检查,检查重点:教学过程设计是否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设计思路是否体现双主体的作用。
十月中旬进行作业集中检查,检查重点:分层作业的设计和批改作业的实效性。
十月下旬进行教案追踪抽查,检查重点:上一月问题严重的老师是否开始用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让课堂从有效走向高效。
十一月上旬进行听课记录检查,检查重点:听评课节数以及记录情况。
十一月下旬进行作业抽查,抽查上一月问题多的老师,若此次检查问题还未得到解决者学校将在考核中予以相应分值的扣分惩罚。
十二月中旬进行教案、作业展览及检查活动。让老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元月份进行教学总结检查,总结本学期还未解决的问题。
(2)扎扎实实做好各年级的一月一次的单项检测工作。
九月份进行二三年级语文识字测查,二三四五年级口算测查,四五年级英语单项测查;十月份进行一二年级口算测查,三年级朗读测查,四五年级习作测查,三四五年级计算和解决问题测查、三四年级英语单项测查;十一月份一二三年级识字测查,三年级英语测查,一二三年级口算测查;十二月份一二年级口算测查,三年级解决问题测查,三年级英语单项测查,一二三年级识字测查。坚持一月一检测一反馈,夯实基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有利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3)常规检查一月一总结一反馈形式多样化。
开学初常规检查反馈方式――校QQ群共享。
九月份教案检查反馈方式为面对面反馈。
十月份召开教学工作阶段总结大会进行常规检查、阶段测查、单项测查集中反馈。
十一月教学常规检查以每个办公室下发检查反馈表(复印件)反馈到每个人。
十二月份教案作业展览后以互评互反馈方式进行。
2、备、讲、批、辅、考各个环节要求具体,检查目的明确。
我们提出:“让每一份教案深思熟虑;让每一堂课精益求精;让每一次作业成为精品;让每一个学生享受进步”“四让”常规理念,让每一位老师依此践行。
备课:让每一份教案深思熟虑,让老师们在清楚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有效地进行教学案设计。本学期的集体备课中语文、数学、英语重点研究各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章节教学目标,重点强化对教学目标的研究。数学重点研究各种课型如何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并做好课前预习的研究。其他小学科研究如何有效的将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国家教材进行很好的整合,实现国家教材校本化和本土化。
课堂:继续进行各学科的自信课堂的研究,把课题、课堂二者进行有机整合。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1233”自信课堂教学模式。(“1233”自信课堂教学模式:一体两翼三环节三落实。一体以学生为主体,两翼为自信的教师、自信的学生、三环节为课堂上自学、互学、展学三个环节,三落实为落实三个意识: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体验意识。“1233”自信课堂重视三大核心理念:课前预习、课中互动探究、课后检测。)充分落实“1233”,真正走进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是本学期的研课重点。
作业:让每一次作业成为精品,本学期在原有的传统作业种类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分层作业”的实际操作。在分层的基础上,做到“堂堂清”、“日日结”、“月月测”,让作业更好的为课堂后续做好补救工作。
反馈:侧重于对学生阶段性基本素养的考察,设立多个单项测试。另外,老师应将学生每周、每月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疑难,作业与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问题,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搜集、整理、优化,然后集中检测。
3、做好一年级新生入学的所有工作,让一年级新老师尽快进入角色,上好开学第一周的入学课程,让一年级的常规训练做到位。
4、抓好四年级各单元的复习和检测工作,跟进平时的课堂研究,为期末抽检做好准备。
5、毕业班的教学要高效的完成,上好每一节课的内容,做好课堂新内容和旧知识的衔接和新知的拓展工作。
(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规范制度,细化管理,抓好常规教学。
教学质量是立校的根本,是学校的生命之源,是教师的生存之基。全体教师要提高认识,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一是认真执行教学“八认真”,即: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考试、认真组织课外活动、认真指导学生开展自学、认真评价激励学生。二是学校行政检查组要定时和不定时进行检查指导,考评成绩记入教师考核成绩之中。三是校级、环节干部、教研组长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每周至少听课2节(教师不少于1节),坚持每周进行课堂点评,每周汇总教学常规检查情况,坚持定期深入年级组、教研组开展学情分析和质量分析。四是要求教师做到“四精”、“四必”。(“四精”: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计划开齐、开足各个学科课程,安排课程科学、合理。
3、构建“1233”自信高效课堂。学校继续分语、数、英、科学、思品、音体美学科开展“1233”自信高效课堂实验研究。
⑴对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培训。有效课堂主要体现为活动课堂、自主课堂、情感课堂、贴近生活的课堂。
⑵继续以各学科有效课堂研究小组为主开展研究。研究组中的骨干教师主要承担有效课堂的示范性讲课,研究组成员承担外出学习,回来进行二级培训,同时承担有效课堂的研究、改进、考评等工作。
⑶在开展有效课堂研究要求老师做到学校提出的“六个优化、一个培养、四个转变”,并作为教师业务考核标准和有效课堂评价标准。(六个优化:优化课前准备、优化时间安排、优化学法指导、优化练习布置、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师生关系; 一个培养:培养问题学生;四个转变:变评价教师教什么为评价学生学到什么;变评价教师怎么教为学生怎么学;变看教师如何设问为听学生如何提问;变看教学成果为看学生的感悟和体验。)
⑷开展有效课堂的汇报课、提高课、考核课、研究示范课、课题研究课活动。
⑸开展一课多磨、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对有效课堂进行研究。
⑹每学期分开学初和期中开展各学科示范观摩课。主要采取学科组集体备课→骨干教师执教→执教教师说课→学科组教师评课→提炼课堂亮点,总结改进不足。
⑺根据课型,本学年主要关注教师是否采用“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练在当堂”的教改方法。
⑻充分提高40分钟的有效性,向40分钟要质量,采用当堂测试的方法,实现堂堂清。
4、有反思才有提高,认真写好教学反思。教师要结合教案的实施情况,及时写出教学反思,体会深刻的,应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把改进措施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体会写于教案后,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5、加强听课质量监督。教科室加强随堂听课的力度,包括研究课和随堂指导课。本学期,继续对每位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对新上岗的教师听课次数更要增多,听课后及时与上课教师交流,提出修改意见,并检查备课情况和教学反思的撰写情况,促使我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求学校班子成员,每学期听课40节以上,教研组长,新教师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其他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教师要认真记好听课笔记,把听课意见或建议写在听课本上,课后要及时与授课老师交换意见或提出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取长补短。
6、要求各科教学中巧妙有效进行德育渗透,使德育不教条、不脱离实际,广泛而具体的贯穿于知识的讲授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7、做好学生基础知识测查内容,做实做细语数英单项测查。
8、课堂教学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细化教研活动,加强课题研究课的听评课研究,形成学校课堂教学特色。
(三)各梯队教师培养实现层次化、梯队化、研训一体化。
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须。教师的专业化是教书育人、保障课改深入高效开展,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条件。教师把工作当作是一种职业、事业还是专业,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加强学校教师建设,实现自我更新和学校跨越式发展,关键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创造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从而顺利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问题。
具体实施以下几项措施:
1、加强师德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实事工程来抓,组织教师学习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制定本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校内树立本校教师的`先进典型,弘扬身边的先进事迹,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充分发挥教师人格力量。
2、研训一体模式的建立推动教师队伍梯队发展。
(1)教育理论知识方面的通识培训
让教师全员参与进行新的教育理念及生本教育方面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以便在学习中更新教育理念。教育理论有助于指导教育实践,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本学年学校将继续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2)教学问题诊断式培训
利用每月一次集中培训的时间对年轻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核心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把脉诊疗,及时解决青年教师发展中的棘手问题。互动式交流,共同围绕问题畅所欲言,改变以往一言堂的培训模式。参与式培训将给老师们更多的主动权,让大家都做研究者,体会研究带给我们做教师的快乐,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让学校工作焕发新的活力和激情。学校要尽力创造条件,对重点培养的教师进行有政策倾斜照顾措施的培养。
(3)骨干教师教学研究经验分享
利用学校骨干教师和区域骨干教师的优质教育资源,对青年骨干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互动式交流分享,大家共同研课观摩,互相分享彼此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梳理优秀的教学策略,共同尝试解决研究中的问题,让我们的教学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3、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加强科研队伍的建设,继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老师们尽可能地创设学习提高的机会。学校将邀请有关教育专家、教学行家来校讲座、指导。帮助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计划邀请区教研室的相关人员作辅导,拓宽视野,扬长避短,不断成长。组织教师参加区教教研中心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和业务培训等,以提高教育研究水平。
本学期计划邀请中心教研员到校培训一到两次。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研讨活动、出席观摩交流,促使教师逐步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变。培训活动时,要求全体教师人人参与。
4、组织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基本培训的形式有:教研活动、听评课、经验交流、校内阅读学习等。我们本学期还可以尝试互动交流访谈式培训等教研模式。尽可能让老师们都参与活动,以互动式研讨为主。
5、利用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做好学习者的汇报安排,做到一人学习,众人受益的效果。创造条件“请进来,走出去”,多渠道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6、积极推进名师工程。结合校本培训做好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创造机会给他们压任务,让他们挑担子,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能力。
7、落实帮扶制度,提高新教师教学水平。在教师中开展“传帮带”活动,实现以“老”带“新”,帮助新教师快速掌握新教法,提升业务水平。
8、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区、校各级赛课活动,以及各学科论文、案例、课件制作比赛,使教师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得到提高。
9、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各级各类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学历、业务水平。
10、进行教师三笔两画训练,教龄不满五年的教师每周上交三笔两画作业。
(四)组织多样有效的学生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
1、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节活动,如跳蚤书市、课本剧比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家庭亲子阅读,通过家校合作,打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培养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书香家长。
2、重视学生书写,组织好书法教学和书法比赛活动。
3、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活动。
4、组织各类艺术比赛(美术、体育、音乐)。
5、组织学生进行特殊才艺比赛,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6、组织好数学口算、笔算大赛。
7、组织开展好英语口语比赛。
8、让老师们提前准备我与十一小共成长故事或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为放假的经验交流做准备。
9、提前做好期末庆典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6.大班第一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篇六
第二学期中一班户外活动计划
一、教学分析
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训练动作技能、曾强体质、培养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手段,而且,还能满足孩子模仿、运动、交往、竞争、表现等多种需要。是促进幼儿智力、个性、品德、能力等多方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经过小班的体育教学活动,幼儿身体素质、活动技能、锻炼习惯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本学期将在此基础上进行多项创造性体育活动,如跳跃、钻爬、投掷等。根据《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对健康领域的目标要求,特制定此计划。
二、教学目标
1.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不管是小班、中班的孩子来说户外游戏或者户外运动他们都很感兴趣。很愿意投身其中。但是,要求幼儿参与具有一定竞争性质的体育活动,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以游戏为基本形式。
2.掌握走、跑、跳、投掷、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能大胆攀爬攀登架或攀登墙,并能动作协调地参加综合的体育活动联系。
3.能够创造性地尝试体育器械的多种玩法,做到一物多玩。大班孩子已经可以尝试一种玩具多种玩法。
4.能动作到位、精神饱满、整齐地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5.能够听口令立定、稍息、向左(右)转等,并进行动作变换及23种体育队形的变换。
6.愿意运用各种材料动手制作简单的玩具。
三、具体措施: 1
在设计活动时,注意方法的科学性。我们可以根据知识内容的性质和幼儿自身特点来选用不同的方法。方法的选用是否科学关系到教学目标实施效果的优劣。
1.主动探索法。引导幼儿主动去发现玩法,然后请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最后经教师指导练习巩固动作。这种方法注重以“儿童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感觉活动的轻松性、愉快性,真正形成“快乐体育”的理念。
2.榜样激励法。幼儿的能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所以幼儿在活动时,教师要创造机会,鼓励幼儿相互交流,使能力弱的幼儿在得到他人启发的同时获得成功,以增强自信心。
总之,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教授幼儿一些身体练习的基本形式,是增进幼儿体质以及促进幼儿情绪成熟的最基本的途径。它不是单纯的技能传授,也不同于一般的身体锻炼,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在传授幼儿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完善幼儿人格和个性,发展智力,更为终身健康打下基础。
7.第一届体育健身节计划 篇七
蒋维乔(1873—1958),字竹庄,别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人。民国初年,蒋维乔受蔡元培邀请,在教育部任职。1922年,担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等职,直到1950年辞职。1914年,蒋维乔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因是子静坐法》,一时间行销海内。
少年时代体弱多病,是蒋维乔探索静坐养生的动因。据其描述,他年少时形销骨立,经常患病,体质极度虚弱,绝望中发现一卷古代医书《医方集解》,逐步探索静坐养生之学,遂身体渐好。年长以后,抛弃静坐习惯,加之酒食征逐,纵欲过度,最后被传染成肺病,咳嗽吐血,几至于死。最后,蒋维乔决心闭门不出,不问世事,独居修行静坐。他每天静坐四次,每次一两个小时。据其自述,坚持三个月后,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奇怪的现象。腹部热力增加并持续震动,最后热力从腹部沿脊椎冲击后脑,连续震动长达八十五天。八十五天之后:俨然脱胎换骨,所有病状一朝痊愈。蒋维乔之前步行半里尚觉疲乏,如今半日行走允十余里亦不觉累。由此,蒋维乔将自己的静坐心得写成书,向世人传授此法。
用现代医学知识衡量,蒋维乔的学说是否正确另当别论。但是,民众寿命普遍较短的时代,这样一种简单易行的养生学说很容易广泛传播,我们看蒋维乔对修炼静坐养生功的记述:“夜半起坐,胸间突突跳动,口津特多;一连几夕,跳动更甚,动力直上两眉中间,自觉发出红光,后直达于顶,盘旋久之,即似电线烧行全身,穿过两手两足,历一分钟,突然在眉间停止。历经各种奇妙诡异的气息震动之后,幻象开始出现:“四肢动作方罢,忽觉头部扩大,上半身也随之而大,高及丈余。头忽后仰,胸部也扩大,如大虚空,忽有前俯,背部也扩大如虚空,这时的我,觉得只有下半身而没有上半身,身心都空,非常愉快。”按照佛家的观点,蒋维乔所描述的由静坐而得的神奇境界,兴妖作怪之事,实际都是妄相的反应。不过,蒋维乔颇沉迷于此种精神体验,于54岁时开始学习密宗。他对修习密宗“开顶”的描述,更令人匪夷所思。据其记述,1937年4月1日,他到南京毗卢寺跟随所谓上师研习开顶术。修习之前,每人剃去头顶之发,留出一小圆形空地。修习为闭门:需十数日,念诵数十万遍金刚咒。念咒结束,.上师引导到修行者到讲坛修法。这个修法主要是调动气息,想象头顶有“无量寿佛”,身体从下身到头顶有一脉管,丹田内有一明珠,用意念将其提升,从顶门冲出。在上师的引导下,修行者喊叫声嘶力竭,大汗淋漓,呼唤所谓明珠出顶。据称第十几日后,感觉头骨胀裂,颈部开裂,全身经脉已经打通。到第十五日,感觉顶门已有空隙。上师在明亮处,传唤蒋维乔前去开顶,在头顶插草棍,瞬间被吸入脑中,头皮却不破,即所谓实现开顶。开顶之后,蒋维乔经历了更严重的幻觉体验:“入静后,全身放光甚明,自觉好像没有头部,只是透明的光。入境后,全身放光,更为白亮,上下四围,彻底通明,有如探海灯之四射,神识游行空中。”
1917年11月18日,任职于教育部的蒋维乔受北大邀请演讲静坐法。一时参加者达三百余人。静坐会不但实践静坐,还开设养生讲座。
8.新手第一次进健身房该注意什么? 篇八
运动是甩肉最健康的方法,无奈外头太冷,在家就只想躺,怎么都提不起神来做运动,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办健身卡去健身房。
物品准备与频率
下定决心健身,一身运动装备自然是少不了的。鞋子要选择防滑性能好的运动鞋,千万不要穿皮鞋运动。选择的运动服的透气性要好,不能太厚,也不要太过宽松。穿着嘻哈风那样宽松的衣服做有氧运动阻力大,做器械运动时容易勾到器械。有旧伤的人去健身时最好带上护具,如护腰,护膝,护腕等。
运动过程需要补充水分,健身房会有水,但是最好自己带上水杯。另外,不要忘了备上一条吸汗性好的毛巾。有沐浴需要的话,还需要准备一套洗澡用品。最后,务必要带上一个自信的自己。
在健身房呆多久比较合适呢?初次进健身房,以为在健身房运动越久就越有效,结果一待就是两个多小时。教练告诉我们,一般去健身房有效运动时间加起来为60分钟~90分钟就可以了。运动太久,肌肉容易疲劳。
一周去几次健身房好?要减肥要练肌肉,就得天天上健身房?不是,健身教练都不会那么做。健身讲究劳逸结合,运动时间长且过于频繁,容易造成肌肉劳损。有效运动后,我们需要给时间让肌肉休息。一般来说,对于刚刚入门的人来说,一周健身2~3次即可。
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
进健身房就是为了力量训练的?有人说,有氧运动哪里都可以做,在健身房做有氧运动就是浪费。健身房确实能够提供比较好的力量训练的环境,但这并不能说在健身房做有氧运动就是浪费。说在健身房就不应该做有氧运动,那难不成健身房里的跑步机、动感单车都是摆给大家参观的?其实,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才是减肥塑形的最好运动方式。
力量训练主要消耗糖原供能。有氧运动消耗糖和脂肪供能。在开始有氧运动前先做十几分钟的力量训练消耗糖原,能够加快有氧运动的燃脂效率,达到更佳的减肥效果。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按照先力量训练再做有氧运动的运动顺序进行,能让运动减肥效果比单纯做有氧运动高出一倍。所以,在健身房做有氧运动绝对不是浪费的。
那么,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做分别做多久好?有氧运动应该要坚持30分钟以上。跑步机跑步和动感单车都是不错的有氧运动。力量训练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健身初学者应该从低强度开始练起,强度不高的情况下,加上热身运动,练习时间为45分钟~60分钟。
器械练哪种好呢?为避免受伤,初学者进行力量训练应该要进行大肌肉的轻重量训练。大肌肉群包括胸大肌、背阔肌、股四头肌、腹直肌、臀大肌。训练大肌肉的时候要注意肌肉力量训练的原则,就是同一个肌肉群,相邻的两次锻炼相隔的时间不宜短于48小时。
器械方面应该要选择固定器械训练,从小重量练起。不要轻易选择杠铃、哑铃等器材。因为这些不固定的器材对肌肉的控制性比较差的,初学者没能掌握相关肌群的发力方法,贸然练习容易造成肌肉受伤。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请个私教来指导,或者上网去看一些视频资料了解一下。
其实,器械不是练的越多效果越好的。具体练多少种器械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计划进行。训练方法有循环训练和金字塔训练方法。如果是进行循环训练,练习的器械种类可以多一些,可以依次将不同器械的训练循环下去。如果是金字塔的训练方法的话,讲究的是利用器械训练的重量和次数变化,整个锻炼下来,使用的器械是比较单一的。
附:去健身房千万不要做的5件事
1.一上来就开始大强度运动。正式开始健身前要先做热身运动,增强肌肉弹性,避免运动受伤。运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中低强度训练开始。
2.排队等器械。有时碰上健身高峰时间,健身房的器械就会不够用。这时千万不要把健身的时间花在等器械上面。健身讲究节奏,运动与休息的时间安排要恰当,如果你刚做完这种器械,然后就开始排队等下一种器械。中间的时间耗费太多,会打乱你的节奏,影响健身效果。
3.练完器械就地坐在器械上休息。运动完器械会气喘吁吁,一些人就坐在器械上休息。这样的行为一方面影响别人使用器械,另一方面万一器械没放好,松下来,容易弄伤自己。
4.别人练啥就跟着练。第一次进健身房不知道先从什么练起,容易盲目跟风,跟着别人训练。然而,每个人的运动基础和条件不一样,运动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跟着别人练可能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还可能因为进行一些不适合自己的运动而误伤自己。
5.健身完马上吃饭。运动消耗能量,运动后一些人会感觉饥肠辘辘,就会马上进食补充能量。疲劳感和饥饿感带给人的感觉相似,人们容易混淆,把疲劳感当做饥饿感而大量进食。这样不但会葬送掉人们辛苦的减肥成果,还会加大消化器官的负担。建议健身后不要马上吃饭。但是,可以吃些水果和一些含蛋白质的食物来帮助身体恢复。
9.第一届体育健身节计划 篇九
2011年是我区主体多元教育改革的深化之年,我校体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我区和学校的总体部署和工作思路开展各项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紧紧围绕高效课堂这一中心工作,继续贯彻和巩固上一学期所
取得成绩,探索在体育课堂中如何深化并形成特色,提高课堂的效率。
1、2、加强教研活动,主要是以作课、听课,评课,研讨的形式为主。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加区、市的教研活动,获得更多的信
息。
二、本学期继续做好体育特色项目活动
上学期我校在全区特色体育项目花样跳绳比赛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要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体育教研组牵头,政教处、团委,少先队为主导,全体教职工参与,从分发挥老师和学生的智慧,把这一特色项目做好做强
2、中、小学两部全面进行乒乓球、软排的普及工作,在此基础上发现和培养新的队员,形成良好的梯队,由具有这方面特长的教师担任辅导老师,每周按时进行训练。
3、按年级定时举行比赛,以赛促练。
10.第一届体育健身节计划 篇十
2020第一学期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篇1一、全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体育基础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中各学习领域“水平一”目标的规定及活动和内容的要求,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而选编的,用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活动实践,它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根据《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水平一”的活动与内容目标要求,把所编的队形练习、基本体操、走、跑、跳跃、投掷、滚动和滚翻、攀登爬越、韵律活动和简易舞蹈等诸项内容统一归类,称为“基本活动”。这些内容,都是一些最简单的身体基本活动和生活中所需要的实用性技能,没有典型的运动项目。
小学一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但对体育基本活动的动作概念和方法了解很少,因此,基本活动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活动起来,学会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方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各种体育活动的技术和技能打下一定基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把本来较为简单的动作教的复杂化,也不宜已竞技性运动项目的训练手段运用于基本活动的教学。
二、教学总目标
1、进一步了解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尝试和方法。
2、进一步学会一些基本活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3、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三、教学重难点
1、养成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
2、队列和队形练习。
3、小学生广播体操。
4、各种跑、跳、投练习。
四、教学方向
培养体育人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全面发展人才。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展学生的体能,发展学生各项技能,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性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五、教学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做到深入了解教材与教材有关的书籍及材料。谢号角案,做好示范和讲解,使学生能有从客观和主观上学习。
2、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灵活性,主要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知识起到指导,纠正学生错误为主,真正以学生为中心。
3、及时进行考评,从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020第一学期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篇2一、学生分析
新的学期开始了,本学期我所带的是低段的班级,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年龄较小,接触的东西少,对他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他们都喜欢接受新知识,但是他们的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缺乏耐心,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接受比较慢,特别是对某些协调性要求较强的东西,力量也比较差,男生活泼好动,组织纪律性观念不强,但表现欲强;女生和男生一样活泼,应多以游戏为主,在其中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教材较为简单,内容主要有:体育基础知识、基本体操、田径类的跳跃和投掷(轻物掷远抛接球)、体操(团身前后滚动和前滚翻)、队列练习、走跑练习(30米和50米跑走跑交替)、基本步法练习。内容简单却是最基础的,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对于难度较大的项目,教师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应当适当降低动作难度,多加以引导,从学生基础能力开始培养,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习新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从基础锻炼做起,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注意培养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
3、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基本队列的练习以及田径的各种走跑跳和投掷动作。
教学难点:学校体操动作。
四、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贯彻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精心备课,充分上好每一堂课。
2、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和理解离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多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3、多鼓励新生在课堂上大胆做示范,并提出问题,对这方面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4、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保证正确的跑走姿势,并对学生及时给予表扬。
5、教师要将学过的知识,有机地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以达到提高的目的。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做到优生优培,差生转化。
6、教师加强各方面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以理论指导实践,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总结经验教训。
五、教研专题:学生学习
活动的有效性
六、具体的教学计划:
1、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任务,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和创新精神。
2、理论方面: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方法及体育运动常识、卫生保健等。
3、队列队形:主要学习集合、散开、稍息、立正、左右转法以及向右看齐等。
4、广播体操:一年级新生首先要学会广播体操,因此,学习广播体操是下半学期的重点。
5、技能方面:主要包括
①走:各种不同姿势的走,直线走;
②跑:主要有直线跑,沿圆形跑,直线往返跑,接力跑等;
③跳:主要有双脚跳、跳圈,跳上台阶,跳绳,立定跳远;
④投:主要有对地投球,抛接球,投球进筐,投准练习等;
⑤技巧方面:滚翻等简单的柔韧素质;
⑥游戏《快快集合》、《投准》、《拍球比多》、《大鱼网》、《投沙包》、《迎面接力》、《跳进去拍人》、《老鹰捉小鸡》等;
⑦简单的韵律舞蹈动作学习。
2020第一学期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篇3一、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运动积极性,真正做到发展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重视学生的需要,以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学生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
2、运动技能: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如跳绳、拍球、基本体操动作、模仿简单的舞蹈或韵律动作。
3、身体健康:学生能指出正确的坐、立、行时的身体姿势。学习实际生活中的移动动作,如走、跑、跳、攀爬动作。能随同集体完成各种必要的操练,如队列练习、广播操。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如移动、躲闪、跳跃、挥动、抛掷、转体等练习。
4、心理健康:学生能说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如进步、成功、退步、失败时的心情。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能适应陌生的环境,如在陌生的场地进行体育活动或与陌生的同伴一起参加游戏活动。
5、社会适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三、工作重点
本学期的内容以走和跑、跳跃、投掷、游戏、柔韧等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为主。再辅以体育常识等其它内容。这些内容是一年级的体育教材,教材的安排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备课、场地布置、器材方面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好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后做到有小结。
四、学情分析
对于刚踏进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需要慢慢养成,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短,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对教师枯燥的讲解与练习会产生厌倦情绪。好动、多话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做动作模仿能力强,所以拫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求新、求变、求异的心理特点,多采用情境式、学导式、主动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多采用游戏、模仿性练习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活动的乐趣、更好的掌握一年级的教学内容。
五、教学措施
1、走和跑的教学: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动作和姿势,要安排学生多次反复练习和变换练习,可以用游戏和比赛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男女生适当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体弱的学生适当减轻运动负荷。
2、游戏的教学:游戏的内容涉及范围较多,有跑、跳、投等等。在教法上,要讲解和示范结合进行,既要讲解、示范方法、规则和要求,又要讲解、示范动作的结构和要领,同时更要注意与其他相类似的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3、柔韧练习的教学:在教学时侧重点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示范清晰明确,且纪律严明,有秩序地进行,并结合游戏、比赛等方法去练习,避免枯燥的训练练习法,让学生在练习中得到发展。
六、教学计划
略
【2020第一学期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3篇】相关文章:
1.2017第一学期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2.第一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3.小学第一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4.高一第一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5.第一学期小学体育教学计划范文
6.第一学期小学体育教学计划
7.第一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安排
8.校园第一学期小学体育教学计划
11.大众休闲健身与体育消费意识 篇十一
关键词:健康;消费意识;大众休闲健身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24-0125-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高度的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健康已成为一种时尚和人们追求的目标,因为经济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体育消费、特别是可以促进健康的体育消费面前,已经有很大的转变,消费意识明显改变。而在人们主动进行体育消费的项目中,健身房内的各类形式,颇受欢迎,其中以大众休闲健身为主。
大众休闲健身作为一项轻松、优美的体育运动,没有剧烈的活动,也没有激烈的对抗,而是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运动,在健身的同时感受生活,这样的一种锻炼形式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1健康
健康,即生理功能正常、无病理性改变和病态出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健康已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健康”,而兼备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一个健康的人应该具备的身体素质是良好的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平衡性、灵敏性、柔韧性和协调性。心肺耐力的发展使心脏与循环系统有效运作,将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氧气及生物活性物质运送到肌肉和各组织器官,并把代谢产物运走,在有机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肌肉力量的发展不仅塑造强健的体魄,亦具备强大的活动能力,减缓肌肉与附着组织的退化和衰老过程,使身体动作机敏、灵活、富有朝气。
1.1健康美
健康美,是一种积极的健康观念和现代意识,有研究表明,健康美是机体最有效发挥其机能的状态。一个具有健康美的人除了自我感觉良好、可轻松应付日常工作与生活外,还有充沛的精力参加各种社交、娱乐及闲暇活动,亦能自发地处理突发的应激状态。
1.2形体美
形体分为姿态和体型。姿态即从我们平时的一举一动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受后天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体型则是我们身体的外形,虽然体育锻炼可适当改善体型外貌,但相对来说遗传因素起决定性作用。良好的身体姿态是形成一个人气质风度的重要因素。
2大众休闲健身
2.1分类
大众休闲健身主要分为:室内和户外。室内主要以大众休闲健身操及一些融入舞蹈元素的操化动作和健身器械为主;户外主要是以基本的成套操化动作、拓展运动为主,当然除了这些传统方式以外还有其他高难度项目,比如极限运动、探险挑战、攀岩等。
以大众休闲健身操为例,分为减肥性健美操、塑身保持体型的健身性健美操、有氧及无氧的健美操、带有拉丁风格的健身性健美操、少儿老年健身操等等。因其种类繁多,效果不一,强度可根据参加者的身体状况自行调整,因此更多的锻炼者参与其中,受欢迎程度较之其他项目更高。
2.2休闲健身的益处
在休闲健身中融入了舞蹈练习的动作要求和身体姿态要求,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状态要求基本一致,因此,通过长期的练习可改善不良的身体状态,形成优美的体态,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一种良好的气质与修养,给人以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感觉。
它还具有塑造健美的体型、增强人们的社会交往、缓解精神压力、医疗保健等功能。
因此,大众休闲健身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同时还具有娱乐功能,可使人在锻炼中得到一种精神享受,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
3体育消费、意识
3.1体育消费的种类
体育消费是指: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和健身需要而耗费的体育物质产品、体育劳务产品和体育信息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类型的消费:①用于购买运动服装、鞋袜、小型体育用品及器材等费用;②用于购买体育锻炼卡,参加各类锻炼培训班、俱乐部和租用体育场馆等费用;③用于购买体育书刊、报纸、杂志、画报、音像品等费用;④用于观看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电视转播等相关费用。
3.2体育消费意识
根据研究调查显示,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与经济、文化、环境、设施、氛围等密切相关。消费者在体育消费需求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反映了消费者对体育不同的价值取向,而消费者的价值取向除受到不同个体差异影响外,还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体育消费结构的选择。一个不太喜欢体育、不愿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在体育方面就不会花钱或花很少的钱;而对于一个真正的体育爱好者、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来说,必须花钱去购买必备的运动装备,也完全可能去观看体育比赛,去参加各种健身娱乐活动。
当经济实力越雄厚,其消费承受力也越强,在体育消费支出方面的承受力也相应增强。而在挑选消费的场地等方面,要求也不尽相似,由此可见体育设施提供服务的项目、价格、环境、质量等,也是影响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
4大众休闲健身与体育消费意识
消费需要有方向,而健身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如何引导、培养大众的消费意识,让人们能更好的感受体育带来的魅力,促进自身的健康,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只有当消费的意识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即愿意主动进行体育消费,并且可以承受合理范围内的消费,这样,才能促使消费的产生;有消费才能更好的促使在休闲健身过程所遇到的各类问题的改进,人总是在不断地寻求更好的生活方式,只有在消费与得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相互促进,才会享受到愉快的生活,而只有生活的愉悦,人们身心才会得到满足,才有可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因此,大众休闲健身与体育消费、消费意识,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缺一不可。
因此,加强消费意识的培养,正确引导体育的消费需求,对大众休闲健身的推广和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5结束语
健康是如此的重要,当我们的健康不再只是停留在生活层面的时候,大众休闲健身根据时代的需求应运而生,并且通过自身灵活性的锻炼方式与方法,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同时,也要清晰的认识到,消费意识、消费观念的不同也影响了休闲健身的推广,只有正确的引导人们体育的消费需求,对大众休闲健身的推广和发展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 洪编.健美操教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2)
2 健美操指导员培训教材.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审定,2002(1)
3 马 莉.递进练习法在健美操教学准备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7)
4 李晓玲.滚动式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12)
5 谢 清.体操.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7)
Public recreational and sports consumption of fitness
Zhu Shan
Abstract: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growing a high degree of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health, to seek significant changes in health awareness, health, it has become a goal. In the course of the pursuit of health, in addition to dietary changes,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it has been more aware of health through various means of physical exercise to maintain, therefore, people exercise needs substantial increase. As one of many forms of exercise, leisure and fitness is already becoming popular, a practical exercise considerable value, the higher the popularity of sports, the growing impact of the expansion. Also because of its non-violent confrontation, physical contact and other factors, meet the people’s consumer awareness, even by people of all ages.
【第一届体育健身节计划】推荐阅读:
一年级第一学期体育工作计划12-25
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体育教学计划12-01
体育教案第一学期11-18
2023第一学期体育学科总结06-15
第一学期体育教师期末总结12-26
第一次体育课如何上10-16
小学体育第一学期教学总结01-10
六年级体育第一学期学期教案09-13
小学开学第一节体育课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