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主题赏析(共10篇)(共10篇)
1.城南旧事主题赏析 篇一
摘抄(一):有什么不可以,我立刻就转身迈进破砖墙,叫他在比我还高的草堆里。我用量首播开槽才想起来,求掉到哪里了呢?怎么能一下子就找到?不又得回头看他们,他们已经跑到打糖锣的挑子前,仰着脖子喝那三大枚一瓶的汽水。
赏析(一):这两个孩子真是的,他们把自己的球踢进了那齐人高的草堆里,里面又是狗屎又是人尿,恶心爆了,他们自己不但不捡,不但不关心,反而让英子去捡,自己逍遥自在的喝口汽水,晒晒光浴,却苦了英子。童心永远都是纯洁无暇的,他不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损失,只为了别人。
摘抄(二):小妹妹这时从妈妈的`身上挣脱下来,她刚刚会走路,就喜欢我留着它。我用跳舞的步子带着她走,小妹妹高兴死啦!咯咯地笑,我嘴里又念着:“我们看海去“,念一句,跳一步舞,就这样跳到了门口。宋妈抱起小妹妹走出了街门,对妹妹说:”俺们逛街去喽!俺们逛街街去喽!”宋妈逛大街的瘾头很大,回来后就有许多的新鲜事告诉妈妈,什么神药贼怪,骡马驴牛。
赏析(二):从林海音小英子的妹妹身上,我看到了我的弟弟。小妹妹看到了姐姐出去逛街,去在烈日当头的空地上玩耍,心中不禁一阵羡慕,心中怦然一动,迈着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步走向姐姐,姐姐好像自己玩极限运动时的安全带,拉着自己跳着蚕丝上的舞蹈。还没有学会走路就开始了跳舞,还没有学会走路就像跨台阶,还没长到花盆高就像摘花盆高处的花,还没有凳子高就像坐在凳子上夹菜……林海音小时候,林海音的妹妹小时候,都是可爱的。林海音才六岁,妹妹才一岁多,加起来不过七岁,七岁的思考是什么?林海音那时的思考的东西不过是怎样玩足球,怎样混过老师的作业检查。而妹妹的思考是什么?不过是怎么吃到更多的饼干,怎么让姐姐领自己跳舞。这样天真的想法,这样可爱的行为,真是孩子才能做出来的!
摘抄(三):咬不动烧饼,实在是我每天吃早点的一件痛苦的事。我的大牙都被虫蛀了,前面的又掉了两个,新的还没长出来,所以我就没法把烧饼麻花痛痛快快的吃下去。为了慢慢得吃早点,我迟到了;为了吃时碰到了虫牙我疼得哭了。那么我就宁可什么也不吃,饿着肚子上学去。
赏析(三):小孩子的天性就是贪吃,一天好像蚕一般,总是吃不饱。只要给蚕多少桑叶,只要给鱼多少食料,只要给英子多少零食,他们都能够迅速的吃光。孩子为了吃东西,宁愿牺牲一切的代价,食物把虫牙碰了,哭了,哭完了又开吃。吃得慢,迟到了,迟到了后又迟到,仍然吃。空肚子?不可能!
2.城南旧事主题赏析 篇二
这部电影刚开始是讲骆驼队来到我家旁边,“我”学着骆驼吃东西,接着又认识了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和好朋友妞儿,还有一个小偷。后来,小英子的父亲又去世了。
小英子的童年可真有趣呀!我现在的生活也还可以,但我更喜欢小英子的童年,你呢?
再看这部电影时,我有时不免还会呵呵地笑上几声,因为有些实在是太好笑了。像小英子学骆驼吃东西,那动作、神态,真的是搞笑地无法形容。还有小英子问妈妈自己是不是她生的,妈妈说是,小英子又问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妈妈骗小英子说是从胳肢窝掉下来的,然后她和宋妈便大笑起来。我看了之后,大约笑了两分钟才停下来,因为实在是太好笑了嘛!
当然,有乐也有悲。有些情节让我不禁有点儿伤心。像小英子和秀贞、妞儿分开的时候,还有小英子的爸爸去世的时候。看着看着,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小英子失去他们时,我觉得小英子那时特别可怜。
3.《城南旧事》检测题 篇三
班级:姓名:座号:
一、填空(共52分)
1、《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我们还学过她的作品《》。
《城南旧事》借一个孩子——()的眼光看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2、这部小说是由()【本空1分】个故事组成,分别是《》、《》、《》、《》、《》。
3、英子小学共()年。
4、英子的弟弟和()一般大。
5、陈家的伯伯说,英子的爸爸喜欢(),所以有一堆儿女。
6、小英子不喜欢宋妈的丈夫,一口黄板牙,就像他的()。
7、英子爸爸说,无论什么困难事,只要()就闯过去了。
8、在英子的毕业典礼上,()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宋妈在英子家住了
()年。
9、宋妈离开我家时最舍不得()。
10、英子挨爸爸的打以后,上学再也没()。
二、照样子,请你补充相应的故事名称或主要人物。(共20分)
《》——(秀贞)《》——(“小偷”)《兰姨娘》——()《》——(宋妈)《 爸爸的花儿落了》——()
三、下面的片段描写的是谁?出自哪个故事?(共16分)
1、他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他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他”指的是(),出自《》
2、她从矮桌上拿起了一件没做完的衣服,朝我身上左比右比,然后高兴地对走进来的她的妈妈说: “妈,您瞧,我怎么说的,刚合适!那么就开领子吧。”
“她”指的是(),出自《》
4.城南旧事影评 篇四
看《城南旧事》,心头会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在说她自己。那样恋恋不舍,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全剧从一个儿童的视角,通过英子的所见所感所闻,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北京的风土人情,并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反动政府对革命青年的血腥镇压,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等**的社会面貌。20世纪20年代末,6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6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9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来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城南旧事》以它那清新和隽永的散文叙事镜语表现了一个时代“童年往事”般的心理路程。在影片中,小英子是故事中的叙事人,但由于她的年幼,这就必然消解文本的深层语意欲望对象缺席的象征意味,从而也推卸了小英子的社会行为承担责任。
影片最大的魅力就是编导有意让真正的叙事人即成年后的“小英子”(也可说是吴贻弓或者林海音)与被叙述的故事拉开时空距离,使影片的叙事风格笼罩了一段惆怅、朦胧的情感色彩。
在影片开始的情景里,小英子学着骆驼咀嚼的模样,这不仅反衬了她内心的天真和童稚,更为重要的是奠定了她在影片中的叙事视点。全片大多数镜头是以小英子的低视角的主观镜头拍摄的,这样,随着小英子那纯真目光的追溯,“一切都离我而去”的伤怀情绪显得尤为真切,同时也显得更加凄婉和痛楚。
从影片的内容上看,故事中所讲述的人物命运可以说是相当凄惨的,但语调还是相当温婉。如秀贞发疯了,是因为与她相好的大学生从事地下革命活动被警察抓走,生死不明。导演是用秀贞那哀伤的画外音讲出来的,镜头在当年曾居住过这对恋人的房屋内缓缓地移动,那朱红的被剥落的墙壁和窗户仿佛烙下了他俩情感的印迹。这些都为影片提供了丰富的视听想象空间,使观众沉浸在一种特定的情绪之中。
秀贞与那大学生的自由恋爱为宗族礼法不能容忍,私生的孩子却作为耻辱扔到齐化门,直至母女俩相见后去火车站,以至最终惨死于火车巨轮之下,似乎是那个社会给她们安排的必然归宿。影片为了表现这一悲惨的人物命运,精心拍摄了雨夜送别的场面,让火车烟囱冒出的白烟吞没了整个大远景的镜头画面,大雨中,给母女俩送行的小英子晕倒了。画外传来买报声的叫喊:瞧一瞧,母女俩被火车压死了。导演在这里没有让小英子幼小的心灵承受太多的打击,也不想让她纯净的眼睛蒙上太厚的灰尘,一切沉重的精神浩劫都推到了幕后,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相反,在表现年幼的妞儿和小英子相互关爱和体贴上,导演却有意依仗各种视听形象的延续和积累,来渲染内心情感氛围的弥漫和扩散。通过四次拍摄藤箱里的小油鸡和荡秋千的镜语抒写,刻画了她俩内心的童真纯朴、伤感失意、离愁别恨,以及辛酸孤独的种种情愫,这种情感一直贯穿在影片那舒缓而又沉静的节奏感中。正因为如此,小英子离别时的愁绪叠化在《骊歌》的旋律中,想恋着那荡悠悠的秋千,想恋着那毛茸茸的小鸡。在她那回瞻留恋的目光里,辗转出一种沉重的叹息,滋生出一种纤美而又忧伤的诗意,正如影片中那屋檐下的夜雨,荡涤成水圈,成涟漪般的弥散开来。
如果说影片的上半段落,小英子还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她感受到的那些残酷的现实只是新奇,那么到了下半段从小英子在病床上苏醒开始,却是一场梦魇的逃脱和突围。从这以后,小英子开始成熟起来了,她也逐渐领会到了世间的复杂与苦楚。
世界对于天真纯朴的小英子来讲。本应象海跟天那般绚丽多彩。在影片中两次出现吟诵《我们看海去》的片断就鲜明地寄予导演的这一主观愿望。
在荒草园里,小英子遭遇了和蔼而又憨厚的小偷。萦绕在他俩头顶上的乌鸦的嘶鸣和聒噪声似乎就昭示着一种宿命的悲剧氛围。
从小英子和小偷的几次交谈中,我们知道小偷是好人,社会现实却逼良为盗。传统的文化教养和不堪负荷的生活压力导致了他精神和行为的双重分裂,使他在偷盗别人钱财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苦难。
可在小英子那纯洁善良的目光背后,她不经意间又害了小偷。她把一尊小佛像(这可喻指小偷寻求出路的内心需要)送给了一个摇拨浪鼓的便衣警察,却成了小偷被抓的一个依据。在小英子含着泪花的眼里,又一个朋友离她而去了。在她还来不及忏悔的心灵里,又抹上了一道情感的伤痕。正为著名诗人北岛在《触电》中写的那样:我曾和一个无形的人握手/一声惨叫我的手被烫伤/留下了烙印。
当善良的小英子内心逐渐浸染着人生的苦楚和忧伤时,她的家庭也遭到了接二连三的不幸。先是小英子的爸爸平静地离去,化作台湾墓地里的一方石碑。而她父亲的墓地里六次红叶叠化的镜头,无疑将影片贯穿的离别主题推向了高潮,接着宋妈告别了小英子一家,骑上丈夫牵来的小毛驴儿回家乡去了,留给这位善良女人的是失去儿女的落寞与孤独。
这时的小英子趴在马车后坐上,含着泪花无限依恋地挥别了她童年时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巢穴。
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影片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影片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影片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但这又不尽然,因为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城南旧事”已经不可能是原来的事情了。她有着小英子童年往事的烙印,但更多的是吴贻弓或者林海音想象中的“城南旧事”,是他们记忆中挥散不去的一瓣瓣心香,是他们情感深处发酵过的一坛陈年老酒,所以他们用自己的心滋润着孕育着那段“城南旧事”。
他们所描述的那个“大时代的小故事”,不再是以痛心疾首的忏悔意识来追忆,而是以一种豁达从容的祥和心态来体味。所以影片中许多的生活细节都洋溢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都保存了一份难得的温馨:象学校的阵阵钟声和孩子们的阵阵歌声,还有那辘轳井,那水车,以及在烈日下吐着舌头的狗和那条幽静而蝉声如雨的小巷„„经过他们的艺术渲染和升华便有了生命。
5.编导影评《城南旧事》 篇五
《城南旧事》(导演:吴贻弓,1982年,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几乎是围绕着“秘密”与“谎言”来完成叙述的。英子童年生活的三个重要段落都是以离别来结束的,第一个段落是一场大雨,英子送走了母女团聚的疯女人秀贞和妞儿(她们结伴去找妞儿的父亲),自己大病了一场,然后她也搬了新家,上了小学;第二个段落,英子无意中在荒草堆里发现了被埋起来的赃物,从而她也结识了一个人——“他”,他说自己有个好弟弟,年年考第一,可他自己没能耐,为了供弟弟上学,才干了这一行,他还问英子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英子的回答是:“我不懂。你分得清海跟天吗?我们有一课书叫《我们看海去》,可我没看见过海,也分不清海跟天,分不清好人跟坏人。”后来,在学校的毕业典礼上,英子看见考第一名的同学上台领奖,下来后把奖状交给了一个人,正好就是草丛中的那个“他”。过了几天,英子听见有人喊贼被抓住了。“他”被警察带走,英子含着眼泪目送着“他”远去。影片的第三个段落,父亲去世。宋妈坐着小毛驴回家(她的儿女一个死了,一个被丈夫送了人),英子趴在马车的后座上,向那个为了带自己和弟弟,连自己的亲生孩子也顾不上的宋妈作别,也向童年作别。
(一)80年代中国电影“诗化风格”的扛鼎之作
中国电影“诗化风格”的传统若隐若现地延续着,在激烈的民族斗争、阶级斗争的大环境中艰难地生存着。80年代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为电影艺术家们的探索提供了难得的创造空间,“诗化风格”传统也因而获得了新的发展。吴贻弓的《城南旧事》便是这一时期对“诗化风格”作出了最好阐释的一部经典之作。
1、影片内容
《城南旧事》表现的是小女孩英子在20年代旧北京的所见所闻,即英子童年时代的一些生活片断。影片由三个大的段落构成,这就是英子与秀贞及妞儿、英子与小偷、英子与宋妈的相聚与“离别”。
第一段落讲的是英子偶然认识了一位叫秀贞的“疯女人”,秀贞的男人是一位大学生,因从事革命活动遭到当局逮捕,从此再没回来。二人的爱情结晶小桂子一出生即被当作私生子,送到齐化门城墙底下,从此不知下落,秀贞也因此“疯”了。英子从秀贞那里还得知她一直在寻找她的小桂子。
妞儿是英子结识的一个小伙伴,被狠心的“父亲”逼着唱戏,经常被打得浑身是伤。一次妞儿告知英子自己是捡来的,她要去找她亲生父母。聪明的英子看了妞儿脖子后面的青痕,觉得与秀贞说的小桂子的特征一样,便冒雨将妞儿领到秀贞家中。激动不已的秀贞便把妞儿认作自己的小桂子,二人带着行李箱冲到夜色沉沉的大雨中,说是乘火车找小桂子她爸,在火车呼啸的烟雾中,秀贞与妞儿的身影就此消失„„
英子搬进了新帘子胡同的新家,不断听大人们说起附近闹贼的事。一次在荒草地玩耍时碰上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好奇的英子便与他交上了朋友,从他那里听到一些似懂非懂的话和故事。后来英子看到他参加他弟弟的毕业典礼。一次找他玩,顺手将他藏在荒草中的一件器物拿出,被大人发现。不久,英子便看到巡警把他抓走,人们都为这个小偷、这个“贼”被抓到而高兴。英子用惊讶的目光又送走了一个“朋友”。
宋妈是英子家的佣人,出身贫苦,靠当老妈子养活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在英子家几年后,宋妈才得知自己的儿子早已病死,女儿也被丈夫卖到不知什么人家去了。
英子的父亲既严厉又慈爱,是个大学教授。他经常在家里接待从事革命活动的进步学生。由于积劳成疾,患上肺病,不幸辞世。父亲去世后,英子全家便迁离了北京。
影片最后一幕是,英子与妈妈和弟弟祭扫了英子父亲的墓,在秋风瑟瑟中,乘上一辆马车告别了北京,而宋妈和丈夫则坐上一头毛驴,朝相反的方向,回她穷苦的乡下去了。英子与宋妈泪水涟涟,一步一回首地默默对视着,在洒满了红叶的蜿蜒山路上,渐渐离去„„
2、影片风格
本片导演吴贻弓在影片风格的追求上,非常明确而自觉,他用“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来概括本片的总体基调。
“淡淡的哀愁”,体现为主人公小英子与周围人们从相识相交到离别分手的一个个故事。小英子天真单纯的童年生活中,由于相遇了这样一些“朋友”而添加了许多有趣味有意义的内涵,但这些“朋友”各自不同的悲剧性生活,也使小英子为之不解或惊讶,而一个个“朋友”在小英子不舍的目光里离她而去,却又增添了许多的伤感与心痛。同样的故事,在另外导演手下,可能被处理为具有浓烈悲剧性、强烈情感性的风格,而吴贻弓则既落在“哀愁”处,又尽可能将这些较为强烈的悲剧冲突点、情感爆发点“淡淡”的处理,使之“引而不发”,保持很强的内在艺术张力。如三个段落的结束处本可以赋予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小英子与三个“朋友”分手离别的场景),但影片却在抒缓、静默的情调中慢慢展开。
“沉沉的相思”,意味着影片对于社会生活的理性思考。这既是基于原小说作者强烈的思念故土之情,也是导演对世事沧桑、历史变迁的哲理性思考的体现。“相思”——对故土、对童年、对一个个永远逝去、不可再现的生命的追忆,通过小英子的眼睛展现给观众,同时这“相思”也不是激烈的、激奋的,而是“沉沉”的,即主人公心灵深处的。如三个段落中与小英子相识相交的“朋友”——“疯女人”秀贞、小偷、宋妈各自不同的生活际遇,让我们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真实的生活境况,尽管不是正面描摹革命、贫穷、人生的苦痛,但却从这些“朋友”的生活中深切地感受和把握了这些内涵,而且这些内涵又伴随着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在小英子不断追问“为什么”中得以较为深刻的表现。
导演吴贻弓曾对《城南旧事》的影片风格作了一番形象的描绘,认为它应当是“一条缓缓的小溪,潺潺细流怨而不怒,有一片叶子飘零到水面上,随着流水慢慢地往下淌,碰到突出的树桩或堆积的水草,叶子被挡住了。但水流又把它带向前去,又碰到了一个小小的漩涡,叶子在水面打起转转来,终于又淌了下去,顺水淌了下去”(见吴贻弓:《城南旧事》导演阐述,《城南旧事》资料,中国电影家协会艺术理论部编)。不论是“淡淡的哀愁”,还是“沉沉的相思”都追求着这样“行云流水”般的效果。
(二)视听语言读解
影片《城南旧事》在电影画面“意象”的选择与创造、音乐音响的设计与运用及“艺术重复”技巧手法的采用上,均有独具匠心的探索。
1、电影画面“意象”的选择与创造
所谓电影画面“意象”,指的是那些为烘托影片气氛、表达特定思想、情感、情绪,可以引发观众的想象、联想的人、景、物等形象,这些“意象”原本可能是平常的人、景、物,但进入影片内,住往往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思想、情绪,有的“意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获得丰富性、多义性、多解性。
影片《城南旧事》的“意象”,丰富多姿,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作为“意象”的人。影片最令人难忘的“意象”便是主人公小英子的“眼睛”。且不说这双“眼睛”在确立本片的“视角”、结构本片的段落等方面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单就这双“眼睛”本身所蕴积的丰富内涵,就足以令人称道。这双“眼睛”在本片中传达了小女孩的天真、纯洁;也传达了小女孩的善良、真诚;又体现了小女孩的敏锐、机智;还体现了小女孩的忧郁、多思„„总之,本片所内蕴的思想、情感、情绪,或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这双“眼睛”作为载体。影片《城南旧事》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在成功地选择、创造了小英子的 “眼睛”为这一“意象”。
宋妈的“皱纹”,也在多个场景、段落中以不同角度、不同位置、不同景别反复呈现,让人们从那“皱纹”中读出了劳动人民的朴实、宽厚,又读出了那个年代下层人物的辛酸、悲惨、苦难和不幸。
作为“意象”的“景”。为了体现20年代旧北京的风情,更为了营造全片“岁月流逝感”、“世事沧桑感”、“往事追忆感”,本片主创人员绞尽脑汁,搭设了井窝子、卢沟桥等场景,其中井窝子、学堂操场、小偷躲藏的荒草地、布满红叶(枫叶)的山路等,给人印象最深。
作为“意象”的“物”。与“景”的功用一样,影片中的骆驼、归鸦、小油鸡、秋千、夜雨、火车、毛驴、水车等既来自小说原着,又进行了“二度创造”,使之与场景、特别是与片中人物的活动、情感、思索、情绪等结合在一起,使观众能够借以想象、联想,唤起每个人的岁月记忆,并从中领悟、感受、品味人生的真谛。
2、音乐音响的设计与运用
影片《城南旧事》的音乐音响设计与运用取得了突出成就。
吴贻弓的父亲是着名作家、画家丰子恺的同学,皆为李叔同先生的弟子,因此当吴贻弓着手拍摄《城南旧事》时,其父为他背诵了许多首李叔同先生填词的、那个时代流行的学堂歌曲。这使吴贻弓大受启发,并因此重新创作了本片的导演台本,着名作曲家吕其明据此精心创作、设计了本片的音乐音响。
本片的主题音乐。影片选择了由李叔同先生填词的着名学堂歌曲《骊歌》作为全片主题音乐。“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歌词与令人感伤、充满离情别意的旋律有机地揉在一起,在片中多次出现,一次次将“离愁”之情推向高潮,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本片的音响。影片对音响精致巧妙的设计,获得业内人士调度评价。井窝子边,哗哗滚出的水流声、归鸦的呼叫声、街头小贩的叫卖声、剃头挑担声、驼队的风铃声汇合在一起,用音响描绘出了20年代旧北京的独特风情。学堂操场上,放学的钟声、孩子们奔出学堂的欢闹声;配上《骊歌》的琴声与歌声,将一种浓郁的思念、追忆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疯女人”秀贞将妞儿认作自己的小桂子,拉上妞儿连夜冒雨赶往车站,画面上一列火车喷着浓浓的白烟呼啸而来,此时在淡淡的音乐声中,火车呼啸的声音、秀贞与妞儿的喊叫声、英子的喊叫声、雨声、雷电声交汇在一起,将这暗示着悲剧的一幕演绎得撼人心魄。
3、“艺术重复”技巧手法的采用
“艺术重复”是艺术创造中经常使用的技巧手法,它意味着构成艺术作品的某些因素――语言、旋律、音符、线条、形体动作、色彩等,在同一部艺术作品中的反复多次呈现。作为综合多种表现手段的艺术、电影的“艺术重复”运用时也许格外困难,如果不能够起到推进电影展开、强化电影艺术感染力、表现力的作用,则有可能带来节奏拖沓、进展迟缓、繁琐屑碎、使人产生观赏疲惫乃至厌烦之感。
影片《城南旧事》“艺术重复”技巧手法的采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恰恰成为它艺术探索最有价值的一个部分。
整体结构的“艺术重复”。影片由三个大的段落结构而成,为保持作品的完整性、整体感,本片紧紧抓住“离别”这个“魂”,每一个段落都按照“相聚→离去”的方式进行叙事、表达、展开。“疯女人”秀贞与小英子把妞儿领到秀贞家后,秀贞与妞儿(小桂子)便离她而去。小偷与小英子在残墙断壁后的荒草地不期而遇,此后二人也成了朋友,常常聚在一起,直到最后小偷被警探抓走,离小英子而去。宋妈与小英子相聚家中,几乎成了小英子家中的一员,最后也不得不含泪告别,消失在小英子的视野中。“相聚→离去”成为结构全片叙事方式的“艺术重复”,将“离别”一步步展开、深入,使全片成就了统一、完整的艺术品格。
画面语言的“艺术重复”。小英子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的画面,从各个角度、各个位置充分地表现,小英子的“眼睛”便成了本片“艺术重复”最多、表现力也最强的画面语言。而“井窝子”井台打水、学堂操场放学这两组规模较大、内容也较丰富的画面,在本片中各重复多次。“井窝子”井台打水,是那个时代的一道独特风景,画面中缓缓流出的井水,伴着缓缓走过的骆驼队,缓缓走过的街头小贩各色人等,造就出“岁月流逝感”和“世事沧桑感”。学堂操场放学则在孩子们冲出教堂、奔向操场、嬉戏在一起的画面中,唤起人们各自亲切的童年的回忆,造就出“往事追忆感”。而“井窝子打水”、“学堂操场放学”这两组画面的多次重复,每一次都伴随着主人公生活历程一个小小的变动,或是离别了一个旧“朋友”,或是即将结识一个新“朋友”,或是告别旧居、搬到新家,或是家中出现某种变故(如父亲病故)等。这样的“重复”实际上起到了艺术表现“起承转合”的作用。
声音语言的“艺术重复”。作为主题音乐的《骊歌》,通过不同形式的变奏,在片头、片中与片尾多次出现,除了结构影片的功能,多次重复带来的更多是情感、情绪的逐渐积累,对人们情感、心理世界渐次增强的冲击。可以说,自20年作为学堂歌曲传唱一时以来,《骊歌》大规模、广泛地被传唱,就是在影片《城南旧事》上映之后。借助《骊歌》的“艺术重复”,影片《城南旧事》获得了其独特的魅力,而《城南旧事》多次“重复”出现《骊歌》,也使《骊歌》在新的时代获得了新的生命。小英子朗读背诵课文《我们看海去》,在片中也多次重复出现,“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色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在船头。我们看海去„„”朗朗的童声蕴积了创作者们多少对于过去、对于童年、对于往事的遐想与追忆,这浓浓的情感记忆当会引发人们强烈的共鸣。
“节奏的艺术重复”。影片采用了不少长镜头和大停顿,当影片进展到一种情绪状态或一个故事段落之时,常常采用长镜头和大停顿,以追求“动”与“静”、“热”与“冷”、“驰”与“张”结合,带来的特有艺术张力。如小英子躺在病床上静思默想的镜头、宋妈听到孩子死后在厨房木然发呆的镜头,都是“大停顿”,同时为长镜头。尤其是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小英子与其他人物“对视”的镜头,如小英子与秀贞(谈小桂子)、小英子与小偷(小偷被抓走时)、小英子与父亲(在父亲病床前)、小英子与宋妈(片尾告别各自离去时),加大了镜头长度,作了较大停顿;同时每当采用“长镜头”、“大停顿”时,镜头摇移的速度、镜头持续的时间又大致相同,形成了全片既充满变化,又整体统一的节奏,这种统一“节奏”的多次重复,造就出一唱三叹,余音不绝的艺术效果。
4、本片的“视角”及其表现
6.读书报告《城南旧事》 篇六
在这个寒假里,我阅读了林海音奶奶著作的《城南旧事》一书,林海音是一位十分有名有才的作家,她从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她的散文充满乡恋、哲理、亲情,浸润着人们的心。那北京风貌、台湾民情、异国景物,以及天伦之乐、同乡之亲、师生之谊,都令人兴起缕缕情思。而最令人感动的是:大多文字都流露出作者对祖**亲的挚爱,对第二故乡北京的怀念。林海音小说则为我们展开更为广阔的生活画面,并以反映我国特殊历史时代的真实面貌而得到人们的赞扬。林海音创作的个人风格,也是在其民族化的基础上形成的,那就是:朴素、自然、淡雅。一说起朴素、自然、淡雅,人们常常只想到作品的语言文字,其实,它主要表现于内容的实质,如作品题材、结构、情节的选择,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真挚自然笃诚,当然也包括语言文字。林海音笔下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刀光剑影的斗争,她写的都是身边事、儿女情、母子爱、师生谊。这些,都是平淡无奇的,她却能对这些平淡的日常生活作出不平淡的处理,寓深意于质朴之中。她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产量十分可观。“其中,她的代表作有《晓云》、《城南旧事》、《春风》、《孟珠的旅程》,我们还曾学过她的《窃读记》,在那么多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就属《城南旧事》了,它正是林海音以其温婉的文笔所书写出属于她北京童年的似水年华。也许,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它代表经历沧桑后的人对纯真年代的怀念。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读着《城南旧事》,我渐渐地走近了书里,看着英子在城南度过的幸福童年,它们就像是一股细流静静地,慢慢地渗入我的脑海中。《城南旧事》由《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组成,各自独立,又相互统一,通过英子的眼睛描写了背景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城南的一切都让林海音感到新奇、为之着迷。在这里,他认识了安惠馆的“疯”女人、遍体鳞伤的好伙伴妞儿、荒草丛中的小偷叔叔、朝夕相伴的宋妈。《城南旧事》中,所有的人都很善良,无论是小偷、疯子还是保姆,其中总是可以看到阳光和光明,有时,一点也感觉不到旧社会的黑暗。
小说中的人物各具独特的性格特点,主人公小英子人小胆大,头一次邂逅妞儿就替她解围、帮妞儿找到亲妈妈、帮自个儿的妈妈完成婚姻保卫战、听说自己长大后能当女校长非常自豪、爸爸去世也微笑着生活,包括她特别喜欢回嘴、喜欢把鞋上的灰跺干净而不是掸干净这些小细节,都是一个面对生活非常积极主动的角色;“疯子”秀贞对住在自己院中的大学生思康主动关心、主动接触、主动照顾生病的他,不怕当时社会环境的非议、对爱情表现得非常勇敢,爱就爱了,思康没有回来,也从没有考虑过自己今后怎么嫁人,而是一心要把她给思康生的孩子小桂子找到,她爱得特别纯粹,找到小桂子后,多年寻找与不断积压的感情有了一个总爆发,她收拾行李的速度、拉着(小桂子)妞儿跑向火车站的速度甚至让英子无法适应而烙下了深深的遗憾,尽管最后秀贞和妞儿遇事故去世是个悲剧结局,但秀贞从始至终的付出,一辈子都没有后悔过。着重要介绍兰姨娘这个我比较欣赏、风流婉转光彩照人的人物,她的装扮很时尚,她的心思很巧妙,她的手艺很轻巧,她还很幽默,会跟英子打趣说:“你的大字刷好啦?”一个刷字用得多诙谐巧妙。在不洁净的地方生存过,却丝毫未损她的善良;不论是谁,她都平等待人;隐藏在兰姨娘笑意之下的底色是兰姨娘的苦;而兰姨娘的所有特质中最闪耀的是她积极主动的人生行动,在青楼没有希望的日子里她没有气馁,借助施大爷对她的迷恋她逃离了那个牢笼,脱掉了“青楼女”的身份,之后认清了这个施大爷骨子里对她的轻视和封建大家庭的本质,毅然离开又脱掉了“姨奶奶”的身份;投奔自己看重的朋友英子父母后结识了进步青年德先,两人共同投奔新的方向,终于回归本真成为“密斯黄”。而这所有的转变都是她自己积极争取获得的。
7.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七
清丰县第三实验小学五年级(3)班姚思萌
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年都在编织这美丽的故事。一只昆虫,一个玩具,一次发现,一场争执......,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
读书,有很多的乐趣,如果看一本好书,生活就多添了一份色彩,像是走进了知识的王国。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知识的摇篮,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想必,大家都知道《城南旧事》这本书吧?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一个世纪北京人的生活。《城南旧事》这本书是以少年的心态来记叙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往事。每当我看完一个小故事,合上书,闭上眼,回味起书中的那古城的残片,大树落下的枝条,临街的老店,迷人的院落等,逐一
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当我读到小英子和秀贞一起玩的时候,我的心提到嗓子眼了,我很担心秀贞做出伤害小英子的事,接着往下看,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秀贞不但没有做出伤还小英子的事,还很温柔,当小英子知道自己的好朋友妞儿是秀贞的孩子时,小英子不但帮助了他们相认,还把手表和金镯子送给他们当盘缠去找思康叔。读着读着,我时而害
拍,时而紧张,时而大笑。我很疑惑,难道小英子不怕秀贞吗?看到最后我才明白,她的人生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她有一颗纯真的心灵,正是因为她有这样一颗心,她的童年才那么快乐。那是真正的,无忧 无虑的,不折不扣的快乐。
8.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八
作者林海音女士祖籍台湾,生于日本,长于北京。她的童年、少年、青年都是在北京度过的,所以作者是怀着对故乡——北京的深深眷恋写这部小说的。
小说写童年时居住在北平城南的景色和人物,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写照。小说透过小主角——英子的一双童稚的眼睛,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自然而不造作,道尽人世间复杂的情感,在展现真实热闹的市民生活之余,更为读者架设一个明晰的时空背景。
小说叙述的故事是再平凡不过的了,写了“疯女”秀贞的爱情悲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于她的同情和对那个年代的愤恨;小偷是“可恨”的,但从他身上也能看到可敬之处,毕竟是为了让母亲吃饱和让弟弟读书的小小愿望,同时也能看出当时穷人的悲惨处境;透过兰姨娘的现在看到她苦难的童年;宋妈的婚姻悲剧——她丧失一对儿女,却仍然善待东家的孩子,反映了当时农村妇女的悲苦命运,也表达了作者的同情与敬爱;透过父亲接济革命青年和身亡的事实,看到了父亲的所爱所憎。正是从这些平凡的人和平常的事中,作者发掘出了他们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作者还以她超逸的文字风格,饶具魔力的文笔,塑造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形象:“疯女”秀贞、兰姨娘、宋妈等形象鲜明、生动、独具个性的人物。比如说,宋妈,她是一位受封建思想很深的农村妇女形象,她勤劳、朴素、善良,她的丈夫好吃懒做,家中一贫如
洗,她只得丢下两个孩子外出打工,岂料,在她走后,丈夫竟把一个孩子送人,另一个孩子也不慎掉入河中溺死。一位母亲就这样失去了两个孩子,她没有反抗,没有悲怨,没有愤恨,只有顺从。她的悲剧正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小说的语言清丽、优美,像小英子一样单纯、明净,同时带着对童年的眷恋和故乡的思念,读来令人动容。全书在淡淡的忧伤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诗意。在静静的午后读完这本书,心头在不知不觉中荡漾起一丝丝温暖,一丝丝惆怅。
9.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篇九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赏析:
这一小段话把骆驼咀嚼草料的神情与动作描写得非常具体、细致。我好像真的看到了一只骆驼弓着身子,吃着草,牙齿磨来磨去,发出“嗞嗞”的声音。磨着磨着,一些白泡泡就出来了,挂在骆驼的嘴上,别有一番乐趣。我从“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体会到。林海音对骆驼十分感兴趣,并且非常之喜爱,深深地被骆驼吸引住了;也让我看到了梳着两个麻花辫的小林海音看着骆驼,眼睛直直的,牙齿有节奏地磨着。再来看看“大鼻孔里冒着热气”这半句,也充分说明了作者对骆驼的喜爱,如果她不喜欢骆驼,她会观察那么仔细吗?这就是林海音高明之处——一整段没用一个“爱”,却通过自己的动作和骆驼的动作表现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2008.10.12.摘抄:
惠安馆的疯子我看见过好几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疯子!”我们就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回头再张望一下,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膊制止我。其实那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她总是倚着门墙站着,看来来往往过路的人。
赏析:
这一段让我体会到了作者的善良。她的母亲和老保姆宋妈非常害怕、厌恶那个惠安馆的疯子,有点瞧不起疯子的意味。而作者呢?从“其实那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这一小句,我读出了作者并非把她当疯子看,就觉得疯子是个梳着大辫子的大姐姐,思想非常之纯真。又从后半句“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品出了作者童年的思想之美好,她不是对疯子可怜,而是就把疯子当正常人……不知作者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赤子之心呢?
——2008.10.15.摘抄: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们当个孩子呀!
赏析:
这一段描写到了林海音对老师的师生情,又写了作者对未来既憧憬又害怕的矛盾心理。从“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这里,感受到了作者和同学们对学校的留恋和对老师的牵挂。又从“你们要永远拿我们当个孩子呀”这句话,体会出了作者内心对老师的太多的爱意和太多的感激,希望老师一直教育她,更希望自己永远是老师的学生。这段话没有华丽的词语和长篇大论,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朴素的语言描写出的最深情的、最感人的告别。
——2008.10.31.摘抄4:
爸和妈正在院子里,妈妈抱着小妹妹,爸爸在剪花草,他说夹竹桃叶子太多了,花就开得少,该去掉一些叶子。他又用细绳儿把枝子捆扎一下,那几棵夹竹桃,就不那么散散落落的了。他又给墙边的喇叭花牵上一条条的细绳子,钉在围墙高处,早晨的太阳照在这堵墙上,喇叭花红紫黄蓝的全开开了,但现在不是早晨,几朵喇叭花已经萎了。
赏析:
从这段话我体会出了“爸爸”的“爱花之心”,对花爱护得这么好,对园艺也懂这么多。而且,“爸爸”这么爱花,脾气应该非常好,也非常有气质。于是,一幅夕阳西下图展开了:“妈妈”抱着“妹妹”,注视着花朵,“爸爸”呢?他拿着剪刀、小绳和钉子在院里修花。时不时地传来“爸爸”修花时发出的“嚓嚓”的声音。嗯!真是像一幅以生活为纸、情趣为笔所绘的家庭画。
同时,这也是一个过渡段,段的末尾写“喇叭花已经萎了”,我们读出了一种悲悲切切、凄凄凉凉,才引出了下面的文章……
——2008.11.22.《城南旧事》读书笔记①
东阳 童年 骆驼队
长大,长大。确实是件不错的事。长大就可以工作,可以报效祖国,可以……
长大的好处真是数不胜数,大人们是这么说的。可是我却不是这么认为。
长大了,确实有它的好,但也有它的坏。比如说吧,我们遇到一个人,小时侯,我们用天真的眼睛望着他,端详着,我们不会顾及其他的东西。而长大了呢?第一反映是:他是个坏人吗?他是个骗子吗?这种防范意识固然好,但是,大家想过,我们这么想,又丢失了多少东西么?我们看不到他的好,他的善良,他的一切。因为我们以有了太多太多的忌讳,太多的小心。从此,人们带上了戒备的面具。
不能真心的交往。
我们从此懂得了礼貌,懂得了在某些场合用某些用语,懂得了浮夸。
看到一匹骆驼,他身上装载着货物。我们会想些什么呢?是骆驼,还是它身上的货物?文中的主人公,在第一章就写到,小时候看
到骆驼,想到的大多是骆驼的美丑。而大人呢?是货物吧。
这难道不是儿童,这难道不是童年?
儿童和大人,就是这么简单的区别。
这本书的第一章,仿佛在告诉我们,我们正在看的是那一尘不染的童年。而不是太多的利与弊。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②
惠安馆
〈〈城南旧事〉〉的第二章,重点塑造了两个人物。一是疯子秀贞,二是被父亲殴打的妞儿。
现在姑且不说妞儿。因为在我感触较深的还是那个疯子==秀贞。
哦。哦。我不是想说疯子有什么好。而只是比较欣赏秀贞这种生活态度而已。秀贞未过门的夫婿,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抛下秀贞,自己走了。而秀贞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怀上了他的孩子。
大家都说秀贞在她夫婿走了之后便疯了。其实不然。秀贞看起来是疯了。其实不过是还在傻傻等待自己未过门的夫婿回来跟自己双
宿双飞。
按正常说来,其实这种只记得过去,而不知道未来美好的人,应该是很无知,或者说愚昧的。
但在我眼里不是这样。
最起码,秀贞还有活下去的勇气,有活下去的信心。有信心过好每一天。别人说什么,也没影响到秀贞。
在这个世上,有太多太多不顺风顺水的事了。但这也不是我们自己的错呀。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五分是自己把握,还有五分呢,则是老天注定的。我们只要努力去做好每件事,过好每一天就好。失败了,哭泣了,伤心了,如果你仔细想想,人生不就这样五味具全的么?
看到许多年轻的男女为了一点小小的人生挫折就去自尽,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老人们,不就是那样轻轻一笑抿恩愁?
太多的事以成为过眼烟云,可为什么我们还在苦苦追究他们呢?
这样的问题,或许人人都会问。也或许人人都会答。可有几个能在自己处世的时候真正了解?不都是在年老之后,细细回忆当初那
些种种之后,才发现,自己当初为什么那么傻?
恩。这个问题最好的解释,可能就是:只有这样,才是生活嘛。
对,不要因为别人小世界里的变故,而影响到自己这场人生的电视剧。
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应该好好把握才是。
一朵花,都有自己一个粉红多彩的世界,一棵小草,也有自己神往的如来。
那我们,也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七彩世界呀。
是自己的,不是别人。
来,过好每一天,把握每一天。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阳光普照的世界。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③
我们看海去
观万里江山谁主沉浮。
2008,这一让中华人民期盼已久的一年,总算到来。我们这有千年历史的古国----中国,也再一次登上历史性的颠峰。因为,奥运会
即将在我们中国举行。
四海高手赛事角逐,万方友人欢聚中国。
这风云再起的中华,少不了那孕育祖国花朵的教师,少不了那人才辈出的时代。
“我们看海去”好象和我上面所说的东西联系不在一起呢,恩,那你错了。
文中主角在这一章里,开始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享受这甜美如蜜的童年,吟唱着略带稚气的班歌,想着自己美妙的梦想,立下
自己的人生坐标。
长大后的成就,其实都源于最初儿时的梦想。
“我们去看海”,是一首简单的小诗,但也算是主人公的小小梦想吧。
这梦想确实简单了点,很不是太难实现,对于我们这些出生在海边的孩子,或许只是些日日要做的事情。
可没有梦,哪有成功呢?
梦想很简单,可以是生日的时候想要一件新衣服,可以是想去游乐场玩,更可以是想去周游世界……
只要有了梦,我们就会朝着它努力。
过程是艰辛的,但我们得到回报时,我们便知道,我们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没有白费。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④
兰姨娘
文中的兰姨娘,在很多人眼里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妇道人家。和一个自己喜欢的有志青年远走他乡。
兰姨娘总爱叨叨嗑嗑的,有点什么小事总爱拿出来说说,但最后总是会开怀大笑。
这是一种乐观的人才会有的信念,也是一种会寻找幸福快乐的人才有的特质。
想想二战,想想犹太人,想想中国抗日红军。这个世界不愉快的事上演的太多了。但是需要重点说下的是,我们可能因为某事而感到幸福,但幸福是一种感觉,真真切切的感觉。它不因某事而存在。一件事或许是让你幸福的起因,但幸福,永远是靠自己决定的,就跟
感觉靠自己决定一样。
简单点说,也就是。幸福最起码要有一颗懂得寻找幸福的心,而不是让你幸福的事。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笑呵呵的,而有些人总是愁眉苦脸的呢?
因为整日笑呵呵的人懂得去乐观的看待每一件事,懂得自己努力去寻找幸福,去创造让人幸福的事。
一件事总有它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这是每件事必备的本质。而乐观、懂得寻找幸福的人,总会尽量看好的一面,把坏的一面看得
尽量少点。而整日愁眉苦脸的人呢?他们只懂得看到不好的那一面,而不懂得去看好的那一面。
这是懂得寻找幸福的人和等待别人带给他幸福的人最大的区别。
其实幸福不是什么很伟大或者很难拥有的事情,它跟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它只是没被你所发现。
幸福可以是吃到一顿好吃的晚餐,可以是得到父母的赞许,可以……
太多可以了。
不要等别人带给你幸福拉,幸福要自己创造和寻找。从现在开始,如果有人对你说谢谢,有人对你张开帮忙的双手,记得幸福,记
得快乐。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⑤
驴打滚儿
不想说些什么高深的问题,只是想说说人们都关心,或者说普遍的问题。
从几百万年前,人们便懂得了互助,才使人类现在发展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好。
文中的宋妈是一个非常爱自己儿女的人,跟现在的大多数人一样。但宋妈也同样爱文中的主人公,爱主人公这一家子人,也会帮助
需要帮助的人。
她很好。
这是许多人所不及的。
我们总爱朗诵诗歌,文章。里面说互助的话语,词语,比比皆是。但为什么我们在现实中做的和文章里写的有那么大的差别?老师教育我们要在别人有危难的时候帮助别人,虽说我们力量渺小,但那也是一片心意呀。可是现实呢?遇到一个在街上乞讨的乞丐,你会为
他出自己的一份力吗?会吗?或许不会吧。在我4岁出去时,母亲便对我说,孩子,不要乱给乞丐钱,他们都是骗子。
这我不否认,确实是有这种可能。因为打开电视,讲这种案子的节目数不胜数。甚至有大学生装乞丐骗钱。
当时我就很不明白,为什么母亲会这么说,不过区区一两元。我不是想说这钱不多,我只是想说,你确实有实力帮助乞丐,而这帮
助也不过一两元。我们为什么不去帮助他们?
或许世界上是有装成乞丐骗人的骗子,但是,我们假设,你遇见一个乞丐,而他正是处非常需要帮助的时刻,站在街上苦苦乞讨,你却不给他钱,这往小里的说,也不过是一次小小的错误,往大里说,如果别人真的需要钱去治病,去救助自己的家人,可你又不给钱,把别人的病给耽误了,那可就是大事了。
一两元钱不算多,给了便是自己的一份心。我们不要把世界想的太丑恶,太黑暗。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世界上虽说有骗子,但好人
总比骗子多。
文中的宋妈,就是全心全意的去给主人公家里做事,以至于自己的孩子在哪都不知道。确实,人们之间隔膜越来越大,以前常说的“拔
刀相助”也没有了。
我不需要大家做什么伟大的事。只需要,在看见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敞开心扉帮助他,可以是一个微笑,可以是一声鼓励……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⑥
爸爸的花儿落了
这章不长不短。但用寥寥数语,概述了整本书,如果再准确点,是概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
成长,或许从人一出生便和我们如影随形,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充斥着成长二字。课文里,我们总会说小鸭子长大了,那孩子长大
了,报效祖国了。
那又有谁,知道自己也在成长。成长,是一段不长不短的时间,有人或许是一天,有人或许是一个月,或一年。总之,我们在不知
不觉中正在一次又一次的成长。
那又是什么让我们成长呢?用两个字回答,就是“得”与“失”。
在得到东西的时候,我们总会兴高采烈。在失去某样东西的,我们会号啕大哭。这是人之常情。我们也在浅意思中接受这种规则。可又有谁能看淡得失呢?只有在巨大的胜利和获得许多的东西时,我们才会意思到我得到了,我赢了。而在一些细小的失败中,我们总会把这些细小的失败无限放大,这才让我们在当时,觉得为什么失败那么多,得意那么少。
有多少的得,有多少的胜利,早在我们的不觉中悄悄流逝。
仔细找找,我们其实有许多“得”的地方,而虽说也有“失”。但可能比得意少吧。在„得意‟时,我们除了高兴,可能应该多一份铭记。
让我们在„失意‟的时候,想起他们。
这样,应该能把得意看淡点,能在失意的时候坦然点,去面对,去忘记。
忘记,不是去抹去自己的记忆,而是能够坦然的面对,和处理那些生离死别,恩断情愁。
文中的主角,便是如此。在爸爸过世的时候,没有流一滴眼泪。这是成长,是更坚强,赤是坦然面对失去。
10.城南旧事教案 篇十
吴贻弓导演1982年拍摄的《城南旧事》,根据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改编。整部电影如散文诗一般,虽然没有连贯的情节,但淡淡哀愁沉沉相思的情绪贯穿全篇。
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生于日本大阪,在北平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任报社编辑。1953年开始文学创作,是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一生创作颇丰,散文、小说、童话等都有涉及,代表作有: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
故事简述:由三个故事组成。
不思量,自难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是多么想念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呵,而今或许已物易人非了。可是 随着岁月的荡涤,在我 一个远方游子的心头却日渐清晰起来,我所经历的大事也不算少了。可都被时间磨逝了。然而这些童年的琐事,无论是酸的 甜的 苦的 辣的却永久地刻印在我的心头,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愚騃而神圣吗? 画外音静去悠扬的乐曲“长亭外 古道边”响起,《城南旧事》的大幕就在这忧伤的追忆中开启。小英子家的胡同口有个惠安学馆,学馆门口 有个“疯子”,她总是呆呆地站在那里看着人来人往。
六岁的小英子有一双纯真清澈的大眼睛,小英子喜欢学骆驼吃草的样子。小英子问爸爸为什么骆驼要戴铃铛,爸爸说赶狼啊,小英子说不是的 是因为骆驼走远路 有个铃铛不寂寞。
小英子第一次走近秀贞,秀贞张开双臂 喊着小桂子,小英子刚要走过去却被宋妈拉走了。宋妈说,你不怕惠安馆的疯子呀,小英子说她每次见到我都对我笑 刚才要不是你拉我,兴许还搭上话了呢。
小英子和宋妈一起上街买菜,有时会看到枪毙犯人。有人向犯人叫好 还有人会给犯人送上一碗酒。
在油盐小店里小英子第一次见到妞儿,小伙计要妞儿唱个曲小英子过去帮妞儿说凭什么,妞儿对小英子甜甜一笑在井窝子边小英子扳着手指告诉妞儿,她家住在这条胡同的第四个门,邀请妞儿去她家里玩。妞儿说我该回去吊嗓子了不然我爹又该打我了。
小英子第二次走近秀贞 秀贞拉着她的手叫小桂子。小英子说我不是小桂子 我是英子,林英子。小英子问谁是小桂子 秀贞把小英子拉进屋里 跟她说小桂子的事。从此小英子寂寞的童年多了个伴虽然大家都说她是“疯子”。
宋妈和换洋火的在说“疯子”的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 后来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齐化门生死不明。小英子听着说我知道你们在说谁,宋妈问她在说谁 小英子说小桂子她妈。宋妈说哪有小桂子她妈呀,敢情你也疯了。小英子头一歪,说反正我知道。
在惠安学馆住着很多进步学生,爸爸进来跟学生说话。小英子进来看到秀贞在哭。小英子拉拉她衣服说我喜欢你,秀贞说我也喜欢你,秀贞还说,你要是见到我的小桂子就叫她赶紧回家,我不打她也不骂她。
妞儿是小英子寂寞童年唯一的玩伴,她们一起在小英子家空着的西厢房玩 那里养着好多可爱的小油鸡。西厢房里还有一副秋千,秋千上洒下了一片片笑声那是小英子最开心的时候了。
小英子要考小学了,爸爸买了描红纸让英子学写字,写字的时候听妈妈说又枪毙了几个学生,爸爸说都是进步的好青年啊,妈妈说秀贞的丈夫也是个进步学生。
小英子常常去找秀贞,她爱听秀贞讲故事。秀贞的娘说大家都怕她就你小英子常来找她玩,秀贞给小英子讲她的思康的故事。秀贞还要英子记住小桂子的脖子后头有块青记是让阎王爷一生气用指头给戳到世上来的,记住见到小桂子让她赶紧回家。
妞儿要学唱戏不能经常来,不去找秀贞的时候,英子的童年也很寂寞。秀贞用指甲花给英子染指甲英子说:这是吃的么,怎么还加冰糖。秀贞笑着说那是白矾。
妞儿告诉英子,她不是她现在的父母亲生的,是他们从齐化门捡来的,他们只是想让她学唱戏,替他们挣钱。他们老是打她,英子看着妞儿的伤痕,眼泪掉了下来。
秀贞对英子说:人家都说我得了疯病,你说我是不是疯子。人家疯子都满地捡东西吃,乱打人,我怎么会是疯子,你看我疯不疯?
英子说,不。英子只觉得秀贞那么可爱,那么可怜,她只是要找她的思康跟小桂子。
小英子总觉得妞儿和小桂子之间有关系,可她6岁的小脑袋想不清楚。一个雨天的傍晚小英子终于看到妞儿脖子后头有块青记,原来妞儿就是小桂子。英子带妞儿,不,小桂子,去见秀贞,秀贞和小桂子母女相认,就立刻要带着小桂子去找思康叔。
秀贞和小桂子跑了出去奔向车站。小英子喊着秀贞小桂子跟了出去被雨淋得晕倒在街上。
窗外传来卖报的声音 叫嚷着说母女俩让火车给轧死了,英子在病房里醒过来了,看到了爸爸妈妈,还有宋妈。宋妈给她喝小油鸡熬的汤,妈妈告诉她她们的家搬到了新帘子胡同。马车驶向新家,小英子捂住脸想以前的事。爸爸问小英子在想什么呀,妈妈说小英子在想将来的事呢。小英子问爸爸什么是将来的事呢,爸爸说将来的事就如英子要有新的家呀 新的朋友呀 新的学校呀 „„ 英子问从前的呢,爸爸说从前的事都过去了,没有意思了,英子都会慢慢忘记的。悠扬的 长亭外古道边 又响起英子在想 真的会忘记么 妞儿 秀贞..就这样小英子告别了那个胡同送别了两个最好的朋友。
小英子7岁了,英子上小学了。
一天放学回家,小英子给爸爸妈妈念新学的课文,“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
小英子告诉爸爸妈妈说她喜欢这课文,可爸爸说 你还没见过海呢。小英子说:反正我知道。
在新家的旁边 有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英子进去找球的时候却发现一个铜茶盘,一个小自鸣钟。英子听宋妈和妈妈说他们家附近闹贼,英子想起荒地里的那堆东西,但还是没有告诉宋妈他们。第二次进去的时候英子发现那里有个厚嘴唇的大哥哥,会看相的李伯伯说过:嘴唇厚厚敦敦的是个老实人相。
后来英子又去那里找了他好多次,他笑话英子贪玩只考了12名。他告诉英子说他弟弟回回考第一,他没本事供他继续上学。他说他们家常常窝头都吃不起,走到这一步也是没法子。他哭着问英子他是不是好人。英子说,我不懂,人太多了,我分不清。你分的清海跟天么,你见过海么。我们有一课书,叫我们去看海可我没见过海,我分不清海跟天,我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
英子还是那么喜欢,我们去看海这课书,她喜欢读它。那天在街上,英子又看到要枪毙人,这次戴着镣铐的是年轻学生,其中一个看着英子,英子突然感到想哭,她咬住了嘴唇。又是一年的毕业的典礼,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英子看到拿第一名奖状的同学奔向那个荒地里见到的大哥哥。第二天傍晚英子又在荒地里看到他,他那天特别不高兴。他说,小妹妹,我忘不了你,又聪明又厚道。英子离开时回头看着他 他坐在杂草中间,英子忽然发觉他好象越来越远。英子刚走就听到说逮着贼了,英子躲在宋妈的背后,看到那个大哥哥看着她 英子忽然又想哭了,咬住了嘴唇。
那天学校老师教英子他们唱,长亭外 古道边,英子想着那个大哥哥就不愿意唱了。后来英子爸爸生病了,可是爸爸不愿意去住院。
那天晚上 宋妈要英子帮她写家信,宋妈让小英子写:家里大小可平安 小栓子到野地里放牛要小心 别尽顾得下水里玩。我给做好了两双鞋一套裤褂,丫头子那儿别忘了到时候送钱去,给人家多道道乏。拿回去的钱前后快二百块了,后坡的二分地该赎就赎回来,省得老种人家的地。还有我这儿倒是平安,就是惦记着孩子,赶下个月要来的时候,把栓子带来我瞅瞅也安心,还有„„说着说着宋妈忽然眼眶红红地抬起头看着小英子,英子也想哭。
宋妈喜欢给小英子和他弟弟唱儿歌,还常常给他们讲他的小栓子,小丫头。弟弟生病了英子看到宋妈给他喂药的时候流泪了。吃饭时英子问爸爸宋妈为什么哭,爸爸说那是宋妈想她的小栓子了。爸爸的咳嗽也越来越厉害了„„ 有一天 宋妈又在给弟弟唱儿歌的时候,宋妈的家人来了,却没有把栓子带来。后来英子看到宋妈坐在墙角里抹眼泪,原来宋妈一直被瞒着,栓子早在放牛时淹死了,丫头也被送人了。英子觉得宋妈好可怜,好苦。英子抱着宋妈,也哭了。后来英子的爸爸病得重了,终于去住院了。妈妈不让英子去看爸爸说那病小孩要传染,可英子想爸爸,放了学就一个人偷偷跑去看爸爸,给爸爸看成绩报告单,爸爸看到好开心。
爸爸问有没有迟到过啊,英子说自从那次下雨天想逃学被你打后就再也没有了,爸爸说你还没忘记啊,英子说那次打的好疼,想忘也忘不了啊。爸爸说,英子恨我么,英子说不,说着眼眶红了。爸爸含着眼泪说 不恨就好,小英子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英子的眼泪就要掉下来了。
那年枫叶红的时候,爸爸走了。
爸爸救过的进步青年也来看他,英子好象看见爸爸笑了。爸爸没了,英子和弟弟也大了,宋妈就也要走了。英子坐在车上看着宋妈的驴子远去了,妈妈也擦着眼泪。人去路空,只有满山的红叶。小英子就这样告别了童年,踏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
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
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巡警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英子非常难过。
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思考:
文中的小英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答:天真活泼,聪明可爱,善良、富有同情心。
《城南旧事》是回忆性的,林海音写这部小说的强烈动机就是她对北京童年往事的想念,这想念中又带有一丝乡愁。” 作者以自传的形式表达了对遭受不幸命运的人们的同情。内容分析:
1、《城南旧事》在艺术上最突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散文风格,包括它的音乐描写,评论界称之为散文化的电影。
2、童年视角,与这种“回忆”的美学相伴的,是电影的叙述角度,那就是童年视角。一个孩子眼中的北京和一个老人眼中的北京,是不一样的。老人眼中的忧愁和世事的艰难,孩子未必明了,但通过孩子的眼睛来看这些忧愁,却另有一番特别的意味。它少了一些直白的愤怒,却多了一份含蓄和疼痛。以童年视角来看成人世界,成人世界的痛苦和不幸通过善良和天真的眼睛的过滤,更有一种哀愁的美学力量。
【城南旧事主题赏析】推荐阅读:
城南旧事节选09-28
城南旧事导读课06-10
《城南旧事》教案和反思10-02
城南旧事好词佳句06-18
学生城南旧事读后感09-03
读城南旧事心得感悟600字06-28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550字作文07-01
读城南旧事有感作文650字07-29
城南旧事读后感1000字08-17
城南旧事读后感800字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