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共14篇)(共14篇)
1.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篇一
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盘多媒体出版物大量发行,Internet网和其它信息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极其丰富。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和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信息电子阅览”的出现赋予了图书馆新的内涵,是图书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书”的形式,同时也改变了“读”的方式,使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阅览室不仅是图书馆自动化办公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计算机网络应用方面的研究、电子信息获取与应用、调整图书馆新技术应用策略等都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电子阅览的建立是传统的图书馆迈向数字化图书馆的第一步,而电子出版物的问世为图书馆建立电子阅览室提供了重要契机。我国的网络信息数字图书馆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全国大型图书馆都建立了网络信息化系统,在东部沿海较为发达的地区,甚至部分中学图书馆自动化程度也日益提高。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正以强大的生命力、巨大的信息提供及检索能力而风靡全球,人类的信息文明时代已经来临,今天的图书馆正面临着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迈进的选择。
1、为什么要发展中小城市网络公共信息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未来,数字图书馆不仅将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的文献由印刷型改变成机读型(数字化),更重要的是它借助于日新月异的Internet网络技术、多媒体、现代通信等技术,将可利用的信息资源由各个终端飞速扩展到全球;并且,它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服务领域,革新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手段、服务特点和服务宗旨。近几年来,网络数字化建设在我国图书馆中发展很快,各馆先后建立了不同规模(从十几台到上百台)和不同格局(部分单机式,多是局域网式)的数字图书馆,并开展了一些信息服务,普遍受到了读者的欢迎。随着电子信息的发展原有中小城市图书资料业务、查询正在逐年的萎缩,信息阅览查询服务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新的机遇。中小城市的传统的图书资料室,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完全依赖于单一的查询形式书籍,一本书中的知识不能同时被多个读者共享,另外,由于馆藏能力、购买能力、传统图书馆机制和信息知识传播方式等原因都严重地阻碍了图书作用的充分发挥。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采用数字化的电子阅览形式,改变落后现状,顺应时代和技术发展的要求,网络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已经成为新世纪中小城市信息部门必不可少基本设施与服务手段。 从阅览室的发展历程来看,信息数字化是现代阅览室的标志和归宿。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数字化视听阅览室将逐步淘汰纯粹的文字阅览和音像资料阅览,建立数字化视听阅览室已成为当今信息化社会的一大趋势。其系统功能是: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视听阅览;规范的图书资料管理。计算机网络、电子书的出现及其未来的发展,将会给数字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带来革命。
2、怎样发展中小城市网络公共信息数字图书馆
从以上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到结论,即数字图书馆取决于技术、信息资源、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对为数众多的我国中小型图书馆而言,数字图书馆的门槛实在是太高了。无论是从技术力量、信息资源、社会环境哪方面来看,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甚至包括很大一部分传统意义上的大型图书馆)都缺乏必要的条件来单独开展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开发,对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而言,甚至直接参与由国家有关部门主导的大型数字图书馆研究、开发项目都只能是奢望。那么,作为信息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绝大部分公共图书馆是否就只能在数字化图书馆的浪潮中无所作为、任其淹没呢?当然不是。实际上,如果中小型图书馆能够认清自己所面临的不利形势,改变一直以来的小而全、什么都要自成体系的观念,根据自身的特色来进行必要的准备,还是能够融入数字化大潮之中,在即将到来的数字图书馆时代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
2.1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
就目前阶段来看,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无疑是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参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主要方式。当然,这里要强调的是,各个公共图书馆应首先将自身的特色馆藏数字化,如建立各具特色的地方文献数据库乃至具有地方人文、历史、产业发展等各方面特色的综合性信息资源库。通过特色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准备及在提供服务方面先行一步,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就能够在数字图书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数字化信息建设过程中,中小型图书馆完全可以采用主要由国内外大型图书馆和研究单位所确立的标准和技术而无须另起炉灶,做到高起点、标准化,为数字化资源服务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2.2基础设施建设
配合特色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和提供数字化服务,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应作好自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最终满足数字化资源建设(包括非数字化资源数字化及数字化资源的收集和重组、数据库建设等)、传输、检索、人机交互等各方面要求。从现实来看,中小型图书馆要凭正常的经费来源完成自身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可能的。所以,争取将数字图书馆建设纳入当地政府的.信息化建设中,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而赢得政府、企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就成了关键。
2.3培养自身的人才队伍
对绝大多数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而言,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提供服务也不是停留在依靠现有知识结构的人才队伍就可以充分实现的。大致说来,这需要有计算机自动化、网络、数字信息资源开发、组织及提供利用方面的人才。而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总的来说,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稀缺,就算现在开展计算机自动化服务比较好的,其技术人员也多半是半路出家,在计算机自动化、网络方面基本停留在硬件维护和简单的数据库开发水平,在技术的广度、深度和先进性方面离数字化资源建设和提供服务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因此,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必须通过引进专业性更强、具有相应经验的中、高级计算机专业人才和提供条件对现有基础较好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个别有条件的,争取参与及配合大型项目的研发工作),以及各个图书馆之间加强技术合作和项目合作,多管齐下,来培养、建立以下几方面的人才队伍,实现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提供服务。①熟悉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能开展研究和开发各种软件的技术人员。②熟悉数字化信息加工、描述、重组的信息加工人员。③熟悉数字化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导航及提供信息服务的咨询人员。
2.4培养用户环境
数字化图书馆也好,数字化信息资源也好,无论建设水平有多高、有多好,其最终的价值都体现在有多少人来使用它。网络的普及远不止取决于信息基础设施那么简单。同样,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提供服务也不只是技术问题。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大多处于中小城市,这些地方市民利用网络来获得信息服务的意识和总体水平与大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应该利用自身的设备和人才,开展更为广泛的用户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网络、利用网络,培养良好的用户环境,为数字化资源扩大用户群。
3、发展中小城市网络公共信息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中小城市图书馆作为已有知识和信息的集散地,日益成为社会信息化的枢纽。图书馆的信息化、数字化,使图书馆能够借助高科技手段大大增强中小城市对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传播能力,更好地履行图书馆终身教育大课堂的职能,有利于推动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在增强文化对经济的渗透力、对人的影响力、对世界文明的辐射力等方面,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中小城市推广网络数字化图书馆,可全面促进图书信息经济适用的服务方式。它主要是以科技网络中心信息咨询检索和网络建设与开发咨询方式服务为载体,全面提高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分析,以及网络、网站的维护和建设等方面的驾御能力。使科技网络和电子阅览互为促进互为发展。电子阅览室是对传统图书管理的一次根本改变,一改以往的沉重,复杂,繁锁的工作与管理方式,以轻松,灵活的方式清除了工作中的缺陷,打破了工作中的局限性,管理和运作都焕然一新,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旧的方式即传统的图书馆相比具体表现在:①图书贮备量不再受地方大小约束;②图书具体形式的改变,使图书的寿命甚至可以存放一个世纪;③图书管理方式改为电子化和智能化管理,管理手段丰富而先进;④图书来源更为广阔,更多样化,使得内容更丰富,更专业;⑤图书对外方式的改变,读书受益者更为方便,内容更加可选。电子阅览室成立后,实现资源共享。节约经费,避免浪费。
数字化图书馆实用有效的设计目标,设计结果必须满足需求并且进行有效,不虚设。安全措施有效可行,能够在多个层次上实现安全控制。系统配置灵活,备用和可选方案多,系统具有很强的可升级性,能够适应应用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可弥补管理人员的不足缓解经费紧张等情况。电子数字化图书馆成立后可拥有一个从专业要求出发,力求内部空间、设施、样式、规格与配置全面细化了图书馆,使之能够充分体现现代图书馆建设以人为本的目的,满足中小 城市图书馆服务和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毕辉.论我馆科技文献数字化建设.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4期.
[2]王阿陶.我国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比较研究.四川大学..
[3]赵志光.浅谈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重庆科技学院学报.09期
2.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篇二
当前,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格式的文献资料开始大批涌现和使用,比较传统的出版行业也渐渐转向电子出版、数字出版。新时代下的图书馆越来越关注互联网方面的信息以及电子化的出版物,传统图书馆也开始向数字图书馆发展,以往只是提供印刷型期刊、图书借阅服务,现在也开始向读者提供数字格式的文献借阅服务。我们的读者也开始通过互联网搜索下载文献、进行学术交流。
最近几年,数字技术的发展导致整个图书馆行业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数字资源出版商不断抬高产品价格,图书馆只能减少文献订购;互联网业的发展使读者可以直接查询信息,图书馆的读者被瓜分;读者的阅读习惯由纸质阅读发展到电子阅读,对图书馆的依赖转移到互联网上。图书馆的到馆次数、参考咨询人数、借阅量逐渐降低,正在面临“边缘化”的危险。不少图书馆成立学术出版部门并和相关机构开展合作,成为学术组织者和出版者的。国外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已经成为一项核心内容,而我国学者也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国内图书馆也将扮演出版者的角色。
二、图书馆出版服务的概念
1. 出版的概念
出版一词,英语为publication,今天所说的出版,通常是指图书、报纸、期刊、音像、软件等的编辑(制作)、印刷(复录)和传播的统称。出版的定义在不同的阶段也不尽相同,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出版做了一定的阐释。关于出版的概念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几个:
美国学者克里丝汀•伯哥曼的《数字时代中的学术:信息、基础设施和因特网》一书中认为出版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出于满足阅读的目的而将文件的内容公之于众;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肖东发教授在《中国出版通史1》中认为出版是通过使用某种方式例如抄写、印刷等将人类的思想、知识等记录到一定的载体上面,并进行传播的过程。
2. 图书馆出版服务
“图书馆出版服务”是由英文Library Publishing Service翻译过来的,即由图书馆提供的出版服务。文章中涉及的图书馆出版服务是图书馆行业依托本身原有的馆藏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因素,通过独立或者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出版服务,进行学术信息资源的组织、传播、交流的活动,从事出版服务的图书馆同时也具备了信息组织和出版的功能。
三、我国图书馆出版服务的现状及模式
1. 我国图书馆出版行业的现状
我国出版行业实行审批制,即由国家行政部门主管,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出版机构设立和运作进行审批和管理。长期以来,出版社出版文献,图书馆采购文献,他们之间是文献购买关系。随着技术的进步,图书馆和出版社开展业务合作,图书馆也开始向出版方面发展。不少研究者表明,图书馆由传统的文献借阅服务提供者发展成为文献整理开发者,也就具备了出版服务的功能。
当前,我国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项目的只是少数,一般也是通过以下两种模式来运作:一是依托图书馆本身的资源和技术设备,对馆藏文献进行编辑出版的再创作,完成出版全新的学术期刊;另一种方式是通过与出版社等机构的合作,开展出版业务。
2. 我国图书馆出版的模式
(1)馆社一体模式
在我国的20世纪早期,商务印书馆和它创办的东方图书馆通过出书藏书相辅相成,就是馆社一体模式的典型。
1903年,我国著名出版家张元济受到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夏瑞芳的邀请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并在次年成立编译所图书资料室,1909年命名为“涵芬楼”。到1932年东方图书馆毁于日军炮火之前,藏书量达到51.8万余册。东方图书馆成为当时国内藏书量首屈一指的公共图书馆,“涵芬楼”随之成为著名的藏书楼。
图书资料的多寡直接关系到编译出版的工作,这也是张元济收购图书收藏善本的最主要原因。商务印书馆成立之初就从事西学译著的出版,此外还有影印古籍,涵芬楼所收藏的古籍善本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纵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学术界与出版界共生共存的现象十分普遍,许多书籍的出版都是由编辑部门一手策划的,这也说明了图书资料对书局的重要性。
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也是馆社一体模式的典型。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依托于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资源技术等优势,对馆藏资源进行整理出版和重新挖掘,用新的方式和思路进行编辑出版。2005年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图书馆馆藏拂尘•老课本》丛书就是一次成功尝试。这套民国老课本受到读者和销售商的热烈欢迎,第一次印量八千套全部售完后又加印了五千套,老课本的语言魅力和美感受到师生高度赞扬,火爆的销售量引发了国内众多出版社的模仿。
(2)馆社合作模式——浙江省图书馆与传古楼
浙江图书馆古籍馆位于图书馆的地下一层,珍藏着古书约84万本,是当地最大的公共古书图书馆之一。但由于经费有限,影印设备就一台,同时又缺乏宣传,阅读古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为了吸引更多的人看古书,“传古楼”适时的出现了。
民间人士陈志俊是“传古楼”的创始人之一,传古楼目标是传播流传下来的古籍文献。目前其运营方式是首先寻找善本古籍原本,之后向收藏单位购买古籍的影印权,再与出版社合作取得ISBN标准书号,采取原书影印的复制方式,进行正式出版发行。
前段时间,陈志俊花了5000块钱从浙江图书馆古籍馆买下了宋代朱熹所著的《四书章句集注》的影印权。随后,再联系浙江大学出版社进行出版。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本全新的影印古书就出版完成了。“传古楼”建立了专门的网站宣传推广古书,也开通了微博等平台,宣传“传古楼”。
四、数字环境下我国图书馆出版的发展方向
一直以来,在人们眼中图书馆就是收集信息资源并进行保存利用的机构,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开展出版业务也适时而生。在数字环境下,我们要以出版的角度看待图书馆,增加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还要保持忧患意识,在复杂的环境下迎接挑战不断发展。
1. 不断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
传统图书馆从事搜集、整理、传递信息的工作,通常都是以纸质印刷文献为主。在信息量剧增的时代,数字资源种类繁多,各种学科知识又互相渗透交叉,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则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的各种资源有效整合后,不仅方便了读者检索利用各种信息,更能方便图书馆出版事业的开展,也是图书馆服务深入发展的前提。
2. 深入开展和出版机构的合作
图书馆与出版社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深层次的合作。新环境下的图书馆已经将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到学术界,即承担起学术出版的工作。图书馆对学术出版界的运行有一定的了解,可以从信息服务的角度参与出版工作。许多人文学科的学术成果往往因为无利可图而无法出版,如果学术图书馆开展出版业务,则出版不公的现象可以得到相应缓解。
五、小结
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需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同时加强图书馆与出版机构和信息技术部门的沟通合作。图书馆具有馆藏优势和资源整合经验,出版社具有编辑出版特长,信息技术部门先进的技术是优势,各部门互相合作搭建一个出版平台,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播。开展出版服务既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又能推进学术传播,对于图书馆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不断遭遇各种挑战,文章描述了图书馆出版的背景,对图书馆出版的概念、服务做了说明,通过对国内开展出版服务的图书馆经营状况的介绍,分析新环境下我国图书馆出版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数字环境,图书馆出版,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吴一舟.关于公共图书馆边缘化倾向及对策的探讨.图书情报工作,2012(13).
[2]黄如花,余世英.出版社与图书馆合作的新模式.出版发行研究,2004(11).
3.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篇三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高校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新时代,各行各业工作效率都大大提高,相应的对信息量和质的需求随着提高,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手段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网络环境下这种快速、高效的文献资源获取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数字图书馆成为目前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1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数字图书馆是一门全新的科学技术,也是一项全新的社会事业。
2数字图书馆自身优势
数字图书馆利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处理信息资源,下面从信息方面所体现的主要特征有:
2.1信息资源数字化
数字图书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成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化信息并存储其中,可随时供读者使用。
对于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标,就是要为用户构建一个从信息发现、获取、利用到交流的流畅、无缝的信息环境,在充分展示馆藏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新的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有机融入用户环境和流程的服务,并进一步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同用户合作,帮助他们得到所需的资源,以此改变图书馆作为信息中介的形象,拓展图书馆在整个知识链中的功用。它具有传统图书馆所不具有的功能,包括:(1)节约物理空间;(2)满足多种需求;(3)扩展信息资源;(4)提高采编效率;(5)方便检索利用。
2.2信息传递网络化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传递必须以网络为载体,通过各种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将各种文献数据库信息传达给读者。
2.3信息中心虚拟化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无形的虚拟图书馆,馆藏的电子信息不受图书馆的建筑限制,只要有网络,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与网络连接的计算机进行所需信息的查询。
3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数字图书馆发展速度较快。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3.1重视程度不够,数字化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数字图书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还没有被充分的认识到,部分高校将图书馆定性为“教学辅助”单位,而非“学术性机构”,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存在有就投,没有就不投,甚至有也不投的现象,这样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进程更是可想而知,很多高校图书馆硬件设备落后,软件资源滞后,馆员专业技术水平不够,相关科研力量薄弱致使资源数字化技术发展速度落后于时代发展,难以向深层次发展。
3.2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严重
数字图书馆的存在就是对信息资源的占有和分享,所以这也导致了知识产权的问题。在建立开发数据库时,对其加工对象进行技术处理时也会涉及著作权的问题。
3.3标准和规范不完善,资源共享不畅
信息资源共享是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特征。数字图书馆实际是一个大的信息资源库,通过网络完全可以实现各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共享,但是目前,在信息数字化标准规范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对标准规范重要性的认识,缺乏开放、联合、共享的标准规范建设与应用机制。例如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软件系统差异较大,导致开发的数据库不能兼容,检索界面不一,检索途径不同,检索语言亦无统一的规范,以致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另外,还出现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
3.4专业人才缺乏
专业人才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因素。数字化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的工作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通讯网络获取信息资源并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因此,需要图书馆员具备专业的图书馆学知识以外,还要具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知识。目前各高校图书馆从事数字化信息的管理员主要还是原有的图书管理员,这些人整体素质不高,知识面窄,无专业技能或专业技能单一,难以胜任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4提高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
数字图书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信息图书馆,拥有多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能为用户方便、快捷地提供高水平的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为教学、科研和自学服务的学术性辅助机构,是高校信息化教育的重要基地。目前,纸质资源数字化和电子数字资源网络化是高校数字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发展方向。
4.1加大经费投入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其日常运作及特色资源库的建设均需要长期的、较高的经费支持。大量的资金投入是高度自动化、网络化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得以顺利启动和正常运作最根本的保证。在管理设备的软件、硬件配置上给予基本的保证,确保自动化、网络化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库开发和各种信息资源收集的正常进行,从而加快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
4.2统一领导,协调规划,扩大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
促进信息数字化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高校数字图书馆项目是一项由各个高校图书馆进行共同建设、分工合作的系统工程。它的建设必须接受国家行政的政策规划、督导、评估与协调,才不至于成一盘散沙;要实现资源共享,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只有数字图书馆建设标准统一,各系统之间能够相互沟通、相互应用、资源共享,才能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4.3提高图书馆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为适应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需要,高校图书馆需要适当调整馆员结构,增加熟悉数字化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技术馆员以及了解本校重点建设学科和前沿专业的学科馆员;另外,各高校应不断提升图书馆员的学历、职称层次,加强馆员队伍知识结构的调整。具体措施:一方面引进既专于图书情报学知识和技能,又掌握先进的自动化、网络化技术的高素質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对在职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进修,在数字资源建设的同时提升信息服务理念。
4.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数字图书馆的重视程度
部分高校要重新审视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图书馆自身要主动向上级领导、学校科研、教学部门宣传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和作用,争取图书馆的建设资金,加大对数字图书馆的投资力度,扩充信息资源,广大师生享受到了无限量的信息资源带给他们的益处,必定会积极支持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4.5加强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高校图书馆应对馆员开展知识产权的普法教育,强化版权的保护意识。版权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法律保障制度,如果不重视版权制度,不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有碍于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文等.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实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 郭玲.从数字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发展探要[J].图书馆学刊,2013(09).
4.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的发展的论文 篇四
4.1 开放性
数字图书馆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开放的含义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能够与第三方系统或功能模块实现良好的对接和集成;
(2)能够方便地在本系统内部增加删除或修改某些功能模块;
(3)尽可能广地支持各种资源格式和标准;
因此在系统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下原则:
(1)基本体系结构简单化,在设计基本体系结构时主要考虑信息的流通和管理机制,强调系统的通用性和稳固性;
(2)功能模块化,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数字图书馆的每一项服务应该是相对独立的,便于安装、撤销和维护;
(3)选取成热的通用的标准和协议。如用户界面采用通行的Web浏览器,文档表现采用XML定义,元数据采用DublinCore、中文元数据标准等。
4.2 互操作性
通过信息资源本身实现互操作是最应该受到鼓励的方法,因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是资源,用户最终利用的也是资源,而且与信息系统比较起来,资源从类型上(如图书、期刊、科学数据、地图、档案)要容易预见,发展变化也相对缓慢,从资源的格式上讲(如标准的文件格式.txt、.html、.mpeg等),大家对通用标准的认同更加一致。因此,通过一定的标准规范让不同的藏品遵循相应的元数据标准,并通过元数据的共享或互换,可以实现资源间的共享,就如上面所介绍的NCSTRL项目,也已采用OAI元数据采集协议来实现来自不同单位的藏品的互操作。可喜的是,现在许多数字图书馆项目一般都主动遵循一定的元数据标准去创建元数据。并出现了一些工具和方案能够实现不同元数据标准的元数据元素的映射。当然,信息系统之间的互操作随着中间件和代理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近年来,Web服务技术为网络软件的共享和互操作方面提供了新的机制,将来随着这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将越来越简单。
4.3 扩展性
NCSTRL为我们在扩展性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经验。由于NCSTRL的成员单位比较分散,并且不断有新的成员单位及新的用户加入,最终选择了把数字图书馆划分成不同的区域,这
样不但适应了数字图书馆不断延伸的特点,而且还能为本地用户提供及时的、具有本地特色的服务。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一期规划(2000—2005)就采用了区域服务的思想。
4.4 伸缩性
由于各数字图书馆建设单位在经济、技术、管藏资源、用户需求等方面都不平衡,因此不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规模也将是不同的。一个好的体系结构设计必须能够适应不同规模的系统,使不同规模的系统都能够获取最佳的效率。
【参考文献】
WilliamY.Armsetc,AnArchitectureforInformationinDigitalLibraries,D—LibMagazine,February1997www.dlib.org/dlib/february97/cnri/02armsl,htm
C.Lagoze(ed.),W.Arms,S.Gan,D.Hillmann,C.Ingram,D.Krafft,R.Marisa,J.Phipps,J.Saylor,andC.Terrizzi.CoreservicesinthearchitectureoftheNationalDigitalLibraryforscienceeducationNSDL). InProceedingsoftheSecondACM/IEEE—CSJointConferenceonDigitalLibraries,Portland,OR,2002.
D.FulkerandG.Janee.ComponentsofanNSDLarchitecture:Technicalscopeandfunctionalmodel.InProceedingsofthe&nbs
p;secondACM/IEEECSJointConferenceonDigitalLibraries.Portland.OR.submittedinJanuary2002.
WilliamY.Arms,DianeHillmannetc.ASpectrumofInteroperabilityTheSiteforSciencePrototypefortheNSDL,D—LibMagazineJanuary2002www.dlib.org/dlib/january02/arms/01arms,html
Dushay,N.,J.C.French,andC.Lagoze,“ACharacterizationStudyofNCSTRLDistributedSearching,”CornellUniversityComputerScience,TechnicalReportTR99—1725.January1999
Ca
rlLagoze,DavidFielding.SandraPayette,Makingglobaldigitallibrarieswork:collectionservices,connectivityregions,andcollectionviews,ProceedingsofthethirdACMconferenceonDigitallibraries,p.134—143,June23—26,1998,Pittsburgh,Pennsylvania,UnitedStates
5.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篇五
1.进入电子(数字)阅览室应按指定机号或位置入座,保持安静,遵守纪律,听从管理员安排。
2.室内其它设备未经管理员许可,不准擅自启动。严禁自带软盘、U盘等存贮拷贝设备入室。爱护机器和附件,不准私自删除或输入其它程序。
3.不准私带游戏软件上机玩乐,一经发现,除没收软件外,按学校规定处罚。
4.操作中出现问题,应及时向管理员汇报。
5.文明操作,严禁在室内抽烟,用餐,不乱丢纸屑,保持室内安静,注意清洁卫生。
6.我国数字化辞书的现状与问题 篇六
我国数字化辞书的现状与问题
本文简单回顾了我国数字化辞书的发展历程,简要介绍了数字化辞书的特点,着重对国内数字化辞书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对辞书出版所面临的`数字化冲击进行了分析.
作 者:张国强 作者单位:上海数字世纪网络有限公司,上海,200001 刊 名:辞书研究 PKU英文刊名:LEXICOGRAPHICAL STUDIES 年,卷(期):2007 “”(2) 分类号:H1 关键词:辞书 数字化 问题 冲击7.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篇七
目前, 图书馆管理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 尤其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问题受到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我国许多地方图书馆现已建成图书馆局域网, 通过该局域网实现与国内其他地方甚至国外图书馆的联系, 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尤其是国内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发展极为迅速, 引领着中国地方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的发展。1999年, 我国多家图书情报单位与北京图书馆签署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倡议书》, 从此掀起了我国地方各级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浪潮。然而在发展过程中, 地方图书馆由于缺乏经验、技术落后, 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 数字资源共享管理机制混乱。由于我国传统的图书馆管理采取条块分割管理的形式, 导致我国图书馆管理体制长期以来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与国外地方图书馆相比, 国内地方图书馆对各类文献采购经费的投入远远不够, 导致很多购买文献的品种逐年下降, 且文献的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受到影响, 进一步造成图书馆资源共享发展的滞后;2.地方各类图书馆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资源的整体规划力度不够。不合理的资源布设及不规范的图书馆管理导致数字资源利用率不高, 文献浪费现象严重;3.各地区、各类型图书馆缺乏统一管理, 彼此之间缺乏联系, 各行其政。在长期的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同类型图书馆之间单一的纵向联系限制了不同类型图书馆之间的横向联系。
(二) 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的矛盾冲突。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文献资料的共享和传播, 但是新兴的转载、检索以及信息存储手段的发展和不断更新也开始带来版权、知识产权的问题和纠纷。原创作者与转载作者之间的责任利益关系十分混乱。因此,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地方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方面的应用也往往使得版权持有者随意组织公众用户使用信息资料, 同时造成版权纠纷事件频发, 影响资源共享机制的发展。
二、完善我国地方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的建议
(一) 对地方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实行统一管理。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具有行政和技术权威的协调机构, 应由政府职能部门与图书馆界共同组成一个各省资源共享协调机构, 加强经费与技术力量投入, 经过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 统一制定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建设步骤。各地区图书馆共同规划, 采用统一的管理标准和管理体制, 也可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建立各省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中心, 走中心城市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带动其他城市及各地区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发展之路。加大资金投入, 多渠道筹集经费, 文献资源保障系统的建立、资源共享网络的建设、以及数据库的开发等都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做后盾。
(二) 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保障机制。知识产权作为地方各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发展中饱受争议的问题, 管理人员应制定专门的保障机制, 对知识产权进行明确规定的同时保证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知识产权的保障机制不仅应集中于法律制度, 而且还应对地区制度、国家制度、知识产权制度以及各种制度将可能产生的任何变革具有普遍适用性。地方图书馆在实现数字资源共享的同时应同步建立起专门的知识产权法人负责机制和协调机制, 通过制度的强制约束力规范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引导地方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 加强区域内的资源合作。地方图书馆要想发展数字资源共享必须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 通过合作扩大本图书馆的资源数据库, 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多模块的资源共享建设, 包括资源查询、资源发送、资源服务及资源索取, 实现资源对接的多方向性, 提供面向全社会读者的各类数据资源;二是实行联合目录制, 所谓联合目录制是指读者在某个地方图书馆数据库进行检索时可以同时检索到不同地区图书馆的数据资源, 以方便读者查阅;三是区域之间的合作要顺应各区域自身社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方向, 保证各个区域资源整体的协调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 我国地方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已不如一个新的台阶, 资源共享要想完善发展过程中的不足首先要明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不善、组织不良、知识产权问题及资源共享地区之间的合作都应引起地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重视, 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发展现状制定完善的改进对策, 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相邻地区之间的合作, 扩大资源共享数据库的资源, 保证资源共享的有效性。
摘要:目前, 伴随我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享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以此为立足点, 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的现状及问题, 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 希望对促进我国地方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地方,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黄秋琼.广佛同城背景下图书馆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0 (03) .
8.关于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探讨 篇八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传统图书馆;缺陷;對策
21世纪以来,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数字化信息技术、高密度的存储技术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传递获取信息的方式,图书馆作为传统的信息聚集地,正面临着由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阶段向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变革。近年来,西方各国相继提出系统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并投入巨额资金建设本国的数字图书馆。我国自2000年首批数字图书馆建设开通以来,其发展雏形已经基本完备,但是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仍出现许多新的问题。
一、数字图书馆概念及意义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人沃尔夫就提出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这个术语,但其准确概念目前尚未形成权威的界定,基本上指的是“以电子格式去存储海量的多媒体信息并能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高效的操作,如插入、删除、修改、检索、提供访问接口和信息保护等”。数字图书馆通过对有图像、文本、影像、影音、等数据转换成数字化信息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它能够在任何空间、任何时间,准确、快捷地为任何用户提供所需信息。它的基本特点是: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播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知识化、服务设施虚拟化。
相对于传统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具有变革性的意义。首先,信息储存空间小、传递信息快。传统图书馆的信息储存是以纸质的图书实物为媒介,存储空间大,运输困难,而数字图书馆是把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储电脑光盘或硬盘里,不仅可以节约空间和资源,而且可以有效解决以往图书馆资料撕毁、磨损的难题。传统型图书馆对于信息的获得,需要通过购买或借阅图书资料获得,需要花费较大的时间和财力,数字图书馆则可以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有效突破时空的限制,使读者可以在任一时间任一地点快速查阅到目标图书资料的藏书情况、借阅情况以及社会反响等相关信息。其次,信息检索方便,资源储备丰富。以往图书资料的查阅需要按检索号一一查询图书,浪费时间和精力,而数字图书馆则配备有网络查询系统,读者只需通过检索关键词或者责任者就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数字化馆藏依赖现代高新技术实现了资源的馆馆相联、网网相联、库库相联,能够使读者在零碎化的知识海洋中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二、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000年4月,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运营,标志着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进入应用实践阶段。此后十几年的不断发展,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的雏形已基本形成,取得了一系列的实验性成果。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其发展在制度、观念、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仍面临很多困境。
(一)数字化图书馆在制度和法律上的缺陷
全面采集信息资源,建设丰富独特的数据库是数字化图书馆的核心和基础,数据库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数字图书馆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采集和传播全面丰富、与时俱进的信息资源是数字化图书馆的首要任务,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纠纷,也是世界各国在数字图书馆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包括信息的采集、数据库的建设、资源的复制和数字图书馆自身的网页版权、域名权等。而目前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存在着大量的法律漏洞和法律空白,这些都需要通过实践逐渐的完善,但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又不能坐等法律完善,因此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迫切性与相关法律问题的不完善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梗桔。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将使数字图书馆建设陷入不尽的法律纠纷而显得困难重重。
(二)数字化图书馆在观念和认识上的不足
由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在近十年才完成的,很多观念和认识都是直接从西方引进的,因此缺乏严密的调研和实践经验。在对数字图书馆认识不足的情况下,一方面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因缺乏统一、系统的宏观规划,重复建设问题非常严重,不仅浪费大量的资源,了,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存储空间和建设时间。另一方面照搬西方的单一管理服务模式导致我国数字图书管理僵化、发展滞后。此外对于使用者来说,对数字图书馆认识的不足导致电子文献的使用价值的缩水。可见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强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
(三)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资金上的短缺
数字化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代化水平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作保障 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硬件设施是最基本的需求,其中存储设备是投资最大的一部分。但目前国家并没有给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项目的专项资金,多数图书馆处于经费紧缺、财力不足的状态,没有足够经费去购买大容量和高密度的电子贮存设备,一些中小型图书馆无法开展数字化建设,仅靠一些基础设施和新技术运用的支持难以保证资金运转的困境。这样使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造成缓慢和滞后。此外,重硬件设施轻数字信息化建设;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等错误的发展观念也严重阻碍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进程。
(四)数字化图书馆技术和人才上的制约
数字图书馆是依靠现代互联网支持的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的集成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数字图书馆建设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SGML/XML搜索引擎,智能检索技术、信息存储技术、多语言处理技术、数字化阅读、浏览,文摘生成、音频、视频网络流式控制、传输、播放软件及其实用生产加工,信息压缩与解压技术安全技术等。但目前,我国诸多方面的技术在先进性、标准性、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有待提高,如存储技术。我国当前大量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服务器存储结构,用户只能通过局域网访问数据,常常由于信息流量过大出现拥堵卡滞现象。
同时,数字图书馆“人与机”结合的新模式,急需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需要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安全、数字图书馆专业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信息化人才。但目前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并没有配备足够的信息化人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目前仍旧停留在传统图書馆的管理水平上,普遍存在知识面窄、技能单一、经验缺乏等问题,甚至有些馆员连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都不会,更谈不上网络管理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的开发和建设,因此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十分迫切。
三、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议
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还要从解决问题的症结入手从完善法律法规、促进人才培养、强化版权保护、改善服务观念等几个方面正本清源。
首先应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等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以立法形式建立著作权保护机制,有效地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涉及到的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纠纷。针对如何获得数据库的版权,数字化作品的法定许可,如何支付作品的版权使用费等具体情况问题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从技术上着眼,加强技术监督,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取得的成果,采用权限设置、加密技术、用户使用与安全协议以及实行许可证制度等手段进行合法认证。真正做到在保护著作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使资源库的收藏真正达到开放和共享,保证广大使用者的利益。
其次,大力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一方面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引进信息化人才,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研究、以技术为中心的研究等作为重点,科学地建立有层次、阶梯形的人才发展模式,使数字图书馆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提升努力提升现有图书馆员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加强对现有图书馆人员的培训,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修养,从而真正掌握计算机、信息整合等相关的知识,打造构建数字图书馆的骨干队伍,培养具有渊博扎实专业知识的业务能力强的后备人才。同时,注重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加大自主研究力度,努力开发自己的新技术、新产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再次,制定正确的投资策略。一方面,要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争取专项经费投入。数字图书馆作为不仅仅我国数字文化平台、信息资源中心,更是我国数字资源组织、开发和利用的基础,是网络文化中心和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因次要积极支持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商家投资。加强对数字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能意识到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能够有效吸引民间基金与个人、商家的捐助。同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涉及到的基础设施领域、信息技术领域、数字化资源建设领域、信息咨询领域等愿意投入资金,以谋求丰厚的经济效益,这可以有效地弥补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政府投入经费的不足。
此外,提高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实现个性化主动服务。个性化服务就是以“用户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为服务原则,针对不同的用户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根据用户的问题、环境、知识、需求特征来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信息时代的个性化服务是基于知识的决策支持服务,按照用户请求为其提供定制的web页面、信息栏目和信息频道;按照特定主题,提供文献全文或者查询文献来源或,实施个性化决策支持服务。
四、结语
我国图书馆事业正在经历着一个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转型的重要时期,图书馆馆藏结构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洛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都在向电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虽然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受法律、技术、资金等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还不能尽快地全面建立和完善建设,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数字化图书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经济时代不可否认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在繁荣高校文化和发展教育事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文.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实现[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符传燕.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08)
9.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篇九
收
于阅读被公众chen19870631藏2009-04-23数:转
285藏: 公
开
举报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推荐给朋友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开展信息化、网络化教育的基础,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存在总体缺乏、优质资源匮乏、分布不均、重复建设、标准化程度低、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等问题。唯有建立合理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发挥其最大效益,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教育资源有两个要素构成: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和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所谓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台、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所使用的软件、课件、视频、音频、网络课程、软件标准、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等。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软、硬件教育资源。
一、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
随着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各国政府都极其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经过20多年,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教育信息化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
1.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五期间成立了以教育部部长周济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该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与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确立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2006年10月成立了以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为主任的“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该办公室主要负责统一规划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共性问题,研究制定宏观规划和相关政策,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整合共享、网络安全保障、标准化、信息技术研发与应用,重大项目审批与管理。[1]该办公室的成立标志着教育部试图改变教育信息化建设分散管理、统筹无力的困难局面,对规范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007年6月16日,在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承办的“2007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暨中国教育信息化
理事会年会”上,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冯吉兵做的报告——“中国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发展”[2]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状况进行了总结。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已经初步形成。我国超过90%的高校,约6%的中小学(38000多所),约35%的中职学校(近6000所)学校的校园网络设施较为完备。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CERNET2主干网建成开通,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取得重大进展,为教育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始建于1994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术网。该网络总容量为800G,有38个主节点,主干网速率达到2.5-10G,接入能力为1-10G,总长2万多公里,连接了31个省的200多个城市。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正式运行于2000年10月,该网是交互式远程教育服务网。卫星覆盖全国,共播出8套数字电视、8套数字音频广播、25套IP广播,主要播出教育政务、西部扶贫、电大远程教育、基础教育同步课堂等各种教育信息,接收人数超过了200万。2004年12月,CERNET2主干网开通。2006年9月,通过技术鉴定,为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网是世界上最大的IPv6互联网主干网,以1-10G高速IPv6方式接入服务,目前有25个核心节点,已经连接了20个主要城市的近百所高校。总体技术世界领先,部分技术属国际首创。2003年筹建了中国教育科研网格,2006年7月通过技术鉴定。该网整合了20所重点高校的计算、信息、存储等资源,聚合计算能力达到15万亿次,存储能力为150TB,部署了生物信息学、图像处理、远程教育、流体力学、海量信息处理五大特色网格应用,形成了资源共享、配置灵活、跨学科、跨地域的高效网格环境,成为服务于教育、科研的大平台。该系统总体涉及和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硬件建设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在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成就。我国开发了基础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基地等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形成了一批优秀资源共享系统(如中国大学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高校精品课程等),初步形成了资源整合的有效机制(如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体系、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系统等)。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在远程教育与培训方面,建成了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单位68所,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百亿工程),建成了全国职业学校远程评估信息系统。在我国,基于互联网的非学历职业教育和培训已经初具规模。
视频会议、网上合作研究、网上阅卷、网上招生录取、网上就业服务、网络联合办学等一些应用系统发挥了网络的优越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我国基本建成了教育系统办公信息网,初步实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政务信息交换,建成了一大批功能强、特色突出的专业网站(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高等教育学历认证网等)。
我国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成绩显著,主要表现在:组建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CELTSC)”,构筑了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推出了40余项标准,启动了标准化测评认证工作,为异构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整合共享提供了可能。标准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依据,使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有法可依。
2.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缺乏有力的理论指导,管理体制不顺,造成了很多低水平、重复性建设。
(2)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教育信息化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在资金投入方面总体不足,且存在区域不均衡的特点。
(3)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不能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需要。
(4)数字化教育资源总体缺乏,尤其缺少优质资源。
(5)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存在重复性建设,标准化低,整合与共享难等问题。
(6)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水平有待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它的经济效益。
(7)信息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
(8)数字化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明显存在,区域、城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9)此外还有不少人,没有认识到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化,实施校校通工程中,国家和个人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
3.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三种倾向
(1)“赶时髦,崇洋媚外”倾向
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教学平台、视频编辑系统等软硬件频繁更新,一旦有新的产品问世,马上就会跃跃欲试,唯恐落后。例如,在学校经常是用上万的投影机、视频展台在做几百元钱的幻灯机、投影器能做的工作。学校的影视中心配置的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是最新的产品,甚至比省电视台的都好。此外还存在崇洋媚外的倾向。总是认为国外发达国家的硬件和软件都比我们国家的好。计算机要买进口的,杀毒软件要买美国诺顿,摄像机要买日本的。这种“赶时髦,崇洋媚外”的做法无疑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之下,确实是可惜之举。
(2)“追求软、硬件数量”倾向
无论大学,还是中小学在介绍学校时都会提到我校拥有多少台计算机,拥有多少个多媒体教室,多少教室配备“四机一幕”(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录音机、屏幕),拥有多少教学软件等一些话语。特别是中小学,外来参观学习的人总要被带着参观一下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似乎谁的设备好,谁的教学质量就高,谁的就是成功实现了教育改革的素质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包括数字化硬件资源和数字化软件资源建设,但是在建设硬件和软件的同时必须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这种过分强调软、硬件数量的做法,无疑消弱了对信息化人才培养、资源建设的维护和应用等一些问题。
(3)“求投入,不求效益”的倾向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国家启动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投入的资金号称“百亿”。网上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信息:“某县计划投入6000万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某市投入逾亿元资金,以完善农村教育信息化装备”、“投入20亿元,上海校校通工程基本竣工”、“2005年,辽宁用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资金共计1.87亿元。2006年又投资1.09亿元保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二期工程顺利实施”等。但是确很少见到关于“建设教育信息化工程”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成本效益的研究。一时间,好像是投入的资金越多,取得的效益越大。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校校通工程中,国家和个人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然而在有的地方,花费重金购置的这些数字化教育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我们在增加投入的同时,必须考虑投入的成本效益。要以最小的经济投入,获取最优的效益。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策略
我国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令人注目的,但是也存在上述所说的一些问题。为了避免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不协调因素出现,当务之急应从以下方面考虑发展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提高思想认识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动力。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分布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积极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标准建设是保障,资源共享是核心,应用是目的。政府必须对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加强引导,合理规划,努力提高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认识。
2.加强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
目前关于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理论发展水平与实践不相适应,也就是说,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缺少有利的理论指导,导致了一些重复性建设、不合理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有必要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宏观规划、建设标准、共享机制、优质资源建设、均衡发展、成本效益方面的研究
3.走合适、实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之路
10.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篇十
【内容提要】通过对美国、加拿大图书馆的实地考察与调研,论述美国、加拿大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摘 要 题】国际信息
【关 键 词】加拿大/美国/图书馆事业/启示
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图书馆情报学研究生院代理院长麦克奈利(Peter F.McNally)教授的邀请,笔者于8月―8月,以访问学者身份在加拿大留学一年。期间,笔者曾与美、加多位业内名人、教授、图书情报机构各层次负责人、博士硕士生、专业人员接触和交谈,听取他们对美、加图书馆事业的介绍,同时也向他们宣传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新成就。在紧张的研修、工作之余,笔者还考察和参观了美、加东部10余所有代表性的图书馆,并有针性地收集、阅读了一些论文、资料,从而对美、加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现状、特点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1 对5所美、加图书馆的考察情况
1.1 麦吉尔大学图书馆
麦吉尔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8,是加拿大一所著名大学的研究型图书馆。其收藏的图书、缩微品、视听资料等极为丰富,截至4月底拥有图书1 853 648种(2 196 508册)、连续性出版物14 274种(930 818册,含合订本或盒)、乐谱41 346种 (42 107册)。所有图书资料由技术服务中心(与其它分馆平级)统一采、分、编、加工和分配,并分藏于建筑和艺术分馆、生物学分馆、教育图书馆、数学与统计学图书馆、健康学图书馆、管理学图书馆、人文和社会科学图书馆、伊斯兰研究图书馆、麦当劳校区图书馆、音乐图书馆、法律图书馆、医药史图书馆、自然科学和工程图书馆、古籍特藏部和地理信息中心15个分馆。
据204月麦吉尔大学图书馆年报的统计(以下同),该馆有读者座位5 438个、读者研究室88个,供读者使用的计算机267台,读者用复印机56台。平均每年接待读者300余万人次(节日通常闭馆);校外馆际互借借进图书2万余册次(不含个人所借),借出1.5万余册次;借阅书刊70余万册次(不含续借量),在馆阅览视听资料7.8万余件,借阅保留本18万余册次;解答简易咨询19万余人次,参考咨询17.5万余人次;举办各种讲座、讨论会和参观活动800多场,参加读者达1万余人次。另据20年报统计:该馆-年年度总经费达811万加元。现有正式员工220名。
全馆共有200多个数据库,其中27个数据库已成为学校在线期刊索引系统(PERUSE)的组成部分,其余均链接在校园网上或通过上网预订使用,内容主要有:文摘、索引、全文期刊和百科全书等。该馆还提供电子数据资源服务。其数字化工程始于,政府和私人基金会共计拨款37万加元,用于启动有关加拿大建筑、皮毛交易、县区地图和机械工程技术等6个文献数字化项目。该馆的在线目录(MUSE)涵盖了2/3以上的印刷型和电子型馆藏书刊资料,无论在馆内还是在馆外,查检都非常方便。
1.2 凡尔登市图书馆
这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的一所小型社区图书馆。该馆拥有可通过网上查检的书刊资料10万余种,其中以社科文艺类书刊为主。它提供书刊、报纸、杂志、光盘、录像带的借阅,辟有儿童读物借阅处,一次最多可借15册书刊(包括2盘视听资料)。还提供网上浏览、预约、续借、馆际互借、书展、咨询、为老年人送书上门、为儿童讲故事、导读等多种服务,全年对外开放。馆内的加拿大专题室可查阅近1 000个家庭的史料,从而形成了该馆的一个服务特色。
1.3 魁北克省图书馆
这是加拿大魁北克省政府正在兴建中的一个新的省级公共图书馆。笔者通过与拉克瓦馆长(Yvon-Andre Lacroix)访谈,并阅读了他提供的新馆建设方案、计划等资料及两次亲临施工现场参观,对该馆建设留下了深刻印象。
该馆经过先期国际招标、落实设计方案后,于2001年11月开始施工,总投资9000余万加元(约折人民币5亿元),计划于冬完工,年底对外开放。新馆位于蒙市中心地区,所在地既有多路公交车,又有长途汽车始发站,并紧靠蒙市最大的地铁枢纽站(距市中心图书馆仅一站路之遥)。新馆建筑有6层,其中地下两层附有停车场,留有400个车位;总使用面积为3.3万平方米,铺设电缆线100多公里,可供250名工作人员同时办公;设有2900个读者座席(其中包括400个多媒体工作站),计划容纳400万件藏品(其中包括100万册图书)。新馆将配备800台计算机,均可用于播放DVD和CD,另将配备130台打印机和6台扫描仪。新馆各层布局方案如下:
地下二层:设有地铁连接体、青少年图书馆、会议中心、会议室、展览厅、网络服务处。
地下一层:设有咨询和导读台、办证和借还处、读者活动区、开放14小时以上的图书馆借阅区、报刊杂志借阅处、视听残疾人通道、新读者服务处、咖啡屋、300个座位的礼堂、书展区、林荫道。
第一层:设有魁北克省专藏和家谱室(共有3层,其中两层在夹楼内),艺术作品、广告画和印刷品室,语言和文学室,古籍、艺术家专著和私人档案室。
第二层:设有科学技术室、软件图书馆、经济和商务专题室、职业招聘查询中心、缩微品专藏。
第三层:人文和社会科学室、历史专题室、地图和图纸室、政府文献室、采编和研读区。
第四层:音乐和有声档案室、视听图书馆、行政办公室。
1.4 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科工贸图书馆
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是北美地区极负盛名的一个公共图书馆群,它除有1个中心馆、4个研究图书馆(即:人文社会科学图书馆,表演艺术图书馆,斯冈博格黑人文化研究中心,科工贸图书馆)之外,还有80多个分馆遍布全纽约市。4个研究图书馆主要由私人投资,其拥有的4000万件藏品面向18岁以上的学者、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员开放。
该馆位于纽约曼哈顿区麦迪逊大街188号,馆内设施完备,宽敞明亮,所藏书刊资料涉及广告、天文、银行、生物工艺、商贸、地球科学、经济、工程、环境科学、财经、食品科学与工艺、普通科学、科学史、劳资关系、保险、国际贸易、管理、市场、材料科学、数学、房地产、机器人技术、小型企业、统计学、纺织工业、贸易和技术、交通、工会、城管、动物学等领域,还藏有其它许多专门资料。该馆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信息咨询、商务咨询、场馆出租、有偿文献检索与递送、培训、讲座、展览、专题数据库和纽约小型企业资源的查检。读者出具个人身份证件并签字,就可以在该馆或任何一个分馆免费申领借书证(儿童只要能写自己的名字,
并有一位家长或监护人的签字,也可免费申领分馆的借书证)。借书证不得转让,如遗失需及时报告,如补办新证则须付款。读者所借书刊资料逾期不还将罚款。所借的书刊、唱片、电影拷贝、录像带、录音带和CD均可还至任何一个分馆(只有两个分馆除外)。
该馆也是纽约公共图书馆系统中的一个专门研究中心,可供借阅的商业贸易类藏品,无论印刷型还是电子视听型,均为各馆之最,其中可供在馆浏览、复制的检索资料如指南、手册等工具书共有6万余册,其余资料如论文、公司信息、业界趋势和统计、营销数据等,则可在该馆或在其它任何地方通过网上馆藏目录查找到;还提供170多种有关商贸、企业、政府、专利和科技信息的数据库供人们检索。其他馆藏电子信息资源有:小型企业信息资源、市场研究和出口研究资料、专利和商标的检索与利用业务培训,为个人和公司提供有偿检索和递送文献等服务。纽约市退休经理人员服务公司的顾问,常年在馆为小型企业主和打算创办公司者免费提供业务指导和帮助。
1.5 加拿大国家图书馆
该馆位于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拥有2 000余万件藏品,其中有图书、杂志、报纸、视听资料、乐谱、歌集、文学手稿、论文、政府文献和缩微制品等。由该馆等20个加拿大图书馆形成的图书馆联盟,于3月发起了加拿大数字图书馆工程,并将目标定位于:
・阐明和实施数字图书馆计划的策略;
・发布数字图书馆标准及其最佳实例;
・协调各种业务活动,避免数字化资源的重复建设;
・建立与信息始创者、出版商、信息技术企业、档案馆、文化机构、各级政府机构以及个人用户和机构用户的合作关系;
・提高加拿大数字图书馆活动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加拿大数字图书馆建成于2000年5月9日,数字化网页有:儿童网页(www.nlc-bnc.ca/kids)、教师网页(www.nlc-bnc.ca/teachers)、历史网页(www.nlc-bnc.ca/history)、文学网页(www.nlc-bnc.ca/literature)、音乐网页(www.nlc-bnc.ca/music)等。另外,网页www.nlc-bnc.ca/caninfo可提供按主题查找有关加拿大信息的.主要网站;网页www.nlc-bnc.ca/amicus可提供1300个加拿大图书馆的2400余万条全文记录,还可利用其查找图书馆的馆藏和借阅规则,并保存检索结果以编制书目;网页www.imagescanada.ca则可提供有关加拿大历史事件、人民、风土人情的图像资料,获取数以千计的、收藏在各加拿大文化机构网站上的图像资料。
2 美、加图书馆事业的特点
2.1 现代化
由于美国、加拿大图书馆事业均建立在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因此具有明显的现代化特点。以公共图书馆为例,据对加拿大146个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在5万-10万人)电子服务情况的统计,(2000年)这146个馆有联网工作站1 845 491个,平均每馆30个;在馆使用的数据库有1 593个,平均每馆有近11个;可供馆外使用的数据库有304个,平均每馆有2个多;接受电子方式递交的咨询208 013件,平均每馆接受1 430多件;共接待电子访问(如检索图书馆目录,浏览图书馆网站)1 845 491次,平均每馆接待12 640多次;利用因特网站点11 327 231次,平均每馆77 583次。
2.2 超前化
加拿大紧邻美国,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务领域的合作、交往紧密。受美国的影响,加拿大的图书馆专业无论在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还是在事业发展方面都显示出许多超前性。以加拿大图书情报界近几年兴起的虚拟化参考咨询服务为例,先后有10余家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或政府部门牵头,着手实施区域性虚拟化参考服务试验项目。这项服务在美国图书馆界被称为数字化参考服务,也有称之为“实时服务”、“即时服务”和“24小时/7天服务”的。这种服务的基本含义是:读者可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图书馆或相关机构的国际网络,向图书馆专业人员提出咨询并获得解答。由美国国会图书馆等16家图书情报单位联合发起的全国性“合作数字化参考服务”(CDRS)项目始于2000年初,2001年又有OCLC加盟。而加拿大图书馆界则对国家图书馆在全国性项目中的协调、领导和规范作用展开了讨论。
2.3 规范化
美国、加拿大均是法制国家,人们的法律意识很强。加拿大现有的国家图书馆法于1985年生效,至2001年8月31日曾修订过几次;现有大学的图书馆情报专业研究生教育,执行的是美国图书馆协会认证委员会的标准,且每隔几年要申请认证、接受评估一次,以取得办学资格认证书。各图书馆的借阅规则、借书权限、期限等规定都很齐全,违章则罚款,先来后到,秩序井然,且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存在通过人情关系享受借阅特权的现象。
2.4 社会化
美国、加拿大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自税收。公民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信息意识比较强。国家有法定的图书馆日。公共图书馆普遍附有儿童借阅室,且经常通过故事会等方式来吸引儿童利用图书馆。公民也乐于向各级各类图书馆捐赠、遗赠图书,因而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图书馆非常多。以加拿大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多伦多公共图书馆为例:其2000年总经费为126 600 159加元,其中市税收109 876 261加元,省税收6 192 240加元,联邦税收622 910加元,图书馆税收4 425 511加元,受赠1 977 610加元,其它收入3 505 627加元。
2.5 人文化
这里所说的人文化,主要指图书馆各项工作所体现出的以人(读者、用户)为本的精神和氛围。这种精神在美国、加拿大图书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们在建筑与环境建设上,多采用库藏与阅览区合一或紧密相连的大开架、大通间格局,讲究通风、采暖、采光、进出便捷(多无围墙)和绿化,设有残疾人专用通道和标识,处处体现着图书馆的人本理念。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在保证印刷型书刊资料入藏数、质量的同时,亦注重电子出版物等非书资料的购藏,注重数据库的引进与自建,较早就开始了数字图书馆工程;在信息服务方面,各馆均有咨询台,常年解答指引性咨询,另设有专题咨询馆员,各馆主页上均辟有常见问题解答栏,数字化参考服务正在普及;各种馆内路标、库位架位指引牌明显;办证、联机查目、预约借书、复印、扫描等非常便捷(有些馆还有自动借书设备);一
证在手,即可借阅所有馆藏资料,包括录音录像带、CD、VCD等,还可上网浏览,发E-mail进行馆际互借等;各种公益讲座、培训、娱乐活动常年不断;多设有馆外还书箱,可在任一分馆归还从其它馆借的书刊……,时时体现着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及对读者的亲和力。
3 对我国的启示
图书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经济的繁荣,信息产业基础、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信息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近来,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已取得了巨大发展。已经拥有一个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信息通信网,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5亿户,其中固定电话1.9亿户,移动电话1.6亿户,网络规模容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固定网和移动网的传输与交换都实现了数字化,网络的技术层次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计算机的普及程度也在迅速提高,上网已成为许多普通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成就极大地推动了城市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发展,也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我国图书馆专业理论研究和教育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多名专家入选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各类分会,本专业国际核心期刊也有了中国编委,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其现代技术的应用水平也与美国、加拿大缩短了距离。当然,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整体现代化水平(含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规范化、社会化和人文化程度与美国、加拿大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笔者认为:按照我国现有的发展速度,至少还要10多年方能赶上美、加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Council of Administrators of Large Urban Public Libraries.Canadian Public Library Statistics 2000:Canadian libraries serving populations of 50 000 and over.Mississauga:Mississauga Library System,
11.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对策探析 篇十一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服务对策;高校
【作者单位】张琴,南京工程学院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文献的图书馆,其实质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信息系统,其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数字图书馆是一门全新的科学技术,也是一项全新的社会事业,是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和高水平的信息服务化平台,具有知识资源共享性。
一、数字图书馆出现的主要问题
1.资源的浪费
自从数字图书进入我们的生活,许多高校图书馆都投身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因为建设所用的时间比较短,所以高校数字图书馆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性,数字图书馆标准不一致。有的单位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只讲求资源的“量”,而不讲求“质”;有的单位忽视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只是在盲目地建设数字图书馆。各高校之间合作建设很少,在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检索界面、检索语言以及管理系统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的数字图书馆因为各系统之间很难相互联通,所以在建设上有许多重复,造成了财力、人力的浪费。
2.图书馆管理员素质问题
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目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多不能适应图书馆发展的需求,因此,就会出现数字图书馆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少、工作热情不高和年龄老化等现状。许多高校普通图书馆管理员的待遇和教师的待遇相差很多,导致图书情报专业、计算机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等成为学生报考的冷门专业,学生毕业后也不会优先考虑图书馆管理员这个职位,以至于高校图书馆缺乏专业的高素质管理员。我国高校对现有的图书馆管理员队伍缺少系统的、有规划的在职学习以及专业培训,管理员专业素质以及业务水平很难有质的飞跃,管理员的知识结构以及观念落后陈旧,不能满足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的要求。
3.信息的版权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文献资源格式转换、数字化作品的复制、下载以及盗版作品频繁出现,数字化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比传统的纸质文献的版权保护问题更加复杂、突出。
4.建设的资金问题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庞大且长期的工程。因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要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所以,充足的经费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保障。有些好的大学数字图书馆,比如,“211工程”大学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开发都有国家专项的拨款,而普通高校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学校的拨款或者是社会人士的捐款。很多高校图书馆的资金不足以维持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二、数字图书信息服务的特点
1.资源数字化
在网络时代之前,文献资源都来自纸质的书本、期刊,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献资源的来源越来越丰富,使用起来也越来越方便。数字化后的文献资源主要有各种专题数据库、地图、视听资料、动画片和电影等数字影像资料,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将会以多媒体数据为主。数字资源具有检索能力强的特点,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查找所需资料。有些数据库的检索方式有多种,因此,这些数据库深受数字图书馆的欢迎以及读者的喜爱。数字图书馆知识的贮存量非常大,并且可以复制,因此,丰富的信息资源不仅可以资源共享,还可以广泛传播。
2.网络化服务
数字图书馆通过计算机或者是手机网络实现其功能,可以跨越时空进行资源共建,读者只需注册自己的帐号就可以利用数字资源查找所需资料。数字图书馆在学校的建立为学生学习以及教师知识的扩展提供了很大帮助。数字图书馆主要提供两方面的服务:一方面是提供数字资源的阅览,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数据库等;另一方面是数字资源的参考咨询,主要是FQA系统、E-mail邮件咨询服务等。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突破了传统图书馆之间的限制,实现了人类共知共享全球知识信息的理想。
3.服务方式多种多样
数字图书馆运用了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压缩与传送技术和安全保密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检索方式增多,检索速度加快。信息查寻的方式变得五花八门,查寻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信息查询不仅仅限于本馆、本地,还扩大到国外。通过互联网的连接,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从本地用户扩大到全世界用户,读者登陆帐号后可以利用数据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阅读阅读电子期刊、电子图书以及自己感兴趣的文摘。
三、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理念
1.以知识服务为主要内容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面向用户的网络数字知识资源体系,用户在数字图书馆中可以查找到所需的系统化的知識或者是知识体系。以前图书馆的工作重点是文献单元,而现在的工作重点则是知识单元,数字图书馆比较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增值。用户从数字图书馆复杂的信息资源中查找到解决生活、学习等各种问题所需的知识,将有用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做成方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不仅能使用户掌握新的知识,还能使用户把创新转化为技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尽可能地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
2.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高校数字图书馆主要用户为学生和教师,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学生和教师生活、学习的信息需求。从实际情况出发,用户的需求和其利益并非全部一致,因此,我们要处理好用户的需求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在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同时,增加用户的利益,达到知识和利益双丰收的目的。
3.服务做到个性化
数字图书馆信息个性化分为三个方面:(1)服务时空的个性化;(2)服务方式的个性化;(3)服务内容的个性化。数字图书馆为用户呈现的信息不可能是全方位的,因此,独特的个性化服务是每个数字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首先要满足用户对信息的基本要求,其次,要根据用户使用信息的行为、习惯和特点使服务个性化,让用户在短时间内查找并接受所需信息。
四、适合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方式
1.数据挖掘服务方式
数据挖掘即知识发现,数字图书馆的数据挖掘是从大型数据库、数据仓库以及庞大的网络信息空间中发现并获取隐藏在其中的知识,目的是帮助信息用户寻找潜在的知识关联,快速解决用户的问题。数据的挖掘技术从应用角度上分可以划分为两类:(1)面向数值数据的数据挖掘,即数据挖掘;(2)面向文本信息的数据挖掘,即文本挖掘。
2.词表导航服务方式
词表导航就是用户随意输入所需知识的检索词,搜索界面就会出现和检索词相关联的内容,用户可以从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内容并对所选取的知识进行总结,从而解决遇到的问题。在网络化数字信息环境下,词表导航服务方式实现了用户与系统的交互式导航。
3.以产品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该服务模式主要是基于信息产品的开发、传播。信息服务人员通过对信息资源加工、增值形成信息产品并以某种策略和方式供给所需用户。这种服务模式是以信息产品为活动中心,主要关注信息资源的加工和服务产品的生产。为了更接近用户的需求,信息资源首先要经过服务人员的搜索、组织以及加工处理。
4.以资源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该服务模式主要是基于信息资源。这种服务模式的中心是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以及传递。“整理”是指从无数的信息资源中挑选出主体认为对服务对象有用的原始资源(没有经过加工的信息),只对原始资源进行简单的程序化和分类,并没有经过更深度化的加工和处理。这种服务模式主要关注信息资源的收集与积累。
5.管理体系集中化的服务模式
管理体系集中化的服务模式,首先要建立一个全国高校公共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提供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服务标准,为分布式数字图书馆提供基础设施和技术平台;其次,设立一个虚拟的全国资源与服务协调中心,在资源和服务体系上使用统一集中的标准;再次,设立一个虚拟的办公室,办公室成员负责经费的使用、规范服务等,使各个高校的数字图书馆得到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这种虚拟中心的管理方式既保持了各个数字图书馆的独立性,又保持了各个数字图书馆的统一性。
高校数字图书馆肩负着辅助本校教学以及科研的任务,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服务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本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已经认识到自身的重要作用,开始加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由于受传统观念以及制度的影响,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在未来的发展中,通过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减少信息资源的重复,降低成本,我国数字图书馆在发展上会有更大的进步。
[1]马莉梨.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研究综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5):49-54.
[2]司莉,石若瑶.Web2.0在我国30所“211”高校图书馆应用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9(5):52-57.
[3]李义.试论信息技术下数字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转变[J].黑龙江史志,2015(3):225.
12.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篇十二
一、谷歌数字图书馆介绍
(一) 谷歌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模式
谷歌公司2004年开始寻求与图书馆和出版商合作, 大量扫描图书, 欲打造世界上最大的数字图书馆, 使用户可以利用"谷歌图书搜索"功能在线浏览图书或获取图书相关信息。虽然谷歌数字图书馆实施困难重重, 但是其理论模式还是可行的, 尤其是与现有的商业模式相匹配的版权获取模式值得我国图书馆借鉴。
1. out-put模式, 中文可理解为“舍弃”模式。
2005年8月, 谷歌宣布:如果一个出版者向谷歌提供一份不想谷歌扫描的书籍清单, 那么谷歌就会放弃对这些书籍的扫描从而使这些书籍不进入谷歌数字图书馆, 即使谷歌的合作图书馆包含这些书籍。
2. 谷歌默示许可模式。
在默示许可制度下, 版权人可以行使许可权、报酬请示权和禁止权, 即在使用者利用作品后的任意时段, 权利人都可以主动提出付酬请求, 使用人必须按照适当标准支付, 在使用者恶意不支付的情况下, 版权人可禁止使用者使用作品并要求经济赔偿。谷歌对图书的扫描和提供网上检索主要就是基于默示许可制度, 有学者认为这一制度源自合同法, 引入版权法中可以成为一种新型的版权限制, 这一制度应该适用于谷歌数字图书馆。
(二) 谷歌数字图书馆的优势
谷歌数字图书馆以全球为单位, 进行数百万册的图书馆扫描, 做到了从未有人做到的事情;并且谷歌为了便于书籍的检索, 试图建立一个书籍的万维网;同时, 谷歌并不进行书籍的销售, 而是允许出版商和版权人通过谷歌的书籍搜索来销售电子书籍, 让用户进行文本在线阅读与副本的下载, 其自身将会从中得到所有出版商销售金额的30%佣金。谷歌数字图书馆的优势主要包括:
1. 结束无法对书籍进行全文检索的时代。
它克服了两点困难, 一是用户主观记忆的偏差, 对书籍的遗忘;二是做到了将所有书籍汇集成一个大集合, 扩大了用户的搜索范围。
2. 给用户一个新的去图书馆的理由。
谷歌承诺其数据库可以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公共图书馆, 允许其中1至2台电脑免费阅读。这不仅对公共图书馆来说是雪中送炭的行为, 也是促使用户重新进入图书馆的一个理由。
3. 为作者和出版商谋取了利益。
谷歌搜索可以满足人们对书籍搜索的要求, 并且提供内容的简介和购买的关键信息, 这种做法有益于书籍的销售, 且谷歌提供了亚马逊等在线销售网站。
二、我国数字资源版权获取存在的问题
(一) 图书馆数字资源公益性与版权私有性的冲突
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与社会公共信息提供服务机构的图书馆, 承担着信息收集整理并无偿提供给社会公众利用的使命, 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在数字产权制度下, 著作权人通过网络邮件或直接在杂志社网站上在线投稿, 而且文章录用的同时需签署版权转让协议, 也就意味着杂志社拥有了版权, 可以依照需要任意使用, 数据库商则通过购买整本文献杂志并汇总打包提供给图书馆。图书馆购买数据库供用户使用, 使他们不用自己花费即可大量使用享有版权的作品。但需要注意的是, 用户在使用资源的同时很容易就产生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因为数字产权制度下, 支配权与使用权两者是分离的, 图书馆购买的数字资源在版权方面只拥有了该资源的使用权, 而没有支配权, 因此不能任意使用购买的文献资源, 只能作为一个公益性的信息供给平台提供购买的数据, 而图书馆不能限制读者用户对文献资源的使用方式, 也无从知晓这些文献资源的用途与去处, 因此极易造成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因此, 对于文献资源没有支配权的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存在着一定风险, 正是由于图书馆公益性与版权私有性的冲突造成的。
(二) 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性与版权独占性的冲突
信息共享是图书馆不断追求的一个目标, 也是趋势使然, 但图书馆本身并不生产信息资源, 而是由纸质书本资源, 数据库资源等具有知识产权性质资源组成, 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手段来达到共享的目的。例如将信息资源开放式提供给用户, 允许其查找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料, 信息咨询可以针对读者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回答, 做到了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共享;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的流通职能得到了升华, 实现了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共享;图书馆的这种信息资源共享实际是一个潜在的信息生产过程, 也是让私有信息进入公有领域, 成为公共信息的过程。
另一方面, 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都受到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保护, 著作权人有权要求独占自己作品的各项权能, 未经法律或者著作权人的许可, 任何人不得违规使用, 这个就是版权的独占性。著作权人在创作作品的同时付出了大量的智力和物力投入, 因此他们希望从作品中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和报酬也是无可厚非的。若作品任由他人无偿使用, 会降低著作权人创作的积极性, 进而减少新作品的产出。因此, 图书馆追求的无偿使用资源来达到共享的目的, 与著作权人所希望对其作品享有独占权并获得利益报酬之间产生了冲突。
三、谷歌数字图书馆对我国数字资源版权获取的启示
(一) 利用开放获取, 从源头上解决版权问题
如果从作品生成的时候就杜绝数字资源的版权问题, 那么之后也不会导致版权侵权的问题发生。若要从源头出发, 开发获取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解决此类问题。
关于什么是开放获取 (OA) , 《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中给出了定义, 第一是保证公众可以无偿获取学术资源;第二是公众获取的资源是完全公平的, 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影响;第三是公众在使用所获取的学术资源是, 必须保证该资源的完整性, 这点也体现了OA中涉及的版权中心问题, 也是就著作权人可以控制其作品的完整性。可以看出, 一旦接受了开放获取, 著作权人所剩的版权只有署名权和作品完整权, 这种是OA发展初期的许可方式, 但因为过于简单而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2001年, 创作共用协议 (CC) 创立, 其旨在OA领域内建立一种灵活的版权保护机制, 在著作权人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保留部分权利, 是其作品得到最广泛的传播。CC的由四个基本元素组成:署名, 非商业用途, 禁止派生作品, 保持一致。通过这四个基本元素可以自由组合成11种授权方式, 可以在满足作者的意愿下保留部分的权利来实现作品的传播。相比之前的简单版权模式, 这种模式更加完善, 在满足自由传播的情况下更大程度保护了著作权人及其研究成果。
(二) 改变购买模式, 减轻负担同时保障文献获取的合法性
目前图书馆购买数字资源的模式主要是“打包销售”模式, 即数据库商将各个出版商出版的期刊杂志中所包含的所有文件全部收集整理打包成一个数据库, 再将该数据库销售给图书馆。目前我国图书馆中大多数的中文数据库都采取了这种模式, 例如CNKI和万方数据库等。若能改变打包购买的模式, 采用按篇购买, 或者打包-按篇结合的购买模式, 将会对图书馆大有益处。
1. 节约经费。
若数据库商不再将数据库进行打包出售, 或由购买者自行决定是否打包或是单篇购买, 这样图书馆会根据自身的需要, 有针对性的选取购买的资源, 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也节约了图书馆资金, 对于一些中小型图书馆而言, 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紧张的问题。
2. 提高文献来源合法性检查。
数据库商提供的资源理论上不存在知识产权侵权问题, 应保证所入数据库资源的合理合法性, 但是实际工作中, 版权问题的纠纷并不在少数。打包购入的文献数量巨大, 图书馆工作人员无法一一去核实查看版权问题, 但通过单篇购买模式, 图书馆可以知晓自己购入的每篇文献, 并且数量可以人为控制, 那么工作人员去对文献进行审核是可以实现的, 从而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避免以后产生知识产权侵权责任。
3. 增加数据库商的收益。
打包购买模式的客户主要是大型图书馆, 因为它们经费充足, 能够才负担起数据库的花费, 但这样一来, 数据库商便将中小型图书馆拒之在消费者门外了, 毕竟他们的经费不可能像综合性大型图书馆那么充足。若实行单篇购买模式, 对中小型图书馆而言是个充实馆藏资源很好的机会, 它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文献的购入, 不会因为打包数据库所带来的资金问题而烦恼。同时, 数据库商也得到了来自中小型图书馆的资金支持, 可谓一举两得。
(三) 借鉴谷歌数字图书馆的默示许可模式
有学者认为谷歌数字图书馆不仅改变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营方式, 而且将改变图书馆业的竞争格局, 这一影响还将扩大到信息服务业和文化传播领域。也有学者认为谷歌数字图书馆计划不能单从鼓励文化传播角度来看待, 需对互联网商业模式有所了解, 谷歌的公益性外衣不能掩盖其商业模式。此项目可以为谷歌带来巨大的利益, 但同时也为版权人增加了经济收入, 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因此, 谷歌数字图书馆的运营模式对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有着诸多启示。其out-put模式主要涉及图书馆合理使用的问题, 但实质上是一种责任的转移, 为了避免花费大量资金用于寻找不反对数字化版权人及承担责任, 有悖传统法律规定, 对于这种做法不置可否, 但笔者认为谷歌数字图书馆坚持的“合理使用”应该在我国图书馆界被充分使用, 从而为版权的获取开辟新通道。关于默示许可, 在实践中已经存在, 例如特定网络区域的默示许可, 在网络空间, 版权人允许别人转载自己的作品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商业竞争默示许可, 如QQ软件权利人默示许可其他网站传播。图书馆可以借鉴这类模式, 有学者认为信息网络传播默示许可符合现实的制度需求, 也不违反版权法的基本理念和精神, 符合网络技术的内在要求, 所以笔者认为我国版权法修订时可以将默示许可制度引入, 为数字图书馆建立一个避风港口。
摘要:文章探讨了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版权获取存在的问题, 包括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公益性与版权的私有性冲突、数字资源的共享性与版权的独占性的冲突, 分析了谷歌数字图书馆的舍弃模式和默示许可版权获取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版权获取提出三点建议。
关键词:谷歌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开放获取,默示许可
参考文献
[1]梅术文.信息网络传播权默示许可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法学, 2009 (06) .
[2]吕炳斌.网络时代的版权默示许可制度——两起Google案的分析[J].电子知识产权, 2009 (07) .
[3]周丽霞, 张偶.Google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情报科学, 2012 (09) .
[4]李武, 刘兹恒.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模式:开放存取出版模式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4 (06) .
[5]陈建文.Google数字图书馆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J].图书馆学研究, 2010 (06) .
13.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以“硬件为基础、网络为保障、资源为核心”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优势,真正发挥信息作为学校重要资源的优势,为学校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构建更为优质的学校育人软环境,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加强硬件建设,提升教学手段
坚持走“科技兴校”的路子,始终将提升教学手段和加强内涵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对多媒体教室、笔记本电脑、学生机房等方面的硬件建设投入,为更多的教师创造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条件。
2、加强资源建设,提升应用能力
在学校硬件设备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资源建设,在已经建成的数字资源服务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各部门、各年级、各学科特色资源库的建设。
3、加强网络建设,提升服务层次
进一步优化整合学校现有网络资源,在现有校园网络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学校内部的两个网络,实现校园内部有线网络和广播网络的二网资源有机整合,进一步提升服务教学和服务师生的层次。
4、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培养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技术人员,加强对其专业技能的培训和继续再教育工作。同时建立一支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使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果更好地得到推广和应用。
(二)具体目标: 1、2008年2月至3月,全面推进学校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建设:完善信息网络系统,添置信息技术设备;加强教师信息技术专业培训,提高使用能力和学科整合水平;建立和充实学校资源库;启动学校管理信息化步伐。2、2008年4月,全面建设学校开放、动态、优质、丰富、标准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组建一个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师资队伍,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及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2008年5月开始,全面实现学校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教师配备专用电脑。校园网络完善,实现办公自动化、教学现代化、资源数字化,在教育教学和教育行政管理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全面整合,并成为师生的基本技能,网络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三、具体工作
(一)硬件环境建设
1、扩展校园网,每个办公室、会议室、功能室、实验室和教室都接上网线,共享网上资源,真正实现“校校通”工程。增添学校路由交换设备和网络服务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2、按照“适用、好用、够用”的原则为师生配备电脑。学校除重视新建电脑室工程外,还要注重为教师配备电脑和改造升级旧电脑室。
3、进一步改造和完善目前学校现代化多层面、开放的教育信息化综合平台,加快开发各种基于网络平台的应用系统。
(二)教学资源建设
1、要求教师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上传至校园网络资源库,使学校内所有的教学资源得以共享。
2、除了落实教师定期上传教学课件及教学素材以外,逐步按学科、年级购买教学资源软件,不断充实学校的教学资源库。
(三)校园网站建设
1、完善学校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使教师和学生能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动态。
2、完善学校的教务管理平台,初步实现学校的无纸化办公。
3、完成学校的特色网站的建设。在网站建设的同时,将网站的内容添加、维护落实到人,保证校园网站信息的更新速度及质量。
(四)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的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的培训,重点落实于学校网络的建设和应用。
2、加强教师学校网络管理员和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培训,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
3、开展教师全员培训,主要内容为课件制作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4、要求各教研组结合各自学科特色建立教师主页,使网络成为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
(五)专项课题研究 以学校课题为引领,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以网络环境下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为重点,使计算机及网络的运用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鼓励教师参与整合课的研究,学校定期开展整合课的教学评比,并形成制度,常抓不懈,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六)积极引导应用
以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为抓手,平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网络道德的教育,能抵制不良的信息,利用课题研究的方式提高学生收集、筛选、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校内开展学生计算机作品征集活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活动,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
四、措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调整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2、建立兼职网管体系
建立学校各部门、各年级部网管体系,并定期召开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相关专题会议。
(二)制度保障
在现有《实验小学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对该制度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同时增加制定《实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平台维护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保障学校计算机、投影仪等信息设备、校园网络等的安全稳定的运行。
(三)人才保障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通过不断引进和培养技术人员来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队伍的相对稳定。每年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有目的、有针对的分批培养各岗位的技术人员,使每个人达到一专多能,做到人尽其才。
(四)经费保障
14.数字图书馆的评估研究 篇十四
系统评估是设计人员或其相关技术人员根据数字图书馆工程中的设计目标方案、软硬件技术和规范标准对其功能进行的评估。其目的是检查(验)系统设计目标是否完成,硬件是否符合工程需要,软件性能怎样,以及系统的技术标准化程度。由于系统评估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功能评估,一般只能由从事数字图书馆工程设计、实施、执行和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来完成。此外,由于技术垄断需要,其系统核心设计技术的评估,一般不允许机构外的人员参加。
2002年11月,《数字图书馆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数字图书馆的交互性设计与评估》的文章,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数字图书馆的系统评估研究[1]。作者以美国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一个GORW交互式数字图书馆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对GORW数字图书馆的开发目标(包括跨学科藏书、终身学习者资源、时钟循环访问、交互式学习目标和用于学习的信息),交互性及其GROW概念框架(包括互惠、反馈、直接、关联、同步、选择、沉浸、演示、流动、多维性和控制),GORW的各种交互性(包括GROW资源的交互性、GORW资源选择的交互性、GROW元数据的交互性描述、GROW界面的交互性)都进行了研究和评估,从这项评估研究中我们看到,一个有效的交互式数字图书馆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其交互性技术要求涉及到各种社会的行为、组织、管理联系。可见,在很多情况下,数字图书馆的系统评估不能回答技术之外的各种社会问题。然而,用户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系统评估的这种不足。
用户评估是系统设计者或用户根据数字图书馆的目标任务完成、行为模式和资源组织、发布对系统可用性进行的评估。其目的是检查(验)数字图书馆完成了哪些数字化任务,满足了用户的何种行为模式,以及知识信息资源的收集、再现、挖掘、组织、存储、管理和发布效果。任何一项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都必须开展反
复多次的用户评估,才能使数字图书馆建设满足用户的需要,因此它目前已成为探讨和实行数字图书馆评估的一种流行方式。当然,由于参加评估的用户在构成、组织形式上的不同,可用性评估结果及其权威性也完全不一样。
早在1989年,美国一个由101个会员组成的研究图书馆协会和51个州图书馆参加的咨询调查――“数字图书馆用户”(前期评估),帮助发起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美国回忆”(American Memory)数字图书馆试验计划(1990-1995)。1992-1993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又组织完成了有44个学院、大学和公共图书馆参加的终端用户评估(后期评估),最终促成了现在仍在实施的“数字图书馆倡议”(DLI-1,1994-1998;DLI-2,1999-2003)[6]。1996年,VanHouse等人发表文章阐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数字图书馆工程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他们在对用户的各种需求进行反复评价、评估过程中,不断改进设计。2002年4月至6月,美国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NSDL)用户评估工作组,花了整整3个月时间进行反复评估研究[7]。该工作组由那些对数字图书馆设计和评估感兴趣的志愿者组成,其任务就是从用户角度提出和回答各种问题。
综合采用两种方法但以用户评估为主进行数字图书馆评估的典型例子是美国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亚历山大数字图书馆(ADL)工程评估[8]。ADL评估组既进行系统设计,又进行用户评估。评估组的工作重点在用户使用,为此他们先后开发了3个不同的用户界面,并建立了相应的试验台进行用户评估。在系统评估层面上,一方面对系统和界面设计进行了大量中间发布,由包括加州大学、科罗拉多州大学研究人员在内的评估工作组进行评估,不断的将当前的Java基础界面和支持系统反馈给系统设计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对设计、实施阶段进行了交互评估。这样,用户的功能性要求和实施修改设计的过程变成一个公式化的评估周期,不断的指导系统评估,了解用户的潜在使用。在用户评估层面上,ADL评估组一方面使用ADL用户和潜在用户反馈、恳求和分析的多种方法,包括联机调查、图形观察、目标用户组、界面设计内部评估、大学教室ADL使用分析,进行全面评估;另一方面,他们邀请外部用户评估专家,召开了3个与用户评估有关的会议,然后综合他们的评估意见和要求进行系统设计。ADL用户评估组提出的结果非常有用,它涉及下述相关问题:
(1)对于我们的用户,我们了解多少?
(2)对于评估和用户研究方法,我们了解什么?
(3)对ADL界面,我们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
(4)对于ADL的功能性和内容,我们了解什么?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涉及到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几个核心问题。
★ 基于PDCA的数字图书馆质量管理研究
★ 数字图书馆的存在问题以及策略研究论文
★ 浅析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 数字图书馆信息的体系结构
★ 图书馆内部空间环境设计研究论文
★ 黄河中下游数字环境考古研究
★ 浅谈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
★ 《数字图书馆》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 操作近义词
【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推荐阅读:
对我国数字化修船发展的探讨01-18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监督的现状及对策10-10
我国中小学民族团结研究现状综述06-18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10-25
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09-10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12-21
对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思考11-03
我国灯具行业的现状10-04
浅析我国当代农村的发展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