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应该如何预习

2024-07-14

小学四年级语文应该如何预习(共20篇)

1.小学四年级语文应该如何预习 篇一

小学语文四年级预习要求

一、读一读,划一划

1、读课题,思考:我想知道些什么?

2、读课文三遍

(1)、初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音字、四字词语和成语。重新回答:课文告诉我什么?

(2)、再读课文,用“1、2、3……”标出自然段,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意思。回答: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懂得了、明白了)什么?

(3)、三读课文,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回答: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告诉我们的?

二、想一想,查一查,写一写

1、搜集本课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的简介,了解写作背景,了解与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关联的资料。

2、生词什么意思写在文章,可联系上下文、可查字典,可查《全解》。

3、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将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在课题旁的空白处。

4、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5、课后的问题读一读,想一想,你是怎么理解的?

6、还有哪些不明白的词、句子或其它疑问,打上“?”,上课时再解决。

2.小学四年级语文应该如何预习 篇二

一、明确预习要求并重视检查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是需要量变积累的过程,也是需要逐渐培养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可以把预习的任务具体化。如我曾给学生明确列出一学期语文的预习要求:(1)积累新知识,做到会认、会写,能理解、能运用。 (2)大致了解作品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说出段意、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 (3)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说出通过预习自己学到了什么。通过这种方法,预习效果好了很多。

预习效果好,学生预习是主要方面,同时,教师对预习作业的检查也不能忽视。很多教师在布置了预习作业后,忽视了对预习作业的检查,这样的做法纵容了学生的惰性,如果教师多次不看不批,学生的预习成绩得不到教师的认可,就会失去预习热情,长此以往,提高预习的实效性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对预习作业的检查。

二、预习作业也需精心设计

1.粗读课文 ,解决字词 ,了解主旨。预习课文 ,应对课文有大概了解。应首先粗读课文,解决字词,扫清障碍,弄清课文主旨,知道课文围绕什么而写,写了些什么,线索是什么,文章好在哪里?每拿到一篇新课文时,总会遇到一些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词,这就需要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障碍。了解作者资料和作品写作背景。教师要教学生树立意识,即遇到新课首先查作者、查背景。这些信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对课文做标注。在预习课文时 , 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标注。根据自己的习惯运用不同的符号做区分,这样一目了然,学生在上课时就能有区分地对待,看到这些不懂的地方,上课时就能特别留心听老师讲课。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就好。久而久之,就能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划分层次 ,理清思路。再读理解。 弄清文章结构层次及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在粗读课文的基础上,应抓住文体特点,进行层次划分,了解段落大意,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进而对全文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在层次划分的时候,还要把握重点,知道文章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是什么。然而在教学时,却常常发现很多同学只会照着书上的原文读,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 预习时没有理清课文思路。

4.对课文重点进行尝试性分析。在掌握课文重点之后 ,应在教师讲解之前,进行尝试性分析,而不要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通过分析,找出课文是怎样突出主旨的,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用这些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用这些方法,从而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5.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预习。课后的思考习题 ,通常是一篇文章的重点,解决了这些问题,课文就领会了。因此,在对全文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充分预习之后, 要尝试性地解决课后题,以检查自己在预习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以便能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对不能理解的问题,可以先画下来,当做难点,以备听课时认真听讲,当堂解决。对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若能事先思考,就可做到心中有数,在老师讲授时,就能找到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或答案。这样既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又节省了时间。

三、预习要讲究方法

1.阅读。读 ,不仅是读课文 , 还要读课文前面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 明确这篇课文应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 ,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之前,我们要先阅读本单元的内容说明,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我们对整个单元和单篇课文有了初步印象和全面了解之后, 就有利于对课文的纵深阅读和理解。

2.查阅。学生预习课文时 ,经常会碰到陌生的生字、新词 ,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含义及用途,就要借助工具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工具书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思考。思考在语文预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这是对预习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思考划出自己理解上的疑难之处,从内容、背景、布局谋篇等处提出不同见解,之后就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课。

总的来说,学生要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就要掌握自学的方法,特别是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能力要提高就是要在预习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听讲,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更能培养自学能力。但是要注意,预习的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要因人而异,不断创新。

摘要:课前预习是有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要重视语文学习中的预习,做好预习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既要精心设计又要讲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3.小学四年级语文应该如何预习 篇三

关键词:语文预习;教学方法;预习意识

小学高年级段的语文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生僻字学习、阅读、作文等,其中生字需要反复记忆,阅读学习需要理解学习以及时间沉淀。对于一篇语文课文,在上课前预习一遍便会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这样教师授课也将变得很简单。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首先需要培养小学生的预习意识,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其次教会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最后要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应用自己的预习成果。

一、培养小学生的预习意识

在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多地体现在课外阶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发地对文章进行预习,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收集,进行独立的思考,并且对文章内容分章分段,锻炼逻辑思维。有效的预习可以让课堂学习变得轻松,让自己容易跟上老师的讲解思路,这样对课堂内容会有全面吸收,从而做到快速提高学习成绩。

正确认识到预习的意义才能提高学生预习的主动性,从而把预习语文当做学生生活中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如果课前没有预习的话,学生便很难做到针对性的高效学习。中国的教育专家在编写教学课程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以及理解能力,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形成对文章的独特见解。例如,学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时,相信很多学生初次看到这句诗便会形成自己的画面感,只是缺少一些对细节的认知,通过教师课堂讲解补全自己的不足,这样相比于被动接受知识更加有趣而且效果更好。

二、采用科学方法,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有了预习兴趣后,还要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才能使学习更加有效,很多学生虽然也花费很多时间进行预习,但就是因为方法不当而导致预习效果差,总的来说,小学语文的预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段落划分

在对文章进行预习的过程中,对每个自然段都标出序号,这样学生可以对文章形成一个整体印象,同时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以及互相联系得到初步认知。尝试将文章按照内容划分为几大段落,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归纳能力,更方便在课堂上了解教师在讲哪部分,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更方便了师生间的沟通。

2.标出生僻字

在预习语文课文的过程中,对于不认识的字词要及时标注出来,用自己习惯的符号对完全生僻字、不熟悉字等级别的字词做出不同标记,这样可以在课堂上做出针对性的听讲。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字词,所以应该着重字词的多义以及引申义,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3.大声朗读课文

很多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喜欢默读、速读,这并非预习课文的好方式,通过大声朗读课文,可以发现很多默读发现不了的新问题,对于理解困难的地方也会有新的感悟。对于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要用符号标出,在课堂上如果老师没讲到要积极主动地提问,这样长期积累下来,不但提高了预习效率,更提高了自己的朗读能力与理解能力。

4.查找资料

对于生僻字,学生需要学会主动利用工具书去查找其基本意思,这样方便在课堂上的理解。同时,很多文章特别是古诗词、古文,都要求学生了解作品写作的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学生可以自己通过网络手段去查找这些背景知识,不但提高了自己在课堂上的理解能力,更丰富了自己的文学常识,从而提高了自己人格修养。

5.注重积累

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语文基础知识需要大量的积累才能丰富,阅读语感需要大量的阅读才能提高,作文的写作也建立在广泛的知识积累以及写作方式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日常学习中要鼓励学生自己记录一些优秀语句、写作手法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三、应用预习成果

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其最终目的还是要辅助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当老师说“看文章第六段”这样的话时,我们不用一段一段数了,而是直接通过序号找到;当老师提到一个生字时,可以通过自己在字典上查到的字的多音多义而对学习内容举一反三;当教师对课文难点进行解读时,通过预习中的难点来同教师讲的内容做对比,发现哪些是教师讲解的难点而自己却容易理解,哪些自己认为是难点但教师却没有作为难点讲解,这样找出自己学习中的不足,能快速提高学习成绩。

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良好的预习与复习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对于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预习来说,需要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并将预习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兰祖兴.引导学生预习促进自主发展:小学语文预习例谈[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11).

4.四年级语文怎么预习 篇四

1、生字注音,并大声拼读课后生字、生词,要求遇到难读的生字、生词要反复读;

2、读通课文(至少四遍),给课文标上段落,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问号

第一遍读要求把课文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标上自然段序号;

第二遍读时要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读后,请一定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或者印象最深的

是什么,说不出来没关系,只要你认真想了就可以。

第三遍把全文读通顺,把你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用“~~~”

画出来 ,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地方用笔标出来,画上问号。

第四遍是默读,边读边思考课后的问题。把答案写在问题的后面。(用铅笔)

二、 圈字、划词

用圆圈圈出本课的生字,并用直线再划出生字所组成的词语.并反复诵读理解.

三、 自学“会写字”

预习要求会写的生字.查字典理解字义。(包括:音序、部首、除部首再查几画、组词

两个)用列表形式标在课后生字处,也应在预习本上完成。

温馨提示:

相信孩子你一定能按要求认真完成预习作业,做个爱读书的好学生!

预习本上(课题写中间,每项独立一行)

1、生字理解:(生字一个,加拼音,字义3个以上)

2、生字组词:(组词三个)

3、抄写词语 :(课后词语一遍)

4、日积月累:(好词佳句)

5、我的发现:(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等)

5.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预习教案 篇五

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6.小学四年级语文应该如何预习 篇六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4]

[5]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举、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组词

7.小学四年级语文应该如何预习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

预习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因为学生自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后,教师就开始要求他们进行课前预习。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小学语文预习中,学生既要开口读,还要动脑思考,通过有效的预习,学生会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如果学生带着预习中的疑问去聆听新课,会更有侧重点和目标性,能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教师新讲授的内容。虽然广大教师明确了预习的重要性,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的问题,有的教师将预习任务设定为让学生读一读课文,有的教师只是布置了学生的预习任务,而没有后续的检查,导致学生对课前预习不够重视。为了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指导,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制定预习提纲,明确预习要求

各年级段的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同、已有知识储备不同、自主学习能力不同,教师在制定预习提纲时应考虑到这些问题,即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会在学习水平上有差异,因此,教师要制定具体化的预习内容,使学生明确预习要求,这样他们才有可能进行精细化的预习。所谓具体化的教学提纲,是指语文教师为学生设定的预习问题和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有相应的预习提升,而且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进行课前预习。比如,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这样制定这样的预习提纲,第一,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是训练学生的理解课文和概括课文的能力。第二,通过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弄清楚自己不理解的生词是什么意思。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和积累新词汇,为理解课文扫除障碍。第三,找出文中重点句,或者根据课后题找出表达文章中的人物或者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并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感受。目的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第四,试着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并总结每个部分的主旨。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分段能力。第五,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理解和总结能力。这样的预习提纲有具体的要求,而且预习任务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使学生的预习更有方向,目标更清晰。

二、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小学生的年龄小,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缺少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因此,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要教给他们一些预习方法,这样,即便没有预习提纲,学生也能自行预习课文,他们的预习活动也能有章可循、有法可用。比如,预习一篇课文,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默读、查问、摘抄、思考等几个步骤。首先,默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如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描述了一件什么事,描写了什么景物等,对课文有初步的感知。其次,查找和学习生字、生词。学生在阅读一篇新课文时,必然会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和词汇,这时候学生应借助于教材的生字表来认识生字,掌握其正确读音,而对于课文中不理解的生词,学生则可以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了解其含义,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具体意思。再次,摘抄。阅读完课文后,学生应该应该把自己认为值得借鉴、学习、背诵的词语或语句摘录下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第四,思考。通过以上预习步骤,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了,但是,他们还不能理解文章的全部内容,或者说在语句、思想、情感等方面还有一些疑问,如果学生在预习中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让学生把这些疑问记录下来,在之后的课堂学习中重点听讲,使他们的疑问得到及时的解答。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小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就会有章可循,他们的预习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三、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不少语文教师认为,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就是自己在课堂上要讲解的内容,没必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所以把预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后就不闻不问。这种想法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小学生来说尤其不利,一方面,学生都有惰性,如果教师不检查,他们很可能根本不进行课前预习;另一方面,学生的预习成果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他们慢慢就失去了预习的热情和动力,预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后,要及时检查或抽查他们的预习情况,或者制定一个检查机制。

综上所述,虽然预习是学生的自学行为,但是也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只有师生密切配合、相互合作,才能使预习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预习有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做好课前预习,进而促进他们听课效率的提升,使学生能掌握和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8.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篇八

关键词:预习启迪;内容确定;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19-01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条件,而抓好预习是有效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之一。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掌握部分学习内容,获得成就感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发现目前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引起探索的兴趣,为进一步积极主动深入学习造成了一种期待情境。要使学生预习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教师的课前预习指导应做到三个方面:

一、做好课前预习前的启迪。

要使学生尽快进入预习状态,可以采取三种方法:必要交代、设置悬念、比较异同。必要交代就是交代学生有必要了解的一些知识,如作家,时代背景、作品的意义和作用等。这种交代对于距今时代较远的课文尤为必要,但对于学生较熟悉的作家作品就没必要了。设置悬念,抓住最能激起学生好奇心、探索欲的问题,引而不发,激起学生寻求答案的积极性。比较异同,比如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比较句子的异同等。有些题目大同小异,也就是说有些类似的地方,甚至在题目词语的组合结构上都没有变化,所不同的是,只是某一个词或一个字有所变换。但是,这种变换却全然改变了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思维角度。所以,在审题时一定要有重点加以注意,防止误审或感觉上的偏差。区别这类问题,应该在同中求异。

二、课前预习内容的确定。

主要包括常规内容的确定和重点内容的确定。常规内容主要是熟悉课文内容及认识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把重点放在对内容大意的把握上,以及细节方面。认识生字词要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自己解决音、形、义上的问题,对于学生易遗漏的生字词给予提示性指导。

重点内容的确定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情况来定。课文特点包括文体特点、作家风格及课文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文体特点一般都带有规律性,小学课本多为记叙文,而学习记叙文要把握记叙的顺序,写事把握事情发展的过程,写人抓住人物特点,写景把握地点转换。如果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尝试着摸索这些带规律性的东西,有益于他们自觉能力的提调 而引导学生留意作家风格,对提高鉴赏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引导学生学习单元教学重点则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另外指导确定重点内容还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既要考虑他们的共性,又要考虑他们的个性差异,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注重“因材施教”,预习才会有效。

三、指导预习方法。

指导学生预习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主要有三个内容:

1、指导学生掌握预习阅读的特点、步骤。

由于我们在读一篇文章前总有一定的目的,目的不同,阅读方法就不同,所以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时要确定目的,根据学习目的再按照:总体浏览、要点记忆、疑点发问、难点求索几个步骤进行。总体浏览是从整体上感知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要点记忆主要是字词句;疑点发问、难点求索既是学生自己挖掘教材的过程,又可以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习“圈点批注”。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时要求学生手不离笔,随时勾画,勾画符号最好全班统一,便于交流。

3、指导学生学习讨论。

讨论是一种启迪思维的好方法,既可以促成一些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又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所以讨论也是预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9.小学四年级语文应该如何预习 篇九

上个星期去山东学习了一周,观摩了他们那里的“主题阅读”式教学,觉得形式新颖,课堂气氛活跃,所以这周回来也想尝试一下这种教学模式,于是在第三单元结束后,便将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整合了下,上了一节“预习过关课”。

说是“预习过关课”,但是,一来是第一次用这种方式上课,二来我们这里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差,缺乏家长监管的比较多,所以我把它上成了“预习把关课”。第一课时在带领学生阅读了单元提示后,浏览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了解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接着便让学生自由朗读四篇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词。等大多数学生把四篇课文都读完之后,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再一起读读课文,互相检查文中生字的读音。在学生分组读课文的过程中,我则巡视指导,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开口读书。这第一课时的内容,其实应该是学生在家里就提前做好的。第二课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预习过关课”。我将本单元的生词全部抄写在黑板上,分成一组组的,指名学生认读,其中如果有词读错则由其他同学纠正并接替原来那名同学闯关。接着是竞赛读,既同桌两人分别认读这些生词,全读对的则为获胜者。下一关为课文朗读关,由生词认读过关的同学来闯,每人读一段或几段课文,读完一篇课文则由其他的同学来评价一下。

两课时预习一个单元的课文和生字词显得比较仓促,但是课堂气氛还是不错的,学生认字和读课文的积极性明显比以前高了许多,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学生学会了倾听,能够比较中肯地评价别的同学的朗读,我给大家分认为朗读水平比较好的几位同学都发了奖品,相信也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但是,诚如传统教学模式也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掌握全部所学内容一样,两课时的教学,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不要说认会全部的生字词,就连把课文读通顺也不能保证,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还要再给他们时间读、认,并及时检查。而对于其他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我觉得重要的是激励,比如说山东有些学校的识字考级制度,课文背诵比赛,都能激励学生多读书。

总的来说,这第一次的尝试应该还是比较成功的,也让我对后面要上的课文品读课多了一份信心。但是,由于地域和环境的差异,一味地“邯郸学步”肯定是不可取的,只有选取其中的闪光点,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一步步地摸索,我想也还是能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绩的。

10.如何指导小学学生语文预习 篇十

2.强化预习方法的指导。当预习成为常态的学习环节后,必须进一步做好常规预习内容和重点预习方法的引导。其内容可概括为读、圈、查、划、抄。

读: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大意。

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以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

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阅有关资料,查不认识的生字的字音、不懂的词语意思,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了解作者生平简介和相关资料,并对画出的疑点结合例题尝试解答。

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

抄: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巩固记忆。抄写的过程中数量可以自己决定。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开始由教师进行耐心地指导。

另外,还要注重督查激励、培养学生预习习惯。预习的形式也可多样化,除了一些常规要求外,教师可以根据学习不同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变动,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讲”即讲述,课堂上,有计划地让学生讲讲自己在预习中所搜集到故事、资料、心得体会等。或者邀请优秀学生讲讲自己的预习方法,以此为交流平台吸引孩子们参与。

“展”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预习单、优秀读书笔记、读后感等。让孩子们在展评中获得预习所带来的成就感。让孩子们在你追我赶中体验拥有知识的快乐。

11.谈如何抓好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步骤;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84-01

引言:预习是学习的一个主要环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要主动抓好预习环节,把预习的最大效益发挥出来。本文主要围绕着预习教学展开,为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出一份力:

一、首先,要端正小学生的预习态度,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

有效预习对于小学生学好语文课非常重要。它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首先要让学生对预习有正确的理解,抛弃那些像“预习没有必要,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行,预习是浪费时间”“预习只是为了应付老师上课的提问、检查”等错误观点。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预习的好处,尝到预习的甜头,而不是靠强迫、检查等手段逼学生预习。只有学生对预习有了正确的态度,才会真正认真地对待预习,也才能从预习中获得收益,从而反过来强化预习,激发预习的兴趣。教师可开展小组竞赛,增强学生自主意识、集体意识和预习积极性;也可开展一些关于预习的班队主题活动,让学生来谈自己在预习中的受益之处、存在的差距和今后的打算;教师还可抓典型,树榜样,努力发现在良好课前预习习惯养成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重点培养,及时树立起学生身边的榜样,以方便其他学生学习和借鉴。

二、传授给学生一些好的指导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预习时,教给学生一些好的预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再强调预习重要性的同时,也需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预习当中,逐步提升自身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时,也要提出严格的要求,要做到口到、眼到、心到以及手到,让学生在预习时,用不同的符号把一些生字、重点字词句、段落或者是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让他们边读边想边动笔,根据预习时遇到的一些生字词,要及时查阅相关的工具,注上拼音,写出解释,然后再去阅读课文;再读课文,完成课后预习题;接着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预习时,除了要抄写课文的词句、重点外,也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把一些弄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还要勇于提出新的问题,便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三、围绕课文重点,设计预习提纲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句话的意思指的是学生要先自学知识,对于那些没有学会的知识再由教师去教,然后当堂训练,得以巩固提高。学生到底要先学什么呢?需要教师给他们一个提示,这提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预习提纲。例如,在教学古诗的时候,设计的预习提纲则是:第一,要读,读古诗。要放声大胆地去自由读,要读准字音,读熟诗句的意思,而且还要读出节奏并且注意句末诗韵。第二,要想。注重对一些关键词的理解,要主动去想一想诗句的意思,要弄清诗的大意。第三,要议。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的学生都可以展开讨论,要提出自己的疑难,领悟诗的意境等。此外一点则是诵。要有感情地朗读、也要熟练地去背诵。另外,也要能够正确地默写出来。第六,要从整体上去感知诗意。最后一点则是用。回顾预习的整个过程,并且再用这一过程学习今后的古诗。由于古诗的语言精炼、内涵比较丰富,因此,预习时除了要让学生借助“注释”或者一些工具书释义外,也需要让学生查找一些与之相关的资料,及时地了解作者的生平、写作的背景,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理解诗词的内涵大有帮助的。正因为预习内容的有效设计,才能更好地避免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也避免了课堂教学时间的高耗,效率低的情况的出现,使得师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进行文学解读,而且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水平。

四、反馈——积极评价,也要奖罚分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检验预习的完成效果,则需要语文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对学生的预习做出一定的评价,让学生都能够知道自己的预习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如何有效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呢?

首先,收学生的预习本进行检查,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深浅度,看一看学生是否完成教师提出来的具体要求。

其次,及时检查课本。如果学生的课本是干干净净的,或是只是寥寥的几个字,说明这位学生肯定是没预习或者是没认真去预习。

再者,通过抽读课文或者是抽查词语的意思进行检测。有一些学生尽管课本上写得密密麻麻的字,但是却没有去阅读课文内容,他们只是把词语手册上的词语意思照抄在课文中而已,也没有加上自己对此的理解。因此,抽读课文以及抽查相关词语的意思则是反馈学生预习效果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检查学生预习效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那些没有预习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惩罚,鼓励那些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这样便于把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总体上来说,通过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预习,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还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学习主角。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也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的轻松、愉快。好的预习也能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如何让小学生都喜欢上预习、学会预习、并且还能够有效去预习,让学生重视预习等等,都是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的,让预习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的前提,让预习为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建立服务,让我们一起抓好预习,提高语文课的整体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史琳.《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的艺术》.时代教育,2007年22期.

[2]温儒敏,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李玉峰.加强预习指导 提高预习效率[J].小学语文教学,2007(05).

[4]刘海燕;小学语文预习教学之我见,中国科教研究杂志,2013年第12期.

12.小学四年级语文应该如何预习 篇十二

苏教版全册语文教材有个同题的开篇文, 那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内容包涵了语文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甚至语文学习的品质。这些“习惯”, 任何一个都没法凭着一朝一夕的教育就能速成的, 它们也不是互为独立的个体, 培养过程中总是密切相连的。预习, 作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6) 》的要求, 在小学三年级就被作为训练重点。然而我们却忽视了将预习要求作深化、忽视了使预习习惯内化。

六年级学生完成预习应该做到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读熟读通课文、读书做记号、写读后感悟、质疑问难、根据学习需要搜集相关资料辅助学习等。然而, 预习现状是:学生主动性差, 对于在预习中要完成哪些任务更是混沌不清。可以说, 学生在预习方面的习惯是个空白, 甚至和低年级预习的要求也几乎雷同, 我们没有根据学段的提升而提高预习要求, 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了一个障碍。

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养成, 也帮学生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储备添砖加瓦, 我们必须寻找合适的途径, 有效训练, 实现自主学习品质的内化———预习, 正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每个年级都应当有不同的预习要求, 它们应当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能够激发学生乐学好学, 更可以融合多层面的能力训练, 比如搜集、选择、整理、质疑、拓展等。“预习”, 成了首抓, 而且必须抓、要抓好!

二、为学生量身定做的预习要求

“今天作业是预习第×课!”我们几乎习惯了这样布置任务, 无论是哪个年级。我们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能力差别, 甚至环境因素。预习是一种自学, 应当是个性化的, 完全不同于课堂学习。为六年级学生“量身定做”一份预习要求, 内容需实, 形式求新。

预习我作主

适当预习, 可让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大致了解, 也能帮你提高课堂上的听课效率。三类预习要求任你选择, 请为自己的学习作主!请当学习的小主人!

一类要求:熟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文中词语。抄写生字新词三遍, 并能给生字扩词。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二类要求:熟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文中词语。生字可以不抄三遍, 但要保证不出现错误。可采取默写的方法来检验自己。摘抄文中的优美句段1~2处, 并有感情地朗读, 直至能诵读。思考练习, 提出问题, 然后试着做一做, 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解答,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查阅课文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或主人公的生平事迹;或与课文有关的文字、图片、声像资料。

三类要求:熟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文中词语。生字可以不抄三遍, 但要保证不出现错误。可采取默写的方法来检验自己。摘抄文中的优美句段1~2处, 并有感情地朗读, 直至能诵读。思考练习, 提出问题, 然后试着做一做, 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解答,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查阅课文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或主人公的生平事迹;或与课文有关的文字、图片、声像资料。对于文章中印象深刻的地方或使你感动的地方, 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感悟。根据课文的结构仿写一段或写一段自己读了文章的感受。 (150~200字)

这份预习要求布置给学生的时候, 深受学生喜爱。首先, 它任务明确。预习任务分层分级, 有简单容易的, 也有一定难度富有挑战性的。其次, 个性突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 要求因人而异, 个性呈现及鲜明。当然, 它不是一份只满足学生兴趣的预习要求, 它对学生理解思考、收集整理、积累运用等能力提高都给予了训练空间。

三、目标明确的评价实施方案

为学生拟定了这份内容形式都较合适的预习要求, 还应有一套评价实施方案, 因为不坚持做不会有效, 不具体指导则是空的, 不及时评价反馈则无法保证效果, 更别说养成好习惯了。

1. 类目选择民主化。

预习要求分三个难度, 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自选类目, 这样做照顾到了班中不同等次的学生。学生根据要求自选, 在实施一个阶段后, 有部分学生上升了一档要求, 挑战自己。从选择到变动, 学生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好与能力在做。“自己做主”来学习, 这是贴近学生的有效做法。乐学, 是我达成训练目的保障。

2. 训练过程严格化。

曾和学生约法三章:类目自选, 难易自定, 但任务完成必须毫不含糊。我要求学生按照老师教学进度把握预习时间, 还要求学生按照所选要求逐条完成预习任务, 每课必做预习笔记。我做到每课必查, 并且及时点评、及时交流, 以此加强督促管理。习惯养成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六年级学生, 严格检查是必要的。

3. 指导形式多样化。

在各个类目的预习要求中, 都十分明确学生需要完成的听说读写等各项任务, 要求是固定的, 但是每一课的预习笔记是不同的。在学生自主安排时间预习的基础上, 我再作针对性指导。如结合具体课文补充或变动一些预习要求。遇到散文类文章, 要求学生品读赏析;遇到叙事类文章则学着评价人物……如单独辅导, 帮助学生解决一两个预习难题;或者提供学生收集资料的渠道, 联系电脑房, 安排学生上网浏览, 到图书馆开架借书……在形式丰富的指导中, 我做到多为学生想, 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解决学生的困难, 保证预习质量。

4. 巧妙评价趣味化。

抽查预习笔记时, 我对满意的预习给予简单评语, 或者画些肯定性的标记。小组互评也是一种巧妙招术, 在组织学生分小组相互评比中还能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 上进心理。

巧妙评价还应利用课堂。比如字词的掌握, 在新授课开始时通过默写进行, 或直接完成补充习题上的基础题。在新鲜变换的检查方式中, 逐步提高预习质量的要求, 学生很容易接受。有时还能针对学生的预习笔记, 有意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直接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只要花心思, 我们总能在课里课外巧妙地激励学生深化预习, 让学生在有效的检查反馈中增强意识、提高能力。

13.小学三年级语文预习要求 篇十三

2、在课文中用——标出生词; 3、标自然段。

二读:1、读勾画的词语3遍。

2、读课文至少三遍。要求读通顺,不错字、添字、掉字;

三查:查的范围包括查字典、词典、背景资料、作者生平等。查可以读前查,可以读后查,也可以边读边查。要根据预习的实际情况而定。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形式,理解课文中重点或不懂的词语。并把意思写在书中相应的地方。

2、针对课文内容,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查找相关知识,并能通过阅读,在头脑中留下一两点信息。如有必要可以抄下摘要或打印。

四思: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大声说给家长听;

2、思考课文后面练习,针对本文提一个问题,可以是自己不理解的,也可以是考考大家的!

14.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预习作业 篇十四

dōnɡ wú bāo hán chuānɡ hù xiānɡ lú xī lǐnɡ mínɡ jiào

( ) ( ) ( ) ( ) ( ) ( )

jué jù yín hé yān wù tínɡ bó hé liú liǔ shù

( ) ( ) ( ) ( ) ( ) ( )

二、默写古诗

1、绝句

两个黄鹂____________,_____白鹭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庐山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遥看瀑布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绝句》是( )朝诗人( )写的。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 )、( )、( )、( )、( )、( )。提到了四种颜色,分别是( )、( )、( )、( )。我还知道《 》、《 》也是他写的。

2、《望庐山瀑布》是( )朝诗人( )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 )时写的。我还知道《 》、《 》也是他写的。

四、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1、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 , 。”

2、春天来了,我看到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快地歌唱,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 , 。”

五、实践题

15.小学四年级语文应该如何预习 篇十五

一、小组预习

小组预习是指学生在预习课文时, 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小组预习能够使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 同时还能在遇到问题时共同探索。这样的预习方式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共同进步。例如:在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预习中, 可以将小组中的人分为三个小队, 第一队负责课文的第一小节, 结合着儿童泛舟的时间、地点以及风景进行分析;第二小队负责课文的第二小节, 将文中的修辞手法以及北海公园的风景仔细地分析出来;而第三小队则对课文最后一小节进行分析, 将少先队员对党、对祖国以及对人民的真挚感激之情分析出来。通过三个小队的分析, 使队员能够对一篇课文形成整体上的认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轻松地跟上教师的讲课思维, 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 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重点预习

小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 常规做法是通篇预习, 不分主次。这样的预习方法在耽误大量学习时间的同时, 还降低了语文预习效率。而重点预习则能有效地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重点预习是指学生在预习之前, 教师带领学生将课文进行分层, 将重、难点告诉学生, 由学生自己进行独立探索的预习模式。在重点预习中, 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与探索能力, 同时还需要教师对这些重点进行分层, 以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 都能进行探索[2]。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诚实与信任》的预习中, 文章的重点在于小红车的车主与“我”之间发生的“摩擦”, 通过我的“诚实”取得了小红车主人的“信任”。学生在预习时, 可以结合着当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遇见老人跌倒扶不扶”进行预习, 在预习之后, 可以结合着课文谈谈自己对“诚实”与“信任”的看法以及这篇课文对自己的启发。通过这种预习方法, 能够更好地开阔学生的思维理解模式,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观察能力, 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节省时间, 保证预习效率。

三、目标预习

目标预习是指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 由教师结合课文的内容, 布置相应的预习目标。学生带着预习目标进行课文预习。这些目标在设置的过程中, 一般围绕着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进行设置, 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有针对性地探索, 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模式, 明确课文的中心思想。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四单元第一课《三顾茅庐》的预习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预习目标, 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 带着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下一步探索, 即:三顾茅庐中的主人公有谁?张飞、关羽的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刘备的态度怎么样?诸葛亮的态度怎么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置, 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 明确整个课文的写作层次。这样的预习方式需要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 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整体的学习能力, 由简到难地进行设置, 同时还需要学生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 将自己遇到的疑、难重点标注出来, 以便在上课时进行重点解决。

四、层次预习

层次预习是指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 结合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将课文进行分层, 按照由简到难的层次进行预习。这种预习方法能够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 明确课文的重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跟上教师的思维节奏。例如:在六年级上册五单元第一课《姥姥的剪纸》预习中, 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能够熟读课文, 在熟读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查清楚, 对文中的词句进行有层次地划分。在这些结束之后, 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疑点, 带着这些疑问再次阅读课文, 体会姥姥和“我”之间的亲情。在整个层次预习中, 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课文分析能力, 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毅力。针对低年级的学生, 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这样则能给学生明确的预习目标, 使其在预习的过程中更好地解决问题。

五、总结

本文从四个角度出手, 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工作, 旨在提升教学质量, 这也是预习工作中应当充分予以应用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课前预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学生的预习能力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还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日常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自学能力, 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准确地抓住重点, 掌握重点, 在提高自身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 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语文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刘珊珊.在规范下自主——小学语文课前的有效性预习[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1 (11) :25.

16.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做好课前预习 篇十六

一、抓住重点内容预习

我们办事情都要有重点、区分主次,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善于把握主流,击中要害,才能把事情办好。学习也是如此。预习,顾名思义,就是事先学习新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预习就是课堂学习的预备阶段。新课程标准改革明确规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具备这种能力更为重要,而预习则是一次很好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机会。

一直以来,小学生确实也懂得适当地预习,只是不见得能真正抓住关键部分,他们往往通篇预习,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这很明显耽误了时间,而且也完全没有必要。什么叫课前预习的“重点”·这个问题需要由语文教师提前给学生说明。通常意义上,教材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课文的层次结构,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所运用的修辞、表现手法等,都能称得上重点。同时,这些很多也是教学的难点,在预习时,学生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不能省略步骤,先从识字、写字开始做起,再到会“无障碍”阅读课文,最终才是弄清文章的结构脉络。在预习中,学生会时刻把工具书放在手边,不会的生词或者词语意思及时查阅,并立刻记住,从而为课堂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例如,学生在预习人教版《司马光》这篇课文时,文章的重点就在于司马光遇到掉入水缸里的小孩的反映,是像其他孩子那样碰到危险场面就惊慌失措地逃跑,还是稳如泰山,积极想出合理的办法把孩子救出来。另外,司马光救人的方式也同样是重点。学生必须明了这一点,可结合当今社会碰到有人落水,是见义勇为还是冷漠地离开。在预习完成之后,学生可以联系这个社会现实谈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当然是像司马光那样,但要讲究方式和策略,在确保个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发挥聪明才智,选择行之有效的方式救人。学生若是能理解这一点,便把整篇课文的主旨基本理解透彻了,也会为学习节省不少时间。

二、有计划、有目标地预习

一般来说,小学语文在学完一堂课时,教师都会把下一课要讲的重点任务提前告知学生,当然也包括预习的内容,这样大家带着预习的目标去预习,能够有方向性和侧重性,避免走弯路。预习目标的设置大都着眼于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握和理解,其目的性则是引领学生对课文开展有规划性的探讨,并逐步形成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会回答文章的情节、讲述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问题。

例如,预习人教版《难忘的潑水节》一课时,学生要时刻牢记教师布置的预习目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带着教师安排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周总理参加傣族人民的节日,当地群众以什么样的形式欢迎总理的到来·从这篇文章中能知道哪些常识·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经由这些问题的创设,大家在预习中就会胸有成竹,从划分课文的层次,再结合课文段落的细节描写,从简单到复杂整体突破。必要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傣族泼水节这一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节日,了解云南傣族的风俗习惯,也为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做好铺垫。学生应把自己碰到的疑难和重点都注明,力争在课上通过教师细致的讲解和自己的独立思考得以顺利解决。

三、分小组进行预习

小学生平时学习都会分为几个小组,教师就该以学生所在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布置预习的任务。小组预习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学习的能力,增进彼此间的熟悉和了解,并做到互相监督、互相帮助。若在遇到难题时能够共同探索,就能培养起大家的集体荣誉感。教师还要根据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对事物感兴趣的特征,利用小组间探究问题的机会,把学习扎实、勤奋的学生分别划分到每一个小组,这能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引领小组其他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学习。

比如,在预习《王二小》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歌曲的MTV播放给大家看,制作好预习的课件,让会唱的学生可以跟着唱,这便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课文中去了。播放完成后,要把文章插图展现给大家,并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辅助,通过预习都能知道课文每一个自然段都讲述了什么。再让他们分析具体内容,大家轮流朗读课文,对问题各抒己见,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学习之前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印象,在课堂学习中也会紧跟教师的思维和步伐,提高个人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听课的效率。

四、分层次开展预习活动

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所有课文都要分层,不论是“总分总”还是“分总”的结构,准确地分层对于课文的学习会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学习以前的课文也知道,文章层次结构的划分必须有一个依据,给文章分层次也没有固定答案,只要能言之有理就行,这会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对于理解文本是十分有益的。

例如,在预习《猫》这篇课文时,学生需找出文章的线索——作者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并以此作为划分层次的根据,这有利于理解文章结构,解决疑问。

17.小学三年级语文预习方法是什么 篇十七

对要学习的新内容先从头到尾默读一遍。别小看这个内容哦!对新内容的默读可以对新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并在大脑里形成初步的认识。

对于未来孩子的学习,默读本身也是必须锻炼的一个内容。

例如,在理解考试题目要求时,如何能快速的找到关键点全凭孩子的默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所以,我们才把默读放在第一位。

语文预习之二 “标段”

“标段”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数字标出小节序号。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有的自然段是由一句话构成,有的自然段是由几句话构成。这种认识对于今后的读写会有较好的影响,使学生知道自己今后作文也可以这样安排段落。另一个作用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如学生可直接向老师点明第几自然段的哪个地方有疑问,教师也能方便的向学生点明第几自然段需要注意什么等。

语文预习之三“标生字词”

1. “画圈”:对照课后生字,把需要“学会”的一类生字,在课文中用“○”画出。课文中一类生字和二类生字无明显标志,用“○”画出后,在读课文时学生会对自己画出的一类生字有所重视,印象也会比较深刻。实践证明,通过“画圈”的方法,学生一看一画就认了两遍,方法简易实用,识记生字效果很好。

2. “画二类生字”:对照课后要求把二类生字用“△”在课文中画出,这样就更明确了二类生字“会认”的要求。

标注过程本身就是孩子对自己认为的难点进行再次理解和加深印象的过程。

上课40分钟很难保证低年级的孩子能时刻专心致志,他在预习阶段标注好了重点词语,即使他有些分心,也会在老师讲解这些字词时留意记录。

语文预习之四 “读”

大声的、有感情的把课文读两至三遍,同时再次标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句或者段落意思。

同时,在这个阶段也是锻炼孩子朗读能力的时候,带着感情朗读课文本身就是对口才能力最好也是最高效的锻炼。

还可以读一读《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主要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语文预习之五 “组词”

给课后重点的字组词。这个阶段可以借助字典词典等学习工具完成,不仅对重点词句有了更深入的印象,而且使用学习工具也得到了锻炼,是不是一举两得呢?

语文预习之六“思”

尝试着回答一下课后的问题。

18.小学四年级语文应该如何预习 篇十八

⒈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⒉借助诗文,掌握读诗文想画面的基本方法。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像,感受诗文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真挚的情感。

⒊运用读诗歌想画面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初步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依据预习单完成基础的预习任务。读诗文想画面的基本方法已经初步了解,还需要不断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领悟形成能力。

三、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第1课时 自主预习课

一、教学目标

1.明确单元预习的步骤,了解基本的预习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自主、认真完成各类预习任务。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探究学习。学会有计划、有层次、有重点、系统地将预习逐渐深入。

3.养成课内课外自主预习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探究学习。

难点:学会有计划、有层次、有重点、系统地推进预习程度地逐渐深入。

三、前置学习活动

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激发预习热情。

有这样一句古语:“预则立,不预则废”,能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师生互动交流想法。

(二)了解预习单

第一单元预习单

同学们,第一单元的学习开始了,请按照预习单的要求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加油!

(一)读写生字我能行

1.认读生字。本单元共有33个生字,你能正确地认读吗?读一读,并和同位相互检测。

2.书写生字。试着在书中描红一个,在练习本的田字格中练写一个。比一比谁写得正确、规范又美观。(合作测评评价表:①书写正确 ☆ ②书写规范 ③书写美观 ☆ )

19.小学四年级语文应该如何预习 篇十九

1. 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从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把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给读,把形式花哨、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给读。

2. 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请学生配配画外音,或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有一次,我教《桂林山水》一课,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说:“桂林山水风景秀丽,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就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桂林山水的优美,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朗读教学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序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要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3. 学生朗读后要及时进行评价

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拨,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在逐渐实践中掌握朗读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要让学生明白,朗读好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高超,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方面多下工夫,经过自己刻苦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好。评的形式是多样的。

3.1 生读生评。

学生把一段文章甚至一句话读完后,老师可让那些跃跃欲试的学生当当小老师,让他们评评读得怎样,若好,好在哪儿?若不好,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好胜心,又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3.2 生读师评。

学生读完后,教师对读得好的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但在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语言的丰富性,要让孩子能在老师的鼓励中找到自信,满足他的自尊感。对读得不好的教师应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但语气同样应带有鼓励性和启发性。比如说:“你读书的声音很洪亮,但要是你不太着急,读得更流利些就更好了。”这样,学生就会在快乐中改正了错误,效果会更佳。

3.3 师读生评。

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若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唱读的现象,教师可说:“老师想读读,你们来跟老师来当当小老师好吗?若读得好,则好在哪儿?你能学着老师的语气读读吗?”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4. 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效,但也是“滥竽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担负的任务、教师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充发挥作用。

5. 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学生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两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6. 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要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都有一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 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语”与“文”的关系,就能消除“重文字轻语言”弊端对语文教学的干扰和影响,正确认识朗读教学, 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 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如此,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效率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卫东.小学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措施.

20.试论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有效预习 篇二十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前预习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17

随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自主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完成课前的自主预习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课前自主预习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高年级阶段一般是指小学的五、六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即将面临小升初,所以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都要有一个相应的提升,为小升初打好基础。而完成自主预习正好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预习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学习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也是一个以个人为中心的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完成得好,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地预习策略,这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意识,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都是语文自主学习的一部分。自主预习是说学生要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阅读相关的课文及材料,初步有一个自己的见解,自我掌握学习的重点,标出学习难点所在,然后等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如果学生没有提前进行预习,等到教师上课的时候只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很难有自己的想法,很難消化全部的知识。而预习后再根据教师的解释,对于知识的掌握就会事半功倍,记忆也会加强。

例如,教师在讲解《成语故事》这一课时,如果学生通过预习对成语故事的来源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哪些是神话传说,哪些是寓言,哪些是历史事件,那么教师在进行分类的时候自己就不会觉得那么突兀,会理解教师为什么进行这样的划分。所以说,课前预习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自主预习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来才能够更好地探索未知的新领域、新知识,为自己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呢?我们根据目前新课改的教学实际,总结出以下几种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措施。

一、调动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的兴趣与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把课前预习真正落实到实处,就要调动起学生自主进行预习的兴趣,把预习当作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来看待,只有这样,让预习成为一种兴趣,成为带动自己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才能逐步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引发他们对语文本身的喜爱,进而把他们带入一种热爱学习的状态。

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好处。可以组织那些爱好提前预习并且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一次座谈,谈一谈自己的切身体会;可以组织一次“预习有什么好处”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们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可以利用班级的黑板报宣传预习的好处,让同学们意识到预习的功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展开。

其次,让学生们体验到预习的好处。在学生们认识到预习的好处以后,把预习付诸实践的时候,要及时让学生们体验到预习的成就感。可以建立一种奖励机制,奖励那些预习做得好的同学,定期进行评选,让学生们真正体验到预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预习之中。

最后,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要适量、要因人而异。教师要保证学生都能完成预习任务,同时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不同,分配不同的预习任务。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只要他们熟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且理解这些生字词的意思即可;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可以自主就课文进行提问,看看自己能理解到什么程度。这样分层布置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保证他们都有所收获。

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预习方法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字词、阅读、作文,所以在语文预习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提高语文的预习效率。

首先,要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且对这些生字词有初步的了解。熟读课文后要能明白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是叙事还是写景,大体能复述课文,还要对作者有一个初步了解,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其次,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对课文进行段落的划分,总结归纳出段落大意,然后找出每一部分的关键词、关键语句,重点词语也要勾画出来,并在其旁边进行简单的批注。这样当老师进行讲解时就可以对比自己的预习成果,从而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最后,要带着问题重新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理解关键语句的思想在文章的作用是什么;文章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自己对这篇文章有何感想等等。例如,在预习《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是谁在大海中永生?为什么说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学了课文你想对邓爷爷说些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并且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三、对预习效果进行及时的检查

在学生完成预习内容之后,一定渴望教师对自己的预习成果有一个评价,因此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只有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了检查并且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学生的预习热情才会持续,才会有更大的精力投入下一段的预习之中。首先,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们的预习效果,把握他们预习的总方向,对于在预习中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预习不是那么认真的学生给予提醒,与他们沟通交流,对于预习情况有所进步的学生更要表扬。其次,教师要适时地抽查学生的课本与笔记,了解他们预习情况的同时还能收集他们的预习问题,结合自己授课的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在上课时有所兼顾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保证课堂教学高速有效的进行。

上一篇:高中教研组长工作计划下一篇:勾股定理单元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