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新课标》的计划

2024-08-01

学习数学《新课标》的计划(精选20篇)

1.学习数学《新课标》的计划 篇一

2012----2013学第 一 学期

新课标学习计划

四户镇中心小学

二0一二年九月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四户中心小学教师新课标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实践为核心,以教师自主学习、实践、反思、提升为主体,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思想为指导,充分让我校教师在实践新课程,聚焦新课堂中得到成长和发展。

二、培训各阶段安排:

1、自主学习阶段:(9月)

主题:我读新课标

学习要求:教科室编印各学科《新课标》下发各教研组(学科组)进行自学和集中学习,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思考,做好学习笔记。每位教师要求写2篇以上新课程学习随笔。

2、反思学习阶段:(10月)

主题:实践新课程

学习要求:在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之上,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努力研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潜心研究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艺。要求教师完成一个教学故事(实践新课程的教学故事)和2篇新课程学习随笔。

3、提升认识阶段:(11月)

主题:聚焦新课堂

学习要求:开展专题讲座、问题研讨、经验分享、课堂观摩、教学技能展示、思想碰撞等形式,发挥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帮助

教师实现自我成长。每位教师要求写2篇以上新课程学习随笔教学案例。

4、总结深化阶段:(12月)

主题:考核 资源共享

学习要求:教科室将对教师进行考核,同时将教师新课程学习随笔、教学故事、课堂教学案例或教学管理案例等汇编成册,积累成果,资源共享、不断把新课程改革引向深入。

三、新课标培训过程管理:

1、规范学习管理,集中学习时教研组长要做好考勤和学习记录。

2、学校尽可能的为教师提供学习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关心、支持教师发展。

3、校领导要经常深入了解教师的学习情况,共同研究学习实践中的问题,帮助教师解决学习工作中的困难。

4、各学科教研组要及时了解本组教师学习工作动态,收集学习笔记。

5、对认真参加培训活动和完成培训任务的教师,在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中进行登记学分。

教科室

2.学习数学《新课标》的计划 篇二

一、改变单向教师传授,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阶段的教学, 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 他们的年龄偏小, 知识、经验的储备不足, 学生的学习尚不能完全进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中, 所以接受式学习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 我们要努力让这种接受式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创意, 能深深吸引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让他们乐于接受。教师在备课环节就要注重让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用多变的方式给学生以新鲜感, 使学生在被动接受中依然能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首先,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多媒体课件以其音画并举、声形并茂的方式, 可将许多难于理解的抽象问题具体化, 或是通过给学生展示生活化的场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使学生于具体情境中去学习抽象的数学道理。如:在学习“秒”这一抽象概念时,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奥运开幕式场景中倒计时的画面;然后再展示新闻联播前读秒的镜头, 让学生于生活中的熟悉的画面中去理解和认识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其次, 教师可以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游戏、小活动、猜谜、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在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 讲一讲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找水, 八戒找了一个大西瓜回来。悟空说:“师傅口渴了, 分西瓜的二分之一给师傅。”八戒总想多吃点, 大喊:“西瓜是我找到的, 俺老猪得多吃, 我要吃八分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此去探讨一下, 到底谁吃得多。学生们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学习, 更容易进入到比较分数大小的问题探究中。

二、改变单向被动接受, 倡导学生动手实践

教学家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知识, 他提出了“做中学, 学中做”, 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动手实践法学习数学。动手操作、亲自实践应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有效的操作中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们在操作中更容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 他们喜欢动手操作, 在动手操作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动手操作中能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在动手操作中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 教师可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个胡萝卜和一把水果刀, 通过动手操作切萝卜, 让学生们先在头上竖切一刀, 得到长方体的一个面, 再横切一刀, 得到一个相邻的面;然后给两个面相交的边起个名字, 叫作棱;再切第三刀, 得到三个相邻的面, 这时出现了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生给这个点起个名字叫作顶点……就这样, 让学生在切胡萝卜的操作过程中亲身经历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 在游戏般的操作过程中, 学生们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三、改变单向教师讲解, 倡导师生合作探索

新课程理念比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 这就需要师生合作去共同探索。教师要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者的双重身份去从事教学。如在学习“毫米的认识”一课时, 教师先引导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 并估一估大约的数字, 把结果填入表中以备对比之用;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测量, 当测量中出现不足一厘米的现象时如何解决问题, 这样自然地引出对毫米的认识;然后结合刻度尺去感受毫米的具体长度及与厘米的关系;最后在测量与计算中学会运用毫米这一数学概念。在这一学习过程中, 教学既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也体现出教师的科学引导, 由此可见, 师生合作探究是小学数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四、改变单向个体独立, 倡导学生合作交流

子曰:“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只有独立思考是不够的,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并结合座位就近原则组成四人学习小组, 以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的相互启迪和共同探讨。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把自己的见解告诉给大家, 互相之间取长补短, 且让能者为师, 弱者为生, 生生互助, 共同进步, 这正是素质教育中的每个人都得以提高的具体体现。

总之,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 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 新教材仅提供一些简单的素材, 因此, 还要我们教师细心揣摩发现教学背景相关的素材, 挖掘课程资源, 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 日渐完善, 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 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 改变教学方法, 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 只要我们勇于实践, 不断探究, 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发生的问题。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这句话中, 我们可以归纳出数学教学中适宜采用的四种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即教师生动传授、学生动手实践、师生合作探索、学生合作交流。本文就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这些学习方式作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贾秀霞.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趣”[J].学苑教育, 2009, (9) .

[2]顾汝佐.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J].四川教育, 2007, (7) .

3.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体验学习” 篇三

【关键词】新课标 体验 再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12-0031-02

过去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随着新课标带来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1 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新课程指出: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更多地应该强调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出示数列2、4、6、8、……让学生猜想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由此复习偶数的概念后问:“猜一猜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学生受判断数的奇偶性影响,往往会做出“个位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的猜想。教师随机出示问题:怎样用3、4、5这三个数字组成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你是根据什么判定它能被3整除的?可能与什么有关?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们组成的数是543,453,因为它们个位上的数字是3,能被3整除。有的学生马上反驳说:我们组成的345,435,534,通过计算,发现它们也能被3整除,但与个位上的数无关,可能与各位上数的和有关。以上同学说的对不对呢?此时,教师再提供材料让学生尝试、验证,再合作、交流,必定会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如果单纯地按照书本上的方法教学,学生的兴趣不浓,得到的知识也极之不牢固,更谈不上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2 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卢梭认为:“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清楚得多、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他们的身体和头脑得到锻炼。”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准备平行四边形若干个,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剪、拼、移等活动,然后各小组交流、讨论后,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经过动手操作,用“割”、“补”、“拼”、“移”的方法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 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数学课程标准》 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充分合作搭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相互的讨论、交流、启发、帮助、协作中,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从中发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4 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要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四

“两基”变“四基”,“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利用图文并茂,详实例子说明,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我们了解和记下了,“四基”就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十个核心词”就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我了解到新旧教材的产生对比,新课标完成实施一轮改革的总结情况,以及新一轮的新课标教学理念。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上的教师们。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转变育人理念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使用新的教学方法。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

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

以前在卷面分析时,我们经常提到双基的落实情况,现在可要说四基了,新加进来的两基我觉得很有时代气息。我觉得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去体会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5.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五

淄博市沂源县石桥镇中心小学

王光才

在现在的小学数学学改革大潮中,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通过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再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我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交流师生感情。如: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你回答的真棒!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6.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感悟 篇六

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略谈一点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7.学习数学《新课标》的计划 篇七

一、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借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以此充分激发起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 ” 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向我们表明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经验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我在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就格外注重这一点,力求使数学知识点能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原型, 并以此作为突破口,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七年级下册 “三角形”这一章内容涉及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点,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入手,首先向他们一一展示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三角形:电视接收塔上的三角形、铁桥上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上的三角形、晾衣架上的三角形、自行车的三角架等等。 之后,又引导学生根据印象认真回忆“相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而言,三角形具备哪些特征,使得它广泛应用在一些对安全标准要求较高的地方? ”

这样一来,就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点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不但大大激发了初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强力的探究兴趣及学习欲望,更使得他们深刻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他们在兴趣的指引与引导下真正融入具体的知识点讲解活动中,从而切实保证了当节数学课教学质量的改善与提高。

二、大胆运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进步与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当成为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不但要确保自身的教学内容有意义、富有挑战性之外,更要着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历“观察—猜测—验证—推理”这一数学科学探究过程,以此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进步与发展。

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时,我没有将教材上所罗列好的相关数学概念、定义、结论等生硬而死板地直接抛给学生, 而是带领学生利用白纸裁剪出长方形、 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圆形等不同形状的图片;之后又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裁剪出的图形进行“折一折”“叠一叠”的活动, 并同小组成员一起探讨这些图形共同的特征。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分析、归纳能力,因此,他们很容易就能从上述图形的折叠活动中归纳出他们共有的一个特点:这些图形若是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归纳出这一特点之后,我趁势向他们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样一来,不但在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数学概念的认识与理解程度,更重要的一点在于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自主归纳的活动,还切实促使了他们科学探究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显著进步与发展,而这一切都为学生实现富有个性的进步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树立数学科学价值观,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熏陶

很多老师认为:数学只是一门纯理科的学习科目,并不像语文、政治、历史等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因此,只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公式、学会怎么解答数学题目就可以了。这其实是对数学教育的一种错误认识和理解。

8.学习新课标 实践新课标 篇八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理念是“……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为了实践新课标,笔者做了大胆地尝试,鉴于篇幅的原因,下面就仅以“动名词(Gerund)为例来说明如何从实践、交际、整体认知(或者说整体输入)的角度,开展语法教学。

M. L. Hunter认为:Present together things to be remembered together。笔者认为,不管是词汇、短语还是语法都不能孤立地学,应整体输入,这样才有意义。故笔者把动名词常见的一些用法编写成有一定语境,而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短文。运用多媒体制作成课件。把文章在大屏幕上播放。再在重要的地方用光标指着闪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充分运用光、声、电的优势,并根据文意,制作一些图片,增强表现力和视觉效果。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其中。组织形式用对话式的模式,一步一步将学生导入,并启发学生观察、体验、感悟、总结与归纳,教师一旁点拨。具体步骤与做法:

第一步:放短文在大屏幕上。

全文如下:

Gerund

I usually wake up very early. I’m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 and I don’t have any problem getting up because I dislike staying up late at night. I usually spend half an hour exercising in the morning as I feel like keeping fit. Healthy food and enough exercise prevent me becoming fat. I enjoy listening to music. I’m considering buying a piano. Although practising playing the piano takes a lot of hard work and effort, I won’t give up once I start. I seldom miss enjoying good concerts. I always have a lot of fun listening to them.

My younger brother, Jim has some bad habits. He always seems to have a hard time getting up early, especially at weekends and in cold winter. He enjoys smoking. I always tell him to stop smoking because smoking does great harm to people’s health, but he still keeps on smoking. I really can’t understand his smoking so heavily. My parents do mind his smoking at home. To my surprise, he tells me that he can’t imagine living through without cigarettes. His refusing to give up smoking makes us disappointed and angry. I believe he will surely regret not taking our advice sooner or later when he some day gets into trouble.

Doesn’t he think it is worth the effort to improve his life by breaking a bad habit and developing a good one?

Doesn’t he believe having good habits is the key to keeping his life happy? For him, why not try reading good books and listening to good music in his spare time? I wonder. I can’t help worrying about my dear younger brother, Jim a lot from time to time.

第二步:师生互动

T:Do you usually wake up early?

S:Yes, I do.

T:Are you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

S:Yes, I am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

(在这里,学生只回答Yes还不够,还要求他们把I am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完整说出。以下要求相同)

教师点拨:here“be used to” should be followed by an?鄄ing form “getting”

T:So you don’t have any difficulty in getting up early, do you?

S:No, I don’t have any difficulty in getting up early.

T:Why?

S:(学生看着屏幕字幕答)Because I dislike staying

up late at night.

T:Do you usually spend half an hour exercising in the morning?

S:Yes, I usually spend half an hour exercising in the morning.

T:Why?

S:Because I feel like keeping fit.

以下用类似的方法问答,教师作点拨与适当总结归纳。这样操作起来即使成绩差一点的学生也能听懂,不吃力,而且他们知道像这样的一些地方就用-ing form。易学好记。

第三步:教师带引学生总结动名词在本文中的作用,并记住一些动名词充当宾语的动词及词组。先感悟,然后熟读。

第四步:巩固

为了方便记忆,我把常见的跟动名词的动词及结构浓缩成几个词形成一个句子,每个字母代表一些单词或者词组。

Fields keep feeding on acid from Qoetes

F→fancy;finish;forget;forbid

I→insist(on);imagine

E→escape;excuse;enjoy;endure

L→lead to;look up to;look forward to

D→delay;deny;devote oneself to

S→suggest;stop;see to;stick to

K→keep;keep on

P→practise;persist;permit;postpone

G→give up

O→object to

A→admit;appreciate;avoid

C→consider

R→resent;risk;regret;require

M→mind;miss

Q→quit

动名词的其它作用也可仿照此做法,编一个小片段,来呈现给学生。这样就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学生在实践与活动中习得了知识,并参与交际运用,好学不枯燥,教学活动轻松,教学的手段也新颖,整个教与学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得益彰。

9.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九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懂得其中的精力实质,更新科学教学理念。生物课的教学要重视初中学生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初中生年龄特色的方式学习科学,要注意把对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周围世界的关注。要进行科学探究方面的训练,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原理、方法、要点,认识科学探究的性质及在科学中的核心作用等。

同时还要填补必要的生物基础知识,生物教师必须具有坚实而普遍的基础知识,必须了解重要生物学基本事实、理解其基本概念,知晓和弄懂某些辅助性的试验知识和理论知识。此外,科学教师还要对基础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学生情况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并把这些知识利用于生物教学。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具有领导那些基于学生所提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活动所需要的种种技巧,必须参与研讨和改进教学、评价和课程设置等的新方法和新道路。

自觉参加各种教学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教学工作是很复杂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和思考。教学的新知识、新技巧和新策略有多种来源,可以来源于研讨,来源于新教材新手腕,来源于对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专家,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等。所以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也是教师教学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欢乐渭雍途历各种教学实践活动,才干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合格的科学教Α

10.学习数学《新课标》的计划 篇十

【】教科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三者互相联系,共同反映着教学内容,而教学计划又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为此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了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度计划,希望可以作为大家的参考!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

第 1 页 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

第 2 页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第 3 页 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9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胡志强、裴玉琴、陈建宏)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

第 4 页 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第 5 页 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7、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学习方式:

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六、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上述提供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度计划,是我们精心为大

第 6 页 家准备的,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11.高中数学新课标 篇十一

如果在高中教学中忽视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单纯地就数学教数学,就必然导致教学的孤立和片面性,使数学趋向于枯燥无味。为了使我们的教学能够响应新教材的要求,摆脱数学的枯燥性,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我们应该注重把握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并进行动态调整,使之互为补充、互相渗透。

综合分析有关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可以利用这种联系。下面就导入,呈现新内容和练习3个方面具体来说。

一、数学导入阶段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案例1:(与语文的联系)教授课题“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创设如下情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能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谁大?

案例2:(与生物的联系)1859年有人从欧洲带进澳洲几只兔子。由于澳洲有茂盛的牧草,而且没有兔子的天敌。兔子数量不断增加。不到100年兔子们占领了整个澳大利亚,数量达到75亿只。可爱的兔子变得可恶起来,75亿只兔子吃掉了相当于75亿只羊所吃的牧草。草原的载畜率大大降低,而牛羊是澳大利亚的主要牲口。这使澳大利亚人头痛不已,他们采用各种方法消灭这些兔子。直至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采用载液瘤病毒杀死了百分之九十的野兔,澳大利亚人才算松了一口气。这段话道出了其中的意蕴:对于一个种群的数量,如果在理想状态(如没有天敌、食物充足等)下,那么它将呈指数增长。但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一般符合对数增长模型。

二、呈现新内容阶段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案例1:(与经济学的联系)在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中,有下列内容:储蓄,如零存整取、定期自动转存、分期付款及利息的计算方法,能够抽象出所对应的数列模型,并能用数列知识求解相关问题。

案例2:(与统筹的联系)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的第3章中,有一小节是简单线性规划。其中有个例题: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1t甲种产品需要A种原料4t、 B种原料12t,产生的利润为2万元;生产1t乙种产品需要A种原料1t、 B种原料9t,产生的利润为1万元。现有库存A种原料10t、 B种原料60t,如何安排生产才能使利润最大?

三、练习阶段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案例1:(与生物的联系)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20分钟分裂一次(一个分裂为两个),经过3小时,这个细菌由1个可繁殖成多少个?

案例2:(与物理的联系)单摆从某点开始来回摆动,离开平衡位置O的距离y和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为:y=1/2sin(2t+π/2),那么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案例3:(与国防的联系)外轮除特许外,不得进入离我国海岸线12海里以内的区域,如我国某海岛海岸线是半径为6海里的圆形区域,在直径的两个端点A、B设立两个观察点,已知一外轮在点P处,测得∠BAP=α,∠ABP=β。(1)当α=3 0°,β=120时,该外轮是否已进入我领海主权范围内? (2)角α,β应满足什么关系时?就应向外轮发出警告,令其退出我海域。

数学学科具有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等特征和优点,它有助于于人们利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工具来对其他理工科的问题以及现实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释疑。因此,如果真正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真正想在各个学科领域有所建树,就需要重视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各个学科加以融合,也只有这样,数学自身的价值才得以实现。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类似上述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高中阶段,学生对学科的偏向性已经渐渐显现,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可以将数学问题变得生动,使数学课堂有趣而不失严谨,生动却不失成效。

另外,由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使得数学与其他学科联系很紧密,在近几年的各类数学考试中,常有数学与其他学科关联考题出现,这类题目让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从应用的角度把数学与之联系起来。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做事,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最后,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妨多借鉴大学数学教学方法,通过建立无数个数学模型,把问题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强有力的数学手段。这样,无论遇到数学与语文,数学与物理,数学与生物,数学与化学等相融合的难题,都可以轻松化解。通过3人一小组的合作方式,既完成了课题,锻炼了学生思考能力,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因此,在数学教育的各个领域中都要更加重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特殊领域的骨干精英。

四、小结

12.学习数学《新课标》的计划 篇十二

学生步入高中后, 思维更加成熟, 其学习目标更明确, 学习更具主动性. 因此,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要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发挥新课标的指导作用,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开展探究式教学, 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巧妙结合, 圆满地完成所定的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 下面我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等方面谈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以新课标为中心, 明确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 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每一节课教学目标都以往有区别.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对知识进行详尽的梳理, 紧扣新课标, 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具. 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养成求实、批判、说理、质疑等理性思维的习惯. 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这一点在传统数学教育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课程实施中应把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一个基本理念融入到课程目标、内容与要求、说明与建议等中. 因此, 在课堂的教学中, 要通过师生互动, 开展探究式的教学, 在知识、能力、创造力、思想价值观方面沿着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发展.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从而改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

二、改善教学方式,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1.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热情

按照高中数学新课标理念,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平等交往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也是一种思维的形成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形成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通过数学学习和用数学解决课本、生活中的问题, 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一种积极探索的态度, 促使学生勤奋好学、勇于克服困难和不断进取.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 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 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2.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 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 但不能只局限于形式化的表达, 应注意揭示数学的本质. 例如, 有些概念 ( 如函数) 的教学是从已有知识和实例出发, 再抽象为严格化的定义; 有些内容 ( 如统计) 的教学是通过案例来学习它的思想和方法, 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又如, 对导数概念的理解, 是通过实例, 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 进而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以及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 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

三、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术语、数学符号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 它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思维能力, 它不仅是数学思维的载体, 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既是表达的工具, 又是交流的载体. 数学语言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关系. 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即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实践中, 我们应以新课标为指导, 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1. 在概念、定理教学中把握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在数学符号教学中揭示数学符号语言含义的深刻性.数学课本中每个数学符号都有深刻的含义, 只有深刻揭示其含义, 才能正确使用数学符号来解题.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做到用词准确, 叙述精炼, 前后连贯, 逻辑性强, 避免用日常用语代替数学专门术语, 也不要为了说话方便而以简略的形式代替完整的语句.

2. 在图形教学中培养学生图形语言的能力

如: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识别图形, 包括几何体的形状、大小; 几何体间的位置关系; 几何体中各元素在平面上、空间中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相对于特定位置的排列顺序. 其次要通过对图形的分割、补形、折叠、展开等直观处理来辅助解题, 培养学生一定的图形处理能力.

3. 提高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

具体方法一是在课后书面作业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在书面表达上, 主要应做到思维清晰、书写规范、叙述简洁. 例如在数形转化和设参换元问题上, 严格要求学生在关键的转化步骤、图形的绘制、变量的限制范围等方面, 做到严谨规范. 二是在应用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互译能力, 要通过分析现实中的数学现象, 对常见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语言描述, 从而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四、教师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俗话说: “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其实, “教”也是如此. 教师的数学素养, 同样是不增则减. 在职教师要与时俱进, 更新知识、观念和技能, 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否则就会导致在数学课上数学味不浓, 师生们品尝不到数学味道的精美, 更不用说带领学生到现代数学的原野上去领略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意境, 去汲取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丰富源泉了. 在平常的教学中, 数学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常常得不到保障, 甚至被人为地割裂; 知识单元之间的连贯性有时被破坏与隔离. 在课堂上, 讲授内容贫乏又没有什么有趣的应用, 不善于引导学生从联系变化多端的外部世界去考察数学对象, 不善于引导学生把具体情况数学化. 造成这种数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严重缺陷, 不能说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实践仅仅理解为大量习题的训练无关. 目前教师的数学素养欠缺, 到底欠缺在哪里? 我认为, 主要还是欠缺在数学本身, 即数学的现代修养上. 如前所述, 数学素养, 是指在个人的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 受后天教育与环境的影响, 通过个体自身的学习、认识和实践活动等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观念的一种综合修养.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 至今仍没有人超过他, 用国外数学家和同行的话来说, “他是移动了群山才达到这一研究水平的”. 这个群山就是现代数学的众多基础知识和思想观念. 当然, 对绝大多数中学数学教师来说, 不可能也不必要具有专职数学家那样的数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但是从《课标》中所列出的那些数学内容与模块看来, 尤其是要开设的那些选修课, 有许多都涉及了近现代的数学分支, 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这些必要的功底, 如何能适应新的教学任务? 数学的知识、能力和品质, 知识是基础, 没有知识, 能力何在? 更何谈创新与发明? 因此, 作为教师, 不是要去研究如何应付高考, 而是要去研究如何教好与学好数学. 对这些问题, 若教师本身的数学素养不高, 在思想上没有个底, 要在平时引导学生获得较高的数学素养是困难的, 而要把些素养转化为学生在考场上的能力更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 在新的课标下, 要上好高中数学课, 首先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的指导意义, 其次要把握课堂教学互动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结合教师新的教学方式, 从而更好地发挥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另外教师本身应该学习现代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教学手段, 做既能胜任新课程的教学, 又能从事数学与数学教育科研的现代教师.

参考文献

[1]王磊.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安淑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老师读本[M].武汉: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13 (4) :10-12.

[3]黄秦安.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13 (4) :24-27.

[4]张顺燕.关于数学教学的若干认识[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13 (1) :3-5.

[5]杨世明, 周春荔, 徐沥泉, 等.MM教育方式:理论与实践[M].香港:香港新闻出版社, 2002.

[6]杨之.MM教育方式实验研究的评价与展望[J].数学教育学报, 1998, 7 (3) :6-11.

[7]徐沥泉, 郁建辉, 周家禧.MM实验回顾与小结[J].数学教育学报, 1998, 7 (2) :1-5.

13.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三

进入教师远程学习的平台已经有一段时间,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研究,观看视频,阅读文字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得我对数学新课标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又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以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观看,学习新版课表。同时也能一不同的高度及角度审视、分析、反思自己的数学常规教学课堂,争取积极提升自我的理念水准及综合素养。数学的新课标修订,体现了几大转变,正是这些转变,促发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风暴,正是这种转变,让一线的数学具体教学工作者从教学实践者改变为教学研究者。

首先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活到老学到老早就扎根于一个崇尚学习人的心田,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开展多年,然而能够真正安心研究,有所方向及内容学习,能陈在于自己实际教学经验结合的有效学习是缺失的,大部分继续教育流于形式,或者研究没有常规落实点。只是根据教师个人喜好、兴趣进行学习,这诚然是重要的。对提升教师的知识深度、广度独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自身专业发展及专业走向上却往往迷惘,或者走入一个又一个的误区。这种误区额为孩子们的有效学习及自身综合实力的成长形成了障碍。新课标的出现,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了一个规范的模式及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指明的方向进行研究思考,也能让专业的学习有长久的眼光就视野,同时也是将活到老学到老的专业体现。教师在提升自身专业水准方向上不会在发生大的偏差,出现没有内容学习、学习方向不清楚的困惑及苦恼。

其次是教学水准上,它包括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突破策略,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落实、教学意图、教学评价等多方面。通过对新课标的具体研究学习,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能够结合他们的生理心理特征,对教材进行把握。在教学的具体情境中,虽然不能借用一套完整的模式,但是通过固定的可见显性课程的学习,能够激发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思维火花,加深加宽自己的具体思维,这样在具体的课前设计、课中落实、课后评价中就能有更多可突破的方向,有更多发散思维的方向。如二年级数学中对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把握,对一些家长有争议的答题思路及答案方式及内容就有了把握,知道与学生及家长如何进行沟通,也能对自身增加自信,树立专业上的权威。

再次是个人成长方面,通过认真的新课标学习,更让人的专业能够得到提升,尤其是理念上的更新,能够与全国名师保持在一定的区域中,虽然会因为地区或者个人教学历程及学情有所层次,方向和领域则不会发生改变。够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实现个人的专业化,当理念能够得到提升。个人的成长才有了具体的可能,才能在实际的岗位上有所实践,有所收获。同时,专业的成长也是个人综合能力的核心,只有在核心能力中有所突出,综合能力才能有所依附,才能在具体的知识点及知识面上体现。

其次是学生方面,学生同教师的具体教学课堂能有新的感受体验,通过一定的感受体验达成知识目标,攻克教学重难点。实现有效的教学课堂,落实有效的教学目标。同时在学生成长方面,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成长。数学学科除了传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外,更加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就问题本身引发的一系列给予关注。同时,新课标更加重视了学生的活动与体验,除了“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技能”之外 , 加上“基本数学思想”以及“基本数学活动经验”。而“四基”主要是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生创造了有价值的学习方式,强调全面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它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增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使教师能够对学生某这些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最后是学校方面,通过有效的常规课堂落实及督导,实现学生的素质综合提高,达成办学目标及教学效应。

总之,《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接触数学,让学生在正确评价中,得到肯定,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使自己在各方面都不断进步。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教师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数学新课标学习困惑

结合新课标实验稿修改的历程可以看出,每一次改革都必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困惑,能够克服这些挑战、解答这些困惑并坚持下去的人,往往能够成为专业精湛,行业内的领军人物。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所建树。这也是新课标修订后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的巨大阻力。

挑战中的这种困惑有来自于群体内部的,教师自身观念的认识。它包括对新理念的接受了解,将新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策略及途径,根据教学策略或者教学设计方案落实常规教学课堂,总结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结合不同学情体验出原则、规律等。

挑战中的困惑同时还有来自于群体外部的疑惑,有学校对新课标下的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有家长对短期教学目标达成的满意支持程度,也有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工作的考核肯定。在不同的环境及压力下,教师的教学面临着不同发面的压力,在常规的教学课堂中。除了教师个人认知上的差异,更多的是来自于因为压力无法改变的现状。就认识理念及教学策略来讲,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现行的教学考核体制下,教师如何实现多元评价下小学低端学生的数学评价。数学学习中的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它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以及学生数学的学习,具有直接的导向、激励、诊断等功能。但当前我们的教育评价中存在的滞后和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弊端,特别是我们数学课堂中的评价往往形式单

一、评价标准统一、过于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从而使学生失去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部动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对学科的兴趣等的肯定方式,如何让家长及社会认可。家长、社会、学校、主管部门往往通过成绩来了解师生的教学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如何实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

新课标对学生的活动体验给予了重视,在教师的具体教学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活动需要更多教学资源,如何有效的组织使用教学资源,特别是如何有效的创造性使用教材。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就成了现在教师所面临的新问题,即如何做到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教材观;遵循的原则是“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并把要求“层次化”、教学“特色化”;还必须具有科学性;必须考虑时代和科学的进步,有意识地调整教学内容。

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重视了学生的体验活动,如何在游戏、活动教学中实现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基本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容易在游戏活动中忘记了学习本身的知识,轻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听说等基本能力的提升。

14.数学新课标学习体会(黄勇) 篇十四

求聪中心小学 黄勇

9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江头中心小学举办的新课标培训,进修学校的老师对《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及分析,同时与参加培训的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修改后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方法,力求减负等特点。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努力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的目标上,从“双基”变成“四基”。关于教师在教学中地位也阐述的很清楚,个人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准确把握好教师的角色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当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作为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当努力去践行,真正扮演好主导者角色。

二、要合理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新课程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不应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枷锁”和“桎梏者”,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不再是照本宣科,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要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千方百计地弄清教材的脉博,利用教材启发拓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原来的教材真正地“活”起来,让教材成为教师的“跳板”和“促进者”。

三、重视教学目标的变化

“双基”变“四基”,这不只是简单文字上的变化,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现在提出的四基不但包括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其实归结起来就是对学生实施了三个层面的教育。第一是知识教育层面。强调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双基”)的同时,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第二是数学素养与能力的培养教育层面。通过数学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解决数学问题,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实践和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训练学生养成勤于动脑、动手、动囗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是以非智力品质教育的层面。新课程提出要引导学生的数学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树立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习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15.学习新课标,找准自己的位置 篇十五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精心教学, 积极参加教育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不断更新知识、社会发展的要求, 也给教育提出了新内容、新课题。

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经过:理论知识—实践—反思—解决问题—成长。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 会出现一系列课程、自身和学生的问题, 这个发现—分析—研究—再实践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反思提高的过程。教师在进行研究的同时, 也要充分与其他教师合作, 共同探讨, 解决课程实践中的困惑和出现的问题, 促使教师共同提高, 不断成长。

关于教学方法, 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 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 或一问一答问清楚, 学生用心记住, 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 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是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 即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 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真正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中, 紧紧被问题吸引, 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用心思考, 真诚交流, 时而困惑, 时而高兴, 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 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 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 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同时, 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 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 我们逐步实施了探索式、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具体从三个方面实施。

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 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智力活动, 让学生在真实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知识, 学习方法, 增长智慧。这里说智力活动, 就是为学生创设一种动手操作、独立观察、引起思考的实际活动, 激起学生自主地钻研和创新, 经过群体的交流, 完成对信息的加工过程, 使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

真正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 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来提是比较容易的, 但真正落实在课堂上, 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 教师必须转变角色, 真正从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我们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实验、摸索、总结, 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 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建立起一套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初步形成的教学思路是“问题情景—操作、探讨、交流—总结、应用、拓宽”。经反复实践,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过去上复习课, 老师系统整理知识, 学生听完后, 完成一些相应的习题, 总结一下, 就算是复习告终了。复习课的改革多年来一直是一个难点。但在我们的实验班上大改过去的上法, 知识的脉络由学生分小组独立整理, 练习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设计, 交流练习。在交流过程中, 还允许同学们提出问题, 进行答辩, 关键的环节还能举例说明, 再加上巧妙的练习设计, 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赞扬, 使复习课上出了情趣, 上出了深度。

积极营造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敞开思想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往往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 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我提倡办好三件事:一是保证学生在探讨问题时, 有宽松的气氛, 必要时, 可以下位, 可以重组小组, 甚至大声争辩;二是理解学生, 允许学生用自然的语言表达思想, 交流意见;三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就可以大大解放学生, 大大解放老师, 在课堂上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

摘要: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直接应用者和参与者。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 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所以, 新课标下的教师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

16.新课标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十六

一、要让学生重新认识物理

物理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及人类本身的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要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的进步和文明无一不闪耀着物理学的光芒,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进入科学技术的任何一个领域都必须敞开物理学的大门,树立学生学习物理学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物理的目的不仅在于单纯地学习一些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物理学,使自己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较好的训练,培养自己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唯物辩证观,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好物理学,不仅能了解物质世界的奥秘,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为将来进一步探索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通过物理实验动手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新奇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解动量定理一节时,在课前我先准备了两个生鸡蛋,一个玻璃杯,一个软点的纸壳箱。课前就把纸壳箱放在讲桌底下,上课时先把一个鸡蛋掉入玻璃杯,鸡蛋打碎,再把鸡蛋掉入讲桌底下的箱子里,而鸡蛋没碎,从而让学生感到奇怪,学生就能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这节课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再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利用电影里“抛绣球”的故事,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一定会引人人胜、妙趣横生。抛“绣球”时,只有“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绣球”,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直到几年后,有些学生还说这个实验很有趣,印象深刻。

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三、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有一位学生问过我,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在高速驶过我们时,我们听到的音调会发生变化,为什么呢?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思索,最后使他恍然大悟。

近几年的物理高考中,一直在引导中学物理教学要走一条“生活——理论——实践”的路子,引导学生要养成一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良好学习习惯。一方面,新知识的教学要多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应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进行理性归纳。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过程。另一方面,要鼓励、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放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去检验、巩固,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必然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教师要有多种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

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例如在讲“惯性”时可随机在学生当中挑一胖一瘦两名同学,让第三个同学去改变他俩的运动状态,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再如在讲“简谐”运动时,可不经意间说此“简谐”非彼“捡鞋”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其次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五、师生之间要及时沟通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用功,但其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各次测验考试的成绩低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在对学生进行交流、访谈和教育调查时,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许多物理教师也认为这种情况在高一新生中相当普遍。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应针对学生物理学习特点,以及物理学习上的困难,及时与学生沟通。不要做一个高高在上的教者,要走进学生之中,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才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同时学生和老师成为朋友,学生对老师产生了兴趣,自然对你所教的学科也就感兴趣了。这就是我们常常发现的有些老师眼中的差生在有些科目却特别擅长的原因之一。

总之,在物理教学当中,老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精心策划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物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怕物理,爱学物理,物理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17.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 篇十七

在这次线上学习时,专家以《基于素养立意,提升复习教学》为题的讲座,让老师们认识到数学课堂要有“文化”味,重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课堂应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做题的感悟中提炼数学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掌握数学公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渗透数学思想,在双减背景下应及时改变“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注重方法的总结,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教学,在中考复习过程中正确认识“少即是多,慢即是快的”的道理,复习备考时精选试题,把握好考试放向。

下午的两节优秀课例,授课老师分别从学情、讲授内容、考试要求做了详细的分析,从这里可看出,要想精准做好中考复习备考,首先要把握考试方向及考察重难点,然后才能有的放矢的做好复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人公作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两位老师都非常重视做题方法的归纳和总结,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即使是做题的细节授课老师也规范要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针对我们学校的实际及线上学习内容,我们准备充实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学生阅读分析、审题能力的教学,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学生准确审题的好习惯。

2、加强对学生做题规范的要求,勤批勤该,争取每天有适当题量的课时检测,及时批改,及时纠错,认真规范学生的过程。

3、老师们认真阅读《解析与检测》的考试要求及考试内容要求,多做多看,复习面做到广,全,细,准。

4、课堂上避免满堂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不动摇,动员学生互帮互助。

18.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十八

一、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使自己的学生都能从我这里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二、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很多学生都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老师所任教的学科,所以要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并且向成为这样的老师而努力。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堂要利用情境、游戏等形式变的有趣,使学生喜欢。

四、联系生活,学以致用。作业的形式不再单单是书面的形式,而是要走入生活,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学到的知识真用的上了,在生活的运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亲身体验,让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六、自主探究,放手探索,把课堂交给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19.学习数学《新课标》的计划 篇十九

一、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数学的形象性、艺术性、趣味性,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渲染气氛,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例如,在讲“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花4、黑10、花3、黑6及黑A、片3、片Q、黑Q两组扑克牌,问:你会玩“24点”游戏吗?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取4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使得运算结果为24。(其中J、Q、K、A分别代表11、12、13、1)请将上述两组扑克牌凑成24。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要转变传统观念,巧用活动式教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标所关注的三维目标。具体体现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强调既要重视在活动中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技能,运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数学问题,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意志力和自信心”。比如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态度,在数学活动中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和行为,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和自信程度,等等。活动教学方式,主要强调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在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中学习,进而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但是数学探究活动的发生又不同于科学探究活动,具体的实物材料的摆弄和操作只是“外在的活动”,而实质性的数学探究往往发生在学生的头脑里。教师的任务就是使学生经历“直观—感性认识—理性思考”的活动过程,同时体验和感受数学发现过程(从猜想到说明/证明)的欣喜和挑战。如在七年级数学“从三个方向看”这一节课里,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做一些模型:正方形、长方形、圆柱、圆锥、棱柱、球等,课堂上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组内讨论观察,画出三视图,最后再全班讨论。在讲“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让学生剪纸双喜、松树、蝴蝶或折纸飞机、千纸鹤等在课堂上使用。在讲“中心对称图形”时,教师可让学生剪硬纸条(线段)、平行四边形硬纸片等,在课堂上用旋转的方式来学习、体会。另外,可通过折纸活动来复习线段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还可用拼图的方法得出勾股定理,等等。

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感悟图形的几何性质,运用图形运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而且这样的活动方式本身也承载着许多重要的几何问题,可以提炼出更一般的几何方法,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精神有着重要的价值。

此外,模拟生活场景,化静为动,也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如行程应用题中的“相向、相对、相背、追及”等这些问题的理解,教师可安排学生上台走一走、演一演,让他们在现实的活动中真正领悟这些问题的内涵。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更加亲近数学。

三、深入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开启学生的理性思维

生活中有许多学生熟悉的现象,我们可以把它们与某些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甚至数学思想联系起来。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挖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开启学生数学学习的理性思维。教师要经常变换教材情境,使情境更生活化、趣味化。

发票、电话缴费单、牙膏盒、易拉罐、照片……这些东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都可以成为学生研究数学的宝贵资源。如:利用发票可以研究统计表的有关知识,可以研究商品中“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大小不一的同底照片可以让学生认知相似性。这样的素材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味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逐步形成数学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而且有利于学生从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例如,某校学生市内电话使用付费有三种方法选择:

第一种:每月基本费用10元,可免费打30次电话(每次限3分钟),以后每增加1次,收费0.2元。

第二种:每月一次性缴费16元,不限打电话的次数。

第三种:每次付费0.5元,不收其他费用。

你愿选择哪种付费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搜索现实生活中的学习资源,把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与认识生活的感知过程沟通,数学就能成为一种人人乐学的生活数学。

20.学习数学《新课标》的计划 篇二十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新理念

数学课程要重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数学课程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为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拓宽数学的新理念指明了方向。

一、数学新课标、新理念的主要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文化的作用,要与数学课程相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思想和文明。

1.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要围绕学生来展开,主要目标是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使每个学生更好地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新理念为指导,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注重生成知识的过程,增强学习的实用性,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思维

数学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单向过程,要形成和学生的互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使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得以建立,必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学习要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善于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还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积极鼓励并引导学生去亲身感受世界,获得知识经验,投入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新课程改革是教育理念的革命,要求教师要“为素质而教”。摆正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牢固树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传统的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角色。

3.引入“教学评价”的理念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发挥着规范和导向作用。新课标在传统评价模式的基础上对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评价方法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评价目标全面化。评价的目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不仅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内在感受和学习动机。使评价从学生成绩发展到学生的情绪、主观感受等内在层面,使得教学评价是由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全方面评价,这有利于发挥评价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评价内容多维化。要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起来,发展评价和目标评价结合起来,质量评价和量化评价结合起来。这样会使对学生的认识有了全方位提升,形成有利于改进教学质量的新的反馈形式。

二、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想

在当今社会,数学教学理应体现时代特征,改变传统固有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新思维,探索新途径,挖掘新方法,以丰富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新的理念,对数学课程以明确的认识和定位,设计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过程,将数学教学视为艺术创作,描绘数学课程未来发展美好的蓝图。

1.开发多样化课程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

为满足不同学生在数学上的不同需求,新一轮课程改革以选择性为创新点,数学课程是多样的并且是可供选择的,尊重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自我选择的机会并不多,能力还有待加强。学生的素养和视野要得以开拓,才是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和需要,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2.提倡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这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创造”的过程。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改变以往的教学教育方式,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取以及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倡导数学应用和实践是我国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数学教学要反映数学事实,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发现、分析、推理等活动中互相交流合作,对客观存在的数学模式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现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加强数学和其他学科,数学和日常生活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使数学在实践应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使数学教学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树立新理念,开发新思维,争取新突破,为了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做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兴良.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教学新理念[J].现代企业教育,2012(7).

[2]解志胜.用新课标新理念引领高中数学教学[J].青年文学家,2010(1)92.

[3]牛秀芝.数学新课标下的新理念[J].课改前沿,2012(04):205.

(作者单位 青海省大通县第二完全中学)

上一篇:关于开展《信访条例》知识测试的通知下一篇:助老敬老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