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辅导课方案(精选9篇)
1.高中心理辅导课方案 篇一
自我认识与接纳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
一、初衷:自我接纳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接纳有利于更好地认识自我。高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针对高中生的自我认识水平有限,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从而,促进高中生自我认识与接纳水平的提高。
二、自我认识与接纳对高中生的重大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Ruff指出:“自我接纳是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之一。”一个自我不接纳者,他内心会产生很大的矛盾和冲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要想在一个不完善的、充满矛盾与冲突的自我层面,建立一个令自己满意的、趋于完善的自我,必须要经过三个环节,即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改变。自我认识就是要对自我的各个层面都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和了解。一个人只有接纳自我,才能够丢掉许多自我防卫机制和虚伪的掩饰,发现自己的真实形象,更好地认识自我。因此,对高中生来说,正确认识并接纳自我非常重要。
三、高中生自我认识与接纳的必要性
四、自我认识与接纳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目标:高中生在团体中可以尽情地倾诉与交流,全面了解、分析和评价自己,让每个人都能发现自身的优点,激发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感;剖析自身存在的一些消极心理,学会克服这些消极心理现象;结束团体活动后能将在活动过程的感受与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现存的问题。
活动形式、时间安排
采用游戏、团体讨论等形式进行。活动安排在每周三下午,每次活动2小时,活动历时一个半月。每次活动后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参与者写出自己在团体中的感受、对团体的建议,在现实生活中尝试从团体中学会的行为模式。
活动规则及誓言
规则:积极参与、守时、专注、暂停评价、开放、保密。
誓言:我自愿参加“成长家园”团体训练,在活动中我积极参与、遵守约定时间,并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保守团体的秘密。
活动内容及实施
根据团体心理咨询理论设计团体训练活动,每组活动分六个单元进行。第一单元:促进相互认识与了解。
活动一:知你知我。让学生在火活跃的气氛中放松心情并增进同学间的了解。
活动二:非言语交流。团体成员在非言语交流的情况下分别按身高大小生日前后进行排列,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理解。
活动三:滚雪球。让同学们进一步加深认识。
活动四:签订小组契约。指导老师和团体成员共同制订团体规范和团体协议书。第二单元:促进相互理解与信任,提高成员的自我认识水平。
活动一:相互按摩。让学生在轻松地气氛中让自己的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活动二:三人行。让学生在活动中关注别人,也得到别人的关注。活动三:第一印象大揭秘。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解自我。
活动四:同心协力。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鼓励与支持以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单元:学会自我认识和接纳。
活动一:触电。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关注自我情绪;有手的接触。活动二:播撒爱心祝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关爱他人和被关爱的感受,增进团体凝聚力。活动三:独特的我。让学生在活动中正确的评价自我并接纳自我,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
活动四:美文阅读——塑造成功的自我形象。让学生在活动中欣赏和发扬自己的优点,接纳和改进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
第四单元:增强团体凝聚力和信任感,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活动一:兔子舞。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团体协作,在愉快的气氛中体验信任及团队互动。
活动二:解开千千结。让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耐心、相互配合和齐心协力,感受到团体合作的重要性。活动三:我的压力圈。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目前所承受的压力,对压力进行分类,找到压力源。活动四:头脑风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团体的协作,找到缓解压力的方法。活动五:减压按摩。让学生在团队中感受到团体的温馨。第五单元:学会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澄清自己的价值取向。活动一:小鸡变凤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自我的成长。
活动二: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在活动中正确认识自己,全面了解和评价自己,更好的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自己擅长的领域。
活动三:信任后仰。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彼此的信任和个人在团体中的责任感,让自己变为一个意志坚强、富有责任感的人。
活动四:主题活动之“价值观大拍卖”。让成员在活动过程中思考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东西”,通过对留与舍的决定,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价值取向,完成价值观的重组。
第六单元:学会探索人生期望,思考生涯规划;团队的总结(与告别)。
活动一:魔术圆圈。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团队的信任和默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二:生命线。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人生期望,展望未来的学习与生活。
活动三:优点大轰炸。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与挖掘自身优点,对自己的优点有充分的认识并会自我欣赏。
活动四:回顾与分享。让学生一起回顾一下这六次团体活动的内容,各位组员分享自己在这六次活动中的自我成长历程和收获。
活动五:结束团体,互留赠言。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对今后的展望。自我认识与接纳团体心理辅导的价值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进行自我探索。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是一个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来协助他们增进自我了解、自我抉择、进而自我实现的一个探索和学习的过程。团体辅导过程中提供的安全心理体验气氛,能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开放自己、探索自我、表达感受,并在其他成员和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接受新的经验,对自己进行深入全面的剖析和全新的再认识。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获取社会支持。参加团体辅导的学生们常常有共同的心理问题。团体辅导中的“经验分享经历”团体的讨论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彼此交换意见,互诉心声,使学生们相互理解、相互同情、相互支持;而友好、温暖的氛围能促使学生们深入研讨当下和以后可能遇到的难题,找到可行的解决难题的办法,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得正确的处事观念和恰当的态度。
结果:在高中生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近些年来在我国中学阶段发展起来的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通过团体辅导,高学生逐渐能够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地接纳自我,欣赏和发扬自己的优点,接纳和改进自己的缺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2.高中心理辅导课方案 篇二
由于父母大都外出打工或在外经商, 我校出现了大量由别人代管的“留守学生”。根据对我校高一564名年龄在18岁以下的“留守学生”的教育现状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有55.5%的“留守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 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在一些人的眼里甚至渐渐变成了“差生”的代名词。“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 是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个案情况
姓名:宋凯 年龄:18岁 性别:男
基本情况:该生家庭经济富裕, 父母常年在外经商, 平时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 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上学期, 由外校转入我班。随着时间的推移, 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现象:
1.厌学心理
经常以身体不适为借口不来上学。尤其是临近周末, 他的座位经常是空的, 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读书无用论”。宋凯的父母小学未毕业, 但在外面经商赚了很多钱, 并且在宋凯面前多次提及读书没意思, 混个高中毕业也就算了, 宋凯平时花钱大手大脚, 他们也不管。
(2) 懒惰心理。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 只想随心所欲地玩。反正不愁吃穿, 要什么有什么, 再说读书也没意思。
(3) 从小父母不在身边, 缺乏家庭教育, 喜欢单干, 班级活动中常常充当一名“看客”。
2.缺乏集体意识
同学关系紧张, 很容易由小事的戏谑发展到相互间的争吵。思想脆弱, 对批评反应强烈。有时候想法又单纯得可爱, 在班上显现出卓尔不群的特殊性。突出表现为在各种活动和机会中, 小到一次发言, 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 都显得没有热情, 参与意识淡薄。
3.行为放纵
与老师说话时, 眼睛斜视, 看见老师从不打招呼, 经常出口成脏, 给老师同学起侮辱性的绰号, 上课经常迟到, 进教室不喊报告等。
三、问题分析
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宋凯和他的家人。我发现宋凯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1.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
爷爷奶奶对宋凯过分溺爱、事事迁就, 缺少严格的监督。连整理书包、抄作业等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均包办。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 不严加管教, 却事事迁就。
2.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当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地经商, 宋凯自小缺少父爱和母爱, 父母心里觉得内疚, 因此, 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依顺, 生怕亏待孩子。在物质上, 他们对孩子有求必应, 但很少和儿子进行精神上的沟通, 从来不提“学习”二字。经常大把地给零花钱, 物质上的富有使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错位。当我把情况告诉他们时, 又对孩子拳打脚踢。
3.内心深处的自卑
由于他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 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 使得宋凯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他不愿和同伴交往, 使他害怕竞争、害怕失败, 宁可逃避一切竞争。所以他通过好勇斗狠表现自己比别人要强。
4.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宋凯的表哥在外地打工, 春节回来后, 常在他面前炫耀自己, 并经常带宋凯出去抽烟、喝酒、打牌, 怂恿宋凯和他一起出去闯天下, 宋凯因而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 抽烟, 喝酒, 进网吧是常有的事, 经常和社会不良青年来往, 欺负甚至敲诈低年级同学。
通过以上分析, 我发现宋凯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的过分溺爱、迁就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以及逆反心理。于是我决定从宋凯的家长和他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四、主要措施
(一) 对宋凯本人我采取了如下对策
1.针对宋凯的情况, 平日里做了很多工作, 既有多次的单独谈话, 也有多次的笔谈交心。不管是专门等无人时在办公室的私下交谈, 还是在校园内相遇时的问题交流, 我希望能给他留下受到关心和重视的印象。
2.与班委们共同努力, 走进他的心灵世界, 让他佩服的同学多关注他, 常和他玩耍、交谈, 我怕他孤独导致自闭, 但每每发现他总爱得罪人, 然后用满不在乎来掩盖内心的担忧和后悔, 依然收效甚微, 这孩子身上似乎天生有种逆反的精神, 总喜欢和大家对着干, 在集体的成长里表现出不和谐。
3.对其特殊性的特殊处理, 充分尊重他的强烈自尊心, 决不在同学面前对他进行批评, 即便需要单独批评时也用委婉的方式表达更多的希望, 尽量维护到他的面子;对其优点常号召大家学习。
(二) 对宋凯的家长我采取了如下办法
1.帮助家长走出教育子女的误区
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宋凯的爷爷奶奶多次交谈, 并通过电话与宋凯的父母进行沟通, 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 使他们明白:钱不能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爱, 无节制地给孩子物质满足是在害孩子, 会让孩子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我对宋凯的家长提出建议:
(1)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 应当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 让他认识到错误, 鼓励他改正, 而不是教训一顿了事, 教育子女方式简单粗暴容易让子女产生逆反心理。
(2) 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 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 而不是替他做。
(3) 父母要经常回家来看望孩子或者经常打电话给孩子, 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
2.多和自己的孩子沟通
我对宋凯家长讲了如下建议:我们都该更多地去理解孩子的行为, 欣赏他, 给他提供表现的正常机会, 让他说话, 而不是采用命令式的教育。咱们先尊重他, 才能换来他对别人的尊重。而且我能看出来, 他对家的感受, 对您的感受是无所谓的, 有家无家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现在孩子大了, 都有自己的思想, 真的要求我们不管是不可能的, 家长还是老师, 都要首先把学生当作朋友, 才有可能被他们当作朋友来敞开心扉。否则, 咱们真的不如他们的朋友说话管用!
在宋凯走出自我否定的低谷后, 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明确地告诉他:学生要以学习为主, 按时上学, 完成作业是一名中学生最起码的任务。
五、辅导效果
经过我与宋凯家长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 半年来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1.每天早上特别是星期一, 我踏进教室时不再提心吊胆, 因为宋凯的座位不再空着。
2.虽然偶尔还是有忘带东西的情况发生, 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在整理学习用品。
3.宋凯已清楚地认识到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做到的。尽管他的作业书写和质量还有待提高, 但按量完成作业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4.改掉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 如抽烟, 出入网吧等。
六、个人体会
3.高中心理辅导课方案 篇三
“心理孤儿”是相对社会学意义上的孤儿而言的,是指学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心理上表现出的自我封闭,游离于集体氛围之外,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怯于交往、难以融入社会生活的特征。农村高中生生活在贫瘠的地区之中,在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人际关系及挫折时,更容易感觉到压力、孤独无助而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使他们自信心严重不足。在遇到困难、挫折与失败时,就产生退让、回避、甚至轻生等想法,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我国学校心理辅导研究虽已开展了十余年,但至今对农村高中“心理孤儿”的心理辅导转化策略研究甚少,而农村高中生这一特殊群体在中学生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为农村高中“心理孤儿”现象的研究将为许多农村学校解决心理孤立学生的心理困惑与障碍提供参考,丰富农村高中学生心理辅导这一领域。
农村高中“心理孤儿”现象的家庭成因
1.家庭的教育方式
农村家庭的家长文化层次一般不高,旧的教育观念、不科学的教育手段与方法还相当普遍,致使家庭教育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很多家长对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也是知之甚少,无法胜任对子女的教育。农村家长本身的知识结构使得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方法简单,亲子关系紧张。吕英等人的研究认为,父母的积极教育倾向(情感温暖、理解)是保护其子女免受抑郁和焦虑侵扰的有效方法;父母的消极教育倾向,例如对子女过多的拒绝否认、过分干涉、严厉、偏爱是导致其子女形成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和心理不平衡等不健康心理品质的主要因素。
2.家庭的结构
父母因自身婚姻问题导致情感失衡,就难以给予子女更多的关心和支持;父母离异,把子女当作“皮球”任意踢来踢去,导致子女缺乏依靠感和安全感;离异后更多的孩子跟随母亲生活,而母亲的全部期望以及受挫引发的消极情感也更易发泄在孩子身上。因而父母离异学生感受到了更显著的来自母亲的惩罚与严厉。
在很多农村家庭,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和关心也因子女过多而减少,而且子女过多同样会造成家庭经济负担沉重,经济上的拮据和困窘也使得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农村学生在家要劳动或照顾弟妹,在学校里也常挂念着家里的一切,他们的相当一部分时间花在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中,他们与同学的交往也少,他们感到没有人来理解他们,于是常处于抑郁苦闷的状态中。
3.家庭经济状况
农村高中生的家庭经济环境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有较多家庭贫困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收入少,农村高中生因生活困难而产生心理落差和自卑感。一些长期在贫困状态下求学的学生,与那些家庭相对富裕的学生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还存在着不可知的心理空间。他们中一部分人常常表现出自卑、孤僻和自我封闭的心理倾向。
经济的拮据与自尊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性使得农村高中学生人际交往困难,难以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在一些贫困学生看来,别人已经知道了他(她)们在经济上的劣势,就绝不能再让别人看到自己心理上的脆弱,于是极力地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久而久之使自己陷入孤独的境地。由于家庭经济情况低下,许多家长外出打工,将子女留给长辈照顾,子女与更高长辈的沟通更加困难,留守儿童可能更容易成为“心理孤儿”。
4.家庭环境
张海芳等对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表明,家庭环境中组织性、亲密度、娱乐性、矛盾性可有效预测心理健康水平,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存在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家庭成员间亲密程度越高,情感表达越充分,相互沟通得越好,这样家庭的孩子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家庭成员之间经常相互指责攻击,则不利于子女心理健康。农村家庭中家长与子女的亲密性、娱乐性等程度较低,女子更多的时候不愿意甚至不屑和父母们交流,因此,“代沟”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得更加赤裸裸。
学校心理辅导策略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方面,调整自己行为,增强适应能力,做出明智的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社会化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思想的贯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常雪梅通过总结发现美国学校心理辅导具有人本化和个性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系统化和多元化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可以成为我国进行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结合以上原则,学校心理辅导的策略有:
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综合模式的核心思想是突出辅导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明确规定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应聘请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建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把学生的家庭情况、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情绪意志、个性品质一一记载下来,方便以后的个别辅导。
2.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对话交流,对学生产生的正面影响,是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的助人活动,它是学校开展心理辅导的必不可少的辅导方式。这是心理辅导老师用的最多的方式,具体有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等。对于“心理孤儿”而言,他们自我封闭、怯于交往,面对面辅导的效果不佳。张万山认为书面心理交流是一种有效方法,即由教师通过与指定学生建立的“交流本”,对学生每日记录的各种情况,给予具体解答、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方法。这种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拓宽了个别辅导的途径,也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团体辅导
高中的每个年级在学习、心理发展上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高一学生主要是适应新环境,学习方式的转变等;高二主要是人际交往技巧、各种能力的发展;而高三主要是考试心理的各种辅导以及就业指导。所以,心理辅导老师可以根据年级发展需要的不同,制定合适的团体辅导方案,定期对学生进行辅导。其主要作用就是学生的参与面广。同时,可以专门对“心理孤儿”进行辅导,辅导内容可以涉及人际交往、亲子关系以及减压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生转变,辅导活动的多样性也可以丰富高中生活。
4.教学辅导
学校要想建立起系统的心理辅导体系,只有心理辅导老师起作用还不够,需要充分调动任课老师的积极性,在教学辅导中融入心理辅导。而一般任课教师对心理辅导了解甚少,把心理辅导融入教学的难度较大。这就需要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对这些任课老师进行培训,使之掌握一些基本技术的运用,如要熟悉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异常问题,要有心理卫生和保健知识。在熟练运用以后,再进行融会贯通。
5.心理保健知识宣传
有条件的学校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保健知识宣传。班主任可以选出一个心理委员,负责教室里面的板报栏心理保健知识专栏的更新。同时,在学校的宣传橱窗里宣传高中生心理发展中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方便学生阅读。有图书馆的学校,还可以购置心理学方面的科普读物,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知识。
6.家校联系
4.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篇四
(一)一、辅导目标:
总体目标: 抚平学生心理创伤,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认识车祸事件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困惑,端正自己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学会感恩。
具体目标:
从认知上正确地看待车祸,通过情绪的宣泄、放松训练,降低学生的焦虑感,积极适应生活;培养学生建立积极合理的认知方式,帮助其树立自尊、自信,提高他们面对困境解决困难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辅导准备:学生凳围成一圈、纸箱、笔和白纸、《感恩的心》视频、《阳光总在风雨后》视频
三、辅导对象:车祸受牵连的同学、老师。
四、辅导过程:
第一步:讲明意图,建立信任
今天我们开一个主题班会,是因为,我们有两个同学在车祸中离开了我们!想起他们我们依旧心痛不已!平时他们总是给我们带来欢笑,老师知道他们的离去给你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所以借这个班会课让在坐的同学对这两位逝去的同学表示祝愿,把我们对他们的爱通过特殊的方式传递给他们。
这件事情的发生,除了带给你们巨大的悲痛,可能还有震惊和困惑:生活中的苦痛真的可以通过死亡来解脱吗?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及痛苦,甚至绝望的情绪?
第二步:情境重现,情绪抒发
团体分享:
1、车祸当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身体有些什么反应?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各种情绪,并引导这些情绪都是人在紧急情况下的正常反应。)
2、车祸过后,你做了些什么?想过怎样做?没法可施时你有什么感受?(从学生的分享中了解学生对事件的认知,并及时引导。)
3、小组讨论分享。(现在,你最担心什么?我们能做些什么?了解影响学生心理的关键问题,教给一些应对的方法,树立学生信心,帮助学生重建安全感。)
根据学生讨论得到的情绪反应,老师给予指导,让学生知道发生车祸后自己有这样的情绪是正常的。
第三步:情绪罗列,端正认识
1、心理应激反应
当我们遭受一些重大的打击和挫折时,由于这些打击和挫折超出了我们个人的承受能力,因而会带来强烈的痛苦和压力,并引起情绪、认知、行为上的消极反应。
情绪上:感到悲哀、愤怒、愧疚与自责,焦虑、孤独、无助、疲倦;惊吓、苦苦思念、麻木感等;
认知和行为上:不相信、困惑、迷茫、失去目标和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失眠、食欲障碍、漫无目的和心不在焉的行为、社会退缩行为、做恶梦、叹气、坐立不安、哭泣等;
还可能出现一些生理上的症状:如胃部空虚、胸口紧迫、喉咙发紧、口干、呼吸急促、缺乏精力等。
2、悲伤现象
亲人或朋友的突然去世,这是非常大的灾难性事件,会导致我们的急性应激并出现各种悲伤反应:
(1)某种形式的身心症状或生理不适
(2)逝者影像萦绕脑海不去
(3)对逝者或死亡当时情境感到愧疚
(4)对外界有敌意反应或消极看法
(5)失去遭遇失落前的生活功能
(6)发展出逝者曾有的行为特征
(7)产生想追随而去的念头等。
3、跟学生交流这段时间他们情绪、认知、行为的表现
“这些都是你曾经历或正在经历的,都是正常的反应。但我们仍需要学会面对和接受这样的事件,并进行自我调节,需要让悲伤告一个段落。现在我们带着心痛一起缅怀和悼念我们的朋友。”
第四步:深情追悼,表达情感
“你走的那么匆匆,还多想跟你把酒交心谈到天亮!”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会在这里做一个哀悼仪式。如果你有什么话想跟我们逝去的同学说,就把它写下来吧!
1、让学生先写下最想对逝去同学的话。
同学把写好的纸折成心形,播放 《天堂没有车》柔和的音乐唤起学生对逝去的同学的思念。
2、哀悼仪式:接着在空旷的地方准备一个纸箱,把同学写下的心里话烧了。然后让他们大声说:“我的„„,一路走好。”
3、默哀1分钟
最后在原地默哀一分钟,给这件事情画上一个句号。引导学生逝者以已,作为有幸活着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
第五步:正视生命——“假如生命还有三天”
通过这个环节,我想让他们明白:在灾难频繁的今天,我们很有必要对人自己的生命价值做一番思索。感悟生命和净化心灵,从而以愉快饱满的精神去度过剩余时光,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坚强和快乐。因此从以下几步操作:
(1)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纸,每人在纸上写出假如生命只有三天大家会去做的事情。
(2)然后依次向右传,每个人将自己写的话读给右边的一个人听。
(3)请学生们大声念出自己“三天生命的规划”,并对他人表示深深的感谢。
(4)活动分享:让他们明白其实每个人都有遗憾,也都想去挽回,只是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去做,与其等到那个时候,不如现在就去做。如果我们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那我们的生命一定更加精彩。
第六步:珍惜人生,感恩身边的人
让学生思考对于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懂得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人。
感恩生活,每一个活着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更何况我们健康地活着。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谢我们朋友给予我们快乐;感谢我们的老师给予我们知识„„
(1)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纸,每人用笔在纸上写上对自己比较重要的20个人的身份,比如父母,亲戚,姐姐,老师,朋友等等„„
(2)然后将20个身份舍弃10个,再舍弃5个,再舍弃3个,再舍弃一个。
(3)引导大家思考对于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4)请同学回答自己的选择及理由。
(5)然后,用电脑播放并引导参加活动的成员唱手语歌《 感恩的心》
老师小结:面对灾难,我们不哭,因为我们相信,苦难总要过去,希望即将来临!我们充满信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面对灾难,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自己,珍爱生命!面对逝去的生命,我们没有理由不珍视亲情、友好同伴。
面对灾难,我们不哭,让我们学着坚强!让我们期待明天!„„”最后老师把《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送给全体同学,愿每一个同学,每一位老师都能把伤心、悲哀、感动化作一种力量,一种源自灾难的力量,一种令世界瞩目的力量!快乐坚强地度过每一天!
五、辅导效果:
通过将近4周的辅导,主要通过观察、问卷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情绪,心理有了明显的改善,具体表现在:
1、情绪上:大部分学生不再感到悲哀、焦虑、孤独、无助;惊吓、苦苦思念、麻木感等;
2、认知上:正确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有价值。
3、行为上:同学之间更加团结,互助互爱。
但与逝去学生有密切关系的个别学生情绪上还有点恍惚,第二天重点找他们进行一个心理测试,让他们了解这样的情绪、心理反应还是正常的,特别让学校心理老师跟进这些情绪较大的学生。
专家评语:
优点:
1、整个团体辅导,目标明确、流程顺畅、循序渐进地深入,从情绪宣泄、缅怀同学和展望未来三个过程来处理此次问题。
2、方案针对性强,有利于同学在以后的生活中面对生活。
3、活动的操作性很强。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二)活动主题:“增进交流,提高团队凝聚力”
活动目的:
1、使团体成员积极融入团体,为团体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使团体成员彼此信任、相互协助、融洽相处;
3、使团体成员感受团结的力量,体会集体的温暖,并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合作精神。
活动对象: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协会成员
活动场地:待定
准备材料:报纸若干张
活动时间:50分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在活动开始之前播放背景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营造活动氛围。主持人说明本次活动主题及活动目的,并说明保密规定。
二、破冰之旅——大风吹
活动目的:让学生放松身心,并打乱学生所站位置,便于之后活动的顺利展开。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程序:所有人围成一个圆圈,先由主持人站在团体中说:“大风吹”,学生问:“吹什么?”,主持人说:“吹„„的人”,那么所有„„的人就必须离开自己站的位置,重新寻找新的位置。没有找到位置的人表演一个节目,并作为新一轮的主持人重新提问“大风吹”,如此进行下去。()如有时间主持人还可以说“小风吹”,则„的人不动,没有的„的人移开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
备注:可「吹」的资料:戴手表的人、扎辫子的人、穿X颜色衣服的人„做四组游戏
三、团体智慧——心有千千结
活动目的:让同学们体验团结与合作的力量,从而增强集体凝聚力。
活动时间:20分钟
活动规则:A、同学间手拉手围成圆圈,并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边分别拉的是谁。
B、记住后,当听到主持人说放手时,大家立刻放手,并在一定范围内走动,要求是走得越乱越好,再当听到主持人说“停”时,大家都立住不动,迅速找到原来左、右手所牵的那两只手。
C、当手牵住后,再一定时间内恢复到起初的完整的圈。
分享感受:
(1)一开始面对这个复杂的“结”时,感觉是怎样的?
(2)来自不同班级却同在一个社团,是否曾因为意见不一致产生心结,那我们应该以何种心态来面对这些“结”?
(3)要想解开这个结,靠的是什么?
四、团队合作——同舟共济
活动目的:齐心协力,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合作的重要意义。活动时间:20分钟
活动规则:每6人一组,每一组的圈内放上一张报纸,要求每组的所有成员同时站在报纸上,尤其是成员的任何一只脚都不可以留在报纸外的地面。在行动之前每一小组可以充分讨论,拿出最佳方案。再请各小组派人将报纸对折,比较各小组用时。如此下去,不断将报纸对折,让各小组的同学想方设法使所有成员同时站在报纸上。
分享感受:
(1)描述一下你们组刚刚是用怎样的方法做到的?
(2)在此次活动中哪些是让你印象深刻的?之前有无类似这样的感受?
五、结束——相亲相爱一家人
让学生发表在此次活动的感受,主持人总结学生在此次活动中的表现,让学生之间相互拥抱,并说“有你们真好!”以此结束本次的活动。
设计人:吴师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三)一、指导老师、领导者和其他成员介绍:
【指导老师】:
高美才,南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曾多次主持领导团体心理辅导。
【领导者】:
海柳娟,南昌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061班学生,心协会长顾问
【协助人员】:
刘伟芳,应用心理072班学生,心协心研部副部长。
二、团体性质:
结构式的,异质的,训练成长,自我体验的封闭式辅导。
三、团体对象:
心协理事会成员。
四、团体规模:13人,男女比例为7:6。
五、地点:心协办公室
六、活动时间:共一次,1.5—2小时,时间10月18日晚7:00—9:00。
七、活动费用:
各种手工制作材料和印刷费用以及团辅相关道具,奖品等。
八、理论依据:
1、团体凝聚力是以团体共同活动为中介,在团体活动中,成员经过互动,彼此诉说自己心中的感受和想法,从而增进成员之间的感情和思想交流,这时,彼此发生认同,互相满足心理需要,产生亲密感和相互依赖感,加大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和团体多成员之间的吸引,在这样的团体中,成员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行为,认知,情感一致,凝聚力就高。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归属的需要,一个人成为一个团体的一员时就希望自己能找到归属感,希望自己在团体中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效能感,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3、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体希望与团队中其他成员有人际互动,并希望投入该团队的活动中,并从团队中获得自己的价值实现,有自我满足感。
九、辅导目的: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所有成员都参与,并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之中,充分进行体验,感受,发挥自我能动性,与成员一起分享,一起成长,在团体中实现自我成长和体会团体凝聚力的重要性,并把团辅的收获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之中,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并与团队其他成员更好的合作,增强团体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团队意识,发挥主人公的角色为团体目标一起进步。
十、活动内容:
(一)开场白:
领导者做自我介绍,并介绍协助者,把团体成员按男女比例分开,让大家更好的融入进集体中,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为大家营造一个平等,互相尊重,信任的小组氛围,促进团体成员的自我发展,增进组员的团体归属感和对团体的信任,以提高小组内部工作积极性,增强团体凝聚力。
时间:5分钟
(二)热身活动:
1、小游戏:先伸出两只手的食指,领导者叫开始,一、二、三一起派三下,然后再伸出中指和食指一起跟着口令派三下,依此类推,最后变成一个手掌一起排三下,随着手指的增多,你会发现声音越来越大,力量越来越强。虽然游戏简单,在但这个过程中,你会不经意间发现“团结就是力量”,在一个团体中,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微弱的,但当两个人,三个人,甚至全体成员齐心协力为共同目标一起努力,一起付出的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收获。目的:通过这个简单的游戏引导大家初步形成团体意识,充分体验这种氛围,积极融入到团体中,与团体成员一起成长。
领导者引导大家带着这种氛围充分体验今天的活动,并要求在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体会,积极发言。自己有什么体会,收获或者什么看法,观点都可以说,这不但是我们一起成长的过程,更是我们发现不足,改进不足的过程。我们的目标就是敞开心扉,共同进步。
让团体成员签协议:(准备承诺书),要求每个人都要签上自己的名字,并遵守承诺,做不到的要接受一定的惩罚。这部分工作由协助者完成,发纸和笔让成员签写承诺书,写好后贴在心协办公室。
三、无家可归
活动前奏:所有成员围成一圈,并转身成为一个人在另一个人背后,相隔一定的距离,领导者说开始时,每个人给前面一个人做按摩,捶背,一分钟之后换方向,进行同样的动作。目的:所有成员都放松,准备好进入接下来的环节中。
正式活动:所有人任意走动,当领导者报数的时候就要按要求的人数组织在一起,进行三到五次,要求每一次都有人落单最好,但也要注意有些人因挫败而丧失信心。
要求:这个活动中看似很简单,但蕴涵的道理深刻,要求领导者要作好引导工作,指导成员不是为了玩游戏而玩游戏,要认真体会游戏过程。
创新:当看到成员都在集中注意力等待数字时,可叫一,很多人会反映不过来,当发现时大吃一惊,这时请大家分享一个人是什么感受?
讨论:
1、在这个游戏中,你有没有积极参与,是否处于主动地位,当听到数字时你是主动去找他人组队,还是等着别人来找你?
2、你为什么被抛弃了,是什么感受?当第一次被抛弃之后,第二次你想到了什么策略了吗?
3、作为组织的一员,你是否意识到家的重要性?这个游戏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时间:20分钟。
“家”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不但需要家,我们更需要一个充满温暖、包容、温馨的家。
四、画图接力赛:
这是一个有难度的活动,一般在一个组织中都是领导者分配任务,下面的人去完成就行,但今天我们要求每个人都参与到活动中,自己做主的同时还要求与其他人配合,完成共同的目标。
过程:指导者介绍活动规则,根据所规定的题材(如走进考场,我们的学校,未来的学习,成功的日子等),各组成员在限制的时间内,通过充分的讨论,发挥各自的想象力,轮流接力将图画完成,要求是成员每人都必须动手,图画必须是团体合作的结果。成员如果各执己见,不能充分讨论协商,会由于意见不集中而耽误了时间,无法顺利完成任务,如果成员协商充分,意见集中,作品不仅有创意,有特色,而且所花时间少。成员通过此练习,可以学习团体内如何沟通,促进合作。
要求:成员之间可以提供意见,但不可以代画,每人都要画,最后小组进行解说,领导者进行评选,颁发奖品。这个活动有奖品哦,大家一定要加油。
目的:培养成员的合作态度,训练思考,讨论和创造的能力,学习合作的行为,培养团体合作精神。
这个活动会因意见不和而发生争执,这就要求大家学会包容他人,作为一个团队就要以团队的利益为重,以共同的目标为首,抛出个人思想,齐心协力,一起努力达到目标。讨论:
1、你们是如何确定来这样画这幅画的?
2、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小组是如何完成的?有没有出现一个人中心的现象?
3、在这个活动中,你发挥了什么作用?若没有你,他们能达到目标吗?
4、当意见分歧很大时,你们是怎么解决的?你是否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还要注意观察小组动态,组员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材料:一组六人,一组七人,一起完成画。两张大材料纸,13只彩笔。
时间:约45分钟(画30分钟,说15分钟)
团队合作不是要求你听从安排,而是要你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团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为团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心灵寄语:
这是今天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了,相信大家对家的重要性和团队角色的重要性都有了一些思考认识,下面就把我们对这个家的期望写下来,作为我们一起奋斗的目标,我们互相督促,一起成长。
要求:在心型卡片上写下你对心协的期望,每位成员写下对团队的祝福,希望自己的团队是什么样的,以及在团队这么长时间的感受,贴在海报纸上。要求写出自己最内心深出的想法,我们会把它贴在办公室墙上,作为勉励。并要写上自己的名字,在互相监督的同时也要自我反思,带着我们的期望一起成长,一起奋斗,为了心协的明天,为了我们心中的信念,有了梦想我们一定能飞翔。
播放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
材料:15张心型卡片,彩色。
时间:10分钟
六:填写反馈表:
5.心理辅导团体方案 篇五
1.开场白
2.欢迎机械系、赵老师、记者团的朋友。
3.强调两点:
(1)积极参与活动中去。
(2)纪律
4.介绍团体活动内容:(1)热身游戏2个
(2)正式的主题活动——团队协作5个
(3)备选游戏1个
5.开始热身活动:(1)“吹去的都是愁”(“大风吹”)
(2)”爱的抱抱“(“五毛一块”)
6.正式的主题活动:(1)”心手相传“又名“传递呼啦圈”。
(2)”抛开烦恼“又名“扔废纸团”
7.中场休息:(1)老实点评。
(2)节目表演:刘同学唱歌王同学表演舞蹈
8.继续主题游戏:(3)心有千千结(传递呼啦圈)
(4)“人体诺骨牌”
(5)“愤怒的气球”(爆气球)
9.最后总结:
(1)机械系的总结
(2)教育系的总结
(3)赵老师的总结
具体游戏环节:
一、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开展各种团体心理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和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同时了解心理学,喜欢心理学,关注自身和团队及集体的心理关系。并且增进两个班级同学彼此间的沟通、了解,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
二、活动主题:“齐心协作“
(一)热身活动:2个(全体人员都参与其中)
1:“吹去的都是愁”
“吹去的都是愁”又名“大风吹”。
游戏规则:
(1)把所有的人分为两大组,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和一个工作人员。
(2)每组的人围坐一圈,凳子比总人数少一个,小组长站在中间,其余皆坐。
(3)游戏开始后,小组长说“大风吹”,众人问“吹什么”,小组长回答吹一样东西,比如说“吹所有的女生”、“吹穿白衣服的人”满足该条件的人就必须交换凳子,其余的人不动,小组长参与抢凳子的过程.
(4)对于没抢到凳子的同学,工作人员会在他(或她)的手上贴一个笑脸的图案。
贴完笑脸后,游戏继续。
(5)10轮后,游戏结束。手上笑脸最多的同学需要表演一个节目。
注意事项:
(1)在交换位置的过程中没有抢到凳子的同学不得强行挤占别人的凳子。
(2)在跑着交换位置时要注意安全,防止跌倒。
2:”爱的抱抱“
”爱的抱抱“又名“5毛1块”。
游戏规则:
(1)所有的同学分为两组。两组中间用条幅隔开。主持人站中间。每组都有一个“点钞员”。
(2)由于男同学多于女同学,所以男同学是5毛,女同学是1块,顺时针慢跑。当主持人喊出一个价格时,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价格自行与其他同学“抱”在一起。
(3)比如说当主持人喊两块时,女同学可以与旁边的另一个女同学组合构成两块,也可以和旁边的两名男同学组合构成两块,男同学可以4个人构成两块,凡是没有凑成两块的同学将被淘汰下场。
(4)然后再进行下一轮的“一块5毛”,最后每组剩下5个及5个以内的人时游戏结束。剩下的五个人授予“圣斗士”称号,并且给予奖品奖励。
(二)正式游戏:4个
1.”心手相传“(需全体人员都参与其中)
”心手相传“又名“传递呼啦圈”。
游戏规则:
(1)现场所有同学分两组,每组的同学手牵手围成两个大圈。每组都有一个计时员负责计时。计时员站在圈外。
(2)在每个圈内放入一个呼啦圈,由主持人宣布开始计时,看两个小组顺时针传递呼啦圈,传递三圈。用时最少的组胜。每人奖励真知棒棒糖一支。
(3)游戏结束后请同学讲一下活动心得与体会。每个活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每个人在游戏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体会,希望大家可以放开心胸,畅所欲言,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所感所悟,加深自己的认识。
游戏意义:考察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2.”抛开烦恼“(小组比赛,部分人员参与其中)
”抛开烦恼“又名“扔废纸团”。是个释放烦恼和宣泄压力的活动。
游戏规则:
(1)分二组。每组选4名男生,2名女生。每组各占一方,中间用条幅隔开。
(2)每组各一个裁判。每组所站领地上有相同数量的废纸团。
(3)当主持人说开始后,每组都要用手把本组领地上的废纸团扔向对方,每次只能扔一个纸团。并且要从条幅上面扔过去,不要从条幅下面扔过去。
(4)每组裁判都手拿纸笔记录活动过程中参与者犯规次数。犯规一次要从对方那里拿来2个纸团作为惩罚。纸团剩的少的一方胜。
(5)整个游戏持续3分钟。当主持人说剩下10秒时,由主持人带领大家开始倒计时“10,9,......2,1”。
(6)倒计时结束游戏也结束,双方不得再扔纸团。由裁判清点双方地上的纸团。领域内纸团少的一组赢,每人奖励德芙巧克力一块。
(7)游戏结束后请同学交流一下游戏的心得与体会。
以下情况属于犯规:
(1)用脚把纸团踢到对方场地上。
(2)每次扔的纸团不止一个。
(3)从条幅下面扔。
注:扔纸团的过程中不要向对方参与者身上砸纸团,以免意外。
游戏意义:给同学们一个尽情释放和宣泄内心烦恼的机会。在紧张的游戏中获得高度快乐感,给内心一次高强度快乐体验和放松机会。
中场休息:
(1)老师点评
(2)节目表演:刘翠翠唱歌。
冉冰冰唱《我》
3.”心有千千结“
”心有千千结“又名“解手链”。
游戏规则:
形式:10人一组为最佳,在开始游戏前我们会有人示范。
(1)让每组围着站成一个向心圈。
(2)主持人说:先举起你的右手,握住对面那个人的手;再举起你的左手,握住对面另外一个人的手;现在你们面对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在不松开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张乱网解开。
(3)告诉大家一定可以解开,但答案会有两种。一种是一个大圈,另外一种是两个套着的环。
(4)如果过程中实在解不开,主持人可允许参与者决定相邻两只手断开一次,但再次进行时必须马上封闭。
(5)游戏结束后会有交流过程。
(主持人可以如此提问:有关讨论你在开始的感觉怎样,是否思路很混乱?当解开了一点以后,你的想法是否发生了变化?最后问题得到了解决,你是不是很开心?在这个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游戏意义:考察在团队中遇到问题时大家积极思考,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先大家的手错综复杂地手放在一起,大家感到毫无头绪,最后在慢慢探索中逐渐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可以锻炼部分同学的团体组织能力。这个游戏让队员体会在解决团队问题方面都有什么步骤,聆听在沟通中的重要性以及团队的合作精神。
4.”人体诺骨牌“
这个活动由于体力原因,所以由男生们来完成,女生不参与其中。在活动正式开始前会有人示范。
游戏规则:
(1)参与者站成一个圆,每个人把双手放在他前面同学的前面的肩上,也即把手放在隔一个同学的同学的肩上。
(2)所有人双手放好后,大家一致慢慢地坐在后面同学的腿上。
(3)所有人坐好后开始坐着一齐行走。大家的目标是一起走五步。
(4)游戏结束后请同学交流心得。
游戏意义:考察团体配合和协作的能力。这是一个对团体协作要求很高的活动。大家需要高度配合的游戏,刚开始大家可能根本无法行走,甚至都坐不稳。当大家尝试重复几次后会慢慢能够行走并且行走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
5.愤怒的气球;
愤怒的气球又名“爆气球”。
人数:16人参与,分为2组,每组4个男生4个女生。
1.以两组比赛形式进行。每组内的男生和女生两两绑在一起(脚绑在一起),类似两人三组,没有绑在一起的脚上绑气球。
2.活动开始后,每组的男生女生同步去踩对方的气球,同时保护自己的气球不要被别人踩爆。
3.最先被踩爆完的组就是输了。
注意事项:
(1)只准踩气球,不得故意踩对方的脚。
(2)不得故意用手推对方。
(3)气球全被踩爆着者要退出比赛,不能站在比赛区域,以免干扰比赛进程。
(4)在游戏过程中,如果气球不小心漏气或是跑掉,一律当作被踩爆。
(5)两个搭档在行走时要注意步调的一致,以防跌倒。
游戏意义:考察参与者的反应能力团体协作能力,两人需要良好的配合才能踩爆别人的气球。
(三)备选游戏:
“风雨同行“
6、交流心得体会:
1.先请机械系的代表分享感想和体会;
2.再请教育系的代表分享感想和体会;
3.请指导老师为我们做最后的总结。
6.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方案 篇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问题逐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般来说,“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滞留家乡,留守时间在半年及以上,年龄在16周岁及以下需要其他成人监护的农村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基本上都处于托养、寄养状态。监管人一般是祖父母或其他亲属,一般都缺乏监管能力和有效的监管手段,导致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缺乏安全感、自卑、学习动机不足、厌学、游戏成瘾等问题。为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
一、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成长档案
为充分了解本校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状况,发现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跟踪、解决这些问题,特制订本档案。
本档案由五部分组成: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行为表现、心理表现、综合评定和教师评语。其中后4部分每季度各填写一份。
二、让他们写出所思所想
1、设立“知心话”信箱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生活上学习上有了问题没有一个可以咨询的对象,所以造成很多孩子内向,受了委屈都藏在心里。成不合群、孤僻等性格。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在班级设立“知心话信箱",让孩子用笔记录自己遇到困难,想要寻求的帮助,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这样做有助于老师了解班级留守学生心理上的一些情况,及时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2、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
父母在孩子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孩子把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上的琐事写信告诉父母,既有助于满足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又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更重要的是能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沟通,让孩子体味父母对自己的深沉的爱,有效化解孩子对父母的不公正的怨恨。
三、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
1、心里不愉快时就大声喊出来。
由于父母长不在身边,很多孩子比较敏感,看到别的同学有家长接送,下雨有父母送伞,生病有父母嘘寒问暖,可以跟父母撒娇,可以和父母一起玩,他们有着巨大的心理落差,以至于在受到一些委屈时,总感觉是因为没有父母在而受了委屈,有着强烈的自卑感,无法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良情绪,此时,我们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正确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实践证明:对着空旷的大山大声喊的方法就是有效的心理释放方式。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把平时在班级与同学发生矛盾的事情在同学面前说长出来,大家以平和的心态,互相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互相理解,把同学之间的小矛盾消除掉,互让一步,海阔天空,心情舒畅。
1、给父母打电话。
老师打电话前,应做好留守儿童的指导工作。他们打电话,往往父母还未听其言,就先问起哭泣声,说了半天事情没说清楚,从头到尾都是哭声夹杂着说话,弄得父母以为孩子在学校受了天大的委屈,家长也不能安心在外打工;有的孩子开口就向父母要东西;还要的孩子开口就埋怨自己这边怎么怎么不好等。对此,我们要想方设法使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通话成为愉快的交流,成为有助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灵健康发展的催化剂。
四、让我们以行动关心留守儿童。
1、开展“你的生日大家过”活动
在班级开展“你的生日大家过”活动:每位同学的生日都由班级所有的同学共同为他庆祝,一起祝福他有个幸福的未来。这样首先排除了部分家庭优越学生利用生日进行攀比的现象,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又照顾到班级里的留守儿童心情,有效地化解了他们的孤单心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去,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2、开展“我爱我家、我在成长”习惯养成系列活动。
根据学校的德育目标,在班级里可以开展“我爱我家、我在成长”系列活动。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热爱班级、热爱公共财物,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指导,尤其要重视诸如怎样正确刷牙、多喝水的益处以及文明就餐礼仪等生活常识的传授。让学生感受到即使父母不在身边,老师也会像父母一样关心自己的生活、学校,有什么困难可以找老师帮忙,有什么问题找老师解决,有什么心里话可以找老师诉说。
五、留守儿童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目的: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从而促使个体良好发展的助人过程。前期准备工作:
1、宣传工作,让全体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室将要举办的团体辅导的主体和有关事项。
2、团体成员的筛选:通过面谈,确定来访者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团体人员对象。
问题:你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团体?你对团体的期望是什么?你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是否有不愿相处的人?你愿为团体做什么?
3、确定团体人数:6人
4、确定团体活动次数、时间:活动共计次,每次40分钟
5、宣布团体纪律:坦率真诚,保守秘密,签订团体誓言。
6、团体誓言如下: 团体誓言
我自愿参加心理训练小组,在活动期间愿作如下保证:
1、我一定准时参加所有的小组活动,因为我的缺席将会对整个小组活动造成影响。
2、对于小组成员在活动中所言所行我绝对保密,活动外我不做任何有损小组成员利益的事。
3、小组活动时,我对其他成员持信任态度,愿对他暴露自己,与之分享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对他人的表露,我愿提供反馈信息。
4、小组活动时,我决不会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5、我一定认真完成家庭作业。
6、小组活动时,我不吃零食,不做任何与活动无关的事。
签名:___
_年_月_日
团体主题活动正式启动: 单元一:认识团队成员
1、自我介绍,两人一组。
介绍自己的名字、班级、爱好兴趣等。
2、滚雪球,进一步扩大认识范围,所有人一起。把自己认识的成员介绍给另外的成员。
3、棒打薄情郎,抽查成员对团队伙伴的认识情况。
把报纸卷起来作为棒子,选一个执棒者站在圈中间,由他指定一人叫出另一人的姓名,被认的人再认执棒者指定的人。认不出就会受到当头一棒,然后由他执棒。依此类推,直到大家熟悉相互的姓名为止。
4、我的心声,成员小组分享感受
通过本次活动有何收获,分享自己的期望与感受。
最后大家围成一圈,手牵手,指导者做第一次活动总结,宣布下次活动时间。单元二:建立相互信任与彼此接纳的活动
1、seven up 每位成员轮流报数,报到含有7或者7的倍数的数字时,用拍手替代。
2、信任之旅
游戏规则:全体成员两人一组,一位做探索者“盲人”,一位做引导者“聋哑人”,“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转3圈,暂时失去方向感。然后在“聋哑人”的搀扶下,沿着规定的路线,进入信任旅途。其间“盲人”可以讲话,表达感受与需求,但是聋哑人要装着没听见也不能讲话,只能凭观察和感觉用手势、动作帮助“盲人”。
活动结束后,成员一起分享各自做“盲人”和“聋哑人”的经验,以及活动中的启示、体验和感悟。
3、戴高帽
每位成员轮流坐在中间,由另外的成员说说她的优点和长处。
4、组员心声 交流团体成员对参加本次团体活动的看法、期待,引导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指导者给每人一张写有未完成句子的纸,大家思考一下,认真填写,每个人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再团体中对别人讲述。
为完成的句子:对我来说,参加团体是: 当我进入一个新的团体,我感到: 我信任的人是: 在团体中我最担心: 我期望在团体中:
5、所有成员围成一圈,手臂搭在左右成员肩膀,指导者做本次活动总结,宣布下次活动时间。
单元三 促进成员自我探索的活动
1、相互放松敲打
所有人围成圆圈,每人朝同一方向,后面的成员为前面的成员敲打背部和肩膀,放松身体,在全体后转,继续前面的活动。
2、认识自己
每个人用五个“我是_____”的句型描述自己,写完后向组内成员讲述,大家用心聆听。
3、我的理想
向组内成员讲述我想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了我的理想我会做哪些努力?分享感受,讲述心情。
4、呼吸调整 给成员积极的心理暗示
所有成员围成一圈,手牵手,指导者也在里面,指导者引导成员作积极的自我暗示,提示成员放松身体缓解情绪,做深呼吸,每个人紧握左右成员的双手,将周围所有的力量吸进,使自己更坚强,呼气,把刚刚活动中所有烦恼、沉重的情绪吐出,及时释放出来,留在这里不带走。
指导者做本次活动总结,宣布下次活动时间,留下家庭作业,回去想想自己父母是何时外出打工,在哪里打工,你的感受是什么,并写下来。
单元四:成员明确问题,在团体解决问题的活动
1、成员讲述各自的家庭故事,大家用心聆听 讲述结束后,每人发表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感受
2、探讨父母不在身边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例如:
①、父母不在家里的日子里,同学们要照顾好自己,你们身体健康就是父母最开心的事情。②、在家里要听长辈的话,不要赌气,多与他们沟通,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③、在学校要与同学和睦相处、乐于交往,有不懂的问题多询问老师和同学,大家一定会耐心的给你讲解,直到你弄懂为止。
④、在社会上多做有公德的事,如保护环境、在车上主动让座等,要讲文明、懂礼貌。
⑤、每周抽时间与父母通一次电话,或每周给父母写一封信,加强亲情联系。
3、分享各自想对外出打工父母说的话
4、指导者做本次活动总结,宣布下次活动时间 单元五 大团圆,和未来有约
指导者告知团体成员,本次活动是最后一次团体活动
1、收获园 总结本次团体活动,了解每位成员的感受和建议 指导者自己作总结,然后请团体成员一一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微笑握手
指导者说:“今天的你与以前的你是不一样的,你今天心情愉快,积极乐观,然我们团体中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今天这个不一样的你。请你面带微笑,和周围的人亲切地握握手,打个招呼。”指导者引导大家和每一位成员握握手。
7.高中心理辅导课方案 篇七
关键词:人际沟通能力,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 因人际交往和沟通问题前来咨询的大学生在逐渐增加, 个体心理咨询是一个有效帮助途径, 但一般耗时多、受众面窄、解决问题偏单一。而团体心理辅导适用面广, 效率高, 收效好, 每个成员既是“求助者”又是“助人者”, 在理论和实践、有体验和分享中获得多重学习。
一、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
在了解沟通中的语言和非语言系统的基础上,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学习沟通的艺术, 包括:倾听与同理、自我沟通、不同人之间的相处、说服与解决人际冲突等, 在团体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 学习较适当沟通技巧, 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二、团体的规模、团体辅导的时间
该团体属于发展性团体, 团体规模适中, 可选取20名左右的大学生进入团体。团体辅导时间为每周固定时间开展1次, 分8周进行, 每次2.5小时, 总计20小时。
三、团体辅导的成员筛选
面向全校招募, 在学生自由报名之后, 通过心理测量、面谈筛选确定团体成员。辅助工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量表分9~20分比较适合该团辅, 20分以上的存在很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建议其转入个体心理咨询。
四、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的团体辅导框架
1) 第一次活动:相见欢。活动目的:团体建设, 引导成员相互认识, 建立关系, 澄清团体目标及成员参加动机并建立团体规范, 创设真诚、温暖的团体氛围, 使团体成员有安全感、归属感。主题活动:通过“寻找安全岛”让成员首先找到自己在人群中常处的位置;通过“走出安全岛”让成员相互之间微小问候和简单交流;通过“滚雪球”让成员相互更加熟悉;通过“寻访大手印”书写团体契约。2) 第二次活动:我们说了什么。活动目的:了解语言系统和非语言系统, 学会话题选择、赞美、身体语言。主题活动:头脑风暴 (让成员自行讨论出人际沟通中的十大适宜交谈话题与十大禁忌交谈话题) ;用身体说话 (了解非言语系统的真实秘密) ;优点包围圈 (让成员学会夸奖别人以及赞美自己) 。家庭作业:“适宜交谈话题运用”, 记录一周内成功运用的至少5个例子。3) 第三次活动:与自己的沟通。活动目的:了解自我的人际沟通模式, 帮助成员对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进行探索认识。主题活动:大家眼中的“我” (帮助成员了解自己在不同的人中的品质和特点, 并综合自我评价对自己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 ;朋友品质大拍卖 (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对朋友选择的倾向性) ;真实的我 (体验情绪背后的自己真实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家庭作业:“我的真实心声”, 按照“事件———及时反应———真实心声”的格式记录一周内的至少5个心情事件。4) 第四次活动:倾听与同理。活动目的:帮助成员练习倾听的技巧, 在倾听中学会同理。主题活动:你说我画 (体会倾听和及时沟通的重要性) ;倾听技巧分层训练 (逐级学会良好的倾听技能) ;我能懂你 (学会良好的同理心) 。家庭作业:“我是倾听达人”, 记录倾听技能运用成功经历至少5个。5) 第五次活动:不同人格类型与沟通技巧。活动目的:帮助成员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特点与沟通中的心理需求, 学会不同类型的沟通技巧。主题活动:心理测验 (了解自己和其他成员的性格类型) 、不同性格对对碰 (模拟不同性格类型的人之间的人际沟通中的冲突和问题所在) ;求同存异 (练习不同性格类型的人之间的良性互动) 。家庭作业:“异心一意”, 选择至少3人对其性格特点进行观察分析, 并根据其性格特点调整沟通方式, 体会不同的人之间也能一起和平友善共处的快乐。6) 第六次活动:异性之间沟通差异。活动目的:了解和学会运用男女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差异, 尤其是面对冲突时的差异。主题活动:我们分别所在的火星和金星 (了解男女的性格差异和不同的心理需求) ;星球之间的沟通故事 (模拟男女之间常见沟通问题) , 说出我的需求 (练习男女之间及时沟通和化解矛盾的情景) 。家庭作业:“与火星/金星人的对话”, 选择至少3名异性分别进行一次正式的人际沟通, 并根据不同性别的心理特点调整沟通方式。7) 第七次活动:解决人际冲突。活动目的:学会人际冲突解决的一般方法。主题活动:心有千千结 (体会冲突和心结产生后只有用心去解才能最终恢复原样) ;我的心情故事 (模拟人际冲突情景剧) , 我是解结高手 (成员群策群力解决情景剧中的冲突) 。家庭作业:“沟通中的防爆专家”, 选择至少1件自己经历或者帮助别人解决的人际沟通中的冲突事件, 并总结成功经验。8) 第八次活动:我的幸福明天。活动目的:总结和结束团体。回顾团体历程, 检视自我成长, 分享收获, 鼓励与增加信心, 处理离别情绪, 给予彼此祝福, 填写团体活动成员反馈表, 了解团体成员对团体的满意度 (团体目标达成、团体凝聚力, 以及团体成员的人际沟通能力的改善状况等) 。最后可通过合唱《明天会更好》或者共同完成“同心圆”结束团体。
五、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团体辅导的注意事项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具体实践中还需注意以下几项事项:1) 明确团体目标, 预先制定系统的活动方案。人际沟通能力是一个内涵广阔的感念, 八次活动并不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 因此要明确团体目标, 并围绕目标制定合适、系统的方案, 选择具有体验性、启发性的活动, 避免活动的随意堆砌或一味追求游戏效果。方案的制定应该提前完成, 每次活动所需的材料和道具也要提前准备好。2) 设置1~2名团辅助理, 参与带组。团辅助理的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以是具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本科生或研究生, 也可以是对团体辅导有兴趣的教师。团辅助理一般应具备和带领者类似的特质:真诚、尊重、负责、爱心、敏锐、清晰、果断等。3) 营造安全、真诚、接纳、支持的团体氛围。首先, 安全、真诚的氛围是一个有效运作的团体所必须的。只有这样, 每个成员才能积极而全身心的参与团体, 进行深层次的经验分享与自我反思。其次, 接纳、支持也是团体不可少的, 没有批评才可以良性互动, 合作、参与的关系有助于体验和增进交往中的亲近感。4) 及时反馈、调整与总结。由于团体成员并非每一期都完全一样, 故可根据团体成员的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辅导方案, 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 为以后的团体辅导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 (第五版)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2]樊富珉著.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8.高中心理辅导课方案 篇八
【关键词】高中学生 心理健康 朋辈心理辅导 心理需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79-02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转型的当前,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不论是学界还是实践界,对我国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都有了显著的提升。高中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的集中场所,如何在高中学校实施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缓解青少年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诸多失范行为,是当前高中学校教育面临的迫切问题。在此背景下,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具有自发性强、覆盖面广、情感联系紧密的心理辅导方式,引入高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程中成为一种可行选择。
一、朋辈心理辅导概述
朋辈是“朋友”和“同辈”的合称,用在高中学生群体身上,指高中学生的基本同龄朋友关系。朋辈心理辅导(Peer Counseling)在学校一般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需要帮助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服务的人际帮助过程。从起源看,它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二战后大量的军人回到家乡,他们在经历战火后心理遭遇创伤,之后又遇到越南战争,他们需要心理咨询人员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因此出现全社会心理专业辅导人员缺乏的现象。在此背景下,精神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非专业心理咨询运动,其中在学校领域,有学者尝试探索在学校培训一部分学生,让这些学生对其他需要心理辅导的同学提供必要的心理帮助。这一举措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呢?美国学者威兰德(Vriend)于 1969 年对此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在咨询团体中他利用受训的高成就学生帮助低成就学生的方式。他的研究对朋辈心理辅导的价值给予了积极肯定,并写成朋辈心理辅导领域的第一篇经典性论文。其后,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学者受其启发,也在本国开展了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朋辈心理辅导在欧美国家逐渐成长为一种重要的心理辅导模式,被普遍地引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中,为这些国家在校学生的心里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朋辈心理辅导之所以能在学校被普遍实践并推而广之,与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一些特点紧密相关。朋辈心理辅导具有亲密性、自发性、简便性和普遍性等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朋辈心理辅导具有亲密性特征,专业心理辅导要求辅导者和被辅导者建立较为亲密的情感关系,而朋辈心理辅导正好是发生在亲人、熟人或相互熟知的同学、朋友之间,具有先天的优势;第二,朋辈心理辅导具有自发自愿性特征,一般意义上讲,辅导行为是一种利他行为,是基于朋友、同学之间的关爱、友爱而自愿发生的,正常情况下不存在当事人要给心理辅导人员予物质报酬的问题。而学生的同侪关系正好契合这样一种情感维系关系;第三,朋辈心理辅导具有简便性特征,朋辈心理辅导要求辅导者和被辅导者共同生活,交往便利,高中生通常是共同生活和学习的,这为朋辈心理辅导提供了现实基础;第四,高中生的朋辈心理具有普遍性,对于大多数高中生而言,他们更喜欢跟自己的同辈群体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困惑,当其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时,他们通常会选择同辈的好友进行倾诉,但对其父母和教师则通常采取回避态度,这一现象在高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
二、高中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一)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满足学生多层次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隨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正在迈向工业化社会的全面转型时期。伴生于社会急剧转型的,是多元价值的碰撞和旧有传统价值的震颤、断裂。对于身处此时代的青少年学生而言,他们一方面享受到了更好更多的教育机会,但另一方面,也要承受这种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多元价值的冲击。在此背景下,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问题的需求也更加多层次、多元化,因此对传统的心理咨询工作提出了挑战。对于高中生群体而言,他们的心理健康咨询需求也是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从一般的学校教育环境、教育教学方式等的适应问题,到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是精神疾病等都可能发生。据调查发现,当前青少年学生患心理抑郁症的情况非常普遍,每年都有数量不少的青少年学生自杀事件发生,这一次次事件提醒我们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相当严重,也提醒我们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危机性,在高中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中,传统的诊所式辅导因其所固有的弊端(专业辅导人员少、场所固定等)而不能完全满足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亟需寻找更加适合青少年心理辅导的方式作为补充,以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近引进的心理健康辅导模式,其具有主动性、随时性和普遍性的特征,恰好可以满足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地就心理困惑问题进行沟通和疏解,有助于及时化解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有助于满足青少年学生多层次、多频次的心理援助需求。
(二)朋辈心理辅导有助于完善高中生心理辅导体系
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目的是要及时、有效地化解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所面临的问题,其附带效应是可以完善现有的高中生心理辅导体系。在当前大多数高中学校中,普遍没有心理辅导相关的从业人员,也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场所。而这些学校的心理辅导,仅仅限于一些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我们发现,这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也只是流于形式的,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能获得足够的重视。在任课教师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也通常不是专业对口的教师,而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其教学质量值得怀疑;在课时安排上,普遍每周只有一节课的安排,课时量过少。即便如此,在临近高考或期末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常会被作为不紧要的课程而被挤占,为高考课程的教学留出时间。而即便有条件设立心理咨询工作室的某些城市学校,面对诺大一个学校,却通常只有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完全不能满足日益庞大的学生心理咨询需求队伍。在此背景下,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全新的形式,可以对学校层面的心理辅导方式(不论是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成有效的补充,从而完善高中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体系。
三、高中学校推行朋辈心理辅导的探索与实践
(一)构建科学、多层次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体系
建立多级、多元化的朋辈心理辅导体系,构筑严密的朋辈心理辅导网络,有助于及时缓解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构建健康的心理环境。笔者认为,高中学校应该自上而下构筑起“学校—年级—班级—宿舍”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在学校层面,由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部门牵头,联同教务处、团委、学生会、年级、班级,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机构,并由学校主要领导作为机构的负责人,从而保证机构的各项活动能够较为顺利地开展;在年级层面,分年级建立由专业心理教师牵头,班主任、科任教师参与的心理辅导中心,涵盖年级组的所有班级;在班级层面,强化班主任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主导责任,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与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并列,专事负责班级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宿舍层面,建立心理信息员制度,及时掌握在课外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上汇报,防患于未然。
(二)建立基层的心理援助和心理干预机制
基层心理辅导是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基层心理辅导方面,笔者认为前文已经提到的班级和宿舍应该发挥关键作用,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应及时发现和反馈本班级、本宿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咨询需求,并承担心理问题的预警和后期跟蹤工作。笔者认为,班级心理委员所要承担的主要工作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帮助、向上反馈学生心理咨询需求等。宿舍心理信息员所要承担的工作与班级心理委员有一定相通之处,但其主要在课外时间,学生休息的时间里发挥其作用。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信息员通过对学生在学期间和放学后课外时间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全程跟踪了解,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发现、早咨询、早治疗。
【参考文献】
[1]Murry,P.Th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to-student and faculty advising programs[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1972(13)
[2]汤舒俊.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心探索——朋辈心理辅导[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7)
9.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篇九
一、活动主题
人际沟通
二、团队性质
团结互助,共同奋进的班集体
三、团体辅导对象
指导者:** 成员:****全体成员 组织者: 观察员:
四、活动目的:
1、增强同学间的团队合作意识
2、帮助同学体会在团队工作中沟通的重要性
3、训练同学对于结构变动的适应能力
4、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5、加强成员间感情的沟通
五、活动时间、地点
2014/11/21,南院操场
六、引导语
我们感谢缘分,是它使我们27颗年轻的心从不同的地方汇聚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集体-----*******班。27颗年轻的心,27种不同的性格;有张扬,有内向,有纯真,有刚烈„„但共同拥有着年轻与自信。性格差异,地区差异丝毫无法阻挡我们凝聚成一个团结奋斗的集体。建班之初,虽然我们彼此之间并不了解,甚至是陌生。但这并不能阻止我们组成一个和睦温馨团结友爱的大家庭的步伐。我们的心是紧紧栓在一起的。在日常生活或学习生活中,我们互相关心,彼此照顾。不论是谁遇到困难,我们大家都会伸出援助之手,都会献出关爱之心。
七、活动内容
热热身
时间:10分钟 记忆考验:
简述:随着越来越多要记的东西,试试自已可不可以
人数:不限 场地:不限 适合范围: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 游戏方法:1.全部人围成一圈,从第一个人开始说“今天我吃了一个AA”(AA为随意食物名!)2.接着第二个接着说,吃了一个AA,二个BB„(BB不同的食物名!)3.像这样一直传下去,每传一个人就必须重覆前面的食物名,另加一个新的食物名。4.一直到有人中途讲错出局!题目例子:可选一些较难的食物名或菜名!或一些平常不容易吃到的!例:滑蛋干贝牛肉
组织者请同学们分享游戏感受
正式阶段:
1,相识,是缘 时间:10分钟左右
目的:通过讲述不多的共同记忆,增进成员之间情谊;通过别人的描述了解更多同学的特点
操作:一位成员根据自己的经历讲述开学以来与班上某位同学一起印象深刻的时,讲述中需体现所描述同学的特点,听的同学一起猜是谁,被猜出的同学必须学三声狗叫或者唱歌。讲述人自愿或由前一讲述人指定均可。
组织者请同学们分享游戏感受
2,平地而起 时间:10分钟
目的:促进团队间的合作,增强团队间的团结
规则:每组先派2名队员,背靠背坐在地上。两人双臂相互交叉,合力使双方同时站起。以此类推,每组每次人数增加一倍,如果尝试失败需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才可以再加人。时间最少且重复次数较少的为胜利的团队。活动过程中,如果团队失败,则失败队男队长20俯卧撑,女队长做20次蹲起。
组织者请同学们分享游戏感受
3、训练幽默乐观的游戏
目的:增强团队成员的幽默感和提高意志力 时间:10分钟
情绪有正性与负性之分。有些正性情绪,如兴奋、好玩、幽默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而许多负性情绪,如痛苦、焦虑、恐惧则会阻碍人的创造力发挥。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因成功或失败而导致情绪波动的经历。下面这个游戏可以让你体验情绪在问题解决中的强大作用。更可以训练你的幽默和乐观的情绪。
这个游戏要求你和一些朋友一同做,而且要求你偏离你一贯的社会行为。游戏的内容是要你学动物园里动物的叫声。下面一表决定你要学的动物是什么: 你姓氏汉语拼音的第一字母 动物名称 A----F狗 G----M猪
N----T牛
U----Z猫
现
游戏要求: 所有人围成一圈,第一个学动物叫的人由组织者随机抽出,被抽到的同学选择一个伙伴(最好在这些朋友中挑一位不太熟悉的人作为伙伴)。彼此盯着看,目光不能转移,同时用嘴大声学动物叫,至少10秒钟,若有没完成的同学必须当面唱一首歌。点评: 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你的感觉如何?你是否感到既幽默有趣又有些尴尬?这个游戏尽管开始时会感到不舒服,很可能结束时已是笑声满堂。也许不管你模仿的动物是什么,最后你的表现都是“傻驴”一头。
你是否注意到好玩和幽默的情绪会有助于你在这个游戏中创造性的发挥,可能会使你灵机一动,模仿出种种出人意外的叫声,获得满堂喝采,或者逗得大家捧腹大笑?而在游戏中,感到尴尬的心理却会使你羞于开口?假如你有幽默感,学动物叫就更容易开口。
正性乐观的情绪是创造力的催化剂。因此,在最困难的时候,不要忘记幽默可以使你保持乐观。
组织者请同学们分享游戏感受 4,笑容可掬
时间:10分钟
目的:促进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
规则:让学员站成两排,两两相对,各排派出一名代表,立于队伍的两端,相互鞠躬,身体要弯腰成90度,高喊XXX你好。然后,向前走交汇于队伍中央,再相互鞠躬高喊一次XXX你好,要求鞠躬者与其余成员均不能笑。如果哪队有人笑出声来即被视为对方俘虏,需排至对方队伍最后列,依次交换代表人选。在活动过程中,如果团阶段失败,则失败队男队长20俯卧撑,女队长做20次蹲起。
组织者请队长和同学们分享游戏感受
5、踩汽球 时间:10分钟左右
需要材料:气球150个,线1卷
目的:活跃气氛,增进协调性和协作能力。
要求:尽量全班同学都参加,男女按照一定比例分共两组。步骤:每位同学左右脚捆绑三至四个汽球,在活动开始后,互相踩对方的汽球,并保持自已的汽球不破,或破得最少,则胜出。注意:若当自己脚上的气球全部破了时,应马上主动退出游戏领域
组织者请同学们分享游戏感受
笑容可掬活动总结:人们常说,当你面对生活的时候,你实际上是在面对一面镜子,你笑,生活笑,你哭,生活也在哭。面对别人的时候也是这个道理,要想获得别人的笑容,你首先要绽放自己的笑容;在团队合作中,彼此之间保持默契,维系一种快乐轻松的氛围,会非常有利于大家彼此之间的沟通,也会加快我们的合作步伐。
八、大家对此次活动的总结
九、领导评价
活动预案:如果到时因场地和材料准备不齐,则开展预案游戏 1.、猜五官
时间:10分钟左右
目的:活跃气氛,提高团队成员的反应能力和增强游戏趣味性
游戏说明:
1、两人面对面
2、先随机由一人先开始,指着自己的五官任何一处,问对方:“这是哪里?”
3、对方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来回答提问方的问题,例如如果对方指着自己的鼻子问这是哪里的话,同伴就必须说:这是鼻子。同时同伴的手必须指着自己鼻子以外的任何其它五官。
4、如果过程中有任意一方出错,就要受罚;3个问题之后,双方互换。
组织者请队长和同学们分享游戏感受 2.笑容可掬
时间:10分钟左右
目的:促进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
规则:让学员站成两排,两两相对,各排派出一名代表,立于队伍的两端,相互鞠躬,身体要弯腰成90度,高喊XXX你好。然后,向前走交汇于队伍中央,再相互鞠躬高喊一次XXX你好,要求鞠躬者与其余成员均不能笑。如果哪队有人笑出声来即被视为对方俘虏,需排至对方队伍最后列,依次交换代表人选。在活动过程中,如果团阶段失败,则失败队男队长20俯卧撑,女队长做20次蹲起。
组织者请队长和同学们分享游戏感受
【高中心理辅导课方案】推荐阅读:
高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11-03
高中生的个性心理发展辅导08-17
高三学生心理辅导方案08-09
大学团体心理辅导方案10-30
高中心理咨询室书籍10-22
教案高中心理健康10-25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08-24
高中心理健康课教案07-27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适应07-28
高中心理健康工作总结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