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网点实习报告

2024-07-30

商业银行网点实习报告(共12篇)

1.商业银行网点实习报告 篇一

小企业外拓团队转型工作总结报告

2015年7月初,小企业信贷专营中心国贸团队依托深圳卓越咨询公司的指导,开展了全方位的转型工作,以全面深化银行业务改革及创新,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个性化产品体系,不断将“为民务实、客户至上”的服务观念落到实处,并力求在自身的进步与提升中,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

转型工作的开展与实施,一方面是为了使我行主动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现有的传统业务模式或服务理念已无法适应快节奏变化,城市商业银行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将面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挑战,转型作为一项必须的变革举措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一只重要力量,转型不仅能为其注入新的元素和动力,更将使其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转型对于国贸团队来说,充满了诸多挑战和机遇,因此,在转型准备初期,国贸团队不仅在思想上做到了彻底认识、积极推进的觉悟,而且在行动上也做好了努力学习、脚踏实地的准备。

深圳卓越咨询公司委派到国贸支行辅助转型工作顺利开展的两名老师,在近两个月的转型工作中兢兢业业地进行转型知识的培训与辅导,转型培训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从服务精神的提出到践行,从转型任务的制定到任务的实施及反馈,均按照最能体现转型思路、符合转型要求来制定培训辅导计划,全体国贸团队员工更是在转型培训期间表现出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积极与热情。为期两个月的培训计划在下午17时30分后进行,对于柜面业务来讲,转型按照集中培训,模拟演练的方式来得出反馈结果,并持续改进,力求做到将培训内容更有效、合理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事们在下班时间积极、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肯定和表扬。对于信贷业务来说,转型提出了“立足螺蛳湾市场,向市场周边3小时车程以内的市场及工业园区进行批量营销及业务受理”的思路,更体现出转型思路的合理和可操作性。信贷业务转型准备初期更注重于理清思路、细分市场,中期注重实地营销及市场开拓,后期旨在达成合作意向,以建立较为长远、稳定的合作关系。

小企业信贷专营中心国贸团队抵押贷款业务转型“立足螺蛳湾,开拓周边市场”的提法得到了很好的践行,整个团队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营销工作,在螺蛳湾一期、二期、三期支点宣传、在华洋家居广场进行上门面对面营销、在昆阳工业园区进行老客户推介式的营销,取得了良好的反馈。通过搭建的各种信息平台进行外拓,拉横幅、印刷特别宣传页、微信公共平台推送转型信息等方式,将转型的决心体现到方方面面,整个团队在外拓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坚定转型决心、目标一致、齐心协力的精神值得表扬。

市场外拓过程中,国贸团队注重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终极目标,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积极落实。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尊重客户的意见并及时反馈,细分目标市场及目标行业,做好重点客户的管理和关系维护,不断地在探索中寻找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及符合长期合作的目标客户,以此作为出发点,在赢得老客户认可的同时,挖掘潜在客户,并在未来拓展的市场中找到适合我们产品的新客户,建立由点(一个客户群)及面(一个市场)的渠道营销手段,将我行的信贷产品以口碑方式相传,深入商户心中。

国贸团队作为一只优秀的队伍,在经济大环境欠佳的情况下,业绩平稳持续地增长,全体员工无论是在业务水平还是综合素养上都值得肯定。

一个企业的发展既离不开脚踏实地工作和持续不断地学习,更离不开对未来合理地规划及高瞻远瞩远大志向。小企业信贷专营中心国贸团队在未来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巩固转型成果作为立足根本的重中之重,不仅要做到深化转型,做精做细,更要做到放远目光,做商圈而又不限于螺蛳湾,将业务范围积极延伸到其他商圈甚至是市区以外的周边市场。此外,努力克服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注重薄弱环节的纠偏,力求做到健康稳健向前发展,这不仅是我行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将坚定的目标,更是企业自身追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转型后的小企业信贷专营中心,只有立足市场、做好规划,让市场调研及市场数据收集及分析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来,推行有竞争力的共赢产品,具体市场、具体分析,通过让有差异化的产品进入不同的市场,才能做到抢占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同时,培养一支专业、敬业、热情、有责任心的队伍,将“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型银行业服务精神落实到业务实施过程中,努力将转型成果回馈企业、造福商户。

在转型过程中,团队的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团队离不开优秀的管理者,国贸团队对员工的表扬和惩罚伴随着转型的整个过程,团队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团队长以身作则,更是与员工的专业、自觉、自律息息相关。

通过前期一系列的转型准备与努力,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做到了“主做500万以下的贷款业务”得以顺利推行,业绩成果可圈可点,并切实取得了“报一笔、获批一笔”的战略成果。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也为转型的继续推进增强了信心。

经过为期2个月的转型工作的战略实施,期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市场的细分与建立合作的过程中,涌现出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难题;经济下行期违约风险加大的难题。前者需及时反馈及与同业间相互学习,沟通及进步,做到做精做细,后者则需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掌握更为全面的风险识别技能,更要求工作人员不断夯实专业知识等综合素养,较好地掌握客户经营状况的硬信息和信誉方面的软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违约而涌现风险的可能性。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只有我们心系企业发展,积极贯彻落实转型部署战略,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我行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

2.商业银行网点实习报告 篇二

一、商业银行基层网点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1. 挪用客户资金。

挪用客户资金一直是各行严厉打击的行为之一,因为它一旦发生将会对银行声誉造成严重伤害,也会极大损害银行和客户的利益,虽然通过各行的综合治理挪用客户资金的现象已大为减少,但并未完全绝迹。目前,挪用客户资金的手段主要有:利用保管客户存折的机会直接转出、利用调换汇款凭证、冲账取现、密码挂失等环节挪用客户资金。

2. 柜员卡、柜员密码保管不善。

柜员卡、柜员密码是内部牵制制度在电算化会计中的体现,是识别柜员身份,柜员凭此进入操作系统的工具,必须一人一卡”,由柜员本人负责保管。如“果柜员卡、柜员密码保管不善,就会为银行内部作案打开方便之门,并且一旦出现案件,难以分清责任,这对银行和柜员都留下了较大的风险隐患。

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使用他人柜员卡办理业务;柜员调离后未及时注销柜员号;出于相互信任的缘故,不按规定设置密码;不定期更换密码;密码设置简单,离岗不签退等。

3. 营业网点重要空白凭证管理不到位。

主要表现:凭证账物核对环节不规范,日常交接、营业终了未进行账实核对、监督盘点;未严格执行重要空白凭证定期、不定期查库制度或查库流于形式;重要空白凭证账务处理不当、账实不符;凭证领用环节不规范,网点派人到上级机构领用重要空白凭证,发放凭证时审核不严格,存在缺少介绍信、领用单签章与预留印鉴不符等现象。

4. 为对公客户提供的上门收、送款服务控制上存在风险隐患。

主要表现:未签订协议或协议内容不完整(包括银企双方职责不明确,交接手续、操作规程不清晰等);单人上门收、送款;收取现金未及时足额入账或暂存个人账户等。

上门收、送款业务是一项风险较大的业务,在手续不完备的情况下就开展上门收、送款业务,使不法分子利用上门收款不入账等形式挪用客户资金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

5. 未按规定办理储蓄挂失业务。

目前储蓄挂失业务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主要表现为:缺少客户签名;上门核实不规范,如大额挂失(10万元以上)调查全部由业务发展人员完成,网点无参与,不能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客户证件逾期;余额清单与申请书签名不一致;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储蓄挂失业务、对储户和银行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出现客户存折、银行卡或存单被盗,不法分子利用柜员办理业务中的违规行为,办理密码挂失,将资金盗走,银行将承担违约风险责任;挂失信息记录不正确,易形成银行与储户之间的业务纠纷。

6. 业务印章使用及管理的控制不足。

主要表现:领用登记记录不完整,章证未分管;业务印章使用未做到人离章锁、离岗尾箱加锁;非营业时间业务印章没有入库保管;停用印章未上缴等现象。从各种违规案例可以看出,许多案件都是由于柜员不谨慎,让犯罪分子盗用业务印章作案,造成对银行资金、银行声誉的损失,也给自已的职业生涯带来危害。

7. 业务授权制度未切实落实。

主要表现:授权人员在系统中授权后在业务凭证、传票上漏签章;授权人员外出时根据经办人员口头汇报业务内容通过电话或短信授权,授权后未认真审核被授权的业务内容;大额存取现金化整为零,违反“分级授权,授权有限”的原则,逃避授权监督等。

大额存取现金和大额支付审批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内部监督制度,是由有权审批人对这些风险较大的业务进行再次审核和对经办人员经办业务过程进行监督的一种形式,如果不严格执行,等于少了一层监督,多了一层风险。

8. ATM管理。

主要表现:在清完ATM后,业务管理人员未打乱库门密码;ATM钥匙和密码未垂直交换或交换未办理相关手续;未严格遵守“双人清点”制度;吞没卡管理不规范;清机日志填写过于简单等问题。

9. 漏填业务单证或业务单证填写不规范。

如在办理电子银行业务时,柜员在审核客户填写的开户申请表时,必填栏有漏填现象;在办理基金业务时,要求对每位新开基金客户签订《风险提示函》,但有些网点未要求客户填写,有些网点虽然有签订,但存在漏填现象等。要求客户提交的材料未提交或客户填写的单据不规范,轻则造成与客户发生纠纷,重则造成银行资金损失。

二、商业银行基层网点会计风险的成因

商业银行基层网点会计风险的成因概括起来有:员工对业务流程及相关规定不熟悉、操作不熟练、对风险环节缺乏敏感性、责任心不强;工作安排不合理而导致员工过于疲劳等。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规章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多年来,尽管银行已制订了不少规章制度,甚至一个网点的规章制度可以堆满一间房子,但很多银行还未形成一套清淅、明确、易于掌握,而又系统的业务操作流程及相关规定。主要原因首先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者身处上层,大多未直接办理具体业务,制度出台前又未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未充分考虑业务开展后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使规章制度不够细化或存在遗漏或缺乏可操作性或缺乏超前性和可预见性。其次,规章制度零星、分散。规章制度制订后,通常通过网络以通知、规定、操作细则等形式下发,随着业务的开展不断出现新问题,原来制订的规章制度变得不够完善,于是就不断下发补充文件,造成规章制度零星、分散,增加了一线操作人员掌握规章制度的难度。

2. 柜员的素质跟不上业务的发展需要。

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在银行的广泛应用,银行普遍采用综合柜员制,每个柜员只要得到授权就能处理本外币对公、对私存贷业务和结算、代理业务等各类中间业务。随着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工具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对员工的要求更高,但目前各行一线柜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商业银行基层网点第一次学历本科以上、专业对口的员工并不多,有些行还存在以“租赁工”、“劳务工”等形式招骋的技校生、中专生,他们并不是银行的正式员工,职业归属感不强。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只是把网点作为培训基地过渡,工作不到一年后,要么上调到各业务主管部门,要么调离银行。由于部分柜员业务素质不高,不能及时准确理解与消化国内外银行的先进理念、理论,甚至对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的理解也不到位;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服务态度欠佳;责任心不强,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由于柜员的素质跟不上业务的发展,不但影响银行业发展,而且会形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3. 普遍存在“重业务发展,轻管理”的现象。

目前,各商业银行金融业产品日趋相同,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发展压力,一些基层网点片面追求业务发展,忽视合规经营与风险防范,以人情代替制度,图省事走捷径,存在侥幸心理,对老客户、大客户放松要求,灵活变通,违规处理业务,造成严重的风险隐患。

4. 人文关怀少,利益分配不均。

主要表现在:各个商业银行管理者与一线员工的待遇相差较大,平时与业务挂钩的绩效处置基本上也是网点一把手说了算,如果利益分配不合理,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出现消极怠工现象;商业银行为了安全起见,把整个网点装修得严严实实,柜面是厚厚的防弹玻璃,员工几乎处在全封闭的环境中工作,空气不流通,身处其中,时时感到无形的压力;在员工配置上,故意将家住东城的员工,调至西城的网点,员工为了减少路途奔波,通常是上午、中午、下午连上,有员工反映,上班上到下午时,脑子有时会有麻木的感觉;在风险管理上只罚不奖;管理者对一线员工态度粗暴等等。

5. 培训方法不科学、不及时、走过场。

各行对一线柜员的培训力度普遍不足,且往往滞后于业务的发展,根据我们对某市商业银行30个网点的调查发现,某项新业务推出来后有五个网点未及时组织学习;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培训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未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针对性不强,不管是一线柜员还是业务主管都集中参加同样内容的培训,甚至一些与一线柜员关系不大的内容也再三组织员工集中学习或收看,如某某省长、某某市长以权谋私、受贿或养情妇等内容;有些网点派代表外出学习,但派出的代表学习回来后不传达或传达不全面;有些商业银行虽然有晨会制度,有每周班后业务学习,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监督检查,使一项良好的制度变成走过场。再加上员工自学的自觉性不强,导致业务素质相对偏低,缺乏足够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与新的会计管理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直接导致柜员工作质量不高和习惯性违章操作。

三、商业银行基层网点会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1. 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人为操作风险。

业务流程改革是整个银行综合改革的基础,它涉及到人员、机构、岗位、绩效、服务、信誉、核心竞争力等各方面,在技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研究,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降低各种人为的操作风险。如开发指纹授权系统替代现有柜员卡授权模式;在凭证传递过程中尽量减少手工落地处理。

2. 不断完善、健全规章制度。

制订规章制度要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尽量借鉴国内外同行的经验,要结合历次检查发现的问题,加强对业务风险点的前瞻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一些零散的规章制度进行整理、完善、汇编成册,制订一套适合银行业务发展要求,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要制订业务岗位说明书,使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在绩效考核制度中要强化质量管理指标的考核,并建立层层负责制。要奖罚分明,不要只罚不奖。

3. 科学地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

培训的重点是传授岗位所需的制度、技能和知识及屡查屡犯专项治理内容,对新员工及责任心不强的员工要指定“传、帮、带”责任人,实行全程跟踪培训。要提高一线员工的业务操作熟练程度,实践证明,在操作上屡查屡犯,主要是操作熟练程度不够,以至于丢三落四。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养成定型操作的良好习惯。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同事之间要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补台不拆台。要加强对员工思想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做一个法制观念牢固的人,能抵制的金钱诱惑,能常在河边走,做到不湿鞋。

3.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增减之谜 篇三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其营业网点和柜员的数量增长上均呈现放缓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某国有银行于今年5~7月缩减营业网点数量达50多家。另外,该行的柜员人数相比2015年缩减2000余人。抛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在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数量增减上举足轻重。

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之所以零星散落各处,很大程度上是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服务。从西方银行业发展历史来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主要经历如下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开展范围较窄且仅限于表内,如个人存款为主的储蓄、支票存款及相应的汇兑与结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消费信贷的兴起,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开始从以负债为主转向资产业务;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银行经营战略的转型,商业银行的业务重点开始从批发业务转向零售业务;20世纪90年代至今,商业银行零售范围逐渐拓宽至银行卡、投资理财等领域。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在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环境,使得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数量也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及外资银行进军中国,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曾出现过爆发式的增长(见图1)。

1 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曾出现爆发式增长的原因

1.1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息差收窄导致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缩水,而零售业务却能带来较大的非利息收入。因此,为实现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商业银行将促进零售业务发展作为自身战略转型的一环,不断推动零售业务的发展。除此之外,批发业务面向的对象多为具有较强议价能力的企业,而零售业务面向的对象一般为个人投资者。相对于前者而言,其议价能力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部分收入。

1.2 激烈的竞争

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商业银行有扩张其信贷规模的冲动。在存贷比取消后,监管层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资本金约束和监管趋严的形势使得商业银行不断创新以规避监管。而在零售业务中,由于理财、保险等占据着较大的比重且不占用资本金,零售业务自然成为商业银行的新宠。

1.3 中国加入WTO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需履行当初加入该组织时的承诺。而根据WTO相关协议规定,外资银行可来华开展业务。这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会与国内银行争夺零售业务的客户群。银行的零售业务很大程度上受到银行网点数量的影响,在背腹受敌的情形下,商业银行决定选择扩张营业网点数量以抢占客户,大力发展零售业务以改善收入。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不断发展,国内银行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国内商业银行在拼营业网点数量上狠下功夫。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自助服务和电子渠道为客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其成本低且服务快捷,这对传统商业银行营业网点产生一定冲击,导致其网点数量减少。值得注意的是,该影响仅限于低价值、简单的交易和服务需求。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动态均衡数量很大程度上受零售业务左右,因为与客户建立全面有效的关系,处理高价值、复杂的交易和服务需求都依赖于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提供的服务。尽管互联网金融对营业网点在量上会形成一定的冲击,但具体在度的把握上仍在很大程度上受零售业务的影响(见图2)。

2 当前商业银行在网点数量上做减法的原因

2.1 互联网的冲击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受自助服务和电子渠道的冲击,部分零售业务模式也由被动转向主动,如信用卡业务可依托互联网实现上门主动服务,改变以往去营业网点开户的被动模式。另外,部分业务还可通过线上完成。

2.2 营业网点扩张需求降低

与外资银行争夺零售业务市场大局已定,营业网点扩张需求降低。部分外资银行零售银行业务于几年前便早已退出中国市场,花旗银行则在近两年内关闭4家在华支行。在监管机构严格监管下,外资行营业网点扩张极度受限。此外,居民对外资银行熟悉程度、信任度不足等因素导致外资银行进军国内零售业务“水土不服”。

2.3 营业网点转型

替代原有粗放式扩张,转向精细化经营,努力实现商业银行营业网点转型。无论成本上还是效率上,原有粗放式扩张均与现代科学经营理念不符。而前期的方式纯属商业运作所致。

3 结语

保守预估,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数量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断崖式下降。目前,营业网点数量减少更多是商业银行在战略层面所做的调整。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对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仍发挥着其他渠道短期内无法替代的作用。

首先,商业银行营业网点能够实现面对面的金融服务,对专业能力匮乏的投资者提供专业的指导,提供各种个性化服务。目前,在欧美国家中,理财产品的购买仍然大部分通过网点来实现。

其次,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提供的某些服务功能(如大额存取款业务)是其他渠道所不能替代的,而目前此类服务仍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最后,在金融产品的交叉营销、高净值客户的增值服务、资金借贷的现场核算清点等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的业务中,银行网点仍是主要渠道,其扮演的重要角色在短期内难以替代。最后,国内银行客户网点渠道的偏好使得银行网点目前仍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渠道。

收稿日期:2016-08-19

4.银行网点经理工作报告 篇四

自担任营业经理以来,XX善于从自己多年的业务实践中总结经验,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不断得到了提高,在支行领导与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华夏分理处的各项业务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内控机制日渐完善,服务规范、服务技巧也有了明显的改观;分理处柜员在县支行以及市分行各项业务测试中能取得优异成绩,在 20XX年11月XX地市分行业务大擂台赛上,分理处两名员工为县支行取得团体第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范文之工作报告:银行网点经理工作报告。

一是以“身先士卒”感召人。在平常的工作中,她努力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做好,要求别人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处理工作不搞特殊化,也没有人情可言。她认为在制度和规范面前,只有自己做到了做好了,才能要求别人做到做好,于是她平时事事都把工作做到员工前面去,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带动全体员工勤于工作,乐于奉献。因分理处人员紧张,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特别是20XX年7月,DCC系统的上线,近2个多月的时间,不分上班和休息,她整天把精力都扑在工作上。特别是近五轮的DCC测试,整天扑在工作上,从早上7点30分到网点一直到晚上11点多,中饭和晚饭都在网点将就了。将近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因早上上班,孩子还在梦里,晚上回家,孩子已睡着了,连续有好几天都没能和孩子见面。为了做好分理处的工作,她对家庭欠的太多了,她的丈夫在乡镇工作,工作也很繁忙,家务活和小孩子只有全都扔给了年迈体弱的婆婆。

二是以“真诚友善”团结人。“与已为善;此为上也;与人为善。为大上也;人人为善,此乃上上也!”这是一个单位、一个团体能否精诚团结、和睦相处的关键所在。在工作中她从关心员工工作和生活入手,经常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取得员工的信任,进而取得全体员工对其工作上的支持,群策群力,全面做好分理处各项业务工作。充分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不为小事斤斤计较,着力营造同事之间,工作上支持、人格上信任,以信任促进团结的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在分理处处处营造“家”的氛围,哪个员工病了,她都第一时间送去分理处全体同事的问候,现在分理处从主任到员工大家工作上是同事关系,生活上朋友关系,同事之间关系融洽。有些家庭问题还和同事商量,大家尽量想办法解决。如果有哪个同事出现业务差错了,大家主动帮助解决分析,尽自己能力为同事找回损失。

5.商业银行网点实习报告 篇五

本周走访了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两家银行和本银行的两个网点,通过对网点布局,服务,产品及分工的实地考察,这次调研,是我第一次真正了解网点银行。之前对网点银行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些理论资料上。对于在中国如果做好一个网点银行,它的特点究竟在哪里,我并不清楚。直到参加网点银行的调研,我才体会到银行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的区别。那是银行人专业服务的价值体现,更是最真实的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的真实写照。以下是我这次调研的结果与感想:

1、大堂经理制

大堂经理的职责是要负责每日案场原值班人的工作职责,履行案场接访质量、正常门岗轮序以及案场纪律的监督等职能,监督前台置业顾问工作情况,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堂经理要维护好正常的客户办理业务的秩序。走访的这几家银行中,他们均设有1-2名大堂经理,服务都比较好,站在客户的角度用通俗易懂的话与顾客交流,细心的帮客户处理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客户步入营业厅以后,大堂经理会主动询问办理何种业务,并帮忙取号,客户办理业务时,大堂经理亲自指导填表等,并时刻观察大堂情况,当客户拍照时,大堂经理立即上前制止。同时,对于我们咨询的关于他们银行的相关业务,如理财产品、网银收费等均对答如流。对比之下,我行有的网点,客户进入后,大堂经理皆不在岗位上,迎接客户的是保安,接受询问时与客户插科打诨,调侃,这种行为会使得客户认为银行人员表现非常不专业。大堂经理是客户接触的第一位银行员工,各行该岗位工作人员皆表现出礼貌、服务亲切、业务熟悉等专业特质。因此,我行的相关网点可以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我行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

2、网点布局

各网点布局皆很宽敞明亮,客户等候区设有饮用水及电视等,其中电视机播放各个银行的产品以让客户了解。在工行,设备的摆放让人觉得有空间密集感,显得空间很挤,特别是自动叫号机摆放在大堂经理工作柜台的里面,让客户踏遍整个网点都找不到,相比之下,我行就显得做的特别好,自动叫号机放在门口的入口处,客户一进门就可以看到,设备的摆放很有顺序,然客户一见就清晰明了。

3、各大行营业网点都有明确的功能分区

6.桂阳县大型商业网点调查报告 篇六

2011-09-16 17:41文章来源: 湖南省商务公众信息网文章类型: 摘编内容分类: 新闻

一、基本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区域内拥有各类商业网点2651个(不包括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总营业面积216248.3平方米,营业额达39.63亿元。县城人均商业网点面积为1.97平方米,其中人均零售网点营业面积0.84平方米,人均文体休闲娱乐场所营业面积0.16平方米,人均餐饮/宾馆/旅店0.96平方米。桂阳县各类商业网点中,零售商业网点数量最多达1973个占总数量的70.7%,占总有营业面积的42.6%,虽然有惠康连锁超市和桂阳大市场总营业面积分别达到40000平方米和60000平方米,但网点单店营业面积不大,营业面积达5000平方米及以上大型商业网点为零。

二、存在问题

(一)网点过度集中,发展不平衡。一是目前我县大部分城区的商业网点主要集中老城区商业中心,即以现有的芙蓉路、体育路、蔡伦路、向阳路、桂阳商业步行街等商业区为主干发展,局部已经出现无序竞争现象,而一些社区商业网点比较缺乏。二是规模、档次结构不合理,城区中低档网点过多,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需求。三是商业网点结构比例失调,出现中心城区网点购物拥挤、交通阻塞,新建的住宅小区、城市郊区商业服务设施不足、商品交易市场的经营和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现象。

(二)定位不准,缺乏科学规划。一是商业氛围不浓厚,桂阳目前仅有一家肯德基和步步高连锁超市,几乎没有大品牌、知名企业入驻桂阳。二是缺少大型百货商场、购物超市。目前,桂阳新建高层建筑中尚未规划有5000平方米或以上的商业建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沃尔玛、苏宁等大型知名企业进驻桂阳时却因为找不到大型的商铺而抱憾而回。三是老城区商业中心多为自发形成,随着规模扩大,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诸如废水、废气的排放缺乏相应的处理条件,直接影响周边环境;因为停车位不足,交通流量大等造成拥堵严重,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三)商业业态业种不齐,层次结构不够合理。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商贸业零售额对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贡献最大,近三年来占总额比重一直在60%以上,住宿和餐饮零售额相对较小,发展相对迟缓,不能满足居民多样化需要;从网点分布来看,桂阳县城区商业大部分集中在老城区,大多数区域缺少社区商业网点,发展比较滞后。城区农贸市场辐射半径864米,明显偏大,不能满足据步行5-10分钟便能购买到日常生活必须品的需求;单从桂阳城区零售业态来看,业态相对单一,大多数为食杂店、小商铺,缺少大型超市、厂家直销中心和专业交易市场。

(四)商业信息化程度不高。桂阳商业现代化、信息化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利用POS机结算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商业企业不够普遍,银行卡消费的使用和推广未能普及,即使是在商业氛围最好的桂阳商业步行街也未普及POS机结算;目前批发市场大多数实行传统交易方式(现金、现货、现场),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的现代商品流通交易方式应用不多。

(五)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在执行过程中不到位,存在偏差现象。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缺乏强而有力的监管机制和手段,与其他部门配合不足,加上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和规范不够清晰、完善,导致在具体操作执行上出现偏差或其他相关状况发生。如桂阳商业步行街是目前 桂阳商业相对集中,档次较高的一条商业步行街,是展示桂阳商业形象的窗口,但桂阳步行街现在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道路两旁摆摊设点情况严重,机动车辆随意进出,严重影响步行街的形象。

三、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优化商业网点布局。要进一步扩大商业网点规划的宣传力度,加强规

划的可操作性和力度,已形成的各种商业业态网点的改造、改建应参照规划执行。针对商业网点高度集中于老城区,新区、郊区的商业网点相对较少的情况,建议应该在新区和城郊设立适应该区消费人群的中小型商业网点,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商业和便民商业设施,满足市民日常生活购买需要。

(二)明确定位,突出商业特色,吸引不同目标消费人群。城市商业网点应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分析,准确定位目标消费人群,凸显个性。如利用特色产业及其与专业市场的良性互动,大力扶持发展以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支撑的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突出商业网点建设的特色和吸引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又如提升桂阳商业步行街档次,打造环城西路特色餐饮一条街、欧阳海大道休闲娱乐一条街、塔背水库环湖文化休闲长廊等特色商业街和专业市场。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商业网点规范化管理和实行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明确商务部门对商业网点的职能和手段,确保商务部门对商业网点的监管和服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尤其要加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和调控手段,减少商业网点建设不合理的现象发生。

(四)加快升级改造,服务人民群众需要。要按照压缩总量、整合资源、强化功能、规划管理的原则,努力改造提升专业市场和交易市场,推进商品交易市场组织、经营和管理的创新,并积极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多种手段改造传统业务流程,提高市场的附加值和潜力。同时充分发挥城市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将网点规划工作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等工作相结合,更好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为新农村建设服务。郴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瞿海调研市中心城区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

2013-08-16 18:15文章来源: 湖南省商务公众信息网文章类型: 转载内容分类: 新闻

8月15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瞿海对中心城区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进行调研。市级领导张成城,市政府秘书长李五一,市商务局局长毛玉祥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从去年开始,我市开始大规模推进旧城区改造和新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旨在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力。按照“三年市场建设行动计划”和“351111 工程”时间表,我市将用三年时间,打造5 个单体面积超过20 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和10 个区级商业综合体。

瞿海一行先后实地查看了步步高置业·新天地、友阿国际广场、美美世界城市商业广场等项目建设情况。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项目业主代表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获得市直各有关部门的面对面答复。

瞿海强调,旧城改造和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是城市大提质的重点项目和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民生工程。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统一认识,大力支持项目建设,加大服务力度,确保项目按时序进度推进。各部门要进一步优化项目服务,重点在征地拆迁、用水用电、杆线搬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要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切实履行责任,加快相关手续的审批办理,加大项目协调调度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各项目业主单位要加快项目进度,进一步增加施工力量、设备,比速度、比质量、比管理,尤其要进一步优化项目功能,加强规划衔接,强化交通组织和人员疏散,充分发挥城市综合体的综合功能。

来源:(湖南省商务公众信息网)

桂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领头雁

发布时间:2011-08-04 17:19:19来源:县电子政务信息中心作者:不详【字体:大 中 小】

凯悦国际五星级宾馆。该项目由郴州市万通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发,项目占地2万平方米(3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8亿元。宾馆由香港埃菲尔公司设计,中铁七局施工建设,按五星级标准设计建设,设置总统套房、保龄球馆、地下大停车场等,同时配套建设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多功能同步翻译会议中心、会展中心、3D影院、桂阳历史名人星光大道、店前广场、中西餐厅、休闲中心等设施。项目于2010年7月底 动工,目前已完成全部基础土石工程和地下车库主体工程,楼面建至第四层。凯悦国际五星级宾馆的建设,顺应了我县加速发展的要求,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于加快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全县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和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成为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

金都汇高星级酒店。金都汇高星级酒店项目是我县一个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占地面积67亩,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集商住、酒店、休闲、娱乐、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酒店按国家高星级酒店标准设计、建设和装修,建成后将成为我县首家五星级花园酒店。目前,已投资1.26亿,土地摘牌、地基勘探、料场建设等前期工程已经完成,正在进行酒店地下室建设。该项目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善城北新区服务功能,对提升我县城市品位和档次及旅游接待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将成为我县城市建设的又一张精美名片。

家具产业园

桂阳县家具协会

燕山

项目区

规划用地200亩,建设较大规模家具生产基地,吸纳多家企业投资办厂

5000

3000

李小龙

欧阳占锋

家具产业园

7.商业银行网点实习报告 篇七

关键词:杭州西湖,商业网点,配置,借鉴

为促进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受上级部门委托, 笔者有幸和相关部门人员赴杭州西湖公园风景区名胜区对景区商业网点的配置进行实地考察。如何结合福州市特有的环境和历史文化条件, 丰富城市公园商业网点配置, 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为游客提供更为完善、便捷的服务, 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一、杭州市西湖景区周边商业网点建设经验

(一) 创新体制, 提升管理

2002年以前, 杭州西湖风景区由于行政资源分散, 杭州市园文局、规划局以及区级政府都不同程度上拥有对西湖风景区的管理、审批权, 多头管理的模式造成了各部门各自为政, 推诿扯皮, 众多的规划、法规以及行政管理难以最终落到实处。为此, 杭州市政府对整个景区的管理模式进行了重大调整及重组, 杭州市园文局更名为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下称西湖管委会) , 全面整合西湖景区内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执法以及一级财税等政府行政资源。西湖管委会 (园文局) 一方面作为市政府下属的专业局, 原有行政职能仍保留, 除西湖风景区外还管理着杭州市全市的园林绿化以及文物;另一方面作为市旅游局业务指导的独立行政区, 除不配备“公、检、法”职能部门, 其余政府各职能部门均配置齐全。整个西湖景区及周边区域做到统一保护, 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管理, 形成“区局一体, 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 有效遏制多头管理、互相推诿的弊端, 为景区周边商业网点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 全盘规划, 合理布局

在景区周边商业网点配置方面, 杭州市结合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全盘规划景区周边商业网点建设的空间布局, 进行合理的业态引导。利用西湖景区现有历史、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 完善公园配套服务网点, 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商业网点配置。如:“楼外楼”的大众化餐饮消费, 西湖景区特色“民宿”, 西湖特色旅游及文创产品等, 既带动了景区消费, 又宣传了杭州历史文化, 一举两得。

(三) 会所转型, 业态调整

2014年, 西湖管委会对西湖核心景区的30多家高端会所进行关停、整改。随后出台制定了公园核心景区内商业业态“三不”原则, 即公园核心景区内不得从事油烟污染大的大型餐饮, 只能从事“蒸、捞、拌”等小型餐饮、西餐、咖啡甜点、茶座、饮品等餐饮业态;核心景区内不得由住宿、宾馆业态;核心景区内不得用作办公写字楼。要“无门槛”的让普通游客可进入, 可消费。杭州景区内目前除“楼外楼”、“天外天”、“山外山”三家代表杭帮菜文化的大型国有饮食业态得以保留以外, 其余高端饮食会所均已关停转型。“楼外楼”、“天外天”、“山外山”三家酒楼消费标准也已降低到工薪阶层可消费的水平。转型的高端会所多已改变为茶座、咖啡、摄影、艺术馆以及其他文创等行业。公园内的一般饮食业, 不在此次会所关停整改范围内, 照常营业, 消费基本在人均20元作用 (例如水饺一碗20元) 。

(四) 科技文创, 多元发展

2012年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推出的杭州智慧旅游手机APP应用正式上线, 它以电子地图为基础, 结合GPS定位功能和搜索功能为游客提供文字、图片、音频等形式的杭州旅游资讯[1]。此外, 西湖管委会加大了在网络电商、微信公众号、智慧景区服务以及文创产业的投入, 引导和培养一批电商营销和文创研发的企业和人才。2014年, 西湖管委会推出了“西湖礼物”特色品牌旅游商品专卖店, 专卖店内销售的产品多为地方文创企业自主研发、精心制作, 带有浓郁西湖景区特色的旅游商品, 从而打破目前国内旅游产品同质化的现状, 实现西湖品牌的特色经营。由于西湖管委会的政策扶持, 行业协会的统一管理, 政府的品牌推广, 加入西湖景区文创研发的企业团队已达到百家, 研发文创产品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二、对福州城市公园商业网点配置启示

(一) 整合资源, 创新机制

1、整合行政资源, 构建强效管理体制

目前, 福州市园林局下属各公园景区承担着园内的绿化、环卫、安保、维修维护及部分经营等管理工作, 无相应的规划建设审批、行政许可 (含经营许可等) 、行政执法等权力。公园建设、管理及经营往往需协调多个单位和相关部门, 难以形成合力, 突出成效。建议:借鉴杭州西湖管理模式, 由有关部门牵头成立福州市公园景区管理委员会, 整合福州市内各公园景区资源, 重点划定西湖、左海、于山、乌山、屏山、闽江公园等各公园及其周边配套商业网点, 纳入公园景区管理委员会管理范围。下放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行政权利给管委会, 强力构建条块结合的公园景区管理体制, 推动福州市公园景区商业网点建设及福州市旅游的全面发展。

2、大规划, 细布局, 搭建整体城市旅游景观带

福州市区内的公园景区相对与杭州西湖景区来说比较分散, 公园景区大多数被住宅, 写字楼办公、道路以及其他形式商业配套分割, 无法集中划定出一块区域作为单独管理的行政区进行统一管理, 难以形成整体公园景点旅游经济带。建议:加大景区周边设施建设投入, 打通各主要公园景区壁垒, 搭建整体城市旅游景观带, 打造福州特色旅游品牌。 (1) 打造西湖—金牛山公园—闽江公园北园—上下杭—白马河公园—三坊七巷—西湖城市公园旅游景观带, 对周边建筑加大景观整治力度, 规定周边商业业态形式范围, 引导较为集中的具有福州旅游特色商业业态。 (1) 连接打通西湖到闽江公园北园一线。将西二环北路与西湖景区的中间地带纳入西湖景区的管理范围内, 改造西湖、西湖梦山景区周边道路, 设置步行道, 连接西湖梦山、金牛山公园、至北江滨公园一线, 设置有轨旅游专线, 并结合北江滨大道城市阳台的建设, 配置江景咖啡、酒吧、餐饮文化等中高端商业网点, 打通闽江公园北园和北岸CBD大型商业综合体之间的壁垒, 使公园景点旅游业态和商务休闲业态相互延伸, 提升闽江北岸商务休闲游的品质。 (2) 结合台江上下杭景点改造, 将闽江公园北园延伸至上下杭景区, 并结合内河游览方式将白马河公园景点、三坊七巷以及西湖景区连接打通, 最终形成闭合的旅游回路, 整体打造福州旅游品牌。整个旅游回路中, 可采用纯游览方式进行, 将周边市民的生活交通需求与旅游游客游玩需求进行部分切割, 旅游回路上的游览交通工具可采用套票的形式, 增加旅游收入。

(2) 仓山区南江滨公园沿线, 也可借鉴北江滨的做法, 将南江滨大道改为下穿式通道, 公园与周边商业网点及社区应无缝连接, 延线路面应设置为步行街, 将环南台岛延线商业业态导入到环南台岛景观带中, 形成具有仓山地域特色的公园景点旅游商业业态。

(二) 拓宽思路, 完善业态

1、制定公园业态配套标准

现有的《福州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 缺乏公园商业业态配套标准、形式的相应规范, 限制了公园景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建议:进一步完善修编《福州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 制定统一、合理的公园商业业态配套标准, 应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 在统筹兼顾游客游园基本服务需求的基础上, 明确业态规模上限、业态经营许可范围, 划定业态许可区域, 完善公园景区基本配套业态。

如:配套公园景区内的餐饮 (以少油烟, 绿色环保为主) 、咖啡、茶座休闲、零食便利超市、摄影、文创、旅游纪念品销售以及景区周边的宾馆住宿、大型商业综合体等。

2、加快公园会所业态转型

目前福州公园景区内的会所, 都在转型改造阶段。建议:学习借鉴杭州西湖景区做法, 对大型高端会所给予关停整顿, 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鼓励引导其转向政策允许且适合公园景区内经营的特色产业;对公园内小型饮食店, 符合“蒸、捞、拌”形式的低油烟的饮食业态给予恢复营业, 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和规范, 更好的为游客服务。此外, 可结合福州的木雕文化、脱胎漆器文化、软木画文化以及福建其他地区文化开发以博物馆形式的咖啡茶座商业业态和旅游纪念品业态;也可融入公园特色花卉, 特色植物, 打造具有公园自身特色的养生饮品文化以及农业食品文化。

3、打造业态科技服务平台

福州市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 也是福建省旅游及福州周边旅游的重要中转站。但目前, 福州各公园景区在网络电商运营、微信公众号、APP、智慧景区服务等方面都在起步阶段。建议:在创新完善公园景区体制的情况下, 集中力量, 建立统一的, 规模较大的福州市公园景区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APP服务平台。在网络上整合福州市乃至福建省的各大旅游资源, 形成资源共享, 扩大门户网站、微信及APP工具的服务覆盖范围。网络平台主要以提高公园景区服务质量为载体, 以为游客提供便利便捷为商业业态发展目标。网站销售产品可包含门票、旅游服务、交通运输、住宿以及旅游纪念品等特色服务及地方商品, 不断推进福州公园景区的旅游品牌建设。在网络页面设计上, 还可留出稀缺广告位, 对网站上的稀缺链接进行招标, 转让网站广告经营权。在公园景点规划布局上, 适当配置智慧公园配套设施, 如自动售卖亭, 自动卖报机、银行自助服务以及WIFI云服务等, 推进公园景区的信息化建设。

4、打造文创特色旅游品牌

目前福州市各个区内都设有文化创意园, 文创企业的数量并不少, 但大多数文创企业多以房屋装修设计和艺术工艺品创作为主。在旅游商品开发上, 文创企业投入相对薄弱, 公园景区的售卖亭、商铺等商业业态内容较为单一。建议:借鉴学习杭州西湖经验, 结合福州民俗、文化和历史, 打造寿山石、牛角梳、船政、三坊七巷文化等特色品牌旅游纪念品专卖店, 并加大在公园景区内的投放, 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APP等科技服务平台, 扩大销售规模, 丰富公园商业业态内容。对公园景区内, 不便增设固定网点的, 还可通过增设移动售卖网点, 在节假日和人流量较大时, 进行移动售卖, 更好的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

三、结语

目前, 福州特有的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游玩, 丰富城市公园商业网点的配置对促进旅游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城市公园商业网点配置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网点的配置既要满足服务外来游客需求, 又方便当地居民的生活使用, 本文根据杭州西湖景区周边商业网点配置的经验, 尝试通过整合资源, 创新机制;拓宽思路, 完善业态等方面进行规划控制与引导, 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与环境相适应的、具有福州特色的公园旅游商业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8.商业银行网点实习报告 篇八

——培训到位,转变营销理念。为强化大堂引导员的业务水平,合江农商银行高度重视其在岗学习培训,有针对性地制定阶段培训方案,按月测试,激励大堂引导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使培训方式贴近实际,减少了集中培训成本,促使大堂引导员熟练掌握日常工作中应掌握的产品知识和业务技能,全面提升大堂引导员的综合技能,真正发挥大堂引导员在银行大厅服务的重要作用。

——梳理到位,培养参与意识。为有效落实大堂制胜,感知客户真实体验,总行领导高度重视大堂引导员的工作意见反馈。自8月中旬大堂制胜项目试运行以来,总行共组织大堂引导员开展了6次集中学习讨论,收集梳理建议48条,其中有涉及电子银行部、财务会计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网点转型办公室根据大堂引导的意见及建议进行归纳总结,并实时移交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完善。

——监督到位,规范落地执行。为了有效规避内部检查固有的局限性,实现广视角、多维度的考核监督,合江农商银行采取内外部检查的方式,对全行13个有大堂引导员的营业网点进行跟踪、督导。内部检查由网点员工对大堂引导员的每月工作检查打分,并将检查结果及时上报网点转型办公室;外部检查主要是总行员工担任的“神秘人”暗访,即神秘人采取实办业务、现场调查、翻阅意见簿等方法,对营业网点进行现场勘查,登记检查日志,点评检查结果。总行根据检查结果对各网点大堂服务情况进行综合打分排名,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保证大堂引导服务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执行。

——榜样到位,振奋大堂精神。由于部分大堂引导员还是新手,如福宝支行、参宝分理处等网点负责人便躬亲示范,亲自在大厅服务引导客户,为大堂引导做表率。以福宝支行为例,其大堂引导员叶丽是2015年10月新参加工作的同志,刚到网点时有点不知所措,网点负责人何泽江便亲自在大堂指导工作,以身作则,鼓励大堂与柜员互动协作,主动为其梳理工作方法和流程。截至2015年12月底,福宝支行的柜面可分流率达到6%,较10月降低了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榜样到位在新人成长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截至2015年12月31日,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大堂引导员通过厅堂主动营销、贴心服务,累计营销换卡换芯客户298户、普卡2446张、金卡28张、白金卡12张、短信银行1980户、手机银行556户、个人网银61户、企业网银1户、对公基本账户1个、POS机5台,平均柜面可分流率由8月的17%下降至12月的13%。

9.商业银行网点建设 篇九

在银行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银行网点是银行经营盈利的直接来源。故对银行网点的建设与规划对银行来说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银行网点就是银行对外营业的地方,一般分为分行,支行、分理处、储蓄所和二十四小时自助银行等。对银行网点的管理主要在于营业网点布局和结构及营业网点本身的管理。

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管理状况如下:

l、布局现状。按行政区划设置。我国的商业银行都直接沿袭了人行的设置模式,完全按照行政区划来逐级设置分行,点多面广。这样的布局弊病一是摊子大,战线长,不利于经营管理,决策意图的贯彻实施大受影响;二是造成网点布局呈地域上的均衡分布状。网点的均衡分布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单纯追求数量,忽视效益。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商业银行网点的设置片面追求大,广、全,盲目追求外延扩张,滥设网点,忽视网点的效益。这固然是给客户带来很多方便,但却是直接导致单个网点的平均利润率低,成本居高不下。最终与最初的规模效应设想相违背。脱离客户需求。在同一行政区划内,网点设置的密度拘泥于上级规定,不能针对不同区域的经济水平、客户需求不同而做相应调整。有的地方网点数量明显过疏,导致客户资源被其他商业银行抢夺。而有的地方却明显过密,导致成本过高,资源浪费。

2、利润生产模式单一。时至今日,我国商业银行网点仍然是靠存贷利差来产生利润。缺乏有效的金融工具来对拓展利润源。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改善,“金融脱媒”的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商业银行的这种利润生产模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的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来弥补。“金融脱媒”带来的存贷利差收入下降。

10.商业银行网点实习报告 篇十

中国经济走势及宏观政策

纪敏

摘要:本文从固定资产投资、消费需求、物价水平等方面阐述了中国经济近期表现,进一步分析当前宏观调控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最后就宏观调控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银行业金融中介服务价格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中国、发达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115家银行机构微观面板数据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课题组

摘要:银行净息差代表银行提供金融中介服务的价格,为比较分析我国银行提供金融中介服务的价格水平及影响因素,本文以银行净息差为研究对象,采用会计分解和计量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利用中国、发达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共计115家银行机构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定量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银行业的中介服务价格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中处于较低水平。市场集中度、运营成本比率、信贷风险等与银行直接相关的因素显著影响净息差,政府治理环境、行业监管等经营环境因素对银行净息差的影响也很大,此外一国的全社会投资回报率、通胀率等宏观经济变量也对银行净息差有一定影响。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县域支行客户市场拓展研究

——以中国工商银行宜兴支行为例 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客户需求及偏好不断转变,县域支行客户市场拓展能力的提升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在简要回顾客户市场拓展方式演变及相关金融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客户价值判断细分模型,总结了中国工商银行宜兴支行在该模型指导下开展客户精准营销的实践效果,进而分析了新背景下各商业银行在县域支行客户市场拓展上的新模式,最后从经营理念、客户体验、经营效率、数据支撑四个方面提出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县域支行拓展与维护客户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县域支行核心竞争力提供思路和借鉴。

企业全周期主体监管思路及实践 国家外汇管理局连云港市中心支局课题组

摘要:本文提出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全部到重点、从监测到管理的层层推进的企业全周期主体监管思路,详细阐述了全周期主体监管的外汇管理实践情况,总结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银行主体监管研究 国家外汇管理局盐城市中心支局课题组

摘要:随着外汇管理改革日趋深入和银行外汇业务发展,如何对银行实施主体分类管理已成为外汇管理部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银行外汇监管研究现状出发,构建银行主体监管系统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其指标权重进行测算,确定临界值和安全区间,同时对指标风险进行度量,从而得出银行外汇主体的风险程度,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银行跨境担保风险识别及风险管理的理论模型及实证分析

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资本项目处课题组

摘要:本文总结了银行跨境担保的风险防范措施,构建了选择违约率较低的银行可保企业的Logit模型,利用VaR风险价值模型对江苏辖内银行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部分企业进行风险价值计算并得出了建议收取的担保费率,最后就银行跨境担保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进行了简要总结。

施救费用补偿条款研究

偶见

摘要:施救费用补偿条款是保险领域的重要规则之一,但学界对此研究不多,已有研究成果多囿于介绍国外海上保险案例。本文借鉴国外保险惯例,结合中国《保险法》、《海商法》,对施救费用补偿条款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转型研究 ——以无锡市中小型银行为例 中国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摘要:近年来,无锡市中小型商业银行加快资产业务转型,从传统单一的贷款资产业务,逐渐向贷款资产业务、同业资产业务和其他资产业务同步发展迈进,且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为此,我们选取了辖区19家不同规模类型的中资商业银行,其中包括大型银行机构3家,中型银行机构9家,小型银行机构7家困难,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互联网+”视角下邮政金融发展策略分析

董玉峰 朱叶

摘要:邮政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契机,又受到互联网金融影响。邮政金融可借助互联网优势,变革自身组织管理模式,搭建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进军互联网金融业务,拓展业务经营范围,实现线上和线下业务融合发展。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国际比较及路径选择

耿琳霞

摘要:科技企业是发展一国科技产业的重要载体,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体系的扶持。要想实现科技企业的良好发展,带动整个科技产业的提升,必须不断加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本文以不同国家的实践为例,分析了三种主要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模式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提出政策建议。

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价格行为特征与市场有效性研究

周利 杜劲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GARCH模型分析欧盟碳交易市场上碳配额的价格行为,探讨碳配额价格波动规律,在此基础上计算碳配额现货价格对数收益率的Hurst指数,并据此判断碳交易市场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两阶段内碳配额的现货价格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即收益率序列平稳,且呈显著的“尖峰厚尾”特征;碳配额交易市场在第一阶段弱式有效,而在第二阶段的市场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碳配额价格行为与碳配额交易市场的有效性存在相互影响。

金融发展、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基于非参数DEA方法和面板门限模型估计

董昕 刘燕 代斌

摘要:本文从金融发展视角研究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效应,选取中国1986-2013年各省数据测算各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采用门限非线性估计验证在不同金融发展条件下,产业集聚对于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门槛效应和作用渠道。实证检验显示,产业集聚可以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且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这种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南通“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现状调研分析

张飒

摘要: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对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一系列顶层设计规划,必将催生经济增长新格局。本文基于对86家制造业样本企业的专题调研,深入了解企业互联网应用方面的主要做法,探讨分析企业互联网应用中遇到的难题,为深化“互联网+制造业”整合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修订《票据法》:逻辑与建议

左志方 王成涛 钟俊

11.商业服务网点中的建筑防火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商业服务网点;建筑;防火设计;技术问题

引言:

建规上对于商业服务网点的定义如下:“居住建筑的首层或者首层及二层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该用房建筑面积不超过300㎡,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h且无门窗洞口的隔墙与居住部分及其用房完全分隔,其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与居住部分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分别独立设置。”。高规中对商业服务网点的定义也与此相同,但是这两个规范对于商业服务网点的建筑防火均未作进一步定义和解释,设计中对这部分的防火设计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本文将就此与广大专家读者做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商业服务网点的层高

住宅设计规范中只是规定对于层高大于3.0米的部分按照3.0米/层进行层数折算,余数小于1.5米的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以此来确定该建筑的耐火等级和防火要求,这样就遗留了一些技术上的漏洞,一些开发商将底层或者二层层高做大,给业主预留出做夹层的空间,使得原本应该定性为商住楼的建筑,套用了住宅建筑附带商业服务网点的相关规定,留下重大的火灾隐患。针对于此,内地一些城市先后出台了相关规定,例如厦门市颁布了《厦门市住宅设计防火暂行规定》,其中规定底层商业服务网点,隔间店面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层高超过3.9米时应设计夹层直通室外的出口,夹层不计层数。2、夹层面积不大于底层面积的50%,夹层不计层数(注 夹层面积超过底层面积的50%或未设计夹层时,隔间店面按2计,建筑按商住楼要求设计。)上述规定不仅对层高超过一定高的情况予以变通使之符合要求,并对夹层是否计入层数明确规定,杜绝了开发商钻空子的现象,避免了建筑在防火设计上留下缺陷。

二、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消防技术问题

1.使用层数、面积以及层高

商业服务网点的层数必须不超过二层,但在实践中,设计单位常通过提高建筑层高,在使用过程中二次改建成夹层,从而变为三层乃至四层的使用空间。例如,某工程为十一层居住建筑,第一、二层临街商铺层高4.2m,第三至十一层(单元式住宅)层高3m,在设计中一、二层局部为独立商业用房,每个临街商铺上下两层建筑面积小于300m2,商铺之间采用实体墙进行防火分隔。建设单位认为该独立商业用房属于商业服务网点,按照十一层住宅考虑,属二类建筑。笔者认为虽然商铺在使用面积及分隔墙方面满足商业服务网点的设置要求,但依据《住宅建筑规范》第9.1条计算层数的规定: 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m时,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m进行层数折算,余数不足1.5m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 余数大于或等于l.5m 时,多出部分按1层计算。因此,该商业用房应该为三层建筑,不能执行商业服务网点的要求。对网点中设有局部夹层的同样按照此规定确定是否计入建筑层数。

2.使用功能

定义中指出商业服务网点应该为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可见这里所提的“小型营业性用房”是有所限制的,不是所有的小型营业性用房都可以按照商业服务网点定义来要求。但在实际工程中则有很多种引申,如一些娱乐场所(网吧、影吧、游艺厅、夜总会、卡拉OK厅),公众聚集场所(饭店、茶座、幼儿园)等设置在住宅下的网点内,由于其使用性质的不同,其火灾危险性已经远远超过规范定义中所列举的小型营业性用房。对于这类工程的审核、监督则需按照娱乐场所的设置要求执行。

3.防火分隔方面

定义中明确了商业服务网点总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并应该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h且无门窗洞口的隔墙与居住部分及其他用房完全分隔。但在实际工程中为了解决疏散出口问题,有的场所在隔墙上开设第二安全疏散出口(即使采用双向甲级防火门也不能满足要求),使两个网点连通,导致网点面积大于300m2,超出面积要求,则应该按照公共建筑来进行设计。

另外,《建规》和《高规》在术语中专门解释了这个“商业服务网点”后,文中却再没有出现该术语。这就造成实际工程中商业服务网点防火要求和防火设计的诸多困难。

三、商业服务网点的安全疏散

建规及高规中对商业服务网点的安全疏散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建规中涉及该部分的规定如下:住宅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的不燃烧体楼板和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与居住部分完全分隔,且居住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

2.其他功能场所和居住部分的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等防火设计,应分别按照本规范中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居住部分的层数确定应包括其他功能部分的层数。根据规范中关于商业服务网点的定义以及其自身特性,我们可以将其视作“独立的公共建筑部分”来进行疏散设计。

3.根据建规5.3.2条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层数不超过3层,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500㎡,第二及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的情况下,可以只设一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此外,依据建规5.3.13条,民用建筑内最远点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不超过22米,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距离可增加25%。商业服务网

点的实质是一种介于纯商业建筑和纯住宅建筑之间的小型商业用房,从建规和高规对商业建筑的定义可以看出,这部分的防火设计要求应低于对大型商业建筑的要求但高于一般的民用建筑。目前,很多城市针对于此出台了一些相应的地方法规,比较典型的是上海市消防局关于《小型商业用房防火设计技术规定》,对于商业服务网点的疏散做了详细的规定,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其中部分内容如下:

3.1商业服务网点不应设置在地下室。

3.2设置在首层的商业服务网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建筑面积不超过200㎡,可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②建筑面积超过200 ㎡,应设两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两个安全出口的间距不应小于5m。

③商业服务网点内最远点至安全出口的最远距离不应大于22m,当设置喷淋保护时,疏散距离可增加3m。

3.3设置为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商业服务网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可设一部楼梯间。

②当楼梯为敞开楼梯间时,室内从最远点算起(室内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水平投影长度的1.5倍计算),到底层的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超过22m。当设置了喷淋保护时,疏散距离可增加3m。

③当疏散距离超过上条规定时,楼梯应设置成封闭楼梯间或设置房间门与楼梯分隔开,且房间内最远点至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

④商业服务网点的建筑面积超过200 ㎡的,底层应设置两个安全出口。楼梯间在底层距离直接对外出口不应超过15m。

四、结束语

当然,上述这些毕竟只是地方性的法规,不具有通用的普遍性,在实际工作中,作为设计人员,我们还是应该以国家性规范为主,同时做好与开发商以及当地消防审查部门的良好沟通,从设计上杜绝防火设计的隐患,更好的为广大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S].

[2]GB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S].

12.商业银行网点实习报告 篇十二

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大背景是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存贷利率差逐步减小,商业银行通过吸存放贷为基础的利差盈利模式很难适应未来的经营需要。这迫使商业银行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个人客户,提高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的利润,同时也能在负载端获得更多低成本的资金,减缓利差收缩的趋势。

而金融脱媒的直接表现,即所谓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其便捷、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也对传统银行发起了挑战。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正在逐步地替代传统银行网点的支付结算、理财销售业务,使得原本就并不高的个人业务收益向非银行渠道分流。

为了提升零售业务竞争力和网点盈利能力,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网点转型是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网点转型的现状

传统的商业银行网点转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网点销售化以及网点轻型化。

网点销售化的含义是将网点职责从业务办理为主转向金融产品销售为主,从“交易中心”向“营销中心”转变。各大银行通过改变网点装修风格,营造销售氛围,加强员工销售技能培训,区分客户群体,提高服务质量,并辅之以产品销量为主的绩效考核等手段对网点进行销售化改造。

网点轻型化主要是将大网点、综合网点的功能进行细分,将传统的业务受理操作区域进行缩减,将拥挤的网点大堂人流有效分流至自助服务区、网上银行等非人工办理业务渠道。增加理财区、贵宾服务区、产品体验区,提高网点形象,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几年各行在网点轻型化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进一步简化网点功能、建立微型网点、社区网点、针对特定区域的客户办理简单快速的传统网点业务、如开卡、存取款、转账、甚至理财产品销售。

各行在网点销售化和网点轻型化上都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成效显著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

网点销售化在提高银行零售业务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操作风险,为了完成业绩考核,拿到更多的绩效,一些在风控上并不合规的业务也被“默许”地办理了;为了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网点往往选择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捆绑销售,大量的保险、证券公司人员在银行驻点,穿着和银行员工相近的制服,销售的却只是银行代理的产品,甚至非银行产品,不法分子利用银行网点渠道进行销售不合规产品,银行便被动成为了信用背书的对象,一旦东窗事发,都会成为银行的责任。

网点轻型化对业务办理效率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变化,功能分区后使得负责业务办理的大堂依然人满为患,排队时间很长,客户投诉不断,而理财销售区却没几个人。而且轻型网点功能太弱,绝大部分社区网点只能办理存取款这类简单的自助业务,无法满足客户的需要,最后,综合性的大网点依然是大家的首选。结果就是客户又回来排队,大堂经理和柜员疲于分流和处理业务,营销几乎无从谈起。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商业银行网点转型步履蹒跚如此艰难?

银行网点业务的特点是流程复杂,风控要求极高,这就注定了柜员在办理业务的时候必须全神贯注,认真细心,不允许出现疏漏。复杂的事情办快了就要出问题,然而办理慢了,客户坐在大堂又不满意。在业绩考核、内控合规、客户服务等各方的高压下,业务的具体操作者,网点柜员显得非常被动,面对大量手续繁杂的业务:盖章、签字、打印复印、授权、联网核查,业务处理之余还要完成销售业绩。光是考虑到潜在的大量操作风险就不得不让人对网点的运营质量捏一把汗,且不说高强度的工作已经让很多柜员大喊吃不消了。

为解决网点业务压力过大的问题,银行一直在不断探索,各行都在尝试做网点的劳动组合,想要通过岗位的灵活调整来缓解网点和柜员的压力,几年下来后,成果寥寥,劳动组合的瓶颈很快就到来,直观的感受就是不管再怎么调整,人手依然不够。

三、网点转型的新思路

商业银行网点在传统业务处理流程和风控手段的基础上,柜员的绝大部分精力都被繁琐、重复、且高度紧张的业务操作所占据,且操作风险频发。要做到转型真正的成功,关键是提升内功,而不是装扮外表。内功说简单点就是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加快业务办理效率,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把人力资源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释放出来。

结合近年来网点转型工作的实践经验,通过提升网点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对网点业务流程和风险防控体系进行改造,把高科技智能设备引入生产环节,将有效提升各类复杂业务的处理效率,降低业务的操作风险,再辅之以商业银行丰富的产品线,进而提升客户的服务水平。

这里我们会用到诸如人脸识别技术、电子签名技术、电子验印技术、地理位置定位技术、影像切片技术、客户行为分析平台、高风险业务实时预警平台、集中作业平台、远程影像授权平台、反欺诈平台、反洗钱平台、事后业务监督平台、产品数据挖掘模型等一系列信息化智能化的金融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将传统业务流程加以改造。

经过信息化流程改造的网点,业务处理高效,风控手段先进。大部分必须到网点办理的业务将由客户和网点工作人员协同完成,业务由客户在智能设备上自助发起,充分体现客户的真实意愿,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前后台分离的业务模式来完成客户身份审核,并将业务重要风险点和客户使用权限封装在系统流程中,通过大数据挖掘平台,智能分析客户的行为,为客户提供最合适的产品,业务办理快速、安全、一气呵成,而我们的网点工作人员不再担当柜员的操作角色,改而成为综合服务的角色。这里的综合服务,最主要的是处理客户对业务的咨询,担当金融顾问,帮助客户做好财富和账户管理的工作;其次是做好风险防控,对客户身份、客户权限、客户真实意愿进行审核,确保业务风险处于较低的水平;最后才是协助特殊客户完成简单的业务操作工作,如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电子银行的客户。

这里可以看到,未来网点人员技能要求更加全面,且需要更加专业的金融知识,而不是完成简单的日常业务操作。曾经被网点简单重复劳动而禁锢的人力资源获得了充分的释放,提高了银行网点工作人员的价值,效益自然更好,员工收入自然更高。

四、网点转型后的劳动力释放

网点转型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对劳动力的释放,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业银行会出现大面积的下岗裁员。

第一,劳动力的释放首先是对劳动力的优化。网点工作繁忙,节奏快,事情多,员工神经随时绷着,释放劳动力第一步就是提高员工的工作体验。复杂的事情可以简单做了,简单的事情可以机器来做了,风控进入系统流程了,需要时刻关注的风险点少了,节奏没有以前那么快了,加班也没那么多了,有更多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金融专业技能了,自然工作体验就提高了。

第二,劳动力的释放更多的是对劳动力的转移。从简单繁琐的业务操作转化为提供金融咨询服务,从低效益低技能的岗位中解脱出来,进入收益更好,成长性更高的岗位,不管是对银行自身的收益还是员工未来的发展都有好处。同时,我们决不能将释放劳动力仅仅看作是将某一个柜员从高柜转移到了大堂进行营销这么简单,他是在劳动组合的配合下,将不同类型的人才转移到更能适应他的岗位上。适合营销的人,就让他更多的接触客户,性格内向但仔细认真的人,就更多的偏向内控,授权。

第三、劳动力的释放不是机器对人的工作进行完全替代。在人工智能逐渐发展的今天,虽然机器越来越聪明,看似能做很多人类可以做到的事情,但并不经济。越是复杂的人类劳动,若用机器替代,则成本越高。所以,人力资源的释放是对简单劳动的释放,而对人类的复杂劳动是无法经济地替代的。

我们的员工需要关注的是发挥自己的专业特点,认清自己的优势,专注提升属于自己的特长,不管是与客户沟通的能力,还是理财销售的能力,或是对风险把控的能力,达到一定熟练度后均不是机器能简单替代的,而这些便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银行在发展线上线下协同服务的同时,将更加注重线下网点的智能化转型,加强社区网点的建设,将线下服务的触角深入乡镇、街道、社区。网点不再是商业银行的负担,反而是新一轮利润增长的重要发动机,是做好普惠金融的利器,是员工温馨的家园,更是客户信赖的一座金融宝库。银行网点员工更是这台发动机的核心动力,是商业银行最最宝贵的财富,是为百姓管理财富的贴心伙伴,是国家金融服务的排头兵,是金融行业最可爱的人。

摘要:网点转型是商业银行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转型的深入,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网点逐渐兴起,近些年在各行推出的智慧网点中,不乏看见智能自助设备的身影,再加上ATM机、存取款机、电子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分流,许多业务已经不需要通过柜面办理,柜员的业务量正在逐年下降,网点劳动力逐渐被释放出来。面对新的形势,这里再对网点转型和劳动力释放相关问题进行一些研究。

上一篇:大学毕业生的个人申请书下一篇:不起诉决定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