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论文

2024-11-03

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论文(共16篇)

1.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论文 篇一

一、中专生的心理特征

一般来说, 中专生正处在14~18岁的青春期, 而这个阶段正是他们身心急剧发展、情感丰富强烈、情绪波动大的时期, 在心理发展上也体现出变化显著、可塑性强的特点,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厌学情绪严重。中专生容易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学习效率低, 对学习采取无所谓态度, 考试作弊, 甚至旷课、逃学。

2. 人际交往能力差, 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互助和团队精神。

中专生往往过分地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 甚至形成社交障碍并为此感到苦闷、自卑。

3. 性意识迅速觉醒, 使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

受公共场所的不良刺激, 家庭影响和不健康文化的熏染, 中专生的性意识觉醒, 而青春期特有的逆反心理, 使个别学生自控能力差。

4. 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有强烈的成人感, 但是又带有盲目性和封闭性。

具体表现在他们对父母、师长常常产生对抗情绪, 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 造成自我意识的冲突。

5. 自我控制能力差。中专生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上不良嗜好, 甚至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6. 情感易冲动, 喜欢模仿。

这一时期的中专生较初中时虽然意志品质有了很大提高, 但常感情用事, 盲目崇拜, 有时还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

二、中专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 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 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的环境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形成。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 使子女形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许多家长由于历史原因形成较为复杂的人生经历, 文化水平反差大, 不能以身作则, 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等, 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家庭教育的不当和缺少安全、温暖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学校教育的影响。

目前, 中专教育体制只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较少。有些中专学校的教育理念落后及教育方法不当, 严重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再加上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 一些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加剧了中专生找工作难或升学困难的状况, 导致他们出现紧张、悲观、失望思想, 产生厌学甚至辍学的念头。

3. 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 各种新的理念、思潮都在不断冲击人们的生活。在此影响下, 许多中专生走进了由网络构筑的虚拟社会, 并认为在那里找到了人生“乐趣”, 由于缺乏成人合理正确的引导, 网络中一些不健康的精神污染会对中专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刺激和影响。

三、加强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 提高教师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 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真正懂得一个教师能给予学生的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是用自己真挚的爱去影响学生, 塑造学生。

2. 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的教育网络。

创设以学校为中心, 家庭为基础, 社会为依托的多渠道、多功能的教育网络。学校、社会、家庭3方要热情地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激发他们的潜能;要通过系统地学习心理知识, 了解中专生心理发展规律, 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 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使其树立战胜困难、迎接挑战的自信心, 从而在复杂、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鉴于职业类学校的特殊性, 学校更应发掘隐性教育资源, 扩大学生的生活空间, 丰富其生活内容, 使学生增强参与意识, 学会相互交往, 并在交往中培养宽阔的胸怀和乐观的情绪。

4. 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 建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教师队伍, 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要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 适时地对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耐心帮教, 加强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身心发展特点, 掌握避免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保持身心健康和平衡, 具备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2.谈中专生心理弱点和心理课程教学 篇二

[关键词]中专生弱点心理个性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60127

有关资料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专生的处境令人担忧,当前职业中专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已经日益明显,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学校学习和生活,不仅给教育者、家长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困扰,阻碍了他们更好的学习发展,甚至影响其未来道路的顺利程度。因此,面对中专生存在的种种陋习、不良现象,作为教育者应该做出相应的努力,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注重学习生活引导、学会分析学生问题存在的关键,进而因材施教,悬崖勒马,科学指导,尽到作为教师的责任,促进学生朝良好的方向发展。

一、中专生的状态弱点

1.学习上进心不足

中专大多数都是初中生毕业后因考不上重点高中,与心目中的学习环境失之交臂而被迫选择的,觉得努力了那么久还是进不了高中,对学习产生了失望感,个性变得软弱而多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里条件的限制,家长送读不了高中,但是他们又有心继续学习,不想早早就混入社会为柴米油盐而奔波,最后被迫进中专学校,尽管还是读书学习,但心理产生的失落感与卑微感使他们放不开心情,陷入自己脆弱且矛盾重重的思想负担中无法自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

2.经济基础有限

有部分学生是因为考不上高中又不想工作,恰巧家里有点钱,希望能在中专学校里混个毕业证;有的家长因为常年在外打工赚钱,无法看照孩子,所以对他们的学习采取放羊政策等等。这些学生在学校里都无心学习,反正家长也不怎么管,结果一旦脱离了初中高中的封闭式学习、教师们层层压制的管理后得到释放,更加表现得放纵,没有规矩。

3.自身底子薄弱,学习动力不足

我们知道,现在的中职学校为了扩招,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上都招有学生。学生的个性发展、学历层次、人生观价值观、生活学习方式等等都不尽相同,再加上学习安排不合理不规范,造成个性发展混乱,相互影响,生活方式差异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等。

二、中专心理课程的教学应注意的几大问题

1.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特点,因材施教

学生心里有落差,开始不相信自己,否定自己,不敢面对现实,逃避现实;在宽松自由的学校环境中开始放任自己,持消极的学习态度,开始在外在的环境中麻痹自己。心理课程中的理论内容要充分结合现实的情景向学生讲解,让他们感同身受,由此一来学生对心理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会得心应手。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教师要逐一分析,耐心、详细透彻地向学生讲述这些问题的由来和解决办法,让学生在活跃、热烈的氛围中既学到心理知识,又能针对性地解决自身问题。

2.着重以引导学生树立上进心为主来开展心理教学

针对中专生的具体特点,作为心理学教师,应该抓住问题的关键,以此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着重点。中专生普遍存在信心不足的情况,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这就严重影响到他们对未来的规划和人生的前行。现在的中专生心理失调、偏常,各种心理障碍都非常明显,成为学习上不小的阻碍,表现在:年龄的参差不齐,学生年龄在14至20岁,处于青少年时期,各生理心理方面还处于成长完善阶段,造就了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拼搏意志

尽管教育上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但中职学校的地位还是没有提高。在世俗的眼光里,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小混混、不学无术、是“扶不起的阿斗”,这极易给学生在意识里形成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就算毕业后也是干最苦最累的活替别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社会上和网络上一些书籍杂志、电视电影传播的错误观点,一些反面人物形象的错误引导,贬低中职学校的形象,诋毁中专生的学习活动等等,潜移默化传播消极的思想,给学生带来了困扰。

中职生心理问题表现多种多样,比较复杂,职校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如果教育得当必是改变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主力军。面对中职生的种种心理问题,教育者要积极面对,从问题源头上把关分析,进而给予正确的方法改正,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积极应对未来,家长和广大群众也要持积极的观点看待,支持中职教育。要重视中职生的心理教育,科学实践,积极探索,狠抓落实,努力开拓心理教育新境界,把职校生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龙立荣.心理学问卷调查中常见的几类问题分析[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4).

[2]李西彩,陈兰萍.心理学规律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中国教师,2008(S1).

[3]徐晓虹,徐方.运用心理学规律 加强学法指导[J].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3.中专生心理浅析 篇三

邹治国

关注中专生心理健康

当今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社会大环境,对个人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心理已成为一个人从业的基本标准,也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筹码,同时,它还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培养的目标,在开展各项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中专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中专生的心理特点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情绪和意识等方面的良好状态。中专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是看他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点是否与同龄人身心特点保持一致,对所处的环境是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说,中专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重要阶段,有人称之为“狂飙期”或“极不稳定期”。在心理发展上自然也体现出这种变化显著、可塑性强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有强烈的成人感,但是又带有盲目性和封闭性;

(二)性意识迅速觉醒,渴望与异性交往,但个别学生自控能力差;

(三)认知能力大大增强,喜欢独立思考、争论,但是容易固执己见,强调片面,怀疑一切;

(四)情感易冲动,喜欢模仿,意志品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常感情用事,盲目崇拜,有时出现一些过激行为。

中专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1、好奇心强与识别能力差。

中专生刚到学校进入了新的环境,不善主动与人交往,比较孤独。但此时恰恰是他们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由于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和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上不良嗜好。如:有不少青少年受到网络的诱惑,整日沉迷于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当中,加之来自四面八方不良读物、音像制品的影响和冲击,很多学生实在难以抗拒,蠢蠢欲动。甚至不顾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管教,选择逃学、旷课等等方式参与其中。严重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最后因此走向违法犯罪之路。这些年来因误交朋友,而沾染上喝酒、吸烟、吸毒的青少年人数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这都源于好奇心、好胜心和逆反心理所驱使,而他们却认为通过这些行为,会使自己像个大人,得到了表现自我。

2、不成熟的恋爱心理。

目前谈恋爱现象对中专学生而言已是非常普遍,学校的种种制度和教育已无关乎痛痒,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变成跑马观花,应付了事。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压力不大导致他们无所事事,心猿意马,男女之间的交往日加频繁,恋爱的现象随之增多。但由于定位不准确,思想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使中

专生的恋爱产生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难以理喻的后果。这其中原因何在:(1)恋爱错觉。所谓恋爱错觉,就是把不是属于爱情的情感误认为是爱情。可表现为对自己的误认和对他人的误认。爱情与好感、同情、感激、钦佩等比较容易混淆。如有些人就是把自己对对方的好感误认为是爱情了,到了俩人相处时间长了以后,才意识到当时的冲动。另一种是在青春期间,恋爱的心情不断在心里萌动,当异性关心的一些行为和语言常常误认为是某一种暗示或者是在传递爱的信息,而后就不断努力创造相处的机会,可一旦受到挫折之后,往往造成自卑、消沉的心理。(2)失恋。按心理学的分析,失恋有两种类型,一是颓废型。一旦失恋,就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对生活感到绝望,这是软弱、幼稚的表现。二是怨恨型。因恋爱分手后就怨恨对方,不理不睬,有可能还会产生报复行为。目前,在社会上因恋爱不成功后进行报复造成伤害,甚至死亡的例子举不胜举。(3)单相思。单相思是自己一厢情愿,在感情里既没有“得”,也谈不上“失”。如不能正确地对待单相思会出现失恋的心理情绪,最普遍的是颓废,对生活绝望,或对对方紧追不舍,强加于人,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的事情。

不健康心理或心理疾病同人的其他疾病一样,有轻有重,人的一生很难避免一些轻微的心理疾病,有资料显示,全世界有将近13亿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压抑已经成为20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即使在青年学生当中,有各种不健康心理的青少年已占青少年总数的比例在五分之一以上,可见,这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在对部分中专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测评”调查后发现,有心理问题的中专生也占将近百分之二十几,尤其在学习态度、人际适应能力和精神健康水平等方面适应性较差,中专生里面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学习上惧怕失败,成绩不稳定;做事缺乏耐心,注意力不集中;自信心差,意志薄弱,态度消极;心理压力大,过度焦虑,性格抑郁;嫉妒心强,情绪不稳,自控力差;恐惧交往,疑心过重,有强迫性行为等等。

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

中专生中出现大量心理问题不是偶然的,这和其成长阶段、所处环境密切相关,既有个人、社会因素,也有学校、家庭的责任,是由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原因形成的。在目前条件下,这些导致不健康心理的因素尚无法得到完全有效的控制。为此,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是,对于多数学生以预防为主,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正视问题的存在,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积极寻找办法解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心灵陶冶。

在学校的教育工作这个特定的角度来看,对学生的教育和熏陶主要是提高自身修养、尊重他人、尊重自己三个方面。

(1)提高自身修养

引导学生平时对自己 的言行举止进行自我观察,合理的自我分析,了解自己。通过观察和反省可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可以增强自信心,使自己的优势尽可能地得到发扬,能够让自己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是

塑造自我形象和提高人际交往成功率的有效手段。了解自己的劣势可以扬长避短,自我鞭策。只有正确的了解自己,反省自己 和坚持不断地自我锻炼,自我完善,才能很好开展成功的人际交往。

(2)尊重他人

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能够尊重别人就可以化解矛盾。在人际关系中有很多的困难都是由于对别人不够 尊重而引起,说话做事只考虑自己,就会表现出自私,让人难以接受。要做到尊重他人,首先是为人诚恳,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平时注意在交往过程中把与别人的冲突尽可能的减少。这样在交往中才会减少难度,让人容易接受,也能够让你自己心情愉快。

(3)尊重自己

尊重自己就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困难中自强不息。与人交往争取主动,碰到攻击懂得自我防卫。

2.人际交往和自我调适的方法。

教育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为能更好的实现自我,让别人更快的接受你,要学会自我调适。以热情、大方、和善的态度及健康、精神的外形给人留下第一印象。在尴尬场合里,善于调节友好的气氛;与朋友相处的时候,学做一个最好的听众,聆听别人的倾诉。在讨论时,谦虚而诚恳且有见解的与人分析问题,经过沟通与交流一起找到共同话题;在谈话时,我们要有针对、有目的的,而且要简明、精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对他人对自己的关注;提意见时要有计划、有建设性,在过于严肃和紧张的场合里,会恰当地运用幽默缓解气氛;当他人对自己提出或做出不正当要求和行为时,要学会分辩和拒绝;在危险的情况下,提高自我防卫意识,保护自己,维护自尊和荣誉。

提高交往能力,还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让兴趣爱好得以发挥时,在交流中找到更多的共同话题,也能够拉近人和人的关系。

3.建立良好的学校和家庭合作关系。

4.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论文 篇四

大专生不同时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在校大专生不同时期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专生在新入学时、二年级时及毕业前心理问卷测试.结果入学初,强迫、人际关系、偏执3因子均分高于全国常模(P<0.01);二年级时,人际关系、偏执2因子均分高于全国常模(P<0.01);毕业前,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偏执、精神病性6因子均分高于全国常模(P<0.01).结论对大专生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在入学时和毕业前.

作 者:孔优美  作者单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450 刊 名:中国健康教育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 年,卷(期): 18(9) 分类号:B844.3 关键词:大专生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5.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论文 篇五

一、问题的提出

焦虑是紧张、忧虑、烦恼、害怕和恐惧交织组成的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是个体预料会有某种不良后果或威胁将要出现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焦虑发生有时候有明确的原因,有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原因。焦虑总是与某些威胁或危险相联系,会让个体主观上感到抑郁、紧张和不愉快,甚至痛苦难以抑制,同时还可能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

焦虑作为一种情绪表现,最早出现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心理学有关焦虑的研究不少,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焦虑进行了研究。弗洛伊德最早从心理学角度重视并探讨了焦虑的问题,先后提出了两种焦虑理论。早期他认为焦虑是由被压抑的力比多转化而来,本我是焦虑的根源;后来,弗洛伊德认为焦虑的根源不在本我,而在自我。

考试焦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绪反应,是与考试环境有关的特殊焦虑类型。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产生,受个体的个性、认知等因素的影响,以对考试结果成败的担心和紧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理反应状态。考试焦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在考试来临前的一段时间产生的焦虑;另一类是指在考试过程中产生的焦虑。考试焦虑对学习和考试产生不利的影响,它会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考试成绩,严重者甚至形成焦虑型人格,进而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Zeider将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归纳为三个方面:a)以情绪为中心的疗法,包括行为治疗(生物反馈BT、放松RT、系统脱敏SD)、认知治疗(紧张预防训练SIT)、整合的治疗(焦虑管理训练AMT、模仿M、认知-行为改变CBM、认知-注意训练CAT);b)以认知为中心的疗法,主要是认知重构治疗CRT;c)以技能为中心的疗法,主要是学习技能训练SST。

上述研究方法在缓解考试焦虑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实验时间较长,比较适合小众个体。如何既能简便有效缓解考试焦虑,同时又能适合团体训练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研究试图采用心理保健操这种既简单易学又适合团体在同一时间进行操作的方式,重点研究心理保健操在缓解学生考试焦虑方面是否具有一定的作用。

心理保健操是参照雅各布森“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编制而成,是将“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这种随意调节身心方式与打哈欠、伸懒腰等不随意调节身心方式相合起来编排的一种心理保健操。“渐进放松”是美国学者雅各布森(E.Jacobson)在20世纪20年代设计出来的一种放松训练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个体主动地先收紧某一肌肉,体会这种紧张,然后让它充分释放,并把这种紧张“排出”体外。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肌肉紧张与放松的对比,使大脑逐渐入静,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从而达到缓解紧张情绪,增强大脑对全身控制的支配能力。

Johnson的研究验证了放松训练能够减轻学生的考试焦虑并能够提高学习成绩。渐进性肌肉放松技巧对降低焦虑具有明显的作用,我国干预研究的结果也证实放松训练是有效减轻考试焦虑的方法。作者曾对心理保健操缓解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情况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分析了心理保健操对大专生考试焦虑的缓解作用,为缓解考试焦虑提供数据依据。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选取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有研究表明,大学新生在面对考试时,会不同程度产生一些考试焦虑现象,大一新生的考试焦虑程度会高于大二、大三的学生。本研究按照班级规模和男女数量抽取了2个同专业同级班级,将其分为实验班(男生39人,女生14人)和对照班(男生38人,女生11人)两组。

(二)工具

1.译码测验。由安徽师范大学崔立中教授根据龚耀先等人编制的“长鞍团队智力测验”中“编码测验”中的9个图形码编制而成。每套译码测验采用不同形式编制而成,以避免重复和练习效应;译码测验时间为3分钟,编对1码记1分,最后对总分进行统计。

2.考试焦虑自陈量表。本研究采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日昌编制的《考试焦虑自陈量表》。量表包含33个题目,采用Liket 4级量表式进行评定,即1为很不符合自己情况,2为较不符合自己情况,3为较符合自己情况,4为很符合自己情况;统计所选数字的个数,每选“1”得0分,“2”得1分,“3”得2分,“4”得3分。通过公式计算总得分,其中0-24分表示镇定;25-49分表示轻度焦虑;50-74分表示中度焦虑;75-99分表示重度焦虑。

3.心理保健操。心理保健操由安徽师范大学崔立中教授参照雅各布森“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结合日常一些动作编制而成。本操共有8节,整套完成需要8分钟。本操通过头、颈部、四肢的放松训练来达到全身心放松,从而缓解考试焦虑。本操简单易学,操作简单且不受场地和空间限制,适合学生在座位上进行操作,也适合团体一起操作。

(三)实验操作

本实验采用实验班前测-后测,对照班前测-后测进行测验。前期在不进行任何活动的情况下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译码测验和考试焦虑测验,测量学生在平时状态下的焦虑程度和译码成绩。实验班在期末考试前1个月,每天上午课间进行一次心理保健操训练,对照班正常活动。在考试时实验班和对照班再次进行译码测验和考试焦虑测验,通过比较前后两次译码成绩和考试焦虑成绩,以检验心理保健操缓解考试焦虑的实际作用。

三、实验结果

(一)实验班-对照班训练后横向比较

为考查研究效果,本次实验特设一个实验班,一个对照班,通过一个月的训练,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后的译码成绩、考试焦虑进行横向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大专生实验班译码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考试焦虑上看,进行过心理保健操训练后,实验班考试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班,通过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为进一步考察心理保健操的效果,本次实验还将考试成绩作为一个衡量项目,以两班期末考试中C语言成绩(C语言由同一个老师教授、试题,考试时间一致,确保实验效果)作为一个参考指标。通过检验,发现实验班C语言成绩高于对照班,通过差异检验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二)实验班训练前后纵向比较

为了进一步检验心理保健操的效果,本实验还对实验班的训练前后的译码测验成绩和考试焦虑程度进行了检验。经过心理保健操训练后,实验班训练后译码测验成绩显著高于训练前,考试焦虑程度显著低于训练前,两者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心理保健操确实能够提高译码成绩,并且对考试焦虑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三)实验班男女训练前后差异比较

为了进一步了解心理保健操对于男女是否具有性别差异,实验还对实验班男、女译码成绩以及考试焦虑程度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男生训练后译码成绩显著高于训练前,考试焦虑成绩显著低于训练前;女生考试焦虑显著低于训练前,女生训练后译码成绩稍高于训练前,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实验表明,心理保健操对于男女均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男生效果更为显著。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相比女生而言,男生在运动技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因此更容易接收这种保健操训练,效果也更为显著。

(四)对照班训练前后差异比较

本次实验中,相比于实验班心理保健操训练,对照班课间采用正常休息方式,通过前后两次译码测验和考试焦虑成绩比较,进一步检验心理保健操效果。通过研究表明,对照班前后两次译码测验成绩和考试焦虑成绩没有明显的差异,该结果进一步表明,心理保健操能够缓解考试焦虑,提高译码成绩。

(五)对照班男女训练前后差异比较

本文实验同时对对照班男女生进行差异性检验。研究表明,对照班男生训练后译码成绩高于训练前,考试焦虑成绩低于训练前,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女生训练后成绩低于训练前,考试焦虑略高于训练前,但没有统计学差异。

四、讨 论

放松是人体对自身紧张状况的一种自我控制能力。人体的放松包括肌肉放松和精神放松。放松训练是以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方法。这种暗示语可以是自我暗示、他人暗示,也可以是放松录音磁带、生物反馈诱导等,还可以用意念来替代套语。

放松训练的原理为:肌肉和大脑之间是双向传导的,大脑可以支配肌肉放松,而肌肉的放松,又可以反馈给大脑。放松训练不仅作为一种心理训练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而且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放松训练可以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能够实现身体放松与心理放松,调节焦虑水平,减轻心理压力。实验研究表明,心理保健操能够有效缓解学生考试焦虑。经过心理保健操训练后,学生译码成绩以及考试成绩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而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对于男女学生都适用。本实验中采用C语言考试成绩作为一个衡量指标。研究表明,经过训练后,实验班C语言成绩高于对照班,而且有显著性差异。虽然实验研究表明,心理保健操对C语言成绩有影响,但是考虑到实际影响C语言成绩因素较多,因此,C语言成绩只能作为一个参照,还需要在未来实验中进一步考察。

本文实验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指导员,实验班使用的心理保健操也是采用统一视频形式,并在训练之前进行学习。本实验中采用的译码测验经过科学设计,避免重复,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练习效应,虽然对实验效果会有一些影响,但总体结果还是可信的。同时,本实验还采用考试成绩作为另一参考指标,以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可靠。

6.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论文 篇六

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心理健康的实质和标准着手深入研究。

(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的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积极的社会功能。[1]中专生14-18岁,处于青春时期,是一个人开始走向成熟的时期。但这一时期还具有半幼稚、半成熟的心理特点,他们普遍意识到自己逐渐长大,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自我意识逐步增强,要求自立自主,要求自尊与自治,并开始关注周围事物的变化,努力适应社会环境。但是,这一时期的个体看问题不够全面,个性心理倾向性不稳定,在个体心理发展经常会出现青春期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中专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即指对中专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心理知识普及, 进行心理检测, 提供心理咨询, 优化心理素质的系列活动。它是改变人的心理状况,是对人的一种情绪调节,是心灵沟通,理念上的认可。进行这一目的就是要培养出有理想, 有进取心, 有情操,具备坚韧的意志,以科学的生活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人才。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标准,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特征可以表现为以下十个方面:1.有足够的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评价;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较好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心理健康提出了四条参照标准:1.人格完整,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正确评价自我;2.在所处的环境中,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3.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有理想和事业追求,对未来充满信心;4.能面对现实,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

二、心理健康对中专生的影响

(一) 心理健康影响身体健康

医学表明:乐观、平静、愉快等积极情绪会保证人体内脏器官和腺体的正常活动,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化学物质处于平衡的状态,有益于人体的健康。而悲伤、生气、恐惧、过度紧张则会引起生理活动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我国中医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的说法,注重了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心理学家巴浦洛夫曾经提出:“一切顽固沉重的优郁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因此,健康是人生的第一大财富,而健康却受到心理状态的影响。中专生处于心理波动频繁的青春期,在生活中往往受情绪所影响,情绪之所以会影响健康是因为情绪变化的同时,人的机体内部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二) 心理健康影响学习

学生时代是学习的大好时机,而学习的成功,不仅依赖于人的聪明才智,而且和一个人的注意等其他心理品质密切相关。学习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良好的学习离不开正常的智力活动,也离不开愉快的心情和坚强的意志。国外学者认为:一个人的事业成就80%取决于情商,智商只有20%的作用,而情商即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良好的性格,丰富的情感,坦荡的胸怀,坚强的意志,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复杂多变的事物能保持良好的情绪,对未来充满信心,能宽容待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发挥一个人最大的潜能,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就,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因此,心理健康是人才的重要标志。

(三) 心理健康影响社会适应能力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更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在今天强调团体协作的社会,必须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在新的环境中适应新的人际角色,这是学业成功的前提。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就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可见健康已不再局限于躯体健康,而要求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均应处于良好状态。

三、加强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 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生活中不难见到因心理不健康而导致的悲剧。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博士披露,世界上前十种致残或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疾病中有五种是精神疾病,即精神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性精神病等,精神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将成为“本世纪的流行病”。据有关资料报道对827名中专生调查结果显示,有21%——35%的学生存在中等以上的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偏执等症状。[2]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二)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个体心理特点的总和,它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爱好、态度、信念等,是一个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无法做到全面发展,将来也无法轻松自如地面对学习、生活、就业和工作。在生活中往往因经不起挫折和磨难而碌碌无为。故从更积极的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地发展。尤其是人格的完美与健全可以向人的道德意识迁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人,人们意识到学会怎么做人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自身心理健康,升华人生的境界,最终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风格和整体素质。

(三)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对学生定期开展心理普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心理辅导的终极是自我增强和造就完美功能的人,也可以说是预防出现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中职学校针对中专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个性发展还不稳定,对自己在家庭、社会中所处的角色和所担负的责任还没有正确的认识的现状,开展心理咨询,针对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个性倾向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出具体的方案,通过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以广播、宣传栏、板报等语言文字媒介为辅助工具,使学生在助人自助的原则下,走出迷茫与困惑,认识和提高自我,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疾病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使学生在认识、情感和态度上有所变化,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中等专业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主要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对已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咨询, 帮助他们调适、缓解各种心理问题, 从而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3]

(四) 提高学生与人交往能力,加强社会适应能力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先生曾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来的。”这就是说人际关系紧张,是心理障碍、心理不健康的罪魁,不仅影响智力发展,同时有碍健康性格、良好品德的形成,甚至导致身体疾病。因此,学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这是人际交往的关键环节。多看他人的长处、优点,并“以人为镜”对照自我,取长补短。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交往观。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主动地适应现实、改造现实,对周围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集体氛围,开展有利于同学交流的班级活动,如参观访问、联欢会等;开展“求大同存小异”,“宽容是美德”等讨论。提高适应能力引导学生认识适应性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在新的环境中适应新的人际角色,这是学业成功的前提。

摘要: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新兴教育形式, 它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教育方法, 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因此, 中职学校在进行教学过程的同时, 也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慧萍, 颜承刚.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中等医学教育, 2000, (7) :17.

[2]朱继贤, 刘芳.浅谈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

7.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论文 篇七

关键词:大专生 心理健康教育 班会 危机干预

大专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着多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会,对大专生进行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管理,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是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心理健康教育班会在大专生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1.创建和谐班级环境

大专生心理健康班会能促进学生间及师生间的情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更好地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树立清晰的生活目标,增强班级凝聚力。

2.让学生具有良好品行

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能促使大专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同时,可以促使大专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与人交往,让大专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3.有利于辅导员进行管理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是在辅导员指导下,有的放矢地与学生进行广泛的思想交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班级舆论氛围,促使辅导员对班级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正确的引导。

二、心理健康教育班会开展的现状与分析

1.形式单一

由于大专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班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对主题班会的针对性感到困惑,对模式陈旧的班会形式没有兴趣,最终导致班会出勤率低。

2.内容空洞

由于大专生的社会阅历较少,对心理健康教育把握不好,缺乏整体的考虑和指导,使得班会的内容过于简单。再加上辅导员组织班会时往往会搬出一堆问题来说,常使班会不经意间开成了说明会。

3.辅导员专业性不强

心理健康班会对于辅导员的专业性有一定的要求,否则极易使班会脱离实际。如果辅导员对心理健康班会准备不充分,久而久之会直接导致班会对学生的吸引力下降。

三、大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会的危机干预模式

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是借用简单心理治疗的方式,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让当事人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对于普通人来说,则是动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其寻求社会支持,预防各种意外。

1.主要形式

(1)集体心理干预。对学生介绍有关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及防预措施,使他们正确认知自我,树立战胜困难与挫折的信心,并能积极与他人沟通。同时,就学生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观察和分析有关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异同,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制订出相应的应对方案。

(2)个别心理干预。辅导员积极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心理困惑。辅导员用耐心聆听、解释指导、鼓励保证、暗示、预防性谈话等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及家庭和学生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

(3)音乐干预。主要以感受音乐为主,教师挑选合适的音乐,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嘱咐学生多欣赏旋律优美节奏舒缓的轻音乐,以缓解紧张情绪。

(4)放松干预。辅导员指导学生学会放松,通过在神经肌肉渐进放松训练中逐步达到全身肌肉的放松,思想情绪放松、呼吸放松、从而使交感神经活动性降低。

2.程序

危机干预介入的主要步骤如下。

(1)评估干预对象。辅导员及相关组织者需要认真倾听学生近段时间来的心理感受,耐心解答并记录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取得学生高度信任,从而建立师生双方的密切关系。

(2)制订干预计划。针对各自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制订相应的危机干预计划,必要时需利用学校其他资源积极配合班会的实施。

(3)认识干预过程。辅导员应根据大专生的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讲解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发展变化、进行心理干预的意义、过程及指导等。同时,展示好的案例,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鼓励,激发学生以乐观、自信的心理积极接受和配合相应班会的开展。

(4)指导情绪干预。由于各种因素引起大专学生出现紧张、痛苦等情绪反应,还可引起学生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的心理应激反应。所以,在班会上要专门开设一个教育模块,用于教会学生处理情绪。使学生敢于面对现实,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防止出现负面情绪,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5)获取社会支持。在班会开展过程中,辅导员应全面了解大专生的关系网络,积极鼓励其他老师、同学、朋友等经常来往,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爱及自己的价值,激发其克服困难的信心。

(6)指导行为干预。辅导员在组织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时,应指导学生学会一些行为改变的方法。如通过苦思冥想,放松心身,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8.中专生生理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 篇八

摘要:19世纪法国著名生理学家克劳德·伯尔那曾说过:“医学是关于疾病的科学,而生理学是关于生命的科学”。可见生理课在医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中等医学教育一直担负着培养基层实用型人才的重任,特别是在七、八十年代,形成一支具有一定活力的基层医护教育体系则显得更为重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浪潮的不断冲击、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体系体制的改革,使中等医学教育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挑战。本人根据中专生理教学的科学理论和教学特点,结合自己长期从事生理教学的经验,对中专生理课教学采用因材施教,启发式、问题式教学,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中专生理教学教学体会

《生理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独立设置,在于它本身蕴含了互相联系和对立统一的关系,将整体、动态、发展、联系的辩证观点贯穿于教材的始终,培养了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提高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之它是中等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课、重点课,因此,提高学生的掌握率就尤为重要。但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薄弱,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对中专学校招生条件放宽,造成所招学生文化程度和基本素质普遍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生理教师需要探寻的重要问题。本人根据中专生理教学的科学理论和教学特点,结合自己长期从事生理教学的经验,对中专生理课教学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紧扣教学大纲,优化各章内容,简化原理描述,突出重点内容

在内容的选择和表述上尽量变难为易,化繁为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因材施教,创新教育

因为在校少数民族学生多,汉语言教学有一定障碍,采取因材施教就很重要。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育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而有了“因材施教”的名言。在教学中因材施教的第一步是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才能了如指掌,能够用精炼的语言相当准确地概括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注重板书书写,让学生能看懂、读懂、做好学习笔记。第二步是分别激励。要求学生在正视自己的缺点后,克服困难。克服困难离不开激励,成功教育的手段之一便是适时、有效的激励。激励是促使学生尝试成功的源泉,激励充满着争取成功的力量。第三步是要有针对性。即针对同样的问题,对待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讲解和回答,也即是教学中针对个体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

三、合理应用挂图和板图

多媒体课件能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融为一体,图文声像并茂,并辅以配音说明,使学生的学习思维清晰,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根本就没有条件运用多媒体课件,此时教师手中仅有的挂图就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挂图不全,无法将所有的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唯一的补救措施就是用粉笔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即板图。通过板图和挂图相结合,让学生尽量掌握所学的内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个愉悦的过程,而不是一种负担,学习积极性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板图和挂图相结合,把课堂教学激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四、启发式、问题式教学

生理学的内容是经过实验验证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组成的,根据生理学的特点,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潜心钻研教材,在把握学生知识水平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对本堂课要提出哪些问题,如何和何时提出问题进行精心设计。例如,讲述尿的生成和排放时,讲到影响因素时,可以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一个体会,就是在自己大量饮水后上厕所的次数会增加?学生立即就会探讨起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启发了思路。又如讲授声音的传导途径时,提问,为什么录音机里自己的声音和生活中自己的声音不一样?通过解释,就可以将新课讲授完成。总之,在生理教学中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于提高生理教学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五、对比和总结

对同一章节的并列内容采用对比的方式讲授,比单独分别讲授效果好。如:感觉器官的近点和远点的区别;动作电位与局部电位的产生原因;心肌细胞生物电中把窦房结、P细胞、浦肯野氏细胞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波形画在黑板上,学生很快就能区分哪个是自律细胞,哪个是工作细胞,哪个是快反应细胞,哪个是反应细胞。每一章的内容讲完后,可进行概括性的对比总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总的轮廓,形成一个整体概念。在总结中要重视图表、表格的作用,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加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让学生理清内容梗概,分辨易混的内容,突破记忆难关。

六、重视联系

包括联系现在就业的压力及知识的联系。常言道: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学生涉世不深,不懂竞争的残酷,总是在自己的想象中规划未来,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正面引导,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而知识的联系包括以下几方面:

1.结构与机能联系

功能是在一定结构基础上产生的,两者联系起来对功能活动的特点就容易理解和记忆,如:皮质肾单位与髓质肾单位结构上不同的特点就决定了其在尿生成过程中不同的作用,皮质肾单位与尿生成有关,而髓质肾单位与尿的浓缩、稀释有关。

2.联系生理学最新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理学也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涌现,要求我们必须经常查阅有关书刊资料,不断汲取学科的新知识、新进展,进行自我更新。同时要适当的将新进展介绍给学生,既可弥补教材滞后于学科发展的不足,又可使学生尽早获取最新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3.联系临床实际

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性学科,为学习临床知识作准备,在讲到各系统正常生理功能和调节时,适当联系临床实际,讲述一些典型病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也是他们了解和积累临床知识的开端,有助于缩短学生参与临床工作的心理适应过程。如在讲明暗适应时,要讲视紫红质合成时,涉及夜盲症,在讲神经递质时,涉及阿托品,就可以延伸到农药中毒的抢救。渗透性利尿时,可以解释糖尿病病人为何会出现“三多一少”的原因。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联系日常生活

生理学虽然是一门深奥的医学基础课,但并不是深不可测,在生理学授课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联系日常生活,会使学生感到生理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产生亲和力。例如,为什么我们摸到烫的东西会撒手,为什么小狗训练后会听话,为什么小儿最早是用嘴来感受世界等等。

七、注重实验

实验是理论知识的必要强化和补充。实验教学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直观认识;自然规律的直接体现;科学研究、科学探索中是理论验证和基本数据的来源。实验在教学和科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我们要重视试验,积极授课,在生理学实验课教学中,通过合理安排实验课时、针对性地选择和突出实验内容、规范实验课教学方法和要求等手段,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医学生一定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在学习好理论知识之后,必须要付之于实践,才会有收获。比如在学习了血型后,就知道如何判定血型,但是真正的凝集现象,学生从未见过,做一次实验,让他们自己采血,自己测试,通过指导,让他们一次掌握,受用终身,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他们对生理学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实践证明,在完全依照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的同时,教师越是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适时运用相应的辅助措施(如板图、实验、教学碟),以及实验、临床举例等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后,才能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获得的知识越多,其学习效果也就越好,从而越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彭波,李茂松.《人体生理学》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姚泰.《人体生理学》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9.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论文 篇九

【关键词】幼专生 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心理素质培养

近年来,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方式的改变,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水平的不同,导致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幼专生就业素质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为幼专生就业素质培养服务,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何解决幼专生择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国务院提出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凸显了幼专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水平是我们热议的话题。

本文试从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的现状出发,阐述幼专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一、阐述职业心理素质培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和重要性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加强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明显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心理素质的共同目的是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其有一个良好的择业技能。同时,二者是相互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情绪调控,培养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学生择业技能的提高。反之,择业的成功不容置疑的会给学生们带来好的心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加强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提高幼专生心理素质,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幼专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刻不容缓,它既是学生提高自身全面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又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探究幼专生常规管理工作中提高职业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学生常规管理是建立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石

通过有效的常规管理工作,运用规范的学生管理守则,可以使学生在教育中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密切同学间的关系,遵守规章制度,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锻炼好适应社会的能力,拥有了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为职业心理素质的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创建多种多样的专题活动 ,提升学生们对幼教职业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创建多种多样的专题活动,用实践去提升学生们对幼教职业的兴趣和热爱。在校期间,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专题班团活动,形式采取演讲、诗朗诵、唱歌等多种形式来激发他们对工作岗位的热爱,从不同角度诠释对幼教职业的不同理解。活动人群要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形式展开。主要目的是加强师生情感的同时,吸取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宝贵经验。建议每次主题活动要有相应的活动策划案、照片、视频等素材存档,方便学校的大学生创业指导教师可通过不同时期的活动素材,观察学生们职业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过程。通过主题活动加强学生对要从事的职业的情感,转变工作态度是我们研究思考的方向。

(三)加强专题讲座,创建培训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品质

专题讲座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线,利用专题讲座这一阵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教师应结合社会就业新形势,挖掘其中的职业潜力以及所要求的职业素质,使学生明确职业心理素质的构成,从而提高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水平。全国各大高校创建大学生创业就业培训中心,利用专家讲座集体培训以及开办SYB创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来提升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水平。我校在此基础之上还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就业协会,加强高校之间的联系,方便学术以及经验上的交流,为提升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总之,剖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素质培养的关系,分析研究提高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探究出更多的提高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研究和工作对象的,当然离不开对人的心理、意识和行为的分析考察。当前幼专生就业素质存在着很多问题,人生价值观定位不准确,就业观念陈旧,诚信意识与法律意识淡薄,就业心理意识较差,创新精神与竞争意识缺乏,专业素质不强等方面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健康情磨炼坚强意志,科学自我评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开发创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源泉,坚强的意志则是一个人成功的保证。具有坚强的意志,健康的心理,对于幼专生完成自己的学业,发展个人的全面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职业心理素质较强的新人影响极大。

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基础。探究幼专生常规管理工作中提高职业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我们主要的目标。运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利器,解决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中存在的所有问题是我们的宗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4).

10.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论文 篇十

一、转变教师角色, 创设良好平等的教育氛围

课堂气氛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心理感知能力。而在中专院校中, 学生一般都是“社会人”, 要想在体育教学中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工作, 首先需要教师创设出良好、平等的学习氛围。一方面, 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角色, 从教育者转变成为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与学生交朋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沟通, 进而调动每一位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例如,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

教师:今天的体育课, 大家想玩轻松的项目还是竞技类项目?

学生:学习太累了, 想放松一下。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玩“网鱼”的游戏吧。选择两个同学和老师一起做一张渔网, 其他同学们就做“鱼儿”。“鱼儿”只能在划定的区域内“游”动, 被网住的鱼儿就和我们一起再结成大网继续捕“鱼”, 直到捕完所有的“鱼”。

学生:太好了, 我们从来没有和老师一起玩过游戏!

另一方面, 教师需要突出中专学校的特点, 体现出体育课堂的开放性。教师可以探索出一系列的体育项目组合, 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的方式, 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堂形式与内容, 使学生能够在更加开放的氛围中缓解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压力, 减少不良情绪。

二、做好因材施教, 加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

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深入了解每位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 以每位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为出发点, 在教学时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首先, 教师需要在每堂课后记录下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过程, 为每位学生建立专门的体育学习档案。一旦发现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出现了问题, 教师一定要选用合适的方法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上课时的细节, 对点滴细节都要做出表扬与肯定,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其次,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动态, 为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体育教师如果发现了学生的情绪、行为、认知或者人格方面出现问题, 就要及时地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态,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社会对自己的关爱, 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在发现学生情绪不对时, 可以按照下面的例子帮助学生疏导。

教师:刚才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 我发现你好像情绪不太高, 有点心不在焉。有什么事能跟我说说吗?

学生:老师你竟然关注到我了。我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好,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 我又是最后一名。老师和父母都一直在批评我。

教师:学习成绩差其实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我发现你的体育很好啊, 在多次运动会上都得过奖。如果文化课不好, 你以后也可以在体育方面有所建树的, 一定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

学生:老师, 您放心, 我一定会努力的。

三、采用灵活教学,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师应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具体来说, 教师可以使用以下三种方法。第一, 采用游戏与竞赛相结合的方法。在一些具有较强对抗性的竞技体育活动中, 教师可以设计出不同种类的游戏, 通过这些游戏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缓解学生在学习中积压的抑郁、焦虑之类的情绪, 使学生在学习到体育技能的同时感受到运动的快乐。比如“长江黄河”游戏, 教师把全班分成两队, 分别命名为“长江”和“黄河”, 并相对而立, 间隔1米。当教师喊出哪一队的名称时, 哪一队就追逐另一队的队员。在画好的方框范围内抓住对方队员就算赢。由于该游戏既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清教师的口令, 又要求学生能及时反应做出正确的动作, 所以学生在游戏时能很快进入状态, 并能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缓解内心的多种压力。第二, 教师采用冷处理与温暖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出现了不良的情绪或心理, 教师在一时之间不容易做好疏导工作时, 就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法, 让学生做出自我反思, 进行自我疏导。但是这里说的冷处理并不是让教师对学生置之不理, 而是换用另外一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 从而帮助学生控制好自己的行为。第三, 教师将诱导法和自我暗示法相结合, 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 消除学生心中出现的不良心理障碍。例如, 教师在面对不愿意上体育课的学生时, 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教师:你为什么不愿意上体育课呢?

学生:我觉得学习更加重要, 上体育课太耽误学习了。

教师: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你们的身体素质, 不能因为学习而搞垮自己的身体。同时, 在学习之余也应该多活动活动。体育运动还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让你体会到更多的快乐。

学生:可是我还是不愿意上。

教师:那好吧, 以后的体育课你要是想自己看书、学习, 那你就自己学习。等你想通了, 我的体育课堂随时欢迎你回来。

(过了两个星期, 学生来上体育课。)

学生:老师, 我觉得您说的是正确的。这两周我没有上体育课, 确实感觉体力不如以前了, 并且同学会在课间谈论体育课的内容, 我觉得也挺有意思的。

教师:想通了就好, 欢迎你再次回到我们的体育课堂。

四、结语

中专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院校学生相比更难教育, 因此, 体育教师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体育教学方法, 通过体育活动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态,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摘要:在当今人才素质内容结构的组成当中, 心理健康问题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作为能够通过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科, 需要承担起保证学生心理健康, 调节学生心理状态的重要作用。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 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方法, 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引导来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做好学生心理状态的调节工作。

关键词:中专,体育,心理状态,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蓓.论中专体育对调节学生心理状态的作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S2) :208-209.

[2]王晓鹏.职业中专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科技风, 2012 (22) :190-192.

11.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论文 篇十一

论文关键词:高中数学教育意义现状方法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中专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一系列问题也随之产生。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当今中职、中专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本文从中专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出发,在探讨目前数学教育现状缺陷的基础上,展开了对教育方法的改进方面的论述,旨在与各位同仁切磋探讨。

一、中专数学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分析

1.中专教育是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中等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操作人才

中等专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专门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专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增强,正是发展逻辑思维的好时机,中专数学教材的编排也都体现了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特点,这也是这个阶段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样重要的是开发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如果说语文是用来表达人的感情、愿望、意志,进行的是形象思维,那么,数学则主要用来进行概括、抽象、推断和论证等理性思维。数学推理非常严谨,准确无误,且不能掺杂个人的臆测、推断,用以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十分有益。

2.锻炼学生应用计算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数字语言学,学习数学离不开计算,尤其在中专阶段,计算的量加大,计算的难度增加,这对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大有裨益。一个人的计算能力伴随其终生,生活中处处都需要计算能力,几乎每门学科都离不开计算,因此,锻炼学生应用计算的能力就十分重要,也是中专数学教育的重点和主要目的之一。

3.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语言。数学是科学的语言,它用数字、符号、公式、图像、概念、命题和论证等各种手段,十分精确而简练地表达了世界万物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数学与其说是一门基础学科,还不如说是一把打开其他学科大门的钥匙,它提供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计算能力是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基础。

二、中专数学教育概况分析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开始接受数学教育。数学在培养我们的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方面起着直观重要的作用。中专的数学教育为我国的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生源素质总体不高

处于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夹缝”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学生生源处于尴尬境地,绝大多数学生是无法升入高中而不得已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由于是基础差,大多数的学生只习惯做简单的题目,对抽象的题目有抵触的心理。青少年是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时期,如果我们不重视这一阶段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就无法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2.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互动,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不能将教学效果放在第一位,造成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使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缺少交流、沟通和了解,使学生学无目标、学不扎实、学无所用,最终导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数学教育流于形式,课堂气氛沉闷,出现有问无答的尴尬情况。   3.对中专数学课的作用认识不足,数学知识还不能为专业课起到辅助作用

中专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把大量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开设时间前移。很多学校在第一学期就同时开设数学和专业基础课,而在学习这些专业基础课时却要用到一些还没学过的数学知识,一方面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使教学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受到影响,数学知识就不能起到为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服务的作用

三、中专数学教育方法探析

1.探寻潜在能力

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教师要选择性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新知应用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与生活实例紧密联系显得起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只要教师能深入挖掘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因素,精心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题,就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得到完善。

2.数学教育要更好地贴近生活

在日常教学之余,可以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搬进课堂内进行研究,使课堂成为问题展示平台、讨论的场所。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结合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对相关内容进行反思;促进学生讨论问题,增进问题意识,培养质疑精神。

3.针对不同的孩子,开展不同的教育,即分层教育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上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教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实现课堂中教学、学习、发展同步和协调进行的宗旨,力求各层次学生在适度、紧张、愉快的气氛中,达到最佳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王明礼.创造快乐数学课堂教学与管理[J].教学与管理.(7)

[2]刘钊.浅议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K].数学教育论坛,2007(11):112

[3]张春莉、王小明.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2)

12.中专数学教学中的感悟论文 篇十二

关键词:中专;数学;教学;层次化

职业中专与普通高中在数学课教学中有很大的区别。在几年来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浅显的探索。

一、注重初中与中专数学教学的衔接

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性很强的一个知识系统,任何一个知识的漏缺,都会给后继课的学习带来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善于做好查缺补漏的工作,以缩短初中与中专数学知识跨度的距离,顺利进入中专数学园地。

初中与中专数学教材内容有许多知识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命题;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与锐角的三角函数;立体几何中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和垂直与平面几何中的线线平行和垂直;二面角和平面几何中的角;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与代数中的一次函数;抛物线和二次函数……等等,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初中有关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注意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适时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刚开始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通过联想对比,回顾初中知识,明确概念的内在联系,知识的衔接,使学习逐步深入,适应中专数学教学的节奏。

二、灵活运用中专教学教材,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数学大纲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教材率先进行改革,采用新体系,引进新符号、新内容。它对传统内容进行了精选,在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方面作了一定的增补,尽可能地考虑了各专业各大类的通用性和特殊性的要求。然而由于职业中等专业门类的多样化,现行教材的文化课与专业课在知识的衔接上存在两个方面的矛盾:

(1)数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与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在时间上脱节;

(2)有些专业必须用的数学知识恰好是中专数学教材的删减内容。针对这些特点,对数学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主体内容保持不变,不影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顺序调整或作内容增补,制定了不同专业的数学大纲,使调整数学内容能与专业课很好地衔接。如:

(一)对机械类专业、广告设计专业,学习了“集合”后,就可以上“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一些专业删去的内容,但对这两个专业来说是最基本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识图制图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电子类专业,应把“三角函数”“复数”等内容适当提前。特别是三角函数内容中,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其他专业删去的内容)要作为重点讲解。这种函数在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物体简谐振动时,位移y与时间x的关系,交流电中电流强度y与时间x?之间的关系等,都有可以用这种形式的函数表示。这样才能做到与专业课很好的衔接。?

(三)对计算机专业,可以补充“逻辑代数”有关知识,如二进制等知识,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对数学教材的灵活处理,制定不同专业的大纲,基本上适应了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学生在学习中,由于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在教学中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化归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模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及消元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类比法等到数学思想和方法。如在学习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这个内容时,首先学习推导Sα-β的方法,接着指出,由“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不数的相反数”,公式Sα-β=Sα+(-β)化归为Sα+β推导,Cosα=Sin(π/2?-α)式Ca+β也可以化归为Sα+β的推导。由此可知:这部分的公式全是由公式Sα+β通过化归的`方法推导出来。这样学生不但容易掌握知识,而且深刻理解化归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注意教学中的层次化

由于中专学校的学生教学基础差异也较大,因此在教学上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教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失。

(一)备课中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层次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力求学会最基础最主要的知识,并逐步在掌握基础知识前提下灵活应用:对中等学生要求在“熟”字上下功夫,对所学知识具有分析归纳的能力和应用能力;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有了备课时不同目标的设置,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因材施教。

(二)在授课过程中有“难、中、易”层次的问题,提问时,基础题鼓励差生作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对差等学生的答案可给予评价;中等题中等生作答,优生补充完善,教师作出评价后,让差生再回答;难题让学生思考,再让优生回答。这样全班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各抒已见,互相启发,相互补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授课时,从中,差生都能接受入手,采用不同的方法施教,如:在讲“等比数列”时,前25分钟把全班分为三组,对基础好的学生实施自学,对中等学生实施自学指导法,对差生实施讲解法,后20分钟教师集中解答疑难,这样三级学生都有能达到各自学习的目标。

(三)在布置作业时,设计分层次的题目。对于全班布置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又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选做题。中下层学生会做课本例题和练习上的基本类型的题目,优等生除做课本题目外,还可以加做练习册和老师特编的思考题。也可以就一个问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如在学习了如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后,设计了下面一组作业:

第一组(好):已知f(x)是一次函数,且f[f(x)]=4x-3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第二组(中):已知一次函数y=kx+b,当x=2时,y=-6当x=3时,y=9,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第三组(差):已知一次函数y=kx+1,当x=4时,y=5求k的值。

在教学中实施层次化教学,能够使好学生“吃得饱”、中等学生“吃得好”、差生“吃得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加强课外辅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通过作业批阅、课堂提问、学生提问等多种手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给予不同的指点和帮助。针对学生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13.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论文 篇十三

一、中专生心理定势的具体表现

在语文学习中, 中专生的心理定势主要有五种:焦虑心理、自卑心理、畏难心理、承压心理、自满心理。

1.焦虑学生的心理定势。

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从小学到初中都不好, 现又进入新学校, 新的环境产生了新的欲望———想改变自己, 脱离后进生的行列。 而熟悉底细的学生和自己进入同一所学校, 心理又时刻担忧别人瞧不起自己, 不能专注学习, 保持一种平和自若的心态。 他们过于在乎他人的评论、看法, 失去自己的意志、追求, 整天处于极度的焦虑中。

2.自卑学生的心理定势。

所谓自卑心理是指由于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 常常表现为忧郁、悲观、孤僻。 这种心理一旦产生, 若任其发展, 便会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 难以改变, 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 抑制人的能力的发展。 个别中专生从小学、中学, 就被老师划分为后进生, 内心深处把自己划入后进生的行列, 总盯着自己的劣势不放, 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 形成积久的自卑心理。

3.畏难学生的心理定势。

在语文学习中, 部分学生被事物的表象迷惑, 他们认为语文背诵的内容多, 耗费的时间长, 考试时成绩提高慢。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懒得阅读、懒得背诵、懒得做作业, 连尝试都不敢, 更谈不上想学、学好。

4.承压学生的心理定势。

部分中专生因学习差、品行差或习惯差, 从小学到初中长期遭受老师或同学的歧视, 产生强烈的厌学心理。 加之有的家长过于满足孩子的需要, 过于干涉孩子的思想自由、交往自由, 但对子女的实际学习能力、心理需要及心理状态缺乏了解与沟通, 常常用强硬的态度强迫孩子学习, 这种行为导致学生心理上认为上学不是为了自己, 而是为了父母。 个别学生上中专只为看不了妈妈的眼泪, 听不了妈妈的哭声, 受不了爸爸的责骂, 为了爸爸妈妈的期望, 勉强进入新学校。 混大年龄是主流, 学习知识是借口。 他们心理承受的压力不仅来自自身, 更多的来自家庭。 他们被暂时的压力遮蔽双眼, 认为上学是为了父母, 根本看不到通过学习知识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希望。

5.自满学生的心理定势。

父母对子女丧失信心, 放任自流, 从而导致学生骄横跋扈、唯我独尊的任性个性, 心理和行为得不到和谐发展。 学生认为话会说, 字会写, 再学语文也没用, 加之部分学生语文学习的情感跳跃大, 意志力薄弱, 自满、自负、清高, 又不尊重老师和同学。

二、掌握健康学习的策略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 那么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障碍就都能得到行之有效的解决。 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主要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控, 促使学生心理结构趋向完美, 让他们养成健康学习的习惯。

1.创造开放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 为学生开启自信成功之门。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而在心理定势的背后, 往往隐藏着个人的不自信。 教师通过课堂传播知识, 但学生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多的是来自教师真诚的理解和爱, 以及给予的鼓励与信任。 教师通过情感调控课堂, 帮助学生自尊、自信、心态健康地投入学习活动;通过爱让每一个学生消除戒备、压抑和心理隔阂, 给学生以心理的安全感;通过鼓励与赞扬, 让学生感到成功并不遥远;尊重他们, 关心他们, 让他们从老师的爱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走下讲台, 走近学生, 带着良好的情绪用微笑、鼓励、竞争、民主引导学生一步步感受自我实现的欣喜, 使学生重新获得成功的喜悦, 消除自卑, 变得阳光自信, 以健康的心态投入课堂学习。

2.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和学习心态。

民主、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强有力的催化剂, 也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首先, 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 教师以教材和学情为主线设计教学, 通过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时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沟通最重要。 其次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 在情感上走进学生, 尊重学生, 把学生看做是活生生的人, 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教师的亲切在学生看来就是一种奖赏、一种鼓舞。 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课堂气氛就会平和、顺谐, 学习心态就会平和、愉悦。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民主、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时, 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

3.更新教学内容, 变换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伽利略说:“人不可只被教, 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己。 ”而发现自己的关键在于情感的调控和兴趣的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只有爱好语文, 乐于学语文, 才能学好语文。 现代德国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接受或接纳知识, 更是唤醒人深处的自我意识, 挖掘他们的潜能。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 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 在既定教材内容中融入教师的思想体验与学生的探究发现, 通过变换教法, 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合理的轨道, 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切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搭建减压平台, 畅通情绪宣泄管道。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作文课, 利用作文的布置书写, 搭建一个让学生宣泄情绪的平台。 作文其实就是倾吐自我心灵, 抒写自我性情的喷洒口和发泄地, 作文本来就应该是心灵世界的展现, 而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心灵世界, 这个世界是“个性化的, 自然的, 是未经人道的, 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 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 因而要让学生真诚地敞开心扉, 并且是无拘无束地抒写自己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教师就作文而作文作出中肯的评价, 让学生敢想、敢写, 将自己内心的烦恼、忧伤、痛苦写出来, 发泄到作文中, 是缓解内心压力最好的方式。

5.充分利用教师的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实验证明:学生的智力发展是与老师的关注度成正比的。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就是一份信任、一种鼓励, 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催化剂。 要使学生变得更好, 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在学习中, 通常是成绩好的学生容易受到信任, 而成绩不好、品行差的学生往往因不被重视而产生自卑心理。 因为老师从来没有告诉后进生应当怎样而不应当怎样, 他们从来都没有被人信任过, 内心也感受不到鼓舞和振奋。

6.巧借网络、多媒体, 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习。

大多中专生利用电脑玩游戏、聊天等。 教师花点心思, 就可将电脑网络开辟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教师不仅仅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课外也要通过网络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查找文字资料, 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提倡学生撰写自己的博客, 发QQ短信、微信聊天等, 让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却需要的知识与能力, 促使学生从不学到尝试学习, 再到我想学习的过程转化, 将读书学习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逐步消除学习语文的畏难、悲观情绪。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语文教育也是人文主义教育, 职业中专生的人文素养主要由语文教学完成。 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定势, 掌握中职生健康学习的策略, 是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成绩、提高中职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中职语文学情现状与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论文下载网www.lunwenda.com) .

[2]周湘浙, 张宝臣.课堂教学艺术新编[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6, 7.

[3]朱作仁, 著.语文教育心理学[M].黑龙江出版社, 1984.

14.职业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篇十四

对象与方法

对象浙江省衢州市某校职业中专生。共发放问卷269份,回收问卷269份,剔除8份效度量表得分高于7分的问卷,有效问卷261份。其中一年级109人:一(1)班52人,占19.9%,一(2)班57人,占21.8%;二年级74人:二(1)班39人,占14.9%,二(2)班35人,占13.4%;三年级78人:三(1)班61人,占23.4%,三(2)班17人,占6.5%。男生114人,占43.7%;女生147人,占56.3%。

方法 研究工具: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该测验是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的,适用于综合检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测验共有100个项目,在100个项目中含有8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即测谎量表),该测验覆盖面广,筛选率高,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每个项目后有“是”和“不是”两个答案,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选择。8个内容量表得分累加起来,即可得全量表分。全量表从整体上表示焦虑程度强不强、焦虑范围广不广。以全量表分在65分以上,各内容量表上超过8分的作为指标来考察其心理健康状况,全量表由8个内容量表构成。凡总分超过65分、每个内容量表超过8分,表示可能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统计处理在SPSSll.5软件包下完成,统计内容包括卡方检验、t检验、单因子独立样本方差分析等。

结 果

1.职业中专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以职业中专生在全量表总分上超过65分的,各内容量表上超过8分作为明显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指标来考察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职业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总体检出率为1.9%,但学习焦虑的检出率高达52.5%,其次是过敏倾向的检出率为23.8%,身体症状的检出率为16.5%,自责倾向的检出率为15.7%等。男女学生心理问题的总体检出率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x2=1.162,P>0.05),但学习焦虑的检出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学习焦虑的检出率非常显著地高于男生(X2=8.754,P<0.01)。三个年级学生心理问题的总体检出率也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X2=3.434,P>0.05),但他们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四个量表的检出率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X2=11.107,P<0.05;X2=6.218,P<0.05;X2=9.907,P<0.01; X2=10.058,P<0.01)。见表1。

2.职业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1)对男女学生各内容量表均分及全量表均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女生的全量表均分非常显著地高于男生(t=3.423,P=O.001),女生的学习焦虑(t=4.011,P=O.000)、对人焦虑(t=2,999,P=O.003)、自责倾向(t=2.101,P=O.037)、身体症状(t=2.613,P=O.009)、恐怖倾向(t=5.794,P=O.000)五个分量表的均分都显著高于男生。见表2。

(2)对三个年级男女学生的各内容量表均分及全量表均分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全量表均分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553,P<0.05;t=2.614,P

3.职业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与班级差异

(1)对三个年级的各内容量表得分及全量表总分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各年级的全量表得分有显著的差异fP<0.01),各内容量表除恐怖倾向(P<0.05)外,其他内容量表的得分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年级差异(P

(2)对班级之间的各内容量表得分及全量表得分进行方差分析发现班级之间的全量表得分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除恐怖倾向(P<0.05)外,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七个内容量表的得分均存在非常显著的班级差异(P<0.01)。见表5。进一步的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得知,①--(1)班的全量表得分显著高于三(1)和三(2)班(P

讨论

1.职业中专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相当高。

心理健康问题的总体检出率为1.9%,与王小新等的研究结果相似。而心理问题的总体检出率比邓稳根等人对江西省城市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结果要低得多。但大部分分量表上的检出率高出邓稳根等人的研究结果,尤其是学习焦虑的检出率高达52.5%,其次是过敏倾向的检出率为23.8%,身体症状的检出率为16.5%,自责倾向的检出率为15.7%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是受普高热的冲击,社会上看重普高而轻视职业中专之类的学校,职业中专之类的学校生源相对较差,所招学生本身综合素质较低。其次是家长的态度,许多家长是在孩子成绩进入不了普通高中时才选择让孩子人职业中专之类的学校,对于进入职业中专之类学校的孩子不抱大太的希望,认为只是“为了不让孩子在社会上学坏”。另外,现在很多中学还是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教师们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而成绩差的学生则受到教师的关注较少而受到的批评较多。绝大多数职业中专生在初中时都是一些成绩较差受到教师批评较多的学生,大都有许多失败的经历,他们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常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厌倦学习甚至害怕学习,有些学生面对辛苦抚养自己的父母又有自责和负疚感。还有现在在校的职业中专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一些孩子养成了心胸狭窄、脆弱、自私、唯我独尊、好占上风的不良品质。可见,职业中专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职业中专之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职业中专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某些差异。

女生学习焦虑的检出率高于男生,女生的全量表总分的均分高于男生,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五个内容量表上的均分都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和不同班级的男女学生在某些内容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之,女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男生,与邓稳根、杨洪猛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而与张敏、穆玉吉等人的研究结果有较大的差异,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取样和测量工具有关。造成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的原因首先与家庭教育有关,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存在,家长对女孩的教育大多是保护型的。对她们各方面的干涉、限制也比较多,从而使她们从小缺乏各种性格上的锻炼,依赖性较男生大,独立性又比男生小。其次与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女生在生理与心理方面比男生成熟早,又具有心细、敏感、羞涩、脆弱等特征,因而在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往往比较重视自我形象,对成败得失看得比较重,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自责、焦虑、恐慌、出现情绪上的波动,严重的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为此,要重视对职业中专女生的心理健康指导。

3.职业中专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年级差异。

通过比较表明,三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一二年级,二年级好于一年级(但无显著差异),即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这与邓稳根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同。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动态变化的,它随着年级的不同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中专一年级是初中学习生活与中专学习生活的转折点,一些一年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这种转变,于是出现了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职业中专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4.职业中专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班级差异。

比较显示,一(1)班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中间依次是二(1)班、二(2)班、一(2)班、三(2)班,而三(1)班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从中可发现大部分的班级都遵循上述的心理健康状况随年级变化的研究结果,其中一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较大的差异。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一(1)班在一年中先后换了两位班主任,而一(2)班没有更换班主任。同时一(2)班的班主任比较年轻,经常参与学生活动,与学生关系融洽,经常通过周记、课内外的师生交往活动,来了解学生的思想波动或心理困扰,使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解决。因此,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论

1.职业中专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相当高,职业中专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职业中专之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职业中专女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男生,必须重视对女生的心理健康指导。

3.职业中专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职业中专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5.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论文 篇十五

摘 要中专教育发展迅猛,令人欣慰。但就学生群体和教学环境来说,与高中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中专英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处于相对落后阶段。本文就中专英语教育中的听力教学展开探讨,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教材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交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进行研究。

关键词 中专教学 英语 听力 方法

一、活跃学习气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听力练习一般都在一种被动且思想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进行,常会导致学生心情紧张,缺乏自信。一旦如此,学过的单词听了也无法分辨,出现生词时更增添了心理压力,以致影响整个听力过程。因此,树立自信心对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与被动的听力活动不同的是,口语活动往往形成一个平等的信息交换过程或积极的信息发出过程,所以心理负担较小。在平等的气氛中学生能较自然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其他知识在某情景下各抒己见,也能从容不迫地听取别人的发言。因而,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努力让学生有说的机会。如让学生模仿对话中的语音、语调,并在完成补全对话练习后,再分组进行练习。有的学生模仿得惟妙惟肖,令人捧腹大笑,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音、语调,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建立完善的课堂听力教学模式

课堂听力教学往往是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其课时不能够满足学生听力学习的需求,这对于听力较弱的同学来说是比较苛刻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的培养听力,尤其是听力较弱的同学。课堂上教师可能利用听录音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听力,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规范性的模仿,有必要时教师可以进行标准化语音的示范,以此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语音。学生自身也要在课堂上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和语音的辨音能力。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能够再找出英美发音上的不同,可以说就奠定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课上教师也要对英美发音的特点进行讲述,以帮助学生练好发音。

三、合理设计听力训练方式,使听力训练规范化

(1)辩音训练要随时随地进行。

(2)听说对话训练要抓平时。听是理解信息,说是表达和传递信息,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因此,英语训练的第一步是如何让学生开口说英语,要重在他们用英语自由表达的习惯,要抓平时,抓养成。

(3)听写训练要抓反复。听写是最朴实、最简便的听力训练方式,也是提高听力水平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一种限时性强、输入量大、需要高度集中一个人的注意力并充分调动一个人所有语言知识的脑力劳动过程。听写作为一种固定的日常练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写习惯,当然听写有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从单调词组开始,逐步过渡到段落及至全文。

(4)理解训练要抓突出。听力理解包括对句子和文章的基本事实的认定及文章相关内容间逻辑关系的推断,是听力的高级表现形式,必须要常抓不懈。

四、合理选择听力材料

听力材料有独白及对话两种。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要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听力水平,就要做好独白,如果要使学生同时掌握听说两种技能,最好选择对话。中专英语课本中的对话形式较多,这对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能力都是不错的保证。教师除了对听课本中给定的录音进行指导外,也可以自己选择听力材料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但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难易适度,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听力材料太难容易导致学生听不懂,不仅不会鼓励学生进行多听多练习的工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甚至丧失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兴趣,失去自信心。听力材料太简单,容易使学生马上听懂,产生不屑一顾的心理,造成对英语听力兴趣丧失。

(2)内容适用。

(3)发音标准。听力材料要符合英语国家的英语用法和发音标准,让学生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感受到听力材料的地道。

五、引导学生扩大词汇量

扩大词汇量是提高听说的关键。我们知道,听英语时能较容易地模仿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但如果没有一定量的词汇作基础,这就无法把所听到的这些音与其所代表的.意义联系起来。因此,提高听力必须扩大词汇量。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经常给学生传授一些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如分类记忆法、按读音规则记单词、按结构记单词等;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把学生将要听到的生词或已学过的单词用法加以解释说明,尽可能将词汇障碍在训练之前予以扫除。

六、重视听写

听写需要调动手、耳、脑的参与,将听到的材料写下来,检验听的效果、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增强记忆能力,尤其是对语音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当听写达到一定的量后,语言水平自然 就获得了提升。对于文章的选择要合适,过于简单听写起来没劲,难度过大,又可能会增加挫败感。在听写过程中,短句最好不要过短或者太长,以一个意群为基本内容,对于听不明白的地方,反复听。写完后,对听写内容进行总结,对拼写、词汇、语法、发音规律等做出改进。

16.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论文 篇十六

论文关键词:素描几何形体教学 教学目的 兴趣 造型规律 形体结构

论文摘要:中专美术专业课要从素描几何形体教学抓起,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为以后的素描等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物体造型无外乎三大类:方类、圆类、组合类。不难看出,方类和圆类是最基本的类型。它们的代表就是正方体和球体。画好了这两个最基本的几何形体,再画其他任何形体都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而素描几何形体是素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专生美术专业课必开的基础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为以后的素描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要素。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内在的动力,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这样的美术教学、美感的培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美术教材中的作品,对学生来说仅是一幅幅陌生的画面而已。要循序渐进地向他们展示教材内容的美,从造型、构图、内涵多方面来讲解,使学生体会其中寓含的深层的美,使美育深入到每个学生内心深处,触动其心弦,引导他们去思想、去领悟、去深思,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感、爱美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入中专的学生专业课水平参差不齐。怎样在短时间内让差点的学生绘画水平很快赶上来?素描教学是最有效的方法,几何形体教学又成了最有力的教学手段。怎样才能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几何形体教学中来?大自然是培养情感的最好导师。在美术教学中,我就带学生到大自然中,通过对自然的写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热爱生活,能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物体造型无外乎三大类:方类、圆类、组合类。自然环境是引发学生丰富情感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引起他们的联想,从而激发其特定的情感,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学生不同的情感活动。

二、美术专业课要重视素描几何形体教学

我在中专生入学阶段的教学思路是:先画素描石膏几何形体,再画素描静物和石膏挂面;而速写,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开始训练得越早越好。

1 素描几何形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①目的不清。认为石膏几何形体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画,把素描几何形体与普通的素描静物同样看待,失去了素描几何形体教学的意义。

②无重点。让学生把所有几何形体都画一遍,不分重点,花同样的精力去学。

③开始写生时每组几何形体摆的数量过多。学生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构图、明暗、画面效果等方面。

④写生时没有合理安排顺序。有些环环相扣的内容没按合理的顺序安排,很难收到好的效果。

⑤造型规律讲得不透。每种几何形体都有它自身的造型规律,掌握它是我们学习素描几何形体的主要目的。造型规律讲得不透,教学目的也就很难达到。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表现出一些师生对素描几何形体教学的认识不清。

2 正确认识素描几何形体教学

几何形体是从自然形体中概括出来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体。我们掌握了它的造型规律就可以举一反三,去描绘自然界中的其他任何形体。法国画家保尔塞尚指出:“一切物体的形态,无论构造多么复杂,都可以概括为几种几何形体,即球体、圆柱、圆锥和立方体的结构形式。”把具体的形象概括为单纯的几何形体,再用抽象的几何形体去认识具体对象,以此掌握形体变化的基本规律。画几何形体的目的是在于培养、训练初级入门者的最简单、最概括的形与体的观念,并能掌握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可以说,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几何形体是素描教学的基础,因此说它是重中之重。

3 怎样使学生学好素描几何形体

①归纳分类,明确任务抓住重点。几何形体的种类有很多,我们泛泛地去画就会浪费很多时间。有些学生几何形体画了很多,仍然没有解决最基本的问题,如基本的透视问题、明暗规律问题等。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抓住重点。重点就是将几何形体归归类。所有的几何形体无外乎三大类:一类是具有方形特征的(由各种平面构成的体)方类,如立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等;一类是具有圆形特征的圆类,如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还有一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简单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的组合类,如圆锥体和圆柱体的组合等。其中立方体是方类几何形体的代表,因为它具备了所有方类几何形体的主要特点,即都是由平面组合而成的立体,棱角分明,面与面之间的明暗是突变而没有过渡。其中圆球体是圆类几何形体的代表,因为它具备了所有圆类几何形体的主要特征,即都是由曲面或主要由曲面构成的立体,明暗是渐变的,过渡自然。所以立方体和圆球体就是素描几何形体教学的重点。对这两个几何形体的造型规律应讲清、讲透、讲彻底。学生也应对这两个几何形体进行研究,写生时不要草草了事,要强调画的越具体越深入越细致越好。至于组合类几何形体,都是由基本几何形体组合而成,它的造型基本规律在基本几何形体中都可以找到,只不过比基本几何形体更为复杂些罢了,所以不能作为几何形体素描教学的重点来研究。   ②确定先后顺序,必须先讲立方体,其次才是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就写实绘画而言,不论我们画什么,都会遇到透视问题。以立方体为例,最容易讲清透视的基本规律。也许有人认为先从圆球体人手也可,我说不可以。表面上看,我们只要把轮廓画圆,再画上明暗,就可以把圆球体画好,并不涉及透视问题。其实不然,圆形物体的明暗可以分为亮调子、灰调子、明暗交界线、暗调子和反光五个基本层次,简称五调子。这五个调子多以环状分布在球体之上,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描绘它,能不涉及圆形的透视变形吗?有人又会问,我们直接以圆球体或圆柱体为例来学习透视不行吗?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大量的研究资料来看,这样做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应从立方体人手,把立方体的学习放在素描几何形体教学的首位。

③各个击破,不能贪多。我曾见过一些老师,认为几何形体很简单,一开始就给学生摆许多几何形体画,学生的作业很容易出效果,画面也较丰富,有的还能参加习作展等,于是乎学生高兴,老师也高兴。但在以后的素描作业中,会经常出现一些最初级的错误,纠正起来很困难,影响到他们的进步,原因是一开始让学生画的件数太多,学生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构图、明暗、画面效果等方面,忽略了画几何形体的真正目的是掌握素描造型规律。我的做法是按照立方体、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的顺序,有步骤地加以学习,把每一个几何形体的透视规律、明暗规律等讲清、讲透。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细节不能忽视

1 形体结构。最开始的素描课,从基本功做起,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是透视知识。要让学生熟知透视最基本的规律――“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画圆柱体时,要讲椭圆的画法,要讲到圆柱体的顶面和底面由于离视平线的远近不同,圆面的透视缩形变化就不同。要多给学生做示范,把范画挂在墙上,只有让学生知道好的作品是什么样,他们才可能画得好。万事开头难,一定要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明暗调子。等学生能较快地画出较准的形体结构时,就可以让他们尝试打明暗了,让结构和明暗结合起来表现。让他们了解两大部、三大面、五调子,还要讲立方体、球体的明暗造型规律等,但最主要的还是形体结构。

近年来,美术教学的改革在逐步深化,

“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已经成为美术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我认为,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一定要把基本功夯实。教师除了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外,还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对学生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科学、感性的教学才能使技法和理论生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 奚传绩《美术鉴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上一篇:《诗海拾贝》教学反思下一篇:上海张江文化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