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班会课教学实录(精选8篇)
1.优秀班会课教学实录 篇一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经历认识“倍”的学习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以及变与不变中,加深对倍的认识,培养学学生的理性精神。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的学生观察、比较、推理、迁移、有条理地叙述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上手工课吗?看我们班的孩子也在上手工课。他们在用卡纸剪出了一朵朵美丽的小花。
师:这是一个孩子的作品,剪了几种颜色的花(两种),请你们数一数黄花有几朵,红花轻轻的数数有几朵?
师:只会数数还不算厉害,具有数学眼光的孩子还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第一问题谁来提?
师:同学们刚才提了两类问题,一类是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几朵,还有类大家都提到了一个比字,哎!当两个量在比的时候除了同学们刚才
说的比多比少的关系,他们之间是否存在其他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探究探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师:下面我们就拿红花和黄花比比看,看看他们之间是否还存在其他的关系?
师:老师摆了几朵黄花?
师: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老师是如何摆红花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结合黄花一起看一看,和黄花想比,你又有哪些发现?
师:如果把3朵黄花圈起来看成一份,那红花的有这样的几份呢? 师:红花朵数有这样的2份,也就代表了,红花有几个3朵? 师:像这样黄花有3朵,红花的朵数有2个这样的3朵,我们就可以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 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倍的认识。师:哎!红花的朵数为什么是黄花的2倍呀,谁能结合着图再来说一说?
师:看来红花和黄花比的时候,除了存在比多比少的关系,他们之间还存在倍的关系。
三、在变化和操作中,加深对倍的认识
1.标准量变,比较量变
师:如果黄花的朵数不变,要让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4倍呢?又该怎么摆呢?谁上来试一试?(找生上台摆一摆并让生说一说)
师:孩子你能结合图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师:如果黄花的朵数不变,要让红花的朵数变成黄花的3倍,又该怎么摆呢?谁能上来在试一试?
师: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3朵黄花不变,要让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8倍呢?20倍呢?100倍呢? 2.标准量和比较量同时变,倍数关系不变
师:好请看大屏幕,此时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
师:如果老师把这里的黄花去掉1朵,红花的朵数还是黄花的3倍吗? 师:谁能说说理由?
师:那让红花的朵数变成黄花的三倍,应该把红花怎么办? 师:如果老师在这里填上一朵黄花,要让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又改怎么办?
师:那这样看来,要想保证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黄花几朵一份,红花也应该几朵一份。3.比较量不变,标准量变
师:同学们,此时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
师:也就是说单凭红花这一个量能确定他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吗? 师: 要想使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倍数,黄花可能是几朵呢?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试着猜一猜,圈一圈,填一填。(搜集学生的作品,并上台展示)
师:哎同学们红花朵数一直没有发生变化,为什么红花的朵数一会是黄花的6倍,一会是3倍,一会又是2倍,一会又是1倍呢?
师:也就是说尽管红花的朵数没有变,但黄花朵数却变了,也就是红花比的对象发生了变化,所以倍数也就变了。知识拓展(不是整数倍)
师:假如黄花有4朵,这时用倍该如何表示?
师:这是我们可以说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1倍多2或者也可以说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倍少2.4.形状和位置改变,倍数关系不变
师:同学们,刚才我一直在研究红花与黄花朵数之间的倍数关系,那在其他事物中是否也存在倍数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师:在这里红圆片的个数是黄圆片的几倍呀? 师: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吗?
师:如果你还有点迷惑的话,我给大家变一变,你就明白了。(课件展示)
师:哎!这回大家能清晰的看出红圆片的个数是黄圆片的3倍了吗? 师:在这里黄圆片有几个,而红圆片有几个3。所以片的个数是黄圆片的3倍。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给大家来个超级变变变。
师:圆片没有了,变成了一个黄色的正方形和3个红色的正方形此时谁的个数是谁的几倍?
师:老师在变,长方形没有了变成了正方形,这回谁的个数谁的个数又是谁的几倍呢?
师:老师在变,正方形没有了,变成了红线段和黄线段,这回谁起来说一说什么线段的长度是什么线段的几倍?
师:那如果把黄线段挪到这呢?红线段还是黄线段的3倍吗?在挪到这呢,在挪到这呢?
师:哎!为什么黄线段的位置一直的发生变化,红线段长度总是黄线段的3倍呢?
师:也就说两个量的倍数关系只和数量有关和位置没有关系。师:再看,如果这里的黄线段和红线段分别表示的是苹果的个数和梨的个数,这时谁又是谁的几倍呢?
师:那如果代表的是男生的人数和女生的人数呢? 师:如果男生有5人,女生有多少人? 师:如果男生有8人,女生有多少人? 5.猜一猜,孟老师的年龄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班的一个孩子今年几岁了?
师:孟老师的年龄正好是她的倍数,谁来猜一猜,孟老师的年龄可能是她的几倍呢?
师:孟老师的年龄究竟是他的多少倍呢?请你仔细看,出示4倍。师:孟老师今年多大了? 6.感受倍的威力
师:作为一名学生,经常会有浪费纸的现象。如果一名学生一天浪费的纸相当于1张A4纸。(课件出示)
师:假如一个班有50名学生,一个班浪费的纸将是一名学生的多少倍?
师:假如一个年级有10个班,一个年级浪费的纸是一个班的多少倍? 师:一个学校有6个年级,一个学校浪费的纸是一个年级的多少倍?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不知不觉,一节课马上就要过去了,让我们一同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学习过程。
2.优秀班会课教学实录 篇二
师:四(6)班的孩子们,大家好!
生:校长好!
师: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能当校长吗?
(生摇头)
师:因为我很喜欢笑,所以就当校长了。你们喜欢笑吗?
生:喜欢。
师:我们就来笑笑,笑也是有水平高低的。下面请按我说的笑一笑。请大家微笑。
(生微笑)
师:哈哈大笑。
(生哈哈大笑)
师:傻笑!
(生做出傻笑的表情)
师:捧腹大笑。
(生做捧腹大笑的表情,发出了笑声,心情完全放松。)
师:大家笑得很开心,你看这位同学笑得有滋有味,口水都笑出来了,还在咽口水。还有这位同学,哈哈大笑的时候,把门牙都笑掉了。
(生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师:我们都放松一点。今天到这里来上课,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轻轻松松地上课,好不好?
生:好!
二、猜谜导入初识神奇
师:可以上课吗?
生:可以。
师:听说我们四(6)班的孩子读的书特别多,知道的故事也很多。今天洪老师要出几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这几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生跃跃欲试)等会儿我们猜谜语可是有规则的,知道谜底的不要大声喊,举手就行,好不好?
生:好。
师:(课件出示谜语一:“小狗舔舔水,木头变白银。递水给路人,白银变黄金。”)请你来读———
生:“小狗舔舔水,木头变白银。递水给路人,白银变黄金。”
师:这是什么呢?
生:《七颗钻石》……那个罐子。
师:《七颗钻石》里面的水罐,是不是?
生:是。
师:请坐。这个水罐会变,木头会变成白银,白银又会变成黄金,我们感觉这个水罐很———
生:神奇。
师:(板书“神奇”)再往下看,(课件出示谜语二:“呼吸它能帮忙,说谎就变长。”)这是什么呢?
生:小木偶故事中的小木偶。
师:小木偶的———
生:小木偶的鼻子。
师:这个鼻子说谎就变长,也很神奇。再来看———(课件出示谜语三)我来念一念,我念完知道的就请举手。“巨如天柱能定海,忽变花针耳中塞。大大小小真如意,哪怕妖魔与鬼怪。”是什么?大家一起说———
生:金———箍———棒!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猜了三个神奇的东西。这些神奇的东西在我们的现实中一般看不到,通过作者奇妙的想象,让我们感觉到了神奇。(板书:奇妙的想象)同学们,你们读过很多的书,在你们读的书和看过的动画故事中,有没有特别神奇的、印象很深刻的事,如果有,就跟大家交流一下。(提醒学生放松心情过电影)
生:我看过《七只乌鸦》,里面有七个孩子。有一天,爸爸叫他们去灌水,他们把水罐放到水里,不敢回家了。爸爸责怪孩子不听话,让他们变成乌鸦,结果他们真的全变成乌鸦了。
师:嗯,很神奇!一句话,能够使人变成乌鸦。还有吗?
生:《琼斯太太的面包房》里的那只猫吃了带鱼和带有酵母的牛奶,它就变成了一只很大的猫,简直是一头大河马。
师:吃了东西会变得很大,这也很神奇。
生:我看过一个故事,故事中的梦中人能够来到现实,我觉得很神奇。
师:梦中人居然来到了现实世界里,穿越了时空。是的,我们在看书、看动画片的时候,经常会体会到神奇,而这样的情节留给我们的印象也特别深。老师在看书的时候,也看到过很多很多神奇的故事。老师梳理了一下这些神奇的故事,写了一首小小的诗。我们来看看。(出示小诗)我们一起来念念,神奇,起———
生:石头会说话,稻草敬个礼。蜗牛长双翅,上天又入地。蚂蚁写首诗,李白不能比。小虾推轮船,龙王直叹气。火车倒着开,吹上一口气。奇思又妙想,故事真美丽。
三、漫画对比引发想象
师:这样的奇思妙想,给我们带来了神奇的感受,给我们带来了美丽。今天我们也来创造一个神奇、美丽的故事。谁知道我们今天上课的故事叫什么吗?(板书课题)念———
生:《养龟记》。
师:这《养龟记》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看学生表情)大家都很期待。(出示第一幅图,稍顿)
师:同学们平时总是埋怨老师,一幅图要我们写这么多的字。今天洪老师请大家看这幅图,就写一到两句话,不准多写,把这幅图的意思写出来就可以。大家看图后可以左思右想、奇思妙想,甚至可以胡思乱想。想一想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自己写一两句话。
(生写句子,师分组巡视。)
师:我们四(6)班的同学个个都很会写。下面大家把笔停一下,请几个同学来交流一下。
生:有一天,虫虫的爸爸在海边捡到了一只乌龟。于是,爸爸把小乌龟送给了虫虫,虫虫刚接过乌龟,乌龟就发出亮光了。
师:同学们,你们体会到他这句话的想象了吗?(稍顿)虫虫刚接过乌龟,乌龟就发光了。看来这乌龟里面肯定有玄机。
生:在一个圣诞节除夕的夜晚,小男孩捉到了一只萤火虫,萤火虫一下子变成了小乌龟。
师:我们来回顾一下,“在一个圣诞节除夕的夜晚”,你知道今天是什么节?
生:圣诞节。
师:今天是除夕吗?
生:不是。
师:改成“在一个圣诞节的夜晚”,可以吗?
生:可以。
师:他写得怎么样?萤火虫一下子就变成了一只乌龟,会发光的乌龟,想得很奇妙。
生:在一个万圣节的晚上,小男孩杰瑞到海边玩耍,突然走过来一个老人,老人手上提了一只会发光的乌龟。
师:他把乌龟想到遥远的外国去了。想说的同学还有很多,大家都为这一幅画写了不同的想象、意思。同学们,这只乌龟被带回家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这个就不需要同学们猜了。请你面朝舞台中央的大屏幕,然后闭上眼睛。等会儿,老师说睁开,你们就可以睁开眼,如果你感到惊奇的话,不要憋在肚子里,可以“哇”地一声,越惊奇,你就“哇”得越响,好不好?好,闭上眼睛。
(生闭上眼睛,师点击课件。出示第二幅图,生睁开眼睛。)
生:哇———
师:下面我要采访一下,你为什么“哇”得这么响?
生:因为这只乌龟比房子还大。
师:哦,小小的乌龟变得比房子还大。你又为什么“哇”呢?
生:因为爸爸带回家的时候,它还是小乌龟,养了几天就把房子都撑破了。
师:嗯,这乌龟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大,它是怎样变得这么大的呢?请同学分小组坐好,首先自己想一想,可以奇思妙想,还可以胡思乱想,想好了在组里交流一下。
(生分成六祖进行交流,师巡视。)
师:刚才我们每一组都进行了交流,现在我们每一组都可以派一个代表,跟大家交流一下你这组的奇思妙想。
生:小乌龟很爱吃鱼肉,有可能那只鱼里有什么会变大的东西,乌龟吃了鱼肉就有可能变大。
师:哦,吃了某一种鱼就变大了,是吗?这种鱼也很神奇呀。
生:在回来的路上,一个虫子飞到小乌龟的嘴巴里,它把那只虫子吃了,那只虫子会变大,乌龟也就变大了。
师:看来同学们比较喜欢吃,吃了东西就变大了。还有其他的吗?
生:小男孩往瓶子里灌了有魔法的水,小乌龟就变大了。
师:魔法水是哪儿来的?
生:捡来的。
师:什么地方捡来的?
生:回家的路上捡来的。
生:小男孩把乌龟带回家,觉得它太小了,心里想乌龟变大,乌龟就变大了。
师:小乌龟随了小男孩的心愿。嗯,这有点像金箍棒,想变大,它就能变大。
生:小乌龟只要听到别人说一次谎就会变大一次。
师:这有点意思,只要听到别人说一次谎就会变大一次,就好像匹诺曹的鼻子。还有觉得自己的想象很妙的举手,跟别人一样的就不说了。
生:乌龟五百万年变大一次,到了五百万年就突然变大了。
师:小乌龟在男孩家,刚好遇到五百万年,就变大了。(扫视教室)哇,还有这么多的同学要发言。同学们,我们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大家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下面就请大家拿出笔,写一写把乌龟拿回家以后,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大,是怎么样变得这么大的。把情节写清楚。我们先来看一看,(出示一段经过改写的《西游记》中金箍棒变大的片段)老师这里也有一段话,你们听我念一念。
只听得孙悟空指着金箍棒说:“长、长、长。”那金箍棒便应声长了起来。一会儿功夫,金箍棒就如同城堡那么粗,钻出了水面。龙王连忙喊:“快停下,快停下!别喊了,别喊了!”可是孙悟空哪里肯听龙王的话,“长长……”金箍棒不停地在长高,已经伸到云层里去了……只听见“轰”的一声,金箍棒伸进了天庭,把神仙们吓得个个面如土色。
四、静心写作互动交流
师:变得神奇吗?并且把金箍棒怎么变的也写清楚了。同学们在开始写变化时也要注意哦。(出示评价标准:语句通顺,变化神奇,变化过程清楚。)等会儿我们就用这个标准来看看同学们写得怎样。
(生写作,师巡视。)
师:好,有许多同学已经写好了。下面请大家把笔放下,我们来交流,同学们听了要想想:第一,他把话写清楚了吗?第二,最关键的是变化神奇吗?有没有放飞我们的想象?(边板书边说)一只小小的乌龟在他的笔下是怎样变成一只巨大的乌龟的?
生:小男孩睡觉时,一个调皮的魔鬼变成了一只小蚂蚁,从小男孩家的门缝里爬了进去,爬到了乌龟壳上。第二天,小男孩发现小乌龟变大了,变得像一个脸盆那么大,小男孩害怕极了,连忙找爸爸。爸爸了解了情况之后,连忙往龟壳上滴了一滴黑色的血,乌龟又变回原样了。
师:看来这一滴黑色的血起到了神奇的作用,乌龟变大以后,又变回去了。
生:小男孩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双手套,他把手套带回了家。回家后他发现小乌龟待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小男孩戴上手套,在小乌龟头上敲了三下,小乌龟就变大了一倍。小男孩十分高兴,就在乌龟背上不停地敲,乌龟越来越大,最后把房子都撑破了。爸爸回到家看到乌龟大得撑破了房子,吓得面如土色。
师:同学们,他想象得神奇吗?他把变化的过程写清楚了吗?我觉得,他写的这个片段我们可以给一百分。
生:在一个月圆之夜,小乌龟看了看圆圆的月亮,觉得身子小,就许了一个愿,希望自己能长大一些。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小乌龟先是头变得像汽车那么大,再是身子变得像蒙古包那么大,腿变得像柱子一样粗,趴在那里动弹不得,只听得“轰”的一声,小乌龟把房子都撑破了。
师:在月圆之夜,看到月亮就会变,先是头变大,再是身子、腿变大。想象得怎样,变化过程写清楚了吗?也是一百分。
生:假如有这样的月亮的话,我也想许个愿,让月亮把我的头发变多一些。
(生大笑)
师:还有吗?
生:第二天,杰瑞起来给乌龟换水,心想:“哎,乌龟这么小,如果能够变大,那多好啊!”之后,杰瑞每天给小乌龟换水,祈祷小乌龟快快长大。上帝听到他的话,决定帮助杰瑞实现这个愿望。第二天,杰瑞发现水盆装不下乌龟了,于是就把它放在了浴缸中。第三天,小乌龟长如火车,形似巨人,高如城堡,房子被撑得支离破碎。
师:哇,小男孩许愿,把上帝也请来了,了不得!还有很多的同学,也有自己的想象,课后还可以交流。同学们,你知道这个故事是洪老师从哪里模仿来的吗?
生:《父与子》。
师:洪老师要推荐大家去看这本有趣的漫画———《父与子》,它会让你们的想象插上翅膀,飞得更高,并且有许多漫画,都可以有不同的想象。(出示《父与子》封面图片)好,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3.《认识梯形》一课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三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平行线。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与垂直,用你敏锐的眼睛观察,这是一组什么线?
生:平行线。
师:如果在这组平形线上添加两条直线,与它们相交,围成一个四边形,可能会是什么图形呢?
生1:有可能是长方形。
生2:平行四边形。
师:大家都有了想法,想不想动手试一试?用小棒代替直线,在这组平行线上摆一摆,看你能围成几种不同的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学生将有代表性的四边形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评析】执教老师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到研究对象——图形的构造与生成中来,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前,先进行想象、猜测,先思考后操作,减少了操作的盲目性,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培养。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在两条平行线上添加两条直线,围成了这么多不同的四边形。(指第一个图形)这位同学添加的两条直线刚好也是一组平行线,这样就围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在一组平行线上添加另一组平行线。)大家还记得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吗?
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师:(指着第二、三个图形)添加两条直线,围成的四边形还有可能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
师:(指着第四、五个图形)这两位同学很有意思,两根小棒随便一摆,创造了一个新的图形,你们认识吗?
生:梯形。
师:(多媒体课件演示在一组平行线上添加两条不平行的直线,并不断变化添加的两条直线的位置,构成不同的梯形。)看来,在一组平行线上添加两条直线,围成的四边形可能是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还可能是一种新的四边形——梯形。(板书课题:认识梯形。)
【评析】一开课,教师紧紧抓住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的联系,从四边形这个整体入手进行操作演示,既复习了旧知,引出新知,又使学生直观感知了梯形的特征及其与其他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新知的学习和建构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特征,建构概念
(一)探究梯形的特征
1.观察比较,初步发现。
多媒体课件呈现学生围成的3个梯形。
师:观察这些梯形,它们和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相比,有什么特征?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生1:我发现梯形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有四条边、四个角,说明梯形是一种什么图形?
生1:四边形。(师板书:四边形。)
生2: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有一组对边会相交。
师:请你指出哪一组对边平行,那一组对边会相交。(生用手比划。)会相交,也就是不平行。另外两个梯形也是这样吗?请你来边比划边说一说。(板书: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评析】对于梯形特征的发现,教师没有局限于让学生单纯地观察梯形,而是引导学生将梯形与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比观察,充分发挥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学习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在图形“异”与“同”的比较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2.呈现变式,深化认识。
师:有时候平行线的位置还可能是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出示3组平行线。)
师:如果要在这几组平行线上添加两条直线围成梯形,两条直线可以怎么摆呢?
生:摆成八字形。
师:摆成八字形,添加的两条直线会是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生:不平行。
(多媒体课件演示在3组平行线上分别添加两条不平行的直线,围成方向、形状、大小不同的梯形,并抽取出来。)
师:这些图形七倒八歪的,你确定它们也是梯形吗?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都是有一组对边平行,有一组对边不平行。
师:(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上面3个梯形旋转成水平方向的梯形,果然是梯形。)看来一个图形是不是梯形跟它的方向、位置和大小没有关系。
【评析】在观察标准图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呈现变式图形,学生进行观察辨析,既强化了新知,又透过现象抓本质,对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
3.归纳概括,形成概念。
师: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而且还要是四边形。
全班学生读课本上梯形的概念。
师:课本和我们说的有点不一样,它没有说“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是课本说得不够完整吗?
生:不是,因为课本说了“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师:“只有”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师:对!课本这样说更简洁。(板书:只有。)
【评析】从梯形是“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过渡到“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学生经历了两次抽象概括,并在对话、修正、完善的过程中建立了梯形的概念,形成了对梯形全面、准确的认识。
4.判断辨析,固化表象。
(1)联系生活:生活中你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过梯形?
生1:有梯形的积木。
生2:梯子上也有梯形。
生3:一些凳子的表面是梯形。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表面是梯形的物体,请看大屏幕。(多媒体课件呈现足球门框侧面、大坝横截面、音响侧面、梯子正面等典型材料。)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从“形”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梯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眼光,从而加深了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梯形,哪些不是,为什么?
【评析】在概念教学中,教师除了从正面揭示概念的内涵,还适当地运用了反例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在这一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对正例与反例的辨析、判断,拓展了概念的外延,加深了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巩固了对梯形的认识。
(二)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画高
1.梯形各部分名称。
师:和平行四边形一样,梯形各部分也有它的名称。(多媒体课件演示在上面判断题中的6个梯形上分别标出底和腰。)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梯形的两底平行,腰则不平行。
师:你发现了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底(板书:底),不平行的对边是梯形的腰(板书:腰)。
师:梯形有两条底,为了区分,我们把比较短的底叫做上底,把比较长的底叫做下底。(板书:上底 下底。)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梯形的底和腰的特征,同时掌握它们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画高。
师:你能找到梯形的高吗?
学生在梯形学具上比划。
师:你能画上去吗?
生尝试画梯形的高。
师:这位同学是怎么画的?
生:从上底向下底画垂线。
师:这位同学的画法告诉我们,两底之间的距离就是梯形的高。你还能找到别的高吗?
学生在梯形学具上比划。
师:这说明梯形的高有多少条?
生:无数条。
师:是的。在从梯形的两底上的任意一点向对边画一条垂线,都是梯形的高。你会画吗?试一试,在练习纸上画出梯形的高。(学生独立画高。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画出的梯形的高,全班进行评议。)
【评析】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的经验,放手让学生互教互学梯形的高的画法,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三)认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师:在梯形的大家族中,有的梯形很特殊,你们发现了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图形。)
生:第2个梯形比较特殊,因为它有一个角是直角。
师:有直角的梯形我们把它叫做直角梯形。这里还有直角梯形吗?
生:⑦号是直角梯形。
师:还有哪个梯形也比较特殊?
生:⑥号梯形也比较特殊,它的两条腰一样长。
师:两条腰一样长的梯形,我们把它叫做等腰梯形。你还能找到别的等腰梯形吗?
生:①号是等腰梯形。
【评析】教师再次利用辨析、判断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特殊性,使学生经历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对概念的学习层层深入。
三、拓展应用,发展空间观念
师:我们认识了四边形中的新成员——梯形,还认识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下面请你们发挥想象,我们来玩一个图形魔术,好不好?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列图形。
师:这里有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如果让你从中选择两个图形任意交叉摆放,使重叠部分是梯形,你会选择哪两个图形呢?
生1:我会选择长方形和三角形。
师:长方形和三角形能够重叠出梯形吗?我们来试一试。(多媒体课件演示:拖动长方形和三角形,使它们重叠,同时不断旋转三角形的位置。)
师:这位同学的想象力很丰富,说得好。还有谁想说?
生2:还有正方形和三角形。
生3:我觉得还有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多媒体课件演示,证实学生的猜测。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都选择了三角形呢?是利用了它什么样的特点?
生:利用了三角形没有一组平行的边的特点。
师:很好!利用了三角形相邻的两条边相交,也就是不平行的特点。那么,你们又是利用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什么特点呢?
生:利用了它们的对边平行的特点来作为梯形的底。
师:你们太厉害了。图形魔术继续变,如果把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交叉摆放,会重叠出什么图形呢?
生1:可能是长方形。
生2: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多媒体课件演示。
师: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交叉摆放,重叠出来的部分有没有可能是梯形呢?怎样摆放,重叠的部分才会是梯形?请利用你们手上的学具摆一摆。(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最后进行展示交流。)
生:(上台展示,指着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用这两条边做梯形的腰,把长方形摆上去,就可以重叠出梯形。(转动长方形)这也是梯形。
师:你为什么想到用两条相邻的边做梯形的腰呢?
生:因为对边是平行的,所以邻边才不平行。
师:两条邻边相交,就不平行,用它们作为梯形的腰,确保了重叠出来的图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一定是梯形。你能够依据梯形的特征来思考。太棒了!
【评析】拓展环节的练习设计具有开放性、层次性和趣味性,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教学作用。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在想象、推理、观察、操作与交流中经历思辨的过程,巩固了对梯形特征的认识,同时渗透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联系与区别,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评】
《认识梯形》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教师在执教该内容时,注重突出以下几点:
一、把握知识联系,着力于概念系统的重构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一种数量的简单积累过程,而是认知结构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本课教学没有把对梯形的学习单独割裂出来,而是站在概念系统的高度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无论是新知的引入,还是对梯形特征的探究,教师都将梯形置于四边形这个大的概念系统中,引导学生发现梯形和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深刻地把握梯形概念的本质,初步实现概念系统的重新建构。
二、遵循认知规律,注重学生亲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中,教师先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新图形的构造与生成中,进而利用丰富典型的直观材料引导学生在对比观察、发现概括、辨析应用中亲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不断修正和完善对梯形这一概念的认识。执教老师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将操作、观察等感知活动与想象、辨析、判断、概括等内在思维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边思考边操作,使学生由直观到抽象地建构梯形的概念。
三、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心理学研究表明: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是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参与数学活动,同时发挥直观与操作、想象与推理在学生形成几何概念以及空间观念中的作用,组织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思考、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从而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
四、巧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有力的支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本课教学中,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使其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例如,引入新知时,执教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一组平行线上添加两条不平行的直线,动态构造出多个梯形,让学生直观感知“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线,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特征。特别是在“拓展应用”环节,学生想象用两个图形重叠出梯形的过程,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拖动图形进行演示,将学生的想法动态地呈现出来,突破了学生空间想象的难点。
4.优秀班会课教学实录 篇四
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规律,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为教育改革和学校素质教育服务,决定向全校教师开展优秀班会课教案征集和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班会课教案选题:
优秀班会课教案选题必须是“中小学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
二、班会课教案设计的要求:
1、主题鲜明: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理论有深度广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一定理论水平。
2、内容健康:格调高雅,时代气息浓烈,积极乐观,催人奋发向上。
3、形式新颖:生动活泼,富有创新,符合学生实际,艺术形式多样,而又不喧宾夺主。
4、班会课案设计,版面书画漂亮,给人以美感,教育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和谐统一。
三、班会课教案的具体要求:(1)内容的要求:
1、教育目的:本次班会课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内容。
2、教育方法和手段:班会课开展的形式和方法。
3、教育辅助工具:运用到那些教育工具。
4、教育前期准备情况:在进行班会课之前的准备工作情况。
5、主持人安排:指明是学生还是班主任。
6、班会课教学流程:写清教学开展的各个环节,包括内容顺序、内容安排情况、主持人讲话稿、学生节目名称内容、班主任总结讲话内容等。
以上要求应清楚、明确地体现在教案中,并宜配有关资料包括照片、学生心得、发言稿等材料(富有创意、特色最佳)。
如曾在刊物上发表过或参加比赛曾获过奖的请注明。(2)格式要求:
① 应认真按班会课教案表格填写,后可配有关资料包括图片、学生心得、发言稿等材料(富有创意、特色最佳)。
②字体统一用宋体,字号为小四号,A4纸,不需要打印。
③班会课教案的电子稿标题要注明班会课主题及作者、年段班级,发A4纸小四号宋体字word文档至专用邮箱: xingxingyubao@qq.com.三、评奖办法
本次评比由学校领导、德育处人员组成评审小组,评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获奖的优秀班会课教案将刊登在我校《优秀班会课教案集》中进行汇编。
四、截止时间为2011年05月17日。
五、参加人员:全体班主任必须上交一篇,送交德育处,其余科任教师也可参与。
安乡中学德育处
5.《关雎》公开课教学实录 篇五
朝 吟 风 雅 颂 , 暮 唱 赋 比 兴 , 秋 看 鱼 虫 乐 , 春 观 草 木 情 。
回 溯 华 夏 文明 的 源 头 , 从 《 诗 经 》 开 始 。
当 代 作 家 王 安 忆 曾 这 样 说 的 :
“《 诗 经 》 本身 就 是 一 条 河 , 一 条 文 字 之 河 。
我 们 永 远 生 活 在 《 诗 经 》 的 下 游 , 感 受其 芬 芳 , 接 受 其 哺 养 。
”翻 开 《 诗 经 》 , 首 卷 便 是 那 流 传 千 年 的 诗 句 :“关关 雎 鸠 , 在 河 之 洲 ”。
今 天 我 们 一 起 溯 洄 《 诗 经 》 之 畔 , 聆 听 《 关 雎 》 的爱 情 箴 言 。
板 书 《 关 雎 》 学习目 标 :
鲁 迅 先 生 著 述《 汉 文 学 史 纲 要 》,提 出 “三 美 ”——音 美 以 感 耳 ,形 美以 感 目 , 意 美 以 感 心 。
告 诫 我 们 学习诗 歌 要 善 于 体 会 诗 歌 的 美 。
所 以 我们 学习本 课 。
目 标 有 三 个 :
读 诗 , 读 出 节 奏 音 韵 之 美 ; ( 节 奏 美 、音 韵 美 ; 重 章 —叠 句 ) 解 诗 , 解 出 故 事 画 卷 之 美 ; ( 画 面 美 ) 品 诗 , 品 出 意 境 内 涵 之 美 。
( 意 境 美 、形 象 美 、内 在 美 ; 行 为 美 ;品 德 美 ) 教 学 过 程 :
板 块 一 :
读 诗 , 读 出 节 奏 音 韵 之 美 。
师 :同 学 们 ,“书 不 厌 频 读 ,诗 须 放 淡 吟 。”请 大 家 捧 起 书 来 ,高 声 朗读 , 读 准 字 音 、读 对 节 奏 。
学 生 :
关 关 雎 鸠 , 在 河 之 洲 。
窈 窕 淑 女 , 君 子 好 逑 。
…… 教 师 :
诶 ? 我 刚 才 听 到 有 同 学 读 错 了 一 个 字 。
PPT 上 有 显 示 , 这 里它 应 读 “h?o”还 是 “hào”?
你 来 说 , 嗯 , 说 得 有 理 有 据 。
他 说 :
“逑 ”这 里 指 “配 偶 ”, 前 面 的 “好 ”是 修 饰 “配 偶 ”,作 形 容 词 ,应 该 读 成 三 声 。“好 逑 ”,合 在 一 起 指 美 好 的 配偶 。
( 解 读 真 细 心 , 请 坐 。
) 师 :
读 准 了 字 音 , 让 我 们 带 着 自 己 的 理 解 齐 读 一 下 这 首 诗 。
师 生 :
关 关 雎 鸠 , 在 河 之 洲 。
窈 窕 淑 女 , 君 子 好 逑 。
……( 一 读 :
读准 字 音 ) 教 师 :
同 学 们 的 声 音 可 真 清 悦 。
《 诗 经 》 , 这 出 自 中 原 大 地 最 厚 重的 沃 土 、最 能 体 现 先 民 真 实 性 情 的 歌 唱 , 这 汉 民 族 传 统 的 基 岩 缝 中 汩 汩流 出 的 清 泉 , 总 是 在 不 经 意 间 拨 动 我 们 的 心 弦 , 召 之 即 来 , 挥 之 不 去 ,才 下 眉 头 , 却 上 心 头 。
请 同 学 们 用 四 字 词 , 说 说 你 初 读 《 关 雎 》 时 的 内心 感 受 。
老 师 举 一 个 例 子 :
生 :
内 容 简 短 , 浪 漫 唯 美 。
好 ! 这 位 同 学 举 手 了 。
生 :
句 式 整 齐 , 对 仗 工 整 。
( 不 错 , 你 发 现 了 诗 经 的 结 构 。
) 同 桌 :
音 调 悠 然 , 语 言 优 美 ; ( 真 好 , 不 仅 关 注 到 了 语 音 语 调 , 还关 注 到 了 文 字 本 身 。
) 后 面 的 同 学 说 一 说 。
你 说 :
朗 朗 上 口 , 富 有 韵 律 ; ( 你 找 到 的 是 节 奏 , 嘤 嘤 成 韵 , 有 金石 之 声 。
抓 住 了 诗 歌 的 精 髓 之 一 —音 乐 美 。
) 师 :确 实 如 此 ,《 关 雎 》出 自《 诗 经 ·国 风 》,两 字 一 拍 ,琅 琅 上 口 ,节 奏 鲜 明 ( 节 奏 美 ) 板 书 。
另 外 , “鸠 、洲 、逑 ”以 及 “流 、求 、友 ”韵 脚 相同 ; 而 “辗 转 ”一 词 双 声 叠 韵 , 读 来 , 意 味 悠 长 , 音 韵 和 谐 。
(音 韵 美 )板 书 师 :
同 学 们 , 《 关 雎 》 篇 之 前 , 有 一 段 序 言 , 我 们 通 常 称 之 为 《 毛诗 序 》 。
《 毛 诗 序 》 在 谈 到 《 诗 经 》 创 作 缘 起 时 曾 这 样 说 :
“诗 者 。
情 动于 中 而 形 于 言 , 言 之 不 足 , 故 嗟 叹 之 , 嗟 叹 之 不 足 , 故 永 歌 之 。
”可 见 ,
《 诗 经 》 在 古 代 是 可 以 合 乐 而 唱 的 , 下 面 请 同 学 们 随 着 音 乐 来 诵 读 《 关雎 》 。
师 生 :
关 关 雎 鸠 , 在 河 之 洲 。
窈 窕 淑 女 , 君 子 好 逑 。
( 伴 乐 朗 读 ) 板 块 二 :
解 诗 , 解 出 古 诗 画 面 之 美 。
师 :
余 音 绕 梁 , 三 月 不 知 肉 味 。
如 闻 其 声 , 如 临 其 境 。
陶 醉 之 余 ,谁 能 用 简 洁 的 语 言 概 括 一 下 诗 歌 的 内 容 呢 ? 来 , 你 笑 了 , 你 来 说 。
哦 , 你 说 :
这 首 诗 写 的 是 一 位 君 子 对 一 位 淑 女 的 爱 慕 。
同 桌 迫 不 及 待 地 补 充 :
爱 慕 、追 求 却 求 而 不 得 的 过 程 。
( 你 俩 可 真是 珠 联 璧 合 , 心 有 灵 犀 。
请 坐 ) ( 像 这 样 在 诗 中 叙 事 ,在《 诗 经 》中 ,我 们 把 它 叫 作 “赋 ”( 板 书 ))。
引 导 语 :
“赋 ”即 为 铺 陈 直 叙 。
诗 歌 作 为 传 情 达 意 的 文 学 题 材 , 它 有着 “诗 言 志 ”、“诗 缘 事 ”、“诗 言 情 ”的 独 特 功 能 。
《 关 雎 》 , 用 它 那 质 朴 生动 的 文 字 讲 述 了 一 个 缠 绵 悱 恻 的 故 事 , 同 时 , 也 用 它 那 清 新 明 丽 的 笔 调勾 勒 出 一 幅 幅 和 谐 美 丽 的 画 卷 。
那 假 如 现 在 让 你 把 《 关 雎 》 拍 成 一 个 短视 频 , 你 准 备 拍 几 个 场 景 来 展 现 这 首 诗 呢 ? 宣 传 委 员 已 经 站 起 来 了 , 果 真 是 术 业 有 专 攻 啊 。
她 说 要 拍 四 个 场 景 。
两 只 雎 鸠 鹤 立 洲 头 ; 窈 窕 淑 女 采 摘 荇 菜 ; 翩 翩 君 子 追 寻 淑 女 ; 惨 遭 拒 绝 梦 中 相 遇 。
教 师 :惊 才 绝 艳 呐 ,你 真 是《 关 雎 》的 知 音 哪 ,远 景 ,近景 ,特 写 ,虚 实 结 合 , 如 此 看 来 , 《 诗 经 》 确 实 经 久 不 衰 , 斑 驳 的 岁 月 未 使 它 锃 亮的 意 象 生 出 铜 绿 , 无 涯 的 空 间 未 使 它 丰 富 的 思 想 消 失 殆 尽 。
你 勾 勒 出 了如 此 唯 美 的 画 面 ,我 们 再 来 读 一 读 ,读 出 它 的 画 面 美 吧( 画 面 美 )板 书 。
师 :
好 诗 不 厌 百 回 读 。
这 一 遍 读 , 大 家 的 感 情 进 去 了 。
板 块 三 :
品 诗 , 品 出 诗 经 内 涵 之 美 。
引 导 语 :
同 学 们 , 《 关 雎 》 , 《 诗 经 》 之 首 , 《 诗 三 百 》 之 首 , 魅力 独 特 ,内 涵 深 邃 。请 大 家 在 “密 咏 恬 吟 ”之 余 ,说 说《 关 雎 》除 了 富 有 节奏 美 、音 韵 美 和 画 面 美 之 外 , 它 到 底 还 美 在 哪 儿 ? ( 提 示 :
从 诗 歌 内 容和 人 物 形 象 等 方 面 分 析 。
) 五 分 钟 后 , 请 小 组 代 表 发 言 。
好 。
第 一 小 组 已 经 举 手 。
这 位 同 学 说 , 《 关 雎 》 美 , 美 在 意 境 。
( 板 书 ) 她 说 :
雎 鸠 鸟 、碧 水 , 小 洲 , 淑 女 , 君 子 , 人 和 自 然 和 谐 共 处 , 美不 胜 收 。( 真 是 明 眸 善 睐 。而 且 只 “关 关 ”二 字 领 衔 ,灵 动 地 展 现 出 了 一 对雎 鸠 鹤 立 洲 头 , 未 见 其 形 , 先 闻 其 声 。
此 种 笔 法 开 后 世 诗 人 无 数 法 门 。杜 甫 的 诗 句 “绿 垂 风 折 笋 ,红 绽 雨 肥 梅 。”这 两 句 也 是 倒 装 句 ,译 为 :风 吹折 了 绿 意 浓 浓 的 竹 笋 ,雨 催 肥 了 色 如 胭 脂 的 梅 子 。这 样 特 地 将 “绿 ”和 “红 ”两 字 置 于 句 首 , 意 象 鲜 活 , 意 境 优 美 , 给 读 者 以 深 刻 的 印 象 。
我 们 再 来读 这 句 ,关 关 雎 鸠 ,关 关 ,关 关 ,有 没 有 余 香 满 口 ,余 音 袅 袅 的 味 道 呀 ?中 国 的 汉 字 , 才 是 世 界 上 最 美 丽 的 文 字 , 含 情 , 达 意 , 蕴 藉 , 风 流 。
每一 个 字 都 是 力 重 千 钧 , 掷 地 有 声 。
) 第 二 小 组 说 , 哦 , 你 说 《 关 雎 》 美 , 美 在 淑 女 的 形 象 。
( 板 书 ) “窈 窕 ”一 词 尽 得 风 流 。
师 :
不 错 , 善 于 发 现 课 下 注 释 , 你 果 真 有 一 颗 慧 心 。
其 实 , 《 诗 经 》 采 集 广 泛 , 涉 及 人 物 形 象 也 颇 多 , 其 中 女 性 形 象 最为 丰 富 。《 诗 经 》中 不 仅 有 “窈 窕 淑 女 ”身 姿 之 优 雅 ,也 有 “舒 窈 纠 兮 ;舒优 受 兮 ;舒 夭 绍 兮 ”体 态 之 风 骚 。当 然 还 有 “巧 笑 倩 兮 ,美 目 盼 兮 。”以 及 “‘美目 扬 兮 ’、‘美 目 清 兮 ’、‘清 扬 婉 兮 ’”意 态 之 韵 味 。
同 学 们 , 我 们 读 《 诗 经 》
呀 。
能 读 出 太 多 活 泼 泼 女 性 形 象 , 今 后 , 你 们 肯 定 还 要 走 更 远 的 路 程 ,还 要 读 更 多 的 书 本 , 还 要 见 识 到 更 美 好 的 人 物 形 象 :
倔 强 独 立 的 简 爱 小 姐 , 狡 黠 灵 动 的 伊 丽 莎 白 , 美 艳 绝 伦 的 艾 斯 美 达拉 , 精 明 强 悍 的 斯 嘉 丽 , 他 们 各 自 有 动 人 之 处 , 但 是 , 每 当 你 回 想 起 我们 那 窈 窕 淑 女 , 心 中 总 会 激 起 一 阵 涟 漪 , 柔 肠 百 转 , 这 是 我 们 最 中 国 的女 性 , 她 之 后 是 刘 兰 芝 , 是 木 兰 , 是 罗 敷 , 是 婴 宁 , 是 小 倩 , 是 黛 玉 ,是 湘 云 , 是 无 数 的 无 数 , 那 些 女 子 , 那 些 花 儿 , 是 我 们 中 国 的 , 健 朗 ,明 快 , 向 上 ! 第 三 小 组 , 这 位 同 学 也 要 发 言 :
她 说 淑 女 除 了 形 象 文 静 美 好 , 还 很勤 劳 。
她 圈 点 勾 画 了 诗 中 反 复 出 现 的 “采 荇 菜 ”“左 右 流 之 、左 右 采 之 、左 右芼 之 。
”可 以 看 出 淑 女 勤 劳 持 家 、娴 雅 有 度 。
师 :
( 眼 光 真 独 道 , 已 经 读 到 了 文 字 深 处 。
大 家 仔 细 看 “采 ”这 个 字 ,是 不 是 像 一 幅 画 一 样 无 言 地 诉 说 着 它 最 初 的 含 义 ,没 错 ,它 是 个 象 形 字 。采 莲 南 塘 秋 , 江 南 可 采 莲 , 上 山 采 蘼 芜 , 采 采 芣 苢 , 中 国 的 文 学 史 , 就这 么 在 采 采 中 延 续 下 来 。
) 课 代 表 也 要 补 充 , 你 来 接 着 说 。
你 说 , 《 关 雎 》 美 , 美 在 淑 女 的 内 涵 。
( 板 书 ) 师 :
淑 女 不 仅 亭 亭 玉 立 、勤 劳 持 家 , 她 还 很 有 内 涵 。
何 以 见 得 ? 生 七 嘴 八 舌 。
师 :对 ,她 对 爱 情 不 随 便 ,当 男 子 对 她 求 爱 之 后 ,她 却 拒 绝 了 男 子 。由 此 可 以 看 出 , 淑 女 自 尊 自 爱 , 内 外 兼 修 。
真 好 ! 所 以 , 我 们 女 孩 子 就应 该 要 像 淑 女 那 样 , 自 尊 自 爱 , 做 一 个 秀 外 慧 中 的 女 子 。
其 实 ,《 毛 诗 序 》在《 关 雎 》开 篇 就 提 到 :“关 雎 ,后 妃 之 德 也 ,风 之始 也 , 所 以 风 天 下 而 正 夫 妇 也 ……” 可 见 《 关 雎 》 将 生 命 意 义 上 的 男 女 恋情 升 华 和 规 范 为 伦 理 意 义 上 的 夫 妇 之 德 ; 而 汉 儒 对 《 关 雎 》 则 具 有 “风 天
下 而 正 夫 妇 ”之 政 教 意 义 的 肯 定 , 不 仅 与 早 期 儒 家 夫 妇 伦 理 观 念 相 一 致 ,而 且 与 早 期 儒 家 《 诗 》 学 观 一 脉 相 承 ;我 们 恰 当 理 解 《 关 雎 》 诗 旨 , 才 能有 效 解 读 其 蕴 涵 的 礼 乐 教 化 与 美 善 之 德 。
这 位 男 生 很 急 切 ,你 来 说 ,哇 ,你 的 想 法 很 独 特 ,你 说 君 子 想 得 美 。哪 里 想 得 美 了 ? 啊 , 他 爱 淑 女 , 但 是 求 婚 却 惨 遭 拒 绝 , 只 好 在 梦 中 花 好月 圆 。
唉 ! 你 的 观 点 立 即 就 有 人 反 驳 。
哦 , 我 听 见 旁 边 的 男 生 说 :
这 明 明是 克 制 的 爱 , 他 爱 淑 女 , 但 是 将 这 种 爱 在 被 拒 绝 之 后 , 埋 在 了 心 里 , 藏在 了 梦 里 。所 以 ,这 位 男 生 说 :《 关 雎 》美 ,美 在 君 子 的 行 为 。( 板 书 ) 你 说 的 对 , 克 制 的 爱 , 真 的 爱 你 , 就 是 宝 玉 对 黛 玉 的 发 乎 情 , 止 乎礼 。
万 般 怜 惜 , 心 心 相 印 , 读 过 红 楼 梦 吗 , 宝 玉 和 黛 玉 两 小 无 猜 , 共 读西 厢 , 嬉 笑 故 事 , 写 诗 作 赋 , 但 宝 玉 从 不 敢 对 黛 玉 有 轻 慢 唐 突 之 处 , 越是 深 爱 , 越 是 小 心 啊 。
这 仅 仅 是 行 为 美 吗 ? 如 果 我 们 的 境 界 再 高 远 一 些呢 ? 对 , 《 关 雎 》 美 , 美 在 君 子 的 品 德 。
( 板 书 ) 这 样 的 男 子 , 堪 称 “君子 ”呀 。
而《 关 雎 》就 是 通 过 诗 歌 的 方 式 阐 释 “君 子 ”与 “淑 女 ”的 内 涵 。孔 子 将其 编 在《 诗 经 》之 首 ,意 在 通 过 它 为 男 男 女 女 树 立 一 个 美 好 爱 情 的 标 准 ,以 “风 天 下 而 正 夫 妇 ”———在 诗 一 般 的 理 想 境 界 中 ,什 么 样 的 女 子 可 称 为“淑 女 ”,而 值 得 你 去 追 ;什 么 样 的 男 子 可 称 为 “君 子 ”,而 值 得 你 托 付 终 身 。大 家 都 清 楚 了 吧 ? 当 然 《 关 雎 》 还 告 诉 我 们 , 不 管 爱 或 者 是 被 爱 , 都 要 讲 究 美 德 , 讲究 嘉 言 懿 行 。
最 后 一 个 小 组 要 总 结 陈 词 了 。
你 说 ……《 关 雎 》 之 美 , 美 在 形 式 。
一 唱 三 叹 , 回 环 往 复 。
对 , 这 样的 手 法 , 我 们 把 它 叫 做 “重 章 叠 句 ”( 板 书 )
总 结 语 :
同 学 们 , 奇 文 共 欣 赏 , 疑 义 相 与 析 。
《 关 雎 》 还 有 很 多 的美 ,像 她 的 艺 术 手 法 :“赋 、比 、兴 ”;她 的 丰 富 含 义 “后 妃 之 德 ”, 她 的 爱情 观 “乐 而 不 淫 , 哀 而 不 伤 ”。
这 些 也 使 整 首 诗 变 得 特 别 有 韵 味 , 有 美 感 。尤 其 是 “赋 、比 、兴 ”作 为 诗 歌 表 达 的 基 本 手 法 ,有 其 独 特 所 指 。古 人 认 为 :“赋 ”即 为 “铺 陈 其 事 ”;“比 ”即 为 “借 物 譬 物 ”;“兴 ”即 为 “托 物 起 兴 ”。聚 焦 赋比 兴 手 法 的 运 用 ,这 个 是 难 点 ,我 们 下 节 课 还 要 做 专 题 研 究 。少 年 读 诗 ,杯 中 窥 月 , 一 首 好 诗 , 我 们 需 要 用 一 生 去 解 读 。
以 后 你 长 大 了 , 再 读 诗经 , 再 见 《 关 雎 》 , 定 会 有 故 人 重 逢 的 喜 悦 。
我 们 为 什 么 会 甘 心 情 愿 拼 上 一 生 的 时 间 徜 徉 在 诗 经 中 呢 , 因 为 它 美 呀 :
美 , 美 在 音 韵 和 谐 ; 美 在 意 境 高 远 ; 美 在 内 涵 深 邃 ;读 着 它 , 就 会 生 发 一 种 满 血 复 活 的 、满 满 的 幸 福 感 啊 ! 同 学 们 , 诗 歌 因 其 形 式 内 容 的 特 有 美 感 和 蕴 含 情 绪 的 深 沉 丰 富 , 成为 优 美 、细 腻 、丰 富 、浪 漫 的 代 名 词 , 成 为 一 种 具 备 无 线 延 展 性 的 艺 术形 式 。有 其 独 特 的 美 感 ,请 大 家 再 来 看 老 师 的 板 书 ,学 完 这 首 诗 歌 之 后 ,这 么 多 的 美 , 就 在 我 们 心 中 留 下 了 一 个 大 大 的 “美 ”字 。
人 生 自 有 诗 意 , 诗 歌 浸 润 人 生 , 愿 《 关 雎 》 厚 美 , 永 存 心 间 。
6.卡罗纳公开课教学实录 篇六
师:意大利一个读小学3年级的孩子,在他母亲生日那天,献给了母亲一封长达八页纸的信,来深深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热爱,信的四周还画上了漂亮的花边.可是半年后,无限疼爱自己的母亲竟然生病去世,从此他失去了世界上最最珍贵的母爱,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卡罗纳(师板书课题)
咱们一起来叫他一声(生齐读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笔下的《卡罗纳》,请同学把书本翻到23课,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解新课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师:读完课文了吗?谁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汇报:卡罗纳虽然失去了母亲,但他并没有失去爱,他的老师,同学,同学母亲给了他很多的爱。
师:读完课文以后,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生汇报
师:我们都为卡罗纳的悲惨遭遇感到伤心难过。
师: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课文要求我们自己去学会读懂。下面就请同学们完成第一个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找一找,究竟是哪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卡罗纳伤心难过,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划下来。
(二)再读课文,感受卡罗纳的伤心难过
生读课文,划出表示卡罗纳遭遇到了不幸的句子。汇报:
1. 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2.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候,母亲差不多每天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
3.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4. 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就是这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卡罗纳的伤心。如果你是一个懂得体谅的孩子,肯定能把卡罗纳的伤心读出来,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这些句子,然后选择一句,把它读好来。生练习
师:谁已经走进了卡罗纳悲伤的心呢?(你选择哪一句?生汇报读书情况,也可点名,力求每一句都有人读)师重点讲解:
第一处: 读不好(卡罗纳失去母亲后心情怎么样?那些词最能让你体会到这种心情?.如果你的语气再低沉一些,我就更能感受到痛苦了)
读得好(慢慢地读,带着我们走进了卡罗纳的心)师:还有同学来读读其他句子吗?
第二处:“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候,母亲差不多每天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
师:是呀,孩子们,就在这个熟悉的教室里,有着卡罗纳的妈妈关心他的许多身影,他也许想起了那时妈妈每天都会来接他,也许想起了考试前,妈妈的叮咛与嘱咐,也许,卡罗纳还想起了什么?
生:(送药,送雨伞,送课本„„)
师:是呀,咱们的妈妈可是都为我们做过这些事,妈妈可是最疼爱我们的人。所以,想想看,在这个熟悉的教室里,卡罗纳一跨进去就放声大哭。这么多温暖的画面,这么多妈妈的爱,卡罗纳从此将再也无法享受到了。走进卡罗纳内心的同学,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师读前半句,生后半句)
师:还有吗?还有人读其他的句子吗?
第三处: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师:一幅插图也能刺激卡罗纳想起妈妈。师:这里有个词(“号啕大哭”),一起读。同学们,号啕大哭是一种怎样的哭? 生:撕心裂肺地哭,悲伤地哭,大声地哭„„
师:同学们,这样的哭声多让人心痛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第四处: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师:看看,一个简简单单的拥抱妈妈的动作,却让卡罗纳如此的伤心。还有吗?
师:同学们,卡罗纳从放声大哭、号啕大哭到最后无声地哭泣,一次比一次更伤心,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卡罗纳的伤心世界!
引读:今天上午,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他——
卡罗纳走进教室,他——
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他——
当放学的时候,他看见我扑进母亲的怀抱时,他——
(三)卡罗纳身边的人对卡罗纳的爱
师:此时此刻,卡罗纳最需要的是什么?卡罗纳身边哪些人向他表达了不同方式的爱呢? 生:老师,同学(“我”),同学母亲
师:是的,他们都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向卡罗纳表示着自己的爱。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划一划,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大家对卡罗纳的爱,然后想一想,这些句子给了你什么感受,最后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好了,同学们开始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己学习。生自学
1.老师对卡罗纳的爱
师: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师:预设一:说说你的感受(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其他同学对这句话还有不同感受的也可以来说说。
预设二: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说?(老师怕同学们的一举一动会勾起卡罗纳伤心的回忆,怕会伤害到卡罗纳脆弱的心。)
预设三:关键词:不许„„不许„„
师:说得多好啊。所以,老师在卡罗纳来学校之前宣布了一个命令,这看似是一个严肃的命令,其实是一份爱,是一番温暖的话语,能够温暖卡罗纳的心。既然大家都提到了老师的爱,还有没有从其他地方感受到老师的爱的?
生: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你要坚强哟!”
预设一:抓“痛痛快快地哭”—— 这句话,是老师想让卡罗纳用哭泣来倾诉心中的痛苦,倾诉自己对母亲的爱,来减少心中的悲伤
预设二:抓两个“坚强”—— 知道老师在鼓励他,让他坚强地生活下去。
预设三:抓动作“拉”—— 这个动作一般都是妈妈做的,老师这样做是想让卡罗纳能再次感受到母亲的温暖。
师总结:是啊,这位老师多象一位母亲啊。让我们带着老师的安慰和鼓励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生: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开始上课(学生提到就简单说一说)她会怎么暗示,可能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可能是一个眼神。
师:老师的话充满了爱,老师也用温暖的话语表达了自己对卡罗纳浓浓的爱。(师板书:温暖的话语)除了感受到老师对卡罗纳的爱,你还感受到了谁的爱?
2.我对卡罗纳的爱(贴)
生: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引导:这份关心是通过什么感受到的?)师:如果有一个人,把手放在你的肩膀上,把脸贴在你的耳朵上,然后,在你耳边悄悄说话。同学们说一说,哪些人会和我们做这个动作? 生汇报:父母,同学,好朋友~~~~~~~~~ 师:同学们看,“我”是卡罗纳的同桌,“我”就是用这么一个亲密的动作向卡罗纳表达“我”对他的爱。在这儿,爱,就是一个亲密的动作。(师板书:亲密的动作)(我对卡罗纳的同情,对卡罗纳的怜悯,对卡罗纳浓浓的爱,全都包含在这个小小的,亲密的动作之中。)谁愿意学学这位同学,读一读这个句子,要特别注意那几个温暖的动作
可以先有一个学生读,然后全体女生读(我们的动作能温暖别人的心)
师:是的,同学的爱,同桌的爱,多温暖啊!还有其他地方也能看出同学的爱吗?
3.其他同学对卡罗纳的爱
生: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放学的时候,大家都会想回家,回到妈妈的身边,可今天,大家都没有走,而是围着他,用关切的目光注视着他。)
师 是呀,如果,你就是他的同学,你就围在卡罗纳的身边,你也在用关切的目光注视着卡罗纳,这时候,你,会用目光和卡罗纳说些什么呢? 生汇报
师:是啊,在这里,同学们关注的目光也是对卡罗纳浓浓的爱!(师板书:关注的目光)4. 同学母亲对卡罗纳的爱
生: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师:勾起卡罗纳的回忆而更加伤心。在这里,妈妈对卡罗纳的理解也是一种爱。5.“我”对卡罗纳的爱(拉)
生: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师: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没有象往常一样和妈妈拥抱,而是和卡罗纳拉起了手。多么温暖的画面!在这里,作者说“我”恍然大悟,“我”究竟悟到了什么? 生汇报(如果我去拉母亲的手,会让卡罗纳想起„„)
师:其实,我悟到的就是刚才妈妈所想到的(预设二:其实,我悟到的是不是也是母亲所想到的,所以母亲才会(出示课件))。这时候,妈妈和“我”都理解了卡罗纳的心情,也体谅到了这个可怜的孩子是多么的伤心。我想,在这里,妈妈和我的理解和体谅也是对卡罗纳浓浓的爱,对不对?(师板书:理解和体谅)
(四)感情升华
师:如果说,你第一次读课文,给你留下的印象是卡罗纳很可怜,那么,现在,老师想问一问,这时,你有什么感受? 生汇报:卡罗纳很幸运
师:文章学到这儿,我相信,大家都长大了不少知道了什么是爱,怎样去爱别人。爱有许多种方式,它可以是——(手指板书)现在,如果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他就在你身边,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时,你会怎么做,或怎么说呢?(二选一)
⑴下课了,当我发现卡罗纳一个人趴在桌子上不出去活动时,我会()。
⑵吃中饭的时候,当我发现卡罗纳面对着饭菜流着泪坐着时,我会()。生汇报
7.优秀班会课教学实录 篇七
师: (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师:这些图案漂亮吗?
生:漂亮!
师:有了它们的点缀, 我们的世界才会丰富多彩, 你想不想自己也能设计出如此漂亮的图案呢?
生:想。
师:让我们从最基本的尺规作图: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1) 开始 (板书课题) 。
师:所谓尺规作图, 就是限定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的作图, 利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可以作出很多图形, 大家还记得我们是如何用刻度尺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吗?请和老师完成以下作图。
二、正确作图, 规范表达
师:展示问题: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如图, 线段a
求作:线段AB, 使AB=a
师:请同学们在学案上完成。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作法与大家分享?
生1:我是先用直尺量取线段a的长度为5cm, 然后再画出线段AB为5cm。
师:很好, 如果我们手中只有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该如何作图呢?哪位同学有好的办法?
生2:老师, 可以先画一条直线, 然后再用圆规“量取”线段的a长就可以了;
生3:不对, 老师, 圆规没法“量取”线段!
生4:可以张开圆规的角度“量取”!
生5:老师, 先画一条线段也可以!
生6:先画一条射线!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 但是我的意见更倾向于第一步先画射线, 大家能明白为什么吗?
生1:线段本身无法延伸, 而直线没有端点。
师:对, 我们画射线的目的是为了定所画线段的位置和端点;第二步可以用圆规量取线段a的长度的 (演示) , 第三步以A为圆心, 以a的长为半径画弧交AC于点B。我们第三步的目的是定另一个端点。画完后我们再写出结论:线段AB就是所求的线段。好, 请同学们尝试口述作法, 并在草纸上完成作图。
生:口述作法并作图。
三、明确步骤, 熟记要点
师:让我们回顾刚才的作图过程, 明确作图步骤, 熟记作图要点。 (在屏幕上用动画展示作图过程)
师:作图步骤: (1) 画射线目的:定位置, 定端点; (2) 画弧目的:定长度, 定另一端点。
作图要点:字母标注要准确, 结论书写要简明, 作图痕迹要保留, 作图步骤要熟记。
四、你说我做, 相互合作
师:轻轻松松学数学, 快快乐乐做游戏, 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 你来说我来做, 相互合作。
师:展示问题:已知线段a和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AB、CD。
(1) 利用圆规, 在射线OA、OB、OC、OD上作线段, OM、ON、OP、OQ使它们分别与线段a等;
(2) 依次连接MNPQ, 你得到一个怎样的图形?
师:同学们, 图形中有多少条射线?
生7:4条射线。分别为射线OA、射线OB、射线OC、射线OD。
师:我邀请小林做我的搭档, 来讲台上画,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指令在学案上画图。
师:在射线OA上, 以点O为圆心, 以的a长为半径作弧交射线OA于点M。
生:按指令作图。
师:同学们, 请观察你的作图和这位同学的作图一样吗?
生:一样。
师:好, 请小林找一位搭档, 并发号指令, 其他同学在学案上完成。
生8:在射线OB上, 以点O为圆心, 以a的长为半径作弧交射线OB于点N。
师:和这位同学画的一样的请举手。
请同位两个合作在剩下的两条射线上分别截取线段等于a。一位同学说另一位同学画。
生:同位两个合作画图。
师:同学们, 按要求依次连接MNPQ你得到一个怎样的图形?
生4:圆形。
生5:正方形。
生6:菱形。
师:同学们, 在初中阶段, 如果没有特殊说明的话, 连接两点应该是用线段来连接。如果按这种方法去连接, 应该是正方形, 理由我们会在后续的学习中知道。
五、知识迁移, 融会变通
师:同学们, 上一个环节大家完成得非常好, 现在由老师来画, 大家来说。 (在黑板上演示)
生7:以点B为圆心, 以a的长为半径画弧, 交射线AC于点D。
师:请同学们观察线段AD和线段AB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生 8:AD=2AB
师:很好, 再观察老师的作图, 继续说。
生9:以B为圆心, 以MN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C于点D。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线段AD和线段AB、MN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生 10:AD=AB+MN。
师:请同学们用这种作图的方法完成学案三知识迁移, 融会变通部分。
师:展示问题: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倍数。
(1) 已知:如图 (图略) , 线段a
求作:线段AB, 使AB=2a
(2) 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和。
已知:线段a, b
求作:线段AB, 使得AB=a+b。
师:组织学生活动, 巡视指导, 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 并让一位学生板演第二题。
师: (用多媒体展示第一题答案) 做对的同学举手。
这位同学出错的原因是?
生11:我没有写结论。
师:同学们要引以为戒。这位同学做的第二题和你的答案相同吗?
生:相同。
师:同学们, 如果老师截取和b相等的线段在a内部时, (用圆规截取) 此时AB与a、b的数量关系是?
生:AB=a-b
师: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差。
六、学以致用, 强化知识
师:哪里有数学, 哪里就有美, 让我们共同感受数学之美。 (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案的设计过程) 。这些图案的设计都是按一定的规则设计而成, 下面让我们按规则共同的设计一幅图案。完成学案四学以致用, 强化知识。
师:巡视指导。
师: (用多媒体展示设计的图形) 如果我们给这个图形加一个小尾巴, 像什么图形呢?
生12:风筝。
师:我们就称这样的图形为筝形。
七、知识小结, 分享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老师收获了大家的快乐与热情, 你又会有什么收获呢?先与同位分享一下!
生:相互交流收获。
八、作业布置, 各有发展
8.优秀班会课教学实录 篇八
执教:任为新(杭州师范大学语文教学法研究所)
点评:郑桂华(上海师范大学)
点评:严英俊(杭州听涛小学)
师:同学们好,上课时间还没有到,和大家聊聊天。认识一下,我姓“任”,这个字用作姓的时候读第二声,别读错了。我听说师大附小是全义乌市最好的小学,是真的吗?
生:(大声地)是真的!
师:听说六(1)班是师大附小最好的班,是真的吗?
生:(大声地)是真的!
师:听说你是六(1)班最好的学生,是真的吗?
生:(学生哄笑)
师:就是嘛,是不是最好的,不是自己说的,要由别人评判。其实,我今天不是来上课的,我就是来评判的——学习六年了,我要来看看你们语文学得怎么样,你们老师教得怎么样。你们的老师,还有,坐在下面的朱校长,都是我的学生,所以这节课,你们表现好,我表扬他们。你们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也没关系,反正我扣分都扣在他们头上……
(“哇”声一片,学生都精神抖擞起来。)
师:今天是作文课,我们来讲怎样写人。六年级了,老师都教过我们了,写人怎么写,最重要是通过哪几点来写?
生:写人要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写。
师:很好。关于人物外貌描写得好的课文,我们学了不少,大家来回忆一下,有哪些。
生:《少年闰土》《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师:不错,这些文章中,有的是面貌写得好的,有的是神态写得好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把王熙凤的穿着打扮写得具体生动,反映出人物身份、个性。不光是这些课文,别的写人文章也都是这样,那就是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我们今天也来练习外貌写作,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学以致用,好不好?
生:好!
师:今天你们就写我。现在老师在大家中间走几步,你们仔细观察,然后抓住我的外貌特征,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老师在教室中间来回走,同学仔细观察。)
师:看完了?好,讨论一下,然后动笔概括。(学生经过讨论,写下概要,老师的外貌特征是:“高”“ 瘦”“老”)
师:同学们厉害,“高”“ 瘦”“老”,只用三个字,就把老师最大的外貌特征概括出来了。虽然简单,但不够具体,没给人留下印象——怎么个“高”法呢?“瘦”成什么样啊?“老”到什么程度了?这些都没有展开说。小组再讨论,把我的特点写具体。
(经过小组讨论,综合得出如下文字:“老师个子很高,有一米七几。但很瘦,估计一百一十斤也不到。老师看上去显老,脸上皱纹很多,头发稀少,脑门有点秃。”)
师:不错不错,准确、具体有了。现在再进一步,能不能把我写得生动一点,可以用比喻句,把你对我的感觉、想象写出来。生经过小组讨论,得出如下文字。
生1:老师个子很高,有一米七六,站到我面前,像一堵墙。
生2:老师细胳膊细腿,瘦骨伶仃,像竹竿似的。(全场笑)
生3:老师的身板像纸那样薄薄的一片,好像风一吹就能刮跑了。
生4:小脑袋、小鼻子、还有小眼睛——笑起来眼睛一眯就没了。(全场笑)
生5:老师骨瘦如柴,看上去显老,脸上皱纹很多,一笑起来,脸上都是括弧。
生6:老师瘦得像火柴棍似的,头发稀少,脑门有点秃,前半个脑袋像鸡蛋。(全场笑)师:好,不亏是名校的学生,准确、具体、生动,有几句还挺传神,把老师的外貌特征写出来了。但是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那么瘦吗?
生:不知道。
师:实话告诉大家,老师没有老伴,没有人给我做饭——我一天只吃两餐……(学生惊愕),所以,我今天是来求助的。我要去征婚,征婚要写介绍、写外貌,刚才大家把我写得准确、具体、生动,我要拿这些文字去征婚——
(教室里骚动起来,同学们纷纷说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当然不行啊,里面没有用褒义词,用了贬义的、取笑的手法,这样写出去,看了给人感觉不好。即使有单身阿姨看到了,也不会来跟老师搞对象的!
师:那应该怎样写?
(有学生冒失地站起来,“1 米76 的个头,乌黑的头发,英俊的脸庞,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师:你们看我的样子,有“乌黑的头发,英俊的脸庞,浓浓的眉毛”吗?你这是成心害我啊!到时候人家真来相亲了,还不拿砖头扁我这个骗子……
师:大家讨论下,我这个外貌特征,要写得准确、具体、生动,但又是相亲用的,用刚才同学的话说,要用褒义词,看了让人舒服,应该怎么写。经过小组仔细讨论和老师的引导,得出如下文字:
生1:老师个子高挑,有一米七六,身轻体健,风度翩翩,很有魅力。
生2 :老师高高瘦瘦的,有一种玉树临风的感觉。他戴一副金边眼镜,眼光深邃,气质很好,是大学老师的样子。
生3:老师身材苗条,小脑袋、小眼睛,总是笑容可掬,说话表情很生动、很有趣,看上去很和蔼,一定是位脾气很好的先生。
生4:老师五十多岁,脸上有不少皱纹,有饱经风霜的感觉。成熟、智慧的男人都是这样的。
师:哎呀,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前面写我的外貌,虽然准确、具体、生动,但我听了不是很开心,估计也找不到对象。但你们现在说的吧,照样准确,具体,生动,我还特别爱听。这样的文字传出去,那些单身阿姨读了肯定也舒服,会对我发生兴趣,见了面她们也不会说我是骗子。谢谢大家!真是名校的学生,真是了不起。大家鼓掌,为我们自己鼓掌!
师:好,我真的很喜欢你们今天写的文字。我回去要把这些文字整理出来,第一是征婚用,估计找对象不成问题了。第二,我还要把它们打印出来留存,亲戚那里、邻居那里、还有我们辖区的派出所那里,都保留一份备用。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为什么?
师:实话告诉你们,我最近老爱忘事,做事丢三落四的。咨询了医生,医生说,这是老年痴呆的征兆……我把你们写的备着,就是将来走失了,找不到家了,别人可以拿你们写的做“寻人启事”.你们看行吗?
生:(同学窃窃私语)感觉有点不行……路人没工夫看。要从最简洁、抓最容易辨认的外貌来写,具体、生动、比喻句什么的都不要了。
师:好,那我们试试看,怎么来写我的外貌特征。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经过讨论,学生得出如下文字:
生1:五十多岁,瘦高个,戴眼镜,有点秃头。说普通话。
生2:五十几岁,高、瘦,上穿蓝色衣服,下穿黑色裤子。说话带杭州口音。
生3:六十岁左右,高、瘦,蓝衣黑裤,走路有点晃悠,老年痴呆的样子。
生4:身高一米七六,偏瘦,头发稀少,戴眼镜,上穿“探路者”蓝色冲锋衣,下穿“七匹狼”黑色灯芯绒裤子,匡威牌子的运动鞋,左小腿有黑色胎记……
师:不错不错,最后一组写得特别好,你这样的,不用说认人,认尸都没问题了!
师:好,同学们,我们来梳理一下。大家今天进行了三组外貌描写,就我一个对象,但写出来的差别很大。第一组,纯粹的抓特征写出我的外貌来,不知道为什么写、写给谁看,有重要信息意义的特征就没有抓住,用词也不考虑感情色彩。第二组,征婚用的,既要抓住特征,用词上还得是褒义的,看了让人舒服。第三组,大家抓住一眼就能辨识的特征,因为我们的阅读对象是路人,太具体,还有生动、传神就没有必要。这组描写还很关注服装,但这和我们学过的课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服装描写不一样。具体我们来看课文(打开 PPT):“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曹雪芹那么具体、仔细地描摹王熙凤的穿着、打扮,是小说写人的手法,凸显出王熙凤的富贵样、穷讲究又带点土豪式的俗气,是为刻画人物身份、个性,塑造人物形象用的,对于读者来说,是用来欣赏和品味的。但如果为寻人启事或者帮忙通缉的人物肖像,这样写就太啰嗦,路过的人谁耐烦看啊。还不如你们,抓住我最大的外部特征,抓住我的服装颜色、款式来写,简洁明了,只抓最显眼的,陌生人一眼就能认出是我。大家说,是不是啊?
生:是!
因此,大家以后写作文,除了一般作文要求之外,你们也要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我写这篇作文干什么用;二是这篇作文写给谁看。也就是注意“功用”和“读者”,实际生活中也可以,自己虚拟一下,想象的也可以。这两个问题你们也应该抛给老师,谁叫写作文了,就抛给谁。考虑了这两个问题,我们写作文的思路和目的就会清晰一点,写起来也方便得多,有趣得多。更重要的是,这个能力学好了,将来走上社会,我们的作文能力就会真的在生活中派上用场……
师:这节课时间差不多了,老师和大家的交流就到这里。根据规定,我还要布置一点作业——其实是我还要大家帮点忙,就是关于征婚的事情,没老伴,我可是真急了。刚才我的外貌是写了,但征婚广告光写外貌够了吗?
生:不够!
师:还要写什么?
生:还要写从事什么工作,年薪多少、家里有没有房子、有没有汽车……还要有联系方法……
师:大家考虑得还挺周到的,时间关系这里不展开了,同学们回家帮我补全了。写联系方法,写手机号码,我有点担心,如果有人开玩笑、乱打我的电话怎么办?
生:征婚文章最后要说明,征婚很严肃,不要开玩笑……()再写四个字:“非诚勿扰!”
(全场笑)
师:好,征婚文章很圆满了,但文章里面是不是应该插一张照片啊?现在讲究个图文并茂,有图有真相啥的。
生:是的……老师带了照片了吗?
师:我带了几张,大家帮我参谋。(PPT 打开四张照片:第一张是周杰伦。第二张是老师青年时的照片。第三和第四张是现在的照片。)我决定用周杰伦的,年轻帅气,和我有点像。要么是我年轻时候的照片——先把相亲的阿姨诓过来再说。
(经过讨论,同学们说不行,相亲时候要穿帮的。还是用老师现在的照片,虽然老了点,但可以用“美图秀秀”修一下。)
生:哇,你们太厉害了,图片都会加工。好,照片问题解决了。最后一个问题是,这个征婚文章到哪里去发布好?
(小组讨论,说要到人多的地方,菜市场、公共汽车站、地铁口,电线杆上……也有人反对,说城管要骂的,这样招来的阿姨档次也不够。还是到大学校园里去贴比较好……要不去网络发布,做网站网页……)
师:好了,打住,时间关系,我们不讨论了。总之,你到时候交上来的作业,不能仅是一篇作文,最好是一个完整的方案——有点子、有程序、有实施的策略、方法和路径,最后还要有注意事项。我拿到它,照你们写的执行就可以了。总之,老师的婚姻大事,后半生的幸福就拜托各位了,谢谢!
点 评
让写作回归交流的本位
郑桂华
这是一节很有意思、很感性的课,真切、生动、流畅——相信看完上面的课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教室一隅,与任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想、一起写、一起交流。
思考这节课为何如此引人入胜,启发应该很多——如任老师设计了很巧妙的写作任务情境,贴近生活,又有很强的挑战性,唤起学生表达的热情;又如任老师设计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每一个小活动直接指向学习目标“描写人物外貌”,不拖泥带水,不旁逸斜出,干净而紧凑;还有从任老师的教学语言能看出他的学生观、教学观。任老师善鼓励,但不滥情,绝不送出廉价的赞美与肯定。当然,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任老师对写作目的的理解和把握,并将它有效地转化为写作指导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第三学段(5~6 年级)课程目标与内容对于“习作”的规定,非常明确地列有 5 条,其中之一就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现代社会中,用于交流的书面表达能力是一个普通公民必备的生存技能。无论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还是未来社会生活需要的角度来说,语文教师都要培养学生在“与人交流”写作能力上下功夫。当然,也有一些老师研读了课程标准,明白为交流而写作的重要性,只是不知“与人交流”写作课如何设计、如何实施,而任老师的这节课无疑可作示范。其实概括地说,写作的目的究其根本不外乎两类:
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几年的作文教学,很大问题就出在太强调“自我表达”,忽视了“与人交流”的要求。
作文重视阅读对象很重要,与人交流的写作教学最关键的是写作任务设计,包括写作情境、阅读对象和交流目的。其核心是阅读对象,因为不同读者的阅读立场、需求不尽相同,因而在写作时对选材的选择、表达形式运用以及词语的推敲等方面都要有所考虑,才能达到交流目的。比如是告知、是劝说,还是分享感受,目的不同,表达手段也应不同,这就是读者意识。任老师这节课教学生描写人物外貌,第一个环节是没有交流对象的单纯描写技巧教学,即引导学生将内容写准确、具体和生动——很多教师可能都是这样教的。第二个环节就有了交流对象——要求学生以“征婚”为目的来描写,这则写作任务既有写作阅读对象:可能来应征的某女性;又有写作活动的交流目的:对描写对象产生好感。
同样一个描写对象、同样一批学习写作的学生,有了读者需求分析和写作目的分析,写出来的文字迥然不同。这就是“为交流而写作”在写作教学中的神奇魅力。任老师设计的另一项写作活动:要求根据“寻人启事”进行描写,可以看作是对学生读者意识的一种强化。
任老师这节课可学习之处还有不少,比如他经常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活动:“我写这篇作文干什么用?”“这篇作文写给谁看?”不要小看了这种提醒,这其实是现在很提倡的元认知教学,只有让学生明白所以然,并能判断自己的写作行为,写作教学才能起到“授人以渔”的作用。
点 评
从抽屉走向生活
严英俊
这是一节有趣也很有新意的作文课,如何写人和写人如何写,这样两个问题巧妙地进行对比,有机地结合起来,很自然地层层推进,把问题说得很透彻,给学生也给观摩的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这样的作文课是有明确指向的,是有价值的。
写人,需要写外貌。外貌怎么写?一线老师常有这样的教法:问孩子,写外貌可以写哪些内容?
孩子通常会说,可以写眼睛、鼻子、嘴巴,可以写头发怎么样,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老师接着启发,眼睛怎么写,头发怎么写。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句子:乌溜溜的眼睛,滴溜溜的眼珠;乌黑的长发如瀑布一般。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显然不是,是老师的指导策略有问题。老师指导的出发点,就是要写全,写全就是具体了,就更清楚地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了。这显然是错了,读很多作品,我们记住的常常是人物独有的一两个特点。因为若是什么都写,写得很全,反而缺少特点。
不光是写外貌特点,写人物语言、写人物行为、写人物性格也都是这样。我们历来不关注写作的方法,远离生活和社会需要,轻视写作的功能性(即使有人关注了,也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和抓手),作文教学越来越走入死胡同——这大概就是任老师这堂课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给我们那么多启发的原因吧。写作教学,核心的问题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要写作文?孩子没有表达需求怎么办?我们一线教师常常做一件事,今天的练习,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写作。于是,经常性地组织学生远离真实表达的情境,进行所谓“纯技巧”的训练。听了任老师的这节课,我深切地感觉到,我们的这些做法,确实是一厢情愿,无怪收效甚微。更值得反思的是,习作教学由此陷入“老师苦,学生怕”的怪圈。
【优秀班会课教学实录】推荐阅读:
记一次法制班会课优秀作文400字12-18
优秀班会课件09-16
爱心捐款班会优秀07-20
进步就是优秀班会教案10-12
老师班会课教学反思08-02
优秀初中主题班会设计方案10-30
班会课教学设计作业09-07
二年级优秀主题班会设计方案08-27
班会励志演讲开场白优秀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