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200字

2024-09-26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200字(10篇)

1.《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200字 篇一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通用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读一读——理解文本

1、以疑引读,思后释疑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我充分把握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我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2、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每次对话中,我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师生共同读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阅读的兴趣,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体验。

二、做一做——动手实验解难释疑

课文中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用语文书卷成圆筒状。然后通过圆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说说与平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说一说——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课文中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自己不会弄错。它错了没有,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东瞧瞧,西望望。它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四、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我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通过第三个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当然,我知道自己的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虽然整堂课孩子们上的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但是还是有不少遗憾。例如课时内容可以更丰富些,教学“井沿”时,应该进行更多的联系实际,进行迁移练习,进一步理解“沿”的意思。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认读,有些词语可以在这个环节中理解意思。

在这节课上我渐渐的摸索到寓言故事的讲法,当然还很稚嫩,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收获。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尊重每一个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同时又是支持和帮助者,既要在前引导,又要从旁帮助,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实现和谐的互动,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层次小有差异的学生,把目光注视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发展。

我在第13课《坐井观天》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坐井观天》一词,我把学生分成6个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他们通过朗读来感悟,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刚开始,有几个同学怕,不敢参加,读书很小声,读不出青蛙和小鸟对话时争论的语气,后来我在旁边引导,并鼓励他们。

片断:示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

师:同学们觉得老师读得怎样呢?

生:读得很好!

师:怎样好?说来听听。

生:老师读得很流利、有感情。

生:老师的声音会变,听起来好像是青蛙和小鸟在争论。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听吗?因为在读的时候,老师已经把自己当成小鸟和青蛙了,所以读的时候就真情流露了。你们想像老师这样读吗?

生:想。

师:那么,你想当谁就读谁的话,好吗?

生:我想当小鸟。

生:我想当青蛙。

师:那好吧,记住读小鸟的话时要读出有耐心劝告的语气,声音要小些,读青蛙的话时要读出自以为是,不耐烦的语气,声音大些。

通过引导,同学们开始由一人读,到两个读,最后到4个小组读。渐渐地终于有几个小组争着要上台表演,气氛热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他们不但能大胆地分角色朗读,而且还能用不同的语气边读边做动作,读出反问句和感叹句,为了让学生到更好地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我还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可以卷起来观看天大小的纸张发给没有纸张的同学,让他们尝动手的乐趣,使他们融入班集体中来,使这些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由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表现自己的平台,学生们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观察时所看到天的大小,以及对“坐井观天”一词的理解。并从中悟出道理来,知道此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见识有限,眼光短浅。”学生想像力丰富,真令人惊讶呀!

-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3

《坐井观天》取自于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20课,是一则浅显易懂的寓言,学生通过故事中的青蛙与小鸟争论天有多大的三次对话,可以体会到青蛙的自以为是,学习全面看待问题的方法。

本课将教学目标拟定为四点:1.认识“寓、则、沿、渴、喝、际”6个字,会写“渴、喝”2个字。理解并会写“口渴、无边无际、坐井观天”三个词语。2.学习默读,可以一边默读一边思考。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4.理解《坐井观天》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联系自己的体验谈谈感受。教学重点为:1.识认生字,理解词语,并能正确书写要求识记的生字。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3.分角色朗读课文。4.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寓意,交流感受。教学难点为:1.学会默读课文,并能一边默读,一边思考。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寓意,交流感受。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具有积极、活泼并且求知欲强烈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本人注重剔除冗长难懂的教学语言,以浅显的词句贯穿教学,同时,合理设计与文本相结合的教学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寓言,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一、注重趣味性和有效性结合

①理清位置:针对学生学情,本人就地取材利用插图PPT导入,让学生对课文的角色信息进行直观了解。同时要求学生把手绘的青蛙和小鸟图片粘贴在井的简笔画上,帮助弄清文中角色在井中各自的位置。从而理解了“井沿”,也为下文青蛙错误观点的出现做了铺垫。

②体验“观天”: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青蛙看到的井口大的天”,让学生用书本卷成圆筒状,观察黑板大小,然后拿走书本,再观察黑板大小,说说自己看到的。

二、注重文本朗读,体会文本含义

根据本文的内容架构,以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为依托,对第一次对话采用自由读形式朗读,抓住重点文字“从天上来、一百多里”理解小鸟对天的认识。对第二次对话采用男女生合作读形式朗读,学生通过体会青蛙说的“说大话、井口那么大”和小鸟说的“无边无际”,生成自己对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各自观点的判断,从而得出青蛙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对第三次对话采用小组合作读形式朗读,承接第二次对话,在学生对青蛙的观点有了判断的铺垫下,在第三次对话中,抓住青蛙说话的表情“笑”,领悟青蛙的性格特点,引出“自以为是”,帮助学生继续巩固对角色观点对错的认识,同时通过对小鸟的建议”跳出去看看。”完成对文本内涵的拓展教学。

三、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细节教学中,注重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如在回答问题环节,学生习惯直接说出不成句的答案,本人会适时要求学生表达完整,多次训练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此外,注重“说——练——写”的训练,如在文本拓展环节,问“小青蛙跳到井口外,又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要求学生先讨论,再表达,然后记录。

当然,课程结束后,总还会给自己“挑挑刺”,比如如果带入适度的奖品奖励,学生注意力会更集中;寓意讲述环节,可先让多个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再PPT总结,效果更好。教学本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也正是这些积攒的遗憾促成了自己下次更好的呈现,才变得尤为宝贵。

任重道远,继续努力。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4

《坐井观天》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一篇十分搞笑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透过青蛙与小鸟之间生动搞笑的对话,写了青蛙和小鸟为了天的大小而进行了几次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我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为做到在短短的40分钟内,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我在教学上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的教学分为四个步骤进行: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导入过程中,我以两个小动物的争吵为开始,让孩子来解决它们两的争吵吸引了孩子的兴趣。在进行认识会认会读的生字的过程中,开火车顺读的方式进行了生字的学习。

2.课文主要讲了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而争论起来(青蛙认为天?小鸟认为天?)让孩子自由和同桌交流一下,进行思考后的再整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整体概括潜力,又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潜力。并且理解“井沿”一词。

3.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除了之前对于音形的掌握以外,如何识记呢教学中主要教学四个生字“井、观”。在全班指导“观”字以后,给予孩子自主识字的空间,让孩子们自己选取自己想要教学是生字,当当小老师,说说你是怎样记的怎样写的好看一则训练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潜力,另一方面是训练了孩子的观察和表达潜力。

虽然整堂课孩子们上的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但是还是有不少遗憾。

1.在讲解生字的过程中对形近字和形声字的区分还不是很透彻。

2.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指导的还不是很透,学生读的还不是很到位。

3.在课文的最后环节里应该让孩子整体分角色朗读,让孩子整体感知课文。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和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并且在教学的过程要深度的挖掘课文的内容及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5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做一做——动手实验解难释疑

课文中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拿出纸卷成圆筒状。然后通过圆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说说与平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二、看一看——利用图画明白寓意

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出示课件,让学生看一组画,自己根据画面进行解说。这样学生终于明白了: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学生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三、说一说——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课文中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自己不会弄错。它错了没有,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东瞧瞧,西望望。它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四、演一演——扮演角色再现情景

课文结束后,让学生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特别是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的表现演出来。学生通过表演把从课文语言文字中获得建立的表象进行再现,学生入情入境。这样,由文字到形象,又由形象到文字形成逆向思维,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双向思维的训练,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语文素养。

总之,在《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养。

课后反思:

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我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令我满意的是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我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6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寓言。通过生动、富有趣味性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理解课文寓意是一个难点,如果教师自己把寓意告诉学生,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不让学生因为难以理解就放弃,也为了学生因为答案得知太易而不动脑,所以我在教授这课时一直想办法调起学生学习的胃口。

在课堂上,我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很快地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老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教学重点段时,我让学生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天无边无际,让学生找出它们提出不同观点的理由,并进行朗读。在这个语言环境中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大话、无边无际、遥远”等几个新词语的意思。通过摆观点、找句子,学生一下子分清谁对谁错。

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青蛙产生错误观点的原由,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用手做成的望远镜开天花板,你能看见多大?上课时,这个简单的实验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同时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用书卷起来只看到一点点地方的原因,由此学生也能明白青蛙产生错误的原因是:长期生活在井底,高高的井闭挡住了它的视线,因此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最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

为了让学生更加有目的的学习课文,所以在课前预习时我和大家一起背诵了识字4,并且拓展学生的思维,说出更多的成语,让他们知道一般的成语故事都能告诉大家一个道理,然后学生很自然的就带着对于这课的疑问进入了学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简单的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文章中体会出道理?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读书。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明确目的要求,推荐思考的角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时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朗读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的要求学生哪个字重读,哪句话必须拖长音或轻读,而是充分的给孩子朗读体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指名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去读对话,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相互比较朗读的效果,自然就能体会出什么样的语气适合这个角色,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通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让学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觉得还是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笑”。“青蛙为什么笑了?”学生的回答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能道出寓意,“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觉得很好笑。”“青蛙以为自己是对的,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吹牛皮,觉得很好笑。”“那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天天在天上飞,知道天有多大,听到青蛙老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觉得青蛙很无知,小鸟无奈地笑了。”“天明明大得很,而井里的青蛙看到却只有井口那么大,还不相信小鸟的话,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虽然学生们的总结很稚嫩,但是经过教师的梳理和归纳,学生在回答“学了这篇课文的你懂得了什么?”难以理解的寓言就顺理成章的从孩子们的口中说,“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像青蛙一样,整天坐在井里看天,而应该跳出井口看看外面,这样才能不被别人笑话。”“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那样就太可怜了。”“我们不能像井底的青蛙,自己明明错了,还不听别人劝告,自以为是。”本课存在的问题:

1.时间的分配有些失调,前松后紧。

2.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认读,有些词语可以在这个环节中理解意思。

3.虽然读的形式比较多,但是学生的朗读质量没有明显的提高。

在这节课上我渐渐的摸索到寓言故事的讲法,当然还很稚嫩,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收获。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7

在我校本次教研活动中,我选择的《坐井观天》是新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存在着大量的对话,很适合于让学生朗读。我们研讨的主题是“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根据教材特点、研讨主题及学生实际在本堂课的设计、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感受。但是,在真正走进课堂上完课之后才发现实践和理论的差距.在听了教研室宋晓丽老师的指导和老师的评课后,更让我有如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为我今后的教学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

1.要注意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

老师应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但同时得注意如何体现老师的“导”。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布置孩子们自由读书,思考“青蛙和小鸟在哪儿里干什么,并勾画重点词句,学生一出口,就开始齐读,没有理解到自由读书的意思,看着孩子读得起劲我没有忍心打断他们,我也意识到,齐读失去了思考的空间,只是想着之后再让他们自由读,勾画,这样看来,学生失去读思结合的时间。所以,从学习的效果看,自主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

2.读书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整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如果这个前提没有做好的话,就算教案准备得再好,课件做得再精美也没有用,这也已经是我的老问题了,希望能快速改进。

特别是倾听习惯:

在课堂上,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总有很多同学积极举手发言。当我点了一位学生起来发言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回答不出。此时环顾四周,没有几个学生在认真倾听这位学生的发言。如果这时要点几位学生站起来复述刚才的那位学生的发言,能讲全的没几位学生。可以说,课堂上有很多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这样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和“落实”。很多细节我都关注到了,但是很多次我都只是停留在浅显的表层上,孩子做错就要把制度落实下去,而不能只顾着赶着课程。

先整顿再进行课程,讲课的过程中需要眼睛要盯紧每一个孩子,如果有一个孩子不听就停下来,及时提醒孩子。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8

窦桂梅老师在《绽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的自序中写到:“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

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会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

是啊,公开课是所有教师都会经历的吧,这周四,我也迎来了人生第一次公开课。经过一周的精心准备,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这节课相对而言比较满意,但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现将我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我选取了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短小精悍,主要通过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高才能看得远,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整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1、播放动画故事《坐井观天》导入本课的学习;

2、在初读课文中,提出问题“本文讲了谁和谁,它们在哪里,在干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比较有针对性。

3、检查生字词。出示本课生字,接着读词语,最后展示课文中的长句子,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4、在精读课文中,重点围绕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进行讲解,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一百多里”、“大话”、“无边无际”、青蛙和小鸟的“笑”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天是不同的。

5、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思考“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6、布置作业,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课后续编这个故事。

教师备好课,学生才能上好课,但是课堂上学生是能动的个体,实际的课堂上是存在生成的。

在这节课中,我在讲解生字时,没有给予学生示范性的指导,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此外,上课启发引导学生不到位,没有让学生真正明白“坐井观天”的深层含义。

接着,刘老师给予了指导:

1、在学生初读课文前,提的问题应该不超出两个,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记忆力有限,问题太多就会记不住。

2、在讲生字时,教师应该师范书写,指出容易出错的字,指导书写不少于10分钟。

3、在讲解“一百多里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下文的“无边无际”可以和“一百多里”进行联系,进而理解词语意思。

4、讲解生字也可以放到文中,现在语文提倡“随文识字”,在讲解课文时把生字挑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5、教师上课应该多下台走走,尤其要关注后两排的学生,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听课上来。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一次磨砺,让我认清了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改进,希望下一次公开课的表现能更上一层楼!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9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则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篇寓言故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点: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何通过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以及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成了本课的重难点。在上这课时,我首先以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引出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有目的读课文来解决本课的生字,并以问题的形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通过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进行朗读训练,进一步解读文本;最后设计青蛙跳出井口这一环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几点反思。

一、从关键词句入手,抽丝剥茧

青蛙和小鸟初次见面时,我让学生抓住“哪儿”读出青蛙对小鸟的疑问。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住“大话”这个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对小鸟的不相信,让学生读出不相信的语气来。其次我抓住“无边无际”,通过一组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天的无边无际。

二、从朗读课文入手,循序渐进

在每次对话中,我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师生共同读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阅读的兴趣,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体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然后在读的基础上好好理解,循序渐进,那么这篇文章的理解就不那么难了。

三、从神态语言入手,感知内心

体会文章,可以抓住主人公的神态和表情。在文章的第三次对话中的有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另一个笑则是小鸟笑青蛙的不知天高地厚、孤陋寡闻、目光短浅。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四、从角色扮演入手,放飞想象

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个别给予指导,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并给学生提出疑问:如果你是那只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你会怎么想?如果青蛙从井里出来了,看到外面的天空,它会怎么想?学生的想象天马行空,给出了一个个令人捧腹大笑却又富含深意的答案。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一个环节时,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让孩子自己回答的时间太少,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所以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更具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一些能给人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道理。

课下,我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查字典或者想其它办法解决,二年级的学生是有能力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课上,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小组读课文,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改变以往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的环节,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进行角色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的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最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寓意,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让学生懂得目关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1

《坐井观天》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本课语言生动有趣,符合低年级的年龄特点。因此学生们兴致极高,快乐地学完了这篇课文。为了激起孩子学习课文的兴趣,我把故事的情节绘声绘色地推到了孩子的眼前。

师:今天,我们去跟两种动物玩一玩,你们喜欢吗?

生:我知道是青蛙和小鸟。

师: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争论天大不大)

生:我来说说,小鸟认为无边无际,大得很呢……

看到这么精彩的一幕幕,我呆住了。我才说了一句话,学生们已经答了我很多很多。我决定“顺水推舟”,抓住学生这一百分的`热度,让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来学习本课。学生们高兴极了,有的在兴致高昂地朗读课文,有的编成故事,讲给同桌听,有的大声背诵课文,还有的在表演。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我还大胆地采用了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一、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二、做实验,体验观天。让学生用纸围起来的“井”里,体验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三、设计“跳出井口”,让学生说一说,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井口,接下来的故事会怎么样呢?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和我都获益许多。新课程提倡的不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吗?。这两点学生们都做到了。他们想要表现,愿意表现,而且敢于表现,并且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我想:这节课,我是快乐的,学生也是快乐的。我希望这种快乐能伴随着学生们成长。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2

《坐井观天》是一篇短小且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一个简短的故事表达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告诉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本堂课我以板画“井和天”导入,为了吸引孩子的兴趣,从而引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效果较好,在板书中体现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如“井沿”无边无际等等,在讲解三次对话时,先帮助学生找到第一次对话,让学生明白“对话”的含义,再提示学生第二次对话,最后让学生自己找到第三次对话,从而体现帮扶放的理念,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人物的特点,从语气方面加以指导,从而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最后的拓展部分我设计了让学生想象当青蛙跳出井后会看到些什么,学生非常的感兴趣,积极的发言,这个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通过这一环节,寓意渐渐清晰,学生也就更容易地说出了本节课的寓意了。

作为刚入职一年的年轻教师,在教学经验上有许多的不足,在听了各位老师的评课之后,我受益匪浅,反思自己的这堂课,总结出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加以改善的几个方面:

一、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应先创设出情境,尽量让学生自己多读,在读中去感悟角色的性格和语气,尽量少加生硬的指导,可以多范读,体现出轻重缓急,让学生去揣摩去模仿,如果再让学生加上手势、动作等朗读的效果会更好。如青蛙问小鸟:“你从哪来啊?”就可以从青蛙所处的情境出发,青蛙在井底从来没有出去过,也不经常见到外面的事物,创设这样的情情境之后,学生就会知道要用用好奇的语气来问了。而小鸟因为飞得很高很远就应该有一种神气的语气。这样,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能因此而更浓厚。

二、识字环节要作为重点,运用实物来认识“井沿”效果很好,要把这些运用到以后的识字教学中,另外识字之后如果扩展一下会更好。如“无边无际”就可以展示广阔的图片让学生体会,然后再造句。这样字词的意思学生就都能掌握了。

三、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要以正面为主,评价要及时,而且不能只用同样一种词汇,要换不同的评价语多评价学生、鼓励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一条主线:整体把握——三次对话——寓意——扩展,以朗读和识字为重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识字教学要扎实,课堂中的提题要准确细致,朗读指导要到位,这些都是我的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通过本次的听课、评课,我感觉自己对怎样突破语文教学重点了解的更多了,我会把他们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3

学生阅读的心理活动规律包括:复杂的思维活动,复杂的情感活动,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一般来说,这三种活动总是有机结合、难以分割的,但情感活动的趋向性(如好奇、兴趣、动机等)又往往对思维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产生制约和影响,因而情感活动呈现不稳定性,具有调控作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才是真理。”低年级学生学习语言更是如此。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之中,丰富的情感被激发才会有表达的强烈欲望,进而在无拘无束的对话中生成新的语言。新教材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更体现儿童的情趣,更反映儿童的思想。教师要以文本为依托,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倾心营造与儿童心灵相通的情境,让滋润儿童语言、生命发展的阳光跳进课堂。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准确捕捉学生的阅读情感活动并予以适时引导。

我通过引导,让学生潜心会文,通过直觉思维,感性体验,吸收精妙语言,逐步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学生们再次分角色朗读时,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入情入境。练习5分钟以后,当我让小组上台表演时,有几个小组的学生斗争着要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被调动了起来,他们不但能够大胆地分角色朗读,有的还边读边做动作!真是有声有色,情境再现课堂之上。

但是后来我想,虽然我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同时也注意到如何体现老师的“导”。分角色朗读的训练,我先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但从学习的效果看,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可是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有待提高,他们读得并非是声请并貌,甚至有些疙疙瘩瘩。我们是否可以在引导之后,孩子们自学练读之前,我先和个别学生分角色朗读,全班评价后再让孩子深入研读。是否可设计这样的导语:你们能读得比他们更好吗?想想哪些地方怎样读才会读得更好?这样设计,既可以不挫伤后进生自信心,又可以这些孩子一个模范学习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激发全体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再一次跟文本深入对话,改进先前的不足,注意把握住重点词句的朗读。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4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学生看问题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养。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我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组织学生讨论、释疑。如何执教本课,我从三次对话入手,抓关键词,理解文本,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另外,本节课采用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悟道理,功到自然成。

二、成功之处

1、课上,通过有效、激趣的问题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精美课件引导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

2、课文结束后,我又让学生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特别是把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的表现演出来。学生通过表演把从课文语言文字中获得建立的表象进行再现,学生入情入境。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双向思维的训练,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3、本堂课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不足之处

1.总体来看,没有把握好时间。时间的分配有些失调,前松后紧。

2.这次处理的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仅仅是认读了,有些词语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刻理解。

3.读的形式比较多,但是学生的朗读质量没有明显的提高,可以

看出课前预习不够充分。

4.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想象。

四、改进措施

今后在课堂上,我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自主学习,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充分质疑,再根他们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他们自主学习。阅读课文的教学要多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同时保证学生课下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做到时时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

《坐井观天》讲的是一只小鸟和一只一直住在井底的青蛙争论天究竟是大还是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否则就会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却自以为是。课文共七个自然段,一至三段讲小鸟落在井沿上,青蛙问他从哪儿来,小鸟说他从一百多里外的天上来。四至七段讲青蛙和小鸟因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青蛙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小鸟请他跳出井口看一看。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知道故事说明的道理,分角色朗读课文。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一点,既重视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又加强朗读训练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然后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就是读书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二)、调动学生主动学的积极性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主导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

上课时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始终注意“导”,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1.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五十个孩子就有五十只青蛙,五十只小鸟。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老师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必须得读重音,哪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该怎样读才会读好,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2.评价应注意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是一个认识、教育、提高的过程,把评价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老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我在课上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并且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文中的词语“无边无际”,先让学生理解本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说说哪些事物是无边无际的,这样学生的理解很透彻了,还能运用了。学过这些好词,我们不就是为了学以致用吗?还有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教师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在组织学生讨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这一问题时,我还联系前面所学过的成语,“管中窥豹”“一叶障目”,让学生更深一层的了解其含义,并强调要求学生把先后几个同学的发言连起来说完整一些……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但是,在这堂课上,我虽然努力的想教会学生怎样读好青蛙和小鸟的话语,可是还是缺乏具体的明确的指导,所以朗读效果还不尽人意。再者,当我说道:“同学们,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啊?”,学生都说到了小鸟,而本文意在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个成语故事,并懂得“坐井观天”的含义,而我的这一问题将学生带进了胡同,有点偏离轨道的倾向,值得深刻反思。

2.“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篇二

“坐井观天”的教学目标除了识字和写字意外,最主要的是要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初步理解本文的寓意是做事情要全面,而不是片面。今天这届是教科研,有差不多十位老师来听课,教室里坐了满满当当的。说实话,我很感谢孩子们的配合,今天他们都很乖,比平时都做得好。所以我在教室里好好地表扬了他们,他们很开心。

这片课文上完后,师傅给我提出了差不多5点意见,但是都是针对这篇课文的解读上了,对于教师教态、板书等一些常规,师傅说我还是做得比较不错的,也比较老练。在本片课文的教学中,主要还有以下不足。

1.在教学朗读是,可以在孩子朗读完后,让他们自己找找,为了读出这句话特有的语气,哪几个字需要重点朗读,然后再指名朗读,这样朗读的效果比一般朗读的效果要好。也可以讲ppT上的那几个重点字变成其他的颜色,孩子们一眼就知道,哪几个字是要注意的。

2.在教学“小鸟觉得天是无边无际”的时候,我在课件上出示了几张小鸟可能去过的图片,有山川,有河流,有城市,有大海,但是这些图片都是一晃就过,没有好好开展,师傅觉得,这些图片是一个亮点,可以让孩子们说一说,然后更深刻地理解“无边无际”这个词语。

3.在分角色朗读这一块,很多都有“小鸟笑着说”等这些词,师傅让我在安排人作为旁白,这些并不是小鸟说的话,这样朗读起来更有感觉,教学反思《“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4.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过于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在朗读方面放的时间虽多,但是没有终点,只是过场一样。在课文寓意上,我过于重视“看事情要全面”这一点,其实小青蛙也是没有办法,是环境造成他不能看到那么无边无际的天空。在教学中中,我感觉我过于贬低了小青蛙。

5.这一点是学姐提醒我的,学姐和我说,我烦了和他刚进来时的同一个毛病,就是每一个孩子回答好我的问题后,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在重复一遍,感觉这节课就是我的声音在此起彼伏。很多孩子回答后,我的回复应该很干脆“真棒”,“今天去收真积极”,这样就够了。当有部分孩子的回答声音比较低或者是回答地特别精彩,老师可以重复一下。

6.这一点是我以前的老师告诉我的,本篇课文有几个反问句,对于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以在教学中加以渗透,而不是碰到题目时再讲。在最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让孩子讲完后,可以在课件上出示相关的文字,可以让他们填空。或者是齐读一遍。这样对于本篇课文的理解会更好。

反正就是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篇三

今天由于学校领导要来听课,就承接陆老师的《坐井观天》第一课时,上了第二课时的内容。现讲课的设计思路以及课后小感贴一贴,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二、感情朗读

1、师:是呀,小鸟曾经飞过……飞过……飞过……,所以觉得天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而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抬头看到的都是井口那么大的天,除了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还看见了……。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呢?

2、现在我们了解到这是一只(……)的青蛙。这是一只(……)的小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课文。也可以同桌两人分角色读。

3、分角色读。

个别读、师生读、男女生读

三、理解寓意

1、师:最后,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

2、师:青蛙为什么笑?

3、师:小鸟又为什么笑呢?

4、师:小朋友,学到这里你懂得了什么?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坐井观天”来形容哪些人,哪些事呢?

(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的跳绳水平已经够好了,可这次参加全市小学生跳绳比赛,才知道我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

这四个例子中的“坐井观天”是说这些人(目光短浅、眼界狭小,孤陋寡闻)?

6、那么你能给坐井观天找几个近义词吗?

7、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眼界开阔的人。

四、拓展思维

1、看着这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呆在井底的青蛙,小鸟的心里非常的着急,他可怜他、同情他、想帮助他,想劝劝青蛙,让他跳出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

2、现在,老师就是这只呆在井底的青蛙,哪只小鸟愿意来劝劝我?

3、经过小鸟耐心的劝说,青蛙终于答应跳出井口,去广阔的天地去遨游了,请小朋友们认真思考,青蛙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讲出来,看谁讲得最生动。

青蛙来到——,看到——,听到了——,他想——。

4、而这时候的小鸟也特别的高兴,你知道为什么吗?

5、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不要做眼界狭小、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而且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坐井观天的人。这样,在别人增长见识的同时我们也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4.《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篇四

一、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写字的教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指导的。

“渴”和“喝”两个生字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喝”是用嘴喝水,所以是口字旁。

“际、沿”: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沿”:第五笔是横折弯。“际”字的左耳旁中的“阝”要写得稍小一些,不要超过田字格中的“横中线”。

像这样容易记混的字、容易写错的字,通过我的对比、引导,学生掌握的较好。

二、通过分角色朗读,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本文的朗读,学生对小鸟的话不难理解,但是对青蛙的话学生是比较难理解的,有的学生在朗读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青蛙是从生下来,就在井里吗?”显然,学生是在怀疑,因为他们看到过池塘里的青蛙,看到过田野里的青蛙,但是,他们想不到井里也会有青蛙,尤其是,学生更没有坐在井底看天的经验,因此,我通过让学生看窗户外的天空,再用卷好的纸筒看外面的天空,学生就能体会,井中的青蛙原来看到的天真是井口那么大,他们也就能进入角色进行朗读、体会了。

三、续说故事

这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好材料,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又有了对井底之蛙的理解,那么,他们对青蛙如果跳出井口看到的天空有多大、青蛙会看到什么景象也就会言之有物了,结果,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说出青蛙的跳出井口是感受,以及看到的美丽景象。

5.《坐井观天》 教学设计 +反思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沿、际、信”三个生字;会写“沿、际、信”等八个字。

2、了解“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发挥想象,初步了解课文寓意。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和对话。教学重点:

1、认识“沿、际、信”三个生字。

2、会写“沿、际、信、抬、蛙、错、答、还”八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初步了解寓意。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井”

师:今天上课以前呢,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是? 生“井”

师:大家见过真正的井吗?今天老师给大家画一口井。(板书:画出井的样子)师:同学们找找看“井”都有哪些部件?(生答有“井口”“井底”“井沿”等)师:谁能帮老师找出“井沿”的位置?(生指出井沿)

师:井的边沿叫做“井沿”,那么床的边沿叫做?(生答“床沿”)大家摸一下自己的桌子边,叫做?(“桌沿”)大家看一下教室的窗户,窗户的边上叫做?(“窗沿”)

师:大家看一下这个“沿”的书写。观察田字格中的字。

师进行书写指导:提示:左右结构;左边偏旁“三点水”以前学过,复习,强调三点水的弧形;右上方重点强调“无钩几”,并用红色标注;右下方是扁口。生书写练习,师提醒注意姿势“身正,肩平,足安,臂开”。师:那么井的下边叫做? 生:井底 师:“井底”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题目叫做“坐井观天”(师生齐读)板书课题,生读。师:“观”是什么意思? 生:“看”

师:那么坐井观天的意思就是? 生:坐在井底看天。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有趣的故事。

【设计意图】由“井”的图片引出新课,中间穿插生字的认识及书写,注意知识间的衔接。由题目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读题后,让学生解释课题,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直接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初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数一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中()和()争论()

集中识字。利用“摘苹果”的游戏认读文中的生字词。

三、精读课文

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青蛙坐在(),小鸟飞来,落在()上。

(第一自然段运用多种方发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看到黑板上的井,谁能给老师手里的小青蛙和小鸟找到合适的位置?

(出示小青蛙和小鸟的贴图,请同学到黑板上贴,小青蛙贴在井底,小鸟贴在井沿上。)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位置,避免琐碎的问题。师展示青蛙的“蛙”,指导书写。师:我们还学过哪些虫字旁的字? 生:蜻、蜓、蚂、蚁……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阳光课堂》中我们见过一个题目,有相同部件的字有哪些?那么跟青蛙的“蛙”有相同部件的字你能说出哪些? 生:哇、娃、洼、挂、桂……

【设计意图】生字跟学过的字一起学习,更加有印象。注意形声字的学习。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连没学过的字都说出来了。那么我们回到课文中,青蛙和小鸟这对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朗读课文2-7自然段,找出文中的三次对话。生自由读课文。

学习第一次对话。分角色朗读2-3自然段。师: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那么谁知道“一百多里”到底有多远? 生:一百多里就是五十公里…… 师:举个例子吧,操场一圈有400米,那么围着操场125圈还要多就是一百多里,同学们说一百多里远不远啊? 生:真远!

师:那么小鸟飞了一百多里来到这里,又累又渴,想要喝水,注意一下红色字体的这两个字,“喝”“渴”,还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乌鸦喝水》,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怎样来区分并且记住这两个字呢?

生:口渴了需要水所以有个三点水,喝水要张开嘴巴所以要有口字旁。师:说得真好。

我们再次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第二次对话。(课件展示第二次对话)师:谁能告诉老师“大话”是什么意思? 生:“大话”就是吹牛 师:青蛙认为井有多大? 生:不过井口那么大

师:所以青蛙认为小鸟怎么样? 生:说大话

师:青蛙的话是怎么说的?

生: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小鸟又累又渴,青蛙却不相信,“还用飞那么远吗?”是什么意思? 生:不用飞那么远。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变为陈述句会了吗?那么老实再说一句话:“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生: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师:当青蛙这么说的时候,小鸟认为天怎么样? 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

【设计意图】通过小鸟的两句话,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启发学生认识小鸟为什么说得对,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生:没有边际。

课件展示图片,大海、沙漠、草原……说句子: 无边无际,大得很呢!师:这样一直固执的青蛙他不信呐,如果你是小鸟,你该怎样向青蛙解释呢? 再次读第二次对话,注意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课件展示第三次对话。分角色朗读。

课件展示: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子,眼前突然一亮,它看到。于是,青蛙对小鸟说:“。”小鸟说:“。” 师: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补充完整完这段话。【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加强对寓意的理解。

四、总结

课件展示: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眼界狭小,自以为是。不要坐井观天,目光短浅。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要听取别人正确的建议,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想一想,写下来。

3、课后读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本次磨课,我执教了《坐井观天》一课。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的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篇寓言故事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往往对事物的认识是片面的。通过这次示范课,我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回顾整节课,我收获很大,具体反思如下:

首先,要想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备课时一堂课的基础,就像盖房子的地基一样,备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上课的质量。这节课中有的地方对学生的要求有些拔高。比如把“还用飞那么远吗”改为陈述句,这个在二年级的课表中式没有出现的,而我急于教会孩子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拔高了对孩子的要求。备课首先要看课标。我觉得不看课标上课严重了说是“违法”的,课标是我们备课上课的标尺。其次要读教参,然后还要定好教学目标,本单元的目标,本节课的目标都要十分清楚,最后设计好自己的上课流程。

其次,作为老师,我的语言要有感染力。在本次讲课中,我的范读比较少,这就要求我平时多练习基本功,可以对着镜子读书。再讲这样的课文时,可以以读代讲,充分范读,引导学生读得更有感染力,这也是语文学习的魅力之一,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之一。提高自己的说话高度,不要太口语化,练习语言的专业性是我近期需要完成的目标之一。

再次,对于孩子回答的评价说过好多次,可是在课堂的实施还是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评价学生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评价式,也可以是启发式。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对孩子的评价方式太单一,基本都是评价式。语文的回答没有绝对的对和错,不应该以一种方式决定回答的对与错。以后的课堂应该试着抓住回答不全面的同学一步步引导他说出最接近的答案,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也需要一步步生成,积累。

本次示范课暴露出的不足主要有:初读要求过多。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点要求太多,并且违背了初读环节的目的。我应该适当的减少初读环节的要求,只要求读准字音即可。在精读环节,开始我在自己画的井上让学生贴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这里又出示了课件,同样有井以及青蛙和小鸟的位置。这里我让学生贴图的目的是读懂第一自然段,正确找出他们的位置。学生应该是在多种方法朗读了第一自然段以后根据课文找出他们的位置,也就是正确理解了第一自然段,最后还是要回归到课文中来,这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摒弃的。这里的课件有些多余,不应该太依赖课件,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寻求一些好的助学策略。

指导生字“蛙”的书写时,我注意了生子的拓展,学生根据偏旁“虫字旁”回顾了学过的同偏旁的字“蜻、蜓、蚂、蚁”等,又用换一换的方式同时拓展了“哇、娃、洼、挂、桂”等字。学生表现非常棒,拓展也非常好,可是这个时候我应该适当地总结一下,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进行归类,让学生了解这一类的字词,更有效地学习。这个地方缺少了对生字的归类总结,有些遗憾。另外,小学低段的识字还是应该以理解为主,最好的办法是放在语境中。比如“挂”这个字,可以随便说个句子,我们的卫生流动红旗挂在了墙上。这样简单的句子就可以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学习生字,更有效。

课文讲解过程中细节不够细致。第一次对话中有个句子“飞了一百多里”,对于“一百多里”我给学生的讲解是400米一圈的跑道我们要跑125圈还要多。这个例子从长度上体现了一百多里,可是我想要向学生传达的是小鸟飞了一百多里,证明天很大,操场的例子显然不太合适。在课堂上孩子给我的回答是一百多里就是五十多公里,显然孩子对这个距离是熟悉的,我可以找孩子熟悉的地点作为一个例子来向学生表达一百多里,这样表达效果会更好。

另外,第二次对话里有一句“还用飞那么远吗?”这里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首先提法就有点问题,我想表达的是“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这就有些语言不严谨。作为语文老师,还是要注意说问题的方式,注意用语专业性。另外,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对于二年级来说要求有些拔高,上课还是要以课标为主,根据课标要求制定学习目标。

本节课课后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三次对话我都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了,但是三次对话都太散,把整篇课文都讲散了。如果能抓住这个要求,在学完课文以后整体分角色把三次对话完整的朗读一遍会更好。

6.《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的内容 篇六

有一位教师在教完《坐井观天》一文后,让学生以《青蛙跳出了井口》为题说话和写话。有的说青蛙跳出井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有的说小鸟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田野里稻谷飘香,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白过了;有的小朋友竟然让青蛙坐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教师不住地点头微笑,此时又一位学生举手居然说青蛙跳出井后看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又跳进了井里。班里的学生哄堂大笑,教师也打断了该生的话并示意他坐下,竟还说了句:我看你就是那只青蛙!教师从自己教的角度只关注自己设计的训练,没有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更没有去珍视学生的奇思妙想。这孩子说井里好,肯定有他独特的阅读体验与生活经验,兴许他比其他学生更有忧患意识地从环保的角度去考虑了。另外尽可能地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珍视学生的体验、成果,是尊重学生的第一要素。在教学中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学生的心情、关注学生的态度、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从而关注学生的发展。

另外,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我们应顺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品词抠句,发掘学生的灵气。

7.部编版《坐井观天》优秀教学反思 篇七

本课教学伊始,我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书上第二幅图,问生:图上有哪两种动物?根据学生的回答设置悬念,青蛙和小鸟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这节课我们学习13课《坐井观天》。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学生从多角度提出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谁坐井观天?它们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这样,培养了学生创新质疑的能力。在学习生字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生字,小组合作没有流于形式,达到了合作的目的,然后再全班交流,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索,尝试学习,讨论交流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记忆字形的方法很多:计部件、去部件、换部件、数比画、先计部件再数笔画、比较法……接着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话,学生表达能力很强,句子说得很好,积极性也很高,例如:长江沿岸景色秀丽,真让人流连往返。我在上学的路上口渴了,想找点水喝。有一只可爱的小鸟落在我家的井沿上……

8.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篇八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是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学生通过读课文,很容易便知道:坐在井里看天。可是,“坐井观天”是个成语,它有一定的寓意,而体会它的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因此,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这则成语的寓意,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同时也是支持者和帮助者。也就是说,教师既要在前引导,又要从旁帮助,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实现和谐的互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于是,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特别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3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他们通过朗读来感悟这一成语的寓意。刚开始,大部分学生声音很小,而且读不出青蛙和小鸟对话时争论的语气。后来,我在旁引导,并鼓励他们。

为了更进一步体会“坐井观天”的寓意,我让学生亲自动手看一看,这使学生情绪高涨,因为他们尝到了动手的乐趣,学习的乐趣。由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表现的平台,学生们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观察时所看到的。此时,教师再适时引导:书卷起来看到的是天花板的一部分,青蛙也是一样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事物呢?学生便从中悟出道理,知道此成语的寓意: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只看某一部分。最后我又补充归纳“坐井观天”的寓意:我们看问题或者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样一来,又加深了学生的体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由此突破。我不难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有多大,真的难以想象呀!

9.《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200字 篇九

博睿特外国语学校

刘 琴

教学目的:

1、会写:蛙、错、答、还;理解无边无际、大话,体会笑的含义。

2、读懂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大?小鸟为什么认为天无边无际?初步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大话、无边无际、笑,理解青蛙、小鸟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初步理解这个成语的寓意。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的寓意。教学过程:

一、课前诵读《小青蛙》

小青蛙

小青蛙,呱呱呱。它说自己是画家。画只兔子两条腿,没有耳朵扁扁嘴。画只鸭子四条腿,长长耳朵三瓣嘴。兔子鸭子笑哈哈,问青蛙,画的啥? 小青蛙,低着头,一下子成了哑巴。

二、谈话导入

师:儿歌中的小青蛙多粗心呀,孩子们会向它学习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与青蛙有关的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坐井观天》。

1、先来和词语娃娃打打招呼吧!(开火车:小鸟、青蛙、朋友、看见、抬头、回答、不信、错了、还用、大话、井沿、坐井观天、无边无际)

2、还记得故事讲了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吗?

3、你能把青蛙和小鸟正确贴在黑板上相应位置吗?(全班回顾: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他们在争论:天有多大?)

4、想听听他们的争论吗?看,他们来了!

三、创设情境,学习课文

1、两生分角色表演

青蛙:大家好我是青蛙。

小鸟:大家好,我是小鸟。

青蛙:请大家认真倾听我们的争论。小鸟:想想我们看到的天有多大呢? 表演

青蛙:大家知道我看到的天有多大吗?对,我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贴板书)小鸟:伙伴们,你们知道我看到的天又有多大吗?真棒,我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贴板书)

2、师:听到这,你们想问什么?想知道答案吗?答案就藏在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中。想像刚才两位同学那样读吗?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动作;

2、讨论:青蛙为什么觉得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而小鸟为什么认为天无边无际呢?

3、小组合作学习。

4、展示交流朗读三次对话。学习第一次对话

(1)哪个小组想来展示读第一次对话。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待会我们比一比哪些小组评得最精彩。(2)生评价:

我要表扬xxx,读出了疑问的语气(你关注了语气,你能像他这样读吗?); 我要给xxx提个建议:读一百多里时可以重一点,慢一点。师适时引导:你关注了词语:一百多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很远,它可能飞过了高山,飞过了„飞了这么远,真是又累又渴,谁想再来读一读小鸟的话。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相信小鸟说的话吗?哪个小组有信心读好第二次对话。倾听比发言更重要,我期待着你们的精彩点评。(2)生评价。

生评价青蛙读出不相信的语气。师适时引导理解青蛙的话:

1、什么样的话是大话?(吹牛的,谎话等)青蛙认为小鸟说的哪句话是大话?为什么?(它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2、你能把不相信的语气读出来吗?

3、小鸟为什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它天天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大的天。)

3、动手实验:拿出卡纸卷成圈看天花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只有纸筒那么大,其余看不到,目光都被卡纸挡住了。)

4、小结: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他的目光被井壁挡住了。这真是一只(目光短浅)的青蛙。(板书:见识有限,目光短浅)

5、谁再来读一读青蛙的话。

生评价:xx强调无边无际,读出天的大。师适时引导小鸟的话:

1、什么是无边无际?还有什么可以说无边无际的?(大海无边无际,草原无边无际„„小鸟为什么会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它飞过很多地方也没有看到天的边。)

2、创设情境引读:是啊,小鸟飞过很多地方,它飞过一座座巍峨的高山,看到一片片茂密的森林,它觉得: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生读);小鸟飞到(碧绿的草原,看到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它想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啦(生读);小鸟又飞到广阔无垠的沙漠,看到万里黄沙,它不由地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啦!(生读);小鸟还飞过一望无际的大海,看到无数的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它感叹地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啦!(生读)这真是一只(见多识广)的小鸟。(板书)

3、现在,一只井底之蛙却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它说得对吗?你想对它说什么?快和小鸟一起劝劝它吧!学习第三次对话。

(1)听了小鸟的劝告,青蛙又是怎么说的呢?指名小组读,他组评价(提醒大家关注表情:笑)

(2)师:在这两段话都有一个相同的表情:笑。你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吗?(3)生回答(青蛙认为自己是对的,小鸟是错的所以笑。)师:是呀,它不仅目光短浅,还是一只(自以为是)的青蛙。(4)(小鸟觉得青蛙错了,还自以为是,所以笑了。)

(5)让我们带着不同含义的笑,再来读一读第三次对话吧!全班读文。

6、拓展想象:听了大家的话,青蛙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又会说什么呢?(1)小组讨论

(2)指名汇报(青蛙跳出了井口,他来到„„,惊奇地看到红红的花„„,它会说(外面的世界真美啊!天空真的是无边无际!我以前真的错了„„)。(说美点,眼光放远一点。)

7、每个寓言故事背后都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同学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知道很多的课外知识。谁能我们分享一下你是怎么学到这么多知识的。

指名分享。

教师小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定能增长我们的见识的。

8、有了深刻的理解,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分角色朗读课文。(分三个大组)

四、指导写字:答、蛙、还、错 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书写环节。

1、出示生字。请看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指名读一读,提醒重点字音。

2、书写第一步:仔细观察;

3、书写第二步:提醒关键笔;

4、书写第三步:书空笔顺;

5、书写第四部:描红练写。

以生为本,构建有趣有效的课堂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博睿特外国语小学 刘琴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创设情境,能引导学生愉悦地走进文本。

在开课时,安排两个孩子带着头饰表演了课本剧。孩子们的绘声绘色的表演首先起到激发全班同学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想要读文的兴趣;第二对接下来小组的分角色表演起了示范作用;第三同学们在津津有味地倾听中回顾了课本的内容,顺利找到了青蛙和小鸟各自对天的不同看法。这个环节有趣也有效。

在帮助学生理解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时,带着孩子们做实验:把卡纸卷成圈观察天花板,再拿开纸筒看天花板。在对比中体会青蛙目光短浅的原因。但是在此环节不需要孩子和老师做过多的解释,几句话:观察完之后你发现什么?这和青蛙在井里看天是一样的道理: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让它变得目光短浅、见识有限,难怪它要说(引读):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在理解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动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出天的大:小鸟飞过了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山峰,看到一大片一大片茂密的森林,它觉得(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小鸟飞过碧绿的草原,看到成群的牛羊,它想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小鸟飞过一望无际的沙漠,看到万里黄沙,它不由地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小鸟飞到蔚蓝的大海,看到大海是那么大,那么美,它感叹地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这真是一只(见多识广)的小鸟。而现在这只井底之蛙却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快来劝劝它吧!再读小鸟的话。学生入情入境地反复朗读,反复体会,效果较好。

在引导学生想象说话:青蛙跳出井口之后会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生说话时思维有些局限在前面出现过的情境了:大海、高山、田野等。可以有一些示范或出示一些画面,打开学生思绪,逐渐引导学生说完整、说美、拓宽眼界说远。

二、通过小组展示读三次对话,他生评价,师适时引导重点词语“一百多里”、“大话”、“无边无际”、“笑”,达到指导有感情朗读的作用。

首先,在指导学生关注小鸟说它飞了一百多里时,就有意引导学生想象,小鸟飞过哪些地方(高山、田野等),指导读出天的大,也为体会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打下铺垫;在第二次对话中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可以像天一样可以说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海洋无边无际)、草原(无边无际)、宇宙(无边无际),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还抓了“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体会青蛙不相信的心情,并由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哪句话,引出青蛙的观点: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通过第四个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笑折射出了小鸟的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三、关于寓意达成的反思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让学生自由谈谈自己读后的收获,再分享老师的收获: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要像小鸟一样飞得高看得远,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再引申到学生身边也有许多见多识广的人。请这些孩子介绍他们见多识广的方法:看书、旅游、看电视等等,老师归纳为一句话引领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能见多识广。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

1、最后识字环节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完成,时间都去哪儿了?(1)在卷纸筒验证青蛙为什么只看到井口大的天时,学生在谈发现时重复的答案很多,想法对了,但表达不清时,我没有及时地、很明确地帮学生把思路理清,简要明白地表达出来。

(2)学生在评价读书同学时,没有抓住关键词语评价,老纠结于:没有动作等,浪费了很多时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一开始小组准备朗读时的要求改起。a要让要求更明确,不仅要关注语气、动作、表情,更要关注重点词句。b在第一个孩子评价:一百多里读得好时,老师就要明确地、夸张地表扬:评价抓住了重点词语,这就叫会学习。老师特别欣赏,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关注这些重点词语。给孩子一个评价的方向,让孩子知道从什么方面去评价,也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开展。

2、第三次对话中对于“笑”的理解不太到位,朗读也没有落实下去。在学生理解到青蛙为什么笑后,教师可以创设语境,让学生去揣摩着反复读出青蛙的自以为是。如:青蛙错了吗?(错了),但它不知道,还以为自己是对的,读青蛙的话;小鸟告诉它错了,可青蛙不相信,固执得认为自己是对的,读;青蛙自己目光短浅,不听从别人的劝告,还认为别人错了,读„„

10.《坐井观天》优秀教学反思 篇十

在第二次上课中,我把教学中的小结改成让学生易读、易懂的句子,呈现出来让他们更加了解这故事。而且还回归课题,引用了日后形容一个人见识少的可以说是坐井观天或井底之蛙。为了适合二年级小朋友的爱好,我还制作了一些头饰让他们在练习对话时更加有趣,更加积极参加到课堂中去。

虽然我对教学中各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几点还做得不够:

第一、准备还不够充分。虽然说,准备时间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来,时间还是太紧了,白天上课没时间的,晚上的时间也少之又少,而在准备教案时花了很长时间,在背的时间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课时,我对教案不是很熟,在讲课是思维有点不清晰。

第二、我上课时语速还是太快。虽然比刚开学有所进步,但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来说还是偏快一点,需有待改进。

第三、操练读课文、句子、对话的方式单一,不够多样化。

第四、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够好,没有及时纠正,可以通过表扬其身旁的同学以达到提醒开小差的同学。

上一篇:联盟商户合作协议下一篇:有位语文老师给学生听说陆游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