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2024-10-27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共20篇)

1.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篇一

《居家生活讲节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节约是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是珍惜资源和爱护环境。

2、乐于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3、能够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赞成和支持勤俭节约的具体做法。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浪费的危害,想出生活中节约的金点子。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学生制作的小工艺品和生活用品、废品制成的奖品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各种浪费现象。

2、学生利用废品制作各种小工艺品和生活用品。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1、观看录像,边看边想:有什么话要对她说呢?

2、看完录像汇报。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节约意识,但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忽视。这个环节通过拍摄学生身边浪费的例子,让他们发表意见,旨在让学生知道浪费的现象就在自己的身边,随处可见,与自己息息相关,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联系生活,列举浪费的现象。

三、分析创设问题情景:在我们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浪费的现象呢?①大家可以打开课本看看书上有哪些浪费的现象,②也可以看老师的提示来说,③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说。

1、提出问题:生活中,浪费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些行为有什么危害呢?

2、小结:

(1)展示地球上资源有限的图片,揭示要珍惜资源。(2)展示劳动者辛苦劳动的画

1、小组讨论:在我们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浪费的现象呢?

2、小组进行交流:生活中各种浪费现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必须创设融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三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三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充分体现自主性,也拓宽了学生

一、情景

播放录像:学生身边浪费的例导入,引起思维的碰撞。子。

象(大概有水、电、的思维深度。粮食、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方面)

引导学生分析浪费的害处,教师通过生动的画面再次强调浪费既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加重家长的负担,又不尊重劳动者的劳动,还会使地球上的有限资源越来越浪费危害,强化节约的意识。

四、自主探究,想出节约的办法。

面,揭示要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学生汇报:浪费行为(3)展示大手大脚的漫画,强化浪费行为的可耻。

3、板书课题

1、提出话题: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节约呢?

2、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做才是节约呢?

3、总结:出示豆博士的话。

教师活动预设

创设活动:过三关 ①、想一想:

小明买了一辆30多块钱的四驱车玩,后来为了参加区里的比赛,又花了100多元来改装 四驱车。对于小明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呢? ②、做一做:

有什么危害呢?

少,在层层深入的分析中让学生知道浪费行为的可耻。

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可以从多方

学生汇报:在生活中,面进行节约,对节约有一个全面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节约?

1、小组讨论:当一个勤俭节约的小当家,从以上几方面中选一方面进行讨论,想出节约的金点子。(也可以演一演、做一做)

2、小组多种形式汇报。

(1)漫画展示(2)动手实践(3)图片展示(4)实物展示

……

3、汇报过程中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的认识。

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与实践,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合作精神。

学生在讨论的汇报中懂得:只要我们做有心人,日常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并不难。

新课程评价要求改变原有的评价主体单一的局面,重视儿童的互评,这个环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体现民主意识,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评价也进一步深化勤俭节约的理解。

用学生身边似是而非的话题,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提高对节约的思辨能力,知道要根据自己家放暑假了,爸爸、妈妈要上班。学生活动预设 妈妈每天给小红5元钱吃早餐,如果你是小红,你会买什么东西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

1、学生根据自己的教学 环 ③、玩一玩: 节

五、创设活动情境,升华节约的主题。啄木鸟捉浪费虫

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学生汇报。

1、学生按“老鹰捉小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节约。一方面通过若干图来展现学生怎样用5元钱买早餐,让学生在选择

鸡”的游戏规则来玩。中来体现自己的理财观,从而学

2、被捉的同学讲一讲自己最容易犯的浪费行为,以后打算怎么做。

会了初步的理财。另一方面也向学生渗透理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到合理。

提供可操作的、切合主题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寻找身上的浪费行为,进一步扣紧自己的实际,再通过评价的方式,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也提高了节约主题的深度。

六、拓展延伸,强化节约的行为 为学生设计一个可操作的表格,课后开展“争当勤俭课后开展“争当勤俭小当家”的活动。

小当家”的活动,通过

每一节课都不是孤立的、割裂开来的,而是一个整体,应不限于

自评、互评、家长评,课堂或某一方面,而是辐射到学做到每天争星、每周争章。

校、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设计合理、可操作的表格,发到学生的手中,既有学生自己的评价,又有同学间的互评,还有家长的督促,这项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持之以恒,用行动来达到节约的目的,使活动落到了实处。

2.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篇二

事例1 1993年8月的一天夜里, 北京隆福大厦里一个报警铃突然响起, 但是值班人员没有认真查找原因, 就把警铃拉回到原来的位置。过了一会儿, 报警铃又一次响起, 这时, 隆福大厦里的大火用灭火器已经无法扑灭。这场大火造成了数千万元的损失。毫无疑问, 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值班人员缺乏责任心, 没有认真查找警铃报警的原因。因此, 人们常说“责任重于泰山”的原因就在于此。

懂得责任

事例2一个11岁的美国小男孩在院子里踢足球, 不小心凌空一脚, 把邻居家的一块玻璃踢碎了, 人家要他赔偿12.5美元。小男孩闯祸后, 诚恳地向父亲认了错。没想到, 父亲却让他对自己所犯的过失负责。“我没有钱赔给人家。”小男孩难为情地对父亲说。父亲说:“我可以借给你12.5美元, 一年后你必须如数还给我。”从此, 这个小男孩便利用周末、假日外出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 他终于挣得了因闯祸向父亲借的钱, 并还给了父亲。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

此例说明, 里根父亲在里根幼小的心灵里就播下了责任的种子, 于无形之中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 懂得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须由自己来负责, 任何人都不会替你承担责任。

承担责任

事例3“80后”男孩曹阳飞宇, 2008年考取了福建三明学院外语系。当时他面对病重的父亲, 曾想退学, 但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两难之间, 他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卖掉祖房, 背起身患尿毒症的父亲一起上大学。他在校外租了一间8平方米的房子, 早上起早为父亲熬汤煎药, 晚上回来为父亲换洗被褥, 中途还要回来一趟看望父亲的病情, 而且还不落下学习课程。他这样做了几年, 从不张扬, 后来才被几个同学知道。他这种孝老爱亲、知恩感恩、自强自立、勇于承担责任的优秀品质, 受到全国人民的赞扬, 被评为2011年“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并受到李长春等中央领导的接见。他的先进事迹, 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风貌和高度的责任感, 其所展示的爱心, 是百善之首, 是人性之基, 彰显了炎黄子孙的人性之美, 续写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文明华章。

做负责任的公民

事例4 2012年5月8日晚, 黑龙江佳木斯市第19中学在晚课放学时, 发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80后”青年女教师张丽莉, 在失控汽车冲向学生时, 她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 而自己却被车轮碾压, 造成全身多处骨折, 双腿高位截肢。张丽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完美诠释了一个人民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当车子冲向学生, 在学生生命面临威胁的刹那, 她首先想到的是学生的安危, 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

事例5家住哈尔滨市宾县经建乡二道河子村朱家屯的4岁女孩孙悦, 本来还处于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年龄, 可是因为父母重病, 丧失劳动力, 小小年龄的她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她每天都要伺候生病的父母, 做生火、淘米、煮粥、刷碗等家务。就这样, 生活的压力让她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而这种磨炼也让她学会了从容面对生活。

一个4岁娃娃都懂得自己的责任, 知道担当责任, 那么, 作为一个中学生更应懂得自己的责任。中学生应担当哪些责任呢?首先是作为一个公民, 应承担维护正义, 热爱和平, 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一切的责任;作为父母的子女, 应当承担孝敬父母, 关爱父母, 体贴谅解父母的责任;作为一名学生, 应当承担遵守学校纪律, 尊敬师长, 团结同学, 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所以, 我们中学生肩负着多重责任。

漫漫人生路, 虽然有许多的外力因素无法把握, 但我们必须具备驾驭人生航向的能力, 每个人都得对自己负责。总而言之, 我们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梁启超曾说过:“人生于天地之间, 各有责任。知责任者, 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 大丈夫之终也;自放弃其责任, 则是自放弃其所以为人之据也。”通过以上众多鲜活的事实, 让我们的学生明白, 我们的成长过程, 就是不断承担新责任的过程, 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年龄, 处于什么时期, 担任何种职务, 做什么样的工作, 都有着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 而这责任是沉甸甸的, 重于泰山的, 无处不在的!

3.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篇三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少幼稚,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游戏分化的最初阶段,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朦胧的。所以,“品德与生活”课要让低年级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养成习惯,这就需要教师讲究教学方法。

我认为要上好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寓教于乐,形象地讲清观点

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从儿童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如通过活动、游戏、插图、参观等,把道理寓于游戏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浅出。具体有这样一些做法:

1.精心创设认知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创设情景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教学中,比较多的是将教材表达加以改变,形式为只有事实情节而没有结论的问题情景,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以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2.精心设计问题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能否保证学生对每一节课的道德观点认识到位,关键取决于教师能否依据学生道德认识形成的规律,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如果教师上课时,提问和小结都很随意,就会影响学生对道德观点的理解。我的做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几个有层次的问题、几个有层次的小结。采取提问——小结——再提问——再小结的这种形式,使问题逐步加深,使认识逐步升华,加深理解。

3.精心选取最典型的事例,引导学生实际对待

我们一贯提倡,思想品德教学务必求实。所谓求实就是我们的教学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符合学生思想、行为的实际,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学观点才能让学生所接受,从而指导学生的行为。但是过去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一味地说教,忽视学生实际现象比较普遍的存在,这也是造成学生课堂上谈得头头是道,课外表现又是老一套的原因之一。所以教学“品德与生活”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如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如果要学生说一下今后在哪些方面要注意安全?这样的问题就没有什么意义,注意安全的方面要说一天也说不完,说了那么多有什么效果?倒不如选取普遍反映学生实际的一个例子让学生分析透彻。比如向学生提供个别同学上下楼梯不守秩序,不注意安全的情景,让他们分析其后果,分析这些同学这样做的原因,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会出问题吗?把这些分析透了,学生就懂得了注意安全的意义,我们的安全教育就是不怕一万就是怕万一,由此学生自然会辐射到其他方面也要注意安全。如果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讨论的基础上,每组选取与学生的安全最密切的一件事,提醒全班学生应该怎样做,教育的实效性就会更大。

二、实施情感教育,促进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是道德认识的基础,是趣味性激发道德动机的桥梁,是道德行为的催化剂。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就曾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池塘;而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必须以情感作为促进学生个人行为的内驱力,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将情感教育贯穿始终。

1.以情激趣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阅历浅,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思想品德课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教师只有通过动情的话语,开启学生的心灵 ,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诱导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

2.以情激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是具有感染性,也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感情可以相互影响。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情绪体验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我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奠定基础。

三、加强行为训练,促进知行统一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导行作为思品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思品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而,导行成为思品教学的重中之重。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还必须重视道德行为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低年级学生是培养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课堂上教师坚持行为规范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内容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学生的评论虽幼稚简单,但通过这样一评,表扬了先进,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学生明白了是与非。另外,根据低年级学生分辨能力低的特点,经常向他们讲述革命英雄人物故事以及学校中的好人好事,让他们学有榜样,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就能加强学生自我行为训练,达到了“品德与生活”课动情、晓理、导行的目的。

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只有真正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正确处理好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关系,做到明理、动情、导行相结合,从而使学生真正学会做人。

4.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 篇四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我感慨颇多,教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上曾遇到一些疑惑,但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将对这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在本学期中,我能尽职尽责地完成教学任务。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每节课课前修改教案,课后反思小结。并且,我在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能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我在教学时,做到了关注学生的接受性,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挖掘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具有价值的资源,体现出儿童个体与其周围自然、社会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交通标志和紧急电话这两个知识点,就让学生首先自己说说是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些,在他们已有的经验上展开,拓展开来,将知识点深化,让学生接受,并转化为新的经验。

(二)设计丰富多彩、易为儿童接受的教学活动。结合本学期品德组的课题——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体验性活动来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来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品德与生活课堂,要考虑到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活动,实际地去感受、体验、领悟、发现。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朗读小诗、画画、动手制作、亲身体验等活动,为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研究性学习创设条件,搭建平台。创设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收到的效果甚好。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超级父母,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通过看动画片,了解怎么去表达爱,一步一步来实现让学生懂得爱,表达爱。

(三)讲求教学的实效性。设计出好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那么就能有效地达到预想的目标。教学活动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活动的形式和数量,而应该是活动的有效性,活动本身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必要。无意义的活动,进行得再多也不过是“演戏”,对儿童的发展并无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去感受、体验,以亲身感知来接受知识。

(四)关注学生。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十分重要,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以及自我评价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兴趣一旦激发出来,就可能产生一些新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我在写教案时做了预设并有课前修改,而不予注意,而应该激发、保护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应表扬儿童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研究,并尝试解决。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努力做到: 1.努力学习教学理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2.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篇五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该课程从三年级起开设到六年级,与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和“历史与社会”课程相承接。《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科书是该课程教科书的起始册,它前承“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开启“品德与社会”课程全部的学习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生活德育的理念,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的启蒙教育作为本册书的重点,现对该册教科书做出介绍。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说说我自己”的学习,引导学生对自己能够有一个比较初步的正确的认识。正确对待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自己的信心,做事情能够持之以恒。

2、通过“我与家庭”,的学习,主要让学生认识自己生活的家庭成员,引导他们尊重家长,与家庭成员搞好关系。要经常与家长沟通,要和邻里和睦相处,搞好关系,要注意保护自己。做一个聪明让人喜爱的孩子。

3、通过“安全生活每一天”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有关学校的学习常识与规则,使他们具有一定的集体观念,礼让精神,互助精神,引导学生尊敬师长,关心集体,爱护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

认识我自己,爱护自己的名誉

第二单元

认识自己的家庭成员,能和睦相处

第三单元

学校生活:敬爱老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爱护班集体,爱护校园

四、教学措施

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或体验到“家”的温馨,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有集体荣誉感的好品质。

五、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认识我自己 1.认识我自己

3课时 2.我的兴趣特长

3课时 3.爱爱护自己的名誉

3课时 4 我在进步

1课时 第二单元

我与家庭

1家庭的亲情

3课时 2.我是家庭的一员

3课时 3.与家人说说心里话

3课时 4.我和邻居

2课时 5.居家的安全与保护

2课时

6.“护蛋”行动

第三单元

我们的学校生活 1.我和同学

3课时 2.我们敬爱的老师

3课时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课时 4.我们的班集体

2课时 期末复习、考试

3课时

6.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六

本班共有学生50人,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踏进学校的大门,他们充满好奇心,模仿能力很强,对于周围的事物能用自己的观点进行初步的认识。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对教师充满崇拜。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可能会有一些缺陷。同时,本班大部分学生为外地生,生活环境的不同,使得每个学生都呈现截然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在教学和生活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打好人生最重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主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同时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本教材主要以单元的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点:

1、从儿童的生活实践出发,并关注儿童的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较浅,对于事物的进一步认识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贴近学生生活实践的教材,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生动且富有特色的教学内容也更能在学习中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以适应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为编写宗旨,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义,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促进三者的和谐统一

本教材贴近生活,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利用,使其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为教师、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三、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因此,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2.以自主探索性学习,构筑开放性教材系统。

3、以活动为载体,实现体悟式学习。

四、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实际,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儿童主动地学习,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净化学生的生活环境,努力创造适合儿童品德发展的学习氛围,并能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等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3、注重教材的创造性利用,不照搬课本,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并能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1.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2.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3.《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4.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设计

5.小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6.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模板

7.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计划

8.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计划

7.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篇七

一、巧取材

1.紧随热点

社会焦点、本土热点都是品德作业设计的源泉, 品德与社会来源于生活并回归于生活, 巧妙利用学生的聚焦点, 能够激发学习热情。研究显示, 实践体验式作业让学生觉得很有趣, 尤其是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小愿望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好奇心, 而书面型的作业则会让学生感觉负担不小。

比如“父母———我特别的朋友”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部分第一课时, 旨在让学生反省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学习沟通的技巧, 与父母互相关心、互相理解, 和父母做朋友。由于学生年龄小, 大多为独生子女, 极少有照顾别人的经历, 让孩子和家长做沟通或者体会父母、老师的辛苦, 都是很困难的。

我们转换角色, 模仿电视节目《变形记》, 让父母和孩子互换身份。在作业反馈中父母提到, 通过亲身经历才知道孩子每天完成的作业题目很有难度, 如果没有父母的及时辅导确实有小困难, 而孩子更是累得晚上倒头就睡。这样的课后作业比千言万语效果更显著, 当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2.学科融合

学生在校所学科目都具有互通性, 把品德学科作业和科学、美术、音乐等综合性学科融合,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我为母校添光彩”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 在回顾母校的校史、校训、校歌后, 让学生设计学校宣传册, 学生小组合作, 集思广益, 与美术老师通力合作, 请美术老师进行设计指导。

二、巧设计

1.多采用实践体验式

品德作业的形式有很多, 摘抄记录式、调查访问式、资料收集式、实践体验式等等。从调查中可见学生对于实践体验式的作业很感兴趣, 做得也认真, 并且相较于其他形式的作业, 实践体验式更为轻松愉悦, 给学生带来的负担小。

比如, “家庭万花筒”一课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课堂中老师介绍了家谱及其由来, 课后请学生编写家谱。但是这种作业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单纯地寻找不相熟的长辈名字也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可将这个课后作业改成让学生查询太太奶奶的工作, 她们在世时是做什么的, 这下子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 他们不再着眼于陌生的名字, 而是想了解她们那个时代的生活。

2.少采纳长期记录式

在设计时要注意尽量不要采用需长期记录的方式, 学生对于这类型作业的持续性是很弱的, 除非老师能不间断地监督提醒, 否则效果甚微。

笔者曾经布置学生在课后进行家庭读书的记录, 以完成家庭图书馆的计划, 但由于时间较长, 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坚持下来, 因此这个作业的成效甚微。

三、巧组织

1.关注学科

作为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它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是非、好坏、美丑、善恶的辨别和评价能力。从一年级开始品德就扎扎实实上的班级, 道德教育扎根在了孩子心里, 孩子往往行为较为规范, 这都是因为学校老师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 有不少老师上半节语文, 上半节品德, 甚至几乎不上, 对于品德课后作业更是缺乏关注。教师可以在布置课后作业后, 给学生反馈作业的机会, 在下节课让学生展示他们完成的课后作业, 用PPT、小视频、文字书面、口头等形式, 既可以检测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又有利于提高师生对品德课后作业的重视。

2.家校联合

因为品德教学板块中有《我与家庭》内容, 当然少不了家长的支持。家长的配合能够更有效地使品德学习落到实处, 教师可以多设计家校共同完成的作业, 比如, 调查太太奶奶是做什么工作的?请学生回家询问后让家长填写, 上课前投影出示;又如, 拍拍改造后的家, 请家长负责拍摄;又如, “我当一天的爸爸 (妈妈) ”, 学生与家长角色互换。请家长共同重视, 共同关注, 共同合作, 巧妙组织活动。

摘要:好的作业设计, 不仅可以巩固知识,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如何让高质量的课后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 让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 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根据学生品德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结合学生对品德课后作业设计的喜好情况和实践效果进行研究, 提出相关建议, 为小学品德老师作业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五年级,课后作业,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兰.小学思品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例谈[J].小学教学研究, 2009:58-59.

[2]孙国河.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生活化的设计[J].德育在线, 2012 (12) :263.

[3]包逢祺.对农村小学品德课作业的几点想法[J].教学探析, 2011 (4) :44-45.

8.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篇八

小学一年级学生是幼小过渡阶段,从幼儿大班进入小学,时间仅差几个月,两者心理相差并无明显差别。为避免学校在思想上、行为上的不适应、不协调现象,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开展游戏活动,对学生的总结教育有良好的作用,它能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满足,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想象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和高尚情操,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有能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游戏这种教学形式,能使课程更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活动中开展游戏

教学游戏以小型、多样、易于模仿和故事性游戏为主,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游戏形式:

模仿性游戏:一般是分角色模仿成人活动或将动物、植物等拟人化进行表演。如教学《小心,被伤着》一课时,要让学生分清怎样才是真正的勇敢,让学生受到生动活泼的教育故事性游戏。故事和童话对一年级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那可根据内容,选适当的故事进行讲述,如教学《受伤以后》一课时,针对47页最后一幅插图,我结合亲身经历的事,给同学讲诉了,“受伤以后不要告诉爸妈和老师”的真实故事。启发学生理解受伤后告诉爸妈和老师的意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竞赛性游戏。竞赛性游戏可以培养学生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运用中要具有对抗性,使游戏双方产生竞争的思想并使双方团结友爱,不应因此发生争吵。

智力游戏。智力型游戏可以培养学生机智、敏锐等品质,发展学生思维和记忆能力,一般以记忆性游戏为常见。在复习课时,组织学生“集体答题”游戏,教师事先做好题签,先选出人一个人做“出题人”。自由抽取题签,按一定方向让学生依次轮流回答,如:出的题是:五讲四美内容是什么?这时大家就可以轮流讲,每人每次只能讲一个,别人讲过的不能重复;谁讲不出、讲错了或讲重复却要判失败,由失败者做一个模仿性动作,如:洗脸、刷牙、剪指甲等,然后由失败者做出题人,游戏继续进行。

创造性游戏。这种游戏富于创造精神,兴趣比较稳定,可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如创造性表演。教学《夏夜多美》一课时,除按课文中的情节线索表演外,让学生想象荷叶圆圆绿绿的,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喜欢荷叶。要求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带着头饰进行表演。学生通过表演得出结论,荷叶是夏天的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跳动的绿色音符,从而提高对语言的理解。

二、游戏的运用

通过游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低年级学生还不能完全把道德知识和道德行为联系起来,没有掌握一定的行为方式,不善于组织自己的行为,容易出现言行脱节等问题。所以,要运用游戏这一教育手段,从低级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习惯。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开展游戏活动。如:有的学生不友爱,就请他当医生、护士,学会关心爱护同学;有的学生想开汽车,又很好动,就请他当司机,培养他们的坚持性与稳定性。也可以通过儿歌,拍手歌等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预防近视》时,针对学生写字姿势不端正和执笔方法不正确,教授他们“肩平背直头摆正,两脚平放有精神,写字时候笔要直,眼离桌面要一尺,手离笔尖要一寸,身离桌边拳一只”的口诀,同时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编成拍手歌的形式,并让全体同学齐说“看书时间要适当,看了一会要远眺,暗光溺光不看书,光强看书也不好,躺着看书害处大,坐车看书最不要,要把眼睛保护好,还要做好保健操,有了一双好眼睛,工作学习更有效。”这是学生预防眼疾的办法。

9.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篇九

本人承担了三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思品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本学期三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 .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社区里的公用设施》一课,就可以组织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原.

文.

地.

址.http:///showtopic.aspx?topicid=94746&page=end..........................................................学.生到校园内、甚至在校外组织活动学生讨论做到爱护公共设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课标》)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倾注爱心,既要容纳学生对的,又要包容学生错的,这............................

样可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思品课的学习评价,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在考核时,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思想品德学习考核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考核与行为能力的考核相结合;重在平时性考核,形式可采用............................教师评、自评、小组互评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

思品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总结(人教版)

...................

本学期,根据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

一、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二、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还引导学生认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要热爱和敬重他们。...........

三、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四、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五、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对学生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非常重要,一方面加强学生自身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从小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秩序,为以后做社会上的............................良好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

10.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篇十

本学期开始,我承担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努力做到:

一、加强理论学习,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抓好教学,理论学习是关键,我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习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力争课堂的有序、有趣、有效。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现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注重发思、总结,这对于今后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1.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篇十一

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的心才会明白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所以感恩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它不但是美德,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新课标》中指出,在教学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更要发展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价值观,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感恩意识正是养成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必须的。怎样才能做到文道结合,知行统一呢?作为品德教师的我有几点认识:

一、感恩教育于细微之处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及长辈对他们都非常宠爱甚至溺爱。这种现象令很多学生无法建立健全的人格。许多学生认为,别人的付出和他们的接受都是理所应当的。这是典型的感恩缺失。苏联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在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家长注意做好“感恩”的榜样,让孩子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不再一味过度呵护自己的孩子,超越爱的边界,剥夺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表达感恩的机会。家长要善于将感恩活动与三八节、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等节庆活动结合起来。如在“三八节”到来之际提醒孩子给妈妈捧上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送上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端上一盆暖暖的洗脚水……在重阳节来临时,让孩子为爷爷奶奶送上一份小礼物等,将感恩教育于细微之处。

二、家庭教育不可缺少

品德与生活,一方面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做到知和行的统一。要教育好学生,学校必须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特别是作为品德课程教学的教师,更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了解掌握学生在家庭、社会中的表现情况。我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课程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第一课时《家人的爱》,首先让学生知道家人对我的关心、爱护,知道家人给了我哪些爱。许多孩子谈到自己刚刚学走路时,听到爸妈鼓励的声音;天气突变,爸妈及时送来的小雨伞;生病时,爸妈深夜抱着去医院的情景......让孩子从中感受到:为了使我们愉快健康地成长,爸爸、妈妈不知花费了多少的精力。我还开展“护生鸡蛋”的活动,早晨带上一个生鸡蛋,保护好,不要把它碰碎,直到第二天。让学生谈谈真情实感,深刻理解呵护一个小生命是多么不容易!我们的成长凝结了家人的多少心血呀!充分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人的爱。最后学生通过填写两份清单,“家人一天中给我做了些什么?”“我为家人做了些什么?”让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而且还要让他们知道怎样去做好。许多同学决定从坚持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开始,并决心搞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感恩,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三、教学内容要精心设计

品德与生活是一个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课程,与其它课程有所区别,所以教师在课前要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特别要重视思想教育内容的挖掘,弄清楚通过某个教学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方面的思想教育,并不断将这种教育内化,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做到知行统一,文道结合。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不能没有他们”时,首先是教师把整个单元的内容全部看作一个整体,紧紧围绕感恩教育这一主题,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通过《我们的生活需要谁》、《阿姨叔叔辛苦了》、《说声“谢谢”》三篇课文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感恩父母,感恩社会,从而使教学取得实效。

四、感恩教育的升华

感恩是一束金色的阳光,能化解冰雪,启迪智慧。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拥有幸福和快乐......作为品德课程教学的教师,我们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同时,更要关注感恩教育的升华。感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活注重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并促进三者之间的有效整合。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举办家长学校等活动,让家长理解当前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让感恩迁移到尊敬师长,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

12.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结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心中的秋天”组织学生自主阅读三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秋韵如诗》。

2.通过学习三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主题《秋韵如诗》中的六篇文章, 让学生走进秋, 感受它的饱满;走进秋, 聆听它的语言;走进秋, 触摸它的丰硕;走进秋, 欢呼它的绚烂。知道秋天是个多姿多彩又令人回味的季节, 铭记秋天的深刻。在秋天斑斓的色彩里, 留下快乐的足迹。

3.以学生阅读、积累为核心, 背诵积累关于秋天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以学生阅读、积累为核心, 围绕主题进行课内大量阅读, 背诵积累关于秋天优美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和背诵积累《秋诗五首》中的五首古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抛砖引玉

1.承前启后:同学们, 我们刚学完了语文教材第三组的课文, 了解到在我们心中,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了美好的感受, 秋天给人丰收的快乐。回顾一下, 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三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主题是《秋韵如诗》, 里面的五篇文章与第三组课文的主题相吻合, 所以我们选择它们作为课外阅读的最好的补充材料。

2.浏览目录:大家看看目录, 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主题是《秋韵如诗》, 内容包括《留住秋天》、《秋姑姑》、《秋天、秋天 (节选) 》、《秋诗五首》、《赞美秋韵》、《思念家乡》共五篇文章, 你打算怎么阅读?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读书?

3.运用迁移。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 迁移到阅读中去, 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学习古诗, 第一步:自读诗句, 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然后运用查字典、联系实际、图文对照等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第二步:大声朗读全诗, 图文结合或发挥想象, 把自己当作诗人, 进入诗人描绘的情境。

二、自主阅读

1.自主阅读:学生自由地朗读或者默读《留住秋天》、《秋姑姑》、《秋天、秋天 (节选) 》、《秋诗五首》、《赞美秋韵》、《思念家乡》。

2.小组合作:请六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朗读六篇课文, 并相互点评。

三、智慧碰撞

1.阅读思考。

(1) 《留住秋天》一文中, “举目远眺”、“心旷神怡”是什么意思?哪些句子是采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留住秋天?

(2) 在《秋姑姑》这首诗歌中, 秋姑姑是什么样子呢?秋姑姑还给谁涂抹了什么颜色呢?

(3) 在《秋天、秋天 (节选) 》一文中, 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美景?为什么他会觉得孤独?

(4) 《秋诗五首》:《初秋行圃》、《宿石邑山中》、《秋词》、《中秋月》、《蜀中九日》这五首诗分别描写了哪些秋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 仔细读了课文后, 你是怎么理解《赞美秋韵》、《思念家乡》中的诗句的?

2.谈论交流。

3.阅读汇报。

4.教师小结。通过主题《秋韵如诗》中的六篇文章的学习, 我们走进了秋, 感受它的饱满;走进了秋, 聆听它的语言;走进了秋, 触摸它的丰硕;走进了秋, 欢呼它的绚烂。我们还知道秋天是个多姿多彩又令人回味的季节, 而秋天的深刻更让我们铭记在心。在这秋天斑斓的色彩里, 留下我们快乐的足迹。

四、背诵积累

努力把《秋诗五首》:《初秋行圃》、《宿石邑山中》、《秋词》、《中秋月》、《蜀中九日》五首诗练习背诵下来。

五、读书摘抄

把《思念家乡》的五句诗抄写在笔记本上。

【板书设计】

秋韵如诗

秋天———美丽、饱满、丰硕、绚丽

13.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篇十三

华英小学 黎明

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

第一课 我爱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

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学习方法:小组互动探究学学习,活动为主。教学设计:

预学案

1、画一张自己家的图画或自己家的一张照片,做好介绍自己家的准备。

2、询问自己的家人,他们什么时候最想家。

3、观察住家附近,别人的家居与自己的有什么不同?

4、想一想,自己在 什么情况下最想家?

导学案:

一、导入:

1、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做简单的小结。

2、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关心照顾下健康成长,你们爱自己的家吗?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二、认识自己的家庭

1、出示课件后让两名同学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

2、谈话,让学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点,每个家庭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时候最想家

1、看图说说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他们为什么想家。

2、说说你什么时候最想家,为什么?

四、有家感觉真好

1、看照片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教师给学生介绍自己也有一个温馨的家,以及家庭的基本情况,谈谈自己对家庭爱的一些体会和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孩子是在家人的关爱下成长的。

五、我爱我家

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己家居的外观或内景,或者把家居的特点和自己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动。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己的家居。比如,自制一张剪贴画,贴在墙上;将零乱地房间收拾干净、整齐。

3、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们应该用什么行动去爱我们的家?

六、讲讲我家历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师先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或自己父母小时候的故事。

2、让学生将自己的调查情况在小组或班级中汇报,也可以将找到的照片和实物向大家做介绍。

3、交流一下调查后的感想。谈一谈,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4、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谈我的烦恼。

1、教师:家庭是温暖的,是我们快乐成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但是在现实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学也会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烦恼”,现在,请我们的同学说说心里话。

2、让学生自己谈谈与父母发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决的。大家互相交流解决矛盾的经验。

八、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爱我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人吧,愿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温馨、更加美满!

展学案

一、选择正确答案,对的打√、错的打×。

1、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

2、爸爸妈妈有时对我不好,我还是爱他们。()

3、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

二、回家与家人交流,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家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亲人

14.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认识班级科任老师,愿意和老师交往。

教学重点:

1、愿意和老师交往

2、知道自己班级的各科任教老师

3、学习与老师说话(交流),感受老师的关爱

4、结合教师节,启蒙学生爱师、尊师的感情

教学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己童年照片一张、学生照片数张。

2、游戏道具。

3、剪刀、纸张、水彩笔等。

4、实物投影仪、图片。

5、分调查小组,发调查表。

活动一:

1、猜一猜老师手中的照片是谁。(有一张是老师小时候的)

2、老师讲一件自己的童年趣事。

3、师生同乐做游戏。

活动二:

1、课前小调查。

分组调查自己班里的老师每天要上多少节课、批改多少本作业、备课要花多少时间。

2、观察课本第9页的图,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和老师在干什么。

3、想一想,说一说老师还帮过我们什么。

4、角色扮演,猜一猜我演的是哪位老师。

5、公布调查结果,教师小结。

让学生感受教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对教师的爱。

活动三:

1、让学生课前请教父母或高年级的`同学:9月10日是什么节日?

2、观察课本上的画面,说说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3、动手做一做给老师的贺卡。

把自己想告诉老师的话写或画在贺卡上,不会可以请大人帮忙。

4、情景判断:他们做得对吗?(投影显示图片)

情景一:见到老师不打招呼。

情景二:问教师问题时不用礼貌语言。

引导学生懂得爱老师应从语言、行为中体现出来。

5、填一填。

当我———时,我会告诉老师。

(1)开心(2)不高兴(3)紧张、害怕(4)有不懂的问题

(5)有小秘密(引导学生多与老师交往)

15.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篇十五

在学习中, 引导学生借助线条、符号、图形、文字等在题目上进行“标注”活动, 学生原来内隐的数学思维活动就变得直观可视化, 从无序到有序, 由模糊到清晰, 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为例, 谈谈“标注”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一、借“标注”, 明算理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 让学生学会正确快速的计算是课标的要求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总会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确算理, 掌握正确的算法, 让历史的错误不再重演。借助标注可以促进算理的明晰, 算法的巩固, 实现算与思的结合、操作与思辨的联手, 使学生在标注“计算思路”中磨砺思维, 生成智慧。

在本册第四单元“乘与除”教学口算乘除法中, 学生往往会把简单的题目算错, 究其原因, 实为算理不明之故。为防范于未然, 教学中可采用标注之法, 让学生在明理基础上正确计算, 教师再也不会为“这么简单的题目也做错”而感慨叹息了。

在教学第一课时《小树有多少棵》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0×3、500×3时, 学生会依据课本例题说出:“先算2×3=6, 再在6的末尾添一个0”和“先算5×3=15, 再在15的末尾添两个0”, 进而总结出“先用乘法口诀算出0前面的数相乘的积, 再看因数中末尾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的结论。教学若到此为止, 学生难免会犯“重蹈覆辙”的错误, 学生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明确添0的算理。这时如给学生一个“拐杖”, 在口算过程中标注出算理, 20×3:2个十乘3等于6个十, 即60;500×3:5个百乘3等于15个百, 即1500。标注如下:

在口算除法第一课时《丰收了》教学60÷2、160÷8时, 把算理6个十除以2等于3个十, 即30;16个十除以8等于2个十, 即20。标注如下:

在口算乘法第二课时《需要多少钱》教学12×3、18×4时, 当学生说出乘法口诀后, 引导学生分别标注出同十位和个位相乘的得数, 再把上下两个数相加, 写出得数。标注如下:

在口算除法第二课时《植树》教学36÷3时, 根据算理3个十除以3等于1个十, 6个一除以3等于2个一, 引导学生标注如下:

口算中的标注既展示了口算的过程, 又强化了算理, 尤其对中下学生而言, 拄着标注的“拐杖”, 逐步形成计算技能, 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借“标注”, 明法则

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在教学混合运算时都会发现学生存在一个颇具代表性的错误现象, 哪怕是最优秀的学生也不可避免, 如下表中的错误题型, 学生往往会怎样好算就怎样算, 完全把运算法则抛到脑后。在教学中怎样避免学生出现这种无厘头的错误呢?我在本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教学中, 采用画横线和标上运算步骤的方法, 让学生标注出运算过程, 为法则开路, 凡解决混合运算的题型一律做到“一画二标三算”, 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口算乘法是从高位乘起的, 而竖式乘法是从个位乘起的, 为了避免口算造成的负迁移, 在第六单元竖式乘法的起始课《蚂蚁做操》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用箭头和数字标注乘的运算顺序, 让乘的过程清晰可见, 既掌握算理又明确算法。标注图如下:

一次进位和连续进位的竖式乘法的教学难点在于“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像12×5=510或12×5=50之类的错误也常见于学生的作业, 在教学时让学生边说过程边标注进“几”, 如12×5:二五一十, 写0进1 (标“1”) , 一五得五, 5加1等于6, 写6。118×7:七八五十六, 写6进5 (标“5”) , 一七得七, 7加5等于12, 写2进1 (标“1”) , 一七得七, 7加1等于8, 写8。标注如下:

“一画二标三乘”的标注方法, 化无形为有形, 化抽象为直观, 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 在对比实验中, 添加标注的学生正确率明显高于不加标注的学生。

三、借“标注”, 巧计算

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四年级上册, 那么, 是不是一定要等到运算律学了以后学生才能进行简算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三上数学教材中就渗透了众多的简算思想, 教师要把握机会, 及时渗透, 让四上的运算律水到渠成。

本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一课时《捐书活动》 (三位数连加) 练一练第2题用竖式计算中, 有这样两道题:727+134+86、397+304+120,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后进行讨论, 相同数位相加时除了从上到下依次相加的方法, 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 学生总结得出“在相同数位上可以把能够凑成10的这两个数先相加”的结论, 教师顺势教给学生标注之法 (如下图) , 来体现“凑十”的简算思想, 同时, 要求学生在做连加的题目时, 做到“一看二标三算”。标注, 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又大大降低了计算的失误。

本册第五单元“周长”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试一试中有这样一道题:

课本上展示的计算方法如下: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 教材对三位数的连加已经有了简算的要求, 为了更直观地体现简算思想, 我在让学生观察加数特征时, 采用标注, 把能够凑成整百的数用线连起来, 并写出其得数, 方法如下:

有了以上的标注基础, 学生在解答练一练第3题时就很自然地将标注的方法加以运用。

在连加的计算中, 运用标注, 可化竖式计算为口算, 既是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有机渗透, 让简算过程外显, 减少书写步骤, 提高计算效率, 更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方法。借助弧线, 让学生明确思考的依据和流程, 使思维由模糊、无形、随性变成清晰、有形、理性。

四、借“标注”, 厘关系

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一、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了“比多、比少”的“相差”关系, 掌握“倍数”关系是课标对三年级提出的新要求, “倍”字句就成了反映数量之间关系的又一个载体, 通过对关系句的标注, 可以一针见血地厘清数量结构和数量关系, 找到解决相应问题的数学模型。

本册第四单元“乘与除”安排了“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这一内容一直是数学的一大难点。我采取“操作中建模, 标注中用模”的策略, 较好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需要多少钱》教材安排了如下问题:“皮球的价钱是18元, 小皮艇的价钱是皮球的4倍, 一个小皮艇多少元?”我引导学生借助标注倍字句明确:谁是小数, 谁是大数, 把小数看作1倍数, 大数就是这样的几倍数“,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 所以用乘法计算。教学时, 先让学生画一画小皮艇的价钱与皮球价钱之间的关系:

再让学生说一说:什么价钱是小数, 什么价钱是大数, 求大数还是求小数?把谁看作1倍数, 谁的价钱是这样的几倍?是几个几元?并把“小皮艇的价钱是皮球的4倍”这句话变形为“皮球价钱的4倍是小皮艇的价钱”, 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大数, 用乘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就是求倍数, 用除法。同时引导学生将“倍字句”中的数量关系标注出来:

所以, 求小皮艇的价钱列式为:18×4=72 (元) 。

第三课时《植树》教材安排了如下问题:

(1) 一双鞋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2) 一双鞋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元?

引导学生标注如下:

(1) 一双鞋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对二年级已学的“相差”关系, 标注方法也作一个复习回顾, 标注如下:

(2) 一双鞋比一副手套贵多少钱?

列式为:55÷5=11, 55-5=50 (元) 。

通过标注, 学生对倍字句中隐含的数量关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更为理性的把握, 避免了机械模仿的浅层式学习;帮助学生厘清了差比和倍比关系中求大数算法的异同点, 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培养了学生理性的思辨能力和符号表征能力, 促进了知识的正向迁移、整体建构和自由生长。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连线成网, 生成富有生长性、结构性、系统性的知识大厦和智慧宝藏。

五、借“标注”, 明意义

在某些概念教学中, 借助标注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的含义, 加强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 从而促进数学概念的真正内化和建构。

在教学第五单元“周长”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时, 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这句话的含义, 可让学生动手操作, 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一描, 描图形的周长时要做到“从哪里开始, 就要回到哪里结束, 沿图形的边线描一周, 中间不能有间隔”。这时, 借用一个小小的圆点就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周长的意义, 在图形边线任意一个地方描一个小圆点, 标注出起点的位置, 然后沿着边线描, 若能回到这个点, 说明这个图形有周长 (如图1) , 若不能回到这个点, 就说明这个图形没有周长 (如图2) 。

标注小圆点, 在数下面的图形时就不会出现多数或少数的情况。

标注小圆点, 描边线, 在计算图形周长时就可以避免像求下图周长:4×6=24 (厘米) 之类的错误。

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第一课时《文具店》练一练第1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矿泉水1.88元, 两个8分别表示什么?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在这个小数对应数位的上方标注出“元、角、分”, 这样, 学生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就有了清晰的理解, 整数部分表示“元”,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角”, 就是8角,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分”, 就是8分。标注如下:

借助标注, 使小数不同数位所表示的意义和元角分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让抽象的小数的意义明明白白地摆在眼前, 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就深刻。

16.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综合自测题 篇十六

▲单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

1,看右图,下列四位同学对孝敬父母的看法正确的是( )

A,同学甲:“孝敬父母只不过是在课堂上说说而已,回到家就忘了。”

B,同学乙:“孝敬父母是爸爸妈妈的事,与我们未成年学生无关。”

c,同学丙:“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D同学丁:“现在不孝敬父母的人很多,又不犯法,我们管不了。”

2,有人说:“生活里最重要的是对人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下列行为属于礼貌表现的是

( )

①与长辈相处时举止文明②与长辈交谈时认真倾听③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和抱小孩的人讓座④在学习中,不理睬成绩差的同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我们青少年要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就要做到

( )

①拒绝不良诱惑,不迷恋网络游戏②远离网吧,拒绝网络③提高分辨能力,利用有益信息④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不向陌生人泄露个人信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语句能体现宽容美德的是

( )

A,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宝剑锋从磨砺出

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多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5,“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对这句歌词,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

A,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B,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c,家是束缚人自由的地方

D,家中要有优越的物质条件

6,“没有朋友,世界不过是一片荒漠。”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

( )

A,人生离不开友情

B-友情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

c,在与同学交往中,如果封闭自己,就会陷入孤立

D,要消除闭锁心理,就要不讲原则地与所有人交往

7,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堂训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同仁堂堂训说明了( )

A,诚信是为人处事的美德

B,人无信不立

c,坚持诚信就会赢得信任

D,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应该继续发扬光大

8,2009年10月14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八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在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面对挑战,本地区国家深化合作、联合自强的愿望更加迫切。这表明

( )

A,竞争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B,合作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促进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C,加强合作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D,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二、请你概括(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各题蕴含的道理)

9,观察下图,进行概括。

10,小永原本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学会了玩网络游戏,从此迷上了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并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请你简答

11,近段时间以来,人们津津乐道一个卖粮还钱的故事。卖粮后,赖在华老人发现粮站多算给他8000多元钱,便把多给的钱还给了粮站。事后赖在华老人说:“不是我的我不要,这样的钱即便拿了也会睡不安稳的。”

阅读以上材料,请谈谈你的看法。(两个方面即可)

四、请你辨析

12,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京剧目前已经走进全国许多地方的中小学课堂,成为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对此,有一部分人认为京剧蕴含着丰富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知识,把京剧纳入国家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这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但也有一些学生家长提出自己的担忧,他们认为,当前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将来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学,实施京剧进课堂这一举措,实在是多此一举,这不但不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还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阅读以上材料,请你对文中的观点进行辨析。

五、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

13,在2009年第25个教师节到来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看望全校师生并在学校主持召开北京市教师代表座谈会,温总理说:“中小学教师非常重要,要像尊重大学教授一样尊重中小学教师。”

(1)“中小学教师非常重要,要像尊重大学教授一样尊重中小学教师。”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2)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尊敬自己的老师?

六、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

14,聂玉萍,一位伟大而平凡的母亲。20年前,她孕育了儿子的生命;20年来,为供养孩子上学,有至少9年时间她靠卖血来凑齐学费;20年后,她又把自己的一个肾脏给了儿子。聂玉萍说:“为了儿子,别说是一个肾,就是两个肾我都愿意。”

学习聂玉萍的感人事迹后,某中学八年级(二)班开展了一次“孝亲敬长”主题活动,请你参与进来,探究以下问题: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请你围绕活动主题,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3)请写下你的行动。

当父母生病时,我会:

当父母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麻烦时,我会:

当父母不理解自己时,我会:

参考答案:

——、1,C 2,A 3,B 4,A 5,AB 6,ABC 7,ABCD 8,BD

二、9,①现在许多年轻人在逐渐忘记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②中华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舞台。③青少年要珍惜、传承、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④要坚持与时俱进,赋予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新的内涵等。

10,①生活中充满了许多不良诱惑。②网络是把双刃剑。③中学生不应该成为网络的俘虏,而要做网络的主人。④中学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拒绝不良诱惑等。

三、11,①诚信是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②诚信是个人立足社会的“通行证”。③诚信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④坚持诚信,就会赢得信任。⑤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⑥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等。

四、12,①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更要注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②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优秀代表——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而且有利于学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实现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五、13,(1)①教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②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对人类文化的积累、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2)①尊重老师的劳动,体凉老师的辛苦。②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真诚接受老师的批评。③对老师要有礼貌等。

17.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篇十七

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认知生活,感知生活的能力,能对劳动行为有所了解,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好的一些实践活动中来,但个别学生需要加强锻炼与培养。

二、教材分析

(一)全期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4、培养自己愉快开朗的胸襟和有应付挑战的勇气。

5、培养孩子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诚实友爱,遵守社会规范,爱护环境,爱家乡,爱祖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有四个单元,根据小学二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儿童经过一年级的过度,逐渐开始在更大的生活空间里尝试独立生活的需要出发,设计主题单元。在单元的编排和组织上,教科书不强求体系的结构性和完备性,而是遵循儿童生活自身的`逻辑,从儿童生活出发,以时间推进过程中儿童自己感知的生活“逻辑”为线索,选择知道的重心,设计主题单元。同时,本册教科书还试图以社会技能、探究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作为编写的暗线。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及教材重难点。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讨论、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等。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备注我升二年级了 1新学年朋友多 1我爱红领巾 1家乡的月儿明又圆 1祖国妈妈的生日 1我是中国人 1收获的季节 1我是班里的一员 1我们一起来努力 1诚实的花朵 1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政治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1.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2.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设计

3.《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4.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5.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6.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7.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计划

8.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计划

18.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十八

一、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书包括5个单元,18个主题活动(其中一个选择活动).教科书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选取了5个典型生活场景和事件:校园里、一日生活、秋天里、健康生活、过年,将“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融合其中,体现活动内容与儿童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教科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二、教学目的要求:

从学生自己的身边的生活现象入手,就校园生活,与老师、同学的交往,料理自己的生活,常见的自然现象,年俗礼节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开展活动、游戏,进行探究,使儿童初步熟悉学校的环境,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学习初步的生活常识;初步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喜欢和同学交往,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自信、求上进等情感态度。

三、教材重点难点:

1、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2、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

3、尊敬国旗,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4、有好奇心,喜欢提问。

5、按时作息,做事用心。

6、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7、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8、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9、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10、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11、知道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的方法。

12、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

13、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14、有初步的健康常识,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

15、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大约在15分钟左右),又有好群、好奇、好乐、好胜、好表现、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一年级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知识教学相结合。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同时,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如果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高昂的,态度是端正的,加上教师提供了充分的训练过程,学生又能运用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式,那么知识就有可能转化为有实用性的能力。也只有学生在充满好奇心,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才会逐渐的掌握学习方法,才会感悟到实用性。也只有在感悟到实用性时才会对学习兴趣保持高度的热情,这股热情才会持久。,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五、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线,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健全人格和勇于探究、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选取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教育内涵丰富的“典型生活事件”作为基本素材设计活动内容。同时,依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品德发展需求,把各项目标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安排在教科书中,使之形成综合化、立体化的结构体系。

2、在教学中突出问题式、探究式,为儿童“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开辟广阔的背景和空间,以利于引领儿童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在每个主题活动之前都首先呈现一个生活背景,引领学生发现和提出自己的问题,引起儿童的探究活动。从展现生活场景开始,到活动过程、活动总结、活动评价大都是以问题形式呈现的。每个活动小结及我的收获,只给学生一个指向和提示,一般不给具体的答案。

3、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核心来全面体现课程标准。本套教科书主要体现了“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因此在每一个活动中都要渗透这个理念。

4、在课堂上运用好种子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由“他律”实现“自律”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认识新朋友。

第二周:校园里转一转。

第三周:操场上。

第四周:升旗了。

第五周:小闹钟响了。

第六周:上学去。

第七周:课堂上。

第八周:小伙伴一起玩。

第九周:秋天的果实。

第十周:秋游去。

第十一周:秋天的画。

第十二周:月亮圆圆。

第十三周:我是洁洁。

第十四周:胖胖和瘦瘦。

第十五周:抬头挺胸123。

第十六周:我长了一岁了。

第十七周:做张货卡送给你。

19.让“活动”激活品德与生活教学 篇十九

一创设情境, 激之以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 渴求知识的欲望便油然而生, 从而使他们兴趣盎然, 心情愉快,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变被动为主动。没有兴趣, 学习便会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 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被动的。因此, 教师应该把创设活动情境, 激发学生活动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如教学一年级《我自己会整理》一课时, 我利用孩子爱动的特性, 以游戏引入新课, 使学生满腔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接着利用孩子乐于助人的这一优点, 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且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情境, 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 使其轻松进入思考状态, 帮助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 激发了学生要自己整理的感情, 于是全班学生不由自主地行动了起来, 有的自己整理学具, 有的自己整理书包, 有的自己整理书籍等等。通过再现生活, 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中, 理解了自己的东西要整理好, 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熏陶了情感, 发展了品德。

二实践体验, 晓之以理

明理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中心环节, 所谓明理, 就是对学生讲明道德, 使学生明是非、识善恶、辨美丑、知荣辱, 提高道德认识, 激发道德情感, 进而使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因此, 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遵循其认知规律从感性开始。实践体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一些小制作、小实验、饲养种植等操作性活动, 这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有效途径。如教《看我多精神》一课, 在让学生懂得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及姿势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之后, 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 用各种形式展示出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 纠正不良的姿势, 促进自己的身心发育。又如, 在教学《平安回家》一课时, 我针对低年级学生下楼梯经常与上楼梯的学生发生碰撞的现象, 我就带孩子到楼梯间去训练“上下楼梯靠右行”, 通过实地体验, 学生懂得了什么叫“靠右行”;明白了靠右行是为了不和其他同学相撞, 从而保护了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培养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三身临其境, 动之以情

品德与生活课标在内容标准中提出了“爱家乡, 爱祖国”的情感教育内容。在教学这方面的内容时, 我就带孩子们身临其境, 充分利用本地乡土教育资源, 让孩子走出学校, 到社会、到大自然中去进行学习实践活动, 以开阔眼界, 增长知识, 扩展兴趣, 发展实践能力。如教学《我爱家乡山和水》时, 我先组织孩子们参观了有名的特种建材厂, 了解了当地的矿产资源, 告诉学生家乡的矿产已名扬各地, 打入了国内市场。此外, 还组织学生考察活动,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煤矿、果园、养殖业等, 使学生“身在庐山认识庐山真面目”, 了解家乡光辉灿烂的文化;亲临现场, 听取科技致富能手的经验介绍, 使学生热心、关心家乡建设, 树立扎根家乡, 开拓锦绣前程的信心。在此基础上, 让孩子们用画笔画画自己的家乡, 最后让孩子们讲讲家乡的故事、传说等, 达到让孩子们在知家乡、画家乡、讲家乡的过程中, 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从而拓展到对党、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激起为建设家乡, 建设祖国而勤奋学习的积极性。由此达到情景交融, 升华道德情感, 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之效。

四凭借直观, 导之以行

由于小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喜欢模仿, 其道德认识、情感与行为之间经常出现不一致情况。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起学生道德动机, 规范道德行为, 因而能提高导行效果。如教学一年级《我很整洁》一课, 我借助实验室的显微镜, 让学生观察自己和他人的手指污垢, 当他们第一次看到手指甲污垢中生长着奇形怪状的细菌时, 感到非常吃惊。在此基础上,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不要偏食、不要吃零食和饭前洗手, 饭后刷牙的正确方法等内容的教学录像片, 并加以讲解点拨。这样, 学生就明白了为什么要讲卫生、爱清洁和怎样讲卫生、爱清洁了, 接着我让学生上台展示洗脸、洗手、刷牙等活动, 并让下面的学生找出正确的洗脸、刷牙、洗手的方法, 并相互评价, 取长补短, 使学生在观察、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活动中得到健康知识, 受到了讲卫生、爱清洁的教育。最后, 我还将自制的“整洁之星”奖状颁发给表现好的学生, 这样,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异常高涨, 增强了道德品质内化效果, 实现了知行统一。

总之, 根据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特点、课程性质和课程对象, 采取多种形式, 合理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寓教于乐, 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让学生情感得到熏陶, 品德得到发展, 价值判断得到培养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 对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实效, 实现道德的内化也是大有裨益。活动化真正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绽放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20.谈《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 篇二十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生活化教学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构建理论主义,他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应该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必要的资料,在其他人的帮助下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即学生在走进课堂学习前,应当基于生活体验对所学事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在教材和教师的引导下,构建及丰富个人观念。尤其是《品德与生活》这样的课程,更需要学生贴近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

1《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的含义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普通的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调用学生的参与欲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二者相辅相成,从而达到陶冶情操、享受生活的最终目的。对于《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来说,教材只能作为引导,并不能从根本上为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将《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就是将课堂带入到生活中,用真实的生活体验教导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不仅仅把它当作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从内心深处认可品德教学。

2开展《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实践证实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教师是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君”与“师”的地位,一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古代私塾中,学生拜师还要向私塾老师行三拜九叩之礼,但这在新时代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虽然教师在课堂上仍为主导者,但学生也应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其主体地位。教师应当做学生的朋友,抛弃之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会聆听学生的想法,并用鼓励取代责骂,拉近师生距离,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2创设生活教学情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是运用现代教学媒体,通过模拟生活实际,将学生带入到某种特定情境下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令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达到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目的。

比如在开展《消除安全隐患》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ppt或其它技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妈妈出门去买菜,临走前叮嘱小美记得关掉煤气灶上正在烧的水,小美当时正在看动画片,就随口应了下来,但没过几分钟就将这件事情抛到脑后了。过了一会,水烧开了,从水壶中溢了出来,将煤气灶的火浇灭了。在这种情景设定下,学生都会开始为小美着急,与此同时就将此情境记住了,加强了对安全隐患知识学习的同时还丰富了情感体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这种教学方式同样可以适用于公交车让座(令学生扮演老年人或孕妇)、尊重残疾人(令学生扮演盲人进行活动)等课程,利用学生的切身体会达到教学目的,增强教学的生活性和多样性。

2.3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想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单纯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不够的,需要教师或学校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在进行《助人为乐》这一节课程的学习时,首先应该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然后教师将学生带出教室,在各种真实的环境中考验学生,让学生明白,助人为乐不仅仅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应付出实际行动,将美德常记心中。又或者在对学生进行祖国文化教育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学生由长城、去天安门看升旗,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的伟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4挖掘生活资源,整合教学资源

生活中藏有巨大的宝藏,作为教师,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资源,与教材结合,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同样在为学生讲解“春节”的由来及习俗时,就可以使用日历教学生区分农历和公历,也可以尝试使用红色彩纸、剪刀等工具,教学生简单的剪纸艺术,还可以将品德课与语文课结合起来,教学生区分对联的上下联等方式,整合教学资源,更好地辅助教学。

3结语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品德与生活》课虽不是像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能够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学期考核,却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体现。品德课不应作为一门简单的课程进行教学,而更应把它看作是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全方位建立。教师应当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课下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方式,实现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荣连.简析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课程与教学,2015(11).

[2]陈孙义.试析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教法研究,2013(11).

上一篇:下学期主任工作计划下一篇:一分钟动画小剧本