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

2024-10-21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精选17篇)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 篇一

南北朝时,有个贫寒的读书人叫明山宾。除了父亲留下的一头牛,他别无他物。一年春天,正值青黄不接,家里揭不开锅,明山宾只好把牛牵到集市上去卖。他到集市上一看,人家的牛又肥又壮,自己的牛又瘦又小。等了半天才把牛卖出去。明山宾走出集市不远,忽然想到:这头牛从前得过蹄疾,如果劳作过累或者牛棚过于潮湿,蹄疾就会复发,而今换了主人,不知正确使役,到时候,人家不是等于买了一头没用的牛吗?于是,他急忙赶回去找到买主,把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还特别嘱咐使役、饲养的方法。买主听了,要求明山宾退回一些钱,明山宾想想也是,就退还了买主一些钱,然后心情轻松地回了家。这件事传开后,人们都称赞明山宾的诚实美德。

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 篇二

关键词:历史教学,传统美德,诚实守信

何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百科全书说, 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 具有影响, 可以继承, 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 有益于下一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包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道德品质, 优良的民族精神, 崇高的民族气节, 高尚的民族情感, 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

我党为规范公民的行为,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 这是对中华民族树立正确价值观进行高度概括, 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建设文明民主国家, 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 更应该以弘扬传统美德为已任。因为传统美德教育是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依据, 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的途径之一。

一、团结友爱, 严己宽人

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无论是古代的名家大师, 还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对团结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和实践。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有“仁者, 爱人”的主张, 处理人际关系时, 强调“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近代革命家提出团结就是力量, 在困难当中要依靠自己, 坚持抗战, 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相信自己, 争取美好的前途。正如孟子所强调的“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战争如此, 和平时期的建设亦如此, 古代治理黄河, 修大运河, 今有三峡大坝的修建, “九八抗洪”, 没有团结协作, 怎能完成。治理国家也是如此, 一个国家只有团结, 上下一心, 才能战无不胜, 无坚不摧, 正所谓众人划桨开大船。个人的生活也是如此, 只有与人为善, 善于合作, 才能进步发展。

要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校园, 必须加强团结。而要加强团结, 就应做到严于律已, 宽以待人。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则远怨矣。”每个人每日都应三省吾身, 克己慎行, 对待他人则要宽宏大量, 宽以待人。作为当代高中生要遵守法律法规, 具有法律意识, 遵守校规校纪, 尊重社会公德, 从自我做起, 严格要求自己, 不吸烟、不喝酒、不打架、不骂人, 遇到同学之间有矛盾时, 要换位思考, 先正已, 从自身找原因, 宽待人, 容人之过。只有这样, 我们的班级才能团结, 我们的学校才能和谐。

二、自强不息, 求索攻坚

《易经》中语“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屈原所云“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自强不息, 求索攻坚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激励着中华儿女拼搏奋斗, 改革进取。自强不息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古代圣贤处于困境之中, 却依然都成就大事。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正如孟子所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面对大自然的灾害, 古有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今有面对地震, 汶川人, 玉树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 全国人民的帮助下, 自强不息, 重建家园。近代社会面对列强的侵略, 中国人民不畏强暴, 反对外来侵略, 维护国家统一。

面对逆境, 古人尚能如此, 我们今人更要做到自立自强, 要敢于下定决心, 排除万难, 才能取得胜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也会遇到各种困难:经济上实力不足, 意志力不强, 经验不足, 身体的病痛, 学习成绩难提高等等。作为高中生, 要树立求索攻坚的意识, 学习上培养探究精神, 不懂就问, 读书不怕难, 知难而上, 坚信水滴石穿, 要百折不挠, 方能成功。

三、诚实守信, 修身养性

中华民族推崇诚实守信, 只有内心诚实, 待人真挚诚恳, 做事才能讲信用, 古代就有曾子杀猪的故事, 教育孩子都是如此, 更莫说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诚信为本, 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无形资产。今天的高中生更应树立言而有信, 无信不立的观念。以诚为本, 培养诚实正直的人格, 做到诚实守信, 言行一致, 不说谎, 不骗人。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待人要开诚不公, 襟怀坦白, 光明磊落, 做错事敢于承认, 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 并勇于改正。做事要实事求是, 不弄虚作假, 独立完成作业;要三思而后行, 对别人许下的诺言, 要说到做到, 要守时, 守信, 守约。

诚实守信是修身养性的内容之一, 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都是通过修身达到的。儒家经典中说“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修身使个体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勤劳节俭、孝敬父母、谦虚礼貌。通过修身, 可以使人有渊博的知识, 不俗的谈吐, 高雅的气质。通过修身可以成就事业, 使人有不苟的学习态度, 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修身, 多一些处事的坦然, 少一份无谓的执着, 多一些真诚的微笑, 少一份待人的无礼。学生从自身做起, 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 不以恶小而为之, 从小培养奉公、清正、廉洁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努力学习本领, 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四、爱国爱民, 敬业尽责

儒家道德历来强调爱国, 敬业精神。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顾炎武有“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张载有“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请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在万世开太平”的襟怀。这些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气节和浩然正气。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的力量源泉。古往今来, 有多少仁人志士, 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统一, 民族的独立, 不惜抛头颅, 洒热血, 前仆后继, 用艰苦卓绝的斗争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要培养高中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了解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 我们要把爱国之情, 化为报效祖国之行, 维护国家荣誉, 尊敬国旗, 会唱国歌, 每周升国旗时要肃立, 脱帽, 行注目礼。要爱护公共设施, 文物古迹, 爱护花草树木, 不破坏环境, 要敬业尽责, 培养自觉的事业心, 责任感, 勤勤恳恳, 扎扎实实的工作。作为学生, 学习就是事业, 懒散不能提高成绩, 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河。要重视每一节课, 重视每一次练习, 每一次考试, 学习犹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要认真预习、主动学习, 及时复习, 按时完成作业。作为值日生, 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为已任, 正所谓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每个值日生认真打扫, 从教室到操场, 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班干部要尽职尽责, 帮助老师管理班级。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 要有主人翁责任感, 积极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学业有成, 班级才能更好。

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丛书》 篇三

缇萦救父

公元前167年,山东临淄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出了名,后来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就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就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治错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

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

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是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的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鼻子,不能再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他们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可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们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了一个办法,把肉刑改为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就这样,缇萦救了她的父亲。

汉文帝废除肉刑,这在中国法制史上是一件具有进步意义的大事,而缇萦救父可以说是引发此次改革的导火索。小姑娘缇萦的勇敢和仁孝也传遍四方。

各大新华书店有售

购书信息

山东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图书发行总公司

地址:济南市纬一路321号

邮编:250001

网址:http://www.sjs.com.cn

电话:0531—82092661

联系人:牛元涛

电子邮箱:faxing@sjs.com.cn

4.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篇四

毛泽东尊师美德故事

永远的老师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二——爱国爱民

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中华传统美

德故事之三——谦虚礼貌

七岁之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 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四——刻苦学习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 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终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五——尊老爱幼

子路借米

5.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舜的故事 篇五

象是舜的后母生的,后母为了让她的亲生儿子得到娥皇、女英,多次指使象去陷害舜,都没有成功。舜虽然知道了其中内情,但是对父母还是很孝敬,对象也如同胞手足一样亲热。这样就使象感动得又后悔,又惭愧。

后来舜帝要南巡,象便对舜说:“哥哥,让我跟你去吧!”舜帝想到弟弟从小娇生惯养,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吹不得风,淋不得雨”怎能吃得苦?便对象说:“弟弟,我这一去不知有多长日子,而且到南方那种荒凉的地方去,道路遥远,你怎么受得了?还是留在家里好。”

象说:“我再也不愿跟母亲在一起了,我过去对你不起,我现在愿意分担你的艰苦。”

舜帝见弟弟态度诚恳,便答应下来。

头七天,他们遇到了暴火日头,茅草晒得要冒烟,石板上能烫熟鱼虾。

象被晒得火烧火燎,起了一身水泡。舜帝劝他:“弟弟,这日头你受不了,快转回去吧!”象说:“哥哥,我不怕!”

第二个七天,他们遇上了一场暴风雨,茅草打得爬了地,飞鸟打得断了翅膀。象一身淋得透湿透湿。舜帝劝他:“弟弟,这么大的风雨你受不了,还是转回去吧!”象说:“哥哥,我不怕!”

第三个七天,他们遇到一座大山,悬崖峭壁,连猴子也难得攀上去。舜帝又劝他:“弟弟呀,这山高路远,你受不了,还是赶快转回去吧!”象没有说话,却第一个向山上爬去。

这样走啊,走啊!一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这一天来到了洞庭湖边,只见波浪滚滚,天水相连,湖面百鸟飞翔,湖中鱼群戏水。舜帝见了不禁赞叹道:“好一个鱼米之乡!”

这时象指着湖水说道:“哥哥,你看这水多清多明,我真想下去洗个澡!”

舜点头说:“去吧,洗去一身污垢,会更有精神。可不要走远了,洗一会就上来。”

象下到湖里,洗了一会就上了岸。说也奇怪,象的皮肤变得油黑发亮,四肢变得又粗又结实了,一下成了一个身高八尺,腰圆体壮的大汉子。舜帝看了,心中好不高兴!

又走了七七四十九天,他们来到一个大山前。刚刚爬上一个山坳,突然听得一阵呼呼的风声从右边的崖石里传来,接着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出现在不远的山路上。象说:“哥哥,你到那石头后面去,让我去收拾那大虫!”说着折了一根大树枝,迎面向那老虎走去,舜帝哪里阻拦得了!那老虎吼了一声,就朝象猛扑过来,象急忙闪身躲过;老虎又将尾巴一扫,象又闪开;这样闪来躲去,老虎几番扑空,渐渐地减了威风。这时只听象大吼一声,乘个空儿举棒向老虎的后腿打去,老虎惨叫一声,两条后腿被打断,一个翻身,骨碌碌滚下了万丈深沟。

舜帝这才放下心来,对象说:“好险呀!想不到你有这般大的胆量,这般大的力气。”

不久,他们来到九嶷山的消韶峰下。山下一块大平地,长满了齐胸高的荒草,一条河水从九嶷山里流出来,穿过平地,向北流去。舜帝赞叹道:“这是个水足土肥的好地方,如果开垦出来,老百姓就可种出好多粮食!”

象看到哥哥时时关心着老百姓,便说:“哥哥,你先走吧,我留在这里开垦荒地,给老百姓种庄稼,然后再去找你。”

舜帝听了,高兴地说:“好!”

“哥哥,你要多加小心,有什么危险,你就返回来找我。”象有些不放心。

舜帝高兴极了,亲切地说道:“弟弟,你在这里开垦荒地,可要注意休息。至于我,你放心好了!”

舜帝离开了消韶峰,继续向南,朝九嶷山的腹地进发。

象就在消韶峰下辛勤开垦耕种,饿了吃些野果、烧只野兔、喝口山泉,累了就躺在枯草上歇息。日子一天天过去,象耕了九百九十九亩田地,从不叫声苦,可心里老挂念着哥哥。

一天,忽然传来一阵轰隆哗啦的巨响,只见一股股黑水从九嶷山中汹涌而来,眨眼间小河两岸就被黑水淹盖了。这股黑水一直流了三天三夜才消退。

原来舜帝在九崖山里与一条作恶多端的巨蟒搏斗了三天三夜。那黑水便是巨蟒的污血。舜帝杀死了巨蟒,消除了大害,自己也不幸身亡。

消息传来,象悲痛万分。想起自己过去对哥哥不起,想起哥哥对自己的宽容和教导,一边痛哭,一边向九嶷山里奔去。由于过度劳累和悲痛,他没能到达目的地,便倒在路上再也没有起来。

6.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四 篇六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四——刻苦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不同凡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终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

7.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十个“结合” 篇七

一、传统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

爱国主义是传统美德的核心。古往今来,许多爱国人士都忧国忧民,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明代爱国将领戚继光,清朝焚烧鸦片的抗英将领林则徐……他们忠于祖国,不怕牺牲,永垂史册,是爱国主义力量的集中表现。少年兴则国兴,少年智则国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讴歌志士仁人的爱国之情,教育学生,让他们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我们更要教导他们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二、传统美德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结合

“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人历来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没有国哪有家”等思想观点作为自己的价值坐标。学校可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思想作为青少年的人生格言和道德行为准则,并注入集体主义的新鲜血液,以此作为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人民、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精神动力之源,引导学生将个人的价值融入到集体、社会和国家中。比如,开展争创优秀班级、优秀小组活动,举行优秀小组成果展演,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美德意识,让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

三、传统美德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

每个学生都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能,获得成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在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时,教师可充分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放手让学生管理自己,教育自己。可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强化其学习的内驱力。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倡导学生进行自我记载,记载自己的良好行为,记载自己进步的方面。一段时间后,通过班会课进行自我展示,对于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和点滴进步,教师热情表扬,激发他们学习的更大激情,发掘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四、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礼仪教育结合

礼仪,是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文明有礼不仅是个人素质和教养的体现,也是社会道德和公德的体现。学校和教师,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时,应引导学生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传承、传播中华文明的精华。可通过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征文演讲等形式,营造学礼仪、讲礼仪、行礼仪的良好风尚;可利用校广播电视台、文化廊、教室、校园墙壁等载体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让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文明礼仪教科书;可利用电子屏、黑板报、手抄报展开礼仪教育活动。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礼仪教育结合,培养学生文明之举、敬畏之心、感激之情和奋发之志。

五、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

学校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学科渗透,通过各学科教学把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围绕传统美德教育教学的实际,各学科可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把观念具体化,加强课程的创新整合并把它融注在教学行为中,创设学生美德形成与发展的空间。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学科,可通过历史事件、人物,颂扬爱国主义、正义感、大无畏精神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可通过背景及科学家的介绍等方式间接向学生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六、传统美德教育与校内外教育结合

美德教育不是班主任、品德教师的专利,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领导、职工,都应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成员。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地点,如果都能为着同一个目标教育学生,就能形成整体的合力教育。可利用晨会、周会,让学生学习美德要求,提高认识;可通过综合活动把同一学科中或不同学科间的相关知识加以归类、组合、穿插,编织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学校还可充分利用校外德育基地,校内外结合,优势互补,教育联动。比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到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参观访问,听校外辅导员讲家乡的名人故事等。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传统的洗礼,养成好习惯,树立好风范。

七、传统美德教育与专题实践结合

陶行知曾说,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美德教育应生活化,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让美德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和“勤劳节俭”的生活作风,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勇于奋斗和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培养学生勤劳、勇敢、果断的个性心理品质。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组织学生植树造林,维护交通秩序,到公共场所打扫卫生,在图书馆阅读倡导不高声喧哗,购物、乘车、买票要排队等,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寒暑假,可借助家庭资源进行美德认知教育和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教育,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社会生活能力,开阔社会视野和丰富社会阅历。

八、传统美德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结合

民族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十分紧密,对学生的教育应把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比如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将中华民族传统中的诚信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要求结合起来,可促进学生以诚待人、严于律己,培养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胡锦涛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传统美德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学校可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和突出内容,从思想理论和行为方式上要求学生增强荣辱观意识,培养学生协调自己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把自己的理想目标与对国家的责任感结合起来。

九、传统美德教育与孝老尊长教育结合

“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孟子提出“仁”的主张,其“仁”的核心就是爱人,即重视人、尊敬人、关心人、同情人。如果学生对生养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师长都不尊敬,自然不能爱他人、爱社会、爱人民、爱祖国。我们必须教育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在学校尊敬师长,尊敬每一位教职员工;在社会上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学校还可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达成家长的认同、协同。

十、传统美德教育与校园网络教育结合

网络时代的生活需要网络时代的教育。学校可通过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可在校园网上建立传统美德教育平台,为学生创建多角度、个性化的阅读空间,比如放置古人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事迹、传统美德故事、名人传记、中华文明等,让学生读健康的、有利于身心发展的书籍,启迪他们的思想;可建立传统美德专题论坛,学生通过BBS、Email、博客等与教师或家长交流、谈心,通过网络来获得帮助与指导;可开展以“宣传传统美德教育”为题目的电子作品竞赛活动,学生在收集材料、分析、制作的同时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认识;还可把师生优秀的作品传到校园网上,让大家共同欣赏,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也让优秀的、感人传统美德事迹传达给学生。传统美德教育与校园网络教育结合,网络不再只是用来娱乐,而是成为展现自我、相互学习传统美德教育的平台。

成才先成人。要把青少年培养成能担负跨世纪伟业建设重任的一代新人,就必须重视和坚持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历史传承的美德及有关美德教育的丰富资料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宝贵财富,将这些宝贵财富与青少年学习、成长结合,与时代要求结合,扎实并创造性开展活动,既能使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

参考文献

[1]王志刚,王文东.核心价值观的民族传统基础---基于中国少数民族美德传统维度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2]李锦鸣.牵手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顺市实验学校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美德教育活动纪实[J].贵州教育,2014(11).

8.语文浸润教学之中华传统美德 篇八

关键词:语文;浸润教学;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在东方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更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承载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同时语文教材也提供给我们大量的素材用以开展浸润传统美德教育,笔者首先分析了语文浸润教学之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其原则,最后研究了具体的

措施。

一、语文教学中浸润中华美德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都积极向上,富有哲理,有较深的文化内涵,使用语文课程浸润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其一,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的三个目标中就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点表明要开展德育教育,在传统教学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师往往以考试为目标,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学内容,导致语文课堂缺少人文性,这让语文教学价值大打折扣。其二,教育应该面向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仅仅重视科技教育而轻视德育教育,毕竟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不仅如此,在语文教育中浸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障学生免受社会不良风气以及外来糟粕文化的侵扰,这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素养的提升极为有利。

二、语文教学中浸润中华传统美德的原则

语文课程可用于浸润传统文化的课程资源极为丰富,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原则主要为:

其一,课堂中对学生多鼓励,提升其创造性,给学生提供自由展示思维的平台,推崇熏陶感染,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其二,语言的哲理和文字具有较高的统一性,情感和知识能够相互交融,因此教师应该遵守重知识、明道理的原则。

其三,语文教材中具有浸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比较丰富,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教学。

其四,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应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并自然的在生活中表达,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联系实际。

三、语文教学中中华美德渗透的具体措施

1.利用语文教学,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博大精深

利用教材的相关内容浸润中华传统美德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这让学生具有开阔的眼光,不仅强化知识学习更陶冶学生的情操。语文教材中以传统美德为题材的课文较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其中有充分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这些内容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充分的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其中具有独特的显现。如体现尊师重道的有《师说》、体现忧国忧民的有《离骚》,他们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让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精神有感性的认识,同时教师应该具有辨别优秀文化和糟粕文化的能力,如在学习《岳阳楼记》一课时,有的学生这样评述滕子京:滕子京有点愚忠,自己遭受不公平的待遇,竟然不抱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诱导式的思考和研究,引发一场藤子京是否愚忠的大讨论。最后同学达成共识:作者范仲淹之所以在文中说滕子京,实际上是暗示自己,尤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的。正是在这种精神的统领下,伟大的中华民族才会在大江南北、沙漠雪地开采出石油,也是引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群山中开凿红旗渠的精神力量,更是我国在一穷二白时通过自力更生,不懈努力实现“两弹一星”梦想的精神依靠。这是中华民族大无畏精神的最佳体现。作为21世纪的学生和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这种精神我们要继承并发扬,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周边局势,努力建设伟大的祖国。

2.利用语文教学激发、培养学生真挚的情感,使这种情感变为积极的动力

作为一块具有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中具有“形神”兼备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在富有情感的教学下,不仅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还能让学生真挚的情感予以激发。《囚绿记》中我们从一株常春藤身上看出“永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学生的心田被这些美好的情境所滋润,这对其摆脱低级趣味,自觉追寻高尚情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围绕传统美德教育,豐富写作素材

作为对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语文课程中的作文是一种独特的形式。因为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便是抒发自身情感的过程,他们用文字把自身学得的知识表达出,这就要求学生要全面掌握我国的地理、文学、历史等知识,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这让学生在无形中游离于现实和历史的发展道路上,并集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通过比较和鉴别的方式,传统美德如学生心中一颗花的种子,最终会开花结果。如通过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学得持之以恒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最终会取得成功,这不仅是写作文的素材,更是浸润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良好方式。在学习《春望》的过程中,笔者对古诗的历史背景进行讲解,然后向同学描述杜甫的生平经历,合理引导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的心中生出一股爱国热情。杜甫的生平经历以及写诗的历史背景在学生今后写作诗文的时候完全可以运用,提升作文层次和水平。

教师应该明白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国内语文课程中总具有人性的美好以及高尚的品德,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对其很好的利用,让其在浸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志乾.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J].成才之路,2014(19).

[2]陈华明.浅谈加强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S2).

[3]虞珏,季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护理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J].医学与社会,2010(12).

9.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文明礼仪 篇九

宋有杨时。师事程颐。雪深一尺。侍立不移。

【原文】

宋杨时、字中立。潜心经史。第进士。调官不赴。以师礼见程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及归。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颢卒。又从程颐于洛。年已四十。事颐愈恭。一日、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门外雪深一尺。

二程为当代名儒。杨时舍官师事之。知所择矣。其后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最可佩者。侍立师旁。雪深一尺而不去。盖其得力于二程之礼教多矣。

【白话解释】

10.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 篇十

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本书,给我映像最深的一句话是:“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这句话明确的告诉我们结交朋友的尺度和标准。的确,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有头脑和心地很正直的朋友。”可见,有几个“有德之朋”非常重要。

俗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我们的身边有几个好的朋友,他们的好习惯就会影响到自已,使自己的坏习惯慢慢消失,而且还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马克思跟恩格斯都是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支持。所以他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正因为他们是一对“有德之朋”,所以他们之间才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创造了伟大的事业。

相反,整天围在一群“无义之友”中,随着时间的增长,他们的一些坏习惯就会像传染病一样到处传播,自己也会被传染,一些小偷成群结队的去偷东西,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1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 篇十一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现状;缺失;思想政治教育;传承

中国分类号:G633.2

一、中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现状

1、缺乏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

现代中学生受网络、影视等媒体的影响,缺乏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了解和认识,对流行的、具有异国风情的东西很有兴趣,甚至迷恋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的民俗节日。

2、勤俭节约意识淡薄

不少学生穿名牌,玩手机,吃“肯德基”等垃圾食品,随意丢弃剩饭菜,每天零花钱几元甚至几十元,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抛到脑后。当老师、家长指出不当行为时,表现为不服气甚至吵闹。

3、没有正确的价值观

部分学生厌学,认为读书无用,不上大学一样可以赚大钱,部分学生甚至提前辍学。在生活中只想索取而不愿奉献。

4、孝亲敬长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在童年时期的苦和累不想在孩子身上重演,因此对孩子娇生惯养。多数孩子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性格,孝亲敬长意识淡薄,稍有不满意就顶撞甚至辱骂父母长辈。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原则

1、对中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要依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生德育纲要》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把《中小学生德育纲要》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融为一体。

2、把勤俭节约教育、尊老爱幼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奋发图强教育等赋予新时代的内容和要求,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学生不能“一刀切”,不能机械模仿。要注重孝亲敬长、勤俭节约、乐于奉献、刻苦创新等品质的培养。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感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逐渐形成、完善优良品质。

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

1、身教重于言教

在学校里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是完美的、高大的,甚至是无所不能的,老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作为老师要注意事事以身作则,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示范作用。要求学生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先做。从捡起一片垃圾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

2、发挥思想政治课堂的积极作用

对中学生而言,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特别是思想政治老师要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要牢牢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积极作用,挖掘思想政治课本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如,在进行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十八课《民族情民族魂》第三框的教学中,通过学习东汉人黄香的故事,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孝敬父母;通过学习罗盛教、刘英俊、徐洪刚的英雄故事,教育学生要继承和发扬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通过学习战国时期秦孝公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继承和发扬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3.开展自我管理教育

(1)我设计印制了“学生自我管理”手册,全体学生人手一册。项目有:过去的一周我是这样做的、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好、我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做得不够完善、下一周我准备这样做、班主任寄语等栏目。这个手册使学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自己过去的一周中的言行,及时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言行,及时发现问题,给老师开展下一步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条件,明确了方向。

(2)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在学校围墙、教室内外墙壁上随处可见《弟子规》、《百孝篇》、《二十四孝图》等经典图文,学生可随时学习了解中华经典,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开展“学生之星”的评选活动。学生之星共十项:文明之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助人之星、劳动之星、文体之星、诚信之星、纪律之星、奉献之星、艺术之星。

评选办法是:由学生本人在开学初向班级提出“争星”目标,向班级提出申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申请一项也可申请多项,填写申请表,并在班内公开陈述申请表的内容,接受全班同学监督。学期末由申请的同学填写申请总结,并在班内公开做事迹陈述,然后由学生根据无记名投票确定是否合格。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思想品德一项,获3个星以上者定为A级,获2个星定为B级,获1个星定为C级,无星者定为D级。获得“学生之星”的学生由学校在大会上表彰,颁发“学生之星”证书,结果计入学生个人档案。获年级优秀“学生之星”的学生照片贴在学校橱窗内,获班级优秀“学生之星”的学生照片贴在教室门口。

“学生之星”评选活动的开展,使每一位学生都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每一位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这项活动的开展对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开展“日行一善”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每天不论大小要做一件善事。如:捡起一片垃圾、关闭一个水龙头等。培养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通过微小的善事促进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四、小有成果

通过以上做法我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初见成效。我校学生祝兰兰获徐州市首届十佳美德少年、汪明慈获徐州市第二届十佳美德少年,朱思雨获徐州市第三届十佳美德少年提名奖。同时汪明慈同学获“感动中国·2013江苏十大感动人物”、江苏省百名美德少年、徐州市第三届道德模范、有情有义丰县人等荣誉称号。如今祝兰兰同学已成为一名徐工集团正式职工;汪明慈就讀于徐州技师学院。

由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在加上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使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创新教学思路,把枯燥的思想政治课的形式多样化,利用“学讲”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思想政治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思想政治课成为中学生增知识、长才干、立思想、塑人格的重要途径。同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王万侠《谈谈美德教育》

[2]上海市东格致中学张志宏《把传统美德的根扎在学生心中》

1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 篇十二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传统美德,思想道德建设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科学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继承了中国传统美德的精神, 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新时期我们对荣辱问题的判断,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 尤其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中国近三十年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研究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中国传统美德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表人类在整个农业社会发展过程中道德认识的最高水平, 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思想道德体系, 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基础, 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历史渊源, 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然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不能割断历史和传承来看待道德发展, 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 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我们应当给予总结, 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一直以来, 中华民族都非常重视对荣誉与耻辱的关注与讨论。早在春秋之前, 人们就用“荣”、“耻”、“誉”、“羞”等词汇表达对荣辱是非观念的看法, 这些零散地出现的尚未系统化的、感性的认识, 表达出了我们的祖先对荣辱问题的看法与判断。春秋时期, 管仲认为“礼、义、廉、耻”所谓的“四维”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老子提出人要“上善若水”。意思是最善的人要像水一样, 倡导“仁”、“信”等道德操守。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先秦百家的基础上概括出来“仁、义、礼、智”这四个要素并把它们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孟子这种“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在政治经济需求的固化下流传了下来, 贯穿了中国整个农业社会时期, “在个人与家庭、社会、国家及天下的矛盾冲突与义利取舍的交织杂陈中提出了对荣辱问题的基本观点与看法, 使荣辱观呈现出了鲜明的道德实践特征。”[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产生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 服务于当时社会生存和发展, 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发展秩序的基本手段, 但在“天下之滨, 莫非王土”的特权等级制度下, 法律的作用具有局限性。这样,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调节就主要依赖于道德。传统美德在调整和处理各种关系,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一脉相承的发展中显示出重要作用。传统美德要求人应该真诚相待、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多做利他的事情, 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秩序。传统美德对民族精神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形成了热爱祖国、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鼓励人们经历磨难、不屈不挠, 不断奋斗、不断创新、不断开拓、不断进取, 推动社会进步。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承继和超越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根据当今时代的新形势和新特征提出的关于荣辱问题的新判断、新总结。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变化, 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等都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愈加多样化。在这种形势下, 我们以什么样的道德精神推进时代发展, 培养时代新人?为回答这个问题, 2006年3月4日, 胡锦涛同志提出, 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 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 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并确立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渊源。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包含的爱国爱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内容无不反映了传统美德中朴实无华的荣辱观念。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特有的思想道德传统, 其追求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个体身心和谐一致的观念决定了中华民族在荣辱问题上是一个注重荣辱的民族。中国传统的荣辱观念包括爱国、忧民、勤苦、利人、诚信、明法等内容, 这些观念既帮助人们确立了为国为民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理想, 也树立了人们处理社会关系时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为应对当今社会中的道德荣辱问题提出的, 是以中国传统美德为基础的, 也是对传统美德的弘扬与超越。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是教条地运用传统, 而是结合时代特点, 引导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实践相一致。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作为一种道德评价体系存在的, 比传统荣辱观的零散存在要有系统性, 它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 表达了人们所追求的社会风尚目标。“八荣八耻”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内容“从道德的层面切入, 又超越了道德的范畴, 涵盖了道德与法制、文化与经济、社会与人生、群体与个体的诸多领域, 构建了既有先进性要求又有普遍性意义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信仰和精神支柱, 构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明价值目标体系。”总之, 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了传统美德, 又对进行了其具有时代发展性的超越, 这种超越的目的是为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共同的核心价值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具有的核心价值理念。孟子最早把“仁、义、礼、智”四个道德要素归纳为道德要求体系, 称之为“四端”。他认为这四个方面既是人自身所特有的, 并也是人必须具备的, 应把“四端”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汉代的董仲舒第一次明确提出“仁义礼智信”, 称其为“五常之道”。汉朝将“仁、义、礼、智、信”明确为国家所提倡和遵循的道德纲领, 并将其在《白虎通义》中以官方名字规范其含义。“仁、义、礼、智、信”五大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支撑, 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 也是现代社会道德体系的支柱。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内容涉及到了政治、经济、社会、人生等多领域的道德准则。这些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 但其追求的核心价值和“仁、义、礼、智、信”五个道德要素的要求是一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仁和义放在首位, 其中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团结互助、遵纪守法都表现了顾全大局、尊重仁爱、公平正义等追求, 符合传统美德对仁和义的价值追求;崇尚科学、反对愚昧无知表明了一种向往明辨是非, 正确认识自己、人类和社会的愿望, 符合传统美德对智的价值追求;诚实守信的内容反映了人们在交往和处事过程中追求的道德准则是真实无欺, 实事求是, 和传统美德对信的最求是一致的;遵纪守法处理体现传统美德对仁义的追求外, 还体现了对礼的追求, 中国是一个非常崇尚礼仪的国家, 传统美德将礼视为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含义广泛, 跨越“仁、义、智”的内涵, 体现出一种追求人与人,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协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正确处理自己和社会发展中所遇问题时的辩证的生活态度。

四、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应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中国传统美德

大学生思想活跃、有创造性、富有进取心, 但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越来越发展, 社会利益呈现出多样化等现实, 大学生的道德诉求和价值判断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尤其在荣辱问题的判断和荣辱行为的选择上充满了矛盾。他们在荣辱标准上既有追求高尚道德标准的一面, 又有以物质利益多寡作为衡量尺度的一面;在荣辱行为中既表现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一面, 又表现出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一面。所以, 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中国传统美德,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 应加强大学生荣辱意识的教育, 教育学生既要学习知识, 更要学会做人。大学生来在学习期间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希望将来在行业中出类拔萃, 成就一番事业。但他们往往忽略了做人的重要性, 不懂得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教育实践中, 应该帮助大学生学习传统美德, 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工作中要紧扣主旋律, 结合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情况, 把握大学生群体中的热点和难点, 增强其生动性和感染性,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 引导大学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道德自律作为成长的条件。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 他律固然重要, 但最终的目标是要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 形成具有稳定性的道德品质, 促使知行统一。帮助大学生养成道德自律精神, 除了从正面引导, 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外, 还应建立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奖惩机制和监控机制, 形成褒荣贬辱的社会风气, 引导和督促大学生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第三, 建立多种渠道的道德教育形式, 创新道德教育方法, 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首先, 要拓展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作用, 同时结合学生专业实际、思想情况、生存状态等现实,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 提高教育的成效。其次, 创新利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传统阵地进行教育。比如学生公寓文明评比、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 有组织地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其中, 扩展教育的覆盖面。最后, 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成功的关键。

对荣辱问题的正确判断是思想道德建设成功的前提, 只有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充分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保障。

[1]马克思主义全集 (第4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

[2]程光泉.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J].东岳论丛, 2009, (12) .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全集 (第4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533-534.

13.中华美德小故事 篇十三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凝炼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 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在历史的长河里,古往今来涌现出无数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他们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道德典范。

诚实守信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的欺诈。“言必行,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诚实守信的品质.

孔子就是一个例子:在2000多年前,孔子对自己的学生说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孔子一直遵守着他的这句话,所以他会成为举世闻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一名弟子曾子也是一个例子:受孔子的教育.他也十分诚实守信。一次,曾子的妻子去集市上买东西,孩子哭着喊着要和她去。曾子的妻子就骗他说:“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就不闹了,等妻子从集市回来时,发现曾子在杀猪,就连忙阻止他,曾子却说:“你现在如果不杀猪,孩子长大了会对别人也不守信的”。然后就把猪给杀了,孩子长大后,果然十分诚实守信。诚信,千年来就是人所具有的美德。诚信,源源不断的财富。它还是立身、修德、处事之根,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你待人以诚,人也会投你实。不仅如此,诚信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常言道:“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千言万语就汇成一句话:“中华之诚信,为人之美德”。尊师敬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爱国爱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禁烟——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刻苦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 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不同凡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终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尊老爱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14.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400字 篇十四

这个故事介绍了孔子的好学精神。孔子60岁了,还要拜师学琴。他学琴的方式跟别从不同,别人总是迫不及待地要求学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学两三天,而孔子不同,他对同一首曲子至少要理头练上十天,他明明已经弹熟了,还是不肯换新曲子。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孔子不但要把曲子练熟,而且还要通过曲子的旋律来揣摩出曲子的精髓。

想想自己,感到非常惭愧。有一次,我碰上了一道难题,想了好长时间也没想起来,我忽然想到有参考答案,就直接把答案抄下来,并交给了老师,因为全班只有我一个人答对,所以还受到老师的表扬呢!虽然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我一直没忘记。

15.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美德 篇十五

一、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

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有着多方面的作用,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求索创新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团结友爱精神三个方面有更为突出的作用,具备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1.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求索创新精神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起学生对教学的兴趣,确立自己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注意根据所授内容设疑、提问和求新,激发学生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可充分运用场地、器材、地形、地貌、挂图等创设教学情境。总之,教师要力求学生每上一节课,每学习一个新内容,都有新感觉、新发现、新体验。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时,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角度考虑,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很大,教师要因人而异,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求异。充分发挥学生特长,训练其发散思维,启发联想想象,从而引导学生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观念,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探索,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权威理论体系的束缚。

(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问是学生动脑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表现,这种心理倾向将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发展,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以此来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中经常采用“问题一结论”;“问题—探索—结论”的方法,增强训练,反复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2.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

(1)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意识。体育教学中,可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制定合理的规则,使学生明确拼搏是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的,仔细观察记录学生的差距,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又可将其改为“不公平”的练习形式。如篮球运动中骨干学生与非骨干学生不相等人数的对抗赛,这种形式,即调动了骨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练习不认真的态度,又减轻了非骨干学生的心理压力,树立奋力拼搏的信念,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拼搏进取的意识。

(2)帮助学生提高对竞争的承受能力。教师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充分利用体育课的特有内容和形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竞争中摔打,并经受成功和失败的考验,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在竞争中失败的学生进行个别教育,鼓励他们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进行,针对个别学生怕失面子的思想,帮助他们认识什么是真正的面子。那些因为竞争落后而一蹶不振的人才是真正的丢面子。

(3)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快乐、积极情感体验,其中包括经受一定的辛劳和痛苦之后的快乐体验,只有当学生真正体验到练习过程中的愉快时才能以苦为乐,乐在其中。如在跳高项目中,有的学生跑到杆前不敢越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讲清动作要领,注意语言暗示和引导,降低器械的高度,加宽跳高架的距离,以降低或减轻条件反射,这样学生就能鼓足勇气,越杆而过。在取得成功的努力中锻炼意志,体验欢乐。学生成功之后,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总结原因,是靠自己的努力还是凭自己的运气等,这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为他们再次竞争获得动力。

3.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人与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合作。学习一个动作、练习一次接力跑、一次游戏,如果没有同学的合作就很难取得胜利。例如:在技巧运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保护与帮助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教师只要抓住这一环节,从讲明保护与帮助的重要性,到学习保护与帮助的具体方法,再到实践中运用保护与帮助,就会使学生真实感受到同学的爱,集体的温暖,从中受到教育。

(2)通过集体游戏和竞赛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体育教学中,游戏和竞赛等集体活动的教材比重很大。实践证明,通过游戏和比赛可以让学生明白:集体比赛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完成和决定全队胜负的。只有通过全队的齐心协力、默契配合、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战胜对手。学生在竞争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树立为集体争光的信念,培养其与人协作、互帮互助的高尚品质。

二、体育教学中提高教育效果的措施

1.结合教学训练和比赛实际情况,明确教育目的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是逐步形成的,将教育寓于日常教学与训练之中,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容易被接受,效果较好。教师除课前、课后进行必要的口头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执行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顽强勇敢、拼搏进取、团结友爱的精神。

2.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

每个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意识形态水平各不相同,意志品质发展变化也不—样。例如:低年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态度认真、积极性高、但容易忘记自己的任务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违反纪律。高年级学生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遇到较难的技术或大负荷的练习时出现“怕”的思想等,这都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分别对待,适时引导,避免出现负面效应。

3.深挖教材,提高教育的真实体验

体育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要通过课前认真备课,深入挖掘教育因素,联系实际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工作。例如在排球的教学中,先介绍我国女排的拼搏进取精神,“五连冠”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等,使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感受到美德的育人作用。

4.掌握适宜时机,提高教育效率

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的适宜时机,如在游戏比赛的时候,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学的失误。为提高学生的拼搏竞争意识,如在学生练习有困难的时候,及时分析总结,让学生知道成功来之不易。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毅力。通过同学的保护与帮助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6.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 篇十六

孔子曾把“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把“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性善说”,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把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17.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 篇十七

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底蕴。青少年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理应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化为精神素质,这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将起到支配作用和决定作用。

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其中“性相近”强调的是每一個人都有相近的本质,因而都有达到理想人格的可能;“习相远”强调的是每一个人能否成就理想人格,最终取决于后天的经验活动和受教育的程度。新的价值思想体系的建立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在对旧的价值思想体系的批判和改造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与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和腐朽落后文化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要靠后天的教育,要靠中华传统美德的渗透。

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利用经典诵读,树立传统美德思想 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开发和利用文化经典,对提升在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学校要充分挖掘适合学生的诵读经典,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将《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文化经典列入校本教材,让它们进入课堂,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视角,将经典诵读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为更好地加强学生对经典文化的诵读和理解,学校可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使学生从对传统经典的好奇,到对内容的初步理解,再到彼此间的相互传诵。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深邃含义,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阐述表达现实意义,从“学而知”到“知而行”,逐步达到“行更知”。

通过校园文化设计进行熏陶 将古代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等融入“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内容中,时刻警示学生做中华美德的传人;同时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尤其是品德课程要注重传统美德教育,加强德育教育。

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进行引导 通过榜样示范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磨炼品德意志和训练品德行为将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一是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的楷模作用。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的身上聚集了劳动人民的理想、意志、和品德,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先进思想,是人民群众的楷模。在传统美德教育中,通过对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实际的宣传和学习,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是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师要“身正为范”。教师首先要具有传统美德修养,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学生。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在思想上和实践上进行“修行”,深刻体会传统美德的内涵,这对教师确立新的德育观念、培养人文精神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三是学生间的榜样作用。学生之间的榜样最为有利的教育资源是班级干部,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任课教师与学生间的桥梁,是学生良好行为的“领头羊”。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注重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班干部的“领头羊”作用,这样有助于班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另外,学生间也可以开展各种评比,利用榜样的力量实现自我约束。

通过开展各种节日庆祝活动进行行为训练 尊重传统节日及民俗文化,是尊重和热爱自己民族的表现。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创新庆祝、纪念活动形式,使传统美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通过家校合作进行教育的融合 陶行知先生主张“社会即学校”。而社区是千家万户共同生活的场所,是每个学生必须面临的“社会空间”。为了使社区资源共享顺利进行,可以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合作教育方式。

“校社联手”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将教育的各类有形资源(如人力、财力、物力)和无形资源(如环境、氛围和舆论等)进行统筹优化组合,使之产生最大最好的教育效果。“校社共建”就是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资源进行优势互补,通过资源共享来完善和充实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为了使学校社区资源共享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可以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需要长期的熏陶教育过程对提高学生美德修养,弘杨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应该抓住每个有利时机,通过多种活动载体,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全部教育活动中,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久不衰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和人格追求。

上一篇:特种设备管理措施下一篇:什么星座上班族最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