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cd引流的护理(共11篇)
1.ptcd引流的护理 篇一
腹腔引流的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2、3、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腹部体征。
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观察伤口辅料处有无渗出液。
(二)操作要点1、2、3、引流管用胶布“S”形固定,防止滑脱,标识清楚。引流袋位置必须低于切口平面。
定时挤捏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打折、扭曲、受压。
4、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或增多、颜色性状改变,患者出现腹胀、发热、生命体征改变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
5、6、准确记录24h引流量。定时更换引流袋。
(三)指导要点1、2、告知患者更换体位或下床活动时保护引流管的措施。告知患者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四)注意事项
1、拔管后注意观察伤口渗出情况,渗出液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观察有无感染、出血、慢性窦道等并发症。
2.ptcd引流的护理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4月至2008年4月, 在我科行PTCD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的62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其中男性42例, 女性20例。年龄42~81岁。肝门部胆管癌30例, 胆囊癌11例, 消化道肿瘤肝门淋巴结转移13例, 胰头癌6例, Mirrizi综合征1例。全部病例先行PTCD术, 引流3~7d后行胆道造影, 适合放支架的行支架植入术。
1.2 材料
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8.5F, 长40cm的多侧孔猪尾巴内外引流管, 所用的支架为德国产镍钛记忆合金支架。
1.3 方法
62例阻黄患者需PTCD及支架植入术者, 术前均行全科护理讨论, 分析研究并发症产生的有关因素, 针对有关因素积极采取护理干预。
2 并发症及其产生的诱因
2.1 感染
2.1.1 因阻塞性黄疸, 胆道内积存的细菌可在穿刺过程中, 进入血液循环。
2.1.2. 不规范的胆道冲洗易导致胆道系统感染, 如菌血症、败血症。
2.2 高胆质血症
因胆道阻塞时, 胆道内的压力可超过门脉系统的压力, 高压的胆汁可经穿刺时损伤Glisson鞘内的血管 (主要是门静脉或分支) , 短时间内, 大量快速的进入血液, 对心血管产生抑制, 引起突发性心跳骤停。
2.3 内毒素血症
胆道阻塞, 小肠内胆盐缺乏, 革兰阴性杆菌异常增殖, 生成大量内毒素, 内毒素经肠壁进入门静脉, 引起内毒素血症。
2.4 重症胰腺炎
胆道阻塞时, 胆道内高压, 加之快速大量注入对比剂, 使胆道内压力进一步加剧, 部分患者可出现胰管全程显影, 甚至扩张, 胰管内高压, 胰泡破裂, 导致重症胰腺炎, 此概率很少见。
2.5 胆心反射引起休克
迷走神经在胆道系统内和肝门部的分布较多。当穿刺时, 肝门受刺激, 易引起胆心反射, 造成血压降低, 心率减慢, 甚至休克。文献也曾经报道阻塞性黄胆可使患者在术中心脏骤停[2]。
2.6 出血
穿刺时由于胆道溃疡或肿瘤破坏, 往往出现血性胆汁, 若血性胆汁>1000m L/d, 或出现低血容量症状和生命体征的改变。
2.7 疼痛
反复多次穿刺, 扩张通道, 损伤肝组织, 导致引起疼痛及浅表性呼吸。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支持
术前探访安抚患者。由于恶阻患者不能进食, 导致的进行性消瘦, 营养不良, 全身皮肤黏膜干燥脱屑, 乃至水肿, 色泽金黄, 这些症状乃体征对患者的心理会产生不良影响。表现为担心PTCD及胆道支架手术能否成功, 术中是否痛苦, 经济能否承受;术后这些患病症状及体征能否消失, 引流管及支架是否对人体有损害, 以及对日常生活起居, 个人保洁不变及管道牵拉引起管周皮肤疼痛感到厌烦。因此, 术前我们应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PTCD及支架植入的有关知识, 使其了解PTCD及支架植入术利与弊, 介绍引流管护理的有关知识, 如何防止脱管, 怎样洗澡。起床活动时引流袋如何固定、携带, 引流液发生变化的原因, 以减少患者紧张、忧虑的情绪, 使其对手术充满信心。
3.2 术前备好各种抢救药物及抢救器械, 使其处于功能状态, 为抢救患者做好准备。
3.3 术中尽量避免加重胆道高压, 当穿刺针进入胆管后先释放出一定量的胆汁, 而后再注入对比剂。
3.4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针对感染及内毒素血症等并发症, 术前3d应用针对革兰阴性菌, 并经肝胆排泄的广谱抗生素, 同时加用抗厌氧菌抗生素。
3.5 应用适量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以抗过敏, 抗休克, 降低血管通透性, 稳定溶酶体膜, 防止多种酶及炎性介质的释放, 从而缓解胆质血症或者内毒素血症对机体的损害, 提高机体应激能力。
3.6 防止心脏出现异常
针对患者术中或术后有可能发生胆心反射情况, 除术前术中应用镇静剂和抗胆碱药物外, 术中术后应做好心电监护, 随时发现处理心脏出现的异常情况。
3.7 预防内毒素血症
术前常规口服胆盐和果糖, 因其可直接破坏内毒素, 术前常规行清洁肠道准备, 改变肠道菌群。
3.8 胆道冲洗
PTCD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 胆道冲洗至关重要, 单纯PTCD未作支架植入者, 因胆道梗阻尚未解除, 用生理盐水50~100m L内加庆大霉素16万U进行反复冲洗, 1次/d, 力度以患者为无不适为主, 直至冲洗液清洗变清为止, 所用注射器>30m L, 由于注射器越小, 压强越大, 容易引起胆血反流。植入支架后, 因梗阻一部分解除, 冲洗过程不能回抽, 防止肠液反流引起胆道感染, 冲洗过程严格无菌操作, 并根据冲洗阻力大小, 判断梗阻程度。
3.9 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 胆道引流管的长度以40cm为宜, 在引出腹壁时, 用“蝴蝶黏贴”做固定, 腹壁外胆道引流管盘成S型, 固定于S型COOK盒内, 外接的一次性引流袋, 长度适度, 过长过短都容易拽脱。在我们的实际护理当中, 其长度以70~90cm为宜, 引流袋距床缘40cm左右, 床上长度30~50cm, 便于床上灵活翻身, 携带方便。引流袋每日做完冲洗后更换, 引流袋要保持低于引流口30cm, 我们在日常护理中不主张挤压引流管, 因该操作易引起胆液反流, 造成感染。避免各管道受压折叠, 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腹壁管周有无渗液, 如有渗液保证渗液自由渗出, 2次/d更换无菌敷料, 不能做加压和填塞处理, 以免胆汁流入腹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3.1 0 引流液的观察
PTCD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1~2d, 由于胆道阻塞, 胆管内胆汁的长期积压, 胆道损伤或肿瘤破坏, 往往出现墨绿色胆汁和血性胆汁, 若血性胆汁每天>1000m L或有低血容量的症状时, 要及时报告医师, 进行抗休克处理, 并对胆汁的颜色、性质、量做详细记录, 有利于医师对愈后的判断。
3.1 1 夹管、拔管护理
若黄疸指数下降50%以上, 引流液逐渐由墨绿色变为金黄色, 量少于200m L/d, 可试行夹管48h, 患者无腹胀、腹痛, 无黄疸指数升高, 经引流管造影支架引流通畅, 可行拔管。拔管太早, 容易引起引流管窦道形成胆汁漏[3], 根据我们的护理经验, 术后12~15d拔管为宜。
4 结论
本组62例患者中, 除1例因护理不当导致的胆汁性腹膜炎而引起死亡外, 其余61例患者均经我们精心护理, 无并发症发生, 平均住院天数18~24d, 比其他报道拔管和住院时间缩短3~7d。
5 讨论
PTCD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为4%~10%, 胆道引流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胆道脓肿和胆管炎, 文献报道发生率为3.3%~6.7%, 其发生与引流是否充分和胆道冲洗是否恰当有关, 现在都用千叶针穿刺, 反复穿刺导致的胆漏较少见。术后1周内, 若对引流管护理不当, 导致引流管脱落, 胆汁流入腹腔, 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其他并发症与患者体质、医务人员操作技术、所用材料等有关。与我们医护人员有关的我们做到术前预防、术中谨防、术后护防, 从而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缩短住院时间和经济上的解困。
参考文献
[1]梁朝群, 唐历, 杨京可, 等.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及死亡原因的探讨[J].胆肝外科杂志, 2002, 10 (6) :432-434.
[2]梁全义.阻塞性黄疸患者术中心跳骤停9例[J].肝胆外科杂志.1999, 7 (3) :189.
3.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体会 篇三
韩雯
【摘要】目的:通过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实施护理,使患者了解胸腔闭式引流的作用,方法,注意事项,观察要点,护理方法有所了解,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及紧张情绪,更好的配合医生护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 护理 体会 1.定义和适用范围
外伤性或者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以及心胸术后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目的是排除胸腔内的液体、气体,恢复和保持胸膜腔负压,维持纵膈的正常位置,促进患者肺迅速,防止感染。2.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为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共收治开胸患者12 例。男7例,女5例,年龄均在20岁到60岁之间,其中自发性气胸6例,外伤性血胸2例,肺癌根治术1例,食管癌1例,脓胸2例,经过精心护理患者在72小时内拔管率达到91.7% 出现并发症为0%。3 护理措施
3-1 胸腔闭式引流的安置方法
根据体征和胸部X线检查,明确胸腔内液体和气体的部位,置管时病人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引流气体一般选择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第三肋间插管,引流气体选择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的第6-8肋间。排液的引流管选用质地较硬 管径为1.5—2cm的橡胶管,不易折叠堵塞,利于通畅引流。排气的引流管选用质地较软,管径为1mm的胶管,既能达到引流的目的,又能减少局部的刺激,减少疼痛。3-2 胸腔闭式引流的装置固定
将引流管长度约100cm,它可垂直降到引流瓶,但不能垂下绕圈,防止引流液集中在环圈处,而使引流中断,并形成回流压阻碍引流。应将引流瓶放置低于胸腔引流出60cm以上,并妥善固定,用别针妥善固定在床缘上,以免意外跌倒,并询问病人便不便于病人休息,嘱咐病人不要随便改变引流瓶的位置,如搬运病人,应先用止血钳夹住引流管,将引流瓶放在床上,以利于搬运,在松开止血钳前,先将引流瓶放到低于胸腔的位置。3-3 每日更换引流瓶
引流瓶必须每天更换,更换前必须严格检查引流瓶是否在有效期内,有无 裂缝 破损,漏气,检查完毕后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打开引流瓶的包装袋,将引流瓶内倒入400ml的生理盐水,做好标记,将已准备好的引流瓶和用物到病人床旁,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更换前评估病人的引流管是否通畅 伤口敷料是否整洁,评估完毕后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进行更换 更换时应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拔掉旧的的引流瓶,并用安尔碘消毒引流管与引流瓶的连接处 消毒完毕后将新的引流瓶连接,保证确实连接无误,封闭良好后,开放血管钳,嘱咐病人咳嗽或深呼吸,观察是否有水柱波动,如有水柱波动,即连接完好。再将应将引流瓶固定在低于胸腔引流出口60cm以上的床缘上。
3-4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伤口敷料整洁、床单位整洁、防止感染。
每日在交接班时、更换引流瓶时、定时巡房时,必须要严格观察引流管是否有受压、折曲、阻塞漏气等。观察患者的伤口敷料是否整洁,有无渗血情况及床单位是否整洁,如有不洁,应及时更换。3-5 保持正确的体位 鼓励有效咳嗽
体位最常采用的是半坐卧位,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咳嗽有利于引流,使肺膨胀,肺膨胀有利于胸腔内的气体与液体的排出,术后第一天起可以给病人做超声雾化吸入,并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指导病人有效咳痰、腹式呼吸、或者给病人一个气球、让病人作吹气球练习,利于肺膨胀。3-6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一般在开胸手术后2小时内的引流量为100-200ml,24小时的引流量为500ml,引流液多呈暗红色液体,如果引流液的速度快且量大,每小时的引流液大于200ml,并是鲜红色液体,伴有血凝块 考虑胸腔内有进行性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7胸腔闭式引流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处理
1)引流管阻塞:主要是由于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或未定时挤压使管腔被凝血块或脓块阻塞,可用挤捏引流管或适当调整引流管的方向,并用无菌注射器缓慢抽吸排除阻塞,如没效果,应考虑重新插管。
2)引流管脱落:若引流管从胸腔脱落,应立即捏紧伤口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若引流管从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用手捏住导管。
3-8胸腔闭式引流常见并发症原因及处理
1)皮下水肿:多由于切口大于引流管的直径,引流管不通畅或滑出胸腔,患者剧烈咳嗽致胸腔腹内压急剧增高,使胸腔内空气沿引流管进入皮下,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皮下切开引流。
2)疼痛:是由于引流管与胸膜摩擦或压迫肋间神经等引起的疼痛,可适当调整引流管的位置并做好心理护理,或遵医嘱用止痛药减轻疼痛。3)纵膈摆动:是胸腔引流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由于胸腔积液,积气引流过快,过多或剧烈咳嗽使气体过快排除胸腔所致。患者出现开放性气胸,呼吸困难,休克,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4)肺不张:主要是没有进行有效咳痰和引流不畅所致 5)胸腔内感染:没有进行无菌操作,或引流液逆流所致,3-9拔管的指征及方法 一般在开胸手术后48-72小时,24小时内引流液的少于50ml,脓液少于10cm, 无气体溢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呼吸音恢复 ,X线检查肺膨胀良好,即可拔管.方法:安排病人坐在床边缘或躺在健侧,嘱咐病人呢深吸一口气后屏气拔管,并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再盖上纱布,用胶布固定。拔管后最初几小时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引流管口处有无渗液、漏气、管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等。3-10健康教育
1)向病人说明深呼吸,有效咳嗽的意义,鼓励病人在胸痛的情况下积极配合治疗。
2)病人出院后要进行有效的锻炼,不能做剧烈的运动,活动后可能会出现气短,应尽早戒烟并避免刺激物的吸入。3)定期到医院复诊。3.小结: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对于开胸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只要我们实施科学的,有效的,及针对性的护理,护理过程当中能够坚持严格的无菌操作,密切的观察病人的引流的情况,实行良好的健康教育,加上病人和家属的配合,就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陈果,胸腔闭式引流在临床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健康教育杂志
1662-3783(2010)08-0091-01
4.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篇四
摘要:对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密切观察,并根据并发症种类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保持引流管畅通,维持胸腔内负压,并密切关注引流液颜色、性状等,防止感染,定期更换引流瓶。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 并发症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40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52-02
胸腔闭式引流(Closed pleural drainage)是中重度气胸和胸腔积液的主要治疗方法,多用于心胸外科手术后、外伤性血气胸、自发性气胸及脓胸的病人[1]。胸腔闭式引流能排出胸膜腔内的积气和积液,维持胸膜腔负压,促进肺复张。与反复行胸腔穿刺术比较,有减少感染机会、减轻患者痛苦的有点,同时也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目前,胸腔闭式引流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上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并发症较为多见,加强护理,保持引流管畅通,维持胸腔内负压,并密切关注引流液颜色、性状等,防止感染,定期更换引流瓶等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患者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并发症的护理,能够提高疗效。以下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常见并发症和护理的要点。疼痛
产生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切口的创伤,置管与胸膜胸壁摩擦和压迫肋间神经所致。若疼痛较剧烈,或因患者情绪紧张,会导致患者不能活动,拒绝深呼吸或咳嗽。为了促使肺扩张和胸膜腔内积气积液的排出,治疗上要求深呼吸或有效咳嗽,而疼痛会增加患者痛苦,降低治疗配合度,甚至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在患者诉疼痛较为剧烈时,可进行言语安慰,并适当调整引流管位置,若不能奏效,可请示医生予药物止痛。若经过上述处理疼痛仍不能缓解,可予局部封闭治疗。引流管阻塞
引流管阻塞的主要是因为引流管折叠、受压、扭曲或异物的堵塞。医护人员应在术后密切观察引流瓶内水柱的波动。若水柱不随呼吸波动且24小时内引流液小于50mL,夹闭引流管24小时未见异常,且X线提示胸腔已无积液、积气,应考虑拔管。如果水柱不波动,而患者诉气急胸闷,就很可能是引流管阻塞。若发现引流管有阻塞,要挤捏引流管、调整方向,为排除阻塞,也可用无菌针筒抽吸。若阻塞仍然不能排除,必要时要重新插管。皮下气肿
当手术切口大于引流管管径时,容易引发皮下气肿。主要是由于引流管堵塞或滑出胸壁时,患者剧烈咳嗽导致胸腔内压力急速上升,气体从引流口流入胸壁皮下。小范围皮下气肿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若皮下气肿面积较大,会造成呼吸困难等严重后果,因此需要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必须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皮下气肿切开引流术,以排出气体、减轻患者呼吸困难。为预防皮下气肿的发生,应当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大小适度的引流管,根据引流管管径注意调整切口大小,引流管固定要稳妥,并注意保护引流管,防止翻身、活动时引流管滑出。一旦发现引流管滑脱,应立即捏住切口周围皮肤,使切口闭合,防止气体进入,再用凡士林纱布盖住切口,并通知医生进一步处理。肺不张
若患者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不能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引流不畅常会引起肺不张。因此应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说明术后进行深呼吸及咳嗽咳对治疗的重要意义,鼓励患者克服疼痛坚持进行。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则应采取半卧位,保持膈肌下移,此姿势有利于引流。要帮助患者定时翻身及拍背,告知患者做吹气球运动等,以促进肺的扩张。若X线提示大面积的肺不张,可采取鼻导管、支气管镜吸痰处理,必要时也可行气管切开术,帮助引流液排出以及肺部扩张。胸膜腔感染
若术后引流液逆流入胸腔或放置引流管时间较长、未严格无菌操作等会造成患者胸膜腔的感染,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胸痛,一旦患者表现出感染迹象,应立即告知医生,积极控制感染。为减少胸膜腔感染可能,应加强医护人员操作的规范,严格无菌操作,并且注意:①引流瓶至少低于引流平面60cm,搬动过程中切忌将抬高引流瓶。②引流瓶每天更换,更换时注意先夹闭引流管,再进行操作,操作过程注意无菌原则。③一至两天更换一次切口敷料,注意防止引流管滑脱,一旦脱落,严禁将其再次插入。④密切关注引流液颜色、性状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汇报医生。严格做到以上各项可最大程度的预防胸膜腔感染的发生。血胸
若引流管固定不牢,或患者烦躁、频繁变动体位,会引起引流管与胸壁或肺部摩擦导致血胸。发生后可观察到引流液转变为鲜红色,大量血胸严重还会导致出血性休克,主要表现为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细数等,应立即汇报医生,并首先建立静脉通道,采取扩容,止血等处理措施,出血不止者要及时行手术治疗。纵膈摆动
纵膈摆动是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大量胸腔积液、积气而引流速度过快,导致双侧胸膜腔内压力严重失衡,造成纵膈摆动。患者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抢救不及时,甚至会产生心跳骤停、死亡的严重后果。因此,大量胸腔积气、积液进行引流时,引流量一次不能超过500ml,控制引流的速度,每次引流至多500mL要夹闭引流管5-10分钟,再继续引流,防止一次引流过多过快[2]。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病情变化,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观察并记录引流情况,妥善固定引流管,及时更换辅料和引流瓶,严格无菌操作,熟悉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防患于未然,才能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护理,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因并发症造成患者的不适。
参考文献
[1] 党世民等.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3
5.T管引流护理常规 篇五
1.引流胆汁,减轻胆道压力。2.支撑胆道,防止胆管狭窄。3.胆道造影和冲洗。【操作要点】
1.保持T管引流通畅,用别针固定,防止牵拉脱出。引流管不能扭曲、受压,引流袋低于切口30cm以上,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应置于胆囊水平以下。
2.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正常胆汁颜色呈深黄色澄明液体,24小时引流液500-1000ml,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3.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更换时常规消毒接口。
4.注意观察及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如有胆汁侵蚀可用氧化锌软膏保护。
5.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腹胀、黄疽、食欲情况及大便颜色以了解胆管通畅情况,及时与医师联系。
6.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变化,如有寒战高热、腹痛、反射性腹肌紧张,提示有感染或胆汁渗漏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7.T管引流时间约7-14天,拔管前应先试行夹管实验,开始每日夹闭2-3小时,无不适逐渐延长时间至全日夹管。如无腹痛、黄疽、腹胀,遵医嘱行T管造影,造影显示胆道通畅,开放T管一天后拨管。拔管后可能有少量胆汁漏出,2-3天可自愈。继续观察腹痛、发热、黄疽、食欲及大便颜色变化。
腹腔引流护理常规
腹腔引流是在腹腔内置一引流物(引流管或引流条)将液体等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
腹腔引流的目的是:预防血液、消化液、渗出液等在腹腔或手术野内蓄积,以免组织损伤,继发感染,压迫组织;排除腹腔脓肿或脓液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促使炎症早日消退;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保证缝合部位的良好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腹腔引流的适应证】
1.腹部手术部位渗血未能彻底制止,有继续渗血、渗液可能者。
2.腹腔或腹腔内脏器积脓、积液切开后,置引流物,不断排出继续形成的脓液和分泌物,使脓腔或积脓逐渐缩小而愈合。3.腹部伤口清创处理后,仍不能控制感染或有坏死组织未能彻底清除者。4.肝、胆和腹的手术后,可能有胆汁或胰液从缝合处外渗和积聚时。5.消化道吻合或修补后,可能有消化液渗漏者。【腹腔引流的护理】
1.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或瓶),防止病人变换体位时压迫引流管或牵拉而脱出,并减少牵拉引流管引起的疼痛。2.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气味、残渣等,准确记录24h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量和质的逐日变化,以了解病情发展的趋势。3.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损,观察引流液是否外漏或渗出。
4.保持引流管通畅,如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及时检查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脱落。
5.更换引流袋(或瓶)及敷料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或瓶内保持无菌,每日更换1次无菌袋(或瓶),引流管远端接引流袋时,先消毒引流管口后再连接,以免引起逆行性感染。6.注意倾听病人对疼痛的主诉,评估疼痛原因和性质。
伤口引流护理常规
伤口放置引流物的目的是排出局部或体腔内的积液、积脓、积血等,起到预防和治疗感染的作用;保证缝合部位愈合良好,减少并发症发生。
(一)被动引流
又称开放式引流,引流物凭借体内液体与大气压间的压力差或依靠体位及毛细管作用和虹吸作用使液体排出体外。这类引流除了易受血凝块及纤维蛋白质阻塞而引流不畅外,还易发生逆行感染。因开放式引流起着双向通道的作用,体内液体可以流出,体表细菌也可沿管道出口自由进入体内,导致感染。
(二)主动引流 又称闭式吸引引流。鉴于开放的引流的缺点,近年来,国内外多采用闭式引流,使用时将引流管和负压源相接,从而使管内产生持续的负压吸引作用,引流效果良好。
(三)伤口引流并发症及护理
1.在伤口引流过程中,可发生感染,出血,损伤周围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等组织,压迫内脏空腔脏器引起漏或瘘管,以及引流管滑脱、阻塞和掉入体腔等并症。在护理过程中,必须注意预防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放置引流物的位置需正确,引流物应按体位放在引流部的最低位,以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引流管不扭折、不受压。如管腔被血块、粘液或坏死组织等堵塞,可松动引流管或轻轻抽吸和冲洗引流管。
3.防止引流物掉入体腔或伤口内,深部引流物必须用缝线固定于皮肤上,或用安全别针固定。拔除时,先轻轻予以松动或扭转,使与周围粘连部分分离,然后拨出,以免折断在伤口内。放置引流物的类型、数量、位置必须详细记录,取出时应进行核对。
4.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准确记录,以资比较。为预防目的而放置的引流物,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拔除,为治疗目的放置的引流物,应在引流液减少后,逐步外拔,让窦道从底部向外逐渐愈合,防止遗留残腔。
5.连接负压源的引流管如遇活动性出血,应立即停止负压吸引,以免加重出血。甲状腺手术后则例外。
胃空肠造瘘的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长期置造瘘的病人对造瘘有很大的心理反应,因此现评估病人对造瘘的接受情况、对造瘘后相关功能的了解程度以及对自我表现形象改变接受程度,向病人解释造瘘的必要性及作用,因人而异的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接受显示,配合治疗。2.造瘘管要妥善固定,避免因病人床上活动时造瘘管牵拉周围皮肤引起的疼痛和脱出。
3.保持管导通畅,灌食前要用温开水冲洗,确定管子是否通畅,灌食后清除食物附着在管壁上,防止残渣堵塞管腔,防止细菌繁殖而引起胃肠道感染。
4.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合理配置高热量流食或要素饮食,入肝硬变病人给予低蛋白饮食。营养液硬现用现配,避免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避免渣滓堵塞管路,滴入速度不宜过快,匀速滴入,并保持适当温度,以防肠道反应。
5.开始滴注营养适应体浓度、小剂量,以后逐渐增加,避免出现腹泻。若出现腹泻可经造瘘口注入止泻药物。灌注期间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又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情况。
6.准确记录灌入的食品种类、量及时间,每日计算摄入的总热量,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保证机体代谢所需热量。7.灌食前可以先让病人闻食物或咀嚼食物,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有助于口腔卫生,咀嚼过的食物要让病人吐处。
8.每日评估造瘘口皮肤情况,并清洁造瘘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 干燥。如出现皮肤红肿、破损、疼痛等胃肠液浸润现象,除清洁皮肤外,还需再造瘘口周围涂氧化锌软膏或凡士林,并可以使用人造皮货保护膜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9.滴注瓶及配制器材应每天更换,消毒,防止胃肠道感染。
10.严重代谢应激,高度麻痹性肠梗阻或腹泻急性期病人应慎用空肠造瘘营养 支持。严重吸收不良综合症的病人,在实行空肠造口营养支持之前,应献给予一段时间的静脉营养,以改善肠酶及细胞代谢。
泌尿外科引流管(支架管)的护理
1.长期留置尿管的男病人,每日应用0、2%的碘氟溶液擦洗尿导口分泌物。女病人进行会阴冲洗。2.保留泌尿系造瘘管的病人,应每日更换造瘘口的敷料,保持造瘘口处皮肤的清洁与干燥。3.带管卧床的病人,引流管的长度应合适(一米以上),避免因翻身等活动造成引流管的脱出。4.尿液及伤口引流袋每日更换,严格无菌操作。
5.移动病人时应注意引流管、引流袋的位置(引流袋应低于插引流管的位置),防止尿液或引流液的反流,引起逆行感染。
6.护士应定时(每半小时)对保留引流管的病人进行巡视,观察量、尿液、引流液的颜色及性质,注意有无结石、组织、脓血块等沉淀物。保持引流通畅,勿打折。引流不畅时可适当挤压,在允许范围内可对管腔进行冲洗。
7.气囊导尿管起到固定、压迫止血的目的。插管后按气囊注入量要求注入气体或液体,拔管时将囊内气体或液体抽出后在拔出导管。不拔管时不能随意抽出囊内气体或液体。如气囊破裂及时换管。
8.泌尿系某些成型手术,一般备有支架管,为了促进组织的愈合,保留时间相对长些,应做好支架管的护理,防止受压及脱出,必要时用支被架保护,并做好病人的健康指导。
9.保留引流管的病人应鼓励其多饮水,以保证足够的尿量及减少尿液对创面的刺激,24小时尿量应在2000ml以上。
胸闭引流的护理 1.注意无菌操作
胸闭引流通常在手术室放置,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治疗血胸气胸脓胸。此项操作可在急诊或床边进行,但应遵循操作规范,防止医院性感染。
2.引流装置的位置
胸闭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100cm,并应放在特殊的架子上,放置被踢倒或抬高。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闭引流管,在把引流管置于床上,搬运后先把引流管放于低于胸腔的位置,再送止血钳。3.引流管的长度与固定
1)引流管的长度以能将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且能使它垂直降到引流瓶为宜。过长易扭曲还会增大死腔影响通气 过短使病人翻身或做起以前拉倒引流管
2)固定引流管时可将引流管两端的床单拉紧形成一凹槽,再用别针固定。4.维持引流通畅
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放置受压扭曲堵塞和滑脱
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的方法:观察是否有液体排出和长管内 水柱的波动,正常的水柱上下波动4-6cm。5.引流量的观察与记录
1)水封瓶在使用前需先倒入无菌生理盐水,并在瓶上贴一长胶布,注明液面高度、倒入液体量、日期和时间。2)密切观察引流量的变化和性质。
引流量多且为血性应考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引流液混浊,有异味,或有时无残渣,应考虑瘘的发生和 感染。
引流量过少,应考虑引流管是否通畅。6.胸腔引流管的拔出及注意事项:
1)拔管前:胸腔引流管放置48小时后,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以完全复张,8小时内引流少于50ml,无气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可拔出引流管。
2)拔管时:应取半卧位或半坐位,鼓励患者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患者深吸一口气屏住,在病人屏气时拔管,拔管后立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伤口。
6.颅脑术后脑室引流的护理体会 篇六
1 脑室引流的作用
(1) 抢救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状态; (2) 通过引流管注入造影剂进行脑室系统的检查, 注入放射性核素进行放射性核素扫描, 明确诊断和定位, 注入抗生素可控制感染; (3) 引流出血性脑脊液, 降低伤口脑脊液漏, 减轻脑膜刺激征, 术后早期控制颅内压; (4) 急性颅压增高时降颅压。
2 脑室引流禁忌证
(1) 硬脑膜下积脓或脑脓肿者, 如行脑室穿刺可使脓肿向脑室扩散或使脓肿破溃; (2) 弥漫性脑水肿, 因脑室受压缩小, 穿刺困难, 引流难以凑效; (3) 脑血管畸形, 特别是巨大型, 高流量型, 或位于侧脑室的血管畸形, 穿刺时可能会引起脑出血; (4) 严重颅压增高, 视力低于1.0者, 穿刺需谨慎, 因突然降颅压可能会有失明危险; (5) 脑室内的巨大占位, 因脑室受压或移位, 若行键侧穿刺, 有可能加重脑移位。
3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8例系颅脑手术后放置脑室引流管患者, 年龄35~68岁, 男性42例, 女性16例。平均引流时间3~7d。术后未见感染及并发症。
4 护理
4.1 固定引流管
备齐用物, 携置床旁, 用卵圆钳夹住引流管上方, 消毒引流管内径、横断面和外径, 连接引流袋, 术后早期和钻孔位置平行, 后期应在高于侧脑室10~15 cm的水平悬挂固定[1], 侧卧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 平卧时以耳屏为基线, 如过高, 脑脊液难以引流, 如果过低, 引流量过多, 易引起颅内低压。以维持正常的颅压。如需搬动病人时应暂时夹闭引流管, 防止脑脊液反流。
4.2 注意引流速度和量
脑室引流早期应特别注意引流速度, 切忌引流过速过多, 脑室引流应保持脑室内压力在0.98~1.47Kpa之间[3], 因病人原处于高压状态, 骤减或骤降会有以下危险: (1) 伴有脑积水的病人会因骤然引流出大量脑脊液后, 可使脑室塌陷, 硬脑膜与颅骨板之间出现负压, 导致硬模下或硬模外血肿; (2) 颅后窝占位病变者, 快速引流出脑脊液可使幕上压力骤减, 易引起小脑幕孔上疝[4]。脑脊液由脑室脉络膜丛分泌, 正常在400~500mL[5]之间, 因此, 引流量每天不超过500mL为宜。
4.3 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不可折叠、扭曲、受压, 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 为病人翻身或操作时应注意避免牵拉引流管。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 而且液面随病人呼吸, 脉搏等上下波动, 证明引流通畅, 若无脑脊液流出, 则引流不畅, 引流不畅原因及处理措施: (1) 颅内压低于1.0~1.5Kpa; (2) 引流管深入脑室过长, 盘曲呈角, 可将引流管缓慢拉出, 当看到引流液流出时, 说明已经通畅; (3) 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 使管口离开脑室壁, (4) 引流管被小凝血块堵塞, 可严格消毒管口, 用无菌注射器轻轻抽吸, 切不可用生理盐水冲洗。
4.4 密切观察
正常脑脊液为清晰无色透明, 术后1~2d引流出的脑脊液为较淡的血性液, 以后逐渐转为橙黄色。如突然发现脑脊液颜色变浓或引流出大量新鲜血液流, 提示脑室内有出血, 一旦有出血, 应立即手术。如果脑脊液的颜色由清晰变浑浊, 伴有体温升高, 可能是颅内感染, 因此, 脑室引流时间不宜过久, 一般不超过7d为宜。
4.5 预防感染
(1) 更换引流袋:垫上治疗巾, 消毒穿刺点皮肤, 先夹闭引流管, 防止脑脊液逆流, 接口处用碘伏离心式消毒外管, 长度不小于3cm, 并在无菌操作技术下更换引流袋, 并用无菌纱布包裹引流管接头处。 (2) 注意保持伤口处和接口处辅料清洁干燥, 发现潮湿污染及时更换。
4.6 拔管
开颅术后脑室引流一般3~4d, 不超过5~7d, 此时脑水肿期已过, 颅内压逐渐降低, 过久易引起颅内感染。拔管前1d, 试行抬高或先夹闭引流管24h, 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 观察病人是否有头痛、呕吐、等颅压升高症状, 如果有, 应放低引流袋或暂行间断夹闭引流管, 并及时通知医生。拔管前应先夹闭引流管, 避免脑脊液逆流入脑室引起感染。拔管后观察头皮切口是否合拢, 切口处用无菌辅料加压包扎, 保持覆盖的敷料干燥整洁。结果:本组病例中, 死亡2例, 植物状态1例, 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5 讨论
颅脑损伤病人大多病情重, 变化快, 多会引起颅内高压, 实施脑室引流术能清除脑室内积血, 及时降低颅内高压, 避免或减缓脑疝的发生, 而引流是否成功影响着整个治疗过程和手术的成败, 所以细心而有效地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护理, 不仅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 还能挽救因脑脊的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重状态, 术后早期引流出的血性脑脊液可以减轻脑膜刺激征, 防止蛛网膜粘连, 还能预防颅内感染。从而减少了并发症, 提高了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罗红艳.外科护理学[M].湖北:科技出版社, 2008:5.
[2]张天锡.神经外科临床基础[M].百家出版社, 2005:6.
[3]许建新.神经外科临床指导[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2.
[4]孙凌云.脑室引流患者的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 2 (7) :730.
7.ptcd引流的护理 篇七
目的:总结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易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法。
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3例因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实施精心护理。结果:13例患者均按时拔管,痊愈出院。
结论:针对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发生的不同问题提供细致、周密的护理,严谨,慎独的病情观察,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胸腔闭式 引流术 护理
体会
胸腔闭式引流是指将特殊硅胶管或外科胸腔引流管插入胸腔,从而将胸腔内气体、脓液或血液持续排出,达到治疗气胸、脓胸或血胸的一种治疗方法[1]。
胸腔闭式引流术固然重要,然而术后翔实准确的护理对患者的早日康复至关重要,如有不慎,将导致护理问题的出现,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就我科收治的13例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术后遇到的问题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例患者均为我科2013年至2016年收冶的因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22~65岁。1.2方法
单纯性气胸:将引流管远端接水封瓶,近端引流管于第2肋闻隙置入胸膜腔,再用纱布环形包绕引流管管端,然后用胶布固定于胸壁上。积液量多:切开胸壁,位置根据积液情况而定将引流管近端直接置入胸膜腔,远端接水封瓶,缝合切口并固定引流管,用纱布覆盖伤口。2.结果
通过精心护理,13例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均按时拔管,痊愈出院。3.护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3.1引流管不通畅
引起引流管堵塞的因素主要有引流管受压、扭曲,胸腔积液或渗出物堵塞,胸膜粘连堵塞。膨胀的肺组织或升高的膈肌堵塞,引流装置密封不严出现漏气现象,引流管插入深度不够或脱出于胸膜以外等。护理措施:护士应严密观察引流管内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以及有无气体溢出,如无法准确判断,可请患者咳嗽或做深呼吸运动以协助判断。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紫绀、胸闷、气管偏向健侧或者出现皮下气肿等表现。定时挤捏是保证引流管通畅的有效护理措施,因此术后力求做到三勤,即“勤挤捏、勤观察、勤检查[2],并在早期每30-60min向水封瓶方向挤压引流管1次[3],防止引流管口被血块或引流物堵塞。如经反复处理仍无法解除堵塞时可在无菌下更换引流管。3.2感染 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主要感染部位一是置管处皮肤的感染,二是由于置管时间较长,换药不及时或搬动时引流瓶位置高于胸腔,导致引流物反流入胸腔而引起的胸腔内感染。一旦发生感染,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加重,体温升高以及置管处皮肤红、肿、破溃,溢脓等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体温的变化。如体温升高,应分析其原因,及时通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以及采取药物或物理降温。每日用碘伏、酒精消毒置管处皮肤,更换敷料。每日更换引流瓶,更换引流瓶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夹闭引流管,打开引流瓶倒入无菌生理盐水。严禁将不慎已滑脱的引流管再次插入胸腔内。3.3引流管滑脱
导致引流管滑脱的原因很多,较常见的有缝合不严密、打结不牢所致引流管部分或全部脱出;患者意识模糊或烦躁不安或躁动等致引流管脱出,护理措施不到位而引起引流滑脱等【3】。护理措施:严格执行床头交班制度.并加强巡视。交班双方应查看引流管是否在位、有无渗血及脱出。对使用胸带患者,除检查胸带松紧度是否适宜外,还要查看缝线有无脱落、贴膜、胶布及固定带有无受潮。对意识模糊或烦躁不安的患者,应酌情使保护性约束工具或根据医嘱给予镇静药物,并向患者家属进行宣教,严禁患者家属擅自解开约束。在对患者 进行翻身、叩背、吸痰、更换床单及搬动等护理操作时,应由两名或两名以上护士共同操作,首先确认引流管情况,并由专人负责安置好引流管,以防引流管滑脱。一旦发生引流管滑脱,护士应保持镇静,立即用无菌纱布或油纱等封闭伤口,防止气胸发生,并及时通知医生及护士长,给予相应处理。3.4心理护理
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由于对手术内容的不了解,伤口的疼痛,引流术后不敢活动、害怕活动等造成诸多生活不便及不适者感等,易产生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心理反应,对此首先应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尽量避免探视。其次,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病情及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作用及自我护理要点,尽量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第三,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给予最大的心理支持,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良好地护理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护理人员,应具 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知识,提供细致、周密的护理,严谨、慎独 的病情观察,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就能有效预防以上问题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李芳,邹营.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J】.当代医学,2009,22:97. 【2】李爱民.胸腔闭式引流病人的观察和护理【J1.护理研究(下旬 版),2006,12:30.
8.侧脑室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篇八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10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将研究中的所有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55.05±13.17)岁;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55.06±13.19)岁。对观察组与对照组这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这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可以将其用作对比分析(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热情的接待,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的环境以及相关的医护人员。其次,护理人员要通过对患者的面部表情进行观察来了解其心理状况,针对患者恐惧、紧张以及忧虑等不良情绪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还要积极主动的向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侧脑室引流术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帮助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1,2]。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评估并进行了解,对患者进行指导,使其能够自我调节情绪,进而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
1.2.2 引流感染预防
每天要对引流管口进行一次消毒换药处理,确保敷料的干燥与清洁,对置管部位的切口进行观察,了解其是否出现肿胀以及发红的现象。每天对引流袋进行更换,在此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3]。在将患者搬动的过程中,首先要将引流管的开关夹闭,然后再搬动患者,防止引流液反流。每天采用碘伏对引流装置的接口处进行消毒。每天采用紫外线对病房进行一次消毒,要适当控制每天探视患者的人数。除此之外,要加强患者基础护理,确保引流管切口处皮肤的干燥。如果穿刺部位出现化脓、红肿以及脑脊液漏的现象,则要马上与医生进行联系,科学及时处理穿刺点。
1.2.3 脑室外引流管护理
(1)首先,要将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其出现扭曲与打折的现象,并且使其高于患者头部十五到二十厘米。要确保引流管的近头端比远端长,避免出现虹吸现象。在搬动患者的过程中,要避免对引流管进行牵拉,进而使得引流管脱出或者移位。(2)其次,要对引流液的性状、颜色以及量进行仔细观察,通常情况下,一个正常人脑脊液二十四小时能够分泌四百到五百毫升,因此每天的引流量不能够超过三百毫升。如果引流脑脊液的颜色突然间便为红色,并且伴有大量的血凝块,这说明患者的颅内出现了再出血的现象,就要马上与医生进行联系,进行相应处理[4]。(3)对引流的速度要进行有效控制,不能过快与过量,要对引流管的高度进行调整,确保其匀速流畅。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分析。
1.4 统计方法
对研究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19.0,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分析可知,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术后并发出血,2例出现颅内感染,3例并发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为14%;观察组中1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要低(P<0.05)。
3 讨论
临床上,脑出血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急症,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脑室内造成的血肿病发十分突然,并且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导管会被血块阻塞或者压迫,进而造成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出现,患者的颅内压也会显著升高,患者的脑干以及下丘脑会受到严重损伤,进而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5]。研究显示,侧脑室引流术能够有效治疗脑出血[6]。除了对患者进行及时性的治疗外,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防止患者术后出现诸多并发症。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10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分析可知,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要低(P<0.0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在侧脑室引流术中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侧脑室引流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出血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要低。结论:综合护理在侧脑室引流术中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侧脑室引流术,护理方法,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艳艳.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加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5,11(19):236.
[2]陆珊珊,王菊廷,陈东亮,陈承英,胡晓晴,刘叶婷,刘丽秀,黄春盈,黄子娟,宋小春,罗福燕.改良式侧脑室和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交替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12(22):2056-2058.
[3]董津平,昂梅鲜,李岚,朱凤华.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24(04):51-52.
[4]倪志宏.侧脑室引流在脑室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国病案,2015,24(10):74.
[5]陆珊珊,韦翠英,王菊廷,张善芳,郑雪,冯鹏雄,王广裕,陈家莲,李世芬.改良式脑室引流装置在侧脑室和腰椎交替引流术中的应用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19(08):75-76.
9.ptcd引流的护理 篇九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3年5月~2014年9月期间接受治疗,符合纳入条件的腹部切口患者,分为观察组158例和对照组121例,总计279例。患者中男性112例,女性167例。年龄13~67岁,平均(35.71±17.93)岁。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为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引流的护理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在手术之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基本流程,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态度,向患者普及手术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从而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在手术准备过程中,对患者的血压、血糖、心率等进行监护,为患者进行麻醉后,为患者进行术前备皮,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消毒,减少皮肤上细菌残留,从而减少术后伤口感染的几率。为患者进行负压引流,将负压管放于腹膜外肌层下,根据腹部切口长度决定放置负压管的位置,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双管引流。引流时间为4~8天,期间密切监护患者引流情况,检查引流液体状态,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反应,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在手术后,使患者了解疼痛分级,使患者对术后疼痛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为患者调整舒适的体位,为患者讲解负压引流的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够严格遵照医嘱,消除患者疑虑,提高治疗的效率。为患者提供清洁、舒适的环境,鼓励家属进行陪护,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提高患者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腹部切口患者的护理效果。痊愈:患者腹部切口愈合,无感染或并发症,7天内康复出院显效患者腹部切口状态较为理想,出现轻微感染或并发症,伤口未化脓,7天至10天康复出院;有效:患者腹部切口恢复较慢,出现严重轻微感染或并发症,伤口化脓,但已经得到控制,10天至13天康复出院;无效:患者腹部切口恢复差,出现严重感染或并发症,伤口化脓,13天内没有康复。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相较于常规护理方法,我院采用的负压引流护理方法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 讨论
腹部切口是常见的外科手术方法,主要用于进行阑尾、十二指肠、胆道、直肠、肝部、胃大部等部位的切除手术中,如果切口愈合状态不理想,不仅容易导致伤口感染,出现并发症,而且容易引发腹部内各器官的病变,例如肠道梗阻、粘连、腹膜炎等[2],不仅降低手术效率,延长康复时间,而且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目前,外科手术的技术逐渐成熟,无菌技术在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切口感染率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传统的术后护理方法对于患者的创口恢复效率较低,而且效果并不稳定,因此,如何在护理环节降低切口感染率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
根据医学研究,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率与患者状态、手术位置、手术时间、术后药物都有着密切的联系[3]。负压引流就是从切口感染因素入手,使用负压引流对患者腹部切口产生的拉力,促进创口处的血液循环,帮助抗体聚集,阻止细菌侵入,加速创口愈合。根据实验结果,负压引流能够有效预防患者腹部切口感染,但同时需要医护人员注意负压引流的相关护理,医护人员应该为患者讲解手术和负压引流的注意事项,避免患者及家属移动或压迫引流管,导致负压引流无法正常运作,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要求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家属对患者保持关心、鼓励的态度,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尽量为患者调整合适的体位,提高其舒适度,注意关注患者有无异常情况,避免负压引流外渗或者切口出血而导致切口感染。
综上所述,相较常规护理方法,使用负压引流预防腹部切口感染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负压引流护理方法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创口的恢复,而且更为人性化,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建议医护人员使用负压引流的护理方法预防患者腹部切口,帮助患者康复。
摘要:目的 研究使用负压引流预防腹部切口感染的护理方案。方法 以我院于2013年5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279例腹部切口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158例和对照组121例,为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引流的护理方法,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9.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负压引流护理方法能够有效预防腹部切口感染,值得临床推荐和使用。
关键词:负压引流,切口感染,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朱长康.自制负压引流装置在预防腹部切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4,22(10):124-125.
[2]全冬群.脂肪下负压引流预防肥胖患者89例手术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2,13(2):1329-1330.
10.胸腔闭式引流护理试题及答案 篇十
一、填空
1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引流胸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进肺的膨出;发现胸膜腔内活动性出血,支气管残端瘘等。2胸腔闭式引流病人的置管部位,引流积液: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的第6-8肋间、引流管径为1.5-2cm橡皮管;引流积气: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引流管径为1cm塑胶管;脓胸:脓液积聚的最低点(胸片或B超定位)。
3拔管指征:引流液<50ml/24h、脓液<10ml/24h、无气体溢出,无呼吸困难,听诊双肺呼吸音恢复、x线示肺膨胀良好
4拔管观察:拔管后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引流口处是否有渗血、渗液或是皮下气肿。5适应证:用于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心胸手术后的引流。
6胸腔闭式引流病人保持管道的密闭,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关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二、问答
1、保持引流管通畅应注意哪几点?
答①病人取半坐卧位。②定时挤压胸膜腔引流管。③鼓励病人作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
2、胸腔闭式引流病人术后如何护理? 答:
1、保持管道的密闭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3、维持引流通畅
4、观察、记录
5、拔管及拔管后观察
3、胸腔闭式引流病人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答:(1)病人术后血压心率平稳后,指导病人进行有效排痰、咳嗽。(2)吹气球。增加肺的收缩弹性,促进肺复张。(3)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局麻者术后4-6小时即可下床,全麻者术后1-2天即可下床,全肺切除或更大手术者,1周后可适当下床。
胸腔闭式引流病人术后护理试卷
一、填空
1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引流胸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进肺的膨出;发现胸膜腔内活动性出血,支气管残端瘘等。
2胸腔闭式引流病人的置管部位,引流积液: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的第6-8肋间、引流管径为1.5-2cm橡皮管;引流积气: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引流管径为1cm塑胶管;脓胸:脓液积聚的最低点(胸片或B超定位)。
4拔管后应观察: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引流口处是否有渗血、渗液或是皮下气肿。5适应证:用于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心胸手术后的引流。
6胸腔闭式引流病人保持管道的密闭,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关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二、问答
1、保持引流管通畅应注意哪几点?
答①病人取半坐卧位。②定时挤压胸膜腔引流管。③鼓励病人作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
2、胸腔闭式引流病人术后如何护理?
答:
1、保持管道的密闭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3、维持引流通畅
4、观察、记录
5、拔管及拔管后观察
11.ptcd引流的护理 篇十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把患者分为 (1) 、 (2) 、 (3) 、 (4) 4组:Ⅰ留置导尿管持续引流组 ( (1) 组) 30例, 年龄35~72岁, 平均60岁, 其中前列腺增生15例, 膀胱结石10例, 尿道损伤5例。Ⅱ留置导尿管膀胱冲洗组 ( (2) 组) 30例, 年龄30~74岁, 平均65岁, 其中前列腺增生15例, 尿道损伤5例, 膀胱结石5例, 前列腺癌5例。Ⅲ膀胱造瘘管持续引流组 ( (3) 组) 30例, 年龄29~76岁, 平均66岁, 其中前列腺增生症17例, 前列腺癌6例, 尿道损伤6例, 尿道癌1例。Ⅳ膀胱造瘘管膀胱冲洗组 ( (4) 组) 30例, 年龄31~77岁, 平均65岁, 其中前列腺增生21例, 前列腺癌3例, 尿道损伤3例, 尿道癌3例。120例患者插导尿管前尿细菌学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置管后即时、2d、5d、7d、10d、14d留取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根据不同的病情需要, 留置时间7~21d不等。
1.2 方法
(1) 、 (2) 组选用留置的尿管为14号双腔气囊乳胶尿管或16号双腔气囊乳胶尿管, 常规消毒, 将导尿管插入膀胱, 然后气囊注液留置。 (3) 、 (4) 组膀胱造瘘管为硅胶尿管, 由耻骨上穿刺入膀胱后缝线固定, 敷料包扎。并于插入引流管即刻, 2d、5d、7d、10d、14d分别收集尿液送检。 (2) 、 (4) 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 依据《外科护理学》中相关方法对患者选用适当的冲洗液:pH<7时, 应用0.9%葡萄糖500mL+庆大霉素16万U+5%NaHCO3100mL;pH>7时, 应用0.9%葡萄糖500mL+庆大霉索16万U+维生素C 3g, 在无菌操作下用冲洗器冲洗膀胱, 后吸出做留尿检查。全部患者常规全身应用抗生素, 收取尿液标本并进行冲洗时一定要进行无菌操作。
1.3统计学处理
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 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4组患者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结果比较 (表1) 。
(1) 组和 (2) 组、 (3) 组和 (4) 组相比较 (P>0.05) 无显著差异; (1) 组+ (2) 组和 (3) 组+ (4) 组相比较 (P<0.05) , 有显著差异。
3讨论
留置膀胱引流管是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术后不可缺少的辅助诊疗手段, 但是尿路留置引流管极易引起尿路感染, 可能导致医源性的前列腺炎、尿道炎、膀胱炎、睾丸炎、附睾炎等的发生, 且发生率较高。而开放式引流较封闭式引流更为常见, 故现在大多数医院为了减少这种感染的发生, 封闭式引流已逐渐成为了一种常规措施.虽然如此, 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仍然非常的高, 即使经过严格的护理, 一周菌尿发生率仍达到100%。但是因病情的缘故, 患者又必须留置尿管, 因此如何在留置引流管的同时较好的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成为了临床医生及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对120例患者进行了分组, 分为留置导尿管组 ( (1) + (2) ) 和膀胱造瘘组 ( (3) + (4) ) 。发现持续引流组 ( (1) 与 (3) 组) 与膀胱冲洗组 ( (2) 与 (4) 组) 比较, 无论是持续引流组还是膀胱冲洗组, 伴随着时间的延长, 菌尿阳性率均逐渐升高。由数据可以看出, 菌尿的发生7d内2组相近不明显差别, 但是之后膀胱冲洗组菌尿出现率有所降低, 效果好于持续引流组。但是总的来说 (P>0.05) ,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可认为膀胱冲洗可能预防尿路感染, 有学者认为由于其破坏了引流系统的密闭性, 有可能增加感染的机会[2], 且因开放式引流管尾端管腔有菌, 加上有些无菌操作不严格, 尤其是管腔没有办法消毒, 这样可能反而增加感染机会。故现有些学者认为短期的留置引流管且无明确的泌尿系统感染, 不给于膀胱冲洗有助于预防感染。尽早拔除尿管仍是减少感染的最佳办法。也有学者认为, 膀胱冲洗能较好地预防和延迟尿路感染的发生[1]。对已存在尿路感染或尿沉淀物较多的患者, 应用细菌培养后较敏感的抗菌剂在无菌操作下行膀胱冲洗仍有助于减少感染的机会。因此我们认为, 对那些病情需要较长时间留置尿管的患者, 膀胱冲洗仍然为一种比较有效的预防措施。而我们同时对留置导尿管组 ( (1) + (2) ) 和膀胱造瘘组 ( (3) + (4) ) 7d时菌尿发生率进行了比较, 发现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膀胱造瘘组优于留置导尿管组。膀胱造瘘术适应于膀胱内手术、膀胱肿瘤、膀胱憩室、膀胱损伤修补等;尿潴留引流;经膀胱切除前列腺等疾病, 是泌尿外科非常常见的术式。膀胱穿刺造瘘术完全是在无菌操作下, 由于它通过腹壁皮肤引流, 且外有敷料盖在其上面, 从而阻止了细菌通过导管附近侵入, 所以我们注意保持引流管的密闭性一般可以长时间保持无菌的状态。而导尿时可能有细菌存在于尿道前端, 沿着导尿管进入膀胱, 或由于尿道分泌物增加, 引起细菌繁殖, 导致引流不畅, 从而上行入膀胱。那么这些都很明显的表明膀胱造瘘术优于尿道置管。
但是, 由于其仍然是一种手术, 其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 这就要求我们护理时需要注意观察及时处理。有以下几方面: (1) 流管的脱落及护理。表现为引流管从穿刺口脱出, 无法引流尿液。这时我们应该在无菌操作下重新置入引流管。同时我们应该注意预防次现象的发生, 首先应在操作前仔细查看相关的说明, 保护引流管防止我们在给病人翻身时过度牵拉, 神志不清的患者要加强护理防止其误拔引流管。 (2) 引流管割裂及护理。表现为不能正常引流尿液。要预防次现象应该在操作时谨慎, 护理工作着要协助医生尽量一次完成操作, 防止引流管割裂和为病人增加穿刺的痛苦。 (3) 出血及护理。一般表现为大量血尿, 这时我们应该马上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抽出血凝块, 应用止血药物, 待引流管通畅尿液颜色转淡黄色后止。我们的护理要点为密切注意观察尿液性质、颜色、量,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 感染及护理。引流口可表现为周围红肿, 渗液出现, 尿液浑浊, 患者体温增高, 一经发现此类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 应用适当的抗生素, 并及时更换引流口敷料。通过以上的措施, 可以有效的防止膀胱造瘘术的并发症。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和患者进行交流, 消除其对焦虑的情绪。注意病人各种资料, 对病人做好心理调整。从而可以积极配合手术协助治疗。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拔出导尿管的方式, 缓慢拔出导尿管时, 尿液可以随管端充满尿道, 使患者疼痛减轻, 心情放松, 有利于拔除[3]。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不同尿液引流方法引起菌尿的机率。方法对①留置导尿管持续引流组30例、②留置尿管膀胱冲洗组30例、③膀胱造瘘管持续引流组30例、④膀胱造瘘管膀胱冲洗组30例的患者尿液在即时、2d、5d、7d、10d、14d进行取尿样后进行细菌培养。结果①组与②组, ③组与④组相比较, 无明显差异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 (①+②) 组和 (③+④) 组比较, (P<0.05) , 有显著差异, 后者比前者效果明显。结论留置引流管应用膀胱冲洗法不能明显降低菌尿的发生, 膀胱造瘘管比留置导尿管效果好, 菌尿发生率低。合理的护理可有效降低菌尿的发生。
关键词:留置导尿管,膀胱造瘘管,菌尿
参考文献
[1]黄敏.2种膀胱引流管护理方法的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 :43.
[2]郭晓丽.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健康教育[J].吉林医学, 2008, 29 (8) :678~679.
【ptcd引流的护理】推荐阅读:
脑室引流术护理查房06-13
t管引流护理技术09-11
关于电商引流的方法总结09-22
手术室常规护理、细节护理干预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的价值10-16
产后如何护理头发?产后头发护理的注意事项10-08
基础护理学:浅谈抑郁症病人的护理10-14
护理的简历07-08
护理干预的概念07-21
贫血的护理诊断08-01
护理风险的概念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