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室工作总结

2024-12-21

输血科室工作总结(共7篇)(共7篇)

1.输血科室工作总结 篇一

2016年输血科与临床科室沟通活动情况汇总

2016年6月1日,输血科主任和检验科主任带领各专业组长到各临床科室走访,虚心听取临床医生对输血科、检验科的意见和建议,为各科室送去2016版的《检验手册》、输血管理制度和处理流程等资料。临床医生对输血科工作提出的疑问及建议,输血科同志当场给予解答,并对沟通活动情况及时进行收集汇总。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妇产科提出:有时申请的血液,没有及时配血?

输血科答疑:医院现有库存管理制度规定每种血型只备存2U,一般常规配血,在2小时之内是可以配血完毕的,紧急配血可以在30分钟内完成。出现配血时间延迟,有可能是两种情况:一是同时有两个同型的病人申请,就只能先照顾病情严重的病人;二是申请的时候刚好对应的血型已发出库,如果司机正在取血途中碰到上下班高峰期,道路塞车,时间也会延后。

改进措施:随着医院业务量的增长,用血量也明显增多,医院原制定的血液库存量需要进行调整,输血科会积极向输血管理委员会反映,争取尽快调整血液库存量,解决有时配血时间长的问题。

2.骨伤科提出:虽然医院岗前培训已有相关的输血培训内容,但现在医院新进人员比较多,有些输血制度流程还是掌握不透彻,可否多开展些培训学习?

输血科答疑:输血科每年都会在医务科的协办下,组织相关的培训,主要内容是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医院的输血管理制度,希望各位医生积极参加。如果错过了培训学习时间,随时可以到输血科咨询和索取相关资料。

改进措施:输血科将通过医院OA办公系统,及时更新相关的输血知识和制度,多收集临床科室意见,多开办临床科室经常用到的的相关输血知识培训。

3.内三科医生提出:如果遇到申请的血液取回科室时病人已死亡,取回的血是否可以退回?

输血科答疑:按照血液发放制度规定,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得退回输血科。在实际操作中,如科室领回病房的血液,如遇病人死亡,血袋又未破封口,半小时内送回输血科,经输血科鉴定可再用于临床,(注:退回的血液容器包封应严密无损,退回的血液静置一天后经输血科详细鉴定确认血液质量良好没变质和任何污染迹象,可以再发出使用),则可给予退血。如血液袋已启封或破损,有可能被污染,则一律不予退回。

改进措施:临床科室碰到上述情况,请尽快与输血科联系并及时送回输血科(血液发出库30分钟后不予退血)。输血科会认真鉴定后给予答复。既要避免血液的浪费,更要保证血液的质量安全。

这次沟通活动,加强了输血科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临床科室的肯定,输血科的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以后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2.输血科室工作总结 篇二

1 卫生部对临床输血工作提出的全新要求

1.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对临床用血申请医师

的资格和申请血液的总量等有了明确规定, 从源头上严格控制了临床医师对血液制品的滥用。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 只有中级以上的医师才有资格开具临床输血申请单, 并且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 观察其是否符合输注各种血液制品的适应证, 符合输注方可开具临床输血申请单。此外, 新办法规定同一患者1 d申请备血量少于800 m L的, 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 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 方可备血。若同一患者1 d申请备血量在800 m L~1 600 m L的, 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后, 必须经上级医师和科室主任共同核准签发后, 方可备血。若同一患者1 d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 600 m L的, 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后, 科室主任核准, 然后报医务部门批准, 方可备血。但是, 急救用血除外, 可在抢救结束后再补全相应的手续。如此具体的规定, 必然会使临床用血大幅降低, 既节省了宝贵的血液资源, 也降低了因输血而导致传染病的概率, 进一步保护了患者的利益。我们输血科工作人员[1]则需要监督和指导临床用血, 规范输血申请单各项内容的填写, 帮助临床医师熟练掌握输血指征及用血品种和量的选择。并且, 卫生厅加强了对输血科医师的培养, 鼓励输血科工作人员利用专业知识积极参与临床疑难输血病例的诊断、会诊与治疗, 便于指导临床更为科学、合理、安全地用血。

1.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引入了临床用血应急

预案和保障措施。临床中不乏遇到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或稀缺血型[2]及疑难血型的患者, 各个医院都有必要建立临床应急用血预案及保障措施, 尤其是三甲医院, 重症患者及疑难患者数量比较多, 需时刻准备遇到临床紧急用血。对此, 我院输血科分别制订了临床用血紧急预案及保障措施, 严格细化了出现临床紧急用血情况时的负责人、协调步骤、具体实施措施, 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临床血液的供应, 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1.3《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要求输血科必须有控

制输血严重危害的预案, 预案中包括有识别输血不良反应[3,4]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医务人员必须具备识别这些措施和标准的能力。一旦发现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 立即停止输血并上报输血科和主管医师, 查看所有的输血记录、抽取患者血液送检验科检查, 同时联系输血科核实所有输血前检查并与患者新抽取的血样进行比较, 双方共同查找发生输血反应的原因, 若患者发生的速发型输血反应较严重, 主管医师需立即采取抢救措施。上述应急措施是比较复杂、紧急且专业的过程, 需要多个部门多名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共同完成, 所以医疗机构管理部门需要多次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医务工作人员掌握了这些知识, 才能保障临床一旦出现输血反应时, 确保患者生命无恙。

1.4 为了促使临床医务工作者配合实施《医疗机构临床

用血管理办法》, 规定医疗机构需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并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但禁止将用血量和经济收入作为输血科或者血库工作的考核指标。这项规定深刻体现了卫生部要求临床合理、规范用血的迫切心情。近年来, 全国各地临床用血一直居高不下, 最严重的是血浆[5]和浓缩红细胞的滥用, 造成了临床真正需要输注血液的患者无血可输, 或为了等待血液一再推迟手术, 严重侵犯了患者的正常利益。所以, 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可以从经济方面遏制临床医师滥用血液制品, 逐步引导其规范、合理用血。

1.5《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要求输血科与供血单

位建立血液库存预警系统, 当供血单位的血液库存达到预警线时, 其供应血液的医疗机构及时获得供血单位血液储备不足的信息, 可协调临床医师按照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推后、择期手术, 优先供应急重症患者的血液需求, 同时鼓励患者亲友去献血点进行互助献血, 尽可能保证患者的用血需求。除此之外, 输血科的工作中还需引入信息化管理[6,7,8], 实现信息化管理后, 输血科的交接班、血液的出入库、输血申请单的填写、工作量的统计、血液的用量及配血、发血等均有了严格的信息化管理和跟踪, 每一袋血液制品的来源、输给了哪个患者皆一目了然。还有冷链自动温控系统, 24 h监测储血冰箱的温度, 一旦温度异常, 立即发出警报, 确保血液一直处于适宜的存储温度之下。因此, 信息化管理的引进, 使得输血科的工作更加正规化、程序化, 也更安全, 值得未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基层医院[9]学习并采用。

1.6 由于输血相关理论及技术的不断提高, 各种医保的

全民覆盖, 医院就诊人数逐年增加, 输血人数也屡创新高, 临床供血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为此在卫生部及卫生厅的领导下, 各地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例如:供血单位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途径及宣传力度, 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增加献血点;医疗机构制订并上报供血单位下一年度的临床用血计划, 同时严格控制临床用血, 并大力开展自体输血[10]等。据了解, 在多管齐下的作用下, 我院的直接供血单位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的血液库存长期不足情况大大缓解, 我院的临床用血量较去年同期也大幅下降。此外, 临床血液的大量输注, 越来越多的引起了血液输注无效[11]的发生, 尤其多见于血液病和肿瘤患者[12], 其中又以血小板输注无效[13]最为多见。各个医疗机构还需制订血液输注无效的管理措施, 并组织临床医师培训, 以便其及时发现反复输注血液制品后临床检验指标无变化或变化极小时上报输血科, 输血科联系供血单位协助临床医师诊断并治疗。

1.7 输血科还有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质量控制, 包括室间

质控和室内质控, 这两项在我科室均已成为常规工作。并且我科室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举办的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室间质控中, 连续3年合格率达100%。我科室的室内质控一直严格按照室内质控试剂盒使用说明及操作步骤执行, 并有详细的室内质控活动记录。在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的控制下, 保证了我科室血型检测、不规则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保障了患者的输血安全。因此, 此两项监控缺一不可。

在上述输血科工作的新举措中, 有一条贯穿整个工作的主线, 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自查、改进、评价。首先找出科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制订有效的改进措施, 最后上级管理部门评价改进的效果并分析总结。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需要输血科及临床将其长期融合在工作中, 逐步提高、改进输血科的工作, 使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落到实处。

2 卫生部对基础的临床输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除了增加对输血科的

要求以外, 对于输血科日常工作的要求, 较以往更加严格、具体, 这是所有工作的基础, 不容许出现任何差错。输血科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输血科工作制度工作, 履行岗位职责, 例如血液出入库时对血液质量及标签的严格审查, 按照输血科技术规范及标准操作规程做好每一项输血前检查, 配血、发血时严格核对各项内容, 及时对工作间及工作台消毒[14], 做好自身防护措施等等。此外, 还应积极学习输血相关知识, 探索研究输血相关的未知领域, 为输血工作献出自己毕生的力量。

2.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需建立

培训制度, 加强对医务人员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的培训, 并将临床用血相关知识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内容, 新上岗医务人员更应当接受岗前临床用血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输血属于一门边缘学科, 且专业性较强, 并不为所有临床医务人员所熟知, 这就需要医疗机构管理部门联合输血科对临床医务工作者不定期培训考核, 培训内容应当以临床实践为主, 输血理论知识为辅, 内容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同时加强临床科室与输血科的沟通。以此为基础, 相信规范临床合理用血将更易实现。

3.输血科室工作总结 篇三

作为采供血机构,其主要职责一是保证充足的血液供应,二是保证献血者和血液安全,而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是保证安全和充足的血液供应的关键。从1997年就开始了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的尝试,至2000年实施输血献血“四个转移、一个延伸”,完全实现了临床用血100%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2005年,实现了机采血小板全部自愿无偿捐献。目前菏泽市的临床用血达到了100%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一次献血400毫升的比例为100%,农民献血的比例为50%以上。现将几年来血站在无偿献血者宣传招募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政府重视是自愿无偿献血的基石

1996年,菏泽市政府为推行无偿献血制度,规范血液管理,出台了《菏泽市公民义务献血与医疗用血暂行管理办法》;1998年,为保证《献血法》的顺利实施,出台了《菏泽市公民无偿献血暂行规定》;2003年,为进一步推动菏泽市自愿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又充实调整了菏泽市无偿献血领导小组成员。上述一系列文件作为《献血法》和《山东省实施<献血法>办法》的配套政策,规定了各级组织和公民无偿献血的权利与义务,是血站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宣传是开导自愿无偿献血的先导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宣传工作就好比是自愿无偿献血工作的粮草,是先行官。只有广泛深入的宣传,让人们认识到无偿献血的重大意义,认识到献血有益身体健康,认识到献血是安全的,认识到无偿献血能得到尊重和认可,就会主动参加献血,并且还会带动其他人一起献血。宣传就要有投入,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一直是血站努力的目标。根据实际,血站每年均组织印制宣传册20万份,随时制作、更新宣传板,围绕“5·8”、“6·14”和“10·1”开展宣传活动,创办《菏泽输血》报,创办血站网站,还将献血相关知识综合在一起,印制在献血纪念品上,向社会发放进行宣传。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重点作好宣传工作。自2000年起,开展了捐献机采血小板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除了上述宣传手段之外,负责采血的医护人员都会主动宣传动员每一位献血者献血400毫升,献血400毫升的比例也逐年提高,呈现了采血总量逐年有所增加,而献血人数却逐年降低这一趋势。这样,既保护了献血者资源,又降低了血液成本,同时又降低了输血反应发生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机采血小板的无偿捐献,血站派出专人跟随采血车,和献血者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和动员,征得同意后采集血样,检验合格后登记备案,以备用时之需。自2000年以来,菏泽市约有5000余人次无偿捐献了机采血小板,其中有多人多次或一次双份捐献,自2005年,菏泽市临床用血小板全部来自无偿捐献,使菏泽市的自愿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良好的政府是献血者招募的必要条件

有了政策保障,有了宣传先导,那么良好的献血服务就是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的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因素。献血者的满意度取决于对他们献血时的服务质量,献血者是血站的顾客,必须得到尊重和承认其价值,因为献血者的保留是可持续性的血液供应的关键。献血服务应该在献血过程的很多不同阶段得以体现,或者说贯穿于整个献血过程始终。首先,要创造一个方便、清洁和舒适的献血场所。血站除了在站内增设空气消毒机、空调、VCD和有线电视等设施,先后投资4万余元装修了街头采血室,同样配置了空调、VCD和有线电视等设施,为献血者提供温馨服务,得到社会好评。其次,工作人员清楚地明白献血者的重要性,文明服务,提供一个温馨的献血氛围。接待献血者,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敏感性和保密性,使献血者感受到献血过程安全、专业、高效,有一个愉快的献血经历。尤其是机采献血者,血源科的同志达到了全程陪护,从打电话请来,一直到高高兴兴的送走,始终有专人陪同,并且还定期打电话致以问候,保持联系,从而达到了良好的献血者保留的效果。第三,血站经常保持与献血者的感情维系和沟通。充分利用生日贺卡等形式,向献血者及时发送生日贺词,通报库存血量,鼓励献血者再次献血。通过《菏泽输血》报、宣传册、宣传板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血液生理知识、献血程序和相关注意事项及献血方式、时间、地点等内容,号召新的献血者加入到献血队伍中来。2005年6月10日,在第二个“世界献血者日”前,血站与菏泽学院共同演出了一台丰富多彩的《流动的爱》无偿献血专题文艺晚会,取得了增进友谊、促进献血工作的良好效果。第四,严肃对待献血者的抱怨和投诉。献血者的反馈,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同样重要,都应该在合适的时候给以答复。根据轻重程度和可能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制定一个接待、调查、处理、答复的程序,确保献血者满意。

积极开展文明共建活动是确保临床用血需求辅助措施

几年来,血站与菏泽学院、菏泽医专、菏泽日报社、菏泽电厂等单位积极开展文明共建活动,定期召开座谈会。在全市临床用血出现紧急情况时,可随时组织人员参加无偿献血,使之成为血站的血液后防基地。同时,积极组建“爱心血库”,在自愿无偿献血者参加献血的同时,登录其姓名、地址及详细的通讯方式,共计有2000余人加入了“爱心血库”;对Rh阴性献血者建立了150余人的档案,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联谊会。在紧急用血时,及时保证了临床供应。这些都是菏泽市采供血应急预案的一部分,对确保临床用血需求发挥了巨大作用。

做好无偿献血者的用血返还确保献血者献血的积极性

做好无偿献血者的用血返还,让献血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这是回报献血者的具体体现。重视无偿献血免费用血的兑现返还,坚决执行国家规定的无偿献血免费用血的政策规定,保护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的权利,带动更多的群众参加到无偿献血行列中来。血站在一楼西大厅,专门抽调人员设立了无偿献血报销处,方便前来报销的广大群众,凡是手续齐全的,做到随来随办理。据统计,仅2008年血站就返还无偿献血者712人次,计46万余元,有力地促进了菏泽市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发展。

4.高年资护士工作态度对科室的影响 篇四

在我院有一些45岁以上的护士仍然工作在临床第一线, 这些高年资护士在工作中不同的工作态度对科室的影响也不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以我院内一科 (脑血管科) 、内二科 (心血管科) 、内三科 (中医科) 、外一科 (普外科) 、外二科 (骨伤科) 、儿科高年资护士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观察、交谈及询问的形式, 调查高年资护士不同工作态度对科室的影响, 内容包括:①对本科护士的影响, 包括护士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相互间的协调性, 差错事故发生情况;②对本科医生的影响, 高年资护士是否关注医生的诊疗行为所造成的影响, 以及医生差错事故发生率;③对本科病人的影响, 包括病人及家属对护士工作是否放心、住院期间是否有安全感, 对病人情绪的影响。

2 结果

2.1 高年资护士积极的工作态度对科室的影响

2.1.1 对护士的影响

科室低年资护士受高年资护士积极工作态度的影响, 工作上会更加积极主动, 认真负责, 不仅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个人工作任务, 而且能互帮互助, 工作中互相提醒、相互监督, 避免差错事故发生, 整个科室气氛融洽。

2.1.2 对医生的影响

高年资护士工作时间长, 特别是科室高年资的专科护士, 临床经验丰富, 对医生在疾病的诊断、用药方面有疑问能及时提醒医生, 错开或漏开医嘱等方面能及早发现, 把医疗隐患杜绝在萌芽期。有些低年资医生不善于与病人沟通, 高年资护士会主动与病人交流, 耐心解答病人对疾病方面的疑问, 同时进行健康宣教, 病人的疑问得到满意答复, 病情得到有效治疗后, 对医生的不满就会慢慢消除。

2.1.3 对病人的影响

高年资护士临床知识丰富, 健康宣教及时到位, 操作技术娴熟, 抢救技术过硬, 一些技术难度高的护理操作, 高年资护士在旁督导, 放手不放眼, 既让其他护士有学习的机会, 也让病人能放心地接受治疗, 从而赢得病人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2.2 高年资护士消极的工作态度对科室的影响

2.2.1 对护士的影响

有的高年资护士依仗自己年龄大, 资格老, 工作上消极怠慢, 护士们不仅要完成好自己分内的事, 还要帮助做完高年资护士没做完的工作, 本来已经繁忙的科室显得更加忙碌, 低年资护士工作上处于被动状态, 缺少了工作热情, 没有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整个科室被紧张、忙碌、压抑的气氛包围, 很容易出错。

2.2.2 对医生的影响

有的高年资护士对医生在诊治病人过程中的一切行为都漠不关心, 有的低年资医生因社会阅历浅, 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容易冲动, 与病人或家属交流时言语不当发生口角时, 高年资护士视而不见;低年资医生临床经验不足出现失误或差错, 只要不是高年资护士班上的事, 高年资护士就不去主动关注, 因而医患纠纷和差错事故发生率上升, 严重影响医生及医院的声誉。

2.2.3 对病人的影响

有的高年资护士不主动承担起科室的责任, 不主动到病房与病人进行健康宣教, 技术难度高的操作不积极参与。病人看到的大多是低年资护士忙碌而面无表情的脸以及一些稚嫩的实习护士, 病人没有安全感, 心情烦躁, 疑问多, 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 有的病人提前带药出院, 有的病人干脆转到别的医院治疗, 给病人增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3 讨论

医院和科室领导要充分认识到高年资护士的重要性, 对他们仍坚持在临床一线的精神要给予尊重和鼓励, 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 使之能积极主动地展开工作, 以带动整个科室在平安和谐中前进。

高年资护士因年龄大, 体力下降等原因, 每天8 h的上班难免有时会感觉疲乏, 科室其他同事要给予理解和关心。低年资护士精力充沛, 工作上要不怕苦不怕累, 主动承担一些高年资护士的工作, 遇到难题主动请教, 高年资护士也要耐心地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指导, 这样既能轻松地解决问题, 低年资护士又能多学知识, 对科室健康发展十分有利。

医护之间要相互尊重, 临床科室很多医生比科室高年资护士年龄小许多, 低年资医生社会阅历浅, 忍耐性差, 易冲动, 容易与病人发生冲突;高年资护士社会阅历丰富, 认识的人也多, 有时他们的几句劝慰, 能使病人及家属心服口服, 将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避免矛盾升级。

5.输血科室工作总结 篇五

众所周知, 医院是专业技术人员比重较大的单位之一。在现行制度下, 职称评聘仍是医院考核、评价工作业绩的重要手段, 对临床一线工作人员, 设置上现已有较为明晰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通道, 如有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等。但医院职能科室行政工作人员所占比重较小, 专业对口情况也不多, 但这些工作人员是服务全院员工、医院行政职能工作有序运转、医院持续发展的基础力量之一。为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实行更为有效的绩效评价制度, 本文对医院职能科室行政人员的角色定位进行分析, 探索院行政工作人员的职称晋升管理工作模式。

二、有效完善医院行政工作人员职称晋升工作

(一) 角色定位1:传统情况下的专业技术人员分类模式

目前, 深圳市的职称考试工作及评审工作等相关制度相对于其它地方已相对完善有效。可以根据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评审的条件及要求, 鼓励行政人员根据本人的知识能力及客观需要, 积极参加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申报评审。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561-1988专业技术职务代码以及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专业技术分类信息, 分析行政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的具体情况并归纳如上表。

上述一览表可以体现, 行政员工职称按专业技术不同系列进行界定, 有其利好的一面:在医院整体的专业技术职务 (职称) 评聘工作中, 结合岗位设置情况及职数要求, 打通了职能科室行政工作人员技术发展的通道, 促其明确发展目标, 明确在聘任期间应承担的专业职责, 保持其责权利的一致性, 同时继续发挥职称制度在行政员工队伍建设中的作用。聘任职称的员工多了, 不仅提高了医院形象, 对于员工个人的荣誉感及成就感也起相关激励作用。但同时也有弊端:专业技术职务顾名思义, 涉及专业性质。因事设岗及岗责对应后, 如此对受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员工在科室间流动, 或是员工的工作轮换等会造成一定的不变, 不利于医院行政人员人力资源整体规划及利用。

(二) 角色定位2:大部制情况下的综合型人才分类模式

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对行政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 考虑持有专业技术资格等级情况、工作年限、资历条件、工作数量及工作质量情况、奉献大小等因素, 并分配给各因素相应的权重比例后, 设定多个行政工作人员职务等级, 如一级科员、二级科员、三级科员、四级科员等, 完善行政员工的职务评聘制度。

大部制情况下的综合型人才分类模式下, 将淡化专业技术职称概念, 通过各层级不同培训, 如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离岗培训等, 培养出综合型的行政工作人员。医院可以整合行政人力资源并加以利用, 方便调配, 以形成更为高校的职能工作系统。

但该分类模式有待进一步探讨。因公立医院编制内员工的基本工资部分是与聘任的专业技术资格等级挂钩, 因而大部制下的综合型人才分类等级无法直接与专业技术职务 (即职称) 对应起来。

三、结论

上述两种职称管理模式均有实用上的价值, 进行高效的医院行政工作人员职称管理工作, 与具体模式相关的方案、制度及程序等仍需进一步探讨并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莹.聘用制环境下我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方式浅析[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05 (4)

[2].杨丽, 许成锋.专业技术职称品评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2)

[3].贾东旭, 刘峰, 杨旭.诌议医院编制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工作[J].人力资源 (医院管理篇) , 2012 (2)

6.输血科室工作总结 篇六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各科室引进和使用新技术、新设备, 但是大多数新设备没有加入医院网络系统, 只是采用自带的单机版操作系统, 而这些系统的统计指标与统计室需要的指标大多不相符, 所以大部分医技科室工作量均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收集、录入、上报。有些科室在调研中显示出对一些老观念、老的工作流程根深蒂固, 认为来一个病人, 做一个病人, 然后登记一个病人准确无误, 因为工作量主要以人次统计, 但是彩超、心电图、放射等大多是以项目或者部位进行统计的, 例如彩超, 一个人检查了肝胆胰脾、乳腺、子宫附件, 统计时则以3人次进行统计, 所以, 大多科室仍通过手工登记本进行工作量统计, 然后再由统计室人员进行收集、整理、 手工录入电脑。

2运用计算机实现医技科室工作量查询统计

随着医学的发展, 医技科室在医疗质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医技科室人员要充分认识到, 统计医技科室的工作量不仅仅是对工作数量、数据的单纯累加, 而是本科室管理水平的体现, 反映了技术质量的优劣, 设备条件的好坏。根据各医技科室工作量统计的需求, 统计指标专门生成各科室统计表界面和数据。2014年年底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更换了新系统, 经过医技科室的工作人员、统计科室人员和系统工程师的共同努力, 经过多次沟通, 数据比对, 最终实现了医技科室工作量自动查询功能, 极大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工作, 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系统是根据收费系统中的医嘱项实现的, 收费系统中, 一个项目收费一次, 即算一个工作量, 在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输入需要查询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便可查询该时间段的工作量, 为统计人员提供了客观、全面、 动态、直观、准确的工作量信息和方便、快捷的查询手段。

3医技工作量查询维护系统

随着医院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应用, 医院信息系统尤其是检验信息系统、医院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得到应用, 医技科室的工作指标也在不断更新, 因此, 要求统计室不断规范医院信息数据标准。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职能科室专门开发或者购买了相应数据接口, 实现设备的互联及HIS系统内部模块与外部模块的衔接, 能够及时有效地反映医技科室的工作量, 从根本上提高了医技科室工作的信息化程度。随着临床医技科室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 检查项目与收费价表也越来越多, 统计科室要做好统计工作量项目的维护及对照工作。根据工作需要, 对医技科室项目进行维护, 图1即为医技科室工作量维护界面, 医技科室主要包括医技检查、医技检验和医技治疗三大项, 它们又分别包括了多个子项目。该系统主要是对各个子项目进行维护, 可进行删除、更新、添加、查找、保存等操作。根据各医技科室实际开展的各项工作, 及时对相应子项目进行增加、减少, 可以提高统计质量, 保证统计数据的正确性、及时性。比如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现购入一台CT新设备, 该台设备可开展螺旋CT跟骨平扫、螺旋CT结肠平扫、螺旋CT颈椎间盘平扫等, 此时就需要对系统进行添加维护, 首先大项选择医技检查, 然后统计子类编码输入“CT”, 统计子类描述输入“CT”, 住院口径、门诊口径和急诊口径都选择“计费”, 然后点击保存, 这时在子项目中就会出现CT项目, 然后选中子项目“CT”, 在按条件搜索中选择搜索条件, 搜索条件包括代码、描述、医嘱子分类, 一般选用描述进行搜索, 将需要的描述选中, 点击添加, 即会添加到子项目“CT”中, 然后再进入医技科室工作量统计报表, 即可查询相应时间的CT工作量。医技科室工作量维护界面, 进一步提高了医技科室工作统计的信息化程度。

4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技术的影响力迅速扩大, 对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并逐渐成为医院开展各项统计工作的重要工具。进一步提升医院统计工作水平、实现医院统计工作的科学化及规范化已成为时代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医院统计工作的开展方式也在发展, 比如在收集和整理资料方面, 现在已用计算机取代了传统手工填报方式, 利用计算机可以在互联网中自动提取并整理所需资料。但是尽管如此, 并不代表医院统计工作完全依赖于计算机, 统计人员的素质及技能的重要性还是不可忽视, 只有统计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素质, 熟练掌握相关统计和计算机技能, 才能利用专业知识对网络数据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和整理, 将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成果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 并对所产生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做出评判。

摘要:时代的发展赋予医院统计工作新的内涵, 医院统计工作必须由手工走向信息化, 统计部门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 实现医院统计工作的现代化, 促进统计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医技科室工作量统计工作由手工统计发展为计算机自动化统计, 给其统计工作带来了巨大便利, 笔者将重点探讨计算机技术在医院医技科室工作量统计中的应用。

7.输血科室工作总结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2月690例输血患者为对照组, 其中输全血3例, 红细胞悬液672例, 洗涤红细胞2例, 血小板11例, 冷沉淀2例, 排除输血浆者。选择2014年1-12月632例输血患者为观察组, 其中输全血6例, 输红细胞悬液602例, 输洗涤红细胞2例, 血小板22例, 排除输血浆者。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原制定的输血操作流程进行输血, 观察组按照改进后的输血操作流程进行输血, 并使用输血查对单。两组输血质量考核方法均采用本院输血护理质量组采取个案追踪的方法, 每月随机考核10例全过程输血护理操作, 各护理单元质量考核小组每月亦采取个案追踪的方法考核全过程输血护理操作1~2例, 每月将输血质量缺陷上报护理部, 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及时上报。

1.3 评价指标

(1) 输血不良反应, 是指患者出现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疾病感染等。 (2) 输血护理质量缺陷, 是指在配血、取血、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输血护理记录各个环节出现的缺陷。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PEMS 3.1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8例 (1.3%) , 低于对照组17例 (2.5%)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16, P<0.05) 。

2.2 两组患者输血护理质量缺陷比较

观察组患者输血护理质量缺陷37例, 明显低于对照组225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35.36,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3.1 改进前输血护理质量缺陷分析

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输血护理质量存在较多缺陷, 具体表现在, (1) 输血查对方面:①输血“三查八对”查对项目不全, “三查”即查血液的有效期、质量、包装是否完好, “八对”即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 (Rh血型) 、交叉配血结果[4]。较多低年资护士三查八对项目知晓不全, 操作时存在查对不全面的现象, 特别是漏查患者的交叉配血结果及Rh血型的现象较多。②双人查对执行不严格, 表现在输血的各个环节。采集配血标本时一人单独操作, 无第二人核对;输血时二人核对的依从性不高, 存在治疗室双人核对, 床边一人核对的现象;夜间值班时双人查对落实不到位。③核对流程不规范, 查对时仅携带交叉配血报告单, 不携带病历查对患者基本信息及血型;双人查对时机械读交叉配血报告单, 较多年轻护士未找到查对项目在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上的对应位置, 使查对流于形式;未执行双人交叉查对及诵读查对。④输血时未双向查对, 患者或家属不知晓自己的血型, 未参与血型查对。 (2) 输血转运存放及输血的时效方面:各科室护士自输血科取血, 无贮存血液的专用容器;将同一患者的多袋血同一时间取回, 致使血液在室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全血和红细胞未在30 min内开始输注, 4 h内未输完;200 ml血小板未在20 min内输完;同时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时, 未先输血小板后输红细胞;1个单位冷沉淀输完超过10 min。 (3) 输血过程观察不规范:表现在输血重点时段监测不到位, 输血开始、输血后5 min、15 min、输血完毕未监测生命体征;输血后每30 min巡回观察不认真;部分年轻只注重患者的生命体征, 未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 (4) 用毕的血袋处理不规范:输血完毕血袋未送血库冰箱保留24 h。 (5) 输血护理记录不规范:表现在只记录输血开始和结束时间, 未记录患者输血种类、血型及量, 未记录输血开始、输血15 min、输血完毕时的生命体征及输血滴速。

3.2 输血查对单的应用

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输血护理质量缺陷中查对缺陷占全部缺陷的38%, 输血流程中采血、取血、输血各环节查对项目多而繁琐, 但如果任一环节查对不认真, 都可能发生致命的错误, 故院护理质量委员会及输血委员会经过讨论设计了输血查对单, 具体内容是, (1) 眉栏项目:包括患者科室、病区、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等。 (2) 采集血标本:采集者和核对者签名。 (3) 取血:包括取血的时间, 取血者签名等。 (4) 输血前查对:查对有无输血知情同意书, 查患者的交叉配血报告单、发血单及血袋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查输血“三查八对”项目, 初核者及复核者签名。 (5) 床旁查对:再次查输血“三查八对”项目, 初核者及复核者签名, 填写输血开始时间。 (6) 输血后查对:最后再查输血“三查八对”项目, 初核者及复核者签名, 填写输血完毕时间。所有核对内容均采用表格式, 只需要对查对内容进行打勾, 每个环节要求护士逐一确认, 双人签名。

3.3 输血流程的改进

针对存在的输血护理质量缺陷, 对输血流程及细节进行了改进及规范, 具体内容体现在, (1) 查对方法:输血时各环节均采用双人查对, 并且强调是相同的两个人查对, 其中一名必须为未非轮转护士, 这样更有利于落实责任;查对时采用有声诵读及应答的方法, 并且需再交换查对一次;强调与患者查对时采用双向式查对的方法, 即由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及血型, 悬挂醒目的血型牌, 使患者及家属参与查对[5]。 (2) 采集配血标本:由责任护士单人查对输血申请单及采集血标本, 改为双人核对, 并同时打印两张采血条码, 一张粘贴在采血试管上, 一张粘贴在输血申请单上, 避免了因手写造成的人为错误;双人至床旁核对患者信息、配血标本, 如为夜间值班期间, 由帮班护士或值班医师帮助核对。再次禁止护士同时采集两个患者的血标本及同一患者的血型标本、配血标本, 如为急诊患者需同时抽取者, 用两只试管分别采取, 严格查对。 (3) 取血过程:医院统一配置了取血箱, 以免取血途中血液收到挤压、震荡及冷热的影响血液质量, 并重申全血及红细胞取回后室温存放时间不超过30 min, 血小板从血库取出后立即使用, , 并轻轻摇动血袋血袋, 以防血小板聚集[6];明确规范非抢救患者不可一次取多袋血液, 确保血液“冷链”的完整性[7]。 (4) 输血流程:各科室增加了输血瓶签单, 写明患者的床号、姓名, 以免同科室有多人输血时更换错血;强调必须双人持病历及输血交叉配血单、发血单进行查对, 无误后方可进行输血;全血及红细胞4 h内输完, 血小板20 min内输完, 同时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时, 应先输血小板后输红细胞[8]。 (5) 输血过程的观察:对护士进行输血相关并发症及输血不良反应观察的培训, 规范输血开始5 min、15 min输血滴速的调节及观察要点, 输血全程每30分钟巡视观察一次[9]。规范输血记录三部曲, 即输血开始、输血15 min、输血完毕时生命体征的记录。 (6) 用毕的血袋处理:用毕的血袋送血库冰箱内2℃~8℃保存24 h。

3.4 输血流程改进及输血查对单应用后的效果分析

改进后的输血流程, 运行1年后, 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由2.5%下降至1.3%, 输血护理质量考核中存在的缺陷由225例降为37例, 特别是输血查对单的应用使查对方面的缺陷大为减少, 使输血的各个环节、各个项目得到了全面的查对, 使护理人员查对有内容可依, 提高了双人查对的依从性, 明确了查对者的责任, 从而减少了输血安全隐患。2014年笔者所在医院护士通过认真查对发现医生输血申请单血型写错1例, Rh血型写错2例, 检验科将血袋号写错2例, 将Rh阴性血液发Rh阳性血液1例。但用毕的血袋送血库冰箱内贮存仍存在缺陷24例, 主要表现在夜间输血时, 今年起笔者所在医院借鉴别家医院的经验, 各科室统一配发血袋回收盒, 加盖放在冰箱内, 24 h内送血库, 并建立血袋返还登记本。在输血其他环节仍存在个别的护理质量缺陷, 分析原因主要是年轻护士培训后仍有相关知识未掌握, 这要求我们要定期强化培训。

上一篇:求职遇到挫折如何正确看待?下一篇:实习报告-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