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答案

2025-01-16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答案(共14篇)

1.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答案 篇一

2017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

卷(附答案)

期末考试是对同学们综合素质的一次挑战,为帮助五年级的同学们复习备考,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一份2017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明买了4块橡皮,每块a元,需要()元。当a=1.5时,需要()元。

2.在○里填上“>”、“<”或“=”。

3.78÷0.99○3.78 2.6×1.01○2.6

7.2×1.3○7.2÷1.3 9.7÷1.2○9.7—1.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05吨=()吨()千克 3升50毫升=()升

4.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是2.3,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5.一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两位,再向右移动三位后是0.123,这个数是()。

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6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5厘米,面积是10平方厘米,高是()。

7.一条裤子n元,一件上衣的价格是一条裤子的6倍,则一件上衣需要()元,买一套服装共需()元。

8.501班进行1分钟跳绳测试,六位学生的成绩分别是:137个、142个、136个、150个、138个、149个,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

9.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着1、2、3、4、5、6,每次掷出“3”的可能性是(),每次掷出双数的可能性是()。

10.一辆汽车开100公里需要8升汽油,开1公里需要()升汽油,1升汽油可以开()公里。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5分)

1.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100倍,商也扩大100倍。()

2.a的平方就是a×2.„()

3.大于0.2而小于0.4的数只有0.3一个。()

4.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可能相等。()

三、选择(每小题1分,共5分)

1.2.695保留两位小数是()。

A、2.69 B、2.70 C、0.70

2.已知0.35×170=59.5,那么3.5×1.7的积是()

A、0.595 B、5.95 C、59.5

3.在一个位置观察一个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它的()。

A、一个面 B、两个面 C、三个面

4.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三角形的高是2分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分米。

A、1 B、2 C、4

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扩大2倍,它的面积扩大()倍。

A、2 B、4 C、6 D、8

四、计算(41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0.5分,共5分)

0.25×8= 3.02—1.5= 0.4×0.4= 2.4×2.5=

1.6÷0.01= 0÷7.12= 12.3÷6= 1.9÷1=

0.25×0.4÷0.25×0.4= 4×(1.5+0.25)=

2.竖式计算(第一小题2分,第二小题需验算3分,共5分)

2.06×5.5 54.72÷1.8(验算)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每小题3分,共18分)

48-2.3×12 50×(0.8+0.4)7.34×2.1+7.34×7.8+7.34×1.20.5÷1.25÷0.8(8.1-5.4)÷3.6+85.7 9.88×9+9.88

4.解方程(每小题3分,共6分)

3x-6.8=20.2 1.4x+2.6x=120

5.操作及图形计算(7分)

(1)下列图形中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6厘米、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3分)

(2)下列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A:先画一个底为4厘米,高为3厘米的三角形;B:再画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4分)

五、综合运用(共29分)

(一)只列式,不计算。(每小题2分,共6分)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底是8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2.一个正方形水池的周长是2.2米,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501班有学生40人,502班是501班的1.2倍,两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二)解决问题(23分)

1.实验小学买了2只足球,5只篮球共用去287元,每只足球49元,每只篮球多少元?(4分)

2.学校实践基地有桃树和梨树共700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2.5倍,基地里有桃树、梨树各多少棵?(用方程解)(4分)

3.学校食堂运来一车煤,原计划每天烧0.25吨,可以烧24天,现在改进锅炉技术,每天节约0.05吨,现在,这车煤可以烧多少天?(4分)

4.湖州到上海的公路全长168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城同时相对开出,经过1.5小时交汇,甲车每小时行驶5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5分)

5.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湖州市自来水公司制订下列收费办法:

每户每月用水10吨以内(含10吨),1.7元/吨。超出10吨部分,按2.5元/吨收取。(6分)

(1)小明家十月份用水12吨,该交费多少元?

(2)小红家十月份交水费37元,她家十月份用水多少吨?

六、附加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找规律填数字

6.25,2.5,1,(),0.16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2.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答案 篇二

一、典型失分题折射目标意识的缺失

1. 单元教学缺乏整体意识。▲题例

例1:对比着读读下面两段介绍松鼠的话, 比较两个片段在介绍内容、说明方法与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片段一:松鼠亦称灰鼠, 哺乳动物的一种。体长20~28cm, 尾蓬松, 长16~24cm。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 腹面白色。生活在松林中, 有的种类毛皮珍贵。

片段二: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乖巧、驯良, 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 眼睛闪闪发光, 身体矫健, 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 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 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 一直翘到头上, 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答题情况分析

抽样班级的平均得分率为65%, 可以想见教师平时教学中单元整组意识的缺乏。五上年级第三组共四篇课文, 其中《松鼠》这篇略读课文是文艺性说明文, 采用的是描写性的说明方法。提示语告诉我们, 《松鼠》一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教学中教师若能站在单元整组教学的高度,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比较几篇课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以及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这道题得分率不可能这么低。此外, 这一题例也反映出我们的阅读教学缺乏文体意识, 往往把资讯性文章也当成文学性文章来上, 尤其是像《松鼠》这样的文艺性说明文。

2. 阅读体会“泛泛而谈”。▲题例

例2:摘录文中一个带给你启示的句子, 并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 谈谈你的体会。

▲答题情况分析

抽样班级学生所写的体会, 都是就句论句, 没能联系文章内容, 也没能联系生活, 显得空洞、单薄。从中可以反映出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体会的引导与要求存在着泛泛而谈, 不求实质性内容的弊端。

3. 单元习作“形散神离”。▲题例

例3:成长中的记忆

提示:刚刚过去的2008年, 在我们身边, 在中华大地上, 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也许, 有那么一件事, 给你比较大的启发, 让你一下子长大了不少。回忆一下, 把这件事写下来吧。内容要具体, 感情要真实, 语句通顺, 不写错别字, 字数在400以上。

▲答题情况分析

这个作文题, 尽管似曾相识, 但学生的现场作文还是存在以下问题:审题没有抓住“长大”这一题眼, 选择了普通的玩耍、嬉戏等事情, 造成偏题;叙述事情不具体, 语言表达索然无味, 不通顺;套作现象依然存在。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 可以归结为两点, 一是教师对于新教材单元作文的呈现形式与编排意图把握不准。二是教材中的每次习作, 讲评、修改不够到位, 只写不改或者少改, 造成学生作文水平原地踏步, 不能循序渐进地从每次习作中得到提高。

二、把握教学目标必须“三观并重”

目标意识的缺失直接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意发挥, 学生学习低效甚至无效。那么该如何把握教学目标呢?面对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 教师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去把握教学目标。

1. 宏观把握课程总目标与学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所述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是编写各年级教材的依据, 把握目标首先要认真解读课程总目标与学段目标, 比较课程总目标是如何循序渐进地分解在各个学段当中的。比如, 各种文体阅读的能力与方法, 对第一、二、三学段《课标》的阅读, 我们会发现:不同学段, 适合阅读的文体有别;同一文体, 在不同的学段, 阅读要求也有别。

再比如句子的阅读, 《课标》要求第一、二、三学段从“了解”到“理解”到“推想”, 逐步提升, 并且越来越强调个体阅读、生活积累与体验的过程。前文例2题, 学生谈体会空泛现象就与教师没有把握第三学段句子阅读教学的目标与策略直接相关。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没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联系相似文章的阅读等方法来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学生对于重点词句含义的体会与表达自然也不能做到具体化。

2. 中观把握学段目标在各册教材中的呈现。

一个学段有两个年级、四个学期, 学段目标是怎样在各册教材中呈现的呢?从呈现方式上来说, 有明、暗两线, 明线指“单元导语”中的第二自然段以及“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栏目, 暗线指课后练习;从目标的承接性和发展性来说, 有一以贯之的, 也有循序渐进的。

细读、比较、分析学段目标在九到十二册教材中的具体呈现, 我们可以领悟到编者的意图。首先, 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与阅读水平, 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进行了分解。其中前者分解为“思乡情、童年生活的情趣、父母之爱、令人震撼的感动、热爱祖国的情怀、关爱他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人与动物的情感、热爱艺术的情操、对人生的感悟、关心人物命运”等等;后者又分解为描写的方法、表达感受的方法、抒情的方法等等。其次, 这些分解后的“思想感情”与“表达方法”又按照由浅入深、由一般到个别的规律在各册呈现, 比如表达感受的方法是从“留心观察, 用心感受, 真实表达” (十册) —“展开想象与联想, 表达独特感受” (十一册) —“用不同方法表达感悟” (十二册) ;描写的方法是从“描写人物方法” (九册、十册) —“描写景物、风情的方法” (十册) —“写出风俗特点的方法” (十二册) ……第三, 同一种表达方法的领悟, 在不同年级与不同单元的教材中所要求达成的目标度也是不同的。比如领悟描写人物的方法, 九册 (第六、八组) 只要求领悟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而十册 (第七组) 则要求在习作中学习运用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是贯穿第三学段始终的一个阅读训练要求。本着读写结合的思想, 第四册教材中有近十个单元像十册第七组那样在习作中提出了学习文章表达方法的要求。这样的单元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把握目标难度不大。而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中, 大多数单元的习作编排是扣住单元专题的, 习作要求的呈现则重在打开学生写作思路、帮助丰富写作内容, 往往为学生提供多个选材的角度。像上文列举的五上年级第四组“生活中的启示”这次习作, 教材提供了三个选材的角度:小事、漫画、格言, 学生可以任选一个进行写作。教材这样的作文呈现方式往往使老师只关注了形式, 即让学生自选一个材料进行习作, 却忽视了每次习作虽然可以有不同的选材角度与题材, 但并非没有统一的目标与要求。“生活中的启示”这次习作, 就有三个目标: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生活、关心生活、感受生活, 从生活中有所发现, 得到启示;能写清楚事实, 记清事情的过程;能写明白自己所得到的启示。而从上文的例3作文题 (成长中的记忆) , 学生现场作文出现的种种问题, 可以想见单元习作训练在选材、表达上都没达到目标。

3. 微观把握单元目标在课文教学中的达成。

人教版教材以专题 (人文专题为主) 组织单元, 学段目标在各册教材中循环呈现, 螺旋上升, 这样的教材编排与导学体系客观上导致了教师在把握单元、课文教学目标上的难度, 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整体把握能力, 不仅从宏观、中观把握, 还要能从微观上把握单元目标在每篇课文教学中的达成。

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答案 篇三

(一)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能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二、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三、教学准备

PPT、微视频、自主学习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

(一)板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这落花生啊,其实就是我们常见常吃的花生,那你知道它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吗?谁来说说?(学生交流)是的,这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同学们请看,花生在地上开花,花败之后形成子房柄,子房柄钻入土里发育成果实,这就叫落花而生。所以,花生又叫“落花生”。明白了吗?

(二)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1.课前大家都进行了自主学习,词语会读吗?(出示词语)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两个小组展示、评价)?全班齐读。

2.大家来看这个字“茅”,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伸出手我们一起来写。拿起笔,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学生汇报,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吃花生 议花生

哪个自然段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哪些自然段写了吃花生、议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1

吃花生 议花生2—15

(指着板书中的数字)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学生能说得有详有略。

预设二:学生说不出。引导:大家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只用了一个自然段,其余的自然段都是写吃花生、议花生的,这就是有详有略。

那文章重点写的是什么?(学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叫详略得当。

(三)品读文本

1.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出示)谁来读?大家看这个词“居然”,什么意思呢?种花生收获了是很平常的事情呀,怎么就意想不到呢?(学生谈理解)透过这个词,你能体会到“我们”心情如何?

大家再看这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读一读,平时词语和词语之间一般用顿号隔开,在这里为什么用逗号呢?如果我换成顿号,谁来读一读这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再来读一读原来的,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用逗号不用顿号了吧?对啊,这4个词语代表着4个过程,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2.花生收获了,大家聚在一起吃花生、议花生,他们在议论花生的什么?(学生交流)请大家默读6~15段,画出描写花生好处的句子。(学生读文、交流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可父亲说有一样最可贵?(出示第10段)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句子中有个词“爱慕之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一见桃子、石榴、苹果就产生爱慕之心呢?生谈理解。(出示图片)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桃子、石榴、苹果吗?那花生呢?(出示花生图片)我们来看文中怎么说的?找到描写花生的句子再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花生的果实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鲜红嫩绿吗?它没有华丽的外表,它并不好看,用一个词形容:朴实无华(板书)。花生不但没有华丽的外表,它还矮矮地长在地上,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什么?默默无闻(板书)花生虽然不好看,但它仍然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果实,正如父亲所说(引读: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就是花生的最可贵之处。

老师有一个问题,既然要说花生的好处,为什么父亲还要提到桃子、石榴、苹果呢?(生说)这是对比的写法,是为了衬托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3.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生:他在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

师:像花生一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生:是有用的人。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呢?生说。(出示第13段)

什么叫“体面”?你们看,老师今天特地穿了一件白衬衫,好看吗?这就叫“讲体面”。那什么是“只讲体面”呢?我们能不能“只讲体面”?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

是啊,我们应该做有用的人,引读: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正是因为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四)学习写法,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借助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其实这是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大家请看微视频(借物喻人)。你还从身边的哪些事物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4.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答案 篇四

一、将你听到的单词画上圈。

(C)1.A.old B.cold C.road D. boat

(A)2 A.tall B. talk C.tail D. tell

(D)3 A.chair B.hair C.care D.clear

(B)4 A.mouth B.month C.maths D.much

(D)5 A.word B.work C.worker D.water

(B)6 A.right B.bright C.night D.tonight

(D)7 A.boy B.toy C.soy D.enjoy

(B)8 A.show B.snow C.now D.know

(D)9 A.book B.look C.good D.cook

(C)10 A.little B.letter C.litter D.listen

二、将你听到的句子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B)A.They are going to listen to music tomorrow evening.

B. They are going to see a film tomorrow evening.

C.They are going to the concert tomorrow evening.

2.(A)A.Miss Li telephoned Mr Green yesterday.

B.Miss Li didn’t telephone Mr Green yesterday.

C.Miss Li will telephone Mr Green now.

3.(B)A.Helen cleaned her shoes yesterday morning.

B.Helen cleaned her bedroom yesterday morning.

C.Helen cleaned kitchen yesterday morning.

4.(C)A.They will meet at 8:00 a.m.

B.They will meet at 8:00 p.m.

C.They will meet at 9:00 a.m.

5.(A) A.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at the party?

B.Did you enjoy a good rest at the party

(B)1. Don’t touch it. It’s dangerous.

(A)2.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cleaned my bedroom.

(A)3. What are you doing , Tom? I’m playing computer games.

(C)4. What are they doing now? They are playing basketball.

笔试部分:

一.读单词选择正确的中文翻译:

1.concert(A) A.音乐会 B.音乐厅

2.tonight (B) A.晚上 B.今晚

3. gate(A) A.大门 B.游戏

4. yesterday(B) A.明天 B.昨天

5. last week(A) A.上星期 B.上周末

6. picnic(A) A.野餐 B.图片

7. upstairs(A) A.楼上 B.楼下

8. look after(A) A.照看 B.注意

9. visitor(B)A.参观 B.参观者

10. flat(B) A.房子 B.单元房

二.连词组句:

1. you, us, join, will. → Will you join us?

2. we, shall, concert, go, to, the → Shall we go to the concert?

3.yesterday, did, what, you, do →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4. we, shall, meet, where, when, and → When and where shall we meet?

三、读句子,选择正确的词填空。

1.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tomorrow, yesterday)

2.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do, did)

3.I (watched) a football match yesterday. (watch, watched)

4. (Look out)! The bus is coming.(Look out, Don’t walk)

5.(Excuse me) . How can I get to the Beijing Station.(Sorry, Excuse me)

四、根据所给的单词选择填空 :(take, have, post, shall, get off)

1.Did you (have ) a good time at the party?

2.You’ve got a bad cold. (Take ) this medicine and have a good rest.

3.Take bus No.4 and (get off) at the next stop.

4. Did you (post ) the letter for me?

5. (Shall ) we go to the park?

五. 根据所给句子,选择正确答语:

(C) 1.What’s wrong with you, Mary?

(D) 2.What about going for a picnic?

(A )3.Where shall we meet?

(B) 4.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oncert with us tonight?

A. What about at the school gate?

B. I’d love to, but I have work to do.

C. I’m feeling ill.

D. Good idea.

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英语暑假作业答案

2.五年级下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3.五年级下册暑假作业答案语文

4.20五年级下册暑假作业答案(语文)

5.2014五年级下册暑假作业答案苏教版:英语

6.2015八年级英语暑假作业答案

7.2014年初一下册英语暑假作业答案

8.五年级下册数学暑假作业答案(人教版)

5.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答案 篇五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

(44分)

一、拼音百花园 。(12分)

1、看拼音,然后工整地把词语写下来。(8分)

piāo bó guò lǜ xián yí

( ) ( ) ( )

qiáng dào gào jiè tiào wàng

( ) ( ) ( )

líng lóng tī tòu zhǎn dīng jiě tiě

( ) ( )

2、读句子,写出带有拼音“li”的句子。(4分)

(1)那位年轻的父亲终于在一片瓦( )堆下找到了自己的孩子。

(2)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 )我。

(3)我有个慈祥的母亲,我还有个严( )的父亲。

(4)圆明园不但建筑雄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 )史文物。

二、词语大本营。(18分)

1、比一比,然后组词。(8分)

檐( ) 衰( ) 驯( ) 绎( )

瞻( ) 哀( ) 训( ) 译( )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7分)

惊心动( ) 力( )狂澜 ( )不犹豫

再接再( ) 夜以( )日 不容争( )

句子:经过他( )地工作,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希望他能( )。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3分)

即使......也...... 不是......而是......

虽然......但是......

(1)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 )愤怒,( )悲哀。

(2)( )鲸的体形像鱼,( )它不属于鱼类。

(3)( )困难再多,他( )会完成这项任务。

三、句子万花筒。(7分)

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事功到自然成。

3、悠悠天宇旷,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骨文是_____时代刻在龙骨上的文字。传说是______创造了文字。

5、小明下决心改掉粗心的缺点,可是没过多长时间,就“____________________”了。(写一句歇后语)

6、我们精心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地球会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练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写本学期学过的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并按要求填空。(7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_,我喜欢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开心阅读,快乐做题。

(共26分)

一、课内阅读: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片段,回答问题。(共8分)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 父亲大喊 阿曼达 我的儿子

1、给文章的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2、“失”的意思有:

① 失掉;过失; ② 没有把握住; ③ 找不着;

④ 改变常态; ⑤ 没有达到目的。

文中有两个带点的“失”字,第一个取意思( ),第二个取意思( )。(2分)

3、用“ ”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你从父亲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一读文中画“”的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8分)

伞 的 故 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了大雨,便被浇成了“落汤鸡”。

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我小,不懂事,竟不能tǐ liàng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里十分jiān nán ,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chàn dǒu 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激动地说:“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娘( )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包袱( )说:“去吧,你要的伞!”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把文中拼音的词语写在括号里面。

( )( )( )(3分)

2、按要求填空。(2分)

熬夜的“熬”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

字典里的解释:

①久煮;②忍受,耐苦支持,在这里应选( )。

3、在文中的( )中填上说话的提示语,使人动作,神态、心理更具体。(2分)

4、“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 )(2分)

5、揣摩人物心理。(6分)

①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娘沉思时想:

②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

娘当时想:

③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我当时想:

6、文中的情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读到哪处时最感动呢?你是怎么想的呢?(3分)

第三部分:作文(30分)

提示与要求:

习作是心灵的倾诉,思绪的放飞。请你先看清要求,再动笔。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30分)

1、读了这篇课外阅读,你一定有了自己的体会或感受吧,请你结合短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2、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因为有爱而美丽,也因为有爱而精彩。如果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一定能够发现自己身边那许许多多关于爱的故事,如同学之间的友爱,师生之间的关爱,父母对你的疼爱。请你以爱的故事为主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字数400字左右。

这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就要结束了,当你完成试卷的时候,一定十分高兴。不过要想取得好成绩,认真检查可不能忘记呀!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

一、拼音百花园 。(12分)

1、看拼音,然后工整地把词语写下来。(8分)

漂泊、过滤、嫌疑、强盗、告诫、

眺望、玲珑剔透、斩钉截铁

2、读句子,写出带有拼音“li”的句子。(4分)

砾、励、厉、历

二、词语大本营。(20分)

1、比一比,然后组词。(8分)

檐(屋檐) 衰(衰老) 驯(驯良)

瞻(瞻仰) 哀(哀伤) 训(训练)

绎(络绎不绝)

译(翻译)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7分)

惊心动(魄) 力(挽 )狂澜 (毫)不犹豫

再接再(厉 ) 夜以(继 )日 不容争(辩)

句子:经过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希望他能(再接再厉)。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3分)

(1)不是......而是......

(2)虽然......但是......

(3)即使......也......

三、句子万花筒。(7分)

1、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2、滴水能把石穿透

3、切切故乡情

4、殷商 仓颉

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只有我们精心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地球才会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7、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心情。

四、(略)

第二部分: 开心阅读,快乐做题。(共26分)

一、课内阅读: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片段,回答问题。(共8分)

1、! :“! !”(2分)

2、(1) (4) (2分)

3、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父亲的心中只有儿子,他一直在坚持地挖着,他要亲手救出自己的儿子。

4、父亲为了救儿子,整整挖了36小时,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着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二、课外阅读。(18分)(略)

6.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答案 篇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哲学家的故事中,你收获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能超过10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妙笔生花。(30分)

7.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答案 篇七

《打电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一节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学生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通过烙饼、烧水等简单事例,初步尝试了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了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本节课主要通过打电话这一生活常见事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社会经验,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的一般能力,但由于对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还只是初步地体会,其逻辑思维能力尚未达到一定高度,要在生活中应用优化思想还有困难。因此,笔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情境转换成了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建立数学模型一求解一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探索、理解、建构、应用,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并共同寻找打电话最省时的方案。实践证明,“在情境中理解,在活动中建构”加深了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建构化学习。

二、课堂写真:

片段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课前游戏——悄悄话悄悄说:老师给一位同学说一句悄悄话,听到悄悄话的同学再继续将老师所说的悄悄话传给其他同学,直到全部传完为止。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欣赏一组图片,这些是我校学生表演的《鼓鸣伏龙娃》赴央视演出的拍摄花絮。同学们都知道,去年春节由我校27位小学生表演的舞蹈《鼓鸣伏龙娃》参加了央视少儿春晚,这次演出为我校及襄阳市赢得了荣誉,可你们知道吗?为了不负众望,他们常常加班加点地排练,很是辛苦。在一次假期的排练中,有三位同学不知什么原因未到校,此时,排练节目的谭老师很着急,你认为谭老师该用什么方式联系他们呢?

生:打电话、发信息、发邮件……

师:是呀,在信息、资讯发达的今天,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通知他们,这节课,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打电话”来展开研究。(板书:打电话)

1. 设计给3个人打电话的方式。如果谭老师用打电话的方式,每一分钟通知1人,通知完三位同学共需几分钟?

方案一:

生1:需要3分钟

师:是怎样打的呢?

生共需3分钟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打法?(三位同学不一定全部都由老师通知,接到通知的同学也可以通知其他同学)。方案二:

方案二需要2分钟。

师:这样只需要2分钟,就能通知完3位同学。

师: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案?为什么?

生1:第一种方案,这样不会出错。

生2:第二种方案,最省时间。

[评析:传悄悄话的游戏,不但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而且还为探究新知做了铺垫。创设我校学生参加2009年少儿春晚的问题情境,对文本资源进行再创造,使学生在现实的、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打电话”的实际意义,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爱校热情。]

片段二:设计给7个人打电话的方案

前不久,《鼓鸣伏龙娃》舞蹈队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将应邀参加“襄城区妇女代表大会”的会前演出,谭老师要尽快通知7个队员到校彩排。你能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吗?(师:假设每通知一人正好用1分钟)

(1)师:为了方便,我们用口代表老师,并把7个同学的名字设计成①~⑦个编号,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画,画完后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2)交流汇报结果。

师:同学们的速度可真快,谁来汇报一下?

①学生上台用圆片贴出不同方案的流程图。

②几位同学分别介绍自己的方案:

生1介绍方案:这种打电话方案共用时7分钟。

生2介绍方案:这种打电话方案共用时5分钟。

生3介绍方案:这种打电话方案共用时4分钟。

生4介绍方案:这种打电话方案共用时4分钟。

生5介绍方案:这种打电话方案共用时3分钟。(3)找出最优化的方法。

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怎样打电话用时较少呢?为何这种方案用时最少呢?其中的奥秘在哪呢?

引导学生发现:在前几种方案中,都有人在闲着,只有最后一种方案,在接到通知后,每一分钟都没有人闲着,继续往下通知,直到全部通知完为止,这样用时才是最少的。我们把这种方案叫做“不空闲通知法”。

[评析:将静态的图示改成动态的摆磁片,并由摆的先后顺序让学生体会不同方案中打电话的过程,从低层次的“逐个通知”到较为常规的“分组通知”,再到“每个接到通知的人都同时打”,方法从低层次到最优化,学生的理解与认识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其“逐步优化”的线索是相当清晰的,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有效互动,促进生成”之目的。]

片段三:寻找规律

师: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每一分钟通知几个人呢?

生1:可以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时间通知的人。

(说明:黑①红②③绿④⑤⑥⑦)

生2:可以用不同的形状代表不同时间通知的人。

生3:还可以用字母代表不同时间通知的人。

师:老师喜欢用这样的方式表示最优的方案,可以

(说明:黑(1)红(2)(3)绿(4)(5)(6)(7))

师:从这种表示方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分钟后,新接到通知的有1人,一共知道消息的包括老师在内共有2人。第2分钟后,新接到通知的有2人,一共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1+1+2=4人。第3分钟后,新接到通知的有4人,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1+1+2+4=8人。

师:第4分钟后,新接到消息的人数是几人?(8人)。一共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几人?(16人)。知道消息的学生人数是几人?(15人)。依此类推下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生1:每增加一分钟,新接到电话的人数是前一分钟接到电话人数的2倍。

师:知道消息的总人数都是什么数?

生2:偶数。

师:偶数都与几有关?

生3:与数字2有关。

师:知道消息的总人数与2有什么关系呢?第一分钟2人,第二分钟4人,是几个2?第三分钟总人数是8人,是几个2相乘?由此你知道了什么呢?

生4:第几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就是几个2相乘,知道消息的学生人数是几个2相乘再减去1人,即减去老师。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生1:有几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就是几个2相乘,知道消息的学生人数是用几个2相乘的积减去1。

生:每增加一分钟,后一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老师和学生)是前一分钟的2倍。

师:你们认真比较,积极思考、善于归纳的这种学习态度很好!老师把今天学习到的知识编成了儿歌,下面大家一起来读一下:

小结:同学们找到了打电话的最优方案,并且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但在具体实施中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即事先设计好打电话的流程图,让老师和每个队员都明确接到通知后,按照怎样的顺序通知后面的队员。只有严格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方案执行,才能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

[评析: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案并不难,难的是发现最优方案中所隐含的规律。对此,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怎样一眼就能看出每分钟通知几个人?”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重要的是,还让他们清楚地从每分钟通知的人数变化中发现“每增加一分钟,后一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前一分钟的2倍”的规律,并联系旧知,找到这一规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数字的表象中发现规律,将这一规律汇编成儿歌使学生琅琅上口,牢记于心。]

三、分析与研究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新教材设置的一种新学习形式,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前,笔者对同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一部分学生能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打电话的最优方案,极少学生会用“逐个通知”方法,但没有学生能发现最优化方案中隐含的规律,这说明学生对于最优方案虽然有一定的理解但还不全面,怎样让学生体会并寻找最优方案,归纳推理出隐含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谈谈有效性教学的几点策略:

1. 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只有加强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才能将数学抽象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求。本节课,教师创设了“我校舞蹈《鼓鸣伏龙娃》参加央视少儿春晚”的问题情景,对文本资源进行再创造,将舞蹈队活动情景贯穿于课的始终,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一研究问题一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成了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小助手,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化繁为简,分析问题。

有效的课堂追求清晰、简约,只有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才能让学生的探究活动逐步深入。教材提出:“怎样尽快通知15名队员?”显然,“15名队员”数据过大,学生通过画图研究很难快速得出结论。因此,教师在组织教材中将“15名队员”改为“3名同学”,使学生理解打电话的不同方案即:“逐个通知”与“同时通知”的方法,再将这一理解递进到“给7个同学打电话”的问题中来,便于学生画出打电话的方案,并能通过比较较快地找出最优化方案,这种化繁为简地合理使用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领会教材意图。

3. 探寻规律,建立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教学本质特征的反映,是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形式,更是数学学习和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只有建立了数学模型,才能更好地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掌握打电话最优化方案中的规律,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每一分钟通知几个人呢?”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投入到了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最优化方案中来,在学生想到用不同种方式表示最优化方案的基础之上,教师再顺着学生思维,引出自己的设计(表格的雏形),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每增加一分钟,新通知的人数就是前一分钟的2倍,而知道消息的总人数也是前一分钟知道消息总人数的2倍,由此,通过对图形的归纳和整理,对数据的计算和比较,使学生明白了图形中所隐含的规律。这个规律是经过推理得出来的,那么,是不是在应用过程中都要这样画图或通过表格的形式推理解决问题呢?教师发现,知道消息的总人数都是偶数,而学生已经在五年级下册学习了有关“偶数”的知识,即“是2的倍数都是偶数”,也就是说偶数都与2有关,能否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思考,“通知到的总人数与2有什么关系呢?”教师话音一落,学生便发现:有几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就是几个2相乘,知道消息的学生人数是用几个2相乘的积减去1。建立了这样的数学模型,学生在解决类似的问题时才有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在解决已知总人数求需要几分钟的时候,也才能用到逐次用2约分的方法进行解决。最后再用一首儿歌对本节课的模型进行归纳总结,便于学生牢记并熟练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8.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答案 篇八

2、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和(土壤)。

3、地球上陆地的面积比海洋的面积(少)一些。

4、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岩石变化的原因是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有关。

6、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岩石可能会(破裂)。

7、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8、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9、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

10、(黏土)和(细沙)容易被雨水冲走,是因为它们比较轻。

11、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它们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

12、在进行沉积实验时,我们发现了(重)的物体先沉积。

13、(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9.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位置教案 篇九

位置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位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介绍位置

师:由学生介绍自己所处的位置,并再介绍几个好朋友的位置。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2.谈话导入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位置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教学例1 看课本第19页的例1(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2)想一想 师:张亮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张亮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4)讨 论 师:同样都是张亮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的方法来表示?小组进行讨论

(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2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张亮在第2列,第3行可以用(2,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横着叫做行,竖着叫做列,用数对表示时要先列后行(数对的意义、数对的表示方法)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周明、李小冬、孙芳、赵雪、王艳的位置。要求:

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 b、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

c、总结方法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

归纳: 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二个数。根据数对表示的具体意义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A、谁能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指名两个,说出数对的含义,板书出来。老师板书:(5,2),请这个同学起立,回答问题:(2,5)(5,2)这两个数对都由数字2、5组成,他们表示的位置一样吗?为什么?

(两个数字组成顺序不一样,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

B、老师出示图中的点,相应的学生说数对,其他同学判断对错。(1,5)(4,2)(3,3)

当出示(3,3)时,问: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 在我们班的位置中,这样的数对还有吗?

如果有个班级最后一个同学的位置是(7,7),你知道这个班有多少人吗?为什么?

(49个,因为表示有7列,7行,所以7×7=49人)C、小游戏:接龙 老师先说出一组数对,相应的同学起立,说出下一个同学的位置,以此类推。先让学生在心中想好你想叫的同学的位置。D、寻找新位置

同学们都会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了吗?下面这个环节要检验你们每一个同学是否真的会了。

收拾好你的东西,根据你手中的数对,快速找到你的新位置。

四、布置作业

P21页练习五中的1、2题 板书设计

位置

横着叫做行,竖着叫做列,用数对表示时要先列后行。

10.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答案 篇十

【教材分析】

以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的教学片段。本课《找规律》教学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 的现象。教材通过发现具体现象的周期规律, 对现象里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是“练一练”中的两道习题。

【思考】生活中蕴含周期规律的现象很多, 但单纯出现判断后续情况的却很少见。为此, 我在这两道习题的基础之上, 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 设计了两道开放题, 旨在让学生应用规律, 尝试创造出个性化的周期规律现象,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渗透感恩教育、润泽心灵。

创意一:为老师选饮料

创意情境:学校打算在教师节期间表彰一批优秀教师, 五 (1) 班同学协助做好后勤准备工作。活动前在每位老师的会议桌上摆好雪碧和可乐任意一种饮料。秦老师的座位号是24号, 怎样有规律地摆一摆, 才能让秦老师喝到她喜欢的雪碧饮料呢?

生1:我把28名老师平均分成两份, 前14名老师都分发可乐, 后14名老师都分发雪碧就可以了。

生2:我想以一瓶可乐和一瓶饮料为一组, 根据单双数推理, 只要第2瓶摆雪碧, 那么秦老师的第24瓶肯定也是雪碧。

生3:我以可乐、可乐、雪碧为一组, 24÷3=8 (组) , 秦老师正好是第8组的最后一个, 所以能够喝到雪碧。

……

【“创意一”与“练一练”第1题的对比】“创意一”和“练一练”的第1题都是以两种不同的物体交替出现, 判断此规律后续第几个物体的种类。“创意一”与教材中的练习题不同的 是, 学生要自主设计出周期规律, 并能让此规律符合后续第24个物体的种类。这个练习训练, 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多方法的发散思维能力, 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创意二:为妈妈串项链

创意情境:老师为每人准备了一瓶彩色的珠子, 有绿色、黄色、蓝色、红色, 按一定的规律串一串项链。想一想, 怎样让你串出的项链更有意义呢?

生1:我想把项链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

生2:我想把项 链送给我 的好朋友。

生3:我想把项链挂到门上。

独立操作……

展示1:妈妈今年36岁, 我就串了36颗珠子。以红 、黄、蓝各一颗为一组, 共串了12组。

展示2:黄色代表美丽的心愿, 所以我以一颗黄色珠为一组, 串了66组, 也就是66颗黄珠子, 送给我的好朋友。希望她能实现愿望, 让在外地打工的妈妈经常回家看看她。

展示3:我们是五 (1) 班, 所以我以5颗绿色和1颗红色为一组, 串了7组, 共35彩珠, 我想把它挂在班级的门把手上。

展示4:爸爸是个司机, 车牌号是213, 所以我以2颗红色、1颗绿色、3颗蓝色为一组, 串4组共24颗彩珠, 挂在爸爸的车上。

……

【“创意二”与“练一练”第2题的对比】“创意二”是以多个不同的物体 (彩珠) 交替组成按一定的规律出现。教材中的练习题是判断后续现象中第18颗和第24颗珠子的颜色。“创意二”更具挑战性和开放性。“怎样串才更有意义呢? ”抛出个性化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学生“量体裁衣”, 既要考虑到每几颗珠子为一组, 确定串几组形成一定的周期变化。另外, 教材中的珠子和“创意一”的项链不同, 项链问题在数学上是个封闭图形, 而教材中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所以此创 意的设计 注重让学 生操作, 感悟其规律的存在。教育孩子关爱自己的父母、朋友以及班级, 让孩子懂得感恩。

11.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答案 篇十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和()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经历。

2、面对烦恼,我们可以(),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也可以()的建议,写出自我反思。

3、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它们凝聚了祖先的智慧,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五百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航海家()先后七次率船队下西洋,带去中国的陶瓷器和丝绸与沿途各国交换,开辟了中国“()”。

5、()是我国最大的剧种,是我们的“国粹”,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国际艺术舞台上,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

6、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所指的是笔、()、()、()。它不仅有实用价值,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

7、中国的文字最初是从()演变而来的。与世界上许多民族文字逐步演变为拼音文字不同,我国的汉字始终保持了既有形又有声的方快字特点。

8、()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记载他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是后人研究他的思想的主要资料。位于山东省的()是他的故乡。

9、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在全世界667种主要栽培植物中,起源于我国的有()种,占20%以上,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10、据考证,北京猿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了。11.()是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言行的一本书,也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著作。

12、农历五月初五,为了纪念(),人们(),()。

二、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小强去长城玩,小强在墙上刻下:“郭某某一家到此一游。”字迹()

2、西方的饮食文化不如中国的饮食文化好。()

3、景德镇以瓷器著称,宜兴以出产陶器闻名。()

4、皇帝发明了农耕,被尊奉为农业的创始人,人们称他为神农氏。()

5、《论语》是孔子写的,是一部关于为人处世的至理明言。()

6、小红在班里个子最矮小,同学们都去嘲笑她。()

7、丹丹学篮球跌倒一次后,对同学说打篮球冰很危险。不要打篮球.()

8、小民对同学说,考试的时候作弊可以提高成绩。()

9、小明告诉同学造纸术是蔡伦发明改进的。()

10、红红告诉同学在路上不能乱丢垃圾,吐痰。()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一千八百多年前,()改进和促进造纸术的发展,并推广。A毕昇

B蔡伦

C郑和

2、活字印刷方法是()发明的。A蔡伦

B毕昇

C仓颉

3、端午节人们用吃粽子,赛龙舟的方式纪念()。A屈原

B郑成功

C杜甫

4、青花楼阁圆盘做工细腻,自然,淳朴,流利,含蓄而生动,它是()的文物。

A清代

B明代

C宋代

5、和服是()的传统服饰。A中国

B日本

C印度

6、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约()。

A、70万-20万 B、20万-70万 C、10多万年

7、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是最早种植粟和稻的国家之一 B、两千多年前,人们已经学会驾牛犁地和耙地 C、北京猿人已经会种植和养殖了

8.()提高了纺织的速度,进一步促进了棉花大面积的推广和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A、黄道婆 B、蔡伦 C、毕生 D、仓颉

9、西方人把我国称为“塞里丝”国的意思是()A、陶瓷之国 B、丝绸之国 C、茶叶之国

10、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瓷器是用瓷土做原料的 B、瓷器烧制的温度比陶器高得多 C、瓷器诞生的年代比陶器早几千年

四、连线(每条线3分,共12分)

清代青花楼阁圆盘 碎纹瓷技术一绝 明代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自然、淳朴、流畅

隋代白瓷双腹龙柄传瓶 将瓶颈、壶柄做成龙头、龙凤的形象 宋代哥窑开片瓷碗 彩釉和瓷雕

五、简答题(33分)

1、读了霍金的故事,说说你的体会。

2、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对秦始皇兵马俑了解多少?

3、高尔基在给儿子的信中说道: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说一说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4、有了烦恼时我们要积极地处理,去消遣,让自己尽快走出烦恼,我们可以怎么做?

12.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 篇十二

班级姓名得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11124133

+=+=-=+=22335588

1151133-=+=3-=+1020=

1--=+-=+-2=6-2=

二、解方程

12***3

50.3χ= 45X+=X- =

3X+0.25×8=17χ+3χ=28

三、计算,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111111+++- 523234

511

—Ⅹ=

1226

535

11457++2-- 5251212

915513132

+++-(-)766715155

+(-)-+

1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 篇十三

联络我班实践,为全部进步学生的数学成果而进行全部、体系总温习。捉住平常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深入开展温习。做到课课温习方针清晰,有方案、有步骤,多而不漏,多而不乱,要点突出,处理难点。

二、班级学生状况剖析

本班学生的学风、班风通常,学习态度端正,班级全体成果居年级中等水平。但有有些同学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结作业,上课经常人在心不在。所以在抓好基础常识的温习的一起,更要重视培育学生杰出的学习习气,更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作业,使全体同学共同进步。

二、温习方针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认识,能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对比小数的巨细,能准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小数描绘一些简略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的办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把握小数加、减、乘、除的核算办法,能准确口算和笔算;会按运算顺序准确核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使用运算率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洁运算;能使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核算处理一些简略的实践疑问;能根据具体情形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把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使用公式准确核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处理一些简略的实践疑问。

4、让学生经过实践调查和空间想像等办法来辨认一个或多个几许形体在不一样方向的投影和相对方位。要点放在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上,经过直观活动逐步浸透投影几许的思维。

5、使学生凭借日子中的疑问,从“量化”的视点来求出可能性的值,再进行对比,领会游戏中的公正准则。把有关常识联络起来进行温习,加强常识的前后联络。因为可能性的常识与核算密不可分,温习时也要兼顾学生核算认识和才能的进步。

6、使学生在收拾和温习的过程中,进一步领会数学常识和办法的内在联络,能归纳使用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常识和办法解说日常日子表象、处理简略的实践疑问,进一步开展数感、空间观念和核算观念,进步处理简略实践疑问的才能。

7、使学生在收拾与温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估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全体学习状况,体会与同学沟通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触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开展对数学的活跃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要点温习内容:

1、小数乘除法的核算。

2、小数乘除法的使用才能。

3、解方程及列方程处理疑问。

4、求多边形和阴影有些的面积。

四、温习办法

第一步:按单元适当调整,由前到后;从简略到杂乱按部就班打开有条有理的体系整理。

第二步:分类温习。在单元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对于温习,首要对于第一步温习发现或存在的疑问进行强化、纠正、弥补等方面的温习作业

第三步:归纳温习。经过测验、剖析解说,首要对于第二步温习发现或存在的疑问进行强化、纠正、弥补。

五、温习中要留意的疑问:

1、操练规划要清晰要点,突出要害,具有对于性,以点带面,辐射温习,不搞题海战,争夺以少胜多,减轻学生的担负。

2、加强对新旧常识了解的变式操练,清晰新旧常识之间联络和区别,留意培优补差,进步班内考试的合格率与优异率。

3、坚持建立互帮互学小组。多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沟通,使他们能活跃的参加到温习的全过程,做好抓两端、促中心的一起,促优生,

4、定时进行测验,进步学生的才能,做到讲练联络。

5、加强学生的习气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在做题意图时候,先审清题意,然后再做,做题的过程中做到细心、认真,做后要查看。

六、温习时刻组织

分单元温习基础常识・・・・・・・・・・・・・・(十五―十六周)16课时 分类温习与总温习・・・・・・・・・・・・・・・・(十七―十八周)16课时 归纳温习检查、查缺补漏・・・・・・・・・・・・・・・・・・・(十九周) 8课时

14.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答案 篇十四

9鲸

我会找 狐 猫 狼„„鲜 鲍 鲫„„ 我会写 过滤 哺乳 肥猪 胎生 矮小 我知道 列数字 作比较

我会改 放学前,同学们都完成了各科作业。老师召集了大家开了个班会。会上,班长首先发言。他说:“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王军同学刻苦学习,生活俭朴,同学们要向他学习。”大家向王军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上一篇:推敲文言文阅读答案下一篇:简论钢琴复调作品的音乐分析及其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