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邮政物流的分析(精选10篇)
1.德国邮政物流的分析 篇一
具有127年历史的德国blg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精髓是以人为本,职工的团队精神和对职工的在职培训是其成功的秘诀。
blg公司强调高效率的网络信息,公司每天都要告诉员工在接受到的众多信息中哪些是最重要的信息。公司内部办的报纸、杂志、运动会以及有些特殊员工在各子公司的岗位间流动都是信息交流的有效手段。
blg公司对青年员工有严格的训练体系。青年员工经验少,刚从大学毕业,但公司会信任他们,交给他们一些重要的工作。对每位员工每年都有目标责任制,给员工一定的权利、一定的机会、适当的帮助和管理,使之达到每年合同中的目标。
blg公司给员工好的工作和待遇,一份优厚工资和资金必不可少,使之不愿意放弃这份工作。公司有一套先进的人事管理制度。如有员工离开,要仔细了解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离开。“员工满意是我们的追求”。“我们的员工都有一份自豪感,成为blg的一员是一种自豪和骄傲。”“要让员工有责任心。工作时间过长人们会有厌恶情绪,可隔一段时间,我们会问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工作,调换并满足他们。”“在blg团队精神很重要,但团队精神不等于大家在一起干活。要使职工明白自己在公司的发展前景。”
在blg公司以人为本被解释为:“在内部以员工为本;在外部以客户为本,如保证物品到达用户手中时是完美无缺的,同时给客户提供包装箱的回收服务。我们还让员工知道环保是必不可少的。”
核心知识点:
一、如何判断你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
范文网
如何判断你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不是那些贴在墙上的标语,还是员工手册上的行为守则,还是你们老板天天讲的那些精神激励讲话。或者这是你们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又有可能这完全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假象,企业文化的显性部分很容易被人们所察觉,但核心的内容,即企业内容对于各种事物及矛盾的真正看法就不是那么直接和明了的。
你可以尝试回答以下问题,它可以帮助你分析所在企业文化的实际内容。
l 在企业中,任何人都能问问题还是只有某些人有权利提问?l 企业是鼓励人们犯错误还是不允许人们出现错误?l 人们是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做工作还是采取一种消极的心态来处理工作?l 人们是否相互尊重?个人能否要求帮助并且从其它同事得到帮助?l 你是否对公司的创造的成绩而感到骄傲?l 人们是否情愿跟随一个领导人?l 部门在讨论问题时是否愿意邀请其它部门的人来参加?l 公司领导的办公室大门是经常关闭还是永远敞开?l 你可以通过很多途经了解到公司的各种信息还是说你对公司的情况一无所知?l 人们的矛盾是怎么处理的?l 人们是否愿意为了公司的工作而放弃自己的休息日?l 人们是否定期通过开会的形式来解决问题?l 人们相信通过努力可以获取自己的薪酬及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德国邮政物流的分析 篇二
LLOYD不但鞋类产品与众不同,其物流系统同样是独一无二的。2015年,为了应对公司业务量持续攀升特别是电商业务快速增长带来的物流挑战,LLOYD在其总部索林根新建了物流中心,并引进了一套由TGW公司量身定制的物流系统,使物流效率大幅提高
项目需求
据LLOYD索林根的流程管理主管Manfred Buschmeier介绍,LLOYD通过合作伙伴进行鞋类产品在线销售,电商业务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在公司全部业务中占有重要比重。与传统的零售供货模式相比,电商业务的订单大小和对交货日期的要求有明显区别,需要公司的物流系统具有特别高效的处理能力,进而顺畅地处理所有渠道的订单并快速发货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在公司“2015+物流”概念的实施过程中,LLOYD计划对仓库容量进行优化,对现有的中央仓库进行扩建,并引入自动输送系统来实现集成式仓储。新配送中心除了满足德国工厂日产1900双鞋子的存储需要,还要能够为销售网点快速补货,同时物流系统必须能够应对鞋业市场非常强的季节性波动。
项目的目标之一是对物流运营进行重组优化,包括存储、质保、订单拣选、补货和配送。此外,考虑到现有业务的增长情况,还需要把存储区域整合在一起。这就必须提升工作人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作业效率公司还计划整合全部物流活动,以便通过自动化系统提高物流效率。为了实现在仓库内快速找到所需物品,要求尽可能地减少订单处理时间,同时缩短拣货人员的行走距离
最终,LLOYD选用了一个包含输送系统和自动化纸箱库在内的多功能解决方案,来满足企业复杂的物流需求
解决方案与作业流程
LLOYD的新仓库位于德国北部的索林根,建筑风格独特。特别是在夜间,在灯光映衬下,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这座带有红带标识的建筑。该建筑的外观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但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内部的物流系统
TGW为LLOYD量身定制的物流系统在一年内即实施完成,新仓库配备了大量的存储和输送设备,设置了一套完善的输送环路,可以有效满足LLOYD季节性波动的需要。
1. 流畅的输送系统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从两个收货区域开始。收货区域共配置了三个工作站和一个同生产区域连接的交接站,可以接收来自不同渠道的货物:一个收货区接收来自索林根工厂生产的成品鞋,将之运送到存储系统,另一个收货区负责接收来自LLOYD罗马尼亚工厂和供货商的货物。Manfred Buschmeier介绍说:“女鞋相对较少,我们从第三方那里采购。某些鞋子,比如凉鞋和软帮鞋,需要特殊制作,我们无法在这里生产,因此也由供货商交付;它们约30%是在我们索林根工厂生产的;60%是在我们罗马尼亚工厂生产的并以托盘形式交付到物流中心;约10%是来自第三方的产品、通过空运或集装箱运到我们这里。”
从收货区域,所有纸箱均须通过一个配有称重仪的测量通道后进入仓库。该通道具有LLOYD要求的吞吐能力,在存储之前先检查纸箱的尺寸和重量是否正确。通过12个多功能工作站进行货物质量检查后,纸箱被送入输送机主环路,在那里被送至不同的目的地。鞋子在规划合理的物流中心里顺畅流动,无需在仓库中运送很长的距离,甚至无需”落地”。
2. 多功能环路系统
对于分拣出库作业来说,一套灵活的物流系统可以快速找到各种不同类别的物品。LLOYD的新物流系统满足了这一要求
自动化纸箱库每小时存储近800个纸箱,能够供应物流中心的所有作业区域。纸箱出库后立即被送入循环输送系统,然后被分送至8个分拣站。分拣站设有两层,可完成订单存储和订单分拣的不同作业。最后,货物在10个包装工作站进行包装,包装后的货物将被运回自动化纸箱库暂存或直接运抵发货区。这一解决方案主要是针对网上销售和LLOYD专卖店的及时供货而设计,因此考虑了物流系统能同时满足处理单个订单和大批量订单的不同需求。
“为了提高订单拣货效率,所有货物被分为A、B、C三类,以优化存储路径。A类物品位于仓库前部,其他两类位于后部。众所周知,与其他尺码的鞋子相比,尺码为5或15的鞋子销量较小,物流系统规划师们希望将这类尺码的鞋子放回仓库中,但是零售商则希望每种鞋子的尺码齐全,并且通过一次运输就可以获得所有尺码的鞋子。尽管只有一件物品,我们也会在拣选货架上存放各种尺寸的单件物品。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的过程,特别是对于首批订单货物的包装。预分拣和二次分拣流程同步进行,通过系统我们可以立即补充断码的鞋子。正因为如此,我们保留了人工拣选过程,这是最高效的方式,否则我们的技术设备预算会翻十倍。”Manfred Buschmeier对鞋类产品分拣的特殊性这样解释道。
待发货的货品进入输送系统底层后,货品以托盘形式经由9条不同的输送线运抵最终指定的专卖店这里安装了一条长约800米的输送线,并安装了循环输送系统,为货品发货前提供了缓存功能。所有工作站均采用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包装台高度可根据工人身高单独调节,为工人们提供了一个愉快又环保节能的工作环境。
3. 具有双重功能的自动化纸箱库
LLOYD的物流主管Thomas Wbeling对新的自动化纸箱库深信不疑:“它将所有货品集成到同一系统中,使物流运作非常简单。它既可以进行常规的纸箱存储,也可以作为临时缓存区来使用。”
设有5条巷道的仓库内配有5台抗摆动Mustang堆垛机(配有Twister货叉) Twister货叉允许纸箱进行直接处理——对于LLOYD而言,纸箱将根据货物的尺寸和重量储存成双深位或三深位。双深位和三深位结合的纸箱存储是有挑战性的,因为要处理各种不同尺寸和宽度的纸箱,这对于控制系统以及机械系统和物流控制器来说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Twister被证明是最佳的系统,关键是因为使用了各种类型的纸箱。
有69米长巷道的自动化纸箱库可容纳约5万个不同尺寸的纸箱,以满载计算,意味着LLOYD可一次性存储约50万双鞋具有双重功能的自动化纸箱库,可以轻松对订单货物进行缓存,满足店铺补货要求。所有纸箱最终均通过输送机环路被送至拣货站,这中间没有任何时间间隙卡车可以直接将货物运至商店,无任何延误。这一新功能与现有流程相结合,使LLOYD轻松应对发货高峰。由于采用了新型纸箱库,大幅提高了从收货到发货的作业效率,缩短了配送时间。
4. 自动节能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LLOYD的个性化解决方案还具有自动节能的功能。LLOYD要求物流系统能将时尚界季节波动问题考虑在内,因此,TGW在输送系统中采用了自动节能模式,倘若某段输送线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无需使用,系统将自动切换至待机模式。这样在低容量利用率的情况下,物流系统可以降低能源消耗。“LLOYD非常重视可持续性和节能,希望通过新系统来消除任何浪费。例如,还可以通过自动关闭拣货巷道内的照明以节约电能。可持续发展和质量同样重要,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做到。”Manfred Buschmeier说道。
实施效果
LLOYD对TGW提供的解决方案非常满意。
“TGW在时尚界已经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因此,我们十分信赖这个物料处理专家的专业能力,”Manfred Buschmeier说,“我们非常重视与TGW的协同工作,以便使物流系统能够良好运作,这对于项目的实施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实践证明,我们所付出的努力是非常有价值的。”
Thomas Wbbelig也表示,该物流系统具有极高的性价比,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并符合人机工程学的高效系统,既适用于门店补货订单,也适用于电商订单。在上述解决方案实施后,LLOYD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提升了至少15%,所有工作都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对TGW高质量的服务和这一新的物流系统十分满意,该系统将在未来几年发挥重要作用。”Thomas Wbbeling说。
谈到公司未来的发展,Thomas Wbbeling说道:“LLOYD主张健康发展而不是盲目冒进。鞋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且价格压力也很大,高端市场仍然是我们的主要业务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更好的物流规划和仓储系统来加快存货周转,以立足于当下进而争取未来更大的成功”
3.德国邮政物流的分析 篇三
【关键词】交通运输;物流;可持续发展
德国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将其与汽车制造、生物和基因技术等产业一起定位为国民经济3大重要产业。德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市政府分别制定本地区的交通运输与物流发展规划。2008年,联邦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部向德国议会提交《德国交通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08年9月,《规划》正式公布实行。《规划》对德国物流业现状、目前以及今后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发展交通运输与物流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以及完成总体目标拟定的应对措施。
1德国物流业现状
德国现代物流业起步于制造业和国际贸易,至今已有逾20年历史。近年来,依托于高度发达的交通、通信网络设施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德国现代物流业逐步发展壮大,保持年均3%~7%的增长速度,远高于GDP年均1.5%的增速。
物流业几乎渗透各行各业。在德国,物流业产值达亿欧元,仅次于贸易和汽车工业[1],居第3位,已成为欧洲最重要的物流市场。德国从事物流业的人数约265万,超过建筑、电子和机械制造行业从业总人数,已成为德国最大且发展最快的劳动力市场;德国物流基础设施完善,拥有世界上最密集的汽车公路网,包括长约逾 km的高速公路和近41 000 km的联邦公路。德国的各大城市都建有物流园,其平均规模约140万 m2,物流园将德国的陆运(铁路、公路)和水运(内河)两大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德国拥有诸如德国邮政、世界网络股份公司等诸多世界物流巨头,10大国际陆运和货代企业的市场份额占34%,10大国际海运和货代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约为36%。[2]
德国非常重视推广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费用。通过托盘标准化、集装箱标准化、运输工具标准化和条形码普及使用等手段,加之物流业的信息化、自动化,物流效率显著提高,物流费用大幅降低。[3]
2发展中的交通运输与物流业[1]
2.1全球化和社会分工对货运提出更高需求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使国际贸易进一步增长,由此引发对货运和物流服务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是德国联邦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预计至2025年,德国货运量(tkm)可能会比2004年增长71%,其中,公路货运量增长79%,长途公路运输增量可达到84%。而且,由于地域之间增长存在差异,一些公路货车的货运量增长水平甚至可以翻一番。这意味着,目前供重型货车使用的1条高速公路车道,20年后将必须增至2条才能满足货运需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运输系统成为阻碍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机会的瓶颈。
2.2气候变化对货运和物流提出更高要求
欧盟运输行业中71%的运输需使用汽油,而其中公路运输的油耗占97%,因而必须降低运输引起的CO2排放。《能源与气候变化综合规划》(Integrated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 Programme)重申,与1990年水平相比,2020年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40%。目前,欧盟由运输引起的CO2排放量约占其所有CO2排放量的20%,而公路货运引起的CO2排放量要占公路运输CO2排放量的近1/3。面对这一重大挑战,积极采取措施,减少运输能耗及废气排放,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噪声,促进运输向环境友好型、气候友好型方向发展势在必行。
2.3人口变化对物流提出新要求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预测,到2050年,德国人口将由目前的万人减少至万人。人口下降虽然不会导致货运量减少,但是人口变化会给交通运输决策者带来巨大挑战。这是因为,由于人口发展存在地域差异,货运量增长也存在地区差异,表现为一些地区的货运量呈现温和增长,而通往沿海港口的主要运输干线以及主要大城市之间的货运量却会大幅增加。面对区域差异化发展态势,货运业必须进行重大调整,制订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投资计划。
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也对运输和物流业提出新要求。老龄化消费者比例增加可能会促进配送、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服务需求。
2.4行业发展对物流提出更高技术要求
专业化分工、技术创新以及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对货运和物流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JIT(即时配送)要求给经营人和物流从业人员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未来,竞争力的角逐将主要取决于经营人能否为其员工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但是,目前,德国交通运输和物流行业严重缺乏技术人员,与2004年相比,仍有近44%的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的技术要求使技术劳动力的缺乏成为该行业不得不面对的又一主要问题。
2.5运输安全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货运量的不断增长、运输及物流从业人员工作量的不断加大及自然灾害威胁等因素,要求运输决策者应加大对运输安全的重视力度。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际经济相互依存度的提高,也要求运输决策者采取严格的运输保安措施,防止供应链受到恐怖袭击。因此,确保运输流和贸易流顺畅,需要各国之间的持续合作。
3德国交通运输与物流业发展指导原则与目标
3.1指导原则
德国联邦政府制订运输政策主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其运输政策主要以3个可持续发展基准为条件:(1)经济基准:为德国社会繁荣、充分就业和经济发展提供永久服务,同时,避免占用其他更多的土地;(2)生态基准:以自然资源打造环境友好型、气候友好型运输系统,同时保障当前和子孙后代的生活质量;(3)社会基准:为使全民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运输政策应该确保社会的流动性与运输的安全和公平,并且保障运输与物流从业人员享有良好的工作条件。
3.2发展目标
德国联邦政府采用政府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共同协商的模式制定《交通物流发展规划》,最终目标是通过提高物流总体效率来提高德国经济效益,促进环境友好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巩固德国作为欧洲货运和物流中心的领先地位。
4《德国交通物流发展规划》基本目标与措施[1]
4.1优化利用交通基础设施,提高运输效率
(1)为提高德国港口和机场的竞争力,分别制定《全国机场发展战略》和《全国港口发展战略》,从基础设施与上层建筑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和创造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提高废弃物排放标准和采取创新技术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促进多式联运的衔接以加强与市内运输网络的有效衔接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内河航道潜力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确保德国内河航运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长远发展。
(2)进一步加强电子交通控制管理系统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的使用,促进既有交通管理系统实现网络化,有效控制交通流,优化交通基础设施配置,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
(3)成立交通物流发展协调机构,促进交通物流所涉及的各相关部门、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提高政务透明度,从总体上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促使研究转化为成果。
4.2避免冗余运输,确保运输的流动性
(1)制定环境友好型、气候友好型城市物流发展全国计划及相应标准,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紧密配合下实施,使利益相关方就实现城市运输可持续发展战略达成共识。
(2)制定项目资助指南,鼓励货运和物流行业开展创新技术试点项目,特别资助对提升整个运输系统至关重要的、因目前未进入研究阶段和尚未投入市场而无法获得投资的项目。试点项目的开展可以提高基础设施和运输工具的利用率。
(3)在整个欧洲范围内,通过开发新配送路线增加地中海港口与内陆腹地的往返支线,或充分利用近海和内河航运实现运输方式转移等解决方案,优化过境运输。与此同时,创建市场激励机制,进一步减少集装箱空箱运输。
4.3实现更多运量向铁路和内河转移
(1)创建相关法制框架,为实现更多运量向铁路和内河转移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条件。
(2)制定投资发展计划,在加大对既有设施改建力度的同时,加大对多式联运中新建转运设施的投资力度,由当前万欧元的年投资水平提高至1.15亿欧元;同时,对多式联运中装卸技术创新的试点项目给予资助,有效提高多式联运效率,促进更多货运量向环境友好型的内河和铁路转移。
(3)充分考虑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噪声污染、事故和交通拥挤等外部成本因素,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促进外部成本内部化,以利于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经济成本的透明度,为制定运输和经济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4.4加大运输干线和枢纽的改建力度
目前,德国运输基础设施的维护费用已经接近基础设施总投资的2/3,为满足未来改建需求以及维护当前既有运输网所必需的费用,德国联邦政府已经增加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联邦投资资金,并号召各州和地方主管当局加大对其所辖地区的运输投资力度。与此同时,还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制订优先投资发展计划;
(2)鼓励公私合营方式引进私有资金;
(3)积极探寻客运、货运分流措施。
4.5实现运输向环境友好型、气候友好型方向发展
(1)实施差别费率;
(2)提高运输环境标准和安全标准;
(3)创建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环保意识,优化物流链。
4.6创造良好的物流人才培训条件
(1)启动基础培训和再培训激励计划;
(2)定期举行由联邦政府、经营人、协会及工会等各界人士参加的峰会,促进行业内交流;
(3)设立一门国际认可的、专门提供物流行业基础培训和再培训的学科,并将此学科与该行业国际运营企业和一流研究机构紧密联系起来;
(4)作为联邦政府对货运市场监督工作的一部分,联邦政府将委派联邦货运办公室每年对货运和物流业工作进行年度评估。
4.7其他
加强对保安机制的评估,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不同级别的保安研究并制定相应的保安措施;同时,继续扩大包含公共主管当局、企业、贸易协会和学术界在内的网络,增强供应链保安与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5《德国交通物流发展规划》给我国的启示
5.1加强规划引导与协调
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管理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部门分割体制,与物流相关的各环节分别由交通运输、铁道和内贸等不同政府部门进行管理,形成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管理格局,使各相关规划部门、各级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严重制约着全社会物流的整体统筹和规划,导致投资的无效或低效。因此,各相关规划部门应从符合经济协调运行、现代交通运输与物流系统发展的整体高度出发,继续保持并加强协调,采用诸如成立协调联络机构的方式进行协作,共同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同时,规划部门在制定规划过程中应加强与企业、学术界以及民间协会等相关利益方的沟通,在保证满足基础设施使用者需求的同时,确保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化,实现交通运输与物流的环境友好型、气候友好型发展。
5.2有效利用财政资源
要强调综合运用政府资源,支持交通运输与物流经济发展。对于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落后的基础设施进行优先改造投资;对于在物流链中起关键作用的重要节点进行重点建设投资;对提升整个运输系统至关重要的、因目前未进入研究阶段且尚未投入市场而无法获得投资的创新试点项目给予财政扶持;对有利于实现环境友好型、气候友好型运输发展的创新技术、创新计划给予财政鼓励;采用公私合营融资方式,鼓励社会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利用财政资源,解决物流中心周围的公路、铁路及内河航道的配套建设问题,营造良好的运输环境。
5.3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
高速增长的经济是我国参与全球化分工以及城市化的结果,同时也使我国面临着土地、能源供给日益短缺以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严峻挑战。庞大的运输需求规模和快速增长的态势,要求建立发达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与物流体系与之相适应。为有效减轻公路运输压力,将更多运量转向铁路和内河,应加大对港口、机场等枢纽与铁路、内河等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同时,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采用创新技术、创新材料和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制定创新计划,提高环境标准和安全标准,以实现向铁路、内河运输方式的有效转移,特别要发挥内河运输在运输能力、土地占用、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等方面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实现现代综合运输与物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5.4提高交通运输与物流信息化水平
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也更加复杂,因此需要借助信息化等科技力量进行规划和管理。电子交通管理系统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已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尚不完善,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各省市之间尚未实现交通管理系统全国联网,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电子交通管理系统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的使用,促进既有交通管理系统实现网络化,有效控制交通流,优化交通基础设施配置,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同时,构筑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加强政府、企业与协会之间的协作,实现信息资源的传输、交互与共享,全面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5.5重视物流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具有专业资格认证的物流从业人员极度缺乏,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建立物流人才开发计划,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交通运输部及其他相关部委与各有关大专院校可增设物流专业课程,有条件的院校可开办物流专业;鼓励学会、协会等组织物流峰会和举办物流培训班,企业内部也可通过各种方式开展物流培训,加速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以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推广,适应物流业飞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Federal Ministry of Transport, Building and Urban Affairs. Freight Transport and Logistics Masterplan [M].Berlin:Federal Government,2008:4,7,11-14,28-76.
[2] 丁海顺.从德国经验看政府在现代物流经济发展中的作为[N].现代物流报,2006-11-23.
4.德国邮政物流的分析 篇四
1 德、日物流园区发展的经验与做法
1.1 在发展模式上, 实行区域统筹与企业运作相结合
①德国采取的是“联邦政府统筹规划, 州、市政府扶持建设, 组建发展公司企业化管理, 入驻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
联邦政府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运输枢纽规划的基础上, 对经济布局、物流现状进行调查, 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性, 在全国范围内对物流园区的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进行总体规划, 并同时参与重要节点设施的投资。州及地方政府主导前期规划论证及基础设施建设。
②日本采用的是“宏观上统筹调控, 微观上自由放开”的园区发展模式
由政府牵头确定物流园区的选址, 收购土地, 将园区内的地块以生地价格出售给各物流行业协会。协会再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其会员中招募资金用于购买土地和建设基础设施。各个协会的专业公司根据实际需求, 在物流园内统一规划建设物流设施, 建成后由专业公司负责管理。政府对已确定的物流园区加快交通设施的配套建设, 以保证对投资者的回报。
1.2 在物流园区的选址上, 综合考虑产业布局
德国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转运方便, 二是交通便利, 三是经济合理, 四是生态环保。
日本政府对物流园区的选址, 综合考虑减轻交通压力, 减轻环境污染程度, 提高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行效率等因素。在建设规模上, 按照物流需求合理规划市场规模。
德国物流园区的建设规模是根据物流需求来确定的, 主要考虑当地居民消费需求、生产需求和中转需求三个方面。从德国发展的规律来看, 为满足居民消费的物流需求, 一般50万人口应该有1个物流园区;生产需求和中转需求数据, 可分别从当地生产企业和港口等处取得。
日本物流园区的占地规模较大, 一般以仓储、运输、流通加工等用地为主。在决定建设规模时, 综合考虑人口、经济总量、覆盖面等因素, 一般物流园区用地约为20万平方米。
1.3 在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上, 利用物流园区中的企业组建不同形式的组织机构进行管理
德国政府为防止垄断, 不允许一家公司独家经营一个物流园区, 一般由入驻企业共同组建非盈利的发展公司, 负责园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同时还负责代表园区企业与政府交涉, 协调与当地社区及社会组织的关系, 解决单个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
日本物流园区采用由园区企业组成联合会进行管理。联合会进行决策制定及经营管理等。如日本东京的和平岛、葛西、板桥和足立四大流通基地采用的就是这种运营管理模式。
1.4 在规划建设上都非常注重绿色环保
在德国, 建设物流园区必须按照1:1的比例, 在园区外购买绿地, 园区内还要留出25~30%的绿地。园区内, 利用仓库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 所发电力进入统一电网。
在日本, 政府部门除了在传统的防止交通事故、抑制道路沿线的噪音和振动等问题上加大监管和控制的作用外, 还特别出台了一系列实施绿色物流的具体目标值, 如:货物的托盘使用率以及在停留场所的滞留时间等, 来减低物流对环境造成的负荷。
2 山东省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
2.1 山东省物流园区发展中已经取得的成绩
①各级政府对物流园区的建设高度重视。
《山东省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物流园区的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围绕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 各地政府在宏观调控上更加规范和有序, 各类投资、金融和税收等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公路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 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使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越来越明确, 对物流园区整体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②各类功能的物流园区迅速崛起。
山东省各地依据本地区的资源环境、产业构成、经济规模、交通区位、经济关联度等因素, 规划建设了各类功能的物流园区。
③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著。
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了山东省仓储、配送、信息服务、商贸业等物流相关行业的发展, 推动了港口、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促进了区域物流业的形成并向专业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2.2 山东省物流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①对现代物流园区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调研情况看, 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和部门, 对物流园区在转方式、调结构, 促进产业升级, 提高服务业比重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制约了物流资源和功能的释放, 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 不利于物流业的推进和发展。
②物流园区成本上升压力加大, 物流业的税赋不甚合理。
一是物流园区运营成本加大, 影响物流园区运营的各要素价格呈上升态势。二是物流业税收管理、税赋不甚合理, 存在重复纳税、税率过高等问题, 严重制约了物流园区的发展。
③物流园区建设规范性较差、相关服务功能偏低。
物流园区的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一些地市不考虑物流园区与当地产业集群和产业特色能否有机结合, 盲目跟风建设, 以致于一方面适应物流企业的发展所需要的土地不能有效得到满足, 另一方面由于设计规划的不合理, 造成一些园区土地的浪费。
3德国、日本物流园区发展经验对山东省的启示
3.1 明确政府在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①政府应在物流园区的总体规划中发挥主导作用。
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应综合考虑整个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 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发展策略等因素, 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实现对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 以达到物流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最大化。
②政府应为物流园区的发展创造有吸引力的基础条件。
物流园区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一种新形态, 在发展初期政府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在政策方面包括土地政策、财政税收政策、产业调控和引导政策等。在资金支持方面, 政府应主动承担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部分资金, 为吸引企业入驻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条件。
③对物流园区的运作, 要实行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物流企业的市场运作相结合。
物流园区的具体运作与发展以及物流企业的运营行为, 要以市场运作为主导。政府给予宏观上的引导, 如政策的制定、运作秩序的建立和维护等, 规范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 营造物流园区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3.2 抓紧研究制定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标准和条件, 构建物流园区的考核评价体系
①要抓紧研究制定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标准和条件。
应抓紧研究制定符合山东省省情需要的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标准和条件, 作为规划布局、批准立项的依据。标准制定中应考虑物流需求量指标, 包括居民消费、生产配套和中转物流量的核算指标;要有多种运输方式衔接配套的硬性规定;要有节能环保的具体要求等。
②要积极构建物流园区的考核评价体系。
借鉴国外物流园区的做法, 结合山东省物流园区的发展特点, 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城市交通压力、空间布局、资源整合、环境污染等各项指标, 建立社会化的物流园区评价体系和方法,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深入开展物流园区综合评价工作, 从行业自律层面引导物流园区健康发展。
3.3 以多种形式促进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
根据国内外与物流园区功能相同或相当的物流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经验, 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①经济开发区驱动式。
经济开发区驱动式是将物流园区作为一个类似于目前的工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项目进行有组织的开发和建设, 是在特定的开发规划、政策和设立专门的开发部门的组织下进行的经济开发项目。
②主体企业引导式。
从利用市场进行物流资源和产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角度, 鼓励在物流技术和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均具有优势的企业率先在园区进行开发和建设, 并在宏观政策的引导下, 逐步实现物流产业的聚集, 引进依托物流环境进行发展的工业和商业企业, 从而达到物流园区开发和建设的目的。
③工业地产商主导式。
将物流园区作为工业地产项目, 通过给予开发商适应工业项目开发的适宜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和优惠的市政配套等相关政策, 由工业地产商主持进行物流园区的道路、仓库和其它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资, 然后以租赁、转让或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物流园区相关设施的经营和管理。
④综合运作式。
综合运作式是指对上述几种方式进行混合运用的物流园区开发形式。由于物流园区项目一般建设规模较大, 涉及的经营范围较广, 既要求政府在土地、税收等政策上给予有力支持, 又需要在投资方面能跟上开发建设的步伐, 还要求具备对园区的经营运作能力, 因此, 单纯采用一种开发形式, 往往很难达到园区建设顺利推进的目的, 需要对上述几种形式进行综合运用。
摘要:随着山东省各地物流园区的快速成长, 在物流园区的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文中通过分析国外发达国家, 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在物流园区建设上的成熟经验和做法, 结合山东省物流园区发展的现状, 提出了加快山东省物流园区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物流园区,国外经验,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太仓港物流园区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 (09) .
5.德国邮政物流的分析 篇五
【摘 要】 目的:分析德国小蠊油脂的化学成分,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溶剂回流提取法提取德国小蠊中的脂溶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德国小蠊油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德国小蠊油脂部位中共鉴定了55个成分,占峰面积的95.68%。主要为油酸(46.03%)、棕榈酸(17.10%)、硬脂酸(5.50%)、棕榈油酸(3.05%)。结论:德国小蠊油脂由多种化合物组成,其中以脂肪酸、酯、烷烃类为主。
【关键词】 德国小蠊;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6-0023-03
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为昆虫纲有翅亚纲蜚蠊目姬蠊科姬蠊属昆虫。德国小蠊作为药用,历史悠久,以干燥或新鲜全虫入药,具有活血散瘀、解毒消疳、利水消肿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症瘕积聚、小儿疳积、脚气、水肿、疔疮肿毒及蛇虫咬伤[1-2]。近年来德国小蠊化学成分的研究甚少,实验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脂溶性化学组分及含量进行分析和测定,以期为德国小蠊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7890A/5975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Agilent Technologies公司)。
1.2 材料 德国小蠊样品收集于云南大理,由大理大学杨自忠教授鉴定为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甲醇、正己烷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的制备 将德国小蠊全虫干燥,粉碎过40目筛,称取3.21g,用甲醇回流提取,提取液浓缩至小体积,正己烷萃取3次,减压浓缩干,得到正己烷提取物0.07g,备做GC-MS分析。
2.2 GC-MS分析条件 Agilent气相色谱柱(HP-5MS,30m×250μm×0.25μm);载气为高纯氦气;起始柱温为60℃,程序升温5℃/min至280℃,保持10min;进样量0.4μl以分流比5∶1分流进样;柱流量1.0ml/min。EI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30℃,电离能量70eV,质量扫描范围为m/z 12~550;采用NIST11.L标准谱库进行检索。
2.3 分析与鉴定 按上述实验条件进样,得到德国小蠊的脂溶性成分的总离子流图,见图1。所得各组分的质谱数据经计算机检索标准谱库,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分析结果见表1。
从德国小蠊脂溶性化学成分中共检出76个峰,鉴定了55个化合物,已鉴定的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5.68%。由表1可知,德国小蠊油脂的化学成分丰富,其主要组分为油酸46.03%,棕榈酸17.10%,硬脂酸5.50%,棕榈油酸3.05%,7-己基二十二烷2.82%,异二十七烷2.53%。在已鉴定的组分中,酸类占73.21%,烷烃类占14.65%,酯类占4.4%,甾醇类占1.52%,醇类占0.96%,酮类占0.8%。此外还检出少量的芳香化合物二苯胺和醛类化合物2-辛基、环丙烷辛醛,各占0.07%。
3 讨论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德国小蠊脂溶性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肪酸、酯、烷烃等类物质。实验结果不同于邱文毅等报道的以C2~C5的挥发性酸和醇为主[3],样品来源和提取方法的不同可能都是导致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德国小蠊油脂中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肉豆蔻酸甲酯和棕榈酸甲酯等脂肪酸甲酯、二十七碳烷和8-己基十五碳烷等直链和支链烷烃类化合物、棕榈酸乙酯、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酯等活性成分的含量较高。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血糖、调节血脂、降胆固醇和抗血栓等众多功能[4]。研究表明,脂肪酸甲酯,尤其是十六烷酸甲酯能促进干细胞的增值[5]。德国小蠊来源于粪便和体表的引诱活性物质,是由多种烷烃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6]。棕榈酸乙酯多应用于有机合成和香精香料中,通常在桂花、艾蒿等植物油中含量较高,赤芍所含的棕榈酸乙酯具有潜在的护肝活性[7-8]。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酯为杨桃酒主要的香气成分之一[9]。亚硫酸丁基十二烷基酯、26-去甲胆甾醇-25-酮、2-(十八氧基)乙醇及检出含量较少或未检出的化学成分的活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对德国小蠊脂溶性化学成分的分析鉴定,为德国小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致谢:大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提供GC-MS测试。
参考文献
[1] 蒙超衡. 广西药用昆虫种类的研究[J]. 广西科学, 1997, 4(3): 208- 212.
[2] 郭建军, 檀军, 张平. 贵州省药用昆虫名录[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7(2): 51- 65.
[3] 邱文毅, 文平, 吴海磊. 德国小蠊虫体挥发物成分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 25(3): 235- 238.
[4] 林杰. 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进展[J]. 广东化工, 2013, 40(6): 92- 93.
[5] 张越华, 曾和平, 陈东风. 脂肪酸甲酯调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J]. 分析化学, 2007, 35(10): 1400- 1404.
[6] 杨惠, 张金桐. 德国小蠊聚集信息素的组分及含量测定[J].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04, 11(1): 42- 46.
[7] 姚曦, 岳永德, 汤锋. 梁山慈竹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抑菌活性评价[J]. 光谱实验室, 2013, 30(5): 2344- 2350.
[8] 陆琳, 张萌, 王毅, 等. 赤芍中护肝活性物质的筛选与鉴定[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5): 597- 600.
[9] 郭惜雅, 张丽玲, 黄鹭强.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杨桃酒的主要香气成分[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1, (5): 92- 94.
6.德国邮政物流的分析 篇六
市场的认可使得更多的德国品牌开始推出高端产品,比如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之前以生产高性能工具表著称的SINN,也开始计划生产贵金属腕表6200 Meisterbund I了,但这款高端产品的设计制造并不是在法兰克福而是在德累斯顿。因为德国高端制表的中心就在德累斯顿的格拉苏蒂。
顶级奢侈腕表代表的是令人目眩的高尚体面的生活层次,在世界各地最高档购物场所中最好的店铺一定是高级的腕表品牌。作为制表材料的黄铜一吨目前不到5万元(注意是一吨,一公斤只要50元),做表壳的18K黄金200多元一克。做好的手表重量能达到100克的就很少了,而顶级腕表的主力定价基本都在几万欧元,约合几十万人民币的区间。最终的产品相比最初的原材料升值率普遍可以达到几万倍,完全就是点石成金的概念。
我非常有缘3年间第二次参观格拉苏蒂原创工厂。下面就感触比较深的5个方面,谈谈目前制表上我们的差距何在。此次参观整整2天,一是参观格拉苏蒂镇的制表博物馆,二是参观格拉苏蒂制表60年代特展,三为参观格拉苏蒂原创制表玻璃工厂,四是参观格拉苏蒂制表学校。期间有幸同格拉苏蒂原创CEO、Swatch集团董事会成员Yann Gamard先生共进午餐,同睿智而幽默的老先生聊聊这个行业、聊聊各种观点非常受益。
工厂制定生产计划的方式
格拉苏蒂处于前东德地区,而到了1990年两德统一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使得前东德企业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但格拉苏蒂GUB(格拉苏蒂原厂前身GUB人民表厂)非常快的适应了形式,找到合适的西德买主完成转型,并根据市场潮流推出适应的产品。
非常有意思的,就是听工厂介绍,每年企业的生产是依据如巴塞尔表展会上的订货情况来制定的,订货多少生产多少。这样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安排,极大的减少了库存和人工的浪费。
制造加工的标准化水平
对于工业产品,品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高端产品,特别是顶级产品,一定有严格标准化的生产管理,确保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这方面很有感触,德国人办事是非常讲标准化的。举一个例子,咱们饭馆里面吃饭,有的菜是微辣,有的菜中辣,有的特辣,实际辣椒都是一样的,就是大师傅控制加多少了,加的多就是特辣,加的少就是微辣。而德国完全不同,比如炸香肠有5种辣度,就有5种不同辣度的粉末,要几度辣就加几号粉。这方面我后来去名闻遐迩的迈森瓷器参观也是这样,在瓷盘子上画图案,每次是很难一致的,但德国人的工艺就是用刺有小孔的模具撒碳粉勾出轮廓再由人手画,很好的确保了一致性。所以水平、质量非常稳定。
以手表中的打磨为例,格拉苏蒂原创是标准的45度打磨。要稳定实现这个45度,光靠人的能力是很难的。
所以工厂是有一个特殊的自制设备把要打磨的零件以45度倾斜放置,这样打磨出来的肯定是45度。据同行的在瑞士制表行业工作多年的资深业内人士介绍瑞士没有这个技术和要求,还是靠工人的经验和感觉。
客观讲格拉苏蒂原创的打磨水平是很高的。而且对于夹板等铜质配件,完全是依靠人手的力量打磨出光滑的倒角,对于坚硬的钢制零件如鹅颈微调采用人手握持电动工具打磨。
有一种说法,隔壁邻居朗格的打磨要超出格拉苏蒂原创,这个说法是不客观的。双方打磨要达到的标准都是所谓的“黑抛光”,也就是抛光后形成绝对规则的镜反射,不会发生漫反射,除了特定角度别的角度看都是黑的。而打磨的所用的工具也都是一样的,就是金属锡,使用锡块蘸上掺有钻石粉的研磨膏手工打磨。打磨的时候不能用力下压,平着用力。很有趣的,方式上两家还真有不同,据介绍朗格是把锡块固定用打磨件在锡块上磨,而格拉苏蒂原创是手持锡块打磨。
非常重视工人的培训和培养
此次参观的格拉苏蒂原创品牌下的阿尔弗雷德·海威格制表学校是以飞行陀飞轮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海威格(Alfred Helwig)先生的名字命名。格拉苏蒂制表的人才培养体系从1845年制表工业开始发轫就开始建立,德国第一所制表学校就是1878年5月1日在格拉苏蒂建成的。阿尔弗雷德·海威格于1904年进入格拉苏蒂制表学校学习,1917年起开始在制表学校担任教师。此次陪同我们参观的学校教师托马斯(Thomson)是這个学校的第一批毕业学员,他的毕业作品是把一个ETA6497机心改装成标准德式四分之三夹板,太阳纹打磨大钢轮,蓝钢螺丝的标准德式机心,目测品质不逊于当年的1A机心。要实现这样的改装,要大量自制零件,对于当年刚刚毕业的学生有这个水平,很钦佩。这个制表学校每年招收15名左右的学员,学生基本都来自德国,特别是萨克森附近(国际学生也可以报考,但要求流利的德语)。在这里通过考试入学就算是公司的员工了,学习不仅不收费,3年的学习期间每月有生活费,到了第三年每个月有850欧元的工资(当地租房一个月只要几十欧元),生活是很容易的。因为将来要进入生产一线,学习上安排每年2-3个月理论课,6-8个月实践。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开始男女生比例差不多还是一比一,但目前三分之二都是女生。制表需要眼睛好、手稳、心静。入学考试也很有意思,用铁丝按图纸弯出一个G,时间15分钟。我本人费力半天,作品老师评定得2分(德国打分是1分最高,6分最低,很知足了。)在这里学习的学生,根据个人天赋,在毕业后成为穿白色工服的制表师或蓝色工服的工具制造师。在毕业时要通过2个考试,包括德国政府的IHK职业资格(考试包括对机械和石英表的制造组装和修理)考试认证和著名的瑞士WOSTEP(瑞士制表培训教育项目)制表资格认证(考试包括对于机械计时表的修理,零件自制),通过 了考试可以说捧到了安身立命的金饭碗。而这些接受过严格产品制造训练和职业资格认证的技师,也充分保证了德国制造高品质的金子招牌。
格拉苏蒂原创腕表的产量
格拉苏蒂原创工厂是在2003年经过13个月的装修完成的透明玻璃化的工厂。按理说这个工厂也13年的历史了,但维护的极为崭新。工厂现有600名工人,包括制表师和工具师,只年产不到1万只的腕表。一般瑞士表厂这样的工人数,产量会翻好几倍,要达到顶级制表人工的投入和精工细致是少不了的。格拉苏蒂原创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延续性,在格拉苏蒂制表1878-1914黄金时期、1915-1945的战争时期、1945-1990东德时期,乃至1990年后的东西德合并时期,一直延续生产的只有格拉苏蒂原创及其前身GUB人民表厂。其毫无争议的是格拉苏蒂制表遗产的最正统的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
德国人的严谨也体现在对于自身产品的介绍,如今都认为自厂机心是实力的体现,而是否知道自厂制造程度也是有区别的,自厂制造也不像原产地标识一样有明确的标准,如金子招牌的瑞士制造Swiss Made,其中瑞士零件的价值超过60%就达到要求。而格拉苏蒂原创自厂制造达到不可思议的95%,从表壳、表盘(在德国普福尔茨海姆拥有自有表盘工厂,可以生产贝母、珐琅、矶镂等各种高级表盘)、指针、齿轮、螺丝等几乎全部部件。至于缺的那5%,据介绍是根据Swatch集团的要求,腕表游丝采购自著名的游丝工厂Nivarox。
设计的依据
德表的设计、四分之三夹板、蓝钢螺丝、宝石套筒、大钢轮太阳纹打磨等都是人们非常喜欢的设计元素。而这些设计元素是有很深厚的历史传承的。德国格拉苏蒂制表博物馆(German Watch Museum Glashutte)是在尼可拉斯海耶克基金会(German Watch Museum Glashütte Nicolas G. Hayek)和Swatch集團的努力之下建成,于2008年5月22日正式揭幕。展览完整浓缩德国制表中心格拉苏蒂的钟表制造历史。博物馆中完整记录了格拉苏蒂镇制表从发轫到1878-1914黄金时期、1915-1945的战争时期、1945-1990东德时期,乃至1990年后的德国统一,不同时期的历史档案、图片、产品实物、生产场景复原、生产设备实物。目前已经迎接了99个国家50万人次参观,门口镇馆之宝天文大钟(The Astronomical Clock)由H. Goertz制作于1925年,30天上一次链。包含大自鸣、时间等式、万年历、星空月相等各种复杂功能,1928年由萨克森政府以巨款的15万马克买下(要知道当时中国一年从德国采购几十万只步枪、子弹、榴弹炮的合同才2000万马克)。而这件宝贝历经二次世界大战、德累斯顿大轰炸、冷战、东西德合并完好保存到今天。这件大钟上的美学设计风格,如蓝钢指针,罗马字时标等一直沿用到如今的德国制表产品中。
参观之余,在德国租车到感兴趣的地方转转,一个深刻感受,德国是一个良好组织的社会。举个例子,在这里双向只有两车道的公路,限速100公里时速,但确实可以开到100公里的时速。在国内这样的国道,不定什么时候窜出来什么,吓死也不敢这么踩油门。能做到的原因就是,大家严格遵守规则,我就遇到前面是一辆拖拉机开不快,后来压了一大批车,但因为道路中心是实线,即使在大田野中肯定没有摄像头和对向车辆的情况下,也绝不超车。正因为大家都遵守规则的纪律性,速度才可以提升。
再举个例子,北京的地铁1号线就是一号线,站台就是过一个方向的1号线的车。而德国的站台不是这样的,一个地铁的站台会负责几个线路如S2、S4、S7等等,而且行驶方向也是不固定的。要知道德国人口并不少,也有8000多万接近四川省的人口,但公共交通工具绝不拥挤。这就体现了超群的组织管理能力。
7.德国邮政物流的分析 篇七
2010年,德国政府制定了《高技术战略2020》,并确定了十大未来项目,作为革命性的生产方法,工业4.0(Industrie 4.0)位列其一。据了解,工业4.0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那么在新的变革浪潮席卷全球之际,中国的工业4.0时代将何时到来?日前,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Fraunhofer IML)的中国首席代表房殿军教授以“工业4.0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为题在CLSC2014全球物流与供应链大会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会后,他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引用德国的一个解读,工业4.0更像是一种虚实融合系统,”房殿军教授认为,“工厂、生产的产品为实体,我们每天使用的网络技术则为虚,把两者融合为一体就是工业4.0的核心内容。这不仅要涉及到传统的互联网,也涉及到现在正在发展的物联网,以及未来更加综合的网络服务平台。”
“这种虚实融合系统要与其他系统进行对接,就需要与一个或多个云进行沟通,这样的系统一般具有传感器,也就是说它既能感知周边的环境得到信息,还能根据得到的指令,和环境有感知进行互动。实现执行动作就需要分散的智能控制系统,它能够通过感知周围得到相应的信息,并智能地控制系统来执行。”
房教授强调,工业4.0带给我们的最大变化,就是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随机变化。“未来,无论是系统、还是产品,一定都是模块化的,一定都有更高的自主性,工业4.0将带来更高水平的生产效率。”
那么,在工业4.0时代下,中国制造业存在哪些机会?
对此,房教授表示,首先从中国政府层面可以看到,工业4.0与目前中国大力推进的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战略不谋而合,这使得德国与中国政府在此方面有了很大的共鸣,这对于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是很好的机会,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
同时,工业4.0可以有利推动中国的一些弱点项目。“因为工业4.0要求产品的标准化和模块化以及流程的标准化的模块化,这对于中国制造业是利好的消息,可以带来很多增值和盈利的机会;工业4.0可以为中国企业家提供了很多的商机。”
虽然中国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械制造国,但事实上出口却远远落后于德国。那么,以德国为开端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于中国来说,将意味着什么?
房殿军将此总结为冲击与提升并存。“首先遇到的肯定是冲击,金融危机以后,很多西方国家意识到实体经济对国家实力的重要性。可以看到,德国无论是金融危机时期、还是欧债危机时期,其经济实力都是非常强的。而其他国家也都在重新重视制造业,把制造业重新引回到自己的国土,这些对于我们中国制造业来讲的确存在着威胁。与此同时,新的技术对传统制造业是冲击,传统的制造业未来也会受到新技术的挑战。当然不能忽视的是,工资还比较低的东盟国家和印度拉美国家,越来越明显地对中国低端制造业构成了威胁。”
但房教授透露,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公开表示支持发展和推动工业4.0,这说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面对如此市场契机,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自动化技术市场。有统计数字显示,目前中国自动化市场的整体规模已经超过1千亿,听起来虽然不算太大,但是占世界市场的份额是非常惊人的,已占三成以上。当然中国企业也有自身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劣势体现在我们对新的技术方案接受能力很强,但在实施的时候存在非常严重的浮躁情绪,没有把先进的技术方案真正实现效益最大化。另外,中国人在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控制方面一直是弱项,缺少标准化,也缺少标准化的思维。中国企业重技术,但不重视流程管控,尤其是在技术研发方面,我们的确需要学习德国人的严谨和系统的思维能力。希望在这些得到改进后,中国不只是制造大国,而真正成为创造的大国。”
据了解,房殿军教授是1985年跟随吴清一教授涉足物流领域的,致力于中德两国物流技术交流已经26年,根据多年的工作心得,房教授也对中国的制造业和物流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在标准化方面还百废待兴。“德国人非常看重标准化,虽然目前德国的标准化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但他们仍然把标准化放在首位,第二考虑的才是流程。因此,中国企业一定要积极推动产品设计的标准化和模块化。在此方面,汽车领域的模块化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客户可在网上选择自己想要的配件。当下,中国的家电行业也开始朝这个方向努力,相信家电行业的客户定制化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同时,房教授还指出中国的物流成本在GDP中所占比例还是欧美的一倍之多,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浪费在了流程上。“虽然我们应用的自动化技术甚至比有些欧洲国家还先进,但是我们的系统流程却远没有真正发挥出效用。必须用标准的流程和标准的模式才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虽然,目前中国在电子商务能力方面有强项,但是光靠做电商是不能支撑中国强大的经济体系的,我们还是需要引入标准的自动化技术来实现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虽然目前中国也正在积极开展3D方面的研究,及人机混合系统,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强调的自动化是单体设备的自动化,而未来一定是系统整体的自动化。系统之间的交互,人和系统之间的对接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某一部分做得最优不是最好,而是要做到整体最优。”房教授认为,德国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已经成功研发的智能料箱解决方案,嵌入式的技术和互联网进行对接后就形成了智能的箱子集群,每个箱子都能把信息上传到网上,由此还可以形成智能运输系统,智能的箱子可以告诉车辆要去什么地方,不再是统一调度,而是由箱子告诉车辆应该往哪个方向,这种智能系统在未来是非常好的发展方向。再比如在2014年德国CeMAT展会上最新展出的可以双方向行走的穿梭车(Shuttle)系统,其在货架里可以同时垂直和水平高速移动。这样的技术在工业4.0时代无疑会给我们的生产提供更大柔性和更高效的自动化仓储系统。”
此外,房殿军教授还提到了该如何通过规划设计达到智能工厂的效果,“这方面,中国企业在设计工厂时更加重视厂房的设计,但其实这从物流的角度是不提倡的。大家可以看到宝马或奔驰的建筑外观非常奇怪,可能不太符合中国的风水论,但其实它是最高效的。”
8.德国邮政物流的分析 篇八
一、德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1. 区域不平衡。
中世纪之前, 德国最为发达的区域应该是南部与北部, 因为这两个地区的贸易比较繁荣。20世纪初, 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 联邦德国北部与中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 而南部地区却比较落后。二战前后, 石油、天然气等新型能源的出现, 德国北部、中部传统工业发展势头大不如从前, 失业率非常高, 但是南部地区却由于发展新技术而发展起来。由于第二次世界战争的影响, 德国分为东西德, 由于两国实行的是不同制度, 导致两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 西德经济发展水平要远远高于东德, 因此东西德统一后, 促进东部地区发展, 成为德国最为重要的经济发展任务。
2. 产业结构不均衡。
19世纪30年代, 德国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一过程中, 农业发展逐步落后, 而工业发展却异常迅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德国很多农副产品, 以及原材料都需要外国进口。20世纪中叶, 由于受到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德国现代化进程受到了阻碍, 农业产业结构与工业产业结构出现了极其不均衡的情况。20世纪中叶后, 在内部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下, 德国工业化程度逐步回升, 而工业的迅速发展, 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二、德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对策
1. 区域不平衡解决对策。德国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重点采用了两种措施, 一种是财政平衡制度, 另一种是建立了政策性银行的金融支持机制。财政平衡制度又具体划分为两种, 分别为州级、州内财政平衡制度。相比而言, 州级财政平衡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州级财政制度简单的说就是指财力不同的各州之间相互转移财政的一种制度。该制度实施后, 德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了相对的平衡。德国政策性银行的金融支持机制的建立, 主要是为了扶持中小企业, 以及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机制最为成功的一点就是风险管理机制非常健全, 因此政策性银行不会出现亏损, 这为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良性互动奠定了基础。
2. 产业结构不均衡解决对策。
为了有效解决产业结构不平衡问题, 德国上世纪后半叶后, 就实施了农工商一体化制度。政府出台了地区结构政策, 让私人企业家到农村创办企业, 或者是由政府财政拨款, 在农村地区建设各项基础设施, 引导外部资金逐步的进入到农业产业, 以此解决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 资金短缺问题。另外, 政府向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或者是农户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 让小规模企业与农户破产, 以便农业生产更加集约化, 从而加快了现代化进程。
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作用
1. 区域不平衡解决方法的借鉴作用。
(1) 州级财政平衡制度的借鉴作用。改革开放后, 由于受到自然资源分布、经济基础等多方面问题的影响, 我国也同样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比如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 中部地区次之, 西部地区最差。南北经济发展同样不平横。基于此问题, 我国国家政府最终决定, 由中央财政拨款, 向那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差的地区拨款, 提供人力、物力、资源等方面支持。现已经获得一定程度成效。德国财政平衡制度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区域财力协调, 但与中国国情不符合, 因此不适宜应用在我国。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 德国财政平衡制度基于德国的联邦制, 各个州具有独立性, 因此作为间接制度, 德国颁布的这项制度并不能对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经济有所改善, 只是平衡了财力, 而我国却是共和制国家, 地方对中央有着绝对的依赖性;另一方面, 德国实施的这一制度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负面性, 即哪个州发展好, 可能就需要付出更多, 影响了各州的发展积极性。 (2) 政策性银行金融支持机制的借鉴作用。现如今, 我国经济发展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我国可以适当借鉴德国的政策性银行金融支持机制。德国的银行企业对接模式比较好。德国很多家银行都有企业股份, 特别是国有企业股份, 这样企业发展, 也关系到银行自身的发展。银行对企业发展情况非常熟悉, 这样就能够解决我国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 产业结构不均衡解决对策的借鉴作用。
德国信用社建立了一整套健全的机制以提高信用社内部管理和决策的效率, 包括采用社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制度、立法规定强制性外部审计监督信用社的资金使用等。而我国虽然也早在20世纪中期就引入了国外的信用合作制, 但是这种“合作”实际从未从各级行政干预中脱离出来, 这严重地违背了“合作”的原则, 也无法使合作社真正地“取资于民, 用资于民”。因此, 改革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编制是关键。可以考虑合并地方各个规模较小的合作社, 对于农工商一体化的地区, 吸收企业资本建立可以对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金融组织。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德国金融资本在解决德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而且对中国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方面都可以用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国情与德国国情毕竟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借鉴的过程中, 还需要认真加以选择, 综合考量分析, 扬长避短, 以此促进我国经济长效发展。
摘要:德国可以说资本主义国家的后起之秀, 虽然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 但是依然创造了很多“经济奇迹”。但是不可忽视的是, 奇迹背后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 德国经济的每一次变革, 实际上都是在力争解决这些不平衡问题。本文简单地对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问题进行了介绍, 着重探讨了其解决方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德国,金融资本,不平衡问题,借鉴
参考文献
9.德国邮政物流的分析 篇九
近年来,在“世界打中国”的趋势下,中国乒乓球队凭借指导思想的科学化;训练手段的先进化;人才培养的广泛化以及科研技术的普及化,在竞技乒乓球运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本文通过录像观察统计分析,统计出6名运动员在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等各项技术的运用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出他们的优势与不足,对各项技战术的运用,进行具体的剖析与挖掘,为培养乒乓男团新的领军人物提供参考依据和科学理论。
一、研究对象
马龙、张继科、王皓、波尔、奥恰洛夫、鲍姆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录像观察法
3.对比分析:对第51届世乒赛中德男团运动员进行技战术结果对比分析。
4.分段指标评估法:本研究采用目前乒乓界流行的分段指标评估法,将所得数据与模式值评估指标进行比较,进行定量分析。
三、对第51届世乒赛中德男运动员个人技战术对比分析
1.对第51届中德6名男运动员发抢段技术分析与对比
通过对发抢段的技术统计分析发现,相对于中国男团,德国队在发抢段的得分率均低于评估标准60%的及格率,所以得出他们在发抢段的技战术运用很差,不稳定,球与球之间的衔接不够完善,而两队在稳定性方面都有待调整提高,对来球的旋转判断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抢攻后对下一板球的衔接,张继科与马龙分别失掉了相对较大的比分,这也表明抢攻后的衔接在比赛中至关重要。
2.对51届中德6名男运动员接发球段技战术对比分析
在中德两队接抢阶段的统计显示,相比张继科第二板的直接抢攻,波尔则更倾向于正手摆短,劈长等过渡球,更加求稳,并且此技术的得分率也是相当高的,在第二板的摆短劈长中,波尔的净得分为10,失分为1,所以也说明张继科对此类球的处理欠缺,在抢攻的同时注意来球的变化,男子比赛虽多以强攻为主,但是对台内球等的处理还需更加细腻。
3.对51届中德6名男运动员相持段技战术对比分析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看出张继科在比赛中的进攻意识非常强,但同时缺乏对中性球的处理,对于对方有利的回球没有及时的调整,在主动进攻的同时缺乏适当的调整。德国队的波尔在相持段的失分很多,对于张继科的强攻明显无力反抗,也表示出,德国队在对相持阶段对拉对攻中的技术运用不如中国的成熟。对待高质量的进攻是没有好的应对方法。
正反手侧身的对拉中,主动进攻的一方往往占据优势。马龙在此次决赛中的相持段的使用率很低,尤其是在反手的防守上失分较多,要在以后的训练中加强练习。作为德国小将的他们在比赛中的许多技战术还不是很成熟,面对中国的马龙和王皓的进攻是稍显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拉中的防守多,相对的失误也很多。
在发抢段,继续加强发球和前三板的进攻优势,同时减少无谓失误,为后阶段打好铺垫。
发球与前三板一直是中国队一直以来的优势,但随着国际乒联的规则不断变化,11分制,小球变大球等都加大了比赛的偶然性,所以在保持我国自己的优势时,也要不断加强稳定性,寻找合适的机会进攻,加大杀伤力。
对于发球后第三板台内球的处理上需要加强。
通过比赛分析发现,在对德国的这场比赛中,我国男团队员普遍对发球后第三板球的处理上有所欠缺,失误较高。男子比赛更加注重抢攻,但是必要时的过渡球也能起到关键的作用,而且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加强对第三板台内球的处理。
德国队在比赛速度上较慢,给了我国运动员有利空间,应加强对比赛整体节奏,速度的把握。
10.德国邮政物流的分析 篇十
德国职业学院“双元制”办学模式的特点
德国双元制是一种以能力为目的的使用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从总体上讲旨在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和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其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方法上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 处处体现了其实用化倾向。
1. 专业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导向
职业教育是否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个主要体现就是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是否与生产结构及经济发展变化相适应。为了确保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与相对稳定性, 体现专业设置的综合性和适应性, 德国职业教育以职业分析为导向, 根据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 对培训职业进行重新的界定,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动态的现代社会, 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不断提出新要求。“双元制”职业教育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 还特别强调关键能力的训练。它强调当职业发生变更, 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 劳动者所具有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 是劳动者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很快地重新获得的职业技能和知识的能力。
3.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
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通过课程来完成的。“双元制”模式理论课程的设计是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的, 所有课程分为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个层次呈阶梯式逐渐上升。三门专业课始终围绕职业实践活动从泛到精、由浅入深开展。这种模式的实践课程设计更加突出了以职业活动为中心的特点, 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掌握有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4.教学活动以受培训者为主体
教学活动的组织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些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 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者, 变为主动地获取者, 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均得到了全面的培训和提高。
5.考试考核以客观要求为标准
考试考核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手段, 为了确保考试的客观性不受培训机构影响的独立性, “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这有利于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由于“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的客观与公正。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权威性”及其在世界职教界所享有的声誉。
德国职业学院“双元制”办学模式分析
1.它促进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双元制”工读交替、学工结合的学习制度, 使得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2. 它促进了校企双方的实质性合作办学, 实现了校企双方双赢的合作目标。通过实施“双元制”办学模式, 一方面, 生源和就业渠道相对稳定, 学院得以集中精力抓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 企业依托学院的智力、技术资源, 通过“订单式”模式培养自己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解决了企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短缺问题, 促进了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3. 它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学科专业。强调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 实行“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模式, 较好地解决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相脱节的问题, 有利于职业学院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 促进学生的良性就业。
4.它对师资队伍的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质严格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学历和高素质, 而且要不断学习, 及时地更新知识, 掌握新技术。为确保职业学院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借鉴与改革
目前, 我国高职教育正处在较快地发展时期, 已经成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但是我国高职教育与企业界相脱节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必须从根本上改革国内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 从多方面强化实用化教学内容。
1.改革教学计划, 突出实践学习。在教学计划加强基础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特点。学制三年, 第一学年进行职业基础培训, 第二、三学年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三年中实践课要占总课时的70%。第一学年60%的时间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 40%的时间在校内实践学习;第二、三学年20%的时间学理论, 20%的时间在校内实践学习, 60%的时间在企业实践。三年的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的课时比大体为2:2:6。
2.改革课程设置, 增加课程认识实习。围绕培养目标, 精简课程门类, 实现整体课程设置综合化。在课程学习中增加课程认识实习, 巩固基础知识。课程认识实习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内和学年中的寒暑假, 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
3.改革教学内容, 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在搞好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的同时, 加强学生的敬业精神、创业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4.改革教学形式与方法, 实践学习渐进为生产实习
⑴建立校内实习基地,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改变传统职业教育中分科教学、集中一次性生产实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校内实习一般结合专业课的开设而进行。采取从课堂、实践场所到培训企业的“三点”式教学, 层层递进, 螺旋式上升, 逐步提高技能培训的层次, 最终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精确熟练的高度。
⑵走进校外实习基地, 为学生提供真实战场
校外实习基地可分为协议式企业和订单培养企业。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为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架起了桥梁;同时也为职业院校的实践改革提供了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蔡炎斌.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民办教育研究.2006 (5) :32—33.
[2]徐晓东.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特点及启示[J].衡水学院学报.2007 (2) :21.
【德国邮政物流的分析】推荐阅读:
中国邮政的核心竞争力分析06-23
德国的建筑风格11-16
德国的大学生活09-14
怎么申请德国的公立大学07-21
在德国考驾照的经历12-08
【2018最新】德国商标的申请注册10-18
德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五大战略12-03
马云在德国的演讲稿01-06
德国名校留学经典的申请书08-24
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经营下滑分析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