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的近义词

2024-10-25

曲折的近义词(共11篇)

1.曲折的近义词 篇一

导语:对于曲折的反义词,大家可以逐一学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曲折反义词,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曲折的反义词 :

直接、笔直、顺利、平直

曲折造句:

1、这本册子记载了他曲折的一生。

2、汽车在迂回曲折的山路上行驶。

3、《西游记》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

4、前进的道路有时是曲折的,不会总是一帆风顺。

5、曲折的河道里流着清澈的河水。

6、前进的道路不会总是那么平坦的,会遇到很多曲折。

7、这本小说情节生动曲折,很吸引人。

8、爷爷曾被打成“右派”,生活道路曲折坎坷。

9、我们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曲折,但是毕竟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10、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是这部小说的特点。

11、那部小说情节曲折内容丰富,十分引人入胜。

12、尽管道路曲折,但我们的前途却无限光明。

13、这部悬疑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14、这部电视剧情节曲折,越看越有味道。

15、他们一边曲折行进,绕过这些奇形怪状的庞然大物,一边寻找进入北极海的通路。

16、他上午很隐晦曲折地对我说了几句话,我还没弄清楚是咋回事他就走了。

17、老校长的前半生经历过许多艰难曲折。

18、张家界的山钟灵秀丽,水蜿蜒曲折,崇山峻岭将点点木屋村落隔开,宛如仙境中的神仙小屋。

19、杂文的言语有的隐晦曲折,言近旨远;有的明白晓畅,酣畅淋漓。

20、这本小说内容曲折离奇,让人读后觉得津津有味。

21、他有一种隐晦曲折、光怪陆离的表达方式。

22、转瞬之间,从曲折的山路有一队奔跑的马蹄声迎面而来。

23、这篇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24、整个歌剧的演出,情节曲折,感人肺腑,哀丝豪竹,扣人心弦。

25、建设“四化”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

26、这个故事的开头很曲折。

27、他的这番话隐晦曲折,令人难以理解。

28、进藏的车队首尾相接,穿越崇山峻岭,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公路上。

29、那条山梁上迂回曲折的小路把他的目光引向遥远的天边。

30、沿着荷塘有一条曲折的小路。

笔直造句:

1、挺立成一棵笔直的树木。

2、绕过小山之后,道路就会变得笔直了。

3、现在不再有那些笔直单调的长路了,密苏里和其它几个州的湿热也留在了我身后。

4、在这种喜悦的第一阵浪潮中,我对韵律形式的束缚毫不在意。就像溪流,不是笔直地流下去,而是依照自己的意愿,逶迤曲折地向前,我的诗歌也是如此。

5、甚至在今天,火箭科学家仍无法发射火箭让它笔直地登陆月球。

6、它笔直、整齐、冷酷、垂直,是用角尺、拉线和铅锤来达到这一平正和划一的。

7、由于经济在复苏的道路上摇摆不定,而不是笔直向前,有些中小规模的公司艰难前行,另一些则止步不前。

8、“如果它已经能吃了,你的手指应该能笔直插入,”他说。

9、很快,人们就能学会如箭一般笔直快速穿越整个空间站,除了指尖以外不碰到任何东西的技巧了。

10、在这个错觉中,虽然线条看起来是弯曲的,但实际上却是笔直的,并且实际上是平行的。

11、不管这些考验是什么,如果没有它们,你的人生就会像一条不知通向何处的笔直、平坦的大路,尽管安全、舒适,但却平淡、乏味,豪无意义。

12、当他从一个害羞的兰开夏女童子军那里接受仪式领巾的时候,站得如同队伍中的任何一个年轻人一样笔直。

13、郁金香有着最好看的颜色,她们自己也清楚,所以她们挺立得和蜡烛一样笔直,为着有人能更好地看到她们。

14、躺下并将你的腿放在墙上以使他们是笔直和动人。

15、笔直站立可能是在交流中展示自信的最重要方式。

16、高速公路不再是条笔直的路线了。

17、这些建筑效果使帕提侬神庙从远处看起来十分高耸笔直。

18、当我拍它们的时候,这群海狮的头儿四周看了看,然后就带着整个队伍快速的笔直往沙滩游过去了。

19、黑魆魆的树的躯干在两旁竖起一道笔直的墙,于地平线上的某一点终止,像极了透视画课堂的一张图表。

20、此前的科学家们只能设法构建出笔直或拗折结构。

21、然而,通向那个虚构远景的道路既非笔直,也非一蹴而就;但是每一曲折、每一弯道和每一死胡同都是值得的经历。

22、他们就这样走到了一个山坡的顶上,再往前就是从山坡上通向下面的一条笔直大道,差不多有一英里长。

23、一辆自行车上的合适组件意味着,你选择能够在骑车后笔直行走还是由于脊柱的不适而放弃运动。

24、我的双腿给并拢后拉的笔直,我的裤子从腿上滑落后就不知道去哪里了。

25、得益于优雅、纤长、笔直的手指以及深色健康的甲床,居住在切尔西的豪沃斯小姐从15岁起就成了一名手模。

26、确实,这条轨迹还是跟曾经一样:笔直!然而现在它却铺满了岁月的碎石。

27、罗马人留下了一些笔直的道路,但是关于拉丁语的不多。


2.曲折的近义词 篇二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 如果文章的行文不能显示生活的丰富性, 就会显得单薄乏味, 因此文章要准确深刻地反映客观事物, 就自然会有冲突, 有转折。例如:赤壁之战在《资治通鉴》中是一段历史记事文。我们知道, 这次战役是以孙刘联军的全胜, 曹操的大败而告终的。可是文章开始却叙写刘琮降曹, 曹操垂手而取荆州, 行将顺流东下, 遗书孙权, 而东吴群臣束手无策, 纷纷议降。在此作者先为曹操张大声势, 下面再写到鲁肃、周瑜的谋划, 孙权的决断, 孙刘联合抗曹统一战线的形成, 以至孙刘火攻取得大胜。这样, 文章便有了巨大的转折和波澜。这些转折和波澜并不是作者空想出来的, 而只是如实地反映了战局的发展变化的结果。

叙事文体要曲折, 议论和抒情也要讲求变化。“转”是大变化, 行文之美, 在于统一而富于变化。变化乃为文之大法。文章行文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张弛有致。例如在扣人心弦的紧张场面之后, 可来一段“千呼万唤始出来”;在异峰迭起之后, 不妨来一只轻柔的“小夜曲”……紧张与舒缓相间, 叙事与抒情相间, 动与静相间, 热与冷相间等等。这样, 既符合自然的节奏, 也不易使读者疲劳。这在白居易的《琵琶行》、林嗣环的《口技》、朱自清的《背影》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假如《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不是“三顾”而是“一顾”, 还会那么好看吗?而“三顾”在历史文本中只有寥寥几个字, 小说的曲折, 皆是作者的想象和创造。其他经典小说故弄“曲折”的写法也很多。如:《武松打虎》中的第一部分酒店里的描写, 看似闲笔, 实际很重要, 是为武松上山打虎做准备。首先是通过武松的酒量、食量进行渲染。写酒店, 先特意点出那面“三碗不过岗”的招旗, 这是为了写出酒家出卖的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烈酒, 而下文武松跟酒家间一系列戏剧性的情节, 都是围绕这烈酒展开的。一般过往行客是“三碗不过岗”, 而武松却是一气吃了十八碗“却又不曾醉”。武松数次斟酒, 数次豪爽地连声称赞好酒。作者写酒是为了写武松, 写吃酒是为了写打虎。英雄赞美好酒, 好酒衬托英雄。这里的行文就处处设置悬念, 在情节上不断变化, 引人入胜。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对范进中举的曲折描写更让读者玩味不止:

范进屡试不中, 其岳父胡屠户对其一副鄙视面孔, 范进考中, 却又喜极而疯, 其岳父胡屠户此时又是一副媚态。这些情节的安排吸引读者读下去。文章在曲折的情节中更彰显了人物的个性和特点。范进人生的变化也被浓缩在这“悲喜交加”的曲曲折折之中。有了这曲曲折折, 作者对科举腐朽、社会黑暗、世态炎凉的揭露就显得入木三分了。

文章的曲折是有意制造些延宕、阻碍, 使文章波澜有抑扬。而波澜的“落”是为“起”积蓄力量, 情节的“抑”是为了更高的“扬”。一阻一畅, 一起一落, 一抑一扬, 以至异态纷呈, 新奇屡出, 能给人留下意想不到的深刻印象。 (摘自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表达与交流“曲折与变化”)

鲁迅在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就这样写阿长: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最讨厌的是常切切察察, 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 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一到夏天, 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 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这些文字, 很显然, “我”对阿长很有意见, 不喜欢之情尽露无遗。但当“我”看到阿长给“我”买来的《山海经》时, 又这样写到:

“……似乎遇着一个霹雳, 全身都震悚起来……这又是我发生了新的敬意了……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直至文末: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 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鲁迅在本文中成功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笔法, 不仅人物的感情变化很明晰, 而且也使这种感情逐步得到了提高、升华。读者也在“润物细无声”当中受到强烈的感情冲击。

文似看山不喜平, 就是说读者喜欢那些行文犹如峰回路转、波澜横生的文章。

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 内容主要是写藤野先生的, 但开头却先写东京, 先写上野的樱花, 写清国留学生头顶上高高盘起的大辫子, 以及留学生会馆里闹得“满房烟尘斗乱”的“学跳舞”, 然后才写出仙台, 过渡到藤野先生。前面大段的叙述, 似乎离题较远, 但却写出了鲁迅在日本寻求革命生活和良师益友的迫切心情, 为藤野先生的出场创造了必要的气氛。这样的开头, 就像布局曲折的园林一样, 颇有“曲径通幽”的巧妙。

“做人贵直, 而作文贵曲”, 但值得注意的是, 曲折是统一的构思中的曲曲折折, 不管多么曲折, 都不能损统一结构, 起承转合, 要围绕一个焦点, 否则, 就转不起来, 也合不拢。

如果力戒文章行文上的平直板滞, 而以曲折变化为工, 那一定能写出结构错综见意、摇曳生姿的好文章。平时我们也称高才文人为“文曲星”, 这是否跟“文章之妙, 无过曲折”有关, 不得而知, 可袁枚曾这样解读:“天上有文曲星, 无文直星。”足见“曲”与“星”二者不无关系。如果我们的文章能做到“曲径通幽”, 大约离“文曲星”就不远了。

摘要: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 如果文章的行文不能显示生活的丰富性, 就会显得单薄乏味, 因此文章要准确深刻地反映客观事物, 就自然会有冲突, 有转折。文章的曲折是有意制造些延宕、阻碍, 使文章波澜有抑扬。而波澜的“落”是为“起”积蓄力量, 情节的“抑”是为了更高的“扬”。一阻一畅, 一起一落, 一抑一扬, 以至异态纷呈, 新奇屡出, 能给人留下意想不到的深刻印象。

3.推广中文的曲折 篇三

祺祺妈不但让自己的儿子学中文,更有志向更多的幼儿推广中文。靠她自己编程的专长,她先建了一个学中文的网站,上面写着Mandarin for 2-4 years old,算是先树起了一个招牌。这两年到英国的中国游客不但越来越多,连到伦敦用现金炒房的大亨也添了许多中国人的面孔。祺祺妈坚信,中文的市场肯定会越来越大。

上个月见到祺祺妈,问她中文班开得怎么样了?她跟我埋怨,英国人真没有远见。她先是跟祺祺所在的初小(只收4-6岁儿童)写了电邮,提议在学校午休时间开一个中文俱乐部,招小朋友来学中文。谁知石沉大海。跟别的家长一聊,大多数英国人还是觉得中文太难,自己辅导不了,情愿小朋友去报法语班。也有家长认为,四岁的小孩子连英文都没学好,不用这么早学外语。作为双语早教的支持者,祺祺妈认为那些家长怎么可以以成年人的学习经验来看待幼儿的外语学习呢?

过了一阵儿,祺祺妈又主动联系了我们这里的一家私立幼儿园(收6个月到4岁的宝宝),园主感到非常有兴趣,邀请她来试教半小时。不过示范课的第二天园长便在电子邮件里婉拒了祺祺妈,说她的中文课不太合适园里的小朋友。要强的祺祺妈立即打过去一个电话,问反馈意见。园长说,你教我们中班的小朋友中文数字,这主意不错的。可是十几分钟里,你都没有用英文解释,而且结束时你也没有重复你所教的内容。教大班的小朋友时,你居然还让他们认汉字,他们连ABC都写不连贯呢。

祺祺妈私下跟我说,“这园长的意见,我都不好意思评论了。纯中文的教学,照理来说,价格更贵呢。我虽然没有一板一眼重复我教的内容,可是我是用不同的方法来教小朋友数字。这次我用了玩具熊来数数,下次用的就是卡片。至于汉字,那是象形文字,根本没有必要先教语音。”

4.曲折的作文 篇四

是的,曲线是美丽的。

月亮从不用直线来勾勒自己,千百年来,它一直被人们赞美着,望着月亮可遐想到故乡,花好月圆,都是为了赞美月亮的曲线美。如果月亮是一把直尺,这些赞美又从何而来呢?

小溪弯弯曲曲的通向大海,漫步徜徉之时,平添了一份神秘,只有经历过曲线的人,才会更加珍惜,这份心情,没有经过曲折的人是无从体会的。

自然的路是曲折的,人生的道路也不是平坦的。爱迪生,司马迁,每个闪光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曲线的人生经历。在这些曲折中,有着他们的泪水和汗水,饱含他们的艰辛和苦涩,也伴随希望和探索,所以他们更珍惜这份曲折,因为它比成功更珍贵,更美丽。点燃了的烟火,最终燃烧了自己,却绽放了最美丽的瞬间。有些美丽不在乎结果,只在乎过积。屈原,岳飞,他们精忠报国,最后却含恨而去。人们之所以敬仰他们,是因为他们那艰辛奋斗的曲折之路,而不是结果。

人生的曲折,美在它的过程。只有品尝过苦涩,经历过泪水和汗水的洗礼,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只有经历了曲折,才不会荒废青春,而在曲折过程中,也只有勇于追求,不畏艰难的人在会感受到这份美丽的。

5.描写爱情曲折的句子 篇五

爱情是一场赌徒们把未来的岁月作为筹码,下注于远方幸福的时光。

没有阳光花儿不香,没有爱情生活不甜。

男人恋爱时对对方无所企求;女人恋爱时对对方无所不求。

相爱的人千万不要让她擦肩而过否则爱情会因为距离而成为一种传说。

煽情的话有时只是一个形式,它远远替代不了所付诸的行动。

毫无经验的初恋是迷人的,但经得起考验的爱情是无价的。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

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

女人失恋后留下的是伤口;而男人失恋后留下的是老茧。

最穷的男人买菜也不讲价;最有钱的女人买菜也要讨价还价。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爱情没有特定的法则。

每一次恋爱的时候,都要全心投入,即使受过伤害,也别有所保留;只是你要变得聪明,但不是功利,这样,在结束的时候,你才不会有遗憾。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我爱你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弃一切。

爱情的好句

爱,对于婚姻来说,是很沉重的。我想,结婚,不需要太多的爱,只要合适就行。这个合适,是合适结婚。

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花繁。认为爱情是某种义务的思想只能置爱情于死地。只消一句话:你应当爱某个人,就足以使你对这个人恨之入骨。

我喜欢并习惯了对变化的东西保持着距离,这样才会知道什么是最不会被时间抛弃的准则。比如爱一个人,充满变数,我于是后退一步,静静的看着,直到看见真诚的感情。

面貌的美丽是爱情的一个因素,但心灵与思想的美丽才是崇高爱情的牢固基础。

男人有外遇是因为冲动;女人有外遇是因为无聊。

爱情之中高尚的成分不亚于温柔的成分,使人向上的力量不亚于使人萎靡的力量,有时还能激发别的美德。

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为了爱,我们才存在有爱慰籍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

人间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死。

你若爱她,让你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她,并且给她自由。

爱情是一种饮料:一个人饮苦!两个人饮甜!三个人饮酸!

女人希望恋爱总在路上;男人希望恋爱一步到家。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故事可以重写,当我们明白世事的前缘后故,那份爱早已不在。

男人要是提出离婚,往往是他已经不喜欢她的妻子了;女人要是提出离婚,往往是她丈夫已经不喜欢她了。

当爱情承载更多的希望,它也会幻灭得更快。

结婚前男人借钱也要让女人吃好;结婚后女人借钱也要让男人吃好。

爱情的好句

男人热恋时聪明至极;女人热恋时却愚蠢无比。

每一种爱情必有它精神的本质,一种本质鲜花怒放,另一种本质就枯萎了,爱不需要互相尊重的爱情不能贬低为单纯的享乐。

爱情,是自身的,我不再缺少些甚么了。

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密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的。

不要轻易让自己掉眼泪,你笑,全世界跟着笑。你哭,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在哭。

恋爱的女人的最大快乐就是她所爱的男人承认她是他的一部分。

女人姣好的长相,使男人迅速坠入情网;男人的甜言蜜语,使女人乐于被拉下爱河。

真正的爱情是吸引而不是控制,更不是占有。

男人就像桃子,外表很软,里面很硬,要慢吃慢咬;女人就像是鸡蛋,外壳很硬,里面很软,要轻拿轻放。

说到底,爱情就是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在别人身上的反映。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同一个人,是没法给你相同的痛苦的。当他重复地伤害你,那个伤口已经习惯了,感觉已经麻木了,无论在给他伤害多少次,也远远不如第一次受的伤那么痛了。

女人能够忍受不幸的婚姻,不能忍受不幸的爱情;男人能够忍受不幸的爱情,不能忍受不幸的婚姻。

如果说嫉妒是友谊的不可逾越的障碍,那么猜疑就是爱情最危险的敌人。

爱情应当使人的力量的感觉更丰富起来,并且爱情确正在使人丰富起来。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有些事只适合回忆,而有些人却值得细细品,最美的意外就是你。

爱情的好句

爱情使有些鸟显出它们身上最美丽的颜色,使诚实的心灵表现出最高尚的成分。

人生是一场倾盆大雨,命运则是一把漏洞百出的雨伞,爱情是补丁。

女人用耐心化妆来掩饰自己的面容;男人用故作深沉来掩饰自己的内容。

谈好恋爱的秘诀在于,不必严肃,但必须正经!

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薛甚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

即使不能善待,但那依旧是恩慈,只是幻觉稀薄,即使再剧烈,仍只是烟花,留下的不过一地冰冷的尘埃。

只有最聪明的女人才知道,体谅和理解永远比最动人的容貌还能令男人动心。

将爱情当作理想的人,不会有真正的理想。

金钱搅在爱情一块儿,不是太丑恶了吗?

只要男女真心相爱,即使终了不成眷属,也还是甜蜜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男人的个性是多余的;女人的头脑是多余的。

有时候爱情只是因为寂寞,需要找一个人来爱,即使没有任何结局。

爱一个人很难,放弃自己心爱的人更难。

女人的温柔是一个陷阱;男人的深沉是一座空房。

爱情无需刻意去把握,越是想抓牢自己的爱情,反而越容易失去自我,失去原则,失去彼此之间应该保持的宽容和谅解。

男人在花开时就盼着结果;女人却在花季里想到落叶。

爱情的好句

爱情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但它只能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加速器,而不是工作学习的绊脚石。

要善待爱情,因为它不会一辈子跟着你!

男人什么诺都敢许;女人什么东西都敢要。

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诗人常说爱情是盲目的,但不盲目的爱毕竟更健全更可靠。

男人为结婚而恋爱;女人为爱情而结婚。

男人因为软弱常常遭到女人们的白眼,女人凭借眼泪经常博得男人们的同情。

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漠不关心。如果你恨一个人,说明你还在乎他。

在爱情上,没有相互的忠诚,就没有相互的信任。

男人应该找个他爱的人做妻子,女人应该找一个爱她的人做老公。

贞操是从丰富的爱情中生出来的资产。

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帮助他所爱的人,最好不要随便谈什么爱与不爱。当然,帮助不等于爱情,但爱情不能不包括帮助。

6.文化与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 篇六

【学习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历程,分析两次繁荣出现的原因。

2.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掌握“文革”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学案中的要求和注意问题;

2.结合要求和注意问题,经过独立思考后完成学案的填写;

3.勾画出自己有疑惑和不确定的部分,在课前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帮助解决;或通过课堂上小组探究来解决。

基础知识——了解历史

【导学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材料导入: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双百”方针的实施,我国的文艺事业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文革”期间一度遭受打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指导下,开始复苏并再次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思考: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你能概括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历程吗?

1.简述“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意义及文化繁荣的表现。

2.简述“二为”方向提出的背景、意义及文化繁荣的表现。

【导学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材料导入:建国后,我国的教育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建国初政府对旧教育进行彻底改造,并积极推行“两种教育制度”,使得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文革”时期,教育遭受巨大摧残;粉碎“四人帮”以后,人民教育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思考:认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不同阶段各自出现了什么结果?

1.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思维点拨:认真阅读教材P87-P90页,可以从“文革”前、“文革”期间、“文革”后三个阶段归纳其原因

能力提升——理解历史

要求:

1、先独立思考,整理答案,2、答案要点整理好后进行小组讨论,统一认识。

3、统一认识后,小组可将答案在多媒体或黑板上展示,其他组可以补充、质疑。但要杜绝重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56年5月26日,陆定一同志向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系统阐述了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在自然科学方面,他指出:“在某一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上,贴什么‘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签……是错误的。”在文学艺术方面,他指出:限制创作的题材,“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闻人物等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

材料三 “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批语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双百”方针的具体含义。

(2)简述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文艺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由此得出什么经验?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双百”方针后来在执行中遭遇挫折的原因。

(4)21世纪的今天,“双百”方针有何意义?

迁移提高——运用历史

要求:结合本课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完成下列习题。

1.“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不包括()

A.《共同纲领》提出发展人民的文艺事业B.“文革”的爆发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D.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开展

2.在“双百”方针的影响下,文学创作出现繁荣的局面,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的是()

A.《红岩》B.《龙须沟》C.《红旗谱》D.《谁是最可爱的人》

3.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中,文化事业有过一段曲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受到干扰,主要表现为()

A.一些文艺作品思想艺术性不高B.部分著作的学术观点不对一

C.在文学艺术界进行了错误过火的政治批判D.资本主义性质的文化有所发展

4.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是()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洋为中用,古为今用”D.培养“四有”公民

5.中国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是在A.1956年B.1965年C.1978年D.1990年

6.1998年对3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他们心中曾为中国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选择邓小平的占89%,究其原因()

①“文革”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恢复高考

②邓小平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邓小平提出“教育大革命”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7.× × ×,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A.“教育大革命”对该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该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为教授至关重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该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答案

一、材料题:

1.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允许文艺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提倡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

2.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 经验:我们应该坚持文艺工作根植于人民生活,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继续坚持“双百”方针,才利于文化事业的繁荣;

3.由于反右倾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来批判,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也被错误批判,严重妨碍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4.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二、选择题:

7.曲折的近义词 篇七

开放时间:2010年

总建筑面积9,204平方米

用地面积:10,431平方米

摄影:Patrick Bingham-Hall

Location:Singapore

Opening:2010

Gross Floor Area:9,204 sq.m.

Plot Area:10,431 sq.m.

Photos:Patrick Bingham-Hall

新加坡环线地铁Bras Basah站国际建筑设计竞赛由新加坡交通局和新加坡建筑师学会公开联合组织,参与竞赛的设计事务所不需要提供以往的任何业绩。方案的深化和以后的施工都由新加坡交通局直接负责。但不可否认,这是新加坡工程界曾举办最成功的设计竞赛之一。此地下工程旨在强化城市周边的质量,同时为居民提供世界上先进的交通设施。

该地下工程位于新加坡历史保护区中心,因此需要在设计时尽量不破坏此地区的景观,而这与利用地面视觉景观来为“地铁族”增加短途旅行的体验成了一对非常棘手的矛盾。设计师用了非常简单的设计策略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涵水玻璃天窗作为地铁站屋顶的同时,也被设计成景观元素。设计努力为在区域行政中心上班的“地铁族”和参观者创造欢乐的气氛,它既可以被当做映景的水幕欣赏也可以看作是沉没的天窗。

地铁站与博物馆位于同一轴线,形成的大片空地成了通向博物馆、大教堂和新加坡管理大学图书馆的市民广场区。天窗为地铁站提供了良好的天然采光,室外景观的引入将迷宫一样压抑的地下交通巧妙地转换成清晰、直接和令人期待的“地下之旅”。由于天然光被大量引入,白天几乎不需要为地铁站提供多余的人工照明。天窗的应用也缓解了在发生地下紧急事故时容易引发的令乘客焦虑的情绪。

随着时间变化,太阳高度也在变化,透过贴附防晒材料层的玻璃,同时也起到附近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信息宣传廊的作用,光线如魔术师一般在狭窄的通道两侧的高墙上形成动态、变化的魅影。

景观缓冲区阻止了地下空间排出污浊空气侵扰路人。所有通风井被隐藏于嵌入式景观元素中,视线无任何阻挡。陶瓷玻璃与多层玻璃的结合使得设计符合了新加坡严格的热传导规定。玻璃内的循环水膜使产生的地热在沿墙体瀑布下落的过程中通过蒸发释放出来。

这是一个乘客、市民和游客多方共赢的独一无二的设计,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增加历史建筑保护区域公共空间质量。

Stadium MRT Station was commissioned through the Marina Lin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mpetition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Singapore Land Transport Authority and the Singapore Institute of Architects.The open,anonymou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requiring no track record is acknowledged by the industry as one of the best run competitions held in Singapore to date.The Land Transport Authority continued their commitment to design throughout the desig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hases.Stadium MRT Station is designed to enhance the urban quality of the surrounding areas as well as to provide world class transport facilities.

Bras Basah MRT station is an underground train station in the heart of the historic Civic District in Singapore.With a single strategy,the design resolves two conflicting requirements-the very deep station required a visual connection to the exterior to enhance the travel experience for the commuters;while the historic district and park location required a station that disappeared into the landscape.The strategy developed was to create a station roof that doubles up as a skylight and landscape element-a water filled glass skylight.Viewed from the park,it is a reflection pool,from the station platform,it is an immense skylight.

The station was placed on axis with the classical designs of the Art Museum and creates a civic forecourt to the museum,cathedral and library of the 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The skylight brings light and views deep into the ground,turning a potentially oppressive,labyrinth experience into a clear,direct and exciting journey from the earth to the surface.The visual connection is also important to avoid panic in the case of an emergency underground,with commuters easily seeing how to exit the station.

The watergarden incorporates printed s u n s h a d i n g s t i c k e r s t h a t p r o v i d 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ultural activities in the surrounding district,using the sunlight to project them onto the canyon walls and creating a rippling,ever-changing graphic effect as the sun moves across the sky.

All the ventilation shafts are concealed within recessed landscape elements,avoiding any blocking of view lines across the site to the surrounding civic buildings.Landscaped buffer zones prevent exhaust air from the tunnels disturbing passers by.

The station complies with Singapore's strict thermal transmission regulations with a combination of ceramic frits and multiple layers of glass.The water film circulates over the glass,carrying away the heat that rises to the top of the canyon,and releasing it in evaporative cooling as it tumbles over waterfall walls.

8.曲折幽深的北京胡同 篇八

北京的胡同有上千条,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朝、明朝、清朝三个朝代,其中的大多数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胡同两旁的建筑大多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胡同从外表上看模样都差不多,但其内在特色却各不相同,它们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

胡同一般距离闹市很近,但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可谓闹中取静。而且对于邻里关系的融洽,胡同在其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胡同现已成为北京文化的载体。老北京的生活气息就在这胡同的角落里,在这四合院的一砖一瓦里,在居民之间的邻里之情里。外人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得到最深的体会。胡同的历史

起源

胡同,是元朝的产物。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做胡同——据说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指“水井”。莫非那时候每条胡同都挖有一眼水井,供居住的军民饮用?想一想也可以理解,蒙古族是来自沙漠与草原的游牧民族,是很重视水源的。

在当年,“水井”是深宅大院的居民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摩肩接踵的社交场所,在井边与左邻右舍谈天说地、嘘寒问暖,恰恰可以弥补四合院的封闭性所带来的不足——既保护了每个家庭的隐秘空间,又为邻里之间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胡同与四合院的完美组合,体现出元朝统治者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聪明之处。胡同横平竖直,四合院错落有致,怎么看都像是军事化管理的结果。有了胡同的分割与疏通,北京城便成了一座由游牧民族安营扎寨的大军营。难怪著名作家汪曾祺在散文《胡同文化》中赞叹道:“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有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方位感强,恐怕也是蒙古人的遗传,他们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游牧时,一般都要根据日出日落来辨认方向,才不至于迷路。

由来

北京人是讲究走路的。因为老北京城无论大街小巷,多是横平竖直,所以北京人走路无法取巧,无论选择什么都是拐硬弯儿,比较比较也还是一样长短。即使是这样,北京人走路依然是有选择的。走大街,干净倒是干净,就是乱,搅和得你不得安生。穿胡同,鞋子容易吃土,但似乎更安全,你不愿意见的人或事儿,多绕一下也就“躲过去”了。老北京的地名生活化,不像其他城市的胡同街道,总喜欢用城市名称来命名——比如“南京路”“广州路”什么的。北京的“扁担胡同”有11条,“井儿胡同”有10条。既然人们开门就有七件事,所以北京也就有了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盐店胡同、酱坊胡同、醋章胡同和茶儿胡同:既然人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金、银、铜、铁,锡这五种金属,于是就又有了金丝胡同、银丝胡同、铜铁厂胡同、铁门胡同和锡拉胡同。走在这类名字的胡同里,人觉得踏实。

历代胡同

北京城到底有多少条胡同呢?是不是像“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元朝北京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通。”也就是说共有街巷胡同四百一十三条,其中有二十九条直接称胡同,而那三百八十四条火巷,其实也是广义上的胡同。

从明北京城复原图上数,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约六百二十九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三百五十七条,并有三十多条胡同历经清朝、民国时期一直不走样地叫到现今。

而明朝人张爵在《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一书中记载,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约一千一百七十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四百五十九条。清朝北京的胡同比明朝又有所发展。一数清朝朱一新老先生所写的《京师坊巷志稿》一书中所列的当时北京街巷胡同名才知道,清朝时大约已有街巷胡同二千零七十六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九百七十八条之多。

建国后胡同

截止到1949年,北京城区有名的街巷有6074条,其中胡同1330条,街274条,巷111条,道85条,里71条,路37条。习惯上,人们把街巷之类统归于胡同。

到了解放前的1944年,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根据日本人多田贞一在《北京地名志》一书中所记,当时北京共有三千二百条胡同。

胡同的命名

每条胡同一形成,人们自然会给它起个名,这个名称一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叫开了,就确确实实地代表了这条胡同在整个城市中的方位,成为人们交往、通信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标志。这是胡同名称的实用指代作用。

由于胡同名称从元朝开始形成胡同起,一直都只是靠人们口头相传,至于把文字写在标牌上挂在胡同口,只是民国后才有的。

北京的胡同虽然看起来包罗万象,既有河湖海(大江胡同、河泊厂胡同、团结湖、海滨胡同),山川日月(图样山胡同、川店胡同、回升胡同、月光胡同)、人物姓氏(张自忠路、贾家胡同)、市场商品(菜市口胡同、银碗胡同)、工厂作坊(打磨厂、油漆作胡同),花草鱼虫(花枝胡同、草园胡同、金鱼胡同、养蜂夹道)、云雨星空(云居胡同、雨儿胡同、大星胡同、空厂)、鸡鸭鱼肉(鸡爪胡同、鸭子店、鲜鱼口、肉市街)等等,名目繁多,令人看着眼花缭乱,但如果认真分析,还是有其自个儿内在的规律的。多以衙署官方机构、宫坛寺庙、仓库作坊,桥梁、河道、集市贸易、商品器物、人物姓氏、景物民情等决定胡同、街巷的名称,其中许多沿用至今。endprint

以形象标志来命名

很多胡同都是以一个较明显的形象标志来命名的,这也表现出北京人的实在、直爽和风趣,像较宽的胡同,人们顺嘴就叫成了“宽街”、窄的就叫“夹道”、斜的就叫“斜街”、曲折的叫“八道湾”、长方形的称“盒子”、短的有“一尺大街”、低洼的有“下洼子”、细长的叫“竹杆”、扁长的称“扁担”、一头细一头粗的叫“小喇叭”等等。

还有以特殊标志命名的胡同,如堂子胡同、石虎胡同、柏树胡同(今百顺胡同)、铁狮胡同等。此外,还有以当地特点或形状命名的胡同,如耳朵眼胡同、罗圈胡同、椅子圈胡同等。

以地名命名

早年问,最显眼、最突出的标志就要数城门、庙宇、牌楼、栅栏、水井、河流、桥梁厂,所以就出现了以此命名的西直门内、外大街、前、后圆恩寺胡同、东四(牌楼)、西单(牌楼)、大栅栏、水井胡同、三里河、银锭桥胡同等胡同名称。

以树木植物命名

有的小胡同附近没有这些特别显眼的标志,胡同中种的树多,就有了柳树胡同,枣林胡同、椿树胡同等以树命名的胡同。

以方位命名

许多胡同在起名时为了好找,还在胡同名称前加上了东、西、南、北、前、后、中等方位词,像东坛根胡同、西红门胡同、南月牙儿胡同、北半壁胡同、前百户胡同、后泥洼胡同、中帽胡同等。

以北京的土语来命名

因为胡同名称是住在胡同里的北京人自己发起的,所以有不少北京的土语在里边,像背阴儿胡同、取灯儿胡同、闷葫芦罐儿胡同、笤帚胡同、胰子胡同、嘎嘎胡同等。

还有不少胡同带有儿话音,更显得京味儿十足,像罗儿胡同、鸦儿胡同、雨儿胡同、上儿胡同、帽儿胡同、盆儿胡同、井儿胡同等。

以吉祥话命名

有些胡同名称还能表露出人们的美好愿望,人们总乐意用一些吉利的字儿来给胡同起名。像带有什么“喜”啊、“福”啊、“寿”啊等字眼的胡同就有喜庆胡同、喜鹊胡同、福顺胡同、福盛胡同、寿长胡同、寿逾百胡同等等。还有带着“平”啊、“安”啊、“吉”啊、“祥”啊字眼的平安胡同、安福胡同、吉市口胡同、永祥胡同等等。

还有富于浪漫色彩的胡同名称,如百花深处、杏花天等,也有可笑的狗尾巴胡同、羊尾巴胡同等等。

以衙署官方机构命名

如禄米仓、惜薪司、西什库、按院胡同、府学胡同、贡院胡同、兵马司胡同等,以皇亲国戚、达官贵族的官衔命名的胡同如永康侯胡同、武定侯胡同、三保老爹胡同(今名三不老胡同),吴良大人胡同等。

以市场贸易命名

如鲜鱼口、骡马市、缸瓦市、羊市、猪市、米市、煤市、珠宝市胡同……

以寺庙命名

有隆福寺街、大佛寺街、宝禅寺街、护国寺街、正觉寺,观音寺、方居寺胡同等。

以手工业工人和一般居民姓名命名

有砂锅刘胡同(今大沙果胡同)、汪纸马胡同(今汪芝麻胡同)、骟马张胡同(今栓马胡同)、孟端胡同、刘汉胡同(今刘海胡同)、安成家胡同(今安成胡同)。

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是老字号城遗留下来的一个地理名词。它的具体位置在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以南一片地区,娼寮丛处,所谓“八大埠”是也。

旧时那里是被侮辱的妇女含泪卖笑的地方,是官僚政客、公子王孙的销金窟。高阳的小说《八大胡同》就是以此为背景写出曹锟贿选总统的丑剧的。从前北京的妓院分多少等,一二等为高级妓院,又叫“堂”和“大地方”。“八大胡同”头等和二等妓院较为集中,每家门前都有块小金字招牌,上书堂名如“春福堂”“盛安堂”。再加上姓氏于堂名之下。

然而“八大胡同”究竟是哪八条胡同?恐怕说不全的居多。八大胡同又名“八埠”,是哪八条历来说法不一。确切地说,应该是指:石头胡同、陕西巷、王广福斜街、韩家潭、胭脂胡同、百顺胡同、皮条营、纱帽胡同。

在中国文化里历来有用数字表示人、物、景等的习惯。比如在人的方面有“八仙”“扬州八怪”“天桥八大怪”“唐宋八大家”。物的方面有“八旗”,“八家铁帽子王府”、北京商业中的“八大祥”。景的方面多了,“燕京八景”“杭州八景”“西安八景”,过去全国市县差不多都有“八景”。其实,“八”字在这里是个虚数,只是表示其多,真正计算起来岂止“八”呢?以“八旗”为例,“八旗”有“正”和“镶”之别,还有满、蒙、汉等族八旗之别,远不止“八”了。“八大胡同”也是如此。我所说的胡同只是主要的胡同而已,但不限于八条。在这方面《顺天时报丛谈》一书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透彻,是这样写的:“八大埠者,如王广福斜街、石头胡同、陕西巷、韩家潭、朱茅胡同,朱家胡同、胭脂胡同、燕家胡同、柏兴胡同、留守卫、小李纱帽胡同、火神庙、青风巷等,是以数计之,实不止八,且在煤市街以东尚有王皮胡同(俗谓之王八胡同、蔡家胡同两处),虽为下等级之娼寮,然均俗所谓之大街北之娱乐处所,此盖以西珠市口大街为径,用以区别雅俗耳。”

“八大胡同”早已成为北京历史的陈迹,如今变成普通的居民住宅区,若要仔细寻觅,尚能依稀辨出昔日的格局风貌来。“胡同之于北京人犹如珊瑚礁之于海洋生物。”北京大学的谢凝高教授这样说到:“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胡同和四合院,北京也就没有生命了。”老北京人说:“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最近的统计显示,北京的街、巷胡同(即广义上的胡同)超过6000条(个),直接称为胡同的超过1300条。把这些大大小小的胡同连起来,那又是一条万里长城了。

在众多的胡同中,胡同中的太老爷是一条叫“三庙街”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00多年前的辽代,当时的名字叫“檀州街”。北京城址几经变迁,街巷易位也是数度沧海,而它却始终是一条胡同,历经荣哀,渐趋平淡。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戏中的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这砖塔胡同已叫了700多年,今天还在西四南大街。胡同得名的那座青砖塔,依然站在路口,成了熙攘街头的一景。北京的胡同宽窄不一,宽的敞亮,窄的幽深。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中间最窄处仅40厘米,是最窄的胡同。

胡同旅游

北京的胡同好比一部百科全书,既反映了历史沿革,又展示了社会风情,被开发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北京古老破旧的大杂院正被现代化的楼房所取代,旧胡同也将失去它赖以存在的基础。不过,为保持北京的古都风貌,许多著名的胡同已被当作文物保留下来了,它为我们新兴的首都保存了一丝古老的色彩。

北京胡同文化发展已经开发出了一项旅游新项目——串胡同。来自四面八方的外国朋友乘坐北京古老的交通工具——人力三轮车,途经什刹海西沿,过银锭桥到鼓楼,登楼俯看北京旧城区和四通八达的胡同,然后前往后海地区,参观京城古老的南北官房胡同、大小金狮胡同、前后井胡同,走进普通的四合院,和北京人聊一聊,了解普通北京人的生活,最后沿柳荫街到有“红楼大观园”之称的恭王府,体验旧时王公贵族的居住环境和御花园。

外国朋友们在北京的胡同里流连忘返,连声称赞:“北京的胡同太美了,太迷人了!”北京的胡同作为北京古老文化的载体,具有一种永恒的魅力。

胡同的文化内涵

由于胡同和北京历史密切的渊源,胡同和四合院被看作是北京平民文化的象征,以胡同游为主题的北京风情游也逐渐升温。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胡同和平房区成为危房改造的对象:一方面是居住在旧城区的市民日益感到老式房屋不堪使用,生活不便,另一面是市区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急于利用旧城大片的土地,在来自底层和上层双重的重压之下,北京的胡同正在以每年数十条的速度加速消失,取代胡同的是现代化但没有北京建筑特色的高楼大厦。因此,一些文化人士发出警告:文化的北京正在因为胡同和四合院的消失而消亡,世界城市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明清北京城正濒临彻底消失的边缘。

对胡同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需要我们每个国人的努力,要让北京胡同的保护深入政府和百姓的心中,这期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它成为中国民众的一种文化自觉时,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会回归理性。让我们一起为保护中国古建筑和传承历史文化而努力,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9.资中筠披露曲折的心路历程 篇九

著名学者资中筠接受记者采访首次披露自己曲折的心路历程

马国川

2010-10-21

当前,中国知识分子“犬儒化”以及中国人是否仍需要“启蒙”的问题是一个知识界关心的话题。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资深学者资中筠。她先从自己曲折的新路历程讲起。一

1935年,年仅五岁的资中筠随父母来到了天津。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

七十多年过去了,资中筠对当年的小学教育记忆犹深。在她看来,“那个时候的教育已经相当现代化,比现在更符合全面育人的宗旨”。“小学是有公民教育课的,从不随地吐痰、不闯红灯教起,就是基本的社会公德。高年级还有小学生的自治组织‘童子军’”,轮流值班做服务性工作,还有“日行一善”,等等。

但是资中筠没有来的及参加童子军,因为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人占领了天津。父亲资耀华奉总经理陈光甫之命留守天津,借租界的庇护保护上海银行的财产。当时资所在的耀华学校(名字纯属巧合,与资耀华无关)在英租界,日本人的势力暂时进不来。但是正在上学的资中筠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屈辱。

“我从小学开始就知道我们国家是受屈辱的,”资中筠回忆说,“历史、地理都有列强侵略和压迫的内容。老师画地图告诉我们原来中国是桑叶形的,后来就变成了公鸡形的,外蒙古没有了,台湾也没了。” 给资中筠留下最深记忆的,是校长赵天麟之死。这位哈佛大学法律博士,为了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主动辞去国立北洋大学校长的职务,出任天津耀华中学(包括小学)校长。由于学校在英租界,日本占领者暂时进不来,他在七七事变后校庆时悬挂中国国旗,率领师生高唱中国国歌,而且拒绝日本人改变课本的要求。他还顶住日本人的压力,收留失去校舍的南开中学的学生。1938年的一天早晨,赵天麟在步行去学校途中被日本特务枪杀。学生们聚集在学校里哀悼他们敬爱的校长,悲壮的气氛充溢在每个学生的心头。

1941年太平洋战争之后,日本与英美等国宣战,租界区不再是“孤岛”,日本势力终于进来了。,日语取代了英语,由一名日本老太太教,音乐课都由日本人教。“但是,实际上日本人的势力没有能够大规模的进入我们学校,因为我们的继任校长软磨硬抗”,资中筠清楚地记得,同学们对学日语不约而同地消极抵制。如果别的课成绩好是荣耀,而如果日文念的好就被人看不起,所以大家都不好好学,结果,学习了四年日语,资中筠只会字母。学校的课程也有修改,不过并没有特别露骨的亲日内容,数理化还仍旧,而取消了公民课,改成了“修身”,又回到“忠孝节义”上去了。伪教育局发的国文课本里少了鲁迅、胡适等人的现代文学,而增加了古文的分量。耀华学校本来一直注重文言文,因为老师认为,文言文做好了,白话文自然就会写了。奇怪的是,日本占领后在国文课之外还加了“经训”课,就是读四书五经。至今资中筠疑惑,“国民政府的教育是禁止读经进入学校的,到了日本人的时候又专设读经课了。日本人不希望你抗日,让你钻进古文,并读经。很有意思的是,现在人们的想法是相反的,似乎‘读经热’、弘扬传统文化以抵制“西化”被认为是爱国的,可是当年日本人却用这个手段阻断我们现代化的道路,让我们念古书,回归传统,以便于统治。”“这个问题没有想清楚,但至少读古书并没有让学生们消沉下去,忘记抗日。在沦陷区的人,除了少数地下党我们不知道外,都是认同重庆中央政府的。许多人偷听重庆的广播。要知道在沦陷区偷听重庆的广播是有罪的,日本人还曾专门到各家搜查。” 资中筠的父亲就有一台短波收音机,经常用来偷偷重庆广播。在搜查前,忍痛把它给砸了。

高一暑假的时候,资中筠终于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消息,“抗战胜利的时候,在所有的地方都播放了蒋介石对沦陷区同胞的一个讲话,第一句话就是‘我亲爱的同胞们’,大家都感动落泪,觉得未来一片光明。”这种感觉与1949年在广播中听毛主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完全一样的。二

抗战胜利了,国民政府和蒋介石个人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可是人们很快就失望了。接收大员变成“劫收”大员,物价不断上涨,内战的威胁也在逼近,山雨欲来,人心惶惶。

资中筠虽然不懂政治,但是她也注意到,家里的大人、亲戚朋友之间对内战的担忧。当马歇尔来华调停国共谈判的消息传来时,“都说这下好了,和谈了,不用打内战了”。也不管是哪边的,都希望最好不要打内战。资中筠课余学了六年钢琴,1947年高中毕业之时在钢琴老师力主下,举行了个人钢琴演奏会,邀请亲朋好友约数百名来助兴,也相当正式。资中筠是老师的三大弟子之一,两个学姐都考取了音乐系,后来成为钢琴教授。但是资中筠的第一喜好并不是音乐,而是数学和文学。但是第一年考第一志愿清华大学失利,而是被燕京大学录取。

考清华发挥得很不好,特别是长处国文,清华大学的作文是白话“我的中学生活”,很难“出彩”,而燕京大学的作文是一篇文言文,题目是“立国必先树人,树人必先立德说”。从小学起就写文言文的资中筠自然是得心应手,顺利进入燕京大学数学系,而且免修大一国文,直接读大二国文。(那时的学生不论什么系,都必修两年国文)。

燕京大学的校园是美丽的,但是资中筠在这里并不开心。秉承美国教会大学的传统,燕京大学有各种各样的学生“团契”,不过那时除了少部分传统的、被认为是“右派团契”外,绝大部分团契都成为地下党的活动平台,举行传播左派思想的“读书会”,争取中间同学,以及其他配合党的任务的活动。

资中筠回忆说,“我对这两头都格格不入,都不愿意参加,所以比较孤立。”十七岁的资中筠不大善于跟人来往,她经常和一位中学同学在一起。上了一个月数学系的课之后,资中筠发现,数学系里人才济济,自己并非数学天才。反对她学数学的母亲也鼓励她转系,就转了外文系。一年级结业的时候,她毅然地退了学,决心再考清华大学,因为要考转学必须先退学,不能留后路。

这一年的暑假,资中筠没有回家,而是每日清晨走进北海边的“北平图书馆”读书学习。对资中筠来说,这个暑假非常惬意,“上午复习功课以备考试,下午就随便看各种各样的书。那个时候图书馆借书非常容易,管理员态度也非常好,环境安静。我就永远占一个靠窗口的位子,一看就是一天。” 此时内战的硝烟已经开始弥漫,国共在东北战场即将进入决战。可是在古香古色的北平图书馆里,资中筠依然守着一张安静的书桌,饿了就出去买一个烧饼,累了就在长椅上躺一会儿。

那个时代的大学都是独立招生,资中筠在参加了清华大学的考试之后,为保险起见,还南下上海,参加了圣约翰大学和沪江大学的考试。巧合的是,作为教会大学的圣约翰大学的作文题目也是文言文。

三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都来了,资中筠如愿以偿地进入了清华大学,成为清华英语系二年级的学生。此时,清华大学已经成为北平学生运动的中心,但是远离政治的资中筠对政治依旧懵懵懂懂,与许多同学一样,痛恨国民政府的腐败,感到外面社会很黑暗,但是对政治采取逃避的态度,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宿舍——教室——图书馆——音乐室之间。1948年12月中旬资中筠进城到父亲朋友家中度周末,第二天清华大学迎来了解放军,北平开始围城,既不能够回清华,又不能回天津。直到一个半月后,她终于回到了天津。此时天津已经解放,她发现客厅里住了解放军(不久就搬走),父母都很拥护新社会。父亲前不久,正被银行派往美国考察,不顾友人的挽留,执意回到已经隐隐听得见炮声的天津,这在天津金融界引起不小的轰动,因为当时很多人仓皇外逃。天津解放后,资耀华衷心拥护新政权,热情满怀,并积极建言。三

北平和平解放后不久,清华重新开学,资中筠回校继续读书。此时时代的大背景已经转换,校园里时时回荡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歌声,学生们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政治活动,清华园里已经没有了安静的书桌。开始思想有所触动是1949年的冬天,清华学生被组织到海淀农村参加土改复查,有几个星期和农民同吃同住。从来没有见过农村真实生活状态的资中筠震惊了,她发现被认为是富农的人家都那么穷,破破烂烂的,根本不能和自己的生活比,“所以我开始感觉到很惭愧。虽然那时候还没有把他们拉出来斗,但是他们毕竟是被审查的对象,而我们就是因为有机会读了书,就好像是站在正确的立场。”这样,她开始为自己原来享有的优越生活感到内疚。一首土改歌曲《谁养活谁》更触动了资中筠的灵魂。在学校听政治学习报告,其中说,大概400个农民一年的生产才能养活一个大学生。所以,她越来越觉得自己是欠了农民的。资中筠剖析当时的思想,“我对国民党并无任何好感,对旧社会也没有留恋,在国民党时期我们都认为社会黑暗的不得了,所以我想的只是逃避。我在中学的时候受像陶渊明等魏晋文人的影响很大,总想出世,远离政治。但是后来一想,我自以为是远离政治的,但是我要不要吃饭呢?我既然要吃饭,是谁养活我?这就产生问题了。我觉得,我好像没有权利自以为是地离开所有的政治。”

她开始转变了。以前对政治学习总想逃避,现在不反感了,能够听得进了。

最大的转变是抗美援朝。根据当时的宣传,南朝鲜在美帝支持下挑起了战争,而且放映了朝鲜人民受到侵略者残酷杀害的电影。资中筠接受了这样的论断:世界上分成两大阵营,不站队是不行的,不站在革命的一边,就是站在反革命的一边。于是,她和许多同学一起,积极报名参军。她的行动得到了父亲的支持。

回想当年,资中筠说:“我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彻底转变。我确实是比较单纯,一旦认定了这个理,就按这个理走,义无反顾。” 尽管清华的学生90%都报名参军,最终批准的极少,外文系和工科的高年级都留下来,因为建设国家需要。留下的也都很自豪,自以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从此以后,资中筠对所有官方宣传都深信不疑,“觉得祖国前途光辉灿烂。” 就这样,一个青年完全“转变”过来了,但是她还要经受“考验”。

1951年,大学毕业的资中筠和她的同学冯钟璞(即后来的作家宗璞)一起分配到“政务院宗教事务处”工作。可是不到半年,在“三反五反运动”中,一直被认为是进步人士的资耀华一夜之间成为“奸商”,《天津日报》大标题说“大奸商资耀华拒不坦白”。

资中筠成为被“帮助”的对象,单位党组织动员她划清界限。“当时我的心情是这样,第一,党永远是对的。这个大前提我不动摇,但是我想不出来我父亲怎么会成为奸商?他工作的事我是完全不知道的,他也从来不在家里头说什么,可是他的为人无论如何与“奸”字连不起来。后来我就表态说,我服从组织的任何结论。可是他们说我态度消极。” 资中筠把所有的家信都交了出来,实际上父亲极少写信,都是母亲的信,除了询寒问暖就是鼓励好好工作之类。这过不了关。一个中学同学登报声明与资本家父亲脱离关系,使她受到启发,她也要求登报脱离关系。可是“组织上”说,这违反政策,并不希望她这样做。

这场煎熬历时半年。忽然又说资耀华没问题了,结论说他是“完全守法”,不久,资耀华调到北京,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从此这位正值盛年的银行家埋头整理近代货币金融史料工作。

整的时候大张旗鼓,等到落实政策的时候却静悄悄的,所以资中筠并不知道父亲何时“落实政策”,何时来北京,因为她几乎和家里完全脱离了联系,凡是给家里写信,就得给单位审查,于是不再通信。后来还是从妹妹那里得知父母居住在北京,她才回家看望。

虽然父母对她一如既往,但是“从此我跟他们的关系就疏远了,亲情无法再同以前一样。父亲在家中更沉默了。” 四

1952年,资中筠调到“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简称“和大”)。这是和工会、青年团、妇联并列的所谓“群众团体”,当时并称“工青妇和”。这几个组织都有国际部,负责国际交往,而“和大”本身则主要就是从事国际工作的。资中筠在国际联络部,主要从事翻译和文书的工作。她曾担任“世界和平理事会”书记处中国书记的助手及翻译,常驻维也纳三年。

资中筠感到非常幸运,特殊的工作让她逃脱了“反右运动”。“我出国之前,已经在开始学习‘娜斯佳精神’,娜斯佳是苏联的共青团员,特别敢提意见。学习娜斯佳精神就是号召大家敢提意见。“和大”的青年团组织专门开会讨论给领导提什么意见这就是‘鸣放’的开始,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我被派出去了。”否则以她的性格一定会积极、直率地提意见。

1957年暂时回国休假,“反右”开始了。资中筠发现,有好多原来的同事年轻人正在被批判(后来有些人戴“右派帽子”,命运很惨)。幸运的是,资中筠只参加了一段很短的时间,其间还匆匆与陈乐民结了婚,又被一起派出国去了。资中筠反思说:“如果我先在国内,一定参加‘鸣放’,我很可能变成右派,因为我对党是无所保留的。假如没参加‘鸣放’,‘反右’运动中留在国内,我又很有可能变成积极分子,批判别人。因为那个时候自己没脑子,只知道紧跟。所以我回想起来,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既没有变成右派,也没有做现在想起来对不起人的事。” 1958年在国外的资中筠听说国内“大跃进”,异常兴奋,想象着国内的大好形势,而自己不能躬逢其盛,太遗憾了。1959年又听说国内遭遇“自然灾害”了,物质匮乏,开始实行粮食定量。“我们在国外养尊处优,很惭愧,于是乎就申请回国,要求跟国内的人们一起同甘共苦。” 资中筠和丈夫陈乐民一起奉调回国时,遍地的小高炉早已熄了火。陈乐民主动要求下放农村锻炼,“因为当时在国外工作的人,虽然是组织上派出去的,可是都认为没有跟劳动人民在一起,缺了这一课,老被认为没改造好。” 资中筠正巧怀孕就没有下去。在河北农村工作的陈乐民亲身体验了大饥荒中农村的困难生活——,每天只有不到四两的带糠的口粮,人人都营养不良。陈乐民有一次饿晕了,滚到沟里去,幸亏被老乡给救起来,送到县城医院打营养针。资中筠慨叹道:“他是中央下放的干部,不能让他饿死,可是老乡就不知道饿死多少。” 当时在北京城的资中筠也浮肿了,早上一起来眼睛就睁不开,一摁一个坑。可是她没有抱怨,“上面说是自然灾害,就是自然灾害,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更没有怀疑过政策上有什么错误,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 因工作需要,资中筠仍然不断出国,只要出国一个礼拜,浮肿就消。但是在国内外生活的对比中,资中筠也没有丝毫怀疑,因为“预防针”打得足足的,“虽然住高级旅馆,吃奶油面包,但是‘信念”和‘立场’没有丝毫动摇”。当时因大家食不果腹,上面有减少工作时间的指示,但是资中筠所从事的国际活动工作,其中包括国际会议的英、法文翻译,间或担任国家领导人的外事翻译,仍然十分繁重,整晚整晚的开夜车,使她因营养不良且劳累过度而终于躺倒,到1964年不得不完全中止工作,治疗、休养。

休养了一年多,“文化大革命”爆发了。五

和中国无数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一样,“文革”中的资中筠被赶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河南周口地区的农村,完全不用脑而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反而治愈了她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更大的收获是,她开始了怀疑。一是农村生产力之落后、农民生活之苦、青壮年文盲比例之高,完全与她所相信的宣传差距太大(她所在的农村并非偏僻穷山沟,而是一片平原,土质很好)。真正对最高指示怀疑的引发点的出现非常偶然。在“林彪事件”之前,传达了毛主席在姚文元一个报告上的批示,姚说他读了《天演论》、《史记》、《孙中山集》、《五灯会元》等五本书。毛主席批示说,很好,继续努力,必有成效(大意)。听到这样的传达,资中筠忽然觉得,“读这些书有什么了不起,我大部分都看过。8亿人只有一个人替大家读书,读这么点书还要最高领袖赞扬。我突然觉得这事有点荒唐,这么一转念呢,我好像已经开始怀疑了。”她称之为开始“腹诽”。虽然此前隐隐约约想到可能有什么不对,可是不敢想,现在怀疑就像一株嫩草,终于从石头缝里钻出来。

接着,就是陈伯达出事了。在1970年的庐山会议上,陈伯达被毛泽东斥为“野心家”,又一场声势浩大的批判运动被发动起来。“昨天那么革命,今天为什么忽然又不行了?”资中筠开始有点保留,虽然她跟谁也不会讲,“等到林彪出事以后,更觉得不对头了,明明上了党章的接班人了,怎么忽然就这样了?然后又传达了一个毛主席滴水洞写给江青的信,说他老早就看出林彪有问题了,逻辑上更说不过去了,到‘批林批孔’时就越来越荒唐,实在没法跟了。” 本来,资中筠已经做好了长期做农民的打算,所以认真学习农活,怕一旦完全靠劳动吃饭,自己养不活自己。想不到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基辛格秘密访华之后,外文干部上调,资中筠回到了北京,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负责对美工作,参加了尼克松访华以及随后陆续访华的美国人的接待工作,包括参众两院领导人访华团。封闭的国家开始慢慢地与世界接触,1975年邓小平的复出更让知识分子们看到了希望。因为他讲了很多符合常识的话,正是当时大家所想的。她记得他在军委说,什么政治挂帅,思想万能,一个螺丝钉拧不好,飞机就要掉下来。这都是大实话。那时人们已经有了相当的共识,中国不能那么胡闹下去了。

到了1975年邓小平再次被打倒时,对“批邓”紧跟的人少多了,“上面压下来必须批,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抄报纸上现成的批判稿,你抄我的我抄你的,应付了事,领导也不那么认真的来压”,在资中筠看来,“批邓”是一个转折点,“大家开始怀疑毛,但是对体制还不敢怀疑,而是认为如果那些老干部出来工作,大概就会好了。” “四五运动”来了,毛泽东去世了,“四人帮”垮台了……发生在1976年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都昭示着,新的转机出现了。六

1979年1月,邓小平出访美国,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和人们习惯的说法“改革开放”不同,资中筠认为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开放改革”,因为“如果没有开放,我们关起门来是无法实行改革的。而对外开放,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美国的开放。在中国开放改革的进程中,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关键作用”。

也是在1979年,资中筠第一次走马观花地访问了美国。1980年,她决心退出送往迎来的工作,从事学术研究,在她要求下,先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研究室,开始专业从事美国研究。

一次偶然的机会,资中筠在飞机上遇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之,一番倾谈之后,正在筹建美国所的李慎之向资中筠发出邀请。1985年,资中筠应聘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组建的美国研究所任副所长,三年之后担任了所长。“我真正解放思想是到社科院来以后,那几年我心情特别舒畅,”资中筠至今认为,八十年代是社科院的“黄金时期”,是思想解放的前沿。当代中国国际政治学也逐步摆脱了僵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开始走上正轨。

资中筠似乎又回到了北平图书馆时期,她在当时最开放的学术殿堂,潜心学术研究。当然,她也时时感受到改革时代的热潮。许多知识分子心情舒畅,他们对中国的前途又一次升起希望,虽然知道有阻力,但是他们还是对当时的领导和改革方向寄予厚望。但是八十年代很快就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结束了,许多知识分子再次陷入新的困惑。资中筠坦陈,到80年代末,她的思想又得到了一次解放,这次比七十年代的思想解放更彻底,她珍视“独立”二字,只希望能以独立学人的身份立于世,“所以我就坚决辞去所长的职务,因为在所长的岗位上,有很多不自由。不是行政上的不自由,而是你必须说你不想说的话,或者是去贯彻你不赞成的政策。于是我下决心: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我要自由。” “耳顺之年”之后的资中筠得到了真正的心灵的“自由”。退休之后,她的学术精进,《二十世纪的美国》、《财富的归宿》等著作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在专业研究之余,她的思想日见开阔,信手写来的随笔文章题材广泛而又有一以贯之之道,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吾土吾民的挚爱、对民族命运的忧思、对文明和正义的呼唤,彰显了一位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胸怀。因此,知识界尊称她为“资先生”。

10.二年级亲子日记格式:成长的曲折 篇十

今天中午儿子高兴的拿着学校发的参加节目的衣服上学去了,三点四十放学我没去接他,因为他说放学后要参加学校的彩排,可是四点的时候他突然打电话说放学了,于是我急冲冲的骑车到学校,接到儿子之后,我就问:你不是参加学校的彩排吗,怎么现在放学了?儿子委屈的说:妈妈我去厕所换完衣服之后回来就没有鼓了,老师就让我回教室了,我对儿子说:没事,这次没参加上,咱们争取下次,只要有责任心就是好样的。妈妈希望你不要因为这次没有参加上就没信心了,你在妈妈心里是最棒的,儿子的性格是内向的,他没多说什么,看得出来他很想参加。

教师点评:鼓励孩子加油!只要有实力,机会回来的!

11.高空坠落之后的曲折官司 篇十一

得知蔡忠华已买好开往四川省南江县的长途汽车票,于4月1日上午乘车回家,奉贤法院的执行法官准备送送他。

那天清晨,笔者随同法官及记者驱车来到了坐落在奉贤区青村镇光明社区的一家老人护理院。也许是思念家人心切,也许是心情太激动,蔡忠华早已坐在轮椅上等候着。

眼前的蔡忠华,身着新买的米黄色夹克衫,显得格外精神。兴奋,充满归心似箭的兴奋,倾注在他那阳光灿烂的脸上。感激,发自内心的感激,流露在他那热泪盈眶的双眼里。

当顾建春庭长与庭长助理李卫星走到蔡忠华身旁,将最后一笔执行款送到他手中时,蔡忠华情不自禁地哭了,泪水止不住地流淌着。

目睹着这感人的场面,笔者忽然发现蔡忠华双手分别拉着两位法官的手,紧紧地攥着,久久不放手。这一细微的举止,不禁让笔者内心为之一震:弱者的手紧握着法官的手不放松,这不仅仅是蔡忠华发自内心感激之情的显示,更意味着当打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他们是多么需要依赖法律给予强有力的保护啊!

“四年了,他从未像今天这样笑过,从未如此开心过!”一直在为蔡忠华讨钱的其妹夫王学军及哥哥蔡忠明,此时此刻也感慨万分。

他从13米高空坠落

家住四川省江南县的蔡忠华,从1995年起就来到上海打工谋生。五年前发生惨剧时,他才34岁,是一个年富力强的壮汉。

事发前,蔡忠华刚做完一家工地的活,经包工头张文强介绍,来到奉贤工业开发区一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参与厂房建造。蔡忠华干的活是为厂房房顶安装彩钢瓦。据他说,房顶高度有13米多,底下无安全网保护设施。每天爬在高空作业,他总是格外小心谨慎。

2004年12月13日中午12点多,大伙儿都去吃饭了。因手中的活还剩一点,蔡忠华就独自一人在那儿干着。

“只听得‘轰’的一声巨响,抬头一望,蔡忠华不见了。”王学军说,当时他正巧也在现场,听到响声他赶紧冲进厂房内,发现蔡忠华仰面躺在地上,不省人事。他立即打“120”,与工地老板刘欢将蔡忠华送到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医院初步诊断,蔡忠华体内多处受伤,伤势很严重,生命随时有危险,立即实施抢救。

“哪知,老板刘欢竟狠心地对我们说,不要救了,没希望了。”王学军他们听到这话十分愤怒,态度坚决地表示,“只要蔡忠华尚有一口气,就一定要救他!”刘欢只得掏钱交上了第一笔押金。

一个星期后,蔡忠华仍然处于半昏迷状态,医院决定对他动手术,费用需10万元钱。然而,刘欢迟迟不送钱来,致使蔡忠华的手术一拖再拖。在王学军他们一次次的催讨下,刘欢与包工头张文强两人分几次拿出了8万多元钱。经医院手术,蔡忠华的身体状况有了好转,但其腰部以下已失去知觉,不能动弹。

医生告知,蔡忠华胸椎11-12节断裂,意味着蔡忠华今后再也不能站立,伴随着他的将是轮椅与床。一个身强力壮的硬汉,从此成了废人。

蔡忠华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院住了近2个月后,被刘欢转到了奉贤一家中医医院。他对蔡忠华说,这家医院人熟,中西疗法效果更好,费用又不高。考虑到长期住在市级医院,费用确实很昂贵。为了替刘欢省点钱,王学军他们当时未加阻拦。

谁知过了三天,院方就通知他们,原先缴纳的2000元钱已用完,需再拿钱。

“2000元钱,能治啥病?这不是在糊弄人吗!”

得悉刘欢的承包工程款一定还在上家,王学军带着蔡忠华的妻子与儿女找到了总承包方公司,要求他们拿钱给蔡忠华治病,并作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这家公司立马通知刘欢到场,让他写下承诺书,负责处理好这件事,方能结算工程款。

刘欢当即保证,蔡忠华的工伤认定与伤残鉴定,他负责帮助向劳动部门申请,劳动裁决赔偿多少,他一定会给多少,一分钱也不会少。至于医院的钱,他会协调好的。

刘欢的承诺,让蔡忠华他们信以为真。2005年4月25日,奉贤区劳动部门为蔡忠华出具了工伤认定书。

3个多月后,躺在医院的蔡忠华早已身无分文,在王学军和蔡忠明的帮助下,蔡忠华到指定医院进行了伤残鉴定。2005年8月26日,劳动部门出具的伤残鉴定结论:蔡忠华因公致残程度二级,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

然而,此时刘欢已不见踪影。拖欠医院一大笔医疗款的蔡忠华只能被拉回居住处。

2005年11月10日,奉贤区劳动仲裁委员会根据蔡忠华的诉请,依法裁决刘欢支付蔡忠华伤残补助金及相关费用共计人民币52万多元。

赢了官司拿不到钱

就在蔡忠华等着刘欢的赔偿款时,王学军在2006年12月中旬收到了法院送达的出庭通知,原来,刘欢以上海建舒钢结构有限公司名义将蔡忠华告上了法院。

庭审中,刘欢诉称,蔡忠华所干的工程是由上海恒建钢结构有限公司分包,张文强转包的。被告蔡忠华是张文强私自雇佣的工人,未经总包方的许可和备案,故未办理保险。本案的原告一直是案外人,劳动部门听从被告单方面的陈述,错误地认定原告为工伤单位主体。对此,原告不服仲裁。

没钱请律师,王学军主动担当起蔡忠华的代理人,在法庭上,他理直气壮地指出,原告是借用案外人上海恒建钢结构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承包此项工程的。

经二次开庭审理,2006年2月27日奉贤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判令原告上海建舒钢结构有限公司支付蔡忠华伤残补助金等各类费用共计人民币52万多元。

半年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民事裁定:双方当事人按原判执行。

尽管蔡忠华他们心中明白,刘欢是在恶意诉讼,故意拖延时间,可法定程序是一环扣一环,必不可少的。

当他们拿到了这份民事裁定书立即向奉贤法院申请执行时,为时已晚。承办法官在执行时发现,被执行人上海建舒钢结构有限公司已登记注销,无财产可供执行。在找到刘欢时,他依然表现出一副愿意赔偿的诚恳态度,答应分期支付,并拿出了第一笔执行款3万元人民币。之后,拿到工程款后的刘欢,卷款潜逃。

此时,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已苦苦照料服侍蔡忠华一年多的妻子,在一天傍晚,乘蔡忠华已睡着时悄悄走了。

从医院被迫将蔡忠华拉回来后,由于得不到治疗,他的伤势日趋严重。渐渐萎缩的双腿发红发黑,像烤焦了的蹄子。腰部由于安装了钢板,一直在疼痛。一次次的打击,几乎击溃了他的精神。每天深夜,无法入睡的蔡忠华总是在哭泣。

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经过一番打听,王学军他们找到了刘欢大女儿刘小叶的家。那天傍晚,他们敲门进入后,发现刘欢前妻也住在此。双方当即发生了争执,直至派出所民警赶来将他们劝离。

2007年的国庆节后,王学军与蔡忠明抬着蔡忠华硬闯入了刘小叶的家。

两个月中,刘小叶不掏钱,蔡忠华就是不撤离,双方一直僵持着。

“那时,我的心早就死了。”回忆起那段日子,蔡忠华告诉笔者,从医院苏醒后,他就知道自己这一生已完了。死,干干脆脆了断痛苦的人生,这一念头一直占据在他心中。可想到家中还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及慈祥的老母亲,他死也要拿到这笔赔偿款。他要把这笔钱给孩子们,让他们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今年元旦前夕,刘家带着多人上门,谎称法官通知他们一起到法院去解决问题,将蔡忠华抬到了法院后即离去。

面对身体多处溃烂已奄奄一息的蔡忠华,庭长顾建春在请示院领导后,即与民政部门取得联系,将蔡忠华送进了老人护理院。

法院挂牌攻坚穷尽执行

“如果没有法院的穷尽执行,没有顾法官与李法官充满人性化的关怀,蔡忠华恐怕撑不到今天。”王学军感慨万分。

此案得到了奉贤法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院长席建声在批示中要求执行法官从关注民生高度,穷尽执行措施,尽最大努力维护弱势者的合法权益。

在刘欢卷款逃走后,该案即被转入疑难执行组,由庭长顾建春挂牌,助理李卫星攻坚。

“公司没了,人逃走了,拿什么执行?”凭着多年的执行工作经验,他们心中明白,这是一起“死案”,很难执行。

翻案卷、查资料,深入调查走访知情者……工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仔细查阅卷宗时发现了可疑之处:刘欢当时借用了案外人上海恒建钢结构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承包此项工程的。可工程还未结束,他却在2005年4月6日突然召开股东大会,决定公司注册资本由50万元增至500万元。而此时,蔡忠华的工伤认定还被拖着未办理。

在进一步了解后得知,公司注册资本如果只有50万元的话,是不能承包这项工程的,故刘欢采取增资的方法,将两个女儿吸收为股东。刘欢本人出资210万元,两个女儿分别出资120万元。

“这么多的钱,从哪里筹集的,现去向何处?”承办法官马不停蹄地调查取证,获得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线索:4月13日,上海建舒钢结构有限公司向一家经济发展公司借了450万元作为投资款。一个星期后,这笔款子连本带息还给了该公司。而这段时间,恰巧是刘欢在为蔡忠华办理工伤认定。

“刘欢及其两个女儿作为股东有抽逃公司注册资金嫌疑,造成被执行人不能履行赔偿债务,应将他们追加为被执行人!”找到了突破口,执行也就有了希望。

2007年6月25日,奉贤法院根据申请执行人蔡忠华的申请,依法作出裁定:被执行人上海建舒钢结构有限公司支付给申请人蔡忠华的赔偿款,由被执行人的投资人刘欢、刘小叶、刘小文在各自应投入的公司注册资金范围内各自承担清偿责任。

一起工伤赔偿执行案终于了结了,但透过蔡忠华的不幸遭遇,老板的背信弃义,法官的穷尽执行,反映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执行难,难执行”成了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一大问题。■

上一篇:农业工程简介下一篇:初二现场作文竞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