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二物理机械运动

2024-07-12

人教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共10篇)(共10篇)

1.人教初二物理机械运动 篇一

人教版初二物理寒假作业试题

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人教版初二物理寒假作业试题,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做,不要只顾着玩耍哦!

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估计正确的是()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15kg

C.一只母鸡的重力大约是1.5N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0.5kg

13.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 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D.重力的单位是kg

14.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 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C.物体将失去质量 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

15.2002年 12月,我国发射了神舟四号宇宙飞船,为载人飞行进行了仿真人实验。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

A.用刻度尺测长度 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D.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

16.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为8N,则物体的重力为()

A.一定等于8N B.一定小于8N C.一定大于8N D.以上情况部有可能

17.如图所示,已知各物体的质量都相等且都静止不动,试在图上分别画出它们所受重力的示意图.18.如图所示的水平仪检验是否水平,当它在东西方向放置时,人在水平仪南边看,重垂线锥体偏在水平仪刻度线下端的左方,当把它南北放置时,人在水平仪东边观看,锥体偏在右方,此时桌面的_________高。

19.一个物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9.4 N,若改用天平测该物体的质量,其示数应为________kg.若把它带到月球上,用天平称它的示数为____kg,用弹簧测力计称它的示数与地球相比将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20.从前,一个商人在荷兰向渔民买了重为4.9107N的青鱼,装上船运往靠近赤道的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到了那里,用弹簧测力计一称,青鱼竟少了2.94105N.轮船沿途没有靠过岸,装卸中损耗也不可能那么大.你能推测这是什么原因吗?

21.一容器质量为1kg,内盛10dm3液体.现将该容器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得其重力为88.2N.求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22.现有一把弹簧测力计和一个带绳套的小的空矿泉水瓶、足量的水及煤油。用这些器材和物质测定煤油的密度。

(1)依次写出测量步骤和该步骤中被测物理量的符号:

(2)用上述测得的物理量计算煤油的密度煤油=_____________

24.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受到重力与质量之比,约等于9.8N/kg,在要求不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等于10N/kg.为探究g的大小,小宇同学把不同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读出它们的大小,记在下面表格中,再算出每次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根据上述实验与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二物理寒假作业试题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查看查字典物理网初二物理寒假作业栏目页!

2.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篇二

1.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

3.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4.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一个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6.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7.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8.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9.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10.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运动和力

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地球上的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也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

11.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和粗糙程度。

13.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4.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15.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6.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17.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3.初二人教版历史启蒙运动教案 篇三

知识与技能:了解18世纪欧洲思想家如何凭借理性的力量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知道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即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扬自由、平等。分析其对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分析相关材料,培养学生制作表格归纳出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的能力,提升学生分析其对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的拓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所学知识能够理解启蒙思想对人的精神解放的意义,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性去判断和思考,从而树立正确的自由、平等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列举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

2.教学难点:评析启蒙运动对人的精神解放的意义和对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情境创设法,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与代表人物思想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并通过设计相关的问题经过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加深对启蒙思想的理解与运用。

2.采用探究──讨论模式,贯穿讲授法、讨论法,同时指导学生通过制作表格的形式,讨论归纳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通过列表既能够落实重点知识,又能让学生对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进行比较区分,同时也为突破难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的整理与相关问题的设计。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进行归纳与评析。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运用史实资料导入(资料见教参84-85页)归纳背景:

 

经济: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政治: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思想:文艺复兴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的思想。

科技: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迪人们对社会规律思考。

探寻启蒙运动的含义。合作探究: 探寻启蒙之源。 选择典型的史实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合作探究来了解启蒙运动的含义及兴起的历史背景。更加有助于对其含义的理解,同时做到与前面所学内容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新课教学

 

(30分钟)

运用课件展示图6-17、18、19,列举出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规定5分钟时间学生完成对其核心思想的列表归纳总结。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2、43,归纳出各个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运用课件展示图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三位启蒙思想家,激发学生独立完成对其核心思想的归纳列表整理的积极性。
运用课件展示材料一:“教皇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是‘两足禽兽’,教士和主教是‘卑鄙的流氓’。”  “天主教的历史就是反人类的犯罪史,是人类理性的敌人,历史前进的障碍,‘罪恶的根源’。”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项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天然权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从这几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伏尔泰的哪些主张?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出伏尔泰的主张:

1.抨击封建教会神权,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2.提倡“天赋人权”。

3.相信法律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学生根据材料及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回答,既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家的核心思想。
运用课件展示资料: 1748年,在法国,一本有关法学的专著一出版就引起了轰动,在两年内发行了22版,被译成了欧洲各国文字。伏尔泰看完这本书后,称它是“理性和自由的法典”。这本书受到法国人民的欢迎,却引起统治者的恐惧与仇恨。耶稣会教士对它进行围攻,巴黎大学和主教会议一致要求把它列为禁书。这部著作就是《论法的精神》,它的作者是孟德斯鸠。

 

这部书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观点?

为什么会引起如此轰动?

 

学生思考回答: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

表达了制约王权的思想。

 

学生根据材料及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回答,既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家的核心思想。

运用课件展示资料: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孟德斯鸠也对自由作了解释:“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

 

伏尔泰追求的是什么自由?

结合孟德斯鸠的话,你觉得真正的自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

 

学生思考回答:

伏尔泰追求的自由主要是思想与言论自由,要把人们从中世纪的蒙昧和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最终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的理想社会。

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有限度、有条件的,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事情。

通过了解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对自由的不同阐述,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比较其思想的区别。
运用课件展示资料1 卢梭认为,只有全体社会成员经过协议,订立社会契约,“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资料2 卢梭认为,以绞杀或废除暴君为结局的起义行动是合法的。

(1)根据资料1.卢梭认为合法的政府权力是来自于上帝还是来自于人民?

(2)这段资料表明了卢梭的哪些思想?

(3)根据资料2.卢梭是否支持人民暴力推翻专制政府?

(4)结合本课所学内容,思考启蒙运动将产生的历史影响。

 

学生思考回答:

来自于人民

“人民主权”的思想

卢梭支持人民暴力革命。

启蒙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为即将到来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

 

学生根据材料及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回答,既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家的核心思想。

运用课件展示品味启蒙之果(意义)

 

1.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为即将到来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

 

理性之光在……

 

启蒙运动的实践

法国

【材料1】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法国革命论》

【材料2】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

美国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其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成立政府。

──摘自《独立宣言》1776

1787年宪法

中国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学生根据材料评析启蒙运动对人的精神解放的意义和对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学生根据法国、美国、中国的实践材料评析思想产生的影响。

法国:体现伏尔泰的天赋人权的思想及卢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美国:体现了卢梭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

中国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的思想。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

课堂小结

 

(5分钟)

  通过知识结构图让学生能理清整个的教学思路及主要的学习内容,了解教学重点、难点的达成度。

 

 

五、板书设计

启蒙运动

1.背景与含义 伏尔泰:“天赋人权”,君主立宪制。

2.代表人物及主张 孟德斯鸠: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

4.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篇四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作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因为地球本身在自转,所以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通常所描述的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一个参照物而言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相对静止的条件:两个物体向同一方向,以同样的快慢前进。

(一)形式

机械运动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有沿直线运动的,有沿曲线运动的;有在同一平面上运动的,也有不在同一平面上运动的;有运动得快的,有运动得慢的······在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中,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在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研究其它复杂运动的基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速度大小不随路程和时间变化;位移与路程的大小相等。

(1)路程: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的长度称为路程。在国际单位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

a.比较物体通过相等路程所用的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b.比较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通过路程较长的运动得快

c、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等时,比较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值大的运动得快[1]

(3)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及公式

a.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定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称为该物体运动的速度,

c.计算公式:V=S/T

d.国际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1米/秒=3.6千米/时

e.它与位移(X)和时间(t)无关

f.速度为矢量,具有方向和大小,描述时注意不要忘记描述速度的方向。

2、变速直线运动

(1)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就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

a.定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明确是哪段时间或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b.计算公式:V=S/T

c.国际单位:米/秒(m/s)或m.s-1

二、常见考法

本知识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判断,理解参照物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三、误区提醒

5.人教初二物理机械运动 篇五

学英语物理

初二语文《暑假乐园》(二十三)

1、略

2、(意在告诉人们他缺一(衣)少十(食),无东西。)

3、你做的事情很糟糕。

4、你国王写的诗太差。

5、我早已就想灭掉吴国了。

6、你们是燕雀,我是鸿鹄,你们不知道我的远大志向的。

7、一国不可以有两主,不同意李煜改称藩主,必须灭掉南唐。8.北京奥运火炬,无论是选材还是设计,都闪现着科技的光芒。9.保证火炬的燃烧不受外界的影响;确保火炬的视觉效果。10.列数字。通过列举具体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祥云”火炬的稳定性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11.“可能”表揣测语气,说明火炬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天气状况是不确定的,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初二语文《暑假乐园》(二十四)1.D2、D3、C4、示例: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婵。(中秋节)③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5.喧嚣浮躁静谧安宁希望远离浮躁,亲近自然,获得精抖的宁静与自由。

6、示例:云彩是飘在蓝天上的一条彩带。(以要求的词语为对象,句式吻合,比喻贴切即可)

7、(1)不能。“筛下”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光被树阴分割成许多光斑的特有景象,把月亮和树阴都写得鲜活,有生命。而“落下”不能突出景物的这种特点。(2)在这句话中,作者化静为动,写出月光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表现了月光的美好和作者对月光的喜爱。8.人在城市里忙碌着,或沉溺于热闹的场所,· 常常会变得浮躁,“忘记”自己,缺少自我反省和反思,迷失在喧器的城市里。9.以动写静。示例:①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②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③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初二语文《暑假乐园》(二十五)1.答案:D [解析]综合考查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A项第二个顿号改为逗号,使前后内容并列。B项“呀”之后应加叹号,因为是独词句。C项的冒号改为逗号,因是插人语,且冒号也全带动不起后面的内容。2.C;3. A(参差不齐:多修饰具体事物。比比皆是:比比,到处,处处。形容遍地都是 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不能与“母子石”构成主谓关系。见异思迁:缺乏主见,这山望着那山高,遇到不一样的就改变趋向,含贬义。)4、不同学段的学生都不太注意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对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认识比较肤浅,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注意体育锻炼科学性的人数比例在提高,说明对体育锻炼科学性的认识在提高。”5.一是指充满天真快乐的童年时光,一是指与母亲享受的美好时光。(意思对即可)6.母亲对“我”执意到外面纳凉去主动陪伴她的举动感到意外和欣喜。(意思对即可)7.景物(环境)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渲染了农村夏夜安适恬静的气氛,烘托“我”轻松闲适的心情。(第二问,答出“渲染了农村夏夜安适恬静的气氛”意思的,也可得满分。)8.“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吃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挂果的喜爱;“心满意足”突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9.示例一:不能删去;正是这一人物是“我”转变了第二天就回程的想法,引发了“我”对人生苦短的思考,提醒“我”要珍惜与母亲相守的时光。示例二:可以删去;删去后不影响清洁的完整;冬英的故事令人伤感,冲淡了全文营造的美好温馨的氛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初二语文《暑假乐园》(二十六)1.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引号的考查。A项“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之后的句号应改为逗号放在引号之外。B项去掉感叹号,因为是在句中。C项中的分号应改为逗号,问号改为句号。2.D3、D(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巧夺天工:人工制作精巧胜过天然。天马行空:天神之马来往疾行于空中。比喻思想行为无拘无束。亦形容文笔超逸流畅)4、没有拿到冠军,第二名表现为垂头丧气,第三名信心百倍,通过拼搏,第二次比赛,第三名独占熬头。②例:失败乃成功之母。5、由沉默的废墟变成了热闹的游乐园;由一个教育人们不忘国耻的历史遗址变成了人们赚钱的现代“商场”。6“梦”指爱国的情感,民族进步的理想。含义:警策人们不忘国耻,为民族复兴饿奋斗。(意思对即可)

6.人教初二物理机械运动 篇六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自由落体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自由落体运动》是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 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编排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之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通过对自由落体这种常见的特殊的运动的研究,即能复习和巩固前面的知识,加强课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又能通过在授课过程中讲授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为以后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对教材的这些认识,根据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性质、规律;重力加速度。至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我主要把它作为以后要考虑的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至少有两点:

难点(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

落体运动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很容易根据生活经验形成错误的前概念,就是“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这种前概念对于学生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正确概念是非常不利的.。

难点(2)如何引导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

探究过程难点在于,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设计实验方案,要确保实验能够成功,能让学生在对实验数据处理后,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二、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产生的条件;

(3)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发展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拟采用探究式综合教学法。具体说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与推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总结归纳。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对学生来说,主要是启发主动参与、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搜集和处理信息,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结论,而且要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领悟科学思想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具体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1、导课

先通过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在不少情况下是不同的.从苹果树上落下的苹果和飘下的树叶能一起同时下落吗?” 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然后通过演示1:硬币和纸袋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下落,观察下落速度,从表面上看得到结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继续演示2:将等大的正方形纸片,一张揉成纸团,让纸团与纸张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下落,观察下落速度,对得到的不同结果,让学生讨论,提出猜想:物体下落的快慢除了跟重力有关外,还与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有关。

演示3:展示和介绍牛顿管,说明里面装有金属片和羽毛两个物体,已经抽掉了空气,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问:谁下落得快呢?

演示4:在上面那只牛顿管中放入空气,再做以上实验。问:谁下落得快呢?(现象明显,引导学生总结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7.人教初二物理机械运动 篇七

一、知识点概括:

1.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

小明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运动,这时一辆汽车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过,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则小明是向_______运动的。

分析:参照物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我们以它为标准来判断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小明相对于汽车的位置在不断改变(距离增大)答案:向南

典例: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导航定位卫星是一种地球同步卫星,地球上的人觉得它在空中是静止的,这时人们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球 B.太阳

C.行星

D.月球

分析:地球同步卫星,理解“同步”,结合日常生活中“并肩”行走等现象,不难找出判断静止的“参照物” 答案:A 2.长度的测量(包括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数)例:裁缝师要给王强做衣服,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择哪种测量工具来测量尺寸最合适:()A.最小刻度是1mm,长度是20cm的学生用尺 B.最小刻度是1cm,长度是1.5m的皮卷尺 C.最小刻度是1mm,长度是2m的钢卷尺

D.游标卡尺

分析:在实际测量中测量结果需要达到的要求不同,因此,应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不是测量工具越精密越好,做衣服时只要准确到1cm即可。答案:B 典例:一名粗心的中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数据单位应该为米的是()A.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3 C.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B.一支新钢笔的长度为0.175 D.一枚壹圆硬币的厚度为0.19 分析:日常生活中有些长度我们可以估测,同时应知道同一长度使用的单位记录结果数值不同,解答此类问题,最好通过换算单位变为比较熟悉的数值进行判断。答案:B 3.速度及计算

例:三位同学参加百米赛跑的成绩记录如下:甲同学所用的时间为14.3s,乙同学所用时间为13.6s,丙同学所用时间为14.0s,其中______同学的平均速度最大,判定的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法有:(1)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运动的路程长;(2)通过相同的路程看谁用的时间短;(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多谁少。答案:乙;相同路程用时最少。

典例:“五·一”假期,李丽乘车外出旅游,经过某交通标志时,她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1-1,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30m/s,并仍以此速度向前开行,这辆车_____(填“是”或“不是”)违反了交通法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交通法规,这辆车从标志牌到苏州最快用___________min的时间。

分析: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标志牌,弄清牌上所表示的意义,是解答问题的关键。此题中“苏州40Km”是指此牌处距苏州40Km,“80”是指汽车通过此段路程时的最大行驶速度是80km/h。答案:是;30 4.声音的发生、传播及乐音的特征

例:元旦联欢会上,小王演奏了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小提琴发出的悠扬琴声是靠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演奏前,他对琴弦的松紧进行了调节,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_______________。

分析:声音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发出的,琴弦的松紧主要影响振动的快慢,即音调的高低。答案:琴弦;音调

典例: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能()A.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声音的音调变高 B.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使声音的响度增大 C.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 D.缩短医生与声源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

苏州40Km 图1-1

分析:听诊器不能改变音调,它的作用是增加响度,是通过减少声音的分散而实现的。答案:C 5.重力及摩擦力

例:班内墙壁上挂几幅名人名言时,小张用自制的重锤来检查画是否挂正,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分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当画的边缘与重锤成平行时,画即挂正了。例:王华从电视上看到,棋类比赛现场附近的讲棋室内的棋盘是竖直放置的,棋子可以在棋盘上移动,但不会掉下来。原来,棋盘和棋子都是由磁性材料制成的。棋子不会掉

落的原因是因为棋子()A.受到的重力很小,可忽略不计

C.受到棋盘对它向上的摩擦力

B.和棋盘间存在很大的吸引力 D.受到空气的浮力等于重力

分析:棋子不掉下来是因为受平衡力;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答案:C 典例:下列现象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A.锁生锈了不好打开,向锁孔中滴入润滑油 B.自行车的车轴上安装了滚动轴承 C.夹克衫的拉链不能流畅地拉动时,在拉链上抹上一点石蜡 D.胶鞋的鞋底上做有花纹 分析:增大摩擦的方法有:(1)增大压力;(2)使接触面变粗糙;(3)变滚动为滑动。此题中A、C选项的作用都是润滑而减小摩擦,B项装上滚动轴承也是减小摩擦。答案:D 6.力与运动

例: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压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用跳板发生____________,跳板弹起过程中,跳板推运动员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________发生改变。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答案:形变;运动状态

(1)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惯性的大小只跟物体质量大小有关。

例: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既有利,也有弊,以下属于利用惯性“有利”一面的是()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 C.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

B.高速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人踩到西瓜皮上会滑例

分析:惯性即物体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A项由于惯性赛车滑出赛道是“不利”的;B项是防止汽车因惯性出现交通事故,不是利用惯性;D项因惯性而摔例,是“不利”的,答案:C 典例: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是()A.抖落伞上的雨滴 B.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D.小型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

C.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水泥地上撞击几下,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

分析:审题时要注意“防止”“不利”,这是确定答案的依据,A、B、C项都是利用惯性“有利”的一面,因此是不可选的。答案:D(2)力的合成

例:将重为4N的足球竖直向上踢出,足球在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受到空气阻力

大小为1N,则足球受到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N。

分析:足球被踢出后,在竖直方向上只受两个力,即重力和阻力,但它们的方向相同。答案:5 典例: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F1=20N, F2=30N, 它们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其合力可能是()A.大小为50N,方向与F1的方向相反 B.大小为50N,方向与F2的方向相反 C.大小为10N,方向与F1的方向相同 D.大小为10N,方向与F2的方向相同

分析:若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和,则它们必定同方向,合力方向应与它们的方向相同,因此A-B项不正确,若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差,则合力方向必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因此C错误。答案:D(3)力的平衡

例:相同的木块A和B,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受水平拉力FA和FB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分别为VA和VB,且VA>VB,则拉力FA和FB的大小关系是()A.FA > FB B.FA = FB

C.FA < FB

D.无法确定

分析: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它们必定受平衡力作用,而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阻力的作用,即拉力等于摩擦力,因两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所以拉力相等。答案:B 典例: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B.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若小明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分析:爬杆或爬绳上升时,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摩擦力作用,因为匀速上升,所以摩擦力的大小应等于各自的体重。答案:D

二、强化训练

图1-2

1、将细铜丝在铅笔上密绕50圈后,用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进行测量,如图1-2所示,则细铜丝的直 径是___________cm。

2、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控制噪声,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呜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4.在实验和生活实际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面是小华估测的一些数据,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教室里的课桌高约是70cm B.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500N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D.物理课本上表面的面积约为200cm2

图1-3 5.图1-3为甲、乙两辆汽车运动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它们做________运动,_______车的速度大,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

6.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个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C.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7.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摩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火柴头与火柴盒之间的摩擦使火柴头燃烧 B.利用货物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把货物送到高处 C.机器上安装的滚动轴承,它可以使摩擦大大增加

D.气垫船通过船底向下喷气,在船底和水面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使航行时阻力减小。8.王芳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自行车上学,她在加速前进时关于车轮所受摩擦力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前后车轮所受摩擦力方向都向后

B.前后车轮所受摩擦力方向都向前

D.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前轮受摩擦力方向向前,后轮受摩擦力向后 D.前轮受摩擦力方向向后,后轮受摩擦力向前

9.请你设想一下:假如物体没有惯性,我们生活中的现象会有哪些改变?

请你写出两个:(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手握住酒瓶,使其口朝上底朝下竖直静止在手中,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

B.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酒瓶受到手对它摩擦力的作用 C.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到的摩擦力也随之增大 D.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大于酒瓶的重力

8.人教初二物理机械运动 篇八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机械运动现象,知道机械运动。

(2)能判断描述物体运动中的参照物,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3)了解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身边物体的位置变化,体验和认识机械运动现象。

(2)通过观看视频观察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运行情况,感受、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感受宇宙中的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来了解物质运动的普遍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认识,让学生产生对物理学中理性思考的兴趣。(2)通过观看科教片《宇宙》的视频片段,让学生领略宇宙中物质运动的美妙与和谐,产生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和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及其普遍性。(2)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教学难点:

(1)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举例说明。

(2)在描述物体运动时,正确判断参照物和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三、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电脑及电子投影设备等。

四、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实验体会,分析启发等。

五、教学课时

1课时完成。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视频片段1:《自然界的运动》(视频中有山、水、云、树木,有草原、乡村、都市、海滨,有校园、街道、公路、机场,有动物、人、车辆、飞机等。有静止的、有运动的)。

【教师提问】

1).试概括,刚才播放的视频主题是什么?(学生:运动和静止)

2).在视频中你看到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学生:„„)【给出课题】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二)互动交流、探求新知

1、机械运动 【教师提问】

想一想,你是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 【学生小议】

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依据。【教师启发】

请观察一下站着的老师和走动的老师在地面上的位置情况有何不同?现在再说说你是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学生:是根据物体位置是否改变来判断的)

【学生体会】

1).再次播放视频片段1《自然界的运动》,体会运动和静止的判断与物体位置是否改变的关系。

2).观察和体会放在书桌上的物理课本静止时和被推动时,位置的改变情况。【教师指出】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也简称运动。(板书)

【考一考】

你见到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学生:„„)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师引导】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简单吗?(学生:„„)

播放flash动画:《女孩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女孩坐在火车上,车窗外的物体在向后 移动)

【播放视频】

视频片段2:《片段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两辆靠近的小轿车相向运动、电影特辑——背景运动造出的气球上升的特效、跑步机上的运动、跳伞运动)(无声播放)。

【教师提问】

1).看了上面播放的视频,对于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你有什么新的看法?(学生:„„)

2).设想一下,如果只有一个物体,你能判断它在运动,还是在静止吗?为什么?(学生:„„)

【学生小议】

1).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做什么?

2).你观察到的物体怎样运动或静止是绝对的吗?为什么? 【教师指出】

(1)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时,要事先选取某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板书)(2)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对其运动情况的判断和描述是不尽相同的。(板书)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板书)

【播放视频】

1).flash动画:《机械运动的相对性-两架速度不同的飞机在空中》 2).视频片段3:《片段3:参照物》(再次体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做做想想】

把自己的笔袋放在物理课本上,拉动物理课本,观察并判断:

(1)以地面为参照物,课桌、物理课本、笔袋、笔袋里的物品是否运动?(2)以物理课本为参照物,地面、课桌、笔袋、笔袋里的物品是否运动? 【考一考】

1).播放片段4:《片段4:联合收割机》。然后提问:分别以收割机、汽车、人为参照物,判断别的物体的运动情况。

2).举个其他的例子说明一下物理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机械运动是普遍的 【播放视频】

视频片段5:《片段5:宇宙》(截选几段播放,了解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和运动的 其他形式)

【展示图片】

1).珠穆朗玛峰的抬升。2).地壳板块的运动。【教师指出】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我们的世界一直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运动。(板书)

(三)回顾收获、巩固所学 1.小结:

回顾一下这堂课的过程,谈谈你的收获,说说你还想知道什么? 2.作业:

1).复习本节,完成物理课本18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3题。2).预习下一节“运动的快慢”。

七、板书设计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也简称运动。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时,要事先选取某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对其运动情况的判断和描述是不尽相同的。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机械运动是普遍的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我们的世界一直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运动。

设计的目的及思路

本节教学主要涉及的是《课标(修订稿)》中,科学内容一级主题“2.运动和相互作用”里的二级主题“2.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在《课标》中与本节相关的内容标准是:“2.1.1 知道机械运动,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运 动的相对性。”和“2.1.3 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一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规定的相关内容标准,本人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些特别的设计。

1、使用了4个视频片段和2个flash动画。主要是用丰富的、真实的、生动的机械运动现象或实例,加强对学生的视觉刺激和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促进他们积极地观察和思考。

2、就地取材,做了2个演示实验和2个学生实验。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体验探究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和能力。同时体会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3、提出了9个引导和启发性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交流,不但形成了必要的物理认知,达成了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而且促进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培养了他们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他们理性思维的习惯。

4、紧紧抓住“位置及位置的改变”这一关键性线条,由浅入深、由狭及广地开展教学,逐次递进,完成“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和“机械运动是普遍的”三个主题的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运动的描述》一节,教学内容虽少,但它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教学的入门和基础。这一节的教学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三分之一”教学的成败。为此,不能不精心设计,用心落实。

这一节中,最困难的地方是让学生区别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对物体运动描述的相对性。要突破这个难点,就会让教学超标,最好是模糊处理,不要明确提出。

9.人教初二物理机械运动 篇九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答:运动的物体所受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就越远,速度就减小得越慢。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

答: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得出来的。

3、力和运动的关系是什么?

答: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只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什么叫做惯性?

答: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就越大,惯性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

5、什么叫平衡状态?什么叫平衡力?

答: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就是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的这几个力就相互平衡,简称平衡力。若受到的力只有两个,就叫二力平衡。

6、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答: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可浓缩为:共体、等大、反向、同线。

7、二力平衡与相互力有什么区别?

答: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共体、等大、反向、同线”,而相互的两个力则是“不共体、等大、反向、同线”。它们唯一的区别:一个是“共体”,一个是“不共体”。如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所受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的力。

8、什么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答: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9、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答: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10、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增大接触面的压力。

11、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10.初二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2、初步尝试测量、计算速度 过程与方法:1、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体会物理思维过程 2、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速度的概念 2、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3 、速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观看录像,问:大家看哪个动物跑得快呢?学会回答

要知道哪个动物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快慢的比较

播放录象,比较奥运会游泳运动员游泳的快慢?

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方法

2.相同路程比时间

举例:飞机与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学生用上述方法比较两者谁运动的更快?

提出问题:如果飞机与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均不同,如何比较快慢?

启发导出“速度”的概念。

师生讨论板书:

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

单位:米/秒

生活中速度的常用单位―――km/h

单位换算:1m/s=3.6km/h

引导学生:

观察汽车仪表盘加强速度单位的印象。

讨论速度两个单位的换算值,比较两者的大小。

二、速度的大小

学生估测自己步行的速度,感受大小。

质疑:学生的估测是否准确?如何测出自己步行时的速度?

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选取实验器材。

学生自主实验,3位同学从教室的一端步行到另一端,第4位同学利用秒表测出步行的时间,第5位同学利用皮卷尺测出步行的路程,并记录实验数据,全体同学处理实验数据。

教师只作适当指导,并点评刚才的学生实验。

利用学生测量的路程和时间,说明计算题的规范解题格式。

观察“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学生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并与自己的步行速度相比较,增加感性认识。

三.例题

1、看课本25页书上的例题

2、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杨文意以24.79s的成绩,夺得50m自由泳金牌,并打破了她本人所保持的世界纪录。她游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通过本题,我们要知道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过程及要求

已知:s=50m,t=24.79s。

求:v=?

解:根据题意,

答:她游泳的平均速度约是2.02m/s。

注意解物理计算题的四项:已知,求,解,答。

学生板书练习计算题的规范解题格式。

四、直线运动

下面看两个动画,多媒体演示“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通过观察大家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看图2-25,计算小汽车在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

比较速度大小,可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速度大小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生活中你见到有什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回答: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大小经常变化。

用平均速度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

看图2-26,探究天鹅在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并了解了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要求,知道了有关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板书设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2) 相同路程比时间

2.速度:

二、速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2.计算公式:

3.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三、例题

四、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上一篇:建立良好校风学风_总结书下一篇:社保的养老金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