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语文试卷B(精选2篇)
1.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语文试卷B 篇一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7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⑵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⑷默写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默写(8分)
⑴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雁啄春泥。B.塑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D.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⑵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五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正入万山圈子里。(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②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③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④__________,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⑤鸟向檐上飞。(吴均《山中杂诗》)⑶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2分,本题有2分为附加分。第7题分数累加不超过8分。)
伤春悲秋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主题,但其实春秋各有情趣。春天,我们可以像赵师秀在《约客》里一样,约上朋友一起欣赏①“__________,”;秋季,我们可以像孟浩然在《过故人庄》里一般和朋友约定②“__________,”。
3.默写(每句1分,共10分)(1)__________,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2)不戚戚于贫贱。(《五柳先生传》)(3)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__________,明灭可见。(《小石潭记》)(5)山行六七里,__________,酿泉也。(《醉翁亭记》)(6)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7)____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8)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9)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题。为什么制度关不掉一盏灯
①首先分享一个故事:某企业有一个开放式的大办公室,有200人在一起办公。由于管理不到位,经常发生办公室的灯、空调彻夜未关的现象。最近,公司高层也知道了此事,指示行政部必须强化管理,尽快解决问题。
②为此,行政部想了许多办法。他们起初想到贴上一张“人走灯灭”的温馨提示,并在早会上强调了此事,效果不佳;后来,行政部发出了言辞恳切的通知,要求大家务必注意,效果也不好;再后来,干脆出台相关处罚措施,抓到“犯人”罚款100元等......总之,他们期望通过制度进行管理,而所有这些制度实施之后开始还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时间一长,由于惰性使然往往不了了之,老问题还会继续发生。看得出来,因为每每采取措施之后效果总是不如人意,管理者往往会在制度建设上不断加大力度......结果是,制度加码,管理复杂,效果不好,员工抵触。
③类似的问题也发生在酒店。酒店老板每当看到客人离开客房之后,电视和电灯都开着,很是心痛。他也曾想过用制度解决问题,但是他明白,客人不仅不会理会他的制度,甚至还可能因为这些制度坏了心情,酒店有可能因小失大。后来某酒店员工开动脑筋,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房间钥匙(IC卡)既可以开门,还可以插卡取电。客人离开的时候取走钥匙,电源立即被切断。酒店的这个联动方法,属于机制的范畴,是防呆机制的一种(傻瓜都能做对)。它源于智慧,优于制度,管理简单,效果良好。
④从故事中,我们懂得一个浅显而伟大的道理,制度固然重要,但机制比制度更重要,更可靠。所以管理者务必充分认知机制的力量,活用各种机制,把管理做简单,改善管理效果。大到国家或社会管理,小到企业或家庭管理,都要善用机制的力量。
⑤那什么是机制呢?所谓机制,就是一种牵一发动全身的结构化方法,它会对管理对象产生远大于制度的约束力。根据约束力大小,可分为硬机制、强机制、弱机制三种。顾名思义,硬机制产生硬约束,强机制产生强约束,弱机制产生弱约束。在具体管理实践中,各种机制并不是完全等同于三者之一,而更多地介于这三者之间。下面用个例子进行说明。⑥在一家企业,为了防止员工在装配机器过程中漏装螺丝(最容易犯的错误),人们提出了这样几种机制。第一种是,在复数个螺丝盒上安装感应器和蜂鸣器,只要作业者未按规定顺序从螺丝盒中拿取螺丝,蜂鸣器就会报警。第二种是,设计了一只有复数个手指的机械手,手指末端装有只能吸起一颗螺丝的磁铁。每个装配节拍开始的时候,机械手会自动吸起规定数目的螺丝,操作者只要把机械手上的螺丝装完就行。第三种是,事先把每台机器所用螺丝分别配送在不同工位上,各个工位作业者只要把配好的螺丝装完即可。虽然以上三种机制的约束力不同,但是都能不同程度减少员工犯错的机会。试想,如果有人试图以诸如“每漏装一颗螺丝罚款100元”这样的制度来解决问题,是十分可笑的。
⑦在诸如反腐败、减上访、防犯罪等社会管理实践中,机制同样十分重要。只要我们能够转变观念,走出制度迷信和制度依赖的误区,善用机制的力量,就可以极大地提高社会管理效率,有利于建设和谐、平安社会。【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简析1—4段的论证思路.
【小题4】第6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5】据新闻报道,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经管学院开始早晚自习制度,但学生迟到早退的现象较多,针对此现象,学校对于迟到早退的学生取缔传统的写检讨书的做法,而是写出自己的100个优点,还要其他同学作证是否属实,取而代之的新颖管理方式,令不少学生大呼“校会玩”,出勤率也大大增高。“以前犯了错就在网上百度一片检讨模板,稍加修改就能交差,现在犯了错还要夸自己,还得夸满一百条,真是太羞愧了。”该院的某学生说道。你觉得这种做法的好不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飞舞在生命里的蝴蝶标本
⑴阿黛儿的父亲在她12岁那年因为一次意外去世了,阿黛儿因此变得孤僻和敏感。
⑵初一时阿黛儿的学校里新来了一位生物老师格雷特。一次课上,格雷特为了给同学们讲清楚雄鸟和雌鸟的不同,特意举了一个例子,并要求大家进行讨论。阿黛儿一言不发,格雷特觉得很奇怪,有同学告诉他,阿黛儿的父亲刚刚去世了,她最抗拒这种话题了。⑶后来,格雷特常在课余时间和阿黛儿谈心,阿黛儿却是想尽各种方法逃避,阿黛儿不想看到他人眼神中的同情,她要用行动向人证明,虽然没有了父亲,自己却依然是最优秀的。⑷学期结束前,格雷特宣布结业考试内容为制作一只蝴蝶标本。对阿黛儿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最佳时机。
⑸为了这次考试,阿黛儿花费了很多时间,一次又一次地捕捉蝴蝶。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阿黛儿在郊外的草地上捉到了一只蓝绿相间的彩色蝴蝶。拿着这只漂亮的蝴蝶,阿黛儿按照格雷特上课时所说的方法小心地做着,花了几个夜晚的工夫,终于把标本做好了。完工的那天,阿黛儿第一次睡了个好觉。
⑹交标本的日子一天天接近了,阿黛儿的心里充满了期待。然而,就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母亲收拾家务的时候,竟不小心把那只蝴蝶标本碰到了地上。看着支离破碎的蝴蝶标本,阿黛儿伤心欲绝。母亲内疚地说:“别哭了,都是妈不好,要不然我到学校去跟你们老师解释一下。”“不!”阿黛儿大声地吼叫着,一把推开了母亲,狂奔而去。不知道为什么,阿黛儿居然一个人跑到了学校的教室里,傍晚的学校冷冷清清的,在课桌的抽屉里,阿黛儿突然发现了一只漂亮的蝴蝶躺在那里,这是真的吗?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用力地揉着,是的,是一只漂亮的蝴蝶标本。阿黛儿想,这大概是上帝送给我的吧。阿黛儿欣喜若狂,一路小跑着回到了家里。
⑺夜里,阿黛儿把这只蝴蝶放在台灯下仔细地看着,它可真漂亮呀,比自己以前做的那只毫不逊色,淡蓝色的翅膀上若隐若现地缀着些黑色的斑纹。美中不足的是,那只蝴蝶的触角好像断过,是后来人工接起来的。
⑻第二天,阿黛儿忐忑不安地带着这只蝴蝶标本向学校走去。上课铃一响,格雷特就来了,他满脸笑容地对大家说:“今天,老师就来好好看看你们的蝴蝶标本。”阿黛儿的心里“突突”直跳。接着老师又说:“今天我们的考试内容不仅看谁做的蝴蝶标本漂亮,更要大家讲出自己制作的过程,看谁对这个技能掌握得好。”此言一出,阿黛儿深深地舒了一口气。⑼“阿黛儿,请你先来说说。”格雷特第一个请她。阿黛儿只好红着脸走上了讲台,把手里的蝴蝶标本递给老师,然后结结巴巴地把自己制作标本的过程讲出来。在讲述的时候,格雷特一直微笑地看着阿黛儿。说到最后,阿黛儿鼓足勇气对同学们说:“其实,这只蝴蝶标本并不是„„”正在这时,格雷特突然打断了阿黛儿的话,抢着说道:“并不是很完美吗?哦,是的,阿黛儿和我当初做的标本一样,把蝴蝶的触角给弄断了,看来这个步骤对大家来说都是个重点要掌握的地方哟!好了,从阿黛儿的标本制作过程中我们已经完全可以知道,阿黛儿已经全部掌握了制作蝴蝶标本的方法,我给她的测试成绩是100分”。说完,老师把标本递给了阿黛儿。台下一下子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阿黛儿的嘴角尝到了咸咸的泪水滋味。
⑽下课后,阿黛儿找到老师办公室,想把这只珍贵的蝴蝶标本还给格雷特,因为她明白了那只蝴蝶标本的真相。没想到,阿黛儿的话还没说出口,格雷特就笑着对阿黛儿说:“阿黛儿,你母亲已经打电话把你做蝴蝶标本的事情都对我说了,你什么也不用说了,这只蝴蝶标本就是老师送给你的礼物,希望你能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看不起你,除了你自己。” ⑾格雷特也许不会想到,他的这句话改变了阿黛儿一生。因为就是从那天起,阿黛儿的自卑感已经一扫而尽,并且她真的开始相信,没有人会因为自己父亲的去世而轻视她,除了她自己。
⑿一转眼,10年过去了。如今的阿黛儿已经成为一名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生。然而不论岁月如何变迁,13岁那年,那只珍贵的蝴蝶,将永远地在阿黛儿的生命中飞舞。
【小题1】题目“飞舞在生命里的蝴蝶标本”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章简要回答。【小题2】格雷特老师为改变阿黛儿的自卑心理做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小题3】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此言一出,阿黛儿深深地舒了一口气。【小题4】你认为文中的阿黛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小题5】请分析选文第⑿段画线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然而不论岁月如何变迁,13岁那年,那只珍贵的蝴蝶,将永远地在阿黛儿的生命中飞舞。
1.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20分)梅花岭记(节选)(清)全祖望
①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①围急。督相史忠烈公②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__________,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③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②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④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⑤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注】①今江苏扬州。②即史可法,明末政治家、军事家。③临期成此大节——指到城破时将史可法杀死,以成全他与城共存亡的节义。④即清兵。⑤史可法时任内阁大学士,故自称“阁部”。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①吾 尚 未 有 子 ②乃 以 衣 冠 葬 之
【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集诸将而语之曰()②吾上书太夫人()③德威流涕()④被执至南门()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①吾誓与城为殉。②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小题4】请结合原文概括史可法的性格特征。(6分)
1.诗歌鉴赏(3分)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_______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1分)【小题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2.古诗品读赏析。(6分)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小题1】这首诗的体裁是。(1分)【小题2】在诗中空缺处填入原诗句。(2分)
【小题3】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1分)
【小题4】这首诗以“望”为线索,表的了诗人之情。(2分)
3.诗词阅读(3分)
欣赏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3分)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小题1】诗中最能体现“万山”对溪水态度的一个词是:。(1分)【小题2】诗中的溪水具有怎样的精神?(2分)。
1.作文题:一个平凡的人
提示: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看起来不显眼,甚至是社会弱势人群,比如,残疾人,清洁工,种田卖菜的,但他们身上往往也闪耀着美好品质的光辉,传播着社会的正能量。请选择这样一个或一群人进行刻画,表达对他们的尊重。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一篇600 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2.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语文试卷B 篇二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按題号在答題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流水不仅倒映着山,也在修改着山。一座山在水的倒影中变得朦胧,_________,变得柔软,仿佛随波荡漾。水也因山的存在而越发幽深,越发纯净。山与水互为镜像,使彼此的美学特征越发凸显。山水是中国绘画艺术中不可分割的两种___________,成为一个画种的名称,也成为一种审美______________。
A.模模糊糊
B.影影绰绰
C.模模糊糊
D.影影绰绰
成分
元素
成分
元素
原形 原型 原型 原形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提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B.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
C.好花不与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姜夔《鬲溪梅令》)D.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3.对下列对联所写人物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B.写人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D.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李清照)
4.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们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两句诗是至理名言。不过灵感的培养不必限于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道子生平得意的作品为洛阳天宫寺的神鬼,他在下笔之前,先请斐曼舞剑一回给他看,在剑法中得着笔意。
①处处都是学问
②然后再用他的本行艺术的媒介把它翻译出来 ③在别种艺术之中玩索得一种意象 ④人只要留心
⑤艺术家往往在他的艺术范围之外下功夫 ⑥让它沉在潜意识里去酝酿一番 A.④①⑤②③⑥ B.④①⑤③⑥② C.⑤①④③②⑥ D.⑤③⑥②④①
5.下列诗句所描写的季节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梧桐影里蝉声急,菡萏香中雨气昏。B.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C.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D.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也。隐居鹿门山,性嗜酒,癖诗,号“醉吟先生”,又自称“醉士”;且傲诞,又号“间气布衣”,言己天地之间气也。以文章自负,尤善箴铭。.咸通八年及第,为著作郎,迁太常博士。时值末年,虎狼放纵,百姓手足无措,上下所行,皆大乱之道,遂作《鹿门隐书》六十篇,多讥切谬政。有云:“毁人者自毁之,誉人者自誉之。”又曰:“不思而立言,不知而定交,吾其惮也。”又曰:“古之杀人也怒,今之杀人也笑。”又曰:“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等,皆有所指云尔。
日休性冲泊无营,临难不惧。乾符丧乱,东出关,为毗陵副使,陷巢贼中。巢惜其才,.授以翰林学士。日休惶恐跼踧①,欲死未能。劫令作谶文以惑众,曰:“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贼疑其衷恨必讥己,遂杀之,临刑神色自若,无知不知皆痛惋也。
日休在乡里,与陆龟蒙交拟金兰,日相赠和。自集所为文十卷,名《文薮》,及诗集一卷,《滑台集》七卷,又著《皮氏鹿门家钞》九十卷,并传。
夫次韶唱酬,其法不古,元和以前,未之见也。暨令狐楚、薛能、元稹、白乐天集中,稍稍开端。以意相和之法渐废间作。逮日休、龟蒙,则飙流顿盛,犹空谷有声,随响即答。.韩偓、吴融以后,守之愈笃,汗漫而无禁也。于是天下翕然,顺下风而趋至数十反而不已,莫知非焉。
夫才情敛之不盈握,散之弥八纮,遣意于时间,寄兴于物表,或上下出入,纵横流散,游刃所及,孰非我有,本无拘缚惉懘②之忌也。今则限以韵声,莫违次第,得佳韵则杳不相.干,岨峿③难入;有当事则韵不能强,进退双违。必至窘束长才,牵接非类,求无瑕片玉,千不遇焉,诗家之大弊也。
(选自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有删改)
【注】①跼踧:不安的样子。②惉懘:声音不和谐。③岨峿:不顺当。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文章自负
负:仗恃 B.日休性冲泊无营
冲:冒险 C.以意相和之法渐废间作
间:间或 D.得佳韵则杳不相干
杳:遥远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皮日休写了《鹿门隐书》六十篇,大多是讥讽谴责荒谬政治的。B.皮日休酷爱作诗,擅长撰写箴铭。叛军首领黄巢爱惜他的文才,任命他为翰林学士。C.皮日休在家乡时,与陆龟蒙有金兰之交,陆龟蒙辑录了他的文章十卷,命名为《文薮》。D.次韵唱酬的方法,到了韩偓、吴融以后,被更加坚定地遵守,以至于泛滥而无拘禁。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贼疑其衷恨必讥己,遂杀之,临刑神色自若,无知不知皆痛惋也。(4分)(2)夫次韵唱酬,其法不古,元和以前,未之见也。(4分)9.请概括皮日休以后唐代和诗流行写法的弊端。(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却归睦州至七里滩下作
刘长卿
南归犹谪宦,独上子陵滩。
江树临洲晚,沙禽对水寒。山开斜照在,石浅乱流难。惆怅梅花发,年年此地看。
【注】诗人遭到贪官鄂州观察使吴仲儒诬陷,再次被贬,去贬谪任所睦州途中经过七里滩时写下这首诗。
10.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5分)1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2)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3)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4)住近湓江地低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5)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6)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8)诗,可以兴,可以观,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怨。(《论语·阳货》)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一幢不存在的房子
黄金明
①父亲是一个乡间浪漫主义者。他是农民,但像一个讠诗人。我号称诗人,却更像农民。我年少时身体瘦小,神情忧悒,怕跟人打交道,只有在空无一人的树林或田野才感到放松。忧伤像艾火在焚烧,我没有办法解决内心的冲突。贫穷以及贫穷带来的饥饿和自卑日夜折磨着我。我就是一间黑房子,对着整个世界闩上大门,简直是一间地下室。我忍受着这一切,包括沉重和聒噪,忍耐作为我的性格已缓慢的形成。这就是我的少年时代,我的忧伤犹如乌云在乡村的屋顶聚拢。
②父亲是不同的,他身上那种奇特的、与生俱来的浪漫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生活态度上,也体现在他做的每一件事上。父亲曾一度沉迷于发明创造而无结果,也热衷于堪舆、算命、中医等杂学,并略有心得。父亲为了留下祖母的遗像,自学过炭画,在成年后成了“画家”。父亲只念过初中,可以辅导我们五兄妹的功课一直到高中,除了外语。他擅长作文,我今天能从事写作,得益父亲甚多。父亲为了将多病的孩子养大,自学中医,略有心得。然父亲的奇思异想没有结出一个像样的果子。
③他想建造一幢红砖屋,这是一幢旷世无双的房子,它一直未曾动工。父亲在头脑中无数次勾勒过它的范围和轮廓,挖妤地基并砌起高墙,最好是买回那种光洁的方砖铺上地面。在它的头脑中,堆满了砖头和檩梁,还有无数钉子和细沙,但这幢房子不可能建造出来了。日渐老迈的父亲已力不从心,被迫放弃。当父亲站在宅基上凝视地底的时候,我能体会到他的苍凉和遗憾,地底下本来生长着一幢瑰丽无比的房子但已没有机会破土而出。
④在乡村,建房子是一件大事。一个人过得怎么样,看他的房子就知道了。建房子是一个发达的标志,人们穷极一生的奋斗,目的是为了建造新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村庄的房子大多是低矮的黄泥小屋,阴暗、潮湿而充斥着尘埃。我就是在这样的房子中长大的。
⑧我们当然想住上好房子,但建房子要花上一大笔钱。父亲没有钱,倘要靠赚钱去建造房子,那永无实现之日。父亲决定自力更生,他去寻求一个不用花钱或者少花钱的建房计划。建筑房子的关键是拥有建筑材料,如果自己会砌墙的话,就用不了几个钱。父亲很早就着手去做这个工作。他先后学习建筑和木工,花半年时间粗通了这两项技术。他在山坡上大量种植桉树和杉木,桉树可作檩梁,杉木可锯成瓦格子。为了建一幢房子,父亲决定付出二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建泥砖屋是较容易的,但父亲矢志要建的是红砖屋,这就难了。父亲决定自己把红砖和屋瓦烧制出来。当父亲做出这个决定时,未满二十岁,这个异想天开的决定耗尽了他的青春。
⑥但这些浪漫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当务之急是将我们养大。我们张开的嘴犹如深渊,为了填饱我们的肚子,父亲绞尽脑汁。父亲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寻找粮食,向土地要吃的,向深山要吃的,向河流要吃的……农忙时节,父亲踏着曙光出门,披星戴月归来,他的身影在稻田、著地或菜畦上像旗帜一样飘荡。农闲时节,他肩挎单筒猎枪打鸟,他潜伏在地,匍匐前进,窥伺在一切猎物的身旁。捕鱼也是好办法,也更能体现父亲的浪漫想法和闲情逸致。父亲用竹篾编织了一个鱼笼,该鱼笼构造精密,巧夺天工,只要放在溪水中,鱼儿就会随着流水游入鱼笼中,只能进而不能出。冬天,河水干涸,流速甚缓,父亲以翻江倒海的豪气,在上游筑起土坝,用戽斗将河湾的水戽干,干脆来个竭泽而渔。父亲总有办法在大水冲垮堤坝之前完成捉鱼的任务。
⑦无论打鸟还是捕鱼,都不可能解决我们的口粮问题。父亲幡然醒悟,还是土地实在。他决定将所有的精力放在侍弄土地上,村庄分的一亩七分耕地,要养活七口人谈何容易?父亲每天踏着晨曦迈向山冈,锄头用坏了好几把,他终于开垦出十来亩山地。父亲在山地种上番薯、木薯、南瓜和棉豆诸物,然而,由于土地贫瘠,无甚肥力,薯苗倒是茁壮,但收成甚差,薯实比指头大不了多少。如果说那些绿油油的叶片,犹如父亲那浪漫情怀的倒影,那么这些薯实就是残酷的现实。
(有删改)
13.第①段用较多笔墨写我年少时的内心世界,有何作用?(4分)14.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征。(4分)15.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6.结合全文,探究标题“一幢不存在的房子”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求甚解反失其解
吴方
①闲读书报,倘若发现有一角争呜之地,常常使我不觉停眸留目;因为争呜最能触发和促进人们的思考,而且补敝纠偏、活跃空气也是一桩有意思的事。但老实说有的争呜却也使人感到气闷、茫然。
②像《松鹤图》这样的题材,画家们常常施以丹青,不期然有人忽发诘难:根据对鹤的生活习性的观察,发现鹤从来不曾在松树附近落脚,因此把二者画在一起是闹了笑话。当然这个诘难有生物学的依据,未尝不具有科学普及作用,但他进而去批评画家,就使真理跨过一步,反倒变成谬误了。自然科学与艺术是两种区别很大的范畴把它们混为一谈,偏执一隅地去用前者绳范后者,自然格格不入。艺术特别是写意画作为审美活动,并非原样地摹写自然、生活,为了表现一种感情的、内在的真实,常常有意地夸张、变形,甚至采取荒诞的表现方式。南宋遗民郑所南为了寄托自己沉痛的亡国之思,画兰不画土和根,谁又能否认这更真实,这种例子多极了。《松鹤图》也许在科学上是不合理的但在艺术上却是合理的。这种矛盾,反映了人们把握生活的不同方式,如果用简单、一律的思想方法去对待恐怕免不了会方枘圆凿的。
③另有一种复杂的、聚讼已久的争鸣:“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是否是民族英雄?”有人试图从历史的变化和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观点出发,推倒传统之案。这不失为一种创见但是如果穿凿太过把历史上歌颂的民族英雄全盘否定,结果可能是“水动而鱼失”。这个问题可否这么解释:今夭我们肯定岳飞等人是民族英雄本不拘泥于抗金、抗元、抗清,而是更多地把他们作为一种“抵御外侮”的象征,并从中摄取一种精神——那种没有丝毫奴颜媚骨的浩然正气。由此而抽象出来的道德判断与历史有联系,而又超脱于某个历史事件本身,它已经积淀为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精髓。正如谢材得《与李养吾书》所言: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逆顺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后人从先贤们的余韵流风中感受到的正是这种深沉的力量似不必被民族问题的历史枝蔓缚住手足。如果把今与古、把历史的判断与道徳的判断作一定的区分,争鸣也罢,讨论也罢,也许就不会陷于泥潭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恼人的问题是在进化论出来之后才解决的,拋开生物进化的历史而把鸡和蛋作为讨论的前提,本身就是虚妄的。同样把今天的概念作为前提,来讨论岳飞,问题的提出也就不免虚妄。
④记得《聊斋志异·陆判》中有一句话:“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我理解,“胆大心小”固然不妨可借用为各种争鸣的警句;“智圆”则更提醒我们,思想方法要圆通,不好偏执。由争鸣而想及思想方法,进而想及读书方法,不禁又忆及五柳先生的话:“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当然不是说可以马马虎虎囫囵吞枣,陶老先生读书游于内而出于外豁达不泥,却往往能有欣然的会意,这种钩神剔骨、止于会意的方法有如得兔忘蹄、得鱼忘筌,开卷虽非“庖丁解牛”,却也讲“以神遇之”。相反,求甚解而反失其解的事也是常有的。
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18.分析文中第③节画线句的作用。(6分
19.根据第④节,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理解。(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规则无处不在,各种各样。有人认为应遵守规则,“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也有人认为要打破规则,“事有便宜,而不拘常制”。
2017~2018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
高二年级语文Ⅱ(附加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宫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
(《左传·隐公三年》)
【注】①质:人质。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2.《左传》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春秋三传”。(2分)23.根据材料,概括诸侯国之间怎样才能做到守信。(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哈姆莱特》采用多线索布局,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勃拉斯三条线索安排得繁简得当、缓急有序,全剧气势跌宕起伏。
B.《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均未成功;蜀将马谡曾提出“兵出子午谷”之计,但诸葛亮没有采用。清人毛宗岗认为“子午谷奇谋,惜孔明之不用”。C.《老人与海》中,老人与马林鱼较量时,老人的内心独白、同大鱼的“对话”说明老人虽然内心强大,但是他的单调与孤独实在难以摆脱。
D.《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和夏尔,一个是守财奴,一个是野心家,生动形象地显示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特征。
E.《红楼梦》中,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后一病不起,在宝玉探望她之后香消玉殒。后来,宝玉作《芙蓉女儿诔》表达哀悼之情。
25.简答题(10分)
(1)下面这些个性化的语言分别出自哪些人物之口?(5分)①“咱们两讫了。这才叫作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②“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③“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④“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⑤“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2)请简述《红楼梦》中王熙凤“借剑杀人”害死尤二姐的情节。(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8题。
①“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技术的99%以上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②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其次,科技黑箱需要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它往往与语境和主体相关。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③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等科技黑箱就是如此。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
④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选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有删改)
26.第①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
27.请依据第②段概括“科技黑箱”的三大特点。(6分)28.根据文本,说说“科技黑箱”的利弊。(6分)
2017~2018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B(影影绰绰:形容人或物隐约,看不真切;模模糊糊:指看不清事物的状态或意志不清醒。元素:要素;成分:构成事物的各种物质或因素。原型:原始的模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本来的形状,原来的形态。)2.(3分)C(A项“红巾翠袖”指女子装饰,代指美人;B项“环佩”指古时衣带上系的玉佩,代指昭君;C项“玉钿”,用珠玉制成的花朵状的女子首饰,这里喻指梅花;D项“蛾眉”指女子眉毛,代指美女容貌。)
3.(3分)D(A项是安徽滁州琅琊山醉翁亭的一副对联,用以赞美欧阳修的;B项为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C项是郭沫若书杜甫草堂;D项所谓“金石文章”,是指韩愈的文章“掷地有金石声”,这是表扬韩愈文章做的好。所谓“空八代”,是借苏轼的评价“文起八代之衰”。下联则是褒奖韩氏一族的源远流长、声名壮大。)
4.(3分)B(④①紧密相连,“处处都是学问”承接上文“不必限于读书”,⑤②③⑥依照的是艺术家创作的逻辑顺序,先是“在艺术范围之外下功夫”,然后是“玩索得一种意象”,接着是“酝酿”,最后是“翻译”。)
5.(3分)A(A项菡萏即荷花,从蝉声急和菡萏香可见是夏季;B项杨花可见是春季;C项禁火为寒食节,可见是春季;D项东风、轻雷可见是春季。)
二、文言文阅读(18分)6.(3分)B(冲:虚,空虚)
7.(3分)C(C项文集是皮日休自己辑录的)
8.(1)(4分)黄巢怀疑皮日休内心怀恨,一定是讥讽自己,就把他杀了,皮日休临刑前,神色不变,无论认识不认识他的人都感到痛心和惋惜。评分建议:“衷”、“遂”、“无”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4分)依照原作的韵脚作诗酬答,这种方法历史不长,元和以前,没有见过。评分建议:“次韵”、“古”各1分,“未之见”句式1分,语句通顺1分。9.(4分)①和韵不切意;②切意难押韵。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果学生答出“声韵限制了才情”可得4分。【参考译文】
皮日休字袭美,又字逸少,是襄阳人。他隐居在鹿门山中,生性嗜好饮酒,酷爱作诗,号称“醉吟先生”,又自称为“醉士”;而且高傲放达,又号称“间气布衣”,说自己是天地中的间气。他自以为文章了不起,尤其擅长箴和铭这两种文体。咸通八年,皮日休进士及第,任著作郎,又升为太常博士。其时正当唐朝末年,乱军叛匪如虎狼般放纵不轨,老百姓不知该怎么办,朝野上下的所作所为,都是导致天下大乱的行径,皮日休于是写了《鹿门隐书》六十篇,大多是讥讽谴责荒谬的政治。有一篇中说:“诋毁别人的人,也诋毁了他自己;赞誉别人的人,也赞誉了他自己。”又说:“不认真考虑就发表声明,不相互了解就决定建交,这恐怕是我所畏惧的呀。”又说:“古代是怒而杀人,如今是笑而杀人。”又说:“古代设置官吏是用来驱逐盗贼,如今设置官吏,是用来变成盗贼”等等,这些话都是有所指才这样说的。
皮日休的性格平和淡泊无所谋求,面对危难无所畏惧。乾符年间丧乱,皮日休东出潼关,担任毗陵副使,被黄巢叛军俘获。黄巢爱惜他的文才,任命他为翰林学士。皮日休惶恐不安,惊惧欲死,却又不能。黄巢胁迫他写谶文来迷惑众人,皮日休写道:“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黄巢怀疑皮日休内心怀恨,一定是讥讽自己,就把他杀了,皮日休临刑前,神色不变,无论认识不认识他的人都感到痛心和惋惜。
皮日休在家乡时,与陆龟蒙有金兰之交,每日用诗相互赠答。皮日休辑录自己的文章十卷,命名为《文薮》,和他的《诗集》一卷,《滑台集》七卷,还著有《皮氏鹿门家钞》九十卷,都流传后世。
依照原作的韵脚作诗酬答,这种方法历史不长,元和以前,没有见过。至令狐楚、薛能、元稹、白居易的诗集中,逐渐开始。依照别人的诗意来作诗酬答的方法逐渐废止,偶见有作。到皮日休、陆龟蒙,次韵和诗风气大盛,犹如空谷回响,随声应答。韩偓、吴融以后,遵守这种次韵和诗的方法更加坚定,以至于泛滥而无拘禁。这时天下人都追随这种方法,如顺风势而急速前行,以至同韵相和反复酬唱数十篇都不罢休,没有人知道其弊端。
才情这种东西,聚集起来不满把,分散出去则充满天地之间,在时间流逝中排遣心怀,在事物外表上寄托兴致,有时上下出入,纵横流散,笔墨所到之处,何物不在我笔下,本不受限于声韵和谐与否等禁忌。如今诗人的才情则受到声韵的限制,而且用韵的次序还不能颠倒,有时作出合韵的佳句却与全诗意境挨不上边,相互抵触难以融合;有时词句切合事理却无法勉强押韵,用与不用这些词句都违背了诗人的意愿。这必然导致束缚良才于窘迫之地,勉强牵连不相关的词句,想要使诗作得白璧无瑕,一千首里也见不到一首,这是诗家的一大弊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5分)①选取典型景物:如晚树、寒禽、斜阳、乱石等;②远近结合:斜照为远景,乱石为近景;③融(寓)情于景:“水寒”、“流难”景中有情。评分建议:前两点每点2分,第③点1分。
11.(6分)①对梅花常年困居此地的惆怅;②以梅花自比,对自身遭遇的感伤(或答成自哀自怜);③对自己遭诬被贬的愤懑;④对遭贬不知何时放还的迷惘。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8分)(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其翼若垂天之云
(3)惟有饮者留其名
(4)黄芦苦竹绕宅生
(5)使负栋之柱
(6)凌万顷之茫然
(7)可以群
(8)零落成泥碾作尘
评分建议:每空1分,有错、别、漏、多字则该空不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13.(4分)①表现我年少时家境的贫穷以及我的忧伤;②衬托父亲的浪漫精神;③引起下文对父亲与贫穷作斗争的叙写;④奠定文章感伤的情感基调。
评分建议:每点1分。第①点答“家境贫穷”或“我的忧伤”其中一点即可。答出“压抑”、“自卑”、“忍耐”,亦可;第②点答“与父亲与生俱来的浪漫精神形成鲜明对比”,亦可;第③点答成“为下文写父亲与贫穷作斗争作铺垫”,亦可。
14.(4分)①具有浪漫精神;②勤劳辛苦;③聪明能干;④努力执著;⑤热爱生活。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第①点若答“率性而为”等词也可得分;第②点答成“吃苦耐劳”也可得分;第③点概括成“聪颖”“灵巧”也可得分。15.(6分)①运用想象、比拟的手法;②形象地表现了父亲放弃梦想的失落和惆怅;③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理解和同情。
评分建议:每点2分。第①点想象1分,比拟1分,若答“语言富有表现力”或“细节描写”可得1分。
16.(6分)①指父亲想建造而未建成的红砖屋;②指父亲未能实现的理想;③表达我对父亲的遗憾和同情;④人生总会因各种羁绊而无法实现理想。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有其它合理的理解可酌情给分。第②点答成“指父亲在现实中碰壁的浪漫精神”亦可。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17.(6分)①首先表明对一些争鸣的反对态度;②接着以《松鹤图》、岳飞等为例批判 “求甚解”的做法;③最后提出不求甚解的方法。
评分建议:每点2分。第②点若答成“接着以《松鹤图》、岳飞等为例论证求甚解反失其解的观点”,亦可。第③点答成“最后提出争鸣的正确做法”,亦可。
18.(6分)①提出评价英雄人物的方法;②引用论证,证明岳飞、文天祥等是民族英雄说法的正确性;③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④为后文“不求甚解”的论说提供支撑。
评分建议:每点2分。③④两点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第①点若答成“指出应如何评价英雄人物”,亦可;第②点只答引用论证而不作解释,不得分。
19.(6分)①认真阅读(仔细品味);②能进能出(圆通灵活);③重在会意(把握精髓)。
评分建议:每点2分。第②点答成“思想自由”、“不受限制”、“不拘泥文本”、“出入自由”亦可得分。照抄原文不得分。
七、作文(70分)20.(1)审题立意
规则从本质上来讲都具有约束意义。没有规则或不讲规则是混乱甚至可怕的,而拘泥于规则或遵从“潜规则”又会导致停滞甚至堕落。
本材料审题难度不大,除非脱离“规则”来写,一般不会跑题。可以有多种立意:①遵守规则;②打破规则;③既要遵守规则又要勇于打破规则。以上三种,如果仅仅写遵守好的规则,打破坏的规则,而看不到规则本身的价值和弊端,则易流于肤浅。如果能在正义的个案和正义的规则相冲突时,给出自己的选择,且言之成理,则较为深刻。
徐州市2017~2018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抽测
语文Ⅱ(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3题。(10分)21.(5分)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 22.(2分)公羊传
谷梁传(答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亦可)
23.(3分)①信任要发自内心;(1分)②行事要光明磊落、互相体谅;(1分)③行事要按礼法。(1分)
评分建议:每点得1分,只用原文表述不给分。参考译文:
君子说:“如果信用不是发自内心的,即使有人质,又有什么用呢?光明磊落、互相体谅地行事,再要按照礼法行事,即使没有人质,谁能离间他们呢?如果真有诚意,即使是涧溪沼沚中的野草,蘋蘩蕰藻之类的野菜,筐筥锜釜的器物,潢污行潦的水,这些很普通很常见的东西都可以用来祭祀鬼神,进献于王公,更何况君子缔结两国之间的诚信,按照礼法行事,又哪里需要人质呢?
二、名著阅读题(15分)24.(5分)B、C(B.蜀将魏延提出“兵出子午谷”之计;C.正是这些使老人摆脱了在海上的单调与孤独。)
评分建议:选对1项得2分,选对2项得5分。25.(10分)
(1)(5分)①老葛朗台(葛朗台);②常四爷;③圣地亚哥(桑提亚哥、桑地亚哥);④曹操(曹孟德);⑤哈姆莱特(哈姆雷特)。
(2)(5分)①凤姐审问兴儿得知贾琏偷娶了尤二姐;(1分)②设计骗尤二姐入住大观园;(1分)③挑唆张华告状;(1分)④利用秋桐折磨尤二姐;(1分)⑤尤二姐吞金自尽。(1分)
评分建议:每点1分。事件的起因、过程、结局等要素要完备;表述意思大致对即可。其中第①点答“凤姐从平儿处得知”或答“审问下人得知”也算对。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6.(3分)①作诠释;②举例子;③列数字。
评分建议:每点1分。第①点答“下定义”亦可。
27.(6分)①它使得使用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2分)②往往与语境和主体相关。(2分)③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2分)
评分建议:第①点照抄原文不得分 ;第②点答“需要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亦可; 第③点答“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亦可。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语文试卷B】推荐阅读: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2-20
2023-2024学年吉林省临江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语文试卷V07-10
湖北省孝感高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08-17
江苏省宿豫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考试高二语文试题10-05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09-24
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01-16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10-02
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word版含答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