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植树节活动方案

2024-06-30

幼儿园中班植树节活动方案(18篇)

1.幼儿园中班植树节活动方案 篇一

一、主题思想: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为从小培养幼儿尊重自然,关爱环境意识。树立环保意识。从我们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幼儿体验爱护环境的快乐!

二、参加对象:全园师生(豆班不参加具体活动)

三、活动准备:各班准备水桶,浇水工具

四、活动时间:20xx年3月12日上午9:30-10:30

五、活动流程:

时间内容地点负责人备注9:30-9:40宣传启动仪式幼儿园球场代恒全园参加(各班清点人数)9:40-10:00前往各班区域各班区域各班班主任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浇水活动中来,一人一点,教师辅助宣导植树节的意义10:10-10:20环保魔术师各区域各班班主任负责清理各自区域的纸屑、垃圾、石子放垃圾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幼教早教。10:20-11:00“我是环保小天使”绘画活动各班教室各班教师各班教师引导幼儿将今天见闻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离园活动进行点评。

植树节各班负责区域:大班组:游泳池后边树木

中班组:山坡后树木

小班组:戏水池后树木

豆班组:组织幼儿巡场观看,教师做好引导工作!

六、工作人员:

主持人:代恒

拍摄:马丽施、李霏霏、各班

协助人员:办公室人员按照分工归回各级组

2.幼儿园中班植树节活动方案 篇二

幼儿姓名:朵朵(化名)年龄:5岁班级:中(1)

镜头一:语言活动《大狮子和小老鼠》开始了,老师出示图片大狮子和小老鼠,并提问:“大狮子是个什么的动物,小老鼠呢?”朵朵就她的位置上表演起来。老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表演狮子抓住老鼠时的情景,朵朵伸出手,牢牢抓住,眼睛紧紧地盯着!

镜头二:老师提问:“小老鼠被大狮子抓住了,他会怎样求饶呢?”朵朵说:“狮子大王,你放了我吧,也许以后你也会遇到困难的,到时我也可以帮助你!”

镜头三:老师提问“:小老鼠会不会救大狮子呢?”请了其他幼儿回答,于是朵朵弯下身子听旁边的小朋友回答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当然也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来支持。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自由、宽松、有趣的语言情境,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朵朵的这个回答着实让在场的听课老师惊讶,她能主动融入故事的情境中,设身处地从小老鼠的角度并结合自身的社会经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她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述自己的想法,可见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相当出色的。

倾听是感知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理解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是从学前阶段开始的,因此在幼儿口语发展阶段,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幼儿终身学习语言交流奠定基础。当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时朵朵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抢着说,可见她能够集中精力去听,并参与到讲话者的思想里去。她的这种良好倾听习惯将促进她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案例二】

幼儿姓名:毛奕涵(化名)年龄:5岁班级:中(3)

镜头一:语言活动《小蚂蚁和蒲公英》开始了,老师的提问,毛奕涵小朋友一直在小朋友的后面附和,并没有自己主动举手来回答。

镜头二:活动还在继续,可毛奕涵一会儿把腿伸直了摸摸脚,一会儿摸摸裤管,还把手塞到嘴巴里!

幼儿的注意力在其心理的发展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试想,如果幼儿在游戏、教学活动中,他要感知事物、回忆往事、思考问题,而注意力却不能指向、集中在所要感知、回忆、思考的对象上,他肯定就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回忆不起来,什么问题也得不到解决。许多观察和实验都表明,幼儿智力的发展与他们的注意力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注意力集中、稳定的孩子,智力发展较好;而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的孩子,则智力发展较差。同时,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不仅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幼儿对新知识的接受效果。

3.幼儿园中班植树节活动方案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

幼儿园中班是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幼儿园教师可以在这个过渡期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将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可知,我们对幼儿园中班的区域活动问题进行研究是有一定原因的。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掌握学习和健康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必须观察幼儿园中班学生的特性,然后根据孩子的性格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活动教学。

一、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概述

幼儿园中班的学生对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有可能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但是在他们的脑海里已经认识了在幼儿园中要学习的概念。这个概念会引导幼儿园中班的学生进行选择,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区域活动就会表现出一定的兴奋度。幼教要根据学生的兴奋度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从小就有全面发展的意识。区域活动包括益智科学、美工、图书语言、建构、角色表演几大类。这几大类让学生可以在老师的监管之下进行自主活动,从活动中掌握科学知识。然而区域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幼儿园的中班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懂得善良、谦让、互相帮助和自主独立的美德。

二、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的目的

幼儿园中班教学是有一定目的的,这些目的可以通过区域活动表现出来。

1.让幼儿园中班学生有“人”和“学习”的意识

幼儿园中班的学生入园已经有了一定的时间,他们不会像刚入园时那样的哭闹和无助。这说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意识,他知道就算哭闹也改变不了要上学的事实。但是幼儿园中班的区域活动是要让学生有“人”和“学习”的意识。“人”是有品德的,幼儿园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品德,因为孩子日后的成长离不开交际,而品德是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素质,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养成自私的坏习惯,那么日后也难以和他人合作。区域活动也会让学生意识到要学习才能得到表扬,这样有利于学生从小培养爱学习的好习惯。

2.为学生进入小学打下基础

虽然一些幼儿园中班的学生需要进行幼儿园大班学习,但是幼儿园中班的区域活动也为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打下了基础。我们知道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是一个成长过程,而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一个过渡期。在前文中我们也有所提到,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教学就是一个过渡期。如果学生可以在这个阶段的区域活动中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那么日后就读小学时就比其他学生多了一份优势,这份优势会让学生不必担心老師的责骂,从而比别人多了一份安全感。而这份安全感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与自强,这些都来自于幼儿园中班的区域活动教学。

三、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的具体教学

设置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可以让幼儿园中班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而如何设计这些区域活动就需要各位教师进行认真的思考与探索。

1.学科和美工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中班的学生需要学习一些简单的学科知识。例如,数学中简单的加减法、语文中简单的拼音和汉字以及英语中的英文字母。如果教师将这些学科知识生硬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不仅不理解它们还会厌恶学科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学科和美工相结合的区域活动措施来引导幼儿园中班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在区域活动中重复播放一些语言儿歌当作背景音乐,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脑海中将知识固定下来,从而掌握学科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的绘画,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数字、拼音、字母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通过大脑的运作,就

会对知识进行吸收。

2.图书朗诵和扮演角色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中班的学生发音会跟随父母,所以可能会存在一些方言,这不利于孩子以后和他人进行普通话的交流。所以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中班的区域活动中举行图书朗诵的小比赛,让学生对可爱的图书进行朗读,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评价,对优秀的中班学生给予奖励。扮演角色是区域活动中的重点内容,学生喜欢看些小故事,老师可以利用这个特性组织幼儿园的学生根据故事进行角色扮演,排演小品向家长展示。图书朗诵会让中班的学生认识到只有平常努力,多读书才能得到老师的奖励,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角色扮演的区域活动传达了良好的品质,有利于培养孩子优良的传统美德。

总而言之,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问题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点研究对象。我们要认真分析区域活动的培养目的,准确认识到幼儿园区域活动对中班学生的重要影响。从而通过学科、美工、朗诵、角色扮演等多种区域活动的教学来提高中班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未来的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关虹.幼儿园区域活动教育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田崔迪.中班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D].河北大学,2010.

[3]聂懿.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D].河北大学,2010.

4.幼儿园植树节活动方案 篇四

1、通过观察、谈话、种植、游戏等活动,让幼儿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加深幼儿对常见树的认识,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合作、激发他们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晨间谈话

植树节的时间以及意义,我们可以做的事情

二、利用午餐后时间

1 、观看春天季节特征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2、夸树(植树对人类的益处) 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遮雨、防止火灾等功用。

三、种树

激发幼儿参与种树的兴趣

1、教师要告诉幼儿那些东西我们种植在外面,不要去轻易动它,每天来幼儿园早的小朋友可以给自己的种植物浇水,比比看谁的种植物长的最高。

2、教师带领班上的幼儿,一起去种植地,要注意些什么?

5.幼儿园小班植树节活动方案 篇五

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而对幼儿进行环境启蒙教育,使幼儿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并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为他们长大以后成为具有牢固的环保观念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是很有必要的。随着幼儿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进一步结合劳动教育,组织幼儿自己动手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他们把初步的环保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并在活动中巩固这种意识。于是我们在植树节这天,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了相对应的活动。

二、活动设计

(一)小班、宝宝班植树节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

2、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懂得保护植物就是保护环境的意识。

3、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心、爱心,体验同伴间相互劳动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介绍植树节的相关活动。

2、已学会用水壶给植物浇水的技能。

3、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知道要保护好植物,不能随便折断树枝。

活动过程

1、交代具体要求,告诉幼儿今天是植树节,我们将为路边的植物浇水,为环保出自己的一份力。

2、幼儿提着水壶出发到路边。

3、师提出要求,要按顺序给路边的植物浇水并注意不碰断小树苗不踩坏小花蕊。

4、幼儿开始给植物浇水,教师巡回观摩并给予指导,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

5、教师对幼儿的劳动给予肯定并进行评价。

6、幼儿收好小水壶回园。

7、互相交流体会,师总结活动。

(二)中班、大班植树节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讲、看看、玩玩、种.种等活动,让幼儿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加深幼儿对常见树的认识,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合作、激发他们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制作好树木与人类关系以及春天特征的多媒体课件。

2.自制常见树小纸牌人手3——4张。

3.植树的工具,在幼儿园内开辟种植角,备好柳树枝段。

活动过程:

一、讲树

1.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配以音乐解说,制造略显紧张的气氛。让幼儿通过听讲解、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了解风沙对人类的危害。

2.引导幼儿重点讨论:如何来避免风沙带来的灾难呢?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幼儿得出树木能阻挡风沙,避免及或减少风沙造成的灾害。

3.观看春天季节特征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二、夸树(植树对人类的益处)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讨论。

植树对人类的益处: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遮雨、防止火灾等功用。

三、玩树牌

幼儿每人3——4张小纸牌,上面绘有各种已认识的常见树木。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玩树牌。

玩法:双方同时出一张树牌,先拍桌者先讲:一要讲出这两种树的树名,二要讲出每种树的一二个主要特征。三要讲出其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都讲对了,两张数牌就归讲者所有;讲错了,就有对方讲。如双方均未讲对,就把这两张牌搁一边,双方重新出牌。最后以牌多者为胜。

四、种树

1.激发幼儿参与种树的兴趣带领幼儿去园内的种植角,让幼儿说说如何种植“柳树”

(1)种植工具(2)种植方法

2.幼儿种植,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每棵树枝的间距。

3.插上小标志,便于日后负责照看和护理。

五、待小树苗成活发芽后可带领幼儿去观察记录小树苗的变化。

三、活动效果评析:

6.幼儿园植树节活动方案:种盆栽 篇六

动力系统: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种植的乐趣,萌发幼儿保护小苗及保护其他植物的情感。

能力系统:

1、幼儿能够与爸爸妈妈一起种植自己的盆栽。

2、发展幼儿观察力、语言表达及动手操作能力。

知识系统:

1、知道水果、蔬菜和花草树木等都有种子。

2、初步了解感知种植的步骤。

3、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活动口号:行动起来,为地球增添一点绿色。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土、铲子、抹布、水桶、水、纸笔、胶带、绳或线、树枝、照相机或摄像机、制作拼图、幻灯片资料或图片,种子,实物:蔬菜、水果、五谷等。

幼儿准备:小花盆、种子(各种豆子等五谷类,青菜种子、土豆、白菜根……)

活动形式:亲子共同参与种植活动。

活动地点:幼儿园各班级教室。

活动流程:

一、认识部分蔬菜与种子,引发幼儿对种子的兴趣。

1、教师出示蔬菜、水果、五谷等种子,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吗?你们知道它们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吗?(引出蔬菜、水果……)

2、寻找、认识水果的种子。

提问:(1)这是什么水果?

(2)找一找它的种子在哪里?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

3、寻找、认识部分蔬菜或农作物的种子。

提问:(1)你们认识这些蔬菜吗?

(2)看看这些蔬菜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家长告诉幼儿它们的种子在哪里?)

二、了解植物的成长,亲子种植植物。

1、教师示范:清晰种植步骤。

讲解种植步骤:

首先,在花盆里装满土,在中间挖一个小坑,选择一颗种子,将种子放到小坑里,再用土将种子埋上,稍稍压一压,最后给种子浇点水,放到阳光下,记得每天要把自己的小植物照顾好。

2、动手操作:亲子种植小植物。

讲解种植要求:

爸爸妈妈要记得种的过程引导、启发宝宝说出:(1)你们种的是什么种子?(2)种子发芽后是什么样子?(3)要怎样照顾种子才会发芽长大?(4)会接什么样的果实?

亲子种植:

(1)教师先将种子和果实(或图片)相对应放在桌子上展示,供家长和幼儿前来选择。

(2)每桌准备充足的土、水、抹布、铲子等工具。

(3)家长和幼儿一起共同种植自己喜欢的小植物。

3、制作标签,巩固对种植小植物的认识。

(1)家长与宝宝一起制作个性的标签贴在自己种植的花盆上或插在花盆里。

(2)写上:植物名称、主人姓名。

(3)取一粒种子用胶带粘贴到标签或花盆上,有助于幼儿日后对小苗与种子的对比。

(4)启发宝宝对植物说一句话。

4、介绍与分享,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

请家长与宝宝一起讲一讲自己种植的植物及对植物说的话。

三、拼图游戏:苗苗找朋友(选择活动)。

教师每桌发多余幼儿人数的拼图,家长与宝宝一起进行拼图游戏,培养幼儿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玩法:A4大小植物图片,教师提前将图片按折线或曲线裁成若干块块的拼图(托小班:2——6块,中大班:20块以上)。

活动延伸:

1、在家中和幼儿园建立植物种植角。

(1)提出植物角建立要求,幼儿每天照顾关注自己的植物,建立责任感;

(2)幼儿每天坚持对自己的植物说上一句话。

2、观察记录:教师和幼儿一起每天观察,比较种子的生长情况。

(1)发生变化的:发芽了。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并用笔记录下来:

幼1:我种的青菜籽发芽了,长出了两片小叶子。

幼2:我的绿豆也发芽了,比他的青菜长得高,叶子也比较大。

幼3:我的黄豆怎么还没发芽呢?

(2)未发生变化的:未发芽。

与幼儿一起挖开土观察,了解、分析种子不发芽的原因。

(a)有的种子,如黄豆已烂了,是因浇水太多;有的种子埋得太深,难以发芽。

(b)帮这部分幼儿重新补种,以保留其对种子的关注兴趣。评析:幼儿自己种植、自己管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探索,在和同伴种植情况的比较中,又培养了幼儿观察力、比较能力及初步的竞争意识。

3、让幼儿以观察画的方式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再把小苗移栽到园内种植园地中,使该系列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7.幼儿园中班植树节活动方案 篇七

一、幼儿园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和关键场所

1.中班是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期

在众多的理论书籍中,都提出中班是幼儿合作意识的高发期, 意识的萌芽就是能力培养的最佳关键点。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中班的幼儿特别爱告状,告状是因为其对他人的行为特别关注,并伴随着自己的判断,但是缺乏解决能力。也会发现中班的幼儿更愿意尝试用学会的交往句子在同伴中进行试探,比如:“你的玩具给我玩一下好吗?”“我们一起看书好吗?”……如果对方是一位愿意合作的幼儿,达成了共识,就体会了合作的成功;如果对方不愿意合作,与自己的想法相左,就体会了合作的失败。这种幼儿自发、自然碰撞的行为,在中班是高发期,也是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期。

2.区域是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场所

区域隐含着教师营造的教育环境,投放了能与幼儿对话的材料,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活动场所。在这里,幼儿的自我需要通过活动得以实现,与同伴的交往在自然的状态下发生。一个个源自幼儿需要,源自幼儿交往的鲜活事例在这里产生。比如,一位幼儿搭了一座桥,兴奋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桥多么好看,还可以开车, 可以……;另一位幼儿也搭了一座不一样的桥,也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桥有多好。这时,两个幼儿就为了捍卫自己的桥更好而起了争执。这些意愿的不满足与矛盾,都是在幼儿自我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教师观察幼儿真实状态的重要场所。区域活动,正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重要媒介,是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所需要的重要场所。很多时候,中班的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时,要扮演调解员的角色。

在中班这个关键期通过区域活动这一重要场所,可以促进幼儿合作能力更好地养成,正是教师将教育功能辐射到幼儿自然成长需要的有利结合点。

二、打造适宜的区域活动,促进中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养成

1.投放适宜的区域材料,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有时,教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认为区域中的材料越丰富越好。为了让幼儿尽少地发生争执,投放的份数也要尽可能多。这样的误区往往会让幼儿没有成长的方向,错失与同伴交往的机会。笔者认为,区域中材料的投放,以适宜为好。

(1)丰富的低结构材料,给幼儿良好的自我界定。在区域活动中,要尽可能多地投放低结构材料,已经在很多的幼儿书籍中阐述,并在实践中让我们获得验证。我们都知道,丰富的低结构材料,能够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能够为幼儿进行不同创作、探究提供基础。在实践操作中,低结构材料,更是为各种能力的幼儿提供了平等的操作空间。平等的操作空间,是幼儿良好的自我界定的重要心理支柱。中班的幼儿,能力差异大,在建构区中,有的幼儿能够搭比较复杂的房子,有的幼儿只能够搭比较简单的房子,但在幼儿的心里他们都能够搭出房子,都能够将材料玩起来,这是一种你我之间平等的重要信号。在生活体验区中,能力强的幼儿能够制作出各种形状的饼干,能力弱的幼儿也能够制作出形状单一的饼干,但在幼儿的心里都能做出饼干,并且都是可以在烘焙以后食用,这样的美味并没有差别。这样,更多的“都能够”是能力强与弱的幼儿之间良好自我暗示的基础,是每位幼儿觉得自己“是能干的”良好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因此,低结构材料,在很大程度上使每个幼儿形成了良好的自我界定,是在幼儿能够玩起来,能够按需进行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2)适量的中(高)结构材料,提高幼儿必须的合作意识。中 (高)结构材料,往往功能有一定的指向性、局限性和不可替代性, 在很多时候,会比低结构材料更受幼儿欢迎。比如,在快乐厨房的区域中,教师投放了一套仿真的厨具,供幼儿洗菜、切菜、炒菜…… 一应俱全。幼儿在这个区域中,其他材料一下子都失去了吸引力, 兴趣点都在这套新增的厨具中。因此,幼儿开始了必须的角色分工,洗菜的、切菜的、炒菜的。在角色分配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摩擦,需要合作,需要妥协,需要配合。能力较强的幼儿会在这个时候为其他幼儿分配角色,“你来洗菜,洗的时候要把水开小一点,把菜洗干净;你来切菜,菜要切得薄一点,宝宝才能吃得下……”往往会把自己喜欢的角色留给自己。如果其他幼儿都能听从这样的角色分配,那就顺利开展,如果其中有幼儿不满意这样的角色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就开始了摩擦、协商,并能够逐步改变角色分配的方案。这样逐渐摩擦,逐渐调整,逐渐合理化的过程,正是幼儿合作意识转化为合作能力,在实践中慢慢学会交往的过程,是中(高)结构的材料的不可替代性所能够带来的重要的教育功能。因此,这样的材料应该适当为宜,而不能盲目地多投放。

2.把握丰富的应对方式,提升幼儿的合作能力

这里的应对方式所要把握的对象正是教师。教师在同一环境中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同的。按照教师的性格特点和常态与幼儿互动时的状态,笔者试着将应对方式相对地分为感性与理性。

(1)感性的应对方式,能及时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作为比较感性应对方式的教师,往往在幼儿需要的第一时间做出其最需要得到的行为。在幼儿的意愿不能得到满足而闷闷不乐时,感性的教师经常会第一时间宽慰幼儿的不满,并且通过其他方式帮助他继续快乐地参与活动,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幼儿良好的活动环境。 如,当一位幼儿为了轮不到炒菜而伤心失落时,往往会上去给予安慰,尽早地梳理幼儿的负面情绪,让其尽快地重新投入活动。这样的应对方式,在很多时候是幼儿良性心理建设的有效途径;但在一定程度上,砍掉了幼儿在遇到需要自己正面面对挫折的勇气,缺失了幼儿同伴之间交集而应运而生的矛盾,缩减了幼儿因不满足而需要的与人合作,并与之成长的合作能力。在中班幼儿区域活动时,教师适当地减少自己感性的应对方式,将幼儿的心理需要留出合理的小口子,让幼儿自己学会填满、学会成长,从而促进合作。

(2)理性的应对方式,能逐渐贴合幼儿成长需要。作为理性的应对方式,往往在允许的情况下,作为客观的旁观者,把解决的机会、成长的空间留给幼儿。在幼儿的意愿没有得到满足时,教师往往把“你觉得该怎么做”的问题,还给幼儿自己思考,或者请同伴们一起思考,把接下来该怎么做的指挥棒还给幼儿,这样会在短时间内让幼儿失去支持的力量,要自己去寻找解决的窗口。如,当一位幼儿为了轮不到炒菜而伤心失落,来求得教师的帮助时,教师会说:那你说该怎么办呢?只有一个人可以炒菜,你轮不到是很正常的。有的幼儿在得不到教师的支持时,会更加伤心;有的幼儿能够马上反应过来,我这样伤心似乎是没有道理的。教师的理性,让幼儿真实地触碰到自己的内心,留给幼儿自我突破的空间,留给同伴间互相作用的可能,从而逐渐贴合中班幼儿的成长需要,促其合作能力的养成。

3.营造健康的亲子模式,净化幼儿的合作认知

区域活动对幼儿来说,就是一个小社会,是他在幼儿园之外所有能力与经验的再现场所。亲子模式所带给他的能力与经验,又是幼儿所能获得这些经验的最重要途径。要提升区域活动的质量,健康的亲子模式具有绝对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因此,营造健康的亲子模式,是净化幼儿合作能力成长的平台,是还给幼儿正确的合作认知的重要载体。

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的委屈感,往往是因为意愿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这种前期经验来自家庭,在家庭中,这样的几率是很低的。 “爸爸,我来当警察,你来当小偷。”“好的。”“妈妈,我跑步比你厉害,每次都是我赢。”“恩,我宝贝真棒。”……这些互动在中班的亲子模式中,还没有退场,中班的家长,经常不愿意把真实的状态告诉幼儿。在不经意中,延续幼儿从小就建立起来的不平等互动模式。因此,要适当地降低满足幼儿意愿的概率。在跑道上的跑步比赛,应该赢过幼儿,并告诉他,你应该跑得更快,争取早日超过我; 在角色游戏中,警察这个角色我也喜欢当,我们要轮流……渐渐的,幼儿会调整以自己意愿为中心的交往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在平等的平台上的合作模式,将之迁移到同伴之间,也不会受阻。

亲子互动中的合作认知,正是幼儿在区域自主活动中合作认知运用的磨刀石;区域活动中的合作认知,正是亲子互动中合作认知巩固的试验场。这两者在幼儿的合作认知建构过程中,是互相影响、紧密联系的。

在中班这个关键期,借助区域活动这个关键场所,通过材料与幼儿的对话,教师丰富合理的应对方式,健康亲子模式的护航,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合作能力,正确的合作认知。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成长一直这么自然地存在着,我们不要去打破它,把这些还给幼儿!

摘要:幼儿的合作能力是其适应集体生活,迈入下一个成长阶段的重要能力之一。在教学中,要抓住中班这个关键期,区域这个关键场所,从材料与幼儿的对话,教师与幼儿的应对方式,家长营造的亲子模式等方面共同努力,把自然的成长还给幼儿。

8.幼儿园中班植树节活动方案 篇八

关键词:谈话活动;幼儿园中班;策略

一、研究背景

幼儿期是人一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个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得怎么样将会直接影响他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谈话活动是幼儿语言教育中的一种方式,是帮助幼儿学习运用口头语言与他人进行交谈的活动,具有独特的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功能。然而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并不是先天就具备的,而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育学》指出,3—4岁是语音发展关键期,该阶段幼儿能听懂日常生活用语,会向别人表达自己基本的想法和要求,但是语句不够完整;4—5岁幼儿基本上能够发清楚大部分语言,掌握词汇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5—6岁能够清楚地发出母语的全部语音,能听懂更多复杂的句子。由此可见,大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强,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班幼儿处于词汇积累阶段,而中班处于“交接”的过程,是语言积累向语言输出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通过有效组织开展中班谈话活动,对幼儿期语言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在岑巩县幼儿园的调研中发现,谈话活动作为语言教育内容中最直接有效的促进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教学活动,没有受到重视。幼儿教师普遍认为谈话活动较难开展,因此造成很多教师不愿意去开展,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由于缺乏有效开展谈话活动的教学技能,没有使谈话活动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学效果最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谈话活动有效性的发挥。

注:本文所采用的学前儿童谈话活动主要以母语为主要学习内容,不包括英语及其他语言的学习。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文献法了解目前语言教育中谈话活动的研究背景以及开展价值,以问卷调查法了解目前岑巩县幼儿园中班谈话活动开展现状,从而找出一些在开展此类活动遇到的问题,了解中班谈话活动开展策略,从而发现现有策略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有益于幼儿园中班有效开展谈话活动的策略。

(二)研究意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谈话活动作为语言教育中的一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幼儿与他人交谈的情趣,帮助幼儿理解习得谈话活动的基本规则,增强幼儿通过交流获取信息的意识,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而中班幼儿正处于大小班的交接期,对整个幼儿期的语言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当前幼儿园中班谈话活动开展的现状

(一)对谈话活动不够重视。岑巩县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81%的幼儿教师都对谈话活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够全面,只有45%的幼儿教师能够很全面地解释谈话活动的内涵。有90%的幼儿教师都认为“幼儿园中班开展谈话活动存在不足”,并且有92%的教师都认为家长对幼儿的口语发展重视不够,其次有85%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对谈话活动的重视不够。因此,为了促进谈话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引起幼儿园、家长、老师的重视。其中,家庭对幼儿口语的发展的重视程度要加强。

(二)谈话活动的开展情況。从问卷数据中可知,在所调查的幼儿园中,有55%的幼儿教师都没有对幼儿开展过正式的谈话活动,在45%开展过谈话活动的幼儿教师中,开展谈话活动的频率集中在一月一次,比例为75%,而一周一次比例只有9%。教师开展谈话活动的时间主要在0- 10分钟这个时间段,由此可见,谈话活动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开展较少。

(三)谈话活动开展策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幼儿教师认为在开展谈话活动中要加强对教师自身的要求,在采用谈话活动策略和方法中,教师更多地是倾向于提问这种方式,人数比例为78%,其次是游戏法和自主交流法,比例分别为69%和64%。在谈话内容上,幼儿教师都比较尊重幼儿,选择“幼儿的兴趣 ”和“根据幼儿发展语言发展能力”而进行谈话活动的幼儿教师人数比例分别为90%和87%。大部分幼儿教师都认为谈话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可以提高中班谈话活动的效果,人数比例为66%和65%。在调查幼儿教师认为谈话活动最困难的方式中,有89%的幼儿教师都认为在谈话过程中提问最困难,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很高。

四、开展谈话活动的建议

(一)幼儿园要加强对谈话活动的重视,促进谈话活动的开展。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语言教育是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之一,而谈话活动又是语言教学中最常见的形式。因此,幼儿园要重视谈话活动的开展价值,增加园内班级谈话活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定期对幼儿教师进行谈话活动的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开展谈话活动的意识和技巧,让幼儿教师将谈话活动渗透到一日生活,游戏和教学活动中,贯穿于五大领域,进行随机教育,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加强家园合作,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提高谈话活动的效果。中班幼儿的思维,语言在不断发展中,喜欢与亲近的人交谈,说话的连贯性逐渐上升,但不稳定。而父母对幼儿的感染是最大的,因此,家长要提高对幼儿语言培养的意识,重视语言教育的价值,学习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策略方法,如开展亲子阅读,日常对话等。家长在培养过程中,要耐心指导,纠正发音错误,克服困难,不断地积极引导,激发幼儿灵感,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三)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指导策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谈话活动中,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教学。

nlc202309082136

1.选择适宜的话题:中班幼儿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智力也在迅速发展,对周围的事物非常好奇,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乐意去交谈和探索。因此,幼儿教师选择谈话活动的话题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内容要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有话可说,有兴趣说,并能进行交流和分享。

2.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运用口头语言与他人交往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制定中班谈话活动目标时,要根据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制定三维目标。

3.创设自由的谈话环境:中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了进一步发展,但其语言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环境与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真诚平等地对待幼儿,提供锻炼幼儿的机会。同时中班幼儿想象力丰富,教师要提供有利于充分发挥话题谈话的空间,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谈话情境,让幼儿围绕话题能自由的交谈。

4.选择趣味性的内容:陈鹤琴曾指出:幼稚教育期内的儿童具有好群、好玩、好奇、可教的特征。因此,在选择谈话活动内容时,必须要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和需要。在一日生活,游戏活动,教学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幼儿在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更愿意去交流,能更集中注意力的融入到活动中。因此,幼儿教师应该随时地关注幼儿的活动,抓住幼儿在活动中的好奇点,兴奋点,借此采用适当的语言去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的感受。比如,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本来是让幼儿们讨论周末与家人逛商场、动物园、公园时在路上遇到的了什么人,结果幼儿在讨论时,讨论的内容有点偏向于见到的商品,动物以及花草。于是这时候幼儿教师就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以“我看到了**”为小主题进行谈话,让幼儿踊跃发言。

5.注重对幼儿的指导

(1)注重个体差异。由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存在个別差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谈话活动中来。随着幼儿自身发展速度与能力的不同,有些幼儿会在理解能力、用词以及表达方式方面处于弱势,面对这些有差异的幼儿,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与帮助,对于他们的每一次参与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谈话活动中来。

(2)巧设问题,拓展谈话思路。谈话活动中,教师通常是以谈话的方式引出话题,而中班幼儿是整个幼儿时期思维形象性表现最为明显的时期。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围绕启发幼儿的思维进行提问,在互动过程中,要对幼儿的回答积极回应,不必严格要求句式以及语言连贯与准确,即使幼儿说错也不要急于纠正,要让幼儿不怕说,敢于说。

(3)做好评价。教师选择在恰当的时机自然巧妙的结束谈话活动,引导幼儿对谈话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讨论,并对谈话活动中出现问题进行总结,强化重点。

参考文献

[1] 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期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9.幼儿园3.12植树节活动方案 篇九

1、从小爱护花木、保护环境,知道了小树、花草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2、能够愉快的参加活动,积极与父母共同劳动,在活动中遵守规则,学习与他人合作,体会劳动的快乐;

3、感受大自然、周围环境的美好,初步建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4、倡议绿色,做好宣传社会。

活动准备:

宣传条幅、树苗、植树工具(铲、水桶等)、摄影设备、认养树牌、家长签名条幅、班牌、教师统一服装、笔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准备)

宣传条幅:例如

(1)植树在当代,得宜在下代(幼儿园悬挂)

(2)xx幼儿园3.12第X届“xx林”种植“亲子树”活动(活动地点:xx市植物园活动时间3月12日9:00)(植物园门口、幼儿园悬挂)

活动过程:

1、家长与幼儿3月12日上午8点30分在植物园门口集合。9:00由班主任带队到达本班活动区进行主题活动。

2、10:00各班参加种植亲子树的家长幼儿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到xx林集合。

第一组:新生组

(1)组织新生家长与幼儿一起种下“亲子树”、浇水。

(2)为小树挂上认养牌。

(3)签名仪式(在条幅“xxx幼儿园3.12第X届“xx林”种植亲子树活动“上签名)

(4)班级在条幅下合影留念。

第二组:老生组

(1)组织老生家长和幼儿一起为XX年认养的亲子树松土、浇水。

(2)为小树更换认养牌。

(3)签名仪式

(4)班级合影留念

10.幼儿园中班植树节活动方案 篇十

3.12植树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小树伴我成长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

2.了解树木以及绿色植物对人类的作用,知道要爱护花草树木。

3.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三、活动组委会

活动总指导:朱秀娟

活动总策划:张先强

具体负责人:各班级教师

四、活动形式

本次活动具体由各班负责,活动形式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如小班组可开展“我给小树穿花衣”“我认识的小树”等;中班幼儿可开展“我给小树松松土、浇浇水”、我认识的小树”等;同时丰富班级自然角的植物种类,可以种豆、种蒜并用幼儿喜爱的方式进行记录。四月进行户外种植活动,每班认领土地,自选植物种植,让幼儿感受自己劳动美化环境的乐趣。同时各班可邀请有专业知识的家长来园做活动,激发家园共同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活动时间

2012年3月12日—4月12日

六、活动地点

各班自定

七、活动效果

各班做好活动过程、活动总结,上交保教处。

罡城镇中心幼儿园

11.幼儿园中班植树节活动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活动区;中班;幼儿活动;区域性活动;幼儿冲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39-01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发生冲突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活动区方面的因素、幼儿方面的因素、教师方面的因素、家庭方面的因素、社会方面的因素等,下面选取最容易发生冲突的中班年龄段儿童,以活动区因素作为对象,就影响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发生冲突的行为做一案例分析。

一、活动区面积

笔者曾在幼儿园带过两个中班(A班和B班),两个班均收纳有28名儿童。其中A班的寝室和活动室共用一室,室内稍显拥挤。另一个B班拥有独立的寝室,仅单一的活动室面积就已与A班面积相同,所以相较宽敞。受面积的局限,A班上各活动区相距并不远,区与区之间也没有明显的间隔。美工区和益智区因为桌子放进去后幼儿就坐不下,所以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老师只能把桌子搬到区域外围供幼儿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相较B班,因为活动面积受限,B班幼儿常常因为无意的身体触碰及言语干扰而发生冲突。

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当儿童的平均占地面积不小于25平方英尺时,空间密度对儿童的社会行为几乎不造成影响。但当这一数值降到15平方英尺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就会增加。幼儿园活动室的空间密度高于一定界限,会使幼儿在自由选择的游戏活动中较多地产生我们所不期望幼儿产生的行为。

二、活动区材料

材料是幼儿与同伴互动的重要媒介。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数量、材料投放时间的长短、材料本身的构造乃至材料传递的内容都影响着幼儿冲突行为的发生。

幼儿之所以喜欢区域活动,是因为在区域活动中,他们可以找到各种自己喜欢的材料并与之发生互动。当材料的数量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时,幼儿之间就容易为了获得玩具而发生冲突。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与区域中材料相关的因素也影响着幼儿同伴冲突的发生。首先是材料投放时间的长短。好奇心强是幼儿的一大特点,每当某个区新投放了某种新玩具时,幼儿总会一起围上来,询问与之相关的事情并综合各种感官去尝试探究其中的奥秘。而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这件物品往往也会成为进入该区的幼儿竞相追逐的“香悖悖”,也就常常引得幼儿之间因之而发生冲突。其次是材料本身的构造。某班益智区中有这样一件物品,它是由磁铁石、表盘、算珠、印章以及单词卡构成的一个五面体玩具。当两名幼儿一起操作时,总会因为两人都想玩同一个面或者一方玩某一面的时候干扰到了另一方的操作而发生冲突。再有,材料本身传递的内容也会影响到幼儿同伴冲突的发生。不管是图书区中有关奥特曼的书籍,还是建构区中的塑料手枪,幼儿在与之互动的过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模仿起其中的内容。如把自己想象成奥特曼,周围的同伴想象成怪兽,嚷嚷着要打怪兽。又如想象自己是警察,正拿着枪要击毙作为“小偷”的同伴等等。幼儿突出的一大特点即是好模仿,这些本身带有侵犯性内容的材料极其容易诱发幼儿的带有动作的模仿行为,导致冲突的发生。

三、活动区布局

所谓活动区布局,指的是活动区内部各种材料的陈设和规划方式。活动区的布局方式既影响着幼儿材料取用的方便性,也制约着幼儿活动过程中动作施展的灵活性。布局的合理与否也是影响幼儿同伴冲突的一大因素。

如下图是某中班紧靠室内墙壁而设置的“宝贝厨房”布局的前后调整图,其中A区是烹饪区、B区是食材区、C区是炊具和餐具区。图1中B区的右侧以及图2中C区的右侧是门。

调整前,几乎每次活动中,在A区和C区的夹缝区域中都会出现既有正在“做饭”的“厨师”,又有要取“餐具”的“服务员”拥挤在一块儿的情况。“厨师”和“服务员”常常彼此抱怨对方干扰了自己的活动。老师发现了这一情况后决定调整该区的布局。于是把钢琴又往左移了移,A区和B区也顺沿着左移。之后找来一个大小合适的陈设柜作为C区,将之设置到B区右侧。调整之后,“宝贝厨房”的冲突大大减少了。因而活动区的布局亦可能影响到幼儿同伴冲突的发生,合理的布局可以有效地减少冲突的发生。

四、活动区规则合理性

活动区规则的合理与否也可能影响到幼儿同伴冲突的发生。例如,某班教师规定,幼儿每次进区之前要先搬小椅子进区,再拿进区卡,谁有卡谁就能在这个区玩。男A听老师的话先去搬小椅子,可是当他把小椅子搬到想要去的区时,那个区所有的进区卡已经被那些没听老师话而先来取卡的幼儿拿走了。虽然没拿到卡,但他还是把小椅子放在这个区玩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先去取卡的男B搬着小椅子过来了,可是已经没有空位置放椅子了,于是,他和没有进区卡的男A因为到底谁能在这个区玩争执了起来。这里,男A和男B都部分遵循也部分违反了教师制定的规则。男A听从了教师的“先搬小椅子,再拿进区卡”,但他没有做到“有进区卡的才能在这个区玩。”男B没有听老师的话先取小椅子再拿进区卡,但因为他有进区卡,所以有权利在这个区玩。其实,教师可以让小朋友们先一起把小椅子搬到区域里,然后再组织大家选区。这样既能有效地避免冲突,又能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意识。

为了避免幼儿冲突的发生,在区域性活动中教师要综合考虑活动区的面积、活动区材料等因素,通过合理布局,在一定规则的规范下,才能顺利开展各种活动。

参考文献:

[1] 敖妮娜.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幼儿同伴互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12.幼儿园中班植树节活动方案 篇十二

一、中班幼儿园区域活动内容和特点的概述

中班区域的建立主要为了辅助教学任务并满足学生天性爱玩的特点, 游戏中进行教育活动能够有效的帮助幼儿提高学习的兴趣, 通过游戏、操作和练习等多方式设定相关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区域活动主要包括建构区、益智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等,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定期进行区域内容的调整, 并以观察记录的方式鼓励幼儿进行记录, 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随着现代化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人们对幼儿园课程的认识已经有了新的改观, 其中包括学习的学习经验, 通过多种因素构建整体的教学结构, 教师开展区域活动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 供幼儿可以有多项选择。同时区域活动内容要根据当月的主题内容制定虚席目标和学习任务, 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 以下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特点进行概述:

(一) 培养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园教师必须是相互渗透的整体, 教育内容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整合。活动区域的课程要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如情感的认知、个性化的培养、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进行培养。

(二) 学习计划具有开放型。

课程计划的开放形式指活动中能够提供环境的资源, 充分的满足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能够通过区域活动加强幼儿的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能够体现幼儿的自主发展, 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三) 自主选择性。

幼儿园的活动区是开放型的, 幼儿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 这一过程改变了传统教学让幼儿硬性被动式的选择。通过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确保幼儿能够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程度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一定的提高。

二、中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策略

合作通过两个及两个以上进行同一活动内容和活动目标, 以交流和沟通进行交往活动的方式, 中班幼儿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区域活动中的交流和沟通达到良好互动的效果, 以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

(一) 善于利用生活素材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

儿童的灵感大多来源于生活, 在区域活动中生活素材和学习的知识可以帮助幼儿顺利的进行学习,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鼓励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善于捕捉生活素材的教育意义, 促进师幼、同伴之间和环境的充分配合。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比较合适的材料, 供幼儿操作和学习, 这样能够加深幼儿对操作材料的认识和使用, 更能够加深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如益智区投放几种不同图案的扑克, 让学生通过抽象的图像进行对数字大小的理解, 从而确定出大小牌。体验区中的“超市”投放不同的玩具、文具, 请幼儿自行进行角色扮演, 超市的服务人员、购买的顾客和收银台的服务员, 通过商品的变卖能够对商品条形码认识, 能够正确的使用50元以内的金币进行买卖, 加深对50以内的正倒数知识和5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活动过程幼儿通过沟通要明确分工, 通过联合游戏的方式进行合作好配合。

(二) 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加强幼儿的合作能力。

幼儿进行区域活动会有更多的机会和小伙伴进行学习和游戏活动, 教师要抓住一切幼儿小组活动的机会激发幼儿能够联合游戏通过相互的沟通进行合作, 充分考虑到各区域的学习特点, 培养幼儿可以逐渐养成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能力。例如, 图书区幼儿可以一起分享一本书, 能够做到爱护图书、不争抢图书, 在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 小声的讲述书中的内容。美工区教师可以减少涂鸦的材料, 让幼儿自己想法办解决材料的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联合游戏的能力和解决沟通的能力。

(三) 教师要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

因为中班幼儿的年龄还较小, 会以自我为中心, 所以在区域活动中可能会出现自己玩或是不想进行活动的现象, 这就需要就是发挥引导作用, 鼓励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通过适当的指导引导幼儿愿意于别人进行合作。活动后教师要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 刚才你在什么区域做了哪些工作?通过什么材料进行的?你和哪位小朋友共同完成了什么?你旁边的小朋友刚才都做了什么?相比下你觉得谁做的更好, 为什么?从而加深幼儿对操作内容的巩固和理解, 并加强自身的合作意识, 理解合作的内容。

(四) 面向全体幼儿, 关注个体差异。

在区域活动中, 教师要关注全体幼儿的发展, 注意个体的差异。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 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积极的调动幼儿的参与性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根据实际的主题内容和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 适当的调整教学计划中的内容和目标。活动结束后能够及时的进行评价, 根据幼儿的操作表现和与人合作的情况多方面进行评价, 并请小伙伴相互进行评价, 找到各自的在区域活动中的问题。针对不同幼儿的表现给予不同的鼓励和目标, 从而加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总而言之, 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够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 和同小伙伴、教师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并能够按照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游戏和操作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从而确保幼儿能够个性化自主学习并可以快乐的成长。

摘要:本文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区域活动的内容和特点进行概述, 根据实际的区域游戏情况制定相关措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中班幼儿,区域活动,合作意识培养

参考文献

[1]乔雯.合作——架起幼儿成长的桥梁[J].幼教研究, 2011 (3) .

[2]贾丙.马克思的分工与协作理论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动因[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 .

13.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方案 篇十三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区域活动,是我们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幼儿行高效学习,获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因此,我们将本学期的区域活动目标制定如下:

一、《聪明屋》活动目标:

1、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玩耍中获得一些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

2、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幼儿多看、多思、多想。

3、帮助复习巩固数学知识。

二、《美术吧》活动目标:

1、提供各种成品、半成品让幼儿操作,发展幼儿的画、剪、贴、折等的基本技能。

2、教育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操作卫生习惯。

3、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

三、《小超市》活动目标:

1、理解角色的职责,按角色规定、要求进行活动。

2、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推动游戏的发展。

3、培养做事有始有终的积极态度。

4、在游戏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有礼貌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四、《演艺吧》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特别是男孩,吸引他们来活动。

2、提供音带、乐器、节奏谱等,发展幼儿的节奏感。

3、提供各种材料,如:飘带、花等,让幼儿自由舞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

4、发展幼儿的动作,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五、《建筑工地》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感知觉,增强幼儿手指肌肉的发展。

2、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懂得合作,提高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大胆建筑。

六、《新华书店》阅读区目标:

1、在看书时能较自觉的保持安静。

2、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废旧材料对破旧图书进行修补。

3、掌握正确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4、能讲述图书中的主要内容。

三、主要措施:

1、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区域,可发动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各种材料,制作各种成品、半成品,以便顺利的开展各种游戏。

2、在区域活动中设置物品,具有全面性、层次性的特点,可供不同幼儿操作。

3、每周为幼儿新增活动内容及材料,提高幼儿活动兴趣。

4、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5、教师认真有重点的辅导幼儿活动。

(1)教育引导幼儿有目的的选择区域,学习轮流着每天玩不同的区域。

(2)教师每天都有一项活动作为重点辅导。

(3)加强个别辅导。鼓励幼儿大胆进行

活动,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4)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特别功能,使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5)抓好活动后的评价及整理工作,以便更好的搞好区域活动。

(6)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引导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发生的问题,确保游戏的顺利开展

(7)教师密切注意幼儿在游戏中的情况,记好游戏记录。

6、重视每一次的角色游戏,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新增材料,认真辅导,充分发挥角游的教育功能。

7、教师继续学习有关创造性游戏类的文章,充分认识游戏的作用,把教育渗透在游戏之中,寓教于游。

8、保证幼儿每天都有游戏时间。

14.幼儿园中班圣诞活动方案 篇十四

一、中二 地点:多功能室 活动分两大部分:

一、体育游戏:亲子背背乐

玩法:宝宝站在终点处的呼啦圈内,由家长抱起宝宝回到起点处、踩气球,每一组最先踩爆气球者为胜利者,幼儿园中班圣诞活动方案。

二、英语活动:圣诞快乐。结合圣诞节进行游戏活动《merry christmas》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室的环境,与幼儿相互问候:merry christmas!

2、教师逐一出示圣诞节的有关饰物:圣诞老公公christmas old men 圣诞树christmas tree等饰物的发音。

4、带幼儿到室外与老师、阿姨、其他的工作人员相互祝福。merry christmas!

三、亲子活动:给老师的圣诞卡

1、提出主题,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师:圣诞节到了,你们想送什么样的圣诞卡片给老师呢?今天我还请来了爸爸妈妈一起帮忙,赶快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吧,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圣诞活动方案》(1)师重点引导爸爸、妈妈为孩子介绍自己所带来的材料,引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大胆设计。(2)请幼儿大胆与爸爸、妈妈讨论。

2、让幼儿相互交流:你想和爸爸妈妈做什么样的卡片呢?

3、提出制作时的要求,(1)先设计好在进行制作,大胆使用各种材料。(3)使用工具、材料时用注意安全。

4、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圣诞贺卡(1)教师全面观察巡视,适时给予帮助。(2)重点帮助爸爸、妈妈没有来的孩子一起设计、制作。

5、请幼儿把制作好的贺卡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并对老师说一句祝福的话。

四、圣诞party 在活动室的每一个角落都闪动着欢乐的烛光,身着圣诞礼服的主持人来到孩子们中间一声圣诞party开始喽!让我们一起来狂欢吧!孩子们齐声唱起趣了圣诞歌,紧接着,孩子们纷纷戴上自制面具,顿时活动室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他们齐齐登场跳起了兔子舞。

五、备选游戏:

1、抢椅子

2、水果蹲

3、眉目传情:提供纸条写有各种表情符号、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名称等。幼儿做动作、家长来猜。

六、共唱《同一首歌》。

15.幼儿园中班植树节活动方案 篇十五

一、中班幼儿绘画活动面临的问题

1.范画的应用阻碍了幼儿的自主性

绘画活动主要是通过明暗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作者的内心情感,形成一种具有质感和空间感的艺术。儿童天生喜欢艺术,绘画是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幼儿园中常常可以看见儿童画的踪影,教师也将幼儿的作品粘贴于画廊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但同时幼儿的作品都大同小异,教师提供范画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孩子创造力的发挥。

2.重视绘画技能,忽视幼儿心理状态

由于幼儿成长环境和家庭条件的不同,心理情感也不同,且不同的心理状态都具有一定的神秘性,而这种心理情感可以通过绘画展现出来。即使是简单的圈圈线,也能表现出幼儿的心理意向,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种情感关注,导致中班的绘画教育变成技巧式的训练,无法触及儿童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很多教师在绘画教学中过分强调技巧的运用,强调色彩的协调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儿童的想象力,画出来的作品富有美感,但情感表达较为空洞。

二、幼儿绘画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研究

1.选择新颖合适的教学内容

幼儿绘画教育必须在重视技巧运用的同时,注重幼儿的情感体现,关注幼儿的价值倾向,因此,幼儿绘画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启发幼儿思维,显现幼儿真实的情感生活,教师利用丰富的体验和感受去教导学生,同时要选择新颖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中班幼儿来讲,他们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精彩度,往往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从幼儿的实际出发,选择出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相关的教学内容,将已知和未知结合起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构建新的知识经验。

例如,幼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已明确单色画的概念,也已经掌握了水彩的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幼儿进行《单色画:有花纹的鱼》练习,幼儿可以主动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生动的作品,幼儿获取利用花纹打扮鱼的新知识。试想,如果幼儿没有单色画的基础,没有欣赏花纹的经验,就不可能有创作的兴趣和冲动。所以在美术教育中必须为幼儿提供新颖的内容,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2.正确使用范画

范画的应用目的是为幼儿提供绘画导向,而不是对绘画技能形成一种禁锢,应起到打开幼儿想象和创造空间的作用。

在具体的绘画教学中,范画的讲解和悬挂时间不宜过长,教师的讲解只需要幼儿明白活动的任务和规则,在幼儿开始创作之前取下范画,避免幼儿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和模仿行为,将灵活的创作空间留给幼儿,在重要的环节上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幼儿更有个性地表达自我,表达世界。

3.营造合适的美术空间

幼儿在绘画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主动性和被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主观能动性又与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有关。如果绘画环境不适宜幼儿创作,那么幼儿的思想将受到约束,作品也将是死板的、缺乏生气的,久而久之将埋没幼儿的创造力。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之间互相讨论,及时交流,相互启发,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保证幼儿的心理有所放松。例如,在幼儿画太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幼儿到室外欣赏太阳的美景,早晨金灿灿的太阳披着朝霞,中午银闪闪的太阳与白云为伍,傍晚红彤彤的太阳与晚霞。通过不同审美环境的体验,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从而画出的太阳不再是一个模样、一个色彩。利用良好的美术环境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发挥创造性。

4.为幼儿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

幼儿绘画作品主要是表达稚嫩纯真的内在情感,教师的评价方式对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极为重要。

首先,不能利用再现、写实和逼真的标准评价幼儿的作品,必须从独创性、新颖性的角度审视绘画作品,同时在作品的评价过程中必须注重幼儿的差异性,不宜采用横向比较,必须从个人发展水平的角度来评价。

在开展绘画教学过程中,幼儿的作品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我们会忍不住拿起笔边说边画:这里应该这样,那里应该那样。这样一来将很大程度上阻碍幼儿独创性的发挥,我们必须保证幼儿自己动手完成一幅作品,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間,在增强自信心的同时,有助于情感价值的体现,对未来的成长形成积极的影响。

在中班幼儿绘画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需要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积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展现内心情感,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能力,积极接受幼儿独特纯真的审美感受和学习方法,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绘画教育是复杂且系统的,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必须管住自己的手,善于利用指导性的语言,帮助幼儿在理解和领会的基础上创造,对幼儿未来的成长提供积极的动力。

16.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 篇十六

《铺路真有趣》是幼儿园中班主题探究活动“幼儿园是我家”中的一个子活动。这一主题主要是利用幼儿园各种教育资源,让幼儿了解自己生存的生态环境,而“路”则是幼儿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环境要素。有的路平坦、有的路崎岖、路上难免会出现一些凹凸不平,形状各异的坑。加上升入中班后,我们加大了科学区的投放,幼儿渐渐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图形,动手能力明显地发展起来,活动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探索欲望更为强烈。因此开展这样一节具有游戏趣味的科学活动——铺路是十分必要的,大大激发孩子对图形一一对应关系的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纲要》在科学领域中要求我们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萌发对科学的兴趣。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发现周围有趣的事情,并积极寻求答案。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特拟以下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巩固已认识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初步感知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关系。

3、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铺路。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PPT,音乐,图形卡片,为铺完路的小房子。

经验准备:对各种常见图形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由小鸭子的新房子,巩固已学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二、铺路

1、情景展现:小鸭子在回家的路上摔跤引出路不平。

师: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把路铺好。

2、铺小路

(1)、先引导幼儿观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状。

师:土坑有哪些形状?请你把与土坑形状相同的石头填进去,然后检查是否填平,要大小正好。

(2)、指导幼儿操作,用图形一一对应地填好。

(3)、还有坑没填好,但是没有与它形状相同的图形怎么办?

引导幼儿观察旁边的半圆形石头:鼓励幼儿尝试拼一拼,教师用大小不一的拼一拼,让幼儿观察比较。

归纳并小结: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可以拼成一个圆形。

(4)、喊小鸭子回家引出铺路任务。

交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铺路幼儿人手一张要铺路的图,强调在铺路的时候应边对边、角对角铺平。

幼儿完成后点评、展示。

三、活动结束:

将我们铺好的小路图送到教室的科学活动区展示,大家一起去欣赏吧!

17.幼儿园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篇十七

幼儿园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一

活动目标:

1、了解树木的种类,用途以及保护树木的方法。

2、能愉快的参与植树活动,学习粗浅的种植知识。

3、在劳动过程中能与同伴相互合作。

4、感受大自然、周围环境的美好。

活动准备:

1、小树苗若干棵,浇水工具(盆、桶、杯子)

2、事先选择好场地,挖好坑

活动过程:

一、植树前的谈话

1、今天是几月几日?(三月十二日)

2、你知道三月十二日是什么节吗?(植树节)

3、你认识哪些树木?(引导幼儿说各种树木的名称)

4、你知道树木有什么作用吗?

(先让幼儿互相讨论,再请个别幼儿说,教师最后作小结,告诉幼儿树木可以制作家具、打门窗、结水果;还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5、你植过树吗?你知道如何植树?

(引导幼儿讨论植树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带领幼儿来到植树地点植树,提醒幼儿在植树过程中注意同伴间的分工与合作,并进行安全教育。

三、植树后的谈话(带领幼儿回到活动室后组织)

1、小树栽下去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得出结论:要浇水,不摇晃......)

2、欣赏音乐《爱护小树苗》

四、待小树苗成活发芽后可带领幼儿去观察记录小树苗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关于植树节的活动策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制作树叶书签、标本和保存树叶的基本方法。

2、引导幼儿观察形形色色的树种,了解树的名称、形态、特点、生长规律等。

3、进一步增进幼儿对树的认识,理解人与树的内在联系。

4、通过对树的认识和探究,激发幼儿爱树、护树的情感,培养其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

2、教师准备一些市区绿化的录像带、照片等资料。

活动安排:

1、绿化植物知多少: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调查了解幼儿园和幼儿园周围有多少种绿化植物,并摄影,了解这些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

2、树叶探趣:家长和孩子一起到幼儿园、公园、植物园等实地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采集树叶标本,制作树叶贴画、树叶标签……

3、树木护养:老师和家长一起教给孩子一些有关养护植物方面的常识。

4、绿化植物摄影作品展和树叶贴画作品展。

幼儿园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二

活动目标:

1、了解“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等资料。

2、在实践过程中每名幼儿要体现出各自自信勇敢的一面。

3、发挥出绿色幼儿园成员的自豪与自律,从小锻炼身体,向大家展示我们银河班的风采。

活动准备:

1、树苗若干。

2、浇树种树用的水桶铁锹等植树工具。

3、制作植树节版宣传报(关于“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等资料)

4、制作“绿化环境,美化家园”宣传旗。

活动过程:

1、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配以音乐解说,制造略显紧张的气氛。让幼儿通过听讲解、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了解风沙对人类的危害。

2、引导幼儿重点讨论:如何来避免风沙带来的灾难呢?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幼儿得出树木能阻挡风沙,避免及或减少风沙造成的灾害。

3、观看春天季节特征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4、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讨论,植树对人类的益处: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遮雨、防止火灾等功用。

“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植树节活动开始仪式

①教师讲解植树节的来历,宣布活动开始。

②老师向小朋友介绍种树的意义,讲解护绿爱树的重要性。

③提出口号“你来,我来,大家来,共创绿色幼儿园”,并向大家倡议:“让我们的世界变成青青世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④幼儿种植,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每棵树枝的间距。

幼儿园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三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耐心、爱心,体验同伴间相互劳动的喜悦,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

2、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懂得保护植物就是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知道要保护好植物,不能随便折断树枝。

2、介绍植树节的相关活动。

3、已学会用水壶给植物浇水的技能。

活动过程:

1、交代具体要求,告诉幼儿今天是植树节,我们将为路边的植物浇水,为环保出自己的一份力。

2、幼儿提着水壶出发到路边。

3、师提出要求,要按顺序给路边的植物浇水并注意不碰断小树苗不踩坏小花蕊。

4、幼儿开始给植物浇水,教师巡回观摩并给予指导,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

5、教师对幼儿的劳动给予肯定并进行评价。

6、幼儿收好小水壶回园。

7、互相交流体会,师总结活动。

幼儿园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四

活动目标:

1、了解绿树植树对环境和生活的作用。

2、知道3月12是植树节,并在老师的帮助下种植花草。

活动重点:

知道3月12是植树节,并在老师的帮助下种植花草。

活动难点:

了解绿树植树对环境和生活的作用。

活动准备:

请幼儿收集有关树的资料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老师:我们呼吸的是什么呀,对是空气,你们知道空气是从那里来的吗?对是从大树上散发出来的,所以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树木,春天的时候也要植树。有一个专门植树的日子,你们知道是那天吗?

老师小结:因为现在是春天,春天适合植树,所以大家把3月12日,指定为植树节。

2、欣赏儿歌《留住小鸟》。

大树不但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还是小动物的好朋友,用什么方法才能留住小动物呢?小猫和小狗用什么方法想留住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小兔子用什么样的方法留住了小鸟?为什么留住了小鸟呢?小鸟为什么喜欢树呢?

二、老师分享和谈论有关植树节的资料。

1、老师给幼儿介绍有关植树节的来历、日期,并请幼儿讨论一同说一说有关树的作用。(丰富幼儿的知识,了解植树节的来历以及意义。)

2、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讨论有关于保护树木的方法。

三、老师让幼儿以植树为主题,分组绘画。

1、老师请一组幼儿讨论的保护树木的方法,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老师请另一组的幼儿进行设计有关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四、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了解种植花草的步骤。

1、老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种花的正确步骤是什么吗?

2、老师请幼儿思考后回答。

3、老师小结:我们种花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土放进花盘里,挖一个洞,然后再把种子撒下去,再用土盖起来,最后给种子浇点水就可以啦。然后每天都要给种子浇水,吸收阳光和水分,这样就可以促进种子的生长,让它可以更快的发芽等。

18.幼儿园中班植树节活动方案 篇十八

关键词:合作能力;区域材料;应对方式;亲子模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本中指出,幼儿阶段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期社会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其实质在于促进幼儿社会化,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与个性。在实践中,我们看到每一位幼儿从3岁的不适应集体生活,到6岁对集体生活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这个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适应能力的成长过程,是幼儿诸多能力的成长过程,其中合作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那么,应该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伴随其更好地成长呢?

一、幼儿园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和关键场所

1.中班是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期

在众多的理论书籍中,都提出中班是幼儿合作意识的高发期,意识的萌芽就是能力培养的最佳关键点。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中班的幼儿特别爱告状,告状是因为其对他人的行为特别关注,并伴随着自己的判断,但是缺乏解决能力。也会发现中班的幼儿更愿意尝试用学会的交往句子在同伴中进行试探,比如:“你的玩具给我玩一下好吗?”“我们一起看书好吗?”……如果对方是一位愿意合作的幼儿,达成了共识,就体会了合作的成功;如果对方不愿意合作,与自己的想法相左,就体会了合作的失败。这种幼儿自发、自然碰撞的行为,在中班是高发期,也是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期。

2.区域是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场所

区域隐含着教师营造的教育环境,投放了能与幼儿对话的材料,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活动场所。在这里,幼儿的自我需要通过活动得以实现,与同伴的交往在自然的状态下发生。一个个源自幼儿需要,源自幼儿交往的鲜活事例在这里产生。比如,一位幼儿搭了一座桥,兴奋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桥多么好看,还可以开车,可以……;另一位幼儿也搭了一座不一样的桥,也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桥有多好。这时,两个幼儿就为了捍卫自己的桥更好而起了争执。这些意愿的不满足与矛盾,都是在幼儿自我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教师观察幼儿真实状态的重要场所。区域活动,正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重要媒介,是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所需要的重要场所。很多时候,中班的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时,要扮演调解员的角色。

在中班这个关键期通过区域活动这一重要场所,可以促进幼儿合作能力更好地养成,正是教师将教育功能辐射到幼儿自然成长需要的有利结合点。

二、打造适宜的区域活动,促进中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养成

1.投放适宜的区域材料,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有时,教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认为区域中的材料越丰富越好。为了让幼儿尽少地发生争执,投放的份数也要尽可能多。这样的误区往往会让幼儿没有成长的方向,错失与同伴交往的机会。笔者认为,区域中材料的投放,以适宜为好。

(1)丰富的低结构材料,给幼儿良好的自我界定。在区域活动中,要尽可能多地投放低结构材料,已经在很多的幼儿书籍中阐述,并在实践中让我们获得验证。我们都知道,丰富的低结构材料,能够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能够为幼儿进行不同创作、探究提供基础。在实践操作中,低结构材料,更是为各种能力的幼儿提供了平等的操作空间。平等的操作空间,是幼儿良好的自我界定的重要心理支柱。中班的幼儿,能力差异大,在建构区中,有的幼儿能够搭比较复杂的房子,有的幼儿只能够搭比较简单的房子,但在幼儿的心里他们都能够搭出房子,都能够将材料玩起来,这是一种你我之间平等的重要信号。在生活体验区中,能力强的幼儿能够制作出各种形状的饼干,能力弱的幼儿也能够制作出形状单一的饼干,但在幼儿的心里都能做出饼干,并且都是可以在烘焙以后食用,这样的美味并没有差别。这样,更多的“都能够”是能力强与弱的幼儿之间良好自我暗示的基础,是每位幼儿觉得自己“是能干的”良好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因此,低结构材料,在很大程度上使每个幼儿形成了良好的自我界定,是在幼儿能够玩起来,能够按需进行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2)适量的中(高)结构材料,提高幼儿必须的合作意识。中(高)结构材料,往往功能有一定的指向性、局限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很多时候,会比低结构材料更受幼儿欢迎。比如,在快乐厨房的区域中,教师投放了一套仿真的厨具,供幼儿洗菜、切菜、炒菜……一应俱全。幼儿在这个区域中,其他材料一下子都失去了吸引力,兴趣点都在这套新增的厨具中。因此,幼儿开始了必须的角色分工,洗菜的、切菜的、炒菜的。在角色分配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摩擦,需要合作,需要妥协,需要配合。能力较强的幼儿会在这个时候为其他幼儿分配角色,“你来洗菜,洗的时候要把水开小一点,把菜洗干净;你来切菜,菜要切得薄一点,宝宝才能吃得下……”往往会把自己喜欢的角色留给自己。如果其他幼儿都能听从这样的角色分配,那就顺利开展,如果其中有幼儿不满意这样的角色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就开始了摩擦、协商,并能够逐步改变角色分配的方案。这样逐渐摩擦,逐渐调整,逐渐合理化的过程,正是幼儿合作意识转化为合作能力,在实践中慢慢学会交往的过程,是中(高)结构的材料的不可替代性所能够带来的重要的教育功能。因此,这样的材料应该适当为宜,而不能盲目地多投放。

2.把握丰富的应对方式,提升幼儿的合作能力

这里的应对方式所要把握的对象正是教师。教师在同一环境中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同的。按照教师的性格特点和常态与幼儿互动时的状态,笔者试着将应对方式相对地分为感性与理性。

(1)感性的应对方式,能及时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作为比较感性应对方式的教师,往往在幼儿需要的第一时间做出其最需要得到的行为。在幼儿的意愿不能得到满足而闷闷不乐时,感性的教师经常会第一时间宽慰幼儿的不满,并且通过其他方式帮助他继续快乐地参与活动,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幼儿良好的活动环境。如,当一位幼儿为了轮不到炒菜而伤心失落时,往往会上去给予安慰,尽早地梳理幼儿的负面情绪,让其尽快地重新投入活动。这样的应对方式,在很多时候是幼儿良性心理建设的有效途径;但在一定程度上,砍掉了幼儿在遇到需要自己正面面对挫折的勇气,缺失了幼儿同伴之间交集而应运而生的矛盾,缩减了幼儿因不满足而需要的与人合作,并与之成长的合作能力。在中班幼儿区域活动时,教师适当地减少自己感性的应对方式,将幼儿的心理需要留出合理的小口子,让幼儿自己学会填满、学会成长,从而促进合作。

(2)理性的应对方式,能逐渐贴合幼儿成长需要。作为理性的应对方式,往往在允许的情况下,作为客观的旁观者,把解决的机会、成长的空间留给幼儿。在幼儿的意愿没有得到满足时,教师往往把“你觉得该怎么做”的问题,还给幼儿自己思考,或者请同伴们一起思考,把接下来该怎么做的指挥棒还给幼儿,这样会在短时间内让幼儿失去支持的力量,要自己去寻找解决的窗口。如,当一位幼儿为了轮不到炒菜而伤心失落,来求得教师的帮助时,教师会说:那你说该怎么办呢?只有一个人可以炒菜,你轮不到是很正常的。有的幼儿在得不到教师的支持时,会更加伤心;有的幼儿能够马上反应过来,我这样伤心似乎是没有道理的。教师的理性,让幼儿真实地触碰到自己的内心,留给幼儿自我突破的空间,留给同伴间互相作用的可能,从而逐渐贴合中班幼儿的成长需要,促其合作能力的养成。

3.营造健康的亲子模式,净化幼儿的合作认知

区域活动对幼儿来说,就是一个小社会,是他在幼儿园之外所有能力与经验的再现场所。亲子模式所带给他的能力与经验,又是幼儿所能获得这些经验的最重要途径。要提升区域活动的质量,健康的亲子模式具有绝对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因此,营造健康的亲子模式,是净化幼儿合作能力成长的平台,是还给幼儿正确的合作认知的重要载体。

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的委屈感,往往是因为意愿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这种前期经验来自家庭,在家庭中,这样的几率是很低的。“爸爸,我来当警察,你来当小偷。”“好的。”“妈妈,我跑步比你厉害,每次都是我赢。”“恩,我宝贝真棒。”……这些互动在中班的亲子模式中,还没有退场,中班的家长,经常不愿意把真实的状态告诉幼儿。在不经意中,延续幼儿从小就建立起来的不平等互动模式。因此,要适当地降低满足幼儿意愿的概率。在跑道上的跑步比赛,应该赢过幼儿,并告诉他,你应该跑得更快,争取早日超过我;在角色游戏中,警察这个角色我也喜欢当,我们要轮流……渐渐的,幼儿会调整以自己意愿为中心的交往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在平等的平台上的合作模式,将之迁移到同伴之间,也不会受阻。

亲子互动中的合作认知,正是幼儿在区域自主活动中合作认知运用的磨刀石;区域活动中的合作认知,正是亲子互动中合作认知巩固的试验场。这两者在幼儿的合作认知建构过程中,是互相影响、紧密联系的。

在中班这个关键期,借助区域活动这个关键场所,通过材料与幼儿的对话,教师丰富合理的应对方式,健康亲子模式的护航,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合作能力,正确的合作认知。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成长一直这么自然地存在着,我们不要去打破它,把这些还给幼儿!

参考文献:

[1]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上一篇:保护地球妈妈演讲稿下一篇:描写人物的优选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