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国家标准

2024-06-24

测绘地理信息国家标准(精选12篇)

1.测绘地理信息国家标准 篇一

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实施方案

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建立了国家大地坐标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测制了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的测绘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科学研究等对国家大地坐标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采用原点位于地球质量中心的坐标系统(以下简称地心坐标系)作为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心坐标系,有利于采用现代空间技术对坐标系进行维护和快速更新,测定高精度大地控制点三维坐标,并提高测图工作效率。

国务院批准自2008年7月1日启用我国的地心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英文名称为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英文缩写为CGCS2000。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见附件。

一、总体目标与组织分工

(一)总体目标

在国家测绘局统一领导下,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分工负责,进行各类基础测绘成果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坐标系转换,完成各类地图数据库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坐标系转换,建立各地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有效联系。用8—10年的时间,完成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过渡和转换。

(二)组织分工

国家测绘局负责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工作的统一领导,制定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实施方案,为各地方、各部门现有测绘成果坐标系转换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负责完成国家级基础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并向社会提供使用。

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本部门测绘成果的转换。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提供坐标系转换技术支持和服务,完成本级基础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并向社会提供使用。

二、主要任务

(一)国家测绘局的主要任务

1、组织领导

为了认真严谨地做好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协调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成立“国家测绘局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领导小组”和“国家测绘局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专家组”,负责实施工作的领导和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

2、技术支持

为做好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国家测绘局组建“技术协调组”、“小比例尺测绘成果转换服务组”、“大中比例尺测绘成果转换服务组”等三个小组。具体分工为:

“技术协调组”(依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主要负责: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协调;研制1:5万多种坐标系地形图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对照模片电子版;研制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三、四等天文大地网平差软件。

“小比例尺测绘成果转换服务组”(依托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要负责:1:5万及以小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转换、相应技术支持和成果提供;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1:5万地形图编制印刷;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国家大地控制点坐标成果提供。

“大中比例尺测绘成果转换服务组”(依托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主要负责: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三、四等天文大地网的平差;1:5万、1:1万地形图图幅坐标平移量计算;1:1万和1:5千地理信息数据库转换、独立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联系方面的技术支持与服务。3、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坐标成果的解算与提供 2008年7月起,提供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现有的控制点坐标成果(包括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的坐标成果,一、二等天文大地点的坐标成果)。

2009年完成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三、四等天文大地网平差并提供坐标成果。

4、国家级基础测绘成果的转换与提供

2008年底前,完成1:5万及以小比例尺地形图图幅坐标平移量计算并提供使用。

2009年底前,提供具有三套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图廓、控制格网等1:5万坐标参考模片电子版;计算并提供1:1万地形图图幅坐标平移量;开展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1:5万地形图编制印刷。

2010年底前,完成1:5万、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坐标系的转换并向社会提供。

2012年底前,完成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1:5万地形图编制印刷并提供使用。

(二)地方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任务

1、本行政区域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地方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尤其是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有关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应组织领导和实施机构,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实施细则,确保各项工作稳妥有序的进行。

2、本级基础测绘成果的转换和提供。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测绘局的相关工作安排,尽快组织实施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本级1:1万地形图生产,控制点成果与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转换等工作,向社会及时提供相应测绘成果;市县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启用,进一步加强对独立坐标系的清理和管理,促进测绘基准建设的统一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3、技术支持和服务。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有明确的技术服务单位和成果提供单位,并向社会公布联系电话和联系人,积极热情地为社会各界提供有关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三)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主要任务

1、现有成果及应用系统的转换。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家测绘局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相关工作安排,组织本部门生产和使用的现有测绘成果、基于地理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转换工作。

2、做好正在实施的重大工程中,有关测绘活动、测绘成果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技术调整。各部门正在组织实施的有关重大项目和工程,其中涉及到的测绘活动、使用的测绘成果,应尽快对现有技术设计、方案进行修订和调整,以使新的测绘成果能全面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从而避免产生更多的技术问题和转换工作量。

三、基本要求和主要方法

(一)基本要求

1、各省市已建立的GPS C级网、城市GPS控制网的地心坐标成果需转换到ITRF97框架,2000.0历元。转换后的成果可作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坐标成果。

2、依法建立的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仍可继续使用,必须建立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

3、各地方、部门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下建立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使用测绘部门提供的原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重合控制点计算模型转换参数,完成相应的地理信息数据库转换。4、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地形图分带、分幅及编号采用现有的规范,平面坐标投影方式不变,但在平面坐标投影计算中必须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参数。

(二)主要方法

1、点位坐标转换方法

根据转换区域选择合适的转换模型,选取坐标重合点计算模型转换参数,根据模型残差进行精度评估和检核。用所计算的模型参数完成坐标转换。具体转换方法见附件。

2、数据库的转换

小于1:25万比例尺数据库不进行转换。

1:2.5-1:10万比例尺DLG、DEM、DRG数据库,按数据组织方式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转换方案进行转换;对于DOM数据库参照DEM、DRG数据转换方案进行。1:10万比例尺数据库的转换,按经纬度组织的,依1:25万比例尺数据库转换方案进行转换;按高斯投影组织的,依1:2.5-1:10万比例尺数据库转换方案进行转换。

具体转换方法见附件。

3、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联系的方法

控制点建立联系的方法,可通过坐标转换方法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下控制点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下数字地形图转换,采用点对点转换法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下数字地形图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具体转换方法见附件。

四、监督管理

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按照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工作的组织分工,切实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

(一)质量管理

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启用和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测绘质量管理的规定,加强相关项目的质量管理。坚持“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的质量控制制度,对提供的测绘成果承担质量责任。成果质量的评定与验收按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执行。

(二)保密管理 在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保密法律、法规。转换坐标系后的各类测绘成果,各部门、各单位仍应严格按照现有测绘成果保密规定和程序,进行管理、提供和使用,确保涉密测绘成果的安全与正常利用。

(三)监督检查

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对测绘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对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工作的监督检查。要针对过渡期各阶段工作安排和技术支持、保障服务重点,组织阶段性检查和专题性检查,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在过渡期内,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监督指导各级测绘成果服务单位,逐步减少提供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下测绘成果;过渡期结束,将停止提供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下测绘成果。

五、其它事项

(一)经费安排

各类测绘成果和地理信息系统坐标系转换所需经费,由测绘成果持有单位,根据原有经费渠道,自行解决。经费测算可参照财政部、国家测绘局1999年发布施行的《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有关内容,以实际发生成本为依据核定;负有提供测绘成果服务职责的部门、单位,提供坐标系转换后的各类测绘成果,仍执行原有收费标准,不得以任何名义附加坐标系转换费用。

(二)联系方式

1、政策咨询:

国家测绘局国土测绘司于德全,联系电话:010-68337763

2、技术协调组: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王华,联系电话:010-68167353

3、小比例尺测绘成果转换服务组: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地图数据转换,吉建培,联系电话:010-68469427 转换成果及图幅坐标平移量提供,张伟,联系电话:010-68462660

4、大中比例尺测绘成果转换服务组: 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王斌,联系电话:029-87604125

2.测绘地理信息国家标准 篇二

1 城市空间信息获取体系的发展

1.1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是经过航空摄影、野外控制测量、外业调绘、控制点加密等工序, 以直接生成城市地形图的数字化产品和直接获得地物的三维坐标。利用航空摄影测量, 其具有影像重叠度大、影像分辨率高的特点, 从而使城市空间信息数据的获取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1.2 遥感卫星技术

近年来, 随着遥感卫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逐步提高, 遥感卫星技术已成为了城市空间信息数据快速、大范围获取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发射合理分布的卫星星座,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将达到优于lm的空间分辨率, 并且每隔3~5 天即可提供与反映城市动态变化的详实数据。同时, 高分辨率测绘卫星还同时具备了同轨立体成像的能力, 从而可形成无明显时间差的立体覆盖, 保证了城市空间信息数据获取的准确与可靠。

1.3 数字化扫描技术

数字化扫描技术是通过数字化仪, 将城市地图上的模拟空间信息快速转换为数字信息, 然后输入到计算机。利用数字化扫描技术建立GIS空间数据库时, 输入操作简单、快捷、经济, 有利于城市空间信息获取的实时化与动态化。

2 城市三维信息获取体系的发展

2.1 航空、航天数字摄影技术

数字摄影技术是利用数字影像原理以及摄影测量原理, 并引用了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技术、影像匹配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等多种新兴技术的理论与方法, 得到拍摄对象的几何信息以及纹理信息。通过航空、航天数字摄影技术所得到地面高程信息、拓扑信息, 是当前城市三维信息获取的最主要手段之一。航空与航天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1 优势互补, 长期并存

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是构成空间对地观测系统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 两大系统各具优势, 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持, 互为补充、不可替代。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 航天遥感器的分辨率和几何精度日益提高, 中、小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的生产、地形图要素的测绘和更新、数字高程模型生成、三维可视化制图等越来越多依赖于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今后, 航空与航天遥感将会进一步优势互补与长期并存。

2.1.2 定量化、自动化和实时化发展

当前, 航空与航天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正朝着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的信息快速获取和自动化处理方向发展。建立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 实现天地一体化的实时、自动化的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分发服务将成为我国空间遥感的发展目标。基于多线阵的立体测图技术、传感器建模技术、有理多项式等天地一体化的几何精度改善技术等将有突破性进展, 卫星影像不仅可用于地表信息的快速采集和更新, 而且可实现无地面控制的三维信息的提取和地形测图, 并将形成相应的技术体系。

2.2 激光扫描技术

激光扫描技术 (LIDAR) , 又可细为机载/ 空载激光扫描系统和地面扫描系统两个方向。其中, 机载激光扫描系统应用最为广泛, 它主要包括了激光测距仪、GPS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 (INS) 等, 在进行航拍时, 由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传感器的空间位置 (经纬度) , 然后由惯性导航系统 (INS) 测量飞机的仰俯角、侧滚角和航向角, 由激光测距仪直接测量地形。

由于激光扫描技术集合了惯性导航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 可同时确定传感器的位置和方向, 获得地表的数据, 从而可自动、快速获取地学编码影像和大比例尺的二三维高程图。地面激光扫描仪则可用于工程测量、地形测量、虚拟现实和模拟可视化、施工监测等诸多领域, 具有快速、灵活、高精度等多个方面的优势。

2.3 车载移动测绘技术

车载移动测绘技术, 是一个基于多传感器与多技术所集成的综合系统。典型的车载移动测绘系统主要包括了绝对定位传感器 (GPS) 、自包含内部定位传感器 (INS) , 以及数据采集传感器 (CCD相机) 。

车载移动测绘技术, 它可用于城市车辆导航、公路及铁路等道路网测绘、人工物测绘、机动交通监测等多种领域。目前, 车载移动测绘系统还处于研究与开发阶段, 距广泛应用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该技术是一种高度自动化、集成化的数据获取方式, 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3 加强团队建设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运用, 很多的问题体现了出来。测绘工作一直就是年龄结构老龄化的, 新鲜的血液非常的有限, 对于新的技术非常的排斥, 这样就导致发展受到阻力。一些新的人员进入了企业慢慢的感觉不能够发挥作用, 很多的转行业, 或者调离部门, 这样专业人才越来越少, 这样的情况太可怕了, 对于行业的发展很不利。

企业应该加强团队建设, 建立定期培训的模式, 尤其对于新员工应该更多地进行关爱。组织培训模式应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以前很多的培训工作被认为是一种休假的放松模式, 应该改变这样的模式, 针对于培训进行考核, 考核的成绩直接的与绩效考核相挂钩, 这样能够促进大家认真的学习。企业的未来的发展依靠的是年轻人, 针对于学习好的应该进一步加强培养, 作为未来企业的人才储备。人才是今天竞争的对象, 没有人才就没有技术的突破, 也就不会有公司对于市场的控制, 人才战略将影响深远。

4 结论

各种信息化测绘技术及测绘体系在城市测绘中的应用, 为城市建设、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统计分析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从而有力保证了城市发展管理与宏观决策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发展就是一个探路过程, 上面这篇文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大家一定有了进一步认识, 我相信沿着当前的发展趋势向前发展, 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去的更大的进步。

摘要:城市建设在当今市政工作的重点内容, 但是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城市建设有很多的方面需要我们进行改进, 但是目前的城市测绘信息化方面的工作显得非常的突出, 这一全新的体系与测绘体系之间的研究是一大热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 写了这篇文章, 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的探讨, 从发展的角度、遇到的问题、未来的方向等等方面,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城市测绘,信息化,测绘技术,测绘体系

参考文献

3.刍议城市测绘的信息化测绘技术 篇三

【关键词】城市测绘;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发展阶段 前景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展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如今的社会已然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这在我国城乡建设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城市测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需求性也在逐步增加。因此城市测绘的信息化测绘技术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与传统城市测绘的测绘技术相比,它的优势也不言而喻。

1.城市测绘发展概况

城市测绘自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了兴起并得到快速的发展。最初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定位技术,尤其是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大规模应用在各种测量方面的工作上,取得了极为良好的效果。在我国,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有过几次较为明显的转变,大致分为了三个阶段:(1)模拟测绘阶段,时间约为建国以后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测绘行业进入了恢复与发展的时期,在城市测绘方面,内业测量大多使用解析测图仪器,并开始了卫星定位系统、大比例尺航测机助成图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试验;外业测量大多采用水准仪、平板仪、经纬仪等光学、机械仪器。这两种形成了当时的传统模拟测绘技术体系,成为测绘行业主要标志。但是这种城市测绘技术较为落后,工作效率不高而且劳动强度大,尤以外业测量为甚。(2)数字化测绘阶段,时间约为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新世纪初。这一时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测绘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基本形成了以GPS、RS、GIS为核心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3)信息化转型阶段,时间自21世纪初起。这一时期技术手段、服务对象、产品形式都有了质的飞跃,它形成了服务于“数字城市”建设的区域性信息化测绘体系。其主要目标为:以GPS、RS、GIS技术为手段,城市空间数据库为核心,建立集采集建库、动态更新、管理分发成一体的现代化测绘技术。这一阶段更强调数据采集内容的多元化与专业化,以及对地理信息的综合分析与深层次应用。

2.城市测绘的信息化测绘技术重要性

当前的城市测绘的信息化测绘技术包含了多个方面的技术,如:地理信息服务可视化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和测绘仪、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等,它涉及到了信息的测绘、收集、分析、整理及其应用等诸多内容。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应用极大加快了城市地理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速度,进而提高了城市测绘地理信息应用的效率,缩短了时间,因此就提高了城市建设的步伐,成为城市建设的一大助力。2016“中国智慧城市与测绘地理信息发展高层论坛”在盐城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矿业大学和盐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会上,李维森副局长作了题为“测绘地理信息与智慧城市”的报告。李德仁、王家耀、杨元喜、郭仁忠等院士分别作了“展望大数据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互联网+时空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综合PNT系统”、“智慧城市:大数据时代的城市治理”的学术报告。长江学者吴立新作了“智慧大丰与资源环境动态监测”的专题演讲。张新长教授主持了关于“智慧城市:创新测绘,服务社会”的高端对话。与会人员就高分遥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卫星导航、对地观测、室内定位等智慧城市融合应用中的热点问题展开了探讨,并为寻找行业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之路,助力我国智慧城市协同创新、健康发展献计献策。这足以说明国家对城市测绘的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的看中。

3.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设

城市测绘的信息化测绘技术若想得到长足与稳定的发展以及更大规模的应用,就应当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城市信息化测绘体系。这一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即为建设城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其主要目标为:以GPS、RS、GIS技术为手段,城市空间数据库为核心,建立集采集建库、动态更新、管理分发成一体的现代化测绘技术。每一个体系都有着自己的核心,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也应如此,其核心应当是城市空间数据库系统。在数据库管理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不断的研究并开发城市综合空间信息基础服务平台,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实现测绘产品的有效表现与多样化服务。每一个体系的形成都与其中纷繁复杂的各个环节的规范相关联。城市测绘的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创建要切实结合每个机构的具体技术以及应用状态。

4.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数字城市这个概念的研究热度不断提升,成为当前我国城市管理、城市信息化理念的聚焦点。通过查阅相关信息以及多方面综合调查得知,由于信息内容量大、地物变化速度快、空间分辨率要求高等,我国许多城市都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服务对空间信息的需求,更谈不上满足数字城市建设的高要求。数字城市的建设需要依托信息化测绘技术来实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测绘的信息化测绘技术成为了测绘行业新的支撑,这无疑给城市测绘行业带来了极其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的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正在进入全面构建数字中国的关键时期、测绘产品服務需求的旺盛时期、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期、加快建设测绘强国的攻坚期。主动把握难得的黄金战略机遇期,以求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加速发展、转型发展,进而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服务能力,就是“十二五”时期的测绘地理信息发展面临的重要的课题。我国目前已实现了由传统测绘向数字测绘的转变和跨越,紧接着又沿着信息化测绘道路迈进。由此可见,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的前景是无比广阔的。

结语

上述为城市测绘的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刍议,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但是还未达到成熟的水平。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在此就不再详述讨论。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形势良好,所存在的问题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改进进而加以解决。在“数字城市”的大背景下,相信城市测绘的信息化测绘技术必定能够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与应用,从而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发挥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德仁,王艳军,邵振峰.新地理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测绘.《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年1期.

4.测绘地理信息国家标准 篇四

Ⅱ.通用标准

一、主体资格

二、专业技术人员

三、仪器设备

四、办公场所

五、质量管理

六、档案和保密管理

七、测绘业绩

八、测绘监理

Ⅲ.专业标准

一、大地测量专业标准

二、测绘航空摄影专业标准

三、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标准

四、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专业标准

五、工程测量专业标准

六、不动产测绘专业标准

七、海洋测绘专业标准

八、地图编制专业标准

九、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专业标准

十、互联网地图服务专业标准

Ⅳ.备注

一、专业范围及专业子项

二、仪器设备

三、软件

5.测绘地理信息国家标准 篇五

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

为进一步做好2016年各项工作,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制定了《2016年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扎实做好2016年各项工作,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

附件:2016年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

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2016年3月28日附件:

2016年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

2016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的关键一年。全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江西和给国测一大队回信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副总理重要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系统谋划和全面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全面提升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能力和水平,改革创新,主动作为,服务发展,带好队伍,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实现“十三五”的良好开局。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谋划“十三五”事业发展

1、精心编制各级“十三五”规划。编制完成“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地理信息发展与应用十三五规划”,统筹确定今后五年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市、县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要力争将“十三五”规划纳入地方“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责任部门:局“十三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市县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

2、服务“多规合一”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建设由统一的坐标系统、数据格式、工作底图、空间信息构建的信息管理平台,理顺各类规划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全面服务于全省各类规划编制、审批、监督与管理工作,并持续对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维护升级。(责任部门:国土测绘处)

二、推进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

3、全面完成地理国情普查任务。圆满完成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建设和基本统计工作,形成基本统计报告、报表、数据集及图件。认真做好普查成果的审查、发布和提供,对在普查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加强普查成果的及时转化和推广应用,为资源调查、政府决策、国情研究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等提供定制服务,充分发挥普查成果作用和价值。(责任部门:国土测绘处、局工会)

4、加快推进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紧密围绕我省绿色崛起战略,进一步拓展普查成果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开展地质灾害防控、城乡一体化布局、应急决策指挥等典型应用示范,加强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与地理国情动态监测及成果应用。构建基于天地图的生态环境地理国情动态监测传感器网络以及监测产品生产与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一套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水量与水质、土壤污染、地质灾害等指数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量化考核指标。在国家局指导下,做好长江经济带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监测和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监测。(责任部门:国土测绘处)

三、着力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5、着力保障服务全省中心工作。认真落实省政府与国家局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服务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面,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生产方式、加大生态建设等重点任务提供测绘地理信息保障。在服务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建设方面,优先实施赣南无人机航空摄影项目,优先加快赣南新农村测绘保障服务项目,免费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建设提供基础测绘成果。在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方面,开展鄱阳湖历史变迁研究,形成权威、可靠,具有时间维度特征的反映鄱阳湖历史演变进程的地理信息成果,为研究鄱阳湖发展变迁的历史提供依据。(责任部门:国土测绘处、成果管理处)

6、着力推进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升级。进一步加大数字城市应用领域和服务范围,每年每个设区市至少新增一个应用。加快推进婺源、瑞金、万安、永新、铅山、泰和等县级数字城市建设。完成南昌、新余、吉安智慧城市时空云平台设计书的评审等工作,落实试点所需的主要经费,明确承建部门的职责。其他有条件的设区市也要抢抓机遇,积极推进县级数字城市建设和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转型升级。(责任部门:国土测绘处,各设区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

7、着力加快建设“天地图”战略信息平台。将各级基础测绘建设成果、地理国情普查相关成果整合融合到“天地图”上,统筹建设“天地图”涉密版、政务版、公众版,将“天地图”打造成为地理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平台”。以拓展和深化政府公益性应用为主攻方向,推动“天地图”在电子政务建设、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地调、水利、公安、林业、地震等各领域应用。(责任部门:成果管理处)

8、着力加强应急测绘保障。认真推进江西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项目,大幅提升应急测绘数据获取和处理、应急基地和装备建设、人才队伍能力水平,强化系统上下、行业内外和军地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应急,建立反应迅速、运转高效、协调有序的国家应急测绘保障机制,为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反恐维稳提供快速有力的应急测绘保障。(责任部门:测绘成果处)

四、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统一监管

9、进一步简政放权,完善职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简化审批流程,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制定《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行政审批程序规定》,《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行政执法工作规定》、《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规范权力运行。(责任部门:行业管理处)

10、进一步加强监管,优化服务。加强局办证大厅建设和管理,推进便民服务各类事项实施。推广实施测绘资质、质量、成果管理“双随机”抽查和联合检查;依法开展卫星导航定位 基准站专项整治行动;严格做好地图审核与管理,加强互联网地理信息安全、测绘成果保密、测绘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推进社团组织有序承接政府职能,强化行业自律。深入开展测绘地理信息法治宣传教育,启动“七五”普法工作。(责任部门:办公室、国土测绘处、行业管理处、成果管理处,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协会,各设区市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

11、进一步健全体制,加强培训。推动市、县辖区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力争职能延伸至乡镇国土所,进一步强化职能,落实管理力量。通过到省局跟班学习、邀请省局专家讲课等各种形式,积极加强市县主管部门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满足全省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责任部门:人事处,各设区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

五、着力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

12、有序推进基础测绘生产体系转型升级。实施《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技术大纲》,推进以现代测绘基准、天空地一体化的多源数据获取、多源数据处理与更新、数据管理与交换、数据网络服务、社会应用业务为主线的信息化测绘体系,拓展基础地理数据的成果类型和信息内容,建立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成果形式和服务模式,完善相关标准,提升装备水平,提高测绘生产力,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提供支撑。(责任部门:总工办、国土测绘处)

13、稳步实施基础测绘重大项目。加快全省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完善江西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平台推广应用。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全省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资料统一管理的通知》,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根据绩效申报计划,逐步开展全省0.2米分辨率航摄工作。继续实施江西省大地基准完善,获得新一代江西省大地控制网、高程控制网成果、精化江西省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进一步提高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应用精度。(责任部门:国土测绘处)

六、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14、优化政策环境。继续深入贯彻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研究制定地理信息数据开放政策和共享机制,不断提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开放程度,加强产业运行监测,研判产业发展态势,发挥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服务、协调、监督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责任部门:产业园建设办公室,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协会)

15、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动省政府将地理信息产业园列入省级重点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积极开展产业链、产业集群招商和高端人才及团队引进,努力打造辐射周边的“中部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贯彻“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地理信息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等新型业态深度融合,鼓励发展基于地理信息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鼓励地理信息企业 为创客和小微企业提供创新创业平台。(责任部门:产业园建设办公室,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协会)

16、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创新经营发展理念,把握行业政策、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根据自身产品和服务优势,找准目标定位,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发展实力、发展层次和竞争力。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以技术、装备、品牌、服务为核心的对外新优势,打造民族品牌,在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中争取主动。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壮大,扶持初创企业创业创新。(责任部门:产业园建设办公室,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协会)

七、全面从严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17、构建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新机制。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理念,切实履行党建主体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省委“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为依托,积极开展党员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基层和群众中锤炼作风。(责任部门:党委办公室)

18、推动形成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扎实做好“把纪律挺在前面”廉政教育各项工作,加强党纪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和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严格执纪监督,加强对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纪律的行为依纪严 肃处理,切实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和不会为、不善为的问题。(责任部门:监察室)

6.测绘地理信息国家标准 篇六

一、签定测绘委托书,现场测绘

1、确定测量类型——初始测量和变更测量

2、签定测绘委托书

3、现场测绘

(1)、房屋调查:对权利人的房屋合理分栋和编立栋号。依照《房屋勘丈表》规定内容分栋调查、现场逐项填写,保证各房产要素(产权人、座落、产别、栋号、单元号、户房号、总层数、所在层次、建筑结构、建成年份、用途、产权来源、墙体归属等)的规范准确和确定共有面积分摊方案。

——房屋座落应按如下内容完整调查填写:集宁区+街、路名称+小巷名称+门牌号以及小区(楼盘)名称+单元号+所在层次+户号。

——正确调查记录附层、塔楼,屋顶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等不计层数的房屋,不得丢漏。

(2)、房产图测绘:房屋及附属设施应逐栋实测各边长,楼房要分层逐户丈量各户室、阳《房屋勘丈表》台以及楼梯间、楼道、室外楼梯、管理用房、卫生间等共用范围尺寸,并现场绘图、记录数据。

(3)、对于变更测量,可在原有图件的基础上做修、补测和房屋合并、分割处理,并正确调整栋号、户号,正确填写出具《房屋勘丈表》。

(4)、勘测人员对工作全过程做自我检查。

7.测绘地理信息国家标准 篇七

1 培养目标和要求

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和重实践的指导思想,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较强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培养掌握测绘学、地理信息科学、土木工程测量的测绘理论知识,具备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具有施工、管理和研究能力的测绘工程高级人才[5]。

基于测绘科学与技术发展前沿,定位土木工程和林业工程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工程测量为主要研究方向,运用现代空间定位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培养掌握现代测绘技术的富有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 培养业务要求

本专业要求掌握扎实的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掌握测绘基本理论和知识、数字化测图、现代工程测量及空间定位技术,熟悉摄影测量与遥感理论及图像处理技术,熟悉地球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软件操作和开发能力。通过培养,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业务能力和素质[6]:

(1)熟悉各类测绘法律法规,了解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掌握扎实的测绘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各类测量控制网的建立,测绘数据的平差处理,海、陆、空精密定位与导航,数字地形图与地籍图的绘制,各类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生产和管理方面的能力。掌握摄影测量和遥感图像处理的理论及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及应用与开发技能。

(3)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现代信息查询技术,具有一定的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及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从事工程设计与生产,具有工程质量和效益观念;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3 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

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结合信息化测绘的特点和要求,对接注册测绘师制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特色和实践教学四方面构建了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3.1 通识教育课

通识教育必修课:政治类、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创业基础和就业指导。通识教育选修课: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艺术类、生态环境类。

3.2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必修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大学物理、工程制图、测绘学概论。

专业基础选修课:计算机辅助制图、测绘程序设计与开发、测绘专业英语、地理空间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科研基本方法概论、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地球科学概论、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案例分析、遥感与GIS案例分析。交通工程学、城市规划基础、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数字图像处理、林木测量技术、计算机图形学、MATLAB、工程地质、道路勘测设计。

3.3 专业特色课

专业特色必修课: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测绘CAD应用与开发、计算机地图制图、地图学原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原理与应用、工程测量学、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专业特色选修课:地下工程测量、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变形监测技术、海洋测绘、遥感图像处理、近景摄影测量、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原理与应用、微波遥感原理、高光谱遥感及其应用、三维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电子地图、实用测量数据处理方法、测绘新技术应用专题讲座、GIS软件工程、测绘科研实践创新拓展。

3.4 实践教学

教学实习: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遥感原理与应用、摄影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外加2周军训和16周毕业设计,素质拓展与创新6学分、课外教学7.5学分。素质拓展与创新和课外教学学分的获取可通过听讲座、参加相关比赛或获得相关证书来实现。

4 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解析

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主要对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人文社会科学五类课程的内容提出基本要求。

4.1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开设的数学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共计256学时。

自然科学类课程包括专业基础必修课、大学物理及实验,专业基础选修课有地球科学概论、自然地理学和地貌学等。

4.2 工程基础类课程

4.2.1计算机类课程

计算机基础、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共160学时的必修课,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地图制图、测绘CAD应用与开发、测绘程序设计与开发、地理空间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辅助制图、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图像处理和GIS软件工程等专业基础和专业特色选修课。

4.2.2 工程类课程

工程类课程包括土木工程制图必修课,及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工程地质和道路勘测设计等选修课。

4.3 专业类课程

专业课包括测绘学概论、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地图学原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原理与应用和工程测量学。

专业特色课包括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3个模块的选修课,并且要求学生交叉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课程。

4.4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开设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课程,让学生了解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相关的职业道德、岗位职责、测绘法律法规与相关标准、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必须修读2学分的生态环境类课程,至少选4学分人文社科类课程及2学分艺术类课程,设置选修课程——林木测量技术,以体现林业特色。

此外,分别在第一、三、六学期开设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课程,以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并朝规划方向发展。开设科研基本方法概论、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案例分析、遥感与GIS案例分析等相关课程以提高学生解决科研和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便于对接我国的注册测绘师制度。

4.5 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活动分为课间实验、集中实习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环节,各实践环节依托测绘工程实验中心、校内外实验实习场地、校外实习基地和校企联合办学基地等实践教学条件完成。

4.5.1 课间实验

主要结合理论课程的教授,利用校内实验实习场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锻炼测量仪器的操作能力,熟悉测绘软件的使用方法等。专业特色必修课模块中,除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课程外,其余课程分别设置了6~24学时的实验或上机,专业基础选修和专业特色选修中的课程也有部分课程安排了实验或上机。

4.5.2 集中实习和生产实习

依据测绘工程专业认证和信息化测绘的特点,安排的集中实习有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习、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习、遥感原理与应用实习、摄影测量学实习,从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模块、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模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块3个方向的实践能力培养设置集中实习。集中实习表现优秀的学生可有机会利用假期到校企联合单位参加测绘生产任务,完成外业测量、内业处理等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4.5.3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安排的GNSS控制网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测量平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及应用等相关知识,自主进行方案设计,并通过集中实习加以检验。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并开发实现预定的功能。毕业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技能进行技术开发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7]。

4.5.4 素质拓展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开发或设计工作并计算学分,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如数学模型竞赛、测绘仪器操作技能大赛、软件开发创新比赛和测绘科技论文创新大赛等比赛项目。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方法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

4.5.5 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参加学术讲座、获得各类等级证书,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等。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项目申报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8]。

除了以上实践教学之外,还有2周军训1学分,思想政治课外教学7.5学分,大学英语实训和大学物理实验112学时(5学分),计算机类课程的上机等。

5 结束语

8.论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篇八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测绘当中,给测绘工作带来新的变革。地理信息系统(GIS),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是指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由计算机系统、用户及地理数据组成,集成、检索、分析地理数据,生成并输出地理信息。它在资源管理、土地利用、交通运输及城市规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工程设计、发展规划、路线规划及管理决策服务。

一、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1)数据采集与编辑:GIS的数据主要有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以数字化输入方式为主的是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可输入或建立于数字化过程中。针对输入数据,系统具有交互编辑、查漏及修饰图幅等功能,并可构建拓扑关系。2)数据库管理:数据库为GIS的核心。数据库多由图形拼接与附加组成;建立图库,系统管理全部地图;数据库空间及作业进程控制等。另外,GIS中数据库中还包含了除属性数据之外的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通过数据库系统DBMS进行管理,而空间数据库则多是通过拓扑数学模型进行管理。两种数据结构可互相补充,很多GIS对这两种数据结构均具有处理能力。3)数据检索:可以对指定地区、属性数据及逻辑运算进行查询等等。4)数据处理:GIS的核心内容是分析地图的点、线、面三者之间的拓扑关系,另外,GIS分析还包含构建特征缓冲区;构建数学地形模型;操作与统计属性数据等。5)数据输出:GIS还可用于分析和查询输出结果,供图像编辑,标记矢量汉字等,以适应各类图件的制图要求。

二、系统建设目标及内容

(一)系统建设目标

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管理测绘数据,如制图等。基于上述,还应添加GIS专题信息,为城市建设、土地管理及海洋渔业等机构提供决策性支持等相关信息,开拓测绘的服务权限及范围。

(二)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针对各类情况的不同,我们可将数据所有系统分为3大类大地测量数据系统、海洋测绘数据系统及城市测绘数据系统。各分系统间均可互相支持和调用。

1)大地测量系统也称大地测量参考系统,是应用于大地测量学、测量学、地图学和卫星导航系统等领域中用于在真实地球表面定位的一种工具。包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重力系统三大类。

2)城市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要素,质量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称为质量管理系统要素。根据GB/T19001-ISO9001标准提供的质量管理系统和质量保证的通用模式可以看到,质量管理系统包含四大过程要素,即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

3)海洋测绘信息是地理信息的一种,国际上对海洋测绘信息没有专门的元数据标准,但元数据的思想却早就体现在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的各种标准中。1993年11月颁发的《数字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S-57)》210版,就规定使用METAFILE(元数据文件)的形式描述一幅电子海图数据的元数据。

三、测绘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管理

(一)选择开发平台与工具

开发平台与工具,对系统建设成败及效率有很大影响。新时期,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发展,国内外研发GIS商业化开发工具软件的技术日渐成熟。据统计,全世界共400余种,如ARC/INFO及Mapinfo等(国外),国内则多为MAPGIS、SuperMap及GeoStar等软件。系统软件选择时,应尽量适应GIS系统的要求,使之具备对GIS数据的输入与管理功能;应保证其常用功能的优良效率;应准确、迅速接收和处理汉字;提供良好的用户界面及联机辅助信息;能提供合理的二次开发工具;具有较好的扩充性且升级能力较强。

(二)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是DBMS的运行控制、管理功能,包括多用户环境下的并发控制、安全性检查和存取限制控制、完整性检查和执行、运行日志的组织管理、事务的管理和自动恢复,即保证事务的原子性。这些功能保证了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

1)数据组织、存储与管理。DBMS要分类组织、存储和管理各种数据,包括数据字典、用户数据、存取路径等,需确定以何种文件结构和存取方式在存储级上组织这些数据,如何实现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组织和存储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选择合适的存取方法提高存取效率。

2)数据库的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信息社会的战略资源,随数据的保护至关重要。DBMS对数据库的保护通过4个方面来实现:数据库的恢复、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数据库安全性控制。DBMS的其他保护功能还有系统缓冲区的管理以及数据存储的某些自适应调节机制等。

3)数据库的维护。这一部分包括数据库的数据载入、转换、转储、数据库的重组合重构以及性能监控等功能,这些功能分别由各个使用程序来完成。

(三)人员配备与系统管理机制

整个系统应配备足够的人员,并形成合理有效的团队。为数据交流、储存及管理提供便利,确保客户端经系统验证后可有效访问服务器上的数据。例如,野外作业时测绘员可将测量数据直接传回服务器端,便于工作人员处理和更新内业信息。不同子系统、区域间也可实现数据共享与访问,并建立统一管理与调度机制,由系统为部门提供服务性支持。

结论

测绘工作量都是非常大的,需要专业的测绘手段来支持测绘工作。测绘GIS系统的构建,有效的提高了测绘的精度和广度,也显著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实现了对测绘数据的综合管理,能有效推动GIS系统的和谐发展,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琦.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测绘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资讯.2011(20)

[2]王占宏.地理信息系统变迁及未来发展[J].世界科学.2010(01)

[3]宋朝.地理信息系统在房产测绘行业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04)

9.测绘地理信息国家标准 篇九

分级标准答记者问

近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颁布了新修订的《测绘资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测绘资质分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于2014年8月1日起实施。为此,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宋超智接受记者采访并回答了有关提问。

1.问:请您介绍修订《规定》和《标准》的背景。

答:现行《规定》和《标准》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5年来,在规范市场准入、加强日常监管、服务行业发展、引导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秩序面临着新挑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需要更加宽松的环境,都对测绘资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修订完善《规定》和《标准》。一是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新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举,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和改进事中事后监管”。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要求进一步落实政府职能转变要求,提高行政效能,健全程序合理、运作高效、科学适用的资质管理制度。二是规范市场秩序提出了新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2号)要求:“完善地理信息服务资质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2012年底,李克强总理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切实强化测绘地理信息监管”。《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要求:“坚持放管并重,实行宽进严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当前,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主体、投资模式、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发生了新变化,进入大众地理信息时代,给地理信息安全带来隐患。一些重大涉军、涉密、涉网、涉外、涉证案件引起中央领导同志关注,要求我们采取措施、加强管理。要履行好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拓展测绘资质许可的事中和事后监管手段,营造规范有序的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三是保障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测绘技术加速融合,地理信息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产品形式更加多样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2号)要求:“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逐步形成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为主的成熟产业链,形成若干个实力雄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充满活力的中小型企业”。调整充实测绘资质专业范围,实现测绘资质专业范围的全覆盖,履行好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责,促进测绘单位快速成长,都需要对《规定》和《标准》进行修订。

2.问:请您介绍此次《规定》和《标准》修订工作的原则和指导思想。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梳理形成了“简政放权、宽进严管、强化服务”的修订原则,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弱化事前审批,激发市场活力,强化事中和事后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妥善处理

好三种关系:一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保留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内容,调整确需完善的管理内容,在继承的基础上适度创新,避免大删大改,力求积极稳妥,实现政策平稳过渡。二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既考虑资质标准对全国的统一性、考核指标对专业范围的统一性,从全局角度作出制度安排;也兼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测绘单位能力差异,允许省级部门在上下一个资质等级幅度内对乙级以下资质标准进行调整,给予省级部门最大调整权限。三是放开和管住的关系。放,即下放事权到位、放宽准入到位,给地方放权,给单位松绑。管,即监管内容到位、监管措施到位。测绘地理信息涉及国家安全,重大项目测绘成果质量涉及社稷民生。为此,有针对性地调整准入标准,充实监管措施,完善罚则条款,做到放管有度。

3.问:请简要介绍一下新版《规定》和《标准》修订过程。

答:修订工作从2013年初启动,至2014年6月完成,充分体现了民主、科学、审慎的原则。遴选实力较强、经验丰富的56家甲级测绘单位组成11个专业标准修订小组,通过书面调研、实地调研、座谈研讨、网络问政等形式,广泛听取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各等级测绘资质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2次上网公开征求意见,7次向省级测管部门、行业单位征求意见,召开各类工作会议40余次,共收到各方意见1900余条。对反馈意见逐条进行认真研究梳理,本着符合法理、贴近实际的原则,审慎作出修改,集聚民智,反映民意。

2014年6月23日,《规定》和《标准》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审议通过,7月1日正式印发,将于2014年8月1日起实施。

4.问:修订后的《规定》和《标准》有哪些主要变化?

答:主要变化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

(1)总体框架结构方面:新版《规定》共7章37条,增加“变更与延续”一章,减少“年度注册”一章,基本沿用11条,修改15条,新增11条,删除9条。新版《标准》将专业范围由12项调整为10项,专业子项由86项调整为55项。按照三中全会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精神,将原地籍测绘、房产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3个专业范围合并为不动产测绘专业范围。根据科技进步情况,将地面移动测量、倾斜航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位置数据服务、地理信息软件开发等新型服务业态纳入了测绘资质管理。

(2)激发市场活力方面:一是适当缩短了升级年限,将申请晋升甲级资质需取得乙级资质满3年的规定缩短到2年,对晋升其他资质等级和新增专业范围不做年限规定。二是放宽部分考核条件,大幅简化申请材料,放宽办公场所面积考核要求,取消对企业注册资金的考核要求,取消对落后淘汰、用途极少的仪器设备的考核要求。三是放宽乙、丙、丁级单位的作业限额,尽量放宽作业面积、长度、专业子项等限制。四是取消了对丙、丁级单位从事专业范围的数量限制。五是规定测绘单位转制、合并、分立的,新单位可以原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重新申请测绘资质,不受升级年限限制。

(3)放宽人员考核方面:一是为解决民营企业职称评定难,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等问题,由以往只认职称证书的考核方式,调整为可以将学历结合工作年限的方式予以认定。二是进一步拓宽测绘专业及测绘相关专业的范围,测绘相关专业由原来的10类拓宽到22类。放宽测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申请传统测绘专业的由50%放宽到60%,申请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专业的由70%放宽到80%,互联网地图服务专业不作比例考核要求。三是参照《关于测绘

行业实行技师聘任制的实施意见》,规定获得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可以计入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超过2人)。四是贯彻三中全会关于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精神,放宽专业技术人员年龄限制,规定未超过65周岁的人员可计入专业技术人员。五是首次将注册测绘师制度与测绘资质管理挂钩,规定测绘单位具有相应数量的注册测绘师,并设定了甲、乙级3年,丙、丁级5年的考核过渡期。

(4)加强监督管理方面:一是适度提高甲级单位考核条件,引导测绘单位做大做强,对专业技术人员、仪器设备、测绘业绩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真实性考核,要求提交材料中增加“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等”。三是建立测绘资质年度报告公示制度,要求测绘单位按照规定格式报告本单位上一年度符合测绘资质条件、守法诚信经营、上市、兼并重组、重大股权变化等情况,并向社会公开,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四是建立测绘资质巡查制度,国家局负责指导和抽查,省局负责具体实施,每年各省局按照一定比例遴选单位开展巡查,依法处理违法违规行为。五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建立市场信用管理制度。六是完善罚则条款,对应当予以通报批评、注销测绘资质、核减业务范围、责令停业整顿或者降低资质等级、吊销测绘资质的,作出相应处理。

(5)强化保密管理方面:一是对拟从事业务涉及生产、加工、利用属于国家秘密范围测绘成果的单位,从保密管理制度、保密工作机构、保密管理人员、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核心涉密人员持证上岗等作出明确规定。二是对导航电子地图制作、倾斜航摄、互联网地图服务专业的保密管理作出细化严格规定。三是规定测绘单位在从事测绘活动中,因泄露国家秘密被国家安全机关查处的,应当注销其测绘资质证书。

5.问:新版《规定》和《标准》实施后,将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答:新版《规定》和《标准》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成果,对保障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是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到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给企业松绑、放权、让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使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把精力放到提升监管能力、做好公共服务上来。二是将为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做大做强增添强劲动力。我们预计,在国家局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等利好政策的带动下,测绘持证单位和从业人员数量将大幅增长,对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壮大产业规模产生明显促进作用。在国家层面政策利好和市场巨大需求的带动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将显著增强,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将保持高速增长,产业投融资渠道逐步多元化,地理信息产业将迎来发展春天。三是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新版《规定》和《标准》坚持宽严相济、放管并重、宽进严管,做到放活不放任,放权不放责,将引导测绘资质单位守法自律诚信经营,提升测绘成果质量意识和地理信息安全保密意识,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拓展监管手段,加大监管力度,保障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为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6.问:下一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采取哪些措施贯彻落实新版《规定》和《标准》? 答:一是通过相关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做好政策解读和解疑释惑,提升社会关注度和行业影响力。为了方便社会各界学习、理解和贯彻新版《规定》和《标准》,国家局还将组织编印单行本,在全国范围内发行。二是今年7月上旬召开全国测绘地理信息法制与行业管理工作

10.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自查报告 篇十

按照省测绘地理信息局《2013年全省测绘地理信息行政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和市国土资局对该项活动的具体要求,我公司组织人员就2013年元月至2013年9月期间的测绘产品的质量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山西盛川测绘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1月,具有丁级测绘资质等级,目前测绘工作人员有6人,其中测绘工程师1人,测绘技术人员4人。先后投资购置了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有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主要从事工程测量及地籍测绘。

二、质量管理

1、制度管理

我公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测绘质量管理体系,内容包括: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测绘生产管理、测绘技术管理、测绘质量管理、测绘产品质量检查内容和方法、仪器设备管理、测绘成果管理、质量奖惩等,对生产作业人员、质量检查人员、管理人员均进行综合素质考核,并订立奖惩制度,有效地提高了测绘人员的责任心。

2、人员管理和培训

各测绘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为确保测绘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转,我公司积极组织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参加省测绘局、市国土局等组织的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

3、过程管理

生产过程的实施均为先设计、后生产;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均按期进行检验和维护,各项检验、维护记录齐全,内容详实。测绘质量管理小组、质检人员配置合理,能够有效地贯彻执行我公司岗位责任制度和奖惩标准。测绘产品质量检查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的检验制度,确保产品质量。

4、技术标准及执行情况

我公司测绘生产技术标准选用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部颁标准、有关技术文件,并保证在以后测绘生产中得到有效的执行。

5、质量服务

我公司建立了用户服务制度,在确保测绘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十分重视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服务,对产品进行跟踪服务,对出现的问题迅速、主动解决,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此次自查,一方面公正的反映了我公司目前的测绘水平:测绘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方案合理、质量保证措施得力、相关资料齐全;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队的测绘工作所存在的某些不足,如测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小、服务对象面偏窄等,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正。

11.测绘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 篇十一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测试管理;地产信息

测绘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测绘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都是十分繁琐的任务,其中包含各种各样的图形信息和文字数据。如果使用人工进行数据的整理、管理和检索无疑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极大限度的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利用计算技术、数据库技术可已将原本复杂的测绘信息分析和检索工作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为测绘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含义

地理信息技术是依赖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图形技术,经过输入、存储、编辑以及分析等环节的操作,进行地理信息的分析与整理,从而得到全面地理信息的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往往同GPS定位技术、遥感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相结合,经历长时间的进步,已经成为处理空间数据的主要手段。处理土地信息以及相关社会属性信息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与作用,也可以进行空间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分析。以上内容可以体现出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数据处理系统的根本性区别,同时也是其再测绘工作中得到普遍使用的主要原因。它具有如下特点:

1、可以完成对空间信息及数据的搜集、整理、输入以及分析,并且有动态性的特点,可以进行对于信息的动态处理,并能够使结果的科学性得到保证。

2、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地理的研究和决策,使用对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手段,使得到的结果具有更高的层次,让使用者得到更高层次的数据信息。

3、利用数字化技术,使用合适的信息处理手段以及模拟软件,完成地理信息的处理工作,有这比人工计算方法更高的效率和准确率,有些人工无法完成的计算可以再地理信息系统中实现。

4、计算机硬件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精简组成内容,通过与计算机软件和数据模型的结合,构成一个结构完整、逻辑严密的信息处理系统。信息流在这个系统里可以高效的流动以及被处理,并且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流的运行以及数据交换。

二、信息化建设地理信息系统

想要在测绘管理工作中实现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就行需要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其中包含如下步骤:

1.积累数据。测绘工作者应该首先了解自己的使用需要,才能使技术保障体系得到完善的建立,科学化的制定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才能建立以一套能够有效尽心测绘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统。通过收集并且积累现存的的数据和信息,构成数字化的图形和文字信息的数据库,可以给信息的使用者以完整的数据支持,这就是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内容。

2、构建数据库。测绘的结果经过分析与整理,就能进行数据库的录入工作了。数据库的建设工作是信息化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程序。不但要保證图形信息框架的完整,同时要配套的建设相应的数据信息框架,这样才算是完成了一个完整数据库结构的构建。同时必须构建编码系统,以保障数据库的科学性,使用信息编码定义相应的信息属性,并保证编码的真实、唯一。在信息的使用者想要查询信息时,只要在系统中输入相应的编码,就可多得到全部的相关信息,编码系统同时能够做为信息安全的保障。

3、按照区域建设地理信息系统。为了能够体现地理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必须要将数据库的测绘信息成果与实际相结合,按照不同组织机构和不同地区的需求的区别,分割数据库中的地理信息成条块,保证每个信息使用者能够根据需求寻找到包含包含的地理信息的条块。此外,不同区域的管理职责是由不同的人员担任的,所以地理信息系统的区域化划分,能够针对具有不同管理职责的管理人员进行培养和训练,让他们掌握自己应有的知识、熟练自己应有的技能,吧更加全面有效的信息提供给信息的使用者。

4、整合测绘效果。将测绘成果全面的整合并统一利用,可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知识产权。按照群众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放不同信息的使用权限,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尊重相关部门的劳动成果。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未来

1、提供必要的依据给测绘管理决策。地理信息系统能够为测绘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依据,并能够分析、整理空间信息。工作人员还能够针对实际情况针对目标信息进行追加和修改,使信息能够及时更新,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此外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更加直观的表达出信息,减少使用者理解与掌握的难度,提高决策效率。

2、测绘管理的检索和评价。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及时检索数据结果,根据输入的条件得到相应的结果。同时也能检索建筑物的一些隐性信息,比如使用年限等,能够使相有部门对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还能对目标地理位置进行综合评价,来判断整个区域环境的合理性。

3、有利于房地产的规划。地理信息系统能够结合某个地理位置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居住情况以及人口普查数据,综合分析出这个区域的居住密度分布图。以此为基础,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来进行城市的规划,为开发提供信息。结语: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测绘工作中,可以将测绘的信息和分析结果直观化的展示在人们面前。提升房管部门的信息管理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并且能够实现信息的模块化检索功能,实现信息共享。数字化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能够有效提升测绘管理人员的决策效率,并能向社会大众提供房产信息,促进房地产领域的发展。

12.测绘地理信息国家标准 篇十二

1 房产测绘实际内涵概述

房产测绘的对象为土地、房屋的权属、数量、位置、质量等因素。具体的测绘内容比较多, 主要有:对建筑物进行调查与测量, 绘制房屋建筑物等图表, 并绘制土地使用图表、为房产中心提供交易、拆迁、产权产籍等资料;除了以上内容外, 还有对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以及底线管网等内容的规划工作的资料提供。房产测绘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项目测绘, 另一种是基础测绘。前者是指对于房产的分层分户平面图以及相关数据、图表进行测绘。而基础测绘应用于反映房屋情况、用地位置、权属情况等图的测绘[1]。

2 房产测绘管理

房产测绘管理在我国兴起比较晚, 与其他国家相比其管理技术比较传统。目前, 我国房产测绘管理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

(1) 人工房产测绘管理方式;人工房产测绘管理方式, 主要利用人工计算与统计数据信息, 并且以纸质记录本的方式进行数据存储。随着科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以人工测绘与记录的方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逐渐的被淘汰。

(2) 计算机辅助房产测绘管理方式;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 使得人工房产测绘方式黯然失色。将计算机技术与房产测绘管理方式相互结合, 能够实现房产测绘管理的自动化, 一方面减少了人工劳动, 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房产测绘的精度[2]。

(3) 房产测绘管理系统;近年来, 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渐研发, 一种更加高端的技术与房产测绘管理系统相互结合, 有效的提升了房产测绘管理系统性能。该种测绘技术就是GIS技术, GIS技术的应用, 能够向技术人员提供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数据分析模型, 并创建数据处理平台, 尤其是在土地管理、人口普查数据、基础空间数据以及城市发展等方面作用突出, 能够全面实现数据信息的快捷分析和可视化。GI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 该技术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以及可视化处理。该种技术在房产测绘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能够解决计算机辅助管理中出现的数据空间有限、非空间数据无法处理与存储等问题。

3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际应用

3.1 基础测绘管理系统

在基础房产测绘管理系统构建中,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数据源的统一管理:在基础测绘管理系统中, GIS数据源能够支持不同数据服务器, 将这些GIS数据源进行统一管理, 避免出现房产信息系统的混乱。

(2) 完成数据转化的预处理:应用GIS技术, 能够对房屋进行编码检测、对房产测绘的整体要素进行整体性的检测, 并且注意要素属性之间的格式转换。

(3) 对空间对象属性信息与地图上空间信息进行定位:在房产测绘信息系统中, 将房屋的行政区归属、房产区归属、房产分区归属等, 通过数据的逐级浏览, 实现空间对象属性信息和地图上空间对象的相互定位。

(4) 房产测绘数据信息编辑:房产测绘系统能够通过GIS技术所独有的功能, 与房产测绘中的操作图像相互结合, 在数据信息编辑上比较灵活。

(5) 空间数据的研究:在基础房产测绘管理系统中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整合, 对属性数据、业务数据进行分析[3]。

3.2 业务子系统

房产测绘管理业务子系统实际上是一个自动化的办公系统, 也就是说在该系统中, 所能够实现的功能都是整体性, 并且业务与业务之间能够实现相互衔接。业务子系统能够实现房产项目测绘、基础测绘和房产业务办公之间的工作衔接, 在比较简单的操作下, 与房产测绘管理需求相适应。测绘任务发出之后, 字系统中的受理人员需要对测绘中所需要的数据进行记录与统计, 并与实际的房产信息进行比对。然后工作人员将测绘任务分配给专门的负责人。当负责人接过测绘任务之后, 便进行房产测绘, 最后将测绘结果记录, 并且将测绘结果交给质检人员。最后在质检人员检测完成之后, 子系统能够自动生成工作量, 建立测绘档案。

3.3 分丘图测绘子系统

分丘图绘子系统的建立比较关键, 在该系统中需要引入GIS技术, 这是因为GIS技术能够向房产测绘技术人员提供简单到复杂的数据分析模型, 并创建数据处理平台, 使得房产测绘环节中的数据信息分析更加的快捷, 并且数据模型实现可视化。GIS前端数据处理系统以及CAD技术, 都是房产分丘图测绘子系统功能实现的基础。这些技术在子系统中的应用, 能够从数据存储、图式分析以及组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保障分丘图前台数据交换迅速[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对房产测绘管理和房产测绘信息系统进行研究, 房产测绘对建筑物进行调查与测量, 绘制房屋建筑物等图表, 并绘制土地使用图表、为房产中心提供交易、拆迁、产权产籍等处理决策。房产测绘管理在我国兴起比较晚, 与其他国家相比其管理技术比较传统。目前, 我国房产测绘管理主要通过人工房产测绘管理方式、计算机辅助房产测绘管理方式以及GIS房产测绘管理系统来实现。

参考文献

[1]杨柳.基于GIS的房产测绘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组织与管理[D].中国地质大学, 2005.

[2]齐凤辉.大连市房产测绘管理模式改革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3.

[3]韩泽.浅谈GIS技术在房产测绘管理和房产测绘信息系统应用的探究[J].工程经济, 2015, No.20403:35-40.

上一篇:期货交易所代理协议书格式下一篇:大三废书回收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