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管理初探(精选8篇)
1.课堂教学改革管理初探 篇一
2.1 安排适用和实用的教学内容
为满足不断发展的旅游业需求,使教学内容能符合我国旅游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为此要求任课教师要密切关注旅游业发展态势,通过各种媒介获得最前沿的大量的相关专业信息,及时更新知识,将有效的和有用的知识信息不断得贯穿于教学当中,不断革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自己专业和学科的最新的发展动态有一个及时的了解,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通过使用各种学习工具来获得相关的专业信息。对于反映新时代、新特点、新观念、新方法的内容,要及时补充、更新。例如,目前湖北省“十二五”规划对于湖北旅游业的展望以及目前湖北省的五A级旅游区有哪几个等等。
2.课堂教学改革管理初探 篇二
一、21世纪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对从事企业管理者的要求
1. 企业创新在企业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 企业要获得更好的发展, 提高竞争力, 就必须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 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战略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 把创新渗透到管理全过程中, 并以此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成功的企业必将是那些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创新型企业, 是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和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的企业。创新管理已取代了原有的常规管理。与此同时, 管理的思维模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从点的思考和线的思考向面的思考和多维空间的思考转化, 或从纵向思维向横向思维的方式转化。因此, 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系统思想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便成为当今管理教育改革的方向。
2.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 给企业的管理者带来了新的要求。
目前世界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以计算机系统技术为核心和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相应的手段与工具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迅速变化, 并对企业管理乃至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企业重建便是以信息网络为技术基础的一场继全面质量管理之后的第二次工商管理革命, 它通过业务流程再造, 大大节省了报表、数据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流转与延误, 加速了生产周期, 精简了管理机构和人员, 提高了工作效率, 并有助于职工在自身岗位上了解全局、关心全局。从而使企业更能适应以顾客为驱动、竞争激烈、变化快速的现代经营环境。企业重建不仅对管理人员掌握以计算机系统知识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技能, 而且对管理人员的领导、协调、沟通和激励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而使管理教育由知识的传授扩展到技能的培养和管理素质的提高。
3. 当今社会, 对企业管理者的素质要求更高。
一方面, 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和企业竞争激烈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强, 企业管理呈现信息化、数字化、虚拟化等特征, 企业中建立了灵活、高效的组织形式。企业管理不再仅是对实体企业的管理, 而且增加了对虚拟企业或企业虚拟机构的管理。另一方面,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企业管理者开始注重全球化经营, 力争从全球战略的高度,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为发展市场经济, 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关键。这些无疑都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
二、《现代企业管理》教学改革措施
1. 选择合适的教材。
目前企业管理研究方法单一。没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教材看, 现在不同版本的教材无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实质性区别, 有的甚至连图表、例题都一致。这不利于企业管理学的发展。企业管理专业的教材要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 教材的编写者要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编写, 一定要为学生展示出一幅丰富的企业管理知识画卷。在这种情况下, 仅仅依托所用教材授课是远远不够的。笔者所在的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现代企业管理》教学团队自行组织编写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 又给学生增添了《现代企业实训教程》、《管理决策》等辅导教材。以新教材为主导, 准确体会新教材的思想;以其它教材为辅,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必要的内容调整和分层次教学。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表明:我们的教学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无论在学校还是去企业, 都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 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内容。
传统课程往往是按照企业管理的某一职能划分来设置的, 常常局限于狭窄职能领域, 现在更注重管理职能的整合作用, 强调“一般管理”的概念。完全取消职能化课程代之以“一般管理”是不可行的, 尤其是企业管理毕业生更多地从事一般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 同时还需培养全面管理工作的能力。所以, 应在课程整体性和相对独立性之间架起桥梁, 如美国的MBA院校有的开设“共同课程主题”;有的则开设新的多系科的综合性课程;有的以各种综合性主题为基础设计核心课程, 如开发以议题为基础的方案和新的核心课程。这些综合性的主题常常是企业十分关心的跨功能问题, 包括质量、全球化、伦理、领导能力以及技术管理等。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 除了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外, 更深层次的竞争在于对企业的管理。因此, 高等学校的学生学好企业管理课程, 适应企业需求, 形成企业所需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过去我们的教学内容以学校为主体, 企业参与不足, 教学上以学科体系为中心, 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为此, 我校在认真调查研究企业用人要求的基础上, 对课程进行了改革。
3.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系统如何运动、强化和发展, 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教师是教学系统中的子系统, 在讲授知识时必须运用“动力原理”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达到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的目的。动力原理认为, 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由人的内在动力产出的, 运用到教学上, 就是寻找让学生学习和创造的“能源”, 求得不仅使学生学习, 而且使学生想要以经多种方式学习, 激发学生的大脑不仅仅作为储存知识的仓库, 而且成为知识移植的沃土。现代企业管理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它是管理科学和领导艺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共同体现。它要求我们的企业管理人员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科学知识, 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多快好省地实现企业目标。所以, 企业管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然而, 管理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 它并不随着人的一般知识的增加自然而然地增长, 它需要我们教师用最佳的方法来培养和锻炼。上课过程中, 我们采用案例式、探究式等教学教法, 取得了良好效果。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 有目的、有选择地把反映企业客观实际情况的案例展现给学生, 让他们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 独立思考, 认真分析, 来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在经过论证和判断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从而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案例情节, 使学生进入“角色”———企业领导者, 深入“现场”———企业面临的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 在独立思考中, 作出是非判断, 从而达到活跃思想, 融会贯通, 开发智力, 培养人才的目的。
探究式教法, 主要是把传授知识的过程, 变为引导学生主动探讨研究知识的过程,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第一, 把教学活动的重点从“教”转变为“学”, 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既要钻研教材, 还要研究学生遇到了哪些困难, 产生了什么错觉, 进而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打开思路。第二, 把教学内容从“深”转变为“浅”, 这主要是运用案例把比较深刻的知识转化为浅显些的东西, 化抽象为形象, 使学生很快掌握这些知识。第三, 教学途径从“听”转变为“悟”, 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分析案例的过程中, 让他领悟其中的道理, 把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尽量发挥出来。
4.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
为使学生对该课程有感性的认识, 聘请知名企业的老总、管理人员做生动的报告和各种类型的讲座, 使他们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组织学生到企业的生产一线现场参观和讲解, 就企业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打破教师传统教学观念, 营造一种互动的、无权威性的教学环境。创造性思维教学的先决条件应该是师生的相互尊重和对待知识的平等接纳。教师应尽力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 提出问题, 以启发引导的方式传授思想和方法,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自主地运用新思想与新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和思考, 发现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
[1].马璐.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与高等工商管理教育改革[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2001 (1)
[2].张凤武.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 (3)
[3].李玲.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10)
[4].王彤彦.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经济师, 2004 (3)
3.药事管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篇三
【摘 要】为探索教学改革模式,提高药学专业大学生的实用技能,笔者进行了药事管理学课程教改实践。把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对药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形式及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通过改革,不仅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理论,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口语表达能力、解决和分析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精神,构建了高标准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改革后的教学体系可提高药事管理学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保持教学实践的原则性,先进性,务实性,创新性。
【关键词】 药事管理学;教学改革;药学实用技能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5-0122-03
Abstract: To explore mode of teaching's reform,improve medicine students of pharmacy specialty practical skill,carry through pharmaceutical affairs management curriculum educational reform practice. Put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s the foundation,carried on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pharmaceutical affairs management courses teaching form and examinational mode.Through reform,not only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basic theory,and improved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oral expression ability,ability of solve and analysis the problems,practical ability,team work spirit,professional ethics,build a high-standard and distinctive teaching method and pattern.Teaching system after reform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teaching's effect of pharmaceutical affairs management.We need to keep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principle,advanced,pragmatic,innovative in the later teaching.
Keywords: Pharmaceutical Affairs Management;Educational Reform;Pharmacy Practical Skill
《药事管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兴起的一门介于药学、法学与管理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它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等一系列相关学科,知识面宽、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1-2],是蚌埠医学院药学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四大必考科目之一。随着当今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对于该课程的学习,许多学生仍是被动地听取和机械地记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不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难以适应药学实践发展的需要。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书本知识及实验技能,传统教学模式可能存在一些弊病。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药事管理学》的教学进行实践改革,旨在为新世纪高等药学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 注重教材内容的选择
由于药事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变化较快,教材内容的更新往往滞后于药事管理实践活动的发展,所以教材内容的更新也非常重要。《药事管理学》内容包括药品注册管理、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特殊药品管理等多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药品监督趋向法制化和制度化。现行高等药学院 (系) 使用的《药事管理学》(第五版)[3],根据2007年7月《药事管理学》第四版出版以来,国家新增、修订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督管理的规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规政策,增加和更新相关内容。
2 《药事管理学》教学方法改革
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4],属于在“干中学”的教学方法[5]。采用案例教学法,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模拟现场开展案例分析,让学生在生动、真实、有趣的学习、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启发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分析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从而熟悉药事管理过程,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和协作精神。如在讲授药品注册管理中,用美国的“磺胺酏剂”事件、德国的“反应停”事件和日本的“氯碘喹啉”事件,说明药品注册制度的由来。正是由于这些案例各国政府才制定了相关的药事管理法律法规,通过这些案例使得学生了解了药品注册管理制度的意义,并进一步加深对此项制度内容的记忆。同时,还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2 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自学、查阅文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7]。采用PBL教学法时,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在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根据“普药大王”四川蜀中制药为降低成本,用苹果皮制作板蓝根,最终导致其中成药生产线被令停产、GMP证书被收回的案例,设计了“由苹果皮引发的惨案”的PBL教学素材,将以模拟法庭,实行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尝试PBL教学,将学生分成了法官、公诉方、被告方及代理律师。按各自分工,检索所需的相关资料,把知识片段连在一起,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链,完成整个庭审过程,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法规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地运用。
2.3 情景互动式教学法 情景互动式教学,即模拟现场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案例、视频、图片及实物等手段创设新的情景,有目的地设计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拓宽学生视野,并引起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技能[8]。如2006年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又称“欣弗”)致8人死亡的案例。让学生扮演案例中不同的角色,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使用单位及媒体,将每个角色的工作内容具体化,再根据不同角色制定自己的工作方案和思路并进行汇报,扮演其他角色的同学针对汇报的工作安排、实施依据进行评议,提出质疑,由汇报组进行解答,最后教师对整体案例和教学过程进行点评,串讲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指出各组工作计划及实施的优缺点,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通过情景式教学法,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了药事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 。
2.4 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药事管理学》属于时事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9]。教学中引入现场教学环节,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离开教学课堂,到药厂参观学习;跟随医院的临床药师、药事管理中心和医务科的工作人员,按照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边学习边监管,熟悉药事法规中的处罚和评价制度。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习制度,在处罚的过程中体会该制度建立的意义及作用,使学生不仅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而且了解如何去做。如在药品注册管理中,可以让学生分组对一些新药项目进行调查,事先设计调查内容,调查新药原来的来源及其注册分类、制剂的注册类别、是否存在专利保护、是否存在监测期保护等相关问题,再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制作课件进行分组汇报,让学生在调查实践中熟悉和掌握药品注册类别、注册分类等相关知识。通过调研实践的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药事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熟悉药事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2.5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随着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网络化教学有望成为未来主流趋势。多媒体网络可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地组织、利用和管理。网络化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且具创意的学习空间,使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得以实现[10]。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并发言的机会并不多。因此,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跟学生分享案例库,也可以把最新最热门的药学事件通过网络开展讨论,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其思路的开拓和知识的灵活运用。
3 讨论
3.1 传统教学模式与本教学方法改革分析 传统课堂讲义教学法是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为主,系统地把一个主题要点用演讲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讲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讲,整个气氛是注重观念与知识的传授。但是,传统教学方法比较枯燥无味,加上书本知识内容较多,缺乏吸引力,使学生不感兴趣,注意力容易分散,没有成就感,很难长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可利用本教学实践改革方法,如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情景互动式教学法、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等。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都会有帮助。
3.2 学生考试模式分析 传统的考核模式以期末考试的分数为主,考察学生对药事管理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式主要针对理论教学效果,难以考察实践教学效果,不够全面系统。为了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应当把考核分成三部分,即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平时学习的效果 (如案例分析讨论、讲台演讲、网络讨论等情况),兼顾上课出勤率,占20%;实践成绩由实践基地单位评分、社会调查报告,药厂、药店和医院药剂科参观学习报告,模拟处方调配情况组成,占20%;期末考试成绩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占60%。这种模式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3 授课应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药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药学领域的双重关系(经济关系与社会关系),其中社会关系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职业道德[11]。在药事管理教学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职业道德问题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明确教学立足点和指导思路。在完成课程体系各章相关管理知识和法规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充实和引申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使职业道德教育贯彻课程始终,使他们逐步认识到作为药学社会人,特别要有道德意识和正义精神,牢固确立社会公德意识,通过这种贯穿始终的教学积累,使学生在不断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接受职业道德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总之,上述教学方法既可单独运用又可相互之间贯通使用,这些方法能有效改变原本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的模式,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无形中得到了提高,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上述各种教学方法和改革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以实际效果为准则,只有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把新知识、新理论、新方式和新方法尽快融入到教学中,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才能推动药事管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立勋,姚妍妍.新形势下药事管理学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9 (9): 59-60.
[2]邹延昌,郑国华.药事管理学[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1:10.
[3]杨世民,冯变玲,方宇,等.我国药事管理学教材建设的探讨[J].药学教育,2012,(2):12-16.
[4]刘全礼,宋淼,韦新城,等.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25(5):91-92.
[5]Chen J,Li Y,Tang Y,et al.Case-based learning in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 systematic review[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3,33(5): 692-697.
[6]Ahmed Y.Problem-based learning as an instructional method.[J].Journal of the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Pakistan:JCPSP,2013,23(23):83-85.
[7]Galvao TF,Silva MT,Neiva CS, et al.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Sci World J,2014,2014:578-582.
[8]邓伟生,孟锐,丁丽曼.情景式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中国药事,2010 (12):1240-1242.
[9]任蓓霞.《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改进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3(18):227.
[10]黄和平,陶春蕾,黄鹏,等.以学生为中心的《药事管理学》网络教学探讨[J].广州化工,2015(6):180-181.
[11]郭冬梅,赵静,朱文涛.药事管理教学中的药学职业道德培养研究[J].中医教育,2010(03):39-41.
4.课堂教学改革管理初探 篇四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现状与问题
受教学条件、课程设置模式和考试方式等限制,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存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实验教学课程偏少等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普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IT类与非IT类资源,依托校内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开展角色扮演、模拟仿真、实战演练等形式的课内实训。这些课程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理念传统守旧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我国具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
响较大,大部分院校的教学理念缺乏现代意识、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因循守旧,重理论而轻实践,理论讲授占到教学课时的95%以上,对于教学方式、手段等的革新不足,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堂上的知识,既缺乏对实验环节的认识,也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经济建设、学科发展和个性化培养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
(二)课程实验教学科目少、内容单薄
我国现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仍然沿袭过去的“专才”培养模式,专业面欠广,课程实验设置僵化。目前,我国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主要是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实验,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和会计学等,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设置实验课程,但是针对专业主干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实验较少,跨专业的综合实验课则更少。此外,已开出的实验课程的内容不够丰富,大多是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很少,实验内容欠深入拓展,缺乏融会贯通的实验课程体系。
(三)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主要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以专业计算机软件为载体的模拟实验平台,采用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实验目的、方法和实验内容后,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考核方式则以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为主要评分依据。这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仅针对课内知识,教学地点局限在机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师资设备薄弱
我国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的教师队伍,主要是理论课和实验课均承担的兼职教师,专职实验教师较少,而兼职教师较大的课务压力和科研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投入到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此外,许多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虽然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没有在实际工作单位从业过,实验经验严重缺乏,所以在实验教学方面很难有所作为和突破。就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实验的条件而言,普遍存在实验室规模偏小、功能单一、设施落后,实践基地流于形式等问题。实验设备主要是计算机硬件和各类软件系统,缺乏可进行实境仿真的专业型仪器设备。
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
农林经济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培养过程中应坚持知识、思维、能力和个性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在实验课程中获取直接知识,锻炼他们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为此,必须建立从教学理念到实验课程体系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资设备的创新型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一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基础课和专业课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新局面。
(一)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下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企业越来越高的人才要求,高校教师应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特色意识,构建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师应深入认识经济、管理类实验的特性,分析体系构建的基础,加强校企合作,围绕企业的用人要求,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改革创新教学目标、内容、手段、方法、考核等各环节的教育教学,本着系统性、效益性等原则,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整合设计。
(二)设计科学的实验课程体系
5.课堂教学改革管理初探 篇五
一、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80年代以来,在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许多高校办起了科技产业,发展到今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困难。其中管理体制改革间题又是主要间题之一。
因为:
(一)这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改革的结果
我国现有的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是市场经济逐步渗透到计划经济中的产物。由于各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很不平衡,管理体制也不尽相同,但大多是分管副校长下设职能部门—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或产业处,少部分挂靠科研处、教务处。这种以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来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显示出越来越多的间题。由于学校是事业单位,办产业是个新课题,学校各部门管理人员不熟悉、不习惯等主客观原因,使校办产业管理体制很难理顺,加之主管职能部门又缺乏必要的宏调手段,难以有效地对产业活动进行监管和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产业特别是科技产业的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在政企分开,产权明晰之前很难做到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造成活力不够、竞争力不强。
(二)这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发展科技产业的要求
高校中作为教学科研的学校活动和作为科技产业的经营活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前者主要是遵循教育规律,后者则应遵循经济规律,二者应分开管理,不能混谈。现在不少高校在从事科技产业活动中,忽视了高校的背景及其主要功能,系所处室一起上,科研人员带着自己的成果下海办企业,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产业也办不好。高校中从事科研的人员介入企业技术创新,只是参与部分科技活动,而不是经营活动。科技产业活动的主角应是分流到产业的科技人员。因此,如何使一部分人安安心心搞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又使一部分人放开手脚,全心全意办科技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体制改革中一项艰巨的任务。
(三)这是革除高校科技产业内部管理弊端的需要
高校科技产业起步晚,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加上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等原因,在内部管理中存在不少弊端:物的方面:高校科技产业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学校固有资产大量失。许多公司、实体,既不交公务费,也不交管理费,靠国家固有资产的损耗赚钱,结果“富了和尚、穷了庙”。财的方面:一是产业财务“两笔帐”,有些直接搞地下贸易,不走帐户;二是有些产业有虚假的盈利现象,因为工资、设备使用费等均未打进成本。人的方面:一方面在用人间题上缺乏明确分流,人在科技产业,却享受学校的医疗、住房、工资等待遇,另一方面,科技产业管理者素质偏低,缺乏优秀的生产经营人才。以上问题,归根到底是由管理体制的弊端造成的。两种体制并存,导致了科技产业人、财、物的管理漏洞较多,不仅浪费了学校教育投资,也不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因此,必须从管理体制入手加以改革。
二、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理顺科技产业与学校的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产业内部管理,从而进一步发挥高校优势和潜能,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自我发展的能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革:
(一)理顺高校与科技产业之间的关系,实行“一校两制”
企业与事业有着不同的运行规律和价值取向,因此要按不同的运行机制来管理,实行“一校两制”,即一个学校内部实行两种管理体制。对于教学科研,仍实行原有的事业管理体制;对于科技产业,要按办产业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分清“校办"(University一Run)与“校有”(University一Own)这对概念是理顺管理体制的关键。“校办”是学校出资、学校经营,在人、财、物的管理上学校有绝对的权力,即企业单位的事业化管理厂校有厅不是由学校直接去办产业、去经营‘而是分流出一部分人去办,企业成为学校外围。前者,事企管理不分,易引起“高校产业化”等误解;后者是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方向。这里应解决好两个间题:
(1)如何协调科研和科技产业由两位副校长分管的间题。尽管科研和产业活动性质不同,但它们在成果上、信息上、人才上通过市场规律而紧密相连。因此,可由一位副校长分管科研、开发及科技产业,根据学校规模、产业发展及个人素质等,酌情设校长助理1~2人分管科研及科技产业,这样有利于科研的上、中、下游“一条龙”。
(2)作为职能部门的校产办或产业处,应弱化管理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在服务、协调、咨询、监督等方面作文章。在高校成立科工贸一体化的集团总公司后,校产办也应归并到总公司,或与总公司“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实行企业化管理。
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产权明晰、责权分清。先期要做到:
(1)建立科技产业发展基金,
(2)实行事业财务与企业财务分开;
(3)界定产业队伍。
(二)加速经营机制转换,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为了顺利实现学校与产业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高校科技产业应按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股份制组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科技产业。股份制高校科技产业,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学校作为投资者,从董事会内部的决策来影响产业的生产和经营,而不是从外部进行干预。高校科技产业在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革时要做好:
①在清产核资、评估验证、界定产权、明晰资产占有量及其归属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高校科技产业法人财产权,承担有限责任,成为依法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保值增值责任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否则会出现“大公化小公、小公变私有”的现象,损害学校投资利益;
②明确学校与产业的新型关系和权限划分。由学校独资创办的科技产业,产权属学校所有,学校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资产转换与重组以及选择法人代表等权力,但不得直接干预生产经营活动;对合资、联办或股份制科技产业,应按批准的章程组成董事会来领导,学校按股权收益。从股份制试点的经验看,并不是所有的高校科技产业都有条件实行股份制。我国现有高校科技产业中,资金少、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的占相当比例,真正要达到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的要求,还有一定难度。因此,立足现实、因地制宜是发展策略:在发展水平上,先搞些低技术、一般技术,待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再发展高技术产业,即“以低养高”;在发展阶段上,先进行校内科技产业联合的“产业公司化、公司集团化”,这样可以集中资金,优化管理,提高竞争力,在一定的规模上发展再生产,到一定阶段实行股份制,或者与社会大中型企业联合,高校以技术等入股,一开始就实行服份制。
(三)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使高校科技产业管理科学化
为了使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改革顺利进行,需要完善以下制度:财务制度:需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高校科技产业财务管理制度。为了顺利向“一校两制”过渡,可单独成立“产业财务管理科”,统一指导和管理全校各产业(包括科技产业)的财务工作,特别要负责管理操作科技产业的发展基金、科技贷款等。产业财务科由财务处负责指导,独立运行。分配制度:这里指产业与学校之间的收益分配。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作为国家的代表—学校,应按股份来进行利益分配。没有条件实行股份制的科技产业,近期只能采用经济指标承包责任制的办法,由校方(发包方)与产业(承方包)按合同进行分配。产业承包经营者对企业出资者应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产业的收益分配要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等各方利益。人事制度:人事管理要与学校综合改革、人才分流相结合,妥善解决科技产业编制和人员,来源。从长远来看,必须实行真正的事企管理分开,产业从业人员的福利、劳保、医疗等最终由产业负责,产业有权按规定招聘和辞退人员,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政企分开、一校两制”入手,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人、财、分配等管理制度,有步骤、分阶段地逐步实施综合改革。
三、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条件分析
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有赖于以下前提条件:
(一)解放思怒、更新观念
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管理体制的改革受到以下观念的`制约,必须加以改变。一是“权力心理”。当科技产业开始创立时,带有一定的风险性,科技产业的人员担心得不到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当科技产业发展壮大时,学校领导既想让科技产业上规模,又担心其翅膀硬了“飞”走。这是因为部分领导习惯了对产业行政指导,而现代企业制度下无法“说了算”,心中感到不舒服。二是“老大心理”.有些科技产业的发展是由于某一项科技成果。而这些成果的研制者一般是带着成果办产业的,他可能是较好的技术专家,却不一定是好的管理者,更不一定是优秀的经营人才。由于成果是他的,他就争着“做老大”。三是“疑虑心理”。由于现行高校仍享有医疗、劳保等福利待遇,而科技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别是人们负责经营的观念还没有形成,因此从事教学科研的部分人员一方面希望下海一搏,但又瞻前顾后,影响了人员分流及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以上观念严重影响了高校科技产业管理
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应通过市场经济知识的广泛宣传,使竞争观念、效益观念、风险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深深扎根。
(二)加强科技产业队伍建设
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关键在队伍,尤其是带头人。美国南加州大学管理学院有一句名言:“没有资金,劳动力不能发挥作用;没有劳动力,资金也不能发挥作用;没有正确的管理指导,资金和劳动力都不能业用。”一个科技产业能否成功,需有事业心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为主要负责人.在其周围,团结一批结构合理,具有凝聚力的领导班子和队伍,逐步形成一支精千的、富有活力的高校科技产业队伍。目前高校科技产业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大量经营人才,特别是既懂技术、又善经营的人才,加上一些下海教师有后顾之优,要想建立一支稳定的、高质的产业队伍还有一个过程。因此必须妥善解决好技术职务评聘等实际间题,才有可能逐步解决产业队伍建设的问题。
(三)资金设入、政策保证。
6.中职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改革初探 篇六
摘 要:课堂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设计。本文针对中职生的特点,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来浅析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情景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做法及体会
众所周知,中职校学生化学学科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学习动力不足,课堂教学难度较大。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学习化学知识,并且努力去学习化学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狠下工夫。化学课堂设计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它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尤其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在课堂上有丰富多彩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能有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和贴近生活的事例,一定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湖水,那么我们的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好比透入湖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浪花,开启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想思考、会思考,课堂教学要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里,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前认真地进行设计,细致地安排,才能完成预期的效果。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用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中职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情景的设计方法。
一、从已知实验去引入
从学生已有的化学实践经验出发设计出课堂教学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最后达到解决问题形成概念的目的。
案例:金属钠的性质探讨。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回答钠跟水的反应现象,再让学生做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要求学生说出反应现象,并且对所述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大部分学生回答出钠浮在水面上迅速熔成一个小球……并且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但也有学生提出看到黑色固体出现,还有少量红色固体生成。这又是为什么呢?教师及时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同时,也可培养他们对实验的观察仔细全面的能力。因此这个问题是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学生可以自行解决,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新内容的欲望,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展开。
二、借取身边的事例去引入
我们要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课堂教学问题情景设计的出发点,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以介绍新颖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
案例:从有关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出发。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夏天的食物比冬天容易坏掉?食物的腐败过程是化学反应吗?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容易回答的,同时体会到化学反应速率是会受外界一些因素的影响的,这时教师马上问学生:“你们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吗?”这些一连串的问题,在课堂上会激发学生去思考。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你们在初中学化学做氢气的制备和性质试验时,如果发现氢气的制备速率比较慢,通常会往酸里加上什么溶液?”学生回答加上硫酸铜溶液后,教师马上追问:这是为什么?跟我们今天学的内容又有什么联系呢?学生由此会联想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除了书本所述内容,合适的原电池反应也能加快有关化学反应的速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这些问题都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提升和自己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是相关的,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三、借取悬念来激发思维能力
在中职化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是缺乏趣味性的,他么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教师教起来也干瘪,对这些章节的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究问题奥妙的神秘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案例:Na2O2性质的探究。教师可以先这样导入:我们知道在通常情况下水能灭火,二氧化碳也能灭火,而我们今天却可以利用这两种物质来取火。学生听了会充满疑惑,与平时的认知发生很大的冲突,产生悬念。这时师生可以共同来完成这个实验,利用Na2O2分别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来点燃棉花。实验完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这两个实验中水和二氧化碳都变成了“点火器”?淡黄色的物质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借取于它我们成功完成了两个“魔术”,变不可能为可能,我们了解它吗?这时,学生的好奇心会被这充满悬念的实验所激发,同时他们也会开始思考刚刚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马上引出:淡黄色的物质是我们前面刚刚学到的Na2O2,知道了他的庐山真面目,那么大家讨论一下,在Na2O2分别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中,我们了解到了哪些现象?你是如何得知的?然后,教师紧接着又问:“知道Na2O2跟水反应的产物是氧气和氢氧化钠,我们能验证一下吗?”学生们会提出实验的方案:用酚酞检验氢氧化钠,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教师马上通过实验检验,实验过程中学生会观察发现,酚酞滴入Na2O2跟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溶液颜色先变成红色再褪色。这时有一个悬念产生了,教师不能马上直接给出答案,要让学生思考这个现象发生可能的原因。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处于不停的思考只之中,问题的巧妙设计可以将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中职学生学生化学的兴趣,同时又能使他们的观察思考能力得到有力的提升。
7.课堂教学改革管理初探 篇七
(1)以教材、教师、考试为本
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刚入学便是如此。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一步步走过来的,多年的习惯让我们的大学教师对此习惯也难以“释怀”,对于这种已成固定格式的“教学三部曲”在教学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就显示出来。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正因如此,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完全依附于教材,对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照本宣科,致使整个课堂的氛围缺乏活力、生气。教师在课堂中也是以自我为中心,滔滔不绝于耳,两节课下来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睡意朦胧。殊不知,在课堂中学生才是主角,老师就像是乐队的指挥家,表演的精彩与否关键是看乐队成员的配合。期末考试悄然来临,自习室只见学生们带着教材使劲猛啃,对着老师划过的重点更是死记硬背,这种传统的考试形式怎能使学生的专业素质有所提高,靠临时突击“背出来”的高分怎能代表学生的真实能力?
(2)专业师资及实践教学缺乏
师资方面: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基于对高校从事物流教育的教师调查得知,“科班”出身教师不足整个物流管理教师队伍的一半,大多都是相关专业在后期进行短期培训改行的。虽经过培训,但没有进过系统化的专业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明显有些力不从心。其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应该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从业经验,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但是,大多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工作,从业经验基本没有,对于学校提出的假期顶岗实习而言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
(3)实践教学基地极为缺乏
先进的物流管理设施价格相当昂贵,以大型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为例,只有在规模、资金都较为雄厚的专业物流公司才会购买,这也是第三方物流公司兴起的原因之一。学校要想使毕业生能为企业创造收益,在实践教学设施的引进上受资金的限制很难做到与现代专业物流公司同步。这种滞后的物流实训设施使学生无法接触最前沿的物流管理技术。
除此之外,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缺乏职业教学的特色、学生参与企业锻炼机会较少、课程开发工作力度不够等都影响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1)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确定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不仅可以进入专业物流公司就业,在生产制造业中需求也很大。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第三利润源”在降低成本方面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根据职业教育的特色,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切实面向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开拓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职业岗位分析详见表1)。鉴于此,相比传统的考核模式,可根据课程内容分为考察课及考试课,以多样化的考核形式代替单一的试卷考试,特别应加大实践操作能力考核的力度。
(2)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经过对河南省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调查,多数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为“2+1”教学模式,即前2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在校学习,第3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此种模式虽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积累工作经验,但当学生看到专业的不足时已来不及再进行学习。繁重的工作让他们毕业后没有充足的时间再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这就是“2+1”模式的最大不足。众所周知,物流人才的职业发展轨迹基本为:一线操作人员—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级管理人才。根据毕业生的不同阶段的发展路径,参照“2+1”教学模式,可以对学生在校期间的6个学期配合职业轨迹进行不同阶段的能力培养。例如在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知识的培养可以集中在第1年的基础知识学习上,进入基层管理阶段学生应具备最基本的管理经验,这个阶段能力的培养可以在第3学习进行,采用校内教学与校外顶岗锻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企业遇到的问题可以在实践操作中寻求解决方案,如果是基础理论知识欠缺,回到学校后学生可以进行及时的补充,以此类推。总之,让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实现学生专业能力向职业技能的慢慢过渡。
(3)根据专业的发展积极开发新课程
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我们已经看到未来外贸和国际货运代理相关岗位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根据表1的显示,在核心课程的设置上,相关《国际物流》及《物流专业英语》的课程相对较少。同时,根据企业对毕业生物流成本控制方面的要求,高职院校开设《运筹学》、《人机工程学》也是必不可少的。本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高职院校也可以考虑开设先关通识课程,例如,《职业沟通技巧》、《职业礼仪》、《职业道德修养》等[1]。
(4)教师应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提起教学方法的创新,很多老师首先想到的就是案例教学法。此种教学方法基本上也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进行案例分析及总结,学生参与度不高。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1]。情景教学法在物流管理教学中被广泛的使用。著名的“啤酒游戏”就是代表。采购管理课程中的招标采购也是成功进行情景教学的典范。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大家模拟招标现场进行招标,并设立专门的评审小组对招标文件进行审核。此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到应承担的企业职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反串教学法:此种教学法是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与教研室老师探讨得来的。90后、00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比较懒散,刻意地给学生施加学习任务可以迫使学生主动学习。课前将学生分组,并将下节课学习的内容分块指派给不同的小组,课后经过小组的讨论派出代表在下堂课中给大家讲解学习心得。此种学习方法可以直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给学生提供当一名老师的感受。此种方法虽有些幼稚,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书面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
(5)加强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培训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过硬全凭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能力的提高势在必行。专业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同行之间的交流以及定期的培训进行;职业能力的提高一则可以通过鼓励老师参加企业顶岗锻炼获得,二则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取得物流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学习取得[2]。。
(6)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学校实践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处所强调的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将企业的作用更加重视起来,校企之间的合作不仅是需要企业提供给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更需要企业定期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可以将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聘请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上课,并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考核[3]。
3总结
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施迫在眉睫。这需要学校、企业、老师三方的共同努力。学校应加大在实训室建设方面资金的投入,对实践教学环节所需条件给予大力支持;企业应该将自身资源与学校共享,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老师则应该承担起应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能力。
摘要:随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多,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也逐渐增多。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远远达不到企业对人才的需要。鉴于此,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现状调查结果为基础,以用人单位对物流专业学生的工作评价为依据,结合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的实际情况,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有效改革措施,切实改善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状况,力争培养出能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
关键词:物流管理,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曾祁,袁航.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88-91.
[2]许敏.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9):111-112.
8.课堂教学改革管理初探 篇八
关键词:饭店服务;教学方法;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饭店服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职业能力及操作技能双优型人才。这就决定了教学应始终围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它为学生走向社会、掌握专业理论、增强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对饭店服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呢?作为一线教师,笔者认为应该从三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技校招收是初中毕业生,学生总体素质偏差,大部分存在着厌学情绪,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技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问题尤为重要。
1.重视入门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首先可在新生入学后安排学生参观学校的模拟餐厅和客房,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可以示范一些专业技能,如餐巾折花,一块小小的餐巾花在教师手中,时而变化成一只可爱的小动物,时而变化成一朵漂亮的玫瑰花,很快就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跃跃欲试,对所学专业有更加深刻、直观的感性认识。其次,教师要尽量把专业课的第一堂课上得生动而有趣,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例如:在专业课的第一堂课中,笔者通常会把自己在酒店的实习经历用讲故事的方式与学生分享,如在酒店实习期间有趣的见闻,或者是和客人之间让人难忘的回忆,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对这个专业有了好感,自然而然就有了求知的欲望。
2.引入案例情境教学法。很多专业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情境教学法,把许多具有特色的经典案例和情境,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通过情境的融入或再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例如:笔者在讲解客人离店办理手续这一节课中,让学生按要素分为结帐离店程序、查房、服务语言技术、个性服务及服务态度等五个小组展开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表述各自对问题的看法,并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归纳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同时启发学生去联想、对比和创新,提出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各抒己见,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选用学生较感兴趣的案例,再适当融入情境体验,会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有人曾形象而深刻地说,我们的教育是在“用昨天的知识,培养今天的人才,应对明天的挑战”。技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如此。课程内容落后,知识的实用性不强,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改革技校饭店专业课程设置,必须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使课程的内容能跟上现代酒店发展的步伐。
1.科学合理地划分课程类型。饭店服务专业课程繁多,笔者认为可将此专业课程设置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公共课,包括职业指导、德育课、外语等,这类课程可以设置成考查课,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即可。第二类是专业理论课,既包括各门专业课本身,如餐厅服务、客房服务等,又包括直接、间接为专业课服务的课程,如饭店管理、饭店服务礼仪等课程,这类课程最重要,是为学生走向企业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第三类是实践课,既包括教学性实践也包括实习。目前技校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理论课时偏多,而实践课时则被削减。因此把实践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有利于加强对学生专业技术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保证了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
2.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酒店实习是旅游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实习可以检验教与学的效果,使理论与实践可以相融合、相促进,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就业积累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采取跟踪管理的方法,经常和学生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动态,鼓励学生多向老员工学习,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实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学生感到就业的压力,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完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被忽略了。笔者认为,教师不能作为灌输者,而要充当组织者、讲解者、管理者和解惑者。技工教育是职业技能教育,强调操作性、实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必须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
1.设置职业场景,增强学生职业意识。传统的饭店服务专业教学往往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一技之长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就可以把学生推向工作岗位。这样的想法,必然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传授知识为主,技能实训为辅。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变弱了,一旦到了变化多端的工作职场,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就会感到力不从心,缺乏真正的职业能力。其实,中职酒店饭店管理专业课程有相当大的部分可以由学生在假设的情境下,经过学生自己独立的认识活动来获得知识。如客人投诉处理、门前迎送服务、前厅接待等诸多环节都可以放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我们学校就购买了一些和酒店服务有关的专题片,有时上课的时候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声形并茂,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另外,还可以给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如客人在用餐过程中打翻餐具怎么办?客人吃到腐败食物怎么处理?抛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探究问题,找到正确答案,从而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掌握知识,增强职业意识。
2.角色模拟法。角色模拟在中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教学中经常使用。通常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个方法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角色模拟教学法的种类有现场模拟、创设情境模拟、模仿性模拟、指导性模拟、独立性模拟等。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角色模拟教学方法。如客房预订,接待入住,为旅客订机票、兑换货币等诸多环节都可以放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比如:在讲解餐厅引领环节的时候,就运用了角色扮演法进行讲授。把教室设想成餐厅,由一名学生扮演餐厅接待员,负责引领,再选一些学生分别扮演情侣、时尚女性、残疾人等不同身份的客人。接下来,扮演接待员的学生在教室门口开始接待,表演怎样将不同的客人引到餐厅的合适位置入座,其他学生则对表演者的引领行为进行评论,并写下评语,包括有待改进提高之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职业氛围,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
总之,为饭店培养技能型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饭店管理专业的办学宗旨,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中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必须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以为饭店培养实用性与管理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加强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的创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职业能力。当然,饭店管理专业改革教学模式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仍需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奋斗。
参考文献:
[1]石宝生.角色模拟法初探[J].运城学院学报,2007,25(5):77- 78.
【课堂教学改革管理初探】推荐阅读:
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初探12-03
《机械基础》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09-15
优化聋校数学课堂教学初探10-19
新形势下技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10-28
初探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成效的途径论文06-18
主体发展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07-19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初探08-24
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11-21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语文教学新的模式 ──协同教学初探06-29
浅析资源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教育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