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机械设计发展概述(共6篇)
1.远程机械设计发展概述 篇一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化,银川经济得到高速的发展,由于医疗环境存在的地区差异化,良好地管理和分配偏远地区的医疗服务,成为医疗卫生事业新的问题。从长远的方向考虑,远程医疗网络的建设考虑以地面网、卫星网、3G网络、移动自组网等网络为通道,集合公司现有的丰富的医疗资源、通过多样化的技术手段、构建一个服务丰富、响应及时的大型医疗服务平台。
远程医疗(Telemedicine)是网络科技与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通常包括:远程会诊,远程检查,远程监护,预约挂号,医生下乡,远程培训考试,视屏会议系统等几个主要部分,它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实现对医学资料和远程视频、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查询、比较、显示及共享。
远程视频系统为各个分支机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先进的、最省钱的沟通平台。在远程会诊过程中可共享、传输数据(心电图、CT)等。会诊医生可以通过扫描仪把病人的X光片、CT片以及其他的化验单据存入会议终端,在会诊过程中可用来参考也可以共享给其他会诊医生作为诊断依据。系统能在各种带宽环境中高速传输视频数据,支持同时显示25路高清视频并能轮巡查看所有会者视频;音频方面,系统支持G.711、G.723、G.729多种语音编解码技术和智能码流平滑技术,保证了语音数据的稳定性和高保真性,而20路全双工混音技术支持20方在会议中同时进行发言和数据操作。在视频方面比H.264压缩算法更先进的压缩技术:超低码流无损压缩算法,节约更多的带宽,同时,系统对采集和发送、接受到的视频进行分析处理,视频画面清晰流畅,彻底消除噪点,色块。音频编码采用GIPS高清语音标准,保证清晰流畅的语音交流。可以进行64路图像分屏显示,且画面流畅,延时不超过3-5秒,可以传输D1、720P、1080P的高清图像视频,具有如下特点:
1、实现世界领先超低码流无损压缩算法(含PC、Iphone、Ipad、安卓系统);
2、国内唯一做到CIF格式的图像只占网络带宽5-10KB的网络流量,平均7K流量;
3、国内唯一做到流畅观看D1格式图像仅需10——20KB,平均码流15KB;
4、国内唯一做到流畅观看720P格式图像仅需30——50KB,平均码流40KB;
5、国内唯一做到流畅观看1080P格式图像仅需60——100KB,平均码流80KB;
目前,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举措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和视频占用带宽大而不能流畅传输的难题。现代医学是以科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由于大城市与基层医院之间存在着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城市大医院里患者排长队看病,而基层医院里冷冷清清的局面。面对中心城市优势的医疗资源和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巨大的医疗服务需
求矛盾,不受地域限制的远程医疗服务就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选择,有着广阔地发展前景。远程医疗技术应用的多元化,主要表现在通用化、专业化、小型化和一体化方面。不受地域限制的远程诊疗方便快捷的信息化工作方式,还可替代平时鼠疫、霍等恶行传染病病人的就地就医,有效切断其就医的中间环节,防止了疾病的传播、扩散和蔓延,为控制和消灭疫情、保护人民的健康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次是随着医疗卫生服务多元化的不断深入,医疗预防工作进入家庭,自我预防、自我诊断、自我护理和自我保健的社会性、群众性宣传教育的范围将更加广阔。随着远程医疗活动多元化的不断深入,使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一体化的格局和社会办医目标得以实现。这一人类健康工程的实施,能有效带动产业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远程医学教育提供高效管理工具
鉴于国情和各种条件限制,业内一些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仍停留在学校学习阶段,专业知识通常只是在实际工作中被动而不系统的获取。目前医疗行业不断出现的医疗纠纷和各类医疗事故与此现象密切相关。医务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继续医学教育,加之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答,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据调查,我国乡镇卫生院中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在卫生技术人员中的比例不足2%,大专学历以上人员约占15%。这个调查表明,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整体素质不高,迫切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大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绝非是仅从医务人员考虑,它关系到国家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更是关系人民身心健康的大事。据统计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有500-600万人,首先是500-600万基层医务人员的医学继续教育、医学院校手术观摩和科研实验的市场,我们力争在现有基础上每年达到10-15%的份额。其次是随着医疗卫生服务多元化的不断深入,医疗预防工作进入家庭,自我预防、自我诊断、自我护理和自我保健的社会性、群众性宣传教育的范围将更加广阔。我们将根据多元化服务需要适时推出面向社会、家庭和病人家属需要的手术观摩等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社会化远程传教育方式,努力争取5-10%的市场份额。促进与带动医疗服务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远程医疗活动多元化的不断深入,使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一体化的格局和社会办医目标得以实现。这一人类健康工程的实施,能有效带动产业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网络光纤、网络线路、服务器生产、存储器生产、计算机品牌机生产及配件、医疗设备生产、质量检测、生物医药、各类设施、设备的原材料生产、认证等数十个行业都能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目前我公司已与多
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互利双赢局面,并取得了双向满意的效果。
2.远程机械设计发展概述 篇二
关键词:制造业,机械加工技术,发展
0 引言
制造业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 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从古至今, 制造业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形式和文化内容, 尤其是机械制造业, 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中国已慢慢成为世界级的制造大国, 全球性竞争和经济发展趋势不断将制造业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与此同时, 也向制造业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企业只有在了解我国机械加工技术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才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
1 世界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
世界机械加工技术在历史上有三次革命, 每次革命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1 第一次制造革命
制造业是一个传统而又古老的产业, 从18世纪开始, 欧美就已经形成了近代机械制造业。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 到19世纪实现了制造机械化, 从而形成了一整套传统加工技术, 即机械加工技术。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 制造技术与电力技术和电子技术相结合, 促使第一次制造革命爆发。
在这次革命中, 应用了许多新的加工方法, 这些方法统称为“特种加工”, 其中包括物理和化学加工, 简称“理化加工”;电物理和电化学加工, 简称“电加工及其复合加工”。
特种加工在传统加工的基础上在变形加工方面新增了放电成型、电磁成型和激光三维成型等方法, 在接合加工方面新增了放电冲击焊接、电子束焊接、激光焊接和等离子焊接等方法, 在减材加工方面新增了放电加工、电解加工、激光加工、超声加工、电子束加工、化学加工、等离子加工和离子束加工等方法。
在这个历史时期, 无论是传统加工还是特种加工, 都以减材加工为主要加工手段。
1.2 第二次制造革命
随着市场的发展, 以减材加工为主要手段的制造业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和市场要求。20世纪90年代, 制造技术与材料技术、能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及加工方法逆向思维的突破激发了第二次制造革命。
第二次制造革命是以增材加工为主要内容的, 它是在特种加工的基础上, 采用粘结、熔结和聚合作用或化学反应等手段, 选择性地固化液体材料或粘结固体材料等, 以此制造所需形状、尺寸和性状的零件。
目前已有多种增材加工方法, 如化学法中的液态光敏树脂选择性固化、复合法中的纸基材料选择性切割、热物理法中的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和粉末材料选择性烧结, 以及喷射法中的粉末材料选择性粘结和基于创新的数字化喷射RP技术等。
1.3 第三次制造革命
进入21世纪后, 随着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不断融入先进制造技术, 第三次制造革命应运而生。
第三次制造革命与前两次制造革命相比, 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前两次制造革命都是在外界强制作用下, 通过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制造出满足人类需求的产品;而第三次制造革命则主要是在生物学的基础上, 通过基因技术制造出人类所需要的产品。
2 我国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
2.1 我国机械加工技术发展趋向于高速、超高速方向
机械加工技术中, 切削加工是其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之一, 而高速则是切削加工的重要发展方向。高速加工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集数控机床技术、刀具与材料技术、刀具磨损或破损的在线监测与报警技术于一体。而高速切削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 改善加工表面质量, 降低加工费用。
高速、超高速加工是在高速主轴、高速加工机床结构、高速加工刀具及其润滑系统不断改进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继出现了陶瓷轴承主轴、静压轴承主轴、空气轴承主轴、磁浮轴承主轴等, 大大满足了高速加工的需求。高速加工技术不仅可用于加工普通钢、铸铁、有色金属材料, 还可用于加工各种难加工材料, 如高强度钢、高合金钢、钛合金钢和纤维强化复合材料。高速加工刀具应具有高硬度及高温硬度, 并具有足够的断裂韧性。到目前为止, 高速切削技术已经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机床等行业中。
2.2 我国机械加工技术发展趋向于精密、超精密方向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 并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得到了高度重视和急速发展, 它在尖端技术和现代武器制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方向之一。
精密加工是使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达到极高标准的加工工艺, 通常情况下包括精密切削加工和精密磨削加工, 但其最高技术指标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的。加工精度的不断提高对提高机电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 改善零件的互换性, 提高装配效率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超精密加工是一项内容广泛的新技术, 它通过使用超精密机床设备、金刚石刀具、切削加工工艺、计量和误差补偿技术等, 在操作者的高超技术下得到超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其中, 超精密机床是实现超精密加工的首要条件;金刚石刀具是超精密加工中的重要关键;而加工环境也是超精密加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因为加工环境条件的极微小变化都有可能使超精密加工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超精密加工必须在超稳定的加工环境条件下进行, 所谓超稳定的加工环境主要是指恒温、防震、超净和恒湿;除此之外, 对超精密加工机理的研究及超精密加工的检测也是实现超精密加工非常重要的方面。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在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发展高新技术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已成为国际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技术。到目前为止,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已经在很多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计算机、通信设备、航天航空行业等。
2.3 我国机械加工技术发展趋向于自动化方向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工业发达的国家就开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出现了许多新技术, 如机床数字控制、计算机数字控制等。到20世纪80年代, 这些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生产应用。随着机器人的应用, 机械加工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械加工技术自动化主要是指以加工为基础的柔性制造系统, 即FMS, 包括具有自动换刀、自动交换工作台功能的加工中心、立体仓库、物料运输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 可以实现加工的高度柔性化, 以便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需要, 增强对市场响应的敏捷性。
3 我国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类型
3.1 高速加工技术
高速加工是一项系统工程, 具有高效、优质和低耗的特点, 是当前机械加工技术的重要手段。
3.2 超精密加工技术
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终极目标是原子的移动和重新组合, 通过刀具和机床的成型运动, 采用切削、磨削的加工方法, 从而得到超精密零件。
3.3 数控加工技术
采用开放式计算机数控系统, 能适应各种计算机的软件平台、统一风格的用户交互环境, 可以更好地方便用户操作和维护, 是机械制造业中一种很重要的加工手段。
3.4 水喷射加工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超高压水射流及混合于其中的磨料对各种材料进行切割、穿孔等加工, 其优点是不污染空气, 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等。
3.5 超高能束加工技术
超高能束加工技术包括离子束、激光束和高压水射流加工技术, 该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接触式物理加工方法, 通过采用非接触加工和物理、化学加工方法, 实现切割、焊接、喷漆、打孔、精细加工等。
3.6 超自动化加工技术
超自动化加工技术主要指以加工中心为基础的柔性制造系统。
3.7 快速成型技术
该技术无需刀具, 突破了传统加工技术的减材方法, 采用了增材手段, 其优点可有效节约成本, 缩短生产时间, 适应市场需求。
3.8 成型工艺技术
成型工艺技术主要包括精密下料、精密铸造、精密锻造等。
3.9 干式切削技术
干式切削技术主要有2种方式:高速干式切削和低温冷风切削。
4 结语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我们只有在了解机械加工技术发展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 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与发展, 在先进制造工艺、设备及管理上有所突破, 才能使中国从制造大国成长为制造强国。
参考文献
[1]林建华.现代机械加工技术与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2)
[2]牛晓君.我国机械加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的建议[J].科技风, 2008 (5)
3.中国古代农业整地机械发展概述 篇三
关键词:古代 农业 机械
由于中国历朝历代都重视农业的发展,而农业机械又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可以广义的将一切可以用运于农业生产的用具都称为农业机械,那么就可以将我国从古至今一切关于农业生产的用具按其各自的用途分成如下六大类:①整地机械;②播种机械;③除草机械;④浇灌机械;⑤收获及加工机械;⑥交通运送机械,其中整地机械和收获及加工机械的种类最为庞大,发展也最为丰富,本文就整地机械的发展进行概述。
1 整地机械必要性
早期人类先祖是将自然界的植物作为食物的来源之一,因此自然而然的就将可以食用的植物作为农作物来培育、种植。要想将农作物生长的更快更好,就要为其提供充足的养料与水分。只有在农作物种植前,将其生长的土地进行疏松与平整才会使农作物获得更多的养分与水分,所以土地的整地机械就尤为重要。
2 整地机械的材质
任何自然界的土地在成为适合人类耕种农作物的耕地前都被树丛所占据,人类早期必须经过整地机械进行一些适当的平整、疏松才会使其成为可以利用的耕地。我国先民在这方面开展的劳作要早于其他民族,在《周礼秋官》、《诗经周颂》、《史记》等书中均有对焚火垦荒的记载。在开垦过后就可以种植适合当季生长的农作物,而要想在此片耕地继续种植作物的话,就必须要用翻土机械对土地加以反整、疏松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播种工作。其中根据翻土机械制作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石制、骨制和木制三类。石制工具在制作上用打制的方法制作逐渐演变成磨制石器,我国河南、陕西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大量当时使用的石器用具,骨制工具的发展也与石制工具基本相同。木制工具的发展历程虽然缺少出土文物的证实,但从古代文献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原始人类利用树枝利用杠杆原理将树枝、树干用手力将其下掘到土里,一手担任支点,一手下压,将所掘土地翻转出来。由于这种简单的工具费时费力,木制的翻土机械进一步演变发展,具体方法就是将木棒的下端安装一个方形的木板,或者使木板的尖端具有两条长板形并具有薄刃,这样不但可以使其更加容易入土,还可以使每次翻土的面积增大,从而减少劳动时间,这个木板被称作耒。翻土工具的第三步变化,就是将方形的木板接触土地的一侧改进成齿状,由最初的双齿发展成多齿,这样改进的好处就是减少阻力,减轻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在耒的材料使用上,还有石制和骨制,到了青铜器大量使用的汉代,材料逐渐变为铁。
3 间歇性的耦耕到连续性的人耕和牛耕
“耦耕”,根据《耒耜的起源及其发展》的解释,“耦耕是两人一组面对面一踩一拉共发耜的耕地方法”。在耦耕的基础上,在翻整过去耕种过或者土质松软的土地时,劳动人民就会将耜插入土壤,然后再将耜刃放平,并将耒柄扶稳,另一个人在前面用力拉着前行,这样就可以较为轻松的耕开一条土地,如此往复就是人力拉梨耕地,此法可以将劳动效率提高。由间歇运动的耦耕发展为连续运动的人耕是人类耕地机械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再到后来逐渐使用牛来代替人,将人从拉梨的工作中解放了出来。那究竟是何时开始利用畜力耕地的呢?根据学者陆懋德在其著的《中国发现之上古铜犁考》中所描述:“我国在铜器时代之内确已使用铜犁耕地”,“铜犁头之年代,至迟应在西周以下战国以上,最晚不过春秋时期”。郭沫若的《甲骨文字研究》一书中,也有做出了利用畜力耕地的时期为殷代。根据以上两点我们可以推断出利用畜力耕地的大体时间。
4 耦耕变为犁耕——耒耜变为犁的开始
4.1 耒耜变为犁 将耦耕变为犁耕后,由于要适应新的耕种方式,所以耕地工具也需要相应发生一些变化。第一是犁架结构的变化,为了让人或牲畜更轻松的向前拉动,需要加上一个犁辕。为了使原来的耒耜刃部便于向前插入土壤,就要改变方向将其横装在一根横木的前段,在横木的后部再倾斜着装上一个便于人扶的犁柄。这样就使原来的耒耜在结构上变为不同的犁的式样。当犁在耕地时被拉着前进时,为了使其的破土部分更容易插入土壤,就将其尖端改造成两等边三角形。更进一步的改进,用铁制的犁铧就使它的中部向上突起,为了使向横木的尖端装紧,犁铧的后部制成中空,便于横木前段嵌入,也可在犁铧底面后部开孔,可使其钉在横木之上,这样改变之后就会使前进时已破开的土壤向两边分开,同时也使犁铧的力量更强。
4.2 犁壁的增加 将耒耜变为犁,在经过上一小节的改变之后还有更重要的改进,那就是为使耕开的土地发生破碎和翻转的功能又增加了一件犁壁。但一般耕地的重要意义就是一边破碎一边翻转土壤,尤其是在收获以后,由于耕地上生长了杂草,所以在耕地时将杂草压在土下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是深耕的话,能达到以上作用的只有犁壁。
4.3 犁刀的产生 唐代以后,犁在结构上的变化就更近一步,最主要要数犁刀的发明,但犁刀在当时的应用却非常有限。
5 其它整地及翻土机械
除了之前说明的两种最为重要和常用的耒耜和犁之外,我国劳动人民还创造出其它一些整地及翻土机械。这些机械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犁样式相似,工作情形也相似,但结构比较简单,起土与翻土的效率差,有些耕土较浅或则只能松土不能翻土,在动力方面可以人拉也可用牲畜。另一类则大体保留了耒耜的样式,直接用来掘土翻土。
参考文献:
[1]刘仙洲.有关我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的几项新资料[J].农业机械学报,1964(03).
[2]荆三林,李趁有.中国古代农具史分期初探[J].中国农史,1985(01).
4.远程机械设计发展概述 篇四
由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气污染防治作出了很明确的规定(见附1),同时考虑到随着我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发展,以汽油或者柴油为燃料的推土机、压路机、挖掘机、打桩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和农业等生产建设,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将是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现状
(一)相关政策依据
在《大气污染防治法》颁布实施之前,国家已经出台了《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Ⅰ、Ⅱ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等标准文件和技术指导文件,非道路移动机械能管理依据和技术标准日趋完善。
(二)我市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的基本情况
我市非道路移动机械主要应用于农业、林业、建筑行业,包含有推土机、打桩机、装载机、压路机、挖掘机、叉车、联合收割机等。在我市使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大多为工程类非道路移动机械,据统计,我市现有建筑工地共1418个,经过计算我市非道路移动机械保有量约有**台。目前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监管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相关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基础数据和使用状况掌握不充分,无法实行有效监管。
二、适用范围
《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将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纳入排气污染防治管理范围。
之所以将各县,尤其是农村地区非道路移动机械亦纳入管理范围,主要目的是对大气污染从严管理,并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具有流动性、大气污染物具有扩散性,这种流动性跨越了县、区和城市、农村;二是目前国家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防治提出了具体要求,对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从严管理已有新的规定;三是目前我市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是县区同步开展的。
三、先进城市的管理经验
我国部分城市已启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工作,为借鉴先进城市的治理经验,我们对先进城市的相关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
2015年6月1日,香港环保署颁布《空气污染管制(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规例》,要求非道路移动机械须符合法定废气排放标准,任何出售或出租在香港使用的机械须获环保署的核准或豁免,并贴上由环保署发出的标签,才可以于指定活动或指明地点使用。这一规定不但对出售和使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从标准上进行了规定,还对使用地点进行严格限制。
(二)成都市
1.通过立法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体系 2017年9月30日,《成都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颁布,2017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将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纳入管辖范围,明确了市环保、公安、交通运输、质监、建设、城管、水务、农业、林业、商务、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办法》还规定了非道路移动机械销售及油品监管标准,建立了新增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备案、排放标志管理、排放监管制度,赋予市人民政府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区域的权力。
2.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2017年12月,成都市下发了《成都市建设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防治专项整治方案》,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整治工作。
3.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
2018年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下发《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的通告》,规定了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类型及禁止使用的区域。
(三)北京市
《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从申报制度、排放标准要求、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鼓励淘汰高排放机械等方面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销售和使用进行了规定。2017年11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规定,自2017年12月1日起,在市部分区域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
(四)上海市
1.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申报登记工作
2015年,上海市环保局下发《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开展本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申报登记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申报登记试点工作,要求试点区域环保局联合辖区内各非道路移动机械行业主管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存量、产权单位、大气污染物排放、燃油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梳理,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主要排放源清单。
2.指定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2016年,上海市出台《2016年本市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建立由市环保局、城建委、交通委、农委、质监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管理体制,负责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共享数据库、普通柴油质量升级、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执法、重点机械尾气排放达标治理等工作。
3.制定并执行非道路移动机械地方标准
2016年7月1日,上海市《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DB31/981-2016)通过审批并开始实施,为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监管提供了标准依据。
(五)南京市
委托第三方机构在南京市范围内重点对市政工程机械持有(使用)单位及个人、工程机械设备销售单位全面开展申报登记工作,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机械型号、排放标准、使用单位和油品使用情况进行登记,为非道路移动机械建立管理台账。发布《2018年南京市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
四、拟采取的监管措施
为加强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监管,我们建议:
(一)建立管理机制,收集基础数据
对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较多的建设、城市管理、水利、林业、园林、农业等领域,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和监管方式,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沟通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以形成合力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实行有效监管。同时对我市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情况开展摸底调查工作,收集基础数据,建立我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以实现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二)建立备案登记制度,规范使用秩序
建立并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备案登记制度,要求新增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所有人在购买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区县的对应行业主管部门报送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气污染相关信息,为不断完善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构建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提供数据支持。
(三)开展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执法检查工作 市质监局、环保局根据《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第四阶段)》(GB 20891-2014),定期开展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执法检查工作,对超标排放的机械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执法工作中积极配合。
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明确要求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非道路移动机械纳入管理范围。其中:
第五十一条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超过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
第五十二条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企业应当对新生产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排放检验。经检验合格的,方可出厂销售。检验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五十六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农业行政、水行政等有关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排放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六十一条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
第一百一十条违反本法规定,进口、销售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职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收销毁无法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进口行为构成走私的,由海关依法予以处罚。
5.远程机械设计发展概述 篇五
推广工作方案
为加快我市农机服务信息化体系建设,市农机局会同信阳联通公司,按照信息共享原则,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和市联通公司信息化资源优势,以农机跨区作业为突破口,建立了农业机械远程控制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为加快系统的推广应用,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机手,制定本方案。
一、推广工作组织机构
市农机局、市联通公司联合成立推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高立(市农机局局长)
李铁朋(市联通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陈忠荣(市农机局副局长)
朱焰天(市联通公司副总经理)
成员:郭宇(市农机局办公室主任)
丁文恒(市联通公司集团客户部主任)
李翠平(市联通公司集团客户部副主任)
各县区农机局局长
各县区联通公司总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郭宇同志兼任,副主任由李翠平同志兼任,成员袁杰、邓芳、杜传伟。
办公室设在市农机局,负责系统使用、基础资料更新、维护等日常工作落实。
二、推广服务对象
全市参加“三夏”、“三秋”农机跨区作业的农机手及农
机服务人员。
三、服务系统平台
服务依托信阳市农业机械远程控制管理系统平台。(http:///xinyang)该系统由地理信息系统、手机定位动态跟踪系统、机车统一调度系统、农机管理网络系统、短信群发系统、油料零件价格信息系统、农机运用经验交流系统、机车维修保养信息系统等8个子系统组成。
通过平台,农机管理部门可掌握全市农业机械即时在全
国、全省、全市的动态分布情况、运行轨迹等相关资料,在网络上便捷实现指挥、调度机车;可以根据农业机械所在位置有针对性地发布所在区域的天气、作业面积、维修服务站点、油料供应站点等方面的信息,引导农业机械有序流动,从而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农机手可以从手机上适时获得油料供应、农机保养维护、农机作业注意事项、区域机收作业平均价格、区域农机投入量和需求量、各地区作业期间天气状况等重要信息,避免跨区作业的盲目性。
四、推广活动优惠政策
凡使用联通手机卡的农机手可自动进入农机远程控制管
理系统,并可享受联通公司提供的超值话费优惠:
1、办理“世界风”手机卡用户每交100元赠送100元话费;办理“如意通”手机卡用户赠送10元话费。
2、主要在省内作业的用户,推出省内漫游王套餐,在全
省范围内长途、市话和漫游合并计费,资费简单清晰,每分-2-
钟0.14元。
3、针对有跨省、跨地市作业的用户,推出96元3G卡,国内无漫游,长话、市话一个价,国内拨打每分钟0.15元,国内接听免费,包国内语音拨打450分钟,可视电话拨打10分钟,包国内上网流量80MB等,并赠送来电显示和手机邮箱。
4、为方便外出作业用户与家庭用户的联系,联通公司同
时推出手机和家庭固话的捆绑政策,享受相互之间拨打电话免费的优惠,同时可以享受全国长途0.15元/分钟的优惠。
5、凡参加此项活动的农机手优先领取《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
五、推广工作要求
1、各县区要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的责任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要建立推广工作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系统的推广、应用和基础资料的更新、维护,确保精准调度,提高服务质量。
2、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联通公司要加强合作,积极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广大农机手推介,让他们了解和使用系统服务,提高系统应用率,力争在今年三秋农机生产中发挥明显作用。
3、联通公司要加强人员培训做好系统使用技术支撑,在当地农机局设立服务点,提供相关政策咨询、解释、服务工作。
4、各县区要求实时掌握进度、推进系统应用,总结、挖掘先进经验和亮点,做好经验推广。
6.气动机械手概述 篇六
关键字:机械手 控制器 仿人操作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机器人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各,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机械手是模仿着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自动机械装置。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手被称为“工业机械手”。生产中应用机械手可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安全生产;尤其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粉尘、易爆、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等恶劣的环境中,它代替人进行正常的工作,意义更为重大。因此,在机械加工、冲压、铸、锻、焊接、热处理、电镀、喷漆、装配以及轻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引用。机械手的结构形式开始比较简单,专用性较强,仅为某台机床的上下料装置,是附属于该机床的专用机械手。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制成了能够独立的按程序控制实现重复操作,适用范围比较广的“程序控制通用机械手”,简称通用机械手。由于通用机械手能很快的改变工作程序,适应性较强,所以它在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引用。
机械手的组成
机械手主要由执行机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以及位置检测装置等所组成。
(一)执行机构
包括手部、手腕、手臂和立柱等部件,有的还增设行走机构。
1、手部
即与物件接触的部件。由于与物件接触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夹持式和吸附式手在本课题中我们采用夹持式手部结构。夹持式手部由手指(或手爪)和传力机构所构成。手指是与物件直接接触的构件,常用的手指运动形式有回转型和平移型。回转型手指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故应用较广泛。平移型应用较少,其原因是结构比较复杂,但平移型手指夹持圆形零件时,工件直径变化不影响其轴心的位置,因此适宜夹持直径变化范围大的工件。手指结构取决于被抓取物件的表面形状、被抓部位(是外廓或是内孔)和物件的重量及尺寸。常用的指形有平面的、V形面的和曲面的:手指有外夹式和内撑式;指数有双指式、多指式和双手双指式等。而传力机构则通过手指产生夹紧力来完成夹放物件的任务。传力机构型式较多时常用的有:滑槽杠杆式、连杆杠杆式、斜面杠杆式、齿轮齿条式、丝杠螺母弹簧式和重力式等。
2、手腕
手腕是连接手部和手臂的部件,并可用来调整被抓取物件的方位(即姿势)。
3、手臂
手臂是支承被抓物件、手部、手腕的重要部件。手臂的作用是带动手指去抓取物件,并按预定要求将其搬运到指定的位置。工业机械手的手臂通常由驱动手臂运动的部件(如油缸、气缸、齿轮齿条机构、连杆机构、螺旋机构和凸轮机构等)与驱动源(如液压、气压或电机等)相配合,以实现手臂的各种运动。
4、立柱
立柱是支承手臂的部件,立柱也可以是手臂的一部分,手臂的回转运动和升降(或俯仰)运动均与立柱有密切的联系。机械手的立柱因工作需要,有时也可作横向移动,即称为可移式立柱。
5、行走机构
当工业机械手需要完成较远距离的操作,或扩大使用范围时,可在机座上安滚轮式行走机构可分装滚轮、轨道等行走机构,以实现工业机械手的整机运动。滚轮式布为有轨的和无轨的两种。驱动滚轮运动则应另外增设机械传动装置。
6、机座
机座是机械手的基础部分,机械手执行机构的各部件和驱动系统均安装于机座上,故起支撑和连接的作用。
(二)驱动系统
驱动系统是驱动工业机械手执行机构运动的动力装置调节装置和辅助装置组成。常用的驱动系统有液压传动、气压传动、机械传动。控制系统是支配着工业机械手按规定的要求运动的系统。目前工业机械手的控制系统一般由程序控制系统和电气定位(或机械挡块定位)系统组成。控制系统有电气控制和射流控制两种,它支配着机械手按规定的程序运动,并记忆人们给予机械手的指令信息(如动作顺序、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及时间),同时按其控制系统的信息对执行机构发出指令,必要时可对机械手的动作进行监视,当动作有错误或发生故障时即发出报警信号。
(三)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支配着工业机械手按规定的要求运动的系统。目前工业机械手的控制系统一般由程序控制系统和电气定位(或机械挡块定位)系统组成。控制系统有电气控制和射流控制两种,它支配着机械手按规定的程序运动,并记忆人们给予机械手的指令信息(如动作顺序、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及时间),同时按其控制系统的信息对执行机构发出指令,必要时可对机械手的动作进行监视,当动作有错误或发生故障时即发出报警信号。
(四)位置检测装置
控制机械手执行机构的运动位置,并随时将执行机构的实际位置反馈给控制系统,并与设定的位置进行比较,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调整,从而使执行机构以一定的精度达到设定位置。
参考文献:
[1]张建民.工业机器人.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2]蔡自兴.机器人学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战略.机器人技术,2001:4
[3]金茂青,曲忠萍,张桂华.国外工业机器人发展势态分析.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1:2
[4]王雄耀.近代气动机器人(气动机械手)的发展及应用.液压气动与密封,1999:5
[5]严学高,孟正大.机器人原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远程机械设计发展概述】推荐阅读:
机械设计——中国机械发展史08-31
机械技术现状发展论文10-21
我国机械工业发展10-2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库06-28
机械设计毕业设计09-0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二级09-27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封面10-27
浅谈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的教学改革10-01
舞台机械设计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