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程的特点与结构(精选8篇)
1.章程的特点与结构 篇一
(1)企业的建立与解散程序简单。
(2)经营管理灵活自由。企业主可以完全根据个人的意志确定经营策略,进行管理决策。
(3)业主对企业的债务负无限责任。当企业的资产不足以清偿其债务时,业主以其个人财产偿付企业债务。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但独资企业不适宜风险大的行业。
(4)企业的规模有限。独资企业有限的经营所得、企业主有限的个人财产、企业主一人有限的工作精力和管理水平等都制约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
(5)企业的存在缺乏可靠性。独资企业的存续完全取决于企业主个人的得失安危,企业的寿命有限。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独资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2.章程的特点与结构 篇二
JGJ 149-2006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对异形柱的定义为:截面几何形状为L形、T形和十字形,且截面各肢的肢高肢厚比(柱肢截面高度与厚度的比值)不大于4的柱,肢厚不小于180 mm。
2 异形柱框架结构与矩形柱框架结构在设计及实际中的区别
2.1 异形柱框架结构与矩形柱框架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
近几年来,人们对房屋平面与空间布置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建筑设计布局有了新的要求。而且普通框架结构的露梁露柱对建筑平面与空间的分隔已越来越不能被房屋使用者所接受,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室内家具的布置及空间的使用。
2.2 异形柱框架结构与矩形柱框架结构在设计时的差
1)对于相同烈度和结构类型的两种体系而言,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2)对于相同结构类型的两种体系而言,异形柱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更加严格一些;3)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对于相同烈度和结构类型的两种体系而言,异形柱结构抗震等级的确定方法更加严格一些,其在房屋高度的取值上降低了数值;4)抗震设计时,扭转不规则的异形柱结构,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45;而矩形柱框架结构的该比值为1.50;5)抗震设计时,对于相同结构类型的两种体系而言,异形柱的轴压比限值均有不同幅度的降低,意味着其要求更加严格。
3 异形柱框架结构受力特点
异形柱结构受力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截面的这种特殊性,使得墙肢平面内外两个方向刚度对比相差较大,导致各向刚度不一致,其各向承载能力也有较大差异;2)对于长柱(H/h>4)可以不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控制轴压比较小时,受力明确,变形能力较好。而对于短柱(H/h<4),剪切变形占有相当比例,构件变形能力下降。异形柱通常在短柱范围,且属薄壁构件,即使发生延性的弯曲型破坏,也因截面曲率M/EI或εcu/(εcu为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χ为截面受压区高度)较小,使弯曲变形性能有限,延性较差;3)异形柱由于是多肢的,其剪切中心往往在平面范围之外,受力时要靠各柱肢交点处核心混凝土协调变形和内力,这种变形协调使各柱肢内存在相当大的翘曲应力和剪应力,而该剪应力的存在,使柱肢易先出现裂缝,也使得各肢的核心混凝土处于三向剪力状态,它使得异形柱较普通截面柱变形能力低,脆性破坏明显;4)异形柱不同于矩形柱,它存在着单纯翼缘柱肢受压的情况,其延性更差。由国内外大量的试验资料和理论分析[2],异形柱的破坏形态为:弯曲破坏、小偏压破坏、压剪破坏等,影响其破坏形态的因素有:荷载角、轴压比、柱净高与截面肢长比(剪跨比)、配箍率以及箍筋间距S与纵筋直径D的比值等。
4 异形柱框架结构的计算分析
根据规范要求,对于矩形柱结构,当无斜向抗侧力构件时,结构设计的地震作用方向一般取工程纵横轴方向,即0°和90°,以此来求得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内力,正截面承载力两个方向分别按单偏压计算配筋,其承载力基本上可以包括地震作用沿其他方向的情况。但对于异形柱,由于截面惯性矩沿不同方向差别很大,地震作用下柱受力的最不利方向不一定是0°或90°,即仅沿该两个方向计算的正截面配筋并不能完全包括地震作用沿其他方向时的情况,尤其在高烈度地区体现得更显著。《规程》强制规定,7度及7度以上时地震作用尚应对与主轴成45°方向进行补充验算。
异形柱轴压比控制和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计算是异形柱结构设计的两大特色。由于异形柱与矩形柱在截面特性、内力、变形及抗震性能上均有较大差异,《规程》专门针对异形柱结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条文规定,且比其他规程要求严格。例如6度区应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及结构抗震验算,应进行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计算等。由于异形柱柱截面的特殊性,其抗震性能较弱,为满足国家抗震设防要求,保证结构体系具有足够的抗震延性,根据异形柱截面双向偏压柱的工作机理,分析影响各种截面形状柱的截面曲率延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框架位移延性与梁、柱构件截面曲率延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大量的电算分析,得到了在不同抗震等级下异形柱轴压比与匹配特征值的关系,据此给出了小于普通柱轴压比的异形柱轴压比限值。此轴压比限值是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重要保证,设计中尤其注意应使构件满足此限值,特别是对一些平面不规则的结构更应严格控制。
梁柱节点是异形柱结构的薄弱部位。由于节点的作用是将本层和上层荷载通过核心区传至下层柱中,其作用力为与节点相连的梁端和柱端弯矩、轴力、剪力、扭矩,受力非常复杂。矩形截面柱节点由于正交方向梁对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具有一定的受剪承载力,对非抗震和三、四级抗震等级节点,不用对节点核心区进行受剪承载力计算,仅需满足抗震构造措施要求,只对一、二级抗震等级节点核心区进行受剪承截力计算,而异形柱框架节点却不同。由于异形柱截面的特点,正交方向梁截面的宽度与柱接触面积较小且偏置,对节点核心区混凝土难以达到约束。因此必须对异形柱框架节点核心区进行受剪承载力计算,无论是非地震区或地震区均应计算。首先限制节点核心区截面,避免截面太小混凝土承受过大的斜压力,导致核心区混凝土首先被破坏,其次是控制节点核心区配箍面积,保证节点受剪承载力,改善节点的抗震性能。
5 设计实例
山东某市住宅楼长28.3 m,宽12.9 m,建筑面积1 015 m2左右,住宅4层,层高3.0 m,最大建筑高度为15.4 m。该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三类。采用异形柱框架结构,异形柱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采用SATWE程序分析,各层间位移角见图1,满足规范对层间位移的规定;同时重视抗震概念设计,加强构造措施。目前已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经观察结构整体状况良好。
总之,异形柱框架结构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在设计中根据其受力特点,充分了解其破坏机理,选用合理的柱网布置形式,正确掌握计算分析方法加上人为分析,合理配置截面钢筋,使结构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有根.异形柱框架结构理论研究与计算机辅助设计[D].长沙:湖南大学,2002:46.
[2]郑为民.改进建筑室内环境的有效手段——“异形柱”框架[J].当代建设,2000(5):27-28.
[3]黄雅捷.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及性能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16-17.
[4]JGJ 149-2006,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S].
3.不拘一格的体裁与结构布局特点 篇三
关键词:《交响乐作品六首》;体裁;曲式结构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1-0219-04
“曲式是指音乐作品的合乎一定逻辑的结构。”①乐曲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段落,根据段落形成的规律性,寻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框架。对于“结构”这一概念,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方面来阐释:一方面是指音乐的空间结构,即我们常说的音乐的“织体”;另一方面则是时间结构,我们常称为“曲式”。因为一部音乐作品,无论演奏(唱)时间长短,都是在时间的延续中完成,而不像欣赏画面或者物品一样,在瞬间就能观察掌握其整体的结构框架。这种时间上的延续,也正是音乐艺术的特点之一,所以音乐常被人们称之为“时间的艺术”。无论音乐在时间上的延续长短都必须遵循一个结构框架,不能是一片混乱,而这种结构框架就称之为“曲式”。曲式结构并不是预设的理论思维,而是从大量的作品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方式。
在笔者采访永儒布先生时,他几次提到作品的曲式结构,他认为:“作品的曲式不应该受到各种框架的局限,这样不利于作品的整体表现,作品的创作应该符合作品内容的需要,提前将其做了框架约束就达不到完整表现音乐的目的。当然,这也不是说在创作中就不遵循规律了,而是在遵循结构规律的同时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自由地发挥,将作品内容在相应的结构中展现得更加完美。”
一、作品体裁的多样化
音乐作品的体裁就是音乐作品的存在形式。音乐体裁从大体上可以分为器乐体裁和声乐体裁两大类,而在这两大类体裁中又可以细分出许多体裁。就器乐体裁而言,其中包括:交响曲、交响诗、交响音画、交响音诗、协奏曲、奏鸣曲、组曲、套曲、序曲、前奏曲、幻想曲、夜曲、狂想曲、随想曲、进行曲、变奏曲、圆舞曲、创意曲、叙事曲、谐谑曲、幽默曲、练习曲等。这些体裁是根据创作内容的需要应用于作品中。
永儒布在《交响曲作品六首》中也同样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选择了多样化的作品体裁。
交响诗(symphonic poem)是“标题性单乐章管弦乐曲”,其表现形式自由,是由浪漫乐派作曲家李斯特首用。交响诗题材广泛,音乐发展手法上,多采用主题变型的手法,以此来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额尔古纳河之歌》就是采用了主题变型的手法进行发展,将流淌的音乐旋律线条与作品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深情地刻画出作曲家对母亲河额尔古纳河的歌颂、热爱和眷恋。
叙事曲(ballade)是“具有抒情浪漫风格的器乐曲”,由浪漫乐派作曲家肖邦首创。其表现内容富有叙事性、戏剧性。作品《怀念》正是一首以叙事为主的作品,在作品中作曲家用马头琴深沉的音色、凄婉的旋律向听者诉说着过去,这是对过去一切事物的怀念。朋友、妻子的离去是那样的悲惨,自己人生的旅途是那样的坎坷,无限的怀念集于心间,是酸楚,是悲痛。
与交响诗《额尔古纳河之歌》相比,作品《戈壁驼铃》和《蜃潮》更注重的是作品画面部分的体现。这正是交响音画的特点所在,侧重作品的绘画性。这两首作品在音乐中,运用音乐的音响特点,结合丰富织体给听者展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欣赏作品的同时,眼前浮现的画面同样吸引听者,给听者留下更广阔的遐想的空间,达到音乐与绘画的高度统一。
前奏曲(prelude)“原指宗教或世俗音乐的导入部分,17世纪成为一种有完整形式的小型器乐曲,至19世纪以来发展成一种具有独立品格的音乐体裁”,其创作形式自由,多以动机发展,转调频繁。作品《前奏曲》就是将作品主题动机逆向变化进行,采用模进手法将主题进行发展。作品将战场上斗争的残酷与激烈描写得淋漓尽致,带有浓郁的斗争色彩。
《故乡》是永儒布创作的交响组曲,其中包括三个乐章,分别是《荒寺》《雁归》《奔驰》。这三个乐章是作曲家对民族发展的诠释,以组曲式形式展现出来。对于蒙古民族来说,民族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民族经历了黑暗的过去,迎接到幸福的今天,正在向美好的明天快速前进。这不仅仅是作曲家的愿望,更代表了蒙古族人民的愿望,我们将以崭新的面貌将民族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峰。
二、作品结构的多元化
作品的结构设计同样也是根据作品的内容需要来安排的,在永儒布交响曲中作品的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六首交响乐作品中,作曲家全部都采用了三段体的结构框架,但是,每一部作品的三段体都有所不同,有的作品是完全再现的三段体,有的是不完全再现的三段体,还有的是带有引子和尾声的三段体结构。结构布局的多元化使得他的每一首作品都非常新颖,与作品内容极其吻合,更有利于作品的表现。
在采访中,我们谈到了这六首交响乐的曲式结构的问题,永儒布这样阐释他作品的结构,他认为:“作品创作固然有其一定的结构框架,但是在创作中如果始终遵循其结构的模式是很受约束的。”所以,在他的创作中,每一首作品都呈示出明确的结构框架,但是在这结构框架之外,更多的体现了他作品结构布局的独特风格以及多元化的结构特点。
在《额尔古纳河之歌》中,作曲家将作品的三个部分以单一主题贯穿,变奏的形式发展,突出了河流的特点,从源头出发一直蜿蜒流向远方。这样的结构布局更加符合作品的连贯性,从听觉效果上更有一气呵成的感觉。endprint
作品《怀念》则是将第二部分以华彩乐段的形式展现,其作品中第二部分的发展采用了第一部分中b的音乐动机,将这个动机延伸,在马头琴、小提琴、大提琴声部分别演奏,音色的差别、音区的不同彰显出作曲家思绪的一次次升华。在大提琴演奏的华彩乐句之后,马上进入了乐队的连接部分,为第三部分的再现做了充分的准备。
《戈壁驼铃》是作曲家采用完全再现手法进行创作的一首作品,作品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都是对驼队的描写,而热烈、欢快的第二部分为驼队漫长而单调的行程增添了欢乐的气氛。新颖的音乐旋律,欢快的节奏仿佛是在沙漠中看见了绿洲?或许在烈日炎炎的天气里突然出现了乌云和大雨?总而言之,在作品的第二部分中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整部音乐作品充满了活力。在短暂的欢快之后,驼队依然要前行,只不过这次音乐的再现与第一部分相比起来更多的表现出驼队越走越远,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的渴望与追求渐渐地消失在茫茫沙漠中。
为了营造虚幻缥缈的色彩,作品《蜃潮》的结构中出现了引子。作品中引子的部分将这种虚幻的色彩做了较长的铺垫,让这种草原奇观忽隐忽现,有一种神秘的色彩。而在作品的第二部分则是采用了第一部分中b的主题动机进行发展,成为两个新的材料,这样的创作手法与作品的内容非常吻合,作品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音乐材料的多变更能体现出自然景象的变化复杂多样,具有不固定性的特点。作品的第三部分再现,也打破常规,作曲家并没有将第一部分的主题重复,而是将a的动机重复出现在第三部分,再现段落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上的呼应,与第一部分有一种色彩的统一。这样的创作手法也正是为了与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相一致,在整首作品中一直流露着飘渺、虚幻、神秘的色彩。
《前奏曲》的结构特点与前面几首大不相同。在作品的第一部分中,作曲家采用一个完整的单三部曲式的创作手法进行创作,这是对整个战争的一个完整叙述。在作品的第一部分中,a乐段开门见山地将战斗的音乐奏响,之后又含蓄地以两首民歌主题相交的手法叙述了战争的地点,在b乐段中作曲家以模进的手法进行展开,将战争的气氛逐渐推向高潮。而在a1的乐段中,战争的气势在逐渐的下降进入连接,为第二部分的回忆做准备。这样的创作手法是将作品的激烈斗争性与抒情的回忆性音乐做了明显的对比,更加细腻地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对比。
交响组曲《故乡》是由三首作品组成,分别为《荒寺》《雁归》《奔驰》。作品《荒寺》的创作是根据作品中的查玛舞和诵经的场面进行创作的,作品的第二部分是对查玛舞音乐的呈示,作品第30-34小节做了一个短小的连接,紧接着进入查玛舞的音乐,这段音乐是用主题动机展开,在整个第二部分进行模进转调,具有一种神圣、神秘的音乐色彩。在作品的第三部分是对寺院诵经场面的描写。整个段落庄严肃穆、凄惨沉重的情景展现在音乐中。诵经场面过后,作曲家又将主题带回到主题,进入再现部分。这样的结构设计既将作品中所处的环境做了细致的描写,又将寺院中的活动展示完整。与此同时,音乐的思绪中也反映了人们将挣脱禁锢思想的寺院的愿望。
《雁归》是一首非常方整的带有引子的三段体结构,短小的引子将主题的出现做了铺垫之后,由双簧管奏出音乐主题,之后主题在弦乐组又一次呈示,经过连接部分进入第二部分。在第二部分中,主题在短笛、长笛声部出现,将雁的形象进行描写,与前一段形成对比。
作品《奔驰》同样也是一首三段体结构的作品,作品的第二部分以模进的形式将第一部分的b主题进行展开,并且融入了新的音乐元素,而在第三部分再现的段落中,虽然没有采用严格的再现手法,但是,在作品中可以明显地找到第一部分的音乐素材,这样变化的创作手法更加推动作品中心的发展,民族奔驰的脚步、迅速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
三、传统曲式个性化灵活运用
通过对六首交响乐作品结构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曲家永儒布对这六首交响乐作品的曲式结构有着很巧妙的布局和安排,这也正体现出他在传统曲式结构创作中,自我创作个性化的灵活运用。
(一)传统三部性结构的宏观架构
传统的三部曲式的结构框架是这六首交响曲的统一结构模式,在这样的结构框架中,作曲家极大地发挥自我创作个性,使每首作品都不完全遵循传统结构。有的采用单一主题延伸来完成三部曲式结构,有的采用对比方式设计出矛盾冲突,之后再将矛盾解决来完成三部曲式,有的利用情绪的变化来完成三部曲式结构。这么多个性化的结构安排体现出作曲家丰富的创作经验,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同时,自我创新,让作品结构灵活化、多样化。
(二)中部“既对立又展开”的特点
分析了这六首交响乐之后笔者发现,作曲家的每一首作品的中部都有独特的创作布局,在六首交响乐作品中,每一首作品的中部都与前面的段落“既对立又展开”。对立体现在作品的内容、情绪、节奏、调式等方面,而展开却体现在与前面主题内容和作品的中心思想的一脉相承的发展。作品的中段是作品的展开的部分,在永儒布作品中,中段的发展有的是在单一主题下发展的,有的是新的主题发展而成,有的中段是由两个乐段组成,有的是一个乐段和连接部分组成,作曲家根据作品内容的不同,中部的布局有的较为长大,有的短小,还有的是用华彩乐段来完成的。
(三)三部性结构中的“再现”创意
“再现”是永儒布交响乐作品中的又一亮点,他打破传统再现主部主题或副部主题的创作规律,将自己的作品的再现部升华。他的作品中再现部分灵活多样,有的作品将第一部分完全再现(如《戈壁驼铃》);有的作品在再现部分出现了主题的动机(如《怀念》《前奏曲》),但是并没有将前面的主题完全重复,只是点到为止;还有的作品只是在音乐的情绪上做了再现,但是并没有出现前面主题的动机。这样的创作手法将作品的再现部分变得较为模糊,也符合作品的内涵需要(如《蜃潮》)。所以作曲家在设计自己的作品时是非常谨慎严密的。
(四)段落间“连接”的艺术性安排endprint
连接部分是永儒布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品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并不是每一首作品都采用连接部分作为作品的桥梁,而在运用连接部分的作品中,连接部分的处理都是作曲家进行了艺术化的设计。在作品《怀念》中,作曲家在第二部分的结束处使用了连接的手法,作品的第二部分在情绪上与第一、第三部分有着尖锐的矛盾冲突,并且在第三部分是完全再现第一部分的主题,作曲家为了将怀念的思绪延伸、升华,所以采用连接,带着这样的情绪,作品在再现部分将情感推向高潮。《戈壁驼铃》《前奏曲》的连接部分同样在第二部分的结束,同样也是为再现部分做情绪化的铺垫。而作品《荒寺》中的连接部分就与此不同了,《荒寺》中,连接部分两次出现,第一次出现在第二部分的前面,为查玛舞做了铺垫,第二次出现在第三部分的中间部分。第三部分的再现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进入再现主题,而是先将寺院的诵经场面加以描述,在连接部分之后才进入再现主题。
连接部分在作品中不仅仅是连接作品段与段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更是作曲家的创新之处,使连接部分赋予了更鲜明的内涵和思想。
(五)尾声的创新性与结构意义
在永儒布作品中并不是每首作品都有尾声,在有尾声的作品中,尾声部分也都没有单独作为一个部分出现,而是设计在作品第三部分之中,并使之与全曲形成一个整体。《怀念》和《戈壁驼铃》的尾声是情感和画面的延伸,留给听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前奏曲》《雁归》和《奔腾》的尾声都是将作品的情绪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全曲。同时,永儒布交响乐作品的尾声都短小精练,但却与前面的情绪达到高度统一,在一气呵成的结构中体现尾声的意义而非单独加入尾声。这样的创作手法也是作曲家的独特处理之处。
纵观音乐历史长河,每一时期的作曲家都是在学习前辈的创作的基础上,逐渐总结经验,发展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并且这样的个性化创作就也是后人所要研究学习的。只有在这样的学习——创新——发展——学习的过程中,音乐艺术才会有动力前行。
通过对永儒布交响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曲家自我个性的存在,不受传统模式的束缚,运用独特的创作视角将音乐内涵展现到完美的境界,无论是从欣赏角度、分析研究角度,还是从美学角度上讲,都极富研究价值。其创作道路的个性化发展也应该成为民族交响曲创作者的典范。他的成功探索为民族交响曲创作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注 释:
①王凤岐.简明音乐小词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永儒布.蒙古族民歌与交响乐研究[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
〔2〕永儒布.蒙古族民歌与交响乐研究[Z].音像资料CD.
〔3〕王凤岐.简明音乐小词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张海鹏)endprint
连接部分是永儒布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品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并不是每一首作品都采用连接部分作为作品的桥梁,而在运用连接部分的作品中,连接部分的处理都是作曲家进行了艺术化的设计。在作品《怀念》中,作曲家在第二部分的结束处使用了连接的手法,作品的第二部分在情绪上与第一、第三部分有着尖锐的矛盾冲突,并且在第三部分是完全再现第一部分的主题,作曲家为了将怀念的思绪延伸、升华,所以采用连接,带着这样的情绪,作品在再现部分将情感推向高潮。《戈壁驼铃》《前奏曲》的连接部分同样在第二部分的结束,同样也是为再现部分做情绪化的铺垫。而作品《荒寺》中的连接部分就与此不同了,《荒寺》中,连接部分两次出现,第一次出现在第二部分的前面,为查玛舞做了铺垫,第二次出现在第三部分的中间部分。第三部分的再现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进入再现主题,而是先将寺院的诵经场面加以描述,在连接部分之后才进入再现主题。
连接部分在作品中不仅仅是连接作品段与段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更是作曲家的创新之处,使连接部分赋予了更鲜明的内涵和思想。
(五)尾声的创新性与结构意义
在永儒布作品中并不是每首作品都有尾声,在有尾声的作品中,尾声部分也都没有单独作为一个部分出现,而是设计在作品第三部分之中,并使之与全曲形成一个整体。《怀念》和《戈壁驼铃》的尾声是情感和画面的延伸,留给听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前奏曲》《雁归》和《奔腾》的尾声都是将作品的情绪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全曲。同时,永儒布交响乐作品的尾声都短小精练,但却与前面的情绪达到高度统一,在一气呵成的结构中体现尾声的意义而非单独加入尾声。这样的创作手法也是作曲家的独特处理之处。
纵观音乐历史长河,每一时期的作曲家都是在学习前辈的创作的基础上,逐渐总结经验,发展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并且这样的个性化创作就也是后人所要研究学习的。只有在这样的学习——创新——发展——学习的过程中,音乐艺术才会有动力前行。
通过对永儒布交响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曲家自我个性的存在,不受传统模式的束缚,运用独特的创作视角将音乐内涵展现到完美的境界,无论是从欣赏角度、分析研究角度,还是从美学角度上讲,都极富研究价值。其创作道路的个性化发展也应该成为民族交响曲创作者的典范。他的成功探索为民族交响曲创作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注 释:
①王凤岐.简明音乐小词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永儒布.蒙古族民歌与交响乐研究[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
〔2〕永儒布.蒙古族民歌与交响乐研究[Z].音像资料CD.
〔3〕王凤岐.简明音乐小词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张海鹏)endprint
连接部分是永儒布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品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并不是每一首作品都采用连接部分作为作品的桥梁,而在运用连接部分的作品中,连接部分的处理都是作曲家进行了艺术化的设计。在作品《怀念》中,作曲家在第二部分的结束处使用了连接的手法,作品的第二部分在情绪上与第一、第三部分有着尖锐的矛盾冲突,并且在第三部分是完全再现第一部分的主题,作曲家为了将怀念的思绪延伸、升华,所以采用连接,带着这样的情绪,作品在再现部分将情感推向高潮。《戈壁驼铃》《前奏曲》的连接部分同样在第二部分的结束,同样也是为再现部分做情绪化的铺垫。而作品《荒寺》中的连接部分就与此不同了,《荒寺》中,连接部分两次出现,第一次出现在第二部分的前面,为查玛舞做了铺垫,第二次出现在第三部分的中间部分。第三部分的再现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进入再现主题,而是先将寺院的诵经场面加以描述,在连接部分之后才进入再现主题。
连接部分在作品中不仅仅是连接作品段与段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更是作曲家的创新之处,使连接部分赋予了更鲜明的内涵和思想。
(五)尾声的创新性与结构意义
在永儒布作品中并不是每首作品都有尾声,在有尾声的作品中,尾声部分也都没有单独作为一个部分出现,而是设计在作品第三部分之中,并使之与全曲形成一个整体。《怀念》和《戈壁驼铃》的尾声是情感和画面的延伸,留给听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前奏曲》《雁归》和《奔腾》的尾声都是将作品的情绪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全曲。同时,永儒布交响乐作品的尾声都短小精练,但却与前面的情绪达到高度统一,在一气呵成的结构中体现尾声的意义而非单独加入尾声。这样的创作手法也是作曲家的独特处理之处。
纵观音乐历史长河,每一时期的作曲家都是在学习前辈的创作的基础上,逐渐总结经验,发展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并且这样的个性化创作就也是后人所要研究学习的。只有在这样的学习——创新——发展——学习的过程中,音乐艺术才会有动力前行。
通过对永儒布交响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曲家自我个性的存在,不受传统模式的束缚,运用独特的创作视角将音乐内涵展现到完美的境界,无论是从欣赏角度、分析研究角度,还是从美学角度上讲,都极富研究价值。其创作道路的个性化发展也应该成为民族交响曲创作者的典范。他的成功探索为民族交响曲创作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注 释:
①王凤岐.简明音乐小词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永儒布.蒙古族民歌与交响乐研究[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
〔2〕永儒布.蒙古族民歌与交响乐研究[Z].音像资料CD.
〔3〕王凤岐.简明音乐小词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4.章程的特点与结构 篇四
一、安全文化的内涵特征
安全文化的内涵和本质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模式、安全机制体系。安全文化的实施靠员工来完成,只有全体员工共同认知,共同参与,共同行动,才能发挥其最大功能。所以,实施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好四个作用。
1、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作用。安全文化是人文文化,它以企业员工关注生命价值为出发点,以企业安全发展为落脚点。通过塑造安全文化环境,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营造员工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好的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发展有直接推动与促进作用,反之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安全文化其形似水,虽不具强制性,但却有水滴石穿的作用。它的作用也如同水,无处不在处处在,用是不觉其重,离开却寸步难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用好它企业繁荣昌盛,否者企业发就成无源之水。安全文化对员工的导向作用十分重大。先进的安全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指导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安全文化是隐性管理,是原则性导向,又有明确性标准规则,它对员工的思想行为直接产生影响,让企业安全文化与员工行为合二为一是安全文化导向作用的终点。
2、发挥安全文化的凝聚力作用。安全文化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员工共同的安全理想、安全目标、安全愿景及共同的安全使命感,它是使企业内部形成齐抓共管,人人有责,奋发向上,一致努力抓安全的合力,也就是安全凝聚力。被企业员工认同接受的安全文化,如同一面旗帜,使员工自觉簇拥其周围,吸引着员工为理想、目标而努力奋斗。如铜川矿务局提出的创建“三型六化”企业目标,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就如同地心引力,把企业中的每一名员工牢牢地凝聚在一起,形成共同的文化观、价值观、发展观、战略观。先进的安全文化会对企业安全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力,能激发员工的信心和凝聚力。
3、发挥安全文化的激励作用。先进的安全文化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激情,安全是关系到每一个员工切身利益的大事,安全文化的激励作用就是让员工增强自觉性,明确重要性,提高主动性,使其从主人翁的高视角审视自己的工作安全行为。思考安全工作的职责,树立强化安全管理的自觉自愿行为。员工的安全激情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源于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自信心、信任感、成就感和认可度,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成效之一,必须重视发挥安全文化的激励作用。
4、发挥安全文化的提升作用。安全重在落地生根,发挥作用,而不是包装炒作,扯虎皮、树幌子,挑一些时髦口号应景做文本。安全文化要渗透到制度建设、流程建设、管理模式及员工的行为规范过程中,要把制度建立在心理契约的基础上,使员工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使企业安全管理提升到最高境界―――文化管理。
二、安全文化的结构特点
对于煤炭企业来讲,安全是政治,安全是经济,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形象,安全是煤矿工作重中之重。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从业人员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限制。如何利用人的有限认知达到和多元限制的协调、融合,这是各级煤炭企业管理者至高至上的追求。而培育安全文化,则是实现这一追求的唯一途径。煤矿安全文化,其关键在于通过积极塑造员工和团队的行为举止,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彻底扭转员工在特殊环境中形成的侥幸、盲目的扭曲心理和粗放、凑合、应付的行为习惯,努力使员工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作风和行为,不断提高员工应对、预防和规避各种危害的能力。安全文化来源于员工实践,又高于实践,这种安全文化需要人人参与和高度融合,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握其特点,掌握其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1、强化全员教育,建立安全培训文化。煤矿安全的根基是以人为本,抓好全员安全教育,使员工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完成这一过程的唯一途径是落实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建立安全培训文化应注重四个方面:一是加大安全培训硬件
投入,建立安全培训基地,在师资、设施方面投入到位。二是强化安全舆论文化的宣传教育,利用简报、标语、广播、闭路电视、板报等舆论工具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规程。要建立起广泛性、群众性、大众性安全宣传文化阵地,如安全文化手册、安全文化牌板、安全事故案例、安全漫画、安全文艺演出、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等,让安全文化根植于员工心中。三是加强安全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心。四是加强新工人和特殊工种的安全培训,促使安全技能、安全素质不断提高。
2、强化过程安全管理,建立安全制度文化。安全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准绳。煤矿安全制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与之相适应配套的各种岗位责任制、精细化管理考核制等都属于安全制度文化范畴,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安全制度文化其一是显示科学的安全管理,其二是显示精细化的安全管理,其三是显示严格的安全管理。安全制度到位,可以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打击“三违”,执行严格考核安全内容。
3、强化现场重点,建立安全管理文化。煤矿安全管理重点在现场,各项安全生产的计划、措施、检查、考核、评比都应该以班组安全管理为“圆心”,以区队生产现场管理为“半径”,围绕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现场的安全系数展开。现场安全管理主要突出四个方面:(1)、现场安全环境治理;(2)、现场安全检查;(3)、现场安全隐患整改;(4)、完善安全设施。安全管理还包括管理干部跟班指挥、班组安全制度考核落实、班组员工安全行为规范、安监部门和职能部门安全工作协调、安全质量标准化落实等多个方面内容,是系统精细化管理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文化的基本宗旨是全力为生产一线服务。
4、强化共保体系,建立安全机制文化。安全工作必须是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要以开展安全效能监察和党员身边无事故为中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广大党员主观能动性,为安全生产出谋划策;行政以制度落实、隐患治理、责任追究为安全工作重点;工会以群众安全第二道防线为突出点,共青团以青监岗、岗位练兵、青工技术比武为活动重点,还要调动退管、家委会、女工委各方面力量,结成安全共保体系,建立安全共防机制,促进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三、安全文化的层次特点
安全文化是煤炭企业推动安全工作发展的支柱,如果没有安全文化做保障,企业就失去了凝聚力和生命力。安全文化是煤炭企业“全覆盖”系统工程,渗透于企业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就其层次结构特点来讲,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企业主题安全文化。企业主题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核心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内容包括安全核心理念、安全指导思想、安全价值理念、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教育理念、安全发展理念等,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具有企业特点的、彰显企业特性的安全文化精神和安全思想。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安全文化手册、安全学习宣传、安全文化牌板、安全考核管理等各种方法来体现,营造企业浓厚安全文化氛围,奠定安全发展基础。
2、区队安全管理文化。区队安全文化建立要结合单位生产特点、其主要内容有安全管理理念、团队精神、安全愿景、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精细化考核、安全培训、安全帮教、员工安全学习制度、安全事故分析等,表现形式可通过班前安全学习讲评、安全礼仪、安全全家福、安全亲情、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安全奖罚制度激励等,使员工对安全行为养成自我约束,由应知应会向规范操作延伸,由普通性操作向程序化延伸,提高员工对安全的执行力、服从力和战斗力,达到思想明确、目标明确、团队素质整体提升的目的。
3、班组安全文化。班组是企业安全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班组安全文化重点一是给班组长在安全管理上“松绑放权”,让班组长充分行驶自主管理权;二是落实安全责任制和安全岗位责任制,发挥每个员工的安全主观能动性;三是严格贯彻好各项安全规程,突出反“三违”教育;四是班组安全理念愿景起点不要太高,要循序渐进,让员工能接受执行。
4、员工个人安全文化提升。员工个人安全文化素养主要包括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安全行为的养成、对安全制度的遵守、安全责任的落实及对安全观念的理解和认可度。对员工重在教育,重在启发,感染和触动,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认识转变是安全文化教育的凝聚点。
5.章程的特点与结构 篇五
李元元
(作者系吉林大学校长,原载《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5日第5版)
建立完善现代大学章程,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高校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吉林大学于2005年12月发布实施了《吉林大学章程》。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正式发布并施行的现代大学章程,标志着吉林大学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引起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全国高校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良好评价。
一、制定章程,建立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新载体
新吉林大学是由6所院校合并而成,规模大、体制新、文化传统不
一、校园布局分散。如何实现稳定融合,成为合校之初学校必须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学校认识到,合校的过程就是现代大学制度重新建构的过程,而建构一套顺应发展的现代大学制度,最关键的是要有基本一致的价值取向、相互认同的文化理念和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合校工作基本完成并初步稳定运行之后,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和探索实践。
——2003年,学校对现代大学精神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吉林大学依法治校规划纲要》,提出大学章程建设是探索高校改革发展,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有效载体,为此着手开展了章程制定的各项准备工作。
——2004年,学校颁布实施了《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改革纲要》,提出大学治理结构是当代中国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着手进行了校内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改革,同时启动了大学章程制定工作。
——2005年,学校成立了章程起草委员会与专家工作组,开展了章程的集中起草制定工作,经各种民主程序反复征询各方面意见并不断修改完善后,最终《吉林大学章程》在学校党代会上讨论通过,公布施行。
《吉林大学章程》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立足校情,把学校正在做、应当做和能够做的事情以基本法的形式规定下
来,使学校的改革探索实践等各项工作更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稳定融合,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对学校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施行章程,推进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新实践
自章程施行以来,学校以《吉林大学章程》为基本,顺利地推进了一系列改革发展的新实践。
——凝炼了吉大精神。《吉林大学章程》在《前言》中简要记述了学校的历史渊源,凝炼了吉大精神,明确了“以追求真理、培育人才、研究学术、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为己任”的根本任务和价值追求。其中,把“传承文明”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在当时具有比较超前的探索意义。通过施行章程,使吉大精神不断深入人心并得以弘扬。
——明确了目标定位。《吉林大学章程》明确了学校的基本定位和发展目标,即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努力将学校建成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该目标定位为学校制定改革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
——完善了领导体制。《吉林大学章程》对学校党委的领导职权和校长的行政职权作了比较明确的划分。根据章程的规定,学校修订完善了党委全委会、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和书记办公会的议事规则,探索和明晰了党委和校长科学有效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运行机制和实现方式。
——完善了学术体系。《吉林大学章程》明确提出实行教授治学,并规定了基本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依据章程规定,学校建立了校长向学校学术委员会报告学术工作制度,明确了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不再担任各级学术组织的负责人,明确学院党政负责人不再担任各级学术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等有关规定,建立完善了由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构成的学术治理体系。
——深化了管理体制改革。《吉林大学章程》确定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为主的体制。学校对校内公共事务实行垂直管理、延伸管理和属地管理,并对学院和学部的设臵及其职能作了规定。同时,学校依据章程规定,进一步深化了学校管理体制改革,适度调整了部分管理机构,逐步扩大了学院自主管理的领域和
范围。2010年学校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完善大学章程建设》,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加强了民主建设。依照章程规定,学校修订完善了教代会章程,建立健全了校院两级教代会工作制度。建立了校长每年向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教代会对校长和学校的行政工作进行民主测评的制度。建立了学院院长定期向学院教职工报告工作,接受民主监督的制度。同时,对民主党派、群团组织和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义务和形式等也作了相应规定。
三、完善章程,推进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新探索
大学章程的施行和完善与高等教育和高校自身的改革发展实践紧密相关。根据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章程也应当不断完善。从近几年的施行效果来看,我们感到《吉林大学章程》也有不少需进一步完善之处。例如,对学校内部权力的层级配臵以及相互间促进、制约的复杂关系规定得还不够,个别相关规定已滞后于学校改革发展实践,特别是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界定与分配还不够明晰;校、学部、院层级科学配臵行政权力以促进学术权力的充分合理发挥,既相对分离,又相互支撑、共同发挥积极作用的科学有效机制不够完善;各种权力赖以运行和实现的组织形式及其职能还有待完善,各项改革措施缺乏统筹协调与配套运行等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深层矛盾和现实问题相互交织,继续完善章程的任务还很艰巨。
——总体思路。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以学术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坚持“统筹规划,配套实施,重点攻克,试点先行,立足校情,分类指导”的方针,统筹推进管理机构改革等各项配套改革,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构建起与学校实际相适应的统一领导、多元治理、和谐善治、科学发展的内部治理结构。
——基本目标。遵循《吉林大学章程》的基本精神,不断创新学校的管理体制、机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创新性成果,使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更加科学,体制机制更具活力,大学章程日臻完善,文化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形成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吉大特点的高水平大学发展之路,产生具有创造性、示范性、带动性的改革成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探索有益经验,为完善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作出新探索和新贡献。
6.应用文的结构特点 篇六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以及它与一般文体写作的区别,掌握应用文体写作的特点。
2、正确理解应用文写作知识,并会具体运用写作知识进行写作实践。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应用文的结构要素与要求;
教学方法:预习、提问、讲授、练习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次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应用文的主旨和材料,这次课我们来学习应用文的结构。
二、讲授新课
1、结构的含义
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是作者按照主题的需要,对材料所进行的有机组合和编排,又称谋篇布局。文章的结构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宏观结构,即文章的总体构思、大体框架;二是微观结构,即对文章的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主次的具体设计。
2、作用:
(1)使文章言之有体。“体”指体裁。应用文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大都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结构形态,也叫程式。
(2)使文章言之有序。合理安排结构,就是根据一定的思路,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使之条理清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使文章言之成文。通过精心安排结构,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从而增强其可读性。
3、安排结构的原则
(1)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主题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图的体现,结构必须服从主题的需要,为表现主题、突出主题服务。
(2)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应用文是对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作者对它的认识也遵循一定的规律。
(3)要适应不同文体的要求。文体不同,结构的样式和要求也会不同。
4、结构的要求
(1)严谨自然。指文章结构精当严密,顺理成章。
(2)完整匀称。指文章各部分要配置齐全,比例协调,详略得当,完整合理,重点突出,符合格式要求。
(3)清晰醒目。大多数应用文不要求行文曲折波澜,而要求纲举目张、清晰醒目,以便读者把握要领或贯彻执行,所以常采用加小标题、写段首撮要、条目式等形式。
5、结构的内容
(1)层次与段落。层次是文章中作者表达主题的阶段和次序,是文章内容展开的次序。段落,又称“自然段”,是组成文章、表达思想最基本、相对独立的最小单位。安排层次有两种模式:纵式、横式。
(2)过渡与照应。过渡是指层次与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转换,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照应是指文章内容的前后呼应和关照,可以使文章结构周密严谨,浑然一体,还能使某些关键内容得到强调,突出主题。在应用文中,常用的照应方法有:首尾照应,文题照应,文中照应。
(3)开头与结尾。开头是全篇文章的第一步,可以起到统领全篇,展开全文的作用。结尾是全文的收束和结局,能帮助读者加深认识,把握全篇,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常见的开头方式有:目的式、根据式、原因式、概述式、结论式、提
问式、引述式。常见的结尾方式有:自然收尾式、总结归纳式、强调说明式、希望号召式、专门结尾用语式。
三、小结
通过学习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应用文的结构。篇二: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实用.程式.时限性.简明),功能(1促进思维发展2宣传教育3联系沟
通4指导保证)主旨的作用(灵魂 统帅)要求(正确 集中 鲜明 周密 深刻)表达(题目
明旨 开门见山 篇末点题 一线贯通)材料的作用(基础 支柱)收集(全面性 目的性)选择(突出主旨 真是准确 体现典型 力求新颖)结构的特点(完整性 有序性 稳定性)基本结构(横式 纵式 横宗交措式)语言的作用(叙述事实 传达思想 抒发感情)特点(明
确平实 简约 得体)计划的特点(针对性 可行性 约束性 科学性)结构 标题(单位名称 适用时间 事由 文种)
正文(前言 主题:做什么 什么程度 怎么做 结尾:单位名称 时间 公章)总结 分类(综合性总结 专题性总结)结构 标题(公文式 文章式 双行式【副标题点名单
位 时限 性质 文种】)正文(前言 主体 结尾①总结教训吸收经验②表明决心 展望前景)
外部形式(贯通式 小标题式 序数式)落款(署名 暑实)
条据 分类(①凭证式:收 领 借 欠 ②说明式:请假 留言 托人办事)写法 ⑴凭证式正
文(什么人 什么东西 有多少 另起一行写 此据)落款(出条人 经手人 开条单位 印章 日
期签字)⑵说明式(称呼 正文 落款)要求(准确明确简洁 款项加整加币种 收据不能涂改
用钢笔或毛笔签写
欢迎词 分类(现场演讲 报刊电视发表)(公事 私人)(客人 组织新成员)结构和写法(标
题 称谓 正文 落款)要求(针对性 礼貌委婉 短小精悍 感情真挚)欢送词 要求(带有
情感色彩)开幕词 分类(有所侧重 一般性)特点(引导性 简明性)结构与写法(标题 署
名署时 称谓 正文)要求(针对性 突出重点 详略得当 文字凝练)闭幕词(感染力 号 召力)祝贺词 特点(广泛性 严肃性)分类(简约 文章)结构及写法(标题 称谓 正文
结语)答谢词(标题 正文 称谓)在主题内容完后应再一次用简短的语言对对方表示感谢
请柬 结构和写法(横式 竖式)(封面 称谓 正文 结尾 落款)(不能有强制性的词语 准
确清楚)邀请书 结构与写法(主题内容 回执)(标题 称谓 正文 落款)慰问信
结构和写法(标题 称谓 正文 结束语 落款)感谢信 寄送方式(直接寄送 送到单位 新闻
媒体 互联网手机)结构与写法(标题 称谓 正文 结束语 落款)
求职信 特点(针对性 自荐性 简要性)分类(自荐和应聘 毕业和社会成员)结构与写法
(标题 称谓 正文 结尾 敬语 落款 附件)要求(①评价客观 情况真实 ②表述得体 文面
规范美观)辞职信 特点(简洁 委婉)结构(标题 正文 称谓 正文 敬语 落款)启示 知照性(标题 正文 落款)标题明确 内容完整 用语礼貌
海报(标题 正文 落款)简洁明了 图文并茂
公关礼仪文书大多具有(礼仪 传播 规范性)
公务文书
公文的特点(策令性 法定性 规范性 程序性)
公文的作用 ⑴发布政令,具有规范和制约作用。
⑵交流信息,具有联系和知照作用。
⑶传达方针政策,具有宣传教育作用
⑷立卷归档,具有依据和凭证作用
公文的分类 1.作者:党的机关公文 行政机关的公文 2.办理时间:特急 急件平件 3.机密等级:普通 秘密 机密 绝密 4.行文方向:上行文 下行文平行文
公务文书的语言风格(庄重 准确平实 简练)
通报的特点(典型性 引导性 真实性 实效性)
通知的特点(广泛性 晓愉性 实效性)种类(指示性 批复性 周知性 任免)
通报和通知的区别:内容范围不同 目的要求不同 表现放大不同
请示的特点(陈请性 求复性 单一性 实效性)
报告特点(真实性 陈述性 灵活性)
种类 工作报告:指向上级机关或重要会议汇报工作情况的汇报
情况报告:指用于反映上级工作中的重大,特殊情况的报告
建议报告:根据工作中的情况和动向向上级提出建议和办法
转呈性建议报告:政策性强 体现上级意志
答复报告:针对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提出询问或要求,做出答复
报告和请示的区别:性质不同 行文目的不同 时间不同 主送机关不同 事项的多少不同(请示 一文一事)答复形式不同
批复的特点(针对性 专一性 权威性)
种类 指示性批复:针对方针政策进行答复
批准性批复:针对请求批准的请示
解答性批复:针对下级机关请示中的疑问 据有关政策法规进行解答。
函 的特点(广泛性 简便灵活性)
申论 特点(国际标准性 普遍性 针对性 灵活性)
调查报告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写出来的反应客观事物的书面报告
种类 介绍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反应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
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 特点(针对性 真实性 实效性)
写作要求 调查全面,深入准确。明确中心,提炼主题
精心鉴别,严选材料。明顺思路,拟写提纲
行文客观,周密分析。
学术论文的特点(科学性 专业性 创新性 理论性)
类型 交流性论文: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或在重要学术会议上
宣读,提交的论文。放映了本科学的重要成果,促 进社会进步和科学事业的发展 考核性论文: 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
作用 记录新的科研成果 交流和推广科研成果
促进研究工作的深化
作为考核,晋升的指标之一
写作 选题 原则(创新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个人兴趣爱好,专业特长)
研究水平客观条件
方法 纠正通行的观点 补充前人学说 填补研究对白
加入百家争鸣 总结研究成果
搜集资料: 方法 观察和实验 考察 查阅文献
记录资料: 方法 卡片法 笔记法 复印法
写作要求 论点准确新颖 论据真实可靠 论证周密严谨 语言准确简洁
1、调查报告的特点是什么? 1针对性2真实性3时效性
2、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是什么? 1调查全面、深入准确2明确中心、提炼主题3精心鉴选、严选材料4理顺思路、拟写 提纲5行文客观、周密分析
3、学术论文选题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方法:1纠正通行的观点2补充前人的学说3填补研
究的空白4加入百家争鸣5总结研究的成果
4、学术论文的大体结构是怎样的? 1提名2署名3摘要4关键词5正文6注释7参考文献8致谢
5、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是什么? 1论点要准确新颖2论据要真实可靠3论证要周密严谨4语言要准确简洁
6、简要回答通知与通报的区别? 1内容范围不同:通知可以发布行政法规,批转和转发公文,传达须办理和周知的事项
等;通报则是表扬先进,批评错误,交流重要的信息。2目的要求不同:通知的目的是
告知事项、布置工作,通报的目的是交流、了解情况。3表现方法不同:通知的表现方
法主要是叙述,通报的表现方法则常兼用叙述、说明、分析和议论。
7、简要回答报告与请示的区别? 1性质不同:报告是陈诉性公文,请示是呈批性公文。2行文的目的不同:报告是汇报工
作,反映情况,请示是为解决某一问题,请求某一批示。3行为的时间不同:报告是工
作结束或是工作进行中,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4主送机关不同:报告允许多头主送,请示只能写一个主送机关,不允许多头请示。5事项的多少不同:报告是一件也可以是
多件,请示必须遵循“一文一事”原则。6答复的形式不同:报告不要求回复,请示则
要求上级机关及时批复回文,给予明确的答复。篇三:应用文的语言特点
应用文的语言特点
一、简练——言简意赅、文约事丰
应用文写得简炼是高速传递信息的需要,是节省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的需要,也是朴实、明确特征在“文字量”上的体现。
简练技巧:
1、应用文语体保留部分文言词
兹:现在;悉:全部;为荷:感激帮助;逾期:超过规定日期 如,兹定于本月19日召开全院教师大会。
望函告为荷!
来信收到,详情知悉,勿念!
逾期不予办理。
2、运用节缩词语
如:经贸——经济贸易
三无产品——无商标、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 三个代表、入世、三农
3、习惯用语:本、贵、该、根据、按照等
二、朴实——开门见山、自然质朴
应用文中不宜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
三、得体——说话讲究分寸、适度
如:请示公文,用语要谦虚,讲究礼貌,结尾多用”望“、”请“、”给予指示“,以表示下级对上级的尊重。切勿用”必须“、”如此“之类词语。
注意事项
应用文标题:除法规、规章加书名号,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可加引号。公文式标题“关于”的用法,表求对事由在中心词语起关涉、介绍、提示、隔离的作用,与事由部分组成介宾结构,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省略。标题常用黑体或宋体,字号在三号至二号之间。应用文的开头:概述情况;说明根据,常用“根据”、“遵照”等领起;介绍目的,常用“为了”、“为”等领出下文;交代原因,常用“由于”、“因于”、“鉴于”等;阐明观点;表明态度;提出问题;慰问祝贺;引述来文;列序号开头等。
应用文正文结构层次:第一层为“
一、”第二层“
(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第五层为“①”。篇四:应用文结构的基本原则
应用文结构的基本原则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形式的构成因素之一。在文章主题确定的同时,作者要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开头结尾,如何过渡承接,如何处理详略等问题。以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这种对文章全部内容的组织和构造就是文章的结构。从广义上讲,结构的任务是寻求一种最佳的表达方式。从一篇具体的文章讲,是指对内容的安排和组织材料的具体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经过思索加工所形成的思路在文章中的表现。通常也把这种结构叫做布局谋篇。从国家行政机关应用文的整体上来看,一般包括三种类型的文体。一是侧重议论性的文体。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某一思想观点,总是先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然后摆出一系列的事实和道理来证实自己的观点。这种用事实和道理来证实自己认定的思想观点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反映到文章中所形成的层次、顺序,就是议论性文体结构;二是侧重记叙性的文体。作者根据主题需要或写作意图,把人、物、事件和环境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包括内容次序的安排,环境的布局,以及协调事物间的关系等。这就是记叙性文体结构;三是说明性的文体。作者为了说明某一事物,总是从构成某事物的本质属性方面作阐释或说明。一般都是先说明某事物的成因、构造,再阐释或说明其功能、用途等。这种按不同的事物的不同属性展开说明的方式和方法,反映到文章中所形成的层次、顺序就是说明性文体结构。上述三种类型的应用文结构都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不仅选材要根据主题的需要,而且组织安排材料也必须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紧紧围绕主题来谋篇布局,结构的各个环节都要受制于主题。要求材料剪裁要得体,安排次序要井然,起承转合要恰当,放收要自然,使其完美的形式服务于正确的主题。深刻的思想内涵附于严谨的结构。如:《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紧急通知》一文,在结构层次的安排上就很有特色。为了说明不安全生产的严重性,以便提出有关要求和根本措施,首先,列出了“哈尔滨亚麻厂”、“四川南溪炸药厂”、“辽宁本溪地下油库”和“黑龙江碾子山鞭炮厂”等几次建国以来罕见的特大爆炸事故,以及“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江苏南通客、货轮相撞事故”。其后果触目惊心,其严重性,令人警醒。接着又从分析着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事故的原因,然后用一个过渡句,水到渠成地引出了通知中的要求事项。这是第一层。
第二个层次是用五个自然段,深细、缜密地提出了搞好安全生产的具体要求和根本措施。这五个自然段,又先后列出了“对各级人民政府”、“对企业和主管部门”、“对官僚主义作风”、“对安全教育”、和“如何贯彻和执行”五方面的内容。做到了行文有序,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由于开篇通过典型实例直观地说明了不安全的严重性,进而阐述了通知的背景和原因,从而引起人们的注目,接着再分别提出要求和措施的细则,当然就容易使人接受。这是结构上的顺理成章,围绕主题安排结构的结果。
二、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一切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的,文章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文章结构自然要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按照事物的进程,有层次、有条理地加以说明和阐述。客观事物有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变化过程。国家行政机关应用文中侧重记叙的文体,应依据这一逻辑,形成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结构形态。任何问题总有起因、矛盾冲突和解决冲突这样的完整过程。议论说理类的文体,亦应依据这一发展规律,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不过,结构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并不是完全刻板地复现客观事物。写作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劳动,作者在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前提下,应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在文章的结构上求新、求美,行文中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作适当的调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倒叙”、“插叙”、“补叙”和“平叙”的开头方法及纵式、横式、综合式、总分式和分总式等结构的方法。
三、适应不同文体的特点 按照反映客观事物的方式方法的不同,人们把文章划分为各种不同的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由于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结构方法也不尽相同。如偏重写人记事的国家行政机关应用文,一般都是按照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过程或地点、空间的转移来安排材料、划分层次段落。一般要求有头有尾,连贯完整。其结构的特点是,开头常由概况、原由或根据等内容组成;中间常由事件、问题、经验或者教训等组成;结尾常由希望、要求、办法、措施或步骤等组成。偏重议论、说理的国家行政机关应用文,一般都按照问题的内容规律、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段落;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顺序展开。说明性的国家行政机关应用文,侧重于科学地解释和说明事理,一般都按照各自的属性及相互间的关系来安排结构。掌握与各种文体相应的结构形态,能使我们写作时增强自觉性,避免盲目性,不致于写出“四不象”的文章。总之,结构要随文体变化而变化,要因“体”而异。
四、周严缜密,自然和谐 所谓周严缜密,一是要把文章的内容表现得充分完整,无遗漏现象;二是各个环节俱全,无疏忽之处。即线索连贯,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没有立意不明,残缺不全的毛病。所谓自然和谐,一是要使文章思想内容通过各个环节自然流畅地表现出来,顺理成章;二是外在形式合理、饱满和自然,既无分配不均的现象,又无上下矛盾的毛病。即起笔和收笔要自如,不矫揉造作,不刻意雕琢;划分层次段落要适度,详略有别,避免出现比例失调、臃肿庞杂的现象。篇五:应用文写作的特点是什么
应用文写作的特点是什么?
应用文写作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写作实践活动,从总体角度说,它是研究应用文体写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一门学问。在学校教育中,它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写作活动具备四个基本要素,即写作主体——作者;写作客体——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包括精神客体);写作本体(或称载体)——文本;写作受体——接受和作用对象即读者。这四个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写作系统。
应用文写作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实用性
应用文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如:经济活动要写分析报告,要写经济合同;法律行为要写起诉状、答辩状;礼仪活动要写请柬、祝贺信、贺电,死了人要发布消息要写讣告,开追悼会要写悼词,婚丧喜庆要在门框张贴对联;开会要发通知,有重要事项请求上级答复批准要写请求。总之,为了办某件事,解决某个问题,交流某项经验,疏通某一情感,达成某种协议,都必须选择适合表达的具体文种,讲求实效。可以说,每种文体都体现出很强的实用价值。应用文不是供人审美、供人欣赏玩味,更不是供文人骚客比试高下的文体,而是供人实践运用,达成一定功利目的的文体。
(二)真实性
应用文要求作者严格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写作,决不允许虚构和凭空想象。真实性是应用文体写作的生命之所在。只有真实地向社会各方面传递各种信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它的文体价值才会有效地实现,否则就会失真,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造成危害。
(三)针对性
应用文写作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性,它是为处理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它有着明确的特定接受对象,有强烈的针对色彩。从文种选择、格式安排到语词的运用,都要针对写作目的与读者对象而有所选择与取舍。
(四)时效性
时效性包括应用文的时代性、及时性、作用时间的有限性三层含义。所谓时代性,是说它要与现实紧密结合,紧跟时代、适应时代的变化与需求。所谓及时性,是说它要求在一定时限内完成写作任务,延期则会影响作用的发挥,甚至贻误工作。所谓作用时间的有效性,是说它只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直接作用,写作目的实现了,其直接效用就会随之消失,文本就变成了档案材料。
(五)工具性
应用文本身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仅仅是能动地实现特定目标采取的手段。它以语言文字为中介,传递各种信息,在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乃至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发挥工具作用。
(六)规范性
7.章程的特点与结构 篇七
“副词, 这一术语译自英语的adverb, 即附于动词、形容词及其他副词的词类。马建忠仿效西洋语法所写的《马氏文通》, 立‘状字’一类, ‘凡实字以貌动静之容者’曰‘状字’, 相当于英语的adverb。《马氏文通》以后的语法著作里, 改状字为副词, 一直沿用到现在。” (张静《论现代汉语副词的范围》商务1983, 第10页) 副词在汉语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古往今来, 人们都非常重视副词的运用。副词主要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 使语义更加准确、精炼、鲜明、强烈, 使言辞更加婉转、幽默、细致、透僻和犀利含蓄。
“副+名”语法结构就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副词可以在名词及名词构成的短语 (词组) 前出现:如表示日期、时间的名词直接做谓语时, 前边可用某些副词做状语;名词与数量短语 (词组) 构成偏正短语 (词组) 做谓语中心时, 前边可用某些副词做状语;几个表范围的副词可以和名词组成偏正短语 (词组) 做谓语;表示方位的极限, 有时可在方位名词前加程度副词;个别名词可受程度副词“最”限制修饰;个别做状语的副词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提前到句首。
2 构成分析
对于“副+名”结构形成的原因, 各家的观点也不太一样:张谊生认为名词的特定的语义基础和功能发生了转化是产生“副+名”结构的原因;施春宏把副词与名词组合的可能性归结为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孙也平、史锡尧、李一平等认为副词修饰名词 (名词性词组) 是入句的结果;邹韶华认为“副+名”结构的产生是“名词性状特征外化”的用法;方梅、张伯江把“程度副词+名词”的现象看成是名词基本用法的功能游移。根据语言发展的外部需求和自身变化的规律分析, 笔者认为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2.1 社会因素
“副+名”结构的出现是社会需求的结果。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古代汉语中, “副+名”结构就时有出现, 例如:“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不足生于不农” (晁错) 《论贵粟疏》, “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现代汉语中, 有几个副词能加在名词前面, 但多数不能单用, 例如, “园子里净杂草”, 在句子中只能作谓语。“不人”、“不山”也不能单说, 只有在“人不人, 鬼不鬼的”、“什么山不山的”等句子里成对用或连着说。可见, “副+名”结构的存在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2.2 文化因素
“副+名”结构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 而具有特定文化素养的人及其对物体属性的特异感受, 是形成“副+名”结构的文化背景。人们对特异感受的表达, 是建立在特定文化素养之上的, 例如对没有读过鲁迅作品的人说“很阿Q”, 他就会感到莫明其妙难以理解, 甚至不知所云。因此说“副+名”结构是一种语言艺术, 反映了说汉语的人的特定“知识涵养”。
2.3 语言本身的因素
2.3.1 句法方面的原因
大多数“副+名”结构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省略了动词“有”、“是”或“像”等造成的。如:就 (有) 三个人→就三个人;大概 (需要) 一小时→大概一小时;已经 (到) 中午了→已经中午了;街上净是人→街上净人;人不像人, 鬼不像鬼→人不人, 鬼不鬼;比军队还像军队→比军队还军队等。
“副+名”结构包括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副词, 后一部分是名词或名词短语。在句法结构中总是用作定语、谓语、补语, 而这也正是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惯常分布的情况。比如:他的举止很绅士。 (谓语) 他做了个很绅士的动作。 (定语) 他的恭请动作做的很绅士。
2.3.2 语义方面的理据
按照“语义”的广义 (包括词汇意义、逻辑意义、语法意义、语境意义、社会文化意义等) 来理解, 有些“副+名”结构中由于名词有特定的语义基础, 所以副词可以修饰名词, 如“很淑女”、“很绅士”、“都大学生了”、“已经中午了”、“最深处”等就是这样的。名词“淑女”、“绅士”、“大学生”、“中午”、“深处”等词语除了有概念义以外, 还有其他的语义基础, 或者有内涵义、或者有联想义、或者有顺序义、或者有量度义。如, 淑女:美好的女子 (概念义) ;有善良、美好、品德好的意思 (内涵义) ;黄皮肤、黑眼睛…… (联想义) ;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 (顺序义) 。
3 现实意义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任何一种语言现象如果有广泛的使用范围, 能够进行有限类推, 能够在交际中表达明确的意义, 交际无碍, 这种语言现象就具有特殊语用价值, 这种存在便具有合理性, 应该得到重视。特殊语用价值是一种语言流行的先决条件, 这是由语言的创新性原则所决定的, 如果一种语言现象没有其特殊价值, 就不会进入语言生活, 更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副+名”语法结构作为明显具有特殊语用价值的语言现象, 尽管语法结构不完全符合当前传统意义上的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但是在用语平面上, 这种语言现象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使用范围应该在更高和更广泛的层面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
3.1“副+名”结构是有生命力的新生语法现象
范晓先生曾经说过:由于“新生”, 它总是只在个别或少数人的言语里存在;唯其因为是“个别”、“少数”, 甚至会被视为不规范, 看作“病句”, 但是新生的格式只要有生命力, 有表达思想的优越性, 它就会悄悄地、潜移默化地传播开来, 从而被大多数人接受, 成为新的规范。“副+名”结构就是一种新生的语法现象, 因为它有很强的生命力, 所以, 现在在广播、电视、报纸、文学作品里才大量出现。
3.2“副+名”结构的产生符合语言丰富发展而又简明经济的原则
语言是具有发展性的, 像人口的增加、居住地域的改变和扩大、科技的发展、社会内部阶层和行业的分化都必然引起语言在功能上的分化和发展。“副+名”结构的产生正是语言丰富发展的一个表现。“副+名”结构的产生也符合语言经济性的原则, 如:“她很淑女地笑了笑。”这里“很淑女”就有“善良、美好、优雅”等意思。用很少的词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 这是符合语言简明经济的原则的。
3.3“副+名”结构具有强调的作用, 可以表达多种多样的情感
像“这里光书”、“地上净垃圾”等例子里, “光书”、“净垃圾”强调的是“唯一”;“已经中午了, 我还以为才十点多呢”, “才小学生, 太快了”这样的例子中, “已经中午了”、“才小学生”强调一种意外、惊喜等思想感情;“很淑女”、“很中国”强调具有某种气质或形象特征;“太瘪三了”、“很流氓”等结构中, 原本有贬义色彩的名词, 更加重了这种贬义色彩。
4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生活节奏方式的改变, 语言, 特别是文学语言出现了一种不拘于语言规范束缚的趋向。这种改变竭力让情感和意识的潮流驱使文学语言发生变异, 形成一种特殊的变异的具有心智要素的新特征。我们有理由相信, 随着“副+名”语法结构在现实生活中更加普遍和广泛的应用, 语言学界对这一典型表达形式的研究将取得更为科学的认识和成果。
参考文献
[1]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2]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3]胡裕树等.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1.
[4]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 (增订三版) 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5]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6]吕叔湘.未晚斋语文漫谈一二[J].中国语文, 1989.
[7]邢福义.关于副词修饰名词[J].中国语文, 1962.
[8]于根元.副+名[J].语文建设, 1991.
[9]施春宏.名词性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J].中国语文, 2001.
[10]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6.
[11]税昌锡.语义特征分析的作用和语义特征的提取[J].北方论丛, 2005.
8.章程的特点与结构 篇八
一、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层级结构划分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层级结构上划分为本体性阅读能力以及相关性阅读能力,下面分别对这两种阅读能力进行详细阐述。
1.本体性阅读理解能力。本体性阅读能力包括知识性阅读能力、理解性阅读能力以及探索性阅读能力,这里重点介绍理解性阅读能力和探索性阅读能力,因为知识性阅读能力要求的是语文知识积累。理解性阅读能力要求小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还要有相关的思维能力以及体验感悟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文章内容进行转换、分析、概括以及分类的能力上。一篇阅读理解材料,首先要能够将文学性的语言转换成自己熟悉的语言以及表达方式,这就是转换能力。分析能力是指掌握阅读文章的逻辑和结构。概括是指对于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以及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能够用凝练的语言表述出来的能力,一般阅读理解都会有一道题是概括文章或段落中心思想。分类能力是指能够对文章的对象根据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探索性阅读能力包括审美能力、评价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阅读理解要能够具备一定的文学审美能力,比如文中某个词用得恰到好处,不同用词的不同效果,并能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等进行有根据的评价与判断。创新能力是指能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超出文章限制,有自己的思想以及观念,或者受文章的启发进行文学创作。
2.相关性阅读能力。相关性阅读理解能力是指除了阅读理解能力之外但是具有一定联系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包括阅读与思考同时进行的能力,朗读以及快速阅读的能力以及浏览、检索、查阅信息的能力,做筆记的能力。这些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层级结构优化的措施
1.提倡开放式读书。封闭式的教育即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一切以书本为准,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应试教育,提倡开放式教育。对于阅读理解教学,倡导开放式读书,学校应该具体做到加强阅读环境假设,为学生提供便利丰富的阅读资料,开设专门的阅读课,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推荐好的课外读物,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在学校与教师努力的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积极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将教学重点由以前的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与训练转变为注重文学作品诵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思维能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包括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程标准提倡多种教学方式并存,特别是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及方法,能够满足新课程标准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要求。改革教学模式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年龄阶段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比如在讲解《草原》这篇文章时,可能读完文章学生会觉得草原很美,但是自己不能表述出来草原怎么美,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可以要求学生分别寻找出文章中描述自然美以及人情美的地方,对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相当重要,直接关系着语文水平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阅读习惯,所以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探索中,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从层级特点与结构划分角度,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实践探索,提倡开放式阅读以及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以及讨论式教学方法,从各个方面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为其打好语文基础,使其一生受益。
【章程的特点与结构】推荐阅读: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11-18
工程量清单计价特点与定额计价特点的区别11-06
信托的种类与特点08-08
钢结构加工制作合同特点及签约注意事项06-14
浅议客家饮食文化的形成与特点07-20
企业对文秘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与趋势06-16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特点与对策措施09-05
社会体育特点与发展对策论文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