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工作总结

2024-10-29

2024年度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工作总结(共7篇)

1.2024年度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工作总结 篇一

工作计划表

根据项目实施要求和工作方案,结合农户的养殖现状和阶段性特点,保障示范工作科学地、有条不紊地展开,特制订科技示范户指导工作计划表。

第一阶段:10年6月份

深入家禽科技示范户,讲解科技示范项目和自己工作方案,签订技术指导与服务任务合同书,摸清所指导的科技示范户现状和要求,通过面对面交谈,更多的了解养户养殖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后续工作。

第二阶段:10年7月份至9月份

8月中旬(8月16日)组织培训:本阶段主要培训内容:种禽育成技术,通过育成新技术的推广和科学喂养,使育成禽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为种禽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阶段天气高温湿热,是一年中种禽饲养管理较为困难的季节,湿度、温度、光照、噪音、有害气体等环境因素和饲料中营养成分的缺乏、饲料配比不平衡、饮水质量、以及给料方式的改变、饲养密度过大、采食过少等因素极易造成种禽的生产性能下降。主要向示范户推荐如下方法:

一、改善环境、降温防暑。主要通过通风降温、绿化降温、喷水降温等方法,因地制宜。

二、是调整饲料营养水平。因为蛋鸡代谢蛋白质时产生的热增耗较多 所以不能靠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来弥补 应在保证营养需求的前提下,采取增加脂肪 减少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办法来调整饲料。

三、调整光照时间和饲喂方法。为了提高蛋鸡的采食量,可以将饲喂时间安排在清晨及傍晚气温较低的时候,并采用少添勤喂的方法以增强蛋鸡的兴趣。

四、降低饲养密度。密度过大不利于鸡体热量的散发 适当降低鸡群密度,可降低舍温,改善采,饮水时拥挤状况。

五、供给新鲜、足量饮水,添加维生素和口服补液盐。高温季节可在饲料或饮水中适当添加抗热应激的药物以预防热应激。

六、高温季节消毒,在高温的夏季,蚊蝇较多,卫生条件差,饲料和饮水在高温条件下极易变质 在热应激的状态下,蛋鸡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降低,还因饮水量过大,消化液被稀释,使消化道的消化能力和防卫能力功能减弱,蛋鸡很容易发生,应特别注意环境消毒。

第三阶段:10年10月份至12月份

11月中旬(11月20日)组织培训:种禽产蛋期高产配套技术,通过种禽产蛋期的合理营养、科学喂养、严格管理高配套技术的推广,努力提高种禽的产蛋率,延长种禽的产蛋高峰期,增加产蛋量。

秋季是动物疾病的多发期,此间做好动物的饲养管理工作,将非常利于动物健康成长,重点深入示范户做如下指导:

一、秋季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重大动物疫情应坚持“加强领导、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的原则。

二、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免疫监测以及药物预防计划。

三、秋季是畜禽集中驱虫的好时机,科学合理的驱虫。种禽驱虫宜在开产前,产蛋期驱虫要避免使用对产蛋率和受精率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第四阶段:11年1月份至3月份

2月中旬(2月15日)组织培训:苗禽育雏技术,通过科学育雏,提高苗禽的成活率和抵抗力。

春季是补栏高峰期,这个时候要做好引种和育雏,重点向示范户指导以下要点:

一、选择优质可靠的苗禽,养殖户不能单纯地追求廉价,要选择信誉好、质量可靠的孵化场采购。品种要纯,干净少病,母源抗体水平整齐。

二、加强运输管理,一定要按照苗禽的生理需求配备空调车适温运输,防止途中受热、受冷;防寒保暖,高温育雏。

三、适度通风,春季温度低,通风少,空气质量较差,尘埃、微生物较多,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要采取渐进式均匀通风,适时通风,还要防止风量过大和贼风。

四、防止潮湿,保持适当湿度,湿度控制宜采取前期高、后期低的方式,可以结合带鸡消毒提高湿度,火炉上放开口水锅也可提高湿度。

五、密度合适,减少应激,雏鸡饲养密度要合理、合适,减少应激,防止发病。

六、选择优质饲料,饲养成本的70%是饲料消耗,饲料质量直接影响饲养效果。因此一定要选择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保证生长发育需求,从而健康生产。

第五阶段:11年4月份至6月份

5月中旬(5月14日)组织培训:种禽重大疫病防控技术,通过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实施科学的免疫手段和严格消毒、封闭管理,规范检疫等种禽重大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的推广,切实有效地控制种禽疫病的发生。

本阶段重点向示范户指导重大疫病防控技术。主要以下几点:

一、合理进行程序性免疫

二、加强饲养管理

三、正确处理病禽和弱禽,消除隐患

第六阶段:11年7月份至9月份

8月中旬(8月15日)组织培训:种禽粪便污物处理技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推引种养结合等模式,有效控制种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本阶段重点向示范户指导粪肥、垫料的堆肥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

堆肥发酵,运用堆粪法,此法适用于干固粪便及垫料的处理。在距养殖场100~200米以外的地方设一堆粪场。堆粪方法:在地面挖1浅沟,深约20厘米,宽1.5~2米,长度不限,随粪便多少而定。先将粪便或蒿秆等堆至25厘米厚,其上堆放欲消毒的粪便、垫草等,高达1~1.5米,然后在粪堆外面再铺上10厘米厚的粪便或谷草,并覆盖10厘米厚的沙子或泥土。如此堆放3个星期到3个月,即可用以肥田。

2.2024年度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工作总结 篇二

在参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过程中, 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不仅农业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而且双方能互相了解, 结为朋友, 加深友谊, 共同进步。 三年来的指导交流和相处, 三年的真情相待, 使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成为好朋友。他们的每一份付出与艰辛, 每一份收获与喜乐, 也同享其中。

1 诚心和示范户交朋友

在科技入户之前, 农民认为科技人员不好接触, 总是高高在上, 而科技人员也认为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不好说话, 因此技术人员和农民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 科技入户让技术指导员与农民相互多了几分理解, 几分亲近。 记得有一次进村入户给示范户进行科技培训时, 示范户给倒茶递烟, 非常亲热;耐心认真地给示范户讲解水稻田间管理技术要领, 特别是水稻的施肥技术要点。 他们听得非常认真, 边听边记, 还感慨地说:“这个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确实不错, 学得到技术知识, 又能得到物资补贴。 过去种地都是通过看报纸、科技书籍、电视等方式学习新的农业技术, 在科学种田上虽然取得了不少实惠, 却比不上这次是技术指导员直接下乡入户指导, 在田间地头就能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让农民感到政府对农民致富的大力支持, 得到急需的科学技术, 使农民学科学、用科学, 做到科学种田, 走科学致富道路, 真希望像这样的项目一直搞下去, 多给农民朋友传授技术和物资补贴的相关消息。 ”听了这些话, 技术指导员非常感动, 更激发了他们要做好一名农业科技指导员的信心。

在指导科技示范户的时候, 有辛酸、有快乐, 也可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一些东西, 感受着他们劳动的辛酸, 同时又分享着他们丰收的快乐。

农业科技示范户虽是农民, 但技术指导员如果高高在上, 自以为高人一等, 他们就不会买你的帐, 若是诚心诚意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 有时间的话和农民一起去他们的责任田, 看看禾苗长势, 查查病虫发生情况, 问问作物施肥情况, 及时提出技术意见或补救措施, 他们定会乐于接受。 这样既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又加深了感情, 更推广了技术, 而他们也更能得到技术带来的好处。

通过入户指导技术, 指导员与示范户亲如一家, 指导员视示范户为“亲人”, 急他们之所急, 想他们之所想, 热心为他们排忧解难, 被示范户称为“亲戚”, 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拉近了示范户与指导员的距离, 示范户得到了最紧缺的科学种植、养殖技术, 增加了经济收入; 而指导员也为自己的技术产生了经济效益而欣慰, 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 真心为示范户技术服务

定好示范户后, 指导员要多上户联系, 要让示范户感觉得到他们不是做样子给领导看, 而是真心实意为示范户提供技术, 为他们排疑解难, 帮助他们节本增收, 获得实效。

指导员在关键时刻上户提供技术指导。 自立春开始, 每逢农事关键时刻, 都及时上户, 送资料、传技术, 尤其是病虫防治, 总要上户手把手指导识别和用药, 让他们学到真本领。

农闲季节组织技术培训。 短暂的农闲空隙是示范户接受培训的好时光, 为此, 根据生产特点, 充分把握这一有利时机, 聘请市基层农技推广种植业补助项目专家组的农技专家对示范户开展技术培训。

工作忙时及时电话指导。 农事关键时节却因太忙而无法上户, 在晚上电话上户指导, 事情忙完马上上户补救, 这样既巩固了效果, 又加深了感情。

指导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民增强信息意识。 及时为示范户提供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科技成果动态, 根据市场动态, 为农民走向市场提供有效服务, 真正做到零距离接触。

技术指导员尽心尽力为示范户服务, 除上门做科技宣传、技术指导、种植管理等工作外, 还经常进行电话联系服务, 如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肥料施用的时期与用量、农药施用常识等知识的科技咨询。科技示范户们积极性也较高, 按要求参加集中培训, 每次指导员上门指导都认真听讲并做好记录, 平时还经常电话咨询种植、养殖技术。

3 指导员热心帮示范户增收致富

为了帮助示范户增收致富, 对示范户充满关爱之心: 一是加强病虫调查: 每当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 技术指导员总是深入示范户, 对每一丘田进行现场鉴定, 针对性用药, 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和成本, 提高防治效果; 二是耐心指导:2015年遴选的示范户, 年龄相对偏大, 文化程度低, 对农业新技术理解能力弱.因此, 每次指导都要反复多次, 有时还带到田间手把手教, 直到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为止。

在生产中, 示范户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 只要了解情况, 总是热心解决。 如2014年8月份, 草尾镇新民村五组示范户曹国良打来电话反映他的一户辐射户, 一丘晚稻出现大范围死苗卷筒现象。 指导员立即赶去临田查看, 原来是除草剂使用过量造成药害, 严重的已枯死, 稍轻的禾心叶象葱管一样, 遂告诉他先灌水洗2~3次, 严重的地方移密补稀, 并亩追2.0~2.5kg尿素, 有效地减轻了药害损失。

一方面技术指导员把品质优、 产量高的新品种推荐介绍给示范户, 另一方面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 把好品种引进、水稻育苗、大田移栽、田间管理等环节的技术关, 把抛秧、机插秧、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生产技术应用到水稻种植当中。 2015年的科技示范户有不少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00kg以上。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得出, 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是要把这些新技术交到农民手上, 引导农民摒弃一些传统的耕作方式; 同时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中, 要注重农技骨干专职与农民兼职的结合, 培育村组干部和青年农民为主题的基层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在各个生产环节上, 让这些农业科技的先行者身体力行, 言传身教, 成为农业技术革命的骨干力量。

只要们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们心连心, 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就会越走越广阔。 正如一位科技示范户所说的:有了科技当拐杖, 种田越种越亮堂;技术更是财神, 泥土地里出金银!

摘要: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在开展“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与建设补助项目”中, 技术指导员对科技示范户进行全面的技术指导, 并幅射带动周边的农户, 以电话联系、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等方式进行心贴心的交流, 开展调查研究, 了解农户生产过程中所思、所昐、所需、所虑, 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使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紧紧联系在一起, 实现了技术与生产的紧密联接。

3.2024年度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工作总结 篇三

开展“手机短信”服务指导示范县农业科技示范户的通知

各示范县项目实施乡镇农业中心:

农业科技网络书屋是为满足农业科技文化需求建立的,以丰富的、权威的、最新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信息为主要内容,提供有针对性信息服务的网络平台。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的目的是帮助基层农村农技推广人员指导新品种、新技术的选择应用,对各级农技推广机构进行有效管理及信息引导;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为农民提供实时农业信息及实用技术,指导农民如何选择并正确使用适应本地的信息技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科学种植养殖。农技推广示范县的基层农技人员通过这一信息化网络平台,可实现24小时自主学习,随时查找自己需要的农业知识和技术,接触到最新的农业前沿信息。为使“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真正成为我县基层农技人员的“移动图书馆”和“加油站”,成为替广大农民解决技术难题的“全科医生”。为了提高网络书屋的利用率,开展“手机短信”服务,更好的开展示范县项目农业技术指导工作,为我县现代农业服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于后:

一、各示范县项目实施乡镇农业中心、技术指导小组,要组织技术指导员学会如何使用网络书屋,充分利用网络书屋丰富的、权威的、最新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信息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指导科技示范户,带动全县的农业发展。

二、技术指导员要认真学习和撑握网络书屋的使用方法农业科技知识,为科技示范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一是要选择最新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科学种植技术的指导。二是在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工作中,要把网络书屋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本县的农业技术和信息结合起来,选择最新的、实用的、及时的农业信息,用“手机短信”等多样化形式为示范户提供指导服务。三是为提高网络书屋的利用率,技术指导员在自己学会使用网络书屋的同时,要教授带动其他农技人员使用网络书屋,登录和下载文章次数可一并记入本人使用网络书屋的考核记录中。四是技术指导员利用农业科技网络书屋、手机短信为科技示范户提供服务的次数、效果,参照荣农业[2010]70号文件,纳入2011年技术指导员的绩效考评。

三、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的登录方法:在地址栏输入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网址:ki.net,或在百度输入农业科技网络书屋进行搜索进入主页面,在登录窗口输入技术指导员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农业科技网络书屋进行文章信息的选择、阅览、下载、编辑等活动,详细的使用方法见附件1。技术指导员用户名、密码见附件2。

附件

1、《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培训手册》

2、《荣县示范县技术指导员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用户名、密码》

荣县示范县领导小组办公室

4.技术指导员年度工作计划 篇四

新兴镇农业中心 孙东荣

为了贯彻区农委科技入户工程有关文件精神,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促进

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根据《2013年盐城

市亭湖区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实施方案》要求,为切实做好本人农业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工作,特制

定本计划。

一、目标任务

1、通过本人的入户指导,完善“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建立区、镇、村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网络。

2、通过本人的入户指导,培育畜牧、水稻、小麦三个产业共15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25

个农户。

3、通过本人指导,带动示范户推广和应用一批

优良品种和先进生产技术。科技示范户主推品种和

技术入户率到位率达到95%以上,示范户产品产量

和收入增长5%以上,示范户满意率达到95%以上;辐射带动户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0%以

上。

二、工作区域 本人负责技术指导的区域在新兴镇的永西村。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

(1)示范推广主导品种。根据我区农业现有生

产基础,结合市场需求,示范推广品质好、有增产

潜力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新技术

(2)按照示范户建设内容和需求对每个示范户分别制定技术指导方案。

(二)加强培训,强化技术到位

积极组织生产户参加区、镇组织的培训班,同

时开展现场培训,确保每年集中培训示范户不少于3次。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举办广播讲座千方百计为示范户和农户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政策、科技和市场信

息。

(三)探索技术入户新机制

认真组织并积极参与开展示范户与辐射户相结合的调研工作,总结科技入户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积极探索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散户,小户的技术服务力度,积极转变他们的生产观念,积极发展各种专业组织,协会,发展新形势下的技术体系。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履行技术指导与服务职责。本人在接受区级培训指导的基础上,要对示范户开展集中技术培训3次以上;要收集重点示范户的生产数据,为开展绩效评价提供依据;要与示范户建立经常性联系,深入示范户家中和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指导与服务,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

5.2024年度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工作总结 篇五

2015年,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的决策部署,着眼“落实科技创新工程、实现科技竞争力苏中领先”目标,创新举措,狠抓落实,科技创新工作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一、2015年科技创新工作回顾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是全市科技系统全面发力、创新举措、加快步伐向“十三五”奋进的一年。4月份,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推进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工作会议,进一步吹响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角。出台了《关于主动融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意见》、《XX市专利助推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15-2020年)》等10多项政策文件,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了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与“十一五”末相比,3个指标翻三番(创业投资规模、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和国际pct专利申请量),2个指标翻两番(百亿gdp发明专利授权数和发明专利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5个指标翻一番。全年科技创新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一是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坚持市科技、财税部门联动和市县科技部门联动,扎实做好高企申报工作,总计申报317家,已通过省科技厅等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公示是262家(第一批94家、第二批168家),目前全市高企达到750家,是2010年的3.1倍。二是抓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按照“有技术人员、有场所设备、有研发经费、有研发方向、有专利产出”的“五有”标准,采取“找准定位、明确任务、集聚人才、落实经费、提供条件装备、构建运行机制、开展研发活动”的“七步工作法”,通过网格式包干、个性化辅导等手段,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居全省第三,总数达到333家,是2010年的1.7倍;新增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66家;组织中天科技、中洋集团申报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企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7%,列全省第一。三是抓科技金融扶持。新认定XX市科技型中小企业57家,市级科技型入库企业总数达到527家;推进“苏科贷”科技金融产品服务企业。有60家企业以专利作为质押,获得质押贷款1.67亿元,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四是抓政策落实带动。坚持以创新政策的落实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举办1期科技企业家培训班和2期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培训班,培训人员达880人次,努力形成“企业创新有投入、政府税收就减免”的普惠性激励机制,为企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13.45亿元,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14年度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41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占gdp比重达到2.5%,比2010年提升了0.57个百分点。

(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跃升。一是推进高新园区建设,强化产业集聚。建立协同推进南通高新区联席会议制度,围绕推进南通高新区打造“特色产业、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每季度与南通高新区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谋加快推进南通高新区发展,集成创新资源,支持南通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省纺织丝绸技术研究所、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推进科技园区提质,市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增省级科技孵化器6家,新增三创载体面积51万平方米,促进高新产业集聚发展。二是推进产业研究院和产业联盟建设,强化产业创新辐射。成功引进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纺织丝绸技术研究所落户南通,成立了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食品技术研究所落户如皋。与清华大学无线通信研究团队合作建设“南通先进通信技术研究院”;与欧进萍院士团队合作筹建南通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集聚产业高端研发人才和团队,培育“种子”产业。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原则,成立XX市智慧建筑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XX市纺织丝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创新引领和辐射。三是推进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战略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省以上科技项目争取,总计争取省以上项目669项、资金1.88亿元,其中14个项目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获省科技资助1.08亿元,通过项目扶持、技术集成和协同攻关,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技术和重大产品,已有297项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还有983项已报项目待评审);有23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全省第三。1-10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103.23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4.89%,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4.9%。据省统计公告,今年1-9月,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477.7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1.23%,比全省平均增幅高3.31个百分点,总量首次超过了南京,列全省第三。高新技术产业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62.7%。产值总量和占比在全省位次均比2010年上升1位。

(三)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力度加大。一是大力实施产学研活动。成功举办XX市新型动力电池技术论坛暨产学研对接洽谈会、第三届通州湾科技创业大会,参与第五届中国江苏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对接会。征集发布企业技术需求360多项,收集发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1800余项、科技成果团队400余个,完成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3亿元,350余项创新成果在通实施转化和产业化。大力组织省企业创新岗(科技副总)申报工作,有31名高校院所专家入选省“科技副总”。二是推进协同创新载体建设。扎实推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通)基地项目和中科院南通光电工程中心建设,组织江苏如皋花木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海门面向生物医药高端研发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申报省级基地,邀请中国纺科院、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专家研讨推进海安省功能新材料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海安高新区与南京大学共建的南京大学海安高技术研究院获省科技厅计划立项。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密歇根大学与江苏通创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决定四方共建可持续建筑环境合作科研中心,围绕华东特别是我市建筑产业发展,推动现代建筑产业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功举办生物农药剂型技术国际培训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亚太地区农药协作网等16个国家的代表和农药专家参加,研讨交流农药三废治理、生物农药的生产应用中的技术难题。组织企业参加了mit2015年中国(无锡)年会和加拿大安大略省技术转移对接交流活动。全年获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立项3项、资助240万元。

(四)知识产权示范市建设成效明显。7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2014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综合考核结果,我市居全国第二名、地级市第一名。我市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三年复核验收;获批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城市,全省首家。海门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县级市示范,江北首家;南通开发区列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市拥有国家级试点园区总数列全省第二;如东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实现国家级知识产权区域试点示范全域覆盖。一是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紧密融合。出台《XX市知识产权助推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启动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成立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积极争取国家专利导航海洋工程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二是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培育。根据企业创新发展阶段,率先采用分梯度方式,探索专利消零企业、专利强企试点示范培育工作。全市有16家企业获得2015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全省第一。大力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化建设,完善贯标推广、培训、咨询服务和绩效评价体系,全市申请省贯标绩效评价企业24家,通过国标第三方认证企业81家,国标企业数位居全省第一。三是专利质量提升、结构优化。1-10月份,全市专利申请量28885件,同比增长35.43%;专利授权量19080件,同比增长112.24%,增幅列全省第一;发明专利授权量1674件,同比增长137.11%,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全市有效发明专利10386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4.23件(是2010年的15倍),同比增长47.28%。pct专利申请量201件,列全省第三。有3项专利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获省专利金奖、8项获省专利优秀奖(全省专利金奖10项、优秀将50项)。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76.4%和83.45%,比2010年分别上升39个百分点和48个百分点。全市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占比基本达到了3:3:4的比例,专利结构进一步优化。四是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水平。开展知识产权运营,与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合作建立知识产权投融资运营分支机构,南通家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完善专利保险服务机制,拓宽专利保险产品险种,投保试点专利侵权责任险产品,全市累计329家企业投保专利执行险,投保专利516件,投保额达1025万元,较上年翻了一番;建立知识产权重大项目评议机制,出台《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意见》,先期开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形成了重大政府投资和财政资助的知识产权约束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五是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开展“专利执法月”活动,省市县三级联合执法2次,多部门联合执法5次,全年共办理专利执法案件500件,其中调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20件。加大特色专业执法维权力度。组建家纺电商执法维权团队,完善线上维权与线下线索追踪、调查取证、案件移送的衔接机制,全年受理电商侵权投诉99件,结案95件。六是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加大高端服务机构的引进力度,引进深圳威世博、北京聿宏等5家名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与国内顶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深圳赛恩倍吉集团建立专利助推产业创新发展服务支撑战略合作关系,构建辐射华东地区的知识产权南通服务品牌。深入开展专家服务队进企业“流动课堂”活动,以企业需求为依据,累计开展“流动课堂”37场,服务企业近80家。建立知识产权常态化培训机制,先后开展专利信息分析利用、海外专利布局等各类培训班20期,培训人员1000余名。

(五)科技强农惠民取得新的成绩。一是强化农业创新重大品牌创建。成功创建国家江苏南通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级(如皋)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安惠生物成为“国家食药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二是强化涉农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级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分店2家,便利店4家;有2家分店及1家便利店评估结果达优秀。目前我市省级科技超市分店共10家,便利店20家。三是强化送科技下乡(进社区)活动。全年组织“送科技下乡(进社区)”56场(次),其中市县联动重点活动8次,共发放资15万多份,组织科技特派员和各类技术专家约35名,举办培训班90场,培训人次约1万人次。四是强化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发展。重点与南通高新区生物医药园区建设工作,制订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协同推进办法”和“月度工作定期沟通机制”,开展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与论证,推进高新区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六)成功打造创新创业南通服务品牌。一是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出台《大众创新创业南通行动计划》、《XX市市区科技型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创新创业创意项目补助管理办法》(通创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释放创新创业活力。二是在全省率先打造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开发建设了“创新南通”服务平台,成为全省首家能够为市内外的各类创客、团队在南通创新创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的创新创业平台。整合、展示、盘活、拓展南通创新资源,为线上提供创新创业路径导航、线下提供承载创新创业活动的众创空间以及对接投融资的“通创荟”系列活动,促进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和产业化。同时,建立了“创新南通”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形成市县联动、首问负责、有问必答、专家支撑、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的工作网络。三是推进众创新空间和众创集聚区建设。新增南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6家市级众创空间,我市“江海圆梦谷”、“中国创纺e站”9等个众创空间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全市在建众创空间突破20家。南通高新区世纪大道众创集聚区、如东新宇科技创业众创集聚区被认定江苏省首批省级众创集聚区。四是精心组织“通创荟”系列活动。成功举办“通创荟”专场活动2次,首场主体活动推荐的6个路演项目全部对接到投资,已经或即将落户南通;“通创荟”二期走进南通国家高新区――纺织丝绸产业创新创业专场取得圆满成功,5个纺织丝绸创新创业项目进行了路演,得到在场投资机构和纺织丝绸企业的高度肯定,当场得到投资意向1.041亿元,开启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通创荟”系列活动已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反响,众多市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创投机构、创新创业团队开始积极关注“创新南通”和“通创荟”,来自北京、上海、苏州和南通本土的55家投资机构齐聚南通,成立了XX市创新创业投资机构联盟。“创新南通”和“通创荟”已成为我市服务创新创业的特色品牌。江苏江海机床、南通振康焊接获省科技类“双创团队”立项;巴塞利亚药业(中国)有限公司的王要博士等5人获得省创新类“双创博士”计划支持,项目数居全省第二。

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科技系统自身建设展现了新风貌。强化责任担当,刚性落实党组主体责任、纪检部门监督责任等“两个责任”,强化“一把手”第一责任人和其他领导“一岗双责”责任,制定并印发《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和《责任分解表》,明确责任主体,促进责任落实和责任倒查。强化制度约束,结合市纪委专项督导巡查,健全监管制度和业务工作制度,出台了《XX市科技局行政监督实施办法》、《深入推进科技计划管理“阳光工程”实施意见》,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强化经常教育,结合“三严三实”专项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切实将经常教育抓实、节点教育抓准、警示教育抓牢。强化监督检查,紧紧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十项规定,坚决反对和纠正“四风”。加强科技信用管理,深化科技政务公开,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

二、2016年科技创新工作打算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今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推进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紧紧围绕“四个对接”,坚持“一个目标、二个着力点、三大抓手、四项举措和五个保障”的推进思路,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南通的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主要目标: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6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6%,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85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6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5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90%以上,市级以上众创空间超过20家,组织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项目500项。按照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做好2016年工作,在发展上要有新坐标,紧紧围绕“融入苏南,争当苏中发展领头雁”的发展定位,瞄准科技竞争力苏中领先的目标,牢牢把握产业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贡献度。在改革上要出新举措,瞄准促进“四个对接”,搞好“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顶层设计,在南通高新区、南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等重点区域加大攻坚、先行先试、取得实效。要抓住科技部选择江苏省2个县(市)开展科技体制改革试点的机遇,组织XX县开展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出台试点方案实施细则,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组织督查检查,初步形XX县一级可推广可复制的科技体制改革模式,带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发展。在工作上要迈新台阶,以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和重大任务的推进落实为目标,加强学习调研,注重真抓实干,敢于先行先试,强化廉洁自律,增进团结协作,推动各项工作不断提升标准、创造特色、走在前列,实现“十三五”开门红。根据以上思路和要求,今年重点做好以下8个方面工作:

(一)更大力度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动创新政策、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力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一是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组织实施“中小微科技企业培育升高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申报力度,联合财、税部门加大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管理办法的宣传培训力度,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二是进一步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在全市新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创新劲头足,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创新型企业群体,为广大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借鉴和示范,引导更多企业走上创新发展、快速成长之路。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带动效应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积极推进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发展,加大关键成长期的支持力度,引导其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对接、做优做强。三是进一步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组织中洋集团公司、中天科技股份公司争创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南通大学争创神经再生国家重点实验室,力争在创建国家级品牌上有新的突破。组织行业龙头企业申报省级企业研发机构,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高层次科研院所,共建市级企业研究院、协同创新研究院、企业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采取不同模式建设研发中心、检测中心、设计中心、中试基地等企业研发机构,继续实施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四是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力度。深入推进“百人千企”政策惠企行动,开展政策宣传、辅导、咨询等全面服务。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服务与指导,加强与市税务部门沟通联系,推动科技税收政策落实,以政府“小投入”撬动全社会“大投入”。

(二)更快速度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着力提升科技支撑和引领能力。一是着力发展高附加值创新型产业集群。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纺织服装、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智能电网、新兴种子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组织开展跟踪服务、调查研究,建设产业发展动态跟踪分析平台,寻求科技服务切入点,通过集成科技创新资源,构建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重大技术产业化和重大产品示范应用推广,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推动产业加快向价值链高端升级。二是着力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推进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重点推进研发人员到位、研发仪器设备到位,与我市企业开展实质性的共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市级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重点在建筑施工工艺、智能建筑、新型建材等3个方向开展攻关研究,加速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组织申报1-2家省产研院预备研究所。进一步加大“种子”产业培育力度。依托研究院建设培育发展先进通信、智慧建筑“种子”产业,密切跟踪国际国内最新前沿科学技术,积极遴选1-2个新的“种子”产业。三是着力实施高新技术领域科技项目。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国际竞争格局的前瞻性趋势研究,明确产业细分领域、关键技术、重点产品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四是着力加强支柱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强化信息技术、节能减排等高新技术向传统支柱产业的渗透、应用,重点支持有利于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现化纺织、智能建筑等优势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推进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设立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科技产业园建设。全年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量突破6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6%。

(三)更高水平推进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努力打造一流创新载体。把提升科技创新园区的建设绩效作为工作重点,推动科技创新载体从基础建设、自我发展向发挥创新示范和辐射引领作用转变,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强化功能和提升内涵转变,从同质化竞争发展向专业化集聚发展转变。一是推进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支持南通高新区按《XX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意见》精神,落实相关政策,强化政府引导、服务功能;贯彻落实协同推进南通高新区季度例会制度,在创新资源引进、重点研发平台建设、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等重点工作上协同推进;支持建成家纺、建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航空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集聚区,科技金融、对外开放、体制改革的先行区;把海洋工程、智能建筑、现代家纺等产业的技术研发、孵化、产业化作为主攻方向,优化科技城的功能布局规划,创新科技孵化模式,力争新增1-2家省级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如皋、海安、港闸高新区按照已确定的高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和体制,提升创新核心区的内涵,加强软件产业、新型建材与装备产业的特色培育和创新资源的集聚。支持如东、启东、海门、崇川创建省级高新区,大力培育高新技术种子产业和科技企业,进一步凝练产业发展特色和重点,加强省级高新区创建推进工作,力争新增1-2家省级高新区。二是推进科技创新核心区建设。着眼“一区一战略产业、一县一主导产业、一镇一特色产业”的发展定位,重点加强载体内涵培育,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快打造一批创新平台。把吸引中科院系统的研究院所、“211”工程系列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机构落户载体作为工作重点,以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为目标,加快集聚一批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企业。把引进产业链上下游关键配套企业、培育种子产业和产业特色作为工作重点,培植一批具有自主创新优势的科技型企业集群,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示范。重点发展创源科技园、南通高新区科技新城、通州湾科技城等有知名高校为依托的园区。完善南通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等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兴产业加速器、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科技创业服务平台,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链条,打造科技人才创业“栖息地”。突出“一园一专业、一园一特色”,推进“三创”核心区向特色化、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做亮产业特色。支持依托知名院校优势学科、科研院所特色技术共建协同创新基地、研发平台,实现园区提档升级。三是推进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管理队伍建设。以培育一支善于科技创新载体内部管理、善于科技招商、善于科技创业辅导的专业队伍为目标,围绕科技创新载体的支持政策、功能规划、集聚资源、提升内涵、运营管理与增值服务等方面,对全市科技管理部门的业务负责人、各科技创新载体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进行系列培训,不断提高创新载体的管理水平。

(四)更加广泛地推进创新资源集聚,不断壮大科技项目来源。一是全面深化与清华大学的全面战略合作。签署校地深化全面合作协议,加快推进南通先进通信研究院和南通创源科技园建设,支持南通通机股份、恩力能源等企业与清华院系合作共建智能装备、新能源技术联合研发平台。二是推动高水平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南通先进通信研究院、南通南京大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南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中科院南通光电工程中心等研究院建设,促使早日实现开放服务、资源共享、人才集聚、成果辐射等功能。三是扎实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积极围绕企业有效技术需求,做好中科院系统或国内知名高校产学研对接活动,依托先进通信研究院筹备举办先进通信技术论坛(研讨会),紧紧围绕南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需求组织专题产学研对接活动,推动联合实施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四是推动产业创新国际化进程。组织企业参加第五届江苏省跨国技术转移大会,邀请省内跨国技术转移机构在南通举办技术转移对接会,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支持企业做好消化、吸收和在创新工作;支持有实力的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在境外以收并购或直接投资等方式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引进或联合研发一批高端技术,结合我市产业技术需求开展跨国技术转移对接服务,促进其拥有的先进技术成果在我市实现转化。五是推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发挥科技镇长团、企业科技副总的作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大中型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紧密结合,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院所)企联合实验室等各种类型的企业研发机构,全面提升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全年组织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项目500项,其中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项,围绕南通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组织开展10场专题产学研对接活动,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亿元以上。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力争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江北第一。

(五)更加高效地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实施市政府关于《深化南通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努力完成建设目标,全面推进南通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机构体系。建设新型信贷机构20家以上。各省级以上开发区普遍建有科技信贷专营机构。全市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超110家,资金规模超110亿元。支持各县(市)区指定或设立1家以上的科技担保公司。科技担保公司各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建设科技保险服务平台2个以上,建立科技保险补贴机制,不断扩大科技企业的参保面。加强科技和金融结合的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引进建设科技企业直接融资综合服务平台3个以上。进一步扩容科技企业库,让更多的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享受政策优惠。二是完善科技金融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完善科技金融奖补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参与,量身定制多样化科技信贷产品。完善科技激励机制,激励企业加大融资力度。完善担保体系,促进“政、银、保”债权信贷联动。建立风险化解与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企业、银行风险机制。鼓励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为科技型企业及企业创新活动开展融资担保业务。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未来收益权质押、其他权益抵(质)押、融资租赁等多种担保方式。鼓励民间资本设立科技担保机构。完善科技再担保体系。建立健全“政投”股权投资联动机制、“政、投、贷、保、险”协作联动机制。建立债权、股权交易平台。鼓励支持天津、上海、深圳前海等地联合产权交易市场在南通设立分中心或办事机构。三是设立科技金融政府引导、保障基金(资金)。建立信贷保障资金和基金池,天使投资基金、资金池和风险引导基金、资金池。支持国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种子基金”。实现县(市)区、省级以上高新区、开发区创业引导资金设立全覆盖。四是建设科技金融运行平台。实现线上融资、线下合作,全方位高效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组织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举办1-2次全市性科技投融资洽谈会。支持省级以上高新区和开发区积极开展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各县(市)区建立科技金融超市。健全完善科技金融政策实施管理操作细则,规范科技金融政策的规范落实。

(六)更高标准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努力提升创新创造运用水平。一是高标准抓好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工作。深入研究国家《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指导意见》,谋划制订强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强市建设领导机制,形成市县联动部门协调的强市建设合力;夯实县域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建设,争取1~2个县(市)区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出台《专利助推产业创新发展绩效评价办法》,发挥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引导知识产权工作创新转型;狠抓国家专利导航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实验区与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工作,推动10个产业(或产业集群)开展专利导航,促进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力争全年完成专利质押登记60件,专利质押融资额2亿元,支撑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二是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水平。推动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专利信息利用能力,提升专利创造运用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按照“以量布局以质取胜”的总体要求,支持企业开展核心技术专利布局和“产学研协同”专利创造,加强企业、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三方面合作,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开展集成创新,在主要技术领域创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核心专利,提高专利质量,力争专利申请量30000件、专利授权量180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6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达30%、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800件、pct专利申请量200件。力争新增1-2家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通过省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绩效评价企业50家,培育专利强企试点示范企业800家,专利消零企业1100家,企业核心技术专利布局产品200个。三是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加强对家纺快速维权工作的指导,打造专利、版权、商标“三合一”联合保护快速维权平台。加强市县区联合执法,全年立案调解处理侵权、假冒等案件500件以上。四是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南通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水平,力争引进高端服务机构5~7家,培育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争创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加强与赛恩倍吉集团、国家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合作,打造南通知识产权管理师培训服务平台;建立知识产权托管云服务平台,打造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作网络。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培训知识产权管理师1000名以上,举办知识产权专题培训20次以上。深入开展专家服务队进企业活动。组织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流动课堂”50次以上,满足企业个性化培训需求。

(七)更具实效地推进科技惠民富民,全面提升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一是建设现代农业大载体。围绕科技载体、项目建设、投融资体系,创新“一园多区”组织模式,着力推进“江苏南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围绕江海水产生物资源、临海临江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着力培育形成2-3家重点科技型产业集聚载体,并力争形成国家级科技产业创新载体创建的后备力量。二是创建惠及民生大平台。联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公众健康、居民生活信息化等领域,依托重点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管理服务机构,按照挂牌运行、定期服务的模式,以及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思路,布点建设一批民生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度开展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的网络化、体系化运行服务工作,努力提升科技服务民生的成效。三是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加强绿色能源、公众健康、节能减排、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科技创新,组织实施一批科技示范项目,加快民生科技产业的培育。围绕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开展秸秆、废弃物等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开发和示范应用。支持临床医学中心建设,促进重点病种规范化诊治和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科技进步的感知度和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四是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计划,扎实做好科技惠民富民工作,努力提升科技惠民水平。

6.2024年度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工作总结 篇六

国科发计[2010]67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财政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财政局:

为做好2011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9]47号)及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以全面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围绕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不断优化技术创新创业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项目类型和支持重点

2011年创新基金的主要支持类型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资金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项目等三类项目。

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对创业初期、商业性资金进入尚不具备条件、最需要由政府扶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给予资助,鼓励优秀人才的创新创业。支持的技术创新领域依据科技部发布的《201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优先支持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

2.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资金项目:对符合条件的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业开展的基础性、公益性和开放性的专业技术服务给予资助。

3.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项目: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07]128号)的规定,通过阶段参股、风险补助和投资保障支持方式,对创业投资机构投资及相关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三、工作组织

各地科技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创新基金管理中心)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做好项目组织申报和立项后的合同签定、资金拨付等工作,确保2011年度的创新基金预算执行工作质量和进度。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科技主管部门作为项目推荐单位,负责组织当地的项目申报、审查推荐、立项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和验收等工作;推荐单位出具推荐意见之前须征求同级财政部门对项目的意见,并将推荐项目名单抄送省级财政部门备案;同级财政部门参与项目的组织及验收工作,根据财政部下发的拨款文件,确保预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加强对当地创新基金的运作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2.创新基金管理中心负责项目申请的受理、项目审查,组织项目评审评估,实施过程监督管理和验收,分析总结项目执行情况。

四、申报要求和截止时间

企业提交的创新基金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并经项目推荐单位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推荐。2011年度创新基金各类项目的申报截止时间为2011年1月25日。

创新基金各类项目申报的基本要求和报送方式见《2011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申报说明》(附件);申报材料的填报要求及表格详见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网站()提交。

四、创新基金管理中心联系方式

1.网址:。

2.通信地址:北京3823信箱复兴路12号C座三层,邮编:100038。

3.受理处。

电话:010—63923530至3537;传真:010—63923538

4.金融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项目)。

电话:010—63923562传真:010—63923566

7.2024年度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工作总结 篇七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省级科技推广

项目技术工作总结

云川县2009年承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省级科技推广项目---博士王辣椒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有关文件精神,在省、市、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下,在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专家指导下,在项目承担单位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下,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农民种植实际需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省级科技推广项目实施工作。现将2009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省级科技推广项目---博士王辣椒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简述项目推广地原有种植制度、品种和技术应用情况。

1、种植制度 项目实施区兴业镇位于淮河入江水道以北,云川县县城东侧,云宝南线横穿腹部,是云川县菜篮子。历来是云川县蔬菜新品种高产示范镇,周年为县城居民提供新鲜可口的蔬菜,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经过多年不懈的农田水利建设,已形成沟、渠、路配套,涝能排、旱能灌。

2、品种和技术应用情况 兴业镇秦庄、五星村劳动力比较充余,劳动者素质高,蔬菜种植水平好,对蔬菜种植技术较有经验。项目实施区历来是蔬菜新品种示范、推广的核心区,农民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接受速度快,应用熟,已经总结出大面积蔬菜无公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二、推广的技术与品种优势(特性)、在当地的适应性

1、技术特性

(1)苗期病害 辣(甜)椒苗期主要病害是猝倒病和立枯病。①病症 猝倒病发病初期,茎基呈水渍状,后变黄褐色,缢缩成线状,在叶沿未枯前倒伏。立枯病发病时,茎基部产生椭圆形褐色斑,以后病斑向四周扩散,使茎基变褐,缢缩;早期病苗叶片白天萎蔫,晚上恢复,严重后,地上部萎蔫不再恢复;在一段时间内,病苗仍然直立不倒。

②发病原因 低温高湿。③防治方法

A.适时通风排湿,及时间苗,追施叶面肥,增强幼苗抗病性。B.发现病苗,及时拔除,周围撒上石灰粉,防止病情传播。C、及时喷施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300—400倍液,72%的普力克400倍液。

(2)辣(甜)椒病毒病

①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和枝条。病叶呈淡绿色,叶面凹凸不平,叶脉起皱,有的叶片呈线形蕨叶或花叶形;枝条染病,则有褐绿色条斑,植株矮小。

②发病原因 高温干旱且有蚜虫条件下易发病。③防治措施

A、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对种子进行严格消毒;预防高温干旱;整枝打杈在晴天中午进行。

B、化学防治:定植后用40%的抗蚜威2000倍液及时喷施灭蚜;发病后喷施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 2 液,7天一次,连续喷施2—3次即可。

(3)辣(甜)椒炭疽病

①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病叶和病果上初为水渍状褐色圆形斑,后来逐渐形成褐色同心轮纹斑。

②发病条件:属真菌病害。病菌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通过叶片或果实的表皮及伤口侵入植株体内,借助风雨、田间作业和育苗传播。当气温在15—30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时,容易发病。

③防治措施

A、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避免连作;采用温汤浸种杀灭种子表面病菌;加强田间管理,推广配方施肥;预防高温高湿;采收后及时清除病果及病残体。

B、化学防治: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农抗120的300倍液喷洒,每7—10天一次,连续喷2—3次。

(4)辣(甜)椒疫病

①主要症状:叶片、茎、果实均受此病危害。病叶有暗褐色圆斑,其边缘为黄绿色;病茎有水渍斑,病斑绕茎表扩展成黑褐色条斑,分枝也有褐色斑,病部易缢缩折倒;病果的果蒂部有水渍状暗绿斑,潮湿时长出白霉,呈褐色腐烂,干燥后成为褐色僵果。

②发病条件:病菌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借助雨水和育苗传播,在气温25—30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时发病重。

③防治措施:

A、农业防治:实行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对种子进行温汤 3 浸种;推广无土育苗或无菌土育苗;加强田间管理,预防高温高湿;及时清理病残体。

B、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25%瑞毒霉可湿粉剂7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每7—10天一次,连续喷施2—3次即可。

(5)辣(甜)椒软腐病

①主要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果实。病果有水渍状暗绿色斑;后期果皮变白,果肉呈褐色,腐烂并有臭味,干燥时果实干缩,但并不脱落。

②发病条件: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借助雨水、浇水和昆虫活动传播。阴雨天、气温25—30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时,易发此病。

③防治措施

A、农业防治: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加强田间管理,预防高温高湿。

B、化学防治:杀虫防病,控制传播,用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40%菌杀乳油3000倍液喷施,及时杀灭烟青虫、棉铃虫等钻蛀性害虫;在发病初期,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500倍液喷施,7—10天一次,连续喷2—3次。

2、品种特性 在该项目实施中,大力推广高产、优质、高抗辣椒品种博士王。

博士王是从天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引进的设施辣椒新品种。4 2005-2006年在赣榆县设施蔬菜主产区沙河、青口、赣马等镇的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内进行多点试验、示范,博士王表现出早熟、优质、丰产、抗性强,商品性好等特点,深受菜农和消费者欢迎:

(1)特征特性

①产量高 博士王在本地设施栽培,表现为结果早、果实大、单果重、连续结果性强,且后期结果仍能保持大果特性,据日光温室结果期调查,博士王果实长度10.1㎝、果肩直径4.3㎝、单果重42.5g,较对照品种苏椒5号果实长度平均增加1.0㎝、果粗度(直径)增加0.6㎝,单果重增加12.0g,日光温室栽培每667㎡产量达6500 kg,塑料大棚栽培每667㎡产量达 5500 kg,较苏椒5号平均增产35.6%。

②熟性早 博士王比苏椒5号早熟6d左右,6节即可开花,比苏椒5号提前1节,分枝性强,早期结果多且连续结果性强,果实膨大速度快。

③品质优 主要表现为:一是果实外形美观为长灯笼形,果色为黄绿色、皱皮、色泽鲜亮;二是果实大且均匀;三是果实口感好,为微辣型、皮薄质嫩,适合大众口味。

④抗性强 博士王植株长势强,开展度大,耐肥、耐低温、耐弱光能力强,夜间温度14-16℃时能正常结果,抗病性较强。

⑤效益高 实践证明,苏椒5号博士王较苏椒5号增产增收2000元/667㎡、增质增收600元/667㎡以上(市场售价每㎏比苏椒5号高0.1元左右),设施栽培每667㎡经济效益增加2500元以上。

⑥商品性好 由于苏椒5号博士王的果实具有果型大、口感好(辣度适中)等特点,其抢占市场能力强,销售前景好。

5(2)无公害栽培技术 ①培育壮苗

A、日光温室冬春栽培育苗

8月中旬播种,播前种子用55℃水烫种,搅拌10分钟后,捞出种子再放入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15min,取出种子,清洗干净后,用清水浸种5-6h,种子吸足水后,捞起沥干直播,一般不催芽。采用高畦育苗,注意遮阴保湿、防高温、防水淹、防暴雨,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防止烧苗或出现高脚苗。

B、塑料大棚栽培育苗

11月下旬催芽播种,将经消毒且浸泡好的种子先用湿纱布袋装好,然后再用干毛巾包裹,夹在装满热水的两个盐水瓶之间,放入保温箱(泡沫箱)内催芽,每12小时盐水瓶换一次热水,注意保温箱不要直接与地面接触,防止受热不匀影响催芽效果。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小拱棚外加草苫的“三膜一苫”保温育苗。育苗时,每10㎡苗床施用腐熟的有机肥50 kg,50%多菌灵80-100g,土、肥、药一定要混合均匀。

C、苗期管理。温度及肥水管理同常规。当幼苗长到3-4片真叶时进行分苗。8月份育苗因采用遮阳网等遮阳降温,早盖晚揭,遇雨覆盖塑料薄膜,防暴雨伤苗,停雨后及时揭膜。11月份育苗应注意保温,出苗后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立枯病、猝倒病。

②整地施肥与定植 A、整地与施肥

平整土地重施基肥,每667㎡施优质腐熟的圈肥,日光温室用量为8000-10000kg,塑料大棚为6000kg,三元复合肥50kg,饼肥100 kg,深翻细耕后,日光温室做成南北向畦,塑料大棚做成东西向畦,畦宽100㎝。

B、定植

日光温室10月初定植,塑料大棚4月初定植。定植行距,大行距为60㎝,小行距40㎝,定植株距为33㎝。

③田间管理

A、定植后的肥水管理

辣椒对肥料较为敏感,追肥应以复合肥为主,配合少量氮肥。在对椒采收后第一次追肥,随灌水每667m2施45%三元复合肥10-15kg,第二次追肥,在盛果期随灌水每667m2再施45%三元复合肥10-15kg,以后根据植株长势酌情追肥。定植时一定要浇足定植水,生长期间,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补水,避免土壤过于干旱,灌水应采取膜下暗灌,切忌大水漫根。

B、植株调整

在门椒结果后应尽早摘除内生弱枝,生长盛期还应及时疏剪密枝,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效能。

C、病虫害防治

辣椒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疫病等。病毒病的防治在做好种子处理,及时防治蚜虫、粉虱等传毒媒介的同时,生长期间应预防高温干旱,在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雾。疫病的防治,在发病初期可用68%金雷(雷多米 7 尔)水分散粒剂600倍液灌根或50%福帅得悬浮剂2000-2500倍喷雾,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辣椒虫害主要有粉虱、蚜虫等。粉虱可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可用10%蚍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④采收

辣椒的门椒应适当早收,以免坠秧,结果期采收应在果实已长到最大限度,果皮变厚时进行,最好在下午采收。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宣传发动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简报、数字农业网等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工作的政策措施,先进经验和实施效果,加强信息服务,加大对优质辣椒博士王增产增效的宣传力度,努力扩大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工作的影响。

2、制定工作方案 根据云川县2009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项目任务书,项目承担单位云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制订了项目实施工作方案,并报县农业局、县农业资源开发局审批。同时,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进行实施。

3、授课与田间示范指导。

(1)授课 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举办了三期技术培训班,分别于2009年6月26日在云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四楼会议室由高级农艺师赵建华讲授辣椒适期基质培育壮苗技术,参加培训人数70人。2009年7月8日在云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四楼会议室由高级农艺师张远芬讲授辣椒精细整地,覆膜定植技术,参加培训人数60人。2009年11月25日在云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四楼会议室由高级农艺 8 师汪龙生讲授辣椒科学肥水管理技术,参加培训人数70人。

(2)田间示范指导 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承担单位云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组织专门技术人员赵建华、汪龙生、王云川、何春正等专门驻点,深入到兴业镇秦庄、五星村进行进行跟踪技术指导。

四、推广后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对照项目合同,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建立了2000亩博士王新品种辣椒生产基地,其中设施大棚辣椒200亩;选用推广了优质高产辣椒新品种博士王;适期基质培育壮苗;精细整地,覆膜定植;合理调控棚内温湿度;科学进行肥水管理;适期采收;组织大棚辣椒生产技术培训,主要培训村组干部、农民和种田大户3次200人;印发技术资料2000份。

2、辣椒产量明显增加。在辣椒大面积成熟采收前经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邀请有关专家、有经验的农民,进行测产验收:项目实施基地兴业镇秦庄、五星村平均亩产3058.8公斤,较前三年平均单产2500公斤/亩,增产558.8公斤,达22.3%。总产达6117.6吨,较前三年平均总产增加1117.6吨。

3、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通过大棚辣椒生产技术的推广,可减少辣椒全生育期内用药次数;同时由于采用高效低毒农药,生产优质辣椒,实行优质优价,基地农户辣椒平均亩产值达到24470.4元,亩纯收入为7830.5元。总产值4894.08万元,总纯收入为1566.1万元。

4、社会效益进一步增强。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项目明确主导品 9 种、选准主推技术、开展主体培训,提高了基地广大农户科技学种田水平。按照“技术培训到村、技术明白纸到户、示范指导到田”的要求,集中向广大农户推介和传授辣椒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使广大农民应用农业实用技术的能力及科学种田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5、生态效益进一步提高。在项目实施中,云川县大力推广辣椒新品种、新技术、新药肥。广大农户大力应用优质、高产的辣椒新品种;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辣椒专用肥、有机肥,减少了水体污染,保护了环境,实现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确保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五、体会和建议

1、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省级科技推广项目—博士王辣椒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有利于辣椒生产技术的提高,有利于辣椒产量的提高和辣椒品质的改善,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上一篇:我喜爱的小花狗作文700字参考下一篇:健康促进机关调查问卷统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