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4-07-10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精选15篇)

1.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一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合肥光华学校 胡曼曼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学习领域的广泛渗透,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并推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的变化,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从而转变教学理念,改变学习工具,提高教学效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与教育的新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正 文】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化也同时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热点,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学科,也必然要迎合这一发展趋势。信息时代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世界,并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那么,面对这样的信息环境,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如何开展呢?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创设乐学氛围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信息技术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1、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信息技术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画面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如在用课件执教某些描写故事的文章时,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作者的资料、图片,用 FLASH 动画制成的短片,再加上给人物的生动配音,让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激起其学习兴趣。

2、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例如在学习《赵州桥》一文时,我先播放以课文内容为基础,配以朗读和示意图的视频文件,不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赵州桥设计的科学、施工的巧妙,而且纠正了学生因科技知识缺乏而产生的认知不足,比如桥长和拱长的区别、道路有无坡度等。之后,我又组织学生通过网上查询石拱桥相关资料,开展交流,获得了巩固知识和拓宽知识的双重目的。

3、启发想像,静中思动

想像,是借助表像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在作文的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让同学们观看生动的影片,从影片的语言、色彩、空间、时间等内容的形象性,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有感而发去进行写作。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学习感受

学习是真情实境的体验,同学们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的更加有效,我们知道,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一些课堂表演活动中,教师让学生表演文中某一人物形象或某一情节,但并不告诉学生要从中体悟什么,只把表演当作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手段。还如课堂阅读,只要求学生读课文,但不给学生明确的阅读目标,学生凭感觉自由阅读,阅读的低效化也就成了必然。看着这一幅幅画面,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情境之中,接着,教师抛出点拨式质疑:如果你是老师,你将如何来表演?学生马上被这一有创意的设计吸引过来,展开大胆而有创造性的想象。这些富有创见性的见解,无疑得益于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的良好教学氛围。由此可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让学生综合适应多种感官接收信息,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发现、善于总结、敢于创造的阅读习惯。

三、运用信息技术扩充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光盘、书籍扫描途径来搜集一些图片资源,这些图片资源可以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准备一定的物质基础。许多文学作品被拍成了电影和电视,这些作品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们可以通过购买及通过电视录制的方式,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影。比如教学余光中的诗《乡愁》时,借助多媒体平台师生合作,领会了诗人用四种意象寄托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表达出内心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之后,我又进一步拓展阅读资料,在多媒体上展示了余光中的《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引导学生阅读,把它和《乡愁》对照,这样学生对作者的乡愁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分析《孔乙己》中的人物形象时,我们可以通过播放《孔乙己》的视频录像,让学生从肖像、动作等方面与文字课文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字语言的理解。为了避免视频作品给学生孔乙己形象的定势,可以加入丰子恺先生绘制的孔乙己形象,将三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对课文的解读也可以随之深入。

我们还能利用网络与光盘的优势,大力开发电子图书资源。目前,我们不但可以建立含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当代名著名篇,这不但大大丰富了教师的备课资源,还能极力组织学生进行网络上的研究性学习。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如下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显然这是个不低的要求。让学生把大量的课外书籍都买回家是不现实的。信息技术中的电子图书库,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读课外书难的问题。电子阅读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阅读方式。在线阅读,学生可以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非线性路径阅读大量的有关文本主题的课外读物,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我们应该从语文知识的纯教学内容中走出来,把理论知识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全方位教育。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去注重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这也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要有效地借助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革新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观,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要切实做到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的整合、与学生学习的整合、与语文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教学管理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使教师经历“我有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到“我用信息技术”,到最后“我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三个层次,才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终极目标,实现教育信息化

【参考文献】 刘利:《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顾健:《试论网络阅读的特征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第3期。

社闫焕民、鲁杰:《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初中语文》。

张跃红:《追求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完美融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6年2月13日。

2.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二

一、Photoshop教学现状分析

Photo shop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目前Photo shop教学主要由情境创设、新知识的传授、任务驱动、教学评价四部分组成。通过固定的案例设计, 完成Photo shop的设计过程。但在Photo shop教学中, 信息化进程缓慢, 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新媒体的认识不深, 对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明显。另外, 在教学中, 教师明显的占据着主体的地位, 教学时间有限, 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少, 导致其设计能力不强。教师对于Photo shop教学的实践作用认识不清,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与职业化的要求脱节, 这造成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 但其思维方式很难集中于学习中。教师仅仅通过固定的案例或者效果图展示,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于Photo shop形成单一的认识, 其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均无法在传统的教学中得到提高。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

(一) 丰富教学资源, 优化课堂结构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实现Photo shop信息化的前提。目前, 丰富的教学资源使Photo shop教学的方式多样化, 远程教学成为其教学模式之一。另外, 信息化为Photo shop教学提供了优质的教学平台, 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兴趣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其在教学方法中的应用主要是指教学演示和个别辅导两种。在Photo shop教学中, 教师可将多媒体充分利用起来,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这是信息化时代的优势。Photo shop具有强大的功能, 在其教学中, 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如图表展示、动画形式等。在信息化时代, 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取代, 这使得教学中的想象空间更大, 教学更加直观。为个别辅导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个别辅导是针对学生特征制定的教学方式, 其教学内容制定需要个性化, 从而巩固其知识系统。

(二) 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开展任务型教学

网络资源为Photo shop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资源, 从而有利于教学。目前, 威客网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该网站不仅提供教学方案, 还可以提供练习机会。对于具有一定设计能力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其自身设计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 从而激发其积极性。因此, 威客网等网络资源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在此基础上, 还应将企业的发展需求引入教学中, 开展任务型教学是其主要手段。在任务型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 设置与学生能力相符的教学内容, 增加练习和互动机会。将成功的作品作为展示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小组探讨也是任务型教学不可或缺的过程之一,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讨论, 能够确保Photo shop的合理性, 使其能力得以提高。当然, 教师应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使学生主动养成这一习惯, 还可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的比赛。只有深入挖掘网络资源, 才能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提高其积极性, 另外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还可以确保课堂气氛, Photo shop教学的效率得以提高。

(三) 利用层次化教学,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信息化在这一方法教学中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 信息化技术使得Photo shop操作更加方便, 教学内容更加直观,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Photo shop的难度, 因此易得到学生的认可。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化特征, 因此实施层次化教具有必要性。以学生为基础, 做到因材施教, 通过层次化教学手段, 挖掘学生的潜力。而信息化在这一过程中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其中包括与其工作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 这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也为个性化辅导提供了空间, 在这一基础上, 学生可以合理地选择学习难度、学习的进度等。利用网络化平台,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既能够相互补充, 又能够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职业能力是学日后工作的基础, 而信息化教学应用于Photo shop刚好实现了这一教学目的, 因此其应用具有积极意义。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应得到教师的重视,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意识, 并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教学起到引导作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其中包括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 深入学生对于企业的了解, 如组织学生设置企业Logo, 并通过不同学生之间的对比, 了解学生的设计特点以及在Photo shop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 确保教学效率的提高, 强化学生的设计能力。

总结

信息化, 这一概念是网络技术发达而衍生的。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对现代教学行为起到指导作用。在Photo shop教学中, 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 可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总之, 教师应认同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能力, 灵活的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时刻以学生为主体, 并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使信息技术发挥积极作用。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深化对信息化技术和Photo shop教学的重要性, 加强其与学生职业化之间的联系, 确保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突显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 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专业的设计人才。

摘要:Photo shop是计算机技术之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Photo shop教学效率的提高依赖于其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实现。文章从Photo shop教学现状出发对其应用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Photo shop教学,信息化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继光.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 (24) .

[2]蓝艳桃.浅谈信息化教学在Photo shop教学中应用[J].大众科技, 2015 (1) .

3.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三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数学作为一种抽象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对于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应加强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过去“黑板加粉笔”的教学呈现形式转变成由声音、文本、图像、动态视频等因素组成的课件呈现形式,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让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发挥出其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然而,对于理论性与抽象性较强的数学学科而言,应在注重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同时,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特点与中学生的需求等因素,让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出其优越性。因此,在注重课件演示、课程教学软件应用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同时,使他们获得合情推理与逆向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利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同时,既要考虑到其优越性,又不能忽略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争取做到对它的合理利用,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为此,笔者就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1运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好奇是每一个学生的天性,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新鲜的事物。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能够很好地把握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既能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又可以感受到新鲜的视觉与心理感受,从而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都是严格按照数学大纲的要求来开展教学,使学生长时间沉浸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中,从而将学生与丰富的学习资源完全隔离起来,致使他们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将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数学课堂,能够利用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媒体影音元素,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激发起强烈的数学学习欲望与学习动机。

通过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开展数学教学。如在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时,可通过制作一些软件来对学生的判断做出评价。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可以响起一阵掌声或出现一张笑脸,这种鼓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可以发出一种小朋友生气的声音,告诉学生“你答错了”。这样,当学生得知自己的答案错误时也不会赶到沮丧,他们会因为得到鼓励而继续努力。

2运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空间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抽象思维相对较差。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可通过对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应的空间概念与意识,以有效实现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例如,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演示长方体与圆锥的展开图形,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还能自然地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能有效实现学生新旧知识点的良好衔接,为他们空间意识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的抽象意识获得相应提升时,可以让他们自己想象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形,并通过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演示,让他们自己去比对。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表象,从而有效克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存在的矛盾,引导他们建立起良好的空间意识。

3运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初中数学课程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受到空间、时间、教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无法建立起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情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例如,在教“三角形相似”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演示来作一些相应的辅助线,方便学生解决问题。这会给学生一种直观的启发,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会自己想办法借助一些理念或工具来将问题解决。因此,利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有效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制作适用课件,提升教学效率

在利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充分重视多媒体课件的适用性,明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今后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时,应遵循新课程标准与教学理论的要求,精心备课,制作出符合学生学习与心理需求的课件。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应精心制作,以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应加强对数学知识的个性分析,多选择适合多媒体教学的材料来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听课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对肢体语言、表情的把握,让教学手段做到优势互补,真正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的高质量教学。

5信息化教学实现轻松交流互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在信息技术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主动参与学习,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在课堂上,学生只要打开指定网页,就可以自主操作数学课件,进行反复学习、练习,直至完全理解知识。若教师建立了自己的教学网站,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就能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在课后,学生还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复习和巩固某些已经学过的知识,这些课件教学内容的组织一般按章节划分,同时配以文字、图形、动画,学生可以针对自身情况深入地复习已学的知识内容,教师也可以利用题库随意生成难度不同、内容不同的试卷,还可以记录学生一个时期的测试情况,列出学习成绩统计图,及时发现学生的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帮助。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情景的设计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数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师要以信息技术为教学媒体来创设教学情景,使它成为与学生合作交流的认知工具。教师通过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促进与紧密结合,可以促进教师对数学内容进行动态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知识的操作、观察、试验、猜想、发现等过程变化得具体而清晰,数学思维目的性更加明确,数学推理的逻辑性更具有严密性,这将极大地增强学生自主的、积极的学习能力,并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彩霞.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2,(5):24.

[2]史朝刚.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1):157.

4.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篇四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汉字结构复杂多音多义字较多。低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信息技术能为识字教学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构造一个人机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多层次互动的良好环境,从而使学生有效提高识字效率,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乐于识字的兴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与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将会让学生终生受用、取之不尽。现代社会强调的是终生教育,要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多角度思维,在集体这个大家庭中,互相吸取他人之长,在比较、选择中,灵活掌握新知,掌握学习方法,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

1.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活泼好动,特别喜欢有趣的游戏。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辅助性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加了课堂的情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上课一开始就觉得语文课非常有意思。二年级上册的《识字4》一课,教学内容为三组成语,如果只是让学生熟读词语,识记生字,或者是教师给孩子们一个一个地分析成语的意思的话,这堂识字课将是索然无味的。在课前准备时,我让孩子们上网收集有关成语的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当中,巨大的成语素材库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个个饶有趣味的成语故事更让孩子们着谜,在有感而发的基础上再来学习课文,重点难点得到非常轻松地突破。在相互交流资料的热闹氛围中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沸点。

1.2以动画引发兴趣,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识字。色彩鲜艳的插图,形象活泼的卡通人物,容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尤其是一些象形字的教学,图片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比如:“禾”“人”,等象形字的教学中,短短几分钟“Flash”动画的播放能让孩子们了解这个字的演变过程,能非常轻松地记住这个字,还能了解“禾”是什么。

2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识字渠道、识字空间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的辅助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可以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可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活动中学会语文,会学语文,会用语文。“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可以有效地缓解识字与阅读之间的矛盾。

2.1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读物识字。多媒体教学网络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识字教学需要课本,但识字仅仅依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所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向课外,把引导学生读语文教材外的书籍当作一项重要活动来抓。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查找学习资料,自我准备。进行自我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活动前都要花较长时间自己查找资料,作好准备,一回生二回熟,在准备资料的过程在学生接触到的大量生字使学生的识字量在无负担的情况下得到了提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2.2利用网络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生活是知识的大舞台。提倡识字与生活相结合,不仅是识字本身的需要,也是现今社会多元化教育的需要。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打交道,他们的学习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他们除了在学校学习外,还会在社会上,在家长和同学问,在各种图书、电脑、网络中,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识字,做一个识字的“有心人”。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激发主动探索的动机。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欲望。在学习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这些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

3运用信息技术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随着兴趣结交各种字朋友,学生对汉字有了主动了解、接近的内动力,产生了积极的学习状态,为识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1出示声旁,繁衍新字。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记忆较快、回忆也快的特点,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展现举一反三的练习来解决这一问题。

3.2相近字比较。汉字中许多相近字,小学生用字不分语言环境,不管字义,随便就用,所以必须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渴、喝”两字,极易混淆。教学中可这样设计,先随图出示“喝”字,让学生明白喝水要用口来喝,闪动偏旁“口”,加深刺激,再让学生组词。接着随图出示“渴”字,让学生明白是缺水了,闪动“宁”,让学生组词。最后出示几句话,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说说要用“喝”字还是“渴”字。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3.3寻找错别字。中低年级学生在写话、作文中错别字的数量多得惊人。尤其是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字小学生写错字,有一些字是因为还不会写,另外就是受其它字的影响,如桌写成卓,找写成我,亮写成高。小学生写别字,多用音近字或声旁相同的字来代替。针对小学生犯错的原因,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做寻找错别字的“啄木鸟”的过程中,正确书写、合理用字。

5.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五

汀泗中学 郑勇

现代社会发展下的教育教学世界正进入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并将逐渐进步到以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面向21世纪的信息化社会,愈来愈多的国家认可以下的发展因果链:社会、经济发展将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依赖于教育的发展。所以教育处在一个基础地位,这恰如美国学者刘易斯在(21世纪教育》一文中所指出的:教育在工业化时代只是一种陪衬,而今则是信息时代的基础,而面向21世纪的教育战略则不仅要求教育去适应未来,更强调创造未来。

当代高科技在要求学校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的同时,也要求与之匹配的教学手段的改进。随着电脑技术应用的普及,出现了多媒体等信息化技术,通过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吸引学生,使他们成为积极学习的投入者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者。同时,使学生在安全和易受控制的环境中,实践他们所学的内容,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因此,在教育领域,信息化教学已呈现了广大的应用前景。

信息化体育教学对学校体育的影响运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进行体育课教学是一个新的尝试,它改变了以往传统体育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将许多难以言表的抽象意境、概念、动作等,通过多媒体直观、传神地演示。有效地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施个别化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但体育教学既有在室内进行的体育知识性教学课,又有在运动场进行的以身体运动为主的教学课,也有室内与运动场结合进行教学的课,这给信息化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这种特殊的条件下,要根据教学目标,适量利用多媒体那色彩、动静结合的图像画面作诱因,使学生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进入活动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成为我要学。只有这样,体育教学才能切实地达到实效,真正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信息化辅助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的作用.有利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育动作是体育运动的直观表现,是所有体育运动的基础。在多媒体中,为了清楚地描述体育动作的特征和过程,需要使用文字说明、动作图片和动画,甚至有配上音乐的解说,这就需要多媒体数据库及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设计与实现体育标准动作。对于中小学来说,体育教学中的难点常常是一些抽象的难以直接观察或难以理解的现象,而利用多媒体则能方便地模拟动态以及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处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加快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一般的体育教材,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常规的教学模式,教法辅导和训练学生。但对于体育教学大纲中没有的运动项目,如器械项目,教师示范难度较大,学生不能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加之初学者畏惧心理较大,对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全过程,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讲究一定的策略,做到辅在关键处,辅在疑难时,有利于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习也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科技在学校教育中应用的产物,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具有个别化、自定步调和步频、交互活动等突出优点;它在数字教学、图形处理、动画制作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难以理解的宏观、微观概念、空间的现象和事物得到了生动的再现,提高了教学的形象性;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有利于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介绍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和授、讲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理想的。反之,在上课时采用了多媒体电脑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画面出现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的文字解释打印在屏幕上,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更有劲,更积极主动,对动作要领理解更直观,掌握技术动作更快。

有利于在开放的渠道中增加信息的密度。多媒体教学的快速反应和随机变化在教学的强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显示出极大的潜力,它使各种信息的高速度传递成为现实。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复杂过程,繁杂的文字处理,通过多媒体简单的图像表现出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信息。

信息化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包括对传统教学手段的改进、更新,以及对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开发和利用。从目前教育现状来看,学校现代化体育教学手段的运用水平还很低。因此,立足中国教育现状,改进传统的教育手段,积极开发、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步推进学校教学手段现代化,也将是学校体育教学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

6.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六

关键词:初中 英语 信息技术

摘要: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其应用范围愈加广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接受知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障碍,使教学更加生动,让师生交流更加顺畅,有利于学生们通过网络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同时可以在教师间共享信息资源库,使教学资料达到共享的目的。本文针对信息技术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系统阐述了初中英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如何结合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师不需要浪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板书,将教师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对知识进行详尽的分析,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对知识的建构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促进了学生对循着知识的发展脉络,自主进行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针对初中英语教学质量较差的状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初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尽快对英语知识进行内化,使英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以往信息并不发达,初中教学的课件制作没有太多的变化,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是教学越来越向更开放的形式发展。教材也由单一变得日益丰富和多样化。学生可以根据基础教学的需要,借助课本学习知识。也可以通过开放性的网络,借助各种虚拟手段,共享适应初中生学习的英语知识。教师可以对网络中获取的内容进行信息整合,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借助信息技术,初中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技术使抽象的英语知识具象化,变成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使教学内容更易于被学生理解。这种方式的教学,使得信息得到了极大的扩充,知识范围也更为广泛,课堂的结构则更趋向开放。

(二)教师在课程整合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们初中教师,如果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继续以前的教学角色、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话,很难想象教学质量怎样才能提高,怎样才能使初中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以前,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往往沉醉于知识的传达,较少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信息技术发展下的教师需要转变角色,适应自己在课堂中指导者的新角色,借助各种教学手段的创新尝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进行转化。

因此,教师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者,需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信息意识,自主学习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熟练掌握各种教学软件的应用,了解更为便捷的网络搜索方法,从而为学生提供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课件。教师要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条件。

(三)学生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所担任的角色

学生在传统教学工作中一直处于“被”学习的角色。学习本该是主动的,但是传统的教学手段,使大部分初中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初中英语的教学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初中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服务对象或者是服务中心,是学习中的主体对象。在初中的语言课堂中,学生要能够利用课堂所创设的英语学习环境,来构建知识的认知过程,达到语言运用练习的作用。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技术特有的声、光、图片、色彩、动画、影像等一体化的效果,让学生通过感官刺激,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因此,科学技术与实际的教学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学工作效率.二、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模式(一)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方法

初中教师通常是信息技术的直接应用者,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尽快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现代网络教育发达的情况下,教师要借助网络资源,制作信息技术课件,不断充实初中英语教学的方法。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制作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课件,激发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兴趣。比如应用幻灯片制作课件、PPT课件等。教师要借助开放的网络环境,学会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共享优化自己设计的信息技术课件,借鉴教育资源库中其他教师的信息技术课件,对自己的课件设计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由于学生们对网络都非常感兴趣,初中英语教师可以考虑在教学中选择部分网络流行用语应用于教学,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不再抵触英语教学。同时,我们教师也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学习其他同仁的优质课件,推动初中英语教学尽快实现向现代教学方式的转变,不断深化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成果。

(二)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思想

现代教育思想要求初中教师要运用现代的教育理论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设计、评价和管理,以便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尽可能达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教师是英语课程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必须要树立现代的教育思想观,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初中英语课程的探索、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营造现代教育的技术及资源环境,建设起现代化的初中英语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全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和协作性学习的特点,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探索和创新尝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转变了学生角色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工作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探究,使教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内化。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资料或是自己所查找的信息资源进行个别化或协作式的交互英语学习。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丰富了教学内容,以“高密度”、“快节奏”的方式在课堂呈现较大的信息量,加快学生的反馈速度,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其随机性、灵活性、信息多维性和具体化的展现方式,把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可听的动感内容,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收集相关的图像、视频、录音材料等素材,丰富了课栏内容,生动的展现了课程内容,也更生动的从多种感官渠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收。

三、信息技术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信息技术教学体现了当今社会科学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既给教师们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挑战。信息技术具备了许多独特的功能,更具备了广泛应用于教学的潜能。但如同任何其他工具一样,信息技术应用于语言教学学科,只有经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与合理开发,才能充分的发挥其潜能。更明确的说,信息技术运用的成功与否,依赖于能否有效地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切实地发挥信息技术的特质。为了更好地管理课堂教学并兼顾知识的传授,用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这也要求英语教师必须抛弃陈规,放开视野,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课件制作等方面的知识,这有利于推动和促进初中英语教学。同时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又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课件的使用要学会处理度和量的关系。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课件,忽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影响上课的效果。在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不能让学生被不停切换的幻灯片剥夺了思考时间,从而产生厌倦和疲劳感,特别是让基础差的同学茫然无措,增加了畏难心理,适得其反。

四、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与研发的工具,可以整合课程中的一切学习资源,使初中英语的教与学达到高度的协调与统一,形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师生积极互动的高效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可以通过生动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演绎逼真的知识构建过程,方便学生掌握知识点,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课堂,而且为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的初中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学生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巩固课堂知识,又可以根据能力,拓宽学习范围,更适合于初中学生的需要,给与学生更大的学习主动权,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同学分享课后的复习及课前预习,如文化背景知识、学习参考资料、图片等,也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听、说训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7.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七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急救护理学,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存在于我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技术成为了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我们的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更是如此。而90后学生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对象,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吸引和满足他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信息化技术运用于我们的专业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信息化技术,不单是指计算机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而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将知识和技能构建成学生自己的体验,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并获取知识和技能。改变传统课堂里,教学为主体的课堂环境,而是把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形象而生动的呈现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学习,合作式地探究,科学合理的构建了知识信息。以《急救护理学》心肺复苏的教学为例,谈谈信息化技术在教学用的运用。

1 信息化通讯工具通讯

即腾讯QQ、微博、微信等通讯工具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在课前,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化通讯工具,将心肺复苏的教学任务传达下去。学生把这些信息技术应用得非常娴熟,他们能够很好的参与到其中。为了督促学生的参与,同时也为了检测他们自主学习的效果,会要求学生把他们完成的情况录制成小视频通过这些通讯工具反馈给教师,让学生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地互动,也便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生也乐于其中。

2 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PPT、录播系统、视频网站等信息技术技术手段

教师在备课阶段,充分地利用知识建构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的原理,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平台,将心肺复苏的知识结合学生的体验,帮助其建构成有意义的知识经验。精心制作PPT,将知识有条理地呈现。在操作演示环节,充分利用录播系统的优势,将操作环节放大,学生能够近距离的观摩,并参与到演示环节。还可以利用一些精品资源学习网站,播放心肺复苏的操作视频。

3 课后充分利用电子模型、微信、腾讯QQ练习心肺复苏并反馈

课后,让学生自主练习,录制视频,通过微信、腾讯传送给老师,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指导学生练习。学生自主约定心肺复苏的操作考核,并作为期末技能成绩的一部分。

4 网络评价系统

心肺复苏的理论考核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凭借学习账号进入,点击考试环节,便可开始考试,考试结束便可知成绩。技能考核可以约考现场,也可以通过视频短片将操作传送给教师,达到技能考核的目的。同时有教学评价系统,通过学生的评价和反馈,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设计,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 结束语

信息化技术运用于职业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MOOC、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的职业教育改革。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不仅改变了教学的媒体和手段,也对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促进职业教育的整体教学改革和变化。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信息化技术有意义的构建知识网络,自主协作的学习,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达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更多的教学实践,更多的教学改革,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占昶.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的研究[J].新课程:教研,2011(5).

[2]张雪燕,周乐山.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现状及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4).

[3]王小丽,费素定,黄金银.WPBL在危急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97).

[4]李丹丹,隋树杰,仰曙芬.网络教学评价及其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3,3,29,6(90).

8.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八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学生兴趣

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能使学生自主地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对文字、动画、视频、图像及声音的处理,将课堂教学涉及的问题情境创设出来,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参与学习解决难题。

如对《小池塘》这篇课文进行讲述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作者面对美丽的小池塘后产生的联想和赞美之情呈现出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用歌曲引入课题,有利于学生放松,用舒畅的心情欣赏美文。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就可以利用图片展示大眼睛和视频演示一闪一闪。这样直观生动的学习能启发学生说说对小池塘的印象,以及激发去小池塘走走,对小池塘产生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再次走进文本感受小池塘的明亮和美丽。

再如教学《鲜花和星星》时,为了让小朋友们感受诗人笔下白天满地鲜花和夜晚漫天繁星的美丽,激发他们对散文诗的浓厚兴趣,我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了与课文相关的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作为背景音乐。上课初,我先设计了两个简短又可爱的谜语让孩子先接触课文中的两个小主角留下悬念,接着以一张配有散文诗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青春活泼的音乐声中,我动情地诵读全诗,激起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理解诗意时我演示了课件,当满地鲜花和满天星星融合在一起时,孩子们满眼望见的都是美丽的画面,学生眼神中透露出的异彩不但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使感情得到了升华。

二、信息技术与学习重难点

在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将静态知识变为动态场景,将抽象文字变为具体事物,还可以将片刻间千变万化的事物定格,像这样把枯燥无聊的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实物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对重点及难点的兴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并突出教学重点。

1.化困难为简易

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会为了强调教学重难点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最终目的是想让孩子从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经验中理解和记忆知识,以为自己讲得多,学生就掌握得多。然而,这些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在生硬的传授过程和文字说明中根本没法有自己的理解,更别说接受并掌握课文知识了,有时甚至使学生产生疲劳和厌烦的情绪。信息技术能用多媒体形式将困难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好理解。

如教学《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时,提到了“上游”和“下游”,单从文字上可以简单地猜测出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而对于课文中狼说小羊在下游喝水弄脏了他上游的水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了。对于这个问题,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在课件相应位置标识出上游和下游,并用箭头表示出水流的走向验证狼的说法,这样能让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到狼当时是故意找茬。信息技术演示能让孩子们从不明白到清楚地了解,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再如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时,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课文中到底是小松树长得高还是大松树长得高,我同样用了类似方式方法,在课件上简单地演示山下大松树的具体位置和山上小松树的位置。这样其实还不明显,小朋友们仍然无法正确地判断,此时我利用白板功能将山上的小松树移到山下与大松树站在同一地面上,这样就很好比较了。孩子们从这一简单的演示中真正明白课文讲的内容,从而清楚地记得比试过程,相信他们会以这样的方法举一反三学到更多知识。

2.化抽象为具体

语文教学中,很多字词只看字面就能猜出表达的大致意思,好比象形文字,而有些却是不能的,单纯的字面与它表达的意思完全没关系,像这样抽象的字词怎么理解呢,信息技术能很好地帮助你解决这一难题。

如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时,学生很难理解其中表达的意境。使用“千”、“一”这样抽象的数字往往给人以单调、平淡、枯燥乏味的感觉,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更是不能想象距离到底有多长,时间到底有多快,大大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难度。然而,在中国古代文人作家留下的诗词歌赋中,绝大多数都对数字进行特殊处理,运用对比、夸张、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为了很好地理解它们,我们不得不借助信息技术,最简单的就是用图片演示“千里江陵”,从缩小的地图上也能展示这段长距离,而后一句老师可以借助影像用一匹马来回奔跑解释“一日还”。有了信息技术,使这些抽象的数字表达具有形象性,孩子们慢慢了解并掌握,渐渐学会如何运用,当然在学习中他们也体验了一把作者当时的心境,这对孩子是非常有意义的。

3.变静态为动态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往往渗透着许多自然生活知识,如《乌鸦喝水》一文向学生介绍了乌鸦喝到水的原因及过程。小朋友对生活方面的知识积累极少,乌鸦喝水这一过程对他们而言充满神奇的色彩。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整个过程,教学本课时我利用课件,通过动画展示石子落进瓶中,瓶中水渐渐上升的过程。屏幕上,将瓶子中的水逐渐上升到瓶口的整个过程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把本来用许多语言也很难说清的过程用几秒钟的动画演示,变得形象易懂。

在学习《鲁班和橹板》时,我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了鲁班看到鸭子脚蹼在水中的场面和撸板在水中使用的过程。通过两者动画对比,孩子们有效理解鲁班发明撸板的原理,同时让孩子的思维更活跃起来,还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创新思维

一堂精彩的、有特色的语文课不能局限于课文本身,需要体现出孩子们独特的想法及让孩子们学到不一样的知识。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需要老师正确引导,给他们创造条件,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尽情地展开想象,发掘出可贵的创新思维。

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我重新播放动画录像,在狐狸望向树上乌鸦时定格,引导学生想象,问:“如果这只乌鸦第二次遇上这只狐狸,她的肉还会被骗走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故事继续编下去。”在学生进行小练习之前,先让孩子们确定故事可能发生的结尾。学生兴趣盎然,很快编出了好几种故事结尾。之后请他们继续大胆想象,一起评出几个精彩的故事结尾,这样轻松又开放的学习过程调动了孩子们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文学习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随着信息时代发展,以多种媒体形式相结合的信息技术具有各方面优势,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和常规教学手段结合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巧妙高效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能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孩子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电化教育研究,2001,8.

9.信息技术在小学几何教学中的运用 篇九

【论文摘要】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见”即视、听感官的利用,信息技术正是为了满足学习过程的心智需要,利用可供学习者观看、体察的教学媒体,创造感知条件和环境,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及流畅性,产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从而在小学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见”即视、听感官的利用,信息技术正是为了满足学习过程的心智需要,利用可供学习者观看、体察的教学媒体,创造感知条件和环境,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及流畅性,产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从而在小学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创设感知情境,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情境,《辞海》指“情景、境地”,也引申为环境、氛围,是为个体所感知并能引发情感活动的特定环境。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脑力活动,只有在一定的情境及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为。在小学几何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对刺激物(刺激信号的形状、色彩、密度)和当量(节奏、强度、时间)等的控制,创设情境,诱发儿童大脑了皮质相应区域的兴奋,使人的思维活动中枢及语言中枢处于“优势兴奋中心”,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在头脑储存丰富的表象,展开丰富联想,感受求知的乐趣,激发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电脑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优势及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使抽象、枯燥的几何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趣味横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几何易学,使学生乐学。

1.让静态的图形动起来,使图形说话,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正确的几何概念,掌握图形的特征及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几何。

人们只有清楚的观察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才能准确深入的认识事物变化的规律,从而在丰富的表象中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正确的概念。几何概念的形成也不例外,很多几何概念都是动态的发生概念。如直线这一概念就很抽象,而利用CAI课件可生动的展示出向两端无限延伸的动态效果,伴随由近及远的飘渺声音,线条闪烁延长,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特别是圆这一重要几何概念,特别抽象,而且内容多,传统教学往往教具一大堆,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师生忙得不亦乐乎,结果学生却对圆的认识模模糊糊。但利用CAI课件辅助教学却显得轻松愉快,学生掌握圆的概念清楚、准确。教学时:

(1)首先在屏幕上显示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钟面、车轮、交通标志、呼啦圈等),问学生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然后点击鼠标,每个图形变成不同大小的圆,从而建立圆的表象。接着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进一步拓宽表象。

(2)然后揭示圆的形成,屏幕出现动画:一只小牛脖子上系着一根绳子拴在木桩上,小牛绕着木桩跑一周回到起点,小牛跑动的轨迹,动态的展示出曲线,回到A点形成一条封闭的曲线就是圆,这样直观形象的展示出圆的形成,过目难忘,基本建立了圆的概念。

(3)电脑展示用圆规画图的过程,一脚固定,一脚旋转,然后学生尝试画图,通过手、眼、脑各种感官的参与进一步认识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

(4)电脑动态展示圆各部分,圆心、直径、半径,这样就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深入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相互关系。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根据学生讲述,运用多媒体技术动态地演示已学过的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用割补方法拼成已学过图形进行公式推导过程。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这时,出示一个圆,提问:圆能不能也用割补的方法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如果能,会是什么图形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猜想,畅所欲言: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他们用学具圆进行实际操作,想办法用割补法拼成自己想象的图形加以印证。这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性、新颖性及多样性,创设感知情境,在学生头脑储存丰富的表象,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通过以上的实例可以说明,在几何概念教学中合理的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让静态、抽象的几何概念,通过声音、图形、动画的融入变得生动活泼,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学生一人或两人一台电脑,分小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学生主动探究几何概念的产生,这样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掌握几何概念,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使学生喜欢学几何,突出教育理论中一个主要原则:人们对喜欢学的东西学得最好,用所有的感官学会学得最快。

2.利用CAI课件、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提供的智能化操作平台进行教学,把教学模拟实验引入几何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以研究者的方式学习几何,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在小学教学中除自然课有实验外,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动手实验,很少听说有数学实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一些定理和公式,几何事实的发现过程被削弱了,从而阻碍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发展,因为学生面对新的几何定理和公式,发现这些所谓旧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和创新。

利用CAI课件、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提供的智能化操作平台,可以把很多数学实验引入几何教学中,将几何知识产生的过程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例1: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通过剪切、平移将平行四边形拼合成与它面积相等且等底等高的长方形,通过CAI课件提供的虚拟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完整展示在学生面前,概括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感悟到转化的思想在几何学习中的妙用。为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推导实验打下基础,并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过程中接受严密的逻辑思维训练,同时形成一种学习几何知识的方法,产生一种自我尝试,主动探究,乐于发现的需要、动机和能力。

例2:在教学圆周长计算公式时利用“几何课件”进行实验,更显示出其他手段无法代替的效果,学生在“几何课件”的操作窗口中借助画圆工具,拖动鼠标能轻易的画出大小不同的圆,软件提供的度量功能可以快速的显示所画圆的周长和直径的长度数值,调用比值计算工具能自动生成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圆周率的概念就呼之欲出,本课难点不攻自破,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就水到渠成的展示出来。

例3:教学圆面积计算时,先动画展示等分圆的过程,再演示出拼合成长方形的过程,通过几组类似的实验,等分的份数递增,拼成的图形越来接近于长方形,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和观察、比较得出这样的事实,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长相等于圆周长的圆柱体体积公式推导实验,也能有力的证明计算机模拟实验的优越性,它突出的优势在于帮助学生从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几何对象之间的数学关系与空间关系,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以研究者的方式学习几何,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不需要由教师作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并有利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实践表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对于数学教学的深化改革确实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提供感知材料,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在人的感知系统中,视觉接收的信息量占80%,观察是人们认识的开始,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现代教育技术借助视听研究成果把现代光学技术、电子技术、表现艺术融为一体,为数学教学提供的视、听教材内容广泛、充实、具体。在具体运用上,遵循人体感知规律博采从长,扩展和强化了人的感知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运用电脑演示将一个圆分别等分为16、32、54、128„„等份,再拼成的图形越来越逼近长方形,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这时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

(1)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半径有什么关系?

(2)如果圆的半径是r,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

(3)依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整理出圆的面积公式。

这样通过媒体提供的感知材料,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规律,让他们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创造性地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三、适时感知铺垫,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学生在生疑――发现问题,思疑――寻根问底、分析问题,释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因此,教学中灵活运用电教媒体,巧设疑难,为学生创设更多创新的思维空间。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是创新的起点。教学中不仅要设置思维障碍,促使学生质疑,更要为学生主动质疑,积极质疑铺路架桥。由于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有的学生敢于也善于质疑,有的学生不善于质疑,更缺乏勇气和自信。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提出不同问题,打破常规,勇于开拓,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多媒体显示一道思考题: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14平方厘米,求平形四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单位:厘米)(见图一)

学生没经过多少思考就能按常规方法求出解。(14×2÷7+8)×7=84(平方厘米),这时我不直接问“还有其它解法吗?”,而是先用多媒体展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然后让学思考:为什么要把14乘2 ?经过一番观察与思考,学生终于提出疑问:“能否用割补法转化图形,再求解呢?”这时,伴随着悦耳的轻音乐,多媒体动态展示由例图转化成图⑴-⑶的过程。学生立即由无序思考转向有序思考,很快就得出几种新颖、独创的解法。(见图二)

甲生说:将阴影部分沿高剪开,平移至左边,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1)得解法⑴:8×7+14×2=84(平方厘米)

乙生说:过阴影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作平行于阴影三角形斜边的平行线,如图(2),得解法⑵:14×2+8×7=84(平方厘米)

丙生说:在平行四边形内,以8厘米为长,7厘米为宽作一个长方形,如图(3),得解法⑶:14+8×7+14=84(平方厘米)

通过灵活运用多媒体,巧妙设置疑难,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诱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培养了思维的求异性、敏锐性,提高了创造性能力。

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关系到学生能否对一个数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分析、思考,较好地应用数学知识,改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适时地给予形象、直观的感知铺垫,带领学生同题异思,发展求异思维,可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及流畅性。

四、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保证人人成功。

教学时,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利用人少机会多的办法克服有限时空所带来的弊端。能让学生自学的尽量让他们自学,能通过讨论达到理解的,尽量让学生讨论。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教师设计好CAI课件,并把学生分为2~3人一组,每组一台计算机,由学生在计算机上自由自在地操作,选择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或将某一个梯形通过割、移、补、拼成平行四边形,然后在比较、讨论中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在操作讨论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学生间的关系更加融恰起来,从而为学生创新提供了一个好环境。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得到的是互帮、互爱、互相理解,获得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拓宽了发挥创新思维能力的空间,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共同分享成功的乐趣。

10.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服务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它也为现代化的教学提供了足够的帮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指的是教学中运用的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魅力,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给语文教育也带来了一场革命。

一、帮助老师更好的备课

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之前,教师备课时需要翻阅很多的工具书,查阅相关的知识。现在只要有一台电脑接入互联网,在网上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和教学相关的知识,如:人物介绍、背景资料、相关图片等。还有专门指导语文教学的网站也很多,老师们可以在网上交流教学心得体会,互相切磋讨论教学方法。利用网上资源备课,既省时又省力,内容也丰富。我们的语文教研组,还实行了电子备课,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形成的教案,是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帮助老师上好课

1、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段精彩的开场白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投入到自主的学习中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将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创设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场景,变成声情并茂的导入。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新颖、形象、直观、艺术化的特点,可以创设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无疑会诱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求精神。例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我首先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文件,使学生对这一来自西北的艺术形式所释放出来磅礴的气势所折服,进而产生一种探究课文内容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2、多媒体可以营造适应课文内容的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谓情境,就是“情”与“境”的交融。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编选了许多催情动人的好文章,这些文章里无不于字里行间,闪动着真挚美丽的人性光辉。但是文字给人的感染力毕竟有限,多媒体课件在这时就表现出了它的优势。如果我们老师能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设置课文需要的境界,让学生在或激昂慷慨、或壮美热烈、或幽默讽刺、或宁静雅致、或凄婉哀怨的氛围中多熏染、多涵咏,那必定会使我们的学生更好地领悟真、善、美的内函。例如《乡愁》一诗对故国家园、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学生怎么朗读都只能停留在文字构筑的意象里。此时若借助多媒体技术,用低回宛转的曲子配上如泣如诉的朗诵,更衬以夕照中的大海背景,相信学生一定会不自禁地溶在《乡愁》的愁韵里,对课文的领悟也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再如:《献给母亲的歌》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让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母亲,学会感恩,在老师的引领启发下,学生已经对母亲有了或多或少的理解,在课的结尾处播放一段满文军《懂你》的MTV,学生在歌声与画面的渲染下,一定会升华自己心中对母亲的爱。

3、多媒体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

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直观、形象,将许多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理解。以其手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简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文章中介绍了许多关于人类登月的知识,飞船上天的全过程,登月后的种种工作,如果只是靠老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每一个环节是什么样的?很抽象、难懂并且积极性不高,费时、费功,还不见效。这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及在月球上工作的全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图片形式,每到一个过程时,配上形象的图片,老师只要做简单讲解。这样就是本来抽象乏味的过程,变得形象生动了。学生读起来也会很有兴致,很快就能理解文章内容,教学目标落实得很轻松。将原来很繁琐的过程简化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多媒体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阅读一篇优美的文章时,我们可以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从文章中得到美的享受,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学习效率将会最高。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能披文入境,视听并举,全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强化感觉器官,动手训练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力,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讲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学习完课文内容后,可以要求学生不看课文,集中听配乐朗读,优美的语言、动听的音乐、充沛的感情,把学生带入了一个阳光明媚、鸡犬相闻、人们怡然自乐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沉浸在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心灵得到净化,同时也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

再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时,先以优美的钢琴曲为主旋律,再配以各种展示春天的优美图片。在这样的情境下,再跟上优美的课文范读,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分析课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时各自配上与之相对应的画面。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充分享受视觉、听觉各方面熏陶。充分地移情入景,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细细品味能当堂成诵。

多媒体引进语文课堂,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的优越性运用得当可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大放异彩。

在科学技术发展飞速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为现代化的教学提供了足够的帮助。尤其在语文教学中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但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而且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给语文教育也带来了一场革命。尤其显现是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备课时是我们的导师,课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适应课文内容的情境,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形象

科学

导师

效率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1.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一

语文难教,作文更难教,语文教师普遍有这样的体会。从以前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下问题:教学过程呈现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单向性。在课堂上,老师展示教材上的题目,并且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学生做指导,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写作文,而老师又依据学生的作文是否合乎“要求”给以修改,打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要被动地听老师说要求,还要被动地接受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写的作文的评价。这就使得作文教学存在以下弊端。

1.学生闭门造车,思维堵塞

作文的素材应来源于生活,且《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只有当学生懂得观察生活以及身边的事物,他们的作文才会有生动而丰富的内容。传统作文教学过于强调甄别功能,学生在违背自身想法和观点的情况下便出现了抄、背和闭门造车、与实际生活相脱离的严重现象。

2.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想法不一致

我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项调查,“当你见到一个作文题目时,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85%以上的同学说不知道写什么。由此可知见,对于一篇作文,难住大多数学生的不是怎么写,而是怎么写来才合老师的心意。平时,我们老师指导作文时,则把重点放在教学生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上。这就导致了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与需求不一致的情况。

二、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冲击,作文教学也随之呼唤新的教学模式。多年来,我注重把信息技术运用到作文教学中,主要有下面一些做法。

1.运用信息技术再现真实过程

我曾经上过一次用电脑制作印章的微机赛课,当时我请我的朋友给我摄下了上课的整个过程,并把课剪辑后放到了校园网上。作文课上,我把学生带到了微机室让学生一边看录像,一边回忆当时上课的情景,学生似乎又回到了当时的课堂中,他们象仍在赛场一样。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部分,他们可暂停下来或反复播放并仔细观察,从而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引发出更加深入、广泛的思考。

2.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写作情景

“作文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书面表达,这种表达的起因完全是出于一种需要。”在中学生的眼里,他们对天上的小鸟,地上的蚂蚁,对身边人的一举一动,都感到新鲜与好奇。面对这些丰富多彩的事情,他们心中一定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因此,我们可以多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作文不知道该写什么而发愁。但由于中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高兴得快,忘得也快,而有些事情孩子们又不可能及时记录在作文本上,当等到活动结束后老师再要求写时,孩子们往往只记住个大概,很难回忆起当时的具体情境。活动中哪个同学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其他同学有什么反应他们都记不上来了。因此,这就出现了活动花费了大量时间,但为学生提供的写作帮助却很少。但是,当学生亲身参与了一个活动,有了表达需要的时候,我们能把当时的情境再搬到课堂中来会怎么样呢?现代教育技术因其有准确记录和反复播放的功能,无疑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3.运用信息技术搭建合作平台

21世纪之所以称为信息时代,之所以要让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进行事整合,其原因就在于信息技术使人们之间的合作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广泛、更深入。我们的作文教学既然定位在习作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集体力量,使学生互学、互助、互评、互赏。在学生进行作文时,我通过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了合作作文的平台,他们互相交流材料、共享材料,因而使每个人都能拥有更广泛的素材。

4.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时空的限制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事物却转瞬即逝。我们事先不可能组织学生观察,这也就白白错过了一次训练学生观察、习作的良机。而现代信息技术恰好给我们这样一个平台,使我们能更好地创设出习作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世界,认识一些我们平时甚至不可能接触的事件。如我们可以搜集到许多彩虹的图片、视频,剪辑好了再给学生播放,这样,从彩虹一点点出现,到彩虹慢慢退去,学生都可以观察得非常仔细并且陶醉在其中,从而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三、信息技术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我转变了作文观:作文应成为学生的需要,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过去,教师之所以感到作文难教,学生之所以感到作文难写,主要原因是学生受到知识窄、视野范围小的限制,出现无话可说的局面,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语文学习的水平。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延伸功能,它可以使作文课堂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大大增强教学的功能和人体器官的功能,大大提高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世界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还能提供替代的经验,实现具体与抽象、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搜集、积累材料,在更快捷的平台上写作文、展示作文,有助于消除学生对的畏难心理,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材料,事事皆可作文。在大量的资料面前,学生必然有话可说,甚至不说不行,从而主动地进行作文。经过大量自觉的作文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大大地提高。去年,小学生毕业检测,我有一个学生的作文竟然得了满分,在这之前,我所教的学生中从未有过这样好的成绩,这实在令人鼓舞。

12.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篇十二

(1)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唤起学习欲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之上的, 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 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成学习的动机呢?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的性格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 通过图文、动画、音响及色彩等形式, 辅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 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 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 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 从而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让他们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如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 我们可以采用影片导入的方法, 先播放《蓝光闪过之后》中唐山大地震中的片段, 当学生看到顷刻之间, 道路被毁, 房屋坍塌, 人们被压在废墟下痛苦地呻吟, 而侥幸跑出来的人则不顾一切用最简陋的工具找寻自己的亲人……同学们流出了眼泪, 教师适时地告诉学生:“孩子们, 有一年, 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也有这样一对地震中的父子, 他们同样值得我们感动!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样的情境创设, 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 明确学习目的, 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2) 运用信息技术解疑化难, 变抽象为直观, 突破知识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 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 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 当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 过去靠老师口如悬河地解说, 手舞足蹈地比划, 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 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如教师在执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 让学生认识小鱼、老牛、燕子它们尾巴的作用是本课难点。借助文字和插图是无法满足学习要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妙趣横生的动画来突破难点:小鱼失去尾巴无法游水沉在河底;老牛失去尾巴被蝇子叮得无法安心吃草, 还得了重病;燕子失去尾巴无法掌握方向, 一头撞在屋檐上。通过逼真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诙谐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明白了道理。这样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 便于理解, 突破了难点, 感悟也水到渠成。

(3) 运用信息技术延伸拓展, 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完美结合

语文课程的学习, 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 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 提高素养的过程。因此, 在教学中, 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 应从更广阔的层面上来切入。但教材的容量一直是传统的语文教学难于解决的问题, 因此内容的宽泛性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就成了比较突出的矛盾。而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具有丰富性与交互性的特点, 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加工信息, 能极大地拓展语文教学空间、时间和信息量的外延, 开阔学生的视野, 同时在信息能力方面也得到学习与锻炼。教师依据教材, 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 收集资料, 获取新知。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 教师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 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 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 去创新。体现了我们的课堂是动态的课堂, 是开放的课堂。比如, 《自然之道》一课中, 学完正文后, 由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人类行为与动物命运或生态环境的事例, 丰富见闻, 激发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兴趣, 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 加之课程标准指出,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 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 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所以, 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就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源, 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 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当然, 语文学科有其独特的性质, 信息技术再完美无缺也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 它与语文的整合要建立在凸现语文学科性质的基础上, 脱开了这一点, 两者的整合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我们只有紧紧抓住语文教学的个性, 彰显语文教学的特色, 再辅之以现代媒体的技术手段, 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提高, 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时代气息和生命活力。

摘要: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唤起学习欲望;运用信息技术解疑化难, 变抽象为直观, 突破知识难点;运用信息技术延伸拓展, 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3.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的高中学校都加大了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力度,可尽管如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大部分农村学生初中时根本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教学,与更早接触计算机的城市学生相比,水平相差甚远。然而当这样一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在一个高中班级时,教师要怎么做才能平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问题呢?分层教学法针对这种水平悬殊的教学有独特的优势。充分利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才能让学生充分发展、共同进步。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由于学生存在水平差异而不得不采取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接受教育的地方不同,家庭环境不同,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可能达到同一水平线。由于初中接受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存在差异,到了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自然存在很大的区别,这种情况下,如果强制采取中等的教学方法教学,就会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学不够,基础差的学生学不透。这样一来,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反而更加艰难。因此,分层教学法是解决这种两难问题的最好办法,将学生按照基础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组教学,不至于让基础好的学不够,也能让基础差的接受他们能力范围内的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切实践行了学生有个性差异的观点,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正视学生的差异性,这种教学方法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顾及并照顾到,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他们最好的水平。

二、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一)学生分层。

教师通过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将学生进行分层,具体方法比如说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直接询问学生个人,甚至可以通过考试来分层,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分层,可以分为A、B、C三层。然后根据这三层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但需要记住这个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学期都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二)教学目标分层。

既然已经将学生进行分层,那么教学目标自然也需要分层,我们不可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毕竟学生本身基础的不同导致了他们的教学目标不同。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已经形成的学生分层将教学目标分层,如A层的学生一开始就要求能够达到基本水平,完成基本任务就好;而C层就要求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还要自我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B层的学生教学目标居中就好。

(三)备课讲课分层。

教师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后,就需要采取措施来践行分层教学的理念。教师要想成功教学,首先需要备好课,通过认真研究教学大纲,阅读教材,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备课。教师需要将对于A、B、C层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方案制定出来,如针对A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要怎么做才能够既符合A层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让A层学生学习到新的信息技术的课程。其次,讲课时教师需根据自己的备课内容分层授课,在课堂上可以对于C层的学生尽可能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对于A组学生则需要多加关注,必要时可以进行单独辅导,以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法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十分有效的,但分层教学并不是分班,只是教师对学生基础的必要衡量,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办法,而不是重点培养优等生,忽视基础差的学生。分层教学讲求的是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上,运用分层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力,让同一个班级、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这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通过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的最高水平,让教学方案得到更好的实施。

14.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四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接近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它显示着无比强大的策略,它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现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过程、方法、细节等活起来、动起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审美愉悦,变要我学为我乐学,实现素质教育主体性;能减轻老师劳动负担,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它具有诸多优势,因而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但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服务、发挥其最佳效益,是一个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和探讨的永恒话题。

随着校园网的投入使用,我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确有“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感觉,下面就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望方家指正。

如前文所述,多媒体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实现了许多原来在语文课堂上难于达到的效果,然而,它并不是语文的全部,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它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借助的一个桥梁、一个中介,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主要起辅助作用。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多媒体使用的问题上首先必须把握好一个运用的度,必须贯彻“需要就用”、“自然和谐”的原则,用得“准、巧、活”,而不让人感到教师这节课就是为了应用多媒体,多媒体语文课堂上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教师在课件制作、课堂结构设计、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多注重实效,少搭花架子,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具体做法如下:

一、注重突出学科特征,体现文体、课型特征。

听、说、读、写、品味语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因此,这些特征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要有很好的体现,决不能以视听代替朗读,以视听代替训练,以视听代替讲解。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型,在多媒体的运用上要找出最佳的切入点,以体现出各种文体的、课型的特点。

我们知道,语文学习,特别是课文的阅读、理解与鉴赏,总离不开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接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联想,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与作者发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而实现,但选入课本的有些课文,由于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材本身又没有提供太多可理解的知识背景,学生无法进入到对文本的理解中去,这时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发联想,指导朗读,品味语言,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例如教材中《哪咤闹海》、《赤壁之战》等课文,我利用已拍成的电视剧的优势,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剪接,做成视频文件,插入课件中,在学生初读课文时,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或生活积累,思维呈散乱状态而不能深入理 解课文时播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强于教师用大量的时间、大量的语言转述时代背景,描述人物来得更直观形象,带着在视频文件中获得的直观感受,学生再读课文,文中的语言,文字就能转化成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进入学生的思维中,参与到学生的理解、鉴赏和再创造活动中来,随后,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课后在网上搜寻与课文相关的素材,为课文分析做准备(教师提供网址)。

有些诗歌小说存在生活体验缺乏的问题,说明文同样存在不能理解的问题,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文件,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正因为此,大部分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即使文章的语言再准确,也不可能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或事例。这时,运用多媒体技术,侧重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引导学生观察,展示事物的特点,指导学生从结构、功能、用途等方面说明事物。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又使学生获取了准确的知识。例如在学习《赵州桥》一文时,我先播放以课文内容为基础,配以朗读和示意图的视频文件,不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赵州桥设计的科学、施工的巧妙,而且纠正了学生因科技知识缺乏而产生的认知不足,比如桥长和拱长的区别、道路有无坡度等。之后,我又组织学生通过网上查询石拱桥相关资料,开展交流,获得了巩固知识和拓宽知识的双重目的。

我还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灵活、容量大的特点,上好作文课、练习课、复习课、活动课等。

二、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主体性教学是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比传统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强化教学过程的民主性和开放性。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图、音、文交互的特点,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巧妙的情境,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

三、体现出教师的教学个性

语文多媒体课堂不能“以机代人”,因此,在课堂上,学生需要真实、自然的情趣交流,在学生心中机器永远是机器,机器的赞美与教师的一句表扬在学生心中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己所长。如善于朗读还是善于写作;善于激情还是善于理性分析,并与多媒体紧密结合,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使不同的教师展示出不同的教学特色来。

四、教学环节过渡自然

语文课中各种电教媒件如何使用才能用得恰到好处,使整个课的教学环节流畅、自然,语文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进行巧妙的设计。

通过一年多的改革实践,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均有不 同程度的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觉性有了喜人的变化。我也深切体会到:

1、把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教学各自优势进行有效整合是进行课改的基本出发点,是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导”上,导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的学,使学生会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是学生拓宽视野的引路人。

3、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主动”上,学生在拥有大量素材的条件下,才能使课堂活动起来,课后适当安排与教材相关的资料供学生继续学习,才能达到知识迁移的根本目的。

15.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五

1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教育的手段一直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良, 不同时期的教育模式在当时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 我们回头看看古代的教育方式, 也许会觉得落后, 也许会觉得古板。但在今天看来, 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地步, 正是有无数教育先辈的努力而成就的。进入21 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 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种背景下,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也随之出现。“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大约在20 世纪90 年代就已经被提出, 最初的提出国家是美国。在美国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策略中, 就用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中的相关措施, 这也被认为是21世纪以来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而教育信息化最初由美国提出, 最主要的原因也在于美国在科技方面的发展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因此具有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来支撑这一改革方向的实施。

从学界对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定义来看, 教育信息化指的是将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在日常的教育手段中。在这一过程中, 要求教师全面掌握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设备以及网络资源等的使用, 以此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之路。除此之外, 在教学评价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考试等方面, 也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 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计划, 以评价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 因此具有很多现代化背景之下的特征, 如多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这些特点使得教育信息化后可以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速度, 促进教育不断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 必然会吸收很多现代化技术在日常的教学方式之中, 传统的一些思维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要用机器或者计算机等来代替教师, 代替所有的教学模式, 甚至连教材都全部采用电子教学。虽然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会倡导这种教学模式, 但并不能让这种完全的信息化来代替教师的教学, 否则只会将教育推向到一个极端的境界, 这也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2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及存在问题

英语是我国高校中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 因此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英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 从整个社会到学校再到家长、学生, 基本都比较重视大学英语的教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述, 学生听讲。由于语言学科的自身特性, 一般还需要使用录音机等设备来播放听力相关课程。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即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讲述基本集中在单词、句型和段落的讲解以及语法的解析等。由于课程内容本身的深奥, 这种相对生硬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同时也会影响教师的授课效率。一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讲解, 还需要在黑板上书写大量的板书, 耗费大量时间。而学生在阅读教师的板书时, 有时会因为黑板本身的缺陷而出现认不清板书的情况。这些情况都极大了阻碍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开展, 既影响教师实际教学水平的发挥, 也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导致很多学生都处于得过且过的情况。

无论是“填鸭式”教学, 还是刻板的教学方式, 这些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知识强硬地“塞”给学生, 但却忽略了学生真正能吸收的有多少。因此对于现行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来说, 最大的困境莫过于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增加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学习英语, 而不是完全由教师作为主导, 强迫性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明白学英语是为了学习一门技能, 而不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而学习。而实践也已经证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下, 对于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困境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

3 教育信息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1 教育信息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构建

从目前我国高校中英语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 大部门学校都开设了多媒体教室或专门的语音教室, 为英语学科教学的开展提供基础设施。而这一做法也是最常见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表现之一。而从具体的教育信息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构建来看, 单一的设备建设只是基础性工作之一, 具体的策略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首先是探究新的教学模式, 优化信息化的教学过程。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和信息技术手段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从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主流教学措施来看, 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是最常见的。例如在很多学校中, 教师在英语课教学时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述, 学生听讲的模式。但在这一过程中会使用很多信息化设备, 例如采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程内容课件, 将传统的板书电子化, 通过设备直接投影在白板之上。既节省了教师的授课时间, 又方便学生阅读记录更加清晰的笔记内容。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 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相关英语学习视频, 吸引学生注意力。多变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学习、接受内容。

其次是要明确师生角色, 明确信息化的基本目标。英语学科在过去很多学生的心中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学习, 但在全球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英语再一次成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 为了体现出英语的实践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单单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而是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让学生多用英语交流。因此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之下, 教师应当使用信息化设备来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 从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行情景化教学, 使学生体验到在英语环境中的交流生活的感觉。在此过程中, 信息化的技术应当作为辅助化的技术存在, 不能完全代替教师在课堂中的活动。因此, 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仍旧需要注重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保证课堂教学有秩序地进行。

3.2 教师信息化技术的培养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大学英语的教学之中已经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甚至在普通的小学、中学中都已经开始普及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的教学看似简单, 有些人认为不过是使用计算机制作一些课件之类。这种看法是十分狭隘的, 正式的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区别的,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 在信息化教育发展的今天必须要加强自身信息化技术, 这也是在高校中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措施之一。

首先, 学校应当开展专门的信息教育技术培训, 请专门的人员进行培训, 让教师掌握一些信息教育技术的使用方式。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就可以将其应用到英语教学之中, 这种意识是错误的。计算机技术虽然是教育信息技术的基础, 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要将大学英语的教学与其联系起来仍有许多新的整合方式需要学习。

其次, 学校还应当设置对教师信息教学技术的考核, 通过学生的投票和教师互相的评价, 以此考核教师的信息教育水平。同时也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考核方式来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术, 增加教学技能。

3.3 信息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而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情况, 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有很多好处。而在探究信息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中, 最主要的影响莫过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往往会伴随着情景化的教学模式开展, 这种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为开放,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分组学习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教师在适当情况下给予指导, 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和学习的主动性都会被激发, 从而促进学生的协调发展。

4 教育信息化出现的新问题

教育信息化是目前很多高校教育改革的方针策略之一,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很多存在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虽然这一新兴的学习理念已经被大部分学校和教师所接受, 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很多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只是在不得已的时候采用一些信息化教学手段, 真正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型教师虽然数量在不断增加, 但从总数上来看仍旧是不够的。

同时, 在一些学校中, 一些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堂上, 教师认为学生学习不过是应付考试, 因此会出现滥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一些教师在授课时完全采用多媒体设备, 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 与学生缺乏互动。这不仅影响教育信息化的开展, 更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5 结语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提出的, 在现代教育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随着教育改革口号的提出而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科技的发展, 在计算机技术的辅佐之下, 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出现使得在课堂上进行信息化教育成为可能。英语作为一门实践应用型学科, 尤其到了大学后, 学科的难度、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扩大,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取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很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1]杨翠萍, 刘鸣放.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及其培养[J].外语界, 2006 (4) .

[2]王林海.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状况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14 (6) .

[3]张倩, 姜雪.信息化时代微课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27) .

上一篇:五年级红楼梦读后感400字下一篇:党课学习心得体会,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