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精选12篇)
1.《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一
整整85年,长征精神激励我们一代代国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去战胜困难,建设美好的祖国和家园,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也开创新形势下的新长征。
85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实行大范围的战略转移,血染湘江、抢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飞夺泸定桥……一幕幕血雨腥风、枪林弹雨的场面,一个个鲜活英勇的面孔,他们翻雪山、过草地、尝百草、啃树皮……用血肉之躯抵御恶劣环境的侵袭,用血肉之躯冲破敌人一道道防线,转战两万五千里,实现最终的胜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再现了红军的艰辛与万难。听,飞机的轰鸣声,机枪的扫射声不绝于耳,还有那冲锋的号角划破长空,吓破敌人肝胆。一路走来,我们的部队损失惨重,人员骤减,但留下的都是珍贵的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工农红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厉兵秣马,整顿图强,再次经过国共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推翻了压在人们头上的三座大山,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如今,我们是生活在跨世纪的新一代,更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缅怀先烈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传统,继续在新形势下发扬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不过时,他是我们战胜困难、向前迈进的法宝;
长征精神不过时,他是我们团结奋进、开创未来的武器;
长征精神不过时,他是我们在工作中踏实肯干、勇于付出的动力;
长征精神不过时,他是我们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源泉;
……
让我们时刻铭记长征,铭记长征精神,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勇于付出,敢于创新,敢于战胜困难,少一些空谈,多一些实干,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不懈的努力描绘新中国的蓝图,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用长征精神教育和激励下一代人,使中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屹立世界之巅。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永远的焦裕禄》,美学特征,情景再现,口述历史
2010年是中国纪录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使得中国的纪录片产业有了政策上的保障, 同时给予纪录片以肥沃的土壤, 拉动了纪录片市场的繁荣。而大型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则在2014年为纪念焦裕禄逝世50周年之际应运而生。
一、团队化制作与盈利模式
这部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共河南省委联合摄制, 河南影视制作集团, 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 一经播出, 就赢得了一片赞誉声。它的总导演是由获得过国家电影华表奖的海涛担任,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的周新霞进行剪辑, 为纪录片撰稿的是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钢以及国家一级导演陈燕民, 扣人心弦的背景音乐则由纪录片《刘少奇》的作曲董立强创作。
值得关注的是, 河南影视制作集团作为河南省广电系统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 在制播分离的制播模式进行了新的尝试, 为纪录片国有制作团队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在立项、策划以及拍摄和后期制作等方面都有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 给了纪录片更大的创作空间。通过在各大电影院上映的方式, 减轻了纪录片的制作压力, 增加了新的盈利方式。
二、情景再现的运用
看完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的最深刻的感受, 就是对《永远的焦裕禄》中画面的赞叹。许多生动翔实的影像资料, 都是那个年代真实录制的。肆虐的狂风吹起漫天风沙、泛白的盐碱地颗粒无收、奔腾的洪水房倒屋塌, 帮助吴秀花解决实际困难, 带领活下来的人民翻地种田, 刮去白霜、大造台田、制服盐碱、种草封沙, 治理三害卓有成效, 以及焦裕禄去世下葬时, 人们悲痛哭泣, 表露决心、栽种泡桐等。这些黑白的影视资料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场景, 也让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增加历史纪录片戏剧化的效果。虚实结合的画面中, 更加凸显出焦裕禄不同寻常的坚毅与决心。逆光中, 一袋袋粮食被扛了出去, 看不清的面目, 黑暗与光明结合的画面, 也表现出了焦裕禄的挣扎与决然, 背对黑暗, 面向阳光, 他想要老百姓都活下来!
解说词朴实无华, 却又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从韩涛的声音中, 让人感受到了对焦裕禄的缅怀和思念, 对焦裕禄精神的讴歌和敬仰。《永远的焦裕禄》中很多画面都只是简单的场景描述, 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而解说词在此时准确的展现出了创作者的意图, 同时对画面的内容加以延伸、升华, 营造了意境, 抒发了情感。
崩坏的藤椅, 妻子在床铺上发现的茶杯盖、钢笔或刷子, 这些都无声地诉说着焦裕禄被病痛折磨时的难挨, 以及他坚忍顽强的意志。第三次出现的破旧书桌以及上面的空白本子, 终于写上了“兰考人民多奇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三、口述历史的运用
“口述历史”是中国纪录片美学探索中呈现出的另一个亮点。将当事人口述的内容与历史相结合, 再通过情景再现展现出来, 用口述历史的方式来结构全片, 使得纪录片更完整、新颖, 也更有说服力。
《永远的焦裕禄》的内容是循序渐进、层层铺展开来, 采用真实影像资料、人物采访、解说词、拍摄辅助画面相结合的叙事方式。纪录片最大的亮点是, 除去解说词, 其他的语言都是来自真实的人物采访得到的语言, 通过对焦裕禄的领导、同事、子女, 以及宣传、研究焦裕禄事迹和精神的作家、学者的采访, 讲述出焦裕禄在兰考以及在洛阳矿山机器厂9年的忘我工作事迹。通过他们的回忆与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描述, 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焦裕禄, 通过他们的穿插描述, 焦裕禄已经深刻在我们心中。
通过焦裕禄子女的叙述, 我们知道他日常生活中心心念念的也都是工作和人民, 他的妻子偶尔去看他一次, 也是一次带着一个孩子去, 也让他见见自己的孩子。焦裕禄疼爱自己的孩子, 但是对他们的管教也特别的严厉, 即使是上小学四五年级的大儿子去看白戏, 也受到了他严厉的批评, 说他剥削演员的劳动。面对自己的妻子, 虽然他总想陪陪她, 可实在忙的抽不出时间, 虽然身为书记, 但他的穿着打扮就像一个要饭的, 在农村人看来还不如他们。
出演过电影《焦裕禄》的李雪健也有自己切身的体会。在兰考拍摄《焦裕禄》时, 当时的群众演员都是当地的群众, 拍摄时所用到的很多道具都是老百姓自己带过来的, 因为他们都是和焦裕禄共事过、生活过或者是认识的人, 当时送别焦裕禄时, 他们也是带着这些东西来的, 都是真实的场景。这些细碎却不为人知的点点滴滴, 让焦裕禄的形象更加的鲜活生动, 他就如同我们身边的友邻一样, 一样的平凡, 一样的亲切。
焦裕禄去世下葬的那天, 他曾帮助过、救助过、一起劳动过的村民们都来给他送行了。他们带着治理三害的决心, 带着重建兰考的希望, 在焦裕禄的坟前种下了几棵泡桐树。那一张张带泪的脸, 一声声无声却悲痛的哭泣, 无不在诉说着他们对焦裕禄的怀念、惋惜和追忆。
焦裕禄是为民的好榜样, 是务实的标杆, 也是一面清廉的镜子, 他“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 也对我们新闻人有着重要的启示。新闻宣传的工作要实事求是, 客观反映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 把握和运用规律、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 真正地发挥出主流媒体在社会舆论中的主导作用, 杜绝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 虚心向人民学习, 不断地汲取智慧和力量, 这样才能使我们新闻人与新闻工作永远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3.马子跃:永远的《长征组歌》 篇三
一
马子跃曾任战友歌舞团副团长和艺术指导。他对笔者说,父母给了我一副好嗓子,自己19岁参军进文工团,唱歌唱得好,完全靠部队的培养。
他退休后,仍然在艺术天地里遨游,或应邀演唱,或应邀讲《长征组歌》的故事,或应邀指导有关剧组排练《长征组歌》。今年“五一”前夕,他打电话给我,说他刚从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于都回家,在那里指导当地的歌咏队排练《长征组歌》整整三天。
认识马子跃,是在2002年的暮春。那天马子跃等人来衢州孔府游览,管委会主任孔祥楷先生和我接待了他们,并且由我到附近东门菜场买菜,“主厨”中饭。
这些年经济、文化大发展,各种艺术家也多了,孔先生曾笑言,如今“方丈”少而“菩萨”多。后来,马子跃在《“方丈”的朋友》一文中提到:“祥楷先生对我说:‘我感觉你不是菩萨,而是方丈。菩萨是泥塑的,你是真的。’意思是,我不是‘那一类的’歌唱家。……他留我和我的朋友在府上吃饭,菜很简单:一盆土豆、一盆萝卜、一盆肉。好像他们不会切片切丝,都是二两以上的大块红烧肉,一看就是男人做的菜。”
从此,在严肃的艺术工作之外,生活中随性自然的马子跃成了孔府的朋友,夫妇俩来过十多次,其中有好几次是来参加孔府艺术团自创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活动的。
2006年是长征胜利完成70周年纪念。秋天,由孔先生策划,马子跃与另两位《长征组歌》的首唱者贾世骏、王克正在衢州作《长征组歌》讲座。三位歌唱家讲述了他们重走长征路的亲见亲闻,其间还高唱他们最拿手的歌曲。讲座会场气氛热烈。晚上,他们在孔府花园与孔府艺术团的志愿者联欢。
作为军旅歌唱家,马子跃经常下连队为普通一兵演唱,同时也喜欢为普通百姓歌唱。有好多次,在江郎山下的餐厅里,在某个农家乐的饭堂里,他都邀请服务员听他唱歌,并赠以唱片,以表达他的谢意。
二
1965年8月1日,《长征组歌》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作首场公演。1966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长征组歌》随行出访,18位歌唱家中就有21岁的马子跃。
谈起周总理,马子跃对我讲了一桩轶事。1965年6月24日周总理与《长征组歌》全体演员合影,可惜照片遗失了。前几年,他在歌舞团某角落里发现了一大纸箱的照相底片,就将纸箱搬到办公室,用清水漂洗受潮黏连的底片,晾干,一张一张对着阳光、对着灯光观看。果然有一个惊喜!那张周总理与《长征组歌》全体演员合影的珍贵底片就在其中。怀念就这样保存下来。
马子跃喜欢收藏与《长征组歌》有关的各种东西。他参加过超过千场的《长征组歌》演出,节目单大都珍藏着。1997年《长征组歌》在香港演出期间,马子跃偶见街头宣传《长征组歌》的灯箱广告做得特别精致,他居然征得有关方面同意,背了一只回北京!这件难得的宣传品至今陈列在歌舞团资料室门口,向人们展示着《长征组歌》的辉煌历史。
休息天,马子跃喜欢到书店或潘家园市场去转悠,寻觅与长征、《长征组歌》有关的书籍和物什,至今他仅收藏的有关书籍以及唱片、盒带等音像资料就有500多种。马子跃曾循红军足迹大致走遍长征路,他每到一地都收集纪念品,甚至从于都江大桥下拣取回浪打水冲的河卵石,作别样收藏,慰别样情怀。
我感受过马子跃的收藏意识与行为方式。2003年孔先生邀请马子跃给孔府艺术团的志愿者们讲课并辅导,孔府艺术团挂出了“我们与马子跃夫妇在一起”的红布横幅。活动结束,马子跃说这横幅归他了。说着,他就将横幅卷起来,交给夫人杨艳芳:“带回家,一段美好记忆!”
三
马子跃经常接受各地的演讲邀请,但只讲《长征组歌》。他说:“对《长征组歌》,我是一生演绎、十分珍惜、百人合作、千场亲历、万般思绪。”
听马子跃演讲,同听他唱歌一样,是享受,也是启示。2003年马子跃来衢州,给孔府艺术团讲课,所讲观点、所讲事例同为人处事一样适用。事后,一位懂行的朋友将马子跃这堂课“定性”为“艺术哲学课”。我亦有同感,虽然记不起具体事例,但总觉得他不离开个人唱了40年的《长征组歌》的实践和感悟,听起来平淡,想下去深邃。
“唱歌如洪钟,服务像头牛,有副热心肠,德艺双丰收”的马子跃是幸运的,他此生唱了一首好歌,而且一唱就是40年!这首歌就是与《黄河大合唱》同样荡激、振奋起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的豪迈之情的《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由亲历长征者萧华于1964年8月在西子湖畔写下诗作,随后由晨耕、生茂、唐诃、遇秋谱成大型声乐套曲,并于1965年4月在杭州定稿。马子跃几次向我提起,“所以我们(指战友文工团)说杭州是《长征组歌》的故乡。”2006年“八一”前夕,马子跃在杭州演唱《长征组歌》歌曲。我从旧影上看到,马子跃全身心投入,充满激情。我能想象,当马子跃暇时在湖滨向西北眺望柔婉的层山天际线时,一定会忆起不凡岁月而心潮澎湃。
马子跃参演《长征组歌》,从北京唱到边疆,从香港唱到澳门,从国内唱到国外。他毫无夸张地对我说,演唱一千场就有一千种不同的感觉,就有一千个动人的故事。当下,马子跃正在着手撰写一部回忆《长征组歌》的书,已写有十多万字。《长征组歌》首演70年纪念的前几天,我与马子跃通电话问起此书,他回说全国老龄委正在和他商议,也许由他们来出版这本书。
(本文照片由马子跃提供)
4.《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四
作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征程,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并通过各种文学艺术载体特别是影视作品得到充分展现。而作为纪录片创作的一次全新实践,《隐秘征程》无论在内容线索或表现形式上都传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该纪录片定位于“弘扬红军精神,铭记红军信念,传承长征品格,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核心宗旨,从独特的视角重组历史线索,以体验的影像再现民族记忆,淋漓尽致地彰显了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伟大长征精神,鲜活有力地展示了四川在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革命胜利的重大贡献。
借助本片,今天的观众可以通过新的角度认识长征,感受长征,并从中获得前行的力量。
关于《永远的长征》观看心得体会范本【二】
《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将在人民大会堂上演,廖昌永、殷秀梅、蔡国庆,白雪等众多军旅歌唱家同台献唱,共同纪念这个伟大的历史事迹。白雪将在第一篇章十送红军中演唱《映山红》向长征致敬。
据了解,连日以来,白雪和众位战友在大会堂后台认真彩排,以呈现给所有观众最生动和完美的画面。在彩排间隙,应战友们之邀,白雪与大家亲切合影留念。白雪表示,作为一名军人来参加这次晚会,是对自身的革命洗礼。同时,自己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有责任传承“红色基因”,让更多年轻一代,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
今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样一场大型晚会有着深远意义,作为长征精神的传人,13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始了新的长征。据悉,本场晚会将于10月22日晚在央视一套和三套播出,敬请期待!
关于《永远的长征》观看心得体会范本【三】
《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将在人民大会堂上演,廖昌永、殷秀梅、蔡国庆,白雪等众多军旅歌唱家同台献唱,共同纪念这个伟大的历史事迹。白雪将在第一篇章十送红军中演唱《映山红》向长征致敬。
据了解,连日以来,白雪和众位战友在大会堂后台认真彩排,以呈现给所有观众最生动和完美的画面。在彩排间隙,应战友们之邀,白雪与大家亲切合影留念。白雪表示,作为一名军人来参加这次晚会,是对自身的革命洗礼。同时,自己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有责任传承“红色基因”,让更多年轻一代,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
今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样一场大型晚会有着深远意义,作为长征精神的传人,13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始了新的长征。据悉,本场晚会将于10月22日晚在央视一套和三套播出,敬请期待!
关于《永远的长征》观看心得体会范本【四】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去了大半个世纪。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 加之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两只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的不散热血?哪里没有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壮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才是英雄好汉。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那,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无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素、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支柱。
现在,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我们仍然需要在21世纪里,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腾飞这一现代历史主题。为此我们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为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
关于《永远的长征》观看心得体会范本【五】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去了大半个世纪。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 加之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两只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的不散热血?哪里没有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壮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才是英雄好汉。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那,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无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素、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支柱。
现在,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我们仍然需要在21世纪里,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腾飞这一现代历史主题。为此我们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5.《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五
长征是一部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
从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守护者,到会宁三军会师纪念园的建设者;从陕西定边县对红军爱人60载不离不弃的老妈妈,到遵义仁怀县修建了烈士陵园的两代守陵人;从瑞金农村的精准定点扶贫,到红原县藏族人大代表带领身边人致富……这样的展览,既再现了当年红军可歌可泣英雄事迹和伟大的壮举,又寄托着各族人民群众与人民子弟兵的鱼水深情,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图景”。长征为了人民,建设为了人民,发展为了人民。伟大的长征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努力,为中国之崛起而奋斗,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奋斗,为全国各族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而不懈努力。
不忘初心,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在新的征途上,勇于克难,坚持不懈地努力,走好新的长征路,追求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幸福生活!(沈宏胜)
6.《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六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井冈山出发,拉开了战略转移的序幕。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陕甘宁会师,标志长征的结束。
回首长征,赞叹生命之奇迹。
长征历时两个寒暑,纵横十几个省份。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队伍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饥寒交迫、缺衣少药,九死一生,奇迹般地对抗超出生命极限的残酷生存条件,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走完了远超两万五千里的征程。
这支队伍武器简陋、弹药奇缺,始终面对装备精良且十倍于己的敌军的围追堵截,队伍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以慨然赴死的精神穿行于十倍敌人之间。战斗激烈而残酷,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中五百多次遭遇追击和堵截,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战士牺牲、长眠,上演了许多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
这支队伍很年轻。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五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二十岁,十四岁至十八岁的战士至少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残酷的环境、艰苦的生活和频繁的战斗,没有使队伍变得冷酷麻木,却更加激发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珍惜。队伍的大多数人永远地停留在征程中,最终只有三万人活着到达了陕北。他们牺牲的时候还那么年轻,甚至我们无法知道其中很多人的名字。
牢记长征,感受信仰的力量。
长征面临的艰难和困苦是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工农红军在长征中面临的生存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之悬殊、武器装备之差异,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甚至是绝无仅有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什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是什么使他们慨然赴死,让他们如此不屈、顽强、不惧命运,是什么让他们在饥饿、寒冷、劳累和死亡的威胁下永不放弃,是什么支撑他们一次次地在绝境中突围、在绝望中重生,是什么让他们在生命临危时仍保有纯净的信念、让他们在朝不保夕时仍对未来充满希望、对自由平等的新世界充满向往?又是什么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改天换日、达成梦想、实现奇迹?
一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长征告诉我们,个体的力量虽然渺小,个体的生命虽然卑微,但当这些渺小的生命集结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奋斗、去拼搏时,会焕发出奇迹般的精神力量,可以突破人类力量的极限、创造生命的奇迹。当一个人有了信仰,就有了巨大的精神力量,灵魂不会摇摆、理想不会丧失、心灵不会犹豫、梦想不会放弃。
长征告诉我们,无论在发展顺利之时,还是身处逆境之时,只要保有理想、坚持信念,就会获得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的巨大力量,当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仰,可以让血肉之躯超越生命极限,可以在绝望中重启希望、在绝境中重获新生。
长征告诉我们,当一群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力量同时被唤起,其作用和威力是无穷无尽、难以想象的。有了坚定的信仰,会知道当一个人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紧紧连接在一起的时候,生命的浩瀚与信仰的光荣。
读懂长征精神,方证初心。
那么,什么是长征精神的本质?怎样才是读懂了长征精神?是带领劳苦民众求生存得解放的坚强意志?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精神?还是坚持信仰、严守纪律的伟大信念?
我想,长征起初唤醒了中国广大社会最底层的赤贫民众,带领他们走上了一条黑暗中追寻光明、改天换日迎来新世界的艰苦征程。使他们从开始的“跟红军走可以吃饱饭”的单纯,到“我要活下来!一日不死,一日跟队伍走!”的进步,到“仗打胜了,公平的世界就来到了”的坚定,到“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的坚守,再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不屈和顽强。
长征队伍中,无论是政治精英还是普通战士,长征传递给他们的是以前从未接触过、从未想象过的美好信念,让他们坚信通过自己的奋斗和牺牲,可以改变命运、掌握命运,打碎这不公平的旧世界,为这世间迎来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自由、平等、幸福的新世界。
长征带给中国共产党人的是在血与火、生与死的洗礼和考验,长征磨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和意志,历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及军事智慧,促使他们在困境甚至绝境中,永不放弃信仰,一次次地自我纠正、自我修复,战胜自身错误、获得新生。
传承长征精神,砥砺前行。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永葆革命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读懂长征精神,是对思想的涤荡,更是对灵魂的洗礼,给人强大的信念和力量。因为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共产党员的信仰。
长征精神永不消逝,长征精神永不过时。
我们应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循履而上,踏迹前行,重新踏上征程,始终走在路上。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
2019永远的初心观看心得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近万字的讲话在我市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回顾昨天的长征路,是为了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开辟明天的长征路,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纷纷紧密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表示要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不忘初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继续前行。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市水务局机关干部孙满江表示,这句发人深省的话语,再次昭示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当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伟大长征精神,全面深化改革,走好新的长征路。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市农林委干部胡力平告诉记者,作为农林系统的一名普通的党员,我们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做好全市农林各项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
“作为一名奋战在政法工作一线的检察官,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心潮澎湃,感慨良久。”未央区检察院检察官张婷婷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一名基层的政法干警,要永远牢记和传承老一辈革命志士的伟大精神,要将维护公平正义、创造和谐社会作为己任,走好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长征路。
“长征不仅仅是‘走过荒草地,翻越大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的简单描述,它是实实在在的路,一条心怀信仰、努力向前的路。”长安区人民法院审判员查映川表示,要把长征精神融入到审判执行工作中,坚定法律信仰,坚持司法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就是我们人民法官新的长征路!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周至县委宣传部苏明表示,总书记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永远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汇聚起振兴发展的磅礴伟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更要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市委政法委宣传教育处干部田丰说,作为一名政法干部,要把责任担当、勇于奉献、服务人民作为自觉的行动,融入到日常的政法工作中,努力为平安西安、品质西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鹏是陕西普达盈信公司总经理,作为民营企业负责人,他认为不忘初心,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首先就是要担负起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80后创业者王蓓蓓深受鼓舞。“当初选择航天领域创业,就是我实业报国的初心。这一路走来有收获也有挫折。当创业到如今陕西诺维北斗信息科技公司发展壮大,总书记的讲话给了我继续上路的力量,我会不忘初心地走好我的长征路。”
“每一代人、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长征路要走。”公安雁塔分局雁环中路派出所民警李鹏飞说,作为一名基层的人民警察,就是要切实履行起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肩负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不辱使命地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收看和学习了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我们再次感受到长征那种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未央区干部黄建涛表示,我们要深刻体悟长征中所蕴含的坚定信仰,充分发扬不畏险阻,脚踏实地,团结协作,人民至上的精神力量 ,为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安兵器产业基地总经理刘建国说,“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这一代人‘长征’事业的一颗‘螺丝钉’,我们就是要在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中不断地学习、理解、消化、吸收,从中汲取源源不断、持之以恒的前进奋斗的动力,‘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为新时期的‘长征’事业添砖加瓦。”
9永远的初心观看体会
今年是红军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80周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耀眼的一笔。
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举世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压不垮气吞山河、勇往直前、具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红军战士。伟大的长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挠不折、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永远保持的初心。
历史告诉我们,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红军将士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顾长征历史,不是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不忘初心,弘扬长征精神,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开始新的伟大长征。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宏伟战略目标,并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告诫全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新长征过程中,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红军长征胜利已经80年了,我们要永远保持红军长征时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95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全党要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中国共产党人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
在迈向新长征的征途中,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我们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正在走新的长征路。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中继续前进。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2019永远的初心学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出自《毛泽东诗词集》中的《七律·长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字里行间均诠释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中国工农红军翻雪山过草地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历程;然而,八十四年后的今天,我有幸来到了长征的起点——红军桥,我的内心万般激昂,赞叹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为了建立我们的新中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完成了如此伟大的革命创举,这就是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红军精神。
追溯历史 展望未来 我们砥砺前行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只有追溯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才能够砥砺前行。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很荣幸参加由公司党委组织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教育培训。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们对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所谓久旱逢甘霖,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工作的批示和指示精神下,在全航业向川航英雄机组学习的热潮中,这次的培训就像是一场及时雨,对我的精神世界和思想给予充分的滋养。
借鉴历史 总结经验 我们势在必行
在当时的形势下,红军和军队中的党组织长期在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中活动,必须受到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这些非无产阶级思想严重的妨碍了党的路线贯彻执行。在中央九月来信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召开,总结红军诞生以来的建设经验,纠正红四军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新的红四军前委。通过毛泽东主持改革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古田会议室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一座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里程碑。
在古田会议精神旧址的参观学习中,出自毛主席《反对本本主义》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的两句名言让我印象最为深刻,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无论身居何职、身处何地,不能光靠一张嘴,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对于一切的决定不仅要坚持调查研究,而且要坚持科学的调查研究,这才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长期以来,我们的党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两句话的深刻内涵,坚定地走群众道路。所以,从借鉴历史中得来的经验引导我们加深对重大党建设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及时地把握党建设规律正确,总结在历史上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经验,能够为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克服工作上的困难,把实质精髓融入到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去,树立为员工,为旅客的服务宗旨,切实保障好首都机场空防安全。
牢记历史 不忘初心 我们永远在路上
对于党的历史,总感觉学习不够,在追随历史的长廊中,心中不断涌现出对老一辈革命家们由衷的敬意和钦佩之情,在感慨历史的同时,我深知只有不断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矢志不渝的信仰力量,收获坚定信心精神食粮,才能够永葆党的青春。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到:先之劳之,率先垂范;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进取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和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学党史、知党史、懂党史,用心去思考,用行动去落实。牢记历史使命,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更加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在不忘初心中行稳致远,在不忘未来中开辟未来。
长征从钟屋村开始,从而有了浙江之战的悲壮,有了四渡赤水的智慧,有了飞多泸定桥的神勇,有了过雪山草地的坚毅,有了吴起镇的欢腾,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这地球上最鲜亮的红飘带,最终把中国革命引向最后的胜利。
2019永远的初心观看收获
有人说,“在动荡不安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走好每一个人的长征路,更需要从红军长征中不断汲取精神动力。
这种精神动力,源自“跟党走”的坚定信仰。有人曾问邓小平:“长征那么艰难凶险,你是怎样走过来的?”他坚定地说:“跟着走!”在长征最艰难之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将士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跟党走,跟着理想信仰走,就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走。这种忠诚信仰的力量,何尝不是发自内心的看齐追随。“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今天,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但对党忠诚的信仰不能变。惟其如此,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路上续写荣光。
这种精神动力,体现于“坐第一船”的勇气担当。大渡河边,萧华问红一营官兵:“谁愿意坐第一船去?”话音刚落,全营官兵争先恐后,共产党员更是冲锋在前,从而夺取了强渡大渡河的胜利。对红军而言,无所畏惧、冲锋在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牺牲自我、顾全大局是共产党员的本分。凭着敢于“坐第一船”的精神,红军逐渐威名远扬、无敌于天下。今天,精准扶贫脱贫“攻城拔寨”,全面深化改革“爬坡过坎”,更需“坐第一船”的勇毅。像红军那样不畏强敌、不惧艰险,勇挑重担、勇于牺牲,改革之船方能渡过激流险滩,抵达胜利的彼岸。
7.长征永远在路上 篇七
五(2)班 何源正
“开学第一课,爱的筑造„„”这首熟悉的《开学第一课》仿佛又把我拉回了那天晚上。
9月1日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准备收看《开学第一课》。终于来了!我挺直了身子,屏息凝神地看了起来,生怕漏过任何细节。
节目开始,撒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三棵柳树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侯德明,他的老家在湖南,红军出发时,他在柳树上折了一根枝。在长征的过程中,他一直拿着这根柳枝。期间,在四川大草原,他生了重病,没办法,红军只好把他交给当地藏民,他就把那根柳枝插在门口。八十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个小伙子变成了耄耊老人,而那根柳枝,已经变成了三棵青翠的柳树。
后来,我们看到了当时的“手机”——电报机。当时,红军就是用它来确保在长征中一次又一次胜利。电池没电了,就把锌皮扒开,往里面加点盐,再泡在盐水里。发电机没油了,就提炼猪油牛油。任何事都难不倒他们。
长征,是中国人民的一次壮举。它长二万五千里,几乎是抗战老兵们用自己的双腿丈量了大半个中国。如果按每人每天走八千步计算,几乎要走七年。将经过省份的面积加起来,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还要大。穿过一片湿草地的面积,几乎比法国国土面积还要大。刚开始参加长征的有三十万人,最后却只剩下三万人,平均每走三百米就有一个人牺牲。
从以上这些资料可以看出,长征是非常艰难的,但是这些困难都难不倒抗战老兵们。我想如果让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去参加长征,我估记,还没走到一半,我们就坚持不下去了。我们从小娇生惯养,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家里名副其实的“小皇帝”、“小公主”,是家里人的掌上明珠。别人说也说不得,只要一生气,就又哭又闹,又是耍性子又是扔东西,从没吃过苦头。但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所以,我们以后要更加坚强些,只有这样,才知道幸福的来之不易。而且,我们还要敢于向困难发起挑战。有时,那些困难看起来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实际上,只要你肯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和汗水,就一定会成功。
8.纪录片《我的长征》观后感 篇八
观影后,令我印象最为深刻便是——飞夺泸定桥这一段,只见战士们穿着破烂的衣裳和草鞋,手里拖着武器,在铁索桥上艰难地移动着。对他们来说,每移动一寸都很吃力。因为上有飞机投弹轰炸,下有湍急的河水,对面又有枪炮阻击,稍有不慎,便有生命危险。可是,凭着红军对人民的忠诚、坚强的毅力以及不懈的努力,最后还是从敌人手中夺下泸定桥,当时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这让我恍然大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呀,能坐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真是一件快乐而开心的事!可我们拼命地抱怨学习苦、学习累,难道比当年的前辈——红军们,吃野菜、啃树皮,甚至失去生命,还苦、还累吗?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不喊苦,不喊累,应该向前辈们学习,学习他们那种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9.长征纪录片观后感 篇九
影片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对主题思想进行深度的开掘,表现红军战士“跟着走”的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影片用一家人的悲欢离合串联起主人公的整个情感经历和心路历程,实现以小见大、真实感人、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真正触摸到了长征的精髓所在,体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具备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是激励人们继承革命先辈遗志,激发人们深厚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的精品力作。
在看片过程中,我一直是眼含热泪,仿佛置身在七十年前的腥风血雨中,不满十六岁的小红军王瑞的情感仿佛就融入在我的情感中,看着他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地从自己的身边消失,和大人们一起拼杀在战场上,冲锋在枪林弹雨中,我不禁感慨,这是怎样的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怎样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经历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何曾体验过这种感觉?当我们怀着自己所谓的生命的疼痛,来看七十多年前祖辈的疼痛时,才发觉我们是那么地造作和渺小。
平日里说起长征,我总是联想到“两万五千里、雪山草地、草根树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样一些词,还有一些电影,电视里的画面。至于更具体,更深入的东西,就不清楚了。但看了这部影片后,一段段悲壮的故事,一个个荡气回肠的场面,让我真切地了解到长征的艰苦卓绝,我也被深深的震撼着:在明知有危险的情况下,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并凝聚着他们毫无畏惧、前仆后继地勇往直前呢?那不正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吗?
10.《永远的初心》纪录片观后感精选 篇十
信仰,在我心中是高大上的,初心,则更平易近人一点。初心可能只是心中美好的一个愿望,就仿佛小学课堂上那篇类似于“我的梦想”的作文,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份初心。初心的最开始是简单的,是最原始的心之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慢慢长大,当然长大的过程是艰辛的,就仿佛一颗种子,历经风吹雨打,度过无数的春秋冬夏,才能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在这初心成长过程中,唯有坚持才能看到梦想开出的花。
信仰,如同一个指南针,指引着我们奋发向前,而初心,则更像一个坐标,无论你为了梦想有多努力,当你一回头,初心仍然坐落在那里,纹丝未动。初心,可能是你想出去看看的梦想,也可能是一个远大的志向,无论行程多远,走的多艰难,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11.长征记录片观后感 篇十一
作为长征题材纪录片创作的一次全新尝试,《隐秘征程》正如片名所言,意在透过大众所熟悉的故事表象,走进历史的深处探微索隐,挖掘最“隐秘”的叙事元素,换一个角度解读历史,实现伟大长征的另类表达与当代诉求。
该纪录片定位于“弘扬红军精神,铭记红军信念,传承长征品格,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核心宗旨,从独特的视角重组历史线索,以体验的影像再现民族记忆,淋漓尽致地彰显了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伟大长征精神,鲜活有力地展示了四川在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革命胜利的重大贡献。
长征纪录片个人感悟
12.长征永远在路上的作文 篇十二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的学生,学生很早就已经不再那般纯洁,校园里连一个小小的社团,机构就存在着利益的输送和偏向,只是没有社会竞争的那般激烈罢了。正值校园秋季招聘,很多学生开始变得慌乱,迷茫不安,处处投简历,每天宣讲会,一向淡定的我却也变得那般浮躁,仿佛谁丢失了一家公司的简历就失败了许多。在找工作这个方面,我是很消极的,新环境的适应是我的一个弊端,每每换了一个新环境,有时候半年甚至一年还不适应,这段时间实习那边两个项目,都到了收尾阶段,学习上也作为第一组要准备演讲的内容,还有驾照,计算机考试……所有的东西都一起堆在这个秋天,的这个秋天注定是一个难忘的季节。
每天累得不行回来瘫倒在床上,想想这一天所做的事情,有时候越想越觉得没有什么意义,或许是长久的繁忙的生活太疲惫了,也许是我的多愁善感,负能量太多了,我也深知这种情绪会影响到我的工作和生活。暑假期间班里的一个很要好的女同学家里发生了变故,自己找工作又受挫,跟宿舍姐妹又感情不和,来找我倾诉,我条条列举出来并找出重要的事情让他先做,然后又说了很多鼓励的话语,一起探讨人生,帮她走出了疑难时期。而现在,她已经成功地应聘到一家游戏公司做一名产品经理,家里的事情也得到解决。人总是这样,能很好地安慰别人,却总是安慰不了自己。自己的困境我不想让太多人知道,也不想对别人说,自己能解决就解决。
很多东西宁愿自己发呆一个上午找不到解决办法,也不愿分享出来让别人知道,不想成为一个别人看来矫情的人。这么多年以来许许多多的事情都会记录下来,遇到的人,经历的事,一件件的记录在我的文章中,现在再回看以前的那些人和事,很多都是无足轻重的小情绪,然后一笑了之,当时的我怎么会那样想呢?多年以后,当我在回顾这个时候的心境时,或许更多的是感慨和欣慰,而不是内疚和自责。刚到公司的时候,是一片欣喜,处处都充满着好奇,什么都会想着去学习,而现在当被项目上的诸多问题困扰,客户层出不穷的诸多问题出现时,竟然变得烦躁起来。这个时候是要保持一个初心,我的微信朋友圈的签名就是:“勿忘初心”,我也借这样一种方式告诫自己,做任何一件事,累了的时候想一想自己当初的目的。不要走得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把握内心的宁静,守住初心的那份欣喜和感动,并坚持下去,这或许是永葆活力的一种方法,不忘初心,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经常地提醒一下自己,才不会让自己迷失方向,丧失了生活的动力和勇气。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党员干部观《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范例08-30
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观后感07-08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06-28
秉承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心得体会09-01
纪念长征胜利体会07-28
《长征故事》读书心得体会08-10
观看电影长征心得体会11-15
参观长征纪念馆心得09-04
学习习总书记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砥砺前行,继续发扬长征精神09-04
永远是春天观后心得体会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