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说课 毛泽东

2024-07-08

历史说课 毛泽东(精选10篇)

1.历史说课 毛泽东 篇一

《毛泽东思想》说课稿

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毛泽东思想》。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职学院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知识的主渠道,承担着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国情,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培养大学生讲实话、办实事,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求真务实精神;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性等功能。《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该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内涵、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了解到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且在党的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奠基意义。因此,这一章节对毛泽东思想的全面介绍,有助于学生后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把握。

2、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涵义,全面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之后能够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2)技能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正确区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并且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认识到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3)情感价值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天下为己任和为真理而不懈斗争的品德,培养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二、教学方法分析

本课程是一门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应使其“知其所以然”。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鼓励学生,调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主要是利用图片,视频短片等相关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活跃课堂气氛,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深学生毛泽东本人以及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的直观感受。

2、讨论式教学法:主要是老师根据课程结构和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让不同的研究小组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向全体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最后由老师进行分析和总结。

3、案例教学法:老师通过对与该节课相关的典型案例的分析来加深学生对该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

该门课程是学校给大一年级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因此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刚刚步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处在这一成长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日趋成熟,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很大的矛盾性。

2、知识程度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经过小学、初中和高中几年文化课的学习,他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构架。尤其是通过政治课和历史课的学习,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这样,他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好这个构架,在此基础上帮他们逐渐填充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以使他们的知识构架更加丰满和立体。

(2)知识障碍分析:虽然他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和积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都有一定的了解,但还只是停留在了解和识记的层面,而在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之前的应试学习使其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他们的这种习惯和锻炼他们的这种能力。

(3)动机和兴趣分析:对于高校的政治理论课,我们不排除有部分学生是出于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的目的来学习这门课程,还有部分学生是对这门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对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都是出于拿毕业证书的目的而被迫来学这门课程,自身对其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他们端正动机,同时积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来让他们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复习提问上次课的内容

2、情感导课:通过播放毛泽东同志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和歌曲《东发红》,创设情境。

老师提问:大家都知道照片上和歌曲中提到的人是谁吧? 学生回答:。。。

老师:相信大家对毛泽东同志都不陌生,那么让我们今天就开始讲毛泽东思想。

3、切入主题: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也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下面我们就主要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三个方面来全面分析毛泽东思想。

课本知识要点: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这一过程大体上可分为萌芽、初步形成、走向成熟、继续发展四个阶段。第一,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阶段。第二,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阶段。“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形成,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基本思想的初步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第三,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从1935年初召开的党的遵义会议到1945年春夏召开的党的“七大“,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并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第四,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阶段。在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是毛泽东思想继承发展的时期。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以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主题,涉及到各个方面,涵盖着各个领域。这个科学体系有着丰富的内容。根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历史决议,它在六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第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4、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5、布置作业:主要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目和经典著作如:《中共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毛泽东传》、《毛泽东文选集》等。

五、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分主板和副板两个部分:

主板:主要包括所上章节内容的整体框架。副板:主要是框架当中一些需要特别讲解的重点内容的分析、关键词的讲解以及问题设计等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专家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人:安晓娟 2011年4月30日

2.历史说课 毛泽东 篇二

关键词:国内环境,毛泽东发展思想,历史背景,国际环境

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 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1]这说明一种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凭空而来, 必须把它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来观照。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 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下,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思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试图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此,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艰辛探索, 逐渐形成了毛泽东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由此可见, 毛泽东发展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体现了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回顾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对于全面理解和把握我党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发展思想形成的国际环境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后就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局势, 经受着严峻的战争与革命的考验。其原因有三: (1) 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 从此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就开始了生死较量, 中国大陆受到了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政策———政治上孤立中国, 经济上对中国进行围堵和禁运, 军事上对中国采取威胁。帝国主义不仅对中国大陆孤立和封锁, 而且支持逃到台湾的蒋介石政权, 使毛泽东选择了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 向前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开放的“一边倒”的政策。面对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军事威胁和挑衅, 在中共八大上毛泽东指出:“我们必须使帝国主义的制造紧张局势和准备战争的阴影彻底破产。”[2]这就说明毛泽东认为要想迅速改变中国的落后经济、军事现状, 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上平等对话成为当务之急。 (2)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对中国采取强权政治。政治上, 前苏联妄图使中国成为它的附属, 要求中国听从它的调遣, 服从它的国际战略与国内需要;在经济建设上, 虽然前苏联给予了中国很大的支持, 帮助中国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 但目的却不纯粹, 不但对中国的发展作出种种限制, 而且不断在边界上挑起事端, 制造摩擦。毛泽东对于前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是非常反感的, 1969年的珍宝岛事件, 使中苏两国走到了战争的边缘, 前苏联对中国边界安全构成了最大威胁。 (3) 二十世纪中期, 在两大阵营尖锐对峙、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的国际大背景下, 亚非拉地区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相继获得独立, 成为主权国家。这些国家为了摆脱贫困局面, 振兴本国经济, 确立自身在世界体系中的有利国际地位, 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新路, 普遍开始了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化进程。

苏美霸权主义的打压、国际反华反社会主义势力的敌视、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 这些都使毛泽东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国家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发展社会生产, 积极备战, 只有经济与军事实力的强大才是最可靠的保障。因此, 毛泽东鲜明地提出“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 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 挨打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必须“力求在一个不太长久的时何内改变我国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的落后状态, 否则我们就要犯错误”。[3]于是,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中国得到最大的发展, 成为毛泽东一直在思考的主题。

2.面对苏联模式弊端带来的严重后果, 毛泽东对苏联模式进行了反思, 进而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前苏联已经进行了3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 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就, 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成为世界上唯一公认的社会主义模式。前苏联的光辉成就激起了人们对它的无限崇敬, 前苏联的建设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模板。从1953年起, 中国模仿苏联模式执行“一五”计划和实行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 中国形成了一个高度集中的资源计划配制制度, 但与此同时, 模仿苏联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 毛泽东开始觉察到苏联经验并不是完全适合中国国情。

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是毛泽东对苏联模式认识的一个转折点。赫鲁晓夫在此次会议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在领导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一些重大错误:比例失调、物资供应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各种弊端, 这些问题的暴露引起了前苏联国内和国际上的极大震动。此外, 波兰、匈牙利事件的发生, 也进一步暴露了苏联模式的缺陷, 打破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完美无缺的神话, 从而使毛泽东从多年的迷信、束缚中解脱出来了, 最终想彻底摆脱苏联。1956年4月,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他们走过的弯路, 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 少走了一些弯路, 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4]随后, 毛泽东在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代表谈话时, 又提出了:“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 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5]这说明了毛泽东已经破除了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 结合中国自己的建设经验, 对苏联模式进行了初步反思。他认为既要破除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 又不能对斯大林和苏联模式作全盘否定。毛泽东号召全党以前苏联为鉴戒,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把前苏联成功的经验与中国建设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独立自主地探索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社会主义新生之道。

二、毛泽东发展思想形成的国内环境

1.人口多、底子薄, 经济文化落后的基本国情。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人口多、底子薄, 生产力不发达, 经济文化落后就是当时的基本国情。毛泽东就是在这个历史起点来考虑中国未来的发展宏图的。

建国初期, 虽然我国拥有四亿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6], 但国民经济严重衰退和全面萎缩, 面对这种严峻形势, 毛泽东概括中国国情为“一穷二白”。他说:“我们一为‘穷’, 二为‘白’。‘穷’, 就是没有多少工业, 农业也不发达。‘白’, 就是一张白纸, 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7]毛泽东对国情作了以下分析: (1) 战后的中国, 百废待兴, 工农业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还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 人民生活非常贫困。1949年同历史上最高年份相比, 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 钢产量减少80%, 煤产量减少48%, 粮食减少25%, 棉花减少48%, 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 还不到印度57美元的一半, 不到亚洲平均水平44美元的2/3。1949年, 全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仅460亿元, 其中农业总产值占70%, 工业总产值占30%, 财政收入只有58亿[8]。 (2)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所恢复, 但工业极不发达, 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国。1955年10月, 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 我国又不富, 也不强, 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我国是个大国, 但不是富国, 也不是强国。飞机也不能造, 大炮也不能造, 坦克也不能造, 汽车也不能造, 精密机器也不能造, 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 现在才开始学习制造。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 是谈不上什么强的, 也谈不上什么富的。”[9] (3) 文化教育水平落后。毛泽东在1964年接见肯尼亚友好代表团时说:“我们的科学文化是不高的, 很多文盲, 现在还未完全扫除, 老古董也不少。工业不发达, 农业水平也不高。”中国的这种落后现状是长期困扰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因素, 当然也是毛泽东无法回避的现实。如何建设一个新中国, 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迅速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毛泽东对中国今后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2.中国人民的强国梦想。新中国成立后, 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强国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梦想。一方面, 中国置身于不平等的经济、政治世界体系之中, 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 产生了由于国力落后而导致的受压迫感。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不再是我国的主要矛盾, 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时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翻身获解放的劳苦大众, 为了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 产生了尽快发展社会生产力、迅速奠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物质基础, 促使这个落后的东方大国早日成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强大的建设热情。

毛泽东对社会发展环境及国际国内形势的估计, 使他更坚定了对于强国梦想的追求。对此, 毛泽东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 要在几十年内, 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 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10]毛泽东为了尽快实现中国人民的强国梦想, 从1956年起即开始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 毛泽东在推动社会发展中采用了“大跃进”即“大干快上”的“直线式”的方式方法, 以这种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方式实现现代化。毛泽亲自发动和推动的“大跃进”运动一经发出很快就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奋起响应, 迅速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群众运动热潮。这也说明毛泽东为尽快强国而提出的加快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激发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 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在这些特定的国内、国际形势下, 毛泽东怀着迫切强国的心情, 从国情出发, 不照搬外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 提出了适合当时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思想。毛泽东发展思想的提出, 对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为国家的富强和中国后来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375.

[2]毛泽东文集 (第七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116.

[3]毛泽东著作选读 (下册) [M].人民出版社, 1986:848-849.

[4]毛泽东文集 (第七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23.

[5]毛泽东文集 (第七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64.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一卷)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87:7.

[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六卷)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2:104.

[8]秦兴洪.中国的道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125.

[9]毛泽东文集 (第六卷)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95.

3.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读后感 篇三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读后感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采用“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构。两头,分别是第一章和第八章。第一章写毛泽东之前,以粗线条描述在毛泽东以前的中共领袖史,描述了历史对他们的走马灯般的淘汰。第八章则同样以粗线条描述从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袖地位之后,面临张国焘和王明两次严重的挑战,直至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方针写入中共党章。中间的六章,是此书的核心——详细介绍了历史如何选择了毛泽东。

领袖是党的旗帜,革命的能手。中国共产党在一九二一年诞生后,到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这十四年间,走马灯似的换了六个领袖,即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

三、王明、博古。直至遵义会义,才确立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

党在挫折中不断成长成熟,经历了很多挫折,历史选择毛泽东也是经历了很多挫折。毛泽东虽然在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时候就是与会代表,但是毛泽东在党内的领袖地位的确认还是经过了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的。这个曲折的过程其实也是我党由幼稚不断走向成熟的历程,是我党由一个理想主义的幼稚的党向一个激情燃烧的成熟的政党,由一个书生气的政党向一个实践性的政党转变的过程。从1921年建党到1935年,14年间,我党没有成熟的领袖,因此“左”,“右”摇摆不定,像走马观花似的更换领袖,同时受挫折:我党所经历的第一次挫折---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我党经历的第二

Li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读后感

次挫折---瞿秋白的“左”倾盲动错误,我党经历的第三次挫折----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全国红军会师武汉计划,我党经历的第四次大挫折----王明博古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惟西方是瞻的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在王明博古等人的错误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又经历了一次极其严重的挫折,差一点毁灭了整个红军。而毛泽东,作为一个灵活机变的领导者,对全国局势和军事战略有着深刻的洞察力,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找出最正确的道路,率领着军队不断的探索出一条适合于红军的生存发展之路,从1935年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到1948年新中国诞生,在这14年内,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光产党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后年间的鲜明对比,表明了毛泽东的正确,表明了历史最终选择了毛泽东,中国选择了毛泽东!

作者的写作思想比较敞开,没有顾忌。以翔实、流畅的笔调,并以崭新的、特殊的“领袖史”视角,写出了毛泽东被选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毛泽东当年的沉浮,凡认为本书需要写的,就秉笔直抒,娓娓道来。因而有些人物,如李立

三、博古等,写得很活,他们的性格、形象、优点和缺点,个个跃然纸上;有些事件,如“三人团”以及高层领导间的争论和斗争等,过去是“禁区”,本书都涉及了,而且写得较有技巧,掌握了分寸。

此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明晰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

Li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读后感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毛泽东的优秀品质让他被历史选择也是理所当然的,以下就是马泽东的优秀品质:

一,熟读军事文学书集为他形成一套自己的军事理论体系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二,毛泽东的乐观精神是他面对低谷和不公平时的良药 毛泽东的乐观主义,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前途的远见卓识的基础上,是科学的、革命的乐观主义。他坚信新生的事物必然战胜旧的事物,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人民群众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三,毛泽东对军事的预见具有前瞻性和准确性,四,巧用战术,多种多样的战术战略是毛泽东领导军队一次次取胜的有力保障,五,他善于乐于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坚决依靠人民群众。六,团队精神,群策群力,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团做出正确领导的前提

在我看来,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主要是特指在遵义会议之前确定毛泽东领导地位的艰难经历,或许这个时期不能同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尼克松访华等后来的历史时刻相提并论,但是同样激动人心。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是必然的选择。而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他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去瞻仰,他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理想的实现必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打击,而成功与失败的鉴别往往取决于历史的评判,历史的选择。偌大的一个中国为什么只有毛泽东被选为开国领袖,为何他的理想被完美实现,为什么他会成为历史的宠儿。回顾他的过去,他是农家出身,他父亲做生意时的思想“绝不做

Li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读后感

折本买卖”“趋利避害”等,家人的财力支持使他上学期间阅读大量书籍,开拓了他的眼界,引导了他的思想,而后来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使他更了解人民的生活为后来更好理解农民团结人民也打好了基础,他的当兵生涯使他的军事潜力得以发展,后来成了非凡的军事谋略家,他的谋略性与远瞻性无人匹敌。生活磨练了他,生活成就了他。他的广泛阅读使他接触和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他的知识他的思想使他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与道路,他的才能使他具备开拓历史新纪元的魄力勇气和本领,他的百折不挠他的信念坚定使他面对各种打击与挫折而愈战愈勇,他的出身他的经历使他更贴近革命的主力军——农民,一切的一切促使了这样的毛泽东——历史选择的中国领袖。

既然选择了了你认为正确的道路,就不要总是想要退缩:既然有所理想有所报负,就不要空谈而不行动:既然知道远方必有艰险,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既然想要做独特的自己想要干出一番天地,就要培养实现这一切的能力。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汗水哪儿来的丰收,没有努力哪儿来成功的喜悦。毛泽东的成功的铸成牺牲掉的又岂会少,生活的艰辛,生存的艰险,战友的离世,亲人的尸骨无存,敌人的虎视眈眈,他的丰功伟绩是用命换来的。有的人常说“人各有命”,我想它的意思不是让我们消极等待而不有所行动,而只是告诉我们历史已成,庆幸也好懊悔也好,已成过去,它想让我们抛下过去的包袱大胆向前,未来是靠自己创造

Li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读后感 的,现在的绝不决定你的未来,掌握权在你手里,需要你用实践来答辩。

“山重水复无一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量变到质变是需要相当长的一段努力的,但你感觉已经用尽全力去争取去进步了但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若你的方法方向正确,那么你肯定是进步了,只是还没达到质的飞跃而已,奇迹的发生往往出现在绝望放弃的后一秒,所有,既然你的一切都是对的,就要果断而勇敢的坚持下去,历史会为你证明你的前进的痕迹。就如毛主席,他的主张一开始总得不到采用,他的才能总等不得广泛的普遍的认可与钦佩,但是,他一直坚持着,拼搏着,努力着,借着历史的契机他成功了,这样执着而努力且有头脑的人,不可能不会成为上天的宠儿。

4.历史说课 毛泽东 篇四

毛泽东思想

姓名:张亮

学号:1107485122

班级:2011070306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院系: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姜金林

目录

一.历史对毛浙东的评价··················2

二.正确认识毛浙东的功过················31、毛泽东的历史功绩···············32、毛泽东的历史过错···············3

三.正确对待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和前途································3 参考文献 ·······························

4摘要:

中国的社会几经波折从一个没落的王朝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纪元,离不开各代统治者对于时事做出的伟大贡献,今天就以毛泽东为例,来进行论述。

毛泽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者、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者。他的历史功勋卓著、思想影响深远。但是,毛泽东在晚年又犯了严重的错误,最严重的是发动了被称为“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运动,造成了十年之久的社会**,给党、国家、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已经是、现在是、将来也仍然是同党和国家的命运相关的重大政治问题。关键字:

综合国力清正廉洁马克思主义国名经济文化大革命大跃进

一.历史对毛浙东的评价

只有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我们才能对毛泽东功大于过的历史地位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充分的估计。

邓小平讲三七开,即功七过三;陈云说:“建国有功,治国有过,文革有罪。”

先说治国有过。毛泽东为争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导权,想当第二个斯大林。为实现此野心,空想地提出超英赶美、大跃进、大办钢铁、人民公社化,造成全国大饥荒,再看毛泽东是中国农民的“大救星”,还是大罪人?毛为了打垮蒋介石的需要,答应给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赢得了广大农民对共产党的支持。但建国后农民经土改拿到了土地仅仅三年多,就被合作化运动剥夺走了,还强制实行统购统销,高征购,强迫征购,农民连口粮都保不住,更遑论走向富裕。

在毛泽东统治下的农民,发生大饥荒也不能“走西口”、“闯关东”,残酷的户藉管理制度,出门要路条,吃饭要粮票,把农民牢牢地困在家中,只能活活地等饿死。大饥荒过后,农民也是在变相的大集中营里劳动,吹哨集体出工收工,毫无自主权、积极性可言,实际他们只是变相的奴隶,过着缺衣少食的贫苦生活。国家对农产品又实行剪刀差政策,靠剥削农民来积累工业化资金。

所以,农民穷、农村苦、农村工作难的“三农”问题延续至今,仍是难以解困的老大难问题。其罪恶根源就是毛泽东的土地国有化政策和城乡二元结构的户藉制度,以及当时的合作化、公社化运动。毛泽东对农民来说,应是一个大罪人!

再说建国有功,通过与前期的中苏友好,争得苏联支援,完成了141个大型工业、国防项目,使国家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后又打破洋迷信,自行建立了石化工业,发展了钢铁、电力、煤炭、纺织等工业,壮大了国民经济实力。

最后讲文革有罪,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这些“左”倾错误论点,明显地脱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轨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中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

二.正确认识毛浙东的功过。

1、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第一、我始终认为毛泽东是中国亿万被剥削、被压迫、被屈辱人民的大救星。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出现了空前大团结的喜人局面,建立了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第一个清正廉洁的中央人民政府。无论是贞观之治、开元天宝、康乾盛世,都不能和这个政府相比。

第二、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有了迅猛提高,文学艺术空前繁荣,人民群众有着改天换地的高昂斗志。

第三、以《毛泽东选集》为核心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具有创造性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东西方文化荟萃的精髓,为我国各民族所共有的极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修身、养家、安邦、定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的遗产。即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毛泽东思想也依然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第四、毛泽东同志还是位杰出的军事统帅、军事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古今中外能和他相比的军事统帅、军事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为数不多。

第五、毛泽东同志还是位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豪放诗风和豪放的军风,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豪放派诗人和书法家,如苏轼、岳飞、辛弃疾、张旭、怀素等都比不上的。

第六、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的历史过错:

第一、对于一代伟人毛泽东,我认为他长期压头于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之中,历代帝王将相的权势之争,必然对他产生正面与负面的影响。

第二、他错误地吸取了苏联“变修”的历史经验,特别错误地吸取了赫鲁晓夫篡党夺权的教训,并把它不恰当地应用于中国。

亿万人民对他的爱戴、拥护,使他老人家日益增长着“唯我正确”的自信心。“八大”以后,他已经日益严重地听不进党和人民内部的尖锐批评,包括象彭德怀同志那样的批评。因而助长了阿谀、奉承、讨好、献媚的坏风气,这也是日益增多的阴谋家、野心家能够汇集在他身旁的必然后果,在这些人手中,好事也会办成坏事。七年**和其灾难性的后果,是违背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初衷的。

第三、从1958年“大跃进”开始的三年“左”倾冒进导致国明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认识不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加之毛泽东等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之后,没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我们认为即使在今天,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没有好处的!

三。正确对待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和前途:

历史的辩证法及其发展总是不断地对人们一时所形成的时髦理论观念和定性结论给予

巨大的冲击。****年以来,国内外出现的毛泽东热,与之相呼应是出现了自发地学习、研究、宣传毛泽东思想的热潮。它向我们表明,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需要毛泽东、需要毛泽东思想。在国际国内斗争风云变幻的新形势下,在世界无产阶级与革命人民保卫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事业成果的斗争中,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遭受到的大曲折与大倒退,我们不但需要从马克思、列宁的思想理论宝库中汲取营养和力量,而且需要从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宝库中,包括他晚年的重大理论贡献与实践汲取营养与力量。应当十分清醒地看到,是否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已经不仅仅是对毛泽东个人历史功过的评价问题,不仅仅是对于党和党的历史的评价问题,不仅仅是对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发展的评价问题,而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究竟举什么大旗、坚持以什么样的理论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关系到中国向何处去、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关系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命运和前途等等重大的原则问题。重新确认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是时代与现实斗争赋予我们的一个极其重要而伟大的历史任务。

参考文献:1.《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问题的决议》

2.《毛泽东文集》

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篇五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又经过中国社会发展的检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这是一个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第一,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迫切需要先进的理论来揭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向前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历史条件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革命需要理论的指导,先后出现过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洪秀全的农民小资产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农业空想社会主义、康梁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及五四时期形形色色的“主义”,但是,这些“主义”都不能揭示中国革命的特点、规律,形成不了完整的体系和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不能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需要继续寻找新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来解决在中国这种特殊国情里发生的特殊革命所遇到的特殊困难,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正确判断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各阶级状况,科学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制定适合中国情况的路线、方针,解决这些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给予现成答案的特殊问题。毛泽东思想也就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应运而生。

第二,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前提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体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世纪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列宁主义从它诞生的那时起,就以其严整的科学性和震撼人心的逻辑力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当然,理论的科学性和逻辑力量是它征服人心的内在力量。但是,人们不会因此而自然而然的接受它。马克思主义在一个国家能够得到广泛传播,首先在于这个国家具备了接受它的政治经济条件。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因而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时又有相互勾结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这是马克思主义被广泛接受的重要原因。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社会面临的两大任务,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了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农民阶级借用了西方的宗教思想,资产阶级也先后使用了改良主义与民主主义的思想。但这些思想武器并不能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与民族危亡的日益深重,呼唤着先进的新的思想武器的诞生,以完成民族独立解放的重大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了中国。

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这一胜利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的革命也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成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成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土壤和源泉。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里诞生的。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但其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为了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革命。这一革命既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却又不同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因为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这就决定了中国的革命必须以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因为不是无产阶级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适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一革命的具体要求下应运而生的。

毛泽东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又不完全等同于指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而是符合中国国情特点、适应中国革命需要、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马克思主义。一句话,是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

第三,中国工人阶级这一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近代中国新的社会生产力主要指近代工业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在不断壮大。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英、俄、德、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战场上厮杀,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华民族工业在此期间有了较快的发展;加上美、日等国加紧在中国开办企业,因而这期间中国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发展壮大起来。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有200万人,并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并成为运动后期的主力军。从此,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领导阶级。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到1921年有261万人,另有各种手工业工人1000万人,一方面迫切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科学思想做指导,另一方面也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伟大的中国革命斗争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实践依据。

中国革命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沃土。革命实践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而革命理论又必须经受革命实践的检验。

(1)革命实践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

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责任,就必须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前途、形式、道路等基本问题做出科学的回答。正是革命实践的迫切需要,推动和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革命理论必须经受革命实践的检验

革命的理论只有经过革命实践的反复检验,才能证明其正确性和科学性,才能真正用来指导中国革命。毛泽东思想正是经过中国革命的反复检验,才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如:经历了反对党内三“左”、三右斗争考验,与蒋介石国民党疯狂屠杀围剿考验,反对美日等帝国主义考验、中国革命胜利与挫折考验等!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前提,革命实践是革命理论的源泉。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正确的革命理论,同样也是从实践中来的,是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来的,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者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他们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他们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总结了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才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离开党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毛泽东思想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五,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文化条件

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近现代的政治文化。

1、毛泽东等人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最基本的文化条件。仅《毛选》1—4卷中使用中国成语典故应有上百条。

2、毛泽东等人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优秀成果,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使毛泽东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

⑴引用成语、典故或历史事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如“实事求是”“愚公移山”、“曹刿论战”等。

⑵借用中国古代的多种文体,赋予其全新的内容。如诗词格式、曲牌、四言文、三言文、对联等。

⑶对古代政治思想、军事思想、哲学等继承和发展。继承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传统,将其发展成为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国历史文化中“民本”思想,发展为无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的群众路线;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人定胜天、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英勇抗争传统,提出独立自主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批判总结了中国古代战争的规律,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原则。将“实事求是”由古代的治史方法发展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3、批判地吸收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的精华及其反帝爱国民主主义思想、建立统一战线和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思想、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政治主张。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反复引用介绍孙中山的上述主张。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率先将 “三七五减租”付诸实施。建国前后,毛泽东等人依据孙中山的“节制资本”思想,提出对官僚资本主义实行没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最后胜利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六,十月革命后世界局势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革命爆发,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欧洲许多国家接连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东方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由于俄国与中国为邻,且中、俄国情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更为巨大和深刻。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中认识到世界历史潮流的变化,得出了“走俄国人的路”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努力运用它来指导中国革命运动,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因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形成适合于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就成为时代的基本要求。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形成的。

汇报人:xiexiebang

6.历史说课 毛泽东 篇六

关键词: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建树的丰功伟绩超越了时空的界限, 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开拓者,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旗手, 是他奠定了延续至今并将长期传承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根基。在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 研究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尤其研究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典范, 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在21世纪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标志

大革命失败以后, 我们党内相继出现了三次“左”倾错误路线。“左”倾错误路线的共同点是坚持城市中心论和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俄国经验神圣化、教条化。其中以在俄国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教育、动辄引经据典的王明的“左”倾路线, “更坚决, 更‘有理论’, 气焰更盛, 形态也更完备。” (《中共中央文件选编》:《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 第26页。) 其结果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致使红军不得不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1942年延安整风时博古把王明“左”倾错误归结为“两个凡是”:“凡是马恩列斯的话必须遵守, 凡是共产国际的指示必须执行。” (张素华、边彦军、吴晓梅:《说不尽的毛泽东———百位名人学者访谈录》,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第3页。) 王明后来自己供认:我的许多意见, 都是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李立山的“十月来信”中抄来的。 (周国全、郭德宏:《王明传》,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第214页。) 随着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俄国经验神圣化的倾向的日益盛行, 毛泽东最早举起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大旗。他在《反对本本主义》的文章中大声疾呼:“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 而不是在它的先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 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毛泽东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110。) 这一论述体现了一种深邃的理论思维意识的觉醒, 表明毛泽东已从理论上自觉地思考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鉴于我们党已经有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 1938年10月, 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历史任务。他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 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 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 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 离开中国的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 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 使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 即是说,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115页。) 这里, 毛泽东清楚地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理念, 毛泽东相继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哲学名著, 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实践论》揭示了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认识的动力, 是认识的目的。《矛盾论》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指出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论述了一切事物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在对现实经验高度概括的基础上, 批判地总结了党内斗争的经验教训, 从而使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中国大地上深深扎下根基。在这个基础上, 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研究中国革命的特殊性,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了。有鉴于此, 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 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毛泽东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谈何容易?第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以“夺取中心城市”为重点被认同以后, 党内容易被教条主义者所恪守;第二,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兴起的, 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示范作用非常大;第三, 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存在着组织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是共产国际领导下的一个支部, 必须接受和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这些客观事实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长时期没有认识到, 中国革命应该走自己的路的问题;第四, 大革命遭受挫折后,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以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当时占据中国共产党人的主流思想无疑是俄国十月革命模式, 以城市为中心, 以工人运动为重点, 发动和组织工人举行武装暴动, 先占领中心城市, 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正确的理论创新来自于丰富的社会实践, 来自于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来自于无私无畏的勇气和锲而不舍的研究探索。

无论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还是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都不能否认这个事实:毛泽东思想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一般 (或简单) 运用和发展, 也不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一般 (或简单) 的结合, 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以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 突破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不符合中国实际的陈规和框框, 大胆进行理论创新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

毛泽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但没有结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建国以后, 毛泽东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这是毛泽东思想坚持马克思中义中国化原则所取得的胜利成果。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相比, 搞建设是一个更困难、更陌生的任务。毛泽东指出:“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 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 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我们还不深刻地认识它。” ( (《毛泽东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818页。) 为了深刻地认识这一必然王国, 毛泽东从调查研究入手, 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其代表作《论十大关系》一开头就明确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他们走过的弯路, 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 少走了一些弯路, 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820页。)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 是他一篇杰出的经济代表作, 这在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历史掀开社会主义建设新篇章的关键时刻, 无疑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深远历史意义。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后,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探索的精神一丝不减, 他居安思危, 深谋远虑, 他指出:“要预防将来”, “腐化、官僚主义、大国主义、骄傲自大, 中国都可能犯。”“十年、二十年以后就危险了, 四十年、五十年以后就更危险了。”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第465页。) 正是基于上述思考, 毛泽东发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提出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面临的诸多矛盾, 分析这些矛盾的性质和作用, 制定了解决这些矛盾的方针和方法。

毛泽东还提出了有待后人解决的问题。一个是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问题。毛泽东指出:“你有那么多人, 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 资源那么丰富, 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 据说是有优越性, 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 你像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所以, 超过美国, 不仅有可能, 而且完全有必要。”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第605页。) 另一个是反对修正主义和防止和平演变的问题。在经历了中苏论战和其后的苏东剧变之后, 这个问题已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问题, 苏联等国所发生的严重倒退也从反面作了例证。

评价历史人物, 不能脱离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去对他的过失说长道短。恩格斯说:“用一般性的词句痛骂奴隶制和其他类似的现象, 对这些可耻的现象发泄高尚的义愤, 这是最容易不过的做法。但是, 在当时的条件下, 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没有奴隶制, 就没有希腊国家, 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 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 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 我们的全部经济、政治和智慧的发展, 是以奴隶制既为人所公认、同时又为人所必需这种状况为前提的。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有理由说:没有古代的奴隶制, 就没有现代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20页) 同理, 虽然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路走的十分曲折, 但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理念, 为时人、后人树立了榜样, 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和他提出的实现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 尤其是他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衷及其《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巨著, 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而且为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借鉴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件选编.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2:26.

[2]毛泽东选集 (第1、3卷) [M], 人民出版社, 1991.

7.历史历史说课稿 篇七

一、教材分析:

《美国内战》一课在继《美国独立战争》之后,介绍了独立后的美国领土的扩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及其激化,内战爆发概况及其结果。其中领土扩张和内战是重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问题是难点。基于当今历史课程改革的要求,我考虑采用以下教学程序及方式处理本课教材。

二、教学流程:

1、导入

通过屏幕展示有关《美国独立战争》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在提问回忆的基础上,老师再继续追问,设置探究的问题情景,导入新课,这样通过旧的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既能让学生接受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探究

①读、探、议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导入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即:独立后的美国在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中还存在着什么内部障碍?然后小组讨论,再让学生发言,交流讨论结果。通过该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获取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读全文,找障碍,这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书上没有明确的指出障碍是什么?这是要靠通过读全文,分析全文内容后才能得出结论的,这时安排小组讨论,既可以打破读书时沉闷的课堂气氛,更能加强学生的合件能力,如果学生的回答不是很好,老师可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出独立的美国还存在着领土狭小,南北矛盾等障碍,培养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教材的能力。

②看

为了帮助学生弄清美国独立后领土扩张的方式和方向,教材上只有静面的图,我通过屏幕动画显示领土扩张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自己总结出扩张的方式和方向,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③评

关于“西进运动”的影响书上是通过小字和“血泪之路”的图出现的,但这个问题不能省略,我通过设计巧妙的过渡问题:“大批移民带着家产到荒漠的西部去干什么?是去旅游吗?qut;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去谈西进运动的.影响,学生的答案是多种的,只要说得有理老师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多思考,积极发言,最后通过图片、屏幕显示,老师小结,引导学生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并升华学生痛恨侵略的情感,为后面”升华“中的”对比“作铺垫。

④析、练 南北矛盾及内战爆发是全课的重难点,让学生细读本目、讨论分析南北存在着哪些矛盾问题─→学生发言,找出矛盾问题─→

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分析内战爆发的原因。

屏幕显示分析过程,再展示有趣的漫画,让学生通过分析漫画内容,加深对领土扩张,南北矛盾及内战爆发的关系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语言表达及知识迁移的能力。对于内战过程及意义比较简单,通过设问,让学生在问题中了解内战过程,与课前导入问题相呼应。

3、升华(逐步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①学

教材中对林肯的评价有正楷字部分、小字部分,课后有练习,再引导学生分析完内战的意文后,提出过渡问题(略),让学生通过对林肯的评价,认识到林肯一生的贡献及可贵的品质,不仅会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我们也应该学习他的优良品质。屏幕显示林肯像及马克思对林肯的评价,使学生在伟人的评价中使情感得到升华。

②结 屏幕显示押韵的本节课内容的小结,让学生在乐趣中巩固已学知识,也学会一种学习方法(如时间足够,可让学生分析小结所包含的内容)。

③比、评

屏幕显示美国”西进运动“及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图片,播放优美的反映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录相片断及江总书记关于西部大开发讲话的内容要点,让学生通过看图片、资料、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将美国的”西进运动“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进行对比。谈一谈自己的感想,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畅谈中体验教材与生活、课外与课内、自己与社会是紧密相联的,提高学生演泽知识、以使鉴

今的能力,引导学生挖掘历史学科中的内涵,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并上升为学好历史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师对学生的答案只启发不评价,以免来束缚学生的思维,不等结果如何学生能讨论、能思考、能发言就是收获。最后鼓励学生要关注与参与生活,为祖国的建设而努力学习,在学生畅谈、课堂气氛的高潮中结束本节课,让学生有一种学有余味,恋恋不舍的感觉。

三、教学意图

8.历史说课 毛泽东 篇八

答:毛泽东思想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特别是同教条主义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和继续发展等多个阶段:

一、在大革命时期萌芽:

(一)中共二大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二)中共三大确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

(三)中共四大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

(四)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毛泽东的《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革命前途的影响》、《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集中体现了我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成果。

二、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形成:

(一)大革命失败后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

(二)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我们党内盛行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

(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错误倾向斗争中,不但在实践上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而且毛泽东还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一系列著作,初步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四)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

(1)1930年1月毛泽东发表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确立了“要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

(2)1930年5月毛泽东发表《反对本本主义》,包含了后来被称之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基本因子,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三、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一)成熟的原因:

(1)1935年遵义会议毛泽东在全党实际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根本政治保证。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2)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3)抗日战争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

(4)在延安整风中党的理论素养的加强和思想路线的端正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5)共产国际指导思想的改变提供了一定的外部环境。

(二)成熟的表现:

(1)毛泽东发表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联合政府》等一系列著作,全面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军事、思想路线。

(2)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体系:第一,阐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第二,概括了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第三,制定了新民主主义三大纲领。

(3)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初步形成:第一,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是这个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论党》,周恩来的《关于党的“六大”研究》、《论统一战线》,朱德的《论解放区战场》等分别从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等方面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四、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

(一)在理论上,毛泽东发表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不要四面出击》、《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一系列著作,对已经形成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进行丰富与完善,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9.试论中学历史教师怎样说课 篇九

说课是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 授课教师对同行教师或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然后由听者评说, 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说课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活动, 是集体备课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受时间、空间、人数限制, 简便易行, 具有较强的参与合作性, 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与研究,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它对教师深化备课, 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学历史教师怎样说课

在说课开始之前, 应当先做自我介绍, 再报出课题, 本课题是哪个年级使用的哪个版本的教材。在教材中的哪节、哪课时。说课的内容容量一般为一节课, 时间有长有短。

(一) 说教材

说教材, 就是要全面正确地理解教材。主要从以下四部分进行分析。说类型:是课前预设型说课, 还是课后反思型说课;同时介绍版本、模块、单元、课题等。说地位:本课内容在模块、单元教学中所处的特点、地位、价值阐述准确。说联系:本课与前后教材内容的联系阐述清楚。说立意 (重点) :立意指教学立意, 即说出一节课的中心或灵魂。

(二) 说教学目标

1.说课标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课标的要求, 因此要根据课标制定目标。

2.说学情分析。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把握是搞好教学的重要前提。因此, 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分析学生特点, 注重学生实际。学情分析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 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要指出它们对学习新知识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其次, 基础能力分析。分析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技巧, 以及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掌握的技能和态度。最后, 心理特点和学习风格。说明该年龄段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本部分知识的相关性。

3.说三维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目标不同, 其所选择的教法、学法都会有所不同。因此, 在说教学设计时, 说教学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说教学目标应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来展开。新课程理念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力图实现三维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机融合。同时, 我们应该注意: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要结合本课具体教学内容, 符合课标精神, 要准确、具体、完整, 具有可行性, 能够量化, 能够测量, 可操作性强,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 教学目标每一维度目标2—3个为宜。

4.说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标以及学情, 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如此确定的依据。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确定的重点、难点准确, 依据科学充分。重点要夯实, 突破要到位, 材料研习、活动设计、问题设计都要围绕重点展开。

(三) 说教学过程

1.说教法学法。说教法就是说这一节课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并说明采用这些方法的理由和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在一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要说出在哪些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上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说学法是说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即学法指导。在一堂课中, 不可能把所有的学习规律全都教给学生掌握, 说课时,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说出其中一至两种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重点是明确的学法指导及依据。

2.说教学流程。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内容。教师的教学思想、个性和风格, 很大程度上能在教学设计中反应出来。说课时, 要把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 还要讲清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要说明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要说明怎样完成师生的双边活动, 体现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 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 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要说明通过怎样的形式与方法实现知识与思维活动的适度拓展;要说出板书结构和设计的意图。笔者在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3步:

(1) 新课导入。新课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 教师要说清楚导入与引入新课的关系, 以及导入方式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 讲授新课。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逐步完成所设计的若干任务。在每个任务中, 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在思考、讨论、协作学习、深入探究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说课时就应该说清楚如何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动手, 对于学生尝试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如何给予纠正和反馈, 如何组织学生互相交流, 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如何进行突破等等。

(3) 总结巩固。说课教师要交待清楚采用什么办法进行课堂总结, 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 根据任务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 , 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四) 说教学效果预估 (反思)

这是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 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说课有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 课前说课说教学效果预估, 课后说课说教学反思。无论是教学效果预估还是教学反思, 都应思考以下三个问题:能够客观反思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反思各教学环节设计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反思教学和学法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是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结语

当然, 要想说好课还有其他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第一, 教态自然, 仪表端庄, 精神饱满, 富于感染力。第二, 不能站着不动;不能老抱着手或背着手;要有自然的肢体动作。第三, 眼睛不能老盯着讲稿或电脑;要用眼睛与台下交流。第四, 普通话标准流利, 语言生动形象, 精炼准确;能脱稿讲述。语速不能太快;话筒不能太近。第五, 多媒体等教辅手段使用恰当, 课件设计新颖、实用, 教师操作熟练, 效果好。第六, 节奏把握适当, 时间分配合理, 衔接自然, 不超时等等。

总之, 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研究学生、精心设计“说案”、灵活选择说法、准确实施“说程”, 就一定能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 说得生动有趣、绘声绘色, 说出新意, 说出水平。

摘要:说课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模式, 它对教师深化备课, 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说明中学历史教师应怎样说课, 以期对中学历史教师备课以及完善教学设计方案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学生,历史教师,说课

参考文献

[1]方贤忠.《教师专业发展的4项基本技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版.

[2]苏鸿, 李斌辉等编著.《高效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版.

[3]李兴良, 马爱玲等编著.《教学智慧的生成与表达:说课原理与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年版.

[4]石红梅.《关于教师说课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8, (7) .

10.历史说课 毛泽东 篇十

一、单选题

1.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出现于()A.1924 年

B.1927 年

C.1937 年

D.1945 年

2.毛泽东说:“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

上述言论出自()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3.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这主要反映了()A.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中共更加重视独立探索革命道路

4.毛泽东开始从事农民问题研究,说明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是在()A.一大至三大期间

B.国民革命时期 C.井冈山时期

D.延安时期 5.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是()A.“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B.“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条件下两类矛盾的理论

6.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7.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A.走俄国人的路 B.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 C.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D.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8.毛泽东指出,中国的两个革命阶段是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的两个有机构成部分,其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第一阶段革命的结果就是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由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结论出自()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9.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0.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①《论十大关系》

②《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材料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材料二 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洲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三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二,分析三民主义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的“抓住事物的本质”的。

2.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趋势,将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的依据。并说明第一阶段的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

——《毛泽东选集》

1.结合以上材料所提出的观点,归纳毛泽东思想形成、完善的曲折历程。2.通过以上材料,你对毛泽东思想有何认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强调了农村革命的意义, 故B项正确。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査毛泽东思想。材料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和盟友,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反映出当时存在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由此判断此文发表于国民大革命时期,故A项正确;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重在揭示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规律,鼓舞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1945年发表的《论联合政府》重在阐述在中国建立联合政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与材料不符,故C項错误;1949年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革命失败后,中共走向农村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材料“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说明中共独立探索革命道路的意识,故D正确;材料中没有说明三民主义的内容,故A、B错误;领导权之争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故 C错误。4.答案:B 解析:从1925年起,毛泽东主要从事农民问题研究,说明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并在广州和武汉举行农民运动讲习所,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展开。一大至三大期间指1921-1923年;国民革命时期指1924-1927年;井冈山时期指1927-1934年;延安时期指1935-1948年。故答案选择B项。点评: 国民革命,也称国民大革命,是指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高考命题的重点是国共合作的过程及结果、北伐战争的作用、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近几年高考通过提供新情境新材料以图表、图片信息、史籍材料等形式进行考查。5.答案:A 解析:注意“丰富和发呢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此反映了二个信息:一是“丰富和发展”,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二是国家学说范畴。ABCD项都是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A项是关于国家政权建设的理论,符合题意,A项正确;而BC项是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不是国家学说范畴,排除BC项;社会主义条件下两类矛盾的理论,即是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这是关系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也不是国家学说范畴,D项排除 【点评】

本题解答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题干中存在着干扰信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6.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故D项正确;A项标志着中共的诞生;B项提出新三民主义;C项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所以答案D。7.答案:D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论述。他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完整地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政策。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故选D 点评: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①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②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③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④是中华民族团结和振兴的精神支柱。⑤是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8.答案:B 解析: 9.答案:D 解析:毛泽东的这一观点出自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指出阶级矛盾己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三大改造”的结果,故选D项。10.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抓住“20世纪50年代”的时间限制,由已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①④符合题意;而《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前,《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战期间,排除②③。故选B。

二、材料题

11.答案:1.符合时势发展的大趋势:实现民族独立;实现近代化。把握到大众的心理:对民族危机加剧不满;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不满;要求解决民生问题。

2.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任务:反帝反封建。性质:民主革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背景及其作用。此题解题关键一是注意审题;二是要根据材料回答问题,不能泛泛而答。【点评】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哪些?(1)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2)理论源泉:马列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3)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后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新发展;(4)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

12.答案:1.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及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

2.认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解析:1.直接来源于材料,三则材料三个要点。从毛泽东思想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历程概括,注意不要超出材料的内容,把建国后的内容也概括进来。

2.在第1问的基础上综合概括,有一定的难度。【点评】

上一篇:盘点一些常用的名言素材下一篇:古诗词情景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