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美术教学的论文

2024-11-12

有关美术教学的论文(精选9篇)

1.有关美术教学的论文 篇一

一.小说概念及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二.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一)、把握故事情节。分析情节是深入理解小说的基础。所谓情节,是指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既是生活片段的有机剪辑,又是小说中矛盾冲突发生、发展的过程。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最能凸现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把握住情节是分析人物的前提。

故事情节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为塑造人物服务,体现人物的某种性格征;表现作者对其人或其事、物的某种特定情感;二为推动情节发展服务,造成情节的起伏,创造悬念,更引人入胜或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三是为表现小说的主题服务;四是前后照应;五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六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然后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3、概括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其一,我们一般按照何时何地何境何人何事何情的格式加以概括,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二)、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形象。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感受到作者倾注在人物上的爱憎感情,同时要注意到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关系。

(一)人物形象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1、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以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侧面等描写为切入点来分析方法并点出其作用,常用语就是“通过以上描写,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某某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此的某某情感。

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要全文阅读,首先看文中有无对其人性格特征直接概括的词语,如乐观向上,自私等;然后要根据针对其人的描写和情节,来概括人物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在答题时要对性格特征进行归类整理,使答案更加清晰。对内与对外分开,正面与反面分开,前期与后期分开等。概括人物形象题与概括性格特征类似。不过人物形象试题在答题模式上常采用以下形式:一般要首先加以概括,然后在分词在文中找到体现点。小说塑造了一个(或A是一个)abcd的人物形象。“……”可见其a;“……”可见其b;

3、对文中人物或人物的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本题一般情况下属于主观开放性题目,6分,很能拉开差距。对此,一般可从以下四方面把握: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分析人物时还要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理解。第四、通过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立双方的矛盾冲突,来分析人物性格。第五、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在回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态度。然后结合小说情节、人物描写来分析观点。

三.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四.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分析环境作用。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常见类型: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对于环境描写的作用,我们可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也就是交代背景。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奠

⑨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对于要求“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一定要明确写作对像或主体,充分利用写作技巧,力争语言生动形象,要符合小说整体的氛围特点。

(一)社会环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二)自然环境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命题角度

(一)故事情节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1.把握故事情节(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2.鉴赏故事情节。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前文。

5、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8、起线索作用。

9、埋下伏笔。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内容)。

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如《睡美人》,开头说女A角失踪,制造悬念,结尾写她在观众席上鼓掌,揭穿谜底,使事故情节完整,又表现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主题。又如《雪夜》开头结尾都写雪花飘舞,渲染凄凉气氛,暗示了人物命运。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如《书法家》。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解题技巧

1、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2、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命题角度

(二)人物形象的揣摩: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命题角度

(三)·环境常见题型: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环境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⑥揭示或深化主旨。命题角度

(四)·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

说的主题。解题模式:(1)梳理文章结构。(2)概括内容主旨。(3)联系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主题的概括:这篇……(或文本)通过对……的记叙(或描写),反映了(表现了)……精神;歌颂了(赞扬了)……品质;揭示了(揭露了)……实质(罪行、问题)。

五、挖掘作品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主题思想常见题型: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1.设置了悬念。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尤其注意高潮和结局,矛盾双方的结局;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⑤注意从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角度给小说定性,是悲剧性的、喜剧性的还是悲喜交加的。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五、捕捉精妙技巧。小说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①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或者说表达技巧、艺术特色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这就需要考虑到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或句式灵活,富于变化)、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用词准确而形象(特别注意动词的使用)、词语丰富而多样、语言幽默风趣或清新自然质朴等,巧妙使用技巧,形象生动;使读者能感受到哪些艺术审美情趣。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①表达方式。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与上文或下文对比照应;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照应。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特别注意,如果是对景物的描写,要注意:A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B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描写角度;C常见技巧的使用②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③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六、小说题目有什么作用1.设置了悬念。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七、小说的语言常见题型: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此时一定要充分理解词语的本来义和其在文中的临时义,结合作者情感和主题来分析,此时该词的意义。如“我将吞咽这大好春色”,吞咽就应该是指尽情欣赏美好春光的意思。解题思路: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

表达:XX词语(句子),使用了……手法,写了……,表现了……

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答题句式与诗歌鉴赏同。注:与题目照应是常常要用的作用。

2.有关美术教学的论文 篇二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标在我省的普及实施已近三年,其基本理念是以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增强实践能力,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此,化学教师应与时俱进,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以全新的教学目标去优化教学,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的化学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和大家分享。

一、灵活运用科学探究法

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任何化学概念原理的形成、新元素新物质的发明都离不开科学探究,化学学科就是在科学探究中发展起来的。因此,科学探究的方法也应该是适宜化学学科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探究学习方法。用探究的方法教授化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提高科学素养,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比如在做铝在空气中加热的演示实验时,我先通过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是什么包住熔化的铝,使其不能滴落),再引领并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查阅资料,了解铝和氧化铝的熔点),然后设计后续实验(去除氧化膜后再次实验),验证结论,最后再总结,归纳。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

二、积极应用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不外乎学生、教师、教材(或课件)的互动,使人机对话、师生对话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师生互动、认识互动、信息互动形成了教学的创造过程。实施新课程实验以来,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活动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在学生学习方式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逐步形成,特别是在师生互动交往方面的活动比以前明显增多了。但是有许多课,从表面上看气氛很活跃,学生既动口又动手,而这种“动”缺乏深层次的思维,缺乏互动交往的有效性。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过程没有收到学生主动参与的实际效果。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比较重要:

首先,要进行针对性的提问。课堂的无效提问,只能使课堂产生表面上的热烈气氛,而不能将学生引入深层思维的境界。其次,活动要有实质性。讨论和辩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针对教学的不同问题,通过思考、发言、交流,或展开讨论、辩论,会产生“思维互补”。最后,评价要有客观性。实施新课标后,课堂的氛围民主化了,学生的提问和质疑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增加了,学生的问题有时会让教师感到惊喜,有时也会让教师措手不及。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应变,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正确的要加以肯定,错误的及时矫正,绝不能放任或者都是赞扬。

互动教学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为准备相关知识、信息,创设活跃氛围,驾驭课堂,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合理安排时间、进度,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要努力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开拓视野,在不断的实践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增强,以满足新课标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充分重视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见效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1. 指导学生预习方法。

预习不是看一遍书即可,教师可列出提纲让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

2. 指导学生听课方法。

动耳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动脑加以分析、归纳,将知识加以整理以便加强记忆;动手将重点内容做笔记以备复习。

3. 指导学生复习方法。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往后可间隔一定时间再复习,间隔时间随复习次数越来越长。

科学的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课堂教学效率必将大大提高,学生也将受益终身。

四、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营造优越的课堂气氛

学生无兴趣的课绝对不会有效率,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课堂教学中,使实验设计更具有突发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使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教师应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关键之处学生答非所问时,教师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发现问题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

五、妥善处理教学细节

有了好的教法,但教学细节处理不当,必然会浪费时间,影响课堂45分钟的效率。教师只有合理使用教具,妥善处理教学细节,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应考虑到教学的每一细节和处理方法。比如在做铜树、银树的实验时,因为置换金属所需的时间较长,我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先预习课本第32页的彩图,并填写课本上的思考交流部分,再观察实验现象,和课本知识作对比。这样的细节处理,既充分利用了时间,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感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六、正确对待个别差异,“不抛弃,不放弃”

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回避,但个别差异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教师采取有效手段,“差生”都是可以转变的。电视剧《士兵突击》让我们记住了倔强执着的许三多,教师更要学习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来对待每一名“差生”,用自己的努力、真诚来转化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增强自信心,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兴趣和潜能。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说得好:“如果教师能用教20%—25%的优秀生的办法对待其他学生,这个问题就会解决。”所以教师要想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整体成绩,就必须在转化“差生”上多下功夫。

以上是我对新课标下优化教学的探究和体会,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将不断探索、创新、思考、总结,让化学教学优化优质,日臻完美。

参考文献

[1]王学兵.高中化学教学从有效走向优质[J].广东教育, 2008, (4) :10-12.

[2]张宗肄, 詹步武.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思考点滴[J].中学生化学, 2008, (4) :20-21.

[3]张科.浅谈化学中的讨论教学法[J].中学生化学, 中心生化学, 2008, (2) :9-10.

3.有关问答教学的反思 篇三

下面笔者想结合自己执教的《天上的街市》一课为例子,比较不同时期对问题教学的运用。

80年代课堂形式是问答式,所有问题都是教师提出的,教师根据教材提出问题,其目的是从教材走向教材。执教《天上的街市》时,笔者设计过的问题有:诗题是《天上的街市》,为什么在诗的第一节还写人间的街灯,删去这一节行不行,为什么?以往的课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当时这样上课是很流行的。

90年代课堂上已较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仍以教师提问为主,笔者就问过:诗的第二节中的“美丽”、“珍奇”用得好,请发挥你的想像力,想像街市如何“美丽”,街市上的物品“珍奇”到什么程度?教师设计的这个问题学生感兴趣,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而当今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要达到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现在笔者执教本诗时,在引导学生“联想”和“想像”之后,就让学生合作提问,每个小组讨论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推荐一名同学把问题写到黑板上。学生当堂就合作提出了“作者为什么把街灯比作明星?”“为什么诗的第二节用了两个‘定然?”“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只在七七相见,为什么诗中却时时可以相见?”“最后一节中写流星为什么用‘朵这个量词?”学生们自主提出问题,教师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进行点拔引导,然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样的问题是学生提出的,他们探究热情高,然后各组选派代表将小组同学的集体想法加以陈述。其目的是实现生生、师生互动。学生提出问题后,然后相互评判、解答问题;教师则主要进行一些非常精当、要言不繁的引导、点拔或评判,引导学生深化对诗歌意旨及语言运用技巧等方面的理解把握。

在合作互动模块中,通过采取学生个人思考、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使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更趋于理性和深入,在解答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在合作探究中得以展示。教师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只在学生对问题有争执或解决不了时才加以点拨。笔者惊喜地发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探究中不再依靠教师,他们在课堂上变成了小主人,学生能用心地思考、辩论、作答,试想他们如果没动脑,怎能提出问题、怎能辩论起来、怎能解答出问题呢?

现在回想起来,以往的公开课相对来说难度要小些,因为课堂的每个环节甚至每一句话基本都可以预设好,动态生成的环节很少,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要求以三维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合作质疑、合作探究。课堂上学生到底提什么问题教师实际并不知道,因此教师课前必须反复思考,吃透文本,才能对学生提出的诸多不懂的问题给予适时的点拨,可见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语文课也具有了更多的不可预见性,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使得语文课更具魅力。

通过执教《天上的街市》一课,我反思到:教师应追索一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也就是改变那种偏重于灌输和记忆的师传生受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妨把设计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孩子们通过合作,提出他们自己最困惑的问题,然后合作解决问题。如果把我的这堂语文课做一个理性的分析,我以为可以将其归结为环环紧扣、水乳交融的四个模块:①创设情景模块。在导入新课时,我手拿一个圆牌牌让学生说“你觉得它像什么?”这个问题学生乐于思考,争先抢答“像眼珠”,“像太阳”,“像车轮”,“像山楂片”……学生们思维异常活跃,教师通过设计这样的问题,适时地营造出一个与学生学识、能力等各方面相符合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融入到这个情景中,学生于是积极地开动脑子,主动参与学习、探究。②点击情景模块。当学生联想到“眼珠”,“太阳”,“车轮”,“山楂片”等诸多事物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这种由一事物想到与它相似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叫联想。”教师针对所营造起的问题情景,进一步拓展问题的广度与深度,激活学生的思维,加大学生对问题探讨的参与度。③合作互动模块。通过采取学生个人思考、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使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更趋于理性和深入,然后各组选派代表将小组同学的集体想法加以陈述,其他组的同学或老师对其作出评判或阐述不同意见。④迁移拓展模块。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以后,为使学生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充分体验学以致用的快乐,给学生提供与和研讨的文本相类似的内容,用课堂上所使用的方法来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4.有关童谣的教学设计 篇四

《童谣配图》教学设计

长顺县第一小学 陈开 教学内容:北师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教学目标: 1、学会在word中插入文件中的图片,并调整图片的大小及改变图片在文中的位置。2、学生通过不断深入的问题引发思考;学生通过教师示范、练习等操作提高能力。3、进一步感受信息技术带给人们很多方便;了解事物时常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重点:学会在word中插入图片并设置图片格式 教学难点:设置“文字环绕”效果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看图编童谣”创作展征稿通知来了,你们想不想参加呢?看来同学们都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哪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征稿通知》上都有什么要求呢?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通知要求有:

1、稿件一很使用a4纸打印,2、上下左右边距均为2厘米,3、页面可纵向使用,也可以横向使用,一个作品一页纸。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求就是:童谣要配上图片,给童谣加上图片就能让我们的作品显得更丰富漂亮,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童谣配图 下面,我们按照要求开始来进行创作吧。

二、任务驱动、主动构建

任务一:启动word,打开童谣文件、并按要求设置页面。

设置页面时,执行“文件”“页面设置”命令,弹出“页面设置”对话框设置页面,一般要设置三项内容:纸型(纸张大小)、页边距、方向。

学生操作。任务二:插入并设置相关的童谣图片 1、插入图片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插入图片的方法,给大家同学演示一下?

预设:(学生演示)。

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插入图片的方法:首先把光标放在你要插入图片的位置,我们把光标放在童谣的后面;然后在菜单中找到“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点击“来自文件”选项,弹出一个“插入图片”对话框。

在这里可以找到你要插入的图片。在对话框中选取相关的磁盘、文件夹,找到图片,用鼠标左键单击一下选中图片,然后单击右下角的“插入”按钮。现在同学们看在文字的下方是不是有图片了。观察一下这张图片,感觉怎么样?同学们都很聪明,善于发现问题,这张图片是有点大,我们等一下再把图片调小一点好吗? 刚刚老师讲了插入图片的方法,同学们都会了吗? 哪我们就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点名学生操作,)这们同学做得很好,大家给他鼓励一下,还有愿意来操作演示的同学吗?这位同学很聪明,再次把掌声送给他。

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下同学们刚才发现的问题,这张图片太大了,我们要把他变小,有没有同学知道方法?(预设:没有)2、调整图片大小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是怎么变小的?首先用鼠标的左键单击图片将图片选定,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四周出现了8个控点。

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请同学把鼠标指针指向这些“控点”,变成不同方向的小箭头,然后按小箭头方向拖动下,看一看,图片有什么变化? 预设:四角控点,按比例改变图片的大小;四边控点,改变图片的高度或宽度。师:我们要把这张图片变小,应该选择哪个控点,怎么拖动呢? 预设:四角的控点,向内拖动。

3、调整图片位置:设置“文字环绕”

师:请同学们选中图片,拖动一下,看能不能把它放在童谣的右边? 预设:拖动不了。师:如果我们想随意和移动图片,又应该怎么办呢?那就要为图片设置恰当的“文字环绕”方式。选定图片后,单击鼠标的右键,弹出“设置对象格式的”对话框,找到“版式”,为图片选择“衬于文字下方”即可。文字环绕方式有这几种方式,他们有什么区别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演示三种环绕方式的作品)除了老师演示的这几种环绕方式,看看其他的“环绕方式”和老师讲的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动手操作试一下。(学生操作)

任务三:设置字体和段落格式,美化整个页面;保存文件,退出word。

师:最后请同学们按以前学习的内容和课本46页下面的内容设置好字体和段落格式,并以童谣的标题给文件命名并保存在桌面上。(学生操作)

三、巩固新知、作品创作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一下,按照刚刚插入图片的方法,给自己的童谣作品配上图片,调整图片的大小并设置适合的环绕方式,美化自己的作品。(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成果、评价交流 下面我们选取几位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些作品都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教师选取部分作品展示,学生交流发言)

五、交流拓展、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呢?在word中插入的小图片有什么大作 用? 预设:学习了设置页面、插入图片、美化页面的方法。是啊,在童谣中插入图片可以让美化我们的文档,让编辑出来的文档更加的漂亮,最后请在课后根据本课学习的知识,把你的童谣作品进行最后的排版美化,上交到老师处,统一打印出来,进行评比。篇二:精品童谣课教案 走进童谣

一、音乐导入 1.上课之前,欣赏一首歌曲。2.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听音乐

二、新授 1.知道唱得是什么吗?春姑娘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溜走了,夏天来到了,老师有一段描写夏天的文字,想读吗?自己看着拼音读读。

夏天到,知了叫,火红太阳当头照。树叶茂盛长得好,蔬菜瓜果真不少。湖里荷花香味飘,池塘青蛙呱呱叫。(1)学生自读(2)指名读(3)这段话只有六行十分短小,还有谁想读

(4)指名读(一边读一边打打节拍好吗?)同学一起帮她打节拍(5)这么一读还真有节奏呢!(6)请同学们再读这段文字,看看你们又看见了什么样的画面呢?(7)学生自读(8)师生交流,你们想到了什么?(9)再听听看,说说你们听见了什么?

(10)再闻闻看,看看你们闻到了什么?(11)此时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就展现在面前了,短短的六行文字,就把夏天展现出来了,下面就让大家读读这段文字,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好吗?老师给大家准备音乐。(12)学生读 2.小朋友多么优美的文字啊,这种文字就叫做童谣,其实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儿歌。你们以前念过哪些儿歌,能给大家念一首吗?(1)学生念(师生交流)

(2)学生再念谜语儿歌

(3)学生表演童谣

(4)同学们童谣都是来自于生活的,有的是谜语,有的是颠倒歌,还有的是作游戏时唱的儿歌。4.下面我们来看一则谜语

(1)出示童谣:圆脸蛋,金灿灿,一脸芝麻全长满,不怕太阳天天晒,抬头绕着太阳转。(2)学生读(3)你们怎么知道是向日葵的呢?(4)师生交流(5)这是一首谜语童谣,我们平时读的谜语有的就是童谣。大家看这是几言?怎么押韵的?

(6)指名读,全班一起来读读好吗? 5.老师这里还有一首童谣,这是问答歌,有问有答,知道是什么问题?什么答案吗?

(1)出示:谁会飞?鸟会飞。鸟儿怎样飞?拍拍翅膀向前飞,谁会游,鱼会游。鱼儿怎样游?摇摇尾巴摇摇头。谁会跳,兔会跳,兔儿怎样跳?前腿蹦蹦后腿跳。谁会爬,虫会爬,虫儿怎样爬?六条腿儿慢慢爬。

(2)学生自己读读(3)谁来问?谁来回答?学生问,另一个答?

(4)学生一问一答,读文章。

(5)再请一位学生来问,其他学生回答,一边说出答案,一边做出动作。6.大家看到的是颠倒歌。

(1)出示:颠倒歌〔1〕

忽听门外人咬狗,抬起门来拉开手。拾起狗来砸砖头,又被砖头咬了手。从来不说颠倒话,麻袋驮着驴子走。(2)你们笑什么呢?(3)师生交流

(4)这里还有一首有意思的童谣,出示:《板凳绑扁担》是个小的flash。

(5)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童谣呢?

(6)这是一个绕口令 7.还有一些童谣,我们可以一边做游戏,一边读,还可以唱呢?

(1)录像出示:《找朋友》

(2)这是我们在做的游戏啊,今天我们走进了童谣的世界,认识了这么多童谣,这才发现童谣原来这么丰富,你们喜欢吗?课下我们可以再多收集一些童谣,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编一些童谣。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周次 《数字歌》《过山车》 1 2 《飞飞 跳跳》《小猫拉车》 1 4 《做手影》《什么大》 1 6 《弹钢琴》 《有条“蚯蚓”真可笑》 1 8 《大小多少》《老虎和乌龟》 1 10 《落叶》《黄豆荚》 1 12 《墙头草》《半半歌》 1 14 《金花银花》《看月亮》 1 16 《螃蟹》《山羊和绵羊》 1 18 篇三:《童谣说唱会》教学设计 《童谣说唱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新教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设计了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音乐、探索音乐、创造音乐。《童谣说唱会》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谣》里一个音乐活动。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来描述对事物的熟悉,大多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形式活泼,用词简练、韵律响亮,有儿童自编的也有成年人的拟作。童谣布满孩子童趣的天真、纯朴、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它的内容除反映社会生活外,大多与游戏及传播知识有关。如有嬉戏歌谣;有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又可以增长生活知识的,生动而富于想象。童谣也同样是丰富的、宝贵的文化资源,一般分为旧童谣和新童谣,旧童谣大多流传于民间,本课以《童谣说唱会》的形式,让学生们用不同的形式表现童谣,交流童谣,同时将散落于民间的童谣加以搜集与整理,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鉴赏和审美能力,通过这一活动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学生分析】 小学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年龄特点,所以一方面要以朝气和热情感染他们,另一方面要加强和他们语言、情感的交流,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二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且更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还应多借助媒体教学、律动、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思路】

《童谣说唱会》是“童谣” 单元中最后一课内容,在前几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一些童谣,而且在平时生活中也曾经认识过童谣,本节课首先从以往知道的童谣入手,通过游戏形式重点对“童谣”单元进行总结和扩展。在娱乐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注意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来描述对事物的认识,大多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形式活泼,用词简练、韵律响亮,有儿童自编的也有成年人的拟作。童谣充满孩子童趣的 天真、纯朴、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鉴此,在设计上我体现以下两点: 1.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学的前提。在导入的环节里,我的设计是:首先把孩子们特别喜爱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五个小羊请进课堂,通过让他们帮自己喜爱的羊羊解决困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童谣话题进而导入课题。2.歌表演是低年级孩子最喜爱的表现形式,在说唱童谣活动中,我采用了:师生平等交流童谣──通过“过山洞”闯关的游戏,层层递进,开阔学生视野,再通过读拍、表演童谣等活动,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共同寻找、发现童谣的一些基本特点:压韵、工整、节奏感强、内容通俗有趣等,并通过老师与学生合作,给学生增加信心,激活学生的参与冲动。在游戏中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目标】

1、从童谣说唱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游戏闯关活动,体验童谣带来的乐趣。

2、通过游戏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3、按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说、唱童谣,用形体动作即兴表演。【教学重点】 通过做游戏,让学生们感受、了解童谣,体验童谣带来的快乐。【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童谣,组织学生在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气氛中开展表演童谣的活动。【教学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课件、双响筒等打击乐器、学生的自制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生问好。

2、谈话激趣。

师:今天有5个特殊的小朋友来参加我们的音乐课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播放课件边看《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图片边听主题曲)师:都有哪五个朋友?有的同学要问了他们不在青青草原玩跑这来干什么?哦,是这样的,慢羊羊村长生病了,必须得吃童谣山顶上一棵苹果树上的苹果才能康复。于是喜羊羊便带领兄弟姐妹来到了童谣山下,童谣山神说了,他们必须会说童谣才能穿过山洞到达山顶去摘苹果,可他们都不会说,于是喜羊羊想让我们大布村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来帮助他们,你们愿不愿帮助他们呀?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童谣山吧!(课件出示童谣山)

二、说、唱、表演童谣活动

1、师:看,童谣山上有5个山洞,每个山洞前都挡着一块大石头,让老师来帮助你们看看第1块石头上写的什么:唱出北京童谣《打花巴掌》就可以过此洞。(1)边拍手边唱。(前半部分拍手,旋律部分做一些挽花的动作,每一段可变化自己的玩伴,两人或多人一组)

(2)师:在过山洞前老师来教你们一首防身儿歌,这样过山洞时我们就安全了。(小手拍一拍,我们大家来童谣山帮助羊羊过五关。)

2、好,第一个山洞已过继续前进,大家看他们是谁?(课件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及相关画面)第二关肯定与唐僧师徒有关,我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读这块石头上写的什么:(想过山洞吗?很容易,说一首与唐僧师徒有关的童谣吧!)

(1)拍手全班齐说一遍

(2)边表演边说(3)好了我们就表演到这赶快过山洞吧,小手拍一拍,我们大家来童谣山帮助羊羊过五关。

3、师:同学们表现真棒,继续努力哟!有没有信心?好,那就先让我们看看这是什么?(课件播放歌曲《丢手绢》及相关图片)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呢?童谣山神问小朋友们喜不喜欢玩游戏?(拿出手绢)

(1)师和女生玩丢手绢的游戏,男生当观众。师:怎样才能使他们跑得快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2)师丢一次。师:唉呀,我们光顾着玩呢赶快帮羊羊过关吧!过山洞喽,小手拍一拍,我们大家来童谣山帮助羊羊过五关。

4、让我们来看看第四块石头上写的什么:(课件出示:请用多种形式表现《小老鼠上灯台》这首童谣吧!)

我请一位小朋友来传达一下山神的指示,谁愿意?(1)师引导学生唱童谣 师:听了演唱老师觉得这只小老鼠是一只快乐的小老鼠,想想小老鼠上灯台是去偷油吃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害怕、担心、东张西望)师:当它下不来的时候,心情又会怎样?(着急)师:应该怎样唱?(声音由小到大,当唱到“唉哟”时顿一下。)b、师生边表演边唱。师:小朋友表现的真不错,可是我们只用了一种形式来表现这首童谣,山神还是不让我们过关呀,还有哪位小朋友还有其他的办法表现?快动动脑筋。指名说:刚才是唱出来的还可以说出来。师:好,那么你 试试看。(边拍手边说)师: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还有哪位小朋友要说的?

指名回答:用打击乐器为这首童谣伴奏。(节奏型:xx x)(2)师引导学生: a、说说还能用什么方式伴奏? b、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伴奏说一遍。c、改变节奏:x.xx的节奏伴奏一遍。

师:太棒了,咱们 又可以过关喽!小手拍一拍,我们大家来童谣山帮助羊羊过五关。

5、师:(来到第5块石头前),孩子们不好了,山神说:“你们不是羊羊,是来自大布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你们要想过此洞呀必须说一说你们还会说哪些童谣?”

师:唉呀,让我们赶快想一想!

学生展示在长辈那同伴那学的或网上搜集的童谣。

6、各地童谣听赏 苹果树)

7、师:喜羊羊他们能摘到苹果全靠小朋友的热心帮助,以后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战胜它!真是人多力量大呀!虽然我们已经帮羊羊摘到了苹果可老师觉得最好还是告诉他们什么叫童谣?(1)指名试说。(2)师总结归纳。(课件出示童谣的概念)

5.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关思考 篇五

【摘 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写作教学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不仅因为写作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有相当重的分值比例,更因为写作能力的提升将对学生终身的文学素养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很多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写作方面能力依旧呈现出相对薄弱的趋势。新的时期,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多思考跟写作教学有关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教学 思考 写作习惯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177

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教师日常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广大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如此重视写作的教学工作,不仅因为写作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有相当重的分值比例,更因为写作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终身的文学素养产生深刻的影响。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思考有关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相关问题。尽管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在这个写作教学上面倾注了较多的心力,但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态度依旧不积极、写作兴趣依旧不浓厚、写作能力提升依旧不明显。因此,教师有必要转换一下教学的视角、探究写作教学的创新模式。本篇文章尝试阐发有关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有关培养学生正确写作习惯

(一)正确的写作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实现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

习惯的养成无疑对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正确写作习惯的养成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学生只是在考试的时候才真正动手写一篇文章,而平时眼高手低,完全没有养成定期写作的好习惯,学生的写作能力怎么可能得到提升呢?高中时期,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学科知识原本就很多,学生自觉定期写作的自觉意识就更加薄弱。因此,教师在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写作习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总之,正确的写作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实现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尽可能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养成一系列正确的写作习惯。

(二)养成细心观察生活和定期阅读书目的习惯

首先,一个有写作诉求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积累写作素材的人。每当学生告诉我不知道写些什么的时候,我就告诉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其实,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时候,都有很多的话要说、有很多的素材可以写,关键是学生能不能将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真正转换为文学形式。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的优势还在于,学生在亲身观察之后往往能够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写出来的文章具有他们自己独特的风格。事实证明,当学生真正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之后,他们不仅不会为不知道写些什么而发愁,还会深刻体会到创作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和自由。其次,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里面蕴含的思想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一个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不仅依赖其自己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观察生活的能力,更有赖于通过阅读多样类型的文章去间接认识和接触到外面的大千世界和人生百态。尽管我们不推崇学生刻意模仿阅读到的文章风格,但是学生模仿他人的文笔和风格是一个无害的过程,只要学生在模仿之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那么这个模仿和借鉴的过程就是有益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作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侧重点。

二、有关探究写作教学创新模式的思考

(一)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存在“机械化”的弊端

传统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学生真正动笔写作之前,就已经给学生制定了基本的文章框架和文体风格,还有一部分教师甚至要求学生在文章的结尾用一些固定的经典诗词发出号召。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严格按照教师拟好的模板进行写作,看上去是节省了一些思考的时间,写作的分数也有所提高,但是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完全是照抄照搬教师的模板。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化”了。回望历史,汉语言文化经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完全是无数的中华儿女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结果。如果每一个人在写作的过程中都是按照完全一种模板,没有发乎真情实感的写作诉求,那么我们今天也不可能欣赏到这么多作家、艺术家创作的文章。此外,学生本身的创作欲望和真实想法在这个过程中被教师压制,学生的写作诉求只能逐渐消磨殆尽、不会愈发强烈。可以说,传统的过于机械化的写作教学形式是与我们的教学初衷相违背的,是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真正提升。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写作教学的创新模式,避免传统模式的不良影响愈演愈烈。

(二)写作教学模式的创新应该真正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细节

6.《有关0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会利用0的特征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难点: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教学、学法

教法:进行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方法归纳总结0在运算中的特性。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谜语带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请同学仔细听猜一猜!

(老师边说边出示谜语)一位渔翁去河边钓鱼,回家的路上,遇到路人问“老伯,今天钓了几天鱼啊?”老翁笑着说:“钓了6条没头的,9条没尾的,8条半截的,你猜我钓了多少条鱼?”聪明的同学请你想一想这位老翁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2、学生思考,指名回答。(这位渔翁一条鱼也没钓着,得数是“0”。“6”条没头的,就把“6”的上半部去掉是“0”;“9”条没尾的,就去掉“9”的下半部也“0”;“8”条半截的,不管你去掉“8”的上半截或下半截,还是得“0”.所以,就是一条也没钓着——“0”.)

3、同学们真厉害,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0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口算题目:

1+0= 0+578= 45×0= 19-0= 27-27= 0×32= 0 ÷ 64= 45×0=(1)、请学生开火车口算。

(2)、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2、请同学们把这些题目按四则运算分分类,看一看在每一种运算中各有什么特征,(1)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2)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用字母表示)加法:一个数加上0,或者0加上一个数还得原数。

例: 5+0=5 0+66=66 a+0=a 0+a=a 减法:一个数减去0, 还得原数.例: 10-0=5 a-0=a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86-86=0 a-a=0 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23=0 0×a=0 54×0=0 a×0=0 除法:0除以任何数都得0 0÷5=0 0÷a=0

3、质疑

(1)老师提出问题: 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举例说明。板书: 5÷0=□ 0÷0=□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补充板书: 5÷0=□ 想:□×0=5 无商 0÷0=□ 0×□=0 商不确定 所以:商不能做除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数加0,结果是它本身。()

2、被减数和减数相同,差是0.()3、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结果都是0.()4、0除以任何一个数,结果都是0.()

2、算一算:

127×0+98= 0×35÷999= 47÷47-0+47= 29+0×288÷3=

四、小结与思考

师:同学们,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有关0的计算

加法: a+0=a 0+a=a 减法: a-0=a a-a=0 乘法: 0×a=0 a×0=0 除法: 0÷a(非0)=0 因为: 5÷0=□ 想:□×0=5 无商 0÷0=□ 0×□=0 商不确定

7.有关高中数学概率教学的感悟 篇七

一、学生在概率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概率对于高中生而言可难可易, 只要能掌握住一定的规律, 对于概率的学习就会变得简单, 然而很多学生绞尽脑汁也没能听懂概率这一部分。因此, 分析清除学生在学习概率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高中阶段, 课本上对于概率知识的讲解大概包括随机事件、随机现象、概率的计算、概率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几个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大概可以分为知识性的错误与心理性的错误这两个大的部分, 下面就是对这两个方面地简单分析。

首先是知识性的错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概率这一部分的教学时, 往往会落入只重计算而轻视概念思想的问题, 对于概念知识的讲解只是一笔带过, 然后就是大量的练习题。这样一来, 学生在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时就已经进入了计算, 通常就会因为对于公式的不熟悉产生计算的知识性失误。而在错误产生之后, 也往往由老师给予一定的改正, 学生依然不能从心理上去正视理论知识。这样就导致了整体的概率知识的匮乏, 学生在接下来的概率学习中更加无法跟上进度。

再者就是心理上的错误。概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缺乏实质上的密切联系, 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概率知识时完全是从心理感觉出发, 形成一些零碎的小经验, 但这些没有理论知识支撑的经验又往往并不全都可行。但是即使是偶尔猜想的正确也会使学生在以后的概率学习中产生侥幸的心理, 以后也直接猜想, 不再侧重理论的学习, 从而导致了全部概率学习的落后以及学习效率的低下。

二、完善数学概率教学的建议

概率知识难学, 但是现实生活中又必须能应用到, 所以必须完善概率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真正掌握一些相关的概率知识。接下来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完善概率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1、注重对于学生心理上的引导

概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 学生往往会因此不愿意学习概率或者是根本就学不会, 但是概率这种知识又与猜想有一定的关系, 学生在不愿学习概率时就会通过自己总结的一些小经验去应付考试或者是其他的训练。但是, 概率知识的联系性强, 但凡有一个环节学的不到位就会导致全体概率知识学习的混乱, 所以这样的非真实性的知识掌握对于学生而言是极为有害的。因此, 必须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概率知识的心理引导。首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跟他们讲授一些与概率知识相关的生活知识。比如抽奖能够抽到奖品的概率, 或者是朋友玩扑克牌获胜的概率, 又或者是投硬币时出现反面或者正面的概率等等。再有就是一定要强化学生对于概率知识的真正掌握, 严格控制学生的侥幸心理, 在做练习题时应该注重学生对于结果的知识性讲解, 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正确结果。比如在讲述概率知识时, 应用这一个习题来辅助:假设甲、乙两人投球, 甲投球命中的概率是0.8, 乙投球命中的概率是0.6, 甲、乙各投3次, 假设每个人都只投中两次的概率为a和b, 那么 ()

A、a>b B、a

很大一部分学生觉得甲的命中率要明显的高于乙, 因此就选了A。教师可以对此不加评判, 直接在班里选择两个比较擅长篮球的进行试验, 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什么是对的, 而后再结合知识算出B这个正确的答案。

2、重视概念化的讲解与多媒体的应用

概率的顺利应用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概率知识的硬性掌握, 因此, 教师在进行这一部分的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对于概念和理论知识的讲解, 并且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运用结合起来, 在学生完全掌握了理论知识以后再对他们进行一些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习题的训练。

再者。概率这一部分知识在数学学习中尤为抽象, 在讲述时学生不方便试验的一些活动,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对这些概率活动进行一定地模拟。比如在讲投硬币的反正面出现的概率时, 老师先给学生讲解反正面出现的概率的相关知识, 然后用计算机模拟一个投硬币的活动, 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一些概率知识。

三、结语

概率知识较为抽象, 而且还与学生的生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离, 学生掌握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 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彻底地将相关概率知识尽可能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便捷地应用。

摘要:概率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也是教育机构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角度, 因此, 学好概率这一部分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推行, 概率这一部分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本文主要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简单谈论了学生在学习概率时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着重谈论了如何完善对于概率这一部分的教学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概率部分,完善建议

参考文献

8.有关中职数学教师教学的探讨 篇八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习兴趣反思性教学 研究性学习

中等职业教育,是关系国家发展的一件大事,职教兴国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身为中职教师,感到自豪的同时又深感责任重大,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教学水平,是我一直孜孜探求的人生目标。通过三十余年的教学,我有以下体会:

一、教学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上好每节课,要力求导语设计新颖,它是上好课的前提,精心设计导语,似石头投入平静之水,如奇峰突兀而起,能使学生大脑保持最兴奋状态,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圆的定义”的教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圆形的实物接触得也较多,小学又学过一些与圆有关的知识,对圆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此时问学生“究竟什么叫做圆?”,他们很难回答上来。不过,他们对“圆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手段的应用上应考虑到能直接给学生不同的感官刺激,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不仅要经常使用一些直观教具,包括图表、实物、标本,更要使用一些现代化手段,诸如幻灯、投影仪、录像机、多媒体等。通过教学媒体的使用,可以在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最大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有时由于条件限制,必须要多动脑筋,广开思路,寻找新的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科技的发展 。

二、教学能力不断进步的源泉是反思性教学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其能力发展的途径。从业者结合亲身经历中的疑惑,通过一系列的反思、研究活动来寻求解决疑惑的方法,是从业者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师的教学反思包括以下步骤。

1、课后小结养成每节课都要进行小结的习惯。小结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反思过程,首先要反思学生,如学生的反应如何、接受程度怎样等,然后要反思教学,如与学生互动如何,教法运用是否得当,是否突出了重点、难点,是否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等,以便为下次课积累经验,改正不足,发扬优点。

2、听课与集体备课观察和分析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如课堂管理措施、教学方法、学生反应、师生关系、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等。通过听课,取长补短,学习长处、反思不足。并在课后彼此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讨论不同讲授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反思上一年在教授本节内容时出现的问题,积极改正。

3、教师评价教师是比听课更全面的一种评价方式,要求评价者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要对被评价者的教学文件做出评判,即教学文件准备的各个环节是否得当等。这是一个反思、分析、综合和实践循环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4、学生评教在某个学习阶段结束时,让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反思性教学以科学反思为基础,是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相结合的教学,是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是不断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实施反思性教学。

1、调查研究,了解学生需要

反思性教学的主体还是学生,如果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而凭主观臆断实施教学,则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区分个体,结合集体讲课与个别指导

我们知道,虽是同类事物,但也有其共性和个性之分。因此,在给学生讲授技能辅导课时,应备齐所需用物,认真备课、示教,先以大班形式教学,再以小组形式教学,必要时一对一进行个别答疑。

3、勤实践、多提问,返学为敬

学生牢固掌握了课堂所学知识不等于具备了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动口、动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最后带队教教师给予指导,使其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并转换成技能、技巧,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定期组织交流活动,进行反思性总结

要求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将自己的想法、体会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分析问题重点,进行自我反思。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交流,以培养学生不断反思、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的良好氛围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它关注的不是“懂不懂”而是“能不能”,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沿着前人探索的路子去思维,实现知识的“再创造”.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学会学习的方法.“授人以渔”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渗透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堂。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培养了学生:(1)发现问题的能力;(2)搜集、分析、利用、处理信息的能力;(3)科学的态度和道德观;(4)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5)分享与合作的意识 .同时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改变周边学校当前数学教学单纯重“演算”轻“思考”,“课堂”脱离“生活”的不良倾向有一定的辐射影响.

这一部分的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介绍(已有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一些规律以及常用数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如简单的线型规划、简单的求导、简单的图论知识),练习(进行知识掌握情况反馈)和实践(让问题的范围扩展到真正的生活中,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再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9.有关教学策略的启发与思考 篇九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策略一:淡化课堂教学的模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我们都知道,每一堂课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因此,教师只有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才能使课堂教学行之有效。在现实的教学中,部分老师的课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模式化”,形式主义严重,有些教师对一节好课必备的几种形式有这样的误解:多媒体、问题情境、学生讨论、小组交流、教师讲得越少越好。特别是公开课,更是能用上的现代教学辅助等“飞机大炮”全用上,问题情境千奇百怪,课堂上师生、生生交流贯穿整节课。殊不知这些教学辅助器材往往使学生分神,特意构造的情境有时使学生劳神,不分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与交流更是使学生费神,结果是看起来形式多样、热门非凡,最后是学生对于学习任务的一片茫然,这种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比如,初中数学中许多知识内容有很好的实际生活背景,像“负数、数轴、直角坐标系”等等,可以通过适当的生活情境引入、探索交流,但也有很多知识内容,如“实数、代数式、方程等运算”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完全没有必要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这样可以使教学活动不用过长时间地在外围游弋,直达问题的核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策略

二、深入解读教材,改变教材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然而教材又是全国统一的,适合各地区的一般化学生,但对于一个班级中的每一个个体,教材的学习内容就不一定适合他们。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外在的、不熟悉的,需要教师对它进行加工后,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和掌握。因此,教师解读教材成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在数学课堂中,作为教师应该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有效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尽量突出最主要、最本质的教学内容,把教材中的学习内容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生能够参与、容易参与的数学活动。例如,教学“反比例函数”时,就可以把原来长篇讲解的内容改为只呈现几个成反比例关系的实例,让学生用“学习正比例”的方法去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己找规律,进而得出结论。

策略三:应当注重开展恰当有效的数学活动

要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学习,还应当注重开展恰当有效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课堂上的数学活动不十分有效,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甚至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有时过分追求“观赏价值”,非常浅显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必分组的安排小组学习,显而易见的结论要求学生实践、验证。数学活动要达到我们期望的良好效果,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选择恰当有效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必须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真切地体验、感悟和理解数学,引发数学思考,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这样的活动才是数学课堂所需要的有效活动,才能全面地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策略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能够不断的是学生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教师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们超前思维,向教师(包括课本)挑战,主动地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策略五:必要的小结与反思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总结重点,理解难点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留下悬念让学生希望下一节数学课快点到来,学生在四十五分钟内接受大量的零碎信息,他们缺乏概括、归纳、总结能力,对学生所学知识如不及时加以总结,遗忘会更快。只有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重复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归纳梳理,形成系统化和网络化,并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使他们对学习内容有较好的记忆。例如在学习有关函数最值的教学,应选择1-2个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精讲,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最值都和增减性有关,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从中引导学生构造函数的数学思想。

对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有效性、活动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性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得让学生在认知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情感上有兴趣,乐学、会学。因此,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有更多地“说”与“做”,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如何应对七年级数学学习中出现的两极分化?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两级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兴趣的淡薄甚至缺乏是造成他们成绩差的重要原因。初中数学相对小学而言,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变化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学生适应性及学习意志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分化的严重性与否。

2.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相比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3.双基不扎实。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

4.学习态度不端正和学习方法不科学。学生自学能力差,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练习,抄袭应付了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重视综合训练,缺乏竞争意识。

二、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1.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①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它的抽象性,是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教学时,应加强数学的直观性教学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②应加强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③注重情感教育。

2.培养学困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①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②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启发,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③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对学困生要“爱”字当头,“严”字贯其中,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3.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让他们体会成功与被赞赏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教会学困生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困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5.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针对学困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七年级数学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6.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

7.尊重和理解学困生。要相信学困生是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的。他们通过努力而取得的成绩,希望得到同学的承认、老师的理解。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方式教育。对学困生工作要有耐心和信心。

三、平时教学始终贯彻“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

1.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有创意,注重严密的逻辑推理,力求解题过程的完整与完美。另外,开展课外提高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切实发挥他们的尖子生优势,让他们在平时学习以及中考中占有决对的尖子优势,这与中考成绩优分率提高,关系重大。

2.注重中等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这部分学生占据了学生中的大多数,他们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考试均分的高低,抓好对他们的教与辅,也是数学教学中成绩提高的重要一环。他们对知识掌握不太牢固,解题时常丢三拉四,因此,解题时的严密与细心成为他们考取高分的关键。一定要训练他们在能得分处多得分,不能得分处想法得一分。

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尽量采用启发法、点拨法、讨论法、图表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2.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平时教学中多给学生教授解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重视他们能力的培养,加强“联想、想象、转化”思维训练。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3.要做到“精”。要做到精选、精讲、精析、精练,不搞题海战术。但不练习、不强化也不行,这就要认真备教材、教法、学法,使之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这就要从“精”字作文章。

4.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足够的小组学习时间。小组讨论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同学们在讨论交流中主动参与,集思广益,促进了学生间学习风格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补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对于学困生来说,也会积极参与的。

套、工程问题汇总教案

一、复习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注意;1.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弄清题意.(2)找出等量关系:找出能;2注意;(1)、设未知数及作答时若有单位的一定要带单位;(2)、方程中数量单位要统一;

二、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配套问题;在实际问题中,大家常见到一些配套组合问题,如螺钉;抓住配套关系,设出未知数,根据配套关系列出方程,;(P100

一、复习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注意 1.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2)找出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3)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例如X)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检验,写答案:检验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检验后写出答案.

2注意

(1)、设未知数及作答时若有单位的一定要带单位。(2)、方程中数量单位要统一。

二、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 配套问题

在实际问题中,大家常见到一些配套组合问题,如螺钉与螺母的配套,盒身与盒底的配套等.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

抓住配套关系,设出未知数,根据配套关系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来解决问题

(P100 例1):

例题1: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

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各螺母。一个螺钉需要配两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一个螺钉配两个螺母,即螺钉数:螺母数=1:2.解: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2-x)名工人生产螺母,则一天生产的螺钉数为1200x个,生产的螺母数为2000(22-x)个.根据题意,得 2×1200x=2000(22-x), 解得x=10, 22-x=12.答:所以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安排10人生产螺钉,12人生产螺母.这类问题中配套的物品之间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这可以作为列方程的依据。

练一练:1.某车间有28名工人生产螺栓和螺母,每人每小时平均能生产螺栓12个或螺母18个,应如何分配生产螺栓和螺母的工人,才能使螺栓和螺母正好配套(一个螺栓配两个螺母)?

解: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栓 2×12x=18(28-x)X=12 28-X=16 答:应安排10人生产螺钉,12人生产螺母.例题2某工地需要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该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

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每天挖的土方等于每天运走的土方.解:设安排x人挖土,则(48-x)人运土,一天可挖土5x方,一天可运土3(48-x)方,根据题意,得

5x=3(48-x), 解得x=18,48-x=30 所以每天安排18人挖土,30人运土正好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练一练:2.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现在有36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

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盒身数:盒底数=1:2.解:设用x张白铁皮制盒身,(36-x)张制盒底,则共制盒身25x个,共制盒底40(36-x)个,根据题意,得 2×25x=40(36-x)解得x=16,36-x=20 所以用16张制盒身,20张制盒底正好使盒身与盒底配套.例3一张方桌由1个桌面、4条桌腿组成,如果1立方米木料可以做方桌的桌面50个或做桌腿300条,现有5立方米木料,那么用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面、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腿,做出的桌面和桌腿,恰好配成方桌?能配成多少方桌?

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桌面:桌腿=1:4,即一个桌面需要4个桌腿.解:设用x立方米做桌面,(5-x)立方米做桌腿,则可做桌面50x个,做桌腿300(5-x)条.根据题意,得 4×50x=300(5-x), 解得x=3,5-x=2 所以用3立方米做桌面,2立方米做桌腿,恰能配成方桌.共可做150张方桌.练一练(P101 练习1 p106 2 3)

3、包装厂有工人42人,每个工人平均每小时可以生产圆形铁片120片,或长方形铁片80片,将两张圆形铁片和一张长方形铁片可配套成一个密封圆桶,问如何安排工人生产圆形或长方形铁片能合理地将铁片配套?

4、某部队派出一支有25人组织的小分队参加防汛抗洪斗争,若每人每小时可装泥土18袋或每2人每小时可抬泥土14袋,如何安排好人力,才能使装泥和抬泥密切配合,而正好清场干净。

5、某车间加工机轴和轴承,一个工人每天平均可加工15个机轴或10个轴承。该车间共有80人,一根机轴和两个轴承配成一套,问应分配多少个工人加工机轴或轴承,才能使每天生产的机轴和轴承正好配套。

三、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完成某项任务的各工作量的和=总工作量=1 复习

1.一项工作甲独做5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乙每天的工作效 率是,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此时剩余的

工作量是.答案

这类问题中常常把总工作量看作1,并利用“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的关系考虑问题 例题3: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分析: 151103(?)1?3(?)510 填空:这里可以把工作总量看作

人均效率(一个人做1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 由x人先做4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

再增加2人和前一部分人一起做8小时,完成任务的工作量为 这项工作分两段完成任务,两段完成任务的工作量之和为 1/40 4x/40 8(x+2)/40 4x/40 8(x+2)/40 4x/40 +8(x+2)/40或1 解:设先安排x人工作4小时,根据两段工作量之和是总工作量,得

40?8(X?2)40?1 解得:X=2 答:应先安排2人工作4小时。归 纳

(1)工程问题中的基本量及其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2)若问题中工作量未知,通常可把总工作量看作 “1”(3)利用部分工作量之和等于总工作量是工程问题中 练习:(P101 2)练习:整理一批数据,由一个人做需8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些人做2小时,再增加5人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的,怎样安排参与整理数据的具体人数?

1、解:设计划先由 X 人做2小时。解得:?8(x?5)? x?2 答:原计划先由2人做两小时。

2、.一批工业最新动态信息输入管理储存网络,甲独做需6小时,乙独做需4小时,甲先做30分钟,然后甲、乙一起做,则甲、乙一起做还需多少小时才能完成工作?

.解:设甲、乙一起做还需x小时才能完成工作.

根据题意,得11111111×+(+)x=1 解这个方程,得x= =2小时12分 626455 答:甲、乙一起做还需2小时12分才能完成工作.

例3某车间有1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加工甲种零件5个或乙种零件4个.在这16名工人中,一部

分人加工甲种零件,其余的加工乙种零件.?已知每加工一个甲种零件可获利16元,每加工一个乙种零件可获利24元.若此车间一共获利1440元,?求这一天有几个工人加工甲种零件.

解:设这一天有x名工人加工甲种零件,则这天加工甲种零件有5x个,乙种零件有4(16-x)个. 根据题意,得16×5x+24×4(16-x)=1440 解得x=6 答:这一天有6名工人加工甲种零件. 练习(p106 4 5)

1、整理一块地,一个人做需要80小时完成。现在一些人先做了2小时后,有4人因故离开,剩下的人又做了4 小时完成了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求一开始安排的人数。(提示:各阶段的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1)

2、一项工作,甲单独做要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12小时完成。现在先由甲单独做4小时,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作。剩下的部分需要多少小时完成?

上一篇:4月份公司运营计划方案书下一篇:我心中的英雄作文500字_小学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