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岗位认知与工作职责(16篇)
1.高校辅导员岗位认知与工作职责 篇一
恪守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的职业守则;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深入对_的学习,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二)党团和班级建设。开展学生骨干的遴选、培养、激励工作,开展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开展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团组织建设。
(三)学风建设。熟悉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学术实践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四)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开展入学教育、毕业生教育及相关管理和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学生军事训练。组织评选各类奖学金、助学金。指导学生办理助学贷款。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做好学生困难帮扶。为学生提供生活指导,促进学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
(五)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
(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积极培养校园好网民,引导学生创作网络文化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创新工作路径,加强与学生的网上互动交流,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
(七)校园危机事件应对。组织开展基本安全教育。参与学校、院(系)危机事件工作预案制定和执行。对校园危机事件进行初步处理,稳定局面控制事态发展,及时掌握危机事件信息并按程序上报。参与危机事件后期应对及总结研究分析。
(八)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以及相关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九)理论和实践研究。努力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参加相关学科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参与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或项目研究。
2.高校辅导员岗位认知与工作职责 篇二
首先, 高校辅导员要热爱所工作的学校, 热爱学生。我理解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爱和学会爱, 怀着感恩与关爱的心情, 熟悉学校的一切, 尤其熟悉学生的一点一滴。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生活习惯;他们的情感生活及内心矛盾。更要了解学校的学工办、社团等部门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状况, 全身心融入学校的工作环境, 进入工作状态, 及时发掘学生的共性与个性特点, 有针对性地为学校分忧、为学生解难。
其次, 高校辅导员要有亲和力。当今的大学生见多识广、知识水平较高、主体意识强烈。辅导员要带好这样的大学生, 仅依靠来自于行政的权力影响是远远不够的, 一个优秀的辅导员必须具有亲和力。爱和学会爱是最有效的教育, 而亲和力本质上就是一种爱的情感。辅导员老师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友好的微笑、一句关切的问候, 都会深深温暖学生的心灵。古人云:“亲其师, 则信其道”。一位有亲和力的辅导员可以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可以自如与学生交心谈心;可以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 才能真正做个拥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的“四心”辅导员, 成为一名真正关心爱护学生的合格服务者。
再次, 高校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思想道德品质是做人做事的灵魂,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 首先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 良好的道德品质。一名高校的辅导员更应如此。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真正有作为的人的。当今社会“考试舞弊、违法乱纪、诚信缺失”的现象屡屡发生,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是社会、学校、家庭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单纯依靠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言传莫过于身教, 辅导员应先正其身, 以其行为学生做好表率。其次, 还应改变教育方式。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固然是个好办法, 但在实践中如单纯依靠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往往收效甚微, 还要有“赏识教育”, 鼓励中成长的学生才能充满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学生会懂得感恩;友善中成长的学生不但爱自己也爱他人。俗话说:“跟好人, 学好人, 跟着老虎学咬人”, 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的辅导员, 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成为学生做人处事的引导者和表率者。
复次, 高校辅导员要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体系和独到的业务能力。大学是求知的殿堂,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群体的一份子, 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所学的知识应涉及文学、外语、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等多个方面。在信息网络化时代的今天, 作为知识群体的大学生, 接受新鲜事物快捷, 渠道畅通。他们风华正茂、视野开阔、思想丰富、信息灵通、思维活跃, 兴趣广泛。只有具有广博知识的辅导员才能在专业知识方面与他们有共同语言, 在个人情趣与修养上与他们共鸣。这样才能博得大学生的尊重, 才能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做到“求之有给, 问之有答, 授以真知, 解以真谛”。同时, 辅导员工作集教育与管理于一身, 除要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外, 还应具备全面的业务能力。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都离不开情感的沟通、思想的交流, 这就要求辅导员自身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好日常事物及学生活动也不能缺少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最后, 高校辅导员要有着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积极态度。世界在变, 产业在变、观念在变、科技也在变。辅导员必须了解最前沿动态及社会需求。当前几乎所有高校的学生均面临择业、就业难的问题。辅导员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正视问题, 转换就业的观念, 寻求就业的出路。要解决好就业问题辅导员首先要建立“客户意识”, 把用人单位作为最重要的客户, 聆听“客户”的需求。当今的整体就业形势是找好工作很难, 招好员工更难。用人单位对高校的最迫切也最强烈的一个要求是:培养能够更快融入工作岗位的学生。
总之, 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需要提倡一种敬业的工作态度, 它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工作中需要协调好两个矛盾, 一个是知识水平与辅导员个人素质之间的矛盾, 另一个是辅导员自身所学与所用的矛盾;在工作方法上辅导员要坚持三个代表, 代表最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的教育理念, 代表先进的管理理念。做一名“学习型”“实践型”“研究型”的新型辅导员。政治上, 做一面旗帜;学业上, 做一名导师;品行上, 做一个典范;情感上, 做学生的朋友。
摘要: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 如何培养大学生, 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 被大学生形象地喻为“人生导师”的高校辅导员担当着重要角色。本文旨通过笔者的工作实践与思考, 探索在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面临的挑战及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高校辅导员工作与高校心理辅导 篇三
摘要: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与高校心理咨询的关系进行探讨。论述了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的现况及学校心理咨询的任务。进而分析辅导员的心理辅导与高校心理咨询员心理咨询的主要区别和共同点,高校辅导员工作和高校心理咨询的关系,并就如何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更好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辅导员;心理辅导;高校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094—02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特殊的组织和群体,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场所,是国家科学教育文化的中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支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同时,建设和谐校园也是高校自身保持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校的改革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问题已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当突出的新问题。
一、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及心理辅导的任务
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愈来愈激烈,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也越来越高。当前学校的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专门人才。
高校德育工作最主要的方面是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规范教育工作。德育,强调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从而培养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教育学生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成为一个有高度文明,高度道德修养的人。也就是说,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是着重于人的社会化教育、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何培养一批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专门人才,成为各国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关注的中心课题。同时,又由于社会变革的加速,职业分工越来越精细,技术更新和转换越来越快,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卷入到各种竞争当中去,这就必然会给人们带来种种心理障碍,造成各种心理疾病,而这种状态当然会反映到学生群体上,也必然会反映到学校工作中。
学校心理辅导就其辅导的内容来说,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人生修养辅导、性格修养辅导、择业辅导等等。这些方面,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心理困扰和实际的心理需要,也是他们内心最直接的呼唤。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辅导人员运用心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及技巧,帮助学生减轻他们由于内心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学习面对、分析、排除困扰的能力,使他们在困惑中学会前进,促进自我完善。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的心理辅导与高校心理咨询员心理辅导的主要区别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是高校的一支特殊的政工队伍。他们是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指导老师,是学生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协调者,是高校各级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得力助手。在日常的工作中,辅导员必然会或多或少地扮演着心理咨询员的角色,做着心理辅导的工作。
而心理辅导中心是高校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设立的专门机构,是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的体现。
首先,应该说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心理咨询员与来访者的关系是建立在来访者主动求助的基础上,是来访者出自于内心的一种愿望,希望通过与咨询员的谈话来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平日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沟通,并不是建立在这种主动求助的基础上。辅导员和学生的这种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的往往是辅导员,因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了学生某一方面的思想问题后,觉得有必要去找学生谈谈时,采取主动的方式找学生,通过谈话,解决学生思想行为某些的实际问题。
其次,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在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没有利害关系。它是一种不能被利用的特殊的关系,并且咨询员和来访者除了建立这种特殊的咨、访关系外,不可能发展这之外的利害关系。另外,它与普通的人际关系相比较,更加地深入化、个别化。学校的每一位咨询员在进行咨询时所采用的方式,技巧都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咨询员在不同的时间、背景下,处理同一问题的方法,也有所差异。再者,每一位咨询员,特别是一名优秀的咨询员他所看到的问题,所解决的问题并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往往能挖掘出来访者潜意识的东西来。而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在进行思想辅导时,首先,他与谈话者并不是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他是站在老师的角度去做工作。第二,他与谈话者有着利害关系,谈话者的平时表现,将成为日常鉴定评优,甚至毕业分配的条件。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通常不可能去挖掘更深一层次的东西。基于这几点,来访者往往不会将内心存在的问题和盘托出,他有着许多的顾虑,害怕自己的一些心理障碍会成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
再次,心理辅导中的这种咨、访关系本身就具有一个治疗的功能。如果这种咨、访关系建立好了,来访者就会在咨询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的所在,并得到逐步的化解。而辅导员在做思想辅导工作中,如果不能象咨、访关系那样,与谈话者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和谐的关系,工作则往往不能取得很明显的效果,甚至会走向另一种极端,那就是谈话者对辅导员产生一种害怕感甚至想回避。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心理辅导与高校心理咨询员心理辅导工作的共同点
第一,辅导对象都是在校的大学生,且这些学生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修养、有较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群健康的人群。
第二,最终目标都是帮助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辅导员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校园活动、氛围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心理辅导是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让学生能清楚地认识自己,最终实现自己改变自己。通过这一途径达到帮助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合格人才。心理咨询员就象一面镜子,并且是一面非常客观的镜子,来访者通过这一面镜子发现自己的长处、不足、存在的问题,甚至思想深处一些潜意识的东西,重新地、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可以自己改变自己,适应社会,咨询员在其中起着一种协助的作用,他们是协助学生去认识,协助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成长。
四、高校政治辅导员如何做好高校心理辅导工作
学校教育如何将心理教育机制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关键在辅导员,因为高校政治辅导员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者,高校政治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应当作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环节,即从心理健康的“辅导”、“咨询”和“治疗”三个环节来看,高校政治辅导员主要负责辅导这个环节,适当地参与咨询与治疗环节。那么,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如何实现把学生教育成为健全心理机制的合格人才呢?
首先,要把政治辅导员培养成为“兼职”心理辅导员。把政治辅导员培养成心理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政治辅导的同时,进行心理辅导,其效果将是最好的,因为辅导员既是严师又是知心朋友,有着其他老师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和号召力。辅导员与学生应该成为相互理解、信任、体贴、帮助的兄长式的知心人。这就要求辅导员首先要努力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家能手。
辅导员应深入学生,贴近实际,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活动,知晓学生的心声,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群体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困扰,不同阶段会有带普遍性的关键问题。如大学生的适应性问题、考试焦虑问题、恋爱问题、毕业与择业问题等各种问题,都处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心理辅导应抓住各个时期的关键来开展工作。
其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这个体制可由党委领导,由各院系党、团总支及心理教研室组成联合机构,通过这个机构做工作,就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入情入理,入耳入心,起到最佳效果。
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应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坦然面对并正确处理在学习、成长、择业、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各方面问题。
4.网络舆情与高校辅导员工作论文 篇四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与特点
网络舆情是指公众在互联网上表达对某一社会“热点”或“焦点”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在高校,校园网络更是一个能够形成公共意见、可以自由交流和辩论的公共空间。网络舆情的形成是学生意见表达到一定量度和强度,即一方面要看学生借助网络空间对某一问题发表的议论和意见达到一定的学生比例,另一方面要看期诉诸意志的坚定程度,应表现为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对坚持某一意见态度明朗的指向。在互联网上不同学生的意见经过广泛的交流、碰撞、退让、融合来进行彼此较量、修正、融合,进而形成一个个网络舆情。校园网络舆论也经历了议题的来源阶段、舆论领导及其意见产生阶段、网络意见扩散和放大阶段、网络舆论的形成等几个阶段。从高校网络舆论形成的过程来看,突发事件的激化、社会热点问题的触发以及与师生利益密切相关事件的引发这几方面原因及易引发形成网络舆情。高校网络舆论形成中也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舆论形成迅速,具有时实性与交互性,传播较难控制。
(2)内容多元与分散,追随主流话题,贴近校园生活。
(3)凸现网络语言特点,表达多为非理性。
二、辅导员参与网络舆情工作的现状分析
笔者于2011年3月在宁波大学开展辅导员参与网络舆情工作的调研,其中向辅导员发放并收回有效调研问卷65份,被调查人数占全校辅导员人数的73%,同时,对学校有关职能部门也作了相关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反馈出辅导员在网络舆情工作中的以下几个方面情况:
(一)对网络舆情工作重要性的有较大的共识,但在网络舆情工作中的技能略显不足
随着网络舆情对高校现实工作的影响,辅导员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在对某高校辅导员调研中发现,有50%辅导员认为掌握学生网络舆情“非常重要”,50%辅导员认为“比较重要”;57%辅导员认为掌握学生网络舆情对本职工作“紧密相关”,39%辅导员认为“有一定关联”。在调研中还发现,辅导员在网络上基本拥有qq、博客、社交网站等众多网络工作平台,但仍有38%辅导员认为自身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掌握与运用“不太擅长”,有62%的辅导员在网上浏览学生舆情的基本情形是“经常浏览只是偶尔发表意见”。由于辅导员自身网络技能、舆情研判能力、舆论引导能力的相对欠缺,导致辅导员在网络舆情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二)关心关注网络舆情,但有效的工作应对机制尚未完善
辅导员对网络的关注度较高,有40%辅导员每日会关注网络舆情,对校内突发事件、校内热点问题、社会事件和热点问题的反应等方面较为关注,同时,辅导员也具备了相对较高的网络舆情的工作意识,对网上出现的反动非法言论、易引发个体或群体安全事件、诋毁学校声誉等情况会即时上报职能部门。网络舆情工作对当前高校工作来讲,是一个全局性的`工作,一般是由一个或多个部门牵头、基层单位全面覆盖的体系,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还要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网络舆情工作要求与具体职责,针对不同的舆情有不同的应对方式,特别是要在网络舆情危机应急处理机制中进一步发挥辅导员作用。在学生网络舆情信息员队伍的建立上,有53%辅导员认为“非常必要”,有40%辅导员认为舆论领袖的培养对网络舆论引导来说“非常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只有44%的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有这样一支队伍,32%辅导员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舆论领袖,有22%的辅导员认为需要学校加强舆情引导队伍建设。
(三)对网络舆情工作研究分析不足,学生网络素养及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相对缺乏
调研发现,有25%辅导员认为自身在学生网络舆情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网下事务过多,对学生网络舆情关注不够,有19%辅导员认为对网络上有学生舆情不能有效掌握全貌,有11%辅导员认为缺乏对学生网络舆情的分析研究。辅导员又承担着较多的教育管理指导服务的职能,因此工作具有基层性、繁琐性、复杂性等特点,大部分(尤其是新任辅导员)大部分时间忙于网下具体事务,对于新的网络工作缺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研究。网络舆情工作中有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网络素质和道德的培养,而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对目前学生在网络舆论中的道德行为也有客观的评价,有31%辅导员认为当前学生在网络舆论中的道德状况比较好,62%认为一般,4%认为比较差;有38%辅导员认为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无克制地宣泄个人情绪”,其次37%认为是“盲目转贴、跟贴”,有21%辅导员认为在对学生进行网络行为教育方面有待加强。
三、辅导员网络舆情工作应对建议
(一)强化高校辅导员在网络上的角色意识,主动把握网络工作阵地
一是校园网络积极的建设者。辅导员要积极参与学校、学院主题教育网站、论坛的规划和建设,特别是针对学院的学生的特点设计有特色、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校园主题网站,通过主流网络平台加强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主题讨论、网上讲坛等,及时发布各类学生关心的学习生活信息和正面权威信息。同时辅导员还要对新型的网络手段和工具及时加以应用和深入,要善于运用qq(群)、博客、论坛、校园bbs及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站等作为工作中必备的“网络利器”,合理规划并搭建各类各级班团组织的相关网络平台,建立与现实组织对应的网络集体,为网络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组织基础。
二是网络舆情有效的观察者和引导者。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学生在网上更容易说出平时不敢说、不便说的话,网络也成为辅导员了解学生真实想法、收集各种学生信息的一个重要阵地。辅导员在网上首先是要保持一个普通网民的身份,在网络上关心关注学生的言论,融入学生,聆听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参与重要问题的讨论和进一步询问解答,对网络上的学生思想和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总结,才有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在网络环境中,辅导员作为网络舆情引导者的角色要求是既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质,又具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和评论技巧。一方面作为学校要加强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素养的培养,多开展各类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讨论及重大形势政策的深入解读,同时更要注重对辅导员网络技能和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培养,加强典型案例讨论和资深网络评论引导员的经验传授;另一方面,作为辅导员自身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把扎实政治理论基础、提高人文科学素养及个人品德修养作为基本要求,同时更要主动络知识,提高网络技能,不断提高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增强网络教育的实效性。
三是网络上的服务沟通者。坚持网上与网下结合,在网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服务内容,在现实中协调解决学生在网上提出的相关困难和问题。辅导员在网络环境中应采用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服务工作。在集体服务上,要为广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如在政治思想方面,结合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及时把有关权威评价通告给学生,并加以适当评论引出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学习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类有用的竞赛、活动及讲座信息,介绍好的学习方法,树立优秀学子的榜样风范;在生活上,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类勤工助学、实习实践、社会公益活动及安全防范等信息。在个人服务上,通过网络的快捷性和隐秘性,对个别学生在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进行个别沟通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效疏导。针对网络上学生的舆情焦点,除了作好有效的网上引导外,辅导员还应及时把相关情况和问题上报有关部门和领导,并针对需要事后解决的问题情况反馈到网上,充分发挥联系网络与现实工作的纽带作用。
(二)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研判,在高校各类突发、危机事件的网络应对机制下发挥应有作用
在高校当前网络环境下,凡是现实中的危机都会在网上体现,凡是网络上的焦点问题都具有引发现实中对抗的可能性。虚拟的网络与现实的危机紧密关联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网络舆论促使危机事件产生新形式、新特点,网络时代所特有的基于网络舆论的危机就是一种新型危机。高校必须完善创新危机管理体制,加强危机管理框架的系统构建,加强危机队伍建设。作为参与学校学生管理一线的辅导员要全面了解学校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要求。首先,根据危机管理原则,辅导员要重点做好危机的预警工作,也就是在舆论危机的潜伏期,及时发现先兆。如在发生校内外重大事件时要加强对网上学生舆情的关注密度和广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学校,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在网上形成的焦点问题进行及时收集分析,根据发布内容的链接、来源(原创与否)、性质(负面与否)、负面等级、点击量、评论量等几个方面进行判定,将有可能诱发危机事件的舆情加强反馈,为学校是否启动预警机制作好决策基础。当学校启动相应的预警机制后,要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立即开始动态跟踪,从增长速度、议题显著度、意见分布等方面加强对网络舆论的跟踪,同时密切关注现实舆论情况,随着形势的发展进行第一时间有效反馈。其次,在危机爆发期和蔓延期,要配合学校作好舆论的缓释工作。将学校对事件的实情或解释实情通过网络及时传递给学生,以树立舆论的权威,消除恐慌和猜测,同时,对网上舆论加以进一步引导,促进危机向转机方向发展。再次,在危机衰退期配合做好反思工作。加强对每一次危机事件引发的原因、处置过程中是否存在失误、能否再次避免发生等问题进行总结研究,提高辅导员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处理的能力。
(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积极培育“舆论领袖”和学生网络信息员队伍
辅导员要善于指导各类学生组织加强网络建设,提高学生在网络中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在开展网络舆情工作中,更要把“舆论领袖”和学生网络信息员队伍作为有效的依靠。在高校校园许多网络舆论事件中,网络当事人或由网络信息联络起来的大学生装网民群体之间的呼应往往比较积极,而与高校的教育管理者之间却缺少互动。因此,辅导员要主动去发现网络舆论事件中能影响他人意见和选择、引导着舆论走向的声音,发现那些热衷于传播消息和表达意见、拥有更多媒介源和消息源及众多“粉丝”的“舆论领袖”,特别是要在学生骨干和资深网民中发现并培养“舆论领袖”,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在各类舆论事件中强化主流言论,形成网络舆论的最强音,以带动整个舆论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信息员队伍,实行组织覆盖,在班级、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设立信息员,明确学生信息员的职责,加强对其网络知识和网络舆论引导技能培训,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信息收集、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同时可指导学生信息员开展网络舆情研究,可以校园网民、网情为对象,设计相关课题,开展问卷、访谈、舆情分析等调研工作,为今后网络舆论引导方向、方法储备舆论及经验。
(四)加强对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规范网络舆论行为
网络媒介素养是网络时代人们应具备的一种重要的素养,它是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以及在网上获得、辨别、利用信息和参与活动的能力。辅导员在现实工作中要结合各类载体和平台,让当代大学生去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网络传媒资源,通过相关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选择和判断能力,自觉抵制反动、色情、暴力等信息垃圾的入侵和虚假甚至非法网络舆情的产生和传播。首先要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效地融入网络素养的培育中,培养大学生健康文明的上网方式和言论道德,结合相关课程和活动大力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文明上网自律公约》以及《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网络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树立“爱国、守法、无害”网络道德标准,促进网络道德自律;其次,要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走出“网络孤独”、“网络成瘾”阴影,正确对待网上人际交往,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网络心理和人际关系,利用网络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优秀班团网站评比、网上名人堂、网络主题短信创作大赛等等;再次,要坚持“网上”与“网下”共同教育的原则,听取学生不同舆论的声音和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反馈,及时调研和分析学生的网络素养改进提高状况,在现实的工作体系中加以完善和巩固。
参考文献:
[1]于亚光,王想平.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策略选择[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3).
[2]张再兴,张瑜.加强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j].高校理论战线,2006(5).
[3]汤力峰,赵昕丽,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
[4]任海.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特点及引导策略[j].燕山大学学报,2009(6).
5.高校辅导员岗位认知与工作职责 篇五
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工作思路与理念 作者:马子玥
来源:《科学与管理》2013年第01期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研究生群体逐渐步入了90后阶段,其世界观、人生观及行为方式与之前的研究生群体有了明显的改变。因此亟需转变传统的研究生管理方式。本文对90后研究生群体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的管理思路。研究生辅导员应当提高自身素质,改变管理理念,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加强思想教育,在研究生中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重点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使研究生管理策略符合新形势下的要求与挑战。
关键词:研究生管理;90后;网络;思想教育;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1、新一代90后研究生群体的主要特征
研究生在经历了本科阶段的学习之后,已经基本适应了高校的生活模式。绝大多数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具有较为独立的人格和世界观、价值观,为人处世的方式和做事风格也基本定型。[1.2]但是,随着出生和成长年代的向后推移,这一代研究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行事的风格等方面与传统的80后研究生有明显的不同。如果将研究生群体中的“90后”与80年代末期出生的“准90后”统称为90后研究生群体,可以发现,这一群体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1 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对网络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对于80年代早期出生的人群而言,大多是在中学或大学才开始接触电脑,因此主要将电脑和网络视作工具。而90年代左右出生的青少年,由于其接触电子产品、电脑与网络的时间更早,在成长过程中习惯于从多元化的媒体获得大量信息。对这一代研究生群体而言,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经成为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和信息量的海量化,使得这一代研究生群体的视野较为开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同时由于网络发言的快捷性、平等性,他们往往具有积极、平等表达自己观点的意愿。
1.2 个人能力强,沟通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弱
90后研究生群体以独生子女为主,受到良好的教育训练,因此不仅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也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当明确布置任务时,他们能够按照要求较好地完成任务,表现出很强的解决问题能力。但是,由于这一代研究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加之习惯于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网络,因此较少地与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调查发现,大部分研究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宿舍的同学很少交流或不交流。当遇到问题或发生矛盾时往往不愿积极沟通解决。有的研究生在与导师产生正常的学术分歧时也采用类似的方式进行应对。这一特点需要研究生辅导员特别注意。
1.3 积极追求进步,功利思想较强
90后研究生群体在成长过程中恰逢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成长起来的这一代群体必然会受到潮流风气的影响。这一代研究生大多具有清晰的竞争的概念,能够很好地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对自己未来的目标和规划具有较为清晰的定位,相互之间存在较强的竞争意识。但是,由于受到现今社会竞争中一些不好的风气的影响,他们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功利思想,在某些场合倾向于优先保证自身利益,而往往不考虑方式和后果,从而带来负面的结果。
2、当前研究生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从总体上看,大多数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以及学习、科研状况是较为顺利的。但是在研究生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每年会都有一部分研究生由于学业困难、思想问题、心理疾病等原因无法顺利完成学业。这表明在研究生管理上仍然有着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在目前的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两类问题:
2.1 命令式管理或包办式管理
在研究生管理过程中,有的辅导员和学生工作教师认为研究生仍然是本科生,因此将研究生群体当作本科生群体进行管理。“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仍然存在。[5]例如有的辅导员在管理研究生时仍然采用命令式管理,指挥学生做这做那,结果往往引起研究生的反感。有的辅导员采用包办式管理,大事小事都要详细安排。实际上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应当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采用命令式管理或包办式管理既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开展工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2 放任式管理
这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另一个极端。有的辅导员和学生工作教师由于在工作中发现90后研究生自我意识较强,用传统的管理方法难以开展工作,从而误认为研究生已经成人,不需要进行思政教育和辅导,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不关心、不过问。这也是管理思想落后所导致的错误方法。虽然研究生的思想已经较为成熟,其世界观、价值观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可塑性和可引导性。研究生在校期间是进一步成长和完善其世界观、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其人格素养的阶段,对其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辅导员真正沉下心来,既要密切关注、积极引导,又要注重方式方法、抓大放小、不过分追求细节,才能全面良好地完成工作。
3、新时期研究生管理工作的理念与思路
随着研究生群体结构的改变,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于90后研究生群体进行管理是不适合的。作为研究生管理人员,应当根据这一代研究生群体的特征,有针对性地改变传统的管理思路,建立一套符合时代要求的研究生管理的策略。在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建立平等互信关系,提倡引导式管理
90后研究生群体具有更强的自我意识,对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具有明显的抵触心理,居高临下式的沟通或“命令式管理”往往引发学生的对立情绪。因此,研究生辅导员需要将自己定位在与研究生平等的地位,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坦诚赢得学生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顺利开展工作。研究生的辅导员既是研究生的管理者,同时也是服务者。师生关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面对学生的态度。因此辅导员应当格外注重方式方法,尤其需要注重管理中人际关系、激励和授权艺术,摆脱“重管理、轻服务”的传统思想。[3]应当认识到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对于非原则性事务应当以成年人协商沟通的方式解决。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应当注重引导式管理,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在不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下进行自我管理。
3.2 提高管理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在研究生日常管理中,很多管理人员仍然采用“面对面谈话”为主的方式与学生交流。由于研究生人数的大幅增加,有的辅导员一人面对几百甚至上千名学生,精力有限,与学生的所有沟通都通过面对面进行也是不现实的。针对这一代研究生经常上网、在网络上往往愿意畅所欲言的特点,通过及时关注学生聚集的BBS、人人网等社交网站场所,辅导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近来的思想动态,比起传统的约谈、走访具有更高的效率。[4]另一方面,根据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观察发现,90后研究生群体对于与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存在一定的戒备心理,往往不敢畅所欲言。因此,辅导员通过社交网络、QQ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能够打消学生的顾虑,从而更好地融入学生群体、把握学生群体动态,进而实现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管理。
3.3 正确引导价值观,破除功利主义
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在不断进步的物质生活水平上建设不断进步的精神文明的历史。因此,追求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行为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若受到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流于功利、实用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5]例如,在传统的观念中,考试作弊的学生往往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但是近些年来在考试中作弊的研究生中,以成绩中上水平的学生为主,甚至不乏成绩优异的学生。过于功利的心理使得学生对制度的严肃性缺乏认识,往往为了利益忽略应当遵守的规范。因此,研究生辅导员不能放松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研究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他们的理想信念,重点发挥党员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在研究生群体中牢固树立遵章守纪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行事准则。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公平竞争,在遵循社会主义法规和遵循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下,合理合法地追求个人更高的需求。
3.4 多管齐下,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
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90后研究生往往倾向于独自行动,较少与他人进行直接的沟通交流,在遇到问题时往往采用消极的“拖”的方式来回避。例如,当学生与导师产生矛盾时,往往通过故意不去实验室、不与导师见面等方式将问题搁置。由于“拖”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没有明显的情绪波动和异常行为,因此辅导员很难注意到问题的存在。但是,当矛盾累积到了一定程度,在某个时间(比如学生论文即将答辩的时候)突然爆发,这时再要解决问题就会变得相当困难,后果比较严重。同时,在此期间的研究生心理压力往往较大,长期的不愉快心情积压在心里,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和疾病,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针对90后研究生群体的这一特征,为了及时地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避免造成严重后果,辅导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细致的工作来加以预防,重点通过三条渠道来及时察觉问题:
(1)与导师建立双向沟通渠道。由于研究生主要工作场所在实验室,与导师联系较为密切,导师若发现学生可能存在问题,可及时通知辅导员。辅导员及时与学生沟通并将了解到的情况反馈给导师,共同解决问题;(2)定期与学生干部进行交流,由学生干部及时反映班级中哪些同学可能存在的问题;(3)通过QQ、BBS、人人网等网络渠道关注学生动态,从学生在网络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问题。通过以上三种方式,能够及时发现并尽早解决研究生群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消除隐患。
4、总结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的教育。随着研究生群体的不断变化,研究生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也应作出相应的改变。研究生辅导员应当做到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改变管理理念,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加强思想教育,在研究生中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重点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以辅导员的实际行动推动研究生管理工作水平不断进步,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教发[2012]5号;
[2]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
[3] 练素华.高校研究生管理的特点及其对策 [J].科教导刊,2012(4),170-172 ;
[4] 张文柱,周晓倩.对研究生心理素质提升的思考 [J].中国电子教育,2011(1),21-23 ;
6.辅导员岗位职责 篇六
2、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坚持五抓:即抓苗头、抓倾向、抓规律、抓骨干、抓后进。并把这作为基本工作方法贯彻工作始终。
3、在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中要坚持三看:学习看劲头、生活看秩序(寝室和教室卫生、作息)、活动看情绪。
4、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学生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经常深入班级,检查指导班级工作,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抓好典型,宣传推广。
5、模范遵守辅导员工作守则要求,关心爱护学生,经常深入学生宿舍、教室、食堂、晚自习等,掌握学生的纪律、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在学生中的贯彻落实情况。
7.高校辅导员岗位面试实例解析 篇七
面试一般包括自我介绍、命题演讲和考官提问。前面的两个环节应聘者可以提前准备, 而第三部分则取决于个人的临场发挥。能够拿到面试的“门票”对求职者来说十分可贵, 一旦成功地把握这个机会, 他的一生将因此而改变。但是, 看似一场没有波澜起伏的面试, 实际上却暗藏着涮掉约50%—80%应聘者的“重担”。为最大限度地区分人才的等级, 度量人才的综合素质, 面试官在这一环节往往出其不意, 想出一些令应聘者瞠目结舌的“怪问题”, 进而为本单位选择最佳的人才。
前些天, 笔者作为书记员参加了所在学校的“学生辅导员面试”。有感于应聘者在面试问答环节中突闪的智慧和凸显的败笔, 我在这里节选了部分案例, 从正反两方面做一个解读。
“曲高和寡”:套话说得多, 心里话说得少
面试官 (以下简称“J”) :建设和谐校园, 从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开始。请你谈一谈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失败的回答 (以下简称“F”)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国家当前的一个重大主题。校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 建设和谐校园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学生的辅导员, 要公平公正地给予每个学生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如奖学金评比、“三好”学生评比, 参加社区劳动等。总之, 要从各个方面体现出公平公正。
成功的回答 (以下简称“S”) :我觉得不管是构建和谐社会, 还是构建和谐校园, 都要体现出公平公正。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应该这样 (公平公正) , 如果是评奖学金, 就不能偏心, 不能说谁贫困就评谁;选班干部, 就要让学生去搞民主选举;不管是谁犯了错, 都要批评和处分。只有大家都觉得公平公正了, 就不会有抱怨和过激的行为, 学生之间也会相互尊重, 学校的氛围才会健康, 这样才能建设和谐校园。
点评:对于面试官给出的一些较正式、规范和严肃的命题, 应聘者往往会掉入条条框框的“陷阱”, 给出来的观点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套话”。但面试官想听到的不是这样的回答, 而是希望应聘者“返璞归真”, 将这些“僵硬”语句转化为生动而具体的例子, 体现出你的实际应用能力。
反客为主:中心观点弱, 次要观点篇幅大
J:有些高校的教育管理者认为“学风建设重在管理”, 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
F:因为良好的学风是一个学校很重要的外在形象, 因此, 我们要加强对学生学风建设的管理。我所理解的优良学风包括具有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氛围, 有较完整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 学校也能为学生提供科学文化、社会实践和其它素质教育活动的载体, 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状况也非常好。对于学风建设的管理, 我觉得应该从这些方面来努力。
S:作为一名在大学生活过七年的大学生, 我赞成学风建设重在管理。学风建设包括校园学习氛围、学生管理规章、教育载体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效。我觉得要确保这些效果, 只有通过管理才能实施, 有管理才能形成相应的约束机制。学生打架、旷课等违纪需要管理;学生的学术科技创新活动需要管理;健全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也需要管理。
点评:应聘者在回答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听清主考官问的题目, 或者因为紧张而导致回答问题时答非所问, 这是一个致命的“自我伤害”。这名应聘者将回答的重点集中在“什么是”学风建设, 而不是“重在管理”, 以致反客为主。建议应聘者在回答问题时要认清问题的落脚点, 就问题而说问题, 以免本末倒置。
千篇一律:内容雷同, 表达方式单一
J:辅导员岗位要求你在大学期间有非常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 你能否举一件最难忘的事, 以及其中的体会?
F:我在大学期间做过校排球协会的主席。记得那是2004年10月, 我组织了学校首次新生男女混合排球赛。为了确定比赛时间、地点、对立双方等, 我们做了很多很琐碎的工作。在所有的准备结束后, 我和其他成员都松了一口气, 认为万事俱备了。但后来还是出了很多乱子。通过这件事, 我懂得了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总有些不可抗拒的因素, 凡事都要做两手准备。 (笔者注:后来的三名应聘者同样讲述了自己做学生干部时举行的大型活动, 都采用“记流水账”的方式表达。)
S:我虽然做过学生会主席, 但这期间并没有发生过让我难以忘怀的事情;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以前把我开除的一个社团, 那时我还是一个小小的社员。我们部长让我去做一条横幅, 让我先去悬挂地点测量一下宽度之后再去制作横幅。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所以就随便目测了一下, 最后却大了很多, 还让社团亏了100多元钱。我觉得干什么事都要讲个态度, 态度决定成败。
点评:有时候面试官喜欢问同样的问题, 因为这些问题可以让“普通人”落于俗套, 而他们真正需要的人则会“脱颖而出”。对于上述提问, 很多应聘者都以自己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所策划的大型活动作为最难忘的事, 且多采用“记流水账”的方式表达, 而忽略了一些最能说明问题的小事。这样终究导致了在内容上的雷同, 表达方式上的单一, 尚失了新意。
贪多求全:观点不集中, 内容太发散
J:请问怎样克服紧张情绪?
F:紧张情绪是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而引起心理焦虑不安、神经紧张的一种心理反应。引起紧张情绪的原因有很多种, 包括工作压力、情感变化、身处险境等等。为了有效地克服紧张情绪, 我们首先要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紧张, 然后要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 如深呼吸、洗热水澡、逛街购物、听音乐、看电视等。适度的紧张情绪有利于我们的工作, 可以转化为我们的动力, 而过度的紧张则是有害的。
S:现在看着这么多的评委我就很紧张。我想还是讲一下我刚才在“候场室”是如何克服紧张情绪的吧!首先我做了一个深呼吸, 让自己的呼吸通畅, 然后冷静地分析了一下我紧张的原因, 并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 “不要紧张, 不要紧张, 这次不成功还有下次”。虽然我现在还是很紧张, 但已经好好多了。
点评:为了对提出的问题有充分而全面的解释, 有些应聘者在问答中首先会对提出的问题做一个解释和铺垫, 然后再具体到问题的细节, 完了之后会作进一步的补充说明, 自认为这样的回答很全面。其实不然, 这样会让主考官产生“你没有听清问题”或者“针对性不强”的联想。在有限的时间里, 建议最好就问题而说问题, 要集中“火力”, 体现出强有力的针对性。贪大求多, 可能适得其反。
只褒不贬:好话说得多, 坏话不敢说
J:如何评价你所在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总支副书记, 他在工作上有哪些不足之处?
F:我所在学院的总支副书记叫张建和。他在学生工作上突出一个“严”字。首先他是对自己要求严格, 严于律己, 躬亲示范, 每项工作都不打折扣;再一个就是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 像学生旷操、宿舍卫生等例行工作都要亲自检查, 抓到了还要严肃处理。至于有哪些不足之处, 暂时还没有感觉到, 感觉他的工作做得挺好的 (笑) 。
S:我们的书记岁数比较大, 在我们学生眼里是个德高望众的学者。他对学生十分和蔼, 学生有什么困难也会想方设法地给予帮助;在治学上, 他十分严谨, 学生写的论文要是有个错别字也逃不过他的眼睛。不过他最大的毛病就是太保守, 不了解现在大学生的心里想法, 还不喜欢男女生谈恋爱。
点评:面试官提出这样的评价性问题, 是为了试探你的是非判断能力。如果考生为了规避风险而只说好听的话, 评委就看不出你在对待人和处事上的态度和观点, 甚至还会觉得你这个人世故圆滑, 喜欢耍小聪明。建议在遵循事实真相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大胆表达你的观点, 让面试官觉得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蜻蜓点水”:停留表面, 未能彰显高度
J:通俗解读经典是否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请你结合“易中天、于丹现象”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F:我觉得通俗解读经典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一般来说, 经典文化都采用文言文写作, 而且有些内容晦涩难懂, 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根本看不懂。加上网络时代的到来和电脑的普及, 人们已经开始冷落经典文化作品。像易中天讲的三国, 内容通俗易懂, 还能结合实际举一些有趣的例子, 观众都十分喜欢。从这个角度上说, 既然观众喜欢, 那就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播。
S:我认为通俗解读经典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易中天品《三国》, 于丹讲《论语》, 在一定的层面上可以称作“大众文化”传播的一个途径, 其重要特征是思想内容扁平化、接受形式感官化, 在不违背基本事实的原则下“着上”现代文学的色彩。近些年来, 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迫使一些经典的文化作品“沦为”少数专家学者的“阅读专利”而远离了大众。通俗解读经典尽管表达方式通俗、表述语言时尚, 但其思想内容绝不浅显、更不时尚, 传播和接受形式则完全是理性的。好听又看好, 何乐而不为呢?
点评:面试官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一个辩题, 这就需要应聘者选择自己的立场并提出相关的论据来予以支撑。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立论”的高低, 这也是面试官区分的关键标准。对于“通俗解读经典是否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这个问题的回答, 后者的立论明显高于前者, 一语道出了“大众文化”的本质, 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了展开。
8.大队辅导员岗位职责 篇八
大队辅导员是校长、教导抓少先队工作的助手,是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其主要职责:
1、每学期开学之前制定出大队部工作计划,组织好每学期的节假日庆祝活动,学期末写好大队部工作总结。
2、辅导队员出好每月一期的大队部黑板报,队室的布置和清洁卫生,红领巾值日岗位的安排。
3、定期召开大中队会议,培养少先队各级队长和积极分子,做好发展队员、团员、编队、改选等组织工作。
4、做好优秀队员队长、优秀集体的评选工作,及时发扬好人好事。
5、指导中队辅导员工作,帮助中队辅导员搞好主题班会活动,每学期组织二次主题班会供各中队辅导员观摩。
6、培养少先队集体,发扬少先队组织作用,搞好每周一次的升仪式,培养升旗和护旗手。负责办好每周一次的红领巾广播。
7、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一次有一定水平的大队主题活动,并保存好活动方案和记录。
9.生活辅导员岗位职责 篇九
2.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及学生自身的特长,组织开展有意义的宿舍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并做好记录。
3.全面掌握所辖区域内住宿情况,负责所辖区域学生的住宿调整、房间验收工作,并及时将结果报校区管理部主任,确保实际住宿情况与住宿登记卡及学生公寓住宿管理系统内数据的一致性。
4.定期对所辖区域内的宿舍进行内务检查,做好评分记录,并上报检查结果。
5.负责对所辖区域内值班工作的管理及监督,并定期上报检查结果。
6.负责所辖区域内保洁和维修项目的检查,对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的及时上报校区管理部主任。
7.负责所辖宿舍区域内的安全防火、防盗工作。准确掌握消防器材存放地点及使用状况,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熟记重要的电话号码,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报警。熟悉楼内安全通道,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疏散本楼人员。
8.掌握所辖宿舍区域内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保证其正常运行。
9.负责所辖区域内门禁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负责门禁卡的发放与回收工作,并做好记录。
10.负责所辖宿舍区域内学生宿舍超额电费的统计及收取工作。
11.协助校区管理部主任做好进修实习生的住宿安排工作。
12.负责处理学生的投诉,做好相关记录,对涉及事项及时进行调査,妥善处理,报告给校区管理部主任,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投诉者。
13.广泛收集各种信息及建议,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14.对所辖区域内的销匙加强安全管理。
15.负责起草所辖工作范围内的文件、管理规定等。
10.高校辅导员岗位认知与工作职责 篇十
一、开展深度辅导的必要性
时代赋予了现在的大学生很鲜明的个性特点, 概括起来是: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作为独生子女, 他们缺少亲情、友情而孤独, 但不缺少自信;他们的成长过程受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 自我意识较强, 崇尚自由;他们很务实但也功利;敢于参与竞争但心理脆弱;经济独立意识也相对较差。而深度辅导的特点是辅导员在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时需要进行差异性和区别性的调整, 要求辅导员在深入、动态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个性发展倾向, 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技能, 给予学生合理的教育和引导,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各种问题并成功地走出困境。
二、深度辅导工作的思路
深度辅导要树立新的工作观念:“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 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客观要求进行辅导。
1. 全员性。
传统的学生工作都是顾“两头”, 即经常关顾或倾向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干部和一些特困生以及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 很少关心或忽略了中间那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深度辅导就是既要面向存在有各种问题和困难较多的学生, 也要关心到一般学生, 明确的讲就是要面向大部分学生, 这样就需要在发扬“抓两头带中间”的传统经验的基础上, 做到“全员覆盖”。使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的关心、关爱、帮助与服务。
2. 针对性。
当前, 大学生的个性化趋势虽然越来越明显, 但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并非一致。因此, 深度辅导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 找准切入点, 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内容的辅导。大一学生重点谈“适应”, 引导学生转变角色, 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在建立人际关系、了解专业、了解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帮助。大二学生要谈“充实、发展”, 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初步确定毕业方向以及相应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认识到自己的需要, 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大三重点谈“就业准备”, 指导学生在坚持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 可考虑有针对性地获取与目标职业 (或目标考研学校的相关信息) 相关的有时效性的各类证书等, 提高求职技能。大四要针对性地“冲刺”, 首先, 帮助学生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 检验自己的目标是否明确, 准备是否充分;其次, 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 积极准备参加招聘会或进行研究生考试的冲刺阶段, 为正式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3. 融入性。
辅导员要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家庭甚至他们的情感当中, 这样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以及存在的实际困难, 同时也能了解到现阶段学生普遍的思想动态、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甚至有哪些最困惑的心理问题等。这种融入指的不仅是形式上的深入学生中去参与活动, 更重要的是要心灵的融入, 达到生活化、情感化、交流化。使学生感受到辅导员时刻在他们身边, 在学生眼里辅导员不再是“家长式”的说教者, 而是他们的益友。这样的优势在于能从被动的解决问题变为主动地发现问题, 比如学习困难、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障碍和不良行为等等。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困难问题能及时得到辅导员的正确引导、教育和帮助, 将问题扼杀在萌芽中。
三、深度辅导工作的方法
1. 辅导员要转变“角色”。
辅导员是学生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管理者, 从传统意义上讲辅导员与学生是站在对立的角度。学生对辅导员一般会采取敬而远之或防范的姿态, 而这种防范正是深度辅导工作的严重障碍。为了消除或减少这种障碍, 师生间需彼此信任。信任是深度辅导的基础, 学生信任自己的辅导员, 就会愿意接受辅导员的引导和帮助。当今的大学生叛逆心理很强, 无休止的说教只会遭到学生的抵触和排斥, 从学生内心来讲更希望平等的对话, 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责备[2]。因此, 辅导员要转变角色,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仅是他们的良师, 还要做他们的益友, 在位置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创造亦师亦友的宽松氛围。这样进行谈话时学生愿意敞开心扉而不是沉默不语, 益友比良师更易被学生接受。
2. 深度辅导内容要分类型进行。
根据大学生成长中的常见问题, 深度辅导谈话内容应分三种类型:普遍性谈话、选择性谈话和特殊性谈话。普遍性谈话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覆盖面要广。主要内容是认识和了解学生, 如: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日常生活和大学期间的发展规划等。选择性谈话主要考虑有可能在某一方面出现问题的学生, 如:学业预警、经济压力、心理辅导、择业准备。特殊性谈话主要针对出现问题的学生, 如有违纪行为、学籍异动等。
3. 深度辅导注重的方式。
深度辅导对学生来讲是具有个性化的辅导方式。因此, 在谈话方式和方法上要讲究策略、注意场合、把握时机。在辅导前辅导员要做好准备工作, 可列出谈话提纲、改进措施与建议。另外, 对辅导对象的性格特点要有一点了解, 这样就可以初步确定在谈话中采取何种谈话方式会比较恰当。对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的人, 谈话可以坦率直言;相反, 则应慎言开导;对性格暴躁者, 应避其锋芒, 以柔克刚;对性格懦弱者, 应和风细雨, 多加鼓励。谈话形式可以灵活, 地点也可以灵活, 但谈话内容要规范, 重点要突出。也可以先由班会、报告会等的“点对多”形式和QQ群等“多对多”的形式进行辅导, 然后发展到“点对点”的形式, 即在一定范围内完成辅导员与学生一对一的深度交流。在深度辅导的过程中, 针对一名学生可以有多次和不同类型的谈话内容, 无论辅导内容是什么类型, 都要做好记录备案工作。
4. 注重分析探究, 促进辅导成效。
深度辅导一定要重视分析、探讨和研究工作, 这是辅导员分析问题、研讨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的重要环节, 也是辅导员职业技能提升的重要环节。具体来讲, 一方面通过分析研究, 可以发现和总结出某一年级或某一类学科学生的普遍性问题。学生所表现出的问题或行为方式不仅仅是个人或者群体的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客观的反映出学生所处环境、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状况。分析学生的群体需求和思想状况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创新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 辅导员们通过研讨、交流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工作技能和工作艺术, 提高工作水平。二者的有机结合也会进一步提高深度辅导工作的成效。
深度辅导工作不是一时兴起, 心血来潮, 而是基于长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和思考后, 总结出来的能够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举措。高校秉承全员育人的理念, 致力于人才的培养, 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和任课教师都是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重要力量。因此, 深度辅导不能仅是辅导员和学生工作部门的事情, 而是需要各方面工作的老师和多部门的参与。学校应以辅导员为骨干, 统筹好各方面的力量, 一起担负起深度辅导工作, 充分利用教学、科研活动的渠道, 使深度辅导工作卓有成效地长期持续下去。
摘要:高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高校辅导员的工作, 深度辅导是教育专业化与学生个性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学生成长辅导是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多样化需求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作为高校辅导员应不断探索深度辅导的思路与方法, 以促进深度辅导实效性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个性化
参考文献
[1]暴占光.个性化深度辅导的心理机制与工作模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 (8) .
[2]邸飞, 李小婵, 齐凯棣, 魏易光.高校辅导员嵌入型深度辅导模式探究[J].科教导刊, 2012, (1) .
11.高校辅导员岗位认知与工作职责 篇十一
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古代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完美的诠释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性,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解答学生们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们更好的成长。
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品行,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了他的学生们,往往老师的性格决定了学生的品行,老师浮躁学生也跟着浮躁,老师处处透露出文雅的气息,学生也跟着温文尔雅。老师好比一个标杆风向标,他指引着学生前进。
其次老师应有良好的学识正如开篇那句话所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学识不够如何能教导好学生呢!,就好比重本大学和三表大学的差距,不仅是生源存在的差距,师资力量也存在差距好学校,好老师,才能教出好学生。老师应进行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这样才能称得上师者。举个例子,我的初中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初中一些非主科的老师自身学习不够,照本宣科其实就实在读课本上内容,没有发散教学没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枯燥无味,学生昏昏欲睡,说实话这样的老师不称职。属于混日子的状态。
再次,老师应具备年轻化,多才多艺,简单点说在上学时候每一个学生都相对的喜欢年轻一点的应为充满活力,与学生打成一片。现代的教师一定要多才多艺,在这样的老师总能够给学生吸引。举两个简单的例子一般音乐老师,都能画一两笔简单的画,美术老师大多对新月有着浓厚的兴趣。体育老师一般会多项运动这叫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一个亲身的例子我有个英语老师在初次见面时竟然用了8种不同的语言介绍了他自己并且是很连贯的一气呵成,当时我对他的敬佩油然而生。
然后是老师应具备足够的耐心以解决同学么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让学生感到能和老师无话不谈,但是想做到这点很难,需要有恒心耐心持之以恒的决心,我的初中班主任就是这样的人,不辞辛苦解答着我的问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应具备恩威并施的能力或许也叫方法,在这里我建议老师们看看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里面有许多可以值得借鉴的东西,比如说:水浒传里招安这一重要情节,朝廷把最大反贼招安为我所用去管制晓得反贼,以达到和谐社会的目的。应该老师们都读过这两本书。
12.系部专职辅导员岗位职责 篇十二
2.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3.负责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评优评奖、学生资助等工作;
4.负责做好迎新、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就业指导与推荐等工作;
5.负责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指导班委会、团支部开展日常工作;
6.协助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党员发展等工作;
7.协助做好学生宿舍管理工作,调查、处理违纪学生;
8.组织开展创建优良班风、学风活动;指导学生参加院、系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
9.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及时防范与处置突发事件;
13.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篇十三
一、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 特殊群体学生的需要
辅导员家访特殊群体学生家庭, 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增强生活信心;家访使学生家长能清楚孩子在校表现, 明确今后教育引导的方向;辅导员在家访过程中加深了对受访学生的了解, 为今后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在对特殊群体的学生家访中我们发现, 家长们虽然很关心孩子, 但从孩子口中无法了解其在校表现, 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以至于“管不了, 长期不管”。因此, 通过家访建立了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有助于共同努力帮助孩子摆脱不良状态。
(二) 学生成长的需要
由于中国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习惯于应试教育, 习惯在家长、老师的监管下学习和生活。家长往往认为孩子上了大学就不用再管, 但是孩子却不容易适应这种自主学习、生活的方式。一些学生由于环境改变等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目标缺失、学习松懈等现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两翼, 家访工作架设起学校、家庭联系的桥梁, 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提高了教育的成效。
(三) 辅导员提升素质和水平的需要
辅导员在家访过程中通过谈心将工作落到实处, 并深刻体会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所从事工作重要性和肩上承担的责任, 为做好工作注入强大动力。同时, 在实际调研中进一步了解学生特点, 把握学生工作规律, 总结家访体会, 撰写相关工作论文, 有条件地上升到课题研究。因此, 辅导员在开展家访活动的同时自身工作水平也得到较好提升。
二、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存在认识误区
很多高校近几年来开展辅导员家访活动, 人们对这项工作多数是认可和肯定的, 但也有人持有质疑态度。有的老师认为家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达不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有的家长和学生认为家访是学校派来核实经济情况、送资助物品, 或者反映在校不良问题的, 对家访没有足够重视和正确认识。部分辅导员认为家访增加了工作量, 使得本就忙碌的工作变得更加繁重, 没有认识到家访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缺少参与家访工作的积极性。
(二) 覆盖面偏小
各高校家访工作将家访对象重点定位在特殊群体学生, 没有普及到所有学生;受到经费、时间的限制, 辅导员很少对外省、远距离的学生家庭进行实地家访;能较好综合运用实地家访和远程家访的还比较少, 没有实现家访的普及。
(三) 缺乏长效机制
目前多数高校辅导员家访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寒暑假, 或者学生出现严重问题的时候, 忽视了日常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 没能有效起到畅通家校教育渠道、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作用。
(四) 缺少全员参与氛围
多数高校家访工作由辅导员独立完成, 党政领导、专业教师、导师、班主任等参与较少。而有些特殊学生的问题, 是辅导员难以自己解决的, 需要导师等的充分介入, 因此, 仅有辅导员开展学生家访限制了这项工作的作用发挥和影响力。
三、增强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实效性的措施
(一) 拓宽家访内容, 增强家访工作的针对性
家访既要把关怀教育普及到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 同时要对特困学生、特殊群体学生有所侧重, 体现促学风、促就业的导向。
1. 以关爱为导向, 给特困学生家庭送去慰问和祝福。
送去慰问和温暖的同时, 掌握学生的家庭真实情况, 有助于合理搭建资助体系, 因地制宜地提供服务。有时家访人员走进困难学生的家, 会发现困难和原来想的并不相同。如在家访济阳县崔寨镇张辛村的小袤时发现, 虽然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 但是父母都已经60多岁, 靠干农活供他上大学很吃力。
2. 以关注为导向, 走访特殊群体学生家庭。
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人际适应困难、就业目标模糊等需要特别关怀的学生, 营造家庭、学校共同教育的良好氛围。在家访过程中, 辅导员们向受访家长介绍校院情况, 分析就业前景, 解读奖助政策等, 介绍学生在校表现, 沟通如何保持优点、克服不足, 让家长掌握学生在校情况, 一起做好学生工作。特殊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 走进学生家庭, 了解真实原因,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营造家庭、学校共同教育的良好氛围。
3. 以促学风为导向, 介绍学生学业情况。
通过《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介绍学校、学院发展情况, 邮寄学生成绩单等方式, 让家长能够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 使家庭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对不及格学生家长的电话和信件联系, 使学校和家长共同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明确学习目标, 促进学校学风建设。
4. 以促就业为导向, 走访学生家庭和企业。
家访中辅导员、导师为学生家长介绍就业政策和形势, 分析所学专业主要就业去向, 引导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中, 促进学生早日明确就业目标, 积极为实现顺利、理想就业做储备。同时, 学院可以利用家访的机会, 积极走访本单位的各类基地, 深化校企合作, 为学生的就业教育引入社会资源,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学校通过走访用人单位, 对企业需求、就业形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促进学校及时、合理调整培养计划, 也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积累现实经验。
(二) 构建多渠道的家访模式, 扩大家访工作的覆盖面
高校辅导员家访目前主要有实地家访、远程家访、家长会等三种形式, 科学设计、综合运用不同家访方式, 能够大大增强家访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1. 实地家访是最重要和效果最佳的家访形式。
家访人员以集体家访或者分散家访两种形式, 实地到学生家中走访, 与家长和学生面对面交流, 能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对孩子的期望, 拉近心理间的距离, 进而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由于经费、家访人员时间和精力的有限, 实地家访的学生人数非常有限, 对距离远的学生鞭长莫及。
2. 创新运用远程家访形式。
远程家访即通过电话、网络、信件等形式进行家访, 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精力的限制, 方便了学校和家长的沟通交流。
辅导员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实施电话家访, 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可以随时把学生在校表现快速反馈给家长, 便于辅导员和家长及时在学生教育方面达成共识, 并获得家长建议。电话家访的覆盖面很广, 但缺少了当面的情感交流和对学生家庭环境的直观判断。辅导员通过计算机网络视频、QQ聊天工具、飞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实施网络家访, 不受时间限制, 快速便捷, 节约成本, 缺点是受到学生家庭计算机拥有量、网络覆盖率、家长对网络技术使用状况等制约。辅导员通过邮寄信件的方式实施信件家访, 既让家长了解校院情况、孩子在校表现, 同时体现出对学生的负责和关心。随着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发达, 信访家访主要采取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邮寄成绩单等形式。
3. 选择合适时机召开家长会。
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让学生家长了解校院情况、培养目标、就业前景等, 共同引导学生明确在校期间的努力方向, 同时解答家长疑惑, 收集家长对学校、学院工作的建议。但缺点是家长会所谈话题多是共性认识造成个别交流不够。有的高校、学院会利用新生入校报到的契机举办新生家长会;部分学校会在某地中心召开校企家见面会, 邀请企业、家长参加, 共同介绍和讨论如何将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三) 完善家访实施过程, 保证家访取得实效
家访过程一般包括前期准备、具体实施、访后总结、跟踪服务等四个步骤。
1. 前期准备。
充分的前期准备是做好家访工作的前提。在进行家访前, 精心筛选、确定家访对象, 选择合适的家访形式, 掌握受访学生的在校各类表现情况、学生家庭基本情况, 明确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列出家访重点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目标。
2. 具体实施。
在家访的过程中, 家访人员要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在校表现, 介绍家长普遍关心的校院基本情况、学生成长关键环节、就业前景等, 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 努力与家长就学生培养达成共识。家访还要针对学生、家庭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做好政策讲解和分析, 如向贫困家庭详细介绍各类资助政策, 使他们体会到国家和学校的关怀, 感受到温暖;向毕业生家庭介绍国家就业政策、分析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等, 鼓励学生主动出击争取获得较为理想的就业岗位等。
3. 访后总结。
家访结束后, 家访人员要认真地总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同类学生的特点, 便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同时将家访案例、感想和收获进行整理和分享, 扩大家访工作的影响力和效果。
4. 跟踪服务。
学校及家访人员要迅速采取有效举措, 努力解决发现的受访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辅导员要对受访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表现给予关注, 予以及时指导和提供服务, 做好受访学生在校期间的跟踪服务, 巩固家访取得的既有效果, 帮助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四) 探索以家访为媒介, 把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
1. 合理组建学校的辅导员家访队伍。
部分高校配备专业导师、班级导师等, 实现由辅导员单一管理到多头管理的转变, 专业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高校家访要以辅导员为主体, 吸收党政领导、专业教师、导师、班主任等参与。家访工作有了专业教师的参与, 既增强家访效果,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让专业教师更加了解和认可辅导员工作。有时辅导员在学生指导教育上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专业教师的真情投入和参与能够化解危机, 达到辅导员起不到的效果。
2. 积极联络政府部门和企业参与。
通过和政府部门对接、校企联合, 解决特别困难家庭就业重点推荐和帮扶资助。高校可以与政府部门、合作企业等共同走访特殊群体学生。如《光明日报》题为“济南大学辅导员家访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助航”的文章中, 提到“济南大学在寒假前通过书信等方式与山东140个县 (区) 取得联系, 提供所辖贫困学生信息”, “有的县 (区) 主要领导亲自作出批示, 安排民政局、教育局、资助中心等与学校对接, 深入村庄一一落实贫困生情况并给予资助”, 这是高校家访工作与政府对接的一个成功案例。
参考文献
[1]白雪峰.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家访模式研究[J].理论界, 2012 (05) :189-191.
[2]郑宁.高校辅导员家访实效性研究[J].科教导刊, 2013 (10) :228-229.
[3]陈永华.辅导员家访工作的新途径[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13 (04) :446-448.
14.少先队总辅导员岗位职责 篇十四
2.负责指导少先队大队委员开展工作,做好大队委员的选举和学校对少先队员奖励、处分等工作。
3.组织各中队开展生动活泼的、有教育意义的队日活动和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4.在校团委的协助下,辅导少先队队学习团的知识、鼓励优秀的少先队队员争取加入共青团。
5.经常了解少先队队员的思想、品德、学习、健康、生活情况,及时向党委和学校行政汇报,配合学校加强少先队员的思想教育。
6.主动向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宣传少先队的性质、任务和作用取得广泛的支持和帮助。
7.加强自我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少先队员的表率,关心并帮助少先队员,做少先队员生活和学习的知心朋友。
15.科技辅导员岗位职责 篇十五
1、在政教处的统一部署下,科技辅导员具体负责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2、科技辅导员必须定期参加区科技辅导员会议及相关培训活动,并及时向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传达会议精神。
3、科技辅导员负责制定学校青少年科技工作的规划、学期计划,撰写学期评估小结,开展学校科普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表彰工作,并做好相关活动的材料收集、整理工作。
4、科技辅导员负责组织开展每年一届的学校科技节活动:撰写科技节活动方案、小结;组织开展学校“科技创新月”各项系列活动等,力争办出特色,取得成效。
5、科技辅导员负责组织选送有科技特长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展示活动,并做好相关的培训、指导、协调及管理工作等。
6、科技辅导员负责学校科普宣传工作的落实开展:如科普橱窗宣传资料的提供、科普知识讲座、科普知识咨询等。以普及科学知识为主,突出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传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16.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篇十六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多重性
1、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的人生导师。
“有问题找辅导员”在高校已经成为共识。学生的纪律管理问题, 奖助学金以及贷款的发放问题都需要辅导员认真对待, 学生的文明行为, 学风、班风以及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建设问题都需要辅导员的参与。
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是辅导员, 所以比较容易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影响, 要经常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活动, 比如, 可以几个学生一起交流, 轮流进行, 这样就不会漏掉任何一个学生, 培养学生的自尊、自强、自爱的优良品格, 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为以后早谋出路。因此, 辅导员应该成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最好的引路人。
2、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属于行政人员。
辅导员要担任比较繁重行政工作, 比如与学生有关的教务、后勤等工作, 都直接或者间接的需要辅导员的参与。辅导员的工作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安全问题, 比如涉及学校或者社会的安全问题, 遇到事情要冷静, 以安全稳定为前提, 化解矛盾。
3、学生的就业需要辅导员的指导。
当前学生的就业压力比较大, 所以高校毕业生需要切合实际的就业指导, 所以有人说, 对于大学生来说, 高校辅导员接触的最为密切, 因此,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自身素质
1、加强学习, 提高辅导员的政治思想水平。
辅导员需要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因此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 让辅导员具备比较坚定地立场, 以便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
2、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需要加强。
辅导员对学生的未来影响极大, 可以说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 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政治倾向等都会直接或或者间接地对学生发生影响, 辅导员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成败问题, 影响到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问题。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潜移默化的。辅导员的工作需要学生的监督, 反过来, 学生又把辅导员当做效仿的对象, 所以辅导员的压力比较大, 要在生活上、工作上起到带头作用, 既要做学生的良师, 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 做学生的朋友,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辅导员从事的是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比较琐碎, 所以辅导员在工作中要以人为本。与学生要成为朋友,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不在学生面前摆架子, 不命令学生。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监督, 有疑惑或者不解的时候, 辅导员要耐心讲解, 利用举例子、摆事实等进行讲解, 直到学生明白、满意为止, 在评选先进, 奖助学金的时候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做到让学生没有意见。
三、辅导员的工作方法需要改进
1、辅导员要进行创新教育, 采用系统教育方法, 也即是用系统教育方法, 系统性地开展工作。
班级工作也是一个工程, 需要有系统性, 学生的个性差异比较大, 因此, 要有针对性地、系统性地开展工作, 这样工作比较有效率, 而避免盲目。大学一年级, 学生主要是要适应学校的环境和人际交往方式等, 只有这样, 才能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二年级就是要巩固性教育。一年级的学生没有来得及消化, 二年级时进行巩固, 不仅巩固专业知识的学习, 还要巩固外语、高数等课程, 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2、心理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心理教育比较重要, 通
过心理教育, 可以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 提高自信心, 克服心理障碍等。另外,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承受挫折。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差, 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不能承受措施, 依赖性比较强。如果遇到困难, 就会一蹶不振或者发生一些比较过激的行为。因此,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训练,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后来的教育, 需要教师的引导。
3、创新工作, 优化网络环境。
现代网络在生活中占着重要地位, 是信息的主要来源地, 网络的到来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 为人的生活那带来了诸多便利, 同时也代理了很多的负面效应。网络资源比较多, 但是网络管理还不到位, 垃圾信息比较多, 如果不能控制好, 就会使一些学生失去思考能力, 迷失自己。重要的是, 学生沉溺于网络, 就会忽略对外界的交往, 时间长了, 交往就疏远了, 交际能力也会下降, 形成比较孤僻的性格。如果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就会不知所措, 产生心理障碍, 对身心健康发生影响。所以, 辅导员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 创立新颖的工作新方式。
(1) 对于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热门问题, 大学生比较喜欢在晚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样畅所欲言, 进行交流, 脱离了师生之间的隔阂, 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2) 也可以通过网络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面对面地进行交流, 尤其是师生之间, 因此, 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教育交流, 了解学生的思想问题, 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3) 辅导员还可以用网络便利的条件举行一些网上教育、讨论活动等。网络比较方便, 可以利用网络开展一些切合实际的交流讨论等活动。比如如何对待网络问题, 对重大热门问题的讨论等。总而言之, 在新形势下,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及工作方法等都需要大的改进, 作为辅导员要明确自己的多重定位,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切实起到带头作用。
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 在新时期如何明确自己的身份定位, 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以及如何改进工作方法都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本文正是基于这三个方面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进行探索。
关键词:辅导员,角色,素质,创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个如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27.
[2]杨静.论高等学校辅导员在毕业生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J].经济师, 2004, (11) .
[3]尹安民.提升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几点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
【高校辅导员岗位认知与工作职责】推荐阅读:
高校辅导员工作记录08-04
高校辅导员的职责有哪些08-21
高校辅导员学期工作计划10-14
有关高校辅导员年终工作总结07-24
上学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10-16
怎样当好高校辅导员06-17
高校辅导员笔试题目10-22
高校辅导员面试技巧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