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就业

2024-08-06

华中农业大学就业(精选9篇)

1.华中农业大学就业 篇一

大学生就业调查-大学生就业调查 2018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发布:就业率稳定 这些专业被出红牌

这份报告的调查样本为2016届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万名大学毕业生,覆盖了1313个专业以及大学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35个职业,327个行业。

报告指出,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总体稳定,就业满意度持续上升。大学生就业调查大学毕业生月收入高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且高等教育在毕业3年内回报明显。不同学科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有较大不同。

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稳定

中国每年毕业的应届大学生数量屡创新高,但不久前有招聘机构发布数据称,大学应届毕业生月薪连续第二年下滑。此外,”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的声音也始终存在于就业市场,“以至于在贫困地区,读书无用论又有抬头现象。”长期关注教育扶贫的国务院参事汤敏说。

不过,上述《报告》显示,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收入连续五年增长,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稳定。

《报告》显示,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与2016届(%)基本持平,比2016届(%)略低。其中,高职高专院校2016届就业率为%,还高于2016届(%),与2016届(%)持平。

“过去5年,不管是211院校、非211院校,还是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总体稳定,波动在1个百分点以内。”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郭娇在6月12日说。

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持续上升

上述报告还专门调查了大学生就

业后的“满意度”。数据显示,2016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66%,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63%。

根据麦可思的跟踪调查,近五届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都在持续上升,2016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55%,近五届平均每届增加2个百分点。

大学毕业生从事哪些行业”满意度”较高?调查显示,2016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就业满意度较高的行业中,前五位依次是软件出版业,本科学院和大学,各级党政领导机构及人大、政协,航空运输服务业,其他各级党政单位。

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就业满意度较高的行业中,列在前五位的依次是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服务业、航空运输服务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政府部门、航空产品和零件制造业。

高等教育在毕业三年内回报明显

蓝皮书显示,2016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为3988元。其中,本科院校2016届毕业生月收入为4376元,高职高专院校2016届毕业生月收入为3599元,均高于城镇居民2016年月均可支配收入(2801元)。

另外,2016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与其毕业时相比涨幅为84%。其中本科涨幅为87%,高职高专涨幅为81%。有专家分析,“高等教育回报在三年内效果明显。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后发力较强。”

音乐表演、美术学专业连三届亮“红牌”

报告分析指出,本科就业的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专业,高职高专就业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近年来为需求增长型专业,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而本科就业的美术学、音乐表演,高职高专就业的法律事务、语文教育等专业近年来就业形势相对较为严峻。

“就业绿牌、红牌专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比如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以及高职高专的电气化等专业,都是当前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就会有别的专业成为绿牌专业。”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研究员李志宏表示。

“对红牌专业则需要区别分析,”李志宏说,“比如音乐表演、美术学专业的学生,讲究个性发展,所以一定是自主创业为主流,没有太多的就业单位吸纳他们”。

“但是红牌专业中本科的法学、高职高专的法律事务专业则不正常,可能存在着高校的盲目培养。”李志宏说。王伯庆也认为,出现红牌专业的原因既可能是供大于求,也可能是培养质量达不到岗位需求。

在联合国产学合作教席中国理事会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看来,连续几年的绿牌专业中,IT类专业占大多数,与国外的相关调查相吻合,体现了未来技术和职业发展的走向。

2.华中农业大学就业 篇二

一、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主体性作用的缺失

当前, 我国大学生就业机制是“市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在这样的机制下, 大学生理应是“大学生就业”的“主体”, 各级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都只能是为大学生实现就业创造条件,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当下, 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主体性作用缺失普遍存在。

(一) 大学生职业意识淡薄

以前是“男怕入错行, 女怕嫁错郎”, 现代社会是“人怕入错行”的时代, 不论男女都须入对行, 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需要大学生有较好的职业意识。当前, 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其所学的专业与将来就业的关联性, 没有将大学期间的学习与将来的就业与职业发展结合起来考虑。笔者对广西部分高校在校学生的走访中了解到, 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缺乏, 大部分学生没有正确认识专业与就业的关联性, 忽视了职业兴趣和专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而学校为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发展意识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和相关指导活动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低年级学生提不起兴趣, 而高年级学生只注重再就业中立竿见影的技巧辅导。淡薄的职业意识从根本上压制了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主体性作用。

(二) 大学生就业依赖性强

大学生在就业中主体性作用缺失的又一个典型现象是依赖性强、缺乏主见、独立性弱。许多同学在就业问题上“守株待兔”的思想严重, 希望学校联系好单位来校给他们挑选, 很少同学有自己前往用人单位推销自己的想法。对广西大学2009届毕业生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把实现就业寄托在学校、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帮助上, 只有极少数学生表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就业。

(三) 学校对大学生在就业中的角色定位趋向“客体”

如前所述, 大学生理应是就业中的主体, 但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际工作中, 不论是政府、学校还是家长往往都把大学生定位成“客体”来对待。当然, 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对于政府、学校或是家长都是义不容辞的事, 但我们在做好这些服务的同时, 不能忽视大学生自己理应具备的主体性作用。其中, 一些为了就业率不顾学生专长、兴趣等具体情况, 一有信息就盲目要求学生签约的做法就是最典型的忽视大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总而言之, 大学生在择业就业环节中主体性作用的缺失, 或者是部分缺失是一个既存问题, 这一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就业社团在发挥大学生就业主体性作用中的有效性

(一) 就业社团的定位

传统意义上的“学生社团是学生在共同的志趣、爱好基础上为了满足学术、实践、文艺、娱乐以及提高自己能力等各方面需求, 按照一定的章程和制度自发成立的学生群众性组织”[1]。大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是大学生社团组织的优越性之一。大学生“就业社团”正是基于此, 并结合当前大学生对就业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和近年来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事实, 各高校探索解决问题的尝试;是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心理以及在择业过程中表现的种种“问题”出发, 以解决由于大学生自身原因而造成的“就业难问题”为目的的学生组织。广西大学“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 (简称“就业协会”) 是广西高校首个以大学生就业为服务对象的公益性学生社团组织。该协会以“开发自我、激发潜能、参与竞争、创造人生”为宗旨, 本着帮助在校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 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需要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 实现理想就业。近年来, 广西大学“就业协会”围绕邀请专家分析就业形势、讲授就业及职业生涯规划相关专题, 学习规划职业生涯, 开展求职技巧、求职材料制作等就业培训, 开展个人职业素质测评, 举办模拟招聘会, 开展毕业生追踪调查, 参与组织、策划双选会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也充分证明了成立大学生“就业社团”, 让大学生自己关注、管理自己的就业问题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效性。

(二) 就业社团在发挥大学生就业主体性作用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建立大学生“就业社团”是适应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发展的要求

当前, 我国正处于由经济转轨导致整个社会转型的时期, 社会面临着“五路大军”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城市工人失业、干部下岗、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汇流的就业压力。这加剧了劳动力的供需矛盾。特别是高校近几年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1999年扩大招生规模后的2003年毕业生总数达到212万, 比2002年增加了46.2%, 2004、2005年, 毕业生总数仍然以较大的幅度增长,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10万人。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逐年递增, 而社会的整体就业岗位又增加有限, 导致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再加上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 如当前的“金融危机”等等的存在,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势下, 大学生只有改变原来的等、靠思想, 提前 (从低年级开始) 自觉、主动、积极地关注就业问题, 通过掌握用人单位的需求条件, 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 才能在将来的就业过程中赢得主动。大学生“就业社团”正是为在校大学生有效创造了这个平台的学生社团组织。如:广西大学“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自成立以来, 由最初的20多名学生, 发展到现在拥有1000多名会员和5个分会 (设立在各二级学院) , 他们组织了邀请专家做专题讲座、现场观摩双选会、到企业与人力资源负责人交谈、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一系列活动, 大大提升了同学们对就业形势的把握和对就业问题的认识, 也促使同学们更好地把握以后的大学时光, 本着“扬长避短”的原则, 更全面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 建立大学生“就业社团”是实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全员化的要求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运用系统论方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针对就业指导工作系统的相关性原则, 需要倡导就业指导的全员化。传统认为老师 (包括就业工作的老师、学生工作老师、班主任、任课老师等) 和家长是就业指导的主力军;而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基本上是说教、规劝, 在当今独生子女日渐增多的情况下, 这些指导方式正逐渐失效, 甚至适得其反, 遭到学生的厌恶;而大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活动尝试, 自己把道理想明白, 以理性的思维来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 其效果不言而喻。正所谓“内因才是决定因素”, 其实, 大学生自己才是就业指导不可忽视的决定力量, 其他外因只是为促使内因起变化做铺垫而已。让大学生这个就业主体自觉、主动、积极地关注自己的就业问题, 使他们参与到就业指导工作中来, 以指导者的身份自觉指导自己是该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所在。广西大学“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模拟面试 (邀请专家、老师作指导) ”、“完美简历大赛”、“邀请历届校友返校作报告”、“策划组织模拟双选会”、“就业观念辩论会”、“就业素质讨论会”等活动, 突破了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 以更新颖、更有趣、更富有吸引力的方式, 引导和帮助了广大大学生, 得到了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以该协会2008年11月组织的“模拟竞聘大赛”为例, 参赛的百余名一、二年级学生通过制作“求职简历”和专家的点评, 提前认识到简历制作的原则, 更为关键的是意识到“完美简历”要有完美的内容来充实, 而完美的内容来自大学四年的努力, 才能在竞聘中脱颖而出。这就促使了同学们从“未雨绸缪”的角度来指导自己为就业做准备, 成为了学校就业工作职能部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有益补充。

3. 建立大学生“就业社团”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要求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一方面是社会和用人单位用来衡量高校毕业生能否满足岗位需求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社会和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上的价值观念。现在一些单位更多强调毕业生的实际上岗能力, 强调短期内人才培养和使用之间的效果差异。”[3]当然,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学校条件、家庭条件、社会条件等客观方面, 但从目前用人单位的择人标准来看, 越来越注重大学生本身素质等主观方面的竞争力。俗话说:“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大学生要全面提升主观方面的就业竞争力, 就必须在求职择业之前尽可能了解和掌握社会, 特别是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和依据, 并尽可能地使自己具备这样的条件。比如, 用人单位要求英语要达到四级水平并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要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如果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显然就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大学生“就业社团”也正是能为大学生适应这一要求提供平台的学生社团组织。广西大学“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通过组织会员深入“双选会”现场、各企业等用人单位, 邀请历届校友返校“现身说法”作报告等活动, 使大学生提前了解、掌握用人单位开出的“条件”, 然后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 在之后的大学生活中抓住机会, 有意识地去完善和提升, 如此良性循环, 对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切合实际的意义。

4. 建立大学生“就业社团”是解决大学生“有业不就”的要求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深受社会变革的冲击与洗礼, 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中也不乏许多不正确的就业观念, 如“宁要城市一张床, 不要乡下一栋房”, “非国有单位不去, 非大城市不留, 非数千元一月薪水不考虑”等等。这些不正确的观念直接导致了“大学生有业不就”现象的产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围绕促进大学生实现就业来展开, 除了竭尽所能开拓就业市场, 获取用人信息, 以及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洽谈平台以外, 如何“确保信息有效对称和利用”, 避免“大学生有业不就”现象出现是尤为重要的。

广西大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曾组织课题组对在校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心理等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发现, 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就业观, 主要是对就业的期望值太高。表现在选择就业地区时, 总想着往大城市、沿海地区跑;选择就业单位时, 老是瞄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营企业”、“三资企业”, 而对国有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 嘴上说得多, 实际去得少, 更谈不上自主创业。在选择职位时, 追求高薪、高层次岗位、高待遇, 而对县以下基层单位不屑一顾。企望就业一步到位, “第一次就业就是终身职业”的思想仍有市场。这些就业观的存在, 一方面反映了有的大学生的观念还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 有着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有的大学生对整个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缺乏理性认识。

传统的解决方式是通过就业指导的老师通过课堂或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 然而随着大学生自主意识的逐渐增强, 这种方式的收效甚微, 学生们往往抵触这种说教式的灌输, 而由“就业社团”自发组织起来进行讨论, 效果则全然不同。广西大学“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就曾多次组织会员开展针对“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怎样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等为主题的讨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 加强了同学们对就业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 把自己的就业理想与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考虑。

总而言之,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重视和关注的焦点。如何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提高就业率, 已成为各高校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大学生“就业社团”虽然在高校社团发展史上尚属于“新生儿”, 但其建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已经凸现, 是各高校探索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尝试。

参考文献

[1]石勇.浅谈学生社团经历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4 (, 8) .

3.就业能力大学生就业的关键 篇三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创610万新高,预计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继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2010年大学生就业面临挑战。在严峻的现实条件下,是否具备就业能力,成为大学毕业生能否就业的关键。

就业能力需求水平因学历、岗位不同而存在差异

从用人单位的需求出发,大学生就业能力包含知识要素、技能要素和态度要素。具体而言,知识要素包括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技能要素包括科学思维技能、自我控制技能、管理技能、理解交流技能和操作技能等;态度要素包括个人特征、意志品质和职业素养。在就业能力所包含的各方面中,企业对研究生的能力需求水平除个别项外,均高于本科生。这说明企业认为研究生比本科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各方面更有竞争优势,因此对高学历人才有着更高的期望,对其能力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

企业普遍认为实际操作能力是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必须扎实掌握的,良好的職业素养和优秀的意志品质是完成工作的先决条件,不因学历不同而有差别。企业对管理类与研发技术类专业的毕业生的能力需求有所差异,这说明不同专业背景或不同工作性质的岗位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上也不同。

企业、教师、学生对就业能力认知存在差异

在大学生就业能力认知上,企业和高校均认为“责任感”是最重要的要素,学生则认为最重要的是“自信心”。企业、高校和学生在最重要的就业能力要素上看法基本一致,只是次序略有不同。研究发现,实习经历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认知产生影响,进而就会影响到企业和学生对就业能力重要性看法的差异大小。分析表明,学生在企业实习时间越长,越容易了解企业更为看重哪些个人素质。

此外,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大小也会影响学生和企业间的就业能力认知差异。这就要求高校在日常的学生培养过程中,多设置与实际专业能力提升相结合的课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建立规范的实习制度,推动学生参加企业实习,增加对企业岗位的能力需求的了解;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及时了解企业信息,明确能力提升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重视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对就业能力进行科学评价

伴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日益突出,学生就业状况的好坏已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校或专业的办学质量和培养效果。虽然毕业生就业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是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要问题。因此,在评判高校办学质量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考察其毕业生就业能力状况。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不仅能够解决自我就业,而且可以带动他人就业,是创造就业岗位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高校毕业生创业除了应考察是否拥有商业机会和资源优势外,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拥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优秀团队,大学生本身的人力资源素质将是创业成功的核心要素。因此,高等教育应当更加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特别是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和就业意识等方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在制定学生培养方案时,需要综合研究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满足就业时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调研设计出既符合专业发展规律又满足市场需要的各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按照通用能力、专业能力的分类体系将培养目标转化为能力标准,培养效果也应以能力标准的达成作为衡量标志。

高校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学生就业能力测量指标体系,通过应用性工具的开发,一方面帮助高校评价和跟踪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不断调整教学方向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够分析自身优劣势,帮助学生和用人单位实现双向匹配。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信息采集和发布工作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人才服务机构应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收集有效岗位需求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定期向大学生人才市场发布。明确的市场需求信号不仅能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而且将有效引导教育部门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教育部门应根据大学生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专业设置,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结构,高校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设计时要有市场需求导向,而目前很大的问题是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对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没有清晰的表达,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缺乏有力的人才规划和信息发布,没有明确的市场信号就很难指导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以培养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推动高等教育改革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不仅能够解决自我就业,而且可以带动他人就业,是创造就业岗位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高校毕业生创业除了应考察自己是否拥有商业机会和资源优势以外,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拥有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优秀团队,大学生本身的人力资源素质将是创业成功的核心要素。因此,高等教育应当更加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特别是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和就业意识等方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快速调整的国际分工、剧烈变动的经济格局,给各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如果不能较快提高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的能力,使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特别是创业的能力与素质上有一个大幅度跃升,我国将在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长此以往必将削弱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因此,以培养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改革,是解决大学生人才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效举措。

4.华中农业大学就业 篇四

第一节

毕业生就业大事记

第一节毕业生就业大事记

一、毕业生就业大事记

毕业生就业大事记10—12月

1、毕业生生源信息采集、上报工作

2、毕业生开始准备个人求职自荐材料

3、对毕业生进行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使用培训

4、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报名工作

5、全国各地陆续举办毕业生就业市场、招聘会

6、学校陆续举办专业类校园招聘活动

7、学校发放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8、学校评选校级优秀毕业生和省级优秀毕业生候选人 次年1—2月

1、研究生入学考试

2、学校准备承办山东省农林水类毕业生就业市场

3、毕业生利用寒假时间参加各地市人事部门、各高校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次年3—4月

1、举办山东省农林水类毕业生就业市场

2、毕业生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注册,使用该网站进行签约就业

3、学校继续举办专业类、周末校园招聘活动

4、山东省省委组织部选调生招考报名

5、山东省公务员报考,各地市、各行业系统公务员招考报名

6、山东省事业单位报考,各省市地区事业单位招考报名 次年5—6月

1、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山东省“三支一扶”计划招录报名

2、学校整理签约、升学、劳动合同、非派遣省外就业、灵活就业等信息,向山东省人社

厅毕业生就业处报送毕业生就业方案

3、毕业教育、毕业鉴定、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

4、毕业典礼

次年7月

1、学校发放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毕业证、学位证、户口迁移证

2、毕业生离校后两周内,各学院邮寄毕业生档案

次年8—9月

1、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或人社局办理报到、落户手续

2、毕业生查收个人档案

3、二次派遣

4、调整改派

二、生源信息

生源信息

生源统计工作是毕业生派遣的原始依据,也是做好本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生源信息是指毕业生的学号、考生号、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政治面貌、学校、学院、学历、专业名称、出生日期、学位、学制、培养方式、主修外语语种、外语水平、入学年份、生源所在地、辅修专业、院系代码、班、册页码(扩展项1)、特困生情况(扩展项2)、户口迁移情况(扩展项6)等基本信息。每年11月初,学院逐一采集核对上报毕业生生 源信息,学校通过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采集系统上报给省人社厅。

三、山东农业大学就业信息网

山东农业大学就业信息网我校就业信息网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开发的用于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政策、查询招聘招考和招聘会信息、了解就业签约派遣程序的网站,有“工作动态、文件通知、学院就业工作、校内就业信息、校园专场招聘、社会就业信息、校外就业市场、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信息、基层就业与创业行动、创业风采、就业基地”等21个板块利用网络帮助毕业生就业。

四、就业主题教育月月 就业主题教育

1、就业宣传月 学校开展就业宣传月活动,意在通过形势政策宣讲,加强理想信念、就业诚信、法律法规、就业安全等内容的教育指导,组织求职技巧培训、考前辅导、与企业面对面等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认清形势,合理定位;教育毕业生正确认知自己的社 会责任,勇于到基层、到生产第一线、到最能发挥聪明才智的地方建功立业。

2、校园招聘月 校园招聘月活动采取举办专业类就业市场、周末校园招聘会、校园专场招聘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以校园招聘月活动为契机,开展“知名企业农大行”、模拟招聘会、“我与企业面对面”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加强毕业生教育指导和服务工作,实现市场招聘与教

育指导有机结合。

3、就业促进月 学校开展就业促进月,紧紧抓住毕业生离校前的关键时期,通过举办周末校园招聘会和就业论坛、杰出校友农大行等教育活动,为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开通毕业离校前的就业“直通车”,为低年级学生营造了浓厚氛围,推动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第二节 山东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使用办法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使用办法 第二节 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使用办法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政策要求,山东省高校毕业生签约派遣工作要通过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网址:)进行。生源上报工作完成后,毕业生 应及时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注册,进行网上求职签约。

一、毕业生注册

毕业生注册毕业生在首页用户登录部分点击“非师范毕业生注册”,选择“省内院校”,根据生源上报信息录入毕业年份、毕业院校、身份证号、真实姓名。根据毕业生户籍所在地和家庭地址实际情况录入“现家庭地址”、“现户籍所在地”。毕业生根据个人情况录入“账户信息”,牢 记用户名和登录密码。毕业生只能注册一次,不可重复注册。

二、毕业生登陆

毕业生登陆毕业生根据本人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如果毕业生登陆 用户名或密码丢失,可以根据信箱和手机方式取回,也可通过本学院就业辅导员查询。

三、简历中心 简历中心根据系统提供的模版建立个人简历,并且可以由毕业生个人维护,可以上传照片,根据 用人信息在系统内发送个人简历,帮助毕业生更方便的利用网络进行求职。

1、新建简历:包括个人信息、求职意向、教育培训、技能专长、社会实践等内容,毕业 生可根据本人实际情况进行录入维护。

2、维护简历:是毕业生完成“新建简历”后,对维护个人简历进行修改维护。毕业生选择要修改部分对应得按钮,点击进入相应界面修改,修改后应当保存。修改后,在界面的右上方有三个按钮,分别为“生成简历”、“简历预览”、“打印简历”按钮,修改后点击“生成简历”才能重新生成简历。生成简历后(可在网上直接打印),简历才能处于激活状态,将简历设为“开放”,用人单位才可以在网上搜索到该学生。

3、上传图片:上传的附件包括个人照片、证件图片。上传附件后要到“维护简历栏目中 点击“生成简历”一次,才能在电子简历中显示附件。

4、外发简历:对于用人单位不是本网注册用户的,可以选择“外发简历”发送本人简历到用人单位邮箱。此项包括公司邮箱地址、应聘职位、是否随简历一起发送求职信三项内容。

5、求职信:包括标题和正文,正文限定在2000字内。如果用户在外发简历中选择“求职信随同简历一起发送”,则求职信的内容将作为邮件正文发送给用人单位。

6、简历状态设置:毕业生把个人简历生成后,应当把个人简历的状态设置为开放状态,网上用人单位则可以通过人才搜索功能搜到毕业生。

四、网上求职

网上求职

1、智能搜索:毕业生不需要输入查询条件,系统根据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与毕业生的求 职意向信息自动匹配,把一周之内发布的符合毕业生要求的单位职位信息列表显示出来。

2、综合搜索:毕业生输入多重查询条件,可以按一种条件查询也可以复合查询。系统根 据查询条件检索符合毕业生要求的职位信息,并列表显示。

3、快速搜索:即是关键字搜索,毕业生对重要的招聘条件输入关键字如单位名称,系统 将根据关键字查询出符合条件的结果,查询到的信息则列表显示。

4、我的搜索器:在综合搜索中输入的很多查询条件,为了以后能够重复使用这些查询条件,系统设计的搜索器功能,把查询条件可以保存为一个文件,以后进行同样的查询时,只 要点击该搜索器即可完成查询。

5、职位收藏库:学生通过智能搜索、综合搜索、快速搜索等方式,查询到有意向的单位招聘职位,然后收藏到个人的职位收藏夹中。毕业生进入主界面,点击“职位收藏库”,右侧显示职位收藏列表,点击单位姓名链接,则可显示单位基本信息和发布的招聘信息。学生可根据显示点击“投递简历”或“留言”,与网上用人单位联系。

6、查收面试通知:毕业生点击查看某条面试通知信息时,系统记录下毕业生已阅读该条信息的状态。毕业生对单位的面试通知可以直接回复,也可以拒绝。毕业生对历史信息可以 删除。

7、查看已发留言:毕业生能查看和维护已发给单位的留言信息以及留言是否被对方查看的状态记录。点击“查看留言信息”栏目下的“查看已发留言”,能了解对方是否已阅读了发 送过去的留言。

8、已发简历:用于查看投递简历的公司、所应聘的职位、投递时间、单位是否看过等信息。点击主界面已发简历栏目,右侧显示已发送简历的列表。根据显示出的列表,可以删除 已发简历信息或查看单位的详细招聘信息。

9、视频求职:就业信息网全面改善了在传统招聘中存在的问题:招聘现场人满为患,供

需双方不能达成很好的沟通,招聘单位与应聘人员不在同一个城市,不能“面对面”交流,招聘单位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不能安排面试,只要毕业生拥有宽带环境,配上摄像头、耳 麦、点击鼠标即可实现面试。

五、学生网上签约

学生网上签约

1、应约管理: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签约要求可以进行多个单位的应约管理,以列表形式显示。毕业生收到单位发送的签约邀请后,可以对此单位进行应约回复,学生只能对一家单位应约,应约后对其它单位的应约状态锁定,毕业生完成与用人单位的网上签约流程,到毕业派遣时毕业生被派遣到应约单位。用人单位打印出签约函一式三份,用人单位盖章、毕业 生签名后由用人单位、毕业生、学院各留一份存档。

2、解约管理:1)毕业生或用人单位提出解约申请,需征得对方同意,通过网上办理解 约书序并打印解约函,经双方鉴证后各留一份存档。

3、协议书管理:毕业生对单位发送的签约邀请应约后,就可以在维护协议书栏目中看到已签协议书的信息,包括单位名称、应聘职位、协议书号、审核或者见证的状态信息。点击 协议书编号,可以看到双方签约协议书的内容,包括双方签约时约定的附加条款。

4、录入省内就业协议书:毕业生与在就业信息网上未注册省内用人单位签约,通过该功能录入用人单位信息,把网上的就业协议打印出一式三份,与用人单位签约。经毕业生签名、用人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签章后生效,到毕业派遣时毕业生被派遣到应约单位。省内录入协 议书由用人单位、毕业生、学院各留一份存档。

5、录入外省就业协议书:决定省外就业的学生,必须先在就业信息网上提出“省外就业申请”,经学院审查同意后,到学院就业辅导员处领取一式三份的省外就业协议书,就业辅导员在就业信息网上审核通毕业生的申请,系统自动锁定该学生的省内签约功能。毕业生与外省单位签订具备派遣资格的就业协议书(需经毕业生本人签名、学院和学校盖章、用人单位盖章以及用人单位所在地接受毕业生的人事部门签章或出具接收函)后,需要在网上完善就业协议书信息,即录入签约单位的信息。录入的协议书内容经学院审查存档后列入毕业生就业方案库。只有具备派遣资格的省外就业协议书,才能最终列入学校就业方案,到毕业派遣 时毕业生被派遣到应约单位。

六、业务申请

业务申请

1、省外就业申请:省外就业学生必须先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查同意后,自动锁定该学生的省内签约。毕业生可以到本学院就业辅导员处领取一式三份省外就业的纸质协议书。毕业生使用省外就业协议书与用人单位签约。

2、灵活就业信息录入:毕业生点击该功能进入灵活就业信息录入界面,输入毕业生本人手机号,选择“灵活就业”、“其他灵活就业”,根据本人《灵活就业证明》内容录入灵活就业单位名称、办公电话、地址、联系方式、单位所在地、薪资,点击“发送”完成录入毕业 生灵活就业信息。毕业生签订灵活就业的,派遣回生源地。

3、非派遣省外签约信息录入:毕业生点击“灵活就业信息录入”功能进入灵活就业信息录入界面,输入毕业生本人手机号后,选择“非派遣省外签约”,根据本人不具派遣资格的省外就业协议书(经毕业生签名、学院和学校盖章、用人单位盖章)录入单位名称、办公电话、地址、联系方式、单位所在地、薪资,点击“发送”完成录入非派遣省外签约信息。毕业生 签订不具派遣资格省外协议的,派遣回生源地。

4、劳动合同信息录入:毕业生点击“劳动合同信息录入”功能进入该界面,根据本人《劳动合同协议》录入手机号、单位名称、单位办公电话、单位地址、联系方式、单位所在地、薪资,点击“发送”完成录入劳动合同信息。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的,派遣回生源地。

5、自主创业信息录入:毕业生完成个人公司工商注册手续后,录入手机号、创业的单位名称、单位办公电话、单位地址、联系方式、单位所在地、薪资,点击“发送”完成自主创 业信息。毕业生要向学校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派遣回生源地。

6、缓派生申请派回生源地:确定参加国家志愿西部计划和山东省三支一扶计划并最终录用的毕业生可以向学校申请缓派;应届毕业生中各种原因达不到按期毕业生要求的,被学校定为缓派。缓派毕业生回生源地,首先向学校发送回生源地申请,学校审核通过后,发送到 省级就业主管部门办理审核和派遣手续。

7、网上回生源地报到:山东省内生源的毕业生在网上向生源地就业主管部门报到确认。

8、档案流向查看:毕业生离校三个月后,应当关注个人档案是否已经发送到派遣地址。毕业生可以使用该功能,查询本人档案是否被接受,以及何时寄出等信息。

七、个人信息维护、、信息交流和会员申请管理 个人信息维护信息交流和会员申请管理

1、基本信息维护:此功能仅限于学生完善个人信息,经学校统一审核上报的信息(灰色显示),学生本人是不能修改的。学生登陆专区后,点击“个人信息维护”,右侧显示用户信息修改界面,信息完善后点击“确定”,信息更新完成。

2、登陆密码修改:学生登陆专区后,点击登录密码修改栏目,右侧显示登陆密码修改界 面,用户录入原始密码、新密码、确认密码以及验证码后,点击确认。密码更新完成。

3、信息交流:毕业生可通过该功能接收查看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的信息。

4、会员申请缴费: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开通了毕业生使用的付费功能,比如毕业

生简历50次以内免费,更多次的发送简历需要缴纳一定费用等。毕业生缴费为个人行为,学校不做统一要求。费用上缴给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开发网站。毕业生缴费后,可以 通过“缴费信息查询”功能进行查询缴费、使用情况。第三节 就业程序就业程序

第三节

就业程序

一、毕业生升学

毕业生升学

1、确定毕业生升学的依据(1)凡是已通过研究生复试并调档的毕业生,按考取研究生对待(毕业生的调档函由学院保存)。(2)对于不提前调档的研究生录取单位,以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为准,要求毕业生将录取 通知书复印件签名确认后交学院保存。(3)对于既无调档函也未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毕业生,则要求毕业生主动与录取单位联系,尽量由录取单位出具有关录取证明。毕业生考取专升本或其他学校第二专业,须由考取学校出具有关录取证明材料。(4)如果毕业生确实升学并被录取,但又不能出具上述任何证明材料,本着对毕业生服务的派遣原则,也可由学生本人写出确认升学并要求按照升学列入就业方案的书面申请,注明被录取学校、档案转寄详细地址和录取学校所在地等有关信息,交学院审核存档,作为升 学列入就业方案。

2、毕业生升学录入程序(1)学院登录省就业信息网,点击进入“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栏目,使用“修改就业信息”功能,将毕业生“毕业去向”修改为“升学”,并录入毕业生升学信息。其中“升学单位”要求录入“考取***学校研究生”、“专升本考取***学校”或“考取***学校第二专业”。(2)已被录取研究生、专升本或考取其他学校第二专业,但未向学院报送任何证明材料的毕业生,作为未落实就业单位派遣回生源地,户口、档案转至生源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 门。(3)已在网上签订就业协议又升学的毕业生,须先从省就业信息网上解除就业协议,否则 升学信息无法录入,只能将毕业生派遣到所签约单位。

3、毕业生放弃升学的办理(1)上报就业方案前放弃升学。由本人写出书面申请,学院审核并加盖公章后报就业指导中心,将就业方案列回生源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求放弃升学的毕业生要及时与录

取单位联系沟通,征求同意和谅解。(2)已作为升学列入就业方案并上报。就业方案上报后,毕业生放弃升学(或虽参加研究生复试并调档但未被最终录取为研究生),须由毕业生出具补办《就业报到证》的书面申请和录取通知书原件,录取单位研究生处或招生部门出具同意放弃或取消学籍的书面证明(或未最终被录取的书面证明),学校形成补办《就业报到证》的正式文件,到山东省人社厅办理补办手续。补办时间为毕业当年的8月15日至12月31日,过期省人社厅不予办理。毕业生自 愿放弃补办《就业报到证》或不按规定办理,由此带来的一切责任后果由毕业生本人承担。

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

1、毕业生与省内网上注册用人单位签约程序(1)毕业生登录省就业信息网,使用“职位搜索”功能搜索就业意向单位,并向用人单 位投递简历。(2)用人单位通过省就业信息网接收毕业生投递的简历,审核毕业生信息后,向毕业生 发出签约邀请。(3)毕业生通过省就业信息网收到签约邀请后,通过“学生网上签约→应约管理”功能 查阅协议条款等信息,如无异议,点击“应约”,双方网上签约工作完成。(4)双方签约信息通过省就业信息网发送到用人单位所属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进行网上鉴证审核通过,双方签约成功。毕业生可通过“学生网上签约→协议书管理”功能,点击协 议书编号查看协议内容。(5)用人单位打印网上签约就业协议书一式三份,加盖单位公章,毕业生签名后分别由 学院、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留存。(6)学院登录省就业信息网使用“学校签约解约管理→协议书审核(系统生成)”功能,将毕业生签约信息审核存档通过。

2、毕业生与省内网上未注册用人单位签约程序(1)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要求,山东省内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原则上须通过省就业信息网办理签约手续,但由于部分用人单位暂不具备上网条件不能进行网 上注册,接收毕业生时无法实现网上签约。(2)毕业生与暂不具备在省就业信息网上注册的用人单位签约工作按照以下程序办理,通称“签订纸质就业协议”。(3)毕业生登录省就业信息网使用“学生网上签约→录入省内就业协议书”功能,准确 录入用人单位信息后,下载并打印纸质协议书一式三份。(4)毕业生在纸质协议书上签名,由用人单位在纸质协议书上盖章后,到用人单位所属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盖章鉴证,并由鉴证就业主管部门在省就业信息网上审核通过,双方 签约成功。(5)学院登录省就业信息网使用“学校签约解约管理→协议书审核(学生录入)”功能,将毕业生签约信息审核存档通过。

3、毕业生与省外用人单位签约程序(1)毕业生与山东省以外用人单位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签订就 业协议,按照以下程序办理。(2)毕业生登录省就业信息网使用“业务申请→省外就业申请”功能申请省外就业,同 时向学院提交省外就业书面申请。(3)学院收到学生省外就业书面申请后,登录省就业信息网使用“业务审批→省外就业审批”功能,审核通过学生网上提交的省外就业申请,向毕业生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 生就业协议书》一式三份。(4)毕业生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上填写本人基本情况、签署应聘意见并签名,由学院填写“学院意见”并加盖学院公章后,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填写“学校意 见”并加盖公章。(5)用人单位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上签署接收意见并加盖单位或单 位人事部门公章。(6)用人单位所属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或由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出 具接收函,双方签约工作完成。

(7)毕业生登录省就业信息网使用“学生网上签约→录入省外就业协议书”功能,将就业协议书相关信息提交到省就业信息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由学院、毕业 生和用人单位各保存一份。(8)学院收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后,审核其是否具备派遣条件,即协议书是否已加盖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公章或附带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出具的接收函。如果具备,则使用“学校签约解约管理→省外协议书审核”功能,将签约信息存档通过,如果不 具备,则要求毕业生尽快补齐有关派遣手续。(9)因各省市接收毕业生的政策规定不同,有些省市不需要加盖就业主管部门公章或不需要出具就业主管部门接收函,则要求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联系确认,如果用人单位确实能够接收毕业生的档案户口,则由毕业生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备注栏内写出

要求按协议派遣的书面申请(至少写2份,毕业生本人、学院保存)。毕业生的书面申请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本人与**单位签订本就业协议书,经本人与单位联系落实,用人单位能够办理落户和档案接收手续,特向学校申请按照本人所签协议派遣,如果出现不能落户口或档案不能接收等情况及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与学校无关”。如果毕业生的户口在 高考入学时没有迁到学校,则由毕业生在申请时特别注明,并在申请中省略“户口”内容。

三、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解约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解约

1、毕业生与省内网上注册用人单位解约程序(1)毕业生或用人单位通过省就业信息网上向对方发送解约申请。(2)收到对方解约申请后,一方通过省就业信息网利用“网上签约→解约管理”功能,点击“同意”,双方解约成功(若一方点击“拒绝”,则双方无法解约,继续保持签约状态)。(3)解约成功后省就业信息网即生成解约函,毕业生可点击查看解约函信息,用人单位 下载打印解约函,并加盖单位公章,毕业生签名后留存,双方解约工作完成。

2、毕业生与省内网上未注册用人单位解约程序(1)毕业生或用人单位一方提出解约,另一方同意后,用人单位出具书面解约函(加盖单位公章)。(2)毕业生将解约函和签约协议书交所在学院审核同意,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通过省就业 信息网为毕业生办理强制解约手续。

3、毕业生与省外用人单位解约程序

(1)用人单位出具解约函(加盖单位公章)。(2)毕业生通过省就业信息网上向学校提交解约申请,并将解约函和原就业协议书交所在 学院审核同意,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为毕业生办理网上解约手续,恢复签约功能。

四、毕业生派遣原则

毕业生派遣原则

1、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山东省生源毕业生,派遣到其生源所在市人社局;外省生源的派遣到所在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已网上签订就业协议或与省外用人单位签订有效协议的按照协议派遣到用人单位;考取研究生、专升本或考取外校第二专业学位的,派遣时不签发就 业报到证,毕业生凭录取通知书和户口迁移证办理报到手续。

2、大学生志愿者到西部或参加三支一扶并申请户口档案暂留学校的毕业生,按缓派处理,不发就业报到证,不予派遣。第四节 毕业生报到毕业生报到、、改派及二次派遣 第四节 毕业生报到改派及二次派遣

一、毕业生报到 毕业生报到

1、毕业生报到证

毕业生报到证报到证,全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由教育部印制,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单独签发。列入国家就业计划的毕业生才能持有有效报到证件。用人单位以报到证为依据接收安排毕业生的工作。报到证为一式两联(正本和副本),正本为蓝色由毕业生持有,到单位报到时交给单位;副本为白色一般由学院负责放进毕业生的档案;报到证是毕业生到接收单位的凭证,证明持证的毕业生是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学生,凭报到证及其它有关材料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等手续。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结业生由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或自荐,找到工作单位的,可以派遣,但必须在《报到 证》上注明“结业生”字样。

2、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丢失补办 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丢失补办毕业生丢失报到证将会造成以下后果:无法迁移户口;无法确定国家干部身份,计算连续工龄(事业单位、国企、国家机关);无法转递档案;复印件不能替代原件。如果在毕业两年派遣期内不慎丢失就业报到证,毕业生应从本人档案中查找《就业通知书》(报到证副本),及时到当地报社登报挂失,声明作废,出具补办报到证的书面申请和《就业通知书》,经原所在学院审查后,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形成补办《就业报到证》的书面材料,毕业本人到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理补办手续。毕业两年后报到证丢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不予补办。

3、毕业生报到

毕业生报到毕业生报到是指毕业生在规定的期限内,一般为离校后三个月内,持就业报到证等有关材料到签约单位或指定的人事部门办理的登记、注册等手续已经签约的毕业生,应当到签约单位去报到;没有签约的毕业生,应当到毕业生生源所在地人事部门报到。毕业生按时报到是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对自就业报到证签发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三个月不去指定单位(部门)报到的,根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毕业生就 业主管部门不再为其办理就业手续,按社会待业人员处理。

4、毕业生档案

毕业生档案毕业生档案是学生毕业前家庭情况、学习成绩、政治思想表现、身体状况等情况的文字记载材料。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是用人单位选拔、聘用毕业生的重要依据。用人单位往往根据毕业生人事档案中反映的德、能、才以及专业特长,将其安排到适当的工作岗位上。因此,学生毕业后,其档案能否准确、及时、安全地到达用人单位手中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相关重要文字材料或表格等必须归档,各学院要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毕业生档案材料 整理和转寄工作。归档材料主要包括: 高考电子档案、中学档案材料;学籍表、综合素质测评表等学年鉴定材料及各种奖励材料;在校学习期间所受纪律处分的决定、留降级、退学、诚信档案等有关毕业生的个人文字材料;毕业生登记表、体格检查表、学习成绩单;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通知书(报到证副本)及其他应装入毕业生档案的有关材料;毕业生档案转寄通知单,由学院填写上联加盖就业中心公章后装入毕业生档案,凡是考取本校研究生、转寄 泰安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毕业生档案不必装入此转寄通知单。毕业生的档案邮寄,由学校安排统一时间,在毕业生离校两周内各学院将毕业生档案统一寄出。已有就业单位的,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根据报到证的报到去向填写档案投递地址,寄到毕业生工作单位所归属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确定考取研究生的按其本人提交的读研所在学校地址投递档案;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学生档案,则发送到生源所在地市级人社局毕业生 分配办公室;办理了缓派手续的学生档案由学校统一保管。毕业生离校后三个月内,学生档案一般会到达寄往地址,毕业生应根据就业信息网上档案投寄地址查询,并落实个人档案收到情况。毕业生报到后超过三个月的时间还找不到档案,应及时向学院咨询档案寄出情况。

二、调整改派 调整改派调整改派是指毕业时落实就业单位、且就业报到证已派遣到具体接收单位,在改派期(1年)内与原就业单位解约,与新接收单位签约或申请回生源地,由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 办理的改派手续。

1、省内改派。毕业生在山东省内改派就业、或在原就业单位所在省的同省内改派就业,须先与原接收单位解除就业协议(原在山东省内就业的要通过省就业信息网与原就业单位解约)→与新接收单位签约→带解约函、新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报到证等材料,到新接收单位 所属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改派手续。

2、跨省改派。毕业生出山东省改派就业、或出原就业单位所在省改派就业,须先与原就业单位解除就业协议(原在山东省内就业的要通过省就业信息网解约)→向学校申请省外就业→到学院领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与新接收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在省就业信息网上录入签约信息→带解约函、新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报到证等材料,到山东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理改派手续。

3、解约后改派回生源地。山东生源的毕业生带报到证、解约函到生源地市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原就业单位不在生源所在省,即跨省回生源地的非山东生源毕业生带报到证、解约函、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接收函到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理;原就业

单位在生源所在省,即同省内改派回生源地的非山东生源毕业生的改派工作,要按照所在省相关就业政策规定办理,一般为毕业生带报到证、解约函到生源地市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 办理改派手续。三、二次派遣

二次派遣二次派遣是指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就业单位被派遣回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毕业生,在派遣期(2年)内落实就业单位后,由签约单位所属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的派 遣手续。

1、山东生源毕业生在省内就业二次派遣。毕业生通过省就业信息网与接收单位网上签约(签约程序与毕业前相同)→到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开退函→带协议书、退函、就业 报到证等材料,到签约单位所属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二次派遣手续。

2、山东生源毕业生出省就业二次派遣。毕业生向学校申请省外就业→到学院领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与接收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在省就业信息网上录入签约信息→到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开退函→带协议书、退函、就业报到证等材料,到山东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理二次派遣手续。

3、外省生源毕业生在生源所在省内二次派遣工作,要按照所在省相关就业政策规定办理,一般为通过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接收单位所属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有关二次派遣手续;外省生源毕业生在山东省内二次派遣按照上述第1条规定办理。外省生源毕业生跨省二次派遣按照上述第2条规定办理。

四、毕业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派遣期

5.华中农业大学就业 篇五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每年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高等教育正逐步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一部分大学生坚守“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论”观念,在就业问题上不同程度地体现出理想性、依赖性、盲目性和思维惯性的特点,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同时,我过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时期,还尚未形成良性的就业竞争机制。致使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挑战。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的误区、就业观念的转变、以及解决就业难问题。浅析大学生应如何更好适应时代,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又快又好的就业。

注重物质利益,功利色彩浓重。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人生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就业上过分选择经济较好、生活环境舒适、工作收入较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据调查发现,73%的重点大学生毕业概括自己的职业选择是所谓的“新三到”:一到国外、二到沿海、三到最赚钱的地方去。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由原来的社会价值转向经济价值,把追求经济物质利益放在了首位。

拉关系、找门路,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就业竞争。由于大学生所需的公平竞争机制尚未形成,一些人把就业希望寄托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上。每当毕业生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一些掌握人事任用的人便成为一些想投机取巧的人的焦点。据调查,时至今日,仍有73%的高校毕业生认为,“拉关系,走后门”是找工作的最佳捷径。这无疑是一种与文明社会不协调的因素,这不仅是对工作岗位的亵渎,更是对广大大学毕业生的不平等的待遇。

上述这些不健康的就业观,不利于合理就业机制的形成,也不利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但我们需要客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现在大学毕业生的绝大多数都是八十年代左右出生的独生子女,这些家庭中的“独子”,在比较优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通过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好不容易熬出了头,可是毕业就面临失业。其中还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特别是农村家庭经济状况的毕业生,为了儿女上大学,整个家庭背上了债务包袱。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实,不仅家庭、学生都缺乏思想准备,政府和学校在如何帮助大学生克服就业困难方面也缺乏经验。

6.华中农业大学就业 篇六

上海宝山科技园积极提升园区服务功能,经过几个月的筹备,日前,他们与上海联合动漫产业发展中心联手,在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正式挂牌成立了“上海大学生动漫创业就业中心平台”(以下简称“中心平台”),并与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正式建立“中心平台”的首个实训基地。下一步,“中心平台”还将申报“上海市青年职业见习基地”、“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以及“大学生创业园”。

“中心平台”以“园区牵手校区,产业带动就业”的合作理念为基础,以“校企联手共同培育,实训锻造可用之才”的服务理念为原则,可望形成学生、高校、企业和园区共同获益的多赢局面DDD通过这个平台,大学毕业生能更好地摆脱踏入社会之初的不适应,企业可提前进入学校开展人才选拔和培养,高校也能够以企业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前期教育。

大学生:实习增加求职自信

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不会是一个轻松的就业年。看到企业招聘中的“工作经验”要求,大学毕业生往往五味杂陈DDD走出高中进大学,读完大学读研究生,去哪里接触实际产业呢?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少大学生陷入求职困境。不过,依靠“上海大学生动漫创业就业中心平台”,大学毕业新生在踏入社会之初,就能有个过渡适应期。

根据计划,“中心平台”的建立,将为在校生、学士后(未就业大学本科毕业生)和硕士后(未就业大学硕士毕业生)提供实习、职业培训、岗位见习和就业机会。宝山科技园的负责人表示,通过参与实训,大学生能掌握一套完整的“科研实践市场运转”的操作模式,避免了在就业选择上的盲目性。

上海今日动画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化部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专家张天晓表示,目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到“中心平台”来的学生,其参与实训的内容和深度和普通实习非常不同:“参与实训的学生都将参与到我们公司实际操作的项目中。通过这个方式,学生完全可以了解企业到底都在做什么。”

据了解,在开始阶段,每期实训的学生人数大约在30至50人。在这些学员未申报到见习补贴之前,宝山科技园会向提供实训项目的带教企业进行补贴。

企业:中意“务实型”毕业生

实习是企业考察和储备人才的有效方式,其中,“务实”是对实习生和毕业生最根本的要求。因为有了“中心平台”,动漫企业从此可提前进入学校,开展员工队伍选拔和定向培养,从而为下一步发展建立必需的合格人才储备。

“我从事动漫行业已经25年,我认为,动漫行业现在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在学校教育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非常大的脱节。”今日动画的`张天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中心平台”的实训项目,学生不仅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反过来,企业也可以得到一个低成本的上岗前培训机会,从而降低建立人才储备的成本:“实训的时间也是企业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如果在此期间我们发现了很适合公司的学生,我们也会抓住机会,与他们签约。”

而宝山区副区长张浩亮表示,通过在大学生实习基地中的磨合,企业可以避免在招聘和培训员工时的负担和疑虑,并能优先聘用符合本企业用人条件的实习生。他建议,为了让大学生的定点定向培养更具稳定性,参与的企业同时应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不仅依靠经济实力和发展前景,同时也要用自身的企业文化魅力留住优秀人才。

高校: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

对于高校而言,在园区的企业中设立实习基地,不只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这么简单。在现如今的大背景下,“上海大学生动漫创业就业中心平台”有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相对稳定的保障,扩大就业渠道。同时,对高校来说,“中心平台”不仅能缓解学生就业压力这一燃眉之急,更着眼长远。

此前,针对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问题,曾有专家提出用“学士后”“硕士后”制度来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心平台”的建立实际上本身就是对“学士后”、“硕士后”制度的一次积极探索。

据介绍,在实际操作中,“中心平台”将为学校提供就职岗位需求反馈信息,补充实践性教学经验,从而从根本上保障大学生就业的稳定性,扩大了就业渠道。

7.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就业心理研究 篇七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心理研究

1 大学生应对就业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 存在信息不对称

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加速度。从2003年至2007年, 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13万增加到495万, 是扩招前的2倍多, 而工作岗位的增加却是有限的, 每年岗位增长率在36%, 而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长率保持在120%左右。

调查结果显示, 70.63%的学生对2008年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 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大部分在校学生没有意识到就业人数的递增速度已远远超过工作岗位的增加速度, 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 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 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和经验, 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夕由于这些方面的忽略使择业、就业时走很多弯路。

1.2 就业信息获取不及时

另外一个问题是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大学生没能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及大学生发布了应聘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用人单位没有获取。这两种情况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的局面, 延长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过程。

调查显示, 58.73%的同学找工作的主要渠道是人才交流市场, 这在渠道上就有局限性, 因为人才交流市场开放的时间和地点有限, 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择业信息的筛选。因此, 信息渠道的局限导致了信息获取不及时。

1.3 自我能力认识不足, 所学知识与现实要求不匹配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 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 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 但缺乏良好心理的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

接受调查的同学中有50.8%的同学并不是很了解自己的能力, 且缺乏自身能力与实际就业形势相联系。盲目就业是人力资源的错误使用, 造成人才的浪费。一个人只有通过自我评估, 正确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自己, 才能对就业做出最佳抉择, 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才是大学生就业的最终目标。

1.4 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结果发现, 61.91%的同学“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更有70.64%的同学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是“有一定的规划但不完全”, 说明很多同学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因此职业目标的制定不够合理。

就案例院校毕业生如何看待当前就业难的原因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 案例院校大学毕业生认为当前就业难的首要原因是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 其次是就业人数过多, 第三是信息不对称。而对职业规划, 更多的人忽视其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有94.5%的同学都没有详细、科学的规划。职业目标的制定是需要从大学生个人价值观进行分析考虑的问题。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非常时期, 往往会有部分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因此进行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毕业后的计划,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的前程, 避免大学毕业生在盲目求职过程中造成人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1.5 期望和实际现状不符

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 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 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此类问题。多数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薪酬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 不愿从基层做起, 宁愿等待, 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 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人际沟通能力差, 缺乏团队合作能力, “有业不就”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调查显示, 35.71%的同学理想的就业单位是国家机关, 48.41%的同学理想或期望从事的职业是经营管理类。这是大学生就业缺乏了解现实形势的体现, 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盲目、犹豫不决, 不利于就业目标的实现。

2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2.1 高校方面

面对当前形式下的大学生就业状况, 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把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全员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改变培养模式, 增强毕业生参与社会的竞争力。高校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高毕业生质量。由于社会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 高校必须适应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需要, 使得人才的培养适应市场的需求。

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式,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调整自身的期望值。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提高毕业生为国家服务的自觉性, 引导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纳入课堂, 构建“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完整体系。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该贯穿于整个学校的招生、教学、管理与就业指导等工作过程之中。高校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全程化的就业服务体系, 将就业指导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

加强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建设, 努力建设一批长期、稳固的实践基地和就业基地。大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到企业等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和实践, 企业也可在基地实习的毕业生中选择合适的可用人才, 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预就业”。

大力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结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走访企业、毕业校友, 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研究分析市场需求规律, 获取反馈信息, 为学校学科建设、专业调整、招生工作及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缩小学校与就业市场存在着的滞后。

2.2 政府方面

政府应加强对高校的宏观调控。政府部门应从各专业、各层次上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情况做出科学的预测, 对需求前景一般、就业率普遍底下的专业, 应该从招生总量上适当减少或停招。

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 完善人才市场机制, 拓宽就业渠道。各地区人才交流中心应放宽人事和户籍管理政策, 加大毕业生自由择业空间, 建立统一、开放的就业市场, 简化手续,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便捷的就业服务。

确保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为就业提供更多的岗位。据统计, 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 可提供上万个工作岗位。同时, 努力发展农村经济, 减少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 促进人才向农村和边远欠发达地区流动, 缓解城市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就业压力。

2.3 用人单位方面

用人单位应转变用人观念,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效益观。用人单位广纳各类人才, 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克服人才录用上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 才能实现生产力要素的最佳组合, 为单位带来最大效益。

用人单位在优化人才结构的基础上, 还应该重视人才储备。在招聘有工业经验的人才的同时招聘一部分应届毕业生, 通过岗前培训, 作为储备干部, 对增强企业的后劲和活力十分重要。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教育部副部长曾经指出“就业压力大不是人数规模问题, 而是人才市场问题、学生观念问题、教育结构问题”, 它提出了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并全力解决的问题。

3 结论

8.华中农业大学就业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

一、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就业问题自然成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校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关乎社会和谐、民心稳定的大事,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和解决就业,是当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手段,这在当前总体就业形势紧张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也相应持续增加。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为559万人,2009年为592万人,2010年已经达630万人,而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除了没有相应增长,反而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也将造成现有岗位的严重流失,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二)创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大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同时也带来创业的机遇,正所谓“危”中有“机”,危机孕育着机会。创业可为社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创业往往具有就业的“倍增效应”,新创的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有利于拓展就业途径。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意愿低,缺乏对创业教育的认识

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虽然国家及各省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来支持大学生创业。然而,在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很低。美国大学生毕业的创业率为20%,中国大学生的创业率不到1%。同时,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也非常低。

(二)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即使是在高校创业教育较为成熟的美国,也依然存在着相关师资不足的问题。相对于美国著名的大学而言,中国的高校普遍严重缺乏那些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的师资。这就导致了国内大学目前在开展创业教育和研究方面的能力不足。

(三)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缺乏有机结合

实施创业教育的高等学校,有的是以学校的理论教师为主,同时聘请校外的一部分兼职教师,有的是临时组织起来的一些教师,或者是相应的科研机构组织实施创业教育工作。这些教师专业化能力不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达不到有机结合;所实施的创业教育,没能实现系统化,达不到创业教育的目的。

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一)对于大学生来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要积极转变就业思想,树立创业观

大学生自我创业的关键还是在于大学生自己。现代大学生要逐步树立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观念,绝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社会在进步、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到处都存在着竞争,同时也存在着机遇。人们只有不断增强自主意识和应变能力,才能赢得主动,最大限度地发现和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二)对于高校来说,“该出手时就出手”,积极引导,改变教育模式,培养创业人才,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在大学生自我创业中所起的作用和所能提供的服务是多方面的,包括创业指导、资金落实等,但其主要角色是提供比较规范、适用、系统的创业教育。

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在校期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学习知识、全面提高素质,在踏实学习的基础上创新,在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创新基础上创业。

(三)对于政府来说,“扶上马,送一程”,政府扶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源

政府可以从政策、人力、物力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制定扶持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对相关的行业或企业,既要给它们政策,又要给它们责任。对实施创业教育的高校给予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五、结语

大学生在祖国建设事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积极引导、鼓励和带动大学生创业对于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如何让豪情满怀的大学生将美好的创业意向变成创业行动,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需要我们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各方面的不断探索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9.华中农业大学就业 篇九

李媛媛

前言(1课时)

一、课程简介

1、课程学时:共14学时,上课时间为每周二。周三晚上9-10节。

2、课程学分:1学分

3、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4、主修:2011级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地位和任务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伴随我国大学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改革而新兴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这门课程以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人文素养为基础,其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就业形势和政策,引导大学生充分认知自我,合理调整职业预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就业竞争意识,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常识和技巧,把握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特点和功能,以此提高大学生主动适应就业制度改革及就业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求职择业的实力,最终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

三、课程教学的内容

第一讲工作世界探索与就业选择

第二讲就业力提升与自我评估

第三讲就业准备与求职技巧

第四讲大学生就业权益与法律保障

第五讲求职就业中的心理调适

通过这七个方面的学习使大家在:

(一)理论、知识方面

1、了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2、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现行政策及体系(国家和地方,行业和部门);

3、了解社会职业的基本知识,开展大学生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

4、了解大学生求职择业的知识,包括求职中自我合法权益的维护;

5、掌握大学生就业派遣的基本程序。

(二)在能力、技能方面学会:

1、运用职业测评系统,进行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合理定位;

2、学会了解、筛选就业信息,做好就业前的简历制作、求职书等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3、掌握一般的求职应聘、面试技巧;

4、结合自身特点,抓紧时间弥补自身就业能力的不足,为顺利成为职业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授课形式: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发言,情景模拟,观看就业指导视频等。

五、课堂要求:

1、全班分为10个讨论小组,以简单素质拓展形式分组,确定小组名称,小组号及组长。

2、保证课堂纪律、请销假制度。

3、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估形式,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旨在引导学生自学相关知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我们将对课堂教学与实践认知这两部分进行评分,综合后评定这门课程的学生学习成绩。

(一)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

包括课堂考勤与课堂参与情况(如,课堂发言、团队海报、模拟场景角色扮演、团队合作、辩论、演讲等。)

(二)期末成绩,占总评的40%

如,职业生涯规划书、职业生涯档案、随堂开卷考查、论文等。

(三)实践成绩,占总评分的30%。

大一年《职业规划课》的实践认知是以提交《专业认知报告》(本专业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或生涯人物访谈等)为形式;

大三年《就业指导课》的实践认知是以提交《就业认知报告》(如兼职实践报告等)为形式。

实践认知、期末成果以及学生平时作业在课程结束时,一并汇总并刻录成光盘,做为成绩评定及教学评估的依据。

第一讲工作世界探索与就业选择

第一部分教学分析

一、课程的目的和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就业的外部环境——探索工业世界,使学生对当前就业环境和专业就业形势与发展方向进行了解,认识到个人发展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2、对行业、职业和企业之前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行业是内容,职业是形式,行业决定职业。

3、通过对职业定位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就业选择。

二、本节课教学重点:

1、行业、职业、企业的关系

2、职业定位

三、教学难点:如何做好职业定位

四、课时安排:2节课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的自主性学习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教学设计与思路: 无)

二、新课引入:

1、《万万没想到》王大锤找工作的故事

2、三、教学内容:

(一)启发式教学——临近毕业求职,你是否心存以下困惑?对8个问题进行分类,分别属于行业、职业、企业选择中的哪个问题。

从问题入手,对行业、职业和企业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行业决定职业,职业定位的意义。

(二)案例分析《四位同班同学职业发展的故事》。(教学设计与思路:结合案例启发式教学;学生看四位同班同学职业发展的故事,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三)图表分析。分析(行业波动的秘密)——思考(行业选择标准)——结论(如何选择未来)

(四)思考。如何进行就业选择。——择业的几个选择题。

(五)课堂练习:(教学设计与思路: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大家积极参与课堂教与学,从而了解自己的情况,为具体实践作铺垫)

(六)小结:(教学设计与思路:学生自己根据板书内容把本节课知识点进行总结,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提问)

主要内容:何为行业、企业、职业?如何寻找职业定位。

(七)思考与功课布置:

1、团队项目推介会:根据分组,每组确定自己的团队名称、团队标志、团队口号,并进行队员的简要介绍。

下次课进行现场展演,每组限时3分组。展演形式与具体内容无其他限制。介绍队员时,每位成员要起立跟同学们示意。

2、每位同学准备1分钟自我介绍(公司面试常规流程),每次课前5分钟展示。

(八)课后反馈情况记录:

第二讲 提升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第一部分教学分析

一、课程的目的和教学目标:

1、认识就业力

2、学习如何提升职业素质

二、本节课教学重点:

就业能力、职业素质

三、教学难点:

四、课时安排:2节课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的自主性学习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教学设计与思路:启发学生回顾前一次课所学知识,温故知新)

何为行业、企业、职业;如何寻找职业定位。

二、新课引入:职业生涯幻游

5年后的某一天你的生活。

轮流分享幻游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1、在与别人分享时,你对于别人的生活有何看法?

2、你喜欢自己的生活还是羡慕别人的生活?

3、要如何实现自己理想的生活呢?你的理想与现实能配合吗?

三、教学内容:

(一)认识职业价值。

课堂活动:生活方式拍卖场(个人工作价值观探索)

(二)举例说明:就业力包含的内容

美国培训和开发协会(ASTD)、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理事会(HEQC)、《2009年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力调查报告》

(三)认识职业素质:

引入:HR们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的要求

讲授:职业素质的含义、层极划分、素质冰山模型、职商(CQ)

(四)课堂活动:团队项目推介会

根据上节课的作业,每个团队按顺序进行展演,并由各组推选最受欢迎的两个团队。

(五)小结:(教学设计与思路:学生自己根据板书内容把本节课知识点进行总结,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提问)

主要内容:就业能力、职业素质

(六)思考与功课布置:继续课堂练习内容;

1、根据队员的职业定位,每个组选择1个招聘信息,由学委汇总。每位同学根据招聘信息,选择一个应聘岗位,制作一份个人简历。

2、根据队员的应聘岗位,组织一场模拟招聘会,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模拟招聘,做好分工。每组评选出1名最佳表现奖,全班推选1组优秀团队(每组投2个队)。

第三讲 就业准备与求职技巧(共三次课时间)

第一部分教学分析

一、课程的目的和教学目标:

1、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各地要重点指导毕业生做好就业前心理准备工作;

2、指导毕业生掌握求职技巧和方法,向他们提供当前的就业信息,包括当地经济、产业特点,工资指导价位,岗位信息以及如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等;

3、向他们讲解劳动就业保障法律法规及如何保护自己就业中的合法权益;

4、对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指导;让毕业生了解劳动保障部门失业登记方法、程序和为失业毕业生提供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以及职业培训等后续服务。

二、本节课教学重点:

1、求职——面试

三、教学难点:

1、做一份好简历的注意事项

2、求职技巧

四、课时安排:六课时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的自主性学习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教学设计与思路:启发学生回顾前两次课所学知识,温故知新)

大学生职业定向;就业力与职业素质

二、新课引入:

三、教学内容:

(一)课堂活动&案例分析:优秀简历评选(各组选出优秀的简历1-2篇,并说出选择的原因。)

根据各组HR们的评选标准,对简历的制作进行分析。

(二)课堂活动:模拟招聘会

(三)面试《职来职往》、《勇往职前》等视频材料。(教学设计与思路: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结合案例启发式教学,注意听专家点评)

(四)小结:主要内容:如何制作个人简历、求职技巧

(五)思考与功课布置:

第四讲 大学生求职择业中的法律问题

案例讲解

第五讲 求职就业中的心理调适

上一篇:一些男人心情不好的句子的说说下一篇:读书活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