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经典古诗(共15篇)
1.李贺经典古诗 篇一
李贺的古诗20首
李贺的古诗20首
1、《安乐宫》
深井桐乌起,尚复牵清水。
未盥邵陵瓜,瓶中弄长翠。
新成安乐宫,宫如凤凰翅。
歌回蜡板鸣,左悺提壶使。
绿蘩悲水曲,茱萸别秋子。
2、《八月》
孀妾怨长夜,独客梦归家:
傍檐虫缉丝,向壁灯垂花;
帘外月光吐,帘内树影斜;
悠悠飞露姿,点缀池中荷。
3、《巴童答》
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
非君唱乐府,谁识怨秋深?
4、《白虎行》
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皇虎视苍生群。
烧书灭国无暇日,铸剑佩玦惟将军。
玉坛设醮思冲天,一世二世当万年。
烧丹未得不死药,拏舟海上寻神仙。
鲸鱼张鬣海波沸,耕人半作征人鬼。
雄豪气猛如焰烟,无人为决天河水。
谁最苦兮谁最苦,报人义士深相许。
渐离击筑荆卿歌,荆卿把酒燕丹语。
剑如霜兮胆如铁,出燕城兮望秦月。
天授秦封祚未移,衮龙衣点荆卿血。
朱旗卓地白虎死,汉皇知是真天子。
5、《北中寒》
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
三尺木皮断文理,百石强车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天。
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
6、《贝宫夫人》
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
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榜照青山。
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
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帖妥水如天。
7、《残丝曲》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沈琥珀。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8、《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9、《昌谷读书示巴童》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10、《昌谷诗》
昌谷五月稻,细青满平水。
遥峦相压叠,颓绿愁堕地。
光洁无秋思,凉旷吹浮媚。
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
11、《长歌续短歌》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凄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12、《长平箭头歌》
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
白翎金竿雨中尽,直余三脊残狼牙。
我寻平原乘两马,驿东石田蒿坞下。
风长日短星萧萧,黑旗云湿悬空夜。
13、《嘲少年》
青骢马肥金鞍光,龙脑如缕罗衫香。
美人狭坐飞琼觞,贫人唤云天上郎。
别起高楼临碧筱,丝曳红鳞出深沼。
有时半醉百花前,背把金丸落飞鸟。
14、《嘲雪》
昨日发葱岭,今朝下兰渚。
喜从千里来,乱笑含春语。
龙沙湿汉旗,凤扇迎秦素。
久别辽城鹤,毛衣已应故。
15、《崇义里滞雨》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16、《酬答二首》
金鱼公子夹衫长,密装腰鞓割玉方。
行处春风随马尾,柳花偏打内家香。
17、《酬答二首·其二》
雍州二月梅池春,御水欮浥白蘋。
试问酒旗歌板地,今朝谁是拗花人。
18、《出城》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19、《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
李子别上国,南山崆峒春。
不闻今夕鼓,差慰煎情人。
赵壹赋命薄,马卿家业贫。
乡书何所报,紫蕨生石云。
长安玉桂国,戟带披侯门。
惨阴地自光,宝马踏晓昏。
腊春戏草苑,玉輓鸣辚。
绿网缒金铃,霞卷清池漘。
开贯泻蚨母,买冰防夏蝇。
时宜裂大袂,剑客车盘茵。
小人如死灰,心切生秋榛。
皇图跨四海,百姓拖长绅。
光明霭不发,腰龟徒甃银。
吾将噪礼乐,声调摩清新。
欲使十千岁,帝道如飞神。
华实自苍老,流采长倾湓。
没没暗齰舌,涕血不敢论。
今将下东道,祭酒而别秦。
六郡无剿儿,长刀谁拭尘。
地理阳无正,快马逐服辕。
二子美年少,调道讲清浑。
讥笑断冬夜,家庭疏筱穿。
曙风起四方,秋月当东悬。
赋诗面投掷,悲哉不遇人。
此别定沾臆,越布先裁巾。
20、《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2.李贺经典古诗 篇二
一、创设诵读情境,激发诵读情感
德国一位学者说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几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这几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这几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可见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更需要情境的支持,仅靠教师的语言,学生很难展开丰富的想象,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有效创设身临其境的画面。如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学生仅从诗句表面很难想象诗人描绘的诗情画意,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视频资源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集中起来,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轻柔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学生在欣赏中对古诗词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文的意蕴,从而增进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情感,使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很好地引导学生驰骋想象,理解诗文的内涵美、韵律美。
二、利用数字资源,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诵读的方法,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应于抒情诗文。古诗文诵读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们使用课程资源中媒体资源上的朗读资源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通过轻柔、舒缓、恬美的语言范读古诗,再配上资源中的音乐与动画,创设一种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先入为主”的情境,使学生在抑扬顿挫、和谐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诗的声韵之美。然后让学生跟着录音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自己大声朗读、低声吟诵、指名读、齐声诵读和分小组朗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采用七巧板拼图,深刻理解古诗文意境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其中颇具影响的便是诗词,或气势磅礴,或以言壮志,或寄情山水。自古以来诗画同源,以画传诗情,以诗表画意。利用七巧板可以“以美带学,借学促美,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将古代语言文字中含有的大量美的因子,通过学生笔端构画出来,使之想象力得到发展,表现力得到提高,绘画语言得以丰富,并用七巧板的形式把图画意境表现出来。笔者用网络数字资源提供的音频诵读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应用七巧板拼图。如运用七巧板拼图教学“两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学生的拼图与数字资源上的动态画面相对照,学生兴趣浓厚,诗意理解深刻。
四、创新诵读方式,推动学校古诗文阅读
我们运用数字资源在课内让学生理解古诗,感悟古诗之美,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积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通过赛诗会、诵读表演、古诗文情节剧等开展经典诵读。同时还根据季节的变换,让学生收集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有关的诗句,遇到节假日,让学生收集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有关的诗句。笔者还设计了一些古诗文活动方案,如个体活动方案:收集喜欢的古诗文,设计名人名言卡,汇编某一主题的古诗文,如勤学篇、立志篇等;集体活动方案:中秋朗诵与“月”有关的诗文内容,对对联,走进古诗意境等。每年学校都开展“经典诵读节”, 大力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 同时还开展中华书法和绘画活动。在体育课上, 有的学生在跳皮筋、踢毽子的时候背诵古诗, 有的学生在玩拍手游戏时背诵, 课间活动玩“丢手绢”“切西瓜”等游戏时用古诗配合表演。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进一步激发了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为提高语文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网络以其资源的丰富性、全面性深受学生喜爱。在经典古诗文学习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诵读。如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我们整合相关的数字资源,建立了“琵琶行专题”学习网站,并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让学生参与网站的建设和学习。学生通过专题网站进行学习,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对《琵琶行》中的经典名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所描绘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境,通过动画模拟视频资源,学生有了真切的感悟和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在网络中自我学习经典古诗文的兴趣。
六、结束语
3.走进古诗文,拥抱经典 篇三
近几年,大家对古诗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在我们的课本中,每一册中都收录有一定数量的古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自1998年推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后,全国各地轰轰烈烈掀起了诵读古诗文的热潮。而且,在《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首次附上古诗文推荐篇目。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学生古诗文背诵量的积累是基础。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不但要能背诵古诗文,还要逐字逐句地背诵释义,这样一来,严重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认为,在诵读活动中,有必要遵循“诵读为本,不求甚解”的原则。让学生多背熟背,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时,无需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讲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就行;但也并不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些古诗文作一些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就是所谓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原则。
学习、鉴赏诗文,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即“吟诵”,与今天所称的“朗读”、“朗诵”、“熟读”、“背诵”很相似,这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清代学者陆世仪认为:“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现代心理研究也表明,小学生正处于机械识记占优势的黄金时期,过多的讲解势必会降低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效益和质量。现在老辈学人还能记得几十年前吟诵过许多遍的文学精品,对作人作文都大有裨益,便是证明。记得巴金在《读我的散文》中也这样说 过:“从 小读过不少散文,当时背的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读多了读熟了,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心、口、眼、耳综合运用学习、思考过程。思考比较多了,想象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中华古诗文艺术力量充沛,描写细致,语言精炼,抒情写物生动活泼,吟诵熟透以后,高尚情操,美妙表现,不知不觉就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能量,随时由自己运用,不必临渴掘井,搜索枯肠,郑板桥就有这样的体验:“倘能背诵如流,则下笔思潮汹涌,不患枯涩矣”。记得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一次书面发言中曾回顾了自己从小学一年级起背诵古诗的经历,他说:“即使当时有些诗句不全懂,但并不影响背诵。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之后,越发体会到许多名句的意义,每过十年,在理解上就会有一个新的境界。”
背诵古诗文有那么大的好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文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巧妙利用时间。学校7:30早读,我一般7:20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或午读的黄金时间学生积累了不少。 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鐘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标,有计划。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方法。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在看了电影《疯狂英语》后,我又将李阳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诗中来,更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
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大量的背诵、积累,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学生档案,将学生每天背诵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对那些记忆能力较差,背诵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抽空单独进行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诗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诗文表演、古诗接力赛、给诗配画、办古诗专刊手抄报、配乐诗朗诵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日渐高涨。在圆满完成小学阶段必背80首古诗词的任务后,这学期我又开始给学生补充初中必背古诗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让学生积累在采蜜本上并背过,如今全班学生人均背古诗100多首。在学校组织的几次古诗诵读竞赛和抽赛中,我班均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下面学生背诵的方法我也统计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1)熟读成诵法,有的同学把它叫做狂读法,也就是李阳的三最法。多读,大声读,读着读着就背过了。这是背诵古诗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2)理解背诵法。先理解诗的大意,然后顺着意思背。(3)想象画面法。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对这三种方法,学生还进行了比较,说第一种方法背得快,但不如后两种方法记得牢。另外还有“加动作法”、“听录音法”、“边写边记法”等。这些经验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
学生们总结背诵古诗的好处,归纳起来,也有这么几点:1、可以增强记忆力;2、能训练口才;3、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4、了解古时候的一些人和事;5、培养想象能力;6、提高审美情趣;7、作文时可以用上一些佳句。其实,我觉得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前几天,我想查个资料,问学生谁带古诗书了,教室里如雨后春笋般一下冒出四十多本书来,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绝妙唐诗》《诗经》《古诗大看台》《古诗文全集》《新编千家诗》《千家诗评释》《千古美文》《初中双色必背古诗文》《古诗文导读》……林林总总,近三十种。有个同学还买来了《毛主席诗词》。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古诗词诵读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古诗文,将会改善我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手把诗书,或高声疾诵,或低声微吟,在唐诗宋词的天地里心驰神游,去营造我们中华民族的书香社会吧!
4.李贺《夜坐吟》古诗原文 篇四
古诗《夜坐吟》
年代:唐
作者:李贺
踏踏马蹄谁见过?眼看北斗直天河。
西风罗幕生翠波,铅华笑妾颦青蛾。
为君起唱长相思,帘外严霜皆倒飞。
明星烂烂东方陲,红霞梢出东南涯,
陆郎去矣乘班骓。
作品赏析
【注解】:
1:堂堂复堂堂,红脱梅灰香:堂堂,《唐乐志》云:“《玉树后庭花》,《堂堂》,皆陈后主作。”重言之以取叹息之意。堂,堂 阶之堂。 红脱,谓彩色脱落也。梅灰香,芳菲烬灭也。
2:十年粉蠧生画梁,饥虫不食推碎黄:推,一作堆。碎黄,木屑也。
3:蕙花已老桃叶长,禁院悬帘隔御光:蕙花已老,言妇人之色亦将化为老丑。御光,御容也。
4:华清源中礜石汤,徘徊白凤随君王:华清源,华清池,有温泉。礜石汤,言温泉之热,如有礜石在下。《本草》云:“礜石大热 。”《博物志》云:“鹤取礜石,伏卵取其暖也。”《述征记》云:“洛水底有礜石,故上不冰,谓之温洛。” 白凤,宋蜀本,金 刻本,皆作百凤。曹唐《游仙诗》:“不知今夜游何处,侍从皆骑白凤皇。”此句反衬。
【韵译】:
《夜坐吟》是一首乐府诗题始自鲍照《代夜坐吟》的诗: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音。霜入幕,风度林。朱灯灭,朱颜寻。体君歌,逐君言。不贵声,贵意深。李白这首《夜坐吟》则表现了诗人进步的爱情观,爱情理念。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少妇满心悲苦,独坐闺房,愁眉不展,心想情郎,寒夜久坐北堂,更显得冷清和孤独,心境何等凄凉。“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这两句诗透出一个“冷”字。井水泉水皆结冰水,灯光月光皆为冷光。金缸:青缸,在此指灯盏,青凝:凝明。月光照进闺房使少妇的心境上平添了几分凄凉。爱情应当是炽热,欢乐,甜蜜,温馨,但是主人公的心情却是冷漠的。青灯照孤影,心儿格外悲。妾身的命运,何谓悲上悲?“金缸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灯盏灭意味着爱情的火焰即将熄灭,失去爱情的婚姻必然涕泪涟涟。“啼转多”,说明悲痛的心情骤增,必然唤起对失去爱的回忆。听君歌唱,心情惆怅,强忍泪水别从腮边滑过。有情投意合“情声合”和心心相印“两无违”已是自然而然。然而爱情的道路不全是铺满鲜花,一路阳光,而也是荆棘密布,充满曲折,泥泞,忧伤和悲哀。“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意思是:你的歌声有一句不合我的`意,任凭你唱得如何动听,即使是绕梁三日美妙的歌声也是没用的。正所谓:道路是曲折的,爱情才是永恒的。
宋哲宗赵煦(1076年1月4日-112月23日),北宋第七位皇帝(1085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死,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祐”。在位,享年24岁。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葬于今天河南巩县的永泰陵。
人物简介
宋哲宗赵煦生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阴历十二月初七(阳历1077年1月4日),9岁时哲宗登基,由高太后执政。高太后执政后,任用顽固派大官司马光为宰相。司马光一上台,就把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全部废止。宋哲宗对于司马光与高太后的执政与压制感到不满。到了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高太后死,哲宗亲政。哲宗亲政后表明绍述,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今广西、广东一带),接着重用革新派如章惇、曾布等,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阴历一月十二日(阳历1100年1月23日)病逝于汴梁(今河南开封)。
哲宗是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
但是,由于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不但没有获得解决,反而在宋哲宗当政期间激化,种下了北宋灭亡的远因。宋哲宗的悲剧,在于他的理想与他的实际能力距离太大,他更多地像一个纸上谈兵的人物,理论上有许多想法,但在实际运用上却缺少变通和从权的能力,难以处理诸种复杂矛盾和关系。
5.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精选) 篇五
*(也可写作“行行复行行”)
《青青河畔草》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青青陵上柏》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今日良宴会》之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坎轲长苦辛。《西北有高楼》之五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涉江采芙蓉》之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明月皎夜光》之七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冉冉孤生竹》之八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庭中有奇树》之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迢迢牵牛星》之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回车驾言迈》之十一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东城高且长》之十二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驱车上东门》之十三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去者日以疏》之十四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生年不满百》之十五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凛凛岁云暮》之十六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希。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孟冬寒气至》之十七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农历二十日。消失。区区:指相爱之情。《客从远方来》之十八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明月何皎皎》之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6.经典古诗文 篇六
压缩工具:Foobar2000 v0.9.4.2 压缩格式:MP3(LAME), ~320kbps(insane)由于经整理为一个大的压缩包,故未按照所在光盘分类,具体信息可在MP3的TAG中了解。
整合以下光盘内容
中国文学标准朗读:古文篇(2CD)
内容介绍
由我国著名朗诵艺术家组成强大阵容,方明、林如、张家声、瞿弦和、周正、虹云、曹灿、牟云、陶浩、张筠英诵读中国古典诗文,展示中国古典文学的不朽魅力,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推广普通话教育,教学与欣赏并重,馈赠与珍藏之佳品。
朗读和朗诵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朗诵艺术家以普通话为依托,通过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的变化和情绪的调动,或刚劲、激扬、气贯长虹、排山倒海,或温馨、柔美、曲折委婉、浸润心田,以情感再现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用声音重塑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把听众带入作品创设的艺术境界,使听众心灵得到艺术魅力的感染和高尚情操的净化。
这套《中国文学标准朗读》系列唱片以配乐朗诵的形式,收录了中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所有的古典文学作品,且参加录音的大都是我国当代朗诵艺术的名家,其深厚的朗诵造诣使这些经典文学名篇焕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也将中国文学史上这些不朽的篇章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听众在大饱耳福的同时,其文学素养也得到了丰富的浸染。
该系列唱片制作严谨,每段话、每句诗、甚至每个字的发音都经过语言专家的认真审听和严格把关,有些字词的读音是经过查阅多种工具书才得以确定。因此,该套音像制品具有相当高的质量和权威性,不仅是广大文学爱好者欣赏和珍藏的宝典,也一定是中学语文学习的得力助手。
CD1 0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朗诵者:周正 0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朗诵者:张筠英 03 鱼我所欲也 朗诵者:曹灿 04 劝学 朗诵者:张筠英 05 鸿门宴 朗诵者:方明 06 荆轲刺秦王 朗诵者:曹灿 07 出师表 朗诵者:瞿弦和
CD2 01 桃花源记 朗诵者:周正 02 师说 朗诵者:曹灿 03 陋室铭 朗诵者:周正 04 岳阳楼记 朗诵者:周正 05 醉翁亭记 朗诵者:林如 06 爱莲说 朗诵者:曹灿 07 石钟山记 朗诵者:张家声 08 口技 朗诵者:虹云 09 为学 朗诵者:曹灿 10 病梅馆记 朗诵者:曹灿
中国文学标准朗读:古诗词篇(平装)(2CD)
由我国著名朗诵艺术家组成强大阵容
方明 林如 张家声 瞿弦和 周正 虹云 曹灿 牟云 陶浩 张筠英 诵读中国古典诗文 展示中国古典文学的不朽魅力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推广普通话教育 教学与欣赏并重 馈赠与珍藏之佳品 内容提要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苏培成 特别推荐:
朗读和诵读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朗诵艺术家以普通话为依托,通过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的变化和情绪的调动,或刚勃、激扬、气贯长虹、排山倒海、或温馨、柔美、曲折委婉、浸润心田,以情感再现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用声音重塑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把听众带入作品创设的艺术境界,使听众心灵得到艺术魅力的感染和高尚情操的净化。
这套《中国文学标准朗读》系列唱片以配乐朗诵的形式,收录了中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所有的古典文学作品、且参加录音的大都是我国当代朗诵艺术的名家,其深厚的朗诵造诣使些经典文学名篇焕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也将中国文学史上这些不朽的篇章注入了鲜少的生命力,听众在大饱耳神福的同时,其文学素养也得到了丰富的浸染。
该系列唱片制作严谨,每段话、每句诗、甚至每个字的发时都经过语言专家的认真审听和严格把关,有些字词的读音是经过查阅多种工具书才得以确定。因此,该套音像制品具有相当高的质量和权威性,不仅是广大文学爱好者欣赏和珍藏的宝贵,也一定是中学语文学习的得力助手。
CD1 01.君子于设 朗诵者:林如 02.伐檀 朗诵者:方明 03.硕鼠 朗诵者:方明 04.陌上桑 朗诵者:张筠英
05.孔雀东南飞(并序)朗诵者:瞿弦和 06.观沧海 朗诵者:张筠英 07.归园田居(其三)朗诵者:曹灿 08.饮酒 朗诵者:周正 09.木兰诗 朗诵者:牟云 10.敕勒歌 朗诵者:牟云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朗诵者:张筠英 12.次北固山下 朗诵者:方明 13.过故人庄 朗诵者:曹灿 14.送元二使安西 朗诵者:曹灿 15.秋浦歌 朗诵者: 虹云
1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朗诵者:周正 17.望天门山 朗诵者:张筠英 18.梦游天姥吟留别 朗诵者:瞿弦和
CD2 01.望岳 朗诵者:方明 02.后壕吏 朗诵者:虹云 03.春夜喜雨 朗诵者:张均英 04.登楼 朗诵者:林如 0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0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朗诵者:虹云 07.钱塘湖春行 朗诵者:周正 08.琵琶行(并序)朗诵者:瞿弦和 09.江南春 朗诵者:张家声 10.雨霖铃 朗诵者:曹灿 11.书湖阴先生璧 朗诵者:陶浩 12.惠崇《春江晚景》朗诵者:张家声 13.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 朗诵者:周正 14.念奴娇 赤壁怀古 朗诵者:曹灿 15.如梦令:朗诵者:牟云 16.游山西村 朗诵者:周正 1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8.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朗诵者:虹云 19.西江月 朗诵者:虹云
20.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朗诵者:周正 21.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朗诵者:曹灿 22.扬州慢 朗诵者:曹灿 23.天净沙 秋思 朗诵者:周正 24.山坡羊 潼关怀古 朗诵者:周正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标准范读(2CD)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标准范读由我国著名朗诵艺术家组成强大阵容。
CD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指定篇目)第一部分(共28首)01、咏鹅 02、敕勒歌 03、春晓 04、江南 05、静夜思 06、忆江南 07、游子吟 08、古朗月行 09、元日
10、登鹤雀楼
11、望庐山瀑布
12、早发白帝城
13、江畔独步寻花
1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5、小池
16、四时田园杂兴
17、悯农
18、咏柳
1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0、绝句
21、送元二使安西
22、赋得古原草送别
23、鹿柴
24、凉州词
25、别董大
26、出塞
27、望天门山
28、山行
第二部分(共28首)01、池上二绝 02、绝句 03、江上渔者 04、后灰吟
0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06、望洞庭
07、惠崇《春江晚景》 08、题西林壁 09、乐游原
10、赠汪伦
1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2、塞下曲
13、浪淘沙
14、渔歌子
15、江雪
16、游园不值
17、竹后
18、枫桥夜泊
19、寻隐者不遇 20、墨梅
21、悯农
22、清明
23、春日
第三部分(共24首)01、小儿垂钓 02、蜂 03、风 04、所见 05、乡村四月
06、四时(夏日)田园杂兴(其一)07、村居
08、书湖阴先生壁 09、饮湖上初晴后雨
10、凉州词
11、芙蓉楼送卒渐
12、江南春
13、题临安邸
14、示儿
1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6、夏日绝句
17、泊船瓜州
18、春夜喜雨
19、己亥杂诗
CD2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补充篇目)01、大风歌 02、垓下歌 03、长歌行 04、七步诗 05、赠范晔 06、赐萧禹 07、渡汉江 08、回乡偶书 09、登幽州合歌
10、望月怀远
11、宿建德江
12、从军行
13、少年行
14、竹里馆
15、相思
16、独坐敬亭山
17、秋浦歌
18、劝学
19、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0、江畔独步寻花
21、江南逢李龟年
22、赠花卿
2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25、逢入京使
26、采莲曲
27、寒盒
28、江村即事
29、滁州西涧 30、塞下曲
31、登科后
32、题都城南庄
33、秋思
34、乌衣巷
35、竹枝词
36、遗爱寺
37、暮江吟
38、菊花
39、剑客 40、题李凝幽居
41、赋新月
42、南园·十三首
43、题乌江亭
44、秋夕
45、金缕衣
46、商山早行
47、韩冬郎即度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成二绝寄酬,兼呈现思之员外
48、嫦娥
49、江楼感旧 50、秋日湖上
51、农家
52、菊花
53、己亥岁
54、小松
55、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56、绝句四首
57、蚕妇
58、咏柳
59、客中初夏 60、江上 61、梅花 62、春日偶成 63、送春 64、赠刘景文
65、鄂州南楼书事四首(其一)66、绝句四首(其四)67、雪梅 68、三衢道中 69、题青泥布壁 70、冬夜读书示予聿 71、村晚
72、宿新市徐公店 73、观书有感二首 74、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75、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76、寒夜 77、北风行 78、首夏山中行吟 79、朝天子 80、咏喇叭 81、绝句 82、就义诗 83、明日歌
84、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 85、山雨 86、论诗五绝 87、锦云川 88、塞外杂咏 89、狱中题壁 90、对酒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修订版)(书+2CD)
内容提要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是图书和音像一体的读本。图书内容为便于初中生使用,设有原诗、注释、理解三个部分。音像部分有两盘CD,本书所收的全部古诗文由著名播音艺术指导方明、雅坤朗诵。
指定篇目 01 孔子语录 02 鱼我所欲也 0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04 曹刿论战 05 邹忌讽齐王纳谏 06 出师表 07 桃花源记 08 三峡 09 杂说
(四)10 陋室铭 11 小石潭记 12 岳阳楼记 13 醉翁亭记 14 爱莲说 15 记承天寺夜游 16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7 关雎 18 蒹葭 19 观沧海 20 饮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 次北固山下 23 使至塞上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 行路难 26 望岳 27 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 早春呈现水部张十八员外 31 酬乐天扬州妆逢席上见赠 32 观刈麦 33 钱塘湖春行 34 雁门太守行 35 赤壁 36 泊秦淮 37 雨夜寄北 38 无题 39 相见欢 40 渔家傲 41 浣溪沙 42 登飞来峰
江城子·密州出猎 44 水调歌头 45 游山西村 46 破阵子 47 过零丁洋 48 天净沙·秋思 49 山坡羊·潼关怀古 50 已亥杂诗
补充篇目 01 龟虽寿 02 归园田居 03 木兰辞
04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05 渡荆门送别
06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07 黄鹤楼 08 登楼 09 石壕吏 题破山寺后禅院 11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2 秋词 13 卖炭翁 14 忆江南 15 浣溪沙 16 醉花阴 17 如梦令 18 西江月 论诗五绝(其二)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修订版)(书+2CD)
著名播音艺术指导:方明,雅坤。
01 氓
02 离骚(节选)03 迢迢牵牛星 04 短歌行 05 归园田居 06 山居秋暝 07 蜀道难
08 梦游天姥吟留别 09 将进酒 10 兵车行 11 蜀相 12 客至 13 登高 14 登岳阳楼 15 石头城 16 琵琶行并序 17 李凭箜篌引 18 过华清宫 19 锦瑟 20 菩萨蛮 21 虞美人 22 雨霖铃 23 桂枝香 24 念奴娇 25 鹊桥仙 26 声声慢 27 书愤 28 永遇乐 29 扬州慢并序 30 长亭送别(节选)31 逍遥游(节选)32 劝学(节选)33 屈原列传(节选)34 陈情表
7.李贺经典古诗 篇七
近年来, 对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问题, 学术界看法不一。支持者认为, 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是继承中华文化之大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良方;反对者则认为, 学生应集中精力学习现代科学, 没有必要再去诵读古诗文。而笔者认为, 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不但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
一、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
1. 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怀。
经典古诗文一般都思想深刻、意境优美、语言精练, 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 也是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好助手。学生从小诵读古诗文, 能够很好地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 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这对于丰富学校德育的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
经典古诗文的诵读, 对于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 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如, 孩子自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李坤的“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等诗歌, 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怀, 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3. 为小学生的记忆宝库奠基。
有心理学家指出, 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 到十三岁时达到最高峰。所以, 我们要利用记忆力的这一特点, 让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多背诵经典诗文, 不求甚解, 但求背熟, 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 将其作为一种可供终生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储备。
4. 形成多种学习能力。
诵读古诗文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诵读不但可以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 在潜移默化中开发他们的智慧, 促成其人格的健康成长, 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等多种能力, 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课内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方法
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只有读得多, 才能悟得深。多读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吸收、积累, 也有助于其思维的发展。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时的具体做法如下:
1. 熟读古诗, 自悟自得。
在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问题上, 笔者赞同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组织者对古诗文“不求甚解”的提法, 在学生诵读时, 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 使学生通过熟读慢慢体会诗的意境, 从而由熟读、质疑、解疑最终达到自悟自得。
2. 适度讲解, 交流体会。
古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既有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 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抱负, 教师可通过适当的讲解,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 之后再进行诵读, 就能读得声情并茂了。
3. 展开想象, 悟意明理。
教师可根据古诗文的内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 让学生进入古诗的优美情境中, 感受语言的美。这样,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又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三、课外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途径
1. 营造社会氛围。
儿童心理是很注重模仿的, 如果他们看到很多人都在读古诗文, 就会产生诵读的兴趣, 所以营造人人读古诗的社会氛围, 会使学生的诵读兴趣大大提高。
2.“成就感”可以提高兴趣。
学生读得愈好就愈喜欢读, 所以教师要维持学生的这种“成就感”, 对功课好的儿童, 固然要多加称赞;对功课差些的儿童, 只要他们有进步, 教师就应当加以赞赏, 使学生保持诵读的兴趣。
3.“变花样”可以激励兴趣。
诵读古诗文所能变的花样在于读的方式, 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回答……花样多了, 学生自然会感兴趣。
4. 提供机会, 让学生多念多背。
8.帮助学生发现古诗文的经典之美 篇八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的教学状况一直值得担忧。学生感到古诗文的学习难度太大,又没有实际意义,所以不愿学,而教师往往像教外语一样来教学生,逐字逐句进行串讲和翻译,教学过程单调而枯燥。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更加拉大了学生与古诗文的心理距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古诗文的学习提出了这些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的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古诗文的学习不仅要求看懂文章内容,还应该有所得,并能进行恰当的评价。在现状和要求差距巨大的教学事实面前,古诗文的教学如何才能达到一种相对理想的状态呢?
一、教师转变观念,组织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方法,能在教学改革中如此迅速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得益于它是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自觉培养实践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同时,这种学习方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不可预想的情况会更多。如果教师对每个知识点都作面面俱到的分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从词义的角度来看,古今汉语是一脉相承的,变化并不是非常大。即便是词义变化了,也常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不如让学生多诵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且这样还能顺带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曾翻译过《资本论》的著名经济学家王亚楠就把每天记诵古诗文当做很好的思维体操。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引路人,其任务主要是启发和引导;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而是要让他们动脑动手,培养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原有知识与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开始拥有自己的见解主张。个性化的阅读也就形成了个性化的理解。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有的学生从烛之武身上看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的则看到他高超的论辩技巧,也有的从三位国君身上看出他们各自的长处,如郑伯的勇于认错,秦伯的善于纳谏,晋文公的当机立断。虽然学生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全面和准确,但如果这些见解主张无法呈现出来或是经常被否定,必然会打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努力给学生创造合适的展示平台,让他们互相交流,通过思维火花的撞击,在探讨中得到启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能乐于重新探究,从而体验到自主思维的快乐。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与信心增强了,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学习的潜能。
二、学生提高认识,了解古诗文的价值
(一)联系现实,感悟人生的真谛
古诗文中能经过历史的考验而流传下来的部分,必有其出众之处,大多继承了“诗言志”的传统,是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精品,它们的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哲学、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很多时候能对人生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同时也可以增加积累,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比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讲到烛之武抛开个人的恩怨为国出力的爱国精神,就可引导学生探究烛之武能这样做的原因,或是现代人遇上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等,以此形成比较研究,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辨别“个人”与“大家”的关系。荀子的《劝学》,不仅让我们知道了后天努力的重要性,还要学习锲而不舍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态度,掌握恰当的方法。这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也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学习这些内容时,尽可能引导学生探究令人振奋的闪光点,让学生产生想要看懂文章的欲望。这种自发产生的动机十分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仔细研究,学会生活的技能
优秀的古诗文凝聚着古人的聪明才智,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不少实用的生活技巧,像人际交往的艺术。如《鸿门宴》中的刘邦本是命在旦夕,却能说动项羽阵营中的项伯来帮他脱离险境,而鸿门宴上张良与范增的斗智、项庄与樊哙的斗勇,都能使我们受益匪浅。
(三)用心体会,产生情感的共鸣
古诗文之所以能千古流传,还因为诗文中的思想感情与现代人有着相通之处,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古人之心”,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李密在《陈情表》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祖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之深,也看到了祖母命在旦夕间的情景。全文字里行间无不饱含深情,祖孙两人相依为命的动人场景,又怎能不令读者感同身受呢?
当学生对困难产生畏惧时,不妨劝其读一读王勃的《滕王阁序》,感受他那“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高洁品质;当学生对现实产生疑虑时,可向其推荐苏子的《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使其从苏子超然物外的旷达心怀中得到感悟。所以笔者认为,读古诗文不仅可以让学生受到中华文化的浸染,而且能陶冶性情,愉悦身心,净化灵魂。
三、探究语言,实践中掌握学法
了解了古诗文的学习价值,学生的学习热情势必有所提升。这时,可进一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探究的专题,强调注重基础,立题的面要小一些。也可以指定范围,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比如,有不少学生觉得古诗文难学是因为古文用语较难理解。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特别强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无论是在最早的《尚书》还是近代王国维的《文学小语》中,这都被视为最高境界。不少古诗文用字简洁,跳跃空间大,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的段落,都需要悉心领会,才能知其妙处。如辛弃疾的《西江月》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来描绘乡村骤雨的前奏。其实“七八个”与“两三点”都不可能是谁清点后的确数,但这貌似不经心的几个数量词,却把骤雨前星辰寥落、雨点稀疏的氛围充分地营造起来,让人似乎也身置其间;古诗文中也有一些出于避讳、避免粗俗等原因而另用它词的。如皇帝死了,不直言“死”而说“崩”;“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这里的“更衣”并非指更换衣服,而是指上厕所。还有一些是外交辞令,如“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是”,句中的“会猎”实际上就含有吓唬的意义,言下之意要率领八十万大军来攻打吴地;再比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运用了互文的手法,如果只从文字表面去理解就会让人产生误解,以为是接受了两次命令。这些经典的古诗文的语言,无一不经过精心的锤炼。
古诗文中的抒情常用到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描写的“满地黄花堆积”,指的是菊花盛开,而不是残英满地。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是菊堆满地,却也不想去摘它赏它,可是人不摘花,花也自谢,等到花谢时,想摘也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词人无心摘花的苦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这里的意味就比唐人杜秋娘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得多了。
因此种种,笔者认为在学生自主探究时,应该先引导他们探究古诗文语言的丰富意蕴。笔者的学生就曾经围绕语言这一角度确立了不少专题,如:“人物语言与性格的关系”“古诗文语言的言外之境”“从《烛之武退秦师》看《左传》的人物语言特色”“值得‘咀嚼的古诗文语言”“透过‘眼睛(文眼)看作者的情感”等。小组成员分工围绕本组的专题去查阅资料,教师也应有针对性地提供资料索引,还要指导学生在收集大量资料后进行分析归纳,从中得出有规律性的结论,并形成学习报告。最后安排时间,组织交流学生的学习成果。
9.经典古诗赏析 篇九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译文
小花园里没有了黄鹂动听的叫声,只有蝴蝶飞来飞去。这里是被贬的妃子们住得地方,今年的春天转眼即逝,可是在这春光烂漫的日子里,皇帝却一次也没有来过呢。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作品,中描写一个深帷中寂寞的宫人的心理。
虽然对于怨妇,史上多有微词,但妇女们温柔婉约的风姿,在任何时候都是使人怜惜的。花朵招蜂引蝶,本是常理,可像花儿一样美丽的妃嫔们被贬入冷宫,降临在她们头上的是长年失去丈夫的日子。空有花容月貌,但没人欣赏。原本凭借容貌受到宠爱的妃子尤其凄凉吧,看到蝴蝶飞舞在花丛中,心底自然更加苦闷。但那时的宫廷就是一个大笼子,有钥匙的不过是皇帝一人罢了。
封建社会里娶姬妾的多是有钱的人,或者是有地位的人。妇女嫁入这样的家庭除去丈夫的威严,她们同时还要受正室的压迫。处得好的也许不是没有,但地位的低下却是约定俗成的。就算进入了最富贵的人家——皇帝家,皇后之外的妃子也要忍受这种折磨。因此宫中妇女间的争斗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结果惨烈的不计其数。长门宫这种专门关押皇帝弃妇的所在,里面住的便是“思君恩”的失宠妃嫔,甚至风光一时的废后。关于长门,这里用的是典故。相传,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被贬长门宫居住,于是之后就用以代指失宠宫妃居住的内宫。
10.经典励志古诗 篇十
1、《咏史》
高適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2、《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公子行》
贯休
锦衣鲜华手擎鹘,闲行气貌多轻忽。
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王是何物?
4、《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悯旱》
洪亮吉
镇心帷车坐,偏愁云气晴。
客行殊望雨,敢说为苍生。
6、《长歌行》
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李白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
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
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
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
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
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
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8、《马诗》
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9、《读<三国志>》
李九龄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10、《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1、《浪淘沙》
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2、《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11.李贺经典古诗 篇十一
一、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诵读教学的常规工作,主要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注背景,知人论世
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个时代的风貌都会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上打上烙印。因此,只有把诗人及其作品放到广阔的时代背景上,才有可能看到其诗歌艺术的奥秘。如李白生活在盛唐,因此他的诗歌多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抒发的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迈情怀,诗风以浪漫飘逸为特色。而杜甫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乱之际,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因而在他诗中多抒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老病孤愁,风格多沉郁顿挫。
(二)抓住注释,提取信息
课文注释有时很短,却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的理解课文。这些注释,有的给我们介绍了诗人的写作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诗人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指诗人的情感基调。这些注释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至关重要,因此,解读古诗文时一定要仔细阅读。
(三)按照停顿规律,合理断句
四言诗一般读成“二二”拍,如《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五言诗每句“二一二”或“二二一”拍,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七言诗一般“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拍,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老师范读,学生正音
教师范读古诗文,情必须到位,意一定要深刻,音必须读准。因此,只有教师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范读时,才能声情并茂地将文中所表达的深情传达于外物,起到示范、感染学生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时时充当导演的角色,从停顿、语速、句调等方面给学生做出点拨,指导之后,学生再读课文,一定会比前一次诵读有长足的进步。
三、细读诗词,细节品味
初读之后,就要对诗词进行细节的品味。
(一)品味关键词、关键句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这些词或者用以翻出新意,或者借以增添情趣,或者靠它加强形象性,或有助于铸就诗词的意境等等。例如,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其碧柳、春色、黄鹂本是春光美景;但在这些表达美景的词汇前,却明明白白地嵌着“自”“空”等字眼,点出其景色虽好,却无人踏赏,写出了英雄的寂寞,更写出了诗人的孤愤。关键句,古人又称之为“警策”,是理解诗文主旨的关键所在。如鉴赏张先的《天仙子》,只要抓住“云破云来花弄影”这一句具体分析,作者运用拟人修辞,将云、月、花人格化,用“破”“来”“弄”等动词,写出了月夜之景的美丽与动感,抒发了作者伤春、孤寂之感。总之,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诗人用以表现思想内容,反映思想感情的最基本手段。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要学会品味关键词,并玩味推敲,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所抒发的情感。
(二)品味关键意象
意象是诗歌最为基本的元素,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诗歌作品。如陶渊明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借“菊花”意象,将菊花素雅、淡泊、超凡脱俗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四、反复诵读,把握情感
只有反复诵读古诗文,才能读出古诗文的感情。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应适时地交给他们一些具体的诵读方法。比如,在音调强弱方面,表示悲壮、快乐、斥责,或慷慨的文句,句子的头部应加强;表示不平、热忱或确信的文句,句子的尾部宜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子的中部宜加强。要让学生学会用古诗文的内容和感情来判断韵律的轻重缓急,含有敬畏、沉郁、悲哀、疑惑等情味的文句,宜缓读;含有确信、愤怒、惊愕、怨恨等情味的文句,宜急读。只有这样诵读古诗文,才能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从而真正意义上与古人进行情感对话。
五、课后巩固,强化背诵
充分利用早自习时间,在熟练诵读基础上,加深对古诗文思想内容和情感的理解,逐渐达到背诵的程度。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文诵读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古诗文诵读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淀。如通过“千古美文”朗读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诗词配画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同时,每周让学生抄一首古诗文或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以此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总之,我国古代诗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古诗文诵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为此,我们努力要做的,就是通过古诗文教学,让学生从小就诵读经典、浸润书香。
12.李贺经典古诗 篇十二
关键词:小学生,古诗词诵读,拓展
中华古诗文经典包容之广博, 辞章之精华, 内涵之丰富, 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 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学校的教育, 很重要的一点就使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 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 可以在各方面达到育人的目的。
现阶段, 不少学生对古诗知之甚少, 或仅能吟诵几首, 而对于诗中那优美的意境,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对古诗的喜爱却谈不上。因此, 加强小学生经典古诗词诵读与同步拓展的研究, 是一项重要工作。
一、明确小学生经典古诗词诵读的意义
1.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小学生学习的需要。
少年时代是一个人记忆力的黄金时期, 少年时期学习记忆的内容往往是终生不忘的。古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 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 更沉积着一个民族的精魂。虽然目前的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 但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因此, 在小学阶段, 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教育, 很有必要。
2. 为孩子们奠定人生的文化根基。
汉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当中, 中国优秀的古诗文意存高远, 古诗文中不仅有文学, 还蕴涵着美学、哲学, 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 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从小结交这样的朋友, 接受这样的熏陶, 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为课堂拾遗补缺, 重要的是要补上人文教育这一课, 为孩子奠定人生根基。
3.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诵读古诗词, 不仅能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 而且能直接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长期的古诗词诵读, 使学生记诵能力不断增强。那些名篇名段, 学生背诵后, 对靠积累来提高的语文学习来说, 无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落实有效措施, 开展小学生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
1. 轻松有韵律地重复念唱。
古诗文诵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文化积淀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孩子诵读诗文的过程类似念唱, 整个诵读的过程, 恰好动用了左右脑功能, 使左右脑运作得以同步。同时, 让孩子在念唱过程中体验意境, 可以在诵读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 不断创新形式, 实行寓教于乐。
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实行古诗文诵读“三步法”:第一步“知诗人, 解诗题”, 第二步“抓字眼, 晓诗意”, 第三步“入诗境, 悟诗情”。在此基础上, 老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推荐古诗名句, 激发孩子诵读古诗文的热情, 将诵读古诗文转化为自愿的行为。
3. 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
佳文古韵香满路, 名篇美文育新人。要让学生对诵读诗文产生兴趣, 变成积极主动的行为, 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每学期定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活动。
三、同步拓展经典古诗词诵读
1. 阅读中外经典。
把诵读内容拓展到课本外, 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组织学生阅读。除学校阅览室外, 还可以组建“红领巾书屋”。各年级、班级通过开展“亲子阅读”、“同诵一本书”等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读好诗、会读诗, 让经典古诗词诵读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
2. 开展阅读实践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天地, 领略古诗文的魅力, 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提升自己的审美和创造能力。可以将每个班级原来的学生手工作品制作改为经典诗词作品制作, 在班级中增设诗词学习园地, 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拓宽小学生的古诗文知识视野。
3. 建设古诗词诵读的活动载体。
学校可以成立诗词文学社, 以“诗词文学社”为阵地, 吸收小学生中的诗歌爱好者, 定期进行诗教辅导。以诗词文学社为载体, 重点培养一批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 使得活动正常化, 让社团活动渗入每一个学生的心里。
总之, 只要我们认识到小学生经典古诗词诵读的意义, 开展多种活动, 不断拓展诵读内容, 就一定让经典古诗词扎根于小学生心中, 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林丽.古诗词诵读.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2].黄德新.中华古诗词经典诵读实践.小学教学研究.2006年5月.
13.励志古诗经典句子 篇十三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宋.李清照.渔家傲)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孙湘)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唐.贾岛.剑客)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唐.刘希夷)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僧.云览)J.L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唐.杜甫. 春日忆李白)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燕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初春小雨)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明.吴承恩.西游记)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宋.苏轼.水调歌头)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陆游.书愤)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板桥.竹石)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唐.李白.北风行)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菩萨蛮)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唐.李白.子夜吴歌)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苦吟)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明.刘基.卖柑者言)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宋.徐元杰.湖上)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唐.李白.蜀道难)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唐.张泌.寄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宋.姜夔.扬州慢)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清.吴伟业.圆圆曲)
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越春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寓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唐.杜甫.登高)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唐.杜甫.曲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乐游原)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 唐.高骈.山亭夏日)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明.吴承恩.西游记)
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李商隐)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南朝.江淹.别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苏轼.后赤壁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战国策.秦策)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
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五代. 晏殊.蝶恋花)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唐.白居易.长恨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 (宋.辛弃疾.鹧鸪天)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唐.张旭.山中留客)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唐.杜甫. 不见)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元.王实甫.西厢记)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
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五代.李煜.乌夜啼)
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清.曹雪芹.红楼梦)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唐.王维.终南别业)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唐.罗隐.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14.经典古诗名句 篇十四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学无止境。(荀子)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15.李贺经典古诗 篇十五
一、以画传情, 创设诗词意境
很多古诗都具有“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特点。这是因为诗人的情感都融入到景物或事物的描写中了。在音乐课堂中引导学生了解这种情感, 就必须要从这渗透了“情”的景物中入手。在中、低年级段的古诗音乐课堂中尤其有效, 学生会被眼前如诗如画的画面所吸引。与诗意相近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直观的感受, 对画中的意境有一种具体的感知, 从而能够自然地引领到诗人所表达的情境中来, 为乐曲的学唱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 在执教《游子吟》一课时, 我首先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观看几幅根据诗意精心挑选的图画, 从母亲在蜡烛下一针一线为儿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场景, 再到儿子在月光下坐在母亲的身边聆听母亲教诲的画面, 最后是年迈的母亲拄着拐杖望着远去的儿子背影久久不愿离去的动人一幕, 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的字字情感, 帮助其感受乐曲的意境。
二、以词传情, 感受诗中内涵
在教学古诗歌曲时, 抓住诗中的“诗眼”, 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些作品中的点睛之笔、传神之处若能让小学生理解透彻, 那就是学好乐曲的关键所在。笔者首先在让学生通过画面的意境渲染之后, 回归到文字中去想象其声其境其美, 然后助其抓住关键词、字展开联想, 最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去表达。
例如, 在学唱《春晓》吟诵版的时候, 让学生在每个乐句中找出所能“听”到的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很快学生从诗中的几个动词“眠”、“啼”、“来”、“落”中想象出了“呵欠声”、“鸟叫声”、“风声”、“雨声”、“花瓣落下的声音”, 并且在乐句的长音处一起进行声势表演。学生对这种表现形式十分喜爱, 而且能够在乐曲的强弱处理上做到变化, 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以韵传情, 吟诵经典韵味
在古诗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 然后在此基础上画出正确的停顿标记。一般来说, 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按照这样的节奏进行声势训练, 学生都会非常感兴趣, 课堂气氛就会比较活跃, 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会被激发起来。而节奏的把握和速度的变化, 也会为古诗词歌曲学唱增添更多的光彩。
以《悯农》这首乐曲的学唱为例, 音乐课本中就有二声部节奏的训练。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用拍手跺脚的身势律动来练习不同节奏的伴奏, 他们会感到非常快乐和兴奋!
同样的, 除了节奏的变化, 还可以进行速度变化以及力度变化。如在让学生对比欣赏两种不同版本的《春晓》歌曲时, 让学生在对比吟诵两种不同节奏之后总结其区别, 交流体会———
童声齐唱版 (陈炳铮吟诵) :速度缓慢
童声合唱版 (谷建芬曲) :速度稍快
然后在这个对比总结的基础上, 进行二声部节奏的创作, 让学生寻找出诗中的大自然的声音, 在歌曲中用声音去描绘出来。如下———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次小小的改变都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一个高潮, 他们会在一轮轮的变化中乐此不疲地反复练习、表现, 从而更好地掌握诗歌, 感受到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四、以演传情, 传唱古诗精髓
在古诗新唱的学唱过程中, 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表达也是十分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的。让学生沉浸在古代人文意境的同时赋予它新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活动。正所谓“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我们力求让古诗自身的美感和音乐的美感融为一体, 让学生在古诗新唱中获得美的体验、美的感受。通过表演来展示学习成果是再现古诗意境的好办法。这种“表演”可以将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生动的直观形象, 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因而在教学易表演的古诗时, 在学生能够较为完整地唱好歌曲之后, 适当地激发学生上台表演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
古诗新唱在当前弘扬中华五千多年的大批优美诗、词、曲十分重要, 如何让“古诗音乐化”?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教好学生演译好古诗词?如何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去感悟古诗的意境?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去探索、去解决。每每徜徉在中华经典古诗词中, 我们都会有各自种种的感受, 而它与音乐的内涵与外延的结合, 又显得相得益彰。也正是这种诗情画意的结合, 使学生不断获得感知、创造音乐美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 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让古诗词走进音乐课堂,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被古诗的魅力所打动, 更能让中华古诗这非物质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
摘要:古诗新唱给音乐教学引入了新的教学内容。文章结合教学课程进行归纳, 总结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进行古诗新唱的教学;引入“画”、“词”、“韵”、“演”四个方面, 对新唱古诗进行教学, 并引用教学案例进行说明。教学实践结果显示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古诗的意境, 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李贺经典古诗】推荐阅读:
李贺呕心沥血06-21
李贺做诗阅读答案07-20
李贺诗歌的意象个性特征08-03
李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10-16
李贺的马诗赏析12-19
分析李贺诗歌中的生死意象07-31
李贺的马诗的写作背景09-25
酬答,酬答李贺,酬答的意思,酬答赏析01-08
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翻译与赏析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