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

2024-07-27

13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精选11篇)

1.13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 篇一

一. 导语设计

1917年1月4日,国立北京大学的校工们在门口列队欢迎新任校长蔡元培。出人意料的是,这位新校长向校工们脱下礼帽,以一个非常平民的质朴姿态,走进中国的最高学府。从此,北大这一潭死水掀起了巨大波澜,蔡元培开始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先生在此,北大重生。这一天注定要载入史册,一场至今依然掷地有声的演讲,正悄然推动着中国历史的车轮从黑夜走向黎明。今天就让我们到文中去聆听先生的教诲,感受北大之父的精神魅力吧!(板书标题)二.学习目标(生齐读)

1.结合本文结构,学习演讲辞的写作特点。

2.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思想文化意义。3.了解蔡元培的个人魅力和伟大贡献。三.研读课文。

师:从题目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篇演讲稿,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演讲。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是传播知识、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心灵、争取同盟的有力桥梁。(PPT)好的演讲能够运用语言的魅力影响听众的思想,进而影响听众的行为。蔡元培校长在这次演讲传播了什么思想,发表了什么见解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哪位同学起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生:三点,一曰二曰三曰

师:好,请坐。她说了中间三段的内容,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说了什么,谁补充一下?

生:第一段介绍了蔡元培先生跟北大的渊源;最后一段讲的是蔡元培先生担任校长之后,所要采取的举措。

师:你说的非常准确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章的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了本次演讲的话题,中间三段提希望,大家把三点希望一齐读一读。学生齐读(齐读三点)师:最后一段作者写自己上任以后的计划:改良讲义,添购书籍。三事都是位于每段的段首,位置很醒目。

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啊?(注意本文演讲辞的特点)生:这样更容易让听众抓住演讲的中心。

师:演讲是一讲而过,听众没时间慢慢理清思路、细细推敲字句,为了让听众听懂。所以演讲词要观点明确 思路清晰,这为演讲成功的第一要素PPT:观点明确 思路清晰 师:蔡校长给学子们提出的第一个希望就是抱定宗旨,宗旨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目标 师:蔡校长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要抱定什么宗旨,而是隐藏在他演讲的字里行间当中,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认真去读,看看蔡校长他到底要学子们抱定什么宗旨呢? 生: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师:面对北大学子这么一群当时的知识精英,蔡校长为什么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来大学是要学习这么一个理所当然的要求,并把抱定求学的宗旨放在他认为使至关重要的第一位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下当时的北大现状和社会现状。请看一段视频。(插入视频)

师:视频里的北大被人喻为“大染缸”“臭虫窝”,可谓是培养腐败官员的养习所。对此本文里也有涉及,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品读课文“找出能反映北大现状的句子”边找边用笔划出来。好,找好的同学起来说一说。生1:“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 生2:“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 生3:“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 1 此活动于社会” 师:“冶游”的意思是? 生:游玩的意思。师:塞责的意思是? 生:敷衍,学习不认真。

师: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学生? PPT:这是一群 的学生。

生:不学无术的,只想做官发财的,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只考虑自己的。

师:北大的学子怎么会是这样的?仅仅是他们个人的原因吗?我们要探究一下当时的社会。找出文中体现时代背景的句子。PPT:这是一个 的社会。

生2: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原文第三自然段)。

师:提取一个关键词——道德沦丧。

师小结:蔡校长清醒的认识到,此时中国真正的危机,是道德和信仰的危机。改革北大必须从改革学生的观念入手,所以蔡校长提出了三点希望,都具备什么特点呢? 生:针对性强

师:这位同学说出了演讲稿的另一特点(PPT:针对时弊 对症下药)

师:此时出任北大校长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间,而蔡元培却抱着坚定的信念走进北大,“挽狂澜之即倒,扶大厦于将倾”请大家设想一下,假如你是当时的北大校长,你正站在北大礼堂的讲台之上,面对着动荡不安,道德沦丧的社会,面对着不学无术,争名逐利的北大学生,你会泛起怎样的情感波澜?你会用什么样的情感和语气发表演讲? 演讲内容以大屏幕上的文字为主,请选你最感兴趣的一段大声朗读课文。(原为四句,现改为俩句)

1.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 2.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鲜不为流俗所染。师:好大家停下来,第一位蔡校长在哪里? 生:我读第二句“方今风俗日偷……”

师:你为什么读这么快,或者说,你想表达什么情感。生:根据当时的社会风气提出的这些要求。师:这是什么情感? 生:愤怒、痛心之情

师:好,你请坐。对这种之情,他读的很快,大家看在表达一种愤怒、痛心之情的时侯,还有没有其它的表达方式?比如慢一些大家试一试。生:齐读

师:由此我们明白,同一种情感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快也可以慢。大家看看你们班上哪个同学最有蔡校长的风范?

生:读“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 师:在这里你觉得表现了蔡校长的什么情感? 生:对学生不满、恨铁不成钢,师:蔡校长对学生有批评和担忧,对社会有不满和愤怒,这体现了他金刚怒目的一面,爱之深,方能责之切。在演讲中蔡校长仅仅只表现了这些情感吗? 生:不是,还有激励和期望之情

师:请大家细细体味文本,说说最能打动自己的是哪一句。生:“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师:你感受到校长的什么情感?

生:蔡校长用平缓的语气娓娓道来,对学生进行劝勉鼓励。

师:好,请坐。体会的非常到位。类似这种情感的还有吗?比如说在抱定宗旨这一部分 生: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问心无愧,于我何损? 师:你觉得这一句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生:对广大学生的期望,对别人的看法,不要过份在意,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师:激励之情对吗?大家看看“弭谤不如自修”什么意思?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 生:消除别人对自己的诽谤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师:说的非常好,这个典故出自三国的陈寿的《三国志》,前面还有一句“救寒莫如重裘”意思是抵御寒冷莫如穿上厚厚的裘皮大家,消除诽谤最好的方法是加强自我的修养,老师注意到这句话的人称代词是“我”,这本应是校长对学生说的话,应该用“你们或诸君”才对呀。大家一起读一读

PPT:弭谤莫如自修,人讥诸君腐败,而诸君不腐败,问心无愧,于尔等何损? 师:这样改好不好呢?

生:不好,用“我”能体现蔡校长与学生站在一条战线上,共同面对外界的指摘,拉近了他与学生的距离。

师:你是一个善于体会别人内心的人,这正是蔡校长设身处地地忠告,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师:在演讲时,蔡校长是痛心中有希望,愤怒中含激励,所以,演讲最感人的根本不在于文辞的华美,而在于什么呢? 生:感情的真挚

师:演讲者能用自己的情感之火点燃听众的情绪,这体现了演讲辞的又一特点,(PPT情感真挚,感染力强)

师:游学归来的蔡元培认识到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不计利益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这个国家才能走向独立和富强。所以当蔡校长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时,他把所有的期盼,所有的渴望都放在了这些学子身上,他希望他们加强自身的修养来改变这浑浊不堪的社会,修(板书)同学们在文中找找,看看哪些词语和句子体现了要学生加强自身“修”养? 师:好,找好的同学,请说一说。生:弥谤莫如自修

师:在这一节要求学生加强哪一方面的修养? 生: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师:也就是要学生修——学。(板书:修学)

师:好,请坐,有补充的没有,其他部分还有有关的词语吗? 生:第三段,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师:同学们懂“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什么意思吗?有没有同学知道的。你说什么意思,还解释一下好吗?

生:假如如果不自工修养的话,不讲究学问。

师:基本意思是正确的,这个句子出自孔子的《论语》,原文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不加强道德修养,不研究学问,听说道理不施行,有缺点不改正,这让我很担忧,在这一节中强调的是? 生:修德(板书)

关于“修”的句子,同学们还有没有要补充? 师:在改良讲义,添购书籍里面有没有? 生: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

师,我们把同学们讲的归纳一下,看一看。师:大家自由的读一下。生:齐读

师:强调修身的目的是什么?

生:中国文人自古就要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培养优秀的北大学子,达到平天下的目的。师:强调修学是想以学生之力最终开启整个民族之智,强调修德是想以北大为旗帜来重塑整个社会之道德,最终达到先生教育救国的理想。

师:全文围绕修身之“修”字,展开论证,正面明宗旨,反面析危害,谈修身之原因,明改革之举措,思想深邃,逻辑缜密,体现了演讲辞的又一特点。PPT思想深邃、逻辑严密

师小结:下面我们把刚才说到的演讲词的特点总结一下,大声齐读 观点明确,思路清晰 针对时弊,对症下药 情感真挚,感染力强 思想深邃,逻辑严密

师:演讲的力量超乎我们的想象,“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蔡校长出于自身坚定的信念发出了改革北大宣言。在演讲中,先晓之以理,再动之以情,最后导之以行。用一篇演讲就改变了中国学术精英人生目标及信仰。

在蔡校长的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在校长“民主自由,兼容并包”的旗帜下,用不了多久,那个叫陈独秀的文科学长就会把德先生和赛先生请进北大,北大的讲堂上,鲁迅将带着他的《狂人日记》引发一场空前的白话文运动。过不了多久,新近传来的马克思主义将在这里生根发芽。此时的北大再不是腐朽官僚的养成所,在那里,学术与信仰达到了空前的自由。按照钱理群先生的说法——

出示PPT:中国知识分子从庙堂走向民间,从官场走向象牙之塔、十字街头,正是从蔡先生踏进北大这天开始的。——钱理群

师:这里的“走向十字街头”指的就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而这篇演讲发表于1917年,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蔡校长就使北大学生成为一代有思想、新学识、新道德的优秀青年,担负起力挽颓俗以振兴国家的重任。可谓是化腐朽为神奇,蔡先生居功至伟。

师小结:蔡元培先生90多年前在北大的就职演说,不仅唤醒了当年的北大学子,也打动了我们的心灵。他不朽的声音,将穿越时空,永远回荡在我们灵魂的深处,陪伴我们不断成长,走向每一个成功。让我们永远铭记校长的谆谆告诫吧!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同学们,再见!

2.13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 篇二

蔡元培先生不愧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其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教育观及严谨的治学作风都彰显出大师风范。初读此文觉得语言略显晦涩,再读之便觉回味无穷,我想主要是因为蔡先生能用简明扼要的文字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思想启迪。当年蔡先生谆谆告诫北大学子:一要抱定宗旨,二要砥砺德行,三要敬爱师友。今天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育人子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教会他们如何做人,首先从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做起,我们也可以借鉴蔡先生的教育观来教育学生,如何把做学问与做人统一起来,不断完善个人修养,把自己培养成德智兼备的有用人才,为将来进入大学甚至走上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教师也应以身作则,在知识和修养上为学生作出好的表率,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的那一天起,就要以这作为宗旨,潜心育人与自修。

蔡先生的演讲语言不可谓不精辟,读之发人深省。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读到这里时,不由得想起了逝去的的大学时光,似曾相识的一幕仿佛定格在眼前——期末考试临近,图书馆阅览室自习室里座无虚席,这一盛况较之平时可以说是判若云泥。也不否认有很多学子是踏实做学问四年如一日,但更多的则是在风花雪月儿女情长中虚度了光阴。都说社会是一座大染坊,大学则是一个大染缸,你要想洁身自好全身而退,更多的要靠个人的把握,大环境的影响只能算是外因,充其量是你成功路上的一块绊脚石、一道屏障,跨过它们就可以通向成功的大道。培养好的心理素质,坚定自己的理想目标,不为流俗所染,不为诱惑所动,是很能锻炼一个人的,如果你坚持下去了,那么前途一定是无可限量的。说到这里,我想告诫我的大学生朋友们,好好珍惜大学宝贵的时光,当你在闲暇之时高喊着无聊时,稍纵即逝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分秒秒,消磨于无形的还有作为青年人应有的志气与决心,失去了它们,你的人生将会大打折扣。为了明天不后悔,请你一定把今天牢牢地攥在自己的手心。

今天在课堂上油然而生一个念头,借此来对学生们进行一番思想教育,于是即兴发挥:同学们,读着这样一段文字,你是否想到了你自己,这其间是否有自己的影子。请大家静静地回忆,当别人在刻苦攻读时,你有没有逃课去上网玩游戏,有没有上课时身在曹营心在汉或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有没有考试时一心想要偷看几个单词和监考老师玩起了警察抓小偷……我一边说一边观察他们的表情,都不言语了,有的脸上泛红了,有的低下了高傲的头。我继续趁热打铁说道,蔡先生的教导可谓用心良苦,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在今天仍然深深地打动着我们启发着我们。教材的编者也是别具匠心,将如此生动的一篇课文安排在本册的最后一个单元,让我们在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的同时全力以赴地备战期末考试。相信同学们学了这一课,能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在品德修养与人际交往方面也会各有收获,那就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深的感受用你的文字表达出来,下次上课时我们一起来个思想汇报。

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但是内心的感慨依然不减。我常常在思考怎样将语文学科的知识性、文学性与思想性融合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既能学到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又能从作品中受到思想启迪甚至受用终身。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经典的篇章,作为施教者的我们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多钻研、多思考,充分利用教材,认真研究学生,找准二者的最佳切合点,高质高效地组织教学,让学生能够从课堂中学到知识并陶冶性情,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余艳荣,教师,现居湖北云梦。

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教案 篇三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

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北京大学的历史上,蔡元培校长可谓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毛泽东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他,把一个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在办学方针上,他提出“兼容并包”,延请了陈独秀等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就是他这些思想的集中体现。

二、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投身教育,1917年起任北大校长前后共11年。不拘一格,奠定了北大的学术地位,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蔡元培接任校长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之前,北大已换过五任校长,并未能改变北大的局面,许多人劝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于声名有碍,但他毅然赴任,就职不到十天,他首先整顿了教师队伍,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之后又积极聘请学识渊博且思想进步的刘半农、鲁迅等加入北大行列。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决辞退,不予任用。其次蔡元培先生树立了良好校风,要求学生“以研究学术为天职”鼓励学生多方学习,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独特思想,形成了独立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再次,他还实行了开放性办学的方式,打破“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接收女学生,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

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三、整体把握

.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第一部分(1段):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

第二部分(2-4段):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

①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②砥砺德行,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③敬爱师友。

第三部分(5段):交待了上任后要做的两件事及缘由(一曰改良讲义。二曰添购书籍。)。

2.分析思路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人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四、生词注音

数载 干禄

提携

肄业

孜孜

造诣

店肆

沦丧

訾詈

冶游

塞责

会晤

相勖

敷衍

庶民

切磋

正轨

砥砺

鲜为人知

五、问题探究

.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3.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六、特点、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针对当时社会的污浊和北大的现状,对现场学子提出了三点事关北大前途和命运的要求。在内容上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引起听众的兴趣。

2、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围绕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话题,正反论证,层次分明。

3、用浅易的文言文与口语柔和而成,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

七、小结

蔡元培先生的这篇就职演说,吹响了北大改革的号角,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使北大成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今天,北京大学不仅是国家的知识库,民族的智囊团,更是一座学术思想的高峰。

八、布置作业

4.13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 篇四

教学目标

1、疏通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提取信息要点。

2、根据课文归纳演讲词的在内容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

3、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来反思自己的行为。教学重难点

1、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学思路

疏通课文内容——归纳演讲词的特点——学生针对演讲内容谈感想 主要教学方法

以实践为主,以动态的语文活动为主,在讨论和思考中疏通课文内容,把我知识要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得、策略的讨论,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会写演讲词以及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反思。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未名湖 博雅塔

师:“博雅塔前人博雅,未名湖畔我未名”大家知道这副对联中涉及到的未名湖和博雅塔是哪所大学的著名景观吗? 学生回答 北京大学

师:北京大学不光有风光旖旎的未名湖,富有哲理的博雅塔,更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它是中国最具精神魅力和学府气质的大学,他更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圣地。

但大家知道北京大学在刚创立之初的状态吗? 学生讨论

师:北京大学在当时以学术腐败而声名狼藉,当时的北大学子大多抱着做官发财的目的而来,他们惟官是图,当时的北大被人们称为大臭虫,大染缸,腐败的大粪。

是什么让北大这棵枯树枝繁叶茂?提及北大的变化,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蔡元培。1917年蔡元培应教育部的要求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从他的就职演说开始,北大就踏上了一条革新之路。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重温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来窥探北大发展之一隅。

讨论北大创立初期的状态 引发对内容的兴趣,了解北大的过去。因为我们现在的北大众所周知。而他过去的历史很少有人关注,更不会关注他的腐朽与没落。并且这篇课文的内容针对的就是不被人所知晓的北大。

二 知讲者

在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已经有五位校长对北大进行了改革,可是

收效甚微,但是蔡元培先生让北大走上了一条革新之路,发展之路,蔡元培先生是何许人也?

明确:他是清末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他又辞官兴学,倡言反清以救国。

他旧学深沉,却有明确的开放意识;他身居要职,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他担任北大校长,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开创北大新局面。

他有巨大的人格感召力。北大学生向来自视很高,但见了蔡校长都非常恭敬。蔡元培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高素质、高理想,务实的校长,毛泽东先生称他为“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全班诵读关于蔡元培先生的介绍。

对于演讲的讲者我们是必须要了解的,因为从他的生平我们可以知道他演讲方面的特点,学生诵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蔡元培的映像。

三、清内容

让我们重新温习蔡元培先生的演讲,用心感知先生的教诲。自由诵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 演讲对象是那些人? 明确:北大学子

2演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具体方法是什么?每一点是针对怎样的社会现实,又怎样的社会影响? 明确:三点希望:

①砥砺德行

A知道大学性质;

B“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只求混个文凭,借此活动于社会。” C误己误人 ②抱定宗旨

A以正当之娱乐 易不正当之娱乐

B因为当时整个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而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C国家之兴替 ③敬爱师友”

A以诚相待敬礼有加互相共勉

B对于老师 :不问学问之有无,只问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就特别尊重。

对于学生:不能开诚布公。

C不仅是为了改善校风,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

两项措施 :修改讲义(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添购书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完成表格见附录

学生自由诵读完成信息的筛选 这篇课文的内容不难,但是有些文言字词有可能难于理解,在学生送诵读的过程中就发现这些问题然后大家一起叫解决。并且信息的筛选考察的是学生的选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四、归纳 特点

从课文的标题中我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体裁是演讲,那演讲的特点是什么了?请根据这篇课文做一个总结。明确:内容: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结构:思路非常清晰。

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语言: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

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

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结合课后练习三来具体体会课文语言的特色)

分组

讨论 这个单元全部是演讲稿,这是第一篇课文,如果我们很直白的去告诉学生演讲的特色是什么,那么他有可能无法具体理解,如果让他根据课文去归纳,就会学以致用。五 谈感想

先生的演讲不只是一篇演讲的规范之作,更是一篇震撼人心灵的文章,我们可以说:没有北大就没有五四,而没有蔡元培先生就没有北大。先生改变了北大,北大影响了中国.那九十对年后,蔡元培先生对北大学子提出的三点要求有没有触动你的心灵?请选择其中的一点联系现实和自身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 自己

思考 这篇演讲我们要注重它的思想内涵,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改变自己的缺点,让文章达到“育人”的目的。

结束语 学生们的讨论各有侧重点,但都不错,因为你们是针对现实和自身而谈的。九十多年前,蔡元培先生的演说唤醒和激励了当时的北大学子,而今天,他的演说依然打动了我们的心灵。他不朽的声音,将穿越时空,永远回荡在我们灵魂的深处,陪伴我们不断成长,走向每一个成功。七

作业 牛刀小试:就任班长之演说 学生课后完成 学生要学以致用。

5.13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 篇五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写于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时。那时的北大,虽说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但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腐朽守旧,了无生气。作者作为一个锐意改革的新任校长,在演讲时开门见山,直指北大多年的弊端,目的明确,脉络清楚,一气呵成。

二、说生情

高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演讲词了,对演讲词的特点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因此本轮的教学应该让他们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高中生正逐渐形成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蔡元培先生的这篇文章能很好地激发他们对当前的高中学习和未来的大学生活进行思考。此外,学生对北大的历史及蔡元培先生做这番演讲的时代背景了解不深,应作出补充说明。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课文,了解演讲词针对性强、条理清楚、通俗易懂、适当的感情色彩等特点; 2.深入理解文章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现实意义; 3.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讲解式、启发式、合作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演讲词毕竟是一种在特殊场合下使用的文体,有它的特点。在教学时,以此为突破口,不仅有助于对本文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写作演讲词。蔡元培先生的这篇文章不仅在当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在今天也有它的社会价值,值得我们去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在当前的社会意义,将有助于引起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说学法:1.圈点勾画。演讲词具有针对性强、条理清楚等特点,因此,只要学生能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一些关键点,演讲词的内容理解就不难了。

2.质疑讨论。演讲词总是针对演讲当时的情况而说的,但也有许多演讲词具有普遍的价值,对当今的社会生活也有巨大的意义,这时讨论可以使学生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比较中肯的观点。

五、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北大历史”和蔡元培的资料

环节一:导入新课。导语设计:同学们,现在的高中生没有人不知道北京大学的,那你们了解北京大学的历史吗?(补充资料:简介北大历史)

蔡元培在北京的发展史上发挥过巨大的作业,那你们了解蔡元培吗?(补充资料:简介蔡元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蔡元培在就任北大校长时所作的演说。环节二:把握演说词的基本特点

如果是你,就任一所大学的校长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演讲,面对的是听众,怎样才能让听众听得更清楚,印象更深刻呢?怎样说最合适?

学生发表意见后,总结出演讲词的基本特点:针对性、通俗易懂、条理清楚、适当的感情色彩。

环节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对课文进行圈点勾画: 1.蔡元培就任之初,就向北大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 明确: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2.他为什么会提出这些要求呢?

明确:针对当时北大的学风和社会的现实提出来的。

第一册﹒第九单元

文中哪些句子写明了当时北大的学风和社会现实。

由此看出,蔡元培所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有针对性的。

3.文章用的是文言,我们读起来会觉得有点困难,又怎么做到通俗易懂呢?

这里要提示学生,演讲的时代和对象、这篇演讲词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1017年的北大学生,大多是接受过中国旧学的熏陶而长大的学生,对于蔡元培使用的这种浅显的文言理解上不会有困难。另外,使用文言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4.谈谈文章是如何做到条理清楚的?

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的结构非常明晰。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明确提出了三点要求,结尾点出自己的计划,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5.这篇文章看起来平淡朴实,没有什么感情色彩,你认为呢?

明确:平淡中和,并不代表着没有感情色彩。通观全文我们仍然能感觉到作者对当时北大校风和社会风气的强烈不满,感受到作者寄希望于当今学子们能扭转现状的一片赤子之心,也能看到作者对学子们身心健康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作者对学校、对师生的强烈的责任感。环节四:课堂思考:蔡元培先生的这篇演讲词作于一百年前,时至今日,我们读来仍感触颇深,你觉得蔡先生的这篇演讲词对当下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环节五:拓展阅读

马寅初《北大之精神》

六、说板书设计

演说词的特点:针对性、通俗易懂、条理清楚、适当的感情色彩

一个目标: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6.13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 篇六

1、初步感受演讲辞的特点,梳理文本内容

2、读文识人:蔡元培的人格特征

3、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教学重点:读文识人

高考考点: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综合

教学工具: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如果说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那么,蔡元培先生就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先生点过翰林,留过洋,当过_,拿过厚禄,可是他最辉煌的人生篇章却是在北大写下的,被称为“北大永远的校长”。上任后的第五天,也就是191月日,面对全校师生,先生发表了这篇语重心长的演说。

一、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信息式阅读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过渡:作为一篇演讲辞,首先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晰,请大家用信息式阅读法,一目十行,捕捉文本最重要的信息,概括演说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明确:

一番寒暄

主要内容三点要求

两条计划

二、文本探究

2、这篇演讲辞从哪些方面对当时的现实进行了揭示?请具体阐述。(要求:先大声朗读文本相关语句,然后分析)

过渡:北大,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神往的地方,可是,当年蔡元培接到委任状(幻灯片)时,很多朋友却劝他不要去,那么,1917年的北大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让朋友们如此地担忧反对呢?(幻灯片)演讲辞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极强的现实针对性,那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迅速阅读文本,寻找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总结。老师看哪一组的同学找的既快又准。

明确

社会:“风俗日偷,道德沦丧”“毁德败行之事,所在触目皆是”

北大“_”:

学生宗旨:“做官发财”“考试则熟读讲义“敷衍塞责”“故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极端的功利主义)

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虽然被_了,可是科举时代的劣根性却并没有完全清除。皇城根里,天子脚下,在一个可以望见紫禁城的地方读书,学生们心理上会形成怎样的期待,不言而喻。他们以大学为升官发财的阶梯。北大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官僚养成所”,散发着陈腐的气息。

“平时则放荡冶游”“不正当之娱乐”(这些雇着当差的被称为老爷的学生们课余则吃花酒,捧名角儿,打麻将,逛_院)

学生品德:功利、毁德败行

学生行为:不重道自然谈不上真正的尊师,亦谈不上同学道义相勖,相互切磋。

老师水平: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整体素质不高,专心于教务者甚少)

老师讲义:精致奥义,细枝末节全部打印并分发给学生,致使学生“考试则熟读讲义”即可敷衍塞责。同时讲义可能多年未更新,陈俗乏味。

学校图书:书籍虽多,然新出者甚少。

(活动设计:分组寻找信息设计意图:熟悉课文,弄清现实)

3、先生提出的“三点要求两个计划”,对于改变北大当时的现状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请认真品读原文,用对联的形式进行总结。(选择其中一点归纳或几点同时归纳均可)(幻灯片5)

过渡: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而北大就是一个“官僚养成所”。明知是龙潭虎穴,先生依然奋不顾身地闯了进来,非常之时,必有非常之人力挽狂澜,先生就是这非常之人。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上任后,面对全校师生的第一次讲话,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北大存在多年的沉疴与弊端,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三点要求、两个计划”,请同学们认真品读,分析作者是怎样阐述的,体会其对改变现状的作用。并用对联的形式进行总结。选择其中一点归纳或几点同时归纳都可以。

每个小组打造一副精美的对联,酝酿好了就派选派能代表本小组书法艺术水平的同学,把你们的成果展示到黑板上,因空间有限,展示同学限定为五人,名额有限,请大家抓住机会!老师对你们的精彩表现充满了期待!)

(活动设计:写对联设计目的:进一步探讨文本内涵)

可示范:(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仄起平落)

宗旨正大求学问品行谨严矫颓俗敬爱师友礼交际

改良讲义裨实用添购新书供参考延聘名师促学问

学生作品:

求知识爱惜光阴容有底止,进北大研究学问绝无二心横批砥砺德行

娱乐正当无亏道德强健身体,品行谨严不染流俗力夯根基

热爱同学更宜道德相勖,尊敬老师尤应礼貌有加

添购新书供参考,改良讲义促潜修横批当务之急

宗旨抱定一校改,德行砥砺兴九州

抱定宗旨求学问,砥砺德行为楷模

定宗砺德充内涵,弃名求知救危国

孜孜求学定宗旨,修身养性利言行

蔡元培拟计划定要点劝学正,诸学子受教育改恶习成栋梁

敬爱师友非常之人用心相待,砥砺德行卓绝之士以身作则

_乱世尤须抱定宗旨一心求学,世风日下最要砥砺德行不染流俗

抱定宗旨摒名利,砥砺道德求真知

典籍满架供参考可博采,精旨要义列纲要促潜修

三点要求一针见血改旧容,两个计划求真务实创新风

先生奋勇任校长,北大竭力济天下

苦口婆心一篇名讲开启新纪元,锐意改革几项良举力挫不良风

抱定宗旨求学问,砥砺德行治流俗

示范(机动安排)

横批革旧迎新上联:坚辞不学无术治沦丧

下联:勇延德高望重创新风

补充:针对当时北大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心于教务者甚少的状况,现身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悍然解聘了一大批资格老但不学无术的教员,延聘了一大批当时在各个学术领域最有建树最有影响力的学者名流,而不问出身文凭高低、年龄大小,不讲究新学旧学只要有真才实学,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马寅初、黄侃、辜鸿铭,梁漱溟等,这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构成了中国大学最辉煌的教师阵容。经过他的调整,当时北大两百多个教员中教授的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其中梁漱溟没有读过大学,年龄仅24岁,但因其深厚的国学功底仍被聘为教授,美少年胡适从美国回来被聘为教授时也只有26岁,而当时学生的年龄大多都是二十出头。其实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大学更有吸引力呢?就算它的名字不叫北大。

4、先生针对现实对青年学子提出的三点要求哪一点最触动你的心灵?

三、含英咀华

5、“言见心声,文见其人”,根据先生的演说,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选择最打动你的一点来谈。

过渡:先生的演说吹响了北大改革的号角,拉开了北大改革的序幕。在不到两三年的时间里,先生就一个陈腐的北大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大学,从而奠定了北大百年的基业。

一次成功的演讲,最感人的根本不在于文辞的华美,结构的严密,而在于演讲者能用自己的情感之火点燃听众的情绪,所以,先生此次演讲中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崇高的情怀才是最动人的根本!

那么,根据先生的演说,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选择最打动你的一点来谈。

请同学们可先小组交流感受,然后举手发言。

小结过渡:

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既严厉务实又博学儒雅,他一身的正气与锐气,都源于他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对事业对学生的崇高责任感。先生就是那浊世中盛开的一朵卓绝之花!毛主席称赞先生是“学界的泰斗,人士的楷模”;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北大之父”;是先生改变了北大,而北大影响了中国,正如美国学者杜威所说(幻灯片)。

老师将同学们对蔡元培先生的印象汇成了一段话,老师读一篇,学生跟读一遍:

我深深地景仰你呀,先生!你那大海般的心胸,包容一切的气度;你那君子的儒雅,学者的风流;你那丰厚的学养,洞察世事的贤明!你用严厉务实的风格影响着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要求着我们;你用谨严的精神、良苦的用心、谆谆的教诲启迪着我们;你用一身的正气感召着我们,用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精神鼓舞着我们!先生,你如此的卓绝,叫我如何不敬你,爱你?

四、拓展延伸

时短情长,通过这节课的共同学习,我们掂量到了先生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沉甸甸的分量,也深刻领悟到了先生殷切的期望,先生的声音穿越了历史,先生的精神抵达了我们心灵,让我们将这种感动化成前进路上的力量和勇气吧!

老师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作为本课的结束语,让我们大声朗诵,一起共勉!

预设:我希望自己用辛勤丈量岁月,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理想;

我希望自己用诚挚培育友谊,用执著和毅力坚定信仰;

我希望自己用孝心敬爱父母,用关心和爱护友爱兄长;

我希望自己用健康填满心智,用愉悦和快乐伴随成长;

我希望自己用智慧装饰实力,用争辩与反省提携修养。

我希望自己以攀登科学的顶峰为远方;

7.13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 篇七

知识目标:

1、掌握演讲词的特点;

2、认识蔡元培其人,了解他的教育思想

能力目标:汲取蔡元培成功演讲的语言感召力和说服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蔡元培的人格魅力

2、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实现“开心启智,完善人格”

教学重点:

1、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2、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语句,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2、联系现实,明确自身学习的宗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根叔”的教育家情怀导入(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典礼校长刘培根的《记忆》演讲)

作者简介:

(略)

挖掘文本:

1、初步探讨:

(1)演讲词的特点:

条理性、针对性、鼓动性

(2)本文条理清晰,基本观点是什么?

三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两项计划:改良讲义,添购书籍

(3)为什么提出这些要求?

社会现实:道德沦丧北大现实:志在做官发财

(补充资料)社会背景和当时北大的现实

2、深入探究:

对于蔡校长的慷慨陈词,你有何感触?对于他针对当时现实提出的具体要求,你有什么感想,从文中找出你颇有感受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分小组分别从三点要求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句子品读,理解其思想内涵。

体会蔡元培作为一个文人的家国情怀,作为一个教育家的智慧,作为一个改革家的魄力。

体会求学的目的: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拓展延伸:

图片展示:就业难,论文抄袭,郭敬明抄袭事件

这些教育界,文化界存在的宗旨偏离,道德缺失的现象带给我们思索:读书,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开心启智,完善人格”

结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校训该是照亮我们每个人求学之路的明灯

作业:

8.13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 篇八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35.本文所阐述的办北京大学的理念是什么?答: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36.如何理解“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答:强调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非为做官致富。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误己误国。

37.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本文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方法。在正面阐述了办学的“三事”,又从“三事”的反面“来大学是为了升官发财,同乎流俗”等方面一一加以对比,有破有立,立中带破,使正面的论点更加突出,针对性更强。

38.本文说理有何特点?答:⑴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⑵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

⑶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

39.文章第二段(一旦抱定宗旨???)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对比论证,批驳了读大学要做官发财的思想,阐述了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观点。

9.13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 篇九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肄.业(yì)

弭.谤(mǐ)打烊.(yànɡ)裨.补缺漏(bì)B.寒碜.(chen)訾詈..(zǐ lǐ)丛冢.(zhǒnɡ)佳肴.(yáo)C.褴褛.(lǔ)会晤.(wù)悚.然(sǒnɡ)悭.吝(jiān)D.商榷.(quâ)靓.妆(liànɡ)颓.然(tuí)旁稽.博采(jī)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各公司还要制作专门的阅报栏,让《人民邮电报》每天按时置身于阅报栏上,以方便每一位员工阅读,千万别把它。

(2)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禁令,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但有些商家对此却。

(3)政府决策者一定要清醒,必须要将个人利益,决策才不会犯错,才能推行下去,群众才会支持你。

A.置若罔闻

束之高阁

置之度外 B.置若罔闻

置之度外

束之高阁 C.束之高阁

置若罔闻

置之度外 D.束之高阁

置之度外

置若罔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17 世纪至 18 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C.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者,前者的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

D.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懑的碰撞的话,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人生苦短,我们不能任由烦恼淹没快乐,。,。

。只要心明净了,就会快乐起来。

①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学会操纵自己的内心 ②心是烦恼的根源 ③让它向着有阳光、有灯光的一面 ④亦是快乐的根源 ⑤不能一生都活在与烦恼的牵缠中 ⑥我们无法除尽烦恼,了脱生死 A.③①⑥⑤②④

B.⑤②①③④⑥ C.③①④②⑥⑤ D.⑤②④⑥①③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 5-8 题。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

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5.本文说“一曰抱定宗旨”,那么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抱定什么样的宗旨?

6.文中加点的“大学之性质”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阐明“大学之性质”?

7.根据本文的主旨,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8.蔡元培先生在演说里指出了北京大学多年来的弊端,这弊端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请你探究一下,造成北京大学多年弊端的原因是什么。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

第一个梦想成真 朱苏力①

①经历了长远的——时间和空间的,但更主要是心路的——跋涉,终于,你们来到了向往中的北大。我代表法学院全体师生欢迎你们,欢迎你们来到北大法学院,欢迎你们成为北大法律人!②北大是值得向往的,但她只是你们人生的第一个梦想成真。如今,同学和邻居羡慕和赞许的目光已经远去,北京的第一场秋霜会平息你的兴奋和激动;而在这个人人“才华横溢”的校园,也不会给你留下太多自恋的空间。上课、占座、考试和“灌水”,教室、图书馆、农园和“一塔湖图”,将挤满你的日程。什么时候,美丽的未名湖会再一次听见你的足音? ③学习不仅仅是读书和上课。不要把学习仅仅当作一项任务,或是为了分数,为了满足人人会有的、无可指摘的虚荣心而谋杀了你生活的快乐。学习,不要追求“刻苦”,而是要“发现你的热爱”;学习应当是从容的,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的常态。而在北大,这是可能的。这

里有许多智慧的老师,不仅有本校的,而且有外埠的;有许多精彩的讲座,不仅有法学的,还有其他专业的。当然,不会都好、事事令人满意;但无论如何,它都不会,也不应该,只是让你失望,你可以由此获得自信,促动你去创造。你还应当发现,周围的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你无法一一亲历却是你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一次远足也许会令你获得一位良友,即使不是终生的;一次交谈也许会让你进入一个只能在电视上或书本里接触的世界,即使某一天你必须离开。大学并不只是校园更大一点,同学更年长一点,老师学历更高一点。大学与中学的最大区别之一是,后者是标准化的,而前者是高度专业分工的;因此它更像一个小型的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北大这样的综合性大学,你要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④这对于学习法律尤为重要。不仅因为实践的法律总是需要各种知识,而且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比有很多不同,法律说到底是要恰当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规章制度和解决大大小小的人际冲突。对于法律的知识和技能,首先是理解,然后要锻炼妥善应对人和事的能力。好律师、好法官的那个“好”字既不是文字的构建,也不全是个人的修行,它更多是在各种交往和事务处理中,逐渐磨炼出来的那种敏锐、犀利、干练和缜密,当然还包括一定程度的、要做成事不可缺少的融通之处。

⑤这只能从社会交往中学。但学习本身不是目的,目的还是生活。你们当中很多人,特别是本科生,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目光中,如今第一次真正远离家门,要同这么多、将来还会更多的无亲无故的人打交道,这真的是非常艰难却是你们必须迈出的一步。要学会相信别人,也要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竞争,也要学会协同;学会严格,也要学会宽容;学会坚持,也要学会妥协;学会倾听,也要学会表达;学会默默恪守,也要学会分享心灵;学会在挫折中守护理想,在超越中留住平凡。而所有这些,只能靠你们独自摸索的“分寸”,别人很难教授。独生子女被父母和社会一直“关”在校园内,但实际上,大学并不只是一个灌输知识或创造知识的地方;今天的大学已不得不悄悄承担了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成了青年人进入现代社会生活之前的最后一个集训营。

⑥不要以为这只是对你们个人生活幸福和职业成功的告诫,这其实也是我们这个正在转型发展中的社会的需要。仅仅是一般的、可文本化的知识或技能不足以组织一个我们愿意接受的现代社会,仅仅是父母或老师的告诫也不足以应对严酷有时甚至是险恶的生活世界。在书本之外、课堂之外,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法律人,需要其他许多东西,其中包括胸怀、视野、想象力、同情心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你对于周围人的真诚关切,乃至对于整个中国和整个人类的关切。

⑦最后的半句话并非夸张。因为,中国社会已经在市场经济和人员流动中日益整合了

——你带着些许乡音的普通话就是一个标志;世界也已经在全球的贸易、交往甚至冲突中日益整合了——你床头的英文版《哈利·波特》或你袋中的手机就是一个明证。

⑧你们是幸运的,不只是因为你们来到了北大法学院,更因为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世界。当然,仅仅幸运是不够的。即便今天进入北大,也并不意味着前程一定远大——如果你们太多关注了考试、分数、出国、考研、个人情感以及其他数不清的纠葛。

⑨很有可能,你的才华、自信、经验以及其他许多东西都会在这里第一次受到挑战,高中或大学本科独孤求败的经验将在这里终结。你还会遇到许多同青春相伴的困惑、怀疑、挫折和痛苦,也许包括你的初恋,和更多的暗恋、失恋。但即使如此,有一点请记住,没有什么可能规定你的未来,最多只能算是“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⑩我相信,在这里,你将度过也许不是你最幸福,肯定不是你最灿烂,但必定是你们最怀念的一段时光!⑪我祝福你们!(摘自《演讲与口才》)【注】①朱苏力:曾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9.本文作者认为大学的性质是什么?这和蔡元培先生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10.作者认为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这和蔡元培先生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11.文中的“当然还包括一定程度的、要做成事不可缺少的融通之处”,其中“融通”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2.“第一个梦想成真”的含义是什么?

三、表达交流 13.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字。

蔡元培先生曾在大学演讲时说到人生的三个时期,即预备时期,幼年;工作时期,壮年;休

息时期,老年。

他接下来说,预备时期,①

。少年受益于社会,欠下债,债是要还的。工作时期,也是还债时期。②

,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老年进入休息时期,如果有能力,③

。即便休息,“半息”就可以了,不要“全息”。健康状况允许,又有份事业,是个实业家、教育家、著作家,继续工作着,不知老之将至,当然更好。

14.右面是联合国发行的“联合我们的力量”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85 字。

【参考 答案 】

.1.【解析】B 项,“詈”应读“lì”;C 项,“褛”应读“lǚ”,“悭”应读“qiān”;D 项,“靓”应读“jìng”。

【答案】A.2.【解析】“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三个词语词义差别较大,根据各句句意,较容易得出答案。

【答案】C 3.【解析】A 项,一面和两面不照应,“要激发这种潜能”应改为“能否激发这种潜能”。B项,主谓搭配不当,应在“铸制”后加“的”。C 项,句式杂糅,可将最后一句改为“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遭遇大灾难”。

【答案】D 4.【解析】此类题目可以运用排除法。此题可以从首句入手,横线前是“我们不能任由烦恼淹没快乐”,衔接此句,⑤最合适,这样可以排除 A、C 两项;然后再去比较 B、D 两项,②④的句式结构一致,衔接较紧,由此可以排除 B 项。

【答案】D 5.【解析】此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选段提出论点后,先解释为什么要“抱定宗旨”,然后提出“宗旨”的含义,从文段中“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后可以找到信息。

【答案】为求学而来,爱惜光阴,孜孜以求,研究高深学问,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解析】关于大学的性质,蔡元培紧接此句有明确的说明;作者阐明“大学之性质”的目的,可以结合“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理解。

【答案】作者认为“大学之性质”是“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作者先阐明大学的性质,是为了明确大学的宗旨。

7.【解析】这几句话是从反面提出观点的,解答时我们可从正面概括作者的旨意。

【答案】恳切告诫青年学生应当努力学习,珍惜大好光阴,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奠定基础。

8.【解析】作者是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弊端提出观点的。

【答案】弊端: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读书,多以实惠取巧为主,不研究学问;对于教师,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

原因:①受做官发财的思想意识的影响;②学校办学宗旨不明,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日趋庸俗

化。(只要言之有理即可)9.【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以及对作者在文中表露的观点态度的把握能力。文章的第③-⑤段有相关表述,注意筛选文中的关键词句。

【答案】大学是高度专业分工的,是一个小型的现代社会,它并不只是一个灌输知识或创造知识的地方;今天的大学已不得不悄悄承担了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成了青年人进入现代社会生活之前的最后一个集训营。蔡元培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

10.【解析】作者对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看法,主要集中在文章的第⑥⑦段;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学习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抱定宗旨”一部分中。

【答案】作者认为,学习不仅仅是读书和上课;在书本之外、课堂之外,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法律人,需要其他许多东西,其中包括胸怀、视野、想象力、同情心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你对于周围人的真诚关切,乃至对于整个中国和整个人类的关切。蔡元培认为大学的主要内容是求学,“为求学而来”。

11.【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融通”的含义在第④段文字中有相关表述。

【答案】恰当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规章制度和解决大大小小的人际冲突;理解并妥善应对人和事的能力。

12.【解析】此题考查对题目含义的理解能力。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第一个梦想”指的是进入北大,“成真”指考入北大后将要度过的时光。在文章的第②段和结尾处有具体的解说。

【答案】来到北大,在这里,你将度过也许不是你最幸福,肯定不是你最灿烂,但必定是你最怀念的一段时光!13.【答案】①也是欠债时期 ②壮年为社会做工作 ③还是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4.【解析】要明确图像中的构成要素,然后分析它们被赋予的意义。要把图像与标题联系起来,“联合”“力量”与图像中的“鸽子”(和平)、组成鸽子的“旗子”(联合)和鸽子口中的橄榄枝都要联系起来考虑。

10.就任北京大学之演说教学设计 篇十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及设想】

本文是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时的一篇演讲辞。当时的北大学风败坏,针对这种局面,蔡元培在演讲中提出对北大学子的三点要求,并开宗明义指出了大学的性质。本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演讲辞,又是由文言文写成,宜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文中的一些观点至今仍能启发智慧,鼓舞人心,宜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悟其精髓。本文具有演讲辞文体特点,学习时又涉及很多背景知识,采用合作探究式较为适宜。因此,本文宜采用讲解式、启发式、合作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理解主旨,明确作者观点。

2、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实际,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4、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习生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实际,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学方法】讲解式、启发式、合作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营造课堂氛围导入新课

1、课前用幻灯片播放《北大校园风景介绍》,为学生应该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在感受北大美丽校园的同时融入情境中。

(播放的图片有11张组成,都是北大校园风景图,包括北大全景图、未名湖、博雅塔、红楼等。配以中国古筝经典名曲《高山流水》希望在课前让学生于轻松愉悦中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在无意识中为本课学习奠定基础。)

2、导入新课

哪里有声音,哪里就有力量;哪里有口才,哪里就有了战斗的号角,就有了胜利的曙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古有战国苏泰数国游说不辱使命,三国孔明力排众议舌战群儒,近有革命领袖宣传

爱国救亡图存演讲规起云涌,不战屈人之兵,谋划临阵倒戈,战前的动员,士气的鼓舞,人文的凝聚,乾坤的扭转??这一切都要通过口才表现出来口才在无形之中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推动了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口才,无疑也是一种巨大的生产力!

当今社会,人们已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口才的重要,口才对于某些人来说将直接影响到其事业的成功与否,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口才。

设问:你对自己的口才有自信吗?你是否曾经为提高自己口才做出过一定的努力?现在我们一起去感受演讲辞《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吧。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积累字词

(读是理解的前提,提出具体要求读,学生会在朗读中更用心,既训练基本能力,又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多媒体课件展示补充的注音、释义)刮目相见:比喻另眼看待。时阅数载:时间经过几年。阅,经过。

长(zhǎng)斯校:当此校校长。

提携(xiã):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

宗旨既乖:宗旨既然错误。乖,错误。敷衍:这儿指学习不认真。砥砺(lì):磨练。营营:形容辛苦劳累。

切磋(cuō):比喻共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店肆(sì):店铺。

视事:到职开始工作。潜修:深入钻研。

裨(bì):有益。商榷(quâ):商讨。

2、浏览课文,理清思路

(1)蔡元培的这篇演讲辞具体包括那些内容,浏览课文,用横线画反应作者演讲内容的句子。(用勾画法读课文,学生在筛选信息的同时,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学生独立勾画,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情适时点拨。

(3)交流、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

(4)思路探微:

作为一篇演讲稿,文章思路很清晰。先交代昔日交往,以示作者一贯关注北大、关注教育。接下来,以新任校长的身份,向北大学子提出三项事关改良社会、改造教育、改善校风的大事。最后又就北大学子近期该做的紧迫事情提出两项。而在演讲中灌注了满腔的热情。

(5)感知文本内容 :

课文是一篇演讲稿。作者开头简单交代自己往昔与北大的交往,显示自己在感情方面与北大的联系。之后,即以新任校长的身份,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

①要求青年学子端正对大学性质的认识,抱定认真求学的正大宗旨,为做学问、为今后②要求青年学子在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的社会背景中,认真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

③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为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做出榜样。

在演讲的最后,作者告诫青年学子近期做好为了做学问和改良校风必须做好的两件事:改良讲义,添购书籍。

三、交流背景知识与作者

(先提问或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所了解的北大,之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背景知识)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这就是当时的北大现状。蔡元培何许人也,他能扭转北大的校风吗?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作者蔡元培。

蔡元培,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再赴德、法等国学习和考察。1916年回国,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锐意改革、整顿,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聘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四、悟读“三点要求”

导引:作者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a、抱定宗旨

蔡元培先生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尖锐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蔡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b、着眼于品行

(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人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c、敬爱师友

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

五、深入探究、领悟内涵

(此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思考探究、交流、然后教师再加以点拨)

1、【提问】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2、【提问】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3、【提问】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学生默读思考,讨论交流)【明确】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

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六、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演讲辞的文体特点,也分析了本文的特点,知道了作者的三点要求和两点计划,初步了解了蔡元培这个人和他的办学方针。理清本文的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理解这篇演说辞的思路是怎样一步步变化发展的。理清了思路,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对写作也有帮助。

七、知识拓展、提升

1、蔡元培对北大学生提出的三点要求中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动笔写出你的感想与同学交流。

2、设想自己当了班长,写一篇“就任班长之演说”的文稿。要求:观点明确,有演说稿特点,不少于400字。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教学重点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努力让学生能真正走进文本。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走进文本的多种方法。

读是思的前提。“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走近文本,我尤其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使之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这节课上,学生掌握了知识:演讲辞的文体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读、勾画、分析,每个过程都给他们以方法的指导,尤其是品味语言时,明确地提出各个角度,学生有法可依,自然学起来轻松。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我在导入语和知识拓展、提升环节上注重多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熏陶。

当然,讲课中也有不足之处。45分钟的课堂应分秒必争。教学的要努力做到紧凑而有实效。我的教学中,体会演讲辞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的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本文的特点,虽然初衷是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尊重个体体验,却让课堂又走向了“难收”的局面,在实际教学中显得散乱,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如果能借助课后习题,教师适当的加以点拨,可能效果会好些。

篇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学案、教案.doc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初步认识演讲稿的特点。

【音读文章】

1、请借助老师给的注释和工具书,把文章读通读顺。

2、下面是本课生字,其中加*的为多音字,需要你借助工具书的力量,给这些字注上完整的注音,并查出词意。

数(shù)*载(zǎi)* 肄(yì)业 指摘(zhǐ zhāi)*干(gàn)*禄(lù)提携(xi?)弭谤(mǐ bàng)孜孜(zī zī)造诣(yì)冶(yě)游敷衍(fū yǎn)塞责(sa* z?)沦丧(lún sàng)*贻(yí)误 鲜(xiǎn)为人知 力矫(jiǎo)* 颓(tuí)俗 砥砺(dǐ lì)相(xiāng)勖(xù)庶(shù)民切磋(qiē cuō)訾(zǐ)詈(lì)潜(qián)修裨(bì)*益无虞(yú)缺乏 商榷(qua)

【意读文章】

1.借助词典和注解,疏通文意;然后填写下面内容:

第一部分(1段):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提出演讲的目的,既 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2-4段):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5段):交待了上任后要做的两件事及缘由: 一曰_________;二曰__________。

二、了解演讲背景,做到知人论事。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1868年1月11日出生,1940年3月5日

病故于香港九龙。191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

针,使北京大学气象一新,声名赫赫。蔡先生的治学作风和为人品格

是中华民族的无穷财富。他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

科学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是近代、现代历史上探索

救国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奋斗

了40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曾

高度评价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投身教育,1917年起任北大校长前后共

11年。不拘一格,奠定了北大的学术地位,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

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

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

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 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

大学。蔡元培接任校长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

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

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

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加之,五四运动之

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

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

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

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

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

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之前,北大已换过五任校长,并未能改

变北大的局面,许多人劝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于声名有碍,但他毅然赴任。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广纳不同

思想与流派的人才走上北大的讲台;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风

气。就职不到十天,他首先整顿了教师队伍,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之后又积极聘请学识渊博且思想进步的刘半农、鲁迅等加入北大行

列。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决辞退,不予任用。其次蔡元培先生树立了良

好校风,要求学生“以研究学术为天职”鼓励学生多方学习,形成自

己富于个性的独特思想,形成了独立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再次,他还实行了开放性办学的方式,打破“男女授受不亲 ”的古训,接收女学生,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此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学有所思】

1、有关演讲(演说):

演说是一种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重要方式,它主要是用有声语言来传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收到打动、感染听众之效,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在某种意义上,演讲就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而流长。两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写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修辞学》一书,详细地阐述了修辞的艺术,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影响听众的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演说以其撼人的感召力,世代沿袭,风靡于世界,不仅成为文明的一种标志,也成为现代政治角逐、商业竞争甚至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战时期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拖着残疾的身体巡回演说,让美国人民了解了他的思想。所以我们要 重视演讲,感受它的魅力。

2、你认为这篇文章是一篇成功的演进稿吗?原因是什么?

3、如果你要就职班长或组长,你的演讲会讲什么内容呢?试着写一写你的提纲。篇三:《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 力:

1.理清文章结构,抓住文章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

2.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针对性强、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2.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3.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2.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主旨,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演讲辞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关键语句,体味文章的内涵及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一组北京大学的图片)

波光潋滟的未名湖,古朴秀丽的博雅塔,百年燕园与青春憧憬联系在一起,越发充满了诗意的情趣。今天,北大以她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成为莘莘学子仰慕与向往的求学圣地。然而,创办之初的北大是怎样的状况呢?又是谁为北大奠定了学术至上、思想自由的优良传统呢?90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初所作的一篇划时代的演讲,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二、走近作者:

1.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发言,交流、共享信息——

“说说我所了解的蔡元培”。

2.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作相应补充并用投影展示重点信息。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2.学生分组讨论,初步解决自读过程中发现的疑难语句。

3.学生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合作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初为北大校长,他计划做哪些事情? 3.学生速读课文,筛选相关信息。4.教师引导学生解答以上思考题:

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抱定宗旨(学业方面)、砥砺德行(品行方面)、敬爱师友(个人修养方面)。

初为北大校长,他计划做两件事:改良讲义、添购书籍。5.师生共同小结本文整体结构内容。

五、文本探究:

教师提示学生,重视文本,要通过对课文的研读鉴赏,积极地建构文本意义,尤其要学会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㈠研读课文第2段。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①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抱定宗旨”的涵义。

②这点要求是针对怎样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③在作者看来,学生求学宗旨不正大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2.学生默读课文,小组内合作探究,展开讨论。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全班共同交流,教师适当点拨。4.师生合作,共同总结:

①“抱定宗旨”是指要抱定求学的宗旨,刻苦研究学问。蔡元培提出这一要求就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了学子求学的目的。

②以前的北大学生“皆有升官发财思想”,专业多选“干禄之终南捷径”的“法科”,对于教员“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官阶之大小” 等等。

③研究学问“放荡冶游”、“潦草塞责”,最终“误己误人”。

㈡研读课文第3段。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①“砥砺德行”的要求是针对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的?

②蔡元培为什么认为大学生要“砥砺德行”?

③蔡元培认为北大学生当如何“砥砺德行”? 2.学生默读课文,小组内合作探究,展开讨论。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全班共同交流,教师适当点拨。4.师生合作,共同总结:

①“砥砺德行”的要求是针对当时社会风俗败坏的现实而提出的,当时整个社会道德沦丧,而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可见大学生也深受流俗污染。

②因为大学生“地位甚高”,应肩负“以身作则,力矫颓俗”的重任,责无旁贷。

③最好的方法是“以正当之娱乐”代替“不正当之娱乐”。这样才能无亏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体。

㈢研读课文第4段。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为什么北大学生要“敬爱师友”?

2.学生默读课文,小组内合作探究,展开讨论。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全班共同交流,教师适当点拨。4.师生合作,共同总结: 教师为学生求学提供便利,“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

同学间“互相亲爱”,“可收切磋之效”。

同学同处一校,“毁誉共之”,”所以必互相劝勉”。

㈣把握文章主旨。

1.教师提问:针对当时非常腐败的社会现实,蔡元培先生明确要求学子们要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目的是为了什么?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合作探究。3.学生发言,教师适当点拨,明确答案:

本文中的三点要求都是围绕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提出的,而且全文都围绕着这一主旨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

六、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蔡元培先生上任之初对青年学子们的谆谆教诲,意在为北大树立新的学风、校风,言辞诚挚恳切,发人深省。

七、布臵作业:

1.继续搜集北大的历史和蔡元培对北大的贡献等方面的资料。2.以书面形式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蔡元培先生针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北大的不良风气给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两点计划,那么他的教育方针有没有起到革除弊端、改良风气的作用呢?他做了校长后,北京大学有怎样的变化?下面就来看看同学们又了解到关于北大和蔡元培的哪些信息。

二、延展探究:

1.学生根据课下搜集的资料,交流信息和看法——

说说“北大的昨天和今天”或“蔡元培对北大的贡献”。2.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作小结并用投影展示重点信息。

三、各抒己见:

通过刚才的信息交流,我们了解到蔡元培先生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北大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北大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事实上,这篇演说直到现在,对我们高中生也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下面就请同学们谈谈自己读了本文的感受。1.教师用投影展示讨论话题:

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子寄予的殷切希望,最触动你的心灵的是哪一点?请谈谈你的感悟。2.学生自由讨论分析,在小组内交流心得。

3.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评价。4.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小结,注意引导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同时,思考自己应当怎样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四、思考发现:

蔡元培先生的这番演说,不论是对北大,还是对众多学子,无疑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另外,本文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演讲辞,在写法上也很有独到之处,接下来,就让我们体会一下。

1.投影展示思考题:

从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方面分析,本文作为一篇演说辞有怎样的特点?(要以文本为依据,具体分析)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并分组讨论。

3.各小组选出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提示学生要以结合文本内容作具体分析。4.师生共同总结,并用投影展示:(1)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2)中心突出,层次分明。

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3)简洁凝练,古朴典雅。

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作为一篇演讲辞的特点。

五、学以致用:

1.教师用投影展示训练话题——

有人说,十六岁是生命之花绽放的季节,她美丽,充满幻想;她灿烂,充满活力;她有困惑,但从不放弃;她有迷茫,但决不后退。请你以“花季宣言”为话题,写一篇简短的演说辞。2.学生完成演说辞的写作。3.请几名学生当堂演讲。4.教师进行适当鼓励评价。

六、布臵作业: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读后感 篇十一

蔡元培先生就职北大的演讲是一次非常著名的演讲,在这场演讲中,蔡元培先生阐明了他的办学理念,同时也给出了他对那时候的大学生的看法以及对大学生的期待,即使在现在看来,也依然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大的警醒意味。

在蔡元培先生的演讲中,讲得最多的是第一段,足足占了全文的三分之二。这一段是关于求学的宗旨的讨论。在这段中有这么一句话:“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1】在蔡先生看来,大学跟培训专业技能的学校是有很大的区别。

人们在专科学校中学习某一项技能,然后出到社会中做事,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大学不应该是这样,大学应该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大学应该是一个与世俗无关的地方,是一个追求知识,寻求真理的地方。而不是寻求高官厚禄或者家财万贯的名利场。然而反观当今的大学生,与一百多年前的大学生是何其相似!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2】”这依然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

许多有钱人家的孩子读大学选的都是经济类、金融类和法学类这种文科专业,这样在毕业后就可以比较顺利地考取公务员,而且读这些专业都是比较轻松的。而穷人家的孩子大多数都是选了理工类的专业,因为据说理工类的专业毕业后比较容易找到工作。因此,无论是富人的孩子还是穷人的孩子,选专业都是比较理性、比较现实的,很少有人是真的为了追求知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选择读某一项专业。

除了在专业选择方面表现得很烦躁之外,还有就是在社团活动方面。现在很多大学生加进某些社团前都比较盲目,很多人都不了解社团是干什么的以及社团对学生的要求就跟风地加进去,有点甚至加了三四个。更有甚者竟然加了八到十个!这么多社团怎么可能忙得过来?难道不用兼顾学习了?事实证明,这些人根本就是为了进社团而进社团,对于社团根本就没有什么贡献,只是挂个名字在那里,以便将来可以跟别人炫耀:“我加了十个社团,不过却依然很潇洒喔!”除此之外,还有些人就只希望加进多一些社团可以认识多一点,将来可以拓宽自己的人际关系。

另外,蔡先生还提到了学生道德沦陷和提倡学生敬爱师友的事。“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3】”这句话并非是蔡先生言过其实,而是确有其事。

当年的妓院集聚地“京师胡同”听说有不少北大清华的学子过去,可见堕落的程度惊人!不过当今的社会应该已经没有学生会干出这些事,至少没有这方面的报道。取而代之的是网

络游戏来侵蚀学生的心灵和时间,因此,大学生还是要独善其身,不为世俗所污染。至于敬爱师友这事,感觉同学们做得还不够好。因为我曾看见许多同学跟老师见面时都不问好,不打招呼的,想来是过于放荡不羁,这点真得引以为戒,谨遵蔡先生的教导。尊师重教,与同学友爱相处,才能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上一篇:教师节贺词下一篇:学生学生请辞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