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长经历(共15篇)
1.大学生成长经历 篇一
我的大学成长经历
三年的大学生活临近了尾声。这短短的三年,却是我的人生中珍贵的几年。大学里,我是在学校领导老师们悉心栽培下度过的,是在和同学的和睦相处中度过的,是在自己艰辛的努力中度过的。三年里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日后的人生打基础,还记得刚踏入这所大学校园,对一切都充满新奇,从一个无忧无虑的无知少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开封大学毕业生、有理想有抱负的社会青年,用脱胎换骨来形容并不为过。总结过去可以拨开时间的迷雾,清晰的回首所走过的路,从而为将来的人生旅程准备一些经验和教训。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积极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靠拢,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校党组织的考察,于2009年1月光荣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我感到万分激动。在这个先进组织里,我将用我的实际的行动,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努力工作。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党的事业,全力以赴,鞠躬尽瘁,奋力拼搏。
二、道德品质方面
我始终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衡量道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我努力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在家庭生活中,也坚持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团结邻里。
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也将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来要求自己。
三、作风纪律方面
大学三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祖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大学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在实践中,我形成了团结服从、顾全大局的行为准则。同时,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造就了我诚实善良、遵纪守法的品质。严谨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成为我成功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有力保障。
四、个人学习方面
在大学几年学习时间里,我失去的是更多的娱乐和无聊,得到的是在政治思想、专业学习、实践能力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提高。我一直重视自己的专业学习,每一学期每一门课程,认真做好笔记,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期间,我先后被评为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金松二等奖、***三等奖学金、单项先进个人、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三好学生”“优秀团干”等荣誉。
五、工作方面:
由于我喜好书法艺术,所以在写字方面比较擅长,我加入了我们院部的宣传部,开始是干事,后因工作得到了同事和老师的认可,我曾担任了宣传部副部长、宣传部部长。同时在班级内担任团支书,在工作中我比较注重实效和方法,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真诚为同学服务。期间我获得“优秀班干”等称号。我利用假期期间的时间,先后在开封行宫创展科技、郑州创新大厦鑫永丰公司当计算机销售顾问,技术等工作。我在实习期间任劳任怨,不怕辛苦,销售业绩突出,得到了公司人员的一致认可。同时在学校被评为“***学生志愿者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这是开始步入社会对我最大的肯定,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即使有再大的挫折我也不会退缩,因为只要用心去做,我们都会的到肯定。
此外,我积极参加班级、院系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和社会活动,并在活动中积极工作,积累许多宝贵的办事经验,从而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和处事应变能力。我认为尤其是在接受一项重大工作任务时,要成功圆满去完成,团队协作和团队精神很重要,要听取各种意见,集思广义;要谦虚谨慎,虚心请教;要认真负责,细心大胆地开展工作,并在工作中细心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会不断进步直到成功。
六、在生活方面,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时间观念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我喜欢真诚、友好地对待每个人,微笑着度过生活的每一天。因为我相信付出了多少就会得到多少,人是感情动物,人与人的相处是相互的。所以一直以来与同学的相处都非常融洽。在生活上我勤俭节约,并主动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由于我出生农村家庭,因此更懂得珍惜生活。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需要正确的思想基础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知识可以不断获得,而人生观一旦形成,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难以估量的影响。在开封大学这几年,我可以明确感受到学校在教书的同时,对育人这一环节的重视。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思想探索,都影响着我的人生观的形成。在未入大学之前,人生观对于我而言,是属于比较虚幻的东西,我虽然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和作用,却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在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中,由于自己的思考、学习和一些外在因素的作用,使我基本形成了一整套对人生的看法。对于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转眼之间大学三年就接近了尾声。站在时间的年轮上,暮然回首才惊叹大学三年是如此的精彩!孤独和快乐并存、悠闲与奋斗同在、怯弱与勇敢相生,曾经我们因为困难而迷茫、曾经我们对幼稚的行为而哈哈大笑、曾经的我们面对着未知的未来而胆怯不前;然而,现在的我们已经拥有了美好的回忆和睿智的头脑,三年的风雨成就了我们。直到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孤独的,什么才是勇敢,什么才是真正的奋斗。
总之,三年时光是美好的也是充实的。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日子中,我一定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改正缺点,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大学是人生一个里程碑,里程碑的周围往往有着很多很多的叉路口,而毕业则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去选择一条路继续走下去.毕业前,我们努力了;毕业时,我们流泪了;毕业后呢?让我们将感恩的心、激动的泪和深情的爱化作虔诚的祝福,祝福每个人都能够拥有美好的明天!我相信“没有目标就等于失去了方向”。特别是在大学这样自主性非常强的生活中,这种计划性显得尤为重要。我是一个计划性比较强的人,在每一阶段我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并且一定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最终实现,那么这时也便尝到成功的喜悦。大学真是人生当中的一个转折点,大学生活会让你变得成熟、更加睿智,她培养了我的互助合作的能力,锻炼了我的意志,也陶冶了我的情操。我想这在我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一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会美美地珍藏着。在即将进入社会之时,我想给自己作最后的准备工作:勇于面对困难与挫折,在困难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成长中为社会作自己应有的贡献。
2.大学生成长经历 篇二
辅导学生多年, 我获得过很多荣誉, 也产生过许多困惑。结合几年来辅导学生的经历, 我想在选择培养对象、选题、辅导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要善于发现苗子并适时引导
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 但我们不难发现, 每一项评选都要求学生有创新意识, 要体现学生的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所以在选择辅导对象时, 教师就要从以上几个层面考察学生。要选择那些思维活跃、勇于表达、善于提问的学生。辅导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来观察学生, 并征询班主任意见。因为班主任会更清楚哪些学生有潜质、聪明、反应快。我的做法通常是, 由班主任推荐学生选报电脑创作选修课, 并通过基础课程的教学, 发现那些有一定基础和潜质的学生, 吸纳他们成为电脑创作小组成员。苗子选定以后, 辅导教师还要和学生一起确定他们的发展方向, 引导他们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项目, 再为他们制定辅导方案。
二、积极引导学生确定选题方向
选题的确定是令很多辅导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优秀作品看了不少, 讲座也听了多次, 可是每到自己要帮助学生确定选题时, 又会陷入迷茫。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围绕每年活动指南确定主题
“探索与创新”的活动主题看似空洞, 实际上可发挥的余地很大。在指南中, 活动组委会将主题解读为: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结合学习与实践活动及生活实际,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创作电脑作品, 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说明, 只要作品反映的是积极向上的内容, 是源于生活实践的, 能反映出学生本人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就可以作为选题。
2. 结合生活实际和当前热点, 关心社会发展
作品主题结合生活实际很重要。很多学生在选题时假、大、空, 掺杂了很多成年人带给他们的信息, 表现在作品中就是内涵成人化, 这是评委眼中的大忌。“结合生活实际和当前热点, 关心社会发展”是选题的关键。我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 特别看重那些学生反映出来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发现好的创意, 就及时引导学生去深入挖掘。比如我辅导的学生作品《书包》 (曾获北京市一等奖) , 就是学生通过书包的变化, 表达对学习生活的喜怒哀乐。再如曾获得全国二等奖的《利益》 (如图1) , 也是学生抓住了当年社会舆论对丢失的井盖这个“马路杀手”的热议, 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对偷盗井盖的行为进行批判。
3. 结合学生个人爱好进行选题
在选题中, 另一个重点就是结合学生的爱好。个人爱好是学生制作作品最好的驱动力。比如莫元汉第九届全国程序设计类一等奖的作品《太阳视运动演示模型》 (如图2) , 就是出于他对天文知识的热爱创作而成的。与一般学生不同的是, 莫元汉时常仰望天空, 思考太阳为什么每天不一样, 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不一样, 为什么在不同季节不一样, 为什么是这样, 可不可以是那样……为了解决这些盘旋在头脑中的疑问, 他发明了“电动太阳视运动演示仪”。等他上了高中, 他又不满足于站在地球上仰望星空, 期望制作一个能够对太阳系所有行星视运动进行研究和探索的模型, 体验站在其他星球上仰望星空的感觉。他甚至想了解, 如果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行星的公转周期与现在不一样, 看到的太阳系会有哪些变化。由于电动实物模型难以模拟三个以上球体的运动关系, 擅长电脑的他决定在数学建模的基础上, 运用多媒体软件编程, 实现对太阳系所有行星视运动的可视化探究。对天文的热爱, 带领他一步一步走进了计算机的世界, 并成功完成了软件设计。
4. 通过学生心灵的感悟去确定选题
在选题时, 也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 用他们对某件事情的特别感悟来激发创作灵感。在这方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有一位学生。这位学生过去学习成绩不错, 也得到过教师和同学的认可, 后来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了他的学习, 大家对他的态度就发生了转变。这引起了他心理的震荡。我感觉到他的变化后, 就及时同他谈心, 帮助他度过难关。后来, 我引导他把自己的心理变化用动画表现出来, 完成了《一只垃圾桶》 (如图3) 这个作品, 获得了北京市二等奖。
三、根据选题为学生量身定制辅导方案
选题确定后, 辅导教师就要为学生量身定制辅导方案了。学生的选题可能千差万别, 有些适合用绘画来表现, 有些用动画才能诠释, 还有一些要用到网页, 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选题和学生不同的技术水平, 指导学生选择创作平台, 量身定制辅导方案。我通常的做法是:
1. 先让学生学会欣赏
我一般会先把学校历年来的优秀作品和网上的一些优秀作品展示给学生, 并进行创作点评和技术分析, 再让学生自由浏览, 找出与自己选题相似的作品, 分析它使用的平台和技术手法。
2. 课堂上只进行常用软件基本功能的介绍
在辅导学生时, 往往没有大块时间讲解某个软件的详细应用。我就以介绍软件的基本应用及其功能特点为主, 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尝试软件的各项功能。
3. 与学生共同解决知识和技术难点
一个好的创意, 只是造就一个好作品的第一步。在选定创作平台后, 辅导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将创意付诸实施。这其中, 作品创作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品的科学性也非常重要。比如, 在莫元汉的程序作品创作中, 需要研究太阳系行星视运动现象的规律和原理, 但高中所涉及的数学、力学知识都与之相距甚远。于是, 我带他广拜名师,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刘学富教授、北京天文馆朱进馆长都被这位少年的求知欲打动, 热情传授视运动的基本知识, 还介绍了许多国外天文软件作为参考, 帮助他很快掌握了行星视运动现象的规律和原理。接下来还要建立视运动数学模型, 这将涉及高深的三角函数、微积分知识, 我又请高中数学教师协助, 进行坐标变换推导、投影推导, 完成了数学建模。玩F l a s h莫元汉是高手, 可这次不是简单的动画, 需要使用程序设计语言, 我又买回几本厚厚的A S脚本编程手册, 与他一起啃下了最后这块硬骨头, 最终完成了电子演示模型。
以上是我辅导学生最深的几点体会。当然, 对学生的辅导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 因人而异、因校而异。希望今后会有更多的教师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 体验到师生共同成长的喜悦和幸福。
3.教研经历,成长之路 篇三
“要上好一篇课文,要对课文理解透彻,也就是自己要学会钻研教材。了解了文本之后,才会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在这句话的启示下,我完成了教学设计。
(我的感悟:1.备课中强调的两个意识。一是目标意识。在设计教案时,每一步的每一问都要有意图地去问,而不是信马由缰。二是整体单元的意识。整体把握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课文在本单元的位置,应该落实的训练点。2.备课也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思维习惯。)
【活动经过】
一、冲锋陷阵,在三尺讲台前挥洒热情
不辜负冲锋的机会,相信自己的能力,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后,抱着满腔的热情和希望,在那一声“丁零零”之后,我在讲台前挥洒激情与智慧,冲锋陷阵,努力达到希望的彼岸。我做到了!
(我的感悟:遇到临时的情况不要盲目慌张,而要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希望总在努力之后!这不仅适用于教学中,生活中也是如此。)
二、激发兴趣,带领学生愉快进入生动课堂
在教学一开始,我用谈话的形式导入:
师:你们认识这种鸟吗?(出示“乌鸦”的图片)
生:认识,它是乌鸦。
师:那它都有哪些特点呢?
生1:它全身的羽毛都是黑色的。
生2:它的叫声很难听。
……
(我的感悟: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认识“乌鸦”,学会“乌”字,形象、直观。导入时出现“乌鸦”图片,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兴趣点,为愉快课堂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利用旧知,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学习新知
在教学生字时,启发学生:“我们学习了很多识记生字的方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用部首、熟字编谜语、儿歌等,请你看看今天这些字用什么方法记比较合适?”
(一边读课题,一边识记课题中的生字)
我重点引导他们识记了“喝”和“渴”:(“喝”和“渴”比较)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中有两个长得特别像,你们说是谁?
生:是“喝”和“渴”。
师;是的,我们怎么来记住它们呢?
生:我用偏旁来记,“喝”是口字旁,“渴”是三点水。
师:你的办法很好,喝水要用到嘴巴,是口字旁;口渴想喝的是水,是三点水。我们能不能编个儿歌,这样记得更牢一些。
喝水要(生:用口),渴了要(生:喝水)。
(我的感悟:教学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识字方法,创设民主、宽松的识字环境,选择“自己喜欢的又最容易记住生字”的方法,这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识字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得到很大调动,说出了许多与众不同但又有效的识字方法。)
四、结合生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心情
在学习课文的第一段时,我结合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引导:“小朋友们,你们口渴的时候最想做什么?”
(学习第一句话)
师:乌鸦口渴了,它会去哪里找水喝呢?
生1:它会去家里找水喝,家里的水卫生。
生2:它会去小河边找水喝,因为它是一只小鸟,知道河里一定有水。
……
小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了“到处”。
师:你能用“到处”说一句话吗?
生1:妈妈不见了,我到处找妈妈。
生2:下了几天的大雨,地上到处是水。
……
师:乌鸦非常口渴,它到处找水喝,心情怎么样?想说些什么?
生1:它很着急,它会说:“到底哪里会有水呢?真是快渴死我了!”
生2:它很难过,它会说:“谁能给我点水喝啊,又热又渴。”
……
师:乌鸦真是很着急啊,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我的感悟:抓住“到处”说明了乌鸦口渴的程度和找水的着急心情,让孩子们在这一情境中用朗读、想象、说话等形式体验乌鸦找水时的焦急心情。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乌鸦当时的心情和遭遇。这样不仅体现在乌鸦的焦急心情,而且也为自己替乌鸦找不到水而感到焦急,表达了他们不仅仅是一种友善,更是一种关爱。)
【活动后的反思:识字、阅读、听说……低段语文教学其实并不简单。】
1.激发学习兴趣。开篇就引导儿童看图观察、训练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点出课题“乌鸦喝水”。用“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问题,激发儿童,设置悬念,使其在好奇和欲说的心态中学习课文。抓住儿童模仿性强的特点,通过表情范读代替乏味的讲解,以指导朗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边读边体会乌鸦喝不到水时焦急不安和找到水时的兴奋愉快,后来又喝不到水时的不同心情,读出感情色彩。不断变换朗读形式,个人读,小组读,赛读等等。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识字、看图、说话、学文,教得流畅,学得主动。
2.培养综合能力。既训练学生认真地听,边听边想;又训练学生大胆地说,说的内容来自观察,来自生活。说的训练又和读写训练紧密结合。学生在说话训练中运用了平时阅读中积累的词汇。
3.观察上课动态。多用鼓励、表扬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上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外动力,两者结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4.我的大学成长经历 篇四
到了这把年纪,也逐渐明白了,什么是职责,什么是“对人生负责”,什么是“对亲人负责”,找实习阶段每一天都奔跑于各大招聘会、面试、复试,这些日子,我们忘了自己,只有在累的时候,才想起该吃饭了,该喝水了。我们只明白,找不到工作就难以应对家人,难以在家空坐什么都不做,难以回答别人问起“找到工作没有?”,这时“还没”两个字是那么的让人羞于出口。到晚上固定的时间,老爸老妈的电话就来了。“没事,慢慢来,没适宜的就先回家”,“自己在外面要注意按时吃饭,不要伤了胃,没钱了就跟妈说”......
这时候,职责是什么?过好自己,让亲人朋友放心。
这时候,我能改变什么,只有自己,只能是自己。
这时,我想到了创业,想到了马云、俞敏洪、牛根生这些创业榜样,我满世界地去找他们的资讯,他们的演讲视频,从他们的谈话之中,我深知,成长,绝不是一帆风顺,成长,不是自己交了几多好朋友识了几多人,读了多少书学了多少知识,成长,不是能扛多少职责与困难。成长是,当自己深夜想哭时,能找到静静听我们哭诉的人,成长是,读书是个创造的过程,是与作者产生共鸣之后能产生自身的感动,并将感动传递,成长是无论此刻、未来处境如何,面色依然坦然。
改变,不是想,是必须要!
改变,不是想,是必须要!要么改变,快速成长,要么等待死亡。
毕业五年后,差距在哪?我们站在同一齐跑线上,我们要什么会输,我们为什么还为生存奔波,还因物质条件不具备而羞于结婚成家?还因一事无成羞于应对乡亲父老?还每个深夜难以入眠,幻想第二天的太阳永不出来也觉得没关系?
只有改变此刻,才能改变未来。八个小时求生存,八个小时求发展。这八个小时,是关键,你放在哪,你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叔叔(叔叔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那里发现了几盒光盘,一盒是《林伟贤-最佳商业模式》,一盒是《马云-马到成功》,满怀期盼地看了之后,激动之余又那么地庆幸自己能有机会看到这些大人物的讲课,他们的人生经历、创业历程、感悟是那么的真诚与实际,他们所讲述的就是一段人生,我透过他们的人生看到了自己的懦弱与渺小,看到了自己是那么的天真,对社会的认识是那么的片面,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看到了榜样,看到了人生道路的亮光!但这光盘要598一盒,作为一名学生着实买不起。
我问叔叔,他还有没这类光盘,我很想看。他就拿出了一个移动硬盘,说,拿去,这是我在北京上课时8000块买的。我连上电脑打开一看,整整1000G的讲座!我当时的情绪兴奋得难以言喻,这是个宝库!接下来的一个月我天天泡家里看讲座、有时间就和家人朋友分享,家人听了我讲的话都十分高兴,觉得我长大了、成熟了。我是那么的高兴。
这么好的资料,如果有更多的像自己一样没钱买的人能用来学习那不是更好吗?我是那么的理解上进却苦于没机会、找不到方法的年轻人的痛苦。那我怎样能够把这些资料让更多的人学习呢?我想到了,网站!建立网站,我又是计算机专业的,能行!说干就干,我立马便着手域名、空间购买开始搭建论坛!当论坛搭建好之后,这资料讲座怎样办呢?我务必存到网络硬盘才能让朋友下载阿,能够网络硬盘又很贵!细算下来1000G要8000多块的成本!我怎样才能凑到这些钱呢?这是建站最大的困难,这羞于向家人开口,就只能先工作先实习(我大四还没毕业)!透过面试应聘,我去了百度做客户开发,两个月下来我就拿到了6800块,这时,我最后能够全面开展自己的讲座上传工作了!这过程是痛苦和漫长的,但梦,就在前方,身上沸腾血液在奔流着,我坚持了下来!
从网站构思到实践,情绪一向都难以平静。即使这个过程遇到了各种未曾设想的困难,但心知,自己在做什么,这个网站的好处是什么。此刻自己的情绪是那么的激动,来了,就是为了改变!他能不能改变他人的世界,能改变多少人的世界,我不明白,但至少,他必定影响我的一生。
5.中学生成长的经历作文 篇五
——题记
如果没有经历过,我怎会懂得“人情世故”?如果没有遇见她,我怎会知道友情的真谛?
记得那年,我与她还都小,天真无邪,每天放学,就拉着小手背上小书包,一起朝妈妈们跑去。“妈妈——妈妈——”稚嫩的童声在我脑海里刻下了深刻的回忆。上学时,我就跑到她家楼下,大声叫道:“李美含——快来追我呀——”“诶——来啦!”我一回头,就看见她憋得脸通红,一路小跑追过来的模样。我们每个周末都会去双阳湖水库游玩,我只记得那时,湖畔的小草碧绿碧绿,天空湛蓝湛蓝,湖水清亮清亮,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在我的心里,我也早已认定她是我一辈子的朋友。可是,后来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变化:因为马子晴的加入,我感到了一阵危机——
有一次下课,我照例去找李美含玩。远远地,我就看见了马子晴站在李美含身旁,李美含喜笑颜开,马子晴故作娇羞的做了一个手势,又惹得李美含哈哈大笑。我走过去,满心疑问:“你们聊啥呢?跟我说说呗!”只见李美含一边笑,一边用手冲我摆了摆:“没啥……哈哈……你先回去吧……”我满心疑惑的回到了座位上。可她们一直聊到上课还不肯罢休,临别时李美含还向马子晴伸出手,表现的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她平时都没有对我做这个手势呀!我感到心里有一种被撕裂的痛。
那天,我又来到了双阳湖,不知何时,小草不再碧绿,耷拉着脑袋,换上了枯黄的外衣;天空也有些灰暗,我好像看见了它皱着眉、噘着嘴的模样;而湖水上散发着死鱼的腥臭,被垃圾染黑的湖水惹得人们不想靠近一步。多像我们这段友情!外表光鲜亮丽,而实质呢?被“马子晴”染黑的这汪原本清澈无比的湖水,正一点点、一点点消失殆尽……
我为此痛苦了很长时间,有一次竟哭到了凌晨,才昏昏沉沉的睡着。后来经妈妈开导,我才幡然醒悟:原来友情不能强求,要给对方一个空间,这场友谊才能持久。也许是我平时把李美含“管”得太紧了,所以她才会不理我的,对么?
自那之后,我的那根敏感的神经才渐渐的松弛下来。我开始寻找新的朋友,努力忘却这痛苦的回忆。我发现,当我放下的时候,我们之间的友谊好像在一点点的变好……
6.大学生成长经历 篇六
大学就像一个熔炉,不管哪方面都要受到别人的影响,而且不管哪方面都会影响到别人,从每一个人的一个小动作,一句口头禅,每一点一滴,都会像蝴蝶的翅膀一般掀起一场不知何时何地出现的风暴。所以说我们总说大学就像一个微型的社会,里面什么样的人都有,有可以让你变好的,同样也有叫你变坏的。因此,我们要明确自身的目的,不能盲目前行。
首先,上大学是来让我们开阔自身眼界,提高自身素质的。在我们步入大学校门后,我们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天南地北的同学,通过与他们的交往,了解到各地的人文地理和风土人情,知道了许多从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从而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又在交流的过程中无形的提高了自身的素养。因为在我们没上大学之前,我们生活在自己的狭小圈子里,总认为自己很优秀,但是自从上了大学,我们才真正的领略到了什么叫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比自己更优秀的大有人在,比自己能干的更是数不胜数。尤其是大学生活也是大不同与高中生活,除了枯燥的学习以外,我们还剩余大量的时间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有利于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我们和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在一起,取长补短,以助我们的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进入更高的层次。
再者,上大学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学到更丰富的知识,积累宝贵的知识财富。即使我们在大学里不会像高中时那么刻苦学习,但我们仍然获得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尤其对于自己的专业,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些知识是你今后生活中的丰厚基础和财富,它们一旦被运用到工作中,就会发挥巨大的优势和作用。科技飞速发展的如今,没有知识寸步难行。当然,我们不能排除那些没有知识,但凭着机遇和胆量而获得成功的人,但他们背后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坎坷,即使他们成功了,后期也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补充自己,否则再进一步都非常艰难。没有知识的成功者,他们注定只能在低端产业徘徊,无法向高新领域跨进。如果在同等的机遇面前,有知识的人一定会捷足先登,而且会更快地获得成功。当然,在这里我们也要排除那些只会纸上谈兵,而没有实践能力的书呆子们。
此外,大学也是我们步入社会的第一步,是我们从稚气未脱的知识分子到现实社会的过度时期,这时候,我们不仅仅需要学习知识,更需要我们懂得为人处事,处理好人际关系。在大学里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不光光会收获很多的友谊,也为自己积累下了不少的人脉,这些友谊对自己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你的大学同学和老师将是你人生当中的宝贵财富。大学时代的友谊不同于社会上的交情,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使我们更加了解彼此,珍惜彼此,这份友谊会让我们一生受益无穷。因为身边就有许多依靠同学们的帮助而获得成功的例子。他们毕业后自主创业,共同奋斗,成功地闯出了一片天地,同时也带动其他同学加入,解决了毕业后就业困难的问题。也有一些同学凭着学历,幸运地成为国家公务员,从此后再没有后顾之忧。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上过大学,我们断然不可能拥有现在的一切。
最后,我想说的是上大学对下一代的影响。现在提起下一代,你们也许感觉还很遥远,其实毕业后不用几年,你就会结婚生子,你将面临下一代的抚养和教育问题。你是否上过大学,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子孙后代。因为你的文化水平将决定你的教育水平,我不是说没有文化的父母就培养不出好孩子,但是有文化的父母能给孩子更大的帮助,起码在孩子遇到难题时,你能给与解决,可以一直辅导孩子到高中毕业。家庭是影响孩子智力发育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一棵无花果树看到另一棵丰收的无花果树,就会同样变得硕果累累。”总体来看,有文化有修养的父母,会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孩子,孩子会以你为榜样,无形中影响到孩子的道德品性和人生观念。
诚然,上大学未必就一帆风顺,不上大学也未必荆棘丛生,人生的路有许多走法,不能一言而定之。因为社会也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而我们只不过是在这个缓冲地带做好准备再去直面社会这个真正的“大学”。在未接受过大学教育的群体中,依然可以涌现出各类社会人才。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学历只是一个平台,是否成功关键还得靠自己。
7.大学生成长经历 篇七
一、准备充分,知难而进
蔡元培自小接受严格的私塾教育。他利用各种机会,博览群书,其学识文采在殿试时已现端倪。受甲午战争影响,蔡元培逐步由一位旧式士大夫向新型知识分子转变。蔡元培对维新运动并不认可,认为“不先培养革新之人才,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排斥顽旧,不能不情见势绌”[1]26。出于对当时北京政府的失望,他弃职离京,委身教育。此后,他执掌绍兴中西学堂、尝试剡山书院改革、执教南洋公学、主持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女学、组建爱国学社等,践行自己的理想。同时,蔡元培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在革命活动一再遭挫后,他萌发了求学救国之念。
1907 年,蔡元培赴德学习,了解了德国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1911 年,蔡元培回国响应辛亥革命;次年,任教育总长,在其参与制定的《大学令》中充分体现了其较为成熟的大学观。面对世风日下,内忧外患的局面,蔡元培认为:只强调富国强兵而不提升公民道德,只能陷于私斗、侵略、欺愚、凌弱的境地,提升公民道德只有通过教育,“教育而至于公民道德,宜若可为最终之鹄的矣”[2]132。他建议,如若改变中国之现状,必须提倡五种教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并将“公民道德”列为“五育”之核心。1912 年,蔡元培与仁人志士共同建立“社会改良会”,发宣言,立章程,其宗旨在以人道主义及科学知识为标准,改良社会上种种恶习。
经过诸多努力,蔡元培在心理上、能力上和社会认可度上,均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虽好心劝阻者颇多,但他认为“整理故都之学府,引为吾人共同之责任”[3]5,而“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4]10。所以,蔡元培置个人的声名和前途于度外,力排众议,“允为北大校长”。1917 年1 月4 日,蔡元培毅然接受北京政府的任命,到北大就任校长。
二、认识深刻,目标远大
蔡元培笃信:在中国当时的形势下,“教育救国”是提升国力、拯救国家最为可行的方法。他认为,教育是志在长远,面向未来的。“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从前言人才教育者,尚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说,可见教育家必有百世不迁之主义,如公民道德是。”[5]264因为现在是国家创制教育的开始,所以要“撇开个人的偏见、党派的立场,给教育立一个统一、的智慧的百年大计”[6]159。教育是超越政治的,“教育是应当立在政潮外边的”[6]160。教育是利人的,“教育事业,纯然为人,毫无利己之处”[7]260。民族素质是国强民富的根本,教育是提升民族素质的手段。但民族素质的提升非朝夕之功,故教育必须面向未来、超越政治、搁置私利。
受德国大学的影响,蔡元培最为重视大学教育。1806年,普鲁士在军事上惨败于法国。1810 年,柏林大学的建立使普鲁士在科学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国力增强,普鲁士由此不仅成为全德意志各邦的领袖,更成为德意志民族的政治道德中心。柏林大学新风格的影响力扩散到美国,成为美国高等学府的范型。正是因为约翰·霍普金斯、克拉克、哈佛等大学学习德国大学的做法而成为世界名校的先例,可知:每个国家都有机会创造一二所一流的高等学府,以在文化方面,为国家争取更高的声誉[3]13。所以,蔡元培的大学理念深受德国大学观的影响。
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蔡元培在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说中明确: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8]152。“研究学问”,特别是研究“纯粹的科学”是洪堡大学理念的精华所在。在致吴敬恒函中指出,他当校长就是“以改造(北京)大学为纯粹学问机构”[4]11。这一定性,成为他执掌北大后历年新生开学和重要场合首要强调的内容,以使此观念深植于师生心中。蔡元培还在具体工作中通过人员调整、结构重置、权力下沉等措施,保证北大按学术规律运行和研究自由,强化北大的学术属性。
大学是砥砺德行的地方。在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社会,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蔡元培认为,这样的“卓绝之士”非大学生莫属,因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且大学学生“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8]153。为此,蔡元培不仅在就任北大校长之前与人合建“社会改良会”,为改变社会流俗尽己所能,亦在任校长之后创建“进德会”,与师生共勉。
大学是社会的服务机构。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北大确实较以前更具有学术性大学的内涵和样貌。但经过世界大战,各国大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1920 年底至次年9 月,蔡元培赴欧美考察教育。蔡元培了解到:从大学应增加“普及提升中小学教育”的功能,到“大学目标扩大到服务社会之趋势”,再到“大学学术结构由纯学理科系组成扩充到可包括技术有用科系之新趋势”,说明大学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功能在增加,结构在扩充。
蔡元培的教育理念和大学观,成为其将北大改造成“纯学问机构”的指导思想。“非为做官”、“非为致富”不仅成为其告诫学生入大学学习的禁忌,更是蔡元培的校长观。“做事非为做官”、“做官只为做事”,做有利于大学健康发展、学术自由探索的事,做有利于国家昌盛、民族强盛的事。这是蔡元培全心全意改造北大、真心真意任职担责的内在动因,更是蔡元培金钱面前不为所动、权势面前不卑躬屈膝、危难面前勇于挺身保护师生、危机时刻敢于执掌北大的精神动力。
三、决策明智,执行有力
正确的认识只是改造北大的第一步。要真正改造北大,最关键的还是明智的决策和有力的执行。蔡元培认为,“大学是因有此代大学问家之教授与将成为下一代大学问家之学生而成其大”。因此,他在构思推动北大改革的实践策略时,主要围绕教授与学生进行。
在确保学生对研究学问的持续性志趣方面。蔡元培认为,非有“活泼进取的精神”与“坚实耐烦的精神”不足以研究学问。“有第一种精神,所以有发明、有创造;有第二种精神,利害不为动,牵制有不受,专心一志,为发明创造的预备。这些精神,并非全恃天然,而是可以养成。”[9]324所以,在引导学生对研究学问的志趣上,首先是将大学设立的真正目的,不断传达、强化给学生,使“研究学问”的理念深印于学生内心;其次是“删减与北大新愿景不能相搭配的科系单位”,确保学生求学旨趣的同质性,减少心思被干扰的情况发生;再次是设立研究所及整顿预科,以构建较具焦点性及积极性的学校文化,让学生沐浴其中进而能自然增强对“研究学问”的渴慕心。在保持学生对研究学问的专注上,主要构想是成立学术类、康乐类、服务类、修养类及体育类等社团,以期孕育学生屏除分心的能耐及活泼服务的精神,使学生将“心”定位于“研究学问”的旨趣上[3]45。
在确保教授对研究学问的独创性成就方面。首先是仿世界大学发展通则,引用国内外各学科领域一流人才并淘汰不适任者,以形成一个高创造力的学术团队。蔡元培认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10]211。鉴于当时之国内外形势,从事研究纯粹专门学问有成就的人不多,“故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11]271,所以,蔡元培“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有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11]。其次是以“教授”作为北大各校内组织的主体,决策学校的人员升迁、经费分配、科系设置等事务,并把教务以外的事均取合议制,改“历年来以校长为首的行政人员治校”为“以教授为首的学术人员治校”。这样,不仅能保证学校的各种资源和设施能充分应用于教学和研究,学校的行政性和学术性措施更利于师生谋学术研究之顺利发展,亦使“无论何人来任校长,都不能‘任意’办事”,甚至在短时间内无校长的情况下,亦可使学校继续运行。这就是今天人们所津津乐道并渴慕的“教授治校”。其三是出版各种学术刊物,供师生发表研究成果,以增强创新学问的功效,增益师生专心学术之志[3]48。
托马斯和伯恩认为:“我们最需要强调的就是执行力,这是一切有效战略的关键要素。执行本身就是战略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执行力,战略最终就是一句空话。”[12]25蔡元培不仅是一个规划愿景的谋划者,更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从1917 年1 月到1923 年1 月的五年多的时间里,蔡元培从三方面推进自己的改革。第一方面是发展性构想:包括有关确保学生对研究学问持续性志趣与确保教授对研究学问原创性成就策略的执行,以使新北大愿景能如预期地被实现;第二方面是支援性构想:包括与学校发展有关,但不在发展性构想类的项目,如设备添购、经费募集、情谊联络等,以使北大能有个比较丰裕的教育环境;第三方面是维生性构想:系指在各学年度出现能造成分心与纷扰的偶发性事件,需立即加以安顿与处理,以使北大能有个基本稳定的教育环境[3]62。
从蔡元培改造老北大的经历可见:大学转型的关键在于人,关键的关键是作为“领头羊”的校长是否得人。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叶隽将蔡元培的治校行为表述为“作为校长的教育伦理自觉”:作为一个校长,就是要维护作为教育机构自身伦理的内在逻辑[13]。作为改变北大命运的校长,蔡元培给予我们最多的启示还是“如何做一名大学校长”———面对一个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和价值冲突的内部环境,大学校长应该如何定位自己和引领大学。蔡元培带给我们的启示至少包括五点:(1)大学校长应该具有对国家、社会和所在大学的强烈责任感。(2)大学校长应该以道德权威作为领导基础,营建道德共同体。(3)大学校长应该升华个人的价值追求,进行价值引领。(4)大学校长不仅要科学决策,更要加强执行力度。(5)大学校长应该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摘要:为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蔡元培知难而进。以自己对大学的深刻认识,运用自己的道德权威,明智决策,有力执行,引领“老北大”走出低谷。他的成长经历和做事经验,为当今大学校长的治校树立了范型、提供了启示。
8.经历中学习 体验中成长 篇八
关键词教育 田园种植 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纲要》也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因此,为了让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更真切的体验,我们充分挖掘农村幼儿园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园内开辟了一块属于孩子们的种植乐园,这就是一个浓缩的“生态园”,是幼儿园的“大自然”。在那里,每个孩子都可以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感受自然得丰富多彩!使教育成为幼儿参与、经历、体验生活的活动,促进幼儿好奇心、观察力、记录能力、责任心、探索能力等都得到了的发展。
一、田园种植,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切创造的起点,激发好奇心可以引领幼儿走向更宽广的创造领域。田园种植活动,强调真实和体验,能够激发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去关注和思考所发生的一切,幼儿的求知欲望就得到了提高。
如:种植前孩子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种子带来幼儿园,面对这么多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种子,孩子们很兴奋,他们互相交流、互相介绍。从大家的交流介绍中可以看出,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被激发,问题的产生,使接下来的活动变得更生动有趣。
二、田园种植,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实物,尤其是观察通过自己种植、劳动而生长变化的植物,孩子尤为感兴趣。我们利用种植园地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中建构自己的感性经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为幼儿选择色彩鲜艳、新奇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幼儿对这些喜欢的东西常常自主的去看看、摸摸、碰碰等观察,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首先告诫幼儿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在确定了观察对象之后,鼓励孩子留心观察到底,不要轻易转移目标;第二要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里等;第三要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培养孩子创造性的观察方法;第四注重同一事物、不同事物的比较,提高幼儿观察能力。
如: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发现了一个小秘密:蚕豆宝宝虽然最后一个发芽,但它长的很快。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思考,进而想方设法利用各种途径、手段寻找答案,完成探索。随着观察行为的进一步深入,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就根据孩子的问题和兴趣,引导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三、田园种植,提高幼儿的记录能力
记录是指把发生的事或听到的话记下来,即对事实的记载。它是人的一种表征方式。记录对孩子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瑞吉欧教育中也指出重视儿童的表征,鼓励儿童运用丰富的、自己的方式表现和表达,并把儿童多样的表征方式称作是儿童的百种语言。记录有助于幼儿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记录可以促使孩子们更细致地观察与更认真地思考,使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从而在一次次的记录与实验的对比中调整自己的认识,逐步实现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为最终形成科学意识及认识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奠定基础。
记录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是幼儿自己读得懂的“书”。在田园种植中,形象的绘画是一种孩子最常用的记录方式,也有纸工粘贴、图片粘贴、简单表格、符号、文字、等等。比如,在观察蚕豆的生长变化时,我们并不是天天去看,而是每隔三至五天就和孩子们到种植园地里进行观察,从蚕豆种子开始记录用画画、情境照片、符号等将观察到蚕豆从生长、发芽、长高、开花、结果的过程中有变化时都及时记录下来,使孩子对蚕豆的整个生长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记录是随着探索过程进行而进行的,在幼儿充分探究的基础上,记录是最关键、最有意义的环节和现象。这样的观察记录不仅是幼儿了解事物的渐变过程,而且提高了幼儿的记录能力。
四、田园种植、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要想孩子成为一个好人,就应当教育他成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对我们生活的地球负责的人。田园种植,为幼儿提供一个亲身感知、认识、实践的新鲜天地。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同时也感受着生命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关心,懂得了责任,也感受了艰辛。
通过让孩子领养自己的“宝宝”,他们全心全意地照顾着自己最心爱的宝贝。种子播下,他们会经常去浇水;种子发芽,他们会去数发芽的颗粒;小苗被踩了,他们会很心痛;刮大风、下大雪的时候,他们会很担心; “宝宝”病了,他们会难过;“宝宝”长大了,他们会雀跃。不知不觉中,唤醒了幼儿的爱心、责任心!
五、田园种植,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开展活动最好的源泉,在田园种植中,我们为幼儿创造了实践的环境,给孩子让出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勇于去尝试、去比较,去实践,从而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春天,教师可引导幼儿探究阳光、水、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选两盆一模一样的植物做测验,一盆放在阳光下,而另一盆放在黑暗处或用黑布罩住,几天后请幼儿观察比较植物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并记录下结果。同样再选两盆一模一样的植物,一盆经常浇水,另一盆不浇水,几天后,请幼儿观察比较植物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同样记录下结果。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不同的种植经验,促进了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9.大学生成长经历 篇九
那是一个乌云密布的下午,因为老师没来,我们班吵得就像一个菜市场。突然,“咚”的一声,门被老师踢开了,数学老师黑着脸生气地把试卷狠狠地扔在讲台上。原本吵闹的教室马上就变成了安静的冰库。我紧张极了,握着拳头,浑身都冒出冷汗。数学老师大吼道:“看看你们考的!这张试卷多简单?连一年级考的都比你们好!”我的心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现在给你们发试卷,”数学老师说道,数学老师一边发试卷一边骂我们:“哼,这么简单的题都只有三个90分以上的,一个100分的,看来是我高估了你们!”我想:老天爷呀,保佑我吧!让我考到90分吧!我从老师手里接过试卷,“啊!100分!我不是在做梦吧!”我惊奇地揉了揉眼睛,可还是那个鲜红的“100”和几个红勾勾,我的心里简直乐开了花,想道:老天爷太好了!竟然让我得了个100分!老天爷真是我的大恩人!
回到家里,爸爸妈妈夸了夸我,然后又说:“你这次考得好,完全是因为试题简单,你不要骄傲,明白了吗?”我点了点头,我想:以后经更努力学习,我可不能骄傲!
10.成长经历专题 篇十
高密东北乡,那里就是莫言的家乡,也是他几十年来在文学创作道路上一直苦心构筑的文学故乡。
莫言小学五年级时,他因文革和得罪别人被迫辍学回家务农,当起放牛娃。但是莫言的文学功底很好,作文写得非常漂亮,莫言曾说,他小时候之所以想当一个作家,就是想一日三餐都吃上香喷喷的饺子,就是想娶石匠女儿当老婆。
长大后,20多岁的莫言离开家乡当了兵,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那时,他又拿起笔开始写作,作家梦在这个年轻人的内心再次熊熊燃起。当时,莫言写了很多作品,向全国报纸、杂志投稿。他一般都选择地市级刊物投稿,而不是大报大刊。每次莫言都满怀信心地把厚厚的稿纸装进信封,之后开始漫长且充满希望地等待,最后等来的往往是破烂不堪的退稿信封,里面最多塞上一封编辑部铅印的退稿信。终于1981年的一天,莫言收到一封保定市《莲池》编辑部的信,他发表了人生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此后在文学的道路上,莫言在艰难而又幸福地跋涉着。当年在《莲池》上发表《春夜雨霏霏》的那位20岁出头的青年战士,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
11.“微软小子”张亚勤的成长经历 篇十一
1999年3月的一天,本来是个挺平常的日子,可是它对中国科技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们来说,就像是一个节日。20年前在这里读书的一个学生今天回来了,所有人都希望一睹他的风采。
这一天傍晚时分,人们涌进校园里的演讲大厅,占据了每一个座位,又拥挤在走廊上,然后向前台伸展,一直排列到距离讲台不到一米的地方。大厅外面,还有更多的老师和学生朝这边走来。
他来了,在众目睽睽之下站在讲台前,个头不高,宽肩膀上托着一张圆脸盘,面容略黑,全是憨态,完全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明星风范,可是学生们还是朝他涌过去,就像潮水一样,把门上的玻璃也挤破了。他还没有来得及说什么,掌声响起。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他所尊敬的老师们现在已经两鬓苍苍,也淹没在年轻人的海洋中,不无感慨地望着他们今生今世最大的“骄傲”。
为他骄傲的并不仅仅是他的母校、他的中国老师和他的校友们,还有比尔·克林顿。克林顿在美国总统的任上曾给他写信,说他“是一个灵感的启示”。还有他在美国求学期间的导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瑞曼德·比克赫尔茨,后者曾由衷地赞叹:“他真的是全世界的财富。”还有他的同事和同行。这些同事和同行数以十万计,分布在亚洲、美洲和欧洲的几十个国家。他们在谈起他的时候,全都不住地感叹:“咳,咳,那是个了不起的人。”
张亚勤在12岁那一年成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17岁为自己选择了终生的事业;23岁获得了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25岁成为美国桑纳福研究院的部门主管。1996年他30岁,已经拥有几十项专利,发表几百篇论文。到了31岁,他成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100年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又两年之后,也即1999年,他成为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副院长和首席科学家,与此同时还获得美国“杰出青年电子工程师奖”。他是获得该奖的唯一华人。他所达到的成就,大多数人穷其一辈子也难能完成,可是他这一年才33岁。
“每过一段时间要看看自己的简历,”张亚勤对那些如饥似渴的学生说,“是不是学了东西?是不是更强了一点?是不是做了更有价值的工作?”
张亚勤的“起跑线”不是在中国科技大学,而是在山西的一个小城。
这是张亚勤今天所能想起来的第一幕:“我在妈妈跟前撒娇的时光结束得特别早,我在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我的童年,几乎都是在晋南一个小城的外婆家里度过的。我上的第一所学校就像农村小学一样。”
听众为之深深着迷,就听他继续说:“我从小就没有什么优越感,现在也一样。”
张亚勤出生在山西太原,由太原到运城的转移,在他来说是一段虽然惨烈但却轻描淡写的经历。
“文革”开始的第二年,他才2岁,父亲莫名其妙地不见了。亚勤过了几年没有父亲又渴望父亲的日子。有一天,家里忽然一团糟,在一片悲怆的气氛中,他知道父亲死了。那一年他5岁,以这样的年龄,还不能完全洞悉死的含义,但他知道一个梦永远不能实现了,父亲从此再也不会回来。他的未来只能自己一个人去走。
母亲在父亲去世之后重新结婚,也许是不希望将往日的阴影带进这个新的家庭,所以很少对他说到父亲。他很想念父亲,可是连父亲的长相也不记得了。他的记忆中从来就没有过父爱,也不能体会什么叫做“父爱”。“因为从来没有过,”他说。“所以没有对比。”多年以后,他自己也有了一个女儿。看着女儿在新泽西州温暖的阳光下欢呼雀跃的样子,张亚勤终于意识到久久积蕴在心中的那种“父亲情怀”。“我的女儿如果没有我,肯定不行,”他说,“直到那时我才想到,假如当初父亲在的话,我的童年可能会不一样。”
在张亚勤的记忆中,5岁是一个很深的烙印。他曾这样叙述他对5岁的理解:如果能回到5岁以前,我会觉得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人的性格有1/3在5岁以前就形成了,有1/3是在小学和中学的教育,另外1/3可能是后面的一些经历,上大学之后对于人的性格就不是很重要了。我看到很多人在完全同样的环境,比如兄弟姐妹,甚至双胞胎,长大以后性格却完全不同。
如果把人的身体比做计算机,那么大脑是芯片,身体是其他的硬件,你的性格好比操作系统。电脑买来,装上操作系统,差不多就定型了。人也是一样,出生以后先是基础教育,然后是高等教育,就好比在操作系统上不断加入新的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就是大学的教育,大学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你的操作系统很差,那么应用软件的潜力也发挥不出来。
6岁那年,亚勤离开太原来到山西省最南端的一座小城,跟外婆一起生活。外婆是亚勤的第一个老师。“我的初级教育是外婆给的。”他有一次说。
外婆有些文化,不太多,认识字,会算账,这在那一代中国妇女中已经少有。但是最重要的是,外婆知道好多有意思的故事,还有一个很坚定的信念,“她经常告诉我要独立,不要依赖别人”。像大多数孩子一样,亚勤小时候也爱看连环画。看不懂就要外婆讲,外婆却说:“你要认字,认了字就不用求别人讲了。”
外婆很开明,年纪虽大,想法却很年轻,说出来的话也最中听。即使到了现在,亚勤还是觉得那些话很有道理。外婆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只要是知识,什么都可以去学。”有一次外婆还特别地鼓励他:“不要跟着学校的教材走,要跟着自己的需要走。学了加减,觉得不够了,就学乘除,不用管它是几年级的课程。”
亚勤就这样度过了他的童年,其间还有无数次的独自旅行。妈妈和继父住在太原,外婆住在运城,奶奶和姑姑住在西安,伯父住在北京。他从记事的时候起就在这些城市之间跑来跑去,从来都是独往独来。“我印象里小时候就是到处跑。”他在多年以后回忆说,“我从小就很独立。”他还记得7岁那年坐着火车走了1000多里,去西安寻找奶奶家。到达西安的时候天色漆黑,还下着雨,却没有人到车站来接他。他独自一人摸到奶奶家,也不害怕,还觉得本来就应当如此。他也记得那一年他第一次见到北京:“可算是长了见识了。我突然就感到世界是那么大。我住的太原比起北京,真是个很小的地方。”
每次走进一座陌生的城市,总是住在别人家里,虽然都是亲戚,可毕竟不是妈妈。他小小年纪,就能体会寄人篱下的感觉,知道克制自己的欲望,不敢任性,还有意地把自己好的一面表现出来,甚至尽力去理解别人的想法。
“寄人篱下,有一种很难受的感觉,但这对人的性格培养是有好处的。”他这样叙述自己的童年,停了一下,接着说:
“我小时候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把自己放在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位置上。那些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小时候学不到这一课,长大了还是要学的。因为他们不可能一辈子都得到别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也不可能在任何地方都处在众星捧月的位置上。”
12.大学生成长经历 篇十二
在慢慢的教育生活中, 我一直在探索与家长一起努力, 与学生一起进步的道路。因为只有深入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环境、了解他们的思想、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 观察他们的言行, 才知道怎样鞭策他们, 怎样教育他们;才能知道什么样的交流方式才能找到切入点, 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形成情感交流与语言交流的完美结合, 知道怎样才能与学生亦师亦友。
每年都与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生活在一起, 他们是一本本读不完的书。有的学生做事特别磨蹭, 有的上课思想开小差, 有的脾气很犟……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 有许多讲不完的喜、怒、哀、乐。
就在08届初三上学期, 李华 (化名) 从外地转插进我班, 其父母离异, 母亲带着她改嫁, 继父常年在外。由于家庭变故, 该同学成绩较差, 无法控制自己。想通过转学改变环境, 看看另一环境中的教师能不能给她传经送宝。
作为班主任, 我认真观察她, 发现她上课精力不集中, 下课不与同学来往, 于是我想方法接近她, 找她谈心, 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她的过去, 尽力从她身上找到闪光点记下来, 然后邀她到办公室一一给她指出, 并加以表扬。当她听了以后, 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 一下子与我亲近了许多, 于是话慢慢多了起来, 与我不断探索适合她的学习方法。如:怎样记单词、怎样写作文等等。还经常帮我做一些小事, 虽累犹荣, 我也感到很高兴。通过努力, 她的学习进步了许多, 第一次英语考及格, 心理很高兴, 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就是这次英语的成功给她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每天刻苦努力, 我也很欣慰。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 使我对这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感到很担忧。
有一天深夜, 我突然接到孩子的电话, 哭声顺着电话线传过来, 并伴有些颤抖和恐惧。通过我的安慰, 她慢慢道出了实情, 原来吃过晚饭后, 母亲出去打麻将, 让孩子在家学习, 并承诺12点回家, 可时钟已指向晚上1点, 还不见其踪影。孩子很怕不能入睡, 打其电话又不接, 于是我给她打电话, 没想到回去之后, 母女发生争吵, 导致孩子一夜未眠, 第二天无心上课。幸好孩子向我倾诉之后, 慢慢快恢复过来了, 我的心也平静下来。
两周后的一天, 孩子突然旷课, 我接到她妈妈的电话, 说孩子几晚上没有回家了, 我一听, 脑子一下懵了, 在安全重于泰山的今天能不紧张吗?我想, 先找到孩子再说吧!于是我和她母亲分头去找, 我在街上焦急地搜寻了两个小时, 感到很失望, 突然一个背景跃入我的眼帘。“李华”?果真是她!老师!她一下哭了起来, 我说:“孩子, 为什么不来找老师呢?”不是说好了“老师是你坚强的后盾吗”? 我把孩子送到教室, 并嘱咐她好好听课。
原来, 由于和母亲的关系疆持了几天之后, 母亲说:“老师已经把你开除, 不要去学校了”, 所以无脸再见老师。回到办公室, 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决定亲自去拜访一下这位母亲, 于是我从抽屉里取出了两本书, 《没有不成功的孩子》和《沟通与共鸣——如何做成功的家长》来到了李华家。
她妈妈见我之后哭着倾诉在教育孩子路上的艰辛, 似乎很无奈, 哭诉着在她看来是多么有用的话语, 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无论她怎样苦口婆心, 可似乎在现实面前却苍白无力。孩子根本不听, 无奈之余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听完她的苦述之后, 我和她共同聊起了教育孩子的感受, 给她讲了两个故事, 一是“《9岁男孩为何上吊自杀》, 9岁男孩走上自杀之路的原因以及对家长老师的启示;二是《11岁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似乎有所感悟, 眼神中透出一种恐慌。紧接着, 我从现在孩子的心理特征分析了孩子不是当年你我的化身, 他们有思想、有感情, 我们对孩子的爱不仅停留在给她多少吃和穿, 还要想办法和他们沟通, 我和她一起分析, 孩子为什么今天变成这样, 肯定是我们教育中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家长?不能认为自己都已做到该做的一切, 这孩子无法教育。并鼓励她从孩子个性方向入手, 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 要正确看待孩子的错误, 成长本身是一个“错了再试”的过程, 这家长听完之后, 似乎对孩子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陌生感, 决定重新审视自己的孩子, 也重新反思自己, 并表示要尝试和孩子从另一角度沟通, 然而眼中透露出一丝茫然并伴有摇头。于是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两本书送给她。
回到学校之后, 我找了李华, 讲述了妈妈的思想, 建议她换位思考并教她学会怎样和父母沟通, 通过两方面的努力, 妈妈也认真阅读了我送的书, 在接下来的相处中, 孩子也对妈妈理解很多, 逐渐与母亲产生了共鸣, 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几个月之后, 孩子顺利考上了高中, 教师节的那天, 她来到了我们的学校, 滔滔不绝的讲述了她的高中生活, 现在当上了班长, 英语考试取得他们班第一。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 知识的增加, 她意识到以前自己的很多错误, 很感谢老师、也很理解妈妈。听着她的讲述, 我一下子感觉到当老师的成就感和幸福, 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成功, 成长本身是一个“错了再试”的过程, “失败”的经验和“成功”的经验一样可贵。学生是这样, 老师和家长何尝不是这样呢?
通过这件事, 我思考了很多。我要把这个案例辐射到更多的家长, 让她们都成为我教育路上的有力助手。
13.教师个人成长经历 篇十三
今天坐在这里面对大家,说实话我是惶恐又惶恐、踌躇又踌躇,原因之一,虽然面对学生们讲课已不是第一次,但这次面对的是领导和同事,我这人大家也都知道,嘴笨眼拙,人多更不会说话;原因之二,这次给我的题目并不是自己所擅长的学科教育教学的题目,而是要谈自己的成长经历,准确地反思自我,这对我而言确是一个太难的题目。但既然领导让谈,我就随便说两句吧!
年华似水,岁月飞逝,回首相视,竟已在教育这个行业里耕耘了二十七个年头。在每一个与孩子为伍的日子里,我都感受着喜悦的幸福,脸上总是有着美美的笑容,心中总是装着满满的快乐,我把自己的那一份愉悦,那一颗爱心,那一种执着都无私地奉献给孩子们。所以,我有着如同孩子般透明的心灵,简单的快乐和豁达的心境,用我的真心、真情从事着阳光下最为纯洁、灿烂的事业。
一、喜爱------让我走上了教师之路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因为喜欢孩子,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在实施新课改的期间,我学习了许多新课改的知识,也观看了不少名教师的成功之课,在不断充实自己的同时,我感觉各自的课堂教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新课改的成功之处让我在课堂教学中有了更大的发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每当我看到稚气可爱的孩子们快乐地学习着,我就非常高兴。带着这种喜好和对孩子们的爱,让我走上了教师之路。爱,是我投身于教育事业的原动力。
二、支持------让我拥有了坚强的后盾
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七年,回顾这二十七年来的教学之路,我深深地感受到个人成长离不开自信、钻研、毅力,更离
不开学校环境和教师群体所形成的强大的精神后盾。首先我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再加上同事的帮助,给自己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每当我遇到教学上的难题时,领导都会鼓励我,同事都会帮助我等等。有了领导的支持,学校就是我成长的摇篮!
三、学习------让我得到了不断的超越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通过不断的充实自我,使我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在教学上虚心求教,有疑必问,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各个单元的教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探讨教学心得、体会与收获;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记,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四、实践------让理论不断得到验证和完善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学习,自己不断地在实践中修正和总结,在平时工作中多一份投入,多一种学习,多一些反思,多一点执着的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通过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问题,关注自己的实践,不断反思自己的经验,并在和领导、同事相互探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五、反思------让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我认为要做好一名教师就必须做到三点:一是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二是有一定组织教学的能力。三是对新课改教学的领悟要比一般教师发展得快。那么如何来做呢?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只有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才能被激活;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要在不断地对教学现场的知觉、体验和领悟中,才能够重构和提升。只有在教学活动的真实情境中,教师才能够审视问题。所以在平
时,我们要做好案例的积累工作,逐步悟出其中的道理,逐步懂得如何教好的策略。积极投身研究,时时进取。
14.我的成长经历 篇十四
成长是一种经历,经历中有酸甜苦辣也有喜怒哀乐。在成长中,我的父母一直在我身边守护着我,伴随着我经历挫折失落伤心难过.....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我。陪我走过这20年的岁月。
我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一个小康家庭,我觉得我是幸运的。爸爸妈妈很恩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还健在,我是幸福的。虽然我学习不是很好,但是我有慈母严父,他们教会我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记得9岁时,我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放学,我就箭一般地跑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高兴的竖起大拇指说:“你很棒,继续努力。”我怀着喜悦的心情等待爸爸回来。爸爸下班了,还带回几个同事。我扑到爸爸的身上,告诉他我考了好成绩,不料爸爸却说:“高兴什么,别骄傲,还有成绩比你好的呢。”我的脸变得通红,家里这么多双眼睛盯着我,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客人们走后,妈妈为我争辨到:“孩子有这样的成绩已经不错了,你应该多鼓励她,她毕竟还小……”还是妈妈对我好,我心想:爸爸一点面子都不给我。我渐渐地长大了,也慢慢懂事了,可是我特别胆小,所以晚上做作业、练琴都要妈妈陪我,有一天妈妈感冒了,我便让爸爸陪我,爸爸却吼道:“陪什么,你这个样子你上了初中怎么办,去,自己做作业去。”我的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我觉得爸爸一点也不爱我。天气越来越冷了,还没有送暧气,所以晚上睡在床上很冰,每天都是爸爸把被子暧热后我才睡,我这才意识到爸爸对我的爱……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假如没有母亲的表扬,鼓励,我也许会失去信心。假如没有父亲严厉的爱,我也许会一直骄傲下去,甚至不能独立,一直依赖父母。现在我已经能独立生活了,也慢慢地体会到他们的一片苦心,不管是表扬也好,还是是批评也好,总之,他们的爱都是无私的、伟大的,缺一不可的。
初中阶段应该是我的第一个转折点,初一的第二个学期,由于没有父母的约束,自己又认为自己很聪明,所以对学习就放松了。我渐渐自暴自弃,经常逃课跟所谓的朋友出去玩,想想当初,都怪自己太过相信别人,没有戒备之心,交友不慎。学习一落千丈。因此我的班主任找到了我,跟我谈话。我才开始认真学习。但是那时已逼近中考,来不及让我复习了。我只能硬着头皮的去参加了考试,可想而知,成绩并不理想。父母并没有怪我。但是我深知让他们失望了。一边后悔一边想着,高中一定认真学习,考入理想大学。
我进入了一个普通的高中,陌生的环境,在那里我开始了真正的学习,高一的第二学期我们开始文理分班,由于个人的性格和各科目的成绩,我选择了理科,也就是从这时,我才认真地对待学习这件事情,因为小时候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一切都是从头开始。转眼间,我们步入了高三,到了高三,生活紧张而充实,每天都忙忙碌碌。做不完的习题,没完没了的考试,为的就是一个目标,考大学。我们近乎安于那种枯燥的生活,因为我们憧憬大学,每次听老师给我们讲大学,我们都非常的兴奋,觉得大学生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大学,是我们熬过那段枯燥生活的精神信仰,虽然,高考并不理想,但最终我还是如愿以偿的来到了这所学校。
在我的成长中对我影响颇大的就是我的老师。
记得那是我第一次见他,一头柔软的卷发。他的年纪约摸三十五六岁了,鬓角的头发略微凸进去一些,眉毛浓黑而整齐,一双眼睛闪闪有神采,他看人时,十分注意;微笑时,露出一口整齐微白的牙齿。手指粗大,指甲缝里出奇地干净,穿着一件旧夹克,脚踩着农民穿的黑布鞋。“他怕不是老师罢。”我这样想着。“我姓李,你找个位子坐下罢。”他的一声话惊醒了我。“哦。”我紧张地答道。也许数学不好的人见到数学老师都会紧张罢。后来,我得了消息说他叫“李学头”。是个外号,因为他管我们学习,故得了这名号,倒是与《许三观卖血记》中的“李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李老师讲课很幽默,就连严肃得很的班长有时也会笑得满脸通红。上课很轻松,就跟玩一样。最初的紧张大概也在这种快乐中被淡化得一干二净。他时不时地还会夸夸我,说我学习积极性很高或是很有灵气之类的话。也许是想在他面前卖弄,每次上课前用的卷子我总会提前做完,有不明白的先问学校的老师,总是想在他面前展现出如他所说的“很有灵气”。他对我鼓励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我总爱相信自己“灵气”,并去验证它。有时我也是很调皮的,偶尔也会诈他一下。记得那是暑假的一个课间,小台扇正骨碌碌地晃着蒙满油腻灰尘的圆脑壳,一副无可奈何又鞠躬尽瘁的样儿。尽管几片扇叶在圈壳里拼了老命苟延残喘,课呼出的风还是火辣辣地烧入脸面。李老师在班里热得满头大汗,给我五块钱,让我出去给他买根雀巢的冰棍。我自然是有私心的,给李老师买了两块的,剩下的钱我们自己买冷饮吃了。他拿到那个两块钱的冰棍还装得很奇怪道:“这么小也值五块钱?”我心里明白,他自然是知道的。像他那般节俭的人又怎会吃雀巢的冷饮呢?他只是想让我解解暑罢了。于是夏天我也喜欢这样,给妹妹五块钱让她给我买冷饮,打算帮人于无形中。无奈小妹心地善良,总会诚实地告诉我没有五块钱的冷饮,所以给我买了根两块的,再把剩下的钱如数奉还。
直到现在我都忘不了李老师,那个帮我重拾自信的“学头”,他的为人处世对我也影响至今。总觉得,我的成长道路上多多少少有些他的印记——不太严重的事情一笑而过;对人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帮助。后来我又见过他一次,感觉不是那么亲切了。
如今进入大学。我也明白了。成长,是需要代价的。可能那些代价是残忍的。痛苦的。快乐的。喜欢看卡通片的成年人,不代表没有成熟,只是心里拥有童真,没有什么不好看错了人,做错了事情,说明我们在不停的成长,每个人走不同的路,也许你到30岁,还相信纯美的爱情,纯洁的友情,却是很多人只有在梦里才能梦见的事情没有刻意的长大,像杭州如果现在下雪,你还会堆雪人,说明我们依旧有自己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是重要的。
俞洪敏说过;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孩子啊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颗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随意践踏。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痛苦,而手下留情。人们也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去可怜你,因为你本身就没有存在价值。每人会注意到你这可怜的小草。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一棵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等到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在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一眼看到你。
你还能给人一片绿色。
那时你活着就是一道魅力的风景。
所以我希望通过3年的大学生活,深刻的体会到青春和成长带来的喜悦和甘甜。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结束3年的大学生活之后,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勇敢,坚强,并且乐观积极向上。这正式我对大学生活的期望。
15.大学生成长经历 篇十五
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步伐的加快, 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逐步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 随之,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就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 主动改革, 迎接大学生就业的机遇和挑战。同时, 在这个经济转型时代, 挑战与机遇并存, 给当代大学生创造了更大的选择和发展空间。培育一批主动性强、有强烈创业愿望的大学生开创属于自己的产业, 是高校就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思维敏捷, 敢想敢干, 富有创新精神;知识来源广泛, 消息灵通, 容易掌握高科技;热情高, 充满理想, 有旺盛的进取心。这些都是大学生得天独厚的地方, 正因为有这些优势, 当代大学生才能在极短的时间里, 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绩, 迅速掀起创业热潮。但据国内某知名招聘网站发布的2009年度盘点指数, 分析中国大学生在2009年的就业创业情况得知:全国大学生每年选择创业的比例为5%, 平均成功率占这5%中的3%, 在地区分布上, 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占这5%中的4%, 广东成功率只有1%。由此可见, 虽然国家为大学生创业开通层层绿色通道, 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但如此低的成功率依然让人望而生畏。我结合本校的学生创业情况, 从学生大学的经历探讨大学创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1. 成功创业毕业生的校园经历情况分析
我通过统计本校2009届与2010届毕业生得知, 分别有14人和6人共20人进行了自主创业, 联系到其中的14位同学,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了他们创业情况。调查问卷共十四份, 收回有效问卷十四份。调查问卷中共设计了七个大的问题。调查结果如下:在问及“你在学校或院系班级中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时, 有64.3%的同学持肯定答案, 这其中有班长、学生会主席或各部部长等职。创业者们反映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的确历练了自己, 清楚地认识到了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 也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 这些经历对他们目前的工作很有益处, 使他们能更快适应目前的状况, 很好地领导一个团队进行创业。当被问及“在校期间有没有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 78.6%的同学都说自己曾经参加过, 其中不少同学大二、大三时就开始到一些企业进行实践学习, 给自己积累经验。他们认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他们获得创业思路的重要途径, 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 体验工作, 拓展思路, 了解公司单位的运行体系, 这些都是他们在以后创业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当问及“是否参加校园活动”时, 参加过的同学占到71.4%。此外, 有57.1%的同学在校学习成绩良好, 获得奖学金;在这14人里共有5名党员或预备党员, 占35.7%。说明创业者们在校期间学习态度是很端正的, 成绩也相对优异, 在大学期间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的角色。他们活跃于学校的各类活动中, 在体验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的同时也在相互的交流中获取灵感, 提高社会交际能力。同时注意自己的学习, 学习是大学生大学生活的第一要务, 不仅学习成绩合格, 学习做事, 学习做人, 而且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当问及“当初你们为什么决定创业”这个问题时, 回答“兴趣爱好”的同学占42.9%, 其次是“家庭影响”和“发财致富”。当问及“你们从创业至今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是什么”时, 很多同学从主观出发, 认为自己“经验不足”, 还有少数同学觉得“资金不足”。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们了解到有4位同学的创业源于对所学专业的热爱, 并且在专业指导老师的启发下萌生创业冲动。 (见表1)
从本校2007、2008、2009年校级创业计划大赛的获奖名单中发现, 有两位创业者是曾经参加过创业计划大赛的参与者。1997年, 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竞赛”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端。随后, 1999年, 由清华大学承办了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随着创业计划竞赛的举行, 掀起了一股学生创业风潮。而在清华大学创业计划中表现优异的视乐美、易得方舟、乐都、博创4支创业团队正式在清华科技园注册公司则标志着中国大学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实践。所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大学生毕业后创业提供了锻炼的平台, 同时激励了大学生参与创业的热情。通过了解得知, 本校的两名创业者虽然参加了校级的创业计划大赛, 但仅仅是理论上的尝试, 没有根据计划大赛上的创业计划书付诸实施, 在实际的操作中遇到了之前没有遇到过的困难。这是理论和实践脱节造成的结果, 创业者们鼓励现在的大学生积极参加创业计划大赛, 并且寻求机会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创业, 不要怕失败。
以上数据说明, 大学生的校园经历与大学生创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校园内各种职务的锻炼、校园活动的培养及各种校园知识的学习, 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创业素养。通过对问卷的综合分析, 给高校今后的就业教育带来了很好的启示, 大学应面对毕业生就业的多样性, 为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打造更好的创业教育平台, 使学生强化创业能力, 提高创业素质, 这将是高校拓宽就业渠道, 满足学生创业需求的重要途径。
2. 开展创业教育的建议
第一, 要形成全新的现代教育模式。在如今的知识信息时代, 传统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重视理论知识水平而忽视了动手能力, 创新意识淡薄, 这与现代社会发展快速、不断创新的特点极不吻合。因此, 现代的教育模式要努力实现几种转变:由“知识+智力”模块向“智能+创新”模块转变;由封闭半封闭教育方式向开放教育方式转变;由培养专才向培养通才转变。鼓励大学生进行本专业以外的课程学习。
第二, 要将创业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要重视自身的创业知识再学习, 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触动学生的创业激情。将创业教育纳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要训练学生理性分析和正确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了解创业的相关内容, 并借鉴身边与学生有相似性的成功创业者的经验, 以此推动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第三, 要把创业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去。教师在教授各门基础课程时,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广泛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 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培养他们不拘泥于书本的开创个性。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拓展学生视野, 重视学生的想象力和挑战精神, 从而推进创业教育的实施和开展。
第四, 在课余要大量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作为新时代的人才, 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技能。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技能, 离不开具体的实践活动。如校内的创业计划竞赛, 大学生创业社团的开展, 以及和有关企业合作为同学提供岗位实习等, 只有通过带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才能使他们掌握创业所需的基本能力和知识。
目前, 各大高校日益重视创业教育平台的打造, 但是, 能否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给大学生的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是高校创业教育能否成功的切入点和突破点。我作为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 对近几年内本校毕业生的创业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通过调查, 总结出这些目前成功创业的大学生的在校表现, 由此总结出大学创业教育的一些措施。引导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校园学生事务工作, 锻炼自己, 拓展自己各方面的才能, 一位成功的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就是在校园事务中磨练出来的。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将自己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下体验生活, 为成功创业提供直接经验。加强学习, 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不仅仅是单纯的分数, 更大意义上体现出对待学习的态度, 认真的态度是一种习惯和性格, 是成功创业必需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喜梅等.大学生创业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罗天虎.创业学教程.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
[3]江春桃.新课程理念下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 2008.9.
【大学生成长经历】推荐阅读:
成长的经历作文中学生700字左右09-29
大学生工作实践经历08-27
大学生创业经历及感悟07-29
大学生讲述暑假打工被骗经历11-11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贸考研经历07-06
福州大学管理学考研调剂+复试经历10-17
2024东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复试经历11-26
大学生成长系统11-16
对大学生成长成才07-08
情商与大学生成长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