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研究报告

2024-09-17

民间投资研究报告(精选7篇)

1.民间投资研究报告 篇一

景德镇市当前民间投资调研报告

陈莹莹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快速发展,民间投资已成为投资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增加出口等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并已成长为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了解我市民间投资情况,近期,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对我市民间投资的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对策、建议等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民间投资发展现状

1-5月,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44.37亿元,其中国有、非国有投资分别为72.12亿元和272.25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0.9%和79.1%;其中,民间投资为207.13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0.1%。从所占比重看,民间投资已经超过了国有及国有控股、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投资,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从民间投资主体看,私营个体企业占民间投资总额的70.3%,构成民间投资的主体。同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公司、集体企业等不同所有制形式的民间投资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民间投资主体正逐步朝多元化格局迈进。

今年以来,我市重点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注重城乡面貌建设,因此,推进了一大批惠及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城市公园、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停车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其中,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属于省重点项目,全长30.9公里,分为昌南拓展区段(4.1公里)和景东片区及高铁商务区段(26.8公里),全部计划总投资高达32.75亿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今年,我市民间投资增速呈现低迷,从1-2月的-12.4%、1-3月的-13.7%、1-4月的-14.1%到1-5月的-9.3%,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当前,我市民间投资呈现一下几点趋势:一是在投资方向上,由于市内民间投资规模小而分散,存入银行和投资股票的多,投资生产性项目的少,不能形成投资的主流;二是投资结构上,民间投资行业、项目单一,主要集中于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的投资规模和所占比例均很小;三是企业规模上,我市民营企业总体实力较弱,小企业多,有实力的大企业少;四是论证比较成熟的项目较少,没有更多的好项目为依托,加之制约因素多的实际,不能吸收更多的民间资本。

在总结外因的同时,作为民营企业的本身也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民营企业起点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民营经济选择的多为技术门槛和管理门槛相对较低的领域,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企业缺乏缺管理人才、缺技术人才、缺营销人才,导致民营经济核心竞争能力较低;二是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开拓创新精神不足。家族式管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能导致决策的随意性,开拓创新意识不强,难以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领域的拓宽,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三是融资渠道依然不畅,企业发展缺乏资金。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在资本融通上表现为规模偏小且无稳定的资金市场配合。因此,承受市场风险和经济发展周期波动的能力较差,稳定性不强,加上地方政府财力不足,金融部门要求严格,使其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四是社保机制不够健全,职工队伍难以稳定。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机制不健全,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引进人才、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成为民营企业实行更高层次扩张的主要障碍之一。

三、相关建议

(一)拓宽投资领域

要按国家确定的“非禁即准”的原则,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独资、参股、联营等多种形式,进入基础设施、水、电、气、公共交通等公用事业领域,通过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制订PPP项目标准化合同范文和分行业合同,提供更加细化可操作的实施指引,积极探索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及公益性项目的盈利或回报方式,处理好PPP项目投资的利益风险分配关系,使民间投资有“可预期”的投资回报,对于一些回报率较低的项目,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措施给予帮助扶持,提高民间资本的投资回报水平,增强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

(二)优化融资环境

一是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尤其是高科技民营企业的发展,培育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的资本市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引导闲散的民间资本多渠道、多形式地进入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同时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向民营企业投资。二是采取切实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要尽快落实好国务院近期针对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问题制定的具体措施,即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要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贷款和管理方法,增加服务品种,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授信力度,打破商业银行放贷行业限制,开展原材料抵押、商标抵押等多种贷款形式,对符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以财政担保的形式解决企业融资,并通过完善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等融资平台,让民营企业更多得到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三)加强服务管理

一、简化社会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建立社会投资项目审批会办制度,尽可能的减少报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对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实行分类指导,实行投资项目属地化管理制度,完善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服务和管理。

二、破解土地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引导企业向特色园区、小城镇集聚。土地管理部门按照项目的优劣安排用地,涉及土地的各项费用与其他所有制平等对待。借鉴成功做法,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个私单位的特色园区或由管委会建设多层或标准产房,租赁给企业经营。对土地采取招标、技改、拍卖等方式,允许不同所有制单位在竞争中取得用地权。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中小企业经营预警制度的同时,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采取政府财政补贴和企业主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民营企业的业主从业风险基金,解除民间投资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增强业主发展经营,扩大投资规模的积极性。

四、建立健全对民间投资的服务体系。

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定期发布工作,设立专门的为民间单位投资服务的信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投资咨询中心等。鼓励建立为民间投资者服务的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发展为民间投资者提供政策法律、财会、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服务的中介组织,帮助民间投资者建立规范的产权制度、财会制度和人员培训制度。引导民间投资朝“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的方向发展,推动其产品上档次、企业上规模、技术上水平。

2.民间投资研究报告 篇二

投资受阻,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销售受阻, 生产效益下滑;税种繁多, 税负过重, 乱收费现象突出;融资成本高企, 招工难, 用电难, 老板“跑路”……投资环境恶化成为制约民间投资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障碍。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交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电信、能源、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仍然被国有企业垄断, 特别是高门槛限制, 使民间资本遭遇“玻璃门”现象。即使让你进门之后, 稍有不慎, 便又会被“弹簧门”弹出门外, “两门”现象成为制约民间资本发展的两道坎。从“全民炒房”到“全民放贷”, 由于投资渠道被收窄, 部分民间资本脱离实体经济进入借贷市场, 大量民间资本无处可去面临“出路难”, “鲶鱼效应”无法施展。

近年来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 在打破垄断, 激发市场活力, 促进公平竞争,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扩大民营企业投资空间,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迈出更大的步伐, 迈向更广的领域。“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已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 把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由外需转为内需, 转到投资和消费上来, 民间投资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源泉。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 民间投资的“春天”能否到来?据中国农业银行测算, 制造业在民间投资中的占比超过60%, 去年前10个月民间投资同比增加34.7%, 未来随着鼓励民间投资相关政策细则的落实, 其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因此预计, 2012年制造业投资增速也将保持强劲, 在28%左右。根据全国工商联统计, 与2003年-2010年历史同期平均值相比, 去年1月-4月, 政府投资占比下降了8.2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提高了22.5个百分点, 政府投资“一枝独秀”的局面正发生重大转变。

研究表明, 民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 将成为民间投资的主力军。

民间投资的新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民间投资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有80%以上的新产品都是由民营企业创造的, 私营企业占中国法人企业的60%以上;解决了社会新增的非农就业人员的80%以上;全国56个高新技术开发区, 80%以上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 民营企业的发展激发了中国社会无尽的创造活力。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下称“新36条”) , 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 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对于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 应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新36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坚强决心。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进一步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深化改革, 创新求实, 根据本意见要求, 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尽快将有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努力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 切实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投资合理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 我国民间投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有投资, 民间投资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大量民间资本涌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前10个月, 广东民间投资占了全省整体投资六成。统计资料显示, 自去年以来, 广东民间资金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低迷格局。2011年以来, 广东民间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1—10月, 广东民间投资7741.15亿元, 增长38.5%, 占整体投资的60.2%, 拉动投资增长19.7个百分点。

据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系统性融资规划》测算, 2011年—2020年未来10年间, 关中经济区需要完成融资总量55545亿元, 其中常规性融资供给量为41889亿, 资金缺口达13656亿。高新技术产业未来十年的资金缺口将为4239亿元, 是五大产业中资金缺口最大的产业。今后, 民间资本将在关中经济区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条件下, 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形式参与国有资产重组, 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或者股份制的形式成立各类非金融投资公司。在基础设施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中, 将以收费补偿机制或财政补贴机制吸引民间战略者进入。对经济区的新兴产业民间投资项目, 在投资的税收抵扣、减免和成本摊费等方面, 或将得到与国有投资和外商投资项目同等优惠的税收政策。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发布数据, 2011年前10个月,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9.6%, 当月增速已连续11个月保持在16%以上, 连续5个月在20%以上。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3169.34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8.6%。固定资产投资中, 全省六大高成长性行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全省六大高成长性行业投资增长37.6%, 高于投资增速, 占工业投资比重的六成多;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6.1%, 分别占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的二成左右。民间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全省民间投资增长近三成, 高于投资增速, 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八成。

让民间资本下金蛋

去年以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围绕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着力从财政、金融等方面加大了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激发了民间投资活力。去年1—8月, 全区民间投资873.30亿元, 增长50.7%, 高于城镇投资增速18.8个百分点, 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速30.3个百分点, 占城镇投资比重由上年的34.5%提高到39.4%, 拉动城镇投资增长12.6个百分点。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 始终离不开民间资本民间金融的支撑。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对30家小企业、28家个体工商户抽样调查, 生产型小企业的民间融资占流动性资金来源的46.5%, 投资性个体工商户的民间融资占经营资本的68%。据温州银监分局有关监测点显示, 去年前5个月累计, 温州市民间借贷7.5953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亿多元, 增长16.5%.活跃的温州民间金融, 对温州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研究发现, 温州每年GDP的增长, 约有三成是来自民间金融资本的直接拉动。为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实际困难, 温州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小微企业的九大措施和省政府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结合温州实际制定出台《关于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关于当前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企业整合重组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大企业服务力度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税费新政17条”等一系列政策意见, 从政策层面上加大企业帮扶力度;通过加大信贷资金保障力度, 实行政银企联手, 帮助企业暂渡难关, 对中小企业实行利率优惠政策, 贷款利率尽量不上浮或少上浮, 不得变相提高企业贷款成本, 防止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力度, 设立10亿元市区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 帮助企业解决信贷资金周转困难。

在浙江, 农村商业金融颇为发达, 农村资金互助社虽然起步较晚, 农村资金互助社互帮互助依靠金融造血的特点可以让农民们的融资门槛变得更低, 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德农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全省首批试点的4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全部宣告成立。4家农村资金互助社之间交流沟通密切, 不仅采用同一款软件, 还特别设立了QQ群。2009年11月28日, 浙江省工商局联合浙江银监局在全国率先发布《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登记办法》, 规定互助社的资金来自社员, 最少200元, 最多不能超过其注册资金。贷款利率比一般商业银行低, 社员不需要抵押, 一旦有资金需求, 就能从互助社得到贷款, 作为为农民服务、帮助农民致富的机构, 农村资金互助社成为农村金融改革现实条件下的最优选择。

早在10年前, 浙江地区的民营企业就开始涉足新能源领域, 温州乃至浙江当地已经有更多的民营企业“投身”新能源行业, 许多浙江富豪看到了新能源开发利用这个概念和其中蕴藏着的逐利机会——太阳能开发, 风力、潮汐发电……更多浙江的资本正在加速涌入这个产业。他们以其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果断的决策机制, 占据了国内新能源领域的半壁江山。我国的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 近几年纷纷成功在海外挂牌上市的光伏企业中, 就不乏民营企业。

2011年10月23日至28日, 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在杭州召开。作为大会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旅游项目推介会作为该省旅游发展史上推出项目最多、签约数额最大、出席企业实力最强的一次旅游项目推介会, 推出旅游招商项目120个, 总投资达875.48亿元, 现场签约旅游项目达40个, 总投资达792.56亿元。强大的浙商民间投资群体正成为推进浙江旅游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近年来, 江苏省不断挖掘民间资本投资开发农业的潜力,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已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作为最重要的新兴投资力量, 民间资本正以自主创业、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进入到农业产业化领域, 江苏民营龙头企业成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 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明显, 成为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形成和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隶属广东温氏食品集团的太仓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是一个以养鸡业为主的股份制民营企业, 拥有全球最大的优质黄鸡育种基地, 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先导, 通过为农户提供鸡苗、饲料、药物、技术等一条龙服务及按照保护价收购肉鸡等, 与养殖农户建立了十分紧密的合作关系, 用“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 在太仓地区带动合作养殖户1500多家, 累计增加农民收入近4亿元。

2010年7月, 在国务院公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中明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7部门负责引导鼓励民间投资进入电力行业的工作。据国家发改委统计, 目前火电发电量占我国全部发电量的比重为81.5%, 煤价上涨和上网电价难以上调的双重制约, 火电企业亏损局面越来越严重。在限制和淘汰落后产能上, 陕西省就提出到2015年电力行业小火电机组要全部关停, 淘汰1亿吨焦炭产能, 30万吨以下小煤矿力争减少80%以上。可以预见, 民间投资进入电力行业的迎来最佳时机。

让资本的活力迸起来

西部地区因其独特的区位、丰富的资源、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条件和广阔的消费市场等优势, 为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商机。

近10年来, 西部地区进入了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 已有近20万家东部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创业, 投资总额超过2.2万亿元。

据统计, 在四川, 对外交流与合作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良好态势, 与世界20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 有214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该省, 其中境外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达到了166家。四川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 已成为外来投资企业到西部发展的首选之地。四川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近几年都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重新洗牌和东企西移, 为民间资本在西部地区投资创造了新契机。

在陕西, 去年前三季度, 全省民间投资占据半壁江山。根据陕西省统计局统计, 全省民间投资3374.25亿元, 增长46.7%, 高于全省投资增速17.4个百分点, 占全省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4.5%提高到50.4%, 其中的大部分民间投资都集中在关中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陕西部分包括:陕西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宝鸡、杨凌、商洛部分县区, 是陕西省经济社会率先、创新发展的关键地区。

在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市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揭牌仪式于2011年11月26日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王爱召镇乔来圪旦村举行。在揭牌仪式上中信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与鄂尔多斯市企业家俱乐部签署20亿元信贷规模战略合作协议, 中信银行牵手鄂尔多斯企业家俱乐部共谋发展, 为小企业和微小企业提供多样化、全流程的金融服务, 更好更快地建立科学合理的融资机制及合作模式, 关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努力破解小企业融资难。鄂尔多斯市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正式成立, 它的成立将使民间资本运行更加规范化、阳光化, 推动鄂尔多斯市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让民营企业强起来

“新36条”肯定了民间资本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 如何引发民间资本的热情, 鼓励他们进入实体经济, 让民营企业强起来, 让民间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角, 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发展民营经济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放松管制, 向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开放更多的行业, 包括金融、电信、石化、教育、医疗等, 并从政策上确保民营企业和资本有公平竞争的环境。激活民间投资热情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新36条”鼓励民资以独资、控股、参股、合作或参与国企改制的方式, 进入基础建设、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商贸物流、国防科技等六大经济领域上百个行业, 面对诸多新“蓝筹股”, 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被迅速启动起来, 民间资本有望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被称作中国民营经济“风向标”的温州市, 拥有6000亿元的民间资金, 并每年以14%的速度在增长, “新36条”为温州商人带来新的契机, 温州的强大民间资本正在准备投资低碳产业, 积极搭建全国低碳产业项目投融资平台, 实现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

炒股炒楼、民间借贷, 投资民营医院、医疗器械、民营加油站, 珠三角的民间资本日趋活跃。东莞被誉为“世界工厂”, 是中国著名的制造业基地。但制造业等领域却很难博得民间资本的青睐, 东莞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 大量民间资本投入到房地产、餐饮、娱乐、酒店业等风险小的“短、平、快”项目, 民营资本对第二产业的投入明显不足, 导致了本土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自主研发基础严重不足。面对这一情况, 佛山近年来在促进民间资本投资方面大胆探索, 不断拓宽领域和范围。佛山基础产业配套很完善, 西门子在佛山投资开办的欧司朗佛山照明有限公司进行了多次增资扩产。目前佛山5家获批的小额贷款公司全部为民间资本投资开设。东莞市政府制定的《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2008—2017) 》提出, 加强引进与研发创新, 大力推动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 加强中药创新研究, 开发电子医疗器械, 提高制药装备和药品包装的技术水平。

福建东南100多万莆商遍布世界各地, 莆籍在外人员创办企业有3万多家, 总资产在300亿元以上。国内各大中城市有50万莆商活跃在各条经济战线, 全国1500多家民营医院中, 有80%为莆商掌控, 莆商年创产值 (含贸易额) 逾2000亿元, 被喻为“中国犹太人”。但是雄厚的民间资本大部分投向了外地, 却忽略了本地。为此, 人口306.97万的地级市莆田通过启动“民资回归工程”, 借势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日本、美国等地进行招商推介活动, 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带动效应强的大项目实现后发。其中“纸浆大王”之陈江河投资30亿美元建设林纸浆一体化项目, 总产值有望达到100亿元, 一个民间资本回归的热潮正在兴起。

浙商作为民间投资的先锋, 已经成为一支新的投资力量。1999年马云创建阿里巴巴, 2009年淘宝网以2000多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额, 成为中国零售业的巨无霸。1995年, 丁磊在辞职, 1997年创建网易, 2000年, 网易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生于上世纪40-60年代的浙商代表鲁冠球

1980年开始专注于万向节产品的投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01年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L, 至今, 鲁冠球已将近30家海外汽车零配件企业收入囊中, 万向也由此成为一家国际化的投资企业。

近年来广厦控股集团、海亮集团、奥康集团、康恩贝集团、中瑞财团、德力西控股集团等五十余家浙江民营企业浙商把产业转移目标瞄准了西部, 投资项目涉及房地产开发、商品市场建设、家用电器、日用化工等多个重要领域。在宏观政策从紧、国际经济波动、自然灾害冲击、通货膨胀明显等压力下, 绝大多数浙商在国内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都瞄准了西部大开发的12省区。

在陕西, 受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近期4万亿投资拉动的影响, 陕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呈现高起点、高速度的运行态势, 固定资产投资额总量逼近5000亿元。项目带动战略成效显著, 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四川省以经营城市促进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镇建设, 围绕两条主线, 打造五大精品, 提升四大遗产, 开发五大片区, 建设一座名山, 加快两个转变。即:围绕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两条主线, 着力打造“中国第一山”、九寨沟与黄龙、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大熊猫和都江堰-青城山五大精品;全面提升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峨眉山、都江堰-青城山四大遗产地水准;重点开发好成都中心旅游区, 大九寨国际旅游区, 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川、陕旅游合作区和川、黔、渝旅游“金三角”五大片区;尽快将峨眉山建成中国第一名山;实现旅游形态由单一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会议、会展等特色旅游转变, 旅游市场由国内游为主向国内游与入境游并重转变, 建成全国旅游经济强省。

温州民间资本充裕, 民间投融资行为历来非常活跃。据统计, 民间资本总量超过6000亿元, 且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引导, 温州民间投资行为无序化、投机化倾向、“地下”融资现象严重。

2011年11月8日, 温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温州地方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意见》, 其中, 开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开展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等成为亮点。温州市全面实施“1+8”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战略, 以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当地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和债务危机问题。总方案确立了十余项改革任务, 其中提出要打造资本集散的“资本之都”, 逐步形成民间资本的集散中心。8个子方案涉及:创建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股权投资业、做强股权营运中心、创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温州银行发展规划、农村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创建地方金融监管中心。总体目标:力争经过三年的努力, 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新格局, 有效解决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资金需求问题。形成试点进程全省领先、经营业绩全国一流的“温州小额贷款公司板块”。到2011年底力争全市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总量 (含筹建) 达到50家;到2012年底, 力争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总数发展控制在100家以内;小额贷款公司设立重点向我市各县 (市、区) 中心城区、中心镇、各功能区等发展;公司资本净额总量实行三年倍增计划, 2011年达到150-200亿元, 2012年达到400亿元, 力争于2013年达到800亿元。

让广大农村富起来

红砂村农民过上创意生活。

红砂村位于成都市东南的锦江区三圣乡, 东北分别与龙泉驿区的大面镇、洪河镇相连, 是全国首批旅游示范点, 国家AA级风景区。几年前, 红砂村还是锦江区一个有名的贫困村, 红砂村的发展变化, 是发展生态旅游和创意农业, 改变城乡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的一个光辉典范, 它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变土地资源为土地资本, 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一条新路。红砂村花乡农居占地3000多亩, 核心区域1500余亩, 是著名的花卉种植基地, 目前有30多家大型花卉种植公司进驻该村, 花乡农居已经成为全国、省、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亮点之一。农家乐从吃饭、喝茶、打牌到旅游、观光、度假, “绿色旅游”概念深入人心。“一村一景一业”创意新颖, 首创了集创意生产、创意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创意农业品牌。红砂村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成都市民近郊观光、农家休闲的首选之地, 引来远近游人亲睐的目光。活跃的旅游经济使得周围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

每个上千斤的巨型南瓜、几米长的大苦瓜……这些新奇水果和蔬菜今后可能在成都街头作为景观陈列。在城市里, 成都市将建起农业主题公园、市民农园、湿地公园等一批特色景点, 增加市民休闲场所的同时, “插花式”、“镶嵌式”地发展都市创意农业。到2017年, 成都将建设30—4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届时, 成都人餐桌上70%的瓜果肉菜都是绿色有机的。而自然条件良好的都江堰、龙门山脉、邛崃山脉、龙泉山脉则将依靠景观, 建成创意农业带。未来10年内, 成都周边的农村将全部建成现代农场, 成都农民的纯收入实现西部第一、全国领先。

让民间投资热起来

西部概念股已经成为市场新名词。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逐步改善, 为本地各类企业包括民间投资主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 也吸引更多的东中部各类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到西部投资, 促进了生产要素流动和区际贸易的扩大, 扩大了配置资源的市场空间。

西部与台湾之间经济互补性强, 交流与合作的历史悠久, 潜力巨大, 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两地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台湾岛内各界人士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热情不断高涨。台商认为投资大陆中西部商机无限, 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先后出现台商投资的密集产业带之后, 不少台商也看好大陆中西部地区的庞大商机, 一些到大陆中西部的投资已经展开。

由于历史原因, 形成了我国轻工业布局东强西弱的市场格局。目前, 西部地区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 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重庆是中国东部、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联系的纽带。在未来10年中, 重庆将投资6000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重庆的经济投资环境;随着沪渝高速路的开通和三峡工程的竣工, 重庆正日益成为西部地区的桥头堡。

在成都, 华侨、东亚、汇丰、花旗、渣打、荷兰、新加坡大华银行成都分行等外资银行正式落户成都, 走进了成都人的生活。业内人士认为, 随着进入成都的外资银行逐渐增多, 成都银行业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法国安盟保险集团、德国安联保险集团等外资保险公司也纷纷抢滩西部, 进行直接投资。

当前, 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仍然是促进四川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两大着力重点。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作为唯一一家主业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中央企业, 截至目前该公司在蓉拥有八家子公司, 项目涉及生活垃圾处理、绿色建筑、新型建筑材料、节能环保材料等, 总投资规模超过22亿元人民币。其中, 在彭州市投资建设的四川中节能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是“5·12”汶川地震后第一个开工建设的灾后重建项目, 也是截至目前成都地区最大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中国节能将整合在蓉部分三级企业, 在成都市建设汇集全球最新高端节能环保技术的中国节能西南区域总部基地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为西部省市和成都市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预计今后5年投资额将达到150亿元人民币。据统计, 截至去年10月底, 四川省全社会投资累计完成1.24万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居全国第七位, 同比增速为18.8%。各类重点项目投资支撑有力, 投资总量最大的是产业发展项目, 增幅最大的是交通运输项目和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有15个市州投资增速超过四川省平均水平, 其中巴中、甘孜、资阳、凉山的投资增速超过30%。

让民间投资“火”起来

为了积极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目前多个部委制定系列规则, 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公平、稳定、透明的投资环境。政府和社会积极引导民间游资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给民间投资带来了重大机遇。

2011年8月15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 要求加快清理相关领域的准入条件, 引导民间资本设立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 改进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等, 以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准入方面, 《意见》指出, 要清理规范现有针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准入条件。要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 加快清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的准入条件, 制定和完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相关管理办法。除必须达到节能环保要求和按法律法规取得相关资质外, 不得针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在注册资本、投资金额、投资强度、产能规模、土地供应、采购投标等方面设置门槛。在资金保障方面, 《意见》明确, 引导民资设立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 支持民企充分利用新型金融工具融资。要积极支持和帮助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上市融资、开展新型贷款抵押和担保方式试点等。《意见》还鼓励民营企业与民间资本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污染治理特许经营、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和车辆租赁等相关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 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生物技术服务、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研发设计服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技术服务业。《意见》将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认定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于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意见》对于加快推进民营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将国家此前出台的关于促进企业研发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样适用于民营企业, 并且优惠政策要更多倾向于民营企业研发机构。

在江西, 江西省政府已批准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 资金规模达3.5亿元, 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 鼓励引导信贷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向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2009年12月, 江西省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着力打造包括光伏、风能核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绿色照明及光电产品、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等在内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两年发展, 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据江西省工信委统计, 2010年, 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40亿元, 同比增长47.4%, 对江西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今年上半年,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20亿元, 同比增长46.4%, 光伏新能源、稀土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半导体照明等产业发展已经迈入全国前列。江西省科技厅表示, 今后将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基地建设, 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促进产业集聚。在运用投资引导资金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 加强银企对接工作, 有序组织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与金融机构对接, 搭建融资平台, 拓宽融资渠道, 不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在四川, 四川省政府官方网站2011年11月17日公布了《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到2015年, 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 占全省GDP比重达10%左右。《规划》明确了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 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环境更加完善, 重要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力争达到5%以上, 建成一批国家和省级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突破60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产业集聚发展效益显著, 打造100个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的重点产品, 培育10户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对经济发展贡献显著提高, 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0亿元, 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规划》锁定了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六大重点产业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 并公布了相应的发展路线图和布局图。路线图包括发展目标和重大行动, 布局图规划了各产业领域的核心区和重点拓展区。

在上海, 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 上海市政府在2010年设立了30亿元的引导基金。2011年4月, 引导基金已与正赛联、创新工场等首批12家基金签约, 基金总规模约为40亿元, 引导基金承诺出资约8亿元, 投资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两大领域内的种子期、早期创业企业。11月22日, 引导基金与天增地长、达晨、亚商、华枫清洁能源和大学生创业借力基金等第二批6家基金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合作成立的基金投资方向为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五大新兴产业领域。下一步, 引导基金还将及时启动面向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三批创投基金招标工作, 并积极探索建立“投贷保联动”合作机制, 鼓励创投基金探索“基金+基地”、海外人才国内产业化、大学生创业接力等各种创新模式。

民间投资的下一座金矿

创意农业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 在农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过程中, 以及在农业节庆活动、农业电子商务活动、农业总部经济活动、农业科普活动、农业审美活动中进行生产创意、生活创意、功能创意、科技创意、产业创意、品牌创意和景观创意, 通过创造农民独特增收模式,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创意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催生的结果;创意农业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国亿万农民对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增收致富的渴望,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亿万农民的首创精神。创意农业是拉动农村市场消费, 扩大内需, 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构建消费和谐的新支点;

创意农业是现代农业有机化、低碳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设施化、信息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改善农村民生是创意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扩大农村需求、拉动内需的是创意农业的关键举措;建设现代农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创意农业的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创意农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创意农业通过达到“七美”即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美景、美心的目的, 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产生更高附加值,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创意农业学以美学经济理论、总部经济理论、战略资本理论、附加值文化理论、消费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 以附加值文化为理论核心, 瞄准世界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前沿, 着力构建创意农业理论创新体系, 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附加值文化理论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大力培育农产品附加值文化, 改善农村生活方式,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不断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

创意农业产业“低排放、高附加值现象”, 是创意农业创造的又一个“奇迹”。与传统农业相比较, 创意农业具有七高一低的明显特征:创意农业的高文化品位、高知识化、高赢利性、高附加值、高艺术化、高个性化、高智能化和低碳化发展创意农业产业, 充分发挥创意农业在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 必须做到“三个突出”:一要突出规划的前瞻性。二要突出市场机制。三要突出政府的服务功能。

四川省创意农业经过不断发展, 现已逐步形成具有高效农业、休闲渡假、观光观赏、农事参与体验、农耕文化及乡村民俗传播等多种类型的新的产业雏型, 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涌现出了三圣花乡、郫县农科村、彭州宝山村、温江区涌泉花土社区、国色天乡乐园、成都钧乔创意农园等一批创意农业企业, 使农村特有的文化生活、产业文化及许多民俗风情通过创意农业的发展得以继承, 呈现出百花齐放, 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极大地增添了创意农业的魅力。四川是“农家乐”的发源地, 也是全国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最具特色的省份, 依托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 带动农民致富的专业村, 全省已超过2500个, 全省每年开展的“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年庆”为主题的重大创意、休闲农业节庆活动达200多个, 全省休闲农业园区资产总额192亿元, 年接待人数1.7亿人次, 年营业收入138.5亿元。“十二五”期间, 四川将打造100个休闲农业精品景区, 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30个。

为了拓宽农业融资领域和投资渠道, 切实做好农业“扩大开放年”的各项工作, 成都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非农资金投资农业领域的若干意见》, 鼓励非农资金投资农业领域。意见明确, 在生猪产业方面, 成都将支持良繁体系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 业主自筹资金新建实际存栏能繁母猪80头以上和商品猪常年存栏规模5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猪场, 优先给予委托贷款、担保贷款。成都还将鼓励企业以本地生猪为原料发展精深加工和产品出口。成都将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对连续2年销售收入达1亿元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 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意见明确提出, 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 视同自产自销农产品, 免征增值税;对有经济实体且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享受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和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成都还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 依法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从事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农牧保险、技术培训业务所得收入, 以及从事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项目所得收入, 免征营业税。成都对非农资金投向猕猴桃、食用菌、奶牛养殖、水产、伏季水果、泡菜等产业也制定了相应优惠政策。

今后, 四川省将着重抓好优质粮食产业、农产品加工业、高效园艺产业、劳务产业、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和生物质产业, 以此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按规划, 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将重点发展以果为媒、以花为媒以及把自然风光与农耕民俗文化、茶文化、花文化等结合的休闲观光产业。“十二五”期间, 四川省将实施“1357工程”, 集中打造100个休闲农业精品景区, 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30个, 集中规划建设川西平原、彝藏民族风情、川东北革命老区、川南丘陵田园风光、地震灾后重建为中心的重建新貌等五大休闲农业产业带, 建成70个农业主题公园, 推动我省休闲农业上档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发展创意农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大有文章可做。

近10年来, 西部地区进入了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

3.民间投资研究报告 篇三

关键词:民间资本;养老机构;投资

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日益增长的养老机构和服务的需求,给增长速度迅猛的民间资本合理正规的投资渠道。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的目的在于对于高额投资利润的追求,但目前就我国民资养老是一种逐渐兴起发展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其性质更偏重于辅助政府的公办养老机构的非盈利性社会组织。民资养老机构在我国的养老市场服务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带来老年人口比例的逐年提高,如何缓解老龄社会所带来的养老服务供需矛盾问题,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稳定发展中的特别重要的问题。从调查显示来看,九十年代以前,在我国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几乎没有,但是从1995年开始,作为新进的社会力量的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而后一段时期,国家出台许多支持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举措,尤其是在2013年8月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和措施中指出:“办好养老服务业,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打开政策大门,激发各类主体活力,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这一决定给民间资本对养老机构投资的方向更加明确和坚定。在我国当的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部门依然为主导、民间资本只是有限参与,所以我国民间资本对养老服务业的实际投入资金量所占的份额比例较低,经营的体规模偏小,养老保障服务水平偏低。而我国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业的社会需求对市场的要求迫切。通过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到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在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帮助金融领域规范民间资本经营行为外,还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减轻政府对公办养老机构的公共财政负担同时,实现满足日益扩大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业的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因此,鼓励社会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会使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养老服务的建设服务,促进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更是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

在肯定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的重大成绩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在目前我国的民间资本投资的养老机构发展中还面临不可忽视的的各种风险。

(一)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的性质定位不明确,带来的政策风险

目前我国的民间投资养老机构性质有两种,即在工商系统注册的企业性质和在民政系统登记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保障责任相同,但享受的待遇和接受的管辖也存在很大差异。产生这样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政府对民间投资养老机构的相关政策不够明朗。在民政系统登记注册的民办非企业民资养老机构由民政部管辖,在可以享受政府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必须放弃民间资本的盈利目的,即使是股份制也没有红利的分配权,并且一旦投资,民资养老机构的资产将属于社会性质,而且出现当经营问题时,投资者要承担连带的民事责任。工商系统注册的企业性质的民资养老机构由国家工商管理部门管辖,可以追求盈利性,但是却无法享受任何如使用场地的低价土地租用或经营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这种政策不明朗导致的性质定位不明确,使得更多的民间资本宁愿选择观望而不愿意冒然进入市场。加上目前民资养老机构的政策缺失,没有明确的对于申请兴办民资养老机构的规划和严格的准入政策,从而使一些不具资质的企业进入养老行业为日后经营得风险埋下隐患。

(二)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融资渠道受限,带来的投资风险

养老服务机构是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服务和医疗护理及精神慰藉等服务的综合性专业服务机构,因此,老龄化压力下的我国养老机构建设前期的投入非常大,才能够实现成为老龄服务事业重要载体的目的。但养老机构的资金回报期限长,而且相对于其他投资行业回报率也比较低。有相当一部分民间资本的持有者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满怀对我国老龄事业的热情和对养老市场需求的看好,没有经过充分科学地市场调研论证,自筹资金投资或扩建养老机构,最后由于经营利润回收缓慢低效,陷入资金周转的困难。由于我国目前的民资养老机构完全依靠民间资本的自身资金运营,急需其他资金的参与支持,缺乏其他有效的融资手段,即使可以实现从银行或民间借贷机构进行贷款筹资, 但资信的顾虑和利率的变化都给民资养老服务机构带来严重的债务负担,,影响民资养老机构的正常运转,甚至入不敷出,经营困难陷入了困境,引起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的投资风险增加。

(三)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因管理服务缺失,带来的技术风险

目前,由于民间资本投资的养老机构管理部门无法统一,一般受民政部门和老龄委的双重管理,但是没有专门行业组织制定独立的行业标准及管理规范。再加上很多民资养老机构自身的经营管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可能只是简单的套用其他行业服务模式,致使现在的很多民资的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就像是老年宾馆或老年医院式公寓机构,这与我国养老群体的需求极不相适应。因为这种管理服务的缺失导致的民资养老机构经营上的技术风险,导致养老服务机构及其容易与服务的老人或家属发生纠纷。发生服务纠纷,很多入住的老人,并没有配备专门护理人员,缺乏管理规范的民资养老机构无论在提供的硬件配备还是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都无法实现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服务和医疗护理及精神慰藉的服务宗旨。

nlc202309041648

(四)法律法规的缺失,给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带来的法律风险

一直以来,民间资本投资的养老服务机构在日常经营中时常都会遭遇服务对象对其的法律及案件诉讼这种纠纷产生的原因一般都是因为在老人入住时所签订的合约规定的双方权责约定不清、不明。类似的纠纷使得原本在社会公众心中信用和地位不高的民间资本养老机构要面对更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不但会增加民资养老机构的支出成本,还给民资养老机构日常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同时严重影响民资养老机构的形象口碑,社会负面影响难于去除。

三、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经营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从政府政策制定完善角度,防范民资养老机构的经营风险

尽快给民资养老保险机构合理的社会定位,从申请准入到日常管理和监督都要有专门的职能部门服务,为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提供和营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和明确的政策实施细则。通过制定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的规划,有计划分步骤的促进民间资本申办养老服务机构进入市场的有序性,逐步实现由社会资本成立的独立市场主体的养老机构,改变原来传统依附于政府的公办养老院的状态。一定要尽快制定详细的养老服务产业的行业服务标准和管理办法,通过专门机构对民间资本投资的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日常的经营管理监督,规范民资养老机构的经营,促进鼓励民间资本针对不同老年类型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扩大养老服务的种类,增强服务的专业性。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应当无旁贷地成为社会化养老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如土地划拨、能源费用减免等方式,鼓励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实现加大对民间养老服务业的支持力度的目的。在合理定位民资养老机构后,继续为其提供相应的土地使用或租用费用的减免或优惠,在税收政策上也应当给予适当的帮助,也可以通过对民资养老服务机构的提供床位、岗位、开办年限补贴等方式,起到鼓励民间资本进人养老行业,促进养老行业创建方式多样化的作用。积极主张构建起起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另外,还可以继续积极鼓励采取曾经试用的民办公助、公建民营等多种方式,通过合作模式或协助方式解决公办福利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不足等实际问题,实现降低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的成本投入起到兴办民资养老服务机构的作用。

(二)拓宽民间资本的融资渠道,鼓励并遵循市场规律投资

从民间资本对养老机构的投资筹资开始,适当的为民资持有申办者创建申请贷款的良好环境和信用支持。需要政府尽快出台并落实相关对社会福利机构的各项优惠政策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利用多渠道引进扩大投资资本的资金来源,也可以通过和商业银行合作开发适合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信贷服务品种,在投融资和信贷扶持政策方面,拓宽民营养老机构的融资渠道。另外,从民间资本持有者角度,应当提醒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事业,严格遵循经济规律,养老服务机构的筹划规模扩张投入较大,需要投资者不但了解国家对该产业的各项法规政策,还要对行业标准、行业受益进行全面分析调研,谨慎投资,在充分了解养老群体的实际需求和该群体的实际费用承受能力后,多方咨询论证,才能结合自身资金情况,选择是否投资,如何投资经营,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合法经营的服务创新。

(三)尽快建立完善的法律准则,规范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的经营

不论是从民间资本投资准入还是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的身份定位上,法律法规的缺失都是致命的缺失。可以尝试通过建立法规明确 养老机构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机构的身份,坚持以养老服务对象为本的原则,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谐统一发展,避免民间资本盲目的追求盈利的同时给通过法规帮助民资养老机构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法规保护自身在与养老服务对象之间产生纠纷时应有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政府协助对民资养老机构提供定期的法律援助,为投资养老机构的申请人提供经营、合同制订和履行方面的咨询讲解服务,将各种有可能牵涉到的法律问题程序化并规范化。尽量在与入住的养老服务老人签订入院合同前进行积极的家属或本人沟通,尽量减少由于沟通错位误解带来的法律风险。

(四)提升民资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提供安全可靠舒适的养老环境

除了通过对新建的民资养老机构进行设施、用地等硬件方面的严格审批、严格管理监督意外,还要督促民资养老机构加强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环境设施安全和医疗服务工作人员上岗持证检查,避免突发危害事件的发生。同时一定要加大对民资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尤其是医疗护理方面的人力资源。可以通过在社会上建立养老服务和护理自愿服务者进行培训以缓解当前民资养老机构这方面人员短缺困难,或者由政府指定专业的医院医护人员定期对民资养老机构的护工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还可以效仿西方国家通过社会力量实现社会义工制度,协助民资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共同完成养老服务工作。同时不要忘记一定要注意增强民资养老机构从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道德修养,努力创建温馨、舒适、安全、幸福的社会养老氛围。

结束语:总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养老服务市场需求旺盛。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快速增长壮大的民间资本正面临优势整合、资源配置整合改革给予的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的优惠准入机会。民间资本的金融一定会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业多元化发展,完善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协助解决我国迫切解决的民生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但在政府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对民间资本进人养老机构进行扶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理性看待在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机构的过程中,民资养老机构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和障碍。因此,这里探讨我国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机构常见风险的规避问题,是希望通过对民资养老机构的日常监督和管理,规范民资养老机构的经营行为,给予其合理的优惠政策和合法的权益同时,降低各种风险和损失发生的几率,尽量帮助民资养老机构的经营从风险焦虑的束缚中解脱,更专业优质地为入住老人提供优质、祥和、丰富的养老家园。

参考文献:

[1]魏玉.中国养老福利服务的社会化供给模式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钱国英.养老服务机构:法律风险与应对策略[J].社会福利,2010(8)

[3]吕津.保障我国城市养老服务体系有序运行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9(11).

[4]耿永志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目标、差距及影响因素[J〕.湖南社会科学,2013(3).

[5]张思锋,王立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研究—基于三省六县的调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转移政策着力点 激发民间投资 篇四

谢光飞 郭朝飞

 2012-07-31 11:29:4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07月31日

近期,国务院有关部委已经先后出台了“新36条”的实施细则文件,然而这距“新36条”的出台已经时隔两年,政策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就制约民间投资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激发民间投资等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赵昌文。

赵昌文认为,政策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政策效果的变化。在经济下行周期,要激发民间投资困难重重,仅着眼于放宽市场准入的政策效果有限,不能高估“新36条”实施细则“稳投资”的作用。要有效激发民间投资,着力点必须从“放行”以释放民间投资需求转移到“激励”以创造民间投资需求上。

四个方面制约因素

记者:“新36条”的实施细则对于促进民间资本投资起到怎样的作用?是否会促使民间投资的大规模增长?

赵昌文:从目前已出台的实施细则看,其基本政策取向都在于放宽市场准入。政策逻辑为:民间资本对限制准入的领域有强烈的投资需求,放宽准入标准则可立即释放出其长期以来受到抑制的投资需求,激发民间投资的大规模增长。但是,当前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要激发民间投资并不容易,仅仅依靠放宽准入也难以促进民间投资的大规模增长。“新36条”实施细则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在政策设计时充分预估到激发民间投资所面临的问题和难度。

记者:当前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赵昌文: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是民间投资的顺周期性。

从理论上分析,在经济上行周期,民间投资会因为总需求增加,较强的盈利预期等原因倾向于增加;在经济下行周期,民间投资则因为总体产能过剩、总需求减少或增速减缓和盈利预期不确定等原因倾向于减少。因此,民间投资不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而是“加速器”,即在经济上行周期加速经济的增长,在经济下行周期加速经济的下跌。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调整期,民间投资需求也会相应地减少。尽管民间投资在某些垄断行业或带有垄断属性的行业中的投资需求长期受到抑制,且当前政策为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窗口,但在经济下行周期,以往被抑制了的投资需求并不一定会随着准入限制的放宽或取消而得到释放。更加可能的结果是,大部分先前被抑制的投资需求将在这一时期内自动“挥发”。

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次经济低谷都几乎伴随着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反趋势下降。1985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三个明显的谷底,分别是1989—1990年、1997—1998年和2008—2009年。尽管总体上非国有投资存在着明显的上升趋势,但在这几个经济低谷期,非国有投资比重都出现了回落的情况。这种情况虽然与以往的经济刺激政策主要强调政府投资相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间投资在经济低谷期的相对收缩倾向,或顺周期倾向。

最新的数据表明,民间投资增速也正在经历明显的回落。从2011年以来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情况看,虽然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大大高于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但在最近两个季度(经济下行期)增速回落幅度也更大。2012年1—5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至26.7%,较2011年1—10月的同比增速回落了8.4个百分点;而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回落幅度仅为4.8个百分点。

二是民间投资经济规模性和相对短视性的限制。

由于此次放宽准入的大多数行业如铁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一般都具有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即使没有政策上的准入限制,也往往存在经济上的准入门槛。同时,与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相比较,民间投资更加注重短期财务收益。所以,“新36条”所放开的某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并不一定具有很大吸引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2012年1—5月,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民间固定投资增速为23.0%,低于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26.7%);铁路运输业和水利管理业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负,分别为-11%和-4.4%。

三是当前民间投资的商业环境并不是很理想。如政策和市场引导、服务滞后,财政、金融支持并没有充分体现公平待遇,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等等。所有这些体制性、制度性障碍都会影响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四是存在部分民营企业家对政府的政策意图错误解读的现象。根据我们的调查,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家将“新36条”实施细则解读为“圈我们的钱”,这种解读会使民间投资主体对相关政策产生抵触情绪,且极具传染性,不利于激发民间投资。

转移政策着力点

记者:“新36条”出台于2010年,时隔两年,其政策环境是否发生了改变?政策着力点是否需要做出改变?

赵昌文:2010年出台“新36条”的政策意图主要是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时隔两年之后,政策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当前经济下行的环境下,“稳增长”已被放到了相对更加重要的位置。因此,“新36条”实施细则的相继出台除了原有的政策目标之外,应该而且确实已经被赋予了新的“稳增长”的目标。

政策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导致政策效果的不同,甚至与初衷差异巨大。因此,当前要进一步转变政策思维,将政策着力点由放宽市场准入、释放民间投资需求转移到强化配套政策、改变民间资本收益预期和创造民间投资需求上。

将政策着力点放在放宽市场准入上虽然仍很重要,特别是有利于建立一个公平、公开和公正的竞争环境。但是,重点在于“放行”而非“培育”,并未考虑到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后民间投资出现的新情况,明显低估了激发民间投资的难度。因此,只有根据制约民间投资的主要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激励机制,改变民间资本的收益预期,才能够创造出新的民间投资需求,达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目标。当前,首要的是转变政策思维,相关部委绝不要把出台实施细则的工作只是当成完成国务院的任务,要抓住实施细则出台的时机,制订更加完善的配套制度。各地方政府可以在实施细则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意见。

记者:商业环境对于投资来说至关重要,当前“新36条”实施细则的政策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我国民间投资的商业环境是否也需要优化调整?

赵昌文:当前促进民间投资,需要进一步优化包括法律、体制和政策在内的民间投资的商业环境。

要坚持完善有利于民间投资的法律环境。首先,要系统梳理与民间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其次,要在充分考虑民间资本合理诉求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如加快完善《反垄断法》、《电力法》等,强化对民间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为民间投资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再次,要切实加强对《物权法》、《反垄断法》等有利于民间投资的法律的执行力度。最后,要加强司法的透明度、公正度,推动《关于为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或类似意见的制定。

二是继续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体制环境。实施细则出台之后,政府部门还应进一步推动反垄断改革、政府体制改革,强化投资者保护机制;进一步消除所有制歧视,淡化姓“国”姓“民”的争论。要继续推动铁路、电力、能源、医疗、教育、矿业等行业的管理体制改革。行业主管部门一定要转变思维,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畅通政策和信息引导渠道,增强民间投资的便利性。

三是要不断注重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长期性,合理制定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财税、金融等与企业发展直接相关的政策,进一步优化民间投资的商业环境。财税政策的着力点要从“特惠制”转向“普惠制”,即减少各级政府部门的专项支持计划与政策,而代之以更加全面的“有增有减,总体下降”的结构性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金融政策的着力点要放在进一步打破垄断,鼓励新型金融机构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形成一个与大、中、小各类企业融资需求相适应的金融供给市场。同时,要继续推进各种金融创新,如针对此次放开的领域投资规模大的特点,需要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

记者:要有效激发民间投资,除了前边提到的改变政策着力点和优化商业环境,是否还有其他建议?

赵昌文:除了前述两大方面之外,还有两大方面需要改善。

一方面要进一步引导投资结构优化,在治理产能过剩及淘汰落后产能的前提下鼓励民间投资。

首先,中央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严格坚持新上项目的产能置换和结构调整原则,对于已存在较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或存在较多落后产能的行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应在能满足产能置换的条件下支持新上项目,避免加剧产能过剩或产生新的落后产能。其次,要加强全国的产业布局规划,下大力气解决各地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已经出现的产业结构严重趋同的问题。第三,地方政府在鼓励民间投资时,应把握好政策的度,注意预防政策的过度激励导致产能过剩。最后,要加强对行业产能情况的监测并实时发布监测结果,服务民间资本的投资决策。

5.民间投资研究报告 篇五

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民营经济的发展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它打破了长期以来以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发展格局,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对进一步调整汝城经济结构,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点,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几年,我县民间投资发展迅速,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风起云涌。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全社会投资统计中,一直是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个体投资也一直以私人建房为主,私营企业投资几乎为零。随着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深入,国有经济将不再成为市场的主导,党和国家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如何发展汝城经济、实现全县人民共同富裕,成了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早在1997年,县委、县政府领导就在考察、酝酿、论证,为汝城经济谋出路,最后确定了“充分利用汝城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小水电建设,带动其他各项经济的发展”的工作方针,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发展民间投资,“一凤引来百鸟朝”,各地客商纷纷云集汝城。果然,几年后,我县小水电发展惊人。目前,全县小水电站多达154座,总装机容量达 22.22万千瓦,年发电量51987万度。这些电站均为私营股份性质,民间投资异常活跃。为此,我县投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0年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274739万元,其中国有投资115978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2.21%,而私营个体投资完成137074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9.89%,私营个体投资成为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动力。

目前,汝城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首要的问题是千方百计增加经济总量,这就必须加大投入。这几年我县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投资规模的扩大,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抓投入的意识,努力拓宽“项目聚资、招商引资、民间投资、银行融资、企业自主筹资”的渠道。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坚持“各类资金一起引,各类客商一起招,各类项目一起上”的原则,要突出产权招商和项目招商,实现以资产换资金,以资源换财源。

要发展汝城经济,必须全方位扩大民间投资,优化投资结构,牢固树立“民营强县”、“民营富民”的思想,逐步实现“经济以民营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发展新格局。今年,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指出:“在汝城,要坚持做到:凡是国家企业可以享受的待遇,民营企业一律平等享受;凡是民营企业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都应受到法律保护;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未禁止的领域,民营资本都可以进入。”为此,民间投资在工业企业、农林副产品加工、商贸流通、水电开发、交通运输、餐饮服务、休闲旅游、公益事业等方面均应有涉足,逐步提高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必须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这不仅要有政策方面的优惠环境,还要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为此,我县依照市场化、企业化的经济动作模式,下大力气、投巨资新建三星、三江口、白泉三个工业园区。为形成规模经济,要求新上项目进园区、技改配套进园区、产业集群在园区,在抓好园区设施配套的同时,抓好项目引进。今年,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发展民营经济的目标:实现民营经济总产值57亿元,增长20 %,实现利税74658万元。全县人民积极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并成为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支柱,民间投资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民间投资不需要政府投资,涉及领域广,覆盖行业范围宽,具有很大的就业容量和潜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就业的压力。民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而中小型企业是增加就业岗位的源泉。国企改革后,企业重组或改制,打破了国有职工的铁饭碗,下岗失业人数增多,政府安排下岗失业人员的压力大,民营企业的发展有效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就业观念,为下岗人员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下岗人员纷纷到改制企业、民营企业上岗。去年,我县安排了2935个就业岗位,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301人。在市场经济调节下,闲置劳动力与民营资本有效结合形成了新的生产力,它不仅确保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6.民间投资研究报告 篇六

一、浙江民间资本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改革开放以来, 浙江成为民营经济发展大省, 而支撑民营经济发展的大部分资金则来源于浙江的民间资本。但据浙江省政协2011年的一项调研表明, 浙江80%的中小企业得不到银行贷款。一边是民间借贷盛行, 一边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发债、发股票、信托以及股权融资等模式对于小微企业来说门槛又太高, 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浙江不少企业依靠民间高利贷融资, 月利率一般为5%-6%, 最高的达到月利率10%, 大大提高了中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 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狭隘

受制于我国当前金融体系的二元制结构, 民间资本很难进入主流的投资领域, 一直游离在国家法律、法规所框定的金融体系之外。民间借贷长期以来是中小企业及个人融资的重要渠道, 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无门只有求助于民间融资。民间借贷也成为了民间资本投资的主要渠道。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所作的一个关于温州民间借贷的调查表明, 温州本地民间借贷容量达到了五六百亿元, 并成为民间资本投资的主要渠道。在被调查样本中, 有89%的家庭个人和56.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在主流银行机构不能满足正常民间借贷需求的同时, 大量的民间资本却不断地沉淀, 成为悬在中国经济、金融体系上方的“堰塞湖”。

(三) 民间资本投资游离于实业之外

近年来, 扭曲的逐利心理和通胀的压力, 导致大量民间资本没有进入银行体系和实体经济, 直接流入实业的数量呈下降趋势, 浙江民间资本投资实业的积极性不高。跟投资实业不积极形成鲜明对应的是, 短期投资却活跃不已—————炒房团、炒煤团、炒棉团, 甚至炒生姜、炒大蒜, 一个个都有浙江民间资本的影子。“温州炒房团”是各城市最害怕出现的群体, 实际上, 民间投资团队不只在温州盛行, 浙江各地都有, 类似“慈溪文物团”、“浙江商标团”、“永康造房团”等数十种投资群体, 在全国各地热炒各种项目, 极大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

(四) 民间资本投资体系风险不断加大

在部分民间资本投资无路的同时, 另一部分却通过资金腾挪、层层转贷等地下操作, 甚至是违法融资等手段形成了巨量的民间信贷与高利贷。以投资房地产市场为例, 由于国家对地产调控, 银行资金难进入地产领域, 民间金融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地产商倚重的资金来源。与银行信贷12%左右的融资成本相比, 民间资本的借贷成本却一度高达年息50%。极易引发大量的民间借贷案件、非法集资和非法吸纳公众存款案件等经济与社会问题, 诱发各类犯罪, 导致民间融资体系风险不断积聚。

二、规范浙江民间资本投资的基本运作模式

民间融资长期以来是浙江中小企业及个人融资的重要渠道, 因此民间资本投资是浙江经济发展中必须规范引导的问题。从破解民间资本投资难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的“两难”困境出发, 坚持疏堵结合, 推动民间资本投资阳光化、规范化、合法化, 通过地方金融业创新发展将民间资本有效转化为产业资本, 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体系。允许民间资本组建或参股民营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及其金融创新组织。借鉴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的成功经验, 积极鼓励和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 将民间资本合法化, 并进行有效的监管。同时, 支持地方政府组建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和民间借贷服务机构, 对民间融资进行“阳光化”的引导与管理, 搭建好民间融资中介服务平台与中介监管平台, 为民间资本投资提供更全面的配套服务。

(一) 将民间资本有效转化成产业资本

鼓励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引导民间投资, 重视鼓励资本回归。一方面, 政府应当加强产业政策宣传和引导, 让投资者明白哪些是国家扶持发展的, 哪些是国家限制的产业, 防止民间投资的盲目性, 引导民间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等国家支持发展的产业。建议政府部门编制公布扶持产业项目目录及扶持政策, 重视发挥社会中介作用, 促成项目与资本对接。

另一方面, 允许民间资本组建或参股民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其金融创新组织, 如财务公司、信托租赁公司、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融资性担保公司、股权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公司等。同时, 支持地方政府组建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和民间借贷服务机构, 让民间融资在政策引导、政府公共服务、法律财务服务、投资中介服务指导和保护下阳光运作。从破解民间资金投资难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的“两难”困境出发, 坚持疏堵结合, 推动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 通过地方金融业创新发展将民间资本有效转化为产业资本, 使之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二) 积极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

2008年浙江就开始了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 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展开,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众多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贷款难问题。鼓励和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是一个有效规范和疏导民间资金的方式。把“地下钱庄”变为“草根金融”, 可以把民间资本合法化, 也便于监管。从国外经验来看, 有众多通过发放小额借贷促进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 如美国富国银行通过互联网为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向农户发放无抵押、短期的小额信贷。与国外相对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 中国的金融服务体系是大银行多、小银行少、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小型银行尤其少。这也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当前应加快出台支持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具体政策, 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中小金融机构, 既是扩大民间投资市场准入范围的重要方面, 又是有效解决民间投资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加快民间资本投资进入银行业, 加快发展银行小额贷款、引导委托贷款等, 引导民间融资逐步纳入国家金融体制内。民间融资有着积极作用, 其借款的便利性和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 有利于解决个人与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

(三) 提升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运行效率

作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亮点之一的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 为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化、阳光化, 促使民间借贷利率的合理化, 以及民间资本投向的经济实体化等方面, 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在开启民间融资规范发展的新路上, 成为了民间借贷利率的风向标和指示器。但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12年12月底, 中心累计成交金额3.15亿元, 成交750笔, 借贷成交率仅为26%, 平均月利率1.4%。

对于当地从事大额借贷交易服务的当地担保、咨询机构, 老百姓还没有从“跑路潮”的阴影中走出来, 对仍存信用危机的担保、咨询公司, 仍旧不太信任。但从事的小额信贷撮合交易服务, 又不能满足温州地区大额借贷的需求。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目前也是陷入两难境地。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借鉴和总结温州模式, 加强规范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运行, 提高借贷成交率, 真正为民间资本融资当好“红娘”。

三、加强民间资本投资监管的制度构建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民间借贷行为没有统一规定, 容易诱发非法吸储、非法放贷、非法集资等, 干扰正常金融秩序;民间投资渠道狭窄, 助长了炒作投机行为, 弱化了国家宏观调控效果;缺乏诚信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和私募基金等为控制信贷风险不得不以高息投放, 民间借贷持续在高位运行。合法的民间融资是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但非法集资类的民间融资会给社会带来高风险, 是对正常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的损害。因此, 首先需要明确民间融资的法律地位和民间资本投资的合法方向, 及时研究出台加强民间融资管理的政策法规与指导性意见, 规范民间投融资行为, 并进一步推动相关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规范民间金融运行的法制体系。从立法层面来规范民间借贷关系, 使民间借贷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 加强对民间金融的引导和监管, 加大对非法金融的打击力度。

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要求,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将民间资本投资尽快纳入正规的金融投资体系, 形成有效的监管。对民间金融不应采取简单的打击取缔, 而应疏导为主, 将其转化为多层次融资体系的组成部分。在这一探索过程中, 加快银行体系的改革, 推进民营银行等“草根金融机构”的建立, 成为了将民间资金从地下转移至地上, 从而纳入规范管理和运行, 把好风险控制的主要着手点。要引导民间资本从无序走向有序, 就要推进金融组织与市场的创新,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立城市中小银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在金融领域中尽快形成以国有银行为主体, 其他银行为辅助, 民间信贷为补充的多层次金融体制。

摘要:浙江民间资本丰富, 但却存在民间资本投资难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的“两难”困境。究其原因, 主要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狭隘, 民间资本投资游离于实业之外, 民间资本投资体系风险不断加大等。浙江省迫切需要从规范民间资本投资的基本运作模式入手, 将民间资本有效转化成产业资本, 积极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 提升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运行效率。同时还要加强民间资本投资监管的制度构建, 从而促使民间资本投资阳光化、规范化、合法化。

关键词:浙江省,民间资本,投资模式,制度构建,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有星, 等.把脉浙江民间融资, 引导现代法治金融——“民间融资引导与规范”研讨会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 2011 (2)

[2]王寿春.挫败、迷失与转折:民间资本运行态势研究——以浙江民营资本为例[J].学术研究, 2011 (2)

[3]顾标, 王修芸“.民企—民资双困境”的破解之道[J].浙江社会科学, 2011 (12)

7.民间投资发展与特征 篇七

何为民间投资,目前尚无权威部门明确定义。对此我国经济界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按 投 资的资金来源划分,即政府投入财政资金用于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为政府投资,其余部分 扣除外资(包括港澳台与外商投资)后为民间投资。另一种是按投资主体划分,政府或代表 政府的国有企业(单位)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均为政府投资 ;其余部分扣除外资(包括港澳台与外商投资)后为民间投资。国家统计局现行固定资产投 资统计口径分为八大类别: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 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以及其他经济成分。

民间投资(亦称非国有投资),是相对于政府投资而言的。主要是指除国有经济以外的 其他各类经济组织及个人的投资。按投资主体划分较为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因此,本文将 民间投资界定为:非国有经济投资中扣除外商投资(包括港澳台投资经济)的部分,包括集 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类型的投资。

民营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其增速高于国有经济,工业总产值比重已大于国有经济成分

从企业数量看,2002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为18.16万个。其中,国有 工业企业数为2.94万个,占16.19%;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不包括港澳台及外商 投资企业)为11.78万个,占64.87%。

从工业总产值看,2002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10776.48 亿元,其中,国有企业为17271.09亿元,占15.59%;民营企业为61046.11亿元,占55. 11%。

从增长情况来看,从1992年-2002年的10年间,全国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 11.65%。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年均增长率为-0.31%;民营企业年均增长率为12.39% 。1992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为48.42%,到2002年这一比重为15.59 %。显然,国有经济的份额在逐年下降,民营经济的份额在快速上升。

民间投资规模已超出国有投资,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3499.91亿元,其中,国有经济投资额18877.35亿 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3.4%;非国有投资额为24622.56亿元;非国有投资 比重已占56.60%。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8.67%,从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比重构成看,民间投资已超出国有经济投资5.27个百分点。

自1992年-2002年的10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09%,其中,国有经济 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3.97%,民间投资年均增长23.93%。在此期间,民间投资增长比国有 投资增长高出约10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总量从1992年的2475.6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1171. 8亿元,增长了8.55倍。显然,在此10年间,民间投资增幅明显高于国有经济投资和全社会 投资增幅。

多元化投资格局已经形成,股份制经济、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民间投资的主要力量。

2002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中,国有投资、民间投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三者比 重分别是43.40%、48.67%和7.93%。从民间投资的构成来看,集体经济、个体经济、 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其他经济所占的比重分别是28.28%、30.79%、0.65%、39.3 4%和0.94%。显然,股份制经济、个体经济的比重最高,二者合计达到70.13%,已成为 民间投资的主导力量。

民间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扩大

近10年来,我国民间投资年均增长比国有单位投资高出近10个百分点,成为支撑国民经 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由于近年来整个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速度的逐步加快,它们对全社会投 资增长的贡献率也逐步提高。据统计,民间投资对全社会投资增量的贡献率,由1998年的26 .91%上升到2002年的72.60%,成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部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增产值的70%左右是由民间投资创造的。目前我国的食品 、造纸和印刷行業产值的70%以上,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行业产值 的80%以上,木材和家具行业产值的90%以上,都是由民间投资创造的。我国目前出口的许 多大宗商品,如服装、玩具、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一些高新技术产品等,基本上 也是由民间投资生产的。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政府引导力度的加大,民间投资新领域 不断拓展。近年来,民间投资开始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的投资领域。

上一篇:科技与中国的农业发展之路下一篇:行政部执行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