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自我评价中表达性格(共1篇)
1.如何在自我评价中表达性格 篇一
关于色彩语言在影视中表达的情感
桂杰
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404000
摘要:电影、电视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重要的不仅仅在于其技术特性,更在于对其艺术本体特性的认识。色彩语言作为影视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影视创作者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色彩语言的造型与叙事表达,更应该认识到色彩作为影视语言所具有的情感传达潜能。
关键词:色彩语言;视觉审美;心理空间;情感传达;象征
引言:作为第七艺术的影视艺术以其媒介表达的逼真性与艺术性后来居上,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异军突起,并逐渐巩固了自身在大众娱乐媒体中的霸主地位。当观众的视听语言能力逐步提高,渐次摆脱一味沉湎于剧情的迷恋后,更多的将目光投射到影视语言的本体关注上。色彩语言作为视听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视作品中存在诸多的表现功能,理所当然的成为专家学者和影视创作者关注的重点。本文就色彩与情感空间的营造进行探讨。
一、运用色彩创造某种氛围,反应人物情绪,产生情感传达的人性化互动
大自然的表象是充满光与色彩的世界,每一种景象、每一件事物都是色彩的组合。“艺术之于人生,恰同形之于影,不容分离。它统一了人类的感情,提高了人文精神,艺术的基础立于感情之上,艺术是情感的代言、人生的表象。有太多太多的艺术作品,却没有一件能脱离色彩”。„这非常精当地阐明了色彩在艺术乃至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色彩在电影中更象是一位“情感的演说家”,它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连接着“编剧”、“导演”、“电影”、“观众”。这种连接是一种情感沟通的互动交流,在电影的产生过程中,巧妙的运用色彩的情感表现规律,充分发挥色彩的各种心理特征。如:影片《海底总动员》中尼姆和爸爸到海底学校的一组镜头,用各种绚丽的橘红色、粉紫色、大红色、草绿色、鹅黄色、粉红色、宝蓝色等色彩来装点画面,营造出一种美妙、斑斓、安全、和谐、活跃的气氛;而当尼姆不听从爸爸的劝告执意要离开大家去那艘大船边冒险的时候,画面一下子变成以深蓝色为主的大面积海水,这其中掩映着尼姆那娇小的朱红色身躯,形成冷色(深蓝色)与暖色(朱红色)色性上与面积上的强烈对比,使观众的心为之收紧,那一片深蓝色的水域和远处灰黑色的模糊的大船底部预示了一种莫名的危险。在这组镜头中色彩对剧情的推动与演进作用是显见的,从开始的兴奋、喜悦到后来的恐惧、紧张,除了故事本身的睛节以外,色彩心理学上的作用也是
不可忽视的。可见动画片中色彩的运用对于调节观众情绪和增进剧情的发展起了不可小视的作用。大师张艺谋的《英雄》的大色块中就包含着想传达给观众的情绪,影片先后出现了红、蓝、白、绿、黑五种色彩,每种画面色调都有不同的喻意,对推动故事发展,刻画人物性格都起到了烘托作用。红色的基调向观众传达了无名心中的躁动,红色的故事中包含了忌妒、怒火、痛苦,这一段在飞雪将如月斩杀后满天黄叶变成红色达到极致;蓝色的故事中包含了平静、爱情、牺牲,在无名和残剑水上的激斗后残剑守护在飞雪身边时达到极致。柔和的绿色也为几乎真实的描述添加了一些祥和;绿色的故事里包含了超脱、浪漫、博爱,这一段在残剑放弃刺杀秦王,秦宫无尽的绿纱缓缓落下时达到了极致。由于有了色彩上的时代分隔,使观众在理解故事情节上减轻了压力;白色和黑色才是最后真实影片要表达的故事;由于有了色彩上的时代分隔,影片传达给观众的感情有着很大的差别,观众也丛中感受到红色的冶艳、绿色的浪漫、蓝色的质朴、白色的伤心、黑色的绝望,同时也使观众在理解故事情节上减轻了压力。影片所表现的色彩心理特征,引起了观众的兴趣和注意,面对这个色彩的盛宴,人们产生了种种联想,受到一种特定的情绪的感染,呈现一种积极、主动的探求心理。最终,促成了人们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行为
二、影视色彩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早期的影视作品都以黑白影像的形式出现,主要从光影的角度探讨影视的表现形式,所以根本谈不上什么色彩语言。直到1935年,三色的彩色系统研究宣告成功,第一部真正的彩色影片《名利场》正式诞生后,色彩语言开始成为创作者与专家学者们关注的对象。但即便如此,许多早期的电影理论家对彩色片的排斥都是显而易见的。德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爱因汉姆就公开表示:“根据我们迄今为止已经看到的彩色片来判断,彩色片里的色彩最好也不过是自然逼真而已——而如果出于技术上的缺点,还达不到这个水平,这种不自然也不能成为艺术家的一个具有潜在能力的表现手段。”他还给未来的有声、彩色、宽银幕、立体等各色效果俱全的影片起了一个讽刺意味的名字——“完整的电影”,而“这样的电影无论从哪一点来说都不能看成是一种独立的艺术。电影将会一直退回到它的萌芽状态”。他认为画家可以自由地创造色彩,并通过色调的选择,色彩的位置安排等方法使作品与实物之间产生差别,从而表达自己的艺术意图,而对于电影
中色彩的运用却并不认同。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彩色影片的时代,几乎很难看到一部纯粹意义上的黑白影片。彩色为电影增加了使人愉悦的因素,今天的观众早已对色彩习以为常了,人们似乎不再关心电影早期是否彩色这个问题。事实上,最早的影片往往是彩色的,而且是令人激动的彩色,因为这种色彩是手工加上去的。梅里爱甚至使用了生产流水线的着色方法:每个女工只给画幅的某些部分着色,然后传给下道工序的女工。
随着感光材料的不断发展,彩色胶片于上个世纪30年代问世,但是直到今天,彩色胶片也仅仅是大体上可以再现自然界的各种颜色,还不能完全真正再现自然的颜色。甚至“往往会简化自然界出现的各种颜色的光度和色调,这不是一个缺点,因为彩色影片的美学价值大概就在于影片上的色彩看来比现实生活中的色彩更强烈”。
在彩色片韵初期,观众出于猎奇而关注影片,彩色影片往往是通过彩色来吸引观众,而非影片的质量。因此,伴随彩色电影的日益普及,观众欣赏习惯的形成,他们对彩色的反应也不再如彩色电影问世之初那般狂热,今天依然有很多人认为彩色电影与黑白电影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美观的程度,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德莱叶谈到彩色的艺术用途时说:“在拍黑白片时,我们的工作是用光和影对照,用线条和线条对照。在拍彩色片时,我们的工作是用光和影对照,形状和形状对照,颜色和颜色对照。”在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公映后,影评家才开始注意到色彩不仅仅是塑造物象、再现现实的一种形式,更是作为一种具有表现意义的电影手段,作为电影语言而存在。
三、色彩产生象征
自远古开始,在很多领域里,色彩被编码以后成为通讯工具,这是色彩象征意义的开始。在人的视觉世界里,色彩是情感的象征。人们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些色彩习惯,会使得一些色彩感觉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永恒和象征。在电影中,往往会通过人们对色彩存在的一些固定联想而设计影片的色彩。比如“红色在中国多数代表喜庆,在西方则象征青春、热情、温暖、生命、鲜血、火、爱情、情欲„„;绿色象征生命、健康、和平、希望;黄色象征希望、收获、丰硕、甜美、香酥;蓝色神秘、悠久、沉静、理智、博大„„
中外的电影大师无不是色彩运用的行家里手。他们对色彩的运用早已突破了对技术简单应用的层面,更多的是艺术地控制光影,运用色彩来营造独特的审美心理,引导观众自然而然地进入创作者营造的心理环境。
在《英雄》中,白色象征最美丽的死亡,蓝色象征最崇高的较量,红色象征最织热的生命,绿色象征最宁静的回忆,图像学上,除去文化传统的一些出入,黑色象征最博大的胸怀,也往往是忧伤和严肃的符号,红色则是“火和血的颜色,它可以作为任何尖锐猛烈的东西的隐喻。因而,红色在我们的交通代码中被选 ‘停顿’的代码符号和政治中革命党的标志并非出于偶然。”蓝色更适合表现感情上的哀婉,这一点毋庸赘述。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被称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因为安东尼奥尼象一个画家那样处理色彩,他使用了不同技巧来分离与构成色彩,以期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现实,一种与主要人物朱丽娅娜的心理状态一致的现实。黄色的浓烟、蓝色的海、红色的巨型钢铁机械和房间,绿色的田野显示出安东尼奥尼对工业文明的理性思考。他对色彩的处理恰如冷抽象画家蒙德里安;伯格曼的《呼喊与细语》里,那房间的红色令人印象深刻,仿佛是人的心脏,穿白袍的女人像来往于心室心房之间。正是在这内心般的空间里,艾格尼斯和她的姊妹们同受煎熬;执迷地用色彩来表达象征意义的作品还有黑泽明的《梦》,库布里克的《发条桔子》。显而易见,在人的视觉世界里,色彩是情感的象征。
在电影中,单一色彩并不能有所作为。色彩只有进入到结构层面才具有审美价值,只有在各个局部色调的相互关系(或者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语境)中我们才能正确地理解它的意义。爱森斯坦说:除非我们能够感觉出贯穿整个影片的色彩运动的“线索”,否则我们就很难对电影中的色彩有所作为。色彩是人类思想的载体,对人类情感的传达,作为电影的语言,也是电影的灵魂和精髓,是一部电影脱颖而出的利器。
四、色彩语言的创建与观众的心理认同
“20世纪30年代,彩色电影出现以后,电影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色彩不仅仅承担着还原自然色的任务,而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叙事元素、表意元素和抒情元素,成为一种特殊的电影语言”。在影片《红色沙漠》、《红高粱》、《我的父亲母亲》、《黄土地》及《红》、《白》、《蓝》三部曲等影片中,色彩都起到了营造时空、塑造形象、渲染环境、创造风格的作用。
电影艺术家在创作时都不敢忽视色彩语言的造型与表意作用,能否创造性地运用色彩语言来营造崭新的心理视野,更成为艺术家们追求的一大目标。我们知道,对一部影片色彩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自然主义处理方法;现实主义处理方法;超现实主义处理方法。这三种色彩处理方法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色彩常常作为段落蒙太奇的手法来结构影片,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和迅速变化打破时空概念,把过去和幻觉交织在一起产生鲜明的情绪变化和剧情上的波澜起伏c.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用彩色、黑白和高调摄影的穿插运用来表现现在、战时和战前三个不同的时空,可以说是色彩蒙太奇中的脍炙人口之作。影片《小花》中把成年后赵家兄妹互相寻找的主线用彩色表现,回忆部分用黑白片表现,全片有l2处插入黑白镜头就是一例。这种方法能使整个故事在表现悲与欢、离与合的情感时,色彩更加浓烈,叙述方法也是更加生动、活泼。
“1993年至1994年,基耶斯洛夫斯基拍摄了以法国国旗‘红、白、蓝’三色为题的《红》、《白》、《蓝》,以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种颜色为意义出发点,把这背后的宏大意义作为远景,在每部片子中几乎都涉及到了‘自由’、‘平等’、‘博爱’这最基本的道德生命基石。现代生活作为美好而残破的碎片,引得人们对自己的切身生活重新思考”。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使色彩超越了其自身的意义,真正成为电影营造独特心理空间的手法。在影片《红色沙漠》中,安东尼奥尼多次用色彩来表现患精神病的女主角的内心状态,色彩不再仅仅局限于造型,而具有了表现意义的功能。在该片中,色彩常常用来表现抽象的概念,并同西方工业时代联系在一起:工厂排放出有毒的黄色、白色气体;死气沉沉的风景笼罩在一片阴暗的灰色与褐色之中。为了表现一个人物的心理状态,他甚至给一片沼泽喷上了灰色的颜料,而影片中海边小屋墙板上斑驳的红色则象征着无聊而空洞的情欲。
在艺术审美实践中,艺术作品是联系艺术家与观众的纽带。艺术作品中所显露的独特艺术手法能否引起观众的心理认同,这对艺术家而言至关重要。事实上,艺术家采用何种色彩处理方法并不是想当然的,即便是偶尔有灵感的火花进发,但更多的还必须基于影视作品创作的实践与本体特性。
主观色彩的运用所形成的画面主观色调效果,带有强烈的创作者个人意志和主观意志。如此便超越了物质的自然形式,达到了有个性化倾向的、富含成熟的生活认识和有思想哲理的有意味的造型效果。¨同时,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并非是一味为影片所左右的,随着我国观众视听语言能力的逐渐提高,观众也可以用接近专业的眼光来解读影片,这无疑给了当代的影视工作者一个提醒:色彩的造型是显而易见的。在很多影片分析文章中,对影片色彩的造型意义较多关注,但色彩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再现层面的意义是其最基本的,灵活运用色彩还会在表现层面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结语
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模拟技术到数字影像,影视艺术无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进步。当我们沉醉于技术更新给我们影视创作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电影、电视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重要的不仅仅在于其技术特性,更在于对其艺术本体特性的认识。色彩语言作为影视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影视创作者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色彩语言的造型与叙事表达,更应该认识到色彩作为影视语言所具有的情感传达潜能。
参考文献:
【1】王骏.影视分析学背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3
【如何在自我评价中表达性格】推荐阅读:
自我评价如何描述自己性格08-01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06-28
面试时如何自我评价07-07
在银行实习期间自我评价11-05
快递员简历自我评价如何写08-06
大学生自我评价如何写11-24
经典优秀的自我评价如何写12-16
简历里的自我评价如何写10-05
教你如何写好个人自我评价11-18
简短的中专学生自我评价该如何写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